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

第1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关键词:地基处理;基础加固方法

引 言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我国的建筑物改造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国对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全国各地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的既有建筑迅速增加,而且已经完成了一批风险高、难度大的工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概 述

所谓地基处理,就是指为了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地基处理的目的是用以改善地基土的剪切性、压缩性、渗透性、振动性和特殊土地基的特性。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

地基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涉及上部结构的体量、结构形式、设施用途、使用功能要求、场地土特点、土层分布等诸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以确定处理方案。研究既有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技术,对于保证工程设施的正常使用、节约投资费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一般原则

基础与地基的加固工程属于现有结构的地下加固工程,其难度、造价、施工持续时间等往往比新建筑物更多更大,若因设计、施工处理不当,或因其他原因造成地基沉降过大、差异沉降引起其上建筑物倾斜影响正常使用时,需进行处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地基土质条件或组成的不同,处理的原则为:

2.1 确实计算地基荷载

现有建筑在进行加固时,原设计资料、计算书等未必齐全、地基的承载力也不一定用足,上部结构的加固或改建与扩建均使地基上的荷载变更,通常均会增加。如果增加后超出地基容许承载力的5~10%左右,则一般不考虑地基基础的加固,而考虑调整或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来解决。

2.2 挖掘地基潜力

当现有建筑地基基础状态良好、地质条件较好时,应尽量发挥地基与基础的潜力。如考虑建筑物对地基的长期压密使原地基的承载力提高;考虑地基承载力的深宽修正。

2.3 尽量采用改善结构整体刚度的措施

如加强墙体刚度,加强纵横墙的连接等,可使结构的空间工作能力加强,从而有助于减轻不均匀沉降或减少绝对沉降,因在地基与基础的计算理论中未考虑上部结构空间工作。

3 常用地基加固方法

3.1 树根桩加固法

简要原理:树根桩加固顾名思义为以形状如同树根的网状布置桩体加固地基土,桩体通常为直径7~30cm的微型钻孔灌注桩。

适用条件:树根桩法适用于各种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物的维修和加固,由于所需施工场地较小,施工方便,对原结构损伤较小,因此对古建筑的修复尤为适用。

主要材料:水泥浆、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

施工要点:钻机成孔,问隔施工,钢筋笼应整根吊放,注浆应一次完成。

简化分析:该方法施工场地小,施工简单,若有相应的简单方便的小型钻孔机,可考虑应用于农村地区,由于村镇房屋荷载较小,可将桩长适当缩短,桩体的布置量适当减少。

3.2 锚杆静压桩加固法

锚杆静压桩是锚杆和静力压桩两项技术巧妙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桩基施工新工艺,是一项地基加固处理新技术。其工艺是对需进行地基基础加固的既有建筑物基础上按设计开凿压桩孔和锚杆孔,用粘结剂埋好锚杆,然后安装压桩架与建筑物基础连为一体,并利用既有建筑物自重作反力,用千斤顶将预制桩段压人土中,桩段间用硫磺胶泥或焊接连接。当压桩力或压人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桩与基础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在一起,形成整体,从而将上部荷重通过桩传递到深部土中去,有效降低基础边缘压力,迅速制止建筑物沉降,从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控制沉降的目的。

锚杆静压桩主要应用于下述情况:①天然地基上的6~7层住宅建筑的基础托换加固;②建筑物沉降缝处的基础托换加固;③建筑物内部改造工程基础托换加固,如拆墙改造、抽柱改造等;④基坑周围相邻建筑的基础托换加固;⑤大型设备基础的托换加固;⑥电梯井基础补桩加固;⑦增层工程的基础托换加固。

3.3 渗入性灌浆法

具体方法是,首先将浆液注入土层中,通过填充和渗透方式,浆液将挤出颗粒间或裂隙中水分和空气并占据其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后,浆液便凝固,把松散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强大、防水防渗性能高、化学稳定性良好的一种新介质“人造石”。注浆液分为水泥浆、化学浆、碱液。水泥浆液,用标号不小于3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最好,水灰比0.8/1.0。化学浆液包括水玻璃、丙稀酸胺、低浆废液等。适用于砂土,粘性土地基。

3.4 石灰桩法

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劲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其特点是承载力提高有限,有粉尘污染。石灰桩就是先在地基中钻挖成孔,随后向桩孔内灌注以生石灰为主的材料,经夯压后形成一根桩体,且在桩身中加入少量掺合料,有利于桩身强度的提高。

具体操作为:在软弱地基中用机械成孔,填入作为固化剂的生石灰并压实形成桩体,利用生石灰的吸水、膨胀、放热作用以及土与石灰的物理化学作用,改善桩体周围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同时桩与土形成复合地基,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3.5 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法

高压喷射注浆是采用钻机先钻进至预定深度后,由钻杆一端安装的特别喷嘴,把水泥浆液高压喷出,以喷射流切割搅动土体,同时钻杆边旋转边提升,使土粒与水泥浆混合凝固,从而造成一个均匀的圆柱状水泥土固结体,以达到加固地基和止水防渗的目的。

高压喷射注浆适用于以下范围:①增加地基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土体压缩变形,因而用以加固新建筑物地基和既有建筑物地基的托换加固;②深基坑开挖工程作支挡、防渗和护底;③堤坝防渗,地下井巷防止管道漏气的账幕;④地下管道、涵洞、坑道、隧道的护拱;⑤增大土的摩擦力和粘聚力,防止滑坡;⑥减少设备基础振动,防止砂土液化;⑦降低土的含水量,整治路基翻浆,防止地基冻胀。

4 结 语

对于施工空间有限、安全性要求高的既有地基基础加固处理,需加强施工设备的研制,以满足各种特殊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基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选择使用具体的地基处理技术时,应根据具体条件,既要考虑己成熟的方法,又要考虑新技术的应用,确保能够有效地加固地基,提高地基强度,使地基的承载力满足工程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第2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关键词:增层改造现实意义加固分析常用方法

一、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既有建筑物受到当时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的制约,使用功能和结构形式已不能满足时代需要,若将这些建筑拆除,重新规划建设,目前我国经济条件尚不能满足,但如果采用增层改造的方法,改造既有建筑,就能够达到经济、适用的目的。

增层改造的优点:

(1)将大幅度地增加建筑面积,节约征地费用和配套费;

(2)在既有建筑上增层,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节约用地还不影响该区域周边环境的协调;

(3)在增层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更新了原有水暖、电等配套设备,达到调整使用功能、美化环境的要求;

(4)增层改造的建设周期短、投资小,对于目前13益增长的建设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增层改造是既有建筑由低层或多层建筑变为多层、中高层或高层建筑的有效途径;

(6)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承载力的增长剩余,在地基不作处理或略加处理的条件下,直接进行增层改造,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我国城镇现有房屋中相当数量的既有建筑具备增层改造条件,增层与改造不仅节约投资,还对缓解13趋紧张的城市用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适用条件和设计要点

既有建筑是否满足增层改造的条件,应由建造年代、破损程度、结构情况、建筑物重要程度及使用要求等进行鉴定,通常对于现状不错的建筑增加二三层是比较合理、经济的,一般适用于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类建筑物,该类建筑钢性结构体系较多,几乎无横向侧移,通常不需要计算风荷载引起的结构内力,受力特征主要是承受竖向载荷,受长期载荷作用,沉降基本完成,地基基础强度得有剩余。

增层改造设计时首先要分析该建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勘测、调查研究其结构体系荷载分析、受力状况、初步安全鉴定和地基基础的受载作用情况,在确定可以进行增层改造后,设计的重点是处理好地基和基础及结构设计,并注意新旧建筑物各部位的连接。

三、工程实例

1、工程概述

某5层办公楼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长41.8m,宽19m,建筑面积2820m,整个楼体采用纵墙承重,外墙490mm,内墙240mm,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墙体材料为粘土实心红砖,混合砂浆砌筑,屋面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平屋面,现建设单位要求增--层,使用功能不变。

2、基础加固方案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是增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大小决定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所以首先计算既有建筑现在的地基承载力,使增层后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设计值应不大于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我国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酚按建筑物下实际地基反力与原地基承载力的比值确定原有房屋地基承载力,规范规定:当房屋经长期使用,未出现裂缝和异常变形,地基沉降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原基底地基承载力在80KPa以上,且使用6年以上的粉土、粉质粘土地基;使用4年以上的砂土地基;使用8年以上的粘土地基;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其原地基承载力可适当提高。一般认为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在自身荷载作用下,地基固结,产生压密效应而得到提高,经现场检查,地基使用情况较好,人工挖孔取样检测基础强度时发现,该楼地基土质为粘性土,密实性较好,然后计算地基变形,增层后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得大于《健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允许值,经验算有地基容许荷载力不能满足增层改造要求,经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决定,采取加固措施,保证使用阶段的安全,其中基础加固尤为重要,慎重考虑,采用扩大基础底面的办法较为经济,并在构造上需采取有效措施作为保证,最后经论证,确定采用。

基础加固过程中,根据原设计基础图,确定了基础增宽加固部位,并根据原设计基础宽度及增层荷载情况进行结构计算,确定基础增加宽度,然后采用在毛石基础两侧分别设置了“L”枕头垫块(垫块长度可以取1.2m左右),交替施工,避免一次性大开挖对地基承载力影响过大。

3、构造措施

(1)为进一步提高整体性,增加层每层要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使增层部分新增荷载均匀传到基础上,防止增层后产生不均匀沉降,圈梁应作内外墙设置;

(2)铲除屋面防水层,减轻增层部分自重,承重墙可采用承重多孔空心砖,非承重可采用石膏板、加气混凝土等轻质材料,屋面结构采用木屋架或轻钢屋架承重体系;

(3)增层部分结构上保持一致,上下对应,在原结构上直接增层时,原地基基础和承重结构保持统一,窗口位置设置和原建筑应相同,烟囱及上下水管、煤气、暖气、电器设备的布局要考虑原有系统的布局和走向,尽量做到统一;

(4)在对地基基础及墙体强度进行复核验算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轻质高强材料来砌筑增加层墙体,当个别墙段基础强度不足时,可先进行局部加固处理;

(5)该建筑经长期使用,墙体强度下降较大,增层验算时,上部结构的砌体强度降低10%~20%,通过试验确定准确的砌体结构承载力,墙体强度不足,为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从增层建筑的安全储备考虑,采用在原墙两面加钢丝网水泥砂浆的办法加强。

既有建筑物的增层改造,在当今社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对改善生活条件、美化环境和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具有现实意义,在给既有建筑做增层加固中,要认真做好现场调查,认真分析资料,正确地进行理论分析,准确计算,综合运用多种加固方法,确定合理的建筑方案和结构方案,以科学、简便且经济的加固手段来确保原建筑物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8,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第3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关键词:砖混房屋;房屋维修;加固技术

砖混结构房屋在我国原有民用及工业建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些房屋中可能由于设计不周、施工质量差、施工现场管理不善、使用功能的改变及抗震等级的调整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建筑物不能满足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中某项或几项功能的要求,为完善其功能要求、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对建筑物进行维修、加固。在欧美发达国家用于结构加固改造的投资已占建筑业总投资的50%以上,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了对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处理,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加固工程量自1997年来,年递增量达30%以上,到2000年加固工程量突破100万m2。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及一些新型材料如碳纤维等加固技术的引进、研究、工程运用,相关加固技术规程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加固技术的发展。

一、房屋维修加固技术的选择及实施

基础加固技术。对已有建筑物出现裂缝、倾斜、影响正常使用,如果是由于地基基础原因引起的或已有建筑需加层改造,荷载增加及邻近修筑较深的新建筑物基础等,原有建筑物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首先加固地基基础,加固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基础加宽技术、变换基础类型、墩式或桩式托换技术、地基加固技术和综合加固技术。砖砌体及钢筋混凝土构件加固技术。砖砌体加固方法主要有:水泥灌浆法(用微膨胀水泥砂浆或水玻璃砂浆压力灌缝),增设或扩大壁柱法以及增设构造柱、圈梁法,扩大砌体截面法,配筋喷补加固法。以上加固方法中,水泥灌浆法适用于非砌体自身承载力不足情况下产生砌体变形裂缝后的补偿,但对提高砌体承载力不明显;扩大砌体截面法主要用于砌体承载力不足,但砌体尚未压裂,或仅有轻微裂缝,缺点是占用截面较大。

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若为表层缺损,常采用抹水泥浆、水泥砂浆。对深层缺损,可采用比原砼强度高一级的细石砼灌筑或水泥压浆、化学灌浆补强;若构件抗力不足,结构上需加固,传统方法是喷补砼、增大截面或增设支点以及外包钢、粘钢加固。随着结构加固研究的深入及发展,加固的材料及方法越来越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用于结构加固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加固方法。

二、砖混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分析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经检测,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使用不当造成建(构)筑物沉降或沉降差超过有关规定,建构(筑)物出现裂缝、倾斜、影响正常使用,甚至危及安全。或已有建筑需加层改造,荷载增加及邻近修筑较深的新建筑物基础等,原有建筑物地基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采用合理的地基基础加固技术。加固设计时,首先要复核决定基础是否需要进行加固。房屋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随着时间的增长,地基土逐渐被压实,孔隙率和含水率逐渐减少,重度逐渐增加,地基土变硬,承载力日益提高。因而已有结构原有基础的复核除了应满足现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砼结构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外,地基承载力等技术参数宜根据现场地质勘察确定。

(一)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加宽基础技术

基础加宽技术适用于既有建(构)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加固。基础加宽的费用较低,施工也较方便,有条件时应优先考虑,除非周围场地限制或基础埋置深,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要开挖大量土石方,直接导致加固费用增加等原因不宜采用此技术。基础加宽应重视加宽部分与原有基础部分的连接,对刚性基础加宽后应满足刚性角要求,对柔性基础应满足抗弯要求。

(二)基础托换法

原理:当原地基持力层的工程性能较差,通过加大原基础截面无法满足要求时,可改变基础持力层,将全部荷载或部分荷载通过竖向构件传递到好土层。墩式托换技术是通过在原基础下设置墩式基础,使基础坐落在较好的土层上,以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即直接在被托换建(构)筑物的基础下挖坑后浇筑砼的托换加固,也称为坑式托换。锚杆静压桩是锚杆与静力压桩形成的一种桩基施工工艺,运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上,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建筑物的自重,先在基础上埋设锚杆,借锚杆反力,通过反力架用千斤顶将预制好的桩逐节压入在基础中开凿出来的桩孔内,当压桩力达到(1.5~2)倍荷载时便可以认为已满足桩的设计要求,然后浇灌C30早强微膨胀砼,将桩与基础连在一起,当砼达到强度后,该桩便可立即承受荷载。

(三)基础加宽法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马鞍”法,即在基础顶墙体上按适当距离凿洞加小梁,再在基础两侧浇注侧板,与基础成为一整体,此法适用于砖石基础,若为钢筋混凝土条基,则采取凿出底板主筋,增焊钢筋,并加宽加厚底板混凝土。此法是较常用的方法,关键是新旧基础的牢固结合,保证其成为一整体,共同工作。

(四)改变房屋承重体系法

一般砖混结构房屋多采用横墙承重体系,非承重墙的地耐力一般多有富余。在进行房屋增层时,可将增层部分的荷载分布到非承重墙上,使增层部分的非承重墙变为承重墙,而承重墙变为非承重墙,改变房屋承重体系,以便充分利用上部结构,地基和基础的承载力。经过改变后的房屋承重体系,增层部分适当采用轻质砌体材料,就有可能不处理或少处理地基及基础,而达到增层的目的。

四、关于地基加固处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一)地基基础设计及加固方法合理选择的前提是详尽掌握场地的地质条件和软弱土的性状目前我市地基勘察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市政、水利、铁路、采矿等部门以及市内一些非专业性勘察单位,由于技术水平不一,采用的规程标准不一致,造成不少失误和浪费。如轻亚粘土液化判别及处理新近沉积土层的划分杂填土的性状判定等都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加强勘察工作的统一管理,建立必要审查制度是减少失误和浪费的较好途径。

(二)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尽管建国年来我市在软弱土加固处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还是远远赶不上基本建设的要求由于设计方法、质量检验、施工机具等不够统一和完善,加之在经济管理上还存在某些问题。如工程承包,地基处理另议,该部分费用由甲方建设单位全部负担某些施工单位以产值作为完成任务的指标,采用新技术节约了工程费用,反被认为是完不成任务,因此限制了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马晓进,周健南,袁小军,吴鹏.某饭店地基基础加固设计与施工[J].施工技术,2004,(9).

第4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关键词:树根桩;基础托换;地基加固

Abstract: root pile is a kind of small diameter in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pile, is a new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 Becaus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equipment, easy construction, no pollution, low pric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treatment, rectification of buildings. Through the project example, the root pile method applied on building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in detail, and presents some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root pile foundation underpinning;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中图分类号:S78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地基托换(Underpinning,亦称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是指解决对既有建筑的地基需要处理、基础需要加固、既有建筑物的改建、增层、纠倾(纠偏)和移位(迁移);或解决对既有建筑物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其中包括地下铁道要穿越既有建筑物(Undercrossing);或解决既有建筑物因临近需要新建工程而影响到既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加固总称,凡进行托换技术的工程总称为托换工程。

树根桩(Root Piles)作为一种上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型基础形式,经过十余年工程考验,在基础加固、基础托换、旧房改造、增层和工程扩建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树根桩的优点[1] [2] [3]

树根桩直径通常为100~300mm,国外是在钢套管的导向下用旋转法钻进,在托换工程中使用时,往往要钻穿既有建筑物的基础进入地基土中直至设计标高,清空后下放钢筋(钢筋数量从1根到数根,视桩径而定);同时放入注浆管,再用压力注入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而成桩。国内绝大多数地区施工时都是不带套管的。根据设计需要,树根桩可以是垂直的或倾斜的;也可以是单根的或成排的;可以是端承桩,也可以是摩擦桩。

树根桩具有很多于众不同的特点,采用其进行基础托换工程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由于使用小型钻机,故所需施工场地较小,只有平面尺寸1m×1.5m和净空高度2.5m即可施工;

(2)施工时噪声小,机具操作时振动也小,不会给原有结构物的稳定带来任何危险,对已损坏而又需要托换的建筑物比较安全,即使在不稳定的地基中也可以进行施工;

(3)施工时因桩孔很小,故而对墙身和地基土都不产生任何次应力,仅仅是在灌注水泥砂浆时使用了压力不大的压缩空气,所以托换加固时不存在对墙身有危险;也不扰动地基土和干扰建筑物的正常工作情况;

(4)所有施工操作都可以在地面上进行,因此施工比较方便;

(5)压力灌浆使桩的外表面比较粗糙,使桩和土之间的附着力增加,从而使树根桩与地基土紧密结合,使桩和地基(甚至和墙身)连接成一体,因而经树根桩加固后,结构整体性得到大幅改善;

(6)树根桩可以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湿陷性黄土和岩石等各类地基土;

(7)由于在地基的原位置上进行加固,竣工后的加固题不会损伤原有建筑的外貌和风格,这对遵守古建筑的修复要求的基本原则尤为重要。

2.树根桩的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4] [5] [6] [7] [8]

2.1 施工方法

2.1.1 施工机械的选择

树根桩的成孔方法很多,有旋转、冲击钻进,泥浆护壁套管跟进,也有采用

人工洛阳铲成孔。国内较为常用的系由工程地质钻机或采矿钻机改造而成的钻孔

机械。根据施工设计要求、钻孔孔径大小和场地施工条件选择钻机机型,一般对斜桩可选择任意调整主轴角度的油压岩心回转钻机。通常螺旋钻杆叶片外径为150-250mm,螺距与叶片外径比通常为0.70左右。

在混凝土基础上钻进开孔时可采用牙轮钻头、合金钢钻头或钢粒钻头;在软粘土中钻进可选用合金肋骨式钻头,使岩芯管与孔壁间增大一级环状间隙,防止软粘土缩径造成卡钻事故。

钻机就位后,按照施工设计的钻孔倾角和方位,调整钻机的方向和立轴的角度,安装机械设备要求牢固和平衡;桩位偏差控制在20mm内,直桩的垂直偏差应不超过1%;对斜桩的倾斜度应按设计要求作相应的调整。

2.1.2 施工工艺

树根桩成孔钻进分干钻和湿钻二种,干钻法采用压缩空气冷却钻头和排渣,施工设备较为复杂,国内使用较少。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湿钻法成孔,即在钻进过程中,通过水或泥浆的循环,在冷却钻、排除渣土的同时,使水同泥土搅拌混合成泥浆,起护壁的作用。树根桩直径一般较小,因此实际工程中大都采用正循环钻进法施工。

垂直桩和斜桩施工工艺略有不同。垂直桩的施工工艺为:钻孔,下钢筋笼,下注浆管,投入石料,压力注浆。斜桩的施工工艺为:随钻孔延深,外层护壁套管相应延深护壁,下钢筋杆或钢丝索,下注浆管,注浆,起拔套管。

3. 工程实例[9]

3.1工程和地质概况

某轧钢厂是一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扩建于1960年的老厂房。其中中小

型精整车间为每跨均为27m的三跨单层工业厂房。厂房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吊

车梁或钢吊车梁,12-18m的钢筋混凝土托架及27m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梯形屋

架,1.5m X 6m大型屋面板,少部分为钢柱、钢托架及钢屋面板,钢筋混凝土单

独基础、基础底面积为4m X 6m-2.5m X 5m不等,柱基埋深为2.9-3.4m。厂房

每跨中均有4-8台15t的重级工作制桥式吊车。由于第33轴线至第36轴线部分

柱基位于厚薄不匀的人工填土层上,地基又未经处理,致使地基产生不均匀沉

降,而且长期不能稳定,导致重级工作制天车运行困难,托架节点及屋架上下弦

均出现多道裂缝,柱间支撑压曲或拉断,成为该厂生产运行中的重大隐患,必须

予以加固修复。

加固前对场地的勘探表明,场地系由第四纪冲洪积层组成;为河道早期冲积

的及山涧冲刷携带下来的粘性土及许多连续或不连续呈透镜体状的砂砾及卵石夹层,场地自上而下各土层分别为:

(1)1.8~4.0m厚的人工杂填土,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松软且不均匀,压缩性极大;

(2)5.7~6.6m厚的软塑一流塑状粉土,呈黄褐色,局部含粉细砂、饱和,灵敏度高,平均标准贯人击数N63.5为2.3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90kPa。

(3)11.0~12.Om厚的可塑~硬塑状粉土,呈黄褐色─红褐色、饱和、含铁锰质黑斑及姜结石,压缩性中等偏低,平均标准贯人击数N63.5为11.5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00kPa。

(4)在28m-30m深度以下为砂、砾石层,混少量卵石,夹粉土薄层,处于中密状态。地下水位稳定深度为-2.8m.

3.2地基加固方案

由于该轧钢厂中小型精整车间部分下沉柱基如AA-33, bA-33以及BA-33

的基础台阶上有两根直径为300mm的上水管通过,无法进行基础顶升,因此决定

和其余八个柱基AA-34, AA-35, AA-36, bA-36, BA-36, EA-34, EA-35, EA-37共11个柱基采用树根桩进行加固。

树根桩设置的数量根据各柱基承受荷载的大小而定,多则16根,少则6根,

桩体的布置要求桩群重心与原柱基重心基本吻合,不致产生过大附加弯矩。桩的布置形式见图4.5,桩长18m,桩径150mm,采用三角形钢筋笼,纵向主筋为3根Φ14mm螺纹钢,箍筋为Φ6mm,间距250mm,以XJ-100型百米油压钻机成孔。

图4. 5树根桩布置图

树根桩平面布置:(b)树根桩布筋示意

钻孔不加套管护壁,采用泥浆循环护壁。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压水进行

洗孔,待泛出的水变清为止,然后下钢筋笼、注浆管并填人粒径5~15mm石子至充满为止。石子填满后继续压水清洗。注浆采用UB3型灰浆泵,注浆压力可达

1.5MPa。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5~0.6之间。注浆到水泥浆从孔口泛出为止,一般每孔注入水泥量约400~500kg,个别孔达900kg,表明基底局部有空洞。

3.3加固效果

在施工结束后,在施工现场进行了不同长度树根桩竖向抗压及抗拔承载力试验。试桩共作8根,其中7根为抗压试验,桩长为12m, 15m, 18m, 21m不等,另外1根为抗拔试验,桩长21m。在桩身不同深度处埋设电阻应变片及混凝土应变计以测定桩身应力,桩端埋压力盒以测定桩端反力。由于采用的水泥为矿渣水泥,而试验加载前的养护龄期较短(18-26天),因此试验加压时,均为桩身混凝土强度破坏,纵向钢筋压曲,桩身下部的电阻片及混凝土应变计反映出的桩身应变均较小,桩端压力盒也没有多少反映,表明桩身摩阻力尚未充分发挥。根据按相对沉降量:=0.03d的标准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为140kN,单桩抗拔承载力标准值为125kN。由于矿渣水泥早期强度低而晚期强度高,随着时间增长,可以预计单桩承载力还将有所提高[[32]。抗拔试验时,单桩极限抗拔力225kN,最后纵向钢筋屈服被拉断,桩身未拔出,表明桩身与土层之间摩阻力远未充分发挥。

经树根桩加固后,柱基沉降迅速稳定,有效地制止了地基的继续沉降。地基加固竣工后,试车畅通投产,后经多年使用,一直正常。由于树根桩具有扰动性小,施工进度快,造价较低等优点,在老厂改扩建中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4. 总结

众多工程实践证明,树根桩在其应用领域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解决某些

工程加固难题中,采用树根桩进行加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不过至今为止对树根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迄今为止,对桩与同作用的特性还没有深入的了解,国外都是根据

本国经验而考虑的。

(2)树根桩的设计计算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特别是网状结构树根桩的设

计计算,直至今天,仍未能提出很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设计计算方法。

(3)斜桩的承载力和变形有待进一步研究。

(4)桩径、桩距、桩数、布置方式等参数皆是根据实践经验而定,还未形成

系统的设计方法。

(5)施工机具还应做些改进,要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树根桩的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应不断通过工程实践和科学试验研究、总结,不断完善设计计算理论,这样将更有力地推广树根桩的应用,让树根柱加固技术更科学、更经济及更安全。

参考文献

[1]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2] 叶书麟,韩杰.托换技术综述.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3] JGJ79-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4]《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编写委员会.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5] 赵明华主编.王贻荪主审.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6] 孙少锐,吴继敏,魏继红,等.树根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岩石力学,2003(5)

[7] 刘祖德等.地基应力解除法纠偏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实践效果.第六届全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657~660

[8] 树根桩在基坑围护和临近建筑物保护中的应用.上海市政,2001, 136 (6).

第5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关键词:建(构)筑物;裂损;倾斜;原因;对策

在人为影响中,主要由场地勘察,设计、施工、使用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不当所造成的。

一 建筑物发生裂损,倾斜的原因分析

1、设计工作的失误

设计工作失误:许多设计人员对地基基础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把复杂的地基问题简单化处理。据建设部1993~1996年的重大工程事故统计,由于设计工作失误导致建筑物发生质量事故的约占事故总数40%。

(1)建筑物基础设计时,没有掌握地基土性,缺乏认真方案比选、专家论证,采用的基础形式不当而发生事故

(2)在深厚淤泥软土地基上,错误选用沉管灌注桩、沉管夯扩桩等基础形式,经常发生缩颈、离析、断桩和桩长达不到持力层等事故。

(3)在填土、软土或湿陷性黄土等厚薄不均地基上,采用条形或筏板等基础方案,导致建筑物倾斜。

(4)采用强夯处理地基时。由于夯击能量不足,影响深度达不到加固深度的要求,没有消除填土或黄土的湿陷性,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地基浸水,必然造成建筑物下沉、倾斜或裂损。

(5)对于欠固结的填土、淤泥等软土地基,地面大量回填堆载,采用桩基方案时,如忽视负摩擦力的作用与计算,常发生布桩数量不足,导致桩基过量沉降、断桩等严重事故,使建筑物开裂或倾斜。

(6)同一栋建筑物上选用两种以上基础形式或将基础置于刚度不同的地基土层上,易发生严重事故。

(7)对于软土地基或建筑物形体复杂、高度变化较大时,必须按照变形与强度双控条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物的整体均匀沉降。如只做强度验算,将会使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或过量沉降。

(8)设计人员不熟悉或没有认真学习、掌握国家颁布的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等等。

2、施工方面的失误

(1)基础工程施工质量低劣:施工部门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随便减少配筋,降低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劣质钢材乃至缩小基础尺寸,减少基础埋深,基础施工放线不准确等。

(2)地基处理方面的原因:目前地基处理手段多,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如桩端未进到设计持力层;桩径未满足设计要求;强夯未达到有效的影响深度;振冲碎石桩未达到振密效果;检测手段不合理或未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等等。

(3)地下开挖引起地面建筑物的裂损:城市由于修建地铁、地下街等地下建筑物,或者矿区开挖采矿、采煤巷道引发地面沉降,造成地面建筑物的下沉、开裂、倾斜等损害。

(4)相邻深基坑施工引起建筑物的损坏:在高层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深基坑的开挖、支护、降水、止水、监测等技术措施不当,造成支护结构倒塌或过大变形,基坑大量漏水、涌土失稳,基坑周边地面塌陷,以及相邻建筑物基础工程的施工相互影响,都会对已建成或正在建造的相邻建筑物造成威胁与损坏,引发严重的事故。

3、工程勘察方面的失误

(1)如若勘测点布置过少,或只借鉴相邻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对建筑场地没有进行认真勘察评价,提出的地质勘察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场地条件,如岩溶土洞、墓穴等没有被发现,甚至旧的人防地下道也被忽视,使新建的建筑物发生严重下陷、倾斜或开裂。

(2)勘察资料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不合理,给结构设计人员造成误导。

二 裂损,倾斜建筑物治理方案的制定

1、制定建筑物正式纠倾扶正和加固方案时,应当充分掌握并具备以下各项条件:业主的要求和建筑物重要程度;实际倾斜和开裂情况;建筑物纠倾时是否有人居住,周围环境条件;地基土质和新补充的勘探资料;基础的损坏情况;原建筑物发生倾斜原因的分析结论;原建筑物检验鉴定结果及纠倾可行性的报告;经现场试验验证的纠倾技术的可行性;与纠倾工程有关各方的协议书等。

2、制定纠倾扶正和防复倾加固技术方案,要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进行反复分析比选。承担纠倾工程的技术主管应当充分熟悉各种纠倾方法,并对其适用条件有正确判断。对于重要建筑物已确定的纠倾工程技术方案还应通过专家论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充实完善,尽可能避免疏忽漏洞。

3、在制定纠倾时,应按照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高度条件,分别依据相关规范对其纠倾后允许残留值作出规定,以便确定纠倾工程的实施标准与计算工程量值,同时也是纠倾工程验收的技术标准。

三 建筑物纠倾加固的施工技术要点

根据纠倾工程设计方案应编制施工计划,并要注意以下内容:

1、对整体刚度较差的建筑物,纠倾施工前先进行破损部位或建筑物整体的加固施工,防止建筑物在施工时发生倒塌。

2、要考虑建筑物地基在纠倾施工时可能产生的附加沉降,并估计纠倾后建筑物地基可能持续的变形(即滞后的回倾量),在纠倾施工时及施工后要加强现场观测,并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3、施工前要对相邻建筑物及地下设施进行一次检查或测量,要与对方协商或签订协议,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4、对于纠倾后的复倾可能性,应根据防复倾加固设计,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加固处理。

5、纠倾扶正施工前要进行现场试验性施工。以便选定施工参数,验证纠倾扶正的设计方案可行性,进行必要的调整与补充,使其更臻完善。

6、应当具体安排现场监测方式,监测点,监测内容和手段,布设回倾率的控制装置,以便通过监测,控制回倾速率,调整施工进度与施工方法,掌握纠倾复位结束的时机,预留滞后回倾量。密切观测建筑物裂缝变化情况,根据裂缝变化规律,调整纠倾速率或采用相应的辅助措施。

四 防复倾加固技术

为了防止纠倾后建筑物再度倾斜,应在纠倾施工前或施工后,进行防复倾的加固。防复倾加固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抬墙梁法:采用预的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穿过原房屋基础下,置于基础两侧预先做好的钢筋混凝土桩上或支护墩上。

第6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关键词:结构加固;改造技术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housing level also in gradually improve, people on residential use function and structure function had the higher request. As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creasing, in order to save the country's resources, housing requirements gradually toward a higher, more strong direction, however how to adopt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aintenance and reinforcement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durability of the housing structure,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resident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a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China.

Keywords: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人们住房水平也逐渐提高,对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又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早期建设的房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其结构的承载力及刚度不够,有的甚至还存有安全隐患。显然部分原有早期的住宅建筑结构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为了节省国家资源,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维修加固以及结构改造技术,提高房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以满足房屋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以及节能环保需要,增加房屋结构的耐久年限,对原有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进行加固改造势在必行。加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房屋结构加固改造的方法有很多种,文章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常用的几种房屋结构加固改造技术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

1、常用的结构加固技术

1.1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

碳纤维是一种由有机母体纤维(例如粘胶丝、聚丙烯腈或沥青)采用高温分解法在1000~3000度高温的惰性气体下去除碳以外的所有元素制成的新型非金属材料。具有高比强、高比模、耐疲劳、抗蠕变、比耐热钢还耐高温、比不锈钢还耐腐蚀、耐磨损、尺寸稳定、导电、导热、热膨胀系数小、自和吸能抗震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另一重要特性就是比重小。比重一般在1.6左右,是铝的二分之一,钢的五分之一。尽管碳纤维质量轻,但它强度高,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强度=材料的强度极限/材料的单位重),碳纤维还有极好的纤度(纤度的表示法之一是9000米长的纤维的克数),一般仅约为19克;拉力高达300KG/MM2;目前几乎没有其他材料像碳纤维那样具有那么多的优异宝贵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采用碳纤维结构加固、维修的方法是现代工程技术常用的方法。主要应用于工程中结构因时间积累,产生结构破坏的维修加固。近年来,该加固技术施工工艺已经相当的成熟,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这种加固技术具有优点:1)强度高、质量轻、加固效果好。2)碳纤维材科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具有超强的耐腐蚀能力与良好的耐久性能。就使得加固后的结构物具备良好的抗腐蚀能力与耐久性能,避免了因加固而造成的化学腐蚀问题。3)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碳纤维材料质地比较柔软,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裁剪。4)该法作业不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占用施工场地小,由于全是干作业,施工效率高。

1.2新增梁施工

梁的荷载统计包括新增墙体荷载和装修吊顶的荷载,由于使用的是轻质隔墙,荷载以装修吊顶自重为主。为了提高墙体的局部承载能力,在梁穿过墙体时在其下部设置一混凝土梁垫。新增梁施工时,首先在板下相应的墙体部位开洞,在相反方位置放置预制混凝土梁垫。然后穿过洞口布设钢筋。支模板,顶支撑。最后,在梁上端楼面板上开小斜孔将流动性极好的高强无收缩混凝土灌入其中,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拆去梁底支撵、模板。施工从上至下逐层进行。

1.3增大截面法

增大截面法在房屋工程结构加固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加固方式。是在原有需要加固的结构上增加一层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筋网砂浆层,使之与原有的结构共同作用,以达到增强结构的承载力的目的。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有长期的使用经验,加固效果也相当显著,常用于柱、梁、墙、板、基础等构件和一般构筑物的加固。但是,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时必须采取措施让新增加的混凝土结构层与原有结构的密切结合。减小在荷载的作用下,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出现的剪应力、拉应力对新加层的破坏。在加固前,应该将旧混凝土面凿毛,并清洗干净,确保新旧混凝土的粘结良好。另外,该法缺点是施工湿作业时间长,在混凝土养护期间需限制荷载,勘口固后结构自重增大、建筑使用空间减小。

1.4 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法指的是在需要加固的结构物四角用型钢包裹,型钢间采用缀板进行连接的加固方法。外包钢法又分为湿式与干式两种。1)湿式外包钢法是采用孔胶水泥或者环氧树脂等将角钢粘贴于原有构件上,以保证包裹的型钢与原有构件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其整体性好,但是其工作量非常巨大。2)干式外包钢加固法,型钢与原构件间不粘结,有时仅用水泥砂浆填充,外包的型钢与原有结构各自单独受力,而不是整体受力。干式外包法较湿式外包法旌工简单,但是承载力的提高效果较差。外包钢法可以在不改变原结构的截面面积的情况下,使得结构物的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增大结构的延性与刚度,可以用于混凝土柱、梁、屋架等结构的加固处理。尤其是对于不允许改变截面尺寸,而又需

要提高结构承载力的受压构件的加固。该方法施工速度快,安装工作量小、加固效果显著,其缺点是施工成本较高。

1.5粘贴钢掘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是利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将钢板粘贴在需要加固的混凝土结构表面上,使之与原有结构共同受力,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其实,这就是一种体外增加配筋率,以提高结构的刚度、强度,以增强结构抵抗弯矩与剪力的能力。粘贴钢板加固法对建筑结构胶的要求非常高,不但必须要具备很高的强度、很强的粘结能力,还必须具有耐老化、线膨胀系数小、弹性模量高等特性。该方法施工简单、快速,不改变结构的外形,对作业空间要求小,施工过程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普遍府用于房屋结构加固中。此工法缺点是对使用环境的温度有限制,且加固费用较高。

2、配套使用的技术

与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主要有下面几种:

2.1托换技术

托换技术是为提高既有建筑物地基的承载力或纠正基础由于严重不均匀沉降所导致的建筑物倾斜、开裂而采取的地基基础处理、加固、改造、补强技术的总称。

由于勘察、设计、施工或使用不当,造成既有建筑物开裂、倾斜或损坏,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的情况下或因改变原建筑使用要求和使用功能,即需要进行地基基础托换加固。还有因周围环境改变,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大致有因地下工程施工可能对既有建筑造成影响,因邻近上程的施上对既有建筑物可能产生影响;因深基坑开挖对既有一建筑可能产生的影响;因古建筑的维修,而需要进行地基基础加固。新近规划建构筑物与既有建构筑物位置相互重合,有不可避免,新规划项目经济及社会意义较重要,不变修改新近规划方案的,要进行托换施工,以满足既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物的使用和安全性要求。但是该法的技术要求高,必须由操作熟练的、有相关施工经验的工人来完成,才能保证施工安

全。

2.2 裂缝修补技术

房屋建筑现浇板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开裂,因此裂缝修补技术也是相当的关键。应该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发展的情况、裂缝的宽度等选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修补,从而恢复结构物的使用功能及耐久性能。裂缝修补技术应用于建筑物中各种裂缝的处理,对受力裂缝进行修补的同时还应该采取加固措施。

2.3 化学法植筋技术

化学法植筋是指建筑工程化学法植筋胶植筋,简称植筋,又叫种筋,是目前建筑结构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种钢筋后锚固利用结构胶锁键握紧力作用的连接技术,是结构植筋加固与重型荷载紧固应用的最佳选择。化学法植筋是指在混凝土.墙体岩石等基材上钻孔,然后注入高强植筋胶,(注:高强建筑植筋胶大致分为注射式植筋胶和桶装式植筋胶两种)。再插入钢筋或型材,胶固化后将钢筋与基材粘接为一体,是加固补强行业较常用的一种建筑工程技术比如施工过程中钢筋位置偏差的补救,增大截面加固法中的应用,房屋加层接柱、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等。

2.4阻锈技术

通过测量电渗阻锈过程中阻锈剂渗入量、脱盐率以及钢筋极化电阻,研究了混凝土技术参数和电渗电量对电渗阻锈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渗阻锈技术能在脱除盐污染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同时,将有效阻锈基团快速迁移到钢筋表面,使已腐蚀的钢筋快速恢复钝化而达到防腐的目的。防治已有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锈蚀,宜采用能有效抑制或阻断有害离子对钢筋侵蚀的化学物质为阻锈剂,通过喷涂与渗透,使阻锈剂吸附于钢筋表面或在混凝土中形成低渗透率、高透气性的隔离层,在阻断有害离子和水分与钢筋接触的同时,使腐蚀电流的下降速率显著加快,从而起到阻锈作用。

2.5 锚固技术

主要指植筋技术和锚栓技术。前者适用于承重结构加固中的构件连接、接长以及施工漏埋钢筋或钢筋偏离汹寸位置的补救:后者适用于金属构件(如钢部件、幕墙龙骨等)与混凝土结构的连接、紧固:也用于其他加固材料(如粘钢、外包钢和纤维复合材料粘贴等)与混凝土基层粘结的附加锚固。其优点是定位准确、施工方便;缺点是增加加固工程造价。

3、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与设计

应与建筑物的检测鉴定、现场实际结构状况、现行各相关规范相结合,施工时应先加固后改造。对于需要拆除的承重墙部分,施工时,应布置合理的施拆除方案。建筑物的结构加固应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要求,对原结构和改造后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对比各种加固方法的经济性,采取经济合理的加固方法。在对原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材料的连接节点处理,并采用安全可靠的结构加固方法。需进行改造加固的结构工程大多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有些甚至经过几次的加固改造,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对于出现裂缝或混凝土碳化较严重的结构部位,尤其是主要承重结构部位,设计人员需要加强对结构现场的考察,并针对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

结语

引起房屋结构需要加固改造的原因有多种,有自然因素破坏、人为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等等,进行加固改造前应该对其原因认真的分析,并对结构物进行科学的评定,根据评定的结果结合原因选用合理的加固改造方法。另外在选择加固方法的同时还必须考虑施工环境、结构新的功能要求、结构的布置特点、主体结构的传力承力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随着建筑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今后的房屋结构加固技术也会越来越合理、加固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第7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房屋地基加固方法也会不断的趋向于完善,因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地基加固处理的重要性,对房屋地基的在房建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提高人们对地基处理方法的认识,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加固;处理技术方法

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基建规模随之不断扩大,愈来愈多的土地不断被征用为建筑场地,但是有些土地和建筑要求不相符。因此为了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地基的加固处理工作。

一、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的意义(重要性)

所谓地基加固处理技术,它是根据软弱土特点和所需处理的目的发展起来,在多年实践中已形成了一定理论、方法,相应的应用材料技术、设备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另外建筑工程地基加强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夯实、换填土、挤密、加筋及排水等方法,达到对地基承载能力的提高,以改善地基土的结构特点使之满足工程需要,其主要目的包括:改善地基原状土的不良特性,提高地基的抗剪切强度,改善地基的压缩量,改善地基的透水特性,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加固占有重要位置。

二、房屋地基的加固处理的原因

松软地基、 膨胀土地基及湿陷性黄土地基部属于软弱地基。建造在软弱地基上的房屋,当地基发生了较大的有害变形,引起基础和上部结构出现较严重的病害时,或因旧房需夹层改造而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首先考虑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 下述几种方法可供选用。

三、地基加固处理技术的方法

根据地基加固的原因及其意义,可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这些加固方法可归纳为灌浆加固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托换技术、灰土桩托换技术。也就是基本的其中地基加固法。

3.1灌浆加固法

灌浆加固法是利用液压、气压和电化学原理,把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土体孔隙或石裂隙中,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能显著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水理性能的一种加固方法,灌浆加固法运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或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从注浆的材料进行分类时,可分为颗粒状浆液(以水泥为主剂的浆液)和化学浆液两种,化学浆液同颗粒状浆液相比,其优点是能灌入较小的孔隙,它们的稠度较小,能较好地控制凝固时间,但工艺复杂、成本高。

3.2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技术是化学灌浆结合高压射流切割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软土地基处技术。当既有建(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足,或地基变形偏大,特别是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时,而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在基础下设置旋喷砼,旋喷桩可直接设置在基础下,也可在基础边缘设置,使基础部分搁置在旋喷桩上。(1)施工工序按下图1进行。

图1 高压喷射注浆加固地基施工工艺

(2)主要特点。①高压喷射注浆运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或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工和碎石工等地基,因此运用的地层较广;②它既可用于工程新建之前,又可用于竣工后既有建(构)筑物的托换工程;③施工时只需在土层中钻一个直径为50 mm~90 mm的小孔,便可在土口喷射成直径为0·4 m~2·5 m的水泥土固结体;④在施工中可调整旋喷速度和提升速度,增减喷射压力或更换喷嘴孔径改变流量,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可控制固结体形状;⑤浆液以水泥为主体,材料普通。

四、 常用地基加固措施及其原理作用和适用范围

①换土垫层法。换土处理是最简单的地基处理方法,是挖除浅层软弱土,不均匀土,湿陷性土,膨胀土及冻胀土层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土,然后换填密度大,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的较粗粒径的土料。包括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平板振动法和重夯挤淤法:机械碾压法常用于基坑面积较大和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一般适用于处理浅层次软弱地基、湿陷性黄土地基、膨胀土地基、季节性冻地基;而重锤夯实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较为湿润

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以及分层填土地基;平板振动法用于处理无粘性土或粘粒含量少和透水性好的杂填土地基。

②深层密实法。包括强夯法、挤密法、砂桩挤密法、振动水冲法、灰土桩挤密法、二灰桩或土桩挤密法和石灰挤密法,首先,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迫使深层土液化和动力固结而密实,这种方法使用于碎石土、砂土、素填土、杂填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对淤泥质土,经试验证明施工有效时,可以使用;而其余的挤密法、砂桩挤密法、振动水冲法、灰土桩挤密法、二灰桩或土桩挤密法和石灰挤密法等,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就是通过挤密或振动使得深层土密实,并在振动挤密过程中,回填砂、砾石、灰土或石灰等形成砂桩等,与桩间土一起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消除或部分消除土的湿陷性或液化性,砂桩挤密法、振动水冲法一般适用于杂填土和松散的砂石,对软土地基经试验证明加固有效时方可使用;灰土桩挤密法、二灰桩或土桩挤密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度为 5~10 m 的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

③排水固结法。包括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降水预压法和电渗排水法,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布置垂直排水井,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及采取加压、抽气、抽水和电渗等措施,以加速地基土的固结和强度的增长,提高地基土的稳定性,并使沉降提前完成,这些方法一般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和冲填土地基,但需要有预压的荷载和时间,对于较厚的泥炭层要慎重对待。

④加筋法。加筋法包括加筋土、土锚及土钉、土工聚合物、树根桩、碎石桩等,其工作原理是在人工填土的路堤或挡墙内,铺设土工聚合物、钢带、钢条、尼龙绳或玻璃纤维等作为拉筋或在软弱土层上设置树根桩或碎石桩等,使这种人工复合土体,可承受抗拉、抗压、抗剪和抗弯作用,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加地基稳定性和减少沉降,土层锚杆的方法适用于人工填土的路堤和挡墙结构,如边坡的稳定,基坑围护结构的支护,地下工程的抗浮,高耸建筑的抗倾覆等,锚杆适用于一切需要将拉应力传递到稳定土体中的基础处理,它是采取用土层锚杆是依赖于土层与锚固体之间的粘结强度来提高承载力的,它可以应用在一切需要将拉应力传递到稳定的土体中,来加强土体构造;土工聚合物一般适用于砂土,黏土和软弱土,作为排水和隔离耐久性材料,其作用就是利用土工合成材料本身的高强度,柔韧性力学性能,扩散土的应力,增大土体的抗拉强度,改善土体整体或构成加筋土及各种复合土结构。主要用于排水,反滤,隔离和加筋作用;土钉支护技术是在原土体内设置一定长度和分布密度的土钉群体,与原状同受力,用以弥补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不仅提高了土体的整体刚度,又弥补了土体的抗拉抗剪强度偏低的不足,能明显提高土的整体稳定性。土钉支护适用于基础开挖支护和天然边坡的防护等;树根桩支护技术一般适用于软弱黏土和杂填土地基,其工作原理是在地基中沿不同方向设置直径为 100 mm~250 mm的桩,形式是垂直和斜向状都可以,类似树根状的群桩,达到支撑建筑物体的目的,也可用以挡土来稳定边坡。

五、 结 语

在房屋修葺工程中,对既有房屋下地基的处理,除上述几种加固方法外,尚可针对地基发生有害变形的原因,辅以其它措施消除变形因素,稳定地基。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根据对房屋鉴定、检测结果,从技术、经济多方面分析比较,在方案比较优化过程中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可以有效地对房屋加固方案进行比较、优化、提高加固效果,选择适宜的维修、加固方案,可维持、改善或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设计功能及标准,更大限度地延长其使用寿命、发挥其使用功能及使用价值,对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气候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可以在具体应用中针对情况灵活使用以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第8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关键词]微型树根桩既有桥台地基 树根桩受力分析树根桩施工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兰州市华林坪隧道在南山路NYK13+466.48~NYK13+485.57里程处下穿既有兰州至阿甘镇铁路的华林坪公铁立交桥台,桥台基础边缘距隧道中心线最近为3.11m,桥基础底面距隧道开挖面顶约4.3m,该公铁立交桥为跨度13m的板梁桥,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现为城市道路,供车辆及居民通行,交通较为繁忙。工程场地位于市区东部盆地内,地形以黄土丘陵为主,次为黄土梁峁,阶地与干沟发育。华林坪隧道穿越华林坪高阶地,地面标高1557.45~1592.18m,地貌单元上属黄河南(右)岸Ⅳ级阶地,地形起伏较大。

图1 NyK13+475.56正面图(单位:m)

2 工程地质条件

华林坪隧道沿线地层主要为填土、粉土、碎石等。素填土褐黄色,粉土为主,夹碎石、角砾等,局部夹生活垃圾,人工堆填而成,局部表层为沥青路面,厚度0.50~17.0m,稍密,稍湿,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约90kPa。黄土状粉土褐黄色~黄褐色,粉粒为主,土质较纯,具孔隙,含白色盐质斑点及钙质条纹,局部夹薄层砂,含个别角砾,厚度1.7~27.0m,稍密~中密,稍湿~湿,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约120kPa。粉土褐黄色,粉粒为主,土质纯净,局部含褐红色粘土结核,密实度较大,厚度5.0~13.00m,中密~密实,稍湿,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约150kPa。碎石杂色,主要成分花岗岩、砂岩、片麻岩等。夹块石,含粉土、细砂薄夹层,初见时碎石粒径较小,随深度增加,粒径变大,密实度提高,骨架颗粒约占55%以上,砂、土填充,冲积~洪积形成,厚度1.6~8.0m,中密~密实,稍湿~湿,地基土容许承载力约600kPa。

场地内湿陷性黄土状粉土层厚度大于20m,湿陷性强烈,为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50011-2010)有关规定,工程范围内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特征周期为0.40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3 既有桥台基础加固措施选型

既有华林坪桥墩台(高程约1575m)置于Q3黄土状粉土层,南山路工程华林坪隧道开挖限界距墩台底面约4.3m,隧道开挖引起桥墩台持力层变形,对桥体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采取可靠地工程措施对其加固。

由于受施工条件及环境限制,要求对既有桥墩台不破坏并尽量减少扰动。由于微型桩具有施工便捷、见效快的特点,它不仅可用于新建工程的地基处理,也可用于现有工程的基础托换,特别是对于场地狭窄,净空低矮的工程现场,其优点尤为突出。因此经过综合选型,采用微型桩对既有桥墩台进行加固处理是一种经济合理的工程措施。

树根桩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微型桩地基加固技术,20世纪30年代由意大利的Fondedile首创,随后在各国得到了广泛使用,它主要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加固,并应用于修建地下铁道时对地面原有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进行加固。根据设计需要,树根桩可以垂直或倾斜设置,可以设置成单桩或群桩,受力形式为端承桩或摩擦桩,不仅可以承受压力,也可用以承受拉力或拉压交替的荷载。树根桩不改变既有建筑物的平衡状态,施工时桩孔较小,对建筑物基础和地基不产生次应力,也不扰动地基土和干扰建筑物的正常工作状况。桩体形成后进行灌浆,使桩体外表面粗糙,桩土之间的附着力增加,从而使桩和基础连成一体,因而经树根桩加固后,既有结构物的整体性得到大幅度改善。

设计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4 微型树根桩受力分析与设计

4.1微型树根桩受力分析

由于华林坪隧道开挖引起华林坪桥墩台底黄土状粉土持力层变形,场地内黄土状粉土层厚度大于20m,且具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设置树根桩后由于桩体穿越较厚的黄土状粉土,将会对桩体产生负摩阻力作用。负摩阻力作用必然加大桩基沉降,引起桥墩台的变形。考虑到桥墩台对沉降的敏感性,因此树根桩的桩端设置在承载力较高,变形较小的碎石土层Q2上,并按端承桩设计,计算时考虑负摩阻力对桩体形成的下拉荷载,下拉荷载作为外部荷载的一部分。

由于受隧道衬砌的影响,在桥墩台上树根桩的平面布桩范围见下图1、2,同时在桥墩台的外侧设置斜向的树根桩以保证其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受力分析计算参数表1

桥面荷载(活载、横载)(kN) 桥墩台自重荷载(kN) 侧摩阻力标准值qsi(kPa)

2270 3521 80

图2 平面布置图(单位:m)

图3 NyK13+475.56剖面图(单位:m)

不考虑土体对桥墩台的竖向摩阻力及支撑力的影响,竖向树根桩按端承桩设计,斜向树根桩按摩擦桩设计,因此受力计算分析模型简化如下图4。

图4 受力计算分析模型图(单位:m)

竖向树根桩的负摩阻力按群桩计算,负摩阻力引起基桩的下拉荷载标准值,为中性点以上各土层的厚度; 为中性点以上各土层的厚度;为桩身截面的周长;为负摩阻力群桩效应系数;为桩侧第层土负摩阻力标准值。群桩效应系数,为纵横向桩间距;为中性点以上桩的平均负摩阻力标准值;为中性点以上桩周土平均重度;为桩身截面直径。计算得到竖向群桩负摩阻力设计值为84.8kN。

取桥墩台的中性面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学平衡条件:

,,。

求解得到竖向端承树根桩的群桩合力F1为10265kN;斜向摩擦型树根桩群桩承载力F2为5045kN。

竖向端承树根桩的单桩承载力为84.8kN;斜向摩擦型树根桩单桩承载力为1009kN。

4.2微型树根桩设计

在桥墩台顶钻孔,设置竖向直径为mm的树根桩,桩端落于承载力较高的碎石层上;在桥台墩侧向设置直径为mm的摩擦型树根桩,与桥墩台侧壁夹角为30度,以避免桩体施工时对兰阿铁路的稳定和运营安全产生影响。树根桩体内设置钢筋笼,通长配置;桩孔内夯填碎石填料,注浆钢花管插至桩孔底。钢筋笼吊装和碎石夯填完毕后,通过注浆管注浆。

5 既有桥台基础微型树根桩加固施工

5.1施工工序

本工程共需施工树根桩约127根,桩径mm,工艺流程为:测放桩位、钻机就位对中、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安放、下注浆管、一次压浆、投入碎石、二次压浆、移机下个孔位。

1、测放桩位:用全站仪按设计要求放桩位,并用钢筋标识。

2、钻孔:机械就位、对中,校正水平,就位时桩位误差不大于±2cm。采用小型钻机钻孔,采用水或泥浆作为循环冷却钻头和除渣手段。为了提高树根桩的承载力,采用正循环方法。

3、清孔:当钻至设计深度后,采用正循环进行清孔,清孔后提钻。

4、钢筋笼制作安放: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制作钢筋笼。成孔后垂直下放钢筋笼,在孔口固定好。

5、注浆:采用间隔施工、间歇施工或增加速凝剂掺量等措施,以防止出现相邻桩冒浆和串孔现象。拔管后应立即在桩顶填充碎石,并在1-2m范围内补充注浆。注浆浆液为纯水泥浆,水灰比0.5,浆液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邻近孔内水泥浆初凝后,方可施工相邻孔的注浆,要求先疏后密,

5.2质量检验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每3-6根桩留一组试块,测定抗压强度,桩身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动测法检验桩身质量及树根桩的竖向承载力。

3、施工现场设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检查复核桩机,机架的走位,钻孔的深度,检查水泥浆液的搅拌操作规范、水灰比。

4、钻机移位、开钻、提升由现场指挥负责,开钻前,检查钻机平稳性,做到固定端正,桩架垂直。

5、严格控制水灰比,搅拌时间,浆液质量,注浆时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6、为保持工作连续性,严禁钻管下钻提升中途进行换岗接班,建立交接班文字记录制度。接班人必须搞清上一班施工的每一个参数。

参考文献

[1]蔡广桓.关于树根桩的应用[J].南方金属, 2002,127(04):25-27.

[2]周晓光.树根桩技术简介及常见施工问题处理[J].电力建设,2005,26(06):30-32.

[3]胡德生,徐清文.树根桩法基础加固技术的应用[J].山东冶金,2008,(S1):56-57.

[4] 俞成林,沈漪红.树根桩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1,30(09):16-18.

第9篇:既有建筑地基加固技术范文

关键词 基础沉降;桩托换加固;后灌浆处理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6-0148-01

0 引言

在工程中,始发或到达时需凿除洞门,这时会由于切除竖井挡土墙(桩)而使开挖面处于暴露状态且会保持较长时间,稳定性较差的软土就很易发生塌方事故,严重影响盾构的安全施工,故在盾构的始发和到达的端头必须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加固措施以确保安全。

常用的加固方法有冻结法、注浆加固法、开挖面置换法、挖填法、竖井加气压法等。目前国内常用的是搅拌桩注浆加固法,因其具有安全可靠,施工工艺简单且经济性等优点。笔者对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设计加固方案进行介绍,并总结观点。

1 工程概况

某电厂220kV配电室为框架结构建筑物,室内设备基础采用筏板基础,长为56m,宽为6m,基础垫层下设计有0.9m厚三七灰土垫层,持力层为3m~6m厚的素填土层,其下为湿陷性黄土。电厂发电生产期间,配电室设备基础出现沉降,而配电室设备对沉降非常敏感,继续沉降将造成电厂重大安全事故。为确保整个电厂安全生产发电,需要对配电室设备筏板基础进行加固处理

本工程是对运行中心电气设备基础进行加固,施工范围在220kV配电室室内,场地狭小且有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和高压电线,机械无法施工,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扩头灌注桩。

2 场地地质条件

本工程施工场地为填土区,基础持力层为3m~6m厚的素填土层,其下为自重和非自重湿陷并存的湿陷性黄土。上部持力层范围内地层含水率较高,平均达20%。

3 工程事故原因分析

设备基础下未压实素填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受到水浸是造成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湿陷性黄土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比较低、强度较高,在土体自重应力或者自重应力与外部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强度迅速降低,土体结构迅速被破坏,并发生显著的附加下沉。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除一般压缩变形外,主要为湿陷变形。未压实素填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受水浸湿而发生湿陷事故时,往往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本次地基主要受到了大量雨水从邻近草坪渗入地基土,下水管道受堵和附近坑道积水进入地基土,造成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4 设计加固方案

4.1 设计方案

为保证设备筏板地基不再沉降,结合工程地质和现场施工条件,本工程设计人工挖孔扩头灌注桩,桩的长度穿过湿陷性黄土层,到达稳定土层,桩的设计尺寸为桩径800mm,桩长30m,整个筏基四周布置桩数18根。设计采用托换技术,桩身紧贴筏基外缘,并在筏基底部处从桩顶侧向设计牛腿托换处理。承担整个筏基和设备荷载。

因筏基和设备荷载不是太大。桩的长度主要考虑了湿陷性土层的厚度,牛腿的设计则考虑了抗压抗弯和抗剪的受力不同情况,计算出各桩牛腿应分担的不同方向上的荷载,并有针对性采用配筋率。

考虑到设备基础对沉降非常敏感,为避免桩基础施工后牛腿与筏板基础之间因混凝土收缩下沉产生的缝隙造成基础沉降。桩基浇注时在牛腿与筏板基础之间预留10cm厚空隙。桩基施工48h后采用无收缩、微膨胀灌浆料进行后灌浆处理。

4.2 施工程序

搭建安全施工通道整理场地放线定桩位架设支架或电动基芦鼓风机、照明设备等开挖基础底部做牛腿,调整桩身直径和中心位置继续下挖校核桩孔的直径和垂直度达到设计桩底标高后做扩大头、清理孔底吊装钢筋笼牛腿部位的钢筋制作、安装分层灌注至筏基底部清理出牛腿与筏基底之间约10cm厚空隙后灌浆。

5 结论

1)未压实填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发生湿陷的原因是由于地基浸水而致,因此对于该类地基土作为持力层要做好防水处理。对于防护范围内的防水地面、散水、排水沟等,应经常检查、疏通,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建筑场地四周尽量不设计草坪并应设计排水坡度,发现积水地段应及时填平,保持排水畅通。

2)人工挖孔桩托换加固方法不受场地和空间的限制,施工速度快、噪音小,是一种处理既有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抢险应急工程切实可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地基处理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50025-2004.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04.

[4]郑勋涛.水坠砂法处理砂土地基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 程,2002(2):53-54.

[5]郑念屏.无填料振冲挤密处理风积细砂[J].工业建筑, 1997,27(8):58-59.

[6]周健,贾敏才,池永.无填料振冲法加固粉细砂地基试验 研究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8):1350-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