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会计智能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财务集约化;会计职能;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5-0112-02
财务管理的集约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方向,是企业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财务管理的集约化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以实现的促进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出比较好的财务管理氛围,这有助于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财务管理集约化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必要的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企业自身的社会地位,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企业自身会计职能的转变,使得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财务集约化管理对于会计职能转变的思路开展了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1 企业财务集约化的基本内涵分析
目前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分为集约型和粗放型两种方式,一般来讲,粗放型的经营管理主要是以外延式的扩张为基本的特征,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有效实现的企业的向前发展,注重的是企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而集约型的经营管理则主要是为内涵式的增长为基本的特征,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注重的是企业增长的效益,目前企业财务集约化的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财务集约化是以财务的集中为主要手段
企业财务集约化主要是以集中为主要的手段,以此来达到财务管控能力的加强,促进企业自身运营效率的提升。集约化的集主要是指的集中,集中企业所拥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然后进行统一的配置。同时在进行统一生产要素配置的过程中,坚持以高效和节俭为价值的取向,进而达到降低成本和实现高效管理的目的,是得企业能够集中自身的核心力量,获得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市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1.2 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集中并不是全面的集中
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集约并不是全面的集中,而是有重点的集中。集约化的主要内容是对影响公司运营效率和效益的会计核算和资金管理等进行在线的监控和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的集中,通过集中使得企业自身的效益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减少不必要的运营成本,促进企业效率的提升。
1.3 统一是有效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基本前提
在财务集约化管理推进的过程中,要高度的重视会计政策的统一和会计科目的统一,如果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进行统一,很有可能会出现标准不一样,格式不一样的情况,这会给财务集约化的管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影响到企业财务集约化工作的顺利实施,给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实施。
1.4 开展财务集约化管理必须要依据一定的信息化平台
在工作的过程中实施财务的集约化管理必须要依托一体化的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有效的融合起来。另外在工作中还要认识到集约化管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要依据公司的财务集约化实施的要求,合理的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开展整体的规划,从而更加稳步的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向前发展。
2 财务集约化管理对企业自身的要求
财务集约化的发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非常大的变革,财务部门作为企业自身最为重要的几个核心部门,目前已经改变了以往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的局面,财务机构职能和财务部门人员的素质都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变。企业自身财务集约化的管理,造成企业的会计职能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了解和人事企业会计职能的变化对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很有必要。
2.1 财务集约化管理要求会计职能要树立财务中心意
识,实现管理的延伸
财务集约化管理之后,企业的会计职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向前要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管理前端,深入的了解公司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业务流程,同时也可以参与企业各个项目的立项和审核工作,全面掌握企业各个项目的运转情况,促进企业项目管理朝着合规合法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企业自身资金的利用能够更加有效和安全,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比较好的基础。企业会计职能转变中在夯实了前段业务和基层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可以有效的降低各种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降低企业财务基础工作中各项财务风险,同时将管理延伸到公司总体的经营目标之中,注重经营效益的预测分析,不断拓展企业财务的价值链,增强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
2.2 建立高效率的奖惩体系,推进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
部门之间的融合
企业所进行的财务集约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企业部门的壁垒,有效的实现了企业自身的信息共享,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企业各个部门之间也树立了一定的协同配合意识和全局意识,能够有效的衔接各项工作,使得企业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在管理变革的初期阶段,为了能够保障管理创新可以顺利的得到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考核指标进行细化,加大考核的力度,以便可以更好的推进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有效融合,调动起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各项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
2.3 不断扩大企业财务的服务范围
财务集约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之间的交互方式,依托目前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企业自身的财务数据能够实现业务化,这种模式下很多企业的业务人员也会接触到一定的财务知识。因此对内企业的财务部门更加偏重于会计监督职能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这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服务的主动性和服务范围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外更加重视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比如不同信息使用者所提供的针对性的报表,为关联企业所提供的一些会计数据服务等等,为物价部门提供准确详实的报表等等,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队可以为企业争取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由此可见,在企业财务集约化的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的服务范围得到了比较大的扩展,企业的财务人员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的开展各项工作。
2.4 企业自身要树立管理创新的理念,以财务管理来创
造更多的价值
财务集约化的提出在很大层面上提出了管理创效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财务仅仅只是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辅工作的错误观点。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仅仅是一般核算和管理部门,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的一个创效部门,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来进行创效,同时也可以通过项目资金的管理来进行创效,还可以安排融资计划来进行创效,这些都是在财务集约化管理之后,企业实现创效的关键内容所在。
3 财务集约化时代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要求
3.1 要掌握更加宽泛的知识和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高度集成的现代管理体系能够使得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之间实现互通和共享,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仅仅要具备比较好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熟悉企业自身的各项业务流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开展会计职业判断,最大限度的防范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企业财务的集约化发展使得财务管理从原先独立的工作通过网络成为了公司进行管控的中心内容,从单纯的财务的处理转变为企业上下左右沟通协调的重要控制中心。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依据自身工作方式的变化,提升自身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加快自身角色的转变,在坚持原则和遵守财务纪律的前提之下,养成比较好的工作习惯,使得企业财务管控中心的作用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3.2 要具有较高的信息化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财务集约化是以强化的信息系统作为平台,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比较高的信息技术知识,一方面是要掌握一定的财务知识,另一方面则是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出信息系统的优势,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企业的财务人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专业人次。目前社会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这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工作之余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充电,通过参加各类考试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理论,使用新的视觉来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长足发展。
4 结 语
伴随着目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财务集约化管理对于企业会计职能的转变开展了探讨和分析,同时就财务集约化下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开展了论述,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时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浅议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转变[J].时代金融,2010,(1).
[2] 樊栓柱.试论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化[J].会计之友,2003,(1).
[3] 张立群.浅议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化[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1).
[4] 谢卫朋.论会计职能转变的时代要求[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
关键词:智能制造;管理会计;创新
一、研究背景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占主体地位,即是立国之根本、兴国之利器、强国之基石。在创新驱动下,许多新的生产方式、新产品、新形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应势而生。“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制造业的优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智能制造内涵包括:一方面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减缓相关人员的工作强度,以达到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的效率的目标;另一方面其体现“互联网+”技术的创新需求,奠定了“新经济”桥梁的基础。管理会计为了与“智能制造”相适应,应实施“智能管理”,依靠“人工智能”大力提升其处理系统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能力;充分理解管理对象异质性,有效、合理配置智能化管理工具,最大限度发挥管理会计管理控制和信息支持的功能。
二、智能制造下的管理会计
(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形成复杂多变的企业组织关系。要求管理会计控制系统不断通过优化升级产销流程,加强产品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同时重视企业价值增长的战略空间、管理过程、控制绩效,加大在不同战略选择下的成本管控力度,力求实现企业成本最小化和企业效益最佳化的最终目的。
(二)根据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有效、合理配置生产计划并掌控生产进度,深化产品生产的可视性。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媒介,工业机器、设备、存储系统及运营资源紧密连接在一起,充分发挥了良好的信息集成功能,并依赖于开放的管理会计信息支持系统将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实现管理会计“管理控制”与“信息支持”活动的横纵双向沟通与交流,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有机结合、敏捷快速运作。
(三)影响管理会计的价值增值目标。1.从企业的外部环境看,持续不断的推进智能制造,对降低智能设备等的成本费用有促进意义,零成本社会的内在属性在智能化设备的配套环境中也得到了体现。2.从企业的内部环境看,通过改革智能化管理会计的供给端结构,充分利用外部廉价的制造能力,将企业的固定成本转为可变成本,极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管理会计工具创新
智能制造是一个商业生态圈系统,由智能设备、智能工厂和智慧员工构成,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境特征,创新管理会计工具可从智能制造与新经济的结合、智能制造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程度上进行。
(一)约束理论(TOC),每一个组织的发展都会受到来自不同约束条件的限定及制约。智能制造业绩高低主要是从完工效益、存货和营业费用三个方面进行考察。根据约束理论,实现“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移动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融合,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有形成本要素与无形成本要素。当前,依靠管理会计的创新驱动,智能制造的内在需求便是充分发挥无形成本的内在潜力。
(二)适时生产制(JIT),智能制造能使适时生产制进一步拓宽。适时生产制是作为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追求消除一切只增加成本而不向产品增加价值的过程。依靠价值链与供应链中的智能化成本管理,使企业线上与线下的经营活动紧密连接,使管理会计工具由时间驱动向时间与空间双驱动的融合创新方向发展。
(三)持续改善(Kaizen),智能制造对企业产生持续的改善作用,通过对产品与服务的质量、员工的努力、民主参与意识的高低等进行主动的沟通和调整,利于提高管理会计控制系统的效率与效果。实现智能制造与管理会计的结合,企业的成本或利润不仅仅是“数量”的要求,更是对“质量”的规范。
(四)精益成本管理(LCM),智能制造自身就是一种精益成本管理的过程。通过建立一种交互用户的平台,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升级,不仅为用户提供全流程个性化体验,而且能实现企业的价值的增值。
(五)业务流程再造(BPR),智能制造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可能会引起激进式的流程变迁。伴随现代科技的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是十分重要的自动化工具。广泛运用工业机器人,不但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且对人身安全的保证、劳动环境优化、劳动强度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原材料消耗的减少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具有非常意义。智能制造的业务流程再造是实现“互联网+”与新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的一种新兴工具。
(六)平衡计分卡(BSC),智能制造与平衡计分卡的结合有两个重要的优点。一个是能增强管理会计的战略导向性,另一个是能够促使企业的前景理论与平衡计分卡执行力的紧密融合。智能化平衡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基本平衡,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实现结果与制约因素的平衡;二是具体平衡,具体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实体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的平衡、链式整合链与网式整合链的平衡、内外群体的平衡、经营中的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平衡、学习与创新中的东方古典哲学与西方精细化管理的平衡。
(七)作业成本法(ABC),智能制造将从根本上对作业活动实现变革。智能作业管理能提供更加完整的成本核算信息,凭借合作联盟网站等网络式竞争平台,增强企业内外作业活动之间的合作、交流与服务,合作建立起产业作业链与技术联盟,形成网络集聚,扩大与拓展智能化作业管理的内涵与外延。
参考文献:
[1]姜红德.智能制造[J].中国信息化,2016.
[2]彭新启.智能制造面面观[J].船舶经济贸易,2016.
首先,我国的管理会计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短期预算、本量利分析以及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等,比较单一。对无形资产管理会计的应用、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新风险投融资管理会计、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等一些新理论的应用比较少。第二,一些方法从理论上来看是比较完美的,但是模型设计的过于简单化,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大部分模型仍然主要是为财务会计设计而不是为管理会计设计的。第三,在企业内部业绩评价的过程中,虽然采取的是一些比较先进的指标体系但是大部分是形式上的要求,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并没有采用新指标的原动力。第四,管理会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一方面,企业对于已有的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提高,一些企业仅仅侧重于实际操作而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所以不太容易进行教育推广。另一方面,管理会计从业人员没有足够的投入,学者们也比较少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很少去总结经验,长期以来各方面总是对财务会计给与了过多的重视。
二、管理会计对企业的作用
1.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对管理会计来说,主要是运用成本管理技术和现代质量管理技术、现代制造技术等,对成本控制系统进行设计,进而对企业的生产营销服务等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减少一些非增值的作业流程,对产品的盈利性进行分析,控制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费用支出,完善部门业绩评价体系,促使企业业绩水平逐渐达到最佳水平。
2.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应是以客户的满意度为导向的。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以改进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等一些列环节进行控制使其满足内部客户及外部客户的需求,不断的开发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样既迎合了客户也为企业赚取了利益和市场。
3.扩展企业的会计职能。对于传统财务会计来说,主要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记录和反映,编制公允的财务报表以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和提供经营决策支持等;而管理会计通过对大量的资源进行分析和比较,开展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工作,使各种资源在经营管理中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做到人、财、物、岗位的高效搭配,达到提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4.调动企业的积极因素。管理会计是以责权利相互统一作为依据的,对企业来说就是通过把各个部门和单位进行划分,包括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并且通过编制责任预算,进一步确定企业的责任目标,对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建立相应的惩罚力度。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都有一定的决策权,这样可以充分的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有待提高。管理会计的行为和企业的核算行为不一样,是对企业的一种管理行为。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会计对管理的参与意识都比较薄弱。企业治理层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对管理会计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方案资料也没有的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这些因素大大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当中的应用。
2.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还没有形成一个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契合的理论体系,主要是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本土化的吸收和利用尚不充分。国内有影响的管理会计前沿理论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导致管理会计的整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研究方法和技术过于墨守成规,缺乏一定的创造力。此外,虽然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理论,但是应用过于盲目没有和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
3.管理会计智能化水平低下。我国管理会计目前智能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软件系统还比较少。现阶段的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大多只适用于财务会计体系,且使用程度不高、效率低下,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只是被动的进行事后记账。管理会计的智能化水平的缺乏导致工作效率太低,不能达到企业规定的要求。
4.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因为国内的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所以没有招聘一些高水平的专职管理会计员工,放手给普通财务会计兼职,导致工作成果没达到要求。部分管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陈旧老化、应用水平不高;大部分的企业财务人员对日常财务资料的处理仅限于事后记账且分析能力较差,不能把有效的信息及时的通知给企业的决策者,这样企业决策者就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
四、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
1.强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学校的教学和理论研究还放在传统的会计上,停留在西方的理论介绍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国情和西方国家的是不一样的,西方的管理会计在中国是否适用还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强化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以推广前沿的管理会计方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2.积极推行管理会计规范化。管理会计要规范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企业的管理中普及和更好的发挥作用。对于初学者和一般会计人员来说,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规范化的教材。美国、英国等一些管理会计应用比较成熟的国家,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师协会,不定期相关的公告和指南,以助力管理会计规范化,有利于更多的人从事相关的实务和研究工作,对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3.逐步开发、应用管理会计智能化技术。管理会计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数据模型,如果单单使用人工进行分析会导致工作难度大大加强,所以管理会计采用智能化的技术非常重要。通过把管理会计分析问题的思路、模型、方法经验都固化到计算机软件之中,将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由采集型、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使其功能越来越强,来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管理会计的需求,大大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也提高工作的精度。
4.加快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管理会计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是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管理会计人员具备以上能力需要大力加强管理会计业务培训,建立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此外还需要强化会计人员管理方面的意识,改变传统会计只负责核算的观念,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提出财务建议。
五、结语
关键词:人工智能;农业企业;财务
当前国内农业企业数量众多,业务内容多种多样,规模大小不一,资金数量悬殊,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财务管理设备、理念和财务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也有一定差异,财务实践形式多样化,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形成较大差距。因此,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农业企业和农业企业财务
(一)农业企业
农业企业一般指以农业经营为主,采取独立核算的农业经济单位。从狭义上来看,它指的是采取独立核算的农业经营生产单位。当前农业生产经营越来越多地和相关联机构、部门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延伸至产前环节与产后环节,催生一大批一体化、综合性的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如此一来,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与加工、为农业服务等方面的企业,均应被列入农业企业的范围内。所以,农业企业指的是在一定场所,集合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设备等多种生产要素,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包括天然纤维、食物等内的动植物产品与相关服务;在承担风险与利润动机的条件下,采取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经营的农业经济单位。本文采取这种农业企业的广义定义。
(二)农业企业财务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农业细分领域彼此借力的影响,经营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的现状导致农业企业繁多的财务会计内容。相应地,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需要单独核算相关细分领域的成本费用与多种类型的非生产性开支。农村地区的管理机制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农村地区采取双层经营、统分结合的管理制度,服务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活动。当前,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适应统一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农业企业急需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人工智能科技进行财务会计操作,进而持续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
二、人工智能与农业企业财务的融合
(一)人工智能
1955年认知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在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关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设想是关于“制造智能机器的工程与科学”。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指的是让机器像人类那样思考与行动,进行深度学习与自我学习,理论上能够对人类思维进行模仿,得出相应结论与拥有智慧。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构建典型农业大数据智能决策分析系统,推广示范智能牧场、智能化植物工厂、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智能化植物工厂、智能农场、智能渔场、农产品绿色智能供应链、智能果园等集成应用”。智能意味着,计算机能够加工、采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身知识经验与现有阅历,获得问题处理的能力。人工智能指的是,人们将特定程序输入计算机,计算机系统经由学习和运用有关应用程序,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来解决生产工作生活中的问题。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强的新兴学科,涵盖控制论、管理学、信息学、逻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适用于农业生产的不同阶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产后、产中与产前阶段实施全产业链监控,在此基础上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的高产化、高效化、集约、优质化、安全化、生态化等,助力企业实现可续发展的目标。
(二)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优势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智能对财务管理的推动和改善,打造智能财务。智能财务要求智能化技术、设备覆盖企业的财务流程,它包括三大层面:首先是以财务与业务融合而成的智能化财务共享平台,它也是智能财务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是以商业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会计平台,它是智能化财务的重中之重。再次是,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财务平台,能够推动智能财务的可持续发展。第一,促进业财有效融合。土地及针对性的劳动工具、资金、劳动力等基础资源,是农业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生产资料。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随着这些资源的变动体现出鲜明的季节性、地域性,这也是影响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时间和周期的显著特征。众所周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如今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结合日益密切,赋能具有典型行业特征的农业财务会计业务,积极助力农业企业的发展。人工智能背景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放大企业财务科核算的工作的自动化与数字化,农业企业的业务财务融合趋势持续加速。此处的智能主要是指人造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基于现代财务管理丰富、工具和理论,利用人类财务专家和人工智能机器(基于人造的认知智能与感知智能)组成更强大的人机协同智能系统,在双边动态开展复杂的农业财务管理活动中延伸、扩大与部分代替人类财务专家的各种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开展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战略、管理活动。第二,推进实施监督审计。它借助各种人工智能会计对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进而深度挖掘农业企业财务数据和信息背后的经营管理状况;持续改进财务分析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升其对业务工作的改进与落实。与此同时,它可以发现与反馈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从财务管理、预算编制和资金分配的视角设计出更优化的经营管理模式。通过综合分析企业的资产规模、资金筹集分配、投资盈利水平等信息,以科学的财务分析助力未来发展规划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科学性。第三,发挥管理会计职能。构建以商业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化管理会计平台,是智能化财务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要合理打造农业企业的人工智能财务体系,综合多种会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综合经营分析、财务决策、会计报表分析与预算管理等等多种功能,更高效、更精准地处理农村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助力管理、决策、财会的高效性与科学性。双汇集团财务系统的财务机器人流程中用到的自动化技术,是典型的电脑模拟技术,在财务会计活动中通过模拟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流程,结合机器人的自动化流程开展财务,多技术融合的优势,成本控制的实现、工作效率的增强都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财务平台才能逐步构建起来,有效推动智能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不少农业企业纷纷利用芸豆会计智能财务管理系统,其智能化、全自动的财务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科技、图像识别技术使传统的人工财务记账转变为如今的人工智能处理财务信息,形成了更加标准化、更智能化的记账理财记账流程。它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将服务于当地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当作重中之重,为大量农业小微企业、财务企业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财税综合服务平台,持续强化其管理会计职能。
三、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企业财务的主要渠道
如今一些农业企业主不懂得借贷记账法和财务会计业务,又面临着压缩劳动力成本和企业开支的压力。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它们邀请各类专业做账企业采取各种技术性财务软件,通过扫描各类原始凭证,使其自动生成政府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在剖析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审计漏洞,改进审计手段与方法。会计计量领域的公允价值计量以会计信息相关性为基础人工智能促进业务财务的有效融合,从实时获取的海量数据中获得更大的公允价值,切实增强会计信息领域的相关性。
(一)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涵盖大量的网络神经,是传递财务信息的关键途径,它能够精准而快速地传递财务信息和数据。人工神经网络有BP、ART、RBF、HOP等多种网络,采取类型众多的处理单元,对人脑神经系统的相关机理和操作进行模拟,依据差异化的联结方式组合而成相应的网络。它通过学习知识库、自主学习、深度学习、修改推理机的,帮助人类扩展对各种外部世界的深刻理解与智能化控制。这些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网络神经系统,通过模拟人类的神经系统,对为数众多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依据各个板块的要求提升财务信息数据分类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然后交给专业化的财务管理子系统处理,完成后分类整合全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并返回原处。如今它已经被普遍运用在农业龙头企业等各类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如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著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智能财务管理系统综合BP、ART、RBF、HOP多种神经网络。基于BP神经网络财务系统,侧重于函数逼近、分类、预测和优化等诸多领域。该公司以期进行纳税评估、战略财务管理、风投项目评价等多个领域。ART网络重点用在财务信息挖掘、财务数据质量控制、深度挖掘隐蔽性强的财务数据和信息,财务危机报警与财务诊断等多个领域。RBF网络聚焦该集团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与相应的施工项目造价评估等活动,HOP网络则被广泛运用到该企业的工程技术领域中。
(二)财务管理专家系统
就财务管理专家系统的字面意思而言,这种人工智能系统达到专家级别的专业化学习、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作为一种非常典型的智能程序系统,可以借助人类专家的问题解决方案、各种理论、经验、方法和知识,化解财务领域的各种复杂问题。财务管理专家系统能够依托计算机能够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获取大力的专家知识,且永久保留专家知识、易于复制和快速转换,其分析判断能力不会受到环境的较大影响。与人类专家相比,它的成本相对比较便宜,能够在很大程度代替相关领域的专家。如今用友、友强等不少财务软件开发公司纷纷开发出基于云存储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专家系统,农业企业能够通过租借的方式获得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作为一家著名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如今已经成长为以种业、饲料为主体业务,以植物保护、动物保健、生物饲料、种猪、疫苗为辅的农业大型知识企业。它采取友强财务公司开发设计的财务管理专家吸引,以有效化解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中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合理而科学借助该专家系统化解这些难题。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复杂的各种财务问题进行转化,使它们成为一个个易于解决的、难度不大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这些子问题,再经由财务管理专家系统从整体上进行综合和优化,从而形成更科学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金三”系统,它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完善财务指标分析机制的设计和建设。它能够从农业企业的海量申报数据中比较和获取非正常的各种财务指标,强化国家对农业企业的财务监管。审计专家、金融实务人才、财务分析师在财务会计实务中积累了珍贵的、不成文的经验与知识。这些知识和经验应通过相应手段,被保存和累积到专家系统知识库中,以有效发挥专家专业的知识技能优势,更有效地提升农业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智能识别提高全样本审计效能
农业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财务管理技术,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和处理海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它可以规避传统抽检的舞弊风险、审计面不够宽泛、重大人为失误、耗时较长、效率较低等诸多问题。德勤会计公司为世界上不少农业企业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样本审计服务,尽可能地消除人为因素导致的不利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业务风险得以降低,记录追踪准确而全面。农业企业的合规审计业务得以实现“全查”,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完成各个任务的相应步骤,能够当作审计证据并满足合规要求。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财务会计软件具备较强的光学扫描、自然语言处理等性能,能够从农业企业数量庞大的财务信息中识别出关键的审计内容,自动做好财务会计的审计归纳。它可以化解人工难以准确快速提取样本关键性材料的问题,对传统审计流程进行优化、劳动力得以从繁重的脑力中解脱出来。同时,财务信息采集和审计内容提取的精度和速度得到显著提升。
(四)各层财务人员积极适应
整体来看,财务会计队伍的角色要持续转型,发挥“军师”、“参谋”的决策支持功能。要以引入的人工智能信息系统为支撑,顺应管理会计领域的发展和智能化、信息化财会系统的深层次变革,适应智能财务的快速发展。大型农业企业财务会计队伍中的基层、中级、高级会计人员面对人工智能日益广泛运用于财务管理的形势,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首先,基础会计人员要做好报销、传输、整理、制单等重复性、简单化的财务工作。要掌握更多角度、更多层面的财务会计知识,实现自身专业、职业的不断发展,成长为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其次,中层财务工作者要做好企业报表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加工、成本管控等,首先要转变财务管理的思维,从之前的财务思维过渡到决策助力和管理会计层面,持续放大财务会计管理的眼界和格局,强化相关经济业务的管理与预测,协助处理公司风险处理和公司战略,促进企业的平稳尽快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人工智能处理简单化、重复性强的业务工作,并以此进行精准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统计结果研读,实时跟踪财务信息,并做出有效判断,逐步提升工作效率。再次,高级财务工作者要充分把握企业的资金调度、资本构成决策、投融资成本使用与风险、业务风险分析等;要保持对经济环境、政策、市场等的敏感。不断熟悉所在企业的具体业务模式,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制定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规划。以财务资金的使用和调度助力投资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关联方采访、利润最大化等多个目标。
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日益提高。各级会计人员要持续丰富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深入动态挖掘财务会计信息,促进多种数据源的有效聚合,洞悉企业发展变化的态势。通过打造基于人工智能的财务共享中心,形成更加规范的财务记录和会计报告。以人工智能的显著优势推动业财融合、全面审计监督,促使数据信息利用效率增加、财务活动精细化程度提高。农业企业要持续发挥人工智能科技“军师”和“参谋”功能,推动企业正确决策、精细化管理、战略规划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Z].2017-7-8.
[2]王京京,马雄风,李丽霞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前景[J].农业展望,2018,14(04):58-60+81.
[3]李嘉欢.人工智能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4]陈金凤.浅议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现代商业,2020(17):181-182.
一、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以竞争和价值规律主导市场变化。公司管理会计部门只有准确抓住市场变化规律,跟随国家宏观调控的步伐,才能有效管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近年来,管理会计部门不断引进高科技信息化技术,有效提升了公司把握市场变化的准确性,但依旧没有形成相关完整体系,使得在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了一定问题。
1.管理会计信息化与企业内部管理不协调
会计是管理公司财务的重要职位,处于这个职位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核算公司所有财务支出,更要管理公司经营活动,而管理会计是公司内部管理细化的产物,在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影响下,信息化进程与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方面,管理会计工作存在一定滞后性,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步调”不一致,导致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所做出的数据记录或者营销战略目标不能及时用于公司决策。第二方面,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没有达到信息化的要求,内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在目前部分企业中存在很多只注重经营效益的现象,对内部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管理会计信息化未受到公司管理层重视
管理会计信息化对基础设施、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要求比较高,资金投入比较大,对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建设支出,如果决定推行信息化进程,将在短期内“伤害”到公司经营效益,不利于公司发展,基于此,很多公司的管理层都忽视了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由于信息化进程的优势没有普及到全部经营领域,管理层没有接受新型管理会计理念,也同样延缓了信息化进程。
3.人才素质未达到管理会计信息化要求
传统公司会计领域中,存在重财务会计而轻管理会计的情况,在公司日常人才培养计划中,几乎没有管理会计的部分,管理会计职位要么直接就是财务会计兼任,要么就是其他行政人员转岗,没有专业的管理类人才,使得在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人才不足的问题。工作人员对管理信息化系统操作不熟练,难以较快满足公司生产活动的实际需求。
二、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方面:从政府相关机构的角度分析,近年来,我国虽然加大了对各行各业生产领域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却忽视了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国家没有将政策、资金支持给予管理会计领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失去了购置管理会计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理念的角度分析,企业管理层仍然深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对信息化认识程度依旧停留在生产过程中,在制定营销计划或者成本核算中,没管理会计的具体概念,使得信息化应用范围较狭窄。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角度分析,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的难度较大,如果想要晋升到中级、高级会计还必须拥有相关实际经验,提升了整个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年龄,不利于信息化进程。
三、解决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问题的具体途径
管理会计信息化能够解决公司很多经营领域决策问题,国家相关机构和公司管理部分都要高度重视,合理配置公司管理资源,推进信息化进程。结合我国目前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文将从以下四方面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1.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新体系,适应市场竞争
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不仅对公司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促进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系转型改革[3]。为适应市场竞争,公司必须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新体系,从根源提升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配备先进的智能化基础设备,为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活动提供基础,同时引进自动化管理会计软件系统,目前应用得较广泛的是XBRL工具,它能较好地满足管理会计各个阶层的需求。
建立完整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还可以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等方面入手。明确的内部管理程序,能有效提升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要统一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工作,及时统计管理会计运用科学数学模型算出的数据,并将其运用到经营决策中去,发挥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手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对促进我国经济模式转型有巨大作用,政府部门要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为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创建良好外部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企业“虚假”信息化,即申请资金却没有进行相关信息化改革的行为,用法律的手段为信息化进程保驾护航。
在企业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国家要加大监督力度,多组织专家小组进行实地考察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将先进信息化理念传播到公司中去。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如电视、互联网等,多宣传管理会计信息化进程完成得较好的公司,通过建立示范点等方式,为其他公司树立学习榜样。
3.加大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
公司领导层和管理层要积极适应信息化要求,加大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首先,要协调好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提升管理会计在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当公司需要作出重大决定时,综合考虑财务和管理会计的意见和数据,得出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其次,建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体系,提供管理会计交流平台,及时沟通公司会计事务。公司需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用科学的信息化系统加强公司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数据传播效率,增加资源共享程度,形成专业的管理会计数据链,融合公司发展资源,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4.培养高素质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
引进先进高素质管理会计人才,能有效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对市场变化非常敏感,也要能熟练操作各类管理会计软件系统,利用线性规划和数学模型创建合理的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公司在选任管理会计时,要严格评定员工从业资格证,在任职期间,需要定期开展信息化培训,举办计算机硬件、软件实训讲座,提升员工信息化水平。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考核员工实践操作水平,提升员工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适应管理信息化要求。
2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活跃市场、提供民生服务领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增长、民生改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增加国家税收、财政收入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为10140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0%以上,随着各地方政府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落实大众创业政策,小微企业数量剧增。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特点,其经营风险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经营管理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具及财务目标存在较多问题,不能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财务支持。
3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3.1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目前,除少数微型企业经营活动不连续外,开展实际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采用财务外包和独立设置财务机构2种模式。
财务外包是通过记账公司完成财务服务。这类小微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一般不设立专门财务机构,除货币资金管理放在企业内部外,其他业务如财务核算、纳税申报等外包给记账公司或者兼职会计。该模式的优势是企业能以较小的费用成本完成基础财务核算任务,特别是税务申报工作。同时,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缺点,因记账公司只提供核算和填报税务平台等规范性流程服务,财务决策、战略分析、业务指导等关乎企业长远发展的服务欠缺,数据挖掘和决策建议等服务水平较低,对小微企业的价值创造与持续发展不能提供支持,加上财务数据存放于第三方,不便于小微企业及时查阅,财务仅仅解决外部需求,很难对内创造价值,财务服务与业务决策基本脱节,管理会计无法发挥作用。
设立独立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适用于已经发展较成熟的小微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已经度过高风险期,并有继续扩大规模、向管理要效益的需求。此时,企业会健全管理机构,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加强业财融合,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3.2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各类个性化的财务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在小微企业基本普及。小微企业中设置会计机构、配备财务人员的企业普遍实现了电算化,主要选择了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模块。除了制单、审核、对账等需要手工操作外,核算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少数企业也使用Excel配合手工账方式完成财务核算,极大地减少了记账、算账、查账、报账的工作量。财务外包的企业也由记账公司根据不同的客户分别设置账套,实现信息化核算。但是,这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对大数据、智能化工具应用较少,数据分析挖掘不足。
3.3财务活动单一,财务目标短期化
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比较单一,一般依附于价值链的大中型核心企业而存在,或者满足于终端消费市场,因此,在财务管理活动上主要以财务核算、营运资金管理为主,很少涉及项目投资、证券投资、股权设计、融资上市、利润分配等问题。由于小微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持续经营需求、解决生存问题,与企业目标对应的财务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规避短期风险,保证财务资料规范、合法报税、满足融资需要等。由于缺乏对企业价值的关注,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考虑不足,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增加了企业风险。
4小微企业智能化财务转型的策略
4.1加强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财务智能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将业务和财务相互结合,使得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或第三方记账单位对企业的业务有更深入的了解,也使业务人员及时掌握财务数据,科学准确地指导业务。基于以上目标,在业财融合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建立业财融合机制,小微企业行政部门大多集中办公,信息传递方便快捷,这为业财融合提供了条件。为保证信息传递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也避免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沟通日趋不畅,要建立业财融合的有效机制。例如,企业经理定期召开经营决策会议,召集业财部门共同决策;制定信息传递制度,保证时效性和通知到人。第二,借助移动办公手段,广泛运用智能化办公程序,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数据上传、查阅、分析、审批等工作,提高业财融合的效率和准确性。第三,实施必要的绩效管理。通常,企业建立了成熟的业务人员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对财务人员的绩效指标不明确,为提高财务人员对业务支撑的积极性,应将财务人员的绩效与业务挂钩,实现业财利益一体化。
4.2搭建智能化财务与业务系统架构
首先,财务智能化必须依赖于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对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据需要;其次,通过系统数据采集、人工数据维护、外部数据支撑使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有机融合,形成企业大数据,原始的、分散的、海量的数据成为企业智能化财务分析的数据基础;再次,运用数据关联技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分析方法理论、云计算、商业智能等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不同信息使用者需求,运用智能专家系统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建议,提供可视化的图表及决策结论。
4.3合理选择智能化财务软件
财务智能化的转型,必然需要智能财务软件的支持,当前可选的高端智能化财务软件价格昂贵,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小微企业很难负担。小微企业对智能财务软件的选择可以参考2种模式。第一,租用在线智能软件平台。可以选择面向小微企业的云财务平台,适用于企业设有独立财务部门且配有专业财务人员的企业,例如,好会计—智能云财务,其可以帮助财务人员管理财务内容,智能提升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实现发票、单据一键生成凭证,自动匹配会计准则,自动识别会计科目。在税务工作中,能够实现自动生成税表,并具有直连税务局、一键报税功能,税务监控指标能够自动检查财税风险,最大限度享受税收政策优惠。第二,通过专业记账公司,例如,慧林记账公司拥有慧算账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为小微企业提供记账服务同时,兼顾智能财税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诊断和数据支持,解决了小微企业缺少智能化硬件设施、没有存储大量数据的服务器及足够多的数据信息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大中型企业能够享有的数据服务。互联网和云计算共享服务器虚拟架构,清除了财务智能化的障碍,业务、财务数据的汇总和分析都在云财务上实现。
4.4提升财务人员的智能化水平
在实施智能化财务转型的过程中,能够将财务人员从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从事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工作。但是并不代表智能财务完全替代人工,并且智能化财务下的流程设计、系统维护、审核验证、政策解读、沟通表达还是需要人工完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智能化思维和理念,能够熟练地掌握智能化工具的使用,熟练地运用互联网、云财务、数据库等技术。为此,企业要树立勇于创新的思维,企业管理者要鼓励新管理工具的使用和实践,使人人敢于创新实践,主动运用新工具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青年财务人员更要发挥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既要“以老带新”,也要“以青促老”,避免企业太过死板、理念陈旧、不愿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的培训,加快实现办公“无纸化”,费用报销“在线化”,在选用云财务平台的过程中,由平台方进行专门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专门的IT人员与财务人员对接,既提升财务人员的智能化水平,又能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升企业整体智能化水平。
5小微企业智能化财务转型的实施流程
在确定了财务转型的目标,选择了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明确了实现途径及智能财务软件的功能之后,就要实施财务转型。为此,本文结合小微企业是否独立设置财务部门两类情况,梳理出智能化财务转型的流程,供小微企业参考借鉴。
第一,对于没有设立独立财务部门的企业来说,需要在企业之外的第三方记账机构内实现智能化转型。首先,由记账公司与小微企业签订委托合同,保证小微企业的数据、账号安全,同时,方便小微企业共享记账公司的大数据。其次,小微企业业务部门通过云平台将财务数据分类上传到数据库,双方在平台内实现对接,完成从远程提取发票信息、票据沟通、业务凭证、纳税申报直到归档的全面会计核算流程。实施过程中,小微企业业务部门可以利用客户端APP或者图像识别系统自动扫描发票等票据信息,系统完成校验真伪,将财务信息和业务数据实时传递给记账公司,记账公司实现实时记账,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票据的传递成本、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业财数据同步传递,实现了业财融合。同时,财务数据、财务报表无须等到月末才能查看,而是随时可以查阅。最后,双方共同读取数据,小微企业可以随时查看并管理数据,记账公司运用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化财税服务,将结果通过客户端供小微企业实时查看,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及时地反映给企业。企业业务部门随时能够以可视化的图标形态看到当期数据与往期数据的对比情况,便于纵向比较。同时,可以看到企业在同类型企业中的位次,便于横向对比,还可以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测评企业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纳税风险等,尽早地规避风险。
第二,对独立设置财务部门、配备财务人员的小微企业的智能化转型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这类企业一般为生产型企业或者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成长型企业。这类企业大多可以运用在线云财务平台或者少数选择自建智能财务平台,这里主要介绍在线云财务平台模式。首先,发生业务时业务部门运用图像识别系统上传电子票据或者以扫描二维码读取数据的形式上传信息,智能票据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对比验证,并对发票、银行单据、费用票据进行信息整合,分类存储到各个模块,并保存路径,上传到云财务系统,传输到财务系统中,生成不同的标记,便于查找。对系统不识别的票据,将会做提示预警,转入人工修改审批。其次,业务信息转入云财务平台后,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凭借记账流程经验,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摘要。云财务与互联网对接,随时调整会计工作流程,保证会计数据实时符合最新要求,智能校验系统还可以自动对账,对比对有误的信息进行预警,转人工处理。最后,小微企业税务服务是重点,云财务实现了增值税进销项发票自动比对,具有一键报税、审核税表、缴纳税款的功能。
【关键词】 管理会计 经济环境 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
管理会计是为适应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企业经济管理的客观需要,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孕育、发展并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到20世纪70年代,以决策性管理会计为主体的基础性管理会计框架已趋于成熟并定型。但最近三十年,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管理会计理论、实践乃至教学产生重大变革。
一、经济环境变迁与管理会计内容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化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竞争更加激烈;第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导致企业出现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顾客化”生产模式;第三,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大大增加,生产技术进步也大大增强了组织内部各部门作业的相互依存度,它需要优化内部流程并促进管理会计工具应用变革;第四,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冲击日趋强烈,企业越来越强调企业长期和整体利益,重视战略管理和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第五,环境变化和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影响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其由传统的金字塔型转向扁平形、网状型甚至无中心的组织形式。这种以分权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形式给管理会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促进着管理会计向新的方向发展。
为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重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管理会计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形成了许多新的领域,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与存货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质量成本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等。理论和实务界对管理会计内涵也进行了重新定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在其修订的《管理会计概念》公告中,将管理会计的概念界定为关注组织资源运用的管理过程,通过不断地检查、判断组织资源是否被有效利用来为股东、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和增加价值。该公告还指出概念中的组织资源不再局限于财务资源,还包括作业流程、员工、创新能力、忠诚的顾客以及其他可以确认为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或知识资本的资源。
二、现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大量介绍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高校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大批掌握管理会计知识的专业人才进入会计学界和企业界,对管理会计的普及与推广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政府为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也在向国有企业推广管理会计方法。1984年,原国家经济委员会在全国推行18种现代管理方法,包括本量利分析、价值工程、线性规划、目标管理、经济责任制、决策技术等。1999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的规范意见》要求“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此时,我国企业对责任会计、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业绩评价普及率较高。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邯郸钢铁公司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等都是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
进入21世纪,我国部分企业开始应用各种创新型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管理等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一些方法的本土化改良研究也已广泛开展。调研表明,我国不同行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状况差别较大,高科技行业明显提高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分配比重而且推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传统行业进展较为迟缓。平衡计分卡方面,我国企业目前在业绩评价中最为重视财务指标,其次是客户和内部运行,而对组织学习和创新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并努力通过业绩评价指标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总体来看,尽管只有一部分企业尝试运用平衡计分卡,但是平衡计分卡的理念与方法已被我国多数企业所接受。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探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开始编著《管理会计》教材,高等财经院校纷纷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此后的30年中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精彩纷呈。但是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还很年轻,管理会计自身没有或较少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管理会计》课程教材只是在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并没有形成完整且逻辑一致的内容体系,甚至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方法和理念仍然保留下来,这极大地阻碍了管理会计的教学和应用。以EVA为例,余海宗、李雪梅等(2011)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六个不同行业的部分央企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EVA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并不深,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全面推行EVA最主要的挑战。因此,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是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探索的主要任务。
1、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调整的方向
(1)管理会计基础。传统的管理会计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以产品数量为成本动因,将全部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以此为基本前提,对成本进行预策和决策、规划和控制。这种分析与当时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而现代企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以及“顾客化”生产模式带来成本动因的多元化,使得成本与产量关系变得模糊。因而,管理会计的基础,即成本分析应建立在作业基础上,运用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进行计算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预策和决策、规划和控制。
(2)预测和决策分析。注重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与环境相适应,改变过去管理会计教材纯粹根据企业内部财务数据,简单套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分析的状况。从分析依据来看,预测和决策分析要从影响企业战略的内外部环境出发,搜集整理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经营环境以及企业内部资源能力等与企业规划和决策相关的各种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方法来看,要综合运用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从决策评价标准来看,要进行财务价值和非财务价值、风险和收益的权衡。
(3)成本管理方面。注重与作业管理相结合,深入到作业层面。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将凸显出来,成本重心前移,只注重对制造过程的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和考核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向生产制造成本经营活动的两端延伸,注重产品研发设计与销售阶段的成本控制。作业成本观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作业影响成本,动因影响作业。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促使相关的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现代成本管理变革的核心是深入到企业作业链进行价值链重构,乃至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问题,认识、改造和优化投入产出所形成的作业链和价值链。
(4)业绩评价方面。传统的业绩评价大多使用财务指标,信息来源也主要取自会计信息系统,指标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已不适应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面对企业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向“顾客化”生产转变,企业需要卓越的品质、智力资本、知识流程、多技能的员工、快速反应的内部流程、满意而忠诚的客户群,以及无形资产和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条件和能力。由财务、顾客、企业内部流程和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组成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制度由此产生。新的业绩计量、评价系统要求具有四个特点,即综合与分项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驱动因素和结果因素结合、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结合。
2、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的具体设想
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应该适应环境变化,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要实现体系完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目标,可以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概述篇。分为环境变迁与管理会计发展;管理会计的概念和特征;管理会计的目标(职能、作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体系等。第二部分成本分类与计算篇。分为成本习性;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第三部分预测分析篇。分为企业销售收入、成本、利润、资金需要量预测分析等。第四部分决策分析篇。分为战略决策或战略定位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等。第五部分成本控制与管理篇。分为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管理;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等。第六部分预算控制篇。分为全面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作业基础预算等。第七部分是业绩评价篇。分为责任会计;作业基础责任会计;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战略业绩评价;EVA。
3、运用案例教学充实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方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启发性、实践性为核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分析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并由学生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编写典型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可以极大地丰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借助案例可以了解典型企业在实践中如何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进行各种决策和控制活动,以实现各项目标或完成任务的具体情况,学生从案例中能够直接学会许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本文为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立项课题(项目编号:JXJG-12-17-2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熊焰韧、苏文兵:管理会计实践发展现状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8(11).
[2] 冯巧根:管理会计的发展动态与评析[J].会计之友,2011(7).
关键词:“大智移云”;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
一、“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大数据给管理会计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又称海量数据,大数据数据类型多、体量大,价值密度低,数据处理速度快。在互联网和云技术的支持下,大数据技术相对于现有其他技术具有“廉价、迅速、优化”的特点。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产生出海量数据,大数据分析即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从中寻找有用的信息,规律和模式,运用大数据的关键并不在于数据量的巨大,而在于如何对数据价值进行挖掘。在“大智移云”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背景下,迅速从海量互联网数据中获取有价值信息是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适应市场变化。企业管理会计主要职能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以及考核评价经营业绩等,注重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及行为影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管理会计提供更全面的、更准确、更及时的数据,有利于企业挖掘商机取得竞争优势。不过传统管理会计系统基于内部统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在处理数据的效率和效果上,达不到大数据分析处理的要求。
(二)人工智能给管理会计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的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各种技术工作和脑力劳动,在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宏观效益,对会计行业而言,人工智能快速而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避免了人为失误,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和及时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目前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的运用更多的是财务会计的核算方面,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就是核算与监督,当财务会计的大部分工作量由人工智能替代以后,企业会计工作的中心更加向管理会计倾斜。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下,管理会计要为企业科学制定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等发展战略,为企业提供更高管理效益,管理会计人员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能够对经营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传统管理会计运用的数据处理手段很难满足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会计质量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在核算和报销环节目前已经广泛应用,这种广泛应用让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人工智能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应用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企业需要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发展趋势,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管理会计信息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管理会计的效率和效果,使管理会计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及时的指导。
(三)“互联网+”给传统管理会计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在业务处理过程中被全程、自动、实时收集成为可能,“互联网+会计”实践上就是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的交互运行,即目前热门的业财融合,通过对业务过程产生的数据进行加工与转换,形成会计数据库,实时、精准与高效的融合业务层、资金层和数据层。资金流信息是按会计记账规则自动下沉到数据库,数据库的信息收集自动完成所有的会计处理,财务完全融入业务,是业财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在此趋势下,构建企业“业务管控平台”将财务会计融入管理会计是会计应对信息技术挑战的大的方向策略。优化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使之能够达到业财合一甚至业财税合一,完成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是移动“互联网+”对管理会计提出的新要求。
(四)云计算给传统管理会计带来的影响
云计算是一种包含了虚拟化技术动态可扩展的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靠性的全新的网络应用技术,通过云计算,可以在几秒种完成数以万计的数据处理,同时相对成本低廉,性价比高。云计算在会计领域的使用,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应用程序。对企业而言,云平台的应用可以低价获得海量信息,通过云计算,企业可以不必购买价格高昂的处理器就能取得有价值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大大降低了数据处理成本,同时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云计算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管理会计获取信息的效率和效果,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使用,提升了管理会计在管理流程优化、经营规划,预测与长短期经营决策方面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大智移云”背景下财务会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人工智能在会计中的运用提高了财务会计人员的可替代性
财务机器人在会计行业的运用已成趋势,智能财务、智能财税的发展如火如荼,人工智能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有两个突出的优势:1.减少会计基础核算工作的人工,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2.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财务机器人软件通过编订程序或者模板,将发票扫描后进行业务归类然后自动生成凭证。随着电子发票越来越普及,甚至可以达到一键生成凭证,无需扫描工作,主要的数据对接完全由电脑完成。
(二)财务会计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内部需求
财务会计工作要根据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准则针对各行各业企业制定,就单个企业而言缺乏针对性,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财务会计核算数据并不能直接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三)财务会计信息在部门间沟通不顺畅
第一,会计主体是企业,财务会计主体是企业整体,没有分层,不能满足企业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管理需求。第二,财务部门人员依据准则要求核算得出财务会计信息,其他没有财务基础部门人员,可能很难准确解读和充分利用财务信息。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智移云”的逐步应用,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基于历史成本法的核算与监督,关注过去时态,缺乏对未来的合理预测功能,同时对不同部门的绩效评估效果不明显,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力有限,不足以帮助企业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管理会计工作侧重点是企业内部管理“内部会计”,工作时效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时态的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是通过对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协助管理者完成企业经营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活动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内账”与“外账”融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现代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大领域,两者最终目标一致:确保企业资源收益最大化。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互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平台做好信息共享,两者的工作过程和成果就能相互补充、共同完善,实现交叉融合,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例如,针对企业现金流动问题,财务会计依据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监督企业的现金流量,形成财务会计报告,为管理部门履行投资决策职责提供了必要的、重大的信息;在成本核算阶段,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通过信息资源共享,科学合理选取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成本核算方法,更好的满足企业管理和发展需要。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融合发展情况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共享性有限
财务会计需要对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负责,工作依据是公认的会计原则,工作过程上有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是公开信息、定量资料,对精确度和真实性的要求较高,有统一规定的载体。管理会计所依据的会计假设和原则不具有权威性,仅有指导性,工作程序性较差,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信息运用上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因为涉及未来的信息,不要求过于精确,也不需要向社会公开发表,没有统一规定的载体。这些原则、工作过程、信息规范要求的差异致使部分财务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发展有所影响。
(二)会计人员素质无法有效协调
会计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都有较高要求,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进行融合,对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在传统的财务工作设定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分开设立,在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融合实践中要重新设定岗位人员配置。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总体职业表现参差不齐,会基础简单核算的人员过剩,而擅长管理会计、能参与管理决策的人员稀缺,会计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协调。
(三)财务系统模式尚未充分适应“大智移云”发展
在目前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与技术的双重发展,对企业的财务系统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不少企业引入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建立运用“大智移云”技术的财务系统平台,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系统运行模式结合度不够,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运用的工作实践来看,容易发生财务数据互享后,一方对另一方工作的过度依赖,现行财务系统模式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并未完全发挥双方各自最大管理能效,未能达到成本上的一加一小于二和效果上的一加一大于二。
五、“大智移云”背景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融合与创新发展
(一)充分利用“大智移云”技术,提高信息共享性
1.业财融合,注重原始数据信息管理。会计工作的数据信息来源于企业的经营业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一致目的是实现企业资源收益最大化,尽管二者目标一致,但是传统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服务对象不同,信息来源也不完全相同,在数据采集方式和信息汇总形式上差别较大,要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融合那么首先要统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原始数据的来源。业财融合,通过业务数据下沉取得经营管理所需的管理与财务信息,业务层、资金层与数据层的融合可以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提供统一的原始数据来源,促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机融合。2.树立大会计理念,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业财深度融合趋势下,业务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三流合一,企业需要有将财务会计融入管理会计,将会计工作同步业务进行的大会计理念。构建企业“信息化业务管控平台”,原始业务数据输入经过信息化管理平台识别、计算、分类、汇总,生成会计信息输出,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业、财、管深度融合,提高企业智能化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3.充分利用“大智移云”技术。目前“大智移云”技术已经在理论上可以实现资金流信息按会计记账规则自动下沉到数据库,在财务工作中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财务信息数据库及数据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平台进行数据的传输、共享及储存,减少重复劳动,避免人工核算错误,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效果。人工智能平台技术的运用,将数据采集工作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提高了原始数据的及时性、充分性与准确性。“大智移云”技术的应用,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融合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4.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性。利用计算机技术编制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目录,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会计信息数据库与数据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财务机器人、智能财税等人工智能减少数据收集和凭证编制的工作量。要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机融合,需要提升数据的共享性,利用“大智移云”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对接,加大数据共享性,可降低企业信息收集整理成本,提高管理决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转变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基本的财务会计已经饱和,而高级的财务人才和管理会计人员呈现紧缺,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业财融合是会计发展大趋势,也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的融合要求。“懂”业务、“会”技术成为时代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要达到“懂”业务,要求能够通过会计的学习:掌握业务、掌握业务流程、掌握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和掌握企业的资金运动;要达到“会”技术,要求通过相关技术的学习掌握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结合“大智移云”技术的发展进行调整。教与学的重心要从会计本身的技术处理转向对业务及其资金运动的把控,就目前而言在开设“Excel数据处理与数据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可以安排财务专业学习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系统、C++语言、数据挖掘与开发技术等技术课程。2.会计人员自主提升综合能力。首先,要转变思维。传统的会计的重心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会计的重心是业务,要树立业务导向的思维。传统的财务会计基本工作很多都由财务机器人代劳,从埋头核算与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的财务人员要有业务导向思维,向管理人员的思维转变,对接管理会计的思维体系。其次,要拓展业务能力。对传统财务会计人员来说,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关注的重心从会计本身的技术转变到业务、业务流程和业务的资金运动处理上来。管理会计本就是内部经营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机融合,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作为业务人员的经济业务活动的指导。对传统管理会计人员来说,管理会计报告的财务数据很多基于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知识要扎实,在“大智移云”背景下,目前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管理会计不能只拘泥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要关注企业战略、产业链等,同时也需要关注宏观经济形势、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情况等方面,形成比较全面的战略管理体系。在管理会计与财务有机融合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有业务基础,能够搭建合理的企业战略体系,有助于企业在产业转型阶段取得竞争优势。最后,要提升信息化技能。在大数据时代,财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应用已经日趋成熟,数据处理系统的运用可以高效的处理会计信息核算,相对于人工核算也避免了人为错误,提高了核算准确率,大量的节约了时间和减少了劳动力耗费。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备及时性,有用是数据需要及时的处理,为管理决策所用,所以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背景下,会计人员必须要熟悉相关数据处理系统,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规程,有效利用系统快速完成数据分析,为企业发展把握良机。
(三)构建新的会计报告体系
伴随着计算机设备实践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当代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化发展,信息资源在当代国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的客观过程中,正在展现出逐步充分的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特征,信息化社会事业发展到现今阶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可阻挡。在大数据时代的现实性时展环境背景之下,信息产业经济理念使得我国当代社会中的企业实体在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交换格局中逐步呈现出了在实践层次的便捷性以及快速性,本文基于信息经济理念的指导性角度,对管理会计工作的相关实践问题展开简要的研究论述行为,预期为相关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一、信息经济理念视阈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化
伴随当代世界体系中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当代互联网信息传输技术的深化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全新形式的技术形态,接连涌入到当代国民的日常化生产生活实践行为的发展路径之中,在这样的宏观历史发展背景之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经济对我国当代各类企业实体的日常化生产和实践行为产生了极其深切的影响,并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基本方面:
第一,企业的生产要素;
第二,企业的生产工具;
第三,企业的生产方式;
第四;企业的组织结构。
根据学者许金叶对网络管理会计工作实务的概念界定,网络管理会计是以电子商务技术系统为建设基础的,是为现代企业的管理实务工作提供充分的集成化决策信息的信息资源处理系统,这套系统在信息经济理念指导背景之下的企业管理工作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发挥准备难以替代的实践作用,根据这里给出的关于信息经济理念背景之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实践环节应当有针对性地展开一定程度的调整,为适应现实发展环境的有关要求,做出充分的准备:
第一,企业管理工作在实践目标层次的变化,在信息经济理念的指导之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核心开展目标应当设置于为企业的日常化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实践行为提供充分的决策信息支持,为企业主体的实际市场价值的有效增值创造充分的支持条件。
第二,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实务开展主体,已经现实性地转化为开展业务基本信息资源对象的收集、分类,处理并进一步分析与报告的工作行为的决策人员,已经执行人员。
第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实践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实务过程中的经济业务管理决策行为,管理会计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企业主体中的决策和管理工作实务层次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保障和支持性力量。
第四,企业管理会计在工作实务在实际的业务内容构成体系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客观变化,企业对物质资源信息调度实践行为的管理工作逐步提升了关切力度,其实际的物质性以及资金性资源对象的调度以及使用效率正在现实性体展现出逐步提升的客观趋势。
二、信息经济发展理念指引之下,实现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效能水平的有效策略
不难理解,管理会计实践工作,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实践背景之下,我国当代企业主体日常化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切实提升我国现代企业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实务管理水平,缩减企业的经营成本水平,提升企业的实际经营工作效益水准,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在信息经济时代形态的发展背景之下,全世界空间场域中的电子化信息资源都已经显现出了强烈的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特征,在这样的历史发展实践背景之下,想要实现我国当代企业实体的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开展效能水平的有效提升,应当切实做好如下几个基本实践方面的改良实践行为:
(一)切实提升企业中管理会计工作队伍的素质水平
随着当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的应用深度和广度状态的日渐扩充,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面对着较为深切的客观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态的普及化应用趋向,使得当代国人实际生存的环境逐步向着智能化的客观趋向进行的深刻的现实变革,在智能化的时展背景之下,我国当代企业实体中的管理会计实务人员,应当切实提升对计算机设备的操作以及应用水平,并扎实具备终生开展稳定有效的学习实践行为的客观能力,有关人员应当切实关注自身专业素质,以及实践能力的现实提升。逐步使自己提升面对全新时代背景试下环境性挑战因素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建设作出应有的客观贡献。
(二)切实建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实施体系
实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体系的建设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企业发展任务,只有完成良好而科学的相关领域工作实施体系的建设目标,才能切实保障我国现有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工作的稳定有序发展,要在管理会计事业的发展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经济时代背景的优质支持条件,为有关工作设计效能的充分发挥创造充分的支持性条件。企业主体应当依照自身实际面对的生产经营工作运作状况,切实关注对电子商务及管理会计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宣传和教育实践行为,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会计工作实践体系的良好建设实践工作目标。
(三)切实提升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实践水平
在信息化的时展背景之下,企业的管理会计实务想要在现实的数据丛林中,找到切实有用的信息对象,并展开相应的分析以及整合实践工作,势必要执行较为庞杂的任务量,并且还要现实性地面对信息资源对象的开放性,以及共享性实践特质,这些现实存在的客观运作因素,使得我国企业实体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有效信息的挖掘和整合实践工作过程中,现实性地面对着逐渐提升的客观要求,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相关企业实体的工作人员想要实现管理会计工作实践水平的有效提升,必须切实做好如下几个时间方面的客观改良行为:
第一,做好信息技术工作系统的整合、改造或新建实践,扎实推动管理会计工作效能的有效发挥。
第二,鼓励我国境内现存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性单位建立共享化的财务信息服务中心。
三、结语
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客观性实务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当代时期的各类企业实体都现实性地面对着,在管理会计实务中的一系列全新实践状况,本文围绕相关领域的实践问题展开了简要的论述,预期为有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