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急性呼吸道症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急性呼吸道症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急性呼吸道症状

第1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调查;临床特征

近年来,甲型流感等带有急性发热特征的传染病逐渐流行,传染病防治形式逐渐严峻,不容乐观,如何有效的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值得深入研究[1],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89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急性发病,起病72h以内;③临床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体温正常者;②伴有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初测体温、收治入院时间、临床症状如畏寒、全身症状、查体结果、实验室检查等。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P

2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89例;常见流感病毒、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男性比重高于女性,复合流感平均年龄最大,流感病毒感染人群年龄分布最广(见表1)。

表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分布[n(%)]

指标 流感病毒 甲型 乙型 其它 复合流感 合计

2012年 163(47.94) 121(35.59) 44(12.94) 6(1.76) 6(1.76) 340(100.00)

2013年 171(49.00) 130(37.25) 36(10.32) 8(2.29) 4(1.15) 349(100.00)

合计 334(48.48) 251(36.43) 80(11.61) 14(2.03) 10(1.45) 689(100.00)

男性(%) 172(51.50) 141(56.18) 43(53.75) 8(57.14) 7(70.00) 371(53.85)

平均年龄(岁) 29±7 34±6 30±7 23±18 49±19 30±7

年龄范围(岁) 3-89 13-83 10-78 9-39 37-79 3-83

2.2 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临床特征

甲流患者鼻塞、咽痛、扁桃体炎症发生率低于乙流,全身症状、咽充血发生率高于乙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甲流、乙流临床症状对比

流感类型 鼻塞 流涕 咳嗽 全身症状 消化道症状 咽痛 咽充血 扁桃体

甲流 108 120 181 176 15 151 226 198

% 43.0 47.8 72.1 70.1 6.0 60.2 90.0 78.9

乙流 42 39 58 47 2 54 61 68

% 52.0* 49.0 73.0 59.0* 3.0 67.0* 76.0* 85.0*

注:与甲流相比,*P

甲流患者人均WBC计数、WBC>4.0×109/L比重、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乙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甲流、乙流WBC、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布[( ±s),n(%)]

流感类型 WBC 淋巴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均值 >4.0 均值 范围 均值 范围

甲流 7.63±2.33 37(14.7) 1.22±0.55 0.23-3.81 5.58±2.59 1.11-23.21

乙流 6.50±2.41* 6(7.5)* 1.26±0.55 0.41-3.22 4.32±2.12* 0.99-13.20

注:与甲流相比,*P

3讨论

本院未收治H1N1等高危传染病例,2012-2013年度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布较正常,与其它学者统计基本相同[1-3]。从性别分布上看,急性上呼吸道患者男性比重略高,从年龄上看,流行病毒年龄分布最广,复合流感患者平均年龄最高,这可能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呼吸道功能退行性改变有关。从症状上看,甲流鼻塞、咽痛、扁桃炎炎症等典型“感冒”症状比重低,全身症状、咽充血比重更高,提示甲流病毒危害更重。此外,甲流对患者血细胞计数影响较显著,患者WBC、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更显著,上限值更高,提示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更重。

【参考文献】

[1]石伟先,彭晓,韩莉莉,等.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7):1263-1264.

第2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因机制 诊治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043-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为外鼻孔至环状软骨下缘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是细菌。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通常病情较轻,病程短,可自愈,预后良好。发病期间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具有一定传染性,应积极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日益被广泛关注。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病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能自限的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是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传染病之一,成年人平均每年2-4次发病,儿童每年可有6-8次发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多为散发,且可在气候突变时小规模流行。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经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大多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种类型病毒,同时健康人群也可携带,且人体感染后对其产生的免疫力较弱、持续时间短暂,病毒问无交叉免疫,故可重复发病。

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 一80% 由病毒引起,有报道有90% 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另有20%-3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细菌感染引起,可单纯发生也可继发于病毒性感染之后发生,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氏阴性菌。

病毒的生命活动很特殊,对细胞有绝对的依存性。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没有核糖体、线粒体或其他细胞器,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繁殖中,必须依赖于机体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的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从病毒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看,多种病毒感染可引起细胞凋亡,病毒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既可能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防御反应,亦可能是病毒感染导致宿主组织细胞严重损伤的重要机制。经过选择和进化的病毒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它或者激活宿主细胞的抗凋亡基因的表达,或者表达自身抗凋亡基因以阻止细胞凋亡,完成病毒的复制和生活周期,以保证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大量增殖。若病毒繁殖的数量和引起组织损伤超过某一限度,将发生疾病。目前抗病毒药物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病毒抑制剂,不能直接杀灭病毒、破坏病毒体的传染性,否则会损伤机体细胞。

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排除以下疾病:

3.1 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像“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 h痊愈。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3.2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实现有效的区别。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4.1 治疗原则 休息、多饮水、支持营养治疗;对症解热止痛治疗;抗病毒治疗;抗生素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治疗过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及时给予治疗,尤其在传染病多发季节,注意排除传染病。

4.2 药物治疗 呼吸道病毒感染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一般采用一些对症处理措施。合理使用抗菌素是指在明确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致病菌、控制感染,同时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有调查显示,l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达40% 以上。细菌的耐药率与细菌分布有关,除了有些细菌天然耐药外,较多细菌与抗菌药物的用量有关。

解热止痛药物: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轻微症状患者,经休息多饮水,或口服解热止痛药物可缓解,对高热引起患者明显不适症状者,给予解热止痛治疗,同时需补充水分及预防电解质紊乱。常用抗感冒药品种中,绝大部门都含有解热镇痛药,使用最多的为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4.3 抗病毒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约70%-80% 由病毒引起,有报道有90% 由病毒引起,病毒感染引起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据不完全统计,约60%流行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麻疹、腮腺炎和脊髓灰质炎属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病毒性疾病之一。

病毒进入鼻孔,随后感染上呼吸道的上皮细胞。48小时为病毒复制高峰,将持续3周。故早期(48小时以内)抗病毒治疗效果更好。常用药物如:病毒唑为合成广谱抗病毒药,可能通过不同的靶点抑制病毒的合成酶。在病毒感染的细胞内被腺苷激酶磷酸化,转化为单磷酸利巴韦林和三磷酸利巴韦林,单磷酸利巴韦林是单磷酸肌酐脱氢酶的强抑制剂,抑制细胞单磷酸鸟普的合成,从而阻断了多种病毒核酸的合成。

4.4 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上呼吸道感,不能明确病毒或细菌感染者给予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抗病毒和抗生素联合治疗,明确细菌感染者。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等。根据抗菌药物使用规范选用抗生素。具体用法及注意事项以药典及各种药品说明书为主,根据临床经验及病人的个体差异使用。此外,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

5 总结

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血象不高)早期患者,轻症给予一般治疗即解热止痛补液等对症治疗即可,对重度上呼吸道感染,血象不高初期治疗以休息、对症及抗病毒(常规用量)治疗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抗菌药物不能增加治愈率,反而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造成国家卫生资源浪费,增加耐药菌发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欧阳好,陈月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社区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O2).

[2] 常克萍.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1,(O5).

第3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 穿琥宁注射液;上呼吸道;急性感染

作者单位:463700 河南省泌阳县人民医院呼吸科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冬春季节常见,主要病因是病毒感染引起,常合并细菌感染,易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有咳嗽、咽喉肿痛、发热流涕[1]。笔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制剂穿琥宁注射液静脉给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共收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3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5~64岁,平均385岁;对照组61例,男39例,女22例,年龄6~62岁,平均37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2]中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发病急,急性发热(体温≥38℃),起初伴有口渴、鼻塞流浊涕、咽痛、咳嗽等临床症状,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WBC≥100×109/L),胸片无异常。排除一下患者:①有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功能损害者。②哺乳或妊娠期患者。③对本次治疗药物可能过敏患者。④其他不符合本次研究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穿琥宁注射液400 mg,加入到5% 葡萄糖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青霉素、先锋霉素或阿莫西林等静脉滴注。以上治疗均以1周为1疗程。

14 评价标准[3] 痊愈:体温在24~48 h内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西医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体温在48~72 h内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好转,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接近正常;有效:体温下降,但有反复,临床症状和体征部分消失,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体温未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剧,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无好转。以痊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数。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一疗程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由病毒感染引起,占原发感染85%以上,少部分可由细菌引起[4]。现在临床上耐药现象越来越明显,某些抗生素的临床疗效收到很大的限制,且不良反应较多,对血液、消化及循环系统都有一定影响。为合理用药,纠正滥用抗生素,开拓中医中药解表,现在研究重点在于开拓有效的中药制剂。穿琥宁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临床应用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穿琥宁注射液自199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全国中医院急诊科必备中药之一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为清热解毒中药穿心莲的提取物,主要成分含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5],具有清热、解毒、抗炎、镇静等作用。穿心莲内酯类化合物的二萜类双环母核及其五元内酯环为其解热、抗炎的基本作用,促进中性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6],是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从药理作用研究看,穿琥宁注射液对呼吸道常见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7]。此外该药还有增强机体对感染的应激力,能通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性兴奋[8],使体温快速恢复正常。

本研究结果表明,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西医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善。综上所述,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周莉娣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8例分析. 青海医药杂志, 2005, 35(12):30.

[2] 戴自英 实用内科学.第九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026.

[3] 俸世林 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150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 6(6):150151.

[4] 蒋栓儒 穿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8例临床观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8, 5(8): 封3.

[5] 苗榕生, 周炜, 金美凤 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疗效观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 23(1):6869.

[6] 孙盛芬, 张瑞娟, 关桂香 穿琥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30例观察. 黑龙江医学,2000,(3):4243.

第4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呼吸困难(dyspnea)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性呼吸障碍,表现为呼吸频率的增加和深度与节律的改变,同时伴随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其特点是呼吸深度和节律增加,呼吸用力。高度的呼吸困难称为气喘。临床上病鸡呼吸困难主要表现为伸颈张口呼吸,甩头,发出高亢的叫声,有时伴随流鼻、咳嗽、呼吸性啰音及冠髯发绀等症状。

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临床上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多数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对机体的损害引起的,其中以病毒、细菌或霉菌、支原体、寄生虫等生物性因素病,鸡舍卫生状况、鸡群密度过大、饲料质量低劣等饲养管理因素和气候突变、温度骤降、大风等气候因素为主。此外,鸡的呼吸系统的解剖学特点也是导致发病的重要因素: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禽类的呼吸系统除具有上呼吸道、气管和肺脏之外,还包括一套复杂的气囊。一旦呼吸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感染,病原体就会迅速扩散到气囊,并进一步侵入胸腔、腹腔,引起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等。

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干燥、多风、天气多变等众多因素的存在,鸡的呼吸道疾病频发。新城疫、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毒支原体感染、鸡传染性鼻炎、禽曲霉菌病、禽大肠杆菌病、禽霍乱、禽比翼线虫病等都有呼吸困难、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本文就以上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简述,希望能对广大养鸡户和基层兽医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病毒性禽病

(一)新城疫(ND)

本病是由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呈败血性经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和神经症状,主要病变为黏膜和浆膜出血。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 ~ 5 d。根据临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突然发病,常无特征性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率高。

急性型:病初,体温升高,病鸡常离群呆立、闭目缩颈,似昏睡状。随病程延长,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吸气时伸展头部,作开口呼吸状;嗉囊积液,倒提时有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病鸡常下痢,排黄白色、黄绿色稀粪;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如两腿麻痹、共济失调,头颈向后或一侧扭曲。最后,体温下降,在昏迷中死亡。

亚急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后症状减轻同时出现神经症状。

近年来,在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常表现为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系统障碍。蛋鸡感染后,主要出现产蛋下降,伴有呼吸道症状,病死率较低。

【病理变化】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淋巴组织肿胀、出血和坏死,出血以消化道和呼吸道最严重。特征性病变为腺胃黏膜水肿,腺胃出血,尤其在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更明显。肠黏膜和浆膜弥散性出血,有枣核样溃疡。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呼吸道病变为喉头气管有黏液,气管环状出血明显。

(二)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本病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啰音;雏鸡流鼻液,母鸡产蛋下降、产较多的畸形蛋和软壳蛋。

【临床症状】雏鸡可表现为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短时间内波及全群。病鸡精神沉郁,畏寒,打喷嚏,流鼻,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可听到气管啰音,23 天后因窒息和饥渴死亡。发病后23 周可导致输卵管发育不全,致使部分鸡不能产蛋。

青年鸡气管炎症明显,出现呼吸困难,因气管内有多量黏液,病鸡不断甩头,但流鼻不明显,有啰音。目前肾型传支流行广泛,多发于2030 日龄的青年鸡,病鸡急剧下痢,排灰白色水样稀粪,其中混有大量尿酸盐。

产蛋鸡呼吸症状不明显,产蛋量明显下降,蛋的质量明显降低,薄壳蛋、畸形蛋等增多。

【病理变化】雏鸡气管、支气管、鼻腔和鼻窦内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黄白色渗出物。气囊可能混浊有黄色干酪样渗出物。产蛋鸡的腹腔内可发现液状的卵黄样物质,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肾型传支表现为肾肿大出血,呈“花斑肾”变化,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严重的可见心包腔、心外膜、肝脏表面、肠浆膜乃至肌肉内都有灰白色尿酸盐沉积,这种病变与内脏型通风难以区别。

(三)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本病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咳嗽、呼吸困难、咳出带血的渗出物,喉头和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和糜烂。

【临床症状】典型症状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病鸡常呈伏卧姿势,呼吸时突然向上伸头张口,咳嗽时咳出带血的粘液和血凝块,在笼具、食槽上可见到甩出的血液或血块。病鸡流泪,结膜发炎,鼻孔周围有黏性分泌物,冠、髯暗红或发紫,最后多因窒息死亡。蛋鸡感染后产蛋量迅速减少。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喉头和气管。病初喉头和气管黏膜充血、肿胀、有黏液附着,继而黏膜变性、坏死、出血,致使喉头和气管内含有血样黏液或血凝块,病程较长时可见假膜附着。有的病鸡发生结膜炎、鼻炎和鼻窦炎,鼻孔附有褐色污垢。卵泡充血、出血、坏死。其他内脏器官病变不明显。

二.支原体禽病

鸡毒支原体感染(MG)

本病是由鸡毒支原体引起的,由于病程长又称为慢性呼吸道病(CRD),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啰音、眼炎、鼻炎和气囊炎。

【临床症状】本病呈慢性经过。幼龄鸡发病时临诊症状较典型。最常表现呼吸道症状,喷鼻、咳嗽、气管啰音(晚上时更明显)和鼻炎。面部肿胀,鼻孔流出浆液、黏液或脓性渗出物,阻塞鼻孔,呼吸困难,病鸡频频甩头。眼结膜发炎,鼻腔和眶下窦中渗出物蓄积,引起眼睑肿胀,轻微时流出浆液,眼角内有泡沫样液体,时久流出灰白色粘稠液体,突出眼球外似“金鱼眼”,导致失明。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上呼吸道、气囊、眼结膜、眶下窦等部位。剖检可见鼻腔、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有浑浊粘稠的渗出物或干酪样物。眼结膜发炎,窦内充血水肿,有渗出物。气囊浑浊增厚,囊壁可见结节状病灶,内有干酪样渗出物附着。腹腔内有泡沫样液体。

三.细菌或霉菌性禽病

(一) 鸡传染性鼻炎(IC)

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鼻腔、鼻窦发炎,流鼻,打喷嚏,面部水肿和结膜炎。

【临床症状】病初从鼻孔流出少量水样浆液,以后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病鸡不断甩头,喷鼻,眼结膜潮红、流泪,眼睑肿胀。一侧或两侧面部明显肿胀,部分鸡肉髯肿胀(尤其是公鸡)。病鸡生长缓慢,产蛋率明显下降。

【病理变化】鼻腔、鼻窦、眶下窦发生卡他性炎症,黏膜充血肿胀,表面有大量黏液;严重时,鼻窦、眶下窦和眼结膜囊内有干酪样物。脸部、肉髯、皮下水肿,结膜充血、眼睑粘连。产蛋鸡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样分泌物,卵泡松软、充血、坏死或萎缩,公鸡萎缩。内脏器官一般没有明显病变。

(二) 禽曲霉菌病

本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病,主要侵害呼吸器官、眼、皮肤和皮下组织。本病的特征是形成霉菌性肉芽肿。在受感染的器官引起霉菌性炎症。

【临床症状】急性感染的雏鸡表现为霉菌性肺炎,初期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闭目嗜睡,接着出现呼吸困难,举颈张口呼吸、喷鼻、甩头。鼻孔和眼角有黏性分泌物。后期雏鸡头颈频繁伸缩,呼吸极度困难,最后窒息死亡。霉菌性皮炎时,雏鸡的羽毛呈黄褐色黏集在一起,不易分开,干枯易断,外观污秽不洁。霉菌性眼炎时,病雏一侧或两侧眼睑肿胀,羞明、流泪,结膜潮红,结膜囊内有黄白色干酪样凝块,挤压可出。

第5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或/和咽喉部的急性炎症统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i n f e c t i on)。它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地区,多数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常见病毒有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当机体和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如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发,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引起本病的病毒类型很多,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各种病毒问无交叉免疫,而且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因此,一个人一年内可多次发病。临床表现

        (一)普通感冒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成人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

        1.症状潜伏期短(1~3天),起病急,初期有咽干、喉痒,继而出现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有流泪、呼吸不畅、声嘶、干咳或咳少量粘痰等症状。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全身不适、轻度畏寒、头痛、胃纳差、便秘或腹泻。如无并发症,一般一周左右痊愈。

        2.体征可见鼻咽部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1)症状: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烧灼感,持续时间不长,咽部疼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可伴有发热和乏力。腺病毒感染时可伴有眼结膜炎。

        (2)体征:咽部有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可有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1)症状:以声音嘶哑、说话困难、咳嗽时疼痛为特征,常有发热、咽痛和咳嗽。

        (2)体征: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伴触痛,可闻喘鸣音。

        (三)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也可引起。

第6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急诊科安徽230000)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12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25例)采取人性化护理综合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退热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为(2.5±0.5)d、(2.8±0.4)d、(3.0±0.5)d、(4.6±0.8)d、(3.8±0.6)d和(5.4±1.0)d,上述临床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8.4%,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89.6%,组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有助于缩短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缓解时间,值得进步推广。

关键词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综合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74-01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该病易发于幼儿期,且以重症为主。重症患儿以高热、鼻塞、咽痛、咳嗽等为常见症状,多属流行性感染,给患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病原菌变异发生频率增加,小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儿童作为特殊人群,其治疗依从性较差,为提高治疗效果本院对125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进行了综合护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4年1~12月25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5例,年龄0.5~6岁,平均(3.8±0.8)岁,男64例,女61例,病程1~3d,平均(1.6±0.4)d;观察组125例,年龄0.6~5岁,平均(3.6±0.7)岁,男63例,女62例,病程1~4d,平均(1.5±0.5)d,两组均以高热、鼻塞、咽痛、咳嗽为主要症状,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和症状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临床可比性。

1.2治疗和护理:

两组患儿入院确诊病情后采取对症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利巴韦林、干扰素药物治疗和降温、镇静等措施。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症状变化、保持病房舒适整洁和正确给药等。

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治疗过程中加强监测体温、心率,预防高热抽搐,加强口腔、皮肤检查,预防皮疹,出现异常状态及时通知医生。(2)用药护理,用药前明确患儿药物过敏史,给药时和家属沟通,年龄小的让其帮助安抚,年龄大的给予安慰鼓励,取得患儿配合后给药,给药后再次给予鼓励。(3)心理护理,该措施主要针对患儿家属,护理人员耐心向家属讲解治疗情况,让其安心,指导家属如何消除患儿的心理陌生感,主动配合治疗。(4)加强营养护理,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的清淡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水分。(5)对症护理,鼻塞严重先清除鼻腔,麻黄素液滴鼻,保持鼻腔通畅;体温过高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如冷湿敷、枕冰袋等;咽痛、咳嗽的需加强口腔护理,生理盐水漱口,适度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6)加强出院指导,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学习呼吸道感染预防知识,加强患儿体质锻炼和卫生管理,增强患儿自身免疫力。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退热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自行设计调问卷调查患儿家属满意度,总分100分,91~100分表示很满意,81~90表示满意,71~80分表示一般,70分以下表示不满,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的退热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为(2.5±0.5)d、(2.8±0.4)d、(3.0±0.5)d、(4.6±0.8)d、(3.8±0.6)d和(5.4±1.0)d,上述临床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8.4%,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89.6%,组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小儿自身抵抗力、免疫力均较差,该类人群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且小儿一旦感染多属于重症,易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严重威胁患儿健康。小儿自身的依从性较差,多数小儿入院后心理存在陌生感和抵触感,如何提高患儿依从性是临床护理的重点。本研究探讨分析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提示观察组的退热时间、鼻塞消失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该结果和已有报道结果基本相符。小儿高热可能导致惊厥、脑部缺氧、中耳炎等,对患儿的损害极大,鼻塞、咳嗽、咽痛等症状均会造成小儿不适,及时缓解上述症状,促进抗感染疗效是综合护理实施的主要目的。密切观察病情可帮助医生了解治疗进展,进步控制用药剂量,避免用药量过多对患儿造成的影响。用药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和家属相互沟通配合,旨在帮助患儿熟悉医院环境,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心理护理可缓解家属的心理紧张状态,更好的帮助护理人员安抚患儿,出院指导有助于家属加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上述措施均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对症护理是综合护理的关键内容,是缩短呼吸感染症状缓解时间的必要保证。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有助于缩短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缓解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步推广。

第7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急性气管;支气管;护理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于生物或者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生物感染因素主要为病毒感染以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百日咳杆菌,非生物致病因素有植物、矿物粉尘、刺激性气体、烟雾等。损害因素对气管、支气管的粘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非细菌性炎症,或者破坏粘膜屏障而继发病毒、细菌感染,引起气管、支气管的炎症反应。临床主要表现有咳嗽、咳痰,多先有上感症状。多见于或气候变化时或者寒冷季节[1]尤其是冬季。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病毒、细菌等生物性或物理、化学等非生物性致病因素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与慢性支气管炎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为呼吸道一种独立病症。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起病多先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及体征:患者多有发热症状,多为低热,少数体温可达38~39℃,可以持续数天或者2~3周。起初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出少量粘液痰,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加剧,痰液逐渐增多,呈粘液脓性痰。体征:呼吸增快,早期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性音。以后因分泌物逐渐增多而表现出粗、中湿音,音多不固定,在改变或着咳嗽后减少甚至消失。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初期多无明显改变。当细菌感染较重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增高,通过痰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纹理增粗或者正常。感染是此病常见的发病原因。其中病毒感染最为常见,包括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肺炎支原体、衣原休也是本病的致病菌。理化因素刺激属于非生物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吸入某些刺激性较强的物质所致。常见致病因子有粉尘、冷空气、刺激性气体(强酸、强碱、某些挥发性溶剂)等。吸入能够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有机粉尘或真菌孢子等。除上述主要病因外,过度劳累、着凉也可诱发本病。主要病理改变为气管-支气管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分泌物增加。炎症消退后,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多能恢复正常。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初期以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主,如鼻塞、流涕、咽痛、声音嘶哑等;发热时可有头痛、乏力等症状;炎症累及支气管黏膜时,可有咳嗽和咳痰,这是急性支气管炎的主要表现;开始以干咳为主,3~4天后,可咳出黏液性痰,随病程发展可转为脓痰,偶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咳嗽,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胸腹部肌肉疼痛,咳嗽可持续2~3周,甚至更长时间;伴支气管哮喘时,可有喘息、胸闷和气促,听诊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气道分泌物增多时,两肺呼吸音粗糙或可闻及干湿音,咳嗽、咳痰后可消失,无其他并发症。本病症关和体征如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三、护理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主要通过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和体征、胸部X线片、血常规检查、病毒抗体检测和痰细菌学检查作出临床诊断。胸部X线检查可无异常或有肺纹理加深。

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肺部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四、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对老年人群患病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老和变化。其肺泡数量减少,且泡壁变薄,泡腔增大,弹性降低,呼吸功能也不断下降,对缺氧和呼吸系统的调节功能也随之减低,咳嗽反射减弱,免疫力低下,使老年人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加之老年人常患有其他慢性病变,如脑血管病等,一旦卧床,并发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其护理要点如下。

1、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咳嗽、咳痰,多应用化痰药物治疗以稀释痰液,便于咳出,禁用或镇用镇咳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加强护理,勤翻身、叩背或其他物理排痰法。当出现症状时,应尽量取侧卧位。一般健侧卧位利于引痰,可左右交替卧位。

2、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及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 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宜经常更换,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进炎症消散;如果分泌物多,影响呼吸时,要用吸引器,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咳喘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

3、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呼吸、脉搏及节律的改变,注意痰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如发现病人精神不振或嗜睡、懒言、不喜活动或呼吸困难及发绀等出现,应高度重视,急查血气分析。

4、正确指导老年人用药 按时服药,正确使用吸入药物或雾化吸入器,定时留取痰标本,及时检查痰细菌培养,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5、对症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病原体敏感的药物。在未获得病原体检查结果前,可经验性地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具有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对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都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第8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 药效学; 安奇; 小儿氨酚烷胺颗粒; 再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 R657.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090-01

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甚多,但疗效满意的较少。我院于2009年8月―2010年8月,用安奇联合小氨酚烷胺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对青霉素过敏者除外,发病急,小于3d,T37.5-40.00C,平均38.5±2.00C,鼻塞、流清鼻涕、打喷嚏、、咽充血、扁桃体肿大I-II度,部分病人肺部可闻及少许干性罗音,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分累计数减少,排除已使用过其它感冒药,合并严重心、脑、肺等并发症者及不符合入选标准者。选择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2组。

1.2 方法:安奇组按年龄,体重给予安奇和小儿氨酚烷酚胺颗粒,每天3次口服,两药连用3d为一疗程,再林组用相同方法给予治疗。

1.3 疗效标准[2]: 痊愈,治疗3d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咽部粘膜水肿消失,肺部干罗音消失;显效,治疗3d体温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咽部粘膜充血,水肿轻微,肺部干罗音消失;有效:治疗3d体温降至37.50C以下,临床症状轻微,咽部粘膜充血水肿减轻,肺部干罗音减少;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2 结果:安奇组有效率(95.0%)较再林组(85.0%)明显,3d内热退,稳定并不回升,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嗜睡,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安奇颗粒成分是阿西林克拉维酸,克拉维酸具有β-内酰胺结构,有微弱抗菌活性,能阻断β-内酰胺酶的活性部位,使许多细菌产生的酶适合,二者合同有提高阿莫西林的疗效的作用,而再林的成分只是阿莫西林,治疗效果比安奇组差,小儿氨酚烷胺具有解热镇痛,缓解咽喉肿痛,广泛应用于感冒、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等,所以安奇联合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对治疗小儿因感冒引起的头痛、周身四肢酸痛、喷嚏、流涕、鼻塞、咳嗽等症状有明显的作用,退热效果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用药的24-36h,又有在短期内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急性呼吸道症状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季节发生变化时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及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该病发病率高,多数患者是由病毒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发热、咽喉疼痛、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临床如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大量的临床研究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疾病的康复,预防并发症。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1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患者。观察组52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1.45±5.21)岁,病程(14.56±2.71)h,体温(36.28±3.52)℃。对照组52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1.76±4.81)岁,病程(13.98±2.65)h,体温(36.42±3.16)℃。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温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保持病患环境舒适,温湿度适宜,遵医嘱给药,并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隔离[2]。

1.2.2观察组

1.2.2.1 环境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1.2.2.2心理护理 由于发热可能会使患者差生厌烦情绪,加之部分患者就诊不及时延误病情,可能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沟通,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消除患者顾虑,最大化减轻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配合度。

1.2.2.3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体温,特别是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若患者体温持续升高,咳嗽加重,提示患者可能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若发热、头痛,并伴有脓性鼻涕,提示可能并发鼻窦炎。若出现水肿、血尿、高血压等表现,提示并发肾小球肾炎,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有效处理[3]。

1.2.2.4对症护理 对于高热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指导患者勤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进食后指导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以免发生口腔感染。

1.2.2.5饮食护理 告知患者进食食物宜清淡、易消化,并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补充机体所需的热量。同时每天保持摄入足够的水分。

1.2.2.6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按量给药,告知患者服药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于应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应用降热药者,应避免大量出汗,以免造成虚脱。

1.2.2.7健康指导 告知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注意增减衣物,以免受凉。同时要坚持适度的运动,以提高自身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显效:体温基本恢复,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有效:体温有所降低,症状和体征有所好转。无效:体温、症状以及体征无变化,甚至有加重的趋势[4]。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o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耐药性菌的繁殖,临床感染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对症治疗,但是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感染反复,增加患者的痛苦,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临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过程中给予有效地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5]。

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并且从心里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多方面进行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促进了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同时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张男男,仲卫静,夏明莹,等.浅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2):171-172.

[2]赵延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9(8):359.

[3]张丽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9):3331-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