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病人心理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第1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

[关健词]人性化;心理护理;精神病;治疗

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极大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患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1]。我院于2008年9月~2010年2月对住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精神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并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9月~2010年2月选择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精神病患者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

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3.1±12.3)岁。按照随机数字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及精神科专科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由2名从事精神科多年的临床主治医师和心理医师进行评定,评定者不参加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独自评定,且对患者是否接受人性化护理服务均盲。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cale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nurses,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30,NOSIE-30),分别于入组时(入院2周)及入院8周时进行评定[2]。

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SANS评分由表1可知研究组的SANS评分在人性化护理前后有明显变化,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2周末与8周末后SANS评分对比(分,)

因子 研究组(n=29) 对照组(n=29)

2周末 8周末 2周末 8周末

情感淡漠 8.71±1.25 6.35±2.31ab 8.78±1.24 7.45±1.66

思维贫乏 12.03±1.43 9.41±1.21ab 12.45±1.23 12.32±2.32

意志减退 9.88±1.56 8.23±1.32ab 10.01±1.45 9.89±1.47

注意障碍 11.87±1.33 9.44±1.02ab 11.23±1.45 11.45±2.41

兴趣缺乏 10.44±1.56 8.64±1.43ab 10.14±1.24 9.67±1.78

注:与本组2周末比较,aP

与对照组8周末比较,bP

2.2 NOSIE-30评分由表2可知研究组的NOSIE-30评分在人性化护理前后有明显变化,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者2周末与8周末后NOSIE-30评分对比(分,)

因子 研究组(n=29) 对照组(n=29)

2周末 8周末 2周末 8周末

积极因素 33.27±11.33 59.46±10.02cd 39.23±10.45 33.42±12.01

消极因素 72.44±6.26 30.46±9.11cd 73.10±11.22 71.87±13.32

注:与本组2周末比较,cP

与对照组8周末比较,dP

3讨论

人性化护理将“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模式。而这种人文关怀集中体现了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权利和要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人性化护理不仅只表现在护士优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轻盈的动作,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人性化护理能体现护士对患者的真情实意,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人性化护理,使患者在短时间内身心恢复到最佳状态,实行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的又一发展。

本文对收治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了以下几点人性化心理护理:①身心照护,积极沟通,提高家属参与的积极性。家属是患者最亲近的人,在治疗中如能共同参与治疗决定,用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这样可消除她们的孤独感,使她们积极地配合治疗,尤其是配偶,给予细心呵护。在生活上适当地给予更多关心和照顾,根据患者的身体功能水平,多安排一些集体活动,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利于增加患者之间的了解和互助[3]。②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护理。了解每一位患者的职业、宗教文化背景、家庭、配偶及个人生活境遇等,熟悉每一位患者疾病的程度、治疗方案、具体治疗方法、药物的使用、心理状态,其治疗、预后等因素,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不同患者及其家属的职业、社会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健康水平,及时给予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同进或超前的测知她们将要可能出现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规律,有针对性的解除她们心理上的障碍。人性化护理在维系精神病患者的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孤独感和无助感;生活关怀满足了患者的生理需要;文化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本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服务符合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能够有效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改善,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雷志娟.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09-110.

第2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

【关键词】 精神病恢复期;心理治疗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患精神疾病的人数也较前增多,而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已经不是问题,治愈率也较前增高,但精神病的复发率也高,特别是在恢复期精神病的复发率更为明显,所以控制恢复期的复发是治疗精神疾病的不开缺少的环节。

精神疾病的主要生物学因素大致是遗传、环境、感染、躯体疾病等致病因素导致的大脑神经发生紊乱,但其共同的临床特点都为心理行为和情绪异常。

心理治疗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运用专业的心理学技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达到解除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或者是行为障碍的目的,改善患者心理环境,增强患者对环境的适应力,最终实现康复目的过程。心理干预治疗贯穿了整个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精神病恢复期的患者更需要心理治疗的介入,有研究显示,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焦虑症发生率为35.0%,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6.6%[1]。控制此类症状的发生,是恢复期治疗的重要任务。

精神患者在正规治疗2周~2个月后,患者的精神症状逐渐减轻,甚至消除,各种认知能力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这时,他们逐渐回归社会,参与现实。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又开始困扰着他们,固有的认知模式使他们内心矛盾重重,各种心理反应不断出现。这时,如果只用药物维持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将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复发。因此,在精神病恢复期的治疗不但要继续服药物巩固治疗外,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应将生物治疗转变为以心理治疗为核心的“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成为精神病恢复期的主要治疗手段[2]。

本研究从31例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治疗的案例入手,具体分析精神病恢复期心理治疗的过程,形成对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心理治疗策略以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是选取主要在吉林市精神病院、吉林市中医院神经科等医院接收的精神病恢复期的35例患者,全部患者均为接受半年以上心理治疗的精神病恢复期患者,这些患者中有32人是出院后主动选择心理治疗,全部案例皆获得了家庭的积极配合。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在16~35岁之间,病因表现上,精神分裂症4例,情感22例,心因性精神障碍9例,平均病程(2.9±5)年。这些康复期患者中,大专以上5例,学生24例,其他6例。恢复期标准主要依据南京精神科学术会议拟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即精神症状基本消除,病情稳定,排除因精神疾病本身所致的一些情绪因素,已具备自知力或部分自知力。

1.2 方法

1.2.1 面谈法 与精神病恢复期的患者、家属及精神科医生进行了标准化访谈,了解患者的主要发病病因、病程、治疗经历,尤其是这些患者在恢复期的主要压力和问题以及目前的社会适应状况、生活质量和情绪反应状态。

1.2.2 临床总结 对每个患者的治疗状况、具体应用方法及成效表现进行具体的临床总结。

1.2.3 统计和评估 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35例病例进行测评,并与全国常模成人组进行对比,分析这组案例在接受了心理治疗后的心理健康水平。

2 结果

2.1 通过访谈发现,精神病患者在恢复期后,其认知功能得到恢复,但其在现实当中仍有很多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认为自己病情好转,对继续服用药物持怀疑的态度;第二,对因药物引起的副反应的担心,害怕长期的服药;第三,既想参加社会现实,又担心自己能力不足,社会适应性低、无生存能力,无法面对现实的残酷;害怕面对过去的环境和熟人,又害怕孤独寂寞。担心社会和家庭的接纳度;同时,表现为强烈的自卑、焦虑、抑郁甚至一定程度的敌对。

2.2 研究发现,心理医生在进行心理治疗时,主要关注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技术的培养、情绪的调整和训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几乎所有的成功的康复案例都有家庭的积极配合和参与。其方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小组干预治疗:主要利用集体的形式和氛围来改变个体的不良认知模式。②情绪调整训练:利用放松疗法、脱敏疗法、情绪疏导等行为主义疗法进行情绪训练,使患者面对情绪不稳时能够积极求助或者自助,避免情绪的失控。③社会交往技能训练:采用团体心理训练、心理剧等方法,通过真实情景演练,加强对群体关系的积极理解,进一步的尝试如何寻求支持,如何与他人交谈、合作,掌握常用的社会交往策略并能有效应用,从而树立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困境并能有效化解。④家庭心理治疗:即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来进行的心理治疗。改进家庭心理功能,实现对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全面心理保健。

2.3 数据分析结果 经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全国常模比较精神病恢复期患者的恢复状况良好,其抑郁、焦虑、恐惧、敌对4项的因子分与成人心理健康的全国常模比较接近,心理健康水平达到了全国成人心理健康的常模水平,说明这些患者已经具有正常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治疗疗效显著。

3 讨论

研究表明,心理治疗对精神病恢复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效果是显著的。这些案例说明心理治疗对防止精神病复发是有效的[3]。家庭在精神病恢复期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访谈和心理治疗结果发现,在本项研究中,所有患者的家庭成员都很支持,积极参与配合心理医生的安排,甚至学习治疗方法,充当心理治疗师的角色。研究中还发现,精神病人仍然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的歧视,使精神病恢复期的患者承担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愿望受阻,心理压力增大,极易导致精神病的复发。药物治疗仍然是精神病康复期必要的治疗手段。

此外,在本研究的样本中,青年期人数略多,而青年人具有青春期发育引发的情感激烈等特点,发病时间较短,复发次数较少,配合有效地心理干预治疗后,效果更加明显。

参 考 文 献

[1] 李秀珍,闫淑玲,宋淑玲. 精神病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分析和护理.牡丹江医学院院报,1997,18(4):6465.

第3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

【关键词】精神科;医生

做好一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但要熟练掌握精神科专业知识还要深谙其他医学知识。其次,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基本功是基础、是根本。目前一些常见的精神疾病都未有统一临床症状和可以信赖的体征,实验室检查,各种仪器检查特异性改变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临床上主要还是依靠病史和精神检查所观察到的临床征象和症状表现做出诊断。从临床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练好基本功是临床基础的需要,是精神科医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临床诊断

精神科住院医生收集病史资料是否全面、可靠,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只有把资料收集完全、核实无误,才能确立正确的诊断。资料的分析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并按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清主次,有次序地进行,切记牵强附会,主观片面的推测。收集病史资料后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应根据1,发病的背景?,分析病人的性别、年龄、职业、病前性格、神经类型特点、家族遗传史、过去患病史及发病当时病人的躯体状态和神经机能状态,以确定疾病是在什么样基础上发生发展的。2,发病因素?,有无远因及近因,这些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在时间上有何联系,是躯体因素,还是精神因素。3 病程发展规律? 起病时间、急缓,是进行性发展还是阵发性出现;疾病处于病程发展的那一阶段,是早期、晚期、期还是缓解期。4 症状特点? 有那些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症状出现的规律如何,最好能从病理生理学,病理心理学角度去分析它的性质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并注意症状与发病背景和发病诱因之间的联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得到的重要结果综合起来,便对患者的临床征象获得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将这类概念与已有的精神病的临床概念进行对比之后,便可考虑建立诊断。 明确精神病症状学在临床诊断各类型精神病上的价值及重要意义。精神症状的产生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多种精神症状在多种精神疾病中均可同时出现。所以熟练掌握精神病症状学、 熟练运用、 正确识别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作出较正确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精神检查要掌握第一手病史资料,胸中有数,要因人而异,掌握机动灵活的检查方法;精神检查是进一步核实病史,认定和发现精神症状的过程。即使同一病人,有的医生能够通过精神检查发掘精神症状,有的医生却不能,这就是一个技巧和方法问题,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到手。至于怎样才能根据检查所得的资料辨证地进行临床思考做出比较符合实际的诊断,更不是简单地套一套标准所能解决的。精神检查并不是和病人简单地谈唠家常,而是要掌握病人病态心理,挖掘潜在隐蔽的精神症状,既不能暗示,也不能诱导,防止借机而造成真假难辩的精神症状,给诊断带来困难。 目前有些精神科医生有忽视临床工作的倾向,以致采集病史简单,观察病情粗糙,诊断公式化。因此要做到五勤:(1)勤想,诊断、鉴别诊断、用药是否合理;(2)勤查体,要做到四早,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3)勤学,即巩固原有的知识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业务水平,解决临床实际问题;(4)勤看,就是经常查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5)勤问,向工作人员及精神症状暂时缓解的病人了解患者病情及生活情况。

2临床治疗

2.1药物治疗

精神病人的治疗方法分为急性期治疗、慢性期治疗(或者也可以说是长期维持性治疗)。根据疾病不同时期,药物治疗所用的药物类型、剂量、服用次数等各不相同,需要患者在专科主治医生的指导下用药。1安全为主:抗精神病药物一般来讲是安全的,但用药之前均应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心功能,并在服药过程中定期复查。有条件的可作血药浓度监测。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合理处置 2个体化用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特点及躯体情况,选择安全、有效、便于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3单一用药、缓慢加减剂量:一般情况下主张单一用药。对于某些难治型的病人可合用其它不同种类的抗精神病药物。通常情况下,抗精神病药物无论是增加或减少剂量时均应缓慢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对药物的不良感受,同时亦有利于观察病人对药物剂量调整后的反应 。 4维持性治疗:急性精神症状控制后,首次发病者药物维持治疗至少一年。对某些服药不依从和拒药的慢性病人,注射抗精神病药物长效制剂可作为首选维持治疗方案。此外,患者病情好转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方可断药或停药。 5有效不换方:既往服用疗效好的药物,本次服用仍有效。家庭维持治疗的患者更不能随意更换药物品种。如果服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佳或服药依从性差,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换药

2.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应从“心”入手,可以帮助患者真正打开心结,缓解治疗病情。心理疗法是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是精神疾病治疗中有效方法之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要想做好这一项错综复杂的心理治疗,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选好时机,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和病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树立威信才能与病人交谈,掌握病人心理活动特点,针对具体问题反复的、细致的研究,才能取得效果。正确的治疗来源于正确的诊断,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计划,随着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总之,就精神医学而言,探讨疾病原因,阐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方法,提高治疗效果以及预防疾病复发等,都有待深入探讨。如果说寻找病因阐明机制好比是攀登医学科学高峰,而立足临床做好工作则是精神医学的基础。

第4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

心理学有很多专门分支。例如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性心理学、工程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等。例如,美国心理学会共编有37个分支部门。“咨询心理学”便是其中的第17分支,在1946年开始设立,现在已经发展为最大的分支之一,1976年已有会员2800人以上。据1973年的统计,美国攻读心理学方面博士学位的人中,四分之一以上(28%)是学咨询心理学的。美国的一些小学、中学、大学、职业训练机构、精神病院、综合性医院、工厂企业等,有咨询心理学家在那里进行工作,给大中小学的学生、寻找职业的人、精神病人、残废人员、有违法行为的青少年、或其他需要在教育上、职业上或生活上得到指导的正常人,提供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在教育、职业、社会、个人生活和健康等方面达到更有效的发展和成就。这就是在国外很发达的心理咨询的一般状况。

心理咨询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1)门诊咨询这是在医院中或其他机构中,由咨询心理学家或有这方面经验的精神病医生等专门人员值班,接待来访者,通过一次或多次交谈,以帮助来访者解决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对于患有各种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心因性疾病)的病人来说,这种咨询也是颇有成效的一种心理治疗。

(2)电话咨询这是一种昼夜可以使用的专线电活,主要用于缓解心理危机。有的国家称这种危急时可以拨叫的咨询电话为“希望线”。当有人处在极度紧张、极度抑郁、极度恐惧、极度孤独、极度绝望以至企图自杀时,便可拨此电话,接电话的值班咨询心理学家或其他专业工作者,便对打电话的人给予亲切、同情、有希望的现实的劝慰,必要时约到诊所进一步进行更详细的咨询,以帮助处于严重困恼中的人渡过危机。这种电话咨询在国外某些城市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许多自杀事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现场咨询到工读学校、教养所或其他心理问题较多的单位去,进行现场接触,调查研究,有系统地提供切合实际情况的心理咨询服务。

第5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

联合国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关注,使得人们越来越需要一双抚摸心灵的手。

在西方社会,心情不好去看心理医生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正常。而中国人普遍地认为承认自己心理有什么问题是不光彩的事。据专家的研究,中国有近一亿人多少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症状的大概1%。按国外的标准,中国最少需要几百万心理医生,但中国目前仅有2000多名心理医生,号称全国最大的心理咨询门诊机构――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心理门诊科,如今也只有25名医生。

此外,我国心理咨询工作者队伍质量存在问题。不少医院为了达标而成立的心理咨询或治疗门诊,从业人员往往是精神医生半路出家,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即使有少数心理学专业的人员,也是匆匆上阵,未经必要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目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心理咨询门诊开业的审核机构,只要医院内部通过,挂个牌子,再抽调一两名医生即可。

在国外,一个心理医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而严格的过程。一位从事医学心理学的医生必须有3年以上做其他科别医生的经历,之后要经过心理学、精神病学方面的多种培训,要具备人文、宗教、社会、经济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我国的心理咨询业起步晚,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普遍不足,心理学家被人视为只是靠嘴吃饭的人,社会上对心理学知识的宣传也是浅层次的,过多地渲染了社会心理学甚至仅仅是社会学而非心理学的内容……在我国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医生,起码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一、必须是精神科、神经科或内科医生;二、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三、必须有哲学基础;四、必须有较充分的社会阅历、社会经验;五、道德品质好;六、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好。

9年前,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公布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者条例(草案)”,要求参加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资格:

1 大学心理系或医学院校毕业或具有心理学或医学中级以上职称,并经省级以上心理学会或心理卫生协会认可举办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者;

2 具备心理治疗、普通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人格心理学、交谈及心理诊断、心理测验等方面知识;

3 符合上述两条者,需要在有经验的专业工作者指导下,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至少半年以上。

心理障碍何其多

日本近来流行着一种“归宅恐惧症”,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生活负担过重,精神长期紧张、压抑而导致家庭不和造成的,人一回到家就沉默少言、郁郁寡欢,一出去,这症状就消失。因而这些人对家庭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不愿回去。

台湾女作家三毛之死轰动海内外,专家认为三毛死于“抑郁症”。而严重的抑郁症除伴有强烈的自杀念头外,还会产生幻觉,特别是较为特殊的“隐匿型抑郁”完全是以各种躯体不适代替了抑郁症状态,这种状态能持续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它妨碍人的智能、体能的发挥,也是许多疾病的根源。

在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常常充满了焦虑。坐在办公桌前会担心破产,走在公路上担心车祸,身上带钱又怕被人抢劫,各种担忧汇集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心理障碍。

现代社会发展使得夫妻间的性生活节奏也加快了,双方匆匆行事,一切都如机械般运转,只有肉体的接触,没有精神上的交融,以致完全失去了夫妻时应有的那份浪漫色彩。

看足球赛的电视转播与玩麻将牌似乎是当代中国男子最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家庭中因为丈夫争看足球,妻子青睐连续剧而酿成的矛盾此起彼伏。男人因足球而痴迷、疯狂,他们情绪往往随着球赛的输赢而起伏不定。足球比赛在电视节目中压倒一切,这种现象带来的消极后果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夫妻关系,难怪国外把那些可怜的妻子称之为“足球寡妇”。

物质上的极大丰富,使许多都市人开始全新的生活方式,行必车、食必精,一切都是那样安逸、舒适。但是当人们在获得这些物质享受之后忽然觉察到:高度营养、过分舒适、缺乏锻炼以及精神紧张的现代生活方式,却在慢慢地侵蚀人们的肌体,使人们变得更加疲软和虚弱,这时,诸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被称之为“城市病”、“贵族病”、“现代生活方式病”的疾病则变得恣意横行。以肥胖、甜食、精食、少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为诱因的糖尿病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谈到现代生活方式,我们还不得不谈及当今社会众多男子具有的吸烟与饮酒两大嗜好。长期过量饮酒者有65%的人萎缩,55%的人胡须减少,部分患者出现阳痿。

科学家说:每个人的健康与长寿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严寒与酷暑)。据此,依靠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行为,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多活十年”。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显示:大约到201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大致相同,生活方式疾病将成为世界头号杀手。

现代生活方式病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的、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不良因素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他们主要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因生活节奏快,竞争观念的增强导致心理情绪反应性疾病;吸烟、酗酒;性病、吸毒、艾滋病的传播等等。

专家认为:5%的心理疾病可能发展为精神病,而现在中国有1000万个精神病人,大约有2亿人有潜在的心理疾病,即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心理有问题,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而数字本身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谁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心理健康的自我鉴定

第一,与年龄相符。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年龄的人,他们的知觉、思维、记忆、情感、兴趣、行为方式等等,都有不同的特征。青春期是人生中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情感最活跃的时期。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活泼好动,颇有些“初生牛犊不畏虎”的性格。如果青年人还像儿童少年那样喜怒无常,或是像老年人那样老气横秋,那就同青春期的心理特征有些相悖了。

第二,与别人相似。这个别人当然是指同龄人。大多数青年人喜欢的事物,你不喜欢;大多数青年人不喜欢的事物,你却喜欢;大多数青年不动情的事情,你感情冲动;大多数青年为之动情的事情,你却麻木不仁。这就要考虑你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了。

第三,善于与人相处。总体来说,善于与人相处应具有下列特点:一是别人了解他,他也了解别人;二是能够受到他人的容纳,也就是说,他在集体中是受欢迎的,起码不被看成“多余”或“有害”的;三是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同志和朋友。

第四,善于适应环境。在科学还不昌盛的时代,人们会把自己的人生归于命运的安排。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都已深信,命运之神其实就是自己。坚定的追求,永恒的热情。可以使人生的火炬常明,要使它燃烧得旺盛,还要注意适应环境。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当人们不能改变现实时,理智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当不了将军,也许可以当一个好战士;当不了经理,也许可以当一个称职的会计;当不了文豪,也许可以当一个像样的业余作者。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以更好地适应环境,这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第五,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如同脉搏正常表示身体健康一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任何时候都乐观、不绝望。不仅在顺境时对生活充满信心,而且在逆境时对人生也不丧失希望。

第6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

[关键词] 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社区

【中图分类号】 R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05-2

一、广安地区社区工作现状

社区是城市管理重要单元,随着经济、生活方式的变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渐以社区为重心,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个性化。本研究对广安市73个城市社区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本市社区服务调查工作报告,发现当前地区社区工作集中体现在管理而不是服务,主要包括:城镇规范管理、警务司法事务、便民工程建设和政策环境管理,这类管理体现为制度化建设而不是服务性工作,对社区服务工作具体内容设计较少,经费投入较少。同时,社区工作者素质不高,缺乏开发居民自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社区志愿者队伍作用不大,活动内容单一且未成规范,不能贴近群众实际,使得服务徒有虚名。

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开展多年,在健康教育、疾病防治、计划免疫、保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很少涉及心理健康服务。而在西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不仅在整个社区服务中有一定影响,而且在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市内14个社区医院,只有2个有心理门诊,却未实际运作;仅有市中医院开设心理门诊服务,而专业人员只有2名,卫生系统的心理服务没有有效开展起来。其他社会机构,如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未建立专项咨询热线,且集中在教育领域开展工作,服务工作零星并不长效,“静坐型”工作模式也没深入到社区。因此,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本地区刚起步,发展缓慢,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处于政府规范较少、服务功效较低的自由状态。

二、地区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一)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和内容。经济建设的快步化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带来了更多问题,如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等,进而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群众缺乏一个熟悉的值得信任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集中区域,易获得安全感和信任,在社区中建立心理服务机构能更完整的了解个体生活背景,及时进行问题干预,建立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社区心理服务是社区服务工作的一个项目,一般从儿童时期的基本保健做起,培养其健康人格,预防各种心理问题,进而保持心理健康。建立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档案,利于发现问题找准原因更好地开展咨询工作。同时,社区心理服务强调预防性和群体文化的感染性,往往与社区文化建设、教育宣传联系,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区心理服务工作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个体成熟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社会服务能力的一种表现。

(二)建立心理服务的社区矫正功能。有研究表明,从个体社会化、社会角色认同及健全人格的需要,社区矫正比监禁犯罪者方式更优越,心理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训练是罪犯心理矫治的重要内容,可降低再犯罪率。美国州立矫正机构中9成以上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其工作主要划分为六种形式:罪犯入监甄别;精神病学评估;24小时心理健康监护;心理治疗/咨询等。目前,国内心理服务水平不能提供完整的社区矫正功能,但可通过社区心理服务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已服刑完毕人员在熟悉、融洽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互助、行为塑造和社会支持改变心理状态,配合法律知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逐步适应社会正常生活。

(三)从生活基层着手解决日益增长的社会群众矛盾。现代人承载的心理压力种类和程度都高于过去,心理问题已成普遍性问题。受传统文化影响,内敛的中国人对心理咨询有诸多错误认识,以致不能通过正确途径有效疏通内在心理矛盾。社区心理咨询系统可通过宣传教育给群众树立正确观念,及时提供途径疏导、交流、帮助和咨询,是对药物治疗的积极社会支持系统,成为心理疾病预防、发现、干预的有效措施;轻度心理障碍的患者得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正在康复的精神病人接受及时的心理咨询和援助。

(四)社区心理服务可为各类社区群体提供服务。社区心理服务能有效地针对社区各类群体的特征发挥特色化的服务功能。如老人空巢问题,可针对其特殊的心理特点,开展系列心理辅导活动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针对留守儿童或有子女家庭,设计亲子互助活动,促进家庭沟通方式科学化和多样化。

三、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完成社区心理服务模式基本架构。目前国内的社区心理服务模式有1.医学模式。指各种卫生机构承担的社区心理服务的存在形式。2.社会模式。指社会上自发、自愿形成的占据社区一席之地的个体性质的心理服务机构的存在形式。这些模式缺乏系统性、专业性的心理疏导能力,规范程度低,服务项目单一且停留于问题表面,缺乏深层次和预警性思考。结合地方实际,本研究认为地方性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应以政府为主体,从城市规划和社会管理角度进行合理规划,逐步引导社区机构发挥主体作用,开发建设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和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形成一种从管理到服务,从规范到专业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职能,加强发展社区服务的组织和政策保障,健全领导联系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社区扶持政策,监管服务质量。同时,允许和鼓励有资质的个体心理服务机构以连锁化经营模式深入社区,丰富服务体系。

(二)以社区单位为抓手,开发社区心理服务的项目和形式。社区心理服务主要是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我、他人与社会,预防心理疾病,提高社会心理的适应能力。通过市场机制、行政机制、志愿机制来提品和服务,同时做好社区心理服务科普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咨询培训、心理建档、文化活动等各类型心理服务活动,鼓励心理从业者与社区紧密联系,针对社区中不同群体特征,开发预防性工作方案。

借助一些社区互动项目,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参与到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如美国社区关爱项目,本是一个预防暴力和攻击的社区预防系统,但是在运作过程中,有效地指导社区公民利用本地资源,包括社区(如宣传倡导、政策改进)、学校(如改变学校管理结构或教学时间)、家庭(如提高父母教养策略)和个人(如训练和提高社会能力),共同促进居民与社会的健康发展。针对社区中具体问题,开发有特色的主题项目心理服务活动。

(三)争取学术团体的智力和技术支持,提升社区心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社区心理服务是一项技术,需得到社会或学术团体的技术支持及配套工作。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中心和市心理学会先后成立。需发挥其社会-学术团体的功能,采取专兼职上岗,脱产业余结合培训,学习、工作、科研同步等形式加强对专业人员素质的指导,可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网络、案例督导、学术研讨、社会心理调查、心理讲座等技术手段,克难攻坚提升心理咨询技术。两者都需要加强业务的项目和活动频率。

(四)发挥高校作用,提供丰富的志愿者人力资源。针对目前社区人员少、经费缺的现状,壮大志愿服务组织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解决困境。要发挥高校作用,培育和壮大志愿者队伍,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志愿者的特征,组织和带动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共青团员以及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者队伍,针对性地设计好志愿服务项目,促进志愿者服务多样化发展,拓展服务深度和广度。政府指导高校扩展志愿服务内容,深入社区建立老年志愿服务基地,成立老年活动中心,定期开展实用性的服务工作;开拓社区教育、培训项目,深入家庭,为家庭教育出谋划策;为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心理辅导;组织文艺科技活动,丰富社区生活形式;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协调邻里关系。

参考文献:

[1]赵静,刘新颖,王丽.社区心理护理工作模式的建立与运行[J].中国全科医学,2011,(11):65.

[2]周勇.美国州立矫正机构罪犯心理矫治的现状与特点[J].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