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插花职业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式插花概述
插花艺术在中国距今已有4500余年历史,中国是东方式插花的发源地和代表国。主要用途:一是佛前供花、二是民间生活与习俗。但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漫漫长河里,中国式插花艺术历经坎坷,几度兴衰,但是最终仍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形成顽强的生命力给世人留下闪亮光芒。
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初期,中国式插花艺术已经步入成长期。中央和地方的插花机构相继成立,全国各地先后设立专业花店及各类插花培训班和学校。插花被首次被列入国家的职业工种之内,劳动部公布了《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出版了插花员职业培训教材。当今,插花艺术已成为国事活动,我国插花虽恢复较晚,但在各地政府重视和支持下;在行业同仁的积极参与和民众热情鼓励下:在国外插花爱好者的影响下等;促进了中国式插花艺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东方的、西方的、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各流派的插花都得到很快的展现。中国传统插花作为国家级唯一的插花项目,并且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国插花艺术将进入兴旺发展时期。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插花艺术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完善,世界的交流、融合、撞击与发展,在吸收外来因素的技术层面推动下,从插花艺术方面能反映出民族、时代、地域的特征,故中国东方式插花可分为当代中国式插花和中国传统式插花,当代中国式插花的发展是继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及国外的经验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当代中国式插花的七大特点
所谓插花通俗来讲,插花即插花艺术的简称,是用植株上剪切下来和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要素材,经过艺术构思、造型、配色和适当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加工后插入瓶、盆、盘、筒、缸、碗中,制作出表现自然美与生活美的一门造型艺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养、文化意识、社会环境等不断的提高,同时受现代与国际新潮两大文化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中国传统插花在表现手法、制作技巧,艺术内涵,创作理念等也要有所更新,方可符合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与时尚情操。当今,新奇的花材、及其配饰被应用于插花当中,使插花艺术外延更广泛,现代社交场合,礼仪活动、节日庆典等都需要当代中国式插花风格,所以强调中国传统式插花的表现手法是有必要的,使之更适应现代人的心理要求、符合当今发展潮流,才能给中国传统插花注入新生命力,才能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中国式插花发展。
当代中国式插花有自己民族特色
在传统插花中,人们往往认为插花艺术这种形式是为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点缀居室,探亲访友,增进友情和传递信息等。民族特色,就是要体现特色之处,所以要做好一件插花作品不是非常单纯地造型,也不是简单地模仿而为的。因此,在继承与发扬民族特色时,都脱离不开当地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素质、风俗习惯等。如果在制作一件当代中国式插花创作品中失去民族特色,自然也就不受人民群众喜爱。
当代中国式插花还要借助其它艺术之长
在历史的长河中,花艺师受各个时期的文化及其它艺术的熏陶,根据自己的追求、品位,自由使用几种手法,利用一些设计元素来创造出自己特定的风格。当代中国式插花与其他艺术如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学科存在共性,都是借用所创作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主题和意境的,充分展示形式美和内涵美的一种造型艺术。丰富当代中国式插花的欣赏氛围,创作出更多有个性、有活力的插花作品。
当代中国式插花花材选用上更加灵活
当代中国式插花的用材领域内容各有不同,花材的选择上也具灵活性,除了线条之美外,选择范围更广泛,不仅仅是植物的花、根、茎、叶、果等;植物材料的处理方法也越来越丰富,如:作品中加入分割、编织、喷漆、镀漆等等。表现当代中国式插花作品。虽各有范畴,但毕竟本质总是一致的。要以花艺师灵敏的思绪、丰富的情感,源于生活中的灵感,找寻更多的素材,努力地设计出最符合民众需求的当代中国式插花艺术作品。
当代中国式插花花器选择更广泛
花器在中国传统插花中占很大地位,是插花作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当代中国式插花在花器的选择上除运用传统的陶、瓷、竹等,还选用异质材料为花器,如:玻璃、塑胶、金属等,或不使用花器,使用花泥试管等。由于当代中国现代式插花作品自由、抽象的外型,与之配合的花器一般造型奇特,选材广泛,色彩丰富。只要有想象力,任何花材和物体都可以用来创作非凡的当代中国式插花艺术作品。
当代中国式插花创作手法新颖
中国传统插花不对称式构图三主枝是造型的主要特性,当代中国式插花在创作法上除传统插花三主枝外,花艺师把它们当成点、线、面、体。有一个或多个构图中心,既有平面观赏,也有立体观赏,使花材在创作中产生空间与律动。当代中国式插花在吸收东、西方插花艺术和其它艺术的优点和精髓后,取长补短,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式插花艺术特色的作品。
当代中国式插花吸收外来精华
传统中国东方式插花的特点除崇尚自然、注重意境,讲究线条以外,同时也融入一些西方插花的特征,例如,装饰性强、追求块面和群体等。博采众长,突破传统特性融入现代元素,使得传统花型焕发出现代的活力。既有优美的线条,也有明快艳丽或淡雅色彩和现代的图案。更渗入了现代人的意识,不受拘束,自由发挥。追求造型美,既具传统、也有装饰性,还具有一些抽象的意念。
地处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交叉辐射区的江苏省宿迁市,因近年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的转型升级,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然而大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待业人员、退役士兵、大中专毕业生等富余劳动力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基于这一现实,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主动承担社会培训责任,充分发挥学院的优势资源,大力推进培训规模化、项目精品化、师资专家化、基地新兴化、管理规范化、信息数字化,将学院打造成当地社会培训的“金字招牌”,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优化。
更新理念,培训有制可循
若外来人员到学院培训处找鉴定事宜,负责教务的人员首先热情接待,耐心了解来访者需求,然后将其带到鉴定负责人处,或者帮助其联系到相关人员,服务到位,不互相推诿,且直到来访者满意告别为止一一此为“首问负责制”;
所有来校培训的人员档案、培训安排、培训内容等各类资料都将妥善保存于培训处,并且是长期留存,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将追责相关经办人员,并且直至终身一一此为“责任终身制”;
培训联系人要对自己所联系的业务负责任,并且有义务处理好一切相关事务,如出现证书办理和发放太迟引发培训者不满的情况,培训联系人有义务对投诉进行解释,并详细告知解决方法一一此为“谁联系,谁负责,谁投诉,谁解决”;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位社会成员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开展社会培训的新理念。为不断完善培训机制,该院将社会培训建设提高到制度层面,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培训制度,建立健全了6项工作流程、20项管理制度和培训资料交接18项规定,并实行每日部门例会汇报制度、按周通报督查情况制度、按旬公示任务完成制度和按年绩效考核制度等,从而确保培训有“制”可循,有“制”可依。
为实现社会培训管理的规范化,学院还将培训任务完成情况放在绩效考核的首要位置,把工作执行力作为工作落实的主要抓手,把过程督查作为保证规范的有效手段,把规范培训作为鉴定质量的根本保证。如每次培训结束后,学员需要根据上课情况填写《学员评教评价表》,考评小组成员填写《课堂教学水平评议表》,培训单位要填写《培训单位反馈意见表》,学员培训结束参加考证,培训处还会对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进行统计,最后培训处根据前几个考核项进行部门综合评价。
正是靠着严谨的制度,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的社会培训成功实现了培训质量零投诉,学员满意率达90%以上。
教培互补,精准对接市场
学院承担的社会培训项目有以学院老牌专业为依托的高端培训,有以省级创业培训基地为依托的特色培训,还有以企业行业为主导的产业培训,以及与政府、行业合作的定点培训基地等,皆与地方对不同类型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是学院设立社会培训项目的主要依据,而学院所开设的专业则是培训项目的有力支撑。
“蓝领精英”是社会培训的高端品牌,依托的是数控类、机电类和汽车类老牌专业。培训项目包括企业内职业(工种),如车工、磨工、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等;三产服务业职业(工种),如美容师、美发师、眼镜验光员等;建筑等行业企业职业(工种),如砌筑工、混泥土工等;高校及职业院校职业(工种),如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同时,学院还利用政府购买高技能培训成果的政策,深入组织数控车工、维修电工和汽车维修工技师班等培训。两年来,培训高技能人才3000多人。
这些社会培训项目还实行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培训围绕企业人才需求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课程以提升学员技能为中心,构建有效促进学员分组互动、合作探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使学员在学习中领悟工作的责任,获得经验;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加快实现从学员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专业建设在为社会培训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社会培训的“反哺”。两年来,学院为提升培训实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建设,大大推进了各个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而通过社会培训,学院全面、客观地把握了社会需求和发展态势,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建设的方向,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更趋合理。
此外,学院还充分发挥省级创业培训基地的示范作用,积极开展SYB创业培训和网络创业培训,支持公益事业,积极承担宿迁市部分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通过短培、随班就读等方式使512名残疾人掌握了家电维修、电脑、插花、话务员、SYB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等技能,使他们携技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
软硬结合,保障培训质量
学院在培训师资方面坚持“够用、实用”“用人不养人”的原则,根据社会培训的特点,聘请企业、行业、高校等专业技术人员、专家、教授当教师,使高技能人才培训与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实现了有机结合,建立了一支由50名专家组成的外聘培训师资队伍,以满足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培训需求和各专业相应的考评工作。
“内炼队伍”是学院培养社会培训师资队伍的另一种方式。如学院每年制定培训计划,送培训教师参加对应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的培训能力;制定培训教师下企业制度,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使培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满足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的需要,学院还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省考评员培训考核及研修工作。
通过“外引内培”形成的社会培训师资格局,是保障培训高质量的“软件”资源,这些师资也把第一手的企业信息带入课堂,把企业岗位需求引入教学过程,从而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各个专业的综合能力。
除师资外,硬件的投入是职业培训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为此,学院有步骤地建立有特色、“超一流”的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围绕培训改革、技能拓展、项目更新、层次提高等主题,以现代化新型职业特点为依据,以技能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兼具实训教学和社会培训双重功能,将校内教学和延伸培训融为一体,有效提高了校内硬件设备的使用率。
如在校内投入3000万元按三星级标准建立了总建筑面积8600余平方米的旅游餐饮住宿培训基地;在宿迁市考试鉴定中心投入200万元建立了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育婴师、月嫂、园林绿化、网络创业六个高标准的培训基地,设备先进,可同时容纳500人培训鉴定。新建成的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可同时供30名学员开展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急救、常见病护理、肢体康复等培训项目。
创新驱动,延展培训功能
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的社会培训工作从服务理念的更新、服务机制的创新、服务内容的拓展、服务主体的多元和服务效益的提升等方面加大服务功能,正逐渐成为助推宿迁地区企业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同时,学院还顺应时展和新一代学员的特点,随机应变,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使得培训方式更加多元化。
借力宿迁市政府在旅游和园林行业率先实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学院在全市推行监察先导、培训提升、鉴定准入、荐业适岗“四位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资格、资质脱政化改革,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企业在岗职工、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两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达316期次,培训人数29474人次,实现了培训数量上的新突破和培训质量上的新提高,培训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考虑到学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学院在培训方式上形成了政府、企业、学院三方联动的培训机制,并且突出情境教育,建立具有宿迁地方特色的基地培训。如利用各街道(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平台建立创业培训基地。在培训规格上,长短结合、拓展层次,既有长期培训班也有短期培训班,灵活机动,同时以高技能、高规格的培训为重心;如企业职工培训采取“送教上门”,高技能培训利用周六、周日“短培”等。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实用,学院采取“下派”和“外挂”等多种形式、多岗位培养锻炼培训师资,搜集企业生产性问题,或派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共同编制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等。
学院还积极搭建社会培训的社会资源平台。与北京正保远程教育、北大青鸟等国内知名高端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建筑工程、会计等行业执业资格培训;以培训紧缺工种的技师、高级工等高技能人才为着眼点,在搭建校企合作“立交桥”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对口”职业培训,因地制宜推进订单培训、菜单培训、定向培训、校企合作等多种培训模式。此外,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班设立了职业道德、消防安全、岗位技能等内容,以尊重培训对象和企业的双重意向。
可是结婚后,我把整个生活重心都分给了家庭,照顾丈夫和女儿成了我工作之外的全部,也放下了曾经喜欢的书和手中的笔。那一年,由于工厂效益不好,学校改制,我下岗了;祸不单行,丈夫有了外遇,在外生了个孩子我都不知道,只好离了婚。女儿判给了我,本来离婚时讲好由前夫每月给女儿1000元生活费,可他不久后因经济犯罪被判了刑。在双重打击下,我的生活陷入了绝境。
我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沿着写作的路走下去,也许那样就可以用一支笔来养家糊口了。这时候才想起以前母亲跟我说过,女人任何时候都应该为自己存一笔“私房钱”。现在我明白了“私房钱”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包括女人的知识、才能和经验等,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审时度势,把握机会,能进能退。
那以后,我一边打工,一边省下钱购买大量的报纸杂志,细心研究各类文章的风格,给报社投稿,所幸运气也还不错,稿费收入逐渐增加。
为了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开始参加会计学校的培训,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了2年时间我拿到了中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成为一名会计师。工作的勤奋和细致,为我赢得了赞美,我开始有了自信,精神也焕发起来。
这时候,单位的一个同事走进了我的生活。结婚后,我对丈夫讲三年内我要把本科学历攻下来。丈夫对我说,不要去拼什么本科学历了,凭我们家家产,下辈子也用不完。他伯父在台湾有一家大公司,接济他们家不少。我对丈夫讲,拿到本科学历是我的理想,这世界上只有本领和知识是我自己的。
半年前,丈夫被他伯父接到美国去了,临行前信誓旦旦对我讲,等到环境稳定了就为我办手续。可等呀等,等来的却是一纸离婚申请。面对又一次的婚变,我并没有天倒地塌的惶恐,整理好自己,我照旧洒洒脱脱地生活着,我庆幸自己当初坚持自己的选择。
现在我已经如愿拿到本科学历,下班后还风风火火地忙着我的第二职业,为这家写写稿子,为那家做兼职会计,脸上总是装满自信。好多人都不明白,我连续遭遇婚姻的不幸,怎么一点也不悲伤?我想那都是因为我吸取曾经的教训,不停地为自己积存“私房钱”,拥有了一笔无形资产的结果。
女性的私房钱可以这样存:
1、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拓展知识面,增加阅读的广度、深度,挑战传统的知识观念,提升自己的层次。
2、了解自己,接受自己。消除自卑感,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3、每年参加一次职业培训。针对自己现在的工作,强化专业性和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
4、要有一技之长。一技之长就像是你的一张最独特的名片,让人们看过以后就牢牢记住你。
5、选一样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语言类、烹饪类、插花、绘画等,坚持下来,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6、经常参加团队活动,结交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和信任彼此的人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
7、有明确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有计划地去完成。
关键词 因性施教;女性教育;职业教育;“双核融合”课程;全程职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3-0017-03
2016年岁末,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作为“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论坛”的一个分论坛现场。以女性教育特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校长和教师代表。彰显女性“和雅”之美的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的书法社、街舞社、话剧社、茶艺社等社团展演。化妆、美发造型、民乐演奏等现场展示。一件件精美的面塑、书画、珠宝作品……让与会代表们驻足留恋、纷纷点赞。
始建于1909年的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1981年开始兴办职业教育,1993年更名为现名,成为一所专门面向女性提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校在深入挖掘女性文化及学校历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形成了以女性教育、艺术教育、全程职业生涯教育为主的办学特色,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誉为“现代女性人才的摇篮”和“锻造集美德、智慧、优雅于一身的现代女性的熔炉”。让一个个优秀女性在这里美丽绽放。
一、因性施教。培育“知雅行雅”的现代女性
奥地利关爱女孩协会有一个著名提问:如果一个家庭有一双儿女,但只有一笔教育经费,那么你投给谁?他们的答案是:投给女孩。因为教育了一个男孩,你只教育了一个个体:而教育了一个女孩,你就教育了一个家庭。教育了一个民族,教育了一个国家。女性的素质决定着一个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女性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女性素质的高低,因此,女性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所著的《第二性》中如是说。女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促进女性个体的发展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当前,随着女性教育的时代变迁,学校的办学定位已不再是简单的让女性接受教育,谋得一份职业,而是为女性提供更为优质、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培养更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女性。
作为专门培养女性人才的学校。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她们未来能够更好地承担人妻、人母、人媳的社会角色。基于这一定位。学校以“传承文明,增彩女性”为办学理念,以“育中华之优秀女儿”为育人目标,致力于构建“和雅”校园文化。培养“和而不同、知雅行雅”的现代女性。培养更多的智慧女性、职业女性、和雅女性、阳光女性、魅力女性,让每一位来到重庆女子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既能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又能成为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
二、立足“双核”。形成具有女性元素的特色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学校结合女校特点,实施“双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将女性未来职业发展所需具备的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突出“五个一致性”。构筑“双核融合”学校课程
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致力于突出“五个一致性”,即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岗位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课程考核与岗位技能考核的一致性,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一致性。为此。我们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了校情、学情、行情SWOT分析。确定“五个循序”主题活动。依次开展行业需求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内容开发,推进学前教育、美容美发、护理、酒店、珠宝、会计等16个专业的建设。
2.重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课程。形成特色课程体系
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女性的身心发展规律。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将课程重构为职业素养课程与职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其中职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素质拓展课程。其中素质拓展课程具体包括魅力女生、艺术特色、生涯教育、企业文化、晚辅实训、养成教育、健康教育、社会实践、形体礼仪、岗前培训等10种课程。在此基础上。我校形成了具有女性元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技术与品德相长的特色课程体系。
3.涵养人文+专业对接,实施“岗位主导,五段四双”培养策略
根据专业人才成长过程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学校将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富有女性教育特点的“职业岗位认知――职业能力筑基――职业岗位体验――职业能力提升――职业岗位强化”五个阶梯式递进阶段,具体实施教学实践。
其一,职业岗位认知阶段(即学生在校学习第一学期)。学习地点在学校和企业交又进行。在校学习内容主要安排公共基础、专业理论、职业女性、生涯教育、养成教育、艺术特色等课程及适量专业核心课程,旨在涵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W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职业规划、良好习惯、艺术修养等。此外还有为期两周的企业见习活动。重在强化职业意识。
其二,职业能力筑基阶段(即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学习地点主要在校内,主要安排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艺术特色、技能竞赛等课程。
其三,职业岗位体验阶段。主要是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职业体验,学习企业规章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和适应企业的环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定位专业角色,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其四,职业能力提升阶段。主要在校内学习,安排公共基础、专业技能、礼仪形体、艺术特色、技能竞赛、就业指导、岗前培训、国考集训等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五,职业岗位强化阶段。即顶岗实习阶段,学习地点在校企联动相关企业和行业,学校全程跟踪,学生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考核评估。
与此同时,学校加强教学改革,构建了理论实践双标并举、工学交替双轨同步、专兼结合双师施教、学历能力双证齐备的“四双”教学体系。
4.依据女性教育特点。构筑“三位―体”评价模式
学校邀请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根据女性教育特点制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构建起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的以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三位一体”评价模式。行业评价重在以职业技能鉴定形式组织考试评价,企业评价重在以职业岗位能力标准组织考试评价。学校则研制了22个专业教学标准、120门课程标准,基于标准开展学生评价。
三、涵育品性,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女儿”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我们都会对其进行由内到外的气质培养,通过精心“打磨”,培养“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德艺双馨的优秀现代女性人才。经过几年的学习历练。很多学生在这里实现了“美丽大变身”。
1.量身定制。全程规划职业女性生涯
经过长期观察。学校发现在入学之初。一些学生存在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兴趣爱好和基本的人文素养、情绪波动大等问题。如何让她们在学校健康成长、自立自强,让她们告别迷茫,清晰定位职业目标,在走向社会时具备较高的就业竞争力?
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特长与优势。最终指引她们走上适合自己的、能有更好职业发展的工作岗位。学校基于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职生全程职业生涯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系统开展了中职学生“全程职业生涯教育”。我们将其纳入整个学生培养计划。贯串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循序渐进的职业指导,内容涵盖职业前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质量检测和职场咨询等领域。
学校引入企业HR。共同研究构建中职学校全程职业生涯教育模式:成立职业生涯教育指导教师队伍。从学生进校直至毕业后三年进行跟踪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幸福指数:成立“职业生涯发展指导研究中心”,开发“全程职业生涯教育”校本课程,并与之配套开展相应的职业生涯实践活动。
我们还将积分制管理和时间管理等33种企业管理工具、思维工具、信息化工具集结成库,在学生生涯教育中推广指导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作品,编撰职业生涯榜样人物微故事、微电影、微画报,创造性地开发运用“职业化成长护照”,探索中职学生职业化培养新路径。
2.以文化人。涵育传统女性美德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特别针对女性教育特点。找准现代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点,积极挖掘“和雅”女性内涵。坚持开设琴棋书画、剪纸、篆刻、面塑、茶艺、插花、太极、瑜伽等课程:以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以及“和雅”女儿节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外塑气质、内提涵养。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在多彩活动的培育下。不仅学习掌握中华传统技艺。而且能够涵养古典文化底蕴,逐步成长为具备传统美德的现代女性。
3.重视艺术教育,塑造现代优雅女性
兴办职业教育以来。学校以艺施教,把艺术教育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致力于培养“品优、业精、体健、艺广、仪美”的现代女性。在育人过程中。学校逐步⒁帐踅逃与课程改革、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文明风采大赛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育人模式。
―方面,学校将艺术教育贯串于教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比如:在幼教专业课程设置上,除国家规定的课程外,我们突出了该专业的艺术特色,还开设音乐、舞蹈、美术、钢琴、普通话、书法等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他各专业也都开设了音乐、形体、礼仪、美术、书法等公共素质课程。
大学生保姆在雇主家发现商机
今年26岁的陈涵是湖南邵阳市农村人,2003年她从湖南一所商学院毕业后,来到广州找工作,由于没有工作经验,很多用人单位都拒绝了她。眼看着带来的钱所剩无几,好心的老乡把她介绍到一户人家做保姆。虽然她极不愿意,但为了生存,她也只能先做着,好在广州安顿下来。
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陈涵一开始做保姆很不习惯,也觉得很难为情。并且,另一位老保姆见她进了家门,以为她是来抢饭碗的,经常故意找茬。一天,陈涵和老保姆为了家务分工的事吵了起来,老保姆大声说:“有本事你可以去大公司做啊?不要以为你是大学生,还不是和我一样做保姆。”陈涵气得哭了起来,自从做了保姆后,她一直不敢打电话告诉父母,怕父母失望和伤心。
就在陈涵决定辞职时,雇主沈先生看出了她的心思,第一次找她谈话。沈先生是北大毕业生,经营着一家效益不错的化工厂。他对陈涵说:“我知道你现在的心情,觉得做这份工作很丢脸,可你千万不要轻视这份工作,只要你用心,你可以从中学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在以后说不定会成为你意想不到的财富。”
陈涵的心结一下子解开了,保姆也是一种职业呀,自己为什么要轻视呢?从那以后,陈涵主动去做家务,并经常和老保姆进行沟通。老保姆渐渐消除了对她的敌意,教会她做很多事情。
不久,沈先生就安排她专门负责一家人的饮食。沈先生一家三代,有老太太、夫妻俩,还有个十来岁的女儿。沈先生夫妇都是很文雅的人,平时应酬多,偶尔在家里请朋友来开Party。陈涵负责饮食后,她用心地根据一家人的情况来做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
沈先生见陈涵有上进心,于是又找她聊天,他坦诚地对她说:“对于我来说,我需要的不仅仅是普通保姆,而是希望你多掌握一些技能。只要你有能力,这个家的后勤就全部交给你管理,我也可以给你开最高的工资。”
此后,在沈先生夫妻的指点下,陈涵除了饮食外,还学会了很多技能,比如英语、插花、美甲、文件处理、开车等。在沈先生夫妻的信任下,陈涵管理了家里的大小事务。
时间很快到了2005年5月的一天,几位朋友来沈先生家里做客,见陈涵这么能干,一位朋友对沈先生开玩笑:“你家的保姆真能干,要是我能请到像她这样的保姆,我可以开出年薪10万元的待遇。”沈先生哈哈大笑:“她可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家庭职业管理人,你可别把她挖了去。”“唉,我可是换了很多个保姆了,越换越不满意。家政市场真是缺乏高级家庭管理人才呀……”
说者无意,听者有意。陈涵回到房间后,一个晚上都在想着那位客人的话。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有钱的人越来越注重家庭管理,突然,她的脑袋灵光一闪:我何不专门培养家庭管理人才呢?于是,陈涵在网上查找一切有关家庭职业管理的资料,她发现国外的家政公司就有一项家庭职业管理人服务,他们给家庭职业管理人定的标准是:大学以上文化,懂驾驶、文书、烹饪及保健等技能。而在国内,家庭职业管理人几乎还是空白。她经过分析得出,随着现代家庭需求的多层次化,家庭职业管理人在将来必定是―个有竞争力的行业。
陈涵把自己的想法对沈先生说了,马上得到他的支持,沈先生说:“你放心大胆地去干吧,有什么困难可以找我。到时别忘了给我推荐一个好的家庭职业管理人。”
培养家庭职业管理人
辞掉保姆这份工作后,陈涵拿着自己的方案找到一位大学教授,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于是,陈涵租了一套房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她每天捧着厚厚的资料四处跑,很快,她办好了家政公司的有关手续。
家政公司成立后,陈涵开始招聘学员。在招聘广告中,她写明只有从大专院校的家政、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才能录取。很快,就有很多女大学生来报名。经过层层筛选,陈涵在第一次招聘中选了30名女大学生。
培训时间是3个月,陈涵把社交礼仪、出行计划、营养厨艺、色彩搭配、珠宝艺术、茶道花艺等课目作为专业培训内容,并请大学老师来给学员讲课。
3个月培训结束后,第一批家庭职业管理人在资格认证考试中,全部拿到了由劳动部门颁发的高级管家证。由于家庭职业管理人气质好,懂各种技能,很多人开着小车来选家庭职业管理人。不到3天,第一批家庭职业管理人全部上岗了。
对于家庭职业管理人的待遇,陈涵实施了员工化管理模式,工资由公司颁发,并为家庭职业管理人提供宿舍,同时还为他们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一个未婚女雇主提出,要是有男家庭职业管理人就好了。原来,女雇主是一家制衣公司的老板,经常需要应酬谈生意,可由于她人长得漂亮,又是单身,经常会受到一些客户的性骚扰。如果有一位能文能武的家庭男职业管理人在身边,她的安全因素会得到保障。
得到启示,陈涵把下一期的培训计划做了改动。在培训家庭女职业管理人的同时,也推出了招聘家庭男职业管理人的计划,并且增加了一项培训内容:武术。
果然不出所料,2006年6月,陈涵把第一批家庭男职业管理人推出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于是,家庭职业管理人在南方职业行列中形成了一道时尚新鲜、富有生机的风景。
小行当中发现大前景
2006年9月的一天,公司来了一位华侨,他想请一位家庭职业管理人随他到国外去。通过交谈,陈涵了解到,这位国外华侨是学中医的,他凭着祖传的中医技术立足于奥地利,成为维也纳华人中最富有的医生,并被当地人尊为“神医”。陈涵十分敬佩他,于是认真、详细地为他讲了公司情况,并让最好的家庭职业管理人向他展示各种技能。这位国外华侨被陈涵的真诚和热情打动,立马和她签了协议,并用最短的时间为选中的家庭职业管理人办理了出国手续。
陈涵培训的家庭职业管理人被请到国外的消息迅速在圈内传了开来,越来越多的客户去那里挑选家庭职业管理人。这些雇主,不仅仅是商界富豪与涉外家庭,还有演艺界明星、高收入知识分子。由于市场需求大,陈涵每天要忙到很晚才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她决定找一所民办学校共同培训家庭职业管理人,这样她就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在职业培训的细节上下工夫。经过几天的联系,她很快和一所民办学校谈好了合作事宜。
此事解决后,家庭职业管理人是否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呢?为此,陈涵又开动了脑筋。一个周末,她到一位雇主家里去做跟踪时,那位雇主跟她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他和他太太事业都很忙,对家庭理财不太关注,致使每年家庭开销都很大,虽然他们不缺那些钱,但毕竟有点心疼,俗话说,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连李嘉诚那样的大富豪都十分节俭,他们为什么做不到?所以,他的意思要是家庭职业管理人能帮他理财就好了。
陈涵立即意识到这是家庭职业管理人一个提升自身技能的机会。回去后,她立马在培训家庭职业管理人技能上增加了一条:财务。并一一给每位家庭职业管理人打电话,要他们每天安排时间来听两个小时的课。在授课时,她说:“我们也许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雇主为了试探女保姆的忠诚,故意在地上放了10元钱,她外出回来后,发现10元钱果然不见了,就问保姆有没有捡到钱。女保姆说没有,女主人就把她辞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人都不敢把钱交给保姆去开支家用。如今,一些家庭要家庭职业管理人理家财,这不仅是一种信任,还是一种肯定。这说明了家庭职业管理人在职业行列中已有了基础。大家要努力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呢!”
此后,不仅雇主为陈涵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家庭职业管理人也丰富了陈涵的思路。一位家庭女职业管理人对陈涵说:“以前我也认为保姆工作很卑微,但自从做了家庭职业管理人后,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吸引力。”
2007年1月,陈涵在佛山、珠海开了两家分公司培养“家庭职业管理人”后,她的 “家庭职业管理人”的名气更响了。当然,结果收益并不是简单的1+1=2,财源更广更丰更高。因此,她坚定了在广东各地开办更多分公司的想法。
目前,陈涵培训的家庭职业管理人有200多人。她计划今年分批组织家庭职业管理人到澳大利亚、瑞士、法国等国家进修、学习,通过不断交流,将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经验、理念引进来,使家庭职业管理人的服务达到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她说:“自从走上家庭职业管理人这一行后,我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常工作比较忙,可我仍然在学习日语、韩语、俄语等外语,我的目标就是成为一名成功的家庭职业管理人。”
【关键词】日光温室;园艺;实践教学
园艺类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已把技能实训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专门环节,其中主要包括蔬菜栽培、果树栽培、设施园艺、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等。通过实习,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为深刻。
1 园艺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为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训
课程实践包括每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习等内容,是提高课程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
毕业综合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实习是专业实习、工作实践与择业紧密结合的纽带,目的是使学生在实习期间选择并获得就业的良好机会,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经过深入了解园艺植物栽培管理技术、栽培设施、育种手段等,用所学专业知识加以分析判断,为撰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毕业设计作好充分准备,为最终就业创造良好机遇,为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2 目前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实践教学资源紧缺
园艺类专业是由原来的果树、蔬菜、花卉3个专业合并而成的,这样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安排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都很大程度增加,相应也增加了实践教学量。再加上高校增多,连续扩招等原因,导致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出现严重不足。
2.2实践教学深度不够
由于受教学资源短缺的影响,很多实践课程难免出现走过场、浮于形式的现象,更多的是带学生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生产过程,并不能真正满足学生亲自动手的需求,也违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人才培养质量。
2.3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
目前,高校实践教学有课程实践、专业劳动、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但由于受实践条件的限制,各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尽相同,出现实践教学安排时间衔接不合理,内容安排不全面,出现空当和重叠等现象,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
3 在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广泛推广日光温室的重要性
3.1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日光温室是当前园艺生产的主要设施,也是现代化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日光温室设施从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在我国已发展多年,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园艺、畜牧、水产和农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我国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锦绣的前景。是集现代化农业、农业新型材料于一体的新型产业,它集中了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利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等特点,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提供绿色食品的重要措施,同时拉开了我国园、林、蓄、牧、渔百花齐放的序幕。
3.2日光温室的战略意义
目前,由于全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的影响,各国均把节能技术放在首位,而日光温室设施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园艺设施悄然而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局部地区开始在冬季利用不进行人工加温的日光温室生产耐寒蔬菜。80年代中期,在原有基础上又全面改进,尤其是各项节能保温技术和节能保温材料方面,使得在我国寒冷地区,在完全不加热或有及少量加热的温室内,实现了严冬季节生产喜温蔬菜瓜果的突破,推出了“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近20年来已成为种植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就业、避免温室加温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平衡了我国南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全面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3日光温室在园艺类实践教学中的利用价值
日光温室从诞生就是作为设施园艺服务的,而现在已成为世界上园艺生产的主要设施,其种类繁多,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市场广阔,应用上也非常灵活。基于此,它本身也成为很多园艺专业的学习内容之一,也是园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场所,日光温室在选材上有塑料膜、PC板材、玻璃等,对场地要求不高,高校可根据自己的校园面积和学生数量选择合适的建造面积,无论是在教学和实训中都有很大利用价值,且建造可行性高。
日光温室的研究涉及很多领域,包括农业、环境学、工程学、能源利用学、热力学、计算机自动化等。在进行果树、蔬菜、花卉生产上的技术也日趋成熟。可以满足园艺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多学科需要。其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能全年观察各种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参与蔬菜栽培管理、销售全过程及果树的修剪、嫁接等操作技能;能全程参与苗圃地的准备,种子播种、种苗的出圃及销售全过程。
第二、学生能参与各类盆景的造形、修剪、养护及销售等全过程。
第三、承担《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农业气象》、《花卉学》、《花木学》、《花卉育种学》、《鲜切花技术》、《插花艺术》、《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园林植物栽培》、《花卉病虫害防治》《土壤肥料学》、《花卉应用》、《盆景学》,等近 20 门课程的实训,实习任务。
第四、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设施园艺的设施构造,能熟练操作及参与日常维护。
第五、有利于教师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
此外,日光温室的建设还能为社会提供面向具有同等学历人员的学历教育,面向下岗人员的转岗培训,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面向企业在职职工的岗位培训等,能起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温室生产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园艺生产的主要方向,高校建造日光温室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阵地,即符合市场需求,与市场紧密结合,又能满足学生大量实践教学内容需要,有利于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使日光温室能更好地服务教学,在温室日常管理模式,园艺植物种植安排、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一)主动解决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2009年,社区专职委员通过家访,认真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和要求,改变了以往残疾人有困难需要自己或家人到居委会反映,才能得到帮助的被动服务。现在是专职委员上门了解残疾人的困难,主动给予帮助。我们通过积极主动的工作,多次上门对辖区残疾人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残疾人的需求作了认真的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残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残疾人生活现状,落实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同时协助做好重残、特困残疾人家庭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救济工作,深受残疾人的欢迎。
(二)求实重效,把康复做到残疾人家中
我们根据社区每个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使其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辖区残疾人*因脑瘫致使严重的肢体障碍,加上年龄偏大,常规训练已难见成效。做为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我与协会*、*两名同志为她在家中配备了四肢力量训练器,增强她的肢体力量。同时,将她安排到区残联开办的康复站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手工插花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在经过半年多的训练,她已经能用并不灵活的手,敲击电脑键盘,使用电脑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了。社区精神残疾人*、*是一对夫妻,他们两个人都没有工作,家庭生活困难,我通过联系塑料花外加工工作给他本人和家人做,既增加了家庭的收入,又启动了精神病人的家庭工疗。通过康复进家庭工作:一是解决了困难家庭残疾人康复问题。二是节约了康复经费。因为到机构做康复训练,训练费和交通费支出每月不下2500元,区残联难以承担,而聘请家庭康复员,按每天一小时15元计,每月费用不超过450元。三是帮助解决了社区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双赢”。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
目前,残疾人在就业上面临较大难度。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就业一直是个难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残疾人的小康愿望只能是一个幻想。今年,在我市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能实现就业的比率很低。很多的单位别说安排残疾人就业了,就是依法应该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想赖着不交。近年由残联通过推荐实现就业的有限的残疾人中,没有一个能安排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就业。现在接收残疾人就业的除了福利企业以外,只有少数的私营企业。另外,由于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比例甚低(在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有2人,具有中专学历的只有5人),远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招工要求。再加上受年龄偏大、缺乏专业技能等的影响,就业就更为困难。即使在就业的残疾人中,其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除了部分有稳定工作的残疾人外,社会上月收入在600元以上的残疾人比例很少。
今年,协会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化解各种困难,带领残疾人共同奔小康。
1、加大就业工作力度。要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首先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全社会给残疾人就业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我们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一是继续宣传贯彻实施《依法实施社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对辖区内所属单位残疾人安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督促未开展安置工作的单位履行应尽的义务。二是建议工商、卫生、消防、税务等部门减免各种税费,为残疾人经营者,特别是新创业者创造生息的机会,如:对新开业者全免一至两年的费用。三是探讨利用辖区内的市场,在每个市场中设置一些“残疾人专用摊位”,供残疾人自谋职业等。四是在烟草等专营的行业,给残疾人参与经营留出一定的摊位和空间。
2、对残疾人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及保障。一是扩大福利企业、单位的用人范围,除了肢体、视力、听力语言三类残疾人外,将轻度的智力、精神两类残疾人纳入进来,不要厚此薄彼。使有劳动能力的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享有劳动的权利。二是现行的民政救济条件是以户为计算单位,使有些残疾人应“救”而不能“救”,建议以人为计算单位,落实到残疾人本人身上。三是逐步将失业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范围,为其购买养老及医疗保险。可采用政府出大头,残疾人出小头,或全免的形式,解除残疾人及家属的后顾之忧,使残疾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四是与劳动部门配合,按照有关的劳动法规,对安置单位的残疾人工资、福利待遇进行检查,落实好同工同酬的问题。
3、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我们通过对社区内的残疾居民进行文化扶贫、扫盲、职业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鼓励残疾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爱心团体奉献
一、青年志愿者“爱心助残”进社区活动的主要方法
今年,我们开展青年志愿者爱心助残进社区活动,青年志愿者组织有着较为健全的网络,拥有大量掌握着一技之长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有着多年开展学雷锋活动的传统优势,并且参与社区服务的团员青年还有着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与青年团员注重从服务上做文章,不但真正让残疾人得到了实惠,也突出了活动的特色。
青年志愿服务作为社区服务保障领域内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建立社区多层次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是社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社区青年志愿者行动的重要切入点。社区内居民群众的多层次需要,为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制约,志愿者们在提供经济、物质保障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但在服务保障方面是大有作为的。活动开展的实践证明,社区青年志愿服务作为社区多层次服务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已经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社区群众的广泛欢迎。
(五)加强培训工作
1、狠抓业务培训,力促业务素质“强”起来。针对残疾人工作的新形势、新问题、新要求,采取专职委员集体培训和到区残联以会代训两种方式,强化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基层残疾人工作的需要,协会领导分别从政治理论、业务工作、实践经验等不同角度对我们这些专职委员进行了专题辅导,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进一步提升开展工作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通过业务培训,增强了我们专职委员做好残疾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投身残疾人事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专职委员较为系统、全面的掌握了残疾人扶贫、康复、教育培训、劳动就业、法制维权等各项业务知识,增强了业务素质,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为更好地服务于残疾人事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创新激励机制,力促干事活力“动”起来。一是物质激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引入物质激励机制,把奖金与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创新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吸引力,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专职干事于年底根据考核结果进行物质奖励,极大地增强了专职委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荣誉激励,激发工作进取心。每年举行一次评先树优活动,评选先进专职委员,对表现出色、成绩突出的专职委员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精神上的奖励,以调动其积极性。三是情感激励,营造和谐氛围。感情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区残联注重感情投资,牢牢抓住一个“心”字,将心比心,互相交心。自配备专职委员以来,区残联定期开展谈心活动,了解专职委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这些人性化、亲情化的措施,进一步激发了专职委员投身残疾人事业的激情和主动性。
通过激励机制,真正从内心点燃了专职委员的工作热情,抱着全力为残疾人服务的目的,以他们的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成为了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的好助手、广大残疾人的贴心人。
关键词:室内设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国内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膨胀,各类室内设计公司前景看好,市场对室内设计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室内设计就业市场需要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既要有设计和项目控制能力较强的大学本科或更高学历的专业设计人员,也要有具备基本设计技能的普通设计师以及充当助手的绘图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等。以一个中等大小的室内设计公司为例,公司技术人员通常包括设计总监1名、主笔设计师2~3名、设计师3~4名、绘图员若干名,此外还有公司施工管理人员(工程部经理)1~2名等等。除了设计总监和主笔设计师以外,其他岗位很适合中职和高职毕业生作为就业选择。从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强,谦虚、肯学,很受用人单位青睐,适合的岗位也很多。但也有不少学生遭遇就业障碍,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1)电脑软件掌握的深度不够,不能达到实际工作的要求。例如,只能掌握3DMAX的一些基本操作,不能独立绘制专业效果图;使用CAD绘图速度较慢,不能达到实际工作的时间要求。(2)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所学的技能不能灵活运用。我校2004级室内设计专业学生面试时就有这样的例子:橱柜公司要求学生用非建模的方式绘制CAD效果图,即直接在电脑上画一点透视。其实学生都会手绘一点透视效果图,现在只是换了个工具,改用电脑画,于是去面试的几个学生便不知所措。如果学校与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实习期间有机会接触这些内容,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3)学校的教学与市场脱轨,教师缺乏对市场变化的了解,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配合市场的需求。以家具市场为例,1978年,中国家具行业产值仅为13亿元,1998年达到870亿元,2004年达到2650亿元,到今天为止,从总量上已有望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贸易国,这一发展态势造成家具设计师的严重短缺。在广东,有将近10000家家具企业,家具设计师缺口达3万名。家具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完全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增加家具设计的专项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家具设计大赛,同家具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提供“订单式”培养和学生实习双向服务。
综上所述,随着室内装饰设计行业的快速增长,中职毕业生必将成为该行业的一支生力军。我们应该顺应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使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拥有优质的就业前景。那么,怎样对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呢?
(一)主动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变化,调整教学内容
以橱柜公司为例,现在市场上整体橱柜公司很多,主要从事家庭厨房橱柜、整体衣柜、衣帽间以及其他配套家具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这些公司一般由展示间、家具加工厂和设计室组成,有些公司只招一两个人,既负责门面接待,又负责画图设计,有时还要现场测绘。由于橱柜设计的技术简单,出图量小,因此,综合成本因素,本科或研究生这样层次的设计人员并非最佳选择,而职校生凭借熟练的CAD绘图水平和良好的沟通技巧,只要稍加训练,就能胜任此工作。整体橱柜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十年以前国内还很少有人涉足,在2002年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室内设计》规划教材中也没有提及,现在既然市场上出现了需求,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顺应潮流,增加相应的内容:(1)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厨房空间布局原则及理论”、“家具设计及加工”等相关课程的课时。(2)在室内设计课上布置类似的厨房橱柜或步入式衣帽间的设计作业,进行课题模拟,依据橱柜公司出图的标准,要求学生出齐平面、立面、效果图以及相关水电位置图,为了切合实际,图纸要求达到施工图深度,尺寸详尽,材料标注清晰,最后要有详尽的预算报价。(3)橱柜公司需要设计人员现场给客户演示如何布置厨房和衣柜,很多公司运用了专业的橱柜设计软件,在十几分钟内就能为顾客出一张效果图,这要求设计师熟练掌握软件,并具备与客户沟通的良好技巧,所以要增加相应的橱柜设计专业软件介绍,同时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增设《表达与沟通技巧》课程。以此类推,其他如“装饰建材”、“家具设计”、“人居空间室内设计”及“公共空间室内设计”这些设计分支又各有其特点和行业要求,教师在教授以上内容时,应根据市场信息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要求学生练好基本功,以不变应万变
市场的变化使得设计公司和商家根据市场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经营。学校教育不可能包罗万象,职业训练既要适应市场变化,也要抓住重点和关键,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功有:关于素描、色彩、构成的专业训练,对于CAD、3DMAX、PHOTOSHOP等软件的熟练操作能力,室内设计基础理论、室内设计风格和室内设计相关材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制图、手绘表现、模型制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无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怎样改革,这些基本功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好的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该强化学生的这些训练,使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有能力迎接未来市场的挑战。
(三)结合中国实际,向国外职业设计院校学习,改进教学模式,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体系
我国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起才在几所大学里开办的,中职的室内设计教学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而国外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和职业培训方面则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西方的设计教学始于1919年的包豪斯学院,该学院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教育的结构基础。近百年的设计发展史和教学史使西方各类设计学院不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内容。上海东华大学—拉萨尔国际设计学院(Raffles Design Institute)是由亚太地区著名的设计与管理教育机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集团和中国东华大学合作创建的,成立于1994年,也是上海市第一批获得国家批准办学的中外合作学院,秉承了西方的设计教育传统,其室内设计专业(三年全日制)的课程设置颇具特色,详见表1。
转贴于
从课程设置来看,其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化,同样是三年全日制,学生所受到的专业训练更全面,同时实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例如,聘请材料供应商来校讲授材料知识,现场参观,设计概念阶段的资料收集,模拟设计项目训练,小组设计及设计介绍表达训练,实习及商业项目的参与等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长期友好的企业合作与知名外企的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我国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源于1997年6月由国家教委职教司在北京组织召开的全国职业高中实用美术类专业教学计划及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审定会。教学计划中专业课和实习课采用模块式的教学结构,即在学习基本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专业方向(就业方向)选开专业课,其中,专业基础课有素描、色彩、图案、书法、构成基础、字体设计基础等;专业课有广告设计与制作、展示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与制作等。室内设计专业的课本只有《室内设计与制作》这一本,这本教材涵盖了室内设计的基础理论、相关设计因素、室内装修材料与制作工艺、室内设计表现技法及室内设计简史等内容,由于在一本书中要容纳如此之多的内容,所以很多知识点都是概括介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2001年,教育部再次组织编写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和《室内设计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由邱晓葵组织编写了《室内设计》这本专业教材,增加了一本《室内设计作品赏析》作为辅助教材,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法跟上迅速发展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步伐。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我国室内设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变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相对滞后的局面,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从原来的一本教材一门课向专业化的课程体系迈进。例如,笔者所在的珠海市第三中等职业学校借鉴了国内外室内设计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如表2所示的以下课程:
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专业教学日趋系统化,但是由于中职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的滞后性,大多数课程的教材都是由教师根据需要自定,有些是大学教材,不太适合职校学生,例如,《室内设计表现技法》课程选用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的《室内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简史》课程选用了鲁迅美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史导学》,《材料与工艺》课程选用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环境设计装饰材料应用艺术》,《CAD绘图》课程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AutoCAD2004中文版建筑制图》,只有《素描》、《色彩》、《图案》、《构成基础》、《展示设计》、《平面广告》这几门课使用的是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规划教材。鉴于此,笔者建议,为适应市场和教学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室内设计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及配套用书的建设,各院校也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定工作。
(四)因材施教,确定不同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由于每个学生各有不同的特点——有人擅长手绘,有人擅长电脑绘图,有人思想活跃,有人动手能力强,我们应该针对他们的自身条件,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了这个目的,同一次作业,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完成方式,例如,关于“办公空间”的设计可以这样安排:对家具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套办公家具;喜欢模型制作的学生可以做一个办公室的沙盘模型;擅长效果图的学生可以画三四张效果图;精通CAD的学生可以出齐一套办公室施工图等等。还有一些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完成,并且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从概念构思到绘图的全部过程,而是让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来选择工作,通过分工与合作,一方面可以发展每个学生的长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模仿社会环境中的团队工作方式。例如,我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餐饮空间”专题设计时,就以4人为一组:手绘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画手绘效果图,擅长电脑的学生制作电脑效果图,思想活跃有创意的学生负责设计概念的确定和整体平面规划,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专攻模型制作和作品装裱,通过分工,学生各自的任务都是与自己喜爱和擅长相关,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作业质量也大大提高。我们对于中职学生的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而学生没有就业和求职的经验,对于如何学以致用也没有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多下工夫,不但要丰富课程的种类,而且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的结构。首先,要把训练学生基本功的课程设定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这样可以为学生打好基础,以适应未来多变的择业可能;其次,要紧跟就业市场的形式,设立模块化专业限选课,帮助学生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发展自己的能力;设计行业对从业者的艺术修养、鉴赏力及生活品位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使学生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可以开设茶道、插花、艺术和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专业任选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修养。
(五)逐步建立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走出校园,多参观,多实践
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今天,教师不可能完全而及时地掌握所有的新材料、新技能、新知识,为了与市场接轨,学校应当与室内设计公司建立联系,在教学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聘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领略著名设计师的风范,同时加深企业对学校的了解和认可,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每年各大中城市都会有丰富多彩的房地产展销会、建筑及装饰材料展、家具设计展、厨房设备展、卫浴设备展、灯具及电器设备展等,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展览会,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建筑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增加对设计的感性认识和实战经验,体验实际工作中设计投标的一些概念。此外,参加设计竞赛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全方位的考验,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在赛后总结、吸收其他选手的优点,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尤为有效。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教学与市场接轨已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室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一定能开创出一个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教学接轨,既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又能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如上定义有个共性,就是强调都市农业的地域性和经济活动类型。从这个角度讲,可以把德国学者穆斯蒂尔的定义看成是这类定义的高度概括。但是,如果从概念体系的内部结构完整性和外部功能配合性的要求来衡量,这这些定义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从内部结构完整性来看,这些定义都丢失了都市农业的主体、生产目的、生产种类、产品等核心内涵;从外部功能配合性来看,都没有与城市生态环境、食物供应系统、乡村农业等相关概念建立配合关系。为此,需要对都市农业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二)都市农业的新定义
受如上定义的启发和满足概念界定的内部结构与外部功能要求以及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将都市农业界定为: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1)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2)涵括了目前出现的都市农业的所有经营类型。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都市农业出现了种植农业、养殖农业、楼宇农业、园林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等经营类型。都市农业概念应该涵括这些经营类型。
(3)概括了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现在从事都市农业的人不仅是城郊农民,还有市内的园林园艺工人、居家赋闲的退休市民、城市家庭主妇等。我们在定义中用“城乡居民”一词概括了这些都市农业经营者,强调了都市农业的经营主体。
(4)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特指在城市区域进行的各种农业生产。界定都市农业概念必须确定其区位范围和地理空间。如果都市农业定义不限定在城市区域,在实践上会产生许多误解,在操作上难以与乡村农业划定边界,也不便于都市农业的行政管理。所以,在定义中突出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是必要的。
(5)突出了都市农业的多重功能和产品特性。都市农业能为城市提供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劳动就业、休闲娱乐场所、环境与农业知识教育场所;提供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缓解精神压力、陶冶情趣的生活方式。这些产品与服务以及生产功能是都市农业区别乡村农业的一个根本特点。
二、现代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和经营现状
作为城市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自现代都市农业兴起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新奇各异的多效能的都市农业经营形式。
(一)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
(1)郊外生态防护林业。这是人类为了调节城市气温、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城郊地区开发的一种都市农业。这类经营领域在食物短缺的时空环境里不受重视。在过去,许多城市郊区本应成为生态防护地带,但被一座座工厂、养殖场和一块块蔬菜基地所占领。结果造成城市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和地下水枯竭、空气质量下降。有了这些教训以后,人类才重视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如近年,法国用财政在一些城郊山区和岛屿建立了7个无住户的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近些年我国一些特大城市也开始重视这种都市农业。如北京,在2005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中提出,将重点支持京津风沙源治理、建立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营造水源保护林;又如上海,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要把上海城郊结合部建设成为城市的绿色屏障、安全空间、城市生态补充基地。
(2)郊外食物农业。这是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给市民提供安全粮食、蔬菜、水果、肉食蛋禽、奶制品等食物的一种都市农业。其经营领域包括蔬菜种植、粮食生产、家禽家畜养殖、水果种植、食品加工等。由于市民需要足量的、安全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而郊外食物农业将向生态化、优质化、集约化、工厂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发展郊外食物农业,要以都市市场为轴心、要注重资金、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注意引进工业生产管理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尤其要以生产优质安全的高档农产品为经营目标。只有这样郊外食物农业才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3)城市园林园艺农业。这是都市农业服务城市的主要表现,也是人类通过农业手段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园林景观、绿色公共活动场所、优质空气的重要领域。这种农业活动有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就重视城市园林园艺建设。现代市民把城市园林园艺美化视为都市农业的重要领域,并利用园林园艺工程美化城市空间。如法国,用绿篱带将住区与工厂、高速公路及污染区隔开,以营造宁静、清洁的人居环境;一些新城刻意保留部分农业用地,在城内种植蔬菜和花卉,制造农业景观。巴黎大区在城市规划中划定了自然保护区和农业保护区,提出要将农田、河谷、森林、公园等绿色空间联结起来,形成贯穿整个大区的绿色脉络。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包括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和市内绿化、美化工程两大领域。前者是城市园林园艺农业的初级产品生产过程或原材料供应过程,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城郊农村。后者是城市园林单位或郊区园林园艺公司将郊区的林木、草皮等其他植被移栽到城市住宅区、街道和道路两旁、街心花园、市内公园以及其他绿化地带的过程。两者是园林园艺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是市内绿化美化工程的基础,为城市绿化和美化生产源源不断地供应原材料;市内绿化美化工程是郊外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的价值体现,为郊区景观林木、草业、花卉生产提供了强大需求。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发展过程就是这两种生产的协同过程。
(4)城郊旅游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属旅游农业,源于西方市民乡村旅游,在国外有70多年历史、在中国有30年历史。但世界各国对其称呼不同,德国叫“度假农庄”;日本叫“度假农业园”;澳大利亚叫“休闲牧场”;奥地利叫“农家旅游”;韩国叫“观光休闲农园”。它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体验农园、教育农业等四种经营形式。农业公园就是经营者在农业生产中融入城市公园经营元素,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城乡居民观赏、游览的城郊公园;观光农园就是城郊农户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以及农产品观赏或采摘活动成片开发为供市民旅游的场所;体验农园就是城郊农户用租种方式将耕地转化为供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劳动乐趣的场所;教育农业是郊区农业经营者或市政府为了给城市孩子提供一个了解农业知识和农业生产过程的机会而开发出来的都市农业经营模式。城郊教育农业是在城市传播农业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经营方法各不相同。如日本是把城市子女送到郊区农户家寄宿并参加农业劳动;法国将其作为农业职业培训方式。法国政府规定凡从事农业者都要在教育农场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为此建有1000多家教育农场,并受制国家农业部门职业培训中心。法国的城郊教育农业效果比较好。
(5)市内楼宇农业。这是城市内的居民在城市楼宇间可用空间里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多功能农业经营方式。楼宇农业的产生源自市民对田园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住区生态环境的高要求。世界上解决了食物保障问题的市民一般把从事楼宇农业作为调节和美化生活的手段,而处于食物供应短缺状态的市民一般把发展楼宇农业作为家庭食物供给的一条途径。但是在农业生产受到工业化污染的情况下,一些市民也重视楼宇农业生产,将它作为解决食物安全的一种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市内的楼宇农业成为城市食物农业的一部分。市内楼宇农业根据生产地点不同,有多种经营方式:第一,自家庭院、阳台、楼顶甚至外墙等狭小空间的绿化与美化种植,包括室内、阳台、庭院种植观赏性植物和水果植物、盘载蔬菜、小动物饲养,室外墙壁植草和藤蔓植物种植;第二,楼盘间空的绿化和美化种植,包括种草、植树;第三,旅馆饭店接待大厅的美化种植,包括移动的盆载植物和固定的植物装饰;第四,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绿色种植,包括街道绿化美化种植和钢架吊盆蔬菜种植。
(6)都市文化农业。这是农业经管者借用文化产业经营技术,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利用农村文化资源,给市民提供优质农产品、文化旅游服务、农业手工艺品、农村文化产品,从而获得较高经济收入的农业经营形式。主要有四种经营方式:第一,民俗旅游。这是经营者以民俗事象为经营内容、以文化旅游社区为经营空间,为市民提供旅游服务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都市发展民俗旅游具有优势,因为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所以都市民俗旅游发展比较快。第二,农耕文化展览。这是经管者按照农业发展历史线索通过实物和文字资料将农业文化在展览馆展示出来的文化农业经营形式。这种经营项目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传承价值,我国已出现这种都市农业经营方式。第三,农产品展览。这是经管者借助会展文化,在城市空间和特定时段,举行的农产品交易活动。世界各地许多大城市年年举办农产品展览会。第四,节庆农业。这是经营者利用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发展农业经济的经营形式。举办农产品文化节的目的不在于做博物馆式的陈列展示,而在于将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农业社会的日常生活模式与情境氛围分享给市民和外地来客。
(二)都市农业经营现状
国外比较重视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快,形成了一定规模,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出特殊功效。有专家估计,目前全世界有8亿人口从事都市农业经营,其中的2亿人口从事销售,他们中有1.5亿人是全职的(Smitetal,1998)。由于世界各国的食物供应水平不一样,各国经营都市农业的重点领域不同。
在农业欠发达国家,不仅从事都市农业的家庭很多,而且主要从事食物生产。如生活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城市中的6.5亿市民中,就有2.5亿人通过都市农业获得部分食物。都市农业不仅是粮食短缺国家的市民解物自给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他们提高农业食物品质的办法。如有专家称,在哈瓦那,城市菜园明显提高了农户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食物数量和质量(尼科·巴克,2005);在低收入家庭消费的食品中,城市家庭食物自产比例不断提高。有专家统计,在东雅加达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18%;在坎帕拉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达到60%;在内罗毕市,市民家庭食物自产已达到50%(Mougeot,1994)。
在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重点是生态恢复和生态保护。如英国想通过发展都市生态防护和园林园艺农业措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目前英国在20多个城市的原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上实施所谓的“城市农庄计划”。如德国采用生态保护农业措施恢复城郊矿山废地生态,如埃森市将城市内原来用于煤矿开采的土地转变成为都市农业规划用地,在废地上发展都市农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又如城市国家新加坡就是通过发展都市农业,不仅改善了国家生态环境,把新加坡变成了世界着名的花园国家,而且已经改变了国家农业食物生产短缺的现象,实现了肉类供应完全自给和25%的蔬菜的自给(Smitetal,1995)。
在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比较全面。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具体经营领域,在我国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发展。我国的省会城市都建有郊外蔬菜生产基地,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新鲜蔬菜,甚至为城市超市提供一定数量的有机农产食品。我国一些特大城市还建设了郊外生态防护林体系。基本上所有大城市都兴办了旅游农业,尤其是农家乐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些特大城市还发展了文化农业,如北京有316个郊区行政村开展了民俗旅游,民俗旅游接待户达13819户。北京房山区的韩村河村于2003年就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展览馆;大兴区的庞各庄镇于2004年建起了占地面积2.3万余平方米的国内首家西瓜博物馆。大兴区于1988年首创性举办了西瓜节,到此已举办18届;大孙各庄镇举办葡萄采摘节;北务镇举办蔬菜采摘节;李桥镇举办西甜瓜采摘节;北石槽镇举办鲜杏采摘节;龙湾屯镇举办果品采摘节,他们以节庆方式招揽人气,以城区市民的广泛参来实现农产品的促销。现在北京农产品文化节已成为全国各市仿效的范式。
三、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
都市农业是现代多功能农业的一种,能产生经济、人文、生态、社会效益,能发挥经济、人文、生态、社会功能,具有多效能特征。
(一)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
都市农业的郊外生态防护林业、园林园艺业、农作物种植,向城市提供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态屏障、绿化隔离带,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都市农业还可以防止和减轻都市外来不利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危害。都市农业与市内园林绿化美化农业一起还扮演着城市清道夫的角色,不仅大量地、持续地接受、储存、消纳、降解、净化都市排出的气、水、固体废气物,而且将城市中大量排出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生活垃圾通过农业的有效利用变为资源,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损害,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同时都市农业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维护了农村地面自然景观。市内楼宇农业还扩大了城市种植空间,促使室内氧气与二氧化碳得到平衡、能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室内温度、吸收空气中被污染的灰尘和废气,帮助市民建立了一个宜居的小气候。就北京城郊食物农业产生的生态效能来说,2002年仅京郊农田生态系统在调节大气成分方面就产生了49.3亿元生态价值;在净化环境方面产生了109.63亿元生态价值;在蓄水方面产生了6.03亿元生态价值;在生态服务方面产生了293.4亿元生态价值。
(二)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
由于都市农业具有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接近城市市场、拥有庞大的购买力旺盛的消费群体、具备走集约经营和发展设施农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而且产业分工比较发达,所以,都市农业的经济效能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1)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的增收能力。根据文化等人的研究,北京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的农户人均纯收入,2002年为5880.1元,2003年为6496.3元,其增幅为约91%。这种水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根据近些年的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统计,我国农民的年均人平纯收入不过3000元,只有北京郊区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的50%;全国农民年均人平纯收入增幅约为20%,其增幅能力不到北京郊区农民的一半。(2)促进了城郊第三产业发展。都市农业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旅游业、物流业、畜牧业、种植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郊区农村交通运输、通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郊区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发展,对周遍农村地区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更主要的是都市农业提高了农村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在农业走上设施化生产、精确化生产、优质化生产轨道方面起了促进作用,改变了农业经营落后面貌。以北京都市农业为例,到2003年为止,农机化程度达到70.4%;设施农业面积达到9.06%;节水设施控制面积达到81.2%;农户计算机拥有率达到16%。这是乡村农业无法达到的。
(三)都市农业的人文效益与人文功能
都市农业的环保生产相对常规农业的化学化生产,使农业具有了人文关怀特点和人文效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了享受田园生活和从事养生劳动的机会,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锻炼了市民身体,加强了市民生活保健,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数。(2)改善了市民生活环境。都市农业通过农业生产改善了城市空间结构、降低了城市污染,促进了室内外的碳氧平衡,为市民创造了宜居环境。(3)满足了市民的食物安全需求。都市农业为市民提供蔬菜、粮食、肉奶、水果等食物,丰富了城市食物供应。同时通过生产无公害的、绿色的甚至有机产品,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优质的、有营养的农业食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概率,为市民身体健康建立起了食物保护屏障,满足了市民对高品质食物的需求。(4)传播了农耕文化、改变了市民文化结构。都市农业通过发展会展农业、体验农业、教育农业,较好地向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传输了农业知识、农艺、农耕精神,直接促进了农耕文化的传播。同时也提高市民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另外都市农业通过发展楼宇农业、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采摘活动,使市民的审美文化和认知文化发生结构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