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艺术素养的提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素养的提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素养的提升

第1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关键词:艺术院校;美术教师;素养;时代性

一、引言

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高校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既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又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同时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专业性质来分析,高校美术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巧、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发展往往会直接受到教师素质的影响,教师在学生的眼里具有较高的偶像地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师的素质水平越高,其榜样示范作用就越强。

二、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素养时代性要求提出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艺术的高度发展给新时期高校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对美术专业教师的使用和培养上沿用了传统的〝自然成长〞模式,而美木类的专业教学多以〝经验式教学〞为主。长期以来这种教学方式表现松散,自由性和随意性是其主要特征。由于美术各类专业的特殊性,高校美术教师常常以艺术家自居,更重视自我发展 ,喜欢追求独特的个性,大都独来独往,各自为战。课堂教学一般只凭自身的个体经验来实施,不管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是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到哪算到哪,从来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此外,现行尴尬的职称评定制度,使教师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误区,即重科研而轻教学。通常教学质量的高低很难用一时的指标来衡量,而唯一能立竿见影体现硬指标的科研成果就是论文及课题项目,许多专业教师始终抱认为,只需有足够的论文、课题项目,职称自然水到渠成。与此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平时不愿多排课,或者少上课,只注重自己科研创作的提高,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厚度,过度关注自身艺术市场的发展,而对于那些无关自我的其他事物漠不关心、不闻不问。特别表现在教学及培养学生上态度消极,他们平时很少和学生交流互动,更是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甚至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自无关。其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重心产生了质变,使得高校教学已经成为简单的传递活动,一种纯粹的副业。从表面上看,近年来美木类高校的名师与教授越来越多,整体的学术高度也普遍提升了。但却出现了高校美术类艺术生的教学质量逐年下滑的普遍现象。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这一现实问题的深思。

三、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素养提升应具备时代性的重要意义

教师职业的成熟直接反映在教师对教育活动的适应和创造程度,其中包括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从高等美术教育整个教学管理体系来看,相比于班主任、辅导员,美术类艺术生更信任他们的专业课教师,特别是那些有一定学术高度知名教授,更容易受到学生们的追捧。他们平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周围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然而,有些美术教师平时在自我管理上放松自己,工作表现自由散漫。如果说作为个体独立艺术家,这也无可厚非,但作为一名高校美术教师而言,我们不能只为了突出个性特征,而忽略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广博的本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思想高度,必须把自己全身心都调动起来,成为有信念、有操守、有性格、有见解、有灵魂、有光热的活跃的生命本身。因此,在新时期的历史阶段下,教师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艰巨而光荣,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作为高校美术教师更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迎接新时代对自身素质的检验,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在面对学生方面,应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在保持自己独立鲜明个性的同时,不论是课堂授课还是平时的日常管理工作,专业教师都应该善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更新,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既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也要热爱自己的学科;既要关注学生,也要关注自身修为,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只有当教师自身的能力与才识成为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财富时,才能真正形成对学生的引导性。只有以自身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作为示范,并用人格力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的任何一件事,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感染,才能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高尚品质,学会如何脚踏实地做人。

四、结语

总之,艺术院校在推荐教育质量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多措并举,其中提高美术教师的个人素养较为重要,在不同时期都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争取培养出更多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艳杰.浅析美术教师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作用[J]. 大家. 2010(19)

第2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教师;艺术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217-02

居于秦东大地的渭南市,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已经具备了丰沛的师资,拥有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美术教学本着对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做到了基本完备的面貌。但作为专业的中学美术教师,不能安于目前的教学现状,应明确教学改革的措施,遵循教学规律的展开,对中学美术教学进行拓展,向着对本土地域文化的攫取与民间美术领域的延展,并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全方位的对于世界观的认知、对于现实生活的敏锐视角、对于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对于技术因素的熟练掌握、对于文化知识的广泛涉及。只有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才能带动渭南市的中学美术教学向着更为现代的教学模式迈进。

一、遵循教学规律,树立正确的观念

中学美术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吸收新鲜血液和办学思路,把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基础教学与兴趣培养结合起来,合理利用有效资源为教师和教学服务,只有通过教师对教学规律的遵循,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出成材的学生,也才能使教师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然而“值得我们反思的倒是艺术教育中业已陈旧的观念和制度有没有扼杀了某些天才!”在对中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应该放在宏观上对美术概念、种类、名家、名作等进行鉴赏,而不应该对其进行生硬的灌输,或是在狭隘的美术教育的局限里探讨教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不要扼杀了学生的原创和个人性的艺术发挥,而是应该对其进行有方向地引导,只有在对美术教学规律不断掌握的前提下,探索出适合渭南市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方向,才能站在新世纪的教学前沿,为培养具有21世纪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在对中学美术教学规律掌握之后,则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树立自身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教师观念的成熟与教学思路的开阔,才能培养出有潜力的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顺畅、完满。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自身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在不断地教学调适过程里汲取到教学的规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改进与优化,使自身的艺术素养能够通过教学又反馈于学生。教师的艺术素养会在教学过程里得到全方位的展现,学生也会从中获益,得到精神食粮的补给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只有教师对教学规律的遵循,循序渐进地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探讨教学规律,对其进行不断认知,改进自身的陈旧教学观念,赋予新的思路,开拓出具有教育前景的新智识,既提升了教师的艺术素养,又使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

二、明确教学目的,提高鉴赏能力

美术鉴赏能力是指对美术作品的品鉴与欣赏能力,它既有对于美术作品的优劣评定,也有对于美术作品的价值定位,包括对美术作品的技术因素、材料语言、题材范围、主题思想等的优劣评价和鉴别。它区别于美术欣赏,是带有主观评判色彩的美术活动。对于渭南市的中学美术教师而言,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势在必行,好的美术教育者,是必须具备较高文艺修养的学者,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必不可少。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旨在培养中学生的对美术基础知识与理论的普及,基本美术技法的掌握,最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基础美术技术制作能力。只有明确教学目的,教学方式得当运用,就可以在美术教学拓展中合理分配教学时数,对学期内容进行精简,利用多媒体手段服务于教学,合理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来提高审美认知。

法国哲学家丹纳曾说:“在文雅高尚的生活中,绘画也是一种生活的点缀,是有教养的人的必备之需。”中学美术教师同样必备这种对于美术的修养,最终形成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自身的艺术品味。经调研得知,渭南市的中学美术教师年龄差异大,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观念陈旧,知识体系落伍;年轻教师学历高,但没有一线的教学经验,观念新,创新能力强。面对美术教育现状,需要优化师资比例,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美术鉴赏能力,只有鉴赏能力的提高,才能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鉴赏能力也是需要不断培养的,是需要在对美术品的不断认知与品鉴中得到提升的,艺术素养同时在这种对美术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中得到了追加。“一般人艺术鉴赏力太低,不辨何者为艺术之好坏与真伪,故每受此辈艺术家之欺骗,而任其如此猖獗!”(林风眠语)只有提高了美术鉴赏能力,教师的艺术素养便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改革教学手段,掌握专业技能

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需要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的技能,只有专业技术业务熟练的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才能激起学生想学习美术技能的热情,才能树立起作为教师的威望。倘若一个技术不过关的美术教师走上课堂,面对一组静物不能很好地用专业技能进行展示,只是通过讲解是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学生也不能直观看到作画的步骤和最终呈现的效果,而对美术课失去应有的兴趣。所以,好的中学美术教师是必须具有过硬专业技能的美术师资人才,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掌握了突出的专业技能,才能胸有成竹,在面对求知的课堂,做到沉稳用笔,示范教学,在教学相长中,使自身的艺术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中学美术教学的课堂,是生动活泼的,是需要教师在提升自身艺术素养之时对于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师首先能够带动课堂气氛,转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而利用新型的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进名师进课堂,把国内外从事多年中学美术教学的名师通过多媒体网络引进课堂,开发学生的潜能,摒弃掉以往以考级、联考通过与达线为目的的生硬教学手段,观摩学习先进的美术教学经验,把美术教学做成特色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知识型人才,而非单一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教师的艺术素养也在这教学手段的改革间,对于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与运用间得到了提升。“气韵生动是一个艺术传达的问题,但同时又是画家人品人格、精神修养的问题。”一件好的艺术品是艺术家艺术素养的体现,对于中学美术教师而言,只有掌握了专业技能,融入了自身对文化的认识,才能使艺术素养得到提升,提升了艺术素养,也就可以作出好的气韵生动的作品,回馈于教学。

四、扩充教学内容,广涉文化知识

渭南市的中学美术教学,大多建立在对于美术教材的依赖上,教师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而忽略了对于新内容的补充,使教学陷入瓶颈。需要美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美术新现象、美术新风格、美术前沿的动态补充,来充实教学内容。只有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才能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兴趣,完成对美术教学的机能转换。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是需要教师不断关注美术最新动态和新知的,是需要教师在对中学美术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后的补充,而不是盲目地生搬硬套,要使知识体系具有连接性,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也在这不断对新艺术现象的分析与辨识中得到了提升。好的艺术作品是具有微妙境界的,“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泼的心灵飞跃而又凝神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

艺术作品的创作完成需要艺术家精神涵养的参与,这里的精神涵养即艺术素养。同样,中学美术教学中,一堂好的美术课的完成,也需要教师对于文化知识的广泛涉猎,旁征博引,以全面的艺术素养对课堂教学进行实践探讨,摸索出教学规律,适应不同年级学生对美术知识的需求,并与时俱进,不断扩充新的教学内容,适应新时代美术教学的需要。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是在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教学不断完善与开拓过程里实现的,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备与涉猎知识范围的广泛,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启迪。

在渭南市中学美术教学拓展中,教师艺术素养需要不断提升,才能符合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而教师艺术素养的提升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明确教学目的、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扩充教学内容来实现的。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艺术与人生观念、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掌握了专业技能、广涉了文化知识才能在中学美术教学拓展中延伸出具有先进性的美术教学之路。

本文系2013年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关于渭南市中学美术教学拓展中教师艺术素养提升的分析研究》,项目编号:2013JYKX012

参考文献:

[1]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7月版,第167页.

[2][法]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35页.

[3]朱朴.林风眠艺术随笔[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81页.

第3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艺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更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但由于现阶段部分学校和教师对此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等,产生了诸多问题。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在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以期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艺术素养对学生的重要作用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关的艺术教育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之掌握艺术审美经验,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素质,使之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艺术素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可以科学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力,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有效地提高审美能力。在艺术教育中,学生不但可以学习关于艺术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增强艺术审美力,还可以通过艺术来了解社会生活,理解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陶冶自身的情操。

(二)可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内容等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受到感染,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满足,产生情感共鸣,然后教师再加以讲解,使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理解生活的真理,认清是非曲直,分清假恶丑,塑造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格。

(三)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对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校开设艺术教育课程、举行艺术活动、创建艺术团体等可以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和教师依然坚持以传统应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待艺术教育,片面地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认识程度不足。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课程设置不当,过于重视专业课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客观基础,设置了很多难度较大的课程,至于相关艺术教育课程,则是尽可能少地安排,甚至不安排,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常常照本宣科,内容十分枯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但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由于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艺术知识,常常无法解答学生的疑问,无法满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渴望。同时,他们往往会采用传统应试教育的观点来对待学生的学习,认为艺术教育课程是所谓的“边缘”课程,随便教教即可,所讲的知识点也常常不按照学生的客观基础来,缺乏与学生的交流,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

(三)依然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创办了艺术教育团体,但许多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忽视了学生的客观基础。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单一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师由于自身知识的欠缺,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教师甚至采取搪塞等方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下,学生基本无法见到教师,无法及时地将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时调整自身的授课策略,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缺乏足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艺术教育常常需要足够的场地、多媒体、乐器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对此方面的投入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艺术教育需要教师综合使用互联网、相关乐器等才能完成,如在学习音乐时,常常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出相应的乐曲,然后展示出曲谱或歌词,讲解内容和思想感情,最后让学生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死板、单调,如果使用乐器将乐曲在现场展示出来,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正因为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才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艺术素养,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重要途径:

(一)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艺术教育过于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缺乏学生的直观感受,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不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教学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当中,它集图片、视频、音乐、文字于一体,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复调整,最大限度的提高艺术教育效果,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出相应歌曲,让学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贝多芬的生平经历,加以适当讲解,让学生反复听,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艺术教育中,常常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就会影响艺术教育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新和创造性,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欣赏梵高《向日葵》这幅作品时,可以提前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并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自身努力,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找答案,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在课堂教学时,将内容分为各个板块,每个版块由各个小组去讲,教师及时进行补充和讲解,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三)提高重视程度,加强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要提高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派遣骨干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定期邀请专家技术学者来学校讲座,提升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而且也要加强对专业艺术人才的引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四)充分利用乡土文化

我国拥有十分灿烂的文化,各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我国在进行艺术教育时,要加以合理利用。在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乡土文化特点,让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如豫剧、京剧等,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也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4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一、树立资源整合意识,实现在备课中成长

新课程观的一个主要价值取向是将“知识本位”让位于“生活主题”。课程不再是一堆无生命意义的知识材料,而是一幅鲜活、灵动的生活图景,是一种可以基于多元主义价值观解读的“文本”。这种新课程观凸显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事实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并重,使“课”与“程”成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因此,新课程观要求教师树立课程意识,注重资源整合,促进教师在备课中成长。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将课本文本资源、潜在课程资源、体验性资源和多观点课程资源等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资源整合。

第一,老师要善于利用课本、教参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文本资源,听专家之言,取课本之经,明文本之意,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课程资源在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中的作用。

第二,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角色对待文本资源,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切磋,做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深层次、多元化、拓展性地解读文本,挖掘和延长文本的教学价值,取诸家之智,成自家之言。

第三,教师要有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的意识,要“识得庐山真面目”,就必须跳出“庐山”(指文本),否则就会处在“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迷茫境地。备课时要处理好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注意适度、适时地和其他课程资源相沟通,课内与课外教学资源相结合,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相并重;处理好基本要求与发展要求的关系,浓缩与扩展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关系。用更高的高度、更新的视角、更宽阔的视野去驾驭文本,开发新的教学价值,以丰富学生的认知。

第四,在教师备课时要回归生活世界,关注学生体验,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注重生本教育资源。因为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一种潜在的教材资源。

总之,备课的过程就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备课时教师必须站在课程的角度思考这一节课的原生价值和派生价值,思考这节课的知识价值、能力价值与情意价值,思考这节课的整体设计和备课系统。

二、树立课堂批判意识,实现在上课中成长

备课系统是一个静态的教学预设系统,是一个线性的、序列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而上课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教学生成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开放系统,是一场灵动的生命与思想的对话。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树立课堂批判意识,用批判的思维对待教学,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成长。黑格尔说:“花朵开放的时候花蕾便消逝,人们会说花蕾是被花朵否定掉了;同时地,当结果的时候,花朵又被解释为植物的一种虚假的存在形式,而果实是作为植物的真实形式出现而代替花朵的。这些形式彼此不相同,并且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上课教学过程就像“花蕾、花朵和果实”的自我否定一样,花蕾孕育了花朵,花朵又孕育了果实;但花朵的怒放,正是否定了花蕾,果实的结出也正是否定了花朵。这种流动性使课堂教学不断地更新教学设计,不断地增添教学资源,不断地生成教学价值,不断地结成教学果实,不断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树立实践反思意识,实现在反思中成长

花朵孕育了果实,没有花朵的怒放就没有果实的生成。同样,没有反思的课堂只能结成一颗干瘪的“课堂果实”。课堂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常常带给我们反思。我们反思遗憾,就能促进教学进步,实现教师成长。美国学者瓦利(Valli L.)指出,要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必须首先明确反思的两个维度:一是社会学的维度,即反思的内容和范围;二是心理学的维度,即反思的质量。反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前者主要针对课堂内容,包括教学环节和问题设计等,根据教学情况进行修改;后者则主要针对教学质量,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效度、教育规律、思维品质等。教师要像一只在黄昏中起飞的“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反思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这种反思是基于教学实践,囿于课堂经验的,而不是高深的理论总结。但同时这种反思又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痛并快乐着的。它们促使教师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课程观、课堂观、教学观,主动对接新理念打造新课堂。所以,教师的反思能力与反思习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没有课堂反思就没有教师的课堂理想,没有课堂反思就没有理想的课堂。

四、树立教学研究意识,实现在磨课中成长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之谓摩。”磨课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常态,就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教研范式。笔者开展“主题主讲讨论式”磨课研究,以“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为常见磨课方式,以“确定教学主题—落实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方案—合作磨课研讨—形成研究结论—展示研究成果—分析反馈意见”为常规操作流程。在一系列的磨课、研讨、交流活动中,找到了“人与课”的对应,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例如在讲《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课时,我与本组教师就使用了“异课同构”的磨课方式。一堂课以讲故事、促思考、探问题,求真知、读语录、品古诗、看漫画、析哲理、重体验、悟人生的独特线索开展课堂活动。课堂充满了文化的氛围,弥漫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又告诉学生为什么政治课是思想教育在学校的主阵地。游刃有余的驾驭,轻重缓急的语言,轻松机智的问答展示了我作为课堂组织者的精灵形象。上课有气场、课堂有思辩、教学有风采、语言有风趣、理答有机智、思维有启发,是我在磨课中形成的教学风格和学科教学特长。因此,说出真知、听出灼见、观出特色、评出精彩、磨出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位教师的个性特质通过打磨而益发彰显生辉。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树立四种专业发展意识:资源整合意识、课堂批判意识、实践反思意识、教学研究意识,才能提升其专业素养,重塑其职业理想,正确定位其新课程角色,自觉反思在新课程中的困惑,提高驾驭新课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5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关键词:语文素养 读书指导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179-01

写读书笔记是积累材料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手脑并举,用小小笔尖点采书中精华之果,触动思维,记下内心深处的灵感,以此累积丰厚底蕴,会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1 激趣,为学写读书笔记搭台

(1)为学生写读书笔记的阶段。语言的收集和积累,主要手段是听力和阅读。因此,引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从读到写,学生读后必然会对众多信息有所感悟,有情感宣泄的表现,然后学生们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表达愿望。因此,学校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各种渠道,引导学生读书。低年级则可以观看画报或色彩斑斓的直观性强的电视节目入手,通过复述见闻或谈对故事中主人公的看法引发学生意见上的一致或分歧,从而激发学生热烈讨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同样为写读书笔记和书面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润物无声的无痕培养和熏陶往往更能深入孩子的心。

(2)以赛粗读。学生有好胜的心理,有竞争的欲望,教师这时候要巧用妙用,以赛促进学生阅读。比如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和优秀读书笔记展等活动。学生在准备比赛期间,会积极选择阅读,在读的同时给无声文字赋予个性理解与情感的融合,再通过自己的声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便是一种情感的宣发,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理解会更加透彻,表现也会更加饱满充分。通过竞赛形式学生不仅收获了阅读的成果,更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激发学生去阅读更多佳作精品,也必然会迸发出更多的内心体验,厚积情感,待喷薄而出,读书笔记便一蹴而就。因此,班级或学校定期开展朗读竞赛等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循序渐进,注重写法指导

为了体现读书笔记训练的层次性与渐进性,学校教导处与图书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可借鉴表格。根据课程标准对年段的要求,分低、中、高三段,在内容的编排和设置上体现由易到难的原则,由抄写到创新,由简单摘记到感情抒写,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1)低年级:从“采蜜集”形式开始,以词语摘抄为主。语文课上或课外读物上看到了好的词语就鼓励学生写下来,一个优美的句子甚至一个用得好的标点就抄下来,逐渐使学生由教师指点到自主采撷,每天一点点,既激发了兴趣,又在无形中使学生从起始阶段便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良好习惯必然会指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久而久之,学生便把这种方法自主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去了。

(2)中年级:立规树矩,完善笔记内容。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基本上已经掌握的读书笔记的书写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比较小,这种形式往往局限于词语的积累,随着年级的升高,势必要整理读书笔记的内容,提高读书笔记质量。例如,在每次写笔记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写清楚时间、读物的名称、作者和页码等相关信息,然后再写下自己认为喜欢的词汇用语,这些笔记可以每周一次,字数和篇幅不限,内容可以不断累积。逐渐地,可以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写不少于四篇且字数在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在累积的词语后面写简单的感受。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教学的需要,学生懂得了读书笔记的三个部分:主要内容、词句段积累、自我感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允许,通过对学生口语交际的组织、笔记展览和教师指导等方式,达到学生间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3)高年级:拓展笔记方式,引发深入思考。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阅读量也在逐渐扩大。所以读书笔记除常规形式,还要鼓励创新。①列提纲。从所读文章中提炼出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便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②写感受。指导学生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原文的思想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在写读后感时注意感受可长可短,只要表达出内心感受即可。③写书评。即对书中主人公及事件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如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全书,学生对鲁滨逊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对这本书的评价,以书评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书评的内容要给予及时的点拨,在发现问题观点不妥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指导,以免学生会误入歧途,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 坚持不懈,加强评价激励

其实写读书笔记并不困难,难的是能否坚持到最后。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有毅力坚持不懈。

(1)多鼓励,坚定信心。教师在对学生的读书笔记作评价时,应多采取鼓励的方式,不论是口头还是书面上,都应给予肯定的态度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评价学生积累的词句时写到“你积累的词语和句子真优美,老师都已经背下来了。”然后在课下和他背上一两句,通过这样的交流会使学生感到很受老师重视,与老师产生了共鸣,使其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了。

(2)多交流,分享快乐。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时间保障,交流自己对于所读书目中的内容或人物的看法。例如,一名同学读《三国演义》时,在笔记中谈到周瑜,说他智慧不及诸葛亮。另一学生则在那篇笔记后面评价到“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周瑜论智慧不在诸葛亮以下,只是他胸襟狭小,过于气盛”。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去深入阅读,深入思考,用具体详实的情节去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样读与写、写与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写读书笔记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学校横向交流式评价。实践证明,学校通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是建立教师教学管理的显示特性,展示班级风采,展示学生自我的有效平台,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特色的形成。学生将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这些交流的反馈,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同时,又给其他同学带了学习借鉴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外阅读的学习当中,教师耕耘于此项工作乐此不疲。

提高语文素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作为有效手段之一的读书笔记积累,有如源头活水、涓涓细流汇入江河,只要坚持,便会汩汩清流不息,蓄积待发之势。只要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对此常抓不懈,学生定会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6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一、挖掘课程中包含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挖掘劳动技术课程中包含的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教学学做家常菜后,可以组织学生探讨菜肴与科学、健康、疾病、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其中,可以着重研究食品安全,从三聚氰胺到瘦肉精,从染色馒头到毒豆芽,这些事情和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无论是眼前还是长远,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2.挖掘劳动技术课程中包含的创新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教学六年级的“让我们的让制作件亮起来”,上完课,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自己设计新年贺卡,能否运用所学电子知识来制作?现在的贺卡都是文件夹的形式,能否制作出其他形式?就以上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结果很快出来了:加上发光二极管,加上音乐芯片,就成为一个既能亮又能播放音乐的新贺卡,至于形式,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提出许多种样式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示学生,封面设计要注意创新,贺卡一般是在节日才用的。因此,应该注意凸显节日文化,引导学生从音乐、诗歌、美术等传统文化方面加以运用。这样一来,一个兼具传统文化和现代电子技术的新颖贺卡就制作出来了。

3.挖掘劳动技术课程中包含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综合实践,努力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实践能力。例如:教完六年级的灯会资料后,组织学生讨论对于灯会有哪些问题,进而引入春节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春节文化提出自己[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dylw.net]的看法,然后组织学生就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之后围绕整合后的问题进行分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完成计划表。下面是“走进家乡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确定活动主题,分组制定计划。(1)通过起始课,学生讨论得出研究的总课题《走近家乡春节 感受民风民俗》以及研究的子课题。a.抄写春联:参与贴春联,调查贴春联的学问。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b.祭祀祖先:跟随家人诚心祭拜。c.拜年:向长辈拜年问好,拱手祝贺。d.做风筝:自制风筝,学会放飞。e.搜集与春节有关的民谣、谚语、故事。f.学剪纸:动手剪出花、鸟、虫、鱼等形象。g.听长辈讲过去的事情,对比春节三十年,感受社会的进步和祖国的发展。h.包饺子:人人学会包饺子。(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组合,分工,选好小组长。然后由组长带领,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1)按小组开展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考察,对活动资料认真做好记录。(2)集中交流,阶段指导。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体会和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法。(3)整理信息,形成观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这次的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及对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加深了对家乡的情感。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体验到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之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挖掘课程中的家庭教育资源,使之与学校教育像结合,增强教育效果

教学完“种瓜种豆”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向家长请教有关种瓜种豆的知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得到父母、家人的指导,从而让劳动技术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教学“钉纽扣”一课,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就自己的问题向家长请教,回到课堂再组织汇报。

三、挖掘课程中包含的社区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我校的蔬菜园艺中心和敬老院的资源,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慰问,不断提升他们的各方面能力。比如:教学六年级的“”一课,可以就花卉种植开展研究性学习。在重阳节,还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去看望、慰问老人,表演节目。

四、挖掘课程中的信息技术资源,让信息技术助力学生的实践活动

第7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甲氧滴滴涕(MXC)对小鼠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出生后7~8周的成熟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 每只分别给予玉米油、 甲氧滴滴涕(MXC)50、 100、 200 mg/kg灌胃, 1次/d, 共30 d, 之后24 h内, 取小鼠子宫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IGF1蛋白的表达水平; 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 MXC)的方法检测IGF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100、 200 mg/kg MXC两组的IGF1蛋白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甲氧滴滴涕; 子宫内膜;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 MXC)是一种替代滴滴涕的有机氯杀虫剂, 其杀虫效果明显, 生物毒性相对较低, 因而在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体内外研究表明, MXC在体内具有雌激素活性, 大量的研究表明其模仿雌二醇(E2)在啮齿类动物生殖系统中起作用。在去除卵巢的动物中引起亲子宫反应, 在孕期慢性暴露于MXC的啮齿类动物可以产生发育和生殖毒性, 包括胚胎毒性、 性早熟、 生育力减弱[1]。Goldman等[2]研究了MXC暴露后小鼠子宫蛋白合成能力变化, 结果MXC暴露后小鼠子宫重量增加, 细胞肥大, 蛋白合成增加, 这些数据显示甲氧滴滴涕暴露可改变小鼠子宫细胞基因表达。William等[3]将小鼠经4周的MXC染毒后子宫内膜间质疏松, 血管丰富, 腺体丰富, 腺腔较大, 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SPF级昆明种纯系雌性小鼠40只, 鼠龄7~8周, 体质量(28±5)g, 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自由采食, 饮水, 室温20~22℃, 昼夜交替为14/10 h。MXC标准品(纯度99%)购自美国Sigma公司。逆转录试剂盒为TaKaRa公司产品。兔抗鼠IGF1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

1.2 方法

1.2.1 动物分组染毒

小鼠经适应性饲养1周, 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芝麻油)和MXC 50、100、200 mg/(kg·d)3个染毒组, 每组10只。小鼠每日8∶00~10∶00灌胃染毒, 连续染毒30 d后立即切除子宫备用。

1.2.2 子宫组织总RNA的提取和RTPCR反应及结果分析

用氯仿异丙醇抽提法提取细胞RNA。使用MBI公司的cDNA第1链合成试剂盒逆转录mRNA。以合成好的cDNA做为模板, PCR扩增IGF1。引物: 北京奥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法), 用内对照吸光度值标化IGF1吸光度值, 得到其相对含量, 具体计算公式: IGF1mRNA相对含量=(IGF1密度/βactin密度)×100。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厚度4μm, 经脱蜡、水化、微波抗原修复、标准免疫化学操作程序, DAB显色。应用两步法, 按兔抗鼠IGF1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无染色为(-); 淡黄色为(+); 黄色为(++); 深棕色为(+++)。同时行免疫荧光对照, 在一抗后, 分别直接避光添加1∶200羊抗小鼠IgG, 1∶30 FITC标记羊抗鼠IgG, 37℃孵育30 min后, 避光PBS冲洗,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2.4 染色强度定量测量

测定阳性染色的光密度值, 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6个高倍视野, 以每张切片染色背景作对照, 测量每个细胞的染色强度(optical density, OD), 用以计算每张切片的染色强度, 计算每张切片的平均表达量, 用以表示IGF1相对含量。

1.2.5 统计学分析

结果用 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选用LSDt检验进行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两两比较, 实验组之间的两两比较选用SNKq检验, 检验水准取α=0.05。

2 结果

免疫荧光显示IGF1主要在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胞质及胞膜上阳性表达, 偶可血管内皮细胞见到其蛋白表达(图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定量显示: 4组小鼠子宫内膜均有IGF1表达, MXC 100、 200 mg/(kg·d)2个染毒组的子宫内膜、 腺体及间质部的IGF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 农药年产量80万吨, 其中农药MXC作为滴滴涕的替代物应用广泛, 产量近20万吨, 国外研究表明在土壤、河流海洋、动植物体内和人体血清、脂肪、肝脏组织中已检测到了MXC[4]。多项研究表明此类物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模拟细胞内雌激素作用或改变雌激素活性, 通过多种机制表现出拟天然雌激素的作用, 导致生育功能障碍、生长发育异常、出生缺陷、代谢紊乱及生殖系肿瘤等, 尤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受到各个国家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显示IGF1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的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 4组小鼠子宫均有表达, MXC 100、 200 mg/(kg·d)2个染毒组的IGF1基因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这说明MXC长期染毒后对小鼠子宫可造成IGF1基因转录水平上调, 并导致其蛋白质的合成增加。

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目前认为其发生发展可能与遗传、卵巢内分泌功能、雌孕激素及其受体、生长因子、细胞凋亡、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细胞免疫等有关。生长因子由其受体介导, 促进内膜细胞的有丝分裂及生长。其中IGF1 是公认的刺激子宫内膜增生的调节因子, 实验发现IGF1及受体含量与雌激素、孕激素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 说明IGF系统与卵巢甾体激素可能相互促进、相互协同, 共同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5]。同时研究表明MXC尤其在机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HPTE, 更具有雌激素样活性, 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出现雌激素样作用, 更具有亲子宫性[6]。因此, 长期染毒MXC可能影响子宫细胞的增殖、 分化作用, 进一步造成现代社会女性子宫肿瘤疾病的高发或加重。

参考文献

[1]常飞, 陈必良. 环境激素类农药甲氧滴滴涕生殖毒性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 2(34): 70-74.

[2]Goldman JM, Murr AS, Buckalew AR, et al. Methoxychlorinduced alterations in the histological expression of angiogenic factors in pituitary and uterus[J]. J Mol Histol, 2004, 35(4): 363-375.

[3]William JS, Carole SW, William DJ. Response of adult murine uterine epithelium to 50% methoxychlor[J]. Reprod Toxicol, 1994, 8(1): 81-87.

[4]Xue N, Xu X, Jin Z, et al. Screening 31 endocrine disrupting pesticides in water and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Beijing Guanting reservoir[J]. Chemosphere, 2005, 61(11) : 1594-1606.

第8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我国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择业问题、目标问题、能力问题、素质问题等,要找到克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中的问题首先就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够使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其中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和辅助作用。有利于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就业创业中的心理问题。在我国的大学生中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我国的很多学者对于这一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面对挫折自我怀疑,产生孤僻和自卑心理”;“(一)认知问题、(二)情绪心理问题、(三)社会心理问题”。学者们的研究都说明了在大学生就业中心理问题是比较突出问题,而且正是因为心理问题的产生也都逐步的影响到了择业、目标的设定问题,所以大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专业,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困难都是非常关键的,现在的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逃避,很少会有人直面问题,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将自己的大学时光献给了计算机或者书本,很少有学生知道劳逸结合懂得欣赏身边的各种“美”的东西,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在就业和创业中有突出的表现。所以说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克服就业和创业的关键问题之一。

2.就业创业中的择业问题。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择业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老师要指导学生就业,学生要选择自己的喜爱的职业,这一系列问题都非常的繁琐和复杂,而且这其中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要求和目标。特别是大学生自己的需求一直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因为一般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前,因为学习和课程的压力都很少有进入社会的经历,所以在就业时大多都缺乏实践经验和盲目自大,这些都会直接的打击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心理问题所以要在大学中克服这些问题也是大学就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

3.就业创业中的目标问题。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往往是有着一时冲动主动动机,而这一动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判断能力。而且这样也就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挫败感的形成,在寻找工作机会和创业的过程中也就不断的形成了失败意识,就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下,大学生在创业和就业的过程中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心理调适能力缺失,工作锻炼又不够,要加强意识培养和意识锻炼、调适能力调节能力培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二、大学生艺术素养对提升就业和创业的作用分析

我国的大学生一定要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一个拥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和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或者艺术素养不够高的人,其在工作中的能力就非常的普通,而且在其与之交往中也可以感受到其内涵不够等等问题,“艺术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是对艺术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始终贯穿于全部的艺术活动之中,同时也是决定某个人能否进入高层次的艺术境界的重要指标。”从这段阐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艺术素养,是一个关系到大学生内涵和内在能力的体现,而且艺术素养是不能等同于科学和道德的素养文化,而是要更加高于此的内在内涵。“艺术素养作为一种国民素养,是一个比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更高、更综合的文明进步的标志。”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艺术素养,是关系到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和能力,这项能力提升了可以很好的促进创业和就业思想开放化、心理调适能力增强、面试创业技巧多样化、思维创新能力全面化。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可以很好的帮助其更快的适应社会能力。

1.艺术素养加强创业和就业思想开放化,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以更好的解放思想,帮助其对自身的的各方面修养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提升其思想的开放和接纳能力,能够更好的突破其固有的思想和思维,长期的艺术素养培养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和小脑协同发展,可以使自己随时保持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所以艺术素养是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加强思想开放化的思维和思考模式,使人可以更好的接纳各种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的开放其工作的状态。艺术素养的培养不单单可以加强思想开放化,还可以增强心理的调适能力,可以避免人走向空虚和孤独和寂寞,可以有效的克服心理的障碍,可以使人开朗和充满能量,随时随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给身边和关注者传递正能量,这是艺术素养的内在能力,艺术素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感觉和一种能力,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以从人的内心形成良好的素养和素质,而这些素养和素质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必备素养,我国的多位成功人士都有其自己喜欢的艺术种类,而且在人生存的各种环境下艺术形式无处不在。

2.艺术素养加强面试创业技巧多样化,增强思维创新能力的全面化。艺术素养在就业和创业中可以加强其各种职场技巧的多样化,一个拥有良好艺术素养的人在职场面试中一定可以起到良好的素质素养标杆,给人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一天之内获得的,他是一个储备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样的气质可以在面试中提升成功率。而对于创业中艺术素养可以提升创业者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更好的晚上其公司制度,提升其企业文化,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所以说艺术素养在加强创业和就业技巧多样化中时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艺术素养在增强思维创新能力全面化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因为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人其在思维上肯定是开放的,而且其想象能力也是非常的丰富的,对生活肯定是充满着热爱的,而且这些方面的发展,对于提升其思维多样化,创新角度多样化。我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其就是一个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艺术素养的高低一直以来都被钱学森教授认作科学研究水平能力的重要标杆,他觉得一个拥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其在学习研究中肯定具有良好的耐心和过硬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可以全面的增强思维创新能力的,是关键要素之一。

三、总结

第9篇:艺术素养的提升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音乐素养;设计作用

0 引言

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感、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对人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音乐素养主要指的是音乐素质与修养,具体包括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水平、音啡现能力与审美能力。由于音乐本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但能够促使人身心愉快,而且对自我修养与品位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变得尤为重要。就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 音乐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及现状

音乐素养对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其贯穿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影响。一方面,音乐欣赏与创造是具有个性化的再创造,偏于感性与综合性,它是一种灵感的发生,同时也是一种顿悟对世界的把握;另一方面,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激发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其更具创新精神。音乐中的作曲、欣赏等都融入了创造的过程。最具原创性的作曲是作者运用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对其独特思想情感的表达模式,是对自我独特生命体验的诠释。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最为看重的。此外,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心灵起放松作用,能够为其心灵提供一定的自由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感与疲劳感得以缓解,这能促使艺术设计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所以,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音乐教育作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高校虽然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成果并不显著,并且忽视音乐素养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从客观条件来看,由于一些偏远地区教学设施差,师资力量、器材、经费等有限,因此也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2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缺失原因

2.1 生源多样化,良莠不齐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虽然其艺术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但是学习意识强;第二类是单招生,该类学生不属于艺术特长生,是高校单独考试所招的学生,其文化素质不高,对艺术知识也没有较多的了解,这类学生严重缺失音乐素养;第三类是艺术生,该类学生专业水平较高,但文化素质偏低,该类学生只注重绘画技能的练习,对音乐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其音乐素养低下。

2.2 音乐素养的客观缺失

当前,大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虽然对音乐教育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与期待,但是对自身音乐素养不满的学生占80%以上。并且其对音乐的了解也仅停留在流行音乐方面,只有少数学生表示对“古典音乐”较感兴趣。这种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偏离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和、空灵等精神内核,也偏离了欧洲古典音乐雄浑、壮阔、深刻的思想内核。很多学生仅将音乐作为发泄内心情绪的渠道,这也就体现了其对音乐浅薄而单一的理解。由此看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缺失严重。

2.3 课程设置单一

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不但能磨砺其意志,净化其心灵,而且还可以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但是就目前各职业院校现状来看,其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呈现出较为单一的模式。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轻视素质培养。这种陈旧的教育机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不再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即使安排了音乐课程,也是采取统一的授课模式,并未将学生放在主置,不顾及学生音乐水平的差异。学生如此被动地接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厌烦心理,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对人情感陶冶与艺术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古时对音乐就有正音与邪音之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更是主张“放郑声”,推崇音乐“尽美矣,又尽善也”的《韶》乐。由此看来选择高雅的音乐,对人音乐素养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学生,若能将其培养成知乐、懂乐的人,对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了探索。

3.1 由浅入深、由俗渐雅

在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选择一些思想内涵深刻,体现作曲家高雅情怀的严肃音乐曲目,对通俗乐则很少涉及。其实,具有很强传播面的大众通俗音乐,歌词曲风更贴近学生,更受学生欢迎。虽然其与严肃音乐相比,没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但是却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音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音乐素养较欠缺的学生来说,更应从基础开始进行音乐的学习与欣赏,不能起步就进行“高水平”的训练。对他们,应采取由浅入深、由俗渐雅的步骤进行。此外,由于一些通俗歌曲有部分音乐也是采用的高雅音乐的部分旋律,所以教师若将这部分歌曲与高雅音乐结合起来,将其传授给学生,就会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印象,让音乐教学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3.2 融入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在全球化、国际化竞相发展的浪潮中,多元化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无法回避的热点。那么对于音乐而言,也不会例外。于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世界音乐”“种族音乐”等都成了音乐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对多元文化的借鉴与引进,实质是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地发展,这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资源。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可以在多元文化的渗透中丰富其审美感受。在此之中,教师没必要过分关注音乐作品或音乐文化审美情趣的优劣。因为处于同时期成熟的音乐艺术家,其作品无法用一个正式的标准衡量优劣,并且对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较以高低也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更应注重的是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促使其从多元化、世界性的思维出发,学会认识音乐的本质,懂得尊重本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3.3 达到“亲历之知”与“学理之知”相结合

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并非是完整的教育,现代社会迫切需求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才,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尽快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引起高度重视。艺术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一门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其通过听觉抵达人的内心。音乐的魅力蕴藏在多种声音组合中,并在时间流逝中不断地演奏,有着严整的形式、间架与结构,因此其也被称为“流动着的建筑”。而要听懂音乐,就应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如果要享受完美艺术的话,就应引导学生构建起有关和声、节奏、旋律等这座“流动着的建筑”的“学理之知”,并且要与“亲历之知”结合起来。

“亲历之知”就是指学生体验感悟之知。对其最为高妙的运用是俞伯牙的教师连成。连成看到自己的学生俞伯牙的琴技无法突破难关,便告诉伯牙,要其师方子春来教授他。于是师徒临别,但就在连成乘舟一去不复返时,面向苍茫大海,伯牙突然顿悟,操琴一曲,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琴技。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可以采取大自然情感陶冶法来点化学生。所以,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法来使学生获得体验,最终理解与体悟音乐艺术。

3.4 促使音乐成为“看得见的音乐”

其实,任何艺术门类都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应将具有同样审美效应的音乐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契合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绘画特长,而且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印象派的音乐与印象派的绘画,中国画与中国民乐等,将其结合在一起,会使本身不具有视觉形象的描述性的音乐,为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体验。著名的美国音乐心理学者莫塞尔曾说:“视听结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即使是音乐家也与普通人一样由此表现。”因此,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们应考虑视觉的审美功能,甚至将其成为统治音乐欣赏活动的因素。这样一来,不仅能调动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部心智,而且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对音乐形象性与色彩性的认识,从而达到音乐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更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审美水平。

4 结语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它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多种能力以及健康心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强调综合性与多样性。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对该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由内而外的塑造,促使其发挥潜能,最终使其达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应注重对其创新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标准的设计人才。这也是每位艺术设计教育者长期要履行的一项责任与义务,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艳,郑淇元,赵文英.关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创新的构想[J].职教论坛,2012(02):89-90.

[2] 范伟.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策略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6):71-73.

[3] 宋新娟.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2011(01):34-37.

[4] 杨万春.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音乐素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23-2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