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第1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老年患者;并发症

脑梗死临床又被称作缺血性卒中,其病因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脑组织局部出现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组织坏死[1]。临床根据脑梗死发病机制不同将其划分为脑血栓、脑栓塞以及腔隙性脑梗死 等[2]。脑梗死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常并发语言障碍及躯体运动障碍等。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至关重要,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我院近年来探讨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及其并发症的影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资料,共72例,按数字表格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64.4±3.7)岁;按脑梗死类型划分:脑栓塞患者6例,脑血栓患者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4.2±3.5)岁;按脑梗死类型划分:脑栓塞患者6例,脑血栓患者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例。36例患者结合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CT、MRI)均明确诊断为脑梗死[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继续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肢体活动不利不便,疾病恢复比较缓慢,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干预,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鼓励患者建立信心恢复健康。

1.2.2语言恢复训练干预 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就是语言功能的受损,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语言交流,使患者了解语言交流对于恢复语言功能的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语言交谈。

1.2.3身体功能恢复干预 急性期过后今早进行身体功能恢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进行恢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进行自主活动,积极配合护理干预,进行锻炼。

1.2.4并发症护理干预 ①褥疮: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不利,无法自主翻身,非常容易并发褥疮。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保证患者受压部位正常血液循环。②肺部感染:老年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在饮食时容易误吸引起肺部感染。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变换,并指导患者进行排痰。

1.3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评价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消失[4]:①治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生活能够自理,肌力恢复Ⅴ级。②好转: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生活不能够完全自理,肌力恢复Ⅲ~Ⅳ级。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生活完全不能够自理,肌力0~Ⅱ级。临床有效率=(治愈患者例数+好转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结果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值P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病情好转21例,治疗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病情好转16例,治疗无效12例。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0例;肺部感染4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5.5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13.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我国,老年人群的脑梗死发病率较高,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老龄化的加快,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并发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致残率较高,甚至引起死亡[5]。

脑梗死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恢复期以后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对老年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监护以及生活照顾,而个体化、针对性的康复恢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干预难以引起重视,错过了大脑功能改善以及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6]。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护理干预方案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针对性加强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训练,可明显降低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病率。如果恢复时间延误,临床效果越差。在脑梗死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好坏对患者病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需求,鼓励患者积极积极面对疾病,树立康复的信心。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痊愈11例,病情好转21例,治疗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痊愈8例,病情好转16例,治疗无效12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金兰.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3):24-26.

[2]郑英华,冯鹏雄,郑纯.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31):538-539.

[3]张平,魏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及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4-45.

[4]曹婷婷,王小花.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3-34.

第2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老年病人;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95-02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手术仍是较有效的治疗手段【1】。老年人全身多种脏器功能下降,机体应急能力、代偿能力差,户外活动减少,末梢神经传导速度低下,内分泌方面的变化,骨与关节退行性变,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患,因此骨折后合并症也增多【2】。所以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以来我科收治需要手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其中男35例,女49例,年龄65~91岁。其中螺纹钉固定术19 例,三翼钉固定术14 例,Moore 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2 例,全髋关节置换19例。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术后均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恢复程度,动态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状,观察病人患肢有无疼痛、肿胀,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感觉、运动情况。术后卧床期间均予采取患肢外展中立位,并抬高约300【3】。

2.2 预防并发症

2.2.1 预防褥疮 定时翻身是预防褥疮最简单的方法,应每隔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建立床头翻身卡,向患者解释翻身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避免使用破损便盘,以免擦损尾骶部皮肤。骨骼隆突处用50%乙醇按摩或每日给予温水擦浴,促进血液循环。最好采用充气床垫,夏天可用凉液垫,以减少软组织受压。保持床褥的清洁、干燥、平整。加强营养,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患者回家后,告诉患者

家属尽量按住院期间护士教的护理办法照顾老人,并定期回访患者。

2.2.2 预防坠积性肺炎 由于疼痛限制了老年患者的变换,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每日应定时给患者叩背,叩背时手呈握杯状,由胸廓的底部向上轻叩,3~4次/d,5~10min/饮;指导患者每日定时吹气球、深呼吸、作有效咳嗽,增加肺活量,必要时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注意患者的保暖,以防患者受凉。

2.2.3 预防便秘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由于活动量减少容易出现厌食,摄入纤维素和水分减少,胃肠活动减弱,加之不习惯床上排便,易出现便秘。可指导患者多食清淡可口、营养丰富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提供合适的排便环境及姿势,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腹部按摩应按顺时针方向,延着结肠走向,从右下腹开始环形按摩至左下腹,每日按摩1次,每次按摩5~10 min,以促进排便。必要时按医嘱给服缓泻药物。

2.2.4 预防泌尿系感染 护士要耐心向老年患者说明饮水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 000~3 000 ml。对不愿喝白开水者,根据病情可选用果汁、茶水等。做好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会阴护理2次/d,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量、性质,并记录。尽可能不采取留置导尿,因留置导尿可增加尿道感染率,应鼓励并指导患者床上自行排尿【4】。

2.3 术后康复护理

2.3.1 早期康复护理(6 h ~ 7 d)。术后穿防旋鞋,患肢外展中立位。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我们教会老年病人在下肢制动情况下行患肢肌肉自主、充分的等长舒缩锻炼。开始3 次/ d,5 min / 次,收缩5 s,舒张3 s。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延长时间,从每日数次到数十次,10 ~ 15 min / 次,以可耐受为度。疼痛缓解后,协助病人进行小范围髋、膝、踝关节屈伸活动,8 ~ 10 次/ d,5 ~ 10 min / 次。踝关节背屈、跖屈和旋转运动,目的是防止足下垂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 d 后协助病人进行下肢直蹬或纵行叩击,防止因卧床而出现的骨质废用性萎缩。

2.3.2 中期康复护理(8 ~ 14 d)。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主动为主,被动为辅),8 ~ 10 次/ d,10 min / 次。侧卧位外展运动,一手托病人臀部,一手托膝部,将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并在两腿间垫软枕,禁内收内旋。

2.3.3 晚期康复护理(2 周以后)。根据全身情况及存在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决定何时下床活动及负重量的大小,一般术后2 周指导患者持双拐下床,负重重量约10 ~ 15 kg。行走步幅不宜过大,一般为20 ~ 30 cm,移动的速度< 20 步/ min。初始2 次/ d,5 ~ 10 min / 次,以后视情况逐渐增加行走次数,延长行走时间,锻炼以肢体不感疲劳为标准。术后8 ~ 12 周,X 线摄片有大量的骨痂生长,可以完全负重【5】。

3 体会

通过对术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具有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许继刚.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分析.中华骨科杂志,1994。14(3):150.152.

[2] 张仲文,汤成华,满毅.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2005:5(19):462-463.

[3] 杨莹,杨旭,于春杰.人工关节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5):2677-2678.

第3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病程长、肺生理功能进行性损害,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将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COPD患者的康复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呼吸康复主要目标有:(1)减轻症状;(2)尽可能恢复肺功能;(3)减少残障的发生[1]。2007年4月起我们对收治入院的76例缓解期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和ADL进行调查,并进行8周的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收治入院的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2],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测定,诊断标准为FEV1/FVC

1.2 评价方法与内容 评价指标包括呼吸困难改善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呼吸困难程度简易分级[3]:1级登高或体力劳动时气短,尚能胜任日常工作;2级一般行走或轻体力劳动时气短;3级穿衣、洗脸、说话等轻微活动时气短,不能胜任工作;4级安静时气短,完全丧失劳动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4],评估患者康复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P

2 护理干预

2.1 健康宣教 使用我们自制的《COPD的康复指导手册》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内容包括COPD的相关知识,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策略,饮食习惯和营养结构改变对康复的作用,运动锻炼的重要性、技巧和方法,氧疗有关知识的教育,药物治疗(包括内服药和吸入药)的教育,尤其是氧疗、呼吸康复和戒烟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呼吸康复的认知度。

2.2 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主要有全身运动,上肢和下肢锻炼,呼吸肌锻炼等内容。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缩唇轻闭呈吹哨状缓慢吐气,腹式呼吸是患者把手放在腹部上,另一只手放在胸部,吸气时腹部膨隆,护士发出指令让患者放置于腹部的手轻轻上抬,呼气时腹部塌陷,右手随之向胸、背方给予一定压力,帮助膈肌回复。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为1∶2~3。每次5 min,每日3次,共15 min。呼吸操是我们专门针对老年COPD患者设计的,在缩唇呼吸下配合肢体训练,包括上下肢和胸廓运动。每日30 min,每周3~5次。有氧耐力训练包括蹬车、步行等。我们采用间歇式训练法,做每一项运动后要休息5 min,运动后心率控制在100次/min以内。做每项运动表1 干预前后呼吸困难程度的变化表2 干预前后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前后需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使患者运动过程中维持SpO2>90%。

3 结果

干预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见表1,2。

4 讨论

4.1 呼吸康复的必要性 如今COPD研究和工作重点多定位在急性发作期的救治上,很多进入缓解期的COPD患者得不到进一步的康复干预[5],使疾病反复发作,病情加重,而反复入院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易反复发作。我们入选的病例平均年龄(80.38±9.49)岁,月收入并不高,而呼吸康复治疗则在这些方面显示出其卓越的优势。呼吸康复是通过呼吸功能锻炼(有氧锻炼和力量训练)、患者教育、心理应激疏导疗法的治疗。Emery等[6]认为呼吸康复能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及生活质量,使COPD的急性发作次数减少,医疗费用下降。>80岁的高龄老人对呼吸康复理念了解少,而且对呼吸康复宣教的接受程度差,影响老年COPD患者呼吸康复的因素很多,衰老和多种合并疾病是内在的影响因素,也是最主要因素,而且存在动作缓慢,协调性差,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差等个体差异。因此,对我们来说,制定简单易学的康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能使更多的老年COPD患者能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并从中获益。

4.2 呼吸康复的有效性

4.2.1 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活动能力和运动耐力下降是COPD的特征性表现,骨骼肌功能失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表现为肌肉重量的减轻,肌纤维萎缩,力量和耐力下降等。系统性炎症,合成代谢激素水平降低,氧利用能力不足和失用性萎缩等是骨骼肌功能失调的主要机制[7]。运动训练是呼吸康复的主要内容,尽管运动锻炼不能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但它能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和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8]。急性加重缓解后及时进行运动康复锻炼仍可使患者的运动耐力短期内得到提高,可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次数,延缓肺功能的恶化。吴学敏等[9]认为缩唇呼吸能降低呼吸频率,本研究为了激励患者每天坚持运动训练,把患者每天的训练成绩告诉他们,给训练中的患者以信心和成就感。表1显示,训练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减轻。另外,缩唇呼吸加腹式呼吸使老年COPD患者呼吸频率降低,由原来的每分钟21.99次减少到每分钟19.62次。

4.2.2 氧疗的有效性 经过治疗后处于COPD稳定患者,休息状态下存在低氧血症,其动脉血氧分压

4.3 呼吸康复的可行性 本研究专门针对老年患者制定了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和简单易行呼吸操,在缩唇呼吸下配合肢体训练,包括上下肢和胸廓运动。无创无痛,无论在医院、家中都能进行,COPD患者活动后往往出现气促症状加重,我们在做呼吸操时配以优美的音乐,音乐能改善患者对体力活动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放松全身肌群,减少不必要的耗氧,改善症状和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身心的健康状态。因此值得向老年患者推广。

4.4 呼吸康复的困难及建议 目前,COPD患者急需要呼吸康复治疗,开展适合这些患者的康复治疗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内呼吸康复医疗才刚刚起步,患者呼吸康复治疗和管理的最佳成本效益模式尚未建立,患者和某些医护人员的认识明显滞后,呼吸康复治疗缺乏规范化的治疗和评价原则。本研究由于本科医护人员围绕着患者及家属采用个别或集中、医患交流、壁报、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根据患者接受理解能力的不同,提供个体化的指导使患者得到了现有医疗条件下最好的帮助。因此,我们希望在今后能为老年COPD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5 小结

COPD的康复干预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而且其效果有时不能立竿见影,特别是对高龄老人。在缓解期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及干预非常重要,能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致谢:本文承蒙呼吸科主治医师任蕾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 周灵,李庆云,时国朝.呼吸肌锻炼在COPD肺康复治疗中的意义.临床肺科杂志,2007,3(12):271-272.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 李树贞,赵曦光.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52-353.

4 孟申.肺康复.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50.

5 张建华,刘惠俐,富丽芳.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04-505.

6 Emery CF,Schein RL,Hauck ER,et al.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outcomes of a randomized trial of exercise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Health Psychol,1998,17:232-240.

7 刘华,王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治疗进展.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275-1276.

第4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康复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15-02

Research on recovery and nursing of type 2 diabetes

WEI Qiong

TCM Hospital in Hechuan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15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n recovery and nursing of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Our hospital's 126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group, 63 cases each group. Normal group was given Hypotensor and normal nursing, rehabilitation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based on the normal nursing.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HAMD and HAMA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FBG, PBG, HbA1c of tow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score of HAMD and HAMA after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core before nursing,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the score of HAMD and HAMA in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after nursing . After nursing, FBG, PBG and HbA1c of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 were (7.2±1.4) mmol/L, (8.2±1.6) mmol/L, (6.3±1.9)%, thos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normal group (P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Research

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慢性的、非传染性的终身性疾病,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及容易疲乏等为特征[1]。2型糖尿病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避免水肿、疮疡、痈疽、中风等并发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意义。笔者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对其中的63例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每组各63例。其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30~60岁,平均51.5岁;病程5~20个月;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

1.2.2 康复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康复、环境护理及用药指导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1.2.2.1 健康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2]。根据患者年龄、环境及文化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宣教教育,让患者明白糖尿病必须长期规则服药,消除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感,鼓励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解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预防低血糖的方法和处理措施。

1.2.2.2 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因病情长,多有思想包袱重、烦躁、抑郁、易怒、悲观等消极情绪,医患及家属要加强心灵沟通,增进感情交流,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积极地配合治疗,以减轻对身体影响。

1.2.2.3 饮食护理糖耐病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是饮食治疗。护士应首先让患者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给予患者每日1 800~3 000 kcal热量不等的食物,其中50%~60%的糖类,15%~20%的蛋白质,30%~35%的脂肪,提倡用粗制米、面和杂粮,使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选择粗纤维高的含糖量少的绿叶蔬菜,忌食单糖类食品及烟酒[3]。识别低血糖及防治,外出时随身携带糖果或点心、糖尿病卡,如发生低血糖应及时处理。

1.2.2.4 运动康复体力锻炼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力等不同情况,坚持餐后不同强度的体力锻炼,有利于促进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血脂、体重,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的负担,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效。

1.2.2.5 用药指导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是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注意药物的用法和配伍禁忌,以保证药效,减少副反应[4]。坚持每周测空腹血糖2~3次,测餐后2 h血糖2~3次,2周后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降糖药物,观察3个月为1个周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一般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HAMD和HAMA评分比较

康复组护理后的HAMD和HAMA值明显低于护理前,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HAMD和HAMA评分比较(x±s,分)

Tab.1 Comparison of score of HAMD and HAMA before and after nuring in two groups(x±s,score)

注:与护理前比较,P

2.2 两组护理前后的FBG、PBG及HbA1c比较

护理前,康复组与常规组在FBG、PBG及HbA1c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的FBG、PBG较护理前明显降低;护理后良复组的FBG、PBG及HbAlc明显低于护理前,也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的FBG、PBG及HbA1c比较(x±s)

Tab.2 Comparison of FBG、PBG and HbA1c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tow groups(x±s)

3 讨论

糖尿病是目前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诊断技术的进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逐渐年轻化。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并且有文献报道认为,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恢复[5]。笔者对63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经研究发现,康复组治疗后护理的FBG为(7.2±1.4) mmol/L、PBG为(8.2±1.6) mmol/L及HbA1c为(6.3±1.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FBG(8.7±1.6) mmol/L、PBG(10.1±1.9) mmol/L及HbA1c(8.5±1.5)%,且康复组护理后的HAMD评分为(14.9±2.4)分和HAMA评分为(14.8±1.9)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的HAMD评分(22.9±3.8)分和HAMA评分(22.9±3.2)分,这表明对糖尿病患者实行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临床症状及血糖水平,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洁莲.98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医学理论与实践[J].2010,23(1):94.

[2]徐中菊,陈晓玫.糖尿病的家庭治疗与康复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8):2667-2668.

[3]申小红,加米拉・艾尼西.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J].中国当代护理杂志,2010,20(4):45-46.

[4]赵培秋,单宗滨,邓召梅.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及康复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2):45-46.

第5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通过对股骨颈骨折病人43例,有针对性加强关节活动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43例患者经皮肤牵引及实施全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无发生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43例病人均康复出院。结论:康复护理可缩短住院天数,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愈合及康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龄;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该病占骨折病人总数的5%,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有逐渐升高趋势。由于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老化,再加上骨折后需要长期卧床及被动,易引起一些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为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的愈合。因此做好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2年至2004年共收治股骨颈骨折病人43例,有针对性实施了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70岁~92岁,其中60%术前有伴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2护理措施

2.1心理康复指导突如其来的骨折,给老年人的心理造成沉重的打击,因失去活动的独立性而恐惧、焦虑不安、并发生危机感。由于老年人年龄大,又加上骨折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很大,情绪低落;常常会产生孤独无助,不积极配合治疗。结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护士必须以心理护理为主导,功能锻炼为核心,针对具体问题,讲解相关医学知识,积极进行卫生知识宣教,介绍本科医护人员和技术水平,多与病人交谈,协助老年人做到与老年人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彼此熟悉,以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解除后顾之忧,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1]。

2.2饮食护理老年人由于消化系统机能减弱,加之骨折后卧床,肠蠕动减弱,因此要加强饮食护理。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可给鲫鱼汤、豆汤、少量水果及蔬菜;早期宜食高蛋白及富含铁、钙的食物,如猪肝、瘦肉、牛奶等;后期宜进高热量,补肝肾的食品,如多喝骨头汤,适量增加水果及蔬菜量。对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应结合病人具体病情而合理安排饮食。

2.3牵引的护理术前必须让老人了解牵引制动十分重要,骨牵引是股骨颈骨折常用的牵引方法,牵引时位置正确与否与肢体的功能恢复关系很大,牵引时将患肢置于轻度外展15°~20°中立位,防止内收、穿防旋鞋控制伤肢外旋。同时指导健侧做伸屈下肢及上肢的活动,双侧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运动,每天5次,每次20下。双侧股四头肌做等长收缩运动,同时做好皮肤等基础护理。每天定时检查并按摩骨突部位、每2h~3h翻身1次。保持衣服床单位整洁干燥,以免发生褥疮。教会陪护正确使用便器,每日清洁尿道口,达到清洁舒适,促进血运,预防并发症的目的。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牵引锤必须悬空,牵引绳与患肢长轴平衡防止断裂或滑脱。每小时巡视病房1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2]。

2.4术前并发病的控制与护理高龄病人术前伴发病多,本组病人中伴发病的占60%,常见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如高血压病人术前予降压药物治疗时,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定时测血压,发现血压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1例患者术晨因情绪较紧张血压骤升为200/120mmHg(1mmHg=0.133kPa),即报告医生后用降眼压药治疗,并暂停手术等处理后血压趋于稳定。对血糖升高者,遵医嘱予口服降糖或应用胰岛素三餐前测血糖并记录。

2.5防止意外伤害病人手术后髋部肌肉松弛,如搬动或给病人翻身不当,不正确,以及不适当的功能锻炼都会造成错位或畸形愈合,在病人回病房过程中用中单托住骨盆整体搬运,避免用力向前方托抬患肢髋关节,造成髋脱位。翻身时患肢在上,避免术侧髋关节置于伸直外旋位,尽量伸髋。协助腿部肌肉按摩,踝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帮助托起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每小时1次,同时自编床上体操做扩胸深呼吸,有效的咳嗽和排痰。

2.6预防坠积性肺炎及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卧床患者肺部活动量减慢,肺功能下降,咳嗽反射能力差,易发生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护士应鼓励病人练习深呼吸及拍胸运动,增加肺活量。给予叩背,5min/h~10min/h,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嘱病人戒烟酒,指导病人咳嗽,在咳嗽前必须先作深呼吸,而咳嗽尽量使痰咯出,同时利用肺部听诊来了解分泌物所在部位,作针对性的拍胸叩背,每2h~3h1次。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时,可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日3次~4次,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足够的湿润。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患病率很高,尤其是牵引时间长者,应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如肠溶阿司匹林50mg口服每日1次,同时对患肢进行适当按摩及活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2.7床上功能锻炼术后搬动病人时小心托起臀部,注意合适[3]。手术后1d~5d患肢外展于30°中立位,穿中立位鞋,嘱病人取平卧位,禁止盘腿及患肢垂于床边,以防假体脱位及伤口渗血。因手术后疼痛,多数病人对抬动患肢有恐惧感,我们在给病人有效的药物止痛后,术后48h~72h即可做被动或主动的功能锻炼。如腿部肌肉的按摩,踝关节膝关节的被动活动等。指导进行腿部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上午、下午各5min~10min[4]。鼓励病人做臀收缩活动,保持10s,重复20次。每日2次~3次做仰卧直腿抬高运动(主动为上,被动为辅),抬高小于30°保持时间由15s开始,逐渐增加到30s。指导,卧床时采取平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3周内屈髋小于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但避免大于90°,6周内不要交叉盘腿,不要坐沙发或椅子,坐位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5]。

2.8离床功能锻炼术后7d~10d,病人体力恢复,骨水泥型假体也可逐步练习下床活动锻炼,但不能负重,在恢复期功能锻炼时,要指导患者不要做盘腿动作,不宜久坐,睡觉时,平卧或半卧,3个月内避免侧卧。护士务必把术后有关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交代以取得合作。术后制定康复计划时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即个体性、渐进性、全面性,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3结果

本组43例患者经皮肤牵引及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无发生伤口感染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43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4讨论

本组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大都因突然失去活动的独立性而焦虑不安。另因骨折引起疼痛,对手术不了解,怕手术不安全,而心存疑虑。因此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如说明骨折愈合的一般规律,介绍同种疾病手术成功病例,能使患者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治病信心。

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由于行动不方便且普遍存在对患肢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要医生帮我把骨接好,患肢功能恢复是理所当然的事”,有的则因疼痛而不愿进行功能锻炼,因此,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骨折不同时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如在患肢制动期间指导患者加强肌肉和关节的锻炼,逐步恢复功能,本组4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在责任护士的耐心指导下能进行康复锻炼,出院均能借助辅助器下地行走。

出院指导:出院前教会老人及家属自行康复护理的有关内容,继续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根据肌力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情况决定运动量和负重时间。不盘腿,避免屈髋。出院后要注意合理饮食,保证足够营养以促进骨愈合。

通过对4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从基础护理到心理护理,从心理护理到整体护理,43例病人都达到预期目的,真正体现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秦霞.老年股骨颈骨折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9,14(3):134.

[2]葛智纯.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13.

[3]杨庆铭,钱不凡,蒋森,等.234例全髋骨关节置换术临床资料复习[J].中华骨科杂志,1991,11:322.

第6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脑出血;偏瘫;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39-02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群好发疾病,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脑出血起病突然,进展迅速,严重者可短时间内死亡[1]。偏瘫是脑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若不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则可能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分析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临床效果,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10例脑出血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同时排除脑外伤、脑梗死等其他脑部疾患。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急症临床治疗,按照是否给予偏瘫患者针对性康复护理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39~61岁,平均(45.23±6.8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38~61岁,平均(45.85±6.2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脑出血偏瘫常规护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对症护理。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偏瘫患者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2.1 心理安慰 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手术后,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情况,打消其对于手术失败的顾虑,并告知其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使之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治疗,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2]。

1.2.2.2 肢体锻炼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应进行积极的起床、站立、站姿、行走以及日常生活练习。训练患者抬头、收腹、挺胸,腰部和下肢尽力伸直,放松肩颈部肌肉。训练强度循序渐进,在患者下肢肌力达到Ⅳ级及以上后进行行走训练。注意频率适中,步幅均匀,重心转移要跟上足部的转移,同时利用带护栏的防滑木梯进行上下楼训练[3]。

1.2.2.3 积极的心理暗示 患者在进行术后康复时,难免会遇到康复效果不佳的暂时情况,是术后康复的正常阶段,但患者可能会因一时康复进程停滞而对其自身病情产生疑惑,失去继续康复治疗的信息,消极应对,产生术后抑郁等不良心境。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术后康复是一个往复前进的过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树立患者康复信心。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的偏瘫肢体肌力恢复程度,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类。基本痊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Ⅴ级;显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Ⅲ~Ⅳ级;有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至Ⅱ级;无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Ⅰ级或者与护理前无改变。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3.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

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独立生活能力越强。采用Harris肢体功能评分从疼痛程度、功能、畸形与活动度4方面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肢体功能越理想。

1.3.3 负面情绪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采用HAMD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采用HAMA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康复护理后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产生,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较快,是一种临床急症。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不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多发,导致脑出血的发病率急剧增高[4]。脑出血的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颅内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患者多于情绪激动、用力等情况下发病,主要表现为活动的突然中断、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功能损害。脑出血的病情凶险,死亡率十分高,是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大敌[5]。

肢体瘫痪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许多患者接受治疗后仍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了负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甚至因无法接受肢体瘫痪而采取极端措施,后果严重[6]。许多脑出血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并不是偏瘫引起,而是由于没有进行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致使最终产生性痉挛、关节挛缩、畸形、肌肉萎缩等。可见正确的康复护理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本文主要分析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恢复临床效果。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64%,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Barthel(72.63±8.14)分,Harris(65.21±6.9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Barthel(53.54±5.86)分,Harris(55.74±6.27)分,可见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功能。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的负面情绪评分为HAMA(27.31±4.51)分,HAMD(30.31±4.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45.92±5.93)分,HAMD(47.52±6.31)分,可见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护理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减轻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汪莉,张燕燕,张千,等.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9,23(4):890-892.

[2] 李留芝,魏红艳.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4):946-947.

[3] 李佩意.脑卒中急性期营养护理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家庭护士,2008,6(5):1366-1367.

[4] 代鲜鸽,别小宁,徐翠玲,等.6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体会[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3):17-18.

[5] 吴亚丽,任蕾蕾,廖颖.脑出血偏瘫病人康复综合护理措施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5(18):1688-1689.

第7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

髋关节是人体最稳定同也是最大的关节之一,是典型的球臼关节。髋关节内在存在良好的稳定性,但同时他的活动性也不容忽视。因此,一些患有髋关节、骨关节及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因为以往在治疗上的瑕疵,而引发髋疼痛,而且也会因为长期卧床患有诸多的并发症。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的痛苦,从而使患者获得生活上的独立。

1 临床资料

从2007~2009年元月共有60例患者得到收治,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3岁,其中男41例,女19例;多数患者是外伤引起的,其中多数为外伤所致,其中股骨头坏死23例,骨性关节炎患者25例,风湿性关节炎12例。32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12例行半髋关节置换;骨水泥型10例,生物型6例。经精心治疗护理60例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准备:制定护理计划,提出护理问题。指定责任护士,要求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精神状况、体质、对手术的期待度、经济情况和手术耐受程度等实行有计划的护理措施[1]。①术前的心理护理:此类患者一般由于长期受髋关节疼痛折磨,生活习惯也被扰乱,并且因为缺乏医学常识,又担心术后有不良反应从而产生悲观、恐惧以及焦虑等一些负面情绪针对这些情况,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以积极交谈的方式解除患者及家属的思想负担;②术前康复护理:应该使患者认识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术前康复护理重点,同时还应该及时的给患者讲述术后康复锻炼的相关知识以及锻炼方法,确保患者可以积极主动配合康复锻炼;③皮肤准备THR手术后若出现感染,将会导致手术失败,皮肤破损是造成术后伤口感染的潜在因素之一。因此应注重患者术前的皮肤准备,剃除毛发时注意不要刮破皮肤;术前彻底清洗手术部位,有压疮者应积极治疗控制,促进压疮愈合。

2.2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该手术暴露范围广,出血较多,术后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SpO2,注意切口敷料渗血情况以及切口引流管引流量,术后24 h内引流量在200~300 ml属正常,术后2 h内超过350 ml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此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并经常询问病情,早期发现处理异常症状;②术后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害怕伤口裂开等负面情绪,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肢体锻炼,时常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谈。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在心理上给予患者支持和帮助,确保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康复护理。同时,要求医护人员耐心细致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术后应用抗生素等药物的作用以及它所带来的不良反应的现象等,让患者可以轻松主动接受药物治疗;③术后康复护理:手术当天活动要尽量避免。不得已要活动身体时要注意合适。从第二天开始,帮助患者加强腿部肌肉的等张收缩、等长训练和及关节活动。凡是离床活动,要求患者在健侧床边,利用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帮助患者抬起上身使患侧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随后再拄双拐杖站起[2]。

3 结论

细致周密的临床护理是全髓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有效环节,下面利用两组的统计数据来对康复护理的疗效进行说明。观察组术后3、6个月全髋关节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①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之后髋关节的恢复程度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差14~16例,两组比较,P<0.05;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现低血压、感染、术后脱位、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比例分别为:2:3、0:2、0:5、0:4,两组比较,P<0.05。

4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及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它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创伤大、出血量较多的手术。所以,认真做好患者的术前心理护理,正确指导患者在不同训练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功能锻炼,才能保证THR的成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事实证明,接受全髓置换术的患者多为长期受疾病所困而体质较弱者或者是老年人,而且有时由于术后的不当护理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的产生,例如泌尿系感染、肺不张及肺炎以及压疮等。显而易见,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功能尽可能早的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而在当今社会作为被认为是髋关节疾病和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手段之一的髋关节置换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疼痛,并在恢复关节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5 参考文献

第8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有其发病率高、致残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由于目前医疗技术的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很高,将近有2/3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给病人、家属带来诸多不便,给社会造成负担。因此,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

1 临床资料

50例均经头颅CT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28例,女22例。发病年龄38~89岁,平均年龄58岁,脑梗塞39例,脑出血11例。左侧偏瘫26例,右侧偏瘫24例。住院25~70天,平均47天。50例病人肢体肌力均在I-III级。

2 康复护理程序

2.1 急性期康复护理 无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发病的第二天和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后5~10天,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护理[2]。①卧姿 采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每1-2个小时翻身1次,并配合被动运动,如上下肢各关节的屈伸、内旋、外展、每个动作做10次,根据病情逐渐增多,每天1-2次。本文50例病人均按三种卧位交替进行,无一例发生褥疮,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并发症。②患肢的摆放 仰卧位时,患肩垫枕,使肩胛骨处于前伸位,同时患侧上肢也要垫枕,使肘、腕伸直,掌心向上;健侧卧位时,肩胛骨处于前伸位,患侧上肢应支撑,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健侧。下肢的正确摆放可预防髋关节的内收、内旋。这些措施为早期恢复、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③按摩 包括按、摩、揉、捏四法。顺序应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每日两次,每次20分钟。对病人的上肢从手指至前臂,肩关节周围,下肢从脚趾到小腿,大腿,髋关节周围用樟脑酒精进行轻缓的按摩。通过按摩,有32例病人甚觉舒适满意,其余较良好。

2.2 恢复期康复护理 恢复期康复护理与急性期明显不同。恢复期护理的主要任务是增加患肢的运动,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

①被动运动:在50例偏瘫患者中、患者肢体肌力尚不足以进行主动运动时,主要进行各肢体和关节的被动运动。如前臂的外旋,腕及手部关节的伸展、拇指的外展,髋的伸展及内旋等。在被动运动同时可配合意念主动运动。即鼓励患者思想上有一个强烈的想法,肢体可以活动。一旦患肢有主动运动能力,即应鼓励其进行积极的主动训练。②主动运动:训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较弱肌群。如屈肘关节,内收肩关节。屈伸肘关节的同时,并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等。鼓励病人加强健侧肢体主动运动的同时,配合患肢活动。③坐、站、走等康复练习[3]坐位练习:先抬高床头30度,再逐渐增大角度并延长时间,防止直立性低血压。帮助病人床边坐位,健手扶床栏,两腿下垂或椅坐位,增加脊椎骨和髋关节的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起床动作宜慢不宜过快。站立位练习:患者坐于床边如无不适即试行站立。站立时护士站在患侧保护,让病人身体靠床边,健手扶床栏,身体重心置于健侧。站立时间可由几秒钟逐渐延长致数分钟。在此基础上练习前后摆动患肢,前摆时伸膝,踝背屈;后摆时屈膝,足趾屈。然后逐渐将重心移向患侧,反复练习直到独立站立。行走练习:护士站立于患侧,病人健手扶持手杖。嘱病人先出手杖,迈患腿,向患侧移动身体重心,护士辅助患膝关节支撑重力,再迈健侧,完成一个步行周期,反复多次练习,至到独立行走。本文29例能独立行走。④日常生活训练:该项训练的目的是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或半自理。其中包括吃饭、穿衣、洗漱,上厕所及室外活动等。在锻炼中必须有人照顾,当患者有独立日常生活能力时,才能逐渐脱离助手。

50例偏瘫患者在精心护理下,29例自行完成康复训练动作,达到“自我护理”。自我护理是高训练效果的措施,也是防止患者依赖心理,体现自身价值的好方法。

2.3 心理康复护理 偏瘫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重要的一个康复程序。患者从发病之时起,就面临着健康到残疾的心理过程,因而康复护理应针对偏瘫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心理护理[4]。常见的有:①焦虑抑郁。患者表现为沉默不语,烦躁多虑,痛苦失望,甚至悲观厌世。护士应首先为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对患者语言安慰,关心体贴,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通过谈心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及情绪变化,鼓励患者树立战胜偏瘫的信心,消除焦虑抑郁心理;②寂寞孤独,护士应多与偏瘫患者交谈,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尽量帮助患者摆脱孤独的境地,督促家属按时到医院探视;③担心病情恶化死亡而心理有恐惧感,护士应对偏瘫患者耐心说服解释,明确答复患者提出的有关病情问题;④因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对治疗丧失信心,对肢体锻炼不热心,甚至不配合。护士应主动地偏瘫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情况和康复期肢体锻炼重要性,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训练。当肢体功能训练出现效果,家属要配合医务人员鼓励患者指导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再训练。

3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出院时均能翻身,起床,无一例褥疮和因护理不当发生意外。29例能独立行走,21例借助手杖行走。

4 讨论

脑血管病是发病率高,致残率也高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5]。其预后、残疾程度取决于病变部位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其病情稳定后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而残疾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取决于:

4.1 早期将偏瘫肢体置于功能位,且积极按摩,以保证局部血液循环,引起机体内部功能的自身调节,以及刺激其本体感受器,诱发反射冲动等。正规而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积极有效地起到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提高肢体肌力等作用,加快了康复进程,有助于提高患者自理生理水平和生存质量。

4.2 早期功能训练,可以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后遗症。这与患者主动参与意识有关,早期病人迫切要求能站立起来,往往主动参与意识强烈。主动参与意识是早期康复护理的关键,也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起着决定性作用。

4.3 适当的心理康复,有助于患者保持健康而稳定的情绪,还要求满足患者合理的需要,使之身心得到休息,从而使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增强。

总之,脑血管病偏瘫早期的护理在整个康复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护士与病人、家属密切配合,从生活、心理、功能锻炼各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精心照顾,帮助病人减轻因疾病导致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使功能恢复到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回归家庭和社会[6]。

参 考 文 献

[1]孟祥荣.老年人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2):98.

[2]王兴中.急性脑血管疾病恢复期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1,6(3):116.

[3]赵明伦.脑血管的抢救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4]朱巧凤.脑血管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康复训练[J].护士进修杂志,1995,10(5):36-38.

第9篇:老年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亲情护理; 脑出血; 康复; 应用效果

脑出血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1]。有研究证明,对脑出血患者及早行康复治疗可降低发症发生率,缩短病程,改善预后[2]。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来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共132例,均经临床及头颅CT检查确诊,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其中,男82例,女50例;37~79岁,平均(53.6±4.5)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亲情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护理人员的亲情护理 (1)健康宣教: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温和、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治疗知识及配合事项,提高遵医依从性。(2)加强护患沟通: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语、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3]。(3)心理护理: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易出现急躁、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4]。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同时向家属强调家人支持、鼓励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4)出院指导:建立专门的爱心康复档案,依据康复档案适时对病情及预后进行关心、随访,督促其按时复诊和合理用药,并提出针对性的康复建议。

1.2.2 家人的亲情支持 脑出血预后较差,治疗费用高,其家属的心理及经济负担较重,因此家属对患者的理解支持和关心爱护显得尤为重要[5-6]。家人应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流露出烦躁、不耐烦、恐惧等情绪,促进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克服自卑、孤独、绝望等不良心理状况。家人在细心照料患者饮食、起居时,要尽量避免一切诱发疾病恶化或影响治疗的不良因素,如感冒、疲劳、熬夜、烟酒、过度悲伤等[7],使患者身体、心理处于尽可能的温馨和谐的状态。

1.2.3 社会的亲情关爱 脑出血幸存者中大多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全身瘫痪、四肢功能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8-9]。由于人们缺乏对脑出血科学的疾病认知,易产生恐惧、误解甚至歧视、嘲笑的心理,使患者及家属受到心理伤害。社会应给予患者及家属充分的理解、同情,让他们感受到温暖与关爱,用亲情和爱心去关注患者,家长应教导孩子不要歧视疏远患者[10],应予以热情帮助,使患者有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

1.3 效果评价 (1)采用李克特量表,分5级调查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即很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总满意度=很满意度+满意度,其他皆被认为“不满意”。(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 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2年),干预组患者的生存率、再出血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早期正确诊断、有效治疗、精心康复护理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11]。亲情护理模式作为“以人为本”是现代护理理念发展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护理人员把患者当做亲人,理解关爱患者,强调护理人员与患者、护理人员与家属的良性沟通,从心理、生理关爱患者,营造出和谐温暖的气氛,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亲人般的爱护与支持。研究表明,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树立亲情护理模式可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12]。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87.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9%(P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期应用亲情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再出血率,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促进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柳珍.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恢复效果的观察[J].当代护士,2012,(3):40-43.

[2]李翠霞,王建宁,于淑平,等.亲情护理在脑出血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22):1009-1011.

[3]董久耀.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康复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378-380.

[4]刘倩.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分析[J].心理医生,2012,(7):1007-1009.

[5]姜青竹.脑出血患者实施全程康复护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6):1000-1003.

[6]张志娜,池蕾.脑出血康复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232-234.

[7]林正飞.亲情爱护在脑出血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医学文选,2003,22(6):1954-1957.

[8]邵艳.脑出血偏瘫患者康复综合护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0-42.

[9]张凤霞.浅谈人性化护理在老年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2,10(4):1000-1003.

[10]苏雅云,阮小芳.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1672-1674.

[11]吴慧玲,吴会琼.实施个性化亲情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1):2017-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