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课堂安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不改变学校教学计划的前提下,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渗透安全教育。同时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安全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安全教育因素。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一堂数学课上,授课内容是对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珍爱生命的安全教育。又如,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特别是低年龄段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因素,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放学立即带回家不再带到学校。再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往往会让学生带自制的钟表到学校,有的家长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让学生提醒家长在制作时要注意。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课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
二、在数学活动课中进行安全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把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运用灵活,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面积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根据预定的教学安排,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绿化地带、前教学楼及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1.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2.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3.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4.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收集和统计数据,组员之间激烈的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与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更能促使学生成为关注自我生存,关注社会环境,有一定法制观念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学生。从小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法制的种子,将来一定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利用教材潜在安全教育资源,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需要教师从教材中用心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多数学知识的引出都是以主题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而这些主题图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师如果能适时抓住图中的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学》时,当时我发现图中有限速标志,于是我结合教学,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了解这个标志所代表的意思,特别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对从而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不安全,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时,这节教材的主题图呈现的是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景。于是,我以谈话导入新课:“春暖花开的季节,骑车旅行是一项既环保又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不过,我国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如果你也想参加这样的旅行活动,必须在家长的监护下才可以的。这不李叔叔正骑车旅行呢!”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 预见性 安全事故
记得以前老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干什么身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自从2008年实施体质监测以来,学生监测的成绩情况每况愈下。体育课中学生猝死、生病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给我们广大体育教师敲响了警钟。我们只有具备充分的“预见性”,才能灵活地捕捉、调控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指引下的预见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见、人性化的预见,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见。
一、课前安全的预见性
每一节体育课前,老师都要仔细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预设再一次在脑海中进行回放,认真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安全教育和防范是否预设到,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各方面有无充分的准备和心理认识,这种课前思考也有益于老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烂熟于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师生着装安全的预见性
其次,老师和学生的着装应该加以预见。老师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得体的着装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和示范。那么,学生的服装是否规范宽松,鞋带是否松散,提醒学生把佩戴的饰物、钥匙取下等。决不能让学生着奇装异服参加体育课。学生合适的运动着装也给体育课的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三、对学生的预见性
1.学生精神安全的预见性。小学体育课一般设在上午的第三节开始。学生前两节课是主课,精力相对高度集中,下来上体育课,学生的身心都放松下来。一上体育课学生总是有点“得意忘形”,在走道和楼梯易出安全事故;在操场说不定就有点打打闹闹,有时候上课班级比较多,人多也复杂了,如果老师这个时间段不当有心人,安全事故说不定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2.学生状态安全的预见性。体育课因为学生都很喜欢上。所以经常会有带病坚持上课的,老师要酌情对待。对特殊体质的学生要经常了解其情况,关注上课状态。对请病假的学生,要询问病情,如果是大病,安排到合适地点休息。对有些小病如女生例假期可以安排在操场四周做一些轻松的徒手操和散步等,一定要在老师关注的范围内。
3.学生安全教育预见性。每一节课适时讲安全,多说比少说好,少说比不说好,说得多了,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重视,进而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如在游戏活动中开展逃生避险训练,在素质练习中开展安全知识场景训练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规则意识和常规意识的培养。如游戏规则、准备活动规则、比赛规则等,长期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形成定式。
4.学生课内安全的预见性。在体育课中,有很多项目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的保护,例如技巧练习,老师要教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在练习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是尊重生命的体现。对学生进行保护生命的教育,能够经受挫折,也要求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教学中也是对生命的一种保护。经常进行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如出现轻扭伤,教育学生不要摇动扭伤部位,应立即用冷水冲,达到泛敷的效果,可减轻扭伤的程度等。老师一定要加强对全场的监控,所有的学生活动应该在自己的掌握中,如跑步下来学生的面容、激烈的游戏竞争等,这些活动老师要一目了然,有敏锐的洞察力,保证学生活动安全进行。现在学校一般会有多个班同时在操场上课,老师一定要做个明白人,关注全体,监控全场,保证学生活动安全。
5.天气变化的预见性。天气变化对健康人产生不了多少影响,但对身体存在潜在病因的学生来说就是相当危险了。所以,对天气的预见可以尽量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下雨天体育课在室内进行没问题,如果遇到突然降温的天气,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将室外课调整到室内进行。另外,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将运动量和难度降低,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关键词:小班化 分层分类 师徒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分层分类教学最早于1868年在美国由哈利斯创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圣巴巴拉制”把每个年级的每门学科都分为A、B、C三层,其学习内容难易依次递减。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实践停滞不前,二战后世界各国开始重新重视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在日本对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也进行了广泛实践和研究,他们分层的确定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主要采取的是分层走班制。
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以《安全网络构建》课程为依托,针对学生主要是高年纪,实际R邓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为此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小班化为切入点,采用分组分层“师带徒”式教学形式,突出领队的核心地位,扮演组内师傅角色,开展任务实施过程,按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形成现代课堂特殊师徒制,带动组内其他同学的技术知识学习。
1.基本思路
本文是基于《安全网络构建》课程建设与改革,该课程教学内容以安全网络构建和管理的岗位实际需求出发,从企业真实案例中提取具体的工作任务,形成各个学习领域,但是受教的学生却是第四、五学期的高年级学生,学生的自身专业知识层次差别非常明显。针对学生的实际专业水平情况,对《安全网络构建》课堂教学以小班化为切入点,改革内容如下:
1) 对课堂形式进行改革:对学生按照专业水平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其比例大概为1:2:1),由上流学生形成各个领队,然后由领队和其他同学双向选择,形成1优2中1扶的4人小组,突出组内领队的核心地位;
2) 对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按照分层逐步推进的思想,对工作任务按照回顾已有知识、融入新技术知识、拓展新技能的思想进行改革;
3) 对学习形式进行改革:由领队为中心,扮演组内师傅角色,开展任务实施过程,按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形成现代课堂特殊师徒制,带动组内其他同学的技术知识学习;
4) 课堂考核方式改革:由互评打分、领队打分、教师打分三部分组成;
使得课堂教学形成由教师这个孤立点牵动领队线,在领队们拉到全班同学面的分层教学形式,达到椎体的立体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2.主要内容
在教师指导下,如何让分组学生主动地进行实践、参与、应用、探索、归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养成重视科学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必将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班化的工作任务教学模式是体现主体化教学观念最有效的途径。
为了更好的开展现代课堂学徒制,首先由教师对学生按照专业水平分成上中下三个不同层次(其比例大概为1:2:1),由上流学生形成各个领队,然后由领队和其他同学双向选择,形成1优2中1扶的4人小组,即领队师傅、实施者、帮扶员三个梯队人员层次,突出组内领队的核心地位;对教学内容按照分层逐步推进的思想,对工作任务按照回顾已有知识、融入新技术知识、拓展新技能的思想进行改革;学习形式对学习形式由领队为中心,扮演组内师傅角色,开展任务实施过程,按难易程度分配任务,形成现代课堂特殊师徒制,带动组内其他同学的技术知识学习,教师教学形式,开课由被帮衬扶持学生回顾旧知识,然后教师点拨工作任务的新知识,课中带动中等生解释工作任务中关键点,并分析,课尾由领队上台展示拓展的新知识,教师课间巡回指导;课堂考核方式由互评打分、领队打分、教师打分三部分组成;使得课堂教学形成由教师这个孤立点牵动领队线,拉在领队们拉到全班同学面的分层教学形式,达到椎体的立体教学效果,同时形成了教师带领队、领队带实施者、实施者带帮扶者层层的师徒式,使得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3.结束语
本课题研究探讨以技术知识为主要方向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分组教学,试图让优秀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领导各个小组,由他们通过帮传带的“现代课堂学徒制”,带动组内其他同学的技术知识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形成点线面的分层教学形式,达到椎体的立体教学效果,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所学知识既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又能够更好的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刘燕. .高职院校“分类培养”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研究,2012,(5):96-97.
[2]唐毅谦,陈琳,王钟箐等.构建分类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成都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1):34-36.
[3]张军侠,祝志勇等.分类培养分层教学打造“卓越园林技师”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0):56-69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6SCG243);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kg2015802);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KT2015107)
作者简介:
关键词:小学;安全;管理体系
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如何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真正保障教学工作的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开发小学安全管理体系资源的背景
小学相关安全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是真正将安全教育以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真正从课堂的角度为学生系统地讲授宏观安全方面的知识,却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多年来,在实践探索中把安全教育工作纳入课堂教学,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形成完善的安全教学体系。《小学安全教育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课件的成果,开辟了安全教育进课堂的操作实例,有效地支持了安全教育工作在教学层面的落实,有效地指导了学校安全教育课程的推进,使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系统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知识。
二、建立小学安全管理体系的操作方法
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安全知识为载体的综合性课程,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家庭及公共场所,能够对自己及他人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安全教育课程进行入小学课堂是对安全教育的一项创新和探索,在保障效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研讨。一是保障安全教学秩序。教学秩序安全是教学安全的基础,既是教学的常规工作,又是重要工作。及时做好教学计划、课程表的编制,对安全教学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根据小学学生实际,制订安全应急预案。
三、建立小学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点
创新小学安全教育,探索寻找创新点,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安全教育任务,建立小学安全管理体系。
1.依据小学学生的阶段特点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低级学生,幼儿园毕业刚进小学校门,对学校的生活充满渴望,对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对于安全知识了解得太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了更好地维持小学的正常秩序,维护小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为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安全保障。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根据年级情况开设安全教育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引导的途径;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学习生活,并有了自己的生活、学习的范围,这时的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安全,按照学校《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汇编》的相关制度和要求,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让学生在学好课程的同时,加强学习安全知识,成为小学安全宣传员;同时,学生在青春期,同学间交往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要对学生的交友安全进行引导,对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方面加强学生的监控,将各种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好心理调试的指导,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迅速地适应初、高中后续的学习生活。
2.小学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体现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
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充分利用了教学多媒体辅助手段,调动了声音、影像的刺激作用,让学生以体验的方式与安全知识进行无缝对接。
3.注重小学生安全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家庭的实际情况,层层深入,充分利用课堂这块阵地,让学生针对重点教学内容,获得良好的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四、小学安全教育管理体系的推广和应用
安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体现的方式不同,以课堂的形式呈现的模式是一个创新。这种方式可以让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充分体现。学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初具规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此种做法从教学角度把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在安全教育的课程化、阶段化、一体化和体验化的创新研究中,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1.安全教育课程化
学校通过教学计划的整体设置,确立了安全教育课开设的时间和进度,将安全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体系。融入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系列的安全教育,实现安全教育课程呈现。
2.安全教育阶段化
根据小学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特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帮着学生对阶段的安全有清楚的认识。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了安全教育循序渐进的阶段化。
3.安全教育体验化
创新开辟了安全课堂的主体教育渠道,其呈现方式可以不受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安全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布置、勤检查”“抓落实”“促成效”,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增强安全工作的稳定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实现学校安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重要性;存在问题;完善建设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但是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和学校在呼吁重视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学,由此可见,小学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有很多学校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而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则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本文将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进行入手分析,针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设立和开展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增强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都是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增强都可以依靠教学常规的科学实践来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在符合学校相关的教学规定基础上,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趣味性的认识,充分地调动起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好的小学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安排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开展方式,从而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教育讲求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体育教学的全面健康发展将成为今后学校教育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
一项新生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首先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那些传统的方式和观念,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可以更好地加强教育方式的改革,但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着。甚至一些学校至今没有重视起小学体育教学,更谈不上建设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2.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不健全的,甚至是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或者是直接聘请一些兼职代课老师。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由于一些专业素养的问题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一部分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课堂教学不规范等现实存在的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没有依据课堂教学常规来进行,这些都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3.课堂纪律不严明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学生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争执,甚至相互殴打,这样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在学生中引发恶劣的影响,而且需要体育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此类事件,耽误了教学时间,同时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完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进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完善建设,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观念。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运用,不仅可以全面推进学校的整体素质教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结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来规范课堂秩序,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和水平,才能发挥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效果,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应当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招聘进行严格的把关,并组织培训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探讨,进行教师之间的相互切磋,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严明课堂秩序
(1)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磕碰的问题,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应当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注意安全,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2)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常规
在体育课前,要换上适宜运动的服装,不要带尖锐的东西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师以及班级干部要进行课前的检查。在体育课的进行过程中,要清点人数,告诉小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来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课结束后,组织学生积极归还体育器材、做放松运动,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体育教师也要进行总结,总结下堂课的注意事项。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体育教师可以把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制订学习计划,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供体育教师进行参考。
(4)在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体育课的委员,并实行轮岗制
在帮助体育教师处理一部分琐碎事项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以及积极性。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的设立和开展,需要尽快得到完善,虽然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传统学习观念根深蒂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于随意,课堂纪律不严明等,但是为了完善建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课堂教学常规的建立,严明课堂秩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雄华.运用课堂教学常规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林业教育,2008(2):39-41.
[2].吴沛林,张超.加快发展我国课堂教学常规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00(7):83-85.
[3].张玉红.课堂教学常规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0(2):42-43.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对策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现状
1.学具的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农村学校现存的学具陈旧、短缺。农村学校的教学经费短缺,无力购置教学需要的各类学具。此外,有的小学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而忽略了学具和教具。
2.学具类型单一
我所在的学校学具类型单一,数量有限,有些课程根本没有学具或教具。
3.排斥学具,片面强调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设备室实现了现代化教学的“坚船利炮”,但是它不能代替所有的学具。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实物,对知识点体会更深,记得更牢,而多媒体资源有时候会干扰学生的思维,长期使用还会对学生的眼睛有害。所以,对于传统的学具和多媒体教师要辩证地去运用。
二、对策和原则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数学学具使用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通过社会、学校、学生三方面配全学具
农村的绝大多数小学人数较少,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通过相关资助项目向农村小学配全教具和学具。学校要根据学具的损耗情况,及时购齐购全所需设备。学生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学具。通过多种渠道,保证学具的齐全。
2.转变教师观念
(1)增强应用学具的自觉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我们不能放弃学具的使用,因为一些农村小学放弃了学具的使用,没有多媒体设备,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放弃了数学教学活动。我们应该秉承新课程的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有思维的权利和动手操作的权利。
(2)增强自制学具的自觉性
自制教具是教学过程中永恒的话题。虽然我国近年很重视加强小学数学教学,各出版社专门配套了学具袋或学具卡片供学生使用,但是,由于儿童的千差万别以及不同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配套一个学具箱或者一个学具盒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制作学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改变学生习惯
教师要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学具,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如果安全不存在,课堂教学就无从谈及,无论是在使用学具还是在自制学具,我们都不能忽略学生的安全。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不安全的学具随时会危害到他们。所以,安全是合理运用学具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针对性原则
如在认识人民币,为了学生不乱向家长要钱,教师不能只拿1元、5角、1角的钱币来学习认识人民币,在学生准备不充分时,教师应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课前是“编剧”,在课堂上是“导演”。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时间短、自控能力差、想象力丰富,他们不可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如教师让他们用小木棒摆一个三角形,如果教师不去干涉,他们会摆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所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学生则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4)趣味性原则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寻规道矩”;要求;问题;观点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之“寻规道矩”引用“循规蹈矩”而区别于这个成语的意义,这里的“寻、道”指寻找,谈论。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教师是主导学生主体的重要角色。确定小学体育教师这个特定群体为研究对象,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层面上寻规道矩提出谈论、探讨的话题:分析《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符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作的一些要求,及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发现的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分析《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从简单的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重点讲规范性的要求保障教学质量,从责任讲一定的规范是对学生和社会的负责,从教师角色讲更理性地不折不扣地发挥好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归类、理解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并把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所发现的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和完善。
一、可以从性质上分为意识性和实质性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求
意识性要求体育教师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
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依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促进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发展。”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体育课的偏离问题。例如,有的把围棋、象棋、吹肥皂泡等引入教材;有的用硬纸板制成预构件,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去组装;有些体育课不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不以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应当注意克服。
观点与结论:体育课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五个: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身体锻炼的规律、学习心理的规律及教与学的规律。)体育教学区别于体育科研体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有效地进行身体锻炼,而主要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与构建体育知识、技能。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身心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实质性要求指向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科学、分段合理、组织严密、方法有效、步骤清晰。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当前分段命名是否恰当,如把准备部分命名:激发兴趣、活跃情绪、愉悦身心、我心飞扬等;基本部分命名有:自主学习、发展能力、快乐参与、桥的畅想、情景发展、合作创造、体验乐趣等;结束部分命名有:稳定情绪、放松身心、自我展示、欢庆成功等。每部分都需要学生快乐参与?命名是否符合逻辑准确、鲜明地反映了各教学阶段的本质特征。
观点与结论:坚持严密的课堂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个特色。特别是在大班级课堂教学,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伤害事故。严密的课堂教学组织是保证教学有序、有效和安全进行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的需要。一堂好的体育课,教师必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与安排教学步骤,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运动技能,而教学步骤不清晰,教学效果肯定不佳。
二、从目标上归类五大体育课堂教学要求:基本目标、具体目标、重点目标、中心目标和综合目标要求
其中具体目标要求体育课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做出科学的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经济、实用、有效,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争论。重视小学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安排运动负荷过小较普遍。
观点与结论:课的运动负荷安排,与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对象、课的类型、气候情况、教学条件等因素有关,不能强求一律,但必须重视。锻炼学生身体、掌握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运动需要,在教案中对各项练习的时间和数量要作出具体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目标要求:体育教师教与学的一切活动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能够正确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其他评价方法,给学生以及时、真实、明确的学习反馈信息。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观摩课的评论。观摩课在场地器材与教学技术手段运用上,存在追求品种多、规格高、数量多与形式化的倾向,既不经济、实用,也脱离了日常教学的实际,许多教师对此都提出了批评意见,这也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堂课要用什么场地、器材,用多少,要不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什么、怎么用?
观点与结论: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需要与学校的实际可能出发,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来决定。
三、从结构上分为体育课堂教学硬件要求和软件要求
软件基本要求关于教学目标、内容等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查和评价。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教和学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如“改进快速跑技术”“发展力量素质”“培养合作精神”等,这样的目标比较抽象和空泛,因为快速跑的技术包含很多要素,力量素质有不同的部位与不同性质的力量,合作精神也有许多不同的体现,目标如果制定得不明确、具体,教师就不明确自己要把学生教成什么样子,学生也不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任务。因而,对目标的达成情况也无法进行检查、评价。
观点与结论:教学内容(含开发新教材)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是否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体育教材的技术难度(或技术含量)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是教与学的基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需要教学。学生也只有在攻克难度、掌握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与快乐的情感体验,心理品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硬件要求:体育教师自身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基本功。如,口令清晰、洪亮;示范正确、优美;讲解简明、易懂;保护帮助合理、到位;指导练习与纠正动作错误有效、得法;队形调动便捷、合理;课堂常规贯彻认真、得当;安全措施得力、有效;突发事件处理及时、正确等。
发现的和存在的问题:安全教学与突发事件的处理问题往往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
观点与结论:安全是健康的首要保证,体育课必须进行相关安全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布置和提出的要求,必须严格贯彻安全教育原则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专门的安全教育,做到令行禁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正确地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注意安全并培养学生有一般的预见危险的能力。开设形式多样的室内理论《体育与健康之安全系列》讲座。开展健康的游戏,节制危险性、不健康的游戏,体育课要有张有弛,富于节奏,并非从严而终,倡导团队精神,耐心教育教导,培养学生和谐的心态,以规则来规范行为,公开公正竞争,尊重客观事实,使他们以规律己。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历与安全意识,同时又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伤害事故频频发生,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身体,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并且确保教学的安全性与有序性,一直是广大体育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以尽量杜绝或是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原因分析解决对策
体育课程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备受小学生青睐的课程。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体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体育课教学大多是室外活动,故相对其他学科而言,也更容易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伤害事故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从学校角度分析
首先,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对体育教学的管理方面比较随意,很多的体育管理制度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在体育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一些体育设备比较简陋、陈旧,这就使得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其次,学校对体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体育教学中的很多方面,如体育场地建设、体育设施维护、体育设备与器材的更新等都无法得到完善,例如,有的小学因为单双干没有得到及时维修,使得学生在体育过程中被单杠掉落后砸伤;某小学操场跑道没有得到及时维修,使得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容易发生摔跤、跌倒等伤害事故,同类事情的报道屡见不鲜,这样就使得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从教师角度分析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学生的安全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组织课堂体育活动,而且是课堂的安全管理员。然而,部分教师的安全意识不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导致学生在面对危险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在传授学生技术动作时不够规范,而且对体育活动组织的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
(三)从学生角度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尚不够成熟,而且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时期,同时又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对什么事物都会感到新鲜与好奇,都不由自主的想去探索,又缺乏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在体育运动中,任何一个微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杜绝伤害事故的对策
(一)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大体育教学投入经费
要想从根本上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首先需要完善体育教学管理手段,妥善做好体育教学的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安全工作的宣传力度,严格要求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能够自觉的遵守纪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加大体育教学投入的经费,不断的完善与更新体育教学设施,建立一个比较安全、科学的体育活动设施场地,进而将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降低。
(二)提高教师体育素质水平,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活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负责人,学生的安全问题责无旁贷,为此,教师自身首先需要树立的安全意识,并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例如,在投掷实心球的活动中,要合理的安排每个学生站的位置,并且在教师未发命令之前私自的去捡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刻的关注学生运动的情况,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最后,在体育课前,要认真的专研与分析教材内容,掌握体育动作的技术要领,明确动作的重难点,同时,教师要对所要实施体育活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对于那些训练中可能会发生危险,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并且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运动强度过大的练习之后,安排适当的放松运动,帮助学生缓解体育训练疲劳的同时,又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力度,有效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不仅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引,也需要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关注学生的运动近况,及时的发现潜在危险并加以制止,例如,近期孩子比较喜欢踢足球,家长应该提醒孩子在运动时要把握好度,不可在有人的情况下随意的踢球,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对危险的反应能力以及正确判断力,进而增强学生对伤害事故的免疫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从细节、小处做起,可以借助故事、游戏、音乐等形式,增强安全意识教育的形象性,严格执行学校制度规章,遵守体育课堂具体要求,按照教师的口令行事,避免有的学生因不停指挥、擅自做主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榱吮苊庑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促进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身心健康成长,学校应该积极的采取预防体育教学安全隐患和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并增强教师与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强化体育课堂组织纪律,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将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周仁民.小学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6(5).
关键词: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29-01
新课改背景下,打造高效课堂,关注学生主体,培养创新精神成为了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作为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基本技能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被给予了更多地关注。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潜能,让学生在自主中感受学科知识本质,掌握学科知识脉络,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是我们每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必须面对的课题。
1 进行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别说是小学生,就是很多成年人一说起电脑,都首先会想到游戏,足见电脑游戏在人们心目中的根深蒂固。有效实施游戏教学策略,既吻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吻合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特征,自然能够顺利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笔者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适度游戏,怡情养性,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般而言,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游戏活动是为了利用游戏的激趣效应来强化某一技能。譬如笔者在讲授《认识键盘和学习指法》这一章节的知识时,就在课堂上引入了“打地鼠”的游戏活动,每当地鼠从不同的位置出现时,学生就需要按下不同的键。由于学生需要目不转睛地关注地鼠出没的位置,所以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认识键盘时低头找键的不良习惯,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再比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初期,指法训练十分关键。但如果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耗时间、机械练,不但会形成学生一些不良的指法习惯,也会大大降低指法训练的课堂效率。相反,如果我们的课堂引入一些“警察抓小偷”、“打地主”类的小游戏,学生就会在兴味盎然中掌握相关知识,熟悉某些技巧,能够大大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当然,游戏教学一定要注意“适度”的问题,我们引入游戏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但切不可让学生游戏成瘾,否则,我们的课堂教育就得不偿失了。
2 让学生在应用学习,提升其实践技能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实践。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教学人员,我们要着眼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进行学习,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
譬如笔者在Word软件中教学《插入图片》这一知识版块时,就让学生针对当时的“安全教育”主题制作电子手抄报。结果,学生们积极动手,主动求新,所制作的作品令教师大为惊讶。文字方面有具体的案例,有诗作欣赏,有宣传标语,有心得体会,图片选择也涉及校园安全、家庭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不但有效地掌握了新的教学内容,而且还巩固了上节课所学习的Word输入方面的知识,还给班主任老师提供了不少帮助,可谓是一举多得。受此启发,笔者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多次将具体的内容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习PowerPoint就引导学生运用PowerPoint制作贺卡,制作通讯录;学习媒体播放器,就让学生建立自己所喜欢的歌曲播放列表,或者给歌曲分门别类;学习Word文字处理,就让学生在电脑上记日记、写通知、交作文……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兴致勃勃,不但很好地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其它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大有裨益。
3 展示学生的作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分析当前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无论是杜郎口中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还是永威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它们都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它们通过种种途径来展示学生的所得,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学生被需要、被尊重、被赏识的心理充分激发之后,自然迸发出惊人的学习潜能。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笔者十分注重当堂展示学生的具体作品,譬如上文提到的作文、日记、通知、通讯录、贺卡、电子手抄报等等,都利用投影切换,或者电子白板进行展示,在其他学生的一致肯定与赞赏中,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会得到膨胀。其次,笔者还十分注重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语文内容制作课件,根据数学数值进行统计,或者练习指法时不断输入单词等等。其他教师的有效参与,对于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最后,小学生已经开始接触网络,注重网络上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给予积极评价,都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网络意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4 结语
总之,入门时满腔热情,坚持下去却并不容易,这是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心声。如何积极优化教学策略,多措并举,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不倦话题。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发现的空间和机会,依据课程标准,在师生间高质量的对话与互动中构建高效课堂,为培养新世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奉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