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心理文化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心理文化建设

第1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作为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应注重对班级的软文化建设,以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软文化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我作为长期奋斗在农村教育一线的班主任,就农村初中班级软文化建设对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注重班级行为规范等制度文化的建设

农村学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纪律性不强,自觉性不够,因此,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班级管理中,我首先召集本班学生开班规制定听证会,认真听取并收集好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然后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班级特色的班规。我们班的班规内容要点是:要有班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一致爱我班级;要尊师重道――见到老师问声好,争分夺秒学习好;要宽容互爱――见到同学说声好,同学情谊常青藤;要树立身之本――对自己要严律,待他人要真诚;懂得格物致知――疑问面前敢于质,请教他人虚心听;要有真才实学――踏实求学,拒绝抄袭;要文明休息――谈笑是一种风度,安静是一种优雅;要大方大雅――朴素的着装绝对不是你得体言行的绊脚石;要有健康的体魄――生命在于运动,拒绝垃圾食品; 要有整洁的环境――美丽校园,清洁我班。我把班规印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再张贴在教室的后墙上,班级文化建设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学生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加强班级价值观等观念文化的建设

做事先做人,为了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平时,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经常开展有关人格教育的活动。如,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怎样和教师、同学、父母相处,应交怎样的朋友,怎样看待成功与失败,怎样面对得失,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等。开展这些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学会与人沟通和正确定位自己。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等有关社会基本内容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每带一个班级,我都会开展“我班的精彩=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本班的精彩离不开全班的努力,无论缺少哪一位同学的参与,都不可能造就出精彩的班级。这就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必须积极地融入集体,这样的班集体才具有凝聚力,集体才会有力量,才具有竞争力。通过“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我们是你最忠实的听众”的主题活动,学生都能踊跃地站到讲台前,打开心扉,诉说自己尘封已久的记忆,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和老师、同学分享自己成长过程的悲喜。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使大家的心靠得更近了,更能够融洽地在一起交流心声。

三、重视班级评比竞赛等行为文化的建设

每个学期,我都会定期开展一些有利于放松学生心情、陶冶学生情操的文体活动。我利用体育课,以小组对抗赛的形式开展校园广播操竞赛活动;我利用音乐课,以小组唱、独唱的形式开展“班级好声音”歌唱大赛;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校园晚会等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作为班主任,我注重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经常和各科任教师交流思想,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还和他们一同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和学生一起,帮助他们制定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计划,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方法,我给学生观看有关科学记忆的录像,请平时学习成绩较拔尖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我坚信,勤奋+方法,就会学有所成。

综上所述,班级软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核心。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爱护、理解和信任,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的管理,建立完整的班级体系,成立爱心基金会,注重班干部的培养,班级的奋斗目标就明确,凝聚力及竞争意识就强。我班学生表现出了勤奋朴实、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班风正、学风浓,学生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班级以及学生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力量。建设班级软文化,如同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心灵的避风港,为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起推波助澜之效。

参考文献

第2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一、组建小组

组成小组人员人数,太多不便于管理,太少显得力量单薄,一般定在四至六人比较合适。而性别的组成有句古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所以把全班的男女生进行合理调配。另外,考虑到小组间竞争力的平衡,每小组都有优秀生、中层生、学困生的搭配,这样搭配也有利于小组内组员间的帮扶,实现全面提高。对于个别调皮学生,要选择放在沟通能力较强或能以柔克刚的组长所在的小组,这样才比较稳定和易于转化。而小组长的人选是小组组建的关键,为了保证旗开得胜,第一批组长是班中能力最强、表现最积极的学生。而后面每一批组长接班人都会在上一任组长的帮带下成为优秀的组长。

在确定了小组人员后,为了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战斗力,各小组各自讨论确定有个性化的组名、小组目标、口号,设计小组名片等,并把图文并茂的设计名片张贴在班级的墙报里,成为一面面鲜活的“组旗”。

二、培养优秀组长队伍

组长是小组文化的核心力量,是各项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和服务者。对组长的培养,本身就是培优的过程,因为在他们各方面能力、素质提高的时候,就是他们成为优生的时候。先让一部分人优秀起来,再带动、帮助其他同学优秀起来,符合人的培养、发展规律。在培养当代中学生具备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基础上,更突出培养组长的自信心、进取精神、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公平意识、正义感等,突出培养组长的各项能力。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班主任善于挖掘组长身上的闪光点,在班会上表扬,提高组长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树立威信。其次,班主任定期召开组长会议,及时进行思想工作和工作方法的指导,要求组长以身作则、敢管、会管。以身作则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起带头作用,做到“其身正,其令必行”。敢管就是有较强的责任感、正义感,对错误行为敢于批评,使其纠正。会管就是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讲究策略,要在尊重同学、团结同学、帮助同学进步的原则下管理。再次,通过活动来培养组长。如校运会,各小组争夺出赛名额;比比哪组出的点子好,能搞好班级方队的出场仪式;各小组承担各项任务,如拉拉队、通讯稿的检查和传送、纪律管理、考勤登记、饮用水的运送、运动员的安全保护、卫生保洁等,组长在活动中起带头、组织作用,能力得到磨炼。只有放手让组长去做,并及时给予指导,他们才能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提升。最后,由学生培训学生。由能力强的班长或组长传、帮、带能力较弱的组长,学生之间的沟通是同龄人之间的沟通,更有亲近感,易接受。比如,在小组阶段总结会前,让班长收集各组长的总结报告,逐一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要求重写,并指导该怎样去写,该怎样去点评组员的言行。对于组长本人犯的错误,班长要求组长在总结会上作自我批评。对在小组总结会上发言不够大声的组长,班长在会后私底下进行鼓励,令其充满自信。

三、促进小组间的竞争

有竞争才有活力,有竞争才能促进发展。为了让各小组间进行竞争,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如文明班的评比、成绩的竞争,进行全班的大讨论,最后制订了以考勤、仪容仪表、集会、纪律、作业、两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文明行为、唱红歌、卫生值日、成绩加分等为规则的“班级小组竞赛行为细则评价表”,由学习部、纪检部、体育部、生活部、宣传部各部长分别负责各项目的检查、监督、评分工作,每两、三周做一次阶段性统计、评比、总结。为保证竞争健康发展,要求各部长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评分,并由班长、副班长、团支书组成复核小组,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核实。除了评价表里面的竞争,根据需要,有时把一些活动也放到评价表里去。比如,为了提高体育考试中的跳绳成绩,利用活动课时间,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跳绳比赛,为成绩优秀小组和进步小组加分,列入评价表的加分项目。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这说明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心转化,而非教育者苦口婆心的说教才能达到实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它要求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让班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具教育功能,让学生在这一氛围中自己去体验和领悟,自我对照,自我反思,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班级公约,收到“润物细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四、做精做细阶段性总结会

每两、三周为一阶段的小组总结会,是对每个组员、每个小组、每项工作的大检查,是表扬和批评的会议,是小组文化的评价环节。只有做好总结会,才会对阶段工作进行客观的、促进性的评价,才会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也为下阶段小组文化的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指导,所以总结会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是总结会的准备工作。由专职学生对评价表的统计。班长检查、指导组长的总结报告。组长的总结报告是总结会的关键,要求对组员的思想表现和具体言行进行表扬或批评,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实事求是,既要对错误行为敢于批评,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同学、团结同学,体现团队精神。班长对最后一名小组准备表演节目的督促、检查、指导,尽量提高节目的质量,如诗歌朗涌、唱歌、乐器演奏、讲故事、小品表演等。

第3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 建设 幸福成长

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说明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实践表明,在同一校园中,不同的班级文化差异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水平。因此努力打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使之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提高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

一、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各方面的因素,大部分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尚是空白,具体表现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观念根深蒂固,唯升学论的思想严重阻碍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加之学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动力不足,投入欠缺。以及教师、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思想意识淡薄,重专业轻素质的想法严重。因此,在中职学校中积极探索和实践班级文化建设显得迫在眉睫。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涵义

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论,学生既是生理上的人,又是心理上的人,文化的人,他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都将受到集体文化的熏陶。同时,每个班级成员的心理状态、道德准则也必反作用于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班级文化,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积极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的物质文化主体是物。精神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狭义的班级文化就是这种精神文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生自身特性的客观需求

中职生是渴求知识、崇尚文化、追求自由、向往民主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潜在栋梁和建设者。

(二)培养合格中职生的客观要求

中职生要学习的不仅是技能,更要学会做人。做人的素质是要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中通过潜移默化才能百炼成钢。企业调研成果表明,一个中职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文化的高低,技能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看品德素质如何,比如是否文明礼貌,是否诚信,工作态度、人生态度如何等。

(三)管理班级的迫切要求

大量优秀班级成长的轨迹证明,在班级管理中,只有辩证地依靠规章制度和班级文化建设双管齐下才能让学生幸福成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让其成为班级的一个强大的凝聚核心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宝。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可分三个层面理解:1、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通过眼睛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它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如桌椅摆放,墙报张贴等,最能直接体现班级的形象,影响班级的精神风貌和外部评价。2、介质文化:介质文化是夹在物质和精神之间的文化,是班级文化的进一步深化,主要表现在班级的规章制度和道德习惯的建设上。3、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和归宿,主要表现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

五、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实用性原则。

首先,建设一个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通过净化、绿化、美化后的教室环境建设,既可树立良好的班级形象,又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其次,努力健全一个规范诚信的介质文化。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和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据,彰显班级特色。可以建立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周会总结、班干部定期会议、突发事件处理、卫生管理、值日生等制度。在规范的实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充分体现可行性、可持续性,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再次,是形成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好技能和文化的同时通过坚持一日一字训练、每周一歌训练、成立文艺队、球队等业余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净化他们的灵魂。让一个“严谨、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环境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画龙点睛之笔。

最后,积极打造一个奋发向上、高凝聚力的优秀精神文化团体。可以每天让学生记诵班级奋斗目标,传统文化经典作品、诗词等,充分利用读报活动,开阔视野和思路。定期举行演讲、朗诵、歌咏、班会、兴趣小组、辩论赛、技能比赛、军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极具凝聚力的班级精神。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性精神环境和社会性参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

班级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必须经过科学的评价。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1、有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班级文化建设方案。2、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指数。3、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指数。4、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熏陶塑造学生的人格取得的成效指标。5、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是否提高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班级整体素质。

七、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

1、主观方面:中职学生本身文化基础薄弱,素质较低。同时各中职学校在办学早期,软硬件设施与学生的要求还差一定的距离,因此班级文化建设无人问津。

2、客观方面:人才培养和用人观念的急功近利现象严重。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再加之进入职业学校的大多是双差生。他们根本就不配合甚至理解不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从社会因素来说,部分用人单位考察挑选毕业生的标准就是学的什么专业,几年制的、开了什么专业课程,很少有人去了解该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在用人高峰期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就家长而言,只要孩子能就业,拿高工资,这就是他们教育投资的目的。

八、班级文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班级文化建设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全员参与、辩证处理传统文化、中西文化的传承和利用等原则。

九、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幸福成长的基石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的打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幸福。在幸福中进行学习。学习不是为了受罪,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和信心。优秀的班级文化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班级文化建设不愧为班级管理中的一枝独秀,它似一缕春光,让每位同学看到阳光灿烂;它似一泓清泉,让每位同学感觉温馨舒爽。

第4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中职班级文化建设 学生日常管理 协调

一、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要求现状分析

1.中职日常管理要求现状

学校对中职生日常管理要求基本上都有一套标准,其中涉及早操、升旗、课堂考勤、宿舍卫生、宿舍安全、班团会、按时归宿等各个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的大量日常工作是围绕以上各方面检查、通报及处理展开的。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时期,存在不同程序的叛逆,对学校各种日常管理约束存在较大的抵触,所以预防和处理违纪情况,几乎占用辅导员和班主任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有学者对中职学生日常管理现状的调查正反映了以上情况。目前,教职员工与学生对学校学业管理持认可态度。但是,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在纪律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约束力一般,其中除了对纪律作风评比和管制刀具的排查管理的评价较好之外,其他针对学生纪律管理方面评价都较差。学生对除管制刀具的排查、纪律作风评比、学管人员宿舍值班检查和对夜不归寝等严重违纪认为一般外,其他如对课堂考勤、早间操检查等日常管理认为较差[1]。

2.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是中职学生的现实状况。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不齐,文化素养偏低,在初中阶段基本属于“被放弃人群”[2]。中职学生入学不久,便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纪律观念淡薄,经常迟到、早退;学习被动,有厌学情绪;在校期间基本成为“混天一族”。

针对这种情况,中职班级文化几乎成了“管教文化”,辅导员、班主任几乎奔波于抓迟到、早退、上课玩手机等事务中,这些做法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学生抵触情绪大,导致治标不治本,长期效果较差。班级文化建设的其他做法如让学生制定目标、创造良好的教室环境、制定班规班歌班级口号[3],存在重视程度不足、针对性不强、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特点的问题[4]。

归纳起来,中职班级文化建设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学生缺乏以综合素质提高为特点的班级文化意识

目前,到中职读书大多是家长对子女的选择,而家长选择的原因不外乎小孩学习成绩差、毕业后能直接找到工作和没有时间对小孩进行管教,希望学校对小孩进行教育等因素,所以中职学生中存在大量“问题家庭”子女,单亲、留守、寄养等家庭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学生往往我行我素,不爱学习,无视学校教育。某些学生家长对中职校的教育缺乏认识,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一门技能而已,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学生得不到家长积极、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家长的这种认识直接对学生班级文化意识产生负面影响。

(2)学生缺乏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美化意识

整洁、明丽的教室环境和温馨、舒适、卫生的宿舍环境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对教育对象在读书期间及至整个人生都将产生正面的影响。中职学生由于受以前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在卫生习惯上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在个人卫生习惯、班级环境保洁、保护环境意识上都相对较差,有些学生甚至在家里从未搞过家里卫生。

二、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中职教育者逐步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从班风、学风各方面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与此同时,教育者在努力纠正中职生入校后暴露的日常行为方面的不良现象,使得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一方面教育者在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另一方面学生对班级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抵触行为,从而使班级文化建设雷声大雨点小,最后不了了之。管理者继续进行保姆式日常行为管理,无暇思考和顾及班级文化建设,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三、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分析

经过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可以发现,班级文化建设存在不能适应时代、不符合学生心理等问题,从而导致中职生对日常管理要求抵触。

1.班级文化建设未能适应时代要求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学生接受的信息都是零散的、碎片式的。所以,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一种动态的变化适应学生接受事物的特点,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发挥班级文化的学生主体性、独特性、动态性等特点,实现班级文化的自我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和心理调节等功能。然而,中职学校面对新形势显得应对措施不足,依然传统地将班级文化做得大而全,未能抓住一些“点”而做,以一些“点”而联结,导致班级文化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应付式,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尚且如此,日常管理不会太认真执行,从而产生不遵守学校日常管理规定的动机。

2.未能符合学生成长心理

中职生心理的成熟发展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远离家庭关怀的学生,归属和依存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其次,向往丰富的专业知识,强烈的求知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最后,面对未来的人生,不断需求自身社会能力发展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而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需要通过班级文化实现。传统大而全且虚的班级文化建设未能满足中职生成长心理的需要,学生的归属感不强,与个人职业能力相关的成长成才班级文化未能很好地创建。这种班级文化建设现状更加剧了与强制性的日常管理要求之间的矛盾。

四、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协调的对策

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中职生对日常管理的抵触只能通过良好的班级文化创建“疏”,而不能用强制措施“堵”,这样才能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日常管理相协调。

1.营造成长、成才文化

中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成熟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缺乏家长管教和工作压力时,很容易沉迷上网、聊天、打游戏,认为这就是接触社会,也由于没有人生规划、没有明确人生目标,容易出现学习态度不积极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的现象。同时,正是中职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存在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教育管理者一定要根据这个特点,在尊重成长规律、尊重差异、尊重学生权利的前提下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学生激励他们,用老师成长的亲身经历引导他们,用负面的例子警示他们,激发学生的成长、成才动机,让被动成长成为主动成长。

2.营造制度文化

中职生这个群体对自由的理解较为极端,他们认为没有任何规章就是自由,认为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是自由。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一定要依据制度形成的规律营造制度文化,首先制定班级制度时要学生共同参与;其次,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大家相互监督;最后,对违反制度的情形要多引导,而非一味惩罚。让遵守制度成为一种主流,让不遵守制度边缘化。在课堂、出勤、早操、宿舍生活等各个方面,使学生有制度意识,让制度文化无形地影响每位学生。

3.营造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积极向上的文化

在学生日常管理方面,多开展一些引导性活动,确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激发学生的争创意识,如宿舍内务大比武、三星级宿舍创建、书香型宿舍创建、班级创意文化墙比赛、小制作比赛等,在创建过程中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用先进文化引领人。另外,这些活动一定要有成果,还要大力宣扬这些成果,让学生付出之后获得一种满足感,以至于对以后的活动产生一种美好的期待。

4.营造职业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个目标表明中职学生的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教育者需要把职业要求进行非常透彻地理解,在班级化创建时把职业要求引入日常管理要求中,如把无菌的职业要求引入医学生的教室和宿舍卫生要求当中,把严格上下班时间这一职业要求引入不迟到、不早退等考勤管理中。

总之,教育者要针对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规律,通过多种文化营造,将班级文化创建融入学生日常管理活动中,让文化真正成为一种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姝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日常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5.

[2]韩龙君.中职学校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41-142.

第5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班级文化 创建 实践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的组织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形式融合到班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良好的班级文化犹如春风化雨,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还能够使班级成员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因此,积极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并加以实践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班级文化的功能

(一)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班级文化区别于其它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文化是以班风、学风、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舆论等方式表现出来的观念文化和与之相应的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对每个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制约导向功能。班级文化所形成的规范体系,规范着班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这种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三)凝聚功能。班级文化能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同甘共苦”。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四)激励功能。班级文化的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

二、班级文化的创建

(一)倡导先进的班级理念。思想理念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源泉,也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深层驱动力。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倡导独立自主、平等协作、积极主动的思想理念。

(二)全方位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从物质、制度、精神等三个层面来进行全方位推进。首先是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包含教师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及其水平的外显标志,具有隐性教育功能和教育效果。其次是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是指建立科学、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可以使班级工作有“法”可依,从而实现依“法”治班,避免了工作的随意性。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抓好制度的制定、完善与实施。第三是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所认可的共同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建设一种有助于班主任教书育人目标实现的班风,而班级精神则是其核心。班级精神是整个班级文化的基因,一切班级文化的要素都是由其衍生出来的,判断某种班级文化是否成熟的标志就是看它是否有一种比较明确的班级精神。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班级文化的构建是启智明理、统一思想的过程。构建班级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实践。必须通过组织和开展多种活动,努力践行班级文化,才能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真正做到用班级文化指引班级和班级成员的发展。

第6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环境;管理;精神

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中,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发挥班级文化作用,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人格、品格,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班级文化建设由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精神文化等组成。其中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它决定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高度”。

一、加强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让班级环境建设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美的环境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它虽然“桃李不言”,却能如一缕春风、一阵细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中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孟母三迁”就是揭示环境文化对人的个性和情操影响的典型例子。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教室的环境文化建设呢?教室环境文化建设应该力求达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首先,我们应该设置奋斗目标、班训、班级口号、班主任寄语、班级公约、名言警句、图书角等内容;布置应该是错落有致、疏密合理;风格上,动静搭配、色彩和谐;内容应该讲究艺术,使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使学生愉悦,让学生奋起。此外,还可以创置疯狂英语一角,设立学习、创作成果展示台、经典名著小书柜等内容,从而使教室学习形式多样化,形成深厚的学习文化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班风、学风的良性发展。

教室环境文化建设也可以在教室建立“绿化角”,这样,不仅能美化教室环境,还可让教室与自然融为一体,拓宽学生的知识,陶冶情操,激发其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宿舍应该有宿舍雅号、宿舍公约,还可有学生制作的手工、字画等作品,也可建立“绿化角”。寝室公约由学生民主制定,共同遵守。学生长期置身于这种浓郁的文化环境中,情操自然而然得到陶冶,心灵得予净化,良好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激发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还可以让家长参与教室、宿舍环境建设中,让班级更有家庭的文化气息。如家长为班级制作一个储物架,一张图片,培育一盆花草,写上一句祝福,既丰富了班级文化内容,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更让学生在班级里还能感受到家的温馨,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班级班级管理文化建设,让班级管理上升为深厚的班级文化内涵

首先,是抓好细节。我们加强班级管理文化建设,应该把行为规范细化,让每一个成员都牢记在心,自觉接受约束,时时都感到不遵守规范是不行的。比如,我们要求尊师爱生,那么怎样才算是尊师爱生?我们就应该有具体的行为要求,制定出相关的条例,并制定出相应的监督考核措施,谁要是违反了,谁就会立刻受到处罚。这样,久而久之,尊师爱生的要求才能变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文化。

其次,是注重引领。要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文化氛围,需要教师的引领。一是注重舆论导向。要建设良好的集体舆论,对好的事情大加褒扬,对不好的事情及时贬斥。当一个群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每一个成员的一言一行就会受到它的监督,这种监督就是一种导向,时间一长,人们不需要它的监督也能自觉地按照规范去做了,那文化也就形成了。文化一旦形成,反过来就会对人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二是教师要有爱心,因为教师有爱心才有教育,有了爱心才有责任心。当教师的学心如甘露般注入学生的心灵,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

最后,是持之以恒。建设班级文化,说到底,就是培养所有成员的良好习惯,改变其不良习惯。我们知道,人的心理规律是这样的:一些学生思想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教育现象,这是由于这些学生的认知状况和规律决定的。他们经常缺乏一种正确动机,在受到自满、畏难、外力不良因素的影响时,他们的认知就很有可能出现反复,从而导致他们的言行也有反复的过程。对此,心理学家詹姆斯说得非常具体,他认为培养人的习惯,必须坚持训练,不能破例,因为“每一回破例,就像让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次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次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可见,习惯的培养,最需要的是持之以恒,最忌讳的是一曝十寒。

当师生们不需要任何提醒也知道按照规范去做了,此时,他们的好习惯已经养成了,素质提升了,良好的班级文化也就建成了。所以,建设班级文化必须以行为训练为抓手,以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素质为目标,从小事抓起,从老师做起,注重引领,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三、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就是要让师生的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

让师生的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是班级文化建设是核心,它决定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高度”。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呢?

最关键的是要让教师知识和人格精神转化成班级精神文化内涵。孟荀在人性善恶论中,虽然一个崇尚于性善,另一个崇尚于性恶,但他们最终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班级精神文化中,教师应该是班级精神文化内涵最持续的体现者,他们不能仅仅成为解题的工具,而应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是学生精神的导师。他们要传播给学生人类最美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变成应试演练战场,学科的魅力、文化的传承在课堂上了无踪影。作为教师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身上是否形成文化内涵的载体,在现实活中能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学生的生命灵魂,为其人生的健康、持续发展而悄然发挥促进作用的。教师只有不断挖掘学科魅力,完善知识和人格,让其形成班级文化重要文化内涵,比如语文教师通过激情情操成为带领学生品味精炼语言,品读精典名著,挥妙笔书写人生榜样;数学教师通过严谨和理性成为带领学生由未知而已知,找准人生的坐标榜样;物理教师以务实成为带领学生究物穷理,悟尽物中之真理榜样。这样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要点,而是学科的精髓和内涵,让学生被学科的魅力深深的吸引,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那么肯定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普通教师与名师相比,知识和人格精神并不欠缺,但在名师身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他们的知识和人格精神已经转化成班级文化内涵重要因素,就算某一天名师不在班里,但还有一种无形力量激励着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拼搏,那就是名师的知识和人格精神已经转化成班级文化内涵无限魅力。

第7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文化 建设 作用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绪。因此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让学生拥有“好学、向上、团结、活泼”的班集体是班级工作的目标,实际上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生的组织者和带领者,作为班级生活的全面负责者,他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要比其他教师多得多;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任”,拥有别的教师所没有的权威,功主任在班级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班主任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个特殊要素,班主任作为班级文化中的特殊要素,使他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从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确立班级发展目标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是目标的提出者,班主任在注重本身业务能力提高、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积极引导班级文化,使之朝着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并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向上的学习环境的方向发展。在新的教育体系下,以班主任为主体、学生单方面服从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已不复存在,他所提出的目标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只有在符合学生主体选择的情况下,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以及思想状况的情况下,才能使班级目标的提出做到有的放矢,符合实际。班主任同时应强化文化价值观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眼前与长远的相互关系,从而引导班级文化向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教师则要履行好教育职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目的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目标的制定方式上要反映民主性和群众性。班级发展目标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同学们关心集体的热情,又能使他们充分体会班级目标的内涵,有利于形成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3促进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构建和谐班级。就需要从服务学生成长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从立足班级长远建设的实践去推进。所以在平对班主任一定要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学生,形成平等、友爱、默契的师生关系,注意营造宽松的氛围。只有置身于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的心理才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才可以自然流露,才不必受到太多的拘束,在广泛的交往中可体验友情的美好,增进相互理解,懂得协作的重要,而且还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从而形成开拓创新,争先创院的良好班级文化,使每一名同学在融洽氛围中快乐学习,在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4发挥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教育者,他对教育观念与实践的正确把握,他对班级文化的了解与融入,使他成为了班级文化精神的灵魂使他能带领班级建立共同的追求,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以班主任自己的言行举止,健康的心理去感染改变学生,使学生内心充满阳光,良好的班级氛围自然形成,我们开展工作将会非常顺利。我们也更能享受到成功教育的快乐,也更能体会我们辛苦付出的价值,那样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将会更加愉快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5制定制度、检查督促作用

第8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现象,是教育文化生态的一个环节,不能孤立存在,它折射着时代的风云,承受着教师文化的培养,并在学校文化中得到体现和发展。一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好与坏对这个班级的发展影响十分重大。笔者结合自己二十余年的教育经历,就班级文化建设谈几点体会,共同行们借鉴。

一、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出: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他对学校教育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对班级文化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班级文化之“魂”。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班主任,学生心目中最重要的老师是班主任,对学生影响最直接最大的也是班主任。正如徐特立同志指出:“教师是具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就是教行为,教学是要采取经师和人师结合。实践证明:教学问与教行为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具备教书育人之长的教师才能将“经师”和“人师”完全统一起来,凭借自己的人格力量、威信学识变教育力量的外力为召唤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内力。“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就是班级文化中班主任人格魅力集体认同的强大力量。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尤其重要。班级刚建立之初,由于同学们之间,以及老师与同学之间并不了解,我往往采取自荐与推荐方式组建以我为首的班委会(过渡组织),开展正常的工作。我始终牢记鲁迅先生的名言“教育是根植于爱”,作为合格的或优秀的班主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全身心地爱自己的学生。这种爱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期待,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对于困难学生或缺乏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更是要给予关心和信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要“长期善而救其失”,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进步和成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必须有与其身份相适应的专业能力,要精通本学科的教学,使所任课程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2009届高三(27)班,在我接此班之前,这个班已换过两位班主任,可见其班级状况如何,因此我压力非常大。经过我们一年的努力,最终不仅超额完成了高考各项指标,而且还涌现出赵亚强和陈建两位同学勇救落水妇女的英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不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更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二、班级文化建设应注重环境、制度、精神文化建设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趣,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级文化建设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中,我主要做到下列几点:①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②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③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班级文化内容如板报、班训、名人字画、学习园地、班级记事栏等。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级学生奖惩制度,班级一周例会制度,班干部定期开会制度等。制定和落实制度应从几个方面加以注意:①要突出“早”字。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是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②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③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这些内容体现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我是如何建设呢?①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与珍惜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②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之一,是班级文化形成的条件,其中学校举办运动会是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活动。因此,每次运动会,我班都非常重视,人人参与。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有序的气氛下进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更彰显班级文化特色。同时我们也有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研讨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创新”是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

第9篇:班级心理文化建设范文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

3、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