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民族文化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族文化的内涵

第1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乡土美术,它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只有将乡土美术教育做好,才能够向世界更好地展现出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但是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结合当地的乡土美术来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在创作过程中无法将这些乡土民族文化元素加入其中,使得我国美术发展历史上失去一笔宝贵的财富。

1 乡土美术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的意义

1.1 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各民族形成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并且他们将这些文化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乡土美术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包含着许多民族文化元素,能够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状况,可以说乡土美术是民族的精神记忆。以往的乡土美术传承都是通过世袭来实现,所以乡土美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且对当地民族的文化心理有着深刻影响。人们通过对乡土美术的分析,可以找到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性,从而分析出民族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来说,他们自身的乡土美术承载着许多民族史诗和历史神话故事,并且这些乡土美术世世代代在传承,从而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能够提升民族文化心理稳定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些语句无不包含对乡土人情的眷恋,而乡土美术作为乡土民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以更加固定的形式来进行传承,从而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为民族文化心理稳定奠定良好基础。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将人类现有的文化分为外在文化和内在文化,乡土美术作为外在文化的表现,同时它对内在文化也有较大的影响,它可以对人的心理产生引导,使他们的人生态度、情感方式、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情感等都发生改变,从而使其更加贴近本民族的心理,在民族文化上有更深的认同感。所以说,乡土美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提升民族心理结构的稳定性,能够团结民族人民,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1.3 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乡土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它有着自身的特点,需要教师站在民族角度上分析问题,找到与美术相对应的民族文化,这样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美术作品,从而提升民族美术教育质量。进入新时期以来,乡土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关系到本民族的发展状况,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的文化安全。通过乡土教育,人们可以提高对自我的认识,而乡土美术教育,可以让人们对所属群体进行肯定和认同。只有将乡土认同上升到一种民族认同,才可以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才能够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例如,蔚县剪纸,它作为河北省汉族乡土美术的代表之一,采用明快绚丽的色彩来展现出北方民族豪放、热情的民族性格,同时该种乡土美术作品还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情感表达上能够给人更多的想象,对于大部分汉族人民来说,它有一种淳朴的气息,让人感到亲切,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族认同。在几百年的历史传承中,这种乡土美术成为一种古老的技艺,但是它也在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从而为它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正是千千万万这种乡土美术的组合,才构成了我国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说,乡土美术教育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 乡土美术教育内涵分析

2.1 为现代美术教学提供科学借鉴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美术教育,它都源于民间美术的发展,也正是民间美术形式的多样化,才为世界美术创作提供更多的元素。乡土美术教育的绘画理念以及艺术表现形式有着自身的特点,通常情况下它的造型比较夸张,在色彩运用上比较鲜明,而且色调之间的对比效果也比较明显,在表现上一般会呈现出多角度、多时空的状态,从而给人更多的遐想,在情感的表现上更加自然。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乡土美术的创作特点,结合本土民族美术形式,将其融入现代美术作品中,使其在现代美术与民族美术表达上有更加良好的表现。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历史文化大国,在进行现代美术教育时,应该要充分体现我国的民族特点,充分运用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美术,提高我们本民族美术教育的质量,为今后我国美术发展提供更多思路,增强我们的乡土美术的艺术性。

2.2 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在以往的我国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现代美术知识的讲解,从而忽视了乡土美术以及民族美术教育的重要性,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导致我国的美术创新能力较低。所以在今后的美术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应该要重视乡土美术与现代美术的结合。例如,教师可以在原有的美术课堂上为学生展现一些乡土美术作品,感受到这些作品与现代美术作品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乡土美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当地民族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到民间艺术文化气息,让他们认识到乡土美术形式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并且能够将这些民族元素在以后的美术创作中应用其中,增强自身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具有民族色彩。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校的美术教育增添更多活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水平。

2.3 使美术教育更加贴近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创作中需要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更具有灵性。乡土美术作为历史的产物,它既是历史的承载者,同时也是历史的展现者,所以它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还有这浓重的地域色彩。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美术教育都在学校的课堂上实现,这样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去观察生活,他们只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去完成“创作”,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利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通过乡土美术形式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提高自身观察力,为学生以后美术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第2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赫哲族;民间音乐;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085-01

一、对赫哲族人民的基本概括

(一)赫哲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族世世代代飘泊流离,没有固定的住所。遇雨张革为屋,被称之为“撮罗子”,冬天挖地窖御寒。因其以渔猎为主,所以赫哲人创作了许多歌颂这种渔猎生活的歌曲,如《乌苏里船歌》《我们家乡多美好》等。

(二)赫哲人的节日习俗。逢年过节,赫哲人每家每户都会大摆鱼宴,用自己捕捞的各种鱼类制作出不同的美味佳肴,其中,用鲜红透明的大马哈鱼籽烹饪的菜肴最为鲜美。另外,春节还必须吃饺子和菜拌生鱼,每餐不能吃剩菜剩饭,要把剩饭存起来,待到过完年后再吃。在男女青年的订婚仪式上,也要对双方的亲人以及长辈进行宴请。在迎亲的时候,男方家的老人要向女方家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上,新娘则需要面朝墙“坐福”,一直到所有亲人都离开,才可以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寓意夫领妇随,团结和睦。最后夫妻俩共吃面条,表示白头偕老。

二、赫哲族民间音乐的分类

(一)伊玛堪。这是赫哲族人民最喜欢的演唱形式之一,演唱的内容大多以英雄主义的传说为主,同时也有惩恶扬善的社会题材。演唱采用一人说唱的形式,没有任何伴奏,曲调自由,没有固定的节拍,但是在音乐故事当中,每个不同人物都会有其各自的唱腔特点。演唱时多以衬词“啊郎”开头,含有“且说”之意。开始多在高音区进行,旋律性较强,随后转为吟咏式的演唱,结尾时歌唱性又加强。

(二)嫁令阔。这是赫哲族民间歌曲的一个总称,分叙事歌曲、情歌以及生活歌曲等,其中主要以情歌居多。在赫哲族民歌当中,最为独特的是男女分腔,二者互不混唱。演唱方式大多为独唱,有时候也会采用对唱,而曲式大多是单乐段的结构,其节拍以及节奏都非常规整,大多采用五声音阶,宫、徵、羽调式,曲调婉转流畅。

(三)舞蹈音乐。赫哲族民间广为流传的舞蹈是《天鹅舞曲》,其乐曲结构严谨,旋律委婉起伏,充分体现出天鹅在飞翔时自上而下的悠然身姿。

三、赫哲族民间音乐的文化内涵

(一)不畏困难的坚强勇气。赫哲猎歌充分表现出赫哲人上山捕猎的场景,最大程度体现了他们的喜悦及自豪感。在山野当中,恶劣的生活环境从来没有对赫哲人造成任何的伤害,也从来没有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不断激励他们与大自然进行拼搏,为美好生活而奋斗。赫哲猎人具有娴熟的捕猎技艺,风霜雨雪练就了他们骁勇的体魄与果敢的胆识。

(二)对劳动人民无限的热爱之情。在这些音乐当中,有大量是对赫哲人民捕鱼狩猎的生活劳动进行赞美和歌颂的歌曲。例如《渔歌》当中的一段:“鱼儿起伏的地方我已经去过了,鱼咬汛的地方我也去过,鱼顶水的地方我更去过,三个地方的鱼我都得过,合日,合日,那尼,各热也。金翅金鳞的鲤鱼我叉过,鳌花花鲫花鱼我捕过,千斤重的大鳇鱼我擒过,哲罗和岛子鲟鱼我钓过。合日,合日,那尼,各热也。”赫哲渔人勇敢而勤劳,对于打渔事业热爱且自豪,打渔本领高超,但却并不为此炫耀。淳朴憨实,乐观旷达。

(三)对爱情故事的诉说。对于赫哲人而言,具有豪放的性格以及浓郁的情感,是最为多情善感的民族之一,从其音乐的表现及内容上可以充分反映这个民族的特点。依托于大自然、漂泊不定的渔猎生活,也促使他们逐步形成浪漫而又粗狂的性格特点。在其民歌当中,情歌的题材占据很大篇幅,赫哲人对情歌的表现非常大胆和直接,从中也充分体现出北方人的豪放之情,形象地反映了赫哲青年男女恋爱时的真实心理。

参考文献:

[1]李佳.赫哲族民歌的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杨承雪.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李艳双.文化的延续―街津口吴氏家族对赫哲族音乐的代际传承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4]周吉娜.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5]李丽梅.民俗旅游与文化变迁[D].中央音乐学院,2008.

[6]徐熳.“伊玛堪”说唱音乐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

第3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在动画电影创作中,选择小同传统民族文化的题材进行表现,是最为常见的创作题材表现。如何在动画电影创作中承载和展现小同的民族文化形式与内涵,成为一个相关的热门研究论题。动画电影创作中,对于传统民族文化题材的表现,从创作者角度分析,可以分为对本民族文化题材的表现和对跨民族文化题材的表现;从受众角度分析,也可以分为对受众群的本民族文化表达和跨民族文化表达两方面。一般而言,创作者和受众群对于本民族文化背景和题材的动画电影作品,会更为熟悉和易于接受,而对于跨民族文化背景和题材的作品,表现和接受的难度会相对更大一些。

2动画电影创作中对本民族文化题材的表现

一般而言,动画电影创作者对于自己所属文化背景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题材作品的表现,会更为驾轻就熟;而受众群对于表现该民族传统文化题材、形式和文化内涵的动画电影作品,也会带有文化的心理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创作者民族文化气质的自然流露。由于文化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动画电影创作者的文化背景会直接影响其创作的思维与传达方式,创作者的民族文化特点和气质,会小自觉地流露于其作品中,小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创作者,作品会天然带有所属文化背景的特点,打上这种文化的烙印。

例如,美国与日本的动画电影会表现出显著的形式风格差异。这种差异,除了技术与商业运作方式的区别以外,更大程度上是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日本的动画电影,其叙述风格和情感表现方式更加内敛和含蓄,而美国动画的叙述风格和情感表述方式则更为外放和夸张,对主题内涵的表现方面,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东西方文化思维差异。

在角色风格方面,日本动画角色造型倾向唯美和含蓄地表现,造型中往往会掺入表现民族文化的造型元素,角色动作幅度较小,性格表现往往带有明显的日式思维特点。美国动画的角色造型强调形象的个性和吸引力,角色动作幅度较大,强调动作和表演,性格表现往往是现代美式思维特色。

在镜头表现方面,美国动画由于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和依托,在镜头语言和镜头剪辑等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美国动画非常注重镜头语言的合理运用,剪辑风格干净利落,节奏偏快而张弛有度,善于使用镜头语言和动作表演讲故事,这种表述风格与美国文化中外向表现的行为方式倾向应该小无关系。日本动画在镜头方面则表现较为平淡,相对节奏较为缓和,往往用故事情节来弥补镜头的小足,这与东方文化中含蓄内敛的行为方式也有关系。

第4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电视媒介;民族文化;传播保护;问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08-0047-01

随着通信时代的到来,通信设备及信息环境的构建逐渐改变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局限性。通过对2014年广电蓝皮书的调查显示结果分析可以发现,电视综合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8.42%,在社会经济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的发展份额,传统的媒介传播形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且在这种环境下,自然环境、技术水平以及受众素养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很多少数民族区域的文化传播不能实现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因此,现阶段在电视媒体民族文化传播及分析的过程中,应该将民族文化作为基础,构建多元化的电视媒介传播途径,找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出现的制约因素,构建创新性的民族文化传播途径,分析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优势,改变其在电视媒介传播中出现的局限因素,从而有效改善电视媒介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奠定良好基础。

一、电视媒介的民族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电视作为当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同时也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现阶段电视媒介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

(一)民族文化传播中电视媒介的商业气息较为浓厚

在现代媒介环境下,消费主义观念的出现使大众媒介中的文化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系统的商业文化形式,电视媒介中的消费观念成为刺激消费的基本手段。在电视媒介的发展中,为了实现电视节目的观赏价值,会强制体现工艺异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并刻意吸引观众的眼球,使民族文化的传播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同时,大批量异化生产的电视文化节目会影响人们对民族文化的正确理解,使人们在文化欣赏中发生了观念的转变。而且,在一些民族文化的传播中,商业宣传气息十分严重,导致原有的民族文化内涵逐渐丧失,制约了民族文化的发展。[1]

(二)电视节目设计中民族文化的深层次内涵相对缺乏

通过对现阶段电视媒介环境下民族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在少数民族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形式以及传播内容存在着一些复杂性的礼仪和生动的细节内容,但是,由于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以及节目编排中编剧思想的要求,民族文化的精准传播受到了一定制约,导致民族文化节目的设计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内涵。例如,在新闻节目设计的过程中,虽然会涉及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但其实质性的内容则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解读。又如,在一些综艺节目中,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民族歌曲,也只是在屏幕下方打出歌词大意,而并未对歌曲本身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诠释,也就不能彰显民族文化的基本价值。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节目形式和内容相对较少

通过对电视媒介传播现状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虽然一些大众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有关少数民族文化的节目类型仍然十分有限。例如,在春晚节目的编排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的节目会被压缩成民族歌舞的串烧,缺乏一定的个性展示。而且,民族文化中的语言类节目也是少之又少,如“青歌赛”的构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族文化有所展现,却在2013年取消了“原生态”的创作方法,而这种“原生态”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韵味和价值的元素,因而这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争议。

二、电视媒介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保护

电视媒介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和普遍传播民族文化的方式,其担负着不容推卸的责任。电视媒介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桥梁。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电视媒介的特性,来传播和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彰显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为了实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在电视媒介的民族文化传播中,应该运用全新的节目设计理念,将信息文化引入少数民族地区,从而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减少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思想文化冲突。少数民族文化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并非全民共识,因此,电视媒介在其传播过程中,应该起到能充分激发全民文化保护热情的作用。与此同时,大众传媒也应该充分满足少数民族的基本需求,构建创新性的文化传播途径,并逐渐提升文化自信以及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因此,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及保护中,应该积极主动激发民众的保护意识,创新民族文化的传播理念,从根本上走出民族文化传承及保护的困境。例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综艺节目《星光大道》,将“百姓自娱自乐”作为基本宗旨,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参与者,其中的“家乡美”是《星光大道》的固定环节,参与该环节的选手要着装民族服饰,并用民族传统的舞蹈及歌曲进行本族文化表演,从而增强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性。[2]

(二)提升民族文化节目的整体质量

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及创新的过程中,电视媒介视听画、多层次、全方位的特性能够立体呈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引起受众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并逐渐提升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因此,电视媒介在民族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以下两点:第一,在设计电视节目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增加少数民族的文化节目.有效保证民族文化的主流传播渠道,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主要的文化传播内容,实现民族节目设计的密集性、层次性,逐渐提升民族节目对人们的影响。还可以在新闻节目、综艺节目、访谈节目以及纪录片的设计中,注重民族文化类型和内容的传播,从而使民族文化得到长期传承,提升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并将民族节目调制到节目播出的黄金时段,并改变受众对民族文化的边缘化认知,实现民族文化的科学传承。第二,电视媒介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少数民族的节目进行改变,强化节目的创新力度,分析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并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民族元素进行融合,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长效性发展。例如,在2011年央视春晚中,由容祖儿和古巨基演唱的《康定情歌》,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朝气,使这首民族歌曲呈现出特殊的文化气息。通过这种民族文化的创新,可以有效提升少数民族节目的整体质量,从而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三)创新民族文化的传播理念

对电视媒介来说,收视率逐渐成为电视媒介生存和电视节目设计的主要依据,各类形式和内容的节目越做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创新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保证收视率,很多电视节目在设计中都要求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因此,在少数民族节目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将绚丽夺目的民族舞蹈、民族建筑、民族服饰以及民族文化进行充分的展现,实现民族文化传播的综合性。对于电视媒介而言,其作为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可以将民族文化的深度作为节目构建的核心,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例如,在《乡土》节目的设计中,就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保护作为重点,使人们在观看的同时,对民族文化有了全新的认知,如通过“若羌探宝”节目的设计,探究了玉石历史的发展渊源,并充分展现了“古楼兰城”的基本文化脉络,从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挖掘,使民族文化的传统及基本内涵得到展现。

(四)提高受众的整体媒介素养

人们对媒介提供的信息可以自由选择,因此电视在传播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受众在信息选择上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有意识地创新民族文化节目设计的理念,搭建受众接收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平台。同时,电视媒介应该将受众群体作为节目设计的出发点和动力,充分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此外,通过提升受众的整体媒介素养,可以逐步提高人们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程度,加快民族文化的市场需求,从而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营造良性的生态空间。总之,电视媒介作为社会文化交流的主要渠道,可以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提供平台。通过对民族文化电视节目的设计,构建民族文化品牌,能够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并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对于电视节目的设计者来说,在民族文化融入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现状,改变商业气息浓厚和民族文化内涵缺乏的状况,构建创新性的民族文化传播途径,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从而扩大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毛泓.论电视与当代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D].西南大学,2011.

第5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化对策

黔南州拥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毛南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人口的57%。各民族留下了数之不尽的优秀传统文化习俗和独特的生产工艺,形成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景观,从衣着、装饰到生活用品、家具、建筑,生产工具等都体现着民族的特色。无处不歌、无事不歌、以歌传道是苗族传统教育的主要手段;花灯戏、铜鼓和姊妹箫等具有显著的布依民族特点;水族的马尾绣和水书;刺绣、挑花、剪纸、编织、银饰、服饰、根雕、陶器等工艺品,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都可以制作加工成富含深厚文化内涵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

然而,一些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原先适应社会、文化和生活需要,包括功能、形态、旨趣等等,已经一定程度地甚或完全地远离了今天的现实,失去了像往日那样应对现实的能力。

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化

民族文化为旅游商品开发提供了文化内涵,是旅游商品开发的源泉。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化既丰富、优化了旅游商品的种类与结构,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又大大拓宽了民族文化的当代应用范围,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弘扬,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动力与空间。

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化的对策

一、引用相关专业人才研发民族文化旅游商品,适应目标市场

研发创新是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生命所在,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应加强对旅游市场需求的调研,根据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审美特点,通过对民族文化旅游商品题材、功能、材料、工艺等核心开发要素的创新与拓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开发生产出既具传统韵味又有鲜明时代气息、适销对路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的人才,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同样需要产品设计、包装等方面的人才对其的设计、生产过程进行相关的把关,这样生产出来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才能赢得游客的喜欢。

结合民族手工艺人制作手工旅游商品上精湛技术,可以引进高校、旅游企业相关专业人士对旅游商品进行开发,从专业的角度来对旅游商品进行相关的研究,从而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际生产。

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可以围绕独具魅力的自然资源和布依族、苗族、水族、毛南族、瑶族等民族文化,从民族服饰、民俗风情、民族手工艺品、民族土特产品等5大方面和改进提高质量、工艺水平、携带方便入手,要使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上档次、上规模、成集团化推向市场。

二、改革生产工艺,引进相关生产企业

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工艺改革是指针对当今旅游者的消费、审美需求,对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传统工艺进行改革创新。这样的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开发出更为新颖、美观、实用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如一些家具厂改革传统红木家具的生产工艺,开发出多种工艺嫁接的红木家具,以红木为底,辅以镶嵌漆器、陶瓷、电脑平面浅刻与深刻的木雕,造型现代,美观实用,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其次,传统民族艺术品多为手工制作,手工制作虽能生产出艺术品质较高的民族文化艺术旅游商品,但也存在着生产周期长、产量低、次品率高和原材料利用率欠佳等问题。民族旅游商品化过程中,通过生产工具和工艺流程等生产工艺的改革创新,提高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生产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势在必行。

以黔南州马尾绣、土布制作工艺为例。传统的土布工艺产品多为家庭自用的床单、被罩、枕巾、门帘、包袱、手巾以及四季衣料等。如今,可以引进布艺公司在传统马尾绣制品、土布工艺产品的基础上,根据民众的现代消费、审美观念,创新开发出大批适应现代人生活需要和审美情趣的新马尾绣、土布工艺产品,如工艺壁挂、餐厅用品、浴室用品、服装服饰、沙发靠垫、挎包手袋、车饰品、鼠标垫、手帕、各式玩偶等产品,成为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商品,满足了人们生活多方面的需求。对水族水书的挖掘与利用,可以在上述产品以及服装上上现场彩绘水族象形文,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散发出一种深深的古老文化韵味,大受游客欢迎。

三、结合现代生活,扩展旅游商品的功能。通过创新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并赋予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开发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民族文化旅游商品。

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功能扩散,指在开发民族文旅游商品时,根据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突破其原有功能的束缚,通过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实用功能、审美功能、纪念功能、馈赠功能等功能的内部扩展与相互间的转化与融合,提高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吸引力,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在保持平塘牙舟陶器基本工艺特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通过吸收现代的文化因素,丰富陶器的内涵,创新产品形态;针对高端旅游市场设置手工艺品专卖店,现场展示手工技艺,并营造良好的购物氛围等。

可以在服装、手帕、鼠标垫等上现场彩绘水族象形文字,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散发出一种深深的古老文化韵味,大受游客欢迎。

四、扩大营销渠道

民族文化旅游商品的销售,主要以景点摊点、商店、城镇工艺品商店、酒店商场、旅游定点商店为主,销售渠道不多,因此,应在现有销售网点的基础上,设立各种旅游商品专卖店、连锁店、旅游商品购物中心、旅游商品超市、综合商场的旅游商品专柜、旅游商品街区等,以及在其他消费场所设立旅游商品销售点。民族文化旅游商品营销,需要建立起直接的营销渠道,除了在旅游者光顾的景点、酒店、购物街区等地设立摊点、门市或专卖店等。另一种方式就是发展民族手工业社区旅游,以民族手工业为重要旅游资源展旅游业,吸引旅游者主动前来购买。

参考文献

[1]叶成勇 水书起源时代试探[J],贵州民族学1980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潘朝霖 “水书习俗”的文化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2008(3)

第6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油画创作;应用

中国就是由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内涵,经过逐渐的发展融入至油画等画作创作的过程中,促使民族化特征在油画中显现出来。在油画作品的创作中,国家特有的少数民族气息深入其中,汲取了民族的精髓内涵,让油画作品富有民族韵味,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为了更好的将油画作品和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进行融合,应该注重油画创作的细枝末节,在教学过程中,将源源不断的民族内涵刻画至油画作品中,从而保证创作过程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

1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发展

目前,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应用趋势尚不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在油画展览中很少发现具有强烈冲击力且融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油画作品,分析具体的原因可知,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让人们更加注重社会现实形态,同时关于油画的创作技巧颇为关注,但是却忽视了民族元素的融入。针对此类问题,油画家们开始做出了深入分析,他们的观点中认为:

(一)局限的创作空间

伴随着艺术多元化趋势的发展,让油画创作领域不断向外拓展,因此局限了民族化油画的创作空间。

(二)缺乏创新元素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民族风情的油画虽然兴盛一时,但是由于缺乏创新元素导致发展缓慢。

(三)缺乏认知与了解

国家本身就是多民族国家,但是很多的油画画家却不是少数民族,缺乏对于少数民族文化和相关元素的认R与了解,在其进行创作的时候,常常忽略少数民族元素的融入。

(四)色彩主义兴盛

现代油画界中的作品繁多,各种色彩主义作品逐渐兴盛起来,但是对于民族油画作品常常进行猛烈攻击,致使其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从而严重制约了民族油画的发展和进步。

2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

现阶段,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油画创作中的趋势并不明显,但是由于它具备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应该适当的将其提升至更高层次,努力将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引进至现代油画作品的创作中,由此拓展创作思路,激发创作思维,更好的推动带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特色的油画创作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与此同时,积极的促进国家油画创作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提升本国在国际绘画界中的地位。

(一)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西方文化开始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西化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左右了国家人民的文化思想,甚至于出现了“文化殖民”的危险迹象。油画作品能够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国家的博大精深,如果无法在画家创作的过程中,深刻传播民族内涵,将严重背离国家艺术的发展趋势。在油画创作中,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应该巧妙地植入之中,通过色彩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与自然人文特征,这将有助于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画创作者需要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有较深的了解与研究,同时还应该注意应用的技巧,将其巧妙的设计于油画作品的创作中,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传达出完整的民族情节。

(二)传播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景观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通常都能代表民族特有的精神内涵与人文情怀,因此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图形符号、色彩及图案构成的思想内涵,在实际应用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过程中,可以丰富油画作品的内容,同时也为创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题材,适当的对本民族地方特色和人文景观起到宣传作用,加深了观赏者对于当地的认知和了解。比如,著名油画家靳尚谊的代表作《塔吉克新娘》就主张展现出新疆女性的形象特点,并且以真实的原型为创作动力,在勾勒中显示出新疆地区塔吉克民族妇女的着装风格,经过详细清晰的绘制,为欣赏者展现出新疆人民独有的气质。因此,在对此类油画进行创作的时候,可以借鉴此类范本,倡导以展现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族风格和自然特色为根本,经过细致钻研和了解,体会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三)彰显油画作品的独特个性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到油画作品的创作中,在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进程中逐渐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此彰显出油画作品的独特个性,特别是众多油画创作者在学习、欣赏此类融入民族元素的油画作品创作手法时,能够全面了解油画创作的独特个性。我国本身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拥有丰富的艺术形式、民族文化符号和艺术传统,并且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总是以一种原生态的形式保存至今,凭借着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为众多油画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国家幅员辽阔,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分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各个民族在样式及象征符号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比如服饰的纹样构造、符号象征等。油画艺术家们在创作相关的油画作品时,往往可以将各种元素进行融合,从而进一步勾勒出自己所需要的画面。另外,少数民族地区也有象征性的工艺品,其中可能包含了信仰、崇拜等,油画家们在创作作品的时候,可以将多种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从而显现出自身的创作个性。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作品中的应用,能够彰显出油画作品的鲜明个性,同时在具体实践的时候,经过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点缀作用,也可让欣赏者、作者顿悟油画中的独特魅力,并且有助于提升欣赏者对于油画作品的审美能力与解析能力,促使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互通互融,彰显中国少数民族特有的艺术内涵。

3 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思考

油画的民族化一直备受争议,但是在经历了数千年的文明沉淀后,油画艺术的创作过程开始被众多艺术家们关注,他们也希望利用新颖的创作手法,更好的反映出作品内涵。因此主张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融入至油画创作的过程。通过此种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方式分析,中国油画也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承袭下来的民俗性特征,更加真实的反馈出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更宣扬了世代相袭的民俗文化是少数民族油画艺术的具体特征。

4 结语

新时期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的油画创作风格,通过了解中国特有的少数民族特色,挖掘其具体的内涵,使之更好的融入到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在现阶段的发展形势下,油画创作的过程应该与时俱进,重视在原有油画创作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地方性特色、民族文化内涵的各个元素,促使国家的油画创作更具世界性与民族性。

参考文献

[1]魏蜻,李涤尘. 云南少数民族元素在油画教学中的应用[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3,02:60-62.

[2]闫明. 浅谈中国传统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J]. 艺术科技,2013,02:83-84.

[3]倪峰. 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J]. 大舞台,2014,10:51-52.

[4]王都一乐. 试论油画教学中少数民族元素的应用价值[J]. 大众文艺,2015,17:239.

[5]牟@民. 论中国元素在当代油画中的运用[J]. 文学界(理论版),2012,03:216+218.

第7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民族舞蹈 文化价值 教育价值 娱乐价值

1、民族舞蹈的文化价值: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

1.1民族舞蹈展现民族风情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人情都体现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舞蹈不仅是民族的一项娱乐活动,在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舞蹈运用音乐、舞蹈的节奏与肢体语言不仅体现舞蹈者的表情与舞蹈的意蕴,还展现舞蹈的艺术内涵。我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民族舞蹈,不同民族的舞蹈展现的是该民族的文化风情,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民族舞蹈展现的艺术魅力与美学价值都是现代一些舞蹈难以比拟的,民族舞蹈离不开民族文化,民族舞蹈能够具有独特的魅力也恰恰因为其展现的文化价值,民族舞蹈吸收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将民族文化的精华以歌舞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既形象又生动,还极富内涵,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民族文化的性格。

1.2民族舞蹈展现民族文化的内涵

民族舞蹈通过音乐、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舞蹈的内容与情节,民族舞蹈来源于生活,反映民族地区生活与风俗,体现民族的生活风貌与情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民族文化不仅是人们生活所凝结的智慧,还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寄托,体现着人们的劳动与生活的记录,反映本民族的精神风貌。由于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因而每个民族舞蹈展现的风格也存在差异,民族舞蹈来源于民族地区的生活与风俗,与当地的地理地貌环境及人们生活相联系,不同的舞蹈动作展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如游牧民族的舞蹈《贝依力格》,舞蹈表演者使用精湛的表演技巧表达出草原人们热情好客的性格,展现一幅壮阔的草原生活景象,体现蒙古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情境。又如舞蹈《传承》采用祖孙学舞的故事描绘方式,舞者精湛的舞姿展现舞蹈的文化传承,孙儿舞者从爱好舞蹈,为向爷爷学习舞蹈而刻苦努力的练习,其精神感染周围的一群孩童,他们也加入向爷爷学习舞蹈的行列,舞蹈的部分是爷爷将代表民族舞蹈的道具传承给孙儿,祖孙二人一起舞动起来,一起创新舞蹈,将民族舞蹈传承与发展。《传承》体现的不仅是民族舞蹈的魅力,更是展现祖孙对舞蹈的一种交流与学习,一种民族舞蹈代代相传的故事,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

民族舞蹈经过现代元素的渗透,也逐渐走向现代化,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将民族舞蹈体现的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如贵州的民族舞蹈《山那边》,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从音响效果、舞台布景上通过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加之舞者精湛的表演,将贵州民族民族文化的根深、神妙展现无遗。舞蹈一开始演奏幽幻的乐声,当音乐停顿的那一霎那黑布遮面的舞者悄然出现在观众的眼前,让人感觉到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到一场盛大庄严的活动即将开始,舞蹈体现民族的文化内涵。

2、民族舞蹈的教育价值:鼓舞与激励人民战胜困难

2.1民族舞蹈具有鼓舞民族斗志的作用

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色,它是由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创作并相互进行流传,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内涵,展现民族的经济文化背景,又会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赋予新的内涵。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度,56个民族,他们的语言各异、文化与生活习俗存在差异,各个民族在生产劳动与生活中创作了许多的舞蹈,不仅是展现他们的劳动状态,更是激励人民乐观积极生活的精神寄托。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舞蹈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创作的,反映的是战争的场景或胜利的激动与喜悦,这些舞蹈可以激励人民敢于战斗与拼搏。民族舞蹈以丰富的内容著称,民族舞蹈的故事情节生动、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塑造的故事人物性格突出、故事发展情节完整,每个民族舞蹈展现的不同的故事,故事的内涵也各异,有的民族舞蹈故事体现追求真爱的感人情景,有的民族舞蹈展现的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情景,有的民族舞蹈描绘的是一副恢宏的战争场景,通过战争中感人或激励人的故事描述,用再现战争场景与事迹来感染观众。如《英歌》描绘的是众多好汉汇集梁山泊,为了正义,反对黑暗的封建压迫攻打大名府,舞蹈不仅形象的描绘出梁山泊好汉的英雄形象,更是通过舞蹈展现的故事情节——群雄攻打大名府,激励人们反对封建压迫,勇于斗争。又如福建民族舞蹈《大鼓凉伞》,通过舞蹈刻画郑成功的性格与民族英雄的形象,以及描绘郑功成练兵的场景,展现出郑成功积极抵御外寇的故事。

这些民族舞蹈都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刻画英雄人物的形象与事迹,通过舞台效果烘托,采用各种表现手法展现可歌可泣的民族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英雄斗志,激励人们勇于与不公平现象做斗争,敢于反抗封建黑暗统治,鼓舞人们善于与外来侵略者作斗争。

2.2民族舞蹈有教育人们团结奋进的作用

我国的舞蹈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着表现人们生活的舞蹈,那时候的人们通过舞蹈庆祝抓捕猎物与收获粮食,人们通过编排舞蹈展现抓捕猎物的场景,体现人们的一种斗志的同时教育人们要团结奋进。德国著名的艺术家格罗塞认为舞蹈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人们挥舞肢体的同时散发着令人神往的诱惑力,原始的人们利用舞蹈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通过简单而有节奏的动作能够重复的传达一个涵义——教育人们要团结进行狩猎,要维护本部落的稳定与秩序,要遵循共同的生活准则。民族舞蹈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尤为重要,通过民族舞蹈不仅可以娱乐放松精神压力,更为有效与有益的影响是民族舞蹈能够加强族人之间的团结与激励族人奋进,为共同的理想与生活而努力。

3、民族舞蹈的娱乐价值:抒感与自我娱情

3.1民族舞蹈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舞蹈反映人们的生活,也高于人们的生活,民族舞蹈作为民族地区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长期以来丰富着民族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交通不便与其他文化娱乐方式的有限,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人们多数是通过自己传统的文化节日,载歌载舞的欢庆,民族舞蹈是他们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像新疆地区的姑娘都善于舞蹈,舞蹈在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是其用来表现情感,抒发内心的渴望与需求的一种表现方式。

3.2民族舞蹈可以舒缓人们的精神压力

民族舞蹈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让人们从白天紧张的工作生活中放松下来,舒缓人们的精神压力。通过民族舞蹈,可以从中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历史。

人们可以通过观看民族舞蹈、学习民族舞蹈,了解具有民族风情、民族风俗的民族舞蹈,精神可以从紧张的工作氛围中得到释放,可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感受民族文化的氛围,比如藏族的民族舞蹈《锅庄》,将人们的精神从紧张的工作中缓解下来,转向一种娱乐性的或者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或者是对爱情的表达等内容上,以一种舒缓的音乐配合肆意的舞姿,不仅可以让学舞者尽情的释放自己的压力,还可以从中收获到快乐。

4、民族舞蹈的国际价值:展现中华民族特色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为一国的国际地位做出重要贡献,文化实力逐渐成为衡量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民族舞蹈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如河北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通过展现河北劳动人民的插秧情景,表现出中华民族人民热爱劳动,勤劳奋进的精神面貌。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门的打开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我国开展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项目,民族舞蹈在其中具有重要部分,通过为外来的贵宾表演民族舞蹈,一方面展现当地的民族风情,另一方面也使外来贵宾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

我国还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民歌节,如广西民歌节、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等国际化的节目,通过民族舞蹈一方面展现民族传统文化,还将中华民族舞蹈推向世界市场。我国更有许多的节目与歌舞团走向世界,如同一首歌、东方艺术团等,在世界各国开展巡回演出,为国际社会展现中华民族舞蹈的魅力,展现中华民族的特色。

5、结语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内涵,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民族舞蹈更多的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丰富民族文化。民族舞蹈在现代价值上具有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娱乐价值与国家价值,充分利用与发挥民族舞的现代价值,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杨铮.谈中国民族舞蹈的人物塑造 [J]. 艺术教育, 2011(02)

[2] 宋晓敏.试论中国民族舞蹈的审美特性及其欣赏艺术 [J]. 作家, 2012(04)

[3] 赵尖草吉.安多藏族民间舞蹈研究 [D]. 中央民族大学, 2012

[4] 宁伟男.河北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的特征与传承研究 [D]. 湖南师范大学, 2012

第8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1.民族文化符号的滥用

近年来,传统文化因素在设计者的作品中被广泛应用,民族文化符号开始受到更多的青睐。这在一方面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接受,但也出现了严重滥用的问题,大量民族文化符号的堆积,为应用而应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如许多商标的设计不论内容适合与否,都采用传统的图案纹理,造成了视觉和审美疲劳,反而会影响产品的特色和亮点。

2.民族文化符号的误用

民族文化符号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时代久远,其意蕴和现代人的思维会存在差异。许多设计人员在应用这些符号时,仅仅依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局限于符号本身的视觉意义,而忽视了其内在意蕴,这种对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会造成对传统文化的误读,影响设计作品本身的品质。

3.民族文化符号的搬用

民族文化符号的价值不是符号本身,而是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信息。设计者在运用时,不能仅仅是符号的拼接组合、照搬照用,而应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和思维习惯,对民族文化符号加以再创造。生硬的堆砌和搬用既不符合设计创新的要求,也无美感可言,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破坏。

二、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方法

随着对传统文化自身关注度的提高,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逐渐进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赋予民族文化符号新的表现视野和新的审美呈现成为艺术设计人员努力解决的难题。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形象观察的基础上理解民族文化符号所蕴含的精神象征,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艺术的解构和创造,赋予民族文化符号新的时代特征和意义,突破创新,实现再创造。

1.观察理解

形象观察是设计者进行一切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保留下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物,如石窟壁画、皇家园林、亭台院落等各具特色的建筑景观,设计者只有在亲身体验和观察后,才能领悟到民族文化的真谛和内涵。观察的过程,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符号外在形象的记忆,更是对其蕴涵的文化信息的解读和理解。张道一先生曾说:“传统的‘传’即传布和流传,‘统’即一脉相承的系统。这些广为流传的文化符号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文化精神价值”。只有真正理解这些符号背后所代表的精神内涵和文化背景,才能在运用时做到得心应手、准确精炼。例如将中国传统的筷子和西方的刀叉组合在一起所设计的标志,传递出中西方相互交流的文化内涵。

2.联想创造

联想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是将两个具有某种相关性的物象通过思维联系在一起的过程。在形象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是设计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联想可以将民族文化符号与具体的设计内容联系在一起,为设计提供素材和准备。之后,要对联想的内容进行选择和处理,进行新的形象创造,这个过程主要是借助对民族文化符号构成要素的解构、置换和组合加以实现的。这里的创造只是一个初级的阶段,主要要求与设计内容的关联度和相似性。通过联想和创造,艺术设计和民族文化符号之间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联系,设计作品在外在的形象构成上符合要求。如对故宫博物院的标识设计,就是在对故宫建筑外形联想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

3.时代结合

民族文化符号带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将其应用到艺术设计中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和文化气息,给观者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在设计中应用民族文化符号,既要继承、保留其自身的传统,又要与时代相结合,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的优秀作品。同时,艺术设计者要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取其精华,并将它们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现代设计语言与民族文化符号的结合可以衍生出不同的创意,如对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盘长”的应用,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和需求,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优秀作品:北京奥运会标志和中国联通的标志。这些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意蕴和视觉、审美享受。

4.突破创新

艺术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其本身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理念和形式,但这些形式和理念中存在着陈旧的、脱离时代需求的内容,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取舍和突破。民族文化符号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要在艺术设计中摒弃那些被时代淘汰、落后的符号,抽取出符号原型中具有经典意义的元素,对优秀的素材进行加工和提炼,赋予民族文化符号以新的形式,这一过程就是突破创新和再创造的过程。要打破符号本身所固有的形态,结合设计的内容和理念,用现代化的设计语言进行重构,可以通过分解、置换和异形的方式进行。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可以实现质的飞跃,使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更加贴合艺术设计的需要,从而使两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形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结语

第9篇:民族文化的内涵范文

一、文化创新在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中的作用

影响并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文化是根基,文化最重要。要真正赢得发展、赢得未来,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科学发展的中心环节。无论是从人类发展的历程看,还是从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无论是从应对区域发展竞争的挑战看,还是从丽江发展的现实需要看,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赋予文化新内涵,增强文化软实力,都显得极为重要而又十分紧迫。我们要用历史的视野、时代的坐标、发展的要求,充分认识文化创新不仅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中具有着重大作用。

(一)文化创新是超越历史的“助推器”

自古以来,丽江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积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创造了个性卓然的本土文化和兼包并容的多元文化。如何正视历史,确保实现丽江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文化立市、旅游强市”目标,使丽江发展进入一个以“增活力、强实力、求和谐”为特征的新阶段,首要面对的一个最重要课题就是文化创新。近年来,丽江在抓好建立民族文化原真性保护体系的前提下,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基础条件,找准民族文化与旅游、科技、市场的对接点,通过体制创新、艺术创新、运作模式创新,正确处理保护与创新的关系,注重文化品牌开发的典型性、独特性、市场性、多样性、持续性和有序性,进一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激活民族文化的潜力,扩展民族文化的资本,把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一条自然资源开发与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旅游产业建设与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相结合、民族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打造出了丽江古城、东巴文化、纳西古乐、茶马古道、《丽水金沙》、《印象丽江》等中国西部极具吸引力的民族文化精品和旅游品牌,逐步形成了民族文化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项目品牌化、产业互动化的集群发展和规模效应,创造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的“丽江现象”。文化创新,为丽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超越历史的“助推器”。

(二)文化创新是正视现在的“动力源”

丽江虽然地处边远,却创造了丰富多彩、令人叫绝的传统文化。其中,用和谐的理念、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文化,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和合”等思想文化内涵,是丽江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代表了丽江文化的精华,蕴涵了丽江文化价值的世界性,体现了独树一帜的前沿视野和时代精神,确立了丽江文化在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丽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黄金机遇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丽江文化内涵,一些难题需要破解、一些门槛需要跨越、一些节点需要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刻不容缓。一定意义上讲,目前丽江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创新主要还是依靠民间的力量,投资力度不够,发展方式单一,与一些“文化强市”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继续维持这种投资方式,将会极大挫伤人民群众主动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使文化产业发展、要素支撑都将会难以为继。二是提升文化产业层次刻不容缓。丽江的传统文化产业主要是低端产业,科技含量低、生产准入门槛低、企业规模不大、产品趋同化明显,缺少一批创新主导的“领军型”文化企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一次次看到丽江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深入挖掘、保护、弘扬,转化成生产力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丽江优秀的民族文化不断变异、流失和消亡而感到惋惜;当一次次看到其它文化产品冲击过来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丽江民族文化产品市场空间占有率低而感到忧心;当一次次看到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受冷的时候,我们不能不为其市场竞争力不强而感到痛心。“不投入是死水一潭,不提升是死棋一盘,不创新是死路一条”。正确审视并认真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一条重要的出路是科技进步,一个根本的办法是大胆创新。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准确理解、把握文化创新的实质和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丽江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把民族文化发展与进步进一步贯穿、渗透、融合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继续培育、成长、壮大、发展民族文化显示丽江的优越性,以越来越多的文化创新成果展现丽江的新形象、新理念、新实力。只有这样,丽江的发展才能真正跨越历史,跳出现在,走向未来。

(三)文化创新是引领未来的“通行证”

历史的文化,就是今天的优势;文化的创新,就是未来的经济。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丽江靠什么实现新发展、依什么迈向新目标、用什么争取新跨越?这是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但关键的只有一个:有没有明显的文化资源优势,有没有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一定意义上就是文化创新能力的竞争。谁在文化创新上占据了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上赢得主动权、抢到制高点。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纷纷确立“文化立市”、“文化兴市”、“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把文化创新作为区域竞争的“杀手锏”,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来打造。而丽江,也顺应发展潮流,明确了“文化立市”战略目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文化创新这个决胜未来的关键点上,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不少环节需要加强,不少领域需要突破。一座缺乏文化创新能力的城市,是没有竞争力的城

市,也是一座很难赢得未来的城市。如果说过去丽江靠民族文化“闯出一条道路”,那么今后必须靠创新文化“拼出一条新路”;如果说过去丽江凭民族文化赢得先发优势,那么将来还必须靠创新文化引领争先。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规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总目标,把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着力增强新的发展动力,营造新的竞争优势,让文化创新真正成为撑起丽江未来发展的“强筋壮骨”,力争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使丽江文化创新在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有一个大的提高,文化创新成果有一个质的飞跃,民族文化品位有一个新的提升。

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

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丽江实现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战略选择,是丽江广大人民群众新的历史愿望。加强文化改革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任务繁重而艰巨,影响广泛而深刻。我们必须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在进一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目标中要正确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加强文化创新,必须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意义

丽江不是孤立的丽江,它是古代少数民族文明的继承者和代表。丽江各民族在物换星移的历史进程中奇迹般地保存自己的传统文化,是丽江不断发展的历史印记,是丽江实现发展的最大优势。在现代文明不断涌人的今天,要继续保持民族文化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意义,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突出丽江各民族文化特有的优良传统,突出丽江各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突出丽江各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审美观念、精神追求、道德情操等。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特色、吸引力。外地游客到丽江旅游,其主要目的是接触、欣赏那些不到丽江就领略不到的风光名胜、历史文化,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民族风情、文化特色。因此,传承与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必须注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叫人一看便知是某个民族的,而不是其他地方的。否则,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将会失去本来的意义和应有的价值。如:对东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积极利用自身条件,创办教授东巴文学校;纳西古乐会开办古乐传习馆,招收中外学员入学,使濒临失传的音乐奇葩后继有人,弦音不绝。此外,整理东巴文,制作纳西手工产品并使之商品化,力求生动、丰富、自然、全面地展示纳西人原汁原味的各种文化活动,既不去刻意模仿,也不求矫揉造作,达到了抢救、展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功效,使民族文化的保护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合一。

(二)加强文化创新,必须科学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民族的文化是独特的,文化的流传是久远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若旅游业缺少了民间民族文化的底蕴,不能反映本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失去了特色,也就散失了强大的吸引力。历史的经验表明:举凡旅游业昌盛之地,莫不以民族文化取胜。因此,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正确处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利用关系,实现互补和谐、同生共荣,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然要求。就丽江而言,不仅有绚丽的自然景观,更有文化底蕴厚实的人文资源和风土人情,这是大自然和祖先赐予的最大财富,我们要十分珍视它,并致力于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把它转变为富民强市的财富之源。近年来,丽江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先导战略,以旅游为载体、文化为内涵,走一条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旅游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旅游主管部门统计,2007年,丽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30.93万人次,比2006年增长15.4%,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丽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和珍爱,日益成为了旅游热点城市。然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外来文化从各个层面不断地渗入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造成了影响,这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发展旅游业时,应该如何有效地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呢?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保护不是拒绝外来文化,开发也不是否定地方文化,保护是一种开发,开发也是一种保护,确立保护与发展共赢的观念;在开发理念上要增强打造文化品牌意识,使人一看到产品,就知道这是丽江特有的、自主开发创新的民族文化产品;在经营思路上要采取项目推进的方法,进一步挖掘和展现民族文化内涵,提升民族文化的保护价值。

(三)加强文化创新,必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