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第1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心理机制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她的设想和非常理智的判断。根据庞加莱对数学创造的理论指出:“数学创造性思维就是根据需要选择、辨认和重新组合的过程”。因此,它产生的心理机制是创造诱因、信息储备和序化方式。

二、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一)非常规性。数学教师要另辟蹊径,要有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思维。日常数学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执教者提出“225是几位数,用对数表计算”的问题之后,学生都不怎感兴趣。如果换一种提法:“某人听到一则谣言后,一小时后传给两人,此两人在一小时后又分别传给两人,如此下去,一昼夜能传遍人口一百万的大城市吗?”这样发问,学生有了解此题的兴趣和积极性,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二)积极主动性。要创造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未思”,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创造的过程困难重重,更需要创造者全身心的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

三、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展示数学思维的过程。

1.重视数学思维认识发生阶段。数学思维活动大致分为数学发生阶段和知识整理阶段。前者指概念如何形成,结论如何被发现的过程,后者是用演绎法进一步理解知识,推广知识的过程。因此,前一阶段是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好阶段,使学习与发现同步。但是,在数学概念课教学中,只要结论,不要形成的本末倒置的新课匆匆带过,以腾出时间练习等做法,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

2.数学思维的展示主要包括三类人思维活动的展示,即数学家的,教师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将数学家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之间架设桥梁,以实现思维活动的和谐。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大学任教时,常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讨论解决它。他的解题过程常使学生受益匪浅。华罗庚在教学中也一向重视概念产生、命题形成及思路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教学,重视回答学生提出的“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一类问题。

3.进行“问题探究”是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有效形式。在解题教学中,要求在问题表征,解题分析。思路探寻等过程中,教师都应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暴露和揭示真实的数学思维过程。例如面对一个完整的数学解题,教师在设计时,需要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写出这样的解答,是什么促使他们想出这样的解答,我是怎么想出它们的等,这样通过对“过程”的辅佐,对解法的揭示,使枯燥的习题讲解变得生动具体,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此逐渐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数学直觉思维的训练。

数学直觉,使数学问题产生猜想。乔治玻利亚的《数学的发现》一书中指出:“在你证明一个定理之前,你必须猜想这个定理,在你搞清楚证明细节之前你必须猜出证明的主导思想。”所以培养数学猜想乃至直觉思维很有必要,从下面三方面着手:

1.设置恰当的数学情境,促使学生作整体思考。即对于面临的问题,首先要整体上考虑其特点,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2.引导学生寻找和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复杂问题中寻找内在的、隐蔽的联系,从而将各种信息综合考察,进而作出直觉判断。

3.注意留给学生时间,教学中适当推迟作出结论的时机,给学生实践与训练的机会,通过整体观察与局部考察相结合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作出猜想。

(三)数学发散思维的训练。

数学发散性思维具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发散对象包括条件、结论、关系及数学公式的变形和派生;二是发散方式,对命题而言,可以是替换条件和结论,也可以是推广;在解题时,可以将解法发散。并且。数学发散性思维具有变通性、流畅性和创优性等特征,下面就具体说说这三种特征:

1.流畅性:对同一个问题尽可能提出几种猜想,多种解法或多个答案,即数学中的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法多用都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

2.变通性:一般事物的质和量有多种因素及相互关系决定,若改变某一条件或某两种因素的位置,通过联想常常产生新思路。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都具有这种性质。

第2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0047-01

引言: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过程,我们主要从思维技能训练、品质训练和认知训练这三方面进行,教学内容也围绕着三方面展开,这样便可有效促进学生们的职业发展。

1 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目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改革的推动下,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及其的重要,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掌握并加以运用。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把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概念改变成视觉信息传受给学生们。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 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内容

2.1 创造性思维技能训练。

想象力的重要性确实高于知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方面,我们要将学生的思维空间大门打开,主要的目的语出发点就是让学生不在固守陈旧的书本知识,能有增加学生们的思考空间,不能让学生被书本的上固有的知识而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如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会经常发现有留白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作者有意让读者进行创意而留下的一个良好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首要条件,学生丰富知识结构的具备时学生夯实的基础。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见识的基础就如高楼大厦拔地而一般都是坚实地基所造就的,没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创新。基础知识的具备时所有事物的开始,不具备基础知识的建立创新就犹如是空中阁楼。学习的渠道不是单一的,在课堂学习中积累和在课外收集都可以。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们大量的尝试新的体验和研究。为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2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开展能够提高学生们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们经常参与这类的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学生的问题有时可能很幼稚,这在某种层面山来讲验证了学生们进行积极思维的心理思考,教师要对学生保持尊重,不能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可笑而进行嘲笑与打击。

3 艺术设计专业创造性思维训练实践作用

3.1 对提高生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创造性思维方式与艺术设计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创造性思维决定着艺术人才培养成功与否。不管在日后的学习中还是工作中,特别是对职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不仅是看其知识的广度、专业的深度,及其思维的创新能力也尤为重要。没有创新就谈不上进步,因此,思维品质的培养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讲是重中之重。

(2)现如今,艺术设计教育非常的必要且极其重要,科学实力的竞争不仅是国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教育质量的体现,是进行综合性、创造性人才素质培养竞争的重要标尺。新型的设计教育方式离不开艺术与设计的结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都要作为重点教学目标加以培养和提高。

(3)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是开辟新局面的基础标准。创造性思维的创新精神必须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与风险性,具备了这种精神并在其支配下,人们对现有的状态便不满足,总希望无穷的探索下去,创造性思维给人们在未知领域增添了适应能力,把人们在未知的情况下的实践能力有效的提高上来。让他们离成功更加接近。

3.2 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对设计产业发展来讲十分重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完善,大大缩小了革新国际资本的竞争空间,时间的缩短,导致设计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断的创新改革是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对提高我国设计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其基本含义为特定的新产品从构想、研究、开发、工程化到商业化、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技术活动的革新和创造的综合。创造性思维对新技术的开发可进行积极的指导工作。如利用横向思维法,便可将某一项技术存在的弊端进行指正。一个好的VI设计,让时代变化的节奏感更加强烈,还拉近了现实生活的紧密感。思维的开放性必不可少,对创新新形象有着很强的主宰性。在创造性思维方式的三维结构中,知识结构、观念结构、方法结构都呈立体开放状态,全方位的汲取一切有价值的知识、观念和方法,让结构的整合和优化能够更好的进行。一个成功的设计作品,离不开对企业内外收集信息的广泛性,整合企业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材料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企业原有旧观念体系就需要不断的升华,新知识和新观念以及新方法都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应用。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动态多变性作为重要特征加以体现其重要性。传统思维方式中其静态超稳定结构是阻碍思维方式变革和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严重障碍。若想革除传统思维方式的不足现象,我们需要把静态的方式变换成动态的方式,把稳定变成多变性,这样我们才能彻底的扭转固有思维方式将其具有的僵化和呆板状态成功的改变。企业本身和环境一旦有所改变,就需要将其形象的策划与设计的思维方式进行改变,对自己固有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视角做出正确的调整,不仅要体现做创新意识,还要围绕现实出发点这样既不俗套也很具有很强的真实性,为更好的促进并带动设计创新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加强创新和现实的结合并了解其重要性。

结束语:创新性思维离不开各种逻辑思维方法的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果。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和文化创新精神有效的结合才能利于日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思维的角度来看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作为一名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师,我们更应牢记并借鉴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历史的沉淀是日后我们进行艺术设计的宝贵财富,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使命进行传承和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 庞黎明,吕林雪.创造性思维与艺术设计开发--课程教学阶段性总结[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5(3).

第3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成才;竞争

当今社会面临着新的历史性挑战,产生了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激烈的变革。在今天,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不断进步,人们要求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为此人类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人才应具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具有善于创新的思维能力。人才具有创造性,这是人才与一般人最本质的区别。而创造性思维是人才创造的核心。它是创造性成果的花朵。其表现形式是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都依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展。若离开它,人类的生活也就没有朝气了。因此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人才,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所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其规律,对于开发人才的创造潜力,提高人才的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1.概念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解决创造性问题的活动中,提供独特的新颖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开拓人类认是新领域的思维活动,它是人的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特殊表现,是探索未知、勇于开拓、富有新成果的进取性思维。所以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标志是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创造性特点。“新颖”是指不墨守成规,破旧布新,前所未有。“独特”是指不同凡俗,别出心裁。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待征。它除新颖性这一特点之外,还必须富有效用性。它是指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创造性成果,而这种成果是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意义的。创造性思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广义的创造性思维比狭义的创造性思维更重要,它在认识和实践中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作用。广义的创造性思维,面广,量大,是经常可见的普遍的和有实效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决不是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绝不是仅少数天才具有的东西。

2.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待征和品质

(1)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要素

有的学者对创造性思维提出以下观点:①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这个特征贯穿于创造性活动的始终。是指在认识过程中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已有知识的局限性。对常见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性理论持分析的、怀疑的、批判的态度。求异的实质在于创新。②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知的知识或假说联系思考,分析相似性、待异性、重复现象,发现其必然联系、本质待征。此外,还有十分注意意外现象和新线索,独具慧眼、敏锐观察、洞识其潜在意义,抓住机遇,作出创造。③创造性的想象,创造性思维自始自终伴随着创造想象。高度的抽象和准确的判断是思维深化的标志,创造性想象在新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类比联想也是创造性想像的一种形式。④独特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包括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泛的邻近学科的知识,科技发展新成就的知识。⑤活跃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综合性的突破的心理现象,是创造性思维和其他心理因素协同活动中,人脑以最优越的功能,加工处理信息的最佳心理状态。⑥新颖的表述: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在表述上必然表现出来新颖性:一是要提出一套新的概念、范畴、原理:二是要形成表现新的思维形式的结构体系;三是要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和文字,赋予表述以优美的形式等。

(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点

创造性思维究竟具有哪些基本特点或基本心理特征?对此目前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观点或意见。一般来说,很多学者们共认的特点有:①具有非常新颖性和独特创造性;②具有待别生动性和主动性;③具有高度概括性和综合性;④具有极其深刻性、全面性和广阔性;⑤具有明显发散性和聚合性,亦具有高度抗压性和反向性等,还有实践性、开放性、飞跃性等特点。

二、创造性思维与成才

1.发展创造思维是成才的根本途径

第一,现状要求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传统教育中老师照本宣科,学生呆读死记,必然窒息人的智慧,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不了具有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来。没有一大批具有科学思维方法的勇于创新的人才,我们无法在经济上实现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智力革命是要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大学生要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把思维训练贯彻到教学和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

第二,创造性思维是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参与,人的学习活动很难顺利进行。

2.青年期是开发创造思维的最佳时期。所谓创造的最佳年龄区,是指优秀人才出创造性成果最多的年龄阶段。创造活动需要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的技能训练。大学阶段属于求学期或创造的准备时期,可属于创造的最佳年龄时期。然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一生的创造活动有极其重要意义。事实表明,不少杰出的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动在大学阶段已初露端倪,已有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奠定坚实基础的条件下,尽早让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活动是有很大好处的。

从大学生的智力发展来看,进入大学深造的青年,经过了中小学教育,学习过各种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观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的发展及学习理论揭示各种知识结构内在联系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这时期正是培养分析和综合,抽象与概括等辩证逻辑思维能力的大好时光,大学生思维日愈活跃,想象更加丰富,正处在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大好时期。

参考文献:

[1]高鸽.如何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2(21).

[2]徐云生.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12(12).

[3]刘道玉.论大学创造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1(21).

[4]张楚,朱洁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误区与应对策略[J].中北大学学报,2011(2).

河南省卫生厅项目(编号:201203074)。

第4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如今的小学生面对的21世纪的科技信息时代,他们需要拥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个用创新思维构建起来的社会,而社会创造能力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之所以被称做创造性思维,就是由于思维的独创性及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指的则是对问题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形成,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和奇异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及时更新学生的思维模式,使其思维始终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数学作为科学技术的基础性学科,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

要想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需要点燃学生的学习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激发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解决数学问题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就感。这样一来,就会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渴求,与此同时,他们会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因此他们对于生活中的问题相当感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针对这一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设计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情境中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更容易被激发出来。比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对学生提问:“同学们几岁啦?过了几个生日啦?”这种常识性的提问,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常识,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课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再向学生提问,引出课堂内容:“一个老奶奶,今年80岁,却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样一问,学生便紧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由于学生的年龄偏低缺少生活常识,因此答案必将五花八门。教师这时应适当引导,引出时间的概念。这个问题对于没有时间概念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却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也因此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五花八门的答案。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说,的确是可喜的开端。

二、自主探究,提供创造空间

教师首先要明确,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自我发展的空间。如果教师过多地参与这一过程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干扰,达不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真理,而不是把结论直接丢给学生,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就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起不到任何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附在学生的思维上,这样一来便失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效用。自我探究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形成自己思维模式的一个阶段,让他们在不断思考和反思中突破自己,主动地感知,体验数学语言的奥妙,从中获得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数学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逐步完善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模式。

三、合作共享,分享创造果实

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所以进行自主探究的时间不宜过长。在探究过程结束后,学生会急切地想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时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分组,让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如果对于知识还存在疑问,就可以进行合作讨论,共同努力得出结论,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会进行碰撞,碰撞出火花,形成新的思路,并且在不断地讨论过程中形成前所未有的创造性结论。这种合作分享的教学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的禁锢,还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弥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互助应该进行下去,这种互助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降低了教师的参与度。因为这样的交流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开展探究学习,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四、课后练习,展示创造成果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十分强的学科,集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于一体,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深究教材,多发掘出教材中有益的部分作为学生课后巩固的资料,采用适当的习题作为课后辅助。并且鼓励学生好好完成课后作业,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成果的展示。由于小学生拥有极强的自我表现力,想要得到老师的肯定,因此在课后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时候就会格外用心。所以课后的练习不仅是学生复习的过程,而且是获取新知识,进行自我创新的过程。第二天课堂展示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多些鼓励,使学生有信心面对日后的学习。

小学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想要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学生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转念,转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想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一终极目标就需要教师将其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效,使学生燃起对数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张邦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2]洪梅.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2010.06.

第5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它能够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情操,甚至在某些时候亦能发挥疗治心灵创伤的作用。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亦能够引导个体获得对生命状态的美好体验。由此,音乐教育历来为教育者所认同,被加以积极实施并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是祖国的希望,重视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创新,教育工作者亦应有自己的担当,通过方方面面的分析、研究、探索,摸准儿童教育的关键脉络,才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独立自由的成长。

一、儿童的心理特征——无意想象

一般来说,儿童起初想象力的产生经常是从外界刺激而引起,其想象力没有目的性,属于无意想象。如:3岁的儿童玩橡皮泥,他们不会提前想象自己要把橡皮泥捏成什么样的形状,只是在玩的过程中看到橡皮泥被自己捏成了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个4岁的小男孩玩积木,他随意摆弄积木,当你问他这时摆了个什么东西时,他便慢条斯理地看看手中所摆积木,再回答你说:“这是一个房子。”第二天,若要求他再摆出一个和现在所摆形状一模一样的积木“房子”时,他却怎么也摆不出了。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想象力事先是无明确目的的,是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引起,其想象的主题是易变的。

对儿童的教育应该重视对其想象力的合情合理的主体性的引导,孤立的是与非、对与错,在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念的同时,潜在的是对其个性的消解。世界丰富多彩同时也矛盾广存,个体意识获得良好的激发,更使其具有创造的潜质,则须使其获得美的体验,在脑海中存留“美”的体验,这就需要广泛的知觉体验,但对于儿童来说,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由此,教育者需要借助音乐来传递关于世界的信息,将真善美的种子埋藏于一方方希望的田野之中。

二、想象力的升华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

马斯洛在其论著《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中称,“创造性是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的继承特质”,他强调指出,创造性是非经验的,无法以传授的方式获得。佛洛姆也认为:“生产性是人类天生固有的”(佛洛姆,产生性的爱和生产性的思维[M].Manfor himself.1948:8。)(生产性即创造性)。由此可这样解释:创造性是个体固有的心理特征,创造性思维是群体长期的心理积淀以遗传方式在每一个体思维中的集中反映。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和有价值的作品的能力或特性,也称创造力。而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和现象称之为创造,它可分为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是创造者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对人类社会而言为首开先河的、对社会有价值的成品的活动。如:蒸汽机的发明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类创造则是针对个体具有首创性,即个体最终产生了对本人而言是新的和有价值的作品的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开创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级、复杂的思维的综合表现。人类思维分为形象、抽象思维两类,两种思维相互补充,形成综合思维能力。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作动机和外部启示的激发下,以渐变或突变的形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不同的方向、程度的重组而获得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新思想、新方法和创造性的成就。

由此可以获得这样的认识,即想象力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要素,创造性思维是在想象的基础上做出真理性价值选择从而获得的对事物的全新的认识。

2、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应重视把握儿童思维活动的特征

儿童的思维活动体现为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一般情况下,儿童总是对一些形象特征鲜明的事物印象最为深刻,这一点在其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中也最能体现出来,因此,儿童的思维活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第二,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水平与其已有的心理层面是相一致的,并且在其思维过程中是离不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及所处的生活环境,是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符的,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三,伴随着儿童的成长、阅历的丰富,其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水平也是逐渐增强的。

综上所述,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施教者应采用多样的方法,为孩子们的尝试、选择、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以创造的激励,并为他们提供广泛使用的素材,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努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与此同时,教师不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求同思维,也应因材施教,注重开发儿童的求异思维,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捕捉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因素,有意识地训练儿童的独创性思想。

三、音乐教育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音乐教育的特质及其对儿童的影响

音乐教育本质在于抒发人的内心情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李斯特说:“音乐能直接表达感情的内容和深度”。德国音乐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

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音乐教育会影响着孩子们的审美和情感的发展。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音乐教育包括:歌唱、打节奏、游戏、打击乐及音乐欣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儿童在音乐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了其审美能力,激发了其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还促进其对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了健康的审美观念,并能使儿童情绪安定、心情愉悦,从而达到美育的教育目的。

一张景色迷人的风景照片看后能使人心旷神怡,那么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旋律更是能够打动人心,引起人们在情绪上的波动,或高兴,或忧愁。音乐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此,能够触及人的情绪,抒发内心情感。孩子童年时期恰恰是其情感发展从初级到高级的逐步成长阶段。伴随着儿童社会交往的扩大、情感体验的丰富,音乐教育在此时可极大地促进儿童情感的健康发展,并让儿童知道如何对待真善美与假恶丑。

其次,音乐教育影响儿童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首先依赖于所听,儿童跟着音像资料学着聆听、欣赏、感受、表达音乐,并在学习过程中使得自己的听觉能力得以提高。孩子们通过边听,可以边模仿着唱与跳,与此同时,也逐渐记住了音乐中的旋律、歌词、动作等,在这样动手动脑的参与中,也促进了儿童记忆能力的发展。

再者,音乐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因为在儿童时期,孩子的思维活动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因此,其想象力是由再造想象逐步转变为独创想象的,并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想象力进行创造。如:5岁的小孩学弹钢琴小曲《越过山坡》时,在聆听完一遍教师的示范弹奏后,便描述出了旋律线表现为先上后下,就像人们爬山一样,甚至在此基础上,还创造性地想象出帆船冲浪等。孩子想象与创造音乐的同时,也用语言说出了自己对音乐旋律的感受,与周围人分享了自己内心的体验与想法,从而加强了儿童自身的语言交流能力。

最后,音乐教育有益于儿童的身心与个性发展。如:儿童在学习打击乐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其天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在清脆悦耳的声音、节奏中感受到了乐器所带来的愉悦感,使其身心轻松愉快,并消除了其紧张感。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我们无法找出任意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相应的,儿童的个性差异也是各不一样的。由于每个儿童个性不一,在音乐活动中,并非每个儿童都愿意参与进去,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巧妙、良好地引导。儿童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可陶冶其情操,并在音乐舞台上找到信心,变得自信、坚强,使其产生乐观的心态,形成自尊、自立的性格,为塑造良好的人格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其团队协作意识,加强了儿童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其对待事情的应变能力。

2、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

第一,培养兴趣是推动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前提和动力。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尊重学生的音乐感受,让学生体验音乐的快乐。“玩”是孩子的天性,儿童的兴趣是在活动中产生的,音乐教师可将“玩”引入音乐课堂,以穿插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从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游戏活动使儿童身体获得发展、情感得以满足。例如:一名音乐教师在给一年级的孩子们欣赏《狮子王进行曲》时,孩子们自己分配角色,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服装,表演狮王、王后、小狮子、其它小动物等角色,孩子们在游戏中更好的理解了音乐,而且把握了乐曲的结构。又如:在音乐教学中可以穿插击鼓传花、猜谜、拼图等游戏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客观信息转化为个体经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创意的开始。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可视化教学与实地教学,让孩子们更多地接触自然的、社会的实体、实物等,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曾有一名教师在他的课堂中组织了一次分类游戏的活动,选择了以下物体作为分类游戏的材料:象棋、篮球、钢笔等。要求孩子们根据分类材料的特征和性能,自己动手、动脑进行物体分类。通过教师与学生问的互动和相互启发,促使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并不断产生了新的分类方法的连锁反应。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被激发起来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出人意料的结果。

第三,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在和小孩接触时,会发现孩子们总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比如:一小孩儿见到笼子里喂养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便会问身边的长辈:“小兔子只有白色和灰色吗?为什么没有花色毛绒的小兔子?”由于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解答他们的“为什么”外,更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可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儿童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教幼儿《爱劳动的好宝宝》这首歌曲时,教师引导幼儿为幼儿园进行大扫除,思考小朋友们能做什么(擦桌子、拖地板、擦玻璃窗等)。然后,教师再请幼儿聆听一段音乐,欣赏一遍,思考能否听着音乐进行大扫除。再请幼儿出来——爱劳动的好宝宝听音乐大扫除,自由想象动作,按音乐节奏创编大扫除动作。

第四,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美国心理学家Terman从1921年起就对一千五百多名超常儿童进行跟踪观察与研究,经50年的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个性与成就的关系远大于智力与成就的关系。儿童只有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及其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和提高。因此,为了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应精心培养儿童的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儿童只有具备良好的心境,才能真正地促使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发挥。

四、总结

第6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动态几何教学;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37

一、前言

动态几何教学是将动态几何软件作为数学的主要教学工具,学生在动态几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使用语言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的能力,还能学到利用电脑对几何图形进行绘制,从而有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几何的思维能力。数学创造性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其能将联想、记忆、感知、思考等进行有效连接,是数学解题能力的基础。学生在对数学进行研究的时候,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概述

动态几何教学主要是利用动态软件来进行教学,将几何图形动态化,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图像,在几何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形成几何模块。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利用三角板等实体教学工具进行几何教学的,对于部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比较难学。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教学软件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动态几何教学就是其中一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动态几何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利用相关电脑软件绘制出需要解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将几何性质的实质找出来,提高学生的推理演绎能力,有效地培养其空间想象思维。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数学学习领域中进行繁杂的心理活动以及多样思维活动的辩证综合性思维。它存在于学生的脑海中,将学生脑海中有关数学的形象性思维以及创新灵感思维进行整合,将两者进行相互作用,将学生脑海中的原有数学理论等知识结构的限制打破,探索创新的数学思维与方法,实现数学探索和学习质量的跨越。

三、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1. 动态几何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在传统的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一般采用纸笔等教学工具来进行平面或者立体几何图形的绘制,学生要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前人总结的规律,发挥自己的想象将几何图形的变化轨迹找出来,对于部分空间想象力与几何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是比较难克服的难题;运用动态几何教学的形式,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看到几何图形,有效地总结其变化规律,让学生更便捷、更轻松地学习几何知识;2. 动态几何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运用动态几何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克服几何思维能力的相关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信心,有效地提高其几何演绎思维能力,为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措施

1. 提高教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引领学生探讨几何数学的乐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领导者,对动态几何教学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几何的效果、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对传统的几何教学思维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其创造性思维,以身作则,有效地引导学生探讨几何数学的乐趣,提高其数学几何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及提高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初中数学几何知识主要涉及线、图形的变换,动态几何教学以其自身具备的独特性将几何教学充满了乐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猜想,让学生归纳总结其规律,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有效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当中得到广泛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不仅对传统教学模式有了良好的创新,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能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多媒体集视、声、文、图、动于一体,创造出良好的人机交互环境,有效地丰富教学情境,这正是初中数学中几何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工具,为动态几何教学带来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授《丰富的图形世界》时,教学重点与难点在于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运用动态几何教学的方法绘制正方体、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等图形,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展示,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观察这些图形的点数、面数、棱数,更方便、更容易地寻找其规律。

3. 运用实验验证几何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动态几何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结合实验操作,分析数学几何规律,展现数学思维,通过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其概念是数学家思维的提炼,把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结论以最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进行实践操作,才能对概念进行深入了解,真正掌握其原理,亲身体验几何概念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有了这些体验,学生才能有效地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分析几何规律及结论,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系统的思维过程,充分拓展其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

第7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学改革;创造能力:途径

一、关于创造教育及现状

美国学者伊顿指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我们的自然资源。”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改革也在进行。创造性教育首先需要有一个创造性环境,实施高校的创造性教学,不只是一个方法问题,而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变革。实际上,也只有教学观念发生了变革,才能导致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教师必须彻底摒除以前片面追求学生的升学率,只为学生考高分而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而应转向加大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力度,加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此外创造型教师的缺乏也是缺乏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什么创造性思维的教师如何能培养出有创造思维的学生呢?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可课堂的主导者是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培养创造型的教师,因此在实践中教师的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要革新。

二、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的效果

创造性思维教学激发并张扬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它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效果从以下方面体现出来。首先学生在课堂的的学习态度上从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的一系列的活动中。其次从学生的课堂行动上,以前学生上课漫不经心,作业不认真,更有甚者上课时课本都不带,目前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使学生不但能够学好教材的知识,而且能够将所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对教材中没有更深一步解释的知识点能够从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积极地自行解决问题。最后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上,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创造性教学的鼓励下,通过多种途径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三、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实施中的途径

(一)创设思维层次,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高校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缜密设计出创新思维层次的教学,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的观察、联想、转化、以求异思维为侧重点,以创新思维为核心,强化知识间相互联系与渗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创新思维

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观看影片的观后感或小组讨论等,教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强化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创新潜能的开发。教师再加以总结和概括,最后让学生得到合理的结论。用这种方法可以促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可以应用到我们实践生活中。

(三)强化教师的楷模作用,以教师创新为领导

在高校教学中,最基本的实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大学生通常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周围的一切事物,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模仿的直接对象。因此如果教师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那么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会使他的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并创新。古语云: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课堂上的楷模作用尤其重要。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创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也会丰富多彩。这样在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带领下,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这就是高校教师榜样作用所在。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创新思维

多媒体手段自从进入到我们教学中,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的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优点使得学生顺利地快捷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些多媒体手段在以下方面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1.提前布置任务

教师在上课之前,通常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如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展示出来。而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苍白无力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明了,易懂,任务明确,且层次清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辅助讲解

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展示若干个课件,操作方便,使一系列的操作过程清楚明白的展示出来,让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理解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

3.交流讨论

第8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集中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

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造就有丰富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创造思维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创造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是指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有新异性、独创性、发散性。我们国家未来的实力强与否都取决于当今学生一代。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启发和诱导,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及其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呢?

首先,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掌握必要的知识,储备丰富的形象材料,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去想象。观察是一种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他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及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创造性思维并非学生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无依据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是一句空话。任何创造灵感的进发应该说都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平时积极的观察方法和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丰富表象储备,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前提条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分析和判断事物的内内涵,,为创造性思维做准备。在每一节课中不要急于完成作业,而应围绕本节课的内容,尽可能的去设想,比质量,看谁最有独到之处。

其次,引发学生创造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积极主动的思维动机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基础,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核心。创造需要勇气,需要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性活动中,有的学生怕作品特殊,怕同学起哄,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要求老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学生。尤其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老师往往以干净规矩为唯一标准。而是看谁的作业不随大溜,有独到之处。谁的作业就是最好的 ,最成功的作业。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独立性。对于有个性的学生要挖掘其优势,培养其独特的发展,且不可打击学生的个性发展。营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民主宽松的环境氛围能给学生思维带来主动性、活跃性。

第三,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创造潜能发散性思维也成求异思维。是指思考的思路朝各种有可能的方向扩散,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一种方法,而是从各种可能设想出发,求的多种合乎条件的答案。其思考问题的特点是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不死守统一的模式,无一点范围和方向。要开发式的,有标新立异的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大胆设想,力争超越。创造需要勇气,需要一定的气氛烘托。要在写生中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第四,鼓励学生大胆喜欢,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敢想是敢做的起点,幻想是创造想象的必要条件。对于形式的幻想,不应该讽刺讥笑,应该重视、鼓励、引导、帮助他们把幻想变成理想,吧幻想同理想结合起来。

第9篇: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从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创新性

要想行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本身具有创新精神,不被传统观念束缚,这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大多来源于教师,教师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方式,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大阻碍。在当前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填鸭式”教育大行其道。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主动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基础是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而言,认真、仔细的观察关系到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不急于求成,多角度考虑问题。

例如,若ABC的三边分别为a,b,c,面积为S。求证:a2+b2+c2≥4S①。此题的证明思路较难,从形式上可取ax2+bx+c≥0(a>0)②。与欲证结论形式类比,两者都是二次不等式,且方向相同,因为②式在Δ≤0时恒成立,因此可以考虑把①式化为关于某一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如a2-2absin(π/6+c)+b2≥0,只需证明Δ≤0,显然Δ=4b2[sin2(π/6+c)-1]≤0成立。

由此看出,有些题按照“常规”思路显然会走入困境,而只要调整一下思考方向,将问题巧妙地转化,就有拨云见日的感觉。这就要求学生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求异性能力

敢于质疑权威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上。这可以帮助学生打破常规,摆脱思维定式的影响,找寻新思路、新想法。例如,让学生改正错题就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质疑原题的命题及解答方式,以自己的逻辑判断进行纠正。质疑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解决问题,对于求异性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学生利用求异思维来解决问题。

四、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锻炼

批判性思维即辩证思维,从多方面来看待事物,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力保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数学定理和公式,更要通过题目深入研究,寻找做题的方法,因此严密的辩证能力必不可少。例如这一道题:假设x自然数,但x不是5的倍数,求证x1992-1能被5整除的结论。这道题显然需要严密的辩证能力。把x1992改写成(x4)498的形式,接着假设x分别为奇数和偶数进行分类讨论,结果就显而易见。从这可以了解到辩证思维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感,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僵化,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述知识,学生只能在下面死记硬背,师生之间没有形成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求教师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而不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只需要给一些引导,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例如,开放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目前,有的高中已经采取小组式教学模式,即把学生分成小组,将课桌摆放成圆形进行“圆桌式”学习。这样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解决,最后教师做一些针对性点评或讲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形成互动,思维放开,激烈讨论,课堂气氛也火热起来,学生的印象也更加深刻。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强逻辑思维和抽象性思维学科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创新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求异性能力、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锻炼、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五个方面,提出高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希望能对高中数学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媛媛.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