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辅导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是一门操作性与实验性相结合的科学学科,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各种化学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条件、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等。正因化学学科具有如上的特点,化学教师更加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笔者通过多年化学教学与实践,总结了关于自主探究辅导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希望能为各位同仁们带来有意义的帮助。
一、自主探究辅导模式
何谓自主探究辅导模式?自主探究就是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的模式就是自主探究辅导模式。
通过自主探究辅导,能够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思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自主探究辅导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通过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践,以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为主要例子,将自主探究辅导模式分为六个步骤,以下一一对其进行阐述。
1.“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这是自主探究辅导模式教学成功的前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和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引入化学元素周期表之前,教师可以问大家“我们身边的万物都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通过设问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2.“选择”――给学生自由调整化学知识点学习的选择
在这一阶段,不同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划,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学生选择自己适合先学习哪一部分知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的自由。例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可以从上到下地学,也可以从左到右地学,不同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同的顺序,因此教师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给学生自由。
3.“交流探究”――分组交流化学知识,探究化学问题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在小组内认真分析化学知识,寻找规律,探究化学问题,学生们通过交流,能够共同将一个知识点形成知识系统。例如,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探讨每行元素的性质,每列元素的性质,之后通过交流总结得出了实质的规律。
4.“辅导”――教师发挥充分的辅导作用
在自主探究辅导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辅导是非常关键的。教师直接辅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能够让探究有序而正常地发展,不会出现重点偏离、秩序混乱的情形。例如,元素周期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断地巡视学生们的讨论,并且依此加入每个小组,询问小组内探讨的进度和问题,适当地给予正确的意见。
5.“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给出中肯的实际评价
评价体系是鉴别和考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最为有效的工具,那么在自主探究辅导模式中,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就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过程做出客观而深刻地评价,教师评价是对整个小组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做出适当的建议和定性判断。例如在元素周期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从元素规律、元素符号、元素性质等方面自我评断自己是否掌握,而教师则是站在全局的立场上对整个小组甚至整个班级来做出此次课堂是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总结”――通过自主探究模式,总结学到的化学知识并且系统化
通过上述过程,一定要对此次学习做出总结。教师要针对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反馈给出一定的总结,并且通过此次总结要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扬优点,避免不必要的问题。例如,在元素周期表学习后,教师总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成果,对于学生有所欠缺和不完善的地方也要总结,要求学生下次改正。
自主探究辅导模式下的化学教学特别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担当好辅导的角色,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探讨自学的过程,而学生作为化学学习的主体,更加要端正学习化学的态度,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团结互助,在探讨的过程中不断地构建良好的化学知识系统。由此可知,本学习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学习活动,与传统的化学习题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题海战术)相比,它更能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张天若等.化学问题设计与问题解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化学;衔接
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二、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与指导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做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自“经验记忆型”被动接收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倡导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自主学习、有意义学习,采用非指导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只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创设积极的、开放性的课堂学习情境。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一环。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一年就深入到了高中,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学生仅仅处于化学的入门阶段,还有相当部分学生甚至还没有入门。而此时又面临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转换,学生的压力和困惑是极大的。因此在刚开学的第一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培养。如果有精力的话,最好是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进行单独的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信心的培养。特别要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不能放弃对化学的学习。当然,信心是来源于成功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把关,绝对不讲那些难度很大的题,尽可能地对知识进行淡化处理,要求绝对不能拔高,宁愿在后半期再对前面知识进行深化,也不要在前半期将难度弄的太高,否则,学生是绝对无法建立学习信心的。只有当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就,有了成就感之后,才有可能建立起学习的信心,才有可能爱上学习,否则,只会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厌倦对化学的学习。
三、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切实做好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衔接
大力开发与利用化学实验室资源。实验历来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化学新课程更加突出了实验探究的地位,因此,任何时候都要十分重视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设条件,完善实验设备,优化实验配置,加快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开放化学实验室、开发微型实验、组织家庭小实验等方式,延伸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室这一常规课程资源的教学效益。加快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教学,将改变学校课程资源的结构,为课程资源的优化提供有利条件。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化学课程之中,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又有利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在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录象等常规媒体的同时,要有计划地开发并整合广播、电视、视听光盘、网络等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逐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借助互联网、局域网、校校通等网络环境,实现资源共享,推进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以上有关高一年级与初中教学各方面的衔接问题,应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M].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2002,(04):1-38.
[2]褚松蒲.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若干问题[J].化学教育,1999,(09):20-
22.
关键词: 生活化 高中化学教学 应用
一、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概述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改变过去以单纯地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生动的情景素材引入课堂,可以有效达到调节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将死板、僵硬的化学教学变成讨论式、交流式和趣味式的学习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学生被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的革新,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基于高中化学课程的特点,根据高中化学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精心策划,以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运用日常生活中学生普遍熟悉的案例,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分析案例,从而达到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1]。
二、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生活中的化学案例展示。
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讲授新课过程中对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实际化学案例(这些案例最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亲身感受到的),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将学生引导进入案例情境之中。生活化的案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可以用多媒体将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将文字性的资料发放给学生;可以由教师进行生动的描述等。当然展示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生活化中的实际案例特点来决定,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法,教师都尽可能地渲染出相应的氛围,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为下一步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以江苏省高中化学教材“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讲为例。本讲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氯气的化学属性和物理属性。化学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兴趣,以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可以引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一段视频:该视频讲述的是一个家庭主妇在清洁马桶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84消毒液,由于清洁结果没能满足家庭主妇的愿望,又紧接着使用了洁厕灵,结果导致主妇中毒,被送往医院。视频播放到此,目的是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分析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师以设置疑难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生活化的案例情境之中激发了浓厚的兴趣后,接下来教师应该立即设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在设置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本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以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当成功设置问题后,教师应采取个别指导的方法,不仅了解学生探究问题原因的进程,还要指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角度找到知识的彼此联系,为下一阶段的讨论奠定基础。
例如,在上面的生活案例中,化学老师应该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84消毒液和洁厕灵在混合使用后会让人中毒?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疑问使学生的思维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被进一步放大和诱发,有助于在实验过程中和听课过程中努力寻求答案。
(三)给出答案,总结提升。
生活化的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教师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找到答案,进行总结和提升;这一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情感生活都得到了提高,教师要重点注意:一是要将前面几个环节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对主动发言、在讨论中积极的同学给予表扬和肯定;二是要对所举的生活案例进行评价,向学生解释该生活化的案例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梳理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三是要鼓励学生运用该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讲结束之后,教师要向学生展示84消毒液的使用说明和化学原理,为学生提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消毒液的注意事项并解释原因;同时,也对本讲课的教学目的——氯气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进行了梳理和加深。
三、对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一)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要重视案例的选择和编制。
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其实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如何选择生活中的案例并做好案例的分析框架是生活化在高中教学应用中的难点和重点。如果选择的生活化案例不恰当,就很难达到化学教学的效果,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选择生活化案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该案例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并结合趣味性,有针对性地引入课堂。
(二)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应用中要突出学生课堂实践性原则。
生活化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着眼点不仅仅是要对生活化的案例进行分析,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化案例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和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展示生活化案例的时候,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提升学生自身理解知识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摆脱传统教学方法下学生获取的死板的、抽象的和空洞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实践,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 原因 对策
课改后,很多高中新生入学后都碰到了相当多的学习难题,在化学上也不例外。如何帮助高一新生做好初高中化学学科学习的衔接是课改中一个有意义的工作。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教师,我经历了课改,从事过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认真地思考,以及与其他初高中一线教师进行研讨,结合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初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衔接谈一些心得。
新教材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教材实施的意图是好的,但是我认为新教材在编排上值得探讨。
我曾经对高一新生进行调查,大约有75%的学生无法很快适应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他们一致认为高中化学比初中化学难度大、学习较困难。
1.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探究
1.1学生初中到高一心理上的不适应
高中的学习与初中的学习方式、各科难度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等他们意识到时已经有点晚了,给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
高一学生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不积极参与课内讨论,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自己学习上的困难也不大愿意对教师或家长说。这给教师教学也带来很大困难,因此首先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心理问题,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1.2知识基础不适应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高中化学知识则是“点”、“线”、“面”的结合。每章就是一个专题,篇幅少但是牵涉的内容多,所以学生学习起来较困难。
1.3教学方法不适应
初三每周有四节化学课,高中每周只有三节,由于初中才开始学习化学,一般开学初期老师上课的进度较慢,还会补充许多实验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加上初三还面临中考,最后复习阶段,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还会进行个别辅导。高中老师为了赶进度,每节课都十分紧张,不会停下某个知识点不断重复。再加上一般高一老师会认为学生上高二会分文理科,从而不会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会越来越不喜欢化学。
1.4思维方式不适应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初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高中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期。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高中化学的练习题,需要通过发散性的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所以初中学生化学知识的获得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较多的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
1.5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不适应
初中化学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机械式的“接受”过程。尤其是到了初三,要用近半年的时间用于强化机械式的接受训练。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归纳全。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化学方程式、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满足于你讲我听、你写我抄,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课后反思自我消化的能力。
高中化学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密度大,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化学学习,结果学了一大堆内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生感到化学深奥难懂,从而心理上产生对化学的恐惧。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化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高一新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为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从而造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困难。
1.6教材本身的知识点衔接不好
初中教材选取的内容浅显而直观,甚至有的概念的定义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而不是十分严谨。如初中讲到“氧化反应”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还原反应”则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高中则是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问题和电子得失问题谈“氧化―还原反应”。又如初中讲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而高中讲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要适应高中学习,衔接教学不是通过几课时教学就能完成的,知识的衔接、学习方法方式的优化、学习能力包括学习自我控制能力、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我们提倡用新课程理念处理教学内容,增强探究意识,使学生平稳过渡,顺利进行高中化学学习。
2.初高中衔接的对策探究
2.1初高中教材中知识的承继和衔接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初、高中教材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化学知识,要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2.2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生理从少年向青年转变,学习心理从“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时期,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2.3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的衔接
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上教学生学会某些知识,是为了课外学生会学更多的知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结合课本具体内容给予学生具体指导。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思想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学生是参与化学学习的主体,因此,为了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对化学的教学形式上也应该加以重视,引导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讨论,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一、实现教师的自我升级
教师在新课标中被定义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他们的责任是在适当的时机点拨学生,引导学生去自己探索知识。从表面上来看,教师的课堂地位似乎是被削弱了,但在更深层次上,教师肩上的担子却更重了。他们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引导到正确地探索知识的道路上去,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策略能力及课后反思能力。
1.提高教学策略能力
在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一面,而这一问题所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他们教学策略能力的欠缺,不能够根据新课标教材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因此,要想提高新课标的改革效率,就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力。一般而言,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能力,就是要抓好教师对于以下几方面知识的掌握,即新课标高中化学书本内容知识、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知识、基本教学手段即教学方法的知识、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的知识以及教育环境的知识。
2.提高课后反思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总结中前进,而这个总结的过程,多是对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反思所得到的结果。因此,要实现教师在新课标引导下的自我升级,就必须首先做好教师的自我反思工作。当然,高中化学教师在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工作中,不仅要注重对于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同时也要兼顾对于其他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这样才能够兼收并用、少走弯路。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明确学习的任务要求,及时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表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造性,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以“学”为中心,以“教”为辅导,在高中化学课堂中,为学生留下更多思考和探究的机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例如,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钠、铝、铁等金属物以及金属化合物知识,让学生讨论几种金属物质的物理性质,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了解这些金属与水、氧气、酸之间的化学反应,最后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学的各个环节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总结和归纳,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体系
新课标指出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正确引导,转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灌输思想,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而学生也要积极解决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要不怕提问、不怕被质疑,相信自己。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师生可以互换角色,互相提出问题让对方解答,这样可以增进师生友谊,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
四、运用化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
掌握知识化学中的专业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晦涩难懂,新课标不主张僵化、机械记忆基本概念,而是要教师寻求能让学生加深记忆的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实践课程进行教学,采取分组的形式做化学实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操作环节,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自己发现规律和验证结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观察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并且可以定期举办化学比赛,激励学生参加,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新课标的化学教学上,可通过各类优辅差工作的开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可针对成绩较优的学生开始一个兴趣活动小组,针对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开设一个辅助小组,从而能够照应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学习内容的难度设定来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从而保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越学生的互相合作。此外,教师一直都是教学活动中的操控者,对学习气氛有着直接掌控。所以,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胜任课堂的主体地位。因此,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堂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化学作为重要学科必须得到积极有效的开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成为了保障高考成绩和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新课标下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必要性,采用积极措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军亭;谈新课标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街接策略叶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6年06期
[2]高红菊;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期
[3]梁发慧;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田;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整合式;实践
高中是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一块跳板,很多学生在这里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很梦想,高中化学作为理工学科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习科目,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率的表现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引领之下,高中化学教学也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做出了一定的改变,整合式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时代背景中产生的。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简要的就中学化学整合式教学改革和实践方面作出探讨。
1.实验引导和科学理论进行整合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育科目,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在很多时候都是利用教学实验来进行学习问题的创设,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并最终在这一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化学科目学习的方法和模式。化学教师应该在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利用知识“疑点”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利用教学实验的演示来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与自己亲眼所见的实验现象相结合,这样一来,原本抽象难懂的化学知识变得实际具体,一方面通过实验实践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强化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像笔者在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教学时,就先在实验台上演示白磷燃烧实验前后的物质质量验证对比,在演示的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试验要点笔者都做了一一介绍,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化学学科的实验在严谨性方面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格外注意这点。在演示结束后,再让各个实验小组进行燃烧实验,并称量实验前后的物质质量,从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样一来,在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强化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知识学习的影响,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升。
2.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发达过程的教育学者中,任何阶段任何学科的教学模式都是具备一定的整合性的,每个整合元素在教学构建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在达成教学任务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整合元素的顺序安排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这些多种多样的整合元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元素有以下三个,即教学知识内容、教学资源和学生。化学教师要对这三种教学要素有充分的把握,在经过分析判断以后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来将三要素之间进行联系。
其中信息课程与化学课程教学的整合运行可视为将化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知识内容放置于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运行,让学生所接触到的教学方式更为现代化、实体化。当下比较流行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1.网络课堂,信息技术在此模式中充当双主教学的工具,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程参与性较强但又并不会动摇教师的主导地位;2.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主要是通过设计多媒体PPT界面来将化学课本的知识详细化、具体化,学生能够更为直接的接触到化学知识的学习;3.CAI课件,CAI课件是电子教案教学的“升级版”,在这一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除了能够将课本知识内容详细化、具体化以外,还能够添加演示视频或音频等工具来完善化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这两大内容也是整合式教学改革所提倡的基本原则。除此以外,高中化学的教学环境也因此更加多元化、开放化,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课后练习和课堂讲解的整合
高中化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与初中时期是完全不一样的,高中化学中不管是化学专业用语还是化学计算与初中化学知识相比较而言,更为深入。因此高中化学教师教授这些知识内容时,上应该采取分散式的教学方法。这些深层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自顾自地站在讲台上大讲特讲,而是要有选择性的精化知识内容,始终记住自己的“引导”地位,不能够因此忽略掉学生的主体性的突出。
像笔者在对化学用语进行讲学时,就会采取知识精化的教学处理,并在知识学习以后布置练习任务,并说出布置练习的要求和目标,从而达到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当中,每写下某一个化学元素或化学方程式时脑海中就能浮现出与之相关的实验反应过程和现象,有利于他们化学知识的长期记忆和运用。而化学计算教学方面,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像介绍给学生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计算方法时,应该由教师先给出必要的演示过程,再让其自由练习,逐渐掌握。对于弄不清知识重点的学生和存在学习疑惑的学生,教师要抽出额外的时间来辅导他们,让他们逐一击破自己的学习障碍,最终获得“胜利”。
综上所述,整合式教学改革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进步机会,作为知识教学的引导者和辅助者,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教学课堂进行优化,从而实现高效率、高水准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郾关注新课改,科学分析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要求。
1.1新课改在初中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新课改带来的可喜变化是: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方式改进了,化学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增强了,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提升了。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教师讲得少,讲得不精,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减少,学习能力两极分化严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给高中阶段的教学造成不小的障碍,从初中转入高中学习的台阶增高了。
1.2初、高中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对比分析。
将初中使用的化学教材及新课程标准和现在使用的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新大纲及新课程标准进行认真对比分析,发现初、高中化学知识内容要求不同,运用教学知识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要求不同,理解推理的能力要求不同,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要求不同,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求不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求不同。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研究,尽快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
2?郾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
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知识的动机和持续的动力,常规的外部激励只能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才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关键。同时,生动的化学教学情境还有利于学生感知化学的美,感知化学在人类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原动力,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在运用过程中,学生又会发现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潜力。
3?郾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比分析初、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发现高一化学无论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是在各种能力要求上都比初中高得多。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进行相应的指导,否则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初中阶段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是:“上课随便听听,考前背背,考试就会得到比较高的分数。”这种方法在中考中还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到了高中仍习惯于这种浅层次的学习方法就会“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傻”。针对高一学生,应鼓励、督促学生做好新课的预习工作,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勤思善问”,主动发现问题,在积极的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养成积极的、有效的思维习惯;应指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鼓励学生之间争论、讨论,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良好习惯。
4?郾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
不同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遵循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殊性规律,认真做好“两极”学生的辅导工作;对于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开设化学提高班,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使他们更加优秀;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随时进行辅导,多给他们尊重、关怀和帮助,善于捕捉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鼓励他们克服每一个困难,最终完成预定任务。
的实践,就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衍接过渡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作为高一化学教师,第一节课的意义异乎寻常,它是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最重要的一课,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从学生方面来看,开学后第一节课开始,都希望看学习新课的本知识,此时却要他们复习初中化学,情绪低落在所难免。而部份老师也觉得困难,因为大多高中老师都是未上过初中化学,对初中化学不够熟,有的教师认为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拔即可。
其实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理由是:①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而到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学生作一个对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②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的、具体的、直观的自然现象或演示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提醒。③初中阶段很大程度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靠死记硬背,学习依赖老师,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④新生除逐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外,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法不同,高中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为课堂教学的特点。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拔而不是不断地重复。
做好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衍接,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摸索出几条经验。
一、摸准学生实际,制订复习目标
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档案,了解每个学生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再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初中是怎样学习化学的,如何评价自己的成绩等。结合高中化学的总体要求,建立每个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档案,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复习计划,复习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层次以及重点辅导的学生名单。此阶段以全面鼓励和支持,建立自信心为主。 二、 改变模式,旧中见新
复习时如果只是老师在黑板上列表归纳,口若悬河的总结,相信半数同学定会昏昏欲睡。我认为要彻底纠正那种认为学生一次不懂讲两次、三次甚至十几次的做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只有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活动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使复习课做到低投入,高产出。俗话说“看千遍不如练一遍”,我的具体做法是将准备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一道道题目中,一开始就参考当年全国各地的初中化学竞赛题、中考中的能力题或高中高考涉及到的初中知识,特别是初中生易错或的问题,编出一份试题,由学生在第一节课进行练习,不会的可以相互讨论,知识点是初中的“旧知识”,但出题的角度和方向却是新的,通过练习和讨论学生知道初中不少知识点高考仍考到,学生对复习初中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在以后的复习课中就会自觉地认真参与了。然后根据学生第一节课的解题实际情况,再组织一套涉及初中各重点知识的复习题,以精选的习题为载体,将要复习到的初中各重要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的复习,由学生在课堂上限时完成,教师只是就解题方法进行指导和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或点评。
三、查漏补缺,适当拓宽
学生在解题中产生困惑甚至不知所措,正是激发他们认真钻研的动力,迫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初中化学科的学习成绩的时候,通过老师及时引导,学生会产生仿佛来到另外一片天地的感觉。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练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近几年来的高考都考了一些初高中衔接“盲区”,故要求我们复习初中内容决不能匆匆而“过”。
【摘 要】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启发-探究”式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并培养学生创新与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当前,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从“启发-探究”教学模式出发,深入分析这种教学模式,并提出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启发-探究”;高中化学实验;应用
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当前高中实验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这化学教学的水平与质量。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中形成的“启发-探究”式教学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模式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启发-探究”式教学概述
1.启发式教学概述
启发式教学是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发挥启发在学习中作用。对于圣人孔子而言,启发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对知识处于不断渴求的状态;对于西方的苏格拉底而言,启发式教学就是在启发下,使学生能够实现自发思考与学习,即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2.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索式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最早提出的概念,是注重培养学生进行深入科学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指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构建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使学生在这一情境下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获课程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极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调探究性学习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发挥的重要价值与作用。
二、“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
“启发-探究”式教学极其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其重点,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落脚点是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这一特点也使其在实验课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启发与学生探索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启发-探究”式教学能在各种实验教学中体现出其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相关途径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相关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步骤,并辅导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操作,在指引学生进行正确实验操作时还应进行时刻观察,必要时对实验的难点与学生的疑问讲解,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程序。在完成实验后,应及时总结实验现象与实验事实,并引导学生及时作出实验总结与概括。
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关系到整个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毫不夸张的说,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直接体现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启发-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目的不是单纯教授学生化学知识,而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探究”式教学在当前实验中的应用,教师应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再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发问下,使学生在不断探索思考中掌握化学实验知识。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取得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启发-探究”式教学首要环节的“启发”过程,需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高中化学是一门独立学科,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成分理解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与安排,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例如在讲到“铝”的特点与性质时,教师额可以引入有关的故事与相关问题,激起学生对于“铝”的兴趣,进而开始对教师提出的关于“铝”的问题尽心思考与探索。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启发-探究”式教学正是起到了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
2.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启发-探究”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索能力,这也为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提供了前提与基础。一方面,这一教学方式促进了师生的深入交流,提升了师生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师生关系有推动了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探究”式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学生空有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却没有相对应的能力,那么也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所以,将“启发-探究”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掌握化学实验知识的同时进行深入探究,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探索精神,这也是“启发-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
四、总结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启发-探究”式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与完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其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打下基础,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芬.“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2013,12():152
[2]顾春燕.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理科考试研究·综合版,2013(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