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儿童康复训练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第1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孤独症儿童

甲方(康复机构):

乙方(受助监护人):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是2014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是改善残疾儿童状况的一项抢救性工程。为办好办实事这项惠民工程,明确责任,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特订立以下协议:

一、甲方责任:

1、甲方同意接受 (乙方)为本康复机构在训人员享受政府补贴,为其提供 康复训练服务。

2、甲方根据省定点康复机构建设和服务标准的要求,为乙方孩子提供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时间为一学年(10个月)、每天训练课时6课时(每课时30分钟),其中每天要安排单训课和感统课至少各一节的康复服务项目。

3、甲方根据定点康复机构建设标准的要求,保证训练场所,教学设备的完善,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受助对象的人身安全,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

4、甲方要建立健全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档案,内容包括全年康复计划、康复记录、康复小结以及康复前期、中期、后期的评估,填发《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残疾儿童康复工程”项目救助卡》(以下简称《救助卡》),保质保量做好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

5、甲方可适当收取食宿费,食宿费不能超过当地物价部门规定普通幼儿园食宿收费标准。若有违反视为放弃作为定点康复机构单位。应保质保量做好受助对象的康复训练,并提供受助对象康复训练票据和救助卡记录。

6、甲方协助乙方凭《救助卡》及票据到残联领取政府定额补助资金。

二、乙方责任:

1、乙方应向甲方提供“残疾儿童康复受助审批表”、受助对象和监护人的户籍证明、受助对象的残疾证或诊断证明、监护人的贫困证明、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协议书,经市级、县(区、市)级残联审核批准后,方可享受补贴。

2、乙方应定期送受助对象到甲方康复机构参加康复训练,并自觉遵守甲方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甲方人员管理。

3、乙方对受助对象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特殊疾病、特异行为及其它特殊情况,应如实告知甲方,在甲方遇到乙方的受助对象发生临时病情变化,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时,乙方接到通知后须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处理。

4、乙方享有政府补贴为每人1500元/月康复训练费。乙方在训期间,除按照文件规定要求受训时间外,如需要加训,其费用应由乙方自理。

5、乙方在训时间为孤独症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年度康复训练时间少于6个月不享受康复救助。康复训练满10个月以上方能享受政府全额补助。

三、康复训练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四、本协议双方盖章签字后生效,一式叁份,甲方、乙方、残联各一份。

甲方单位名称: 乙方监护人姓名:

法 人 代 表: 身 份 证 号 码:

单 位 地 址: 监护人家庭地址:

第2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一、区级重点工作:培训、就业工作

按照目前存在的残疾人就业难问题,认真做好残疾人培训、就业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各企事业单位加大残疾人就业安置比例。并采取集中培训和零散式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开展残疾人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就业,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1、四-五月开展残疾人培训需求摸底调查,结合培训意向调查情况,制定培训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工作。

2、六-十月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协调落实工作,对有培训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组织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技能,计划完成培训残疾人20人的工作目标。

3、通过培训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平台,区人社局要在残疾人安置及自主创业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的倾斜,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或培训后就业,不断残疾人提高家庭收入。年内争取完成7名残疾人就业任务。

部门重点工作

(一)康复工作: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完成残疾人体检、精神病服药补助和住院补贴、0-14岁残疾儿童救助、辅助器具和肢体、智力和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1、3月完成听力残疾人员装配助听器摸底工作。

2、4月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的摸底工作。

3、5月完成听力短信补助人员的摸底工作。

4、6月完成0-14岁残疾儿童救助的摸底工作。

5、7月完成机构和居家托养人员摸底名单。

6、8-9月份完成暖气费和物业费补贴摸底工作。

7、10月份完成精神病服药补助和住院人员名单摸底工作。

8、11-12月份录入康复统计快报、年报和相关台账。

(二)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1、一月份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人员培训。

2、二至三月份按照户口所在地原则核查基础信息并入户调查登记。

3、四月份将入户调查情况录入数据上报市残联。

4、五月份总结阶段。

二、提升工作计划:残疾人康复训练志愿服务

1、二至三月份完成有需求的残疾人康复训练人员摸底调查,分类汇总,康复训练手册的编制工作。

2、四月份协调卫生局指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残疾人康复训练个人训练计划及康复训练内容。

第3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康复训练;针刺疗法;疗效;自闭量表评分

孤独症又名自闭症,患儿多在3岁之前发病,发病后多出现语言障碍、行为障碍、情感障碍,于社交和行为上出现异常。目前,临床尚无治疗孤独症的特效药物,多以康复训练来改善患儿的病情。然而,此疗法始终疗效有限,需要结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本文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孤独症患儿,试探究加行针刺疗法给康复训练疗效带来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孤独症患儿70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为患儿分组:仅接受康复训练的35例患儿归入对照组,康复训练+针刺治疗的35例患儿归入研究组。对比患儿资料:研究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8.34±1.22)岁;病程1~7年,平均(4.44±0.35)年。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1岁,平均(8.26±1.18)岁;病程0.5~7年,平均(4.21±0.17)年。两组患儿就年龄、病程、性别等基线资料而言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1.2方法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其个体特征的康复训练计划,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对其语言能力进行训练,对其情感进行培养,并给予其引导式教育,每日1次,每次45分钟,治疗期间共进行90次康复训练。研究组除了接受康复训练,另进行头穴针刺治疗,取毫针(直径0.3mm、长25mm)并进行消毒,以15°角度斜向进针15mm左右,直至进入帽状腱膜下,留针半小时。针刺穴位有:本神、神门、神庭、四神聪、头维、百会;手法为捻转补泻法。同样为每日1次。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CARS评分,其中CARS评分的高低与孤独症的轻重呈正相关联系;而疗效取决于C-PEP量表的发展总分变化,具体为:(1)显效:发展总分提高了16分以上;(2)有效:发展总分提高了8~15分;(3)无效:发展总分提高了8分以下[1]。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1.4统计学方法参与研究的患儿其临床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检验。计数资料行(n,%)表示,行卡方值检验。计量资料行(x±s)表示,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疗效见表1,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x2=5.081,P=0.024<0.05)。2.2自闭量表评分见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在评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下降,对照组评分虽有所下降但不明显,两组对比,统计学有差异(P<0.05)。

3讨论

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有着越来越高的发病率,目前人们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认识,大多认为是遗传、免疫功能异常、认知缺陷、大脑存在器质性损伤以及神经内分泌与神经递质异常等因素所致[2]。正是由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导致孤独症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手段,人们只能通过给予康复训练来进行患儿语言能力、感觉能力的培养与异常行为的纠正。但是这种治疗方法需要耗费漫长的时间,患儿恢复非常慢,且恢复效果不甚理想。对此,笔者尝试从中医角度进行治疗。由于孤独症可归属到“痴证”和“五迟”的中医学范畴,因此可以针对孤独症儿童“先天胎禀不足”、“髓海空虚”、“后天失养”等病理进行治疗——针刺百会穴来调理髓海,针刺四神聪来进行协同治疗,针刺本神穴、神门穴、神庭穴、头维穴来宁心安神醒脑,通过刺激穴位来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恢复脑神经细胞的供养,恢复大脑皮层的正常功能[3]。见结果,研究组在疗效上高达97.14%,在CARS评分上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正是因为针刺可以有效提高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性格、精神状态,给予其针刺治疗则可以进一步提升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影响可谓是非常积极。

参考文献

[1]熊宇航.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度儿童自闭症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06):95-96.

[2]李轶雯,张嵘.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2,37(03):242-246.

第4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语言康复;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于这些数字庞大的耳聋患儿,首先必须进行听力补偿、听力康复才能进行后期的语言康复训练,笔者经过多年的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就其方法与原则作了深入探究,并按照这些原则和方法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方法

(一)耳聋患儿的听觉训练:其目的是尽早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培养他们注意聆听的习惯,让聋儿感知声音的存在、声音的有无、声音的大小、声音的高低,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对日常各种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听力康复是聋儿语言康复的前提,只有通过听力补偿和听力康复训练的实现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感知、认识、分析与理解声音的能力。

(二)耳聋患儿的发音训练:发音训练包括呼吸训练、舌部训练、口部运动训练、嗓音训练、鼻音训练。耳聋使聋儿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校正自己的发音,发音时基本存在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准,发音音量小;尤其缺少声调变化;有时发假音,冒高调;有时又发低音等等。要使聋儿清楚流利地读、说出每一个字音,必须训练他们掌握各种发音的技能,并利用听觉、视觉、触觉其他感官的补偿作用,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训练。

(三)耳聋患儿的语言训练:一是理解性语言能力的培养,二是表达性语言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能力的第一步是理解语言,理解是表达的基础。在语言训练中应当使聋儿在获得大量的语言刺激的同时,与语言的意x结合起来,发展聋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引导启发聋儿把口型、语音、实物和字词有机结合,明白每个词都是有所指的。在理解了语言的条件下让聋儿先学一些短句后,再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教他们说完整的话,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愿。学会表达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等以及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复合句。注重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多聋儿的语言实践,时时鼓励聋儿用他所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进行自主意愿表达和社会沟通交往。

二、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听力训练与言语康复有机结合的原则。听力训练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利用听觉的残余功能,结合视觉、触觉等功能,让聋儿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其目的在于培养聋儿学习听觉能力和言语交往技能,为习得语言提供积极手段创造有利条件。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原则。学校教育为聋儿提供了有效康复教育方案,教育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流程规范,教学环节、任务和要求明确。能为聋儿提供科学、统一的有效康复训练。家庭康复训练是学校康复训练的巩固、拓展与延伸,聋儿的听力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着重个别训练,需要家长长期、耐心、科学地训练教育。家庭康复训练与学校康复训练这两种基本康复训练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加强家校联系,提高科研实效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仅靠在学校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只靠在学校里说,在家里不说,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为此,对走读的学生,我们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联系册,老师将每天语言教学的内容写在本子上,要求家长加以配合辅导,做到家校教育同步化。对住校的学生,每到假期,教师根据全学期学习训练的内容,设计寒暑假综合训练的内容,指导家长在假期如何根据聋生的语言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训练,最大限度地提高聋生学习语言的巩固率。社会教育应当为聋儿提供有利于听觉训练与语言康复训练的情景环境。

(三)去固定模式化的原则。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不能夸大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不能一味地“填鸭式”灌输以免使聋儿处于被动地位,丧失学习兴趣。在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不能放过任何教育机会,应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好整个教育过程,让随机教育与计划教育同步,聋儿康复“逮”机会是不可取的,不仅要等机会、逮机会、抓机会,还要创设适合聋儿康复训练的机会。

(四)交往第一原则。语言是交往的工具,具备能够灵活使用语言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才算学会掌握了语言。让聋生多参加交际。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人们的言语交际受制于言语行为的能力,而言语的能力只能在言语活动中获得,聋生语言康复教育就是要通过语言教育使聋生康复言语行为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大限度地培养和调动聋生的参与意识。我们以培养聋生的言语表达兴趣为出发点,使他们首先有使用语言的需要,及时鼓励他们在言语交际上的进步,把教学内容安排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因此让聋生置身于交际的环境中,让其多听多说,才能掌握各种言语交际技巧,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聋生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际。交往能力只能在交往过程中实现,如果能有意识地在交往过程中教授语言,聋儿进步就快,反之则慢。因此,必须把语言康复训练放在康复教育第一位。

(五)言语训练与其他方面教育内容相配合。语言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言语训练也不是一项单纯的操练,必须注意言语训练的整体性,我们平时把言语训练与体育、德育、智育、美育等密切配合。

(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语言训练活动。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信息于一体,画面形象、直观性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辅助手段之一。我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计算机高级培训班,学习课件的制作方法,现在都能利用powerpoint、flsh等软件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语言训练课上,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对聋生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了聋生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听力语言训练》 吴立平

第5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家长心理援助;模型;自闭症;康复机构

自闭症儿童家庭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而现在的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上,以促进自闭症儿童家长群体的心理健康的研究最近十几年才慢慢开始。

家长陪读是国内许多自闭症康复机构的一项做法。自闭症康复机构在探索如何提高康复训练效果的问题中,会注意到家长参与因素的重要性。家长参与因素受到家庭成员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个和谐接纳、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至关重要。自闭症康复机构在自身心理援助体系建设中,不断地进行摸索,国内最早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北京星星雨”在一些心理学志愿者的帮助下在类似方面作过诸多的尝试。在国内,CNKI、万方和维普等学术网站以“自闭症(孤独症)”“心理援助(支持)”为关键字搜索,有关自闭症康复机构在家长心理援助系统建设方面的研究文章暂未发现。

基于以上的现状,结合笔者的经历,文章将以自闭症康复机构如何组建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为主题进行探索,构建一种对现阶段自闭症康复机构来说切实可行的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促进家长参与。

一、家长心理援助模型介绍

笔者以兼职的身份在赣州某自闭症康复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调查研究,深入接触自闭症家长群体,发现这个群体亟需心理援助。通过一年的摸索,建立了一个适合自闭症康复机构实施的家长心理援助的系统模型。该模型由建立心理档案、制定心理援助计划和实施心理援助计划三部分组成,见下图。

自闭症康复机构心理援助模型概况

(一)建立心理档案

自闭症儿童一进入康复中心进行训练,建立家长心理档案的工作就开始启动。心理档案由三部分组成:家庭相关资料调查;社会支持相关调查;家长心理健康调查。

通过家庭相关资料调查,从总体上了解家长的生活现状,主要靠查阅文献编制问卷。家庭相关资料包括以下情况:人口学资料,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家庭对自闭症儿童的抚养态度,儿童的发病时间,使用过哪些治疗和康复手段,等等。家庭相关资料对于了解家长和制定心理援助计划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社会支持相关调查,了解家长、家庭从外界得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了解家长主动接受、感知外界支持的能力,了解家长主动获取社会支持的能力。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心理学研究者所证实,社会支持对于自闭症儿童家长走出心理创伤、以新的面貌迎接未来的生活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社会支持质量差的自闭症儿童家长群体普遍的心理调适期会比社会支持质量良好的家长群体更漫长。社会支持相关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家庭内部支持、兄弟姐妹等旁系亲属的支持,以工作单位为主的外界支持以及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支持,家长对支持的领悟和利用度。采用自编社会支持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测查。

通过家长身心健康调查,主要了解家长的躯体、心理和社会状况,主要采用国内已经成熟的心理测量问卷进行测查,如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身心健康调查是心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定心理援助计划的重要依据。它可以反映出当下家长的心理健康状态,区分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家长。对于心理存在障碍的家长,应该积极给予干预性的咨询和帮助。对于暂时不存在心理障碍的家长,应该给予发展性的支持,以便应对以后可能面临的困境。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二)制定心理援助计划

根据心理档案,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给每一名家长制定心理援助计划,针对家长个案的心理援助计划包含以下内容:家长对自己的认识、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家长对苦难的认识、家长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子和破坏性因子分析、心理晴雨表、心理干预。

个案心理援助计划的目标主要是建立起家长在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态度,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让家长意识到孩子进入机构并不是意味着自己就可以放手,孩子就可以很快康复了,家长只有配合机构对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并学会家庭康复技能,在家庭中继续进行巩固,才能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机构的心理援助计划包括以下内容:定期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定期开展心理保健讲座,举办家庭联谊活动。机构心理援助计划的目标主要是从整体上建立起积极的康复训练氛围,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三)实施心理援助计划

建立心理援助团队是实施计划的开始,有了团队,就可以按照计划分步实施。心理援助团队由心理咨询师、机构个训老师和志愿者三部分组成。

心理咨询师主要负责制定心理援助计划、给个训老师进行心理咨询知识的培训以及与机构协调策划各类心理援助活动。个训老师主要起到心理保健员的作用。个训老师在儿童的日常康复训练中,既是家长心情的观察员,也是家长的心灵伙伴。家长在机构陪读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个训老师,最信任的也是个训老师,可见个训老师在整个心理援助系统中非常重要。志愿者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团体,在机构的正确带领之下,志愿者在心理援助计划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他们的到来使一些大型活动成为可能。如开展家长心理保健讲座的时候,家长如果带着小孩则无法专心听讲。志愿者可以帮忙照看小孩,让家长安心听讲座。

二、家长心理援助模型的可行性论证

(一)心理援助模型效果

模型根据已有的心理学理论,参照已有的心理援助经验(如灾区心理援助),根据自闭症儿童家长、康复机构的实际需要而构建。注重解决家长实际问题,帮助康复机构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开发新的资源。模型经过近半年的运作,效果比较明显,有助于稳定家长情绪,增进了家长对机构的信任。

(二)队伍建设问题

该模型涉及三类人员:专业心理咨询师、个训老师、志愿者。其中,专业心理咨询师最为关键,必须是对自闭症儿童家庭心理状态有一定研究的人员,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实际的作用。心理咨询师可以从高校中聘请,也可以从心理咨询机构中聘请,也可以是富有爱心的心理学专业志愿者。个训老师在经过专业培训指导后,可以担当起家长心理“观察”和“维护”的双重责任,做到家长“有情况”向咨询师反映,“有困难”立刻帮助缓解。志愿者队伍由社会团体和高校学生志愿者团体组成,机构必须安排人员对志愿者进行管理,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三)机构安排问题

自闭症康复机构要增加工作量,这些工作的有用性、必要性就会遭到质疑。花费偌大的功夫,来建立和运行心理援助模型,值不值得?这些疑问,困扰着自闭症康复机构。许多机构因为自身运作困难而无暇顾及家长这一块的工作。运行心理援助模型,花费的时间较少,只需要在学期开始、结束和平时的教师会议中分享交流即可,它是在传播一种理念。关键在于使心理援助模型中的主体——个训教师加强“家长是首先要康复的对象”的观念。心理援助模型的运行,能够使机构的教师、家长拥有共同的康复理念,加强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共识,促进家长的进步。

三、总结

第6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学校以“满足特殊需要,提升生活品质”为教育宗旨,以“回归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家庭、学校及社会生活”为课程目标,积极构建“素质养成、康复矫治”的适应性特教模式,培养学生自尊自强,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品质,努力为各类残疾学生将来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

(一)建章立制,提高认识,优化思想舆论氛围。

1、2014年,我校接任了“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这是一项抢救性的良心工作。为了使项目顺利有效地开展,学校首先抓好个训教师师德、责任感方面的教育。我们经常利用调研、观课等机会,向个训教师传达康复理念,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增强教师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努力奉献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重视做好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方面相关制度的完善。将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体系,并制成了制度汇编集本,让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处于全体教职工的监督之下,真正实现阳光操作,并在实践中做到有章必依,严格要求。

3、努力做好长的培训工作。我们将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家长的培训纳入“家长学校”的总体安排,积极开展家长的培训提高工作。学校还组织了多次由校长主持的家长座谈会,宣传相关政策,沟通思想,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完善设施,筑牢人力物力保障

1、加强我校组织领导。我校目前共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有专职个训教师2人(特教专业)。在业务上,接受上级康复机构和学校业务部门的指导,由校长亲自抓,课程处也有专人负责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的安排与督查。康复工作与学校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同步考核。

2、完善专业基础设施。近年来,我校按照上级康复机构要求,先后建设了语训教室、个训室、音乐室、体能康复训练室等一批功能训练教室,并按照配置标准,为学校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学教玩具、专业图书器材,满足了开展康复工作的需要。

3、加大对智力残疾儿童家庭的支持力度。不少智力残疾儿童家庭都存在着生活压力大、家庭负担重等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送孩子参加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对于家庭困难的家庭,学校给予智力残疾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提高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质量

1、规范管理好康复档案。学校根据每个智力残疾儿童的年龄、残疾程度、类型、目前存在主要障碍、康复情况、是否有其它残疾、语言水平、家庭状况等情况建立残疾儿童一人一档、一人一策,针对性、目标性明确,确保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有序运行。每学期,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情况,进行一次观察描述综合评估,评估的情况作为调整策略,改善教学的依据。

2、科学设置康复课程。我校开设了各类适合智力残疾儿童发展的康复课程,如集体课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等课程、小组课语训、游戏、音乐、感统、美工等,每门课都有明确的分类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在康复中,我们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在集体教学的同时,也注意了针对智力残疾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力争每天有30分钟以上的个训时间,保证了每一个智力残疾儿童都能在通常训练的基础上得到个性化的训练。

3、加强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的教学研究。我们要求老师本着“问题就是课题”的思想,把学习、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及时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共商解决的办法。

4、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求家长要做好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的第一老师,在配合学校康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家庭康复。同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及时就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问题,与家长交流沟通。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亲子运动会”,“教学半日开放”等活动,增进了智力残疾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感情,提高了家长的康复参与意识,也促进了智力残疾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1、我校教师缺少经验的积累,康复总体成果还有待提高。

2、部分残疾儿童家长认识水平较差,对康复工作认识不够,心理准备不够,缺乏信心,对康复效果缓慢的持放弃态度。家长对康复的认识不足,思想上还存在不重视、不理解,行动上存在不配合的情况,影响了聋儿康复的全面、有效实施。

3、学校目前没有相应的评估工具、设备,教师只是运用观察、描述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估,为康复工作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影响了康复效果。

4、学生社区及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较少。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智力残疾儿童家长的学习培训和提高。加强宣传,增强家长康复的意识。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增强家长康复的意识。帮助家长克服自卑心理,勇敢地面对现实,尽快走出痛苦,主动送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对孩子能够尽早进行干预。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强化家长康复意识,普及家庭康复技术,让家长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分享彼此康复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科学、有效、实用的康复方法。同时,要让家长在孩子康复的过程中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在相互交流中不攀比,不和其他孩子横向比较,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准备,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丧失信心。

第7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题的决定》精神,根据__市关于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求,近日,__市残联组织开展了以“加快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为课题的调研活动。比较全面地摸清了市区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快建立有利于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市区农村残疾人基本情况

市区11个乡(镇)中、农村残疾人17387,占市区残疾人总数的52.64%,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1200名。大部分残疾因车锅造成在农村尤为突出。鉴于此, 如何开展农村残疾人预访和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水平, 提高其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的能力, 是我市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中残联“十五” 和“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为了尽早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 我市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形成了政府主导、残联协调、部门配合, 社会参与的新格局。

二、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

(一)村级卫生室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农村残疾人大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信息闭塞,出行不便利,加之,自身行动受限制,使得他们到城市乃至到乡(镇)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难度很大。如果充分利用村级卫生所,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训练,就会得到康复的效果。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我市村级卫生所大都建在本村的中心,服务范围涉及到每个自然村,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加之,卫生所的村医(防疫保健员)对本村残疾人的情况比较熟悉,便于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在调查中我们看到,高闸镇在离乡村卫生所不远处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由自治区残联配发的一套康复训练器材,有残疾人和老年人在接受训练。居住在附近的残疾人和老年人每天坚持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效果比较明显。

(二)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根据走访调查,市区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宁政办发[20__]180号)精神,加快村级卫生所建设步伐,基本形成了有场地、有人员的村级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各行政村均已建起了村级卫生所,面积在40-60平方米,并且配齐了村医(防疫保健员),配备了简单的医疗卫生器械。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大部分村卫生室职责已经上墙,但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仍处于空白。

(三)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体制机制有了雏形。根据调查显示,我市当地村卫生所的管理工作尚不完善,乡镇每年按照一定的指标要求,对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按照所在行政村总人数每人每年2元卫生服务费的标准发给村医,所需资金大部分列入财政预算,个别从本村全体村民公积金中提取。村级卫生室所售药品均由市级卫生部门统一配送,零利率销售给病人,村医出诊时可收取一定的出诊费用。如果就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对村级卫生所实行专项考核,并配备必要的设备,落实激励政策,那么村级卫生所所承担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就会开展起来。

三、制约我市农村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器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市区现有的农村卫生所,除个别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外,其它均未配备。

二是村医(防疫保健员)专业康复知识缺乏。残疾人康复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求参与康复指导和服务人员必须掌握康复训练与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法,简单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等知识。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绝大部分村医(防疫保健员)对康复知识了解得不多,工作开展难度较大。

三是缺乏对村医(防疫保健员)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监管和激励机制。由于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报酬主要靠政府医疗性补贴和自己创收,收入相对偏低,而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因此,难以调动其积极性。

四是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不到位。由于宣传工作跟不上,我区农村大部分残疾人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对康复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残疾人自我康复保护意识淡薄,自愿康复、配合康复的主动性不强。根据调查显示,农村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因不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接受康复训练,以致错失了最佳时机,落下终身残疾。

四、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体制及运行机制的建议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根本上抓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加强我市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确保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我以为以下措施以借鉴和采用;

(一)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十一五”残疾人康复计划,把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纳入当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发挥主导作用。

卫生部门要加强医院康复科(室)的建设,特别要发挥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网的作用,增加康复内容,拓展服务项目,提高康复质量,确保农村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

民政部门要在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时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其中,给予扶持,帮助贫困残疾人解决康复困难。

财政部门要将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供经费保障。

教育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专业纳入自治区教育发展计划,培养一批各类康复专业人才,并做好学龄前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

计生部门要抓好生殖健康工程,研究和解决好新形势下的婚前检查工作,下大力气做好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和计生药物宣传教育工作。

交通部门要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新的残疾。

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做好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管控工作。

各级妇联要认真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做好残疾妇女、儿童的康复工作。

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将残疾人康复纳入“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等社会救助活动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宣传工作。

各级残联负责康复工作的组织管理、规划制定、经费筹措以及协调实施。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农村残疾人康复工作规划和对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的相关政策,指导和协调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业务,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协调解决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二)加强村级卫生室阵地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到实处。

村级卫生所无论是从其地理条件,还是人员配置上,都具备了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方便、最直接、最快捷的残疾预防宣传和康复服务的条件,是开展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的最佳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要加大康复器具投入力度。康复器具是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全市除个别乡镇由自治区残联配备了康复训练器具外,其他均尚空缺。为此,建议政府为每个乡村级卫生所配备1.5万元的残疾人康复训练器具。

二要有计划地组织对乡村医(防疫保健员)分期分批进行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与服务专业知识的培训。要结合市区实际,借鉴外省(区)经验,组织对现有的乡村级卫生所村医(防疫保健员),进行中短期专业康复资格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发给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三要建立乡镇医(防疫保健员)农村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专项补贴。由于残疾人工作的特殊性,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大部分是属于无偿的。为充分调动乡村医的积极性,建议实行浮动津贴制度并将其列入__市财政预算,由市残联在参与卫生部门年度考核验收后,根据考核验收情况兑现发放。

四要加强对乡镇一级卫生所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市、区乡镇三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把指导乡镇级卫生室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主要工作内容,并把聋儿语训、智残、脑瘫儿童训练、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康复训练指导等项目纳入其中,推动乡村级卫生所康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康复工作的整体水平。

(三)加大贫困救助力度,确保农村贫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残疾人康复与扶贫结合起来,逐年拿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补助;同时制定并完善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和医疗救助政策,采取分级负担、减免费用等措施,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治疗问题。各级残联要利用好政府扶贫资金、社会捐助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建立各类贫困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逐年对特殊困难残疾人实行有计划救助。

(四)大力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宣传,积极做好残疾预防。

要通过发放宣传读本、宣传画、宣传光盘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传媒,开展与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关的公益宣传,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预防意识。充分利用“全国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向社会广泛宣传康复工作的重要意义,唤起全社会对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建立健全免费婚前检查等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对先天残疾人实现强制免费婚检,避免常见、重大出生缺陷和先天残疾的发生;预防缺碘、氟中毒等环境因素致残;降低药物致残发生率;减少疾病致残;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和交通安全工作,减少事故致残的发生。倡导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控制残疾程度的加重。

第8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特殊学校,1985年起向全区招收第一个特教班,1990年正式挂牌为九年一贯制的公立智力障碍学校。学校教育对象是经过医院或智力检测中心诊断为中重度智力障碍的少年儿童。现在,该校是广东省特殊教育实验基地学校、随班就读指导中心之一。广州市儿童智力检测中心也设在该校。作为广州市开办最早的公立智力障碍学校,启智学校的学生曾在不同的领域多次取得优秀的成绩和获得相应的奖励。随着近年来教育观念的变化,社会越来越重视残疾孩子回归正常社会。启智学校的学生也逐步回归到普通的中小学,接受普通的义务教育。

2016年,广州市越秀区对摸查到的适龄残疾儿童实行零拒绝,全部接收入学,并根据残障情况安排合适的教育形式。越秀区启智学校与清水濠小学探索实施共融计划。共融计划中的学生在特教学校接受特殊教育专业训练效果良好、形成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生活与学习技能后,再进入普通小学,跟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环境接轨,逐步回归日常生活。第一年,清水濠小学接收安排了启智学校11名孩子的共融学习。水荫路小学、永曜北小学也在越秀区教育部门的协调下,先后接收安排了启智学校送出的多位学生。

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从多年的实际教学中发现,及早发现智障儿童,及早介入训练,效果最明显。因此,越秀区为全部3岁至6岁本区户籍学前残疾儿童提供受教育机会。启智学校开办普特融合的学前训练班,既能提高普通孩子的道德修养,又使残疾学生通过模仿学习,也学会自立、自信,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在特殊教育机构中,志愿者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群体。他们的存在,为孩子搭建了通往正常社会生活的桥梁。广州启智服务总队“星梦情真”分队的志愿者每周到启智学校服务,是开展兴趣班的主力军。队长黄静介绍说:“我们有一个原则,孩子们能做到的就尽量鼓励他自己做,不能做的才帮忙。”

黄静刚来服务的时候,对着一个自闭症孩子滔滔不绝、自言自语两个月,而对方没有回应。黄静说:“有些自闭症孩子喜欢坐在墙角撕报纸,我就也坐在墙角撕报纸,让他觉得我跟他是一样的。”最终她得到了孩子的喜爱。

黄静还记得有一年自己过生日,有个孩子送了她一张自己做的卡片,简单的一句“姐姐,我很喜欢你”,让她感动不已――这些特殊的孩子能记住别人的生日,简直是奇迹。

公益创投与政府采购相结合

2016年12月5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区天情少年(爱心)体验基地正式开放,它为更多的人们了解、关爱帮助这些疾儿童提供了公益平台。这一举措也是包河区实施“公益创投”的一次成功探索。角色互换,体验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天情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教室内传来欢快的音乐声,十多名来自高校的志愿者,轮番给孩子们上课。

认知卡片上的内容、简单的桌面手工训练、跟着欢快的音乐律动……对于“星星的孩子”来说,这些平常人眼里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他们每完成一步,都非常不易。不过,这十多名志愿者,与孩子们同样兴奋。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尝试着辅助孩子们训练情绪行为调整,上集体课,在授课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处理一些常见的突发状况。体验基地的教学主要包括:一对一训练、一对一感统课、集体课三种教育体验课,旨在对残疾儿童的互动社交、协调运动、感觉统合、生活自理等多项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

“跟‘星星的孩子’相处,最需要的就是爱心和耐心!”看着眼前的这一幕,天情特殊儿童康复中心主任黄冬云非常满意。今后,体验基地还将向公众开放,倡导社会机构、各界人士支持残疾儿童教育事业,参与到改善残疾儿童生活条件的公益活动中来。

黄冬云是天情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创办者。她的孩子小的时候,感觉统合运动能力差,她想找一个专业机构帮助他训练,但是跑遍了合肥的大街小巷,也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寻觅很久之后,黄冬云寻访到一位知名的专业特教老师,于是萌生了与她一起创办“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想法。经过多方的共同筹备,“天情”康复中心应运而生。

“多亏了家人的支持,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经费上,以及他们言语上的肯定,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然而,让黄冬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康复中心刚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一个孩子前来报名。“孩子当时只有5岁,后来在我们的机构训练了四五年,效果非常好。”不过,也正是第一个孩子身上有目共睹的变化,让黄冬云坚定了办好天情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信心。

黄冬云说:“我们中心接纳的学生,除了‘星星的孩子’,还有部分残疾、智障、唐氏综合症的孩子,一般在14周岁以下,10周岁左右的居多。”针对各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天情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安排专业老师“一对一”进行矫正,开展个性发展训练和心理咨询,争取让孩子们尽早康复,融入社会,过上正常的生活。让黄冬云感到欣慰的是,她不是一个人在努力,政府开始将这项工作纳入民生工程。

据了解,从2009年起,作为省级民生工程项目之一,安徽省开始实施0至6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目前补助范围已扩大到0至10周岁。为进一步扩大项目惠及范围,2012年起,包河区本着“康复一人,解救一家,影响一片”的原则,实施区增民生工程,自投费用1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将全区范围内18周岁以下在康复机构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青少年全部纳入区级补助范围,补助新增残疾儿童105人。

在公办康复机构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像“天情”这样的民办机构,也被确定为“康复定点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为患儿提供康复训练。

残疾儿童仍需特殊帮助

2014年起,北京海淀区天云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心发起“当一天小志愿者”活动,每星期再次招募15名爱心小志愿者和聋哑儿童一起玩耍。活动过程中,小志愿者们前往海淀区天云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中心(原北京市海淀区聋儿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们互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

在2014年7月,新京报和如新(中国)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如新童行创微笑――当一天小志愿者”公益活樱首站到达通州区宏远启智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得到小志愿者们的热烈响应。在第二站的天云康复训练中心,共有76名孩子,他们都有听力障碍,有的孩子还患有自闭症,或唐氏综合征。但这挡不住他们对外部世界的倾听,对说话的渴望,对学习的热爱。有的孩子如今已能完整背诵《弟子规》;有的孩子能随着音乐跳起动感的街舞,并走上过“中国梦想秀”的舞台;有的孩子则痴迷画画,用画笔描绘他们眼中的美好。

自那之后,由志愿者夏中桂负责每周组织一次这样的活动。每周招募来的小志愿者:有的是小画家;有的是陶泥达人;有的是舞林高手;也有的是小乐师,在乐器方面有所擅长;还有小主持人登场,带领大家做游戏。

2017年2月21日举办的活动中,来自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宋嘉奥小朋友,教会了现场的5名聋哑儿童玩魔方。在随后的活动中,小志愿者与听障儿童“一对一”结成对子,共同完成作品,共同表演才艺。

夏中桂介绍说:活动强调互动,强调一起玩耍。天云康复训练中心的孩子和小志愿者们在活动中同台献艺,奉献一场袖珍版的“梦想秀”。中午,小志愿者们将会在康复训练中心与听障儿童们一同用餐,深入交流。同时,小志愿者们还会有机会学一些简单的手语。

2015年六一儿童节,北京市海淀区天云听力言语康复训练中心的院内举办了“欢乐童年,放飞梦想”庆六一联欢会,北京市政协委员、青年舞蹈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岩,海淀区聋协主席智春丽女士,武警文工团与武警军乐团的军中姐妹花张涛、张妍等嘉宾,一起和听力障碍儿童欢度六一。当天共收到慈善捐款12万元,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书画艺术藏网、天坛飞星艺术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了此次活动,同时在活动当天还有志愿者团队进行义务服务,300多名社会各界的朋友参加了这次联欢会,在活动中孩子和嘉宾都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在联欢会现场,北大附中的学生将自己的手工制品现场义卖,不少家长排着队购买其中的辣椒酱,“这些辣椒酱是我们课余时间自己做的,全都是新鲜的辣椒,希望能用义卖的钱来帮助这些弟弟妹妹们康复。”北大附中的学生杨杰说。

第9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范文

【关键词】盲校综合康复课 分流走班制 康复训练

一、什么是盲校综合康复课

盲校综合康复课程是一门以开发视力残疾学生潜能、补偿视觉缺陷、缩小视力残疾给学生带来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目标,融感知觉训练、社会适应、行为训练等多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是盲校特有的重要课程,是我国视力残疾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目前我国盲校综合康复课开展现状

目前我国盲校康复课采取固定的班级授课制。但因视障学生除共性特点以外,不同学生之间因智力、性别、文化背景以及视力损伤的程度、致盲原因、致盲时间、眼睛现状、入学年龄、家庭环境等因素而形成了不同的学习状况及特殊需要,且每个学生差别较大。固定的班级授课制中,一个教师要同时面对十几个有着不同特殊需要的视力残疾学生,讲授统一的教学内容,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这就致使康复内容并不是大部分学生最急需且行之有效的训练需求。康复训练项目大多需要教师手把手引导学生练习,一对十几的教学编制,40分钟的课堂时间,使得一个训练项目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只有几分钟,而大多数时间里,大部分学生都处于无事可做、无人看顾的状态,教师整节课下来,始终处于高强度工作中,而学生的训练安全及训练强度都不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固定的班级授课制并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而使盲校综合康复课流于形式。

三、盲校综合康复课新模式

最新的盲校综合康复课程标准将此课程内容设定为六个选修模块,这也对各盲校如何开设综合康复课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4年9月,哈尔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丁丽辉校长的倡导下,大胆改革创新,将固定班级授课制改为分流走班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什么是分流走班制

分流走班制,第一,要为每个学生作全面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基本状况、受教育程度、生理性视力残疾情况、功能性视力状况、学生心理状态、社会适应性评分、认知情况、除视力外其他感知觉情况、生活能力、特殊行为及是否伴有其他残疾等。第二,根据评估结果及家长、学生的期望,由各相关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制订出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计划,依据最需原则,为每个学生选定不同的康复项目、目标及内容。第三,各班同一时间开设康复课,打破班级界限,将需求相同、程度相近的学生,每1~4人编为一组,由相关教师开展训练。第四,视力残疾学生的康复训练形式需要多种多样,不同学生所需要的训练形式也会不同。教师可因人而异地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形式。康复训练可在课内完成,也可与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配合;可由任课老师独立完成,也可由班主任、生活教师等有关人员来共同完成。第五,在训练中期,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项目及组别。第六,在学期末的时候,对每个学生的康复训练进行再次评估,达到训练目标的学生为其更换下一难度的训练内容或转为次需特殊需要项目。

2.分流走班制的优势

分流走班制尊重视力残疾学生的个别差异,先评估后康复,先测试后教学,即使在同一训练项目、同一训练小组中,不同学生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在康复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区别,保证了康复训练目标的指向性。

分流走班制因采取小组授课制,一个教师只面对需求及程度相近的少量学生,使得教师可以选择游戏、实践、真实情景、模拟情景、讲故事、强化训练、讨论、讲授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保证了康复训练手段的灵活性。

分流走班制便于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多种训练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康复,形成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视力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保证了康复训练结果的有效性。

分流走班制,更有利于获得康复效果的反馈信息,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激励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康复。多元化的评价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注重学生在康复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付出努力的程度,评价是发展性的,而非终结性的,更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保证对课程下一步的实施建议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盲校义务教育综合康复课程标准,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