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第1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 高中 数学 逆向 思维 培养

俄罗斯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正如体操锻炼可以改变人的体质一样,通过数学思维的恰当训练,逐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与规律,既可以改变人的智力和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是指正向思维,即由因到果,分析顺理成章,而逆向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加强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正向思维而淡化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结果表明:许多学生之所以处于低层次的学习水平,有一个重要因素,即逆向思维能力薄弱,定性于顺向学习公式、定理等并加以死板套用,缺乏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开拓精神。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此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学生的逆向思维的培养。

一、逆向思维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思考与训练

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义总是双向的,不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注意了从左到右的运用,于是形成了思维定势,对于逆用公式法则等很不习惯。因此在概念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本身及其常规应用外,还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反过来思考,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拓展。例如: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时,A交B就等于A,如果反过来,已知A交B等于A时,就可以知道A是B的子集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逆向应用概念的基本功。当然,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本身应明确哪些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才能适时训练学生。

二、逆向思维在数学公式逆用的教学

一般数学公式从左到右运用的,而有时也会从右到左运用,这样的转换正是由正向思维转到逆向思维的能力的体现。在不少数学习题的解决过程中,都需要将公式变形或将公式、法则逆过来用,而学生往往在解题时缺乏这种自觉性和基本功。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这方面的训练,以培养学生逆向应用公式、法则的基本功。因此,当讲授完一个公式及其应用后,紧接着举一些公式的逆应用的例子,可以给学生一个完整、丰满的印象,开阔思维空间。在三角公式中,逆向应用比比皆是。如两角和与差公式的逆应用,倍角公式的逆应用,诱导公式的逆应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公式的逆应用等。又如同底数幂的乘法的逆应用,这些公式若正向思考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但解答不了全部问题,如果灵活逆用公式,则会出奇制胜。故逆向思维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利于思维广阔性的培养,也可大大刺激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性。

三、逆向思维在数学逆定理的教学

高中数学中每个定理都有它的逆命题,但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经过证明后成立即为逆定理。逆命题是寻找新定理

的重要途径。在立体几何中,许多的性质与判定都有逆定理。如: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与判定,平面与平面的平行的性质与判定,直线与平行垂直的性质与判定等。注意它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加深对定理的理解和应用,重视逆定理的教学应用对开阔学生思维视野,活跃思维是非常有益的。

四、强化学生的逆向思维训练

一组逆向思维题的训练,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已知和求证进行转化,变成一种与原题目似曾相似的新题型。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相反的探索。其主要的思路是:顺推不行就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了就考虑间接解决;从正面入手解决不了就考虑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探求问题的可能性有困难就考虑探求其不可能性;用一种命题无法解决就考虑转换成另一种等价的命题……总之,正确而又巧妙地运用逆向转换的思维方法解数学题,常常能使人茅塞顿开,突破思维的定势,使思维进入新的境界,这是逆向思维的主要形式。经常进行这些有针对性的“逆向变式”训练,创设问题情境,对逆向思维的形成起着很大作用。

五、通过逆向思维的培养进一步加强灵活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其中的几个重要方法:如逆推分析法,反证法等都可看做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主要途径。比如在证明一道几何命题时(当然代数中也常用),教师常要求学生从所证的结论着手,结合图形,已知条件,经层层推导,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养成“要证什么,则需先证什么,能证出什么”的思维方式,由果索因,直指已知。反证法也是几何中尤其是立体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有的问题直接证明有困难,可反过来思考,假设所证的结论不成立,经层层推理,设法证明这种假设是错误的,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通过这些数学基本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问题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时,常转换思维方向,可进行反面思考,从而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六、加强举反例训练,培养逆向思维

第2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逆向思维 培养 推理意识 解题技能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当前,初中数学教材和其教学过程多强调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学生遇到正向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会慢慢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体会不到数学思维的乐趣,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地看待事物,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善知识结构①②。

一、逆向思维的基本概念

逆向思维就是不按常规的针对某一问题,按其反方向从结论开始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③。解题时,我们一般都习惯采用正向思维进行思考和解答,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当遇到非常规性的题目时便会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时,运用正向思维方式无法解决问题时,转换思维方式,从其反面也就是逆向思维来思考则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当对某个问题通过反复思考仍然无解时,改变思维方式用逆向思维,可让学生顿开茅塞,绝境逢生。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尤其是在证明题的解答过程中,逆向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逆向思维的特点

逆向思维不是简单地将正向思维过程颠倒,它属于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是改变思维方向的思维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另辟蹊径,从不同的方向思考,多端输出,灵活变化,思路宽广,考虑精细,答案新颖,它反映了思维的间断和突变性④⑤。在运用惯性思维方式――正向思维遇到困难时,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开辟思路,转换方向,变换角度,开拓认识到新领域。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运用,可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三、逆向思维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逆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人们发现新的事物。例如,数学家在研究思考加、乘、乘方、求导的逆运算――减、除、开方、求不定积分时,由于这些逆运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值性,也就是发散性,因而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的事物⑥。比如由减法发现了负数,由开方发现了无理数,由负数开方发现了复数,由不定积分找到了不是初等函数的原函数,这些成果都是逆向思维的产物⑦。逆向思维的数学教学法是: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时,先从问题结论开始进行逆向分析,在经过系统分析后推导出结论的中间结果,然后找出这些中间结果和已知条件的相互关系,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如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优秀的思维品质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创造性素质,而且对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路,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唤起学生的逆向推理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逆向推理训练,引导学生大胆猜想、理性分析,让学生应用反向逆推,独立思考,通过逆向推理来质疑发问,理清思路,从而准确理解知识点。对定理和命题要多运用反证法进行推理,反证法运用的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通过逻辑推理分析,可增强学生对定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训练学生的逆向解题技能

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能力训练,应将主要精力放在习题训练上,要着重于学生的思维过程,活跃其逆向思维,通过对习题进行一题多变,变换已知条件和结论,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活跃他们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只有真正去思考,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假设结果、分析验证,整理自己的思路,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完整的思维过程。经过反复训练,就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中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王维花,王永红.对小学数学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7).

②方雪芬.例谈逆向思维在解题中的应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Vol,6(No3):79-81.

③李新兴.逆向思维训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Vol,27(No1):86-88.

④张国发,李日华.浅谈逆向思维法在数学中的应用[J].高等数学研究,2006,Vol,9(No3):13-14.

⑤许丽华,刘伟.逆向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

⑥胡佑增.在高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J].交通高教研究,1995(2).

⑦郑忠阳.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⑧郑文晶.数学中的逆向思维方法[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Vol,9 (No3):83-85.

第3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逆向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思维训练的载体.加强从顺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数学学习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意积累,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一些逆向思维的尝试,并让学生逐步适应和习惯。学生一旦掌握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就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方向,克服思维定势的束缚,常常使人顿开茅塞,甚至绝处逢生。所以,我想对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数学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些肤浅的的探讨。

1.培养学生双向运用知识的意识。

数学中所有知识的概念、原理、法则以及思维方式都具有双向性。概念的定义和分类一般具有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就是一种双向性的表现,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与"实数就是有理数和无理数"就是明显的对称。数学命题都有其逆定理,只是逆定理是否成立而已,数学中还存在大量的可逆定理,例如:"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就数学方法而言,特殊化与一般化、具体化与抽像化、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其思维方向都是可逆的,存在着两个相反方向。充分运用知识的双向性,培养学生双向双向运用知识的意识,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某次乒乓球比赛共有101名运动员参加,如果采用淘汰制,那么觉出冠军共需安排对少场比赛?对于这个问题,习惯思维方向是从胜利者的角度考虑:第一轮比赛,100名参加安排50场,一人落空,有51人进入下一轮。第二场比赛:50人参加,安排25场,1人落空,有26人参加下一轮。......这就是顺向思维,但思维繁琐。如果改为逆向思维,从失败者的角度考虑:每场比赛淘汰一名失败者,决出冠军的过程共有100个失败者,所以,应安排100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考虑,得到同一结果,潜意识的形成双向思维。

2.在解题中培养逆向思维

数学解题就要注重解题策略,解题策略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逆向思维就是常见的解题策略之一。在顺推遇到困难时可以考虑逆推,直接政法受受堵时可以考虑间接证法,探讨可能性失败时转向考察不可能性等等,都是使思维走向相反方向。这种逆向思维常常可以导致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因而应当成为数学解题的策略。比如在证明一道几何命题时,老师常要求学生从所证的结论着手,结合图形,已知条件,层层推导,问题最终迎刃而解。养成"要证什么,则需先证什么,能证出什么"的思维方式。

(1)、在运用定义解题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数学定义总是双向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习惯于从左到右的运用,形成了定性思维,对于逆用很不习惯。因此在定义的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理解定义本身及其应用外,还要善于引导启发学生逆向思考,从而加深对定义的理解与拓展。在平面几何定义、定理的教学中,渗透一定量的逆向思考问题,强调其可逆性与相互性,对培养学生推理证明的能力大有裨益。教师在分析习题时要抓住时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把某些具有可逆关系的题对照起来解,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在ABC中D、E分别是AB、AC上的任意两点,用反证法证明,BE与AC不能互相平分。证明:假设BE与AC可以平两条相互平分的线段的端点间可以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应该知道吧你先做出一个图形出来,那么∠BDE+∠DEC=180°'而这是三角形外角得出来的而∠BDE+∠DEC=(∠A+∠AED)+(∠A+∠ADE)=(∠A+∠AED+∠ADE)+∠A=180°+∠A=180°,∠A=0°,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原命题题成立。

(2)、运用数学公式、法则、性质解题时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公式、法则、性质的逆向运用不习惯,缺乏应有的潜意识,思维定势在顺向应用上,所以在教学中应强调逆向运用.公式从左到右及从右到左,这样的转换正是由顺向思维转到逆向思维的能力的体现.因此,当讲授完一个公式及其应用后,紧接着举一些公式的逆应用的例子,可以开阔思维空间.在代数中公式的逆向应用比比皆是.如在教学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和运用公式进行因式分解a2+2ab+b2=(a+b)的互逆关系。恰当合理地把公式、法则和性质等知识进行逆用,能巧妙、简捷、准确地解决某些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数学基本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问题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时,常转换思维方向,可进行反面思考,从而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总之,逆向思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发现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培养创造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逻辑思维,开拓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破除思维的定势,跳出一般的轨迹,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与实践研究》李玉琪主编

第4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方法;换位思考

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般是指正向思维即由因到果,分析顺理成章,和逆向思维是指由果索因,知本求源,从原问题的相反方向着手的一种思维。加强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新知识,还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加强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在思考过程中实现。通过逆向思维的培养,学生懂得从不同层面去分析问题,从整体上解决问题,并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拓展出一片新的空间,在学习中会有不同的思维来应对不同的问题。

既然逆向思维对学生这么重要,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呢?我总结出以下四点。

第一,运用反证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很多数学问题都不是一看就很清楚地反应出来的,对于学生不是随便看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需要学生反复思考,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正面解决不了,就要反过来看问题。反证法是通过命题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要判断它是对是错,只需要找出满足这个命题或者不满足这个命题的一些特殊的例子就可以了。就是找出使该命题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而这样的例子通常是和之前相反的。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深入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还能纠正常见错误,这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这种反证法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豁然明白,以最深入的方式了解其不成立的真正原因,锻炼了学生的主观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第二,运用分析法,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我们一般解决数学问题,大多数是通过分析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来找规律,最后总结。但对于很多繁琐的数学问题,这个方法就很不实用了。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初级的阶段。逆向思维就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逐步追溯充分条件,指导追溯到问题提出的条件为止,这就是分析法。分析法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有很积极的作用。例如,将100个球放成一排,从1起查数,凡是奇数球就将其拿开,把留下的再从1起数,一样,再将奇数球拿开,这样反复下去,直到最后剩下一个球,问这个球是第一次查数时为多少?分析:如果根据第一轮的程序走,第一轮数后划掉:第二轮数后又划掉,这样下去,会因为涉及的数字太多而找出混乱,现在我们反过来思考,最后被留下的小球在倒数第1轮必数2,倒数第2轮必数4,在倒数第3轮必数8,于是,倒推过去此球是16,32,64,而第一轮数是64。

第三,逆用公式。

小学数学中的公式主要涉及求周长、面积等。公式主要是对解题起到一个便捷作用,它是数学家经过千锤百炼总结出的一个规律,数学公式都是双向性的,因此,在求解一个数学题时,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公式也是一个工具,我们要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公式的使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公式过程中,我提出以下练习题:一块三角形物体的面积是90平方厘米,高10厘米,那么这块三角形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在思考后,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公式,逆推出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最后得出90×2÷10=18(厘米)的答案,这就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

第四,倒推练习(还原法)。

倒推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通过题目阐述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经过对已知条件的倒推,追根究底,直到问题解决。倒推法的训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就像办案一样,通过产生的结果一步一步往前推,慢慢的,事情的本质就会浮出水面,虽然刚开始只知道结果,但是最后还是能够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答案。又如考古一样,本来不知道的,但经过层层递推,总能找出答案的。这种方法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数学总存在一个个因果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并引导学生开展逆向思维,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能够运用逆向思维,全范围的解决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虽然都做对了同一道数学题,但他们的方法用的肯定不一样,逆向思维这种方法可以让有的问题简单化,所以是不容忽视的。毫不夸张的说,掌握了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不论是在学习探讨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数学在大多数学生看来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习起来就更加困难了,因此找到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陈岳.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逆向思维能力[J].教学研究,2007(04):21

[2]姚海洋.逆向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27):619

第5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因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因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因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第6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关键词: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 一题多解

思维能力是人的最基本能力,人类的每一种成就,每一种进步,都起源于思维。思维能力是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力、概括力、推理判断等组合成的一种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往往学生思考问题大都采用顺向思维,实践说明,一旦学生具备善于逆向思维的能力,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更能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要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训练是一个有效的捷径。

不久前,在指导学生复习“一题多解”时,出现了一道例题:学校买塑料绳135米,先剪下9米做了5条跳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塑料绳还可以做多少条跳绳?

为了避免学习内容的重复和解题方法的单一以及学校形式的专项枯燥,我破除以往的思维定势,把此题的解题方式进行了变换,让学生反向的分析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依据题意,进行逆向思维――算式是依据怎样的解题思路得出来的?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了说和写的练习。

①135÷(9÷5)-5 根据【总米数÷每条跳绳用的米数=共做的跳绳数】【共做的跳绳数- 已经做的跳绳数= 还可以做的跳绳数】

②(135- 9)÷(9÷5)根据【总米数- 用去的米数=剩下的米数】【剩下的米数÷ 每条跳绳用的米数 = 剩下的塑料绳可以做的跳绳数】

③(135 ÷ 9 1)×5 根据【135米里共有15个9米 用去了一个9米 = 剩下的14个9米】 【剩下的14个9米 ×每个9米可以做5条跳绳 = 剩下的塑料绳可以做的跳绳数】

④ 【(135 9)÷9 】×5 根据【剩下的米数里还有几个9米 × 每个9米可做5条跳绳 =剩下的塑料绳可以做的跳绳数】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针对每个解法每个小组都进行了积极的发言,进行了分析与理解、推理与判断、概括与表达等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力得到了逆向的锻炼和发展。这一节课的课堂气氛比以往更加活跃。

为了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选择了形式特别的习题进行契机联系。比如:写出每个式子表示的意义

①某果园里有橘树m 棵,有柑树n棵,m n 表示?

②五年级有学生a 人,其中男生26人。a-26表示?

③某小队种小麦n 公顷,共收小麦m千克。 表示?

通过这些数学基本方法的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当一个问题用一种方法解决不了时,常转换思维方向,可进行反面思考,从而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第7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人的思维结构具有“五个特点”,其中之一就是――逆向性。就是从结论或结果倒着分析问题,分析结论或结果的原因和条件,这种思维方式称为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逻辑思维的一种,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反应的敏捷性和答题速度,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设计一些培养逆向思维的问题

例如,在讲述《重力》一节时,可以给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请你思考一下,假如地球上没有了重力,那么地球上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哪些现象又不可能出现?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中同样请学生思考假如没有摩擦力那么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哪些现象又不可能出现。

运用逆向思维推理解决的问题,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经常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即反过来思考一下)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在学完光由空气射入水后,让学生根据光是可逆的特征,思考光由水射入空气的情况。这样不仅复习了折射知识,还能加深对光的可逆性的理解。

二、在实验教学中运用逆向思维,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1.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也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学生观察了实验现象后,教师即时地引导他们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在《呼吸作用》的教学中,让学生探究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如何了解呼吸作用的产物,师生共同探究密闭容器内物质成分的变化,设计具体的方案进行探究。

例如,在进行分子间有间隙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将演示的题目改为100+100≠200。这样一个不等式的出现引起学生莫大的疑惑,在学生疑惑中教师完成了实验,实实在在的结果又让学生不能不信,此时教师不必急于揭开谜底,而是让学生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而推测的过程就是逆向思维培养的过程。

2.教学中,除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外,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的精神,指导学生做一些可行性的探索性实验

例一,在学气压后,可让学生去思考:你能否设计实验去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学生在经过了一番思考和选择后,每个人或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实验,现举三例供参考:

①取一可乐瓶,用单孔橡胶塞堵住,用充气机将其内的气体抽出,观察瓶子的变化。

②将装满水的杯子,用一塑料片盖住,置于空气中,水流不下来。

③在水槽内置一个装满水倒立的杯子,水流不出来。

然后让学生之间交流,让其他同学分析别的同学的实验是否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三、典型例题的分析和讲评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典型例题的分析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的问题中有许多问题,如,光路的可逆、化学中的推断题等;若能巧妙地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反方向去分析,不仅可以使解题过程简捷,使问题简单化,而且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等品质,提高了解题能力。

例如,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调整蜡烛和光屏位置,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若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 )

A.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B.在光屏上不能得到实像

C.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

D.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正立的实像

解此题:方法一:根据成像规律逆推可解决。

方法二:根据光路可逆性原理,便可得出物象位置互换,依然倒立,故答案为C。

四、营造逆向思维的氛围

训练逆向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学中,要注意多选编些逆向思维的习题供学生训练,以营造逆向思维的氛围,达到训练逆向思维的目的。

对一些科学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它们倒过来,放在新的科学情况中去认识、去思考,使学生对旧问题产生新情趣,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串联电路特点,要求学生编拟不同类型的问题题(如油量表、水位表、测身高等问题)。

第8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多,长期正向思维形式的思维定势会影响逆向思维的建立;又由于经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需要重新调整心理过程,重建心理过程的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正逆向思维联结的难度。凡此种种,使得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怎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在讲授新课中,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执果索因,讲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可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学生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的原理,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通过执果索因,启发学生自己去猜想、推理、判断、验证这一学说,启迪了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知道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教给学生科学家是如何运用地理思维去逐步得出该学说的方法。

2.反向逆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是研究地理科学的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学完“流水沉积物的颗粒由大到小,循序排列,分选性较好”这一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反向逆推:分选性较好的沉积物是否一定是流水沉积物呢?(否,风力沉积物分选性亦较好)。象这样的反问,学生可能一时答不出来,但只要教师略加点拔,学生就可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正确答案。通过反向逆推,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发问、发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深化和升华所学的课本知识。

3.辩证分析,从矛盾的对立面去思考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我们从矛盾的不同方面去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往往能认识事物更多的方面。在学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时,我们既要阐述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又要说明大气污染使尘埃增多,可能使气温下降,产生“阳伞效应”。这样讲解,可以提高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反证”,证明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反证法是正向逻辑思维的逆过程,是一种典型的逆向思维。反证法是指首先假设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相反的结果成立,然后推导出一系列和客观地理事实、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相矛盾的结果,进而导致否定原来的假设,从而更加有力地证明已知地理事实和结论的正确性。例如,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究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正面讲解某些内容比较困难时,反证法不仅可以起到化难为易、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在习题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在习题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讲解一些与学生原有认知相冲突的范例,可以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开拓学生逆向思维的思路。例如:近年来,科学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区发现了十分发育的喀斯特地形,试解释这种现象。由于学生一般都知道喀斯特地形发育的两个基本条件,即首先要有范围广大的可溶性岩石,其次必须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现在的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具备上述条件,这样的思维定势无疑会使学生感到求解无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从青藏高原发展历史寻求答案,则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青藏高原在地质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积了巨厚的石灰岩,后来地壳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气候高温多雨,发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剧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随之上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道题既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又串联了有关知识,使学生以其所知解决其未知的新问题。

2.一题多变,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很多习题,只要改变某些条件,或将条件和结论相互对调,或将已知和未知相互对调,就可供训练逆向思维之用。这样做,既可以收到举一反三之效,又可以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

第9篇: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范文

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克服单向思维的局限性,培养学生善于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一、加强反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反向思维是和顺向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形式,属于发散思维范畴,它是从正常思维的反方向思考问题,谋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克服了思维的惯性和连续性,表现出思维过程的间断性和逆向性,对小学生来说,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引导得力,同样可以迅速完成这种转变,逆向思维能力一旦形成,就可以打破正向思维的定势,挣脱定向思维的束缚,克服单向思维的弱点,大大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反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全面考虑问题,发现新知识。在解题时,主动探求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通过求异和求新,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对学生的大胆创新,老师要多赏识多鼓励,使学生的思维加以拓展。在学生反向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教材中知识点的逻辑关系,适时恰当的加以点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以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学教师在数学课上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的反向思维,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解题能力,开发智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有好处。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能力的培养者,还是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者。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发人深思。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开染坊,老太太天天发愁,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阴天担心小女儿染色的布匹干不了,直到有一天碰到一邻家大爷,老大爷夸老太太好福气,说晴天她小女儿生意好,阴天大女儿生意好,老太太每天都有钱赚,老太太这才茅塞顿开,从此天天乐呵呵的,再也不发愁了。这个故事就是反向思维的例子,它告诉人们,只要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似山穷水尽,绕过去就会柳暗花明。数学问题也不例外,当解题思路受阻时,不妨转变思维路径反向思考,问题可能会迎刃而解。

二、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反向思维的训练

1、举反例,找根源,错中求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反面实例,举错误的例子,让学生探究错误的根源,从而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和“一个数除另一个数”,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一字之差的两种说法,就是互逆的两个算法。在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引导学生从概念的正反两面去思考,比如,“倒数”的概念,两个数互为倒数,三分之一是三的倒数,而三也是三分之一的倒数,老师在教学时适时抓住教材中有逆向关系的两个概念,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互逆的运算,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运算法则的互逆性,延伸到数学思维方式的互逆性。在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基础上,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学生在掌握了逆向思维方法后,可以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逆向思维推理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小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少,生活阅历浅,遇到问题往往产生畏惧情绪,从心理角度出发,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孩子们的逆向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拓展思维空间,而且可以克服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转变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做学生的朋友,主动和学生交流沟通,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教师以自己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和学生共同成长。

3、对数学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运用正向思维解题,是从条件出发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到结论。而反向思维是从结论入手,追溯到题目所给的条件,两者的思维过程是相反的,运用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比如,一个三角形面积是12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6厘米,底是多少厘米?这类问题就可以把公式进行逆向转化,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这种解题方法是由结论到已知条件,在论证过程中寻求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缩短了条件和结论的距离,找到解题的捷径,通过这方面的练习,让学生懂得,解答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思路,善于转化思维方式,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成功的首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