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

第1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三维度九要素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普及与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各级各类院校发展的主要教学模式。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紧随信息化教育的趋势,以智慧校园、数字校园、专业资源库的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在教育、管理、服务中实施信息化的教育模式。

一、信息化教学的三维度

(一)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更迭从传统的课堂到多媒体智慧教育课堂。多媒体智慧教学环境,以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将各类终端教学资源进行连接,通过教学软件等,形成集智慧教学、智能调节、智能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的智能教学体系。智能教室是智慧校园的组成单位,通过移动软件延伸传统的教学环境,有效的整合了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教学碎片化的学习特征,实现线上线下及时学习,促进学习效率,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1]。(二)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用来实现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媒介,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效率。硬件教学资源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软件的教学资源可以有教师进行组织开发,教学平台搭建可以由公司帮助开发。教学工具的选择要与教学方法紧密联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力。(三)数字化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经过数字化操作处理,可以用来解释传统教学中无法进行阐述的原理、过程、定义以及结构概念,以及职业院校中的成本、安全等问题。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九要素

信息化教学的就要素提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有别于传统,具备了丰富、鲜明的教学内涵,并可以总结为“九要素”。(一)学情分析在进行前期的教学设计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学习情况、学习特征以及学习进度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在对个体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群体特征的了解,使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特征相匹配。(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职业院校的目标需要通过技能、知识与素养来表达,即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与素养目标。知识目标的含义是指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技能目标指强调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内容的掌握情况;素养目标包含养成习惯、遵守规范与标准等。(三)教学内容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借助科学的教学工具组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要着重内容中的基本与主要知识技能,尤其是基础的概念与理论方法;教学难点对于学生消化吸收会有一定的难度,会产生一定的学习阻力,但也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探索的部分。(四)教学资源设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可以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辅助,保证课堂教学任务中的重难点能顺利展开,支撑教学过程顺利达到预设目标,是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资源的收集、整理、选用以及资源的开发能力。(五)教学方法设计教师的授课方式需要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机协调统一。职业院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具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其中既包括涵盖整个教学大纲的宏观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也包括设计教学步骤的微观教学方式如讲授法。(六)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手段即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工具,例如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软件工具包括课程平台等软件。信息化教学手段需要借助工具进行发展。(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到的具体环节主要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时长与教学手段等等。(八)教学评价设计以教学目标为根据,通过制定的科学标准,对教学活动的运行过程进行评分与衡量,并分成总结性评判与形成性评判两种类型。评价内容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检查情况与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九)教学反思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实施过程中的状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在后续过程中进行课程提升与改进。

结语

综上所述,三维度九要素的课程设计可以有效的规划课程目标,科学的对信息进行辨别筛选,合理选择教学工具,以三维度九要素为基准点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方式,这也正是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必须变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资源;学生

一、教学资源概述

教学资源是指用来帮助教与学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源的总和,即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资源。

教学资源作为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在教学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2年何克抗与钟志贤老师讲教学资源分为:设计型学习资源和利用型资源两种,分别是由教学者自行设计开发的教学资源和在原有状态下已经存在的、可谓学习所利用的学习资源。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资源将两种资源特点结合的教学资源形势,教师常从网络中下载资源,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度加工以便为课程所用。可以将这种资源定义为加工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资源是保证教学得以开展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

21世纪教育将基于信息技术进行发展,只是短短几年的时间,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而且这并不是一系列外在的变化,而是真正地推进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前进。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支持,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或者为教学目的而服务的各种教和学的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多个优点,信息化资源可以直接在网络中获取,而且在获取和传输方面有很大的弹性;多数信息化资源都是非线性化、多元化和超媒体化,有助于人们只是结构的感知和建构;资源以这种形式存在利于在网际间实现互动和共享。优秀资源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上次,提高资源的时效性。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范围过广,教学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存对信息化教学资源一定的误解。

1.对网络资源的过分依赖,忽视传统教学资源的高效性

时至今日,不存在万能的媒体,统一也不存在万能的多媒体资源,这种观点也在教育技术研究领域进行了多次争论,但是也是也早有了这样的定论。那么网络也不会例外,但是我们要肯定,网络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无以伦比的,但是作为教学资源来讲,网络资源并不是唯一指定的万能教学资源,生活中还有很多已有的资源可以方便利用,这样也让学生感受到他们所学习的知识更加贴近生活、自然和社会。

2.资源重复建设,优秀资源不能共享

在信息时代的教学中,资源的重要性得到很多教师和专家的赞同。学生只有占有大量的资源才能对所学的学习内容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从而进行高效地学习,但是在很多地区,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开发现象严重,真正优秀教学资源因为竞争观念影响出现的保护,无法实现校际共享。

3.过分偏重于素材性资源

很多教师在网络教室教学条件下,经常将大量搜索到的网络资源在一起罗列给学生,学生在此环境下就会出现信息涨满,而由于缺少辨别和判断能力,降低了学习效果。这样的资源由于穿上了信息技术的外衣,就变成了传统的教学辅导书,无法补偿传统教学资源缺陷,不符合教学改革的对教学过程的要求。

三、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策略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应用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才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因此,在教学资源的应用过程中要使用适当的策略,从而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1.根据教学目标选取教学资源

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影响着学习过程系统中的每个要素。不同的学习目标,对教师和学生行为要求也不同,对应需要的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应用也有很大不同。目标的差异决定了所使用教学资源的种类、内容、呈现形式等不同。对于同一学习内容的不同目标,教学资源自身的深度和广度也要有所调节。按学习目标程度划分,属于识记、理解方面的目标,教学资源就应该确定的范围小,资源的复杂程度和所包含的意义要浅显些。属于分析、综合和评价类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应该选择内容丰富并且有一定开发性的资源,资源的认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资源本身所体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2.根据学生需要分析选取教学资源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普遍的学习风格、身心特征和认知特征,而且每个学生作为个体也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这就影响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资源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应根据物质基础,尽全力根据学生的个人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对教学资源进行多样化的设计。以认知水平划分为例,对于认知水平低的学生应提供结构良好的教学资源,对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提供内容丰富,结构网络化的多途径识读的教学资源。

3.根据学习情境选取教学资源

情境影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兴趣、动机和相关的迁移能力,那么高效率的学习环境需要相关教学资源相匹配,从而充分利用情境化的资源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资源依据情境来划分分为高情境资源和低情境资源,对高情境资源的理解和认识需要相当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对于低情境资源,易于用语言和文字直接描述,并且容易理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应用高情境化的教学资源入手,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逐渐分解低情境化教学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

4.根据教学活动选取教学资源

接受式学习是将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初直接呈现给学生,抛锚式是提供部分教学资源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其他教学资源。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完全通过自主查询并探究获取资源,可见这些方式下的教学资源选取和使用都不尽相同。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选用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活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结合活动内容考虑教学资源的加工深度、物理分布、结构形态等。

5.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使用支持

为教学资源提供使用支持,能够促进学生获取和使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高效率学习能力。使用资源支持可以使学习更加结构化定位,并从一开始就尽量减少学生在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因此,学生在开始时可能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所需时间有所增加,但是在中期就会得心应手,总学习效率就会随之提高。通过学习支持所提供的帮助,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他们从一般繁杂的资源任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自身知识建构中。

提供资源使用支持可以用以下方式:

(1)提供资源使用指导语,这些“适时”的指导将能够减少他们的犹豫和困惑,推动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

(2)提供优选资源的获取方式,防止学生信息迷航。

(3)提供评价教学资源的模板,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或者简化评价任务,进一步提高获取与处理资源的效率。

(4)提供获取资源的帮助工具,从而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资源分析上。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拥有关系,造成信息的多源性、可选性和易得性。就像JOHN NAISBITT 说的那样“我们淹没在数据的海洋中,却又忍受着知识的饥渴。”一样,对于已有的教学资源如何高效应用,我们在认识和使用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通过运用相关的策略,使学生保持对资源的热情和兴趣,实现教学情境、教学活动、学生认识与教学资源良好的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3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中;教学管理;发展

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业的不断应用加快了高中教育现代化的改革和发展步伐,教育信息化在高中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也是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一大发展战略,是我国需要长期进行监督、研究和改善的一大教育课题。当前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国土面积辽阔,各省、市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这也最终导致了我国教育事业以省市为单位发展的局限性。高中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异也很明显。

1.教育信息化在我国高中教学管理应用的现状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就开始对“信息化技术与我国的教育事业结合”的教育信息化进行探究,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信息化教学管理的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加快了我国教育事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尤其是我国高中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得到了不断扩展。在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技术虚拟化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这些信息化的发展方式同样也是我国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智能化在我国高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是进行教学信息管理的基础,数字化是信息技术表现的形式,虚拟化是自我表现的手段。我国信息化的高中教学管理是以我国现代的教学理论为依据,通过网络、计算机通讯等多媒体技术对校内外的信息进行搜集,包括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在内,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管理都涉及到了学校的学生、学校管理以及学校的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在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校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工作指挥,在网上所需要实行的方针政策,听取教职员工的工作报告。这种教育信息化在我国高中教学管理的应用,推动了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不断的高位发展。

2.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教学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特征

2.1对教学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理解

自信息化一词诞生以来它的定义就存在模糊性,因此也表现为高中教学管理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人群对教学信息化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从信息化的方面看,它可以表现为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校园多媒体教师建设以及学校教学资源开发等等,这些都是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进行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若是从管理的方面看,教学信息化的实施目的是进行数字化教学,在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环境下,不断对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不断开发建设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老师的“教育”与学生“学习”之间的互动。同时从传统的教学管理角度看,信息化的教学就是力争将新鲜的教学素材和创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融入到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教学方案之中。就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教学过程来说,教育的信息化管理就是不断完善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和不断开创独居特色的教学平台等方面。

2.2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特征

信息技术的不断应用给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与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管理主要有以下特征:(1)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进行教学信息化管理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积极地汲取大量的针对自己需求的知识信息,体现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庞大性,这种特性也同时增加了学生对各种事物的辨别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避免有害信息对学生自身的危害。(2)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信息化的教学管理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展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丰富了教学内容,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形象性。(3)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设立的互网教学,使得教学的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大的范围内传播,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分享特征。(4)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后,信息化的教学氛围能够让老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得到充分彰显。(5)绵阳中学实验学校以现代教育的理论为基础,通过引进各种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实现教学的智能化发展。(6)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实施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以来,实现了学校教学活动的无纸化,学校的这种改变,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2.3信息化教学管理在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发展的优势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进行校园网的教学管理建设以来,学校的管理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在学校体现了以下的优势:(1)学校校园网络多媒体平台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带来了广阔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和老师都能够施展自己的个性,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2)学校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可以实现强大的评论、互动能力,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多样性,激发学生认真学习,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3)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工作的进行,发挥了其多媒体的超文本能力,渐渐实现了学校教学管理信息中的多种环节融合。(4)学校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能够利用网络的特征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不断加深对问题的印象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能力。

3.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在实行中存在的困难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在实行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以来,也面临了很多困难和挫折,这些问题主要有:

3.1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的态度不积极

从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以来,教师对这些网络化的设备拥有不同的态度,但是总的来说态度不甚积极,主要问题有:(1)许多教师的思维很难转变过来,他们不愿意为了一种新的教学管理做出自己的改变,担心信息化的教学工作影响自己的工作方式,同时当前的教育体制也会影响教学的信息化管理。学校在进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机制,这样会使得教学工作事倍功半。所以学校在进行信息化管理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忽略技术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学校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化的教学方式。(2)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管理以来,教师除了传统的工作,如准备上课教案、练习题命制等,还要从基础学习新的设备和技术,这样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一定程度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3)实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之后,教师运用新型的设备还不熟练,老师在准备电子教案的时候又浪费了时间,导致教师的精力不集中,一定程度影响了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4)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设备会发生不运行、出现故障的情况,这样很容易破坏教师的上课节奏,使得教师不得改变或者延迟教学课程,也会造成学生学习环境的混乱,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麻烦;同时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管理的网络设置的不稳定性,也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3.2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不充足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在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管理方式时,还会遇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问题的情况,这些情况都影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表现在:(1)学校在利用新的科学设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不能找到合适的教育学生的教学资源,如果找到也是很少或者是需要收费的,免费的教学资源是很少的。(2)学校虽然为教师购买了网络资源的查看账号,但是这些资源有些是和学生不符合的,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会选择使用以前的教学课件或者是自己制作,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3)学校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视频演示时,很方便,也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是与这些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却不足,只能通过网络搜索和下载,或者进行视频的重新剪辑,浪费教学时间。(4)学校的教学资源除了一些学生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之外,还缺少有关教师教学的一些原创资源,在这方面,学校的信息化教学还不完善。

3.3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缺少完善的教学评价体制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管理中引入一些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系统性的评价。但是在评价体系的实行过程中,缺乏对教师和学生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其中最缺少的是对教师的评价。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是通过对教师提交的纸质资料和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评价的,没有一个完整性的信息化评价体系,不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长期的监督,对教师的成长有详细的分析,缺少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这种简单的评价方式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主要采取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最后的评论,这种教学的评价体系,很难展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不能培养学生自身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4.完善教育信息化在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4.1不断完善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在实行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管理中,要建设好以下主要的管理平台:(1)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要建设管理好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主要是由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控制的,它是依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多方面特征进行设计的一款管理软件。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不限制时间与空间的阅读资源的机会。信息化平台要把学校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利于学生和教师的阅读。此外,信息化管理平台还要容易管理,方便操作,不断完善信息平台的功能;(2)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还要管理好学校的教务系统管理平台,教务系统平台包含着教师和学生学籍、档案、以及教师的上课情况等等。提高学校教障低车墓芾硇率能够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带来方面。所以在进行教务系统的建设时,要设置合理的教学应用,对学生的上学课程进行监督。同时教务系统还要具有拓展性,便于信息技术的及时更新。(3)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要不断完善学校远程教育的平台,远程教育的发展平台大大缩短了人们交流的距离,减少人们交流的障碍,这种跨越距离的教学方式能够扩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眼界。所以,在进行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时要满足学生和教师对校外互联网访问的需求,让学生和教师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交流。

4.2要不断完善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当今学生几乎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学生已经对互联网世界习以为常。所以学校在进行信息化教学管理时,可以设置网络课程,把网络技术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课程中。通过远程的课程让学生能够通过科学技术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课程的交流。学生还能够在网上进行信息的搜集,总结网络查阅资料的方法。此外,学生还能够通过合作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的困难。通过网络课程的运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学习应用,锻炼自己的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减少了性别和年龄的阻碍。所以学校要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利用智能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3绵阳中学实验学校要不断完善不同科目的信息化教学管理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在获得足够的教学资源之时,要不断完善教学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学校要根据不同的科目采取合适的管理方式。如在进行语言艺术和英语的信息化教学时,要注重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中心,让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工作要将多种学习语言的技巧进行整合,加强学生之间以及与教师的交流。同时,信息化的教学工作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促使学生丰富语言的拓展。而语境教学则是注重给学生提供合适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

绵阳中学实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在不断的发展,学校正在致力于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完善工作。它在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发展进步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从学校的各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发挥信息化教育在学校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蒋锦健.信息化平台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创新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7(05):41-43

[2]曲珊珊.浅析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民营科技,2016,(09):241

[3]马壮.教育信息化在高中教学管理中的发展研究[J].中国培训,2016(16):83

[4]袁韬.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75-176

[5]刘艳丽.浅析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发展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1):253-254

第4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15-0069-02

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特征

职业教育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施上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因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目标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普通高中那种规范明确的大一统标准,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又不同于高等院校的全面深入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它强调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这些特征也在无形之中决定着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定位,即根据职校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建设实用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注重轻量级、校本开发性,而不强调大规模、高端理论性。

二、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意义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可以解决目前我校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对课堂教学及教学科研工作还未起到应有的支撑辅助作用、网络课程及人机教学等更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还未形成规模的问题。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教学管理层面主要着眼于服务教学实践。通过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校自主开发与积累,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有效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形成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资源架构,为一线学科教学改革营造环境、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从而为教学科研、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支撑,不断提升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在此过程中,将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手段解决教学科研问题、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成果层次。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也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在本项目小组主要成员、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的整体构思和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我们形成了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理论架构,制订了《全面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工作方案》,使今后的每一项工作有章可循、有位可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推进职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计划与方案可以概括为“1个基础平台、3个专题系统、6个资源库”, 即在基础平台的信息环境下,借助电子资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功能,形成多层次的、可扩充的教学资源架构,同时此架构可以为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提供优质的主体资源。图1所示的概念图可以形象地标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1.夯实1个基础平台

基础平台即我校已成功运行了3年的鹏达电子校务系统平台,借此平台,学校已进行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模式和手段的革新,如学分数据库、网上评教、智能排课、信息共享等,逐步强化了我校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观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方法。其中完整且不断更新的教学信息(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学分等信息)将是所有专题系统的数据源。今后也将进一步充分应用平台中的其它功能不断夯实电子校务平台的应用。

2.引入3个专题系统

3个专题系统即题库系统、教学资源系统和网络课程系统。

题库系统已于2011年引入,目的是建立各学科较完整规范的试题资源库,从而实现试卷生成和在线考核。目前系统中已建立了31门学科题库、5000多道试题,并在上学期期中考试中对两门学科成功试点使用了此系统。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优化题库质量”,多进行常态化的题库更新工作,学校将继续做好学科题库创建的检查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使更多学科的期中期末考试能够试点使用此系统,进行试卷生成或上机测试阅卷工作,使题库系统真正发挥实效,实现课程考核内容资源化和信息化。

教学资源系统即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其作用是对各类教学电子资源进行规范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提供教学资源的上传、审核、搜索、浏览、评价、收藏等功能,支持目录结构导入的方式。在这个“容器”的管理下,各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片、网页、视频、音频文件、flash文件等)和各主题的教学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课堂录像、课件系列、教研论文等)将被有机地整合和存储,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生长,成为各学科网络课程体系的主体资源。

网络课程系统将于2013年上半年引入。该系统能够按照专业课程分类展现网络课程,提供网络课程的检索与查询。学生可登录系统学习网络课程、通过向网络教师提问互动、进行网络练习与考试。教师可登录系统管理学生学习进度、解答学生学习问题、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等等。在网络课程系统的支持下,静态的教学资源将“活化”为互动的课程,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面对面的交流,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互动,将从多个角度对课堂教学形成有益补充和有力支持,辅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弥补统一性教学的种种不足,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

3.建立6个资源库

3个专题系统就像3个智能化的容器,实现对各类教学资源库的存储和管理。除学科题库外,资源库还包括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教研论文库、网络课程库。其中,学科题库以学科为单位;电子教案库、课堂录像库、课件库都以学科为基础自成体系,以每个知识块为一个基本单位,但三者应从知识主题上保持基本同步和呼应;网络课程库则是在前5种资源较为丰富成熟的基础上,二次加工整合形成的应用型综合资源库。

由于各类资源库庞大繁杂,建立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尤其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职校教育中,专业教学常常需要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资源库的建立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更新、不断优化。

各类资源库虽然庞大繁杂,但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多年来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发展,教师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积跬步”必然“成千里”,教师通过动手实践或分工协作,手中积累了大量或零散或小成体系的题库、课件、教案等电子资料,其中凝结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思想,具有形成体系、实现共享的价值。

四、推进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手段

学校将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措施纳入教学工作计划,举行了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启动仪式,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了工作方案的解读和整体分工动员,明确了近期工作任务和远期的工作目标。并在学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群体中多次进行理念渗透和培训,使“全面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有效建立整合各学科教学资源、提升教科研成果层次”的目标和理念逐渐为教师所熟知和认同。

学校力图以“全员参与、分工明确、逐步推进、重在实效”为工作思路,做到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及时总结、逐步完善。各部门人员的基本职责为:

(1)校级领导牵头指挥、整体决策。

(2)项目负责人(教务处干部)拟定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性计划表,邀请专家对学科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做好教师动员、过程管理和阶段检查指导工作。

(3)教研组长积极做好本组教师的任务分工和协调工作,以集备组为单位成立学科资源小组,明确各学科负责人、组内分工和计划进度。

(4)学科教师根据分工,要分步骤、有重点、常态化地做好各类教学资源文件的整理、汇编和导入工作,逐步形成较完整、规范的各类学科资源体系。

第5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Abstract The top position internship is the key link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and curriculum system. The article aims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ostgraduate internship courses construc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es the study rules and needs of students during internships, analyzes the cor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ies required for different marketing careers, and builds a model for post-employment internships that rely on inform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ost-secondary internship courses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Keywords on-job training courses; construction mode;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顶岗实习是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建设顶岗实习课程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技术发展赋予高等职业教育新内涵和新要求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的局限,依托信息化教学资源,适应顶岗实习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有效进行课程建设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

1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现状

当前,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在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的实践创新中,从学校、企业、学生等各主体的实际出发,探索了多种顶岗实习课程建设模式,存在鲜明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顶岗实习纳入课程化管理。为强化专业内涵建设,越来越多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正逐步加强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力度,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开发了面向工作岗位需求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了紧贴职业岗位的教学项目。

二是校企共建顶岗实习课程。部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突破学校、企业在顶岗实习课程建设中主体分离的障碍,依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确定了相应教学内容,并融合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建立了动态的多主体共建共管的教学管理体系。[1]

三是利用信息化技?g进行顶岗实习教学及管理。虽然顶岗实习具有一般课程的系统性、教学性和实践性,但因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主体的多元性、教学场所的不确定性,顶岗实习教学又不同于一般课程教学。为适应顶岗实习教学的特殊性,很多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开展网络教学,并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效,适应学生实习期的学习需求。

与此同时,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建设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时间长,教学管理难度大。高职市场营销营销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实习单位和岗位存在点多、面广、学生分散的特点。这一现象造成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难以全面到位,容易出现“放羊”现象。

(2)顶岗实习教学易流于形式。部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使企业导师、学院导师的教学和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达不到专业技能提升与巩固的教学目的。

(3)教学资源管理欠有序。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师教学需求、学生学习需求存在脱节、互不关联、针对性差等现象还比较突出,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的信息化技术开展精准高效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影响了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4)课程教育教学功能未得到充分体现。部分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课程过分重视企业和就业需要,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职业技能的培养上,而忽视了学生在实习岗位工作中所需的职业素养、职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等非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未充分发挥顶岗实习课程的教育教学功能。

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建设模式的构建

2.1 分析营销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基于营销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营销职业岗位群具体划分为市场类、销售类、客服类、策划类四大类,各岗位群中岗位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如表1所示。

2.2 分析顶岗实习期学生学习规律及需求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进行工作场所学习时,需严格遵守企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纪律,常难以同时兼顾企业工作任务和学校学习任务,相对较长的集中课程学习时间十分匮乏。因而需在特定物理空间和常规教学时间内开展的传统课程教学不适合在岗学生进行学习。此外,学生在顶岗工作中遇到知识或技能缺失、存在疑惑等问题时,常无适宜的方式进行再学习。这造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遇到障碍。学生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有效利用闲暇时间,又能适切学习环境和学习困惑的课程模式,满足在工作场所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需求。

2.3 树立顶岗实习课程建设教学理念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应以课程共建、共享为目的,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建设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实现工具,以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为基本建设内容,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2]

2.4 明确顶岗实习课程教学目标

确定校企共融开展顶岗实习教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技能人才。三者共同构成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教学目标。

2.5 设计顶岗实习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1)打造便捷、高效的课程学习环境。为便于顶岗实习期学生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学习,通过打造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碎片化、微型化、可组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2)构建教学共同体。因顶岗实习课程教学的特殊性,由学校、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组成教学共同体来承担顶岗实习课程教学任务。其中以企业导师为主导,提出课程建设的要求和整体构想,负责分析相应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提炼。以学院导师为教学主体,由学院组织“双师双能型”教师组成“学院导师团”,依照教学规律,将不同职业岗位上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汇总、归纳,构建不同的教学项目,制定详细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手册,并进一步开发和组合相应信息化教学资源,最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学院导师还需在学生轮岗实习后,根据企业导师的实习评价意见,综合分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准确示范和针对性训练,开展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补差性教学。顶岗实习学生依据其在实习岗位上的工作经历和经验,制作实景教学视频,供具有相同或相似实习任务的学生进行学习和借鉴。[3]

(3)设计教学模块和教学项目。依据营销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经过开发,形成能力本位的、灵活选择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具体教?W项目如表2所示。

其中,营销礼仪与客户沟通、营销职业道德设为必选模块,市场调研与预测、产品推销、客户服务、营销策划为任选模块,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习岗位和轮岗顺序灵活选择相应课程模块和教学项目进行学习。

(4)有效开发和组合信息化教学资源。顶岗实习课程应符合实习学生的学习规律,便于在工作场所进行短时间的学习。因而精准开发和有效组合相应信息化教学资源,便于学生基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完成学习成为必然。同时,由于学生实习工作环境和岗位具有差异,面对不同工作任务所产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学院导师和企业导师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应对课程资源进行标准分类,制定课程资源内容特征说明和资源间的关联信息,改变目前信息化课程资源组织结构杂乱无章,教师、学生难以有效检索和利用的现状。[4]

(5)构建全过程的立体考核评价机制。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应借助信息化技术对考核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结合顶岗实习课程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进行全过程、标准化、灵活的考核评价。采用学院导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评结合,项目考核、岗位考核、阶段考核结合,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结合、教学考核和工作考核结合的立体考核评价机制,确保顶岗实习高质量完成。[5]

第6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高职学生具有动手、模仿能力强、但专注学习的能力较差的特点,采用信息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高职的教学质量。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化教学地要求,从构建主义理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合作学习四个方面研究了高职教师应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高职;信息化

1.高职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信息化教学就是指以现代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为指导,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和学习者均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既是师生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也是基于信息技术在师生间开展的教学活动。它具有数字化、形象化、网络化、可视化等特征。课堂信息化教学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改变传统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展示形式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第二.课堂信息化教学是依据现代教学理念和教育理论,全方位地改造教学实施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

2.推行信息化教学有政策支持

2010-2020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主要维度为:宽带网络接入、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环境、场所覆盖面;职业教育数字资源数量与质量满意度及网络教学平台覆盖面;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显著提升,主要维度为:虚拟实训软件数量和应用满意度及专业覆盖面;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

3.课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要求

采用信息化技术实施课程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学素材资源s要能在实施教学的信息技术设备上使用;其次教学资源必须有声、文、图、动画、实例等多种形式,使信息化课堂更丰富,刺激学习者的感官,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的资源必段具有开放性和和增改性,学习者与实施者能及时地在网络上学习与更新,能实时性地在网上交流。

4.高职教师实施课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高职教师能较好地实施课堂信息化教学,应该重视以下二个方面:第一,高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高职教师应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能力;应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的能力;具有熟练运用仿真教学软件在实训室在进行为学生进行技能实训的能力。第二,高职教师应全面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能够依据专业岗位要求、课程标准、学生特征和课程实施的技术条件,运用信息技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技能;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正确使用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个性化学习体验;设计学习情境,制订学习策略,设计预见问题并针对问题制订解决方案。

5.高职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构建

第7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图形图像处理教学,对网络信息化平台进行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便学生学习。此外,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促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因此,对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及其在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意义深远。

1 图像处理课程网络信息化平台功能

1.1 丰富资料,保障学习

在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料,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其中存在着重点、难点解析以及详细说明,从而对学生学习过程做出正确引导。

1.2 大量案例,培养能力

图像处理课综合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网络信息化平台当中存在较多学习案例,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料,促使学生对图像处理知识深入了解。

1.3 微课视频,差缺补漏

网络信息化教学中,存在微课教学模块。其主要教学方式以视频为主,视频内容是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学生对视频进行反复观看,弥补自身的不足。

1.4 探究讨论,加深理解

中职学校传统图像处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课堂效率。而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建立后,将案例教学法融入到教学中,能够强化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学习兴趣,促使其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1.5 在线考试,科学评价

网络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可以让学生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参加相应的知识测试。系统中题目类型全面,考试结束,系统对其进行自动评分,为学生提供极大的帮助[1]。

2 计算机网络课程信息化平台功能

2.1 教学资源模块功能

2.1.1 资源统一性管理

这一功主要面对系统当中资源上传者有机资源审核者的功能模块,促使教学资源上传、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得以实现。对资源进行上传,又被分为管理员、教师用户、学生用户等。

2.1.2 资源检索

结合不同用户的需求,产生不同检索,对不同用户相关权限而言,系统能够自动分辨,并给出不同应答。

2.1.3 资源分类

对系统中存在的教学资源,做出相应分类,从而使其和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相适应。

2.1.4 用户管理

用户信息属于系统当中的特殊资源,系统要对这一资源进行科学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用户,赋予不同权限,进而形成不同系统。

2.2 教师教学模块

实施网络化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的变化促使教师角色出现一定转变。教师充当着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相应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授课行为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在教学任务上,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资源信息。在讲课方式上,教师可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也是动态变化的。

3 网络信息化教学平台系统设计

3.1 设计目标

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不仅能够强化课堂学习时间的充分利用,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碎片时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目标的达成。从近几年教学经验来看,实践课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应当针对这一教学特征,对系统进行设计。针对图像处理课程而言,一般是和技术性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对课余时间进行合理规划。通过这种方式,提升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体现在线辅助教学优势。并且结合学习资源有效性,针对资源库做出相应整合。针对等级考试,设计模拟考试平台。此外,对系统进行设计,需要结合教学平台,实现项目一体化教学,进而提升教学水平。

3.2 总体构架

对总体构架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要参与其中,然后进行相应作品的欣赏,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辅导和讲解。学生学习完毕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将作业上传到平台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作品的讨论[2]。这一模块,学生完成了知识点的学习,并且进行自主实践,做出综合性训练,实现图像处理的实践教学。教师对平台进行使用,同样需要修改个人信息,对学生作业进行管理,同时对相应公告进行管理,对学生学习提供相应辅助,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管理。

3.3 教学资源设计

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过程总,需要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对教学平台进行构建过程中,确保?W生和教师均具有相对便利的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要充分了解学生风格,结合这一风格,对教学资源进行选择。进行图形图像课程设计,学生需要良好的平台资源,因此,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引用。

3.4 系统实现

针对图形、图像处理课程,对教学平台的设计,需要管理员和教师共同管理和控制。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系统运行过程中,管理员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并且做好班级和教师主体创建,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维护。针对教师而言,对平台设计过程进行充分了解,结合这一过程,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对相应教学资源进行上传,并且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批量上传或下载,对学生作品进行科学评价。学生对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进行观赏,然后根据教师安排的任务,对这些信息作出整体性应用。应用这一系统,进行在线联系过程中,一般是将基础知识和所学知识点进行结合,从而使学生学习能够有效连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建立对应数据库,结合学生所学知识点和相应学习任务,促使平台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得以实现。

第8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 信息化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2011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颁奖会上做了题为“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的讲话,明确提出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因此,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背境下,每一位德育老师都必须思考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取得实效。

1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1)德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中我们会大量使用多媒体手段,但很多教师误把多媒体教学等同于信息化教学。此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信息化教学手段中的一种,多媒体教学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信息化教学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然而,我们很多德育老师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区别,认为使用多媒体手段就是信息化教学,没有根据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仅对资源进行简单堆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不科学.呈现方式不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这样的课堂还是传统教学模式,而不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2)德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教师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就很难进行信息化教学,它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如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制作课件、对网络驾驭的能力等。如果说学生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他们成长的环境里充斥的都是信息技术、信息知识,他们从小耳闻目濡,不用刻意学也懂得相关技术和知识,那么,我们充其量只能是这个时代的“移民”,很多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必须从头学。另外,德育老师是文化课老师,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落后于专业课老师,尤其是年纪大一些的德育老师其信息技术能力偏弱,有时在网上看到一些好的资料就是不知道如何拿来为我所用。因此,不能自如地运用技术解决学科问题,也不知道运用怎样的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是德育老师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问题。

(3)德育课教学资源建设滞后。德育课的教学资源不同于其他学科,在讲解观点时经常要结合案例、事例,而案例事例尽量要用到最新的,十年前或者五年前用的案例再拿到现在的课堂上,必定是脱离时代、脱离社会、也脱离学生,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的教学资源必须经常更新、丰富,而纵观当前的教学资源,适合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资源缺乏且质量不高,很多资源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重资源本身的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需要中职德育老师来进行,但在资源开发和共享上我们明显有些滞后,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在资源开发上各自为政,更由于彼此间缺乏合作与协调,资源建设在重复中进行。

(4)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没有发生改变。很多所谓的德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仍主宰课堂,不可否认,多媒体有它诸多的好处,如可以节约板书时间,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知识的呈现更直观、生动,但是教师仅把信息手段当作灌输知识的工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调动起来,很难真正进行知识的建构,知识是教师“塞给”的,而不是学生自主探究而来的,这样,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他们在竞争中必将落后、落伍。

2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即信息化教学,我们每位德育老师都是当仁不让的信息化教学的践行者,因此,我们要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的涵义、特点和作用的认识,自觉地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资源融入到课堂中,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要意识到我们提倡信息化教学,并不是完全排斥传统教学,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有些课题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解决的我们就不必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哗众取宠。传统教学有它的优势,信息化教学并非完美无缺,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正是我们进行课改的方向。例如中职德育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1课“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中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这一内容,我认为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教师再结合事例讲解就能达到预定教学效果,不必非得花心思用信息化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能解决问题的,咱们就不用信息手段。

(2)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要进行信息化教学,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中职德育课老师肩负的任务比普通中学德育老师的任务重,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对学生的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这就要求德育老师必须与时俱进,懂得运用网络吸取最新的资讯、信息例如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的相关政策等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善于汲取信息知识,德育教师的授课就很难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加强教学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加强多方面的交流,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与本校其他学科教师间就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可拓展学科的视野;再如与兄弟校德育教师在资源建设上的交流,加强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开发,实现资源的共享,并能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2011年福建省职教学会德育教学委员会年会在厦门召开,在两天的会议过程中,来自全省各地职校和职教中心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及德育教学骨干教师们就如何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进行交流探讨,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探讨,两天的会交流研讨使我们一线的教师获得了很多新资讯,视野也开阔了。笔者认为在德育课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我们应该形成合力,各市、区把本地区优秀的课件资源集中起来,再由福建省职业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建设中职德育课教学资源库,以此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并实时进行更新,如此,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并能提高教学资源的质量。

(4)调整师生地位,改进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因此,我们要调整传统的师生地位观,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精心为学生筛选和组织学习资源,使其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传授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第二课“性格及其调适”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一份任务书(见表1):

要求同学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来完成任务书:首先上网测试自己的职业性格并通过资料搜索完成任务书上的其他问题,由于是对自我的探索,学生很感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分享任务书的内容,在分享中学生进行着知识意义上的建构:不同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推销员和办公室文秘对从业者的职业性格要求截然不同,而同学们的职业性格可能和想要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不一致,怎么办?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讨论中形成的不同观点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探究,在探究中同学们又形成了这样的知识建构:人职匹配是最理想的状态,当无法实现时,我们要主动改变自己,调适性格适应职业、适应社会。当同学有了这样的知识意义建构时,便是突破了难点(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的不同),同时也把握住了本节课的重点(性格能调适)。整个过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原则,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中进行自主的知识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改变师生地位观,改进教学设计,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21世纪信息化大浪潮中,知识呈爆炸式的增长,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教学中实施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每位德育老师应该明确当前的形势,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改变观念,实现信息手段与课程内容的完美结合,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中国电化教育,2001.8.

第9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特征范文

关键词 慕课;小学语文;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38-02

1 前言

慕课实际上是一种形成具体规模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依靠具备规模的线上教育资料库进行教学。这种资源信息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程度上推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整合,并且最后转变当前课堂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慕课在任何教学阶段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应用,不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阶段的课程教学而言,仍然比较缺乏理论性的支持,特别是慕课紧密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探究慕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慕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契合点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各项知识点的教学,但是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堂知识兴趣上,没有做出更多的努力,很多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积极性。进入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已经引入非常多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比如电子幻灯片等,但是这些应用还是比较刻板的,很多学校在进行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上往往没有配合互联网资源。因此,慕课的引入,凭借自身在网络化教学资源上的优势,能够很好地转变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形式化、片面化的状况。慕课应该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而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主要契合点包含以下三个。

第一个契合点是应该注重对慕课包含的各项教学资源进行筛选,避免一部分课程资源并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日常教学应用要求,从而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当前类似慕课的网络教学资源库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其中的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有很多通过下载之后发现只是非常粗糙或者陈旧的教学资料,不能够满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因此,慕课应用成功与否,和慕课教学资源库的筛选有紧密联系。

第二个契合点是慕课对于课程内容的容量有较高的要求。因为慕课的应用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整合而来的,这种整合本身非常注重对于课程容量的拓展,所以当前慕课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也需要不断提升教学容量,以此配合慕课资源库的多元包容性。

第三个契合点是慕课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灵活的授课方式与之结合。因槟娇伪旧砭褪腔于多元网络资源库的教学手段,所以慕课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其教学模式应该根据教学资源的差异性进行调整,以此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慕课中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该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效率[1]。

3 小学语文慕课资源信息化筛选模式思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慕课,首先应该考虑细致筛选的模式。小学语文开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具有非常广泛的实践经验,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更好地抓住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关键,也就是教学资源的细致筛选。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应该从互联网思维角度出发,细致筛选各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慕课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成功应用,就需要教学研究团队对于语文教学资源进行细致的分类和挑选。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可以使用一些教学资源管理软件,实施教学资源的编排管理制度,防止信息化教学资源陈旧或者粗糙,影响慕课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摸查学生在语文课程上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更好地筛选一部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进而系统地整合这些资源,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展现小学语文课程的信息化。

细致筛选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管理上,可以采用Excel电子化表格录入等方式进行记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团队应该严格管理好下载的教学资源及文件名,在计算机上启用编号方式,对资源进行系统化管理,以便于授课过程中的信息化筛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弱点和难点,有的放矢地带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运用慕课,信息化筛选是小学语文教学备课的起始点,也是管理上的难点,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形成专门的教学资源筛选团队,为进一步应用慕课储备良好的管理技术[2]。

4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慕课的信息化包容模式思考

慕课教学资源的包容性非常强,一旦建立一个基于慕课的教学资源库,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拓展课堂教学内容的包容性。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要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课程教学内容,往往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实现的,但是这种演绎的方式非常抽象化,不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学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在慕课系统管理技术支持下,将视频、音频、图片以及幻灯片等,作为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系统管理,以备调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中较为抽象的语文知识,教师就应该针对性地调整,以慕课引入形象化的教学资源,

比如在教学生掌握各项修辞手法的过程中,对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可能有一部分刚刚接触的学生并不容易理解。通过慕课,能够让小学语文的修辞手法教学更加形象化。比喻修辞手法和夸张修辞手法,其本身差别就在于是否贴近事物的特征进行形容。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调动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可以区分比喻和夸张的差别。比如李白的诗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瀑布的夸张修辞,很多学生对于瀑布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认知,只是从图片上认识了瀑布。教师可以依靠慕课,将瀑布的教学视频资源调出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瀑布;然后把银河的教学视频调出来,让学生通过二者对比,认识到银河是无比宽广的,而瀑布只是地球上的景观。因此,瀑布与银河相互结合,其本身也就是一种夸张的修辞[3]。

5 结语

慕课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许多途径,比如在教学方式上,以视频和音频相互结合的方式,或者运用超链接,增强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知识的链接认知等。实际上,这些应用不能仅仅依靠慕课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更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形成积累慕课教学资源的意识,更好地创新路径和方法,以此适应小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时代化、创新化的趋势。因此,慕课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革新,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教学思维的革新,也是信息化时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慕课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凤丽.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1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