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工程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本科教育;基地班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光荣任务,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高素质人才顺利成长的有力保障。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是郑州大学在工科院系设立的第一个人才培养实验班,实行精英型个性化培养方案,注重厚实的基础知识教学,进行全新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以培养具有材料科学专业思想、熟悉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特点最终能够制造先进材料的精英人才为目的。这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解决我国面临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等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有望打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局面,加快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化的进程,为人才规划实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的定位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于2006年12月正式成立,其定位为:“立足于为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学科齐全、梯次结构合理的优势,本科与研究生培养并重,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实力和水平,努力建设成为培养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创新型人才教学研究型学院。”依据学院学科和教学基础,结合所承担的国家教改项目“发挥学科与区域优势,构筑材料三级实践载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以“厚基础、宽专业、重创新、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未来发展要求具有科学前沿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研究型人才和实践应用型人才。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的培养方案
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对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并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系统性、前沿性和适应性,强调材料科学类课程与材料工程类课程的协调统一和同步建设。在学校政策引导和学院学科发展的统一要求下,构建起“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体系,其中平台课程注重学科基础教育,强调重视教育、体现宽口径;模块课程突出学科发展特色,设立了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模块,课程分别由主干课和实践教学环节构成;课程群由学科选修课和跨学科选修课组成,总学分控制在173学分。改革后的教学培养计划既体现了“厚基础”,又体现了“宽专业”,并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主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分层次、分步骤培养不同的人才,适应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分别从事应用实践、技术创新、科研管理等工作。
1.注重基础,夯实理论教学
在课程体系方面,基地班强化国外名校、名教材英语教学课程和研究性教学课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及国内优秀教材,知名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采取双语授课。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实验、线性代数、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近代研究方法(英文)、材料成型原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工程制图、普通化学、电工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高分子化学(英文)、高分子物理、材料成型原理、合金及熔炼、无机材料科学、无机复合材料学(英文)、陶瓷工艺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等。
在教学计划方面,实行第一、二学年所有课程打通,第三学年第一学期部分课程打通,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必修课和全院范围内的限选课组中任选相结合。
2.加强技能,拓宽专业知识
基地班覆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以及材料物理化学等领域,以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合成和成型加工为重点,学习现代新材料、新技术所依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材料合成原理、工艺、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各种材料的成分设计、合成、成型加工和应用。
3.重视创新,强调因材施教
在夯实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基础的同时,基地班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和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近三年内,学院已经有12个由学生主持的实验项目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支持,其中大部分学生是基地班的。学院实验中心对基地班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实验中心开展实验实践活动,全面提高自己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院还积极与校内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联合建立独特的实习基地;在毕业实习和设计环节中,引入类似硕士研究生的训练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前沿科学意识和独立的创新能力。
4.强化素质,注重全面发展
发达国家的高校都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主要目标。他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诸多实践教育,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认识科学和揭示科学的信心。基地班始终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鼓励学生选修学校的素质教育课程,并增设开放实验和暑期课堂学分,鼓励学生跨学科进行开放实验,拓展知识面。在暑期,鼓励学生走进高新企业研究机构或者国内知名科研院所进行跟班学习,使学生通过接触或参与实际科学和技术难题的攻关,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将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这些实践教育可以强化素质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建设和管理模式
1.基地班建设
成立基地班建设工作小组,由院长、分管教学的院长、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组成。基地班建设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有以下6项。
(1)研究制定基地班建设总体规划和基地班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审核基地班发展规划,对基地班发展方向和改革决策提出指导性意见。
(2)指导、监督和推进基地建设与改革,检查基地班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
(3)筹措基地班建设的经费并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4)组织基地班建设项目和方案的筛选、审定。
(5)商讨解决基地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协调教学、科研、实验室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为基地班建设服务。
(6)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基地班建设工作小组实行例会制度,定期商讨基地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重大问题直接向党政联席会汇报。
学院设基地班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基地班建设与各基地班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本科教学办公室,并配设秘书负责基地班的日常教学工作。
2.基地班管理模式
基地班的管理采用“三制”,即班主任制、导师制和末尾淘汰制。实行班主任和导师双层管理,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基地班班主任,负责全院各年级基地班的建设与培养工作。前两个学年按成绩高低实行滚动,基地班末尾5名学生与非基地班学生交换,实行末尾淘汰。
在博士生导师和部分知名教授中为基地班遴选导师,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素质课的学习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四、基地班学生选拔办法
基地班每届招收30人,首届自2006级本科生开始。基地班学生的选拔需经过3个步骤。
(1)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根据第一学期末相关公修理论课程(含外语)的总成绩进行排名,初选前50名学生。
(2)以英语、数学、大学物理的三个学科的单科成绩为依据,低于75分者被淘汰,剩下的学生以三科总成绩排名,选出前36名。
(3)经专家面试,最终选取30名进入基地班学生。基地班学生确定后公示5天,对不符合条件的入选者经核实后取消其资格,所缺人员根据排名递推增补。
五、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建设成效
经过近4年的成长,材料科学与工程创新基地班已经逐步形成完善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成功培养了第一届毕业生。这些学生中有多人在省级以上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得奖项,其中白阳同学主持的“一种使用新型材料处理废水的装置”项目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首届30名毕业生中有24人考入诸如浙江大学、中国科学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其余6人分别进入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
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不仅是国家教改项目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而且作为工科类基地班的试点,在三级实践载体建设、师资力量的配置、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调整、本科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开设开放性实验、实行导师制、学生的创新活动开展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同时这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还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工科专业,以提高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
在探索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基地班的建设也促进了学院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其中在国家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尤其显著:由关绍康、张锐等教授完成的“构筑三级实践载体,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有多个由学生负责的项目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科技创新型实验项目支持,同时学院还拥有《材料科学基础》《陶瓷工艺原理》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学系列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此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学生活动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已成为郑州大学学生培养特色单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全校前列。
一、中职《电工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
中职《电工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要与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估文件为指导思想,通过学校自身的改革和实践,来建立一个有着先进教学思想和优秀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目标在于重点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善对学生基本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电工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精品课程《电工基础》的教师应该是一支有着先进教育理念的、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优秀的实践能力的教师,所以中职学校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多学习多实习,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去进行学历考试和技能考试去提高。同时为教师搭建实践的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把教师送到企业去进修,提高实践能力,最后成为双师型教师。
(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注重对现有的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和完善,对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重点进行重新的设计,教学的目标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具体的实践能力上。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多层次和开放系的实践教学,整个设计要遵循从基础到综合,帮助学生从根本上去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摘 要]工业设计产业的幼小和设计教育的滞胀,令我们反思工业设计教育的弊病,强化和改进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再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内容。本研究首先从社会需求的设计能力入手,参照CDIO模式的能力大纲,从技术应用型本科定位与专业特色出发,界定工业设计人才培养能力目标,推导相映射的设计知识,对设计能力进行聚合,由此构建以集成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业设计课程群,并围绕课程群调整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资源配置。
[关键词]课程群建设 工业设计 集成创新 设计能力 设计知识
我国工业设计高等教育创立时间并不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不足三十年,每年的应届毕业生却有万余人,学生成了教育流水线上的产品,缺乏因人施教。与设计教育的“不良性过度”形成对照的是设计产业的幼小或畸形。反观传统的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如:基本沿用“技术+艺术”的教育模式,课程之间往往缺少联系,容易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原有课程在引入新知识、新内容时往往采用“机械地添加”方式,而没有对知识进行“内部的重新构建”,导致课程内容笨重不堪;课程柔性化程度不够,难以在培养计划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挖掘潜能的教育理念;大多数教师为刚毕业的研究生,本身较缺少设计实践经验,导致了“纸上谈兵或‘时尚设计’或‘竞赛式教育’”等等。这样培养的学生专业结构易出现盲点,创新能力不足,不会独立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设计问题,易出现学生就业时与社会需求脱节,限制其发展空间。课程群建设改变了过去课程改革单兵作战的习惯,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发挥课程的综合效应,促进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趋势。
基于笔者所在院校技术应用型本科定位与专业特色,本研究首先从社会需求的设计能力入手,参照CDIO模式的能力大纲,明确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对设计能力进行聚合,构建以集成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业设计课程群,并围绕课程群调整和修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优化资源配置。
一、明确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界定能力培养目标
按照教育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的专业规范和基本要求,并根据国家和上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技术应用型本科定位与专业布局,参照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能力大纲,结合我校工业设计专业特色定位,将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整合界定为14项能力:(1)把握市场趋势的能力;(2)发现用户需求的能力;(3)设计鉴赏和美学能力;(4)理解和把握设计流程的能力;(5)综合设计能力;(6)设计创新的能力;(7)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与能力;(8)功能实现的能力;(9)应用材料和工艺的能力;(10)考虑设计方案生产可行的能力;(11)设计思想的表现能力;(12)团队组织、协调能力;(13)沟通能力;(14)专业拓展能力。其中,考虑到企业对于设计师“多面手”的需要以及关注用户的设计思想趋势而强调了专业拓展能力与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与能力。
2.推导设计能力相映射的设计知识
工业设计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属于综合性的、交叉性的、边缘性的学科,在多种学科的综合、交叉、对流、整合中得到发展和新生。其本质在于集成,在于创新。工业设计的创新不是为形态而形态的人为的“伪创新”,而是围绕“问题”――“事”的解决方式的创新,是戴着枷锁的舞蹈,是设计相关的人、事、物等知识、方法、科学、哲学的综合、系统的权衡。设计知识是由相对固定的“物”的知识和发展变化的“人”、“事”的知识构成。关于“物”的原理、结构、技术、形态、色彩、材料、加工工艺的陈述性的设计知识,储存在设计师的头脑中,通过设计传达给用户。关于“人”和“事”的使用者、使用者行为过程与状态、环境、使用条件、生活方式、地域等程序性的设计知识,设计师在置身于环境中才能较好地获取。
二、构建集成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群
在对设计能力评价点进行聚合后,同时考虑到将集成创新能力培养融汇到每个课程群中,课题组构建了五个课程群:工程技术课程群、设计表现课程群、产品设计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应用实践课程群,如见图1所示(其中白底框代表必修课,浅灰色框代表选修课)。设计知识与能力融汇在集成化的代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课程群中。五大课程群独立而循序渐进地贯穿于大学四年的专业培养全过程,每一学期各课程群之间相互支撑,互为渗透,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设计能力。在课程之后经过实践环节及时地将知识与能力有机综合为一体。
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群示意图
工程技术课程群强调学生要掌握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要全面了解先进制造材料与技术有,了解实现美学品质的工业化手段。设计表现课程群通过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形象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强调设计构成能力、产品构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由传统的形式形态转向内涵形态的教学。产品设计课程群是培养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最重要的课程群,培养学生在综合把握产品的功能、材料、结构、外观、内部结构和市场要素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改进性设计和创新性设计的“远视”(系统思维)能力。专业拓展课程群以培养多向性人才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完主修专业课后,有更多的时间选修其它课程,拓宽专业口径。应用实践课程群能使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得到保持和发展,使学生尽早了解和接触设计课题,缩短学与用的距离,建立整体设计观。
三、围绕课程群,修订教学大纲,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笔者所在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本着体现技术应用型本科特点,注重学生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并重提高,针对课程群的设置,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修订,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讨论,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
1.以技术应用为基准,增加实践环节比重,突出实践课题的真实性
这不仅体现在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中,也具体反映在主要专业课程的学时安排中。在实践环节中,通过适当增加市场调研、设计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课程在整体教学课时中的比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忽视市场的态度,提高学生对市场的把握能力。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一方面通过设计竞赛等“虚课题”使学生了解从方案到模型的全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是,通过产学研中的“实课题”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加强设计与工程技术知识的交融,了解企业工业设计的具体运作情况。在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从技术应用的角度,设计与安排课程内容,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证书项目相结合,形成有特色的、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的实验驱动型课程系列,充分体现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并重。在资源配置上,以应用型工业设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从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入手,围绕课程群建设,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三项工作,开展现场实践教学。
2.以设计创新为主线,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立足整个课程群体,对课程群的所有内容删繁删重、删除陈旧过时的知识,进行整合重组,并在整合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产生新的课程,如加强对用户研究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机工程学课程中用户研究和可用性工程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设计表现能力的培养,重新整合选修课。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注重教给学生如何学习的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每一课程都要求结合创新能力培养,尽量体现创新,强调创新与功能相结合。将创造性思维融入美学教育与设计能力建立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设计思维模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挖掘出自己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力。积极采用参与互动式、体验式、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等的现代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弥补课时的不足,结合课下、课外乃至互联网的多维度教学,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3.以能力培养为使命,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着重集成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网状模式突破课程间的区别,寻找其共同点,重视学生设计能力、艺术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其相关的规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横向交叉渗透,形成了高“共通性”和“历时性”的课程群结构。通过课程群的整合项目教学与实践,实现学生学习的“一体化”,综合学习关于“人”、“事”、“物”的知识,掌握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学习并实践个人能力、人际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以项目开发为主线,将散列在各系列课程中的知识“珍珠”合理科学地整合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集成创新能力。如模型制作课不仅仅让学生了解模型制作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对形态美的塑造能力和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利用草模检验产品设计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和人机操作性。
四、总结
设计教育不能完全效仿其他理工类专业,在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上,不仅要注重基本理论,更要强调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协同能力、适应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及独立设计能力。通过课程群的建设,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整合性,使工业设计教育由狭隘的专业教育走向综合化,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产品设计问题的综合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柳冠中.走中国当代工业设计之路[J].装饰,2005(1)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县委将明年确定为产业项目建设年、合作经营推进年和城乡建设提升年。全县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将准确把握县委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攻坚克难求突破,创新务实谋发展,全力把我县经济社会建设推向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一、坚持产业项目集群发展,全力壮大工业经济。产业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是龙江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坚持以园区建设为统领,以强化招商为途径,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一是集中力量建园区。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产业配套、产品物流等因素,聘请专业设计院对三个园区进行高标准规划,引领园区建设和发展;做好园区土地收储,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和搭建融资平台。二是全力以赴抓招商。坚持广泛招商与项目建设同步推进,排好时间,高效运作,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明确招商方向,明确招商产业,明确招商具体企业,广泛宣传推介龙江,营造全民招商氛围。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确保扎实有序推进。三是千方百计促生产。现有企业是我县工业和财政的基础。完善包扶企业制度,重视本土企业发展,出台扶持政策,培育行业带头人,开展生产协作,实现抱团发展、集群发展。四是不遗余力优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提高办事效率,把龙江建成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
二、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农村经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要以推进合作经营为突破口,带动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产业化、市场化同步发展,力促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一是坚持合作经营引领。按照市委“两年内使农民全部入社”的要求,鼓励农民组建种植、养殖、林业、营销等合作社,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增强合作社的发展活力。在种植业上,重点发展以大型农机为主的各类农业合作社,扎实做好16个千万元农机合作社的完善和提高工作,重点做好东方红、平安等农机合作社的升级达标工作,稳步扩大规模经营面积;大力推广山泉模式,通过算细账、算大账,让合作社和农民都看到效益,提升合作社的吸引力。在养殖业上,坚持规模养殖方向,以专业村屯、养殖小区、榨乳站为重点组建合作社,提升养殖水平和效益。在林业建设上,以兴玉果业合作社为依托,不断扩大经济林规模,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推进生态经济大发展。二是坚持政策项目驱动。上级政策和项目是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要依托产粮大县的“品牌”,积极向上争项目、争资金,农口各部门要做到认识到位、沟通到位、争取到位,重点围绕节水灌溉、标准种植、高产创建、养殖补贴、林业开发等方面进行争取,力争更多的项目落户我县。要用好农业各类项目和资金,重点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倾斜。坚持造林与规模经营相结合,争得上级支持,按照“占补平衡”的原则,加快林网改造步伐,为大型机械作业奠定基础。三是坚持服务体系保证。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完善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真正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农村,促进增产增收。要立足玉米、水稻等主栽作物,大力实施规范化栽培,推广等离子处理、玉米覆膜、通透栽培等新技术,向良种良法要效益。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引进等措施,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三、坚持构建现代商贸体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现代商贸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把第三产业作为繁荣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通过整合与引进并举,扶持与开发并重,力促三次产业战略升级和协调发展。一要构建快捷通畅的现代物流。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形成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现代物流网络。二要打造新颖独特的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和绿色产业。完善旅游总体规划、具体景点开发规划,坚持多策并举,通过向上争取项目、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各类资本进入等措施,加大旅游景点开发和建设步伐。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对旅游的支撑力。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广泛的实际,突出旅游特色,打造旅游优势,广泛宣传,叫响龙江旅游品牌。三要搭建灵活便捷的融资平台。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撑,离不开融资平台保障。针对园区和城市建设,探索建设新的融资机构,确保全县重点工作有序推进。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拓展服务领域。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四、坚持打造现代宜居城市,扎实推进城乡建设。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坚持“四高”标准,建新城,改老城,带乡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强化基础配套。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加强城乡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老城改造,还是新城开发,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要一并建设,保证群众生活和休闲需要。加快老城硬化、绿化和美化,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积极向上争取城市建设项目,做好污水处理厂运营和垃圾处理场开工建设,加快集中供热进程,向现代化城市迈进。二是加快建设速度。加快老城改造,对遗留拆迁地段要加大依法征收力度,确保明年如期施工;对新征收地段要完善征收措施,尽可能一次征收到位,为挂牌招标及加快开发奠定基础;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片状开发,确保老城焕然一新。加快新城开发,形成一批工业型、商贸型、旅游型的特色小城镇。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要建立长效机制,重点抓好源头治理,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要集中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交通环境整治、施工环境整治、市场秩序整治等专项行动,展现龙江良好形象。
五、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持续繁荣社会事业。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教育提升工程,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出精品,出品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本医疗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乡村一体化公立卫生所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三级食品安全体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惠及广大群众。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多形式、多途径促进就业再就业。关注低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繁荣龙江特色文化,提炼龙江精神,塑造具有龙江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发挥文联及各类文化协会作用,鼓励文化创作,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推进村文化室和文体广场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关键词: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成果转化;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The leading and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Guo Yu Peng
(China Railway No.10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Jinan,250101,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policy guidelines, based on its own development needs of construction companies, the level of understanding from the author's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support the leading role was put forward, propo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measures to support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From aspect of the leadership,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impro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mechanisms,ens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vestment, a detailed exposition were made.Then we got the Final conclusion which technical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s the key of the evolving enterprise.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 Project ; Achievements ; Corporate Culture;
0.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铁路、公路、市政等基础工程建设迅猛发展。建筑企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成本的竞争,而逐渐转化为企业整体实力、技术水平、品牌形象的竞争。建设优质的工程项目,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的根本。而淘汰落后设备与工艺,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高施工装备水平,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推进“科技兴企”战略,将有效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有力促进企业改革与发展,赢得社会各界认可。
1.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科技创新主要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无论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还是党的“十”,都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要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是从事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也就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而企业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企业的发展这方面来说,主要涉及科技创新的技术和管理创新层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多的取决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对科技成果的吸纳、应用能力。科技创新通过企业具体的科技开发活动得到落实,而科技开发项目是科技开发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企业的
科技开发项目是企业围绕战略目标,根据其自身优势和条件进行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的开发项目,或现有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进,这些活动以企业经济利益为目标,与企业的产业发展相结合。
另外,有效的科技创新工作,是项目在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一个项目能否平稳有效的发展,硬件是外在因素,软件是支撑项目发展的灵魂,科技创新工作如同工程项目的软件,是优质项目的集中体现。 而通过科技创新取得的成果的应用,是降低项目返工出现频次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安全与质量的重要保障。
从人才建设、企业文化方面来说,科技创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才是根本,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根本,也是企业立足并发展强盛的根本,科技创新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引,面对基层技术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众多企业--特别是工程施工企业--都在尝试以科研项目的有效运作全面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开展,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创新、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团队的建设,工程创优的实施,创新文化的积累,进而通过企业文化的科技创新元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现实众多实例证明,在项目经理部里积极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技术人员,通过这一学习、创新、展示自我的平台,其成才的几率要大得多,对企业的认知感和归属感会更强。
2.科技创新支撑企业发展的实施措施
首先,领导层的认识和重视。这一要素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上层建筑(决策层)的首肯,科技创新的各项工作无疑难于开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首当其冲。
其次,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协调。如何立足企业实际提升创新能力,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诸多部门、多个层面的协同配合,全面增强科技创新意识,突出科技创新工作的地位,切实加强科技投入,研究解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诸多问题。
再次,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简言之就是科技创新的机构和制度建设,这是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只有配置科学合理的机构和人员,健全科技创新各项制度,才能起到指导、监督、服务的职能,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另外,确保科技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投入制度,保证人财物的正常投入,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企业科技创新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解读国家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以及国税发〔2008〕116号文、国税函〔2009〕98号文、财税〔2013〕70号文等均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即在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以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另外,政策对于通过国家级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等认定的企业,其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目的旨在确保科技投入的有效实施。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核心技术,加强成果转化,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产、学、研”联合攻关。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企业往往受其自身研发力量不足的限制,难于深入开展高端技术成果的研发。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业内知名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可以起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效果,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
除此之外,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营造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健全考核体系等措施,将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能很好的提高企业领导层以及广大员工的创新意识,逐步引导全员将科技创新变被动为主动,树立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创新风气,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支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能力。
开展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是依托,创优增效是亮点,重在规划,贵在实施。具体一些:立项,要结合工程特点,选好科研课题;树立高难项目搞科研,一般项目搞创新的思想;课题的计划推进,项目立项后要结合工程进展,课题组必须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抓好工法编写、专利申请工作管理;研发过程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依托工程创新,搭建创优创效平台,开拓思路,寻找切入点,贯彻绿色施工理念,节能减排技术、信息化技术。
3.结束语
要想最大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一定要将科技管理工作落脚于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要有长足的发展,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工作是关键,一个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是具有竞争力的、有发展后劲的企业。只有技术和管理进步了,企业的总体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才能凸显,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
[3] 代红延.《科技创新》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1、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科技发展新形势、明确科技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结合实际,研究落实大会精神的思路与举措,采取切实措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培育创新主体,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加快创新型建设步伐。
2、深入推动科技协同创新。要以实施省协同创新计划为契机,以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科技入园等科技创新工程为重点,积极探索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抓紧一按通电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赣泉啤酒申报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抓好市级科技创新团队组建工作,力争申报获批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同时,切实抓好振兴对接工作,进一步做好与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汇报和衔接,抓好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对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的实施,跟踪落实请求科技部、省科技厅支持我县科技工作的项目,促进科技振兴发展。
3、积极促进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科技富民专项行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农村信息化等为重点,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认真做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千里山农业科技园建设,深化山江湖工程开发,强化医疗卫生、食品安全、防震减灾等方面的技术支持,不断提升民生科技水平。
4、以科技项目建设为主抓手,狠抓项目申报、管理工作。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振兴发展的机遇和省政府提出的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结合我县实际,找准切入点,全力编制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以上,争取立项3个,尤其是申报好科技富民强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科技园项目,努力实现省高新重大产业化项目的突破。加强项目监管力度,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关键词】战略规划;经营模式;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数字化
1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资质改革也将会对建筑行业进行重塑,传统的建筑企业在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管理提升等方面将迎来新的机遇[1]。特别是在数字化大潮的影响下,建筑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敢于走出舒适区,以科学合理、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种手段创新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企业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制定的长期目标,并分解为阶段性目标而付诸实施的计划,其对企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指向作用,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科学合理地制订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卫星等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内经济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变革,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将在这种改革中受到极大影响。公路施工企业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历史机遇,紧密结合自身经营发展优势,制订两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在国家层面上“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都对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中的经营方向时,要认真解读前述政策文件,在公路绿色建造技术、城市通路网、城郊交通路网、农村路网等业务面重点部署。另外,在区域上也要重点谋划,如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2]等国家级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体量巨大,机遇空前。战略规划要分级规划、明晰发展方向、匹配相关资源、制定激励政策、强化执行等,以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3经营模式创新
3.1市场开发模式
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仍然以传统公路施工项目为主,通过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等模式开展经营,并未能跟上国家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工程总承包(EPC、EPCM、D+B)项目等新开发模式的步伐,未能够及时转变经营理念来迎接机遇和挑战,逐渐被行业所淘汰。企业家要紧跟国家政策、研读分析,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市场开发模式,融合投融资、设计、施工等相关资源,开展EPC、PPP、TOT等项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3]。
3.2市场结构布局
市场开发是根本,是持续经营的基础,没有市场,企业生存将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企业家要高度重视市场开发。为规避区域性政策风险对公路施工企业的影响,可优化市场结构布局,设置区域划分明确的市场开发机构,多区域、强协同、共享资源地进行市场开发。要在国家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城市群、乡村振兴等领域深耕细作,同时要培养市场开发人员综合能力,提高合法经营能力,规避开发风险。
3.3经营业务多元化
公路施工企业应逐步从单一公路施工向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内部可细化为路基、路面、桥梁等专业公司,形成专业化公司,打造专业化班组,提高施工效率。外部可尝试由只提供公路施工产品向提供融资投资、规划设计、材料供应、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咨询服务等综合型服务发展,同时延伸公路行业向市政、建筑、水利等多领域、多元化发展,适当分散投资风险。
4管理机制创新
4.1公司制管理
集团化公司要推行集团—分(子)公司—施工项目部三级管理、两级考核,强化一线目标责任成本管控措施,要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制定超额利润分配办法,通过超额利润分配激励广大基层干部职工投身工程建设。公司管理要推行全面预算,公路建设投资体量大,全面预算可显著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减少流动资金闲置,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4]。
4.2财务管理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公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利润低等导致公路施工企业负债较重。如何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在新的投融资模式下降低融资成本都是企业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内融资模式较多,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选择适宜的产品,国内常用的融资模式有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公司债、承兑汇票、民间融资、融资租赁、股权众筹、资产证券化、中期票据等,同时财务管理也要由传统手工记账方式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变,推行业财一体化,提高财务统筹管理和动态管理水平。
4.3工程管理
公路施工企业要推行工程管理信息化向数字化发展,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动态监测各施工项目经营情况,加强过程控制,提出亏损临界预警,动态纠正数据偏差。通过推行数字化,对工程成本进行汇总、分析和使用,利用信息化工具考核施工项目部管理水平,并为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要充分体现工、料、机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单价过大的子项目进行报警,对闲置设备或冗余材料进行提示,以便于项目间、公司间的横向调配,减少资源浪费。
4.4人事管理
人才战略是未来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如何打造积极活泼、公平公正、开放竞争的用人环境至关重要。企业要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搭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动态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同时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竞聘、演讲、才艺展示、层层推荐选拔等多种模式为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要有序推进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建设;建设企业大学,开展职业技能、特殊工种、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培训机会和广阔舞台,真正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各尽所能的用人环境[5]。
5科技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和工程建设实际需求,搭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开展自主攻关和联合攻关。
5.1资金扶持
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技术的突破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大量鼓励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25%降为15%,实施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企业家要真正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支撑作用,只有充分保证创新经费的投入,支持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通过创新催生出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成果,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内生动力和利润增长点。
5.2产研融合
公路施工企业相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实践经验丰富,但施工任务繁重、科研能力欠缺,而科研院校理论丰富、人才济济,但实践较弱,因此,施工企业要学会向高校智库借力和借智,搭建融合创新平台,推动产研深度融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打通科研和应用链条,使科学研究为工程建设服务,使科学研究具有更加旺盛的实践土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3精准科研
公路施工企业要面向行业重点支持的绿色建造方向开展科研攻关。路基路面方面要在长寿命路面、道路养护改造技术、自融雪路面、自修复路面、冷热再生技术、温拌沥青技术等开展攻关;桥梁方面要在装配式桥梁、钢混组合桥梁、超高性能混凝土、深海基础施工、数字化梁场、智能建造等开展攻关;隧道方面要在超前预报、智能化隧道掘进施工一体机、智能监测等开展攻关;交通设施要向智慧交通设施等方面开展攻关。
5.4创新人才
企业要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开放宽松的研究环境,重点打造企业创新领头人,以创新领头人带动创新学科的发展,提升企业创新影响力。
5.5成果转化
企业要积极融入全国行业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在行业中宣传和推广先进的创新成果,同时要充分依托自身承揽项目优势,开展成果转化,用科技成果提高市场占有率,助力企业发展。
6结语
公路施工企业要在竞争激烈的大潮中自立,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紧跟行业政策,在改革中找准定位、在创新中谋求发展,以战略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数字化为契机,通过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方法不断优化企业管理脉络和经营结构,助力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走远。
【参考文献】
【1】苏立超,孟晓迪,穆洁.分析五大发展理念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启发[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1):255-256.
【2】李金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现实格局与未来发展路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6):47-56.
【3】余强.中交二公局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2.
【4】井斌.国内大型公路施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关键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科技创新;进行浅析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出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也更加注重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虽然也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绩,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但是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速度还是相对比较缓慢的。本文对此进行探析,也是希望也能够改变当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现状,并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满足人类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对于石油能源的强大需求。
1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内容
1.1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基本概述
所谓的机械制造企业,主要是指从事各类机械性方面生产的行业,并借用多种类型的机械设备开展生产制造工作,比如:农业机械、化工机械、动力机械、纺织机械、运输机械等等。而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则是机械制造企业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它为石油能源的开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装备支持。总之,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水平对于我国整个工业化的发展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1.2科技创新的基本概述
所谓科技创新,其具体含义就是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以及科学研究的总和,具体来说,就是指科学合理的运用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知识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进行创新,从而在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为企业客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服务。通常情况下,科技创新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以及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1.3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背景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资源大国,所以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观中,节能也就成为了一项长期的重点工程。对于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而言,节能工程同样也是整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完成,也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加强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也能在提高人们节能意识的同时,实现对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更加深入的贯彻和执行,从而也能缓解国家资源紧缺的现状,以及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总体而言,实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也是时展的必然需求。
2实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有效途径
2.1加强对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石油的开采;设备的使用等。为了实现科技创新,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以石油机械开发设备上的科技创新管理为例,在开展相关工作的时候,就应该要充分考虑到产品的性能和能力。由于油田的开发成本会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设备上的科技创新管理还应该包括成本的支出。假如:一台抽油机节能20%,那么按照2000口井进行计算,一个中型油田每年可节约7000万元。实际上,各种泵、风机、抽油设备等节能的潜力非常巨大,因此,高效的油气混输及适应多相液体的大型泵、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修井作业设备等,都是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对于开发设备应用中所遇到的其余科技创新管理问题,相关企业负责人一定要认真对待,并对此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对策。
2.2提高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加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实际上也是为了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有效降低其生产的成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高企业员工的科技创新意识也尤为必要。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宣扬科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对于机械设备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更是要提高标准和要求。比如:装备的更新。由于我国一些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系统技术改造一般都是在80年代中期完成的,因此到了21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整个机械制造企业所使用的设备是相对比较落后的,有的甚至还是报废设备,以致于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由此可见,让企业员工,尤其是技术性的人才意识到科技创新的意识显得尤为必要。二是加强相关的科技创新意识培训。由于一些企业员工明显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因此,企业内部可以聘请相关的科技,技术类型的专家,对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进行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比如:冷却环节处理。现如今,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在进行热处理工作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在热处理中,淬火的冷却形式一定不要采取静置的方式,因为这样并不能满足现今石油机械热处理技术的冷却需求。总之,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意识的宣传和培训都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3结语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对于石油能源需求量的逐渐增加,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而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企业在制定相关科技创新对策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并促进我国石油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我国的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对其科技创新加以高度的重视,我国的能源事业建设也将得到有效的推进。
参考文献:
一、我国农村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情况:
随着农村电力网络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农电系统提出了调度自动化建设的要求,强化了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的管理,并开始尝试采用载波、无线为通道,进行具有“两遥”功能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研发与试点工作。“八五”期间,强调对农村电网的科学化管理,注重电网改造以安全为中心,以节能为重点。为提高农网装备水平,制定了农网新设备开发计划,并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了重合器、分段器和熔断器等21项产品,及时在农网中推广;县级电网调度被正式列为国家五级调度组成部分,调度自动化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逐步达到了实用化要求,在县级电网调度实现科学化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网推广新型节能设备取得了显著成果,建成10个节电示范县。“九五”期间,农网技术进步工作被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实施了《全国农村电网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九五'计划要点》,重点解决了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率低、电压质量差的问题,全面推进了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农网节电工作。
二、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农网改造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1998年,国家提出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后,各地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促进了技术进步工作。到2000年底,全系统已经建设成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805座,35(66)kV无人值班变电所2295座,调度自动化实用化达标县507个,已有743个县建立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有近1000个县建有电力专用通信网络,配网自动化和MIS系统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应用。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建成网架比较坚实、布局比较合理的农村电网,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都有较大提高,损耗明显降低。同时,积极推行变电所无人值班、配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有效地提高了电网的整体装备水平和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在农网改造工程中,各单位推广应用“四新”项目达60余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特点:
(1)是变电所无人值班开始普及。从“九五”开始的农村变电所无人值班建设,已经发展有常规式、小型化和箱式三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与特点。经过多年实践,户外式、小型化、无人值班模式已经体现出应有的优越性。目前农网工程建设改造的变电所大多采用无人值班模式或过渡性方案。
(2)是开关设备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油化。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油断路器已被新型带有自具功能的重合器、分段器所替代,灭弧介质也从多油到少油,并逐渐变成SF6或真空式。既减少了运行维护工作量,又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3)是自动化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和对电网的控制能力。调度自动化从“两遥”逐步扩展到“四遥”,从简单的变电所监控发展到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远方控制和在线管理;县级城网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实现了对故障段的隔离,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企业MIS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4)是建设符合我国农村负荷特点的低压配电台区。随着农村配电变压器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多年来影响农网线损的64和73系列配电变压器已经被逐步淘汰,由S7型发展为S9型,现在S11型卷铁芯变压器也已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外,非晶态合金变、干式变和全密封变压器,以其节能、免维护等特点,逐渐在一些地区挂网运行;农村供电方式形成了单相三线和三相四线混合供电方式,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三、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农网建设水平:
作为在电力基础产业领域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国家电力公司已经明确提出了建设“控股型、经营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改造传统技术为起点,以研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为方向,以建设开放型、高水平的技术队伍为基础,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带动战略。
农村电网作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面临的建设和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在新的形势下,加快农电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是今后农电工作的重要任务。
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农网建设与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技术进步。这次农网改造工程,由于国家投入巨资,解决了多年来农网发展中的一些紧迫问题,提高了电网的整体实力。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在制定计划,确定方案,安排资金,以及工程组织建设等方面,把技术进步与创新放到突出位置。
(2)加快制定和实施农网“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在这个规划指导下,有关部门还组织制定了《农村电网“十五”科技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五”农网科技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各公司要按照国家电力公司的总体规划和思路,认真制定本地区农电“十五”科技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切实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