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技术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技推广的关键是推广队伍,推广队伍的团队整体性是核心,团队的人员需要分工协作,团队的管理者与执行者的互动是关键。作为管理者只需要负责带领别人去执行,选择了就必须要归于其位。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思考,而在于执行。思虑很多,行动就少。真正的团队是在执行之前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意见,命令下达之后,需要团队成员增加行动力是最好的。在没有决策之前,思考才是最可贵的品质,然后是监督。
2新项目推广前的准备
一是工作基础分析。对推广区域的物质技术基础、农民素质、乡村民风、村干部的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做好思想上的准备。二是制定周密计划。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明确清晰,不要说的话,也不要模棱两可,无法落实。三是计划要与推广地区的领导沟通,听取意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定。四是计划要经主管部门同意,争取支持。五是将计划目标与推广人员的个人业绩评价相结合。
3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农技推广中对推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信息建立反馈机制,并能够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并根据信息对推广项目进行及时的处理。一是有畅通的信息流通渠道;二是建立配套的咨询服务体系;三是建立流动的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
4及时准确传递信息
一是对信息提炼和加工。在宣传一个新项目或新技术时,已经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具备了很丰富的素材,但并不一定具备交流、传递的条件,需要检查已经准备好的素材是否能够表达明确的意图和沟通目标,需要将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将其归纳成为具有说服力、能够通俗易懂表达意图的材料。二是把完整的信息和相关的素材,全面准确、生动形象地向农民表述,使他们感到有意义、有兴趣,愿意听,听得懂。三是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聆听者的反馈,不断引发他们对所谈问题的思考。四是充分利用好当地现有的宣传资源,如广播、电视、黑板报等,也可以采用发放宣传单、设计调查问卷、访谈、科技讲座、培训等方法提高传递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合理选择培训时间和地点
农技推广工作中对农民的培训很重要,通过培训将信息传递给农民,同时在培训时通过互动将农民的要求和潜在问题进行反馈,实现互动,促进推广工作进行。
5.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
恰当的培训时间可以提高培训质量、保证培训效果,涉及的问题包括培训时间的长短、时间的分配等。如农闲时集中培训,生产中现场指导。生产过程中具体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集中培训与生产中现场指导相结合,才能保证农民既能系统全面地学习,又能紧密联系实际,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
5.2合理设置培训地点,选择适合农民的方式
尽量将培训基地安排在农民比较集中的中心区域,培训地点起码应设在乡,有条件的应该以村为单位进行培训。可大力推行流动培训车,将培训现场安排在最贴近农民、方便接受培训的地点,实行一技一训,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参加培训的成本,这样才能保证参加培训的人数,提高培训数量和质量。培训的方式应合适,可以通过推广队伍、聘请专家、农民带头人多种方式进行。
6加强沟通
一是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注意仪表和面目表情、语言风格、自信心等;二是做农民的知心朋友,正确处理好与农民的关系,多深入、多关心;三是与农民沟通之前先“认同”,培养同农民的感情,拉近同农民的距离;四是技术要过硬,善于利用人们相信成功者的心理,让农民对推广者感兴趣;五是摆正“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在与群众的沟通中向群众学习。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日新月异地变化,农业推广者要头脑敏锐,不断学习新东西,传递给农民;六是农业推广者要服务热情、平等待人、作风淳朴、风趣幽默。
7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
一是让农民亲眼目睹新技术示范成果。“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成果示范”作为农业推广工作的一个程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二是激发农民对某项新技术的兴趣。兴趣是激发、促进行为改变的前提要素。因此,通过适当方法激发农民“接受农业创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推广工作的开展。三是使农民信赖推广者。同一项创新技术,不同的人去推广,效果不同,农民一般对可信赖的人、有名望的人的话比较易于接受和采纳。推广人员应广交农民朋友,提高自己的水平,成为农民“心中的偶像”。四是选择在农民需要使用该项新技术时进行推广。农民朋友乐于“现学现用”,不马上用的知识,学后易忘,效果不好,因此培训应注意时效性,用前学习,学了就用。五是用综合方法向农民推广农业新技术。推广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示范、参观、操作、讨论等多种形式,有条件地推广组织,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声音、图像、动画结合,以提高推广效果。六是配套推广农业新技术。利于农民采用农业创新技术,解决好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种问题。
8灵活应对突发事件
1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的情况比较
有机农业的优点:①有机农业通过轮作、间作和各样种植,农业生产系统的多样性得到改善;②有机农业通过利用作物秸秆还田,促进了农田养分循环;③有机农业较好地利用了周围生态系统的有机物质;④有机农业主张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结合起来,改善了养分的管理水平。在有机种植生产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①按有机农业生产标准要求,经高温发酵无害化处理后的农家肥,如堆肥、厩肥、沼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②矿物质肥,包括钾矿粉、磷矿粉、氯化钙等天然物质;③生物菌肥,如腐殖酸类肥料、根瘤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绿肥,如草木樨、紫云英、紫花苜蓿等;草木灰等;腐熟的蘑菇培养废料和蚯蚓培养基质;④叶面施用的肥料有腐殖酸肥、微生物菌肥及其他生物叶面专用肥等。有机蔬菜生产中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有机蔬菜种植应限制使用人粪尿。有机农业生产中使用的防治产品:①微生物来源。真菌、细菌、病毒等制剂哈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白僵菌等。②植物和动物来源。印楝素、天然除虫菊、苦楝碱、鱼藤酮、蜂胶等。③矿物质来源。矿物油、铜制剂、波尔多液、硅酸盐、石灰、硫磺等。④其它。乙醇、苏打、软皂、二氧化碳等。
2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杂草控制
在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中,杂草除了有危害的一面,还有可以利用的一面,比如保护土壤,显示生产环境的变化,休闲土地并且可以成为绿肥,同时可以提高农田的生物多样性,成为天敌的栖息地。有机农业中采用非化学方法清除田间杂草,消除杂草种子的传播。具体技术有以下几种:①清除杂草种子,有机肥要腐熟,种子要纯净。②先促进田地的杂草生长,然后翻耕田地,再进行播种。③采用田间覆盖,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④提前直播,使作物早于杂草生长,加大生产密度以减少杂草的生长空间。⑤适时人工锄草。⑥田间实行合理的轮作和间套作,抑制某种杂草成为优势杂草。⑦放养一些食草生物,进行生物防治。⑧采用天然的生物性的除草剂,防治杂草。⑨建立隔离带,防止生产区外的杂草种子的传播,尤其是放牧和引进的有机肥是杂草传播的重要途径。
3有机农业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有机食品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但主要用于出口。因为有机食品在国际市场上大热,出口利润也相对较高,许多有机种植企业与基地更倾向于出口。有机食品行业发展要在政策、经济方面大力扶持,抓住机遇,转变观念,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解决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的难题,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有机食品产业潜力大,市场前景好,发展有机食品产业是防治农村、农业污染的最好方式。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在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有机产品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中国的有机稻米、蔬菜、茶叶、杂粮等农副产品和山茶油、核桃油、蜂蜜等加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广阔的市场,加上比常规产品高出两三倍的价格,让越来越多的生产者走上有机生产之路。
4有机蔬菜种植
有机蔬菜的种植是一种环保的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种植方式,它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但这并不是回归到古老的传统种植体系,而是一种与自然相和谐的,集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知识等一系列农业科学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方式。其种植技术有三个要点:4.1产地环境选择产地环境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因子。首先,基地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环境空气符合GB3095质量标准;其次,有机地块排灌系统与常规地块应有有效的隔离措施,灌溉水质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第三,土壤耕性良好。36个月内未使用违禁物质,不含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新开荒地要经过至少12个月的转换期,常规蔬菜种植向有机蔬菜种植需2年以上转换期。4.2施肥施肥在于培育健康肥沃的土壤,为下茬蔬菜收获向土壤归还被取走的养分,为蔬菜的根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4.2.1种类:适合种植有机蔬菜的肥料种类有:有机肥、堆肥、沤肥、绿肥、矿物源肥料,以及一些厂家生产的允许在有机蔬菜上施用的纯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这些肥料在施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用于有机肥堆制的添加微生物必须来自于自然界,而不是基因工程产物;自制有机肥要经过彻底腐熟;堆肥和沤肥必须通过发酵杀灭其中的寄生虫卵和各种病原菌;沼气肥制取时要严格密闭,且有适量水分,发酵最适温为25~40℃,碳氮比调节在30~40;沼渣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作农肥:种植绿肥要注意在其鲜嫩时通过耕地切碎并翻入土壤,并在其中进行腐熟分解,或者通过堆肥的方式制肥;矿物源肥料中的重金属含量应符合表1中的限制,施用时要避免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存在的拮抗关系。4.2.2施用技术: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蔬菜品种科学施肥,盲目施用有机肥同样可导致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等危害。例如,在地蛆发生严重地区,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可加重地蛆危害;鸡粪养分含量高,尿酸多,施用量不宜超过3kg/m2,否则,会引起烧苗;堆肥的施用量一般为15~30t;沤肥的施用量为2.3×104kg/hm2;豆科绿肥作物按鲜植物体3375kg/hm2计算,则含有机质225kg,氮素67.5~135kg/hm2,固氮量45~90kg/hm2,相当于225~450kg/hm2硫酸铵。一般可根据肥料养分含量与释放比例、蔬菜营养需求和产出确定施肥量。4.3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的防治是有机蔬菜种植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想摆脱长期以来对化学合成农药的依赖,必须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来预防和防治各种病虫害。4.3.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利用植物本身抗性和栽培措施控制病虫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措施有:①选用抗性强、最好是兼抗多种病虫害,并适合当地消费者习惯和种植条件的品种;但不能使用任何转基因蔬菜品种。②使用嫁接、轮作、间作技术,打乱病原菌和虫卵的生活规律,提高蔬菜自身抵抗力。例如:嫁接换根可有效防止土传病害;水旱轮作会在生态环境上改变和打乱病虫发生小气候规律,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青椒或番茄套种玉米可以防治蚜虫;普通蔬菜和有特殊气味的蔬菜间作,可驱避一些害虫等。③深耕松土,冬天翻土杀死越冬害虫。加速病残体分解和腐烂;夏季高温期间进行灌水,然后在畦面上覆盖塑料薄膜。利用太阳能对土壤进行高温消毒。4.3.2物理防治:①利用遮阳网、防虫网对蔬菜进行浮面覆盖,组织多种害虫的侵入和产卵;②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色纸等;③育苗时在苗床上方悬挂银灰色反光塑料薄膜,可避蚜;④在温室悬挂黄色粘板,诱杀白粉虱、美洲潜斑蝇、翅蚜;⑤在农事活动时,可人工摘除斜纹夜蛾等卵块,用水冲刷等4.3.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在农事活动中,注重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或人工繁殖、释放、引进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有中华草蛉、大草蛉、瓢虫和捕食螨等;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茧蜂、土蜂、线虫、平腹小蜂等。另外还可以用苏云金杆菌防治病虫害。4.3.4药物防治:必要时,可协调利用药物防治。可以用石灰、硫磺、波尔多液防治蔬菜多种病害;允许有限制地使用含铜的材料,如氢氧化铜、硫酸铜等杀真菌剂来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可以用抑制作物真菌病害的软皂、植物制剂、醋等物质防治蔬菜真菌性病害;高锰酸钾是一种很好的杀菌剂,能防治多种病害;可有限制地使用鱼藤酮、植物来源的除虫菊酯、乳化植物油和硅藻土来杀虫。
5有机农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水芹产业
1引言
水芹,又称沟芹、野芹菜,是伞形花科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嫩茎及叶柄可食用,品质鲜嫩,清香爽口,营养丰富,有退热解毒和降血压的功效。野生水芹分布于中国各地,其中南方各省份更为多见,常生长于水沟溪流边或者低洼潮湿的田埂地角边。中国栽培水芹历史十分悠久,用于食用也有很长历史,相传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祭品中就有水芹。水芹也曾被商初大臣伊尹形容为天下美食之一。“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就是来自《峙经.泮水》篇的句子,诗中的“芹”指的是是水芹,旱芹是在后期才从地中海传入。在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有记载水芹是“菜之美者”,赞誉水芹是上品菜。北魏的《齐民要术》中有描述记载水芹的栽培方法及其他介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描述了水芹的生长环境:“生江湖陂泽之涯”。以上古文记载中均没有提及到有人工栽培的历史,可见当时种植的水芹并不常见,不是主流。
2无节水芹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品种趋向单一并有退化迹象
现在水芹长期地进行无性繁殖,导致病毒的不断积累和种性发生变异,而且不良栽培条件又会对其种性产生不良影响,如不正确的栽培管理,如偏施、早播,重施速效氮肥等等;或者说是乱使用农药,导致种性的变异;其次是非常高密度的种植和快速繁育,都会导致母茎受伤,最终,导致种苗越来越瘦弱;再加上选种、提纯、复壮的技术还跟不上,导致品种退化非常的严重。
2.2栽培技术研发缓慢
在云南德宏水芹,有较长的种植历史,但大多情况是野生,只要小量的零星种植,到现在还没有形成规模性的栽培种植,在种植方法上,仍是运用着传统的栽培种植方法,很随意,很盲目,没有太多的发展和改变,也形成不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栽培管理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必将越来越快,在新的一轮区域划分中,农业技术人员工作将越来越艰辛,因为他们各自所分管的农业技术指导范围变大,管理实务量增多,很可能在水芹高产,品优、质高等种植技术的研发上,会力不从心,难有突破。
2.3产品深加工能力弱
农产品深加工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农产品价值不断提升。没有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将只会是初级别的产品,只能卖出中低端的价格。严重影响水芹品种发展的动力。经研究发现,水芹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高,主要因为其加工企业规模小,档次不高,仅仅能满足简单的漂洗,加工、包装盒净菜上市。因此难以抵御市场其他产品的竞争。
3水芹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3.1引进、开发新品种
在中国,目前在水生蔬菜尤其是水芹品种的资源收集整理和培育技术方面,扬州大学做得较好。为了发展当地的水芹产业,当地根据市场的需求,从扬州大学引进有着不同属性的高品质水芹品种,并进一步研究其在德宏生长的适应性,最后筛选出能够适于本地种植杂交的不同属性、不同灌水需求的新品种,使采收上市期从以前的5个月可以延长到8个月甚至更长。大大促进水芹产业发展。
3.2研制优质高产及周年供应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
为了确保水芹产业可持续发展,还应该根据不同品种类型的水芹品种,研究在本地配套的优质、高产、高效及周年供应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例如:要根据不同地域的资源特点,进行差异性的播种期和移栽期实验,尝试寻求不同品种的水芹资源都能在其最佳生态环境和时间节点上播种栽植;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其不同的生育特点开展栽植时间的调整,运用不同肥水管理和测土配方技术。力求准确对位。3.3加工产品的系列性研发,提高其附加值面对广阔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迫在眉睫。因此水芹的农产品的加工和其他市场化产品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前的模式,需要作出创新变革,迎合市场的新需求,深挖产品价值,并作宣传,利用新媒体进行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认识和熟悉水芹产物。
3.4制定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和专业化生产能力的不断发展,各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和质量不断提高,以及消费与生产之间、各个行业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保证水芹产品的高品质上,就必须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有效合理地制定水芹的农业标准,科学的修订,最终都会有利于水芹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
4结语
本文通过对云南德宏水芹产业认真调查、分析了水芹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水芹产业只有以标准化为基础,依靠政府政策扶持为动力、依托科技进步作保障、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使组织者、种植户和消费者取得三赢,产业才能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方家齐.水芹旱作[J].蔬菜,2004(02).[2]陆志新,刘敖泉,王解明.伏水芹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3(04).
[3]翁惠琴.水芹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J].长江蔬菜,2003(04).
[关键词] 农业科技 水平 因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2-0077-01
1 发展农业的科技的重要性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
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良好的农业发展情况是国家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全球粮食危机后,农业发展已成为全球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我国是农业大国,有超过8亿的农业人口,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促进农业发展十分重要。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根本出路,是农I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是调节产业结构、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所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尤为重要,不可马虎。
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虽然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整体上偏低,还处于初级水平,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贡献率低、农业科技水平的转化率较低,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等等,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
2 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
制约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简要概述其中几点。
2.1 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研发力度供不应求
近年来,国家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大了“三农”问题上的资金投入,但是和我国农业人口和农民的比重相比,资金投入还是严重不足,而且投入的资金中,用于农业科技研发的部分很少,导致科技研发没有充足的保障,研发缺乏后劲,阻碍了农产品品种优化改良。
2.2 农村教育水平落后,阻碍了机械化和农业科技的大力运用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农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和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水平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农民的综合素食也较高。但是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的西部山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生产的观念十分落后,而且不善于吸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一方面受限于地形条件,一方面农民的素质跟不上没法进行机械化操作和农业科技运用,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十分不利。
2.3 农业科技体制不健全,推广水平低
农业科技运用于农业发展需要健全的制度支持和制度保障,然而很多地区的农业科技发展没有强有力的奖励制度、科研体系、推广规范等制度支撑。另外,农业科技的推广队伍水平也很不足,比如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推广的内容和方式有待创新和丰富,推广的地区和领域需要更深入等等,这些都限制了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造成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文章只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进行分析,要想发展我国的农业科技,最根本的还是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
3 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有效措施
发展农业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是推动我国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3.1 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新型农业创新体系
要加大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使得农业的科技研发获得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投入最大时间精力进行农业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优化农产品品种、改良种植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促进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同时强大的资金 保障也是促进农业机械化、专业化、产业化种植的有力保障。
3.2 将科技创新与教育相结合,推动科技的运用和农业机械化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推动科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科技创新不应是单独的埋头研发,而是应和高校、优秀企业、优秀的农业生产实践人才相结合,产学研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两面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另外,教育是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唯一出路,只有发展教育,改变农民陈旧的思想观念,提高其文化程度,才能正确认识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并懂得利用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生产和生活,运用先进设备服务于农业生产活动,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反之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3.3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提高农业推广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体系保障。我国应加强农业的科学研究与开发体系,鼓励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为典型农业科技创新或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技术发明提供给予一定的奖励。建立专业的与农民科技相结合的农业推广队伍和服务体系,增强推广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进行推广内容、方式的创新和推广领域的推展与深化。另外,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建立农业科技信息网、信息交流平台等,促进农业科技的信息共享和成果转化。
结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稳定至关重要,我国是农业大国,促进农业发展是我国的重大使命。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兴农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途径。然而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虽有进步还十分不足,文章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对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文章的研究具有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许会平,多小珍.农业科技进步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01-1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兽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解剂、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农膜、水质和农业废弃物,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畜禽、水产养殖无序排放等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农田环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综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1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
推广测土配方技术,优化肥料结构,增施有机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及杀虫灯、防虫网等,实现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防止农药残留污染;推广秸秆还田、青贮氨化、气化固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秸秆多层次资源化利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行免耕、少耕和秸秆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蚀风蚀和养分流失;推广地膜覆盖集雨保墒、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测墒节水灌溉等节水农业技术,发展喷灌、滴灌、微灌。
2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实行人畜分离,鼓励发展集中养殖,推进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依据土地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合理布局养殖规模,发展生态养殖;在农户分散养殖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以“一池三改”为重点的农村户用沼气;在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配套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固液分离等设施,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畜禽粪便处理利用中心、养殖废水循环处理利用工程等,有效治理畜禽养殖粪污;积极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推广养殖用水循环使用、废水处理技术,减少污染。
3防治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
严格控制工业和城市“三废”向农村转移,加强对化肥、农药、农膜、饵料、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于肥料或造田,从源头防止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对农产品产地灌溉水、土壤、大气及农产品质量进行例行监测,评价农产品产地安全状况,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信息档案,构建农产品产地安全长效监控与预警平台;开展农产品产地适宜性评价,对农产品产地实行分级管理,对未污染的产地加强保护,对轻度污染的产地调整种植结构,对重度污染的产地进行农田土壤污染生态修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鼓励使用标准厚度地膜和新型环保型地膜、推广“一膜两年用”技术、“适时揭膜”技术,废旧地膜再生利用技术,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政策补贴机制,构建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网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发展。
4建设农田废弃物收集处理设施
建设或设置农田有害废弃物收集池,就地收集堆放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定期由农村物业服务站人员进行收集、清运,防止废弃物随意丢弃,污染田园环境。农田有害废弃物收集池的数量和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建设农业生产废弃物发酵处理池,主要用于收集堆沤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如剩余的农作物秸秆、蔬菜残体,经发酵后作有机肥还田,提高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5建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利用设施
以村为建设单元,实行雨污分离,在村内建设雨水排放沟渠,连接农田灌溉渠道;房前屋后建设污水暗排沟,连接分户或集中联户生活污水处理利用池,采用厌氧、好氧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收集的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实现资源化利用。
6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利用设施
改变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的状况,分类收集有机、无机垃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配备户用垃圾分类收集桶或建设垃圾收集池,实现有机、无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建设有机垃圾发酵处理池,有机垃圾发酵处理后用作肥料还田。无机垃圾由农村物业服务站专人负责收集、转运、处理。
7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继续开展农村改水工程建设,普及自来水,完善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对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的设施开展水质卫生监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卫生防病效果;推广农村改厨改厕。新建或改建水冲式厕所,推广普及三格化粪池厕所、三联通沼气池厕所、双瓮漏斗式厕所等卫生厕所。硬化厨房地面,合理布局炉灶、厨柜、水缸(水箱),有条件的地方配置排风吸烟设备;按照查漏补缺、综合配套的原则,配置储水箱、增压泵,建设厨房下水道。
8绿化美化村庄环境
在村庄周围、村街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利用“村村通”,拓展“户户通”,实现村内公共道路硬化、亮化,建设休闲小广场;开展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生态种植,建设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等,建设生态庭院;治理村内公共区域的秸秆乱堆、柴草乱垛、脏水乱泼、垃圾乱倒等现象,因地制宜开展坑塘、河道整治。
关键词:农业技术 推广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由于大批有知识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留下的从业人员实际上多是“老弱病残”,对新知识新技能接受能力差。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实行配方施肥实际上还是农民凭经验施肥。加之国家实行新的土地流转政策刚刚开始,多年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格局并未完全形成。可以说,农技推广难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一 、指导思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将承担更为重要的任务。通过改革和创新,解决农业生产一线科技力量薄弱的问题,解决部分推广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解决调动企业等社题,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按 照 《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科学设站,转换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对政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原则
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不是机构人员数量的增加,而是通过改革和创新,优化队伍,形成合力,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技推广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职能明确原则
合理划分政府支持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强化公益性职能、明确机构队伍,理顺管理体制,确保经费来源,保证职能发挥;分离经营性职能,组建服务实体,参与市场竞争
3精简效能原则
适当合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精简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的非专业人员。按照专业特点和充分发挥公益性职能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4因地制宜原则
根锯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地理环境、资源状况、区域规模等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分类指导,不搞整齐划。
5稳妥推进原则
要正确把握改革、梢简、创新与稳定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和精简改革和梢简,不是简单地撤井机构和大量裁减人员,而是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以提高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民技术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现代农业进程不断深化,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不能经常化,出现技术断层,大多数农业技术人员水平不高,一定程度限制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服务。
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待遇偏低
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频繁开展,工作人员纷纷找机会外调或考录公务员另辟途径,乡镇基本没有新的人员补充,现有人员基本都在乡镇工作10 年以上,为镇域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乡镇机构设置级别及领导职数、职称评聘职数限制,乡镇工作人员即使工作多年,在职级及工资待遇上也没有多大发展空间,符合职称晋升条件还要受聘用指标限制,而且缺乏与之配套的激励竞争机制,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3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设施还不是很健全
一是大部分村没配齐电脑,县、镇、村技术推广体系没有完全实现网络化管理;二是农技人员的交通工具和燃油补助问题需要财政拨款解决;三是摄录设施不配套,一定程度限制了农技的培训与推广。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建议
1 创新推广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
(3)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 创新推广手段,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业生产新技术简便易行
由于大多数农民不愿花钱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因此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农忙季节可以用宣传车在街道集镇、田间地头巡回讲解,也可以常年利用黑板报及手机短信平台等方式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新技能。
3 创新素质教育,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 创新服务思路,搞好整合配套,努力使农民从农技应用中真正得到实惠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则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5 创新体系建设,优化运行机制,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巩固和完善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农机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方式不断完善。
结束语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农村能源、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长期以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 面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 现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时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树峰,王学锋。我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创新与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20)
[2] 杨进华。安徽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和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12)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1.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2.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3.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由“空心”变为 “实心”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V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推广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开展良种统繁统供、化肥统测统配、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产品贮运加销一条龙的系列化服务,开拓农技推广产业化服务领薪。农机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东伟,朱润身.试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J].科研管理,2006(3).
摘要: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水资源如何有效地可持续发展并得到合理利用,探讨多种灌溉技术和相关技术措施,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可持续;规划;节水措施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地区分布十分不平衡。淡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是全球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约2420m3,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全国河川多年径流总量约26300×108m3,其中地下水资源补给量约7700×108m3,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来自降水,既密切联系又相互转化,扣除其重复部分,初步估算全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7200×108m3,其中可用总水量(减去无人居住区)约11000~12000×108m3,占水资源总量约40%~45%,而实际可用水量仅7000×108m3 左右,利用率约60%。在这7000×108m3 水中, 由于水污染, 实际可用的清洁水仅有4000×108m3 左右,即约有3000×108m3 水受到污染(按年污水总排放量38×108m3,将使3000×108m3 水受到不同程度地污染)。水资源紧张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需水量将愈来愈大,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我国有可能在未来出现更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问题已成为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地表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饮用水资源保护
全社会动员起来,控制排污总量,限制、取缔沿江污染工厂、企业。对于双流县来说,要切实的保护饮用水源,要切实落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应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等综合措施,以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并通过过虑、吸收或吸附各种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减少细菌数量,保护和改善水质。
(2)一般地表水资源保护
水量调节方面,水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的改造、建设,如改造灌渠、水库、塘堰,兴修微水池等用以蓄水来调节天然来水的时空分布不均。水质方面,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控制污染源,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对双流县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同时要按照法律、法规,在政府的引导、调控下,限制、取缔排污企业,合理分配水量,通过宣传提高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节约用水,建立节水、防污型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
2.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1)饮用水源地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对于地下水水量的保护,水行政部门对于地下水开采要严格把关,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对地下水开采进行科学管理和指导,合理开采,使开采量与增加的补给量和减少的天然排泄量之间达到平衡。
在水质保护方面,对于集中供水水源地,要划定水源地保护区,保证其补给部分水不致引起地下水水质恶化;对于分散饮水水源地,可采取改建厕所为防渗旱厕、建排污沟,保护水源不受污染。
(2)一般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及其措施
山阳县平坝区在水质保护中应避免、减少平坝区农田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化肥使用,避免旱厕等“天窗”入渗物污染地下水体。在水量方面应避免人工大降深、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含水层的疏干。另外,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应防止地表水污染地下水
山阳县丘区地区水资源保护除平坝区的保护措施外,更应改注意以节约用水、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做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农业等工作,以调节河川径流、调蓄地下基流、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土流失并通过过虑、吸收或吸附各种营养元素和污染物质,减少细菌数量,保护和改善水质。
二、综合节水技术措施研究
1.工程节水措施。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 、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 ,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2.农业节水措施。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 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推广塑料薄膜覆盖及保护地栽培,发展设施农业,普及良种和使用抗旱保水剂。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
3.覆盖保墒技术.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 ,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起到蓄水保墒 、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 15% 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 l% 4%,节水 20%―30%,增产 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据已有的资料,山东省冬小麦生育期间蒸发约为2250m m ,夏玉米 2700 m3thlTl2,通过农业节水措施减少这部分蒸发,在相同产量水平下水分生产率会大有提高。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山东省在曲阜市吴村建立的农业综合节水技术范区,就进行了果树的秸秆覆盖试验获得成功。
1.1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外部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农村综合工作提供必要的外部环境,只有外部环境的有效构建,才能使农业技术的推广有扎实的基础。而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自于农业生产、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外部因素对农业技术推广有着显著的影响。当前,无论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还是农村管理者都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没有必要的外部支持,进而出现农业技术推广的进程变缓,严重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振兴等计划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1.2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整个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第一要素,只有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建设,才能够预防和处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认知不足、数量偏少、质量较差的实际问题。当前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着人员方面的问题,其集中体现在人员数量分配不足,前线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不足以支撑推广工作的需要等方面。同时,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角色和定位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得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扩大了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差异性问题,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制约作用。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能力的措施
2.1优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环境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专业性人才,同时人才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工作环境加以支持。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存在着艰苦而简陋的问题,这会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难以形成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作用,也会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导致人才难于坚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不到人才方面的有力支持。在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一些人才虽然能够克服一定的困难,做到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坚持,但是其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难于得到充分的保障,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提升的困难。新时期,应该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同时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创设优良的工作环境,从改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外部环境出发,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设备和条件进行优化,使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进而做到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促进。
2.2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质量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继续教育是培养和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的关键,也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水平的基础。要想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需要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推广人员对农业发展新技术的掌握。一些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入户的机会增加科技人员下乡的次数,从而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技术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应该提拔一些专业技术骨干,让他们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领导和带头作用,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推广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技术人员,这样就可以使得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2.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建设
机构建设是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只有机构建设符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才能有效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应该创新管理体制,各地方应该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在农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管理。此外,还要根据农业推广服务机构的意见对推广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和调配,为农业推广人员提供一定的业务经费,解决推广工作中出现的经济困难。应该提高农业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技术推广的各个地区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推广服务,对于一些乡(镇)和区域性的农业推广机构和组织的公益性应该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应该落实推广机构人员的编制,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遵循高效、精干、合理的原则选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