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骨科护理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骨科护理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骨科护理知识

第1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字】 骨科;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护理模式的完善。优质护理服务除了包括关乎病人身体健康的基础护理,即以疾病为中心进行的护理活动以外,逐渐转变为同时致力于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其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将医疗护理与病人心理及社会密切联系,建立起新的护理模式。

外科骨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优质护理有利于促进病人的恢复和减少身体残疾等后遗症的发生,病人康复过程中的优质护理,可以帮助病人达到最佳身心状态,提高疗效,促进恢复。

1 优质护理理念

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主要理念是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要综合考虑医疗效果与病人反应两个方面,是一种整体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为提高病人身心的舒适感,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病人对医疗工作满意度的提高。

护理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医患之间的沟通。外科骨伤病人多为意外事故,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使病人的情绪得到稳定,对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指导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

在治疗中,医护工作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规范言行举止,给病人足够的尊重,用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树立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对于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要详细向病人说清楚,疏导病人的情绪,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医患沟通中要体现足够的人文关怀,才能帮助病人建立接受治疗的信心,提高康复的效率。

2 注重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护理的效率、治疗的效果及病人的心理,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及技术。

骨科病人大多需要卧床治疗,护理中主要保障卧床病人的舒适度,一般术后七至十天病人需平卧,可以用柔软物体垫高受伤的肢体,以减少压迫。在输液时,应考虑病人肢体的活动度,对上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下肢输液,下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上肢输液。护理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除了利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护理技术之外,还要注重病人对护理的感受及评价,给予适当调整。骨折创伤处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及情绪。医护人员应该观察病人的病情,综合考虑,评估其疼痛的水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通过疏解情绪使其心态放松,必要是需给予止痛药。因病人卧床无法运动,护理人员应当时常帮助病人按摩腰椎及肩胛部位,并指导病人在保证身体不受损的前提下活动健康部位,促进血液流通,有利于促进康复进程。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是优质护理的基础,也是护理有成效的前提,基础护理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骨科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进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操作、专业护理、合理沟通,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3 优化住院环境

环境的清洁与舒适能够影响到病人的情绪,也是病人治疗及恢复过程中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和优化的前提。优质护理服务要给病人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体现人性关怀。要确保房间的每日清扫工作按时进行,为病人提供方便的饮水和饮食服务,尤其对于骨科活动不便的病人,要保证其生活所需物品。被服要勤于换洗,以免出现褥疮等症状,影响病人的康复及情绪健康。优质护理服务要以病人为本,使病人在轻松的环境中治疗,有利于康复。

4 心理护理

病人的心理健康护理也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护理工作者应当在治疗过程中增进与病人的交流,帮助病人了解其病情,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病人要加强劝解,鼓励和支持病人,使病人的负面情绪得到纠正,使情绪趋于稳定。

护理人员要做到语言得当、行为得体,增强服务意识,确保病人接受优质护理。在与病人的沟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病人的不同情况。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有利于消除与病人之间的距离,鼓励病人积极接受治疗,这既是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护理及康复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5 人性化护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是优质护理的核心精神。确立“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提供优质优先服务”的宗旨,确保病人在医院就诊时的需求能获得最大的满足。门诊分诊护士在接待病人时,面带微笑,主动了解病人的要求和期望,用真诚的关心和蔼的态度服务于病人。查房时,主动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要以确保病人的安全、舒适为前提。提供的一切服务都要从病人的角度出发。

制订以人为本的服务质量标准,对每一个环节都制订质量控制标准,详细说明对服务的要求,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为病人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服务,首先要求护士一视同仁,尊重病人,尊重其生活方式、人生观、治疗意愿。其次要以病人的病情特点为着眼点,提供质量高、有效、经济的护理。针对不同的病人,充分考虑其体质不同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提供不同的护理模式,使其恢复到最佳状态,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外科骨科护理中的优质护理服务首先在于规范护理技术及行为,从基础上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然后要以病人为本,使病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达到舒适的状态。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病人的身心健康,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而且对于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形象,改善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蕾, 游川. 注重基础护理内涵建设,促进护理学科发展[J] . 全科护理, 2010, 8( 3B) : 739-740.

[2] 黄淑容,黄关红,陈红杏.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2) : 1103 - 1104

第2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摘要】目的:规范骨科临床优质服务工作,从患者、护理人员两方面着手,分享骨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实施中的经验。方法:对最新卫生部颁发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进行全方位理念的灌输,以此为契机,制定本院骨科护理部的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制定或提升本院的优质护理环境、护理服务态度、工作流程、排班模式和护理技术。再通过医患沟通,结合实施优质护理中的体会,全面了解患者的优质护理需求[1]。结果:骨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后,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同时,也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价值,提高了本科服务质量。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人员;示范工程;排班模式;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14-02继2010年卫生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本院于2011年元月开始实施了优质护理,骨科被定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本院虽属县级医院,但是整体已卓见成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共有开放床位40张,平均每天收容量在30人左右。护理人员共有14名,年龄为18-48岁,平均年龄为26岁。14名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有3人、助理护士2人,护师和实习护士共7人,学历均在中专以上。

1.2实施方案:

1.2.1转变服务理念:转变服务理念,化被动为主动。理念转变的第一步是落实基础护理,基本技术操作是护士基本功的考量,它与患者满意度是成正比的。骨科病房中,卧病在床的患者较为普遍,老年患者卧床现象更多,因此,一、二级护理较多,这就要求骨科中基础护理工作必须落实到位。全科11名护理人员树立“从我做起”的服务理念,从细节着手,互相帮助,将爱心、耐心、责任心统一到一起。

具体执行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住院环境。开展人性化服务,尽量满足患者所需,如提供拐杖、轮椅、洗头车等,还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一些便易生活小用品如针线盒、吹风机、一次性纸杯、毛巾等等。当然,病房内有一些基础设施如电视机、空调、储物柜、沐浴间等。病房内空气清新、舒适、安逸、干静、整洁。

其次创造优质护理服务氛围。患者病床均贴有护理级别、饮食情况等标示,病房内适当位置贴上“禁食水”“预防导管脱落”等标示,人流较多的走廊上挂有骨科健康教育展板,还有“请加强功能锻炼”“请卧床休”等温馨提示卡。同时,悬挂本科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照。

最后,化主动为被动。护理人员穿着端庄,面容和蔼,用语通俗,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解除疑惑,解决问题,促进全面护理的落实,提升全院和本科的患者满意度。主动为患者整理床单、协助洗漱、进食、指导服药、洗头洗脚、擦浴、剪指甲、翻身拍背、递送便器等[2]。

1.2.2改变排班模式:本科新制定了连续性排班模式,分层、分组对护士进行使用,增加工作的连续性,节省了时间,减少交班带来的失误。本院行APN排班模式,A组上班时间为7:00am-14:00pm;B组上班时间为14:00pm-22:00pm;C组上班时间为22:00pm-7:00am。工作始终保持着连贯性。

另外,本院在此基础上还实行小组包干制,分为两组,A组由一名责任护士长和4名护士组成,B组由一名护师责任人和3名护士组成,2名责任护士24h负责全组,8h在班。早、中、晚双人值班。责任护士还要做好护士绩效考察表的记录。最后,我院为基层医院,为解决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我们特招聘护理人员5名。

其中一个小组负责本组护理工作,细化了分工,强化了责任制,而且责任护士和管床护士较为熟悉,便于换班交接,发挥团队协作能力。一个小组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时,在小组护士长的安排下调整服务内容,主动对患者加药、换药、换液,便于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应付突发事故。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另一方面第一时间服务于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信任度,事实证明,这一制度实施过后,传呼机呼叫现象明显较少[3]。

1.2.3提高专业水平:专科护理不同于护理,它是体现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关键指标。本科由于新进一些招聘护士和小部分实习护士,临床护理经验极其不足,对本科的护理流程也不够了解,因此,他们在前期工作的时候,责任护士对其进行了现场护理指导,部分护士进行了专业护理知识培训,让其更多地了解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和理论。同时,全科都制定了教育、培训的内容,进一步促进全科的专业护理水平[4]。2.结果

本院为基层医院,2011年元月我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护士和患者的交流次数明显增多,责任包干和连续性排班模式实施后,突发事件明显较少,交班失误造成患者资料混淆现象几乎没有,病人资料统计较之以前更为详细、全面,医疗安全事故仅1例。整体患者满意度从前年同期94%上升到了99.9%。3.结论

本科在优质护理病房的实施过程中,转变了服务理念,完善了排班模式,推广了基础护理教育,扩展了护理内容,将中西医护理理论融于其中,提高了全院临床护理水平,提升了本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谐了医患关系[5]。

本次骨科优质服务病房的创建实施中,处理落实以上基础护理工作和转变排班模式外,还扩展了护理服务的内容,真正做到了优质服务。患者自入院开始,护士不仅对其进行了入院评估、基础护理、治疗、给药和病情观察等,还给予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和心理护理。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恢复肢体功能,这一项内容对骨科病人护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骨科患者治疗的真正目的是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强身健体、舒筋活络[6]。在给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部分患者不理解其目的,一些老年患者不愿意接受锻炼,在责任护士耐心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后,取得了配合。根据患者病情和骨折恢复进程进行规划锻炼,协助、指导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时间、次数和内容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功能锻炼的实际指导过程是及其麻烦的,对护士的耐心、爱心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对此,我深有体会,曾经指导过一个病房的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后来,因事一周没去上班,再次上班的时候,路上和病房的患者和家属都会主动询问:“怎么这一周没见到你啊?”这件事让我体会到耐心协助患者功能锻炼的背后,会得到患者及其家属善意的关怀和真诚的感激,这也增强了我个人的工作自信心和责任感。

最后还进行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因人而异的,责任护士为每位患者制定一份健康教育方案,此方案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入院须知、疾病相关知识介绍之外,还涵盖有术前护理、出院指导和术后护理等方面知识[7]。每位患者出院后,责任护士均详细叮嘱服药方法、拆线时间以及相关出院注意事项,强调加强营养对肢体恢复的积极作用,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由于骨科患者比较特殊,行走极为不便,因此每位患者出院是都由护士护送至电梯口。事后,抽取部分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病情。

本院开展优质服务护理工作既是政府护理工作的改革,也是一项惠民政策。尤其是对于骨科来说,患者多半不能生活自理,对其实施护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顺畅的交流渠道,了解患者所需,尽量满足。其次就是转变工作理念,化被动为主动,让患者真真正正得体会到护理服务,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拓展护理内容,给予一些人性化护理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最后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护理水平,与本科的专业特色相结合,将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推广到同行医院和社会中,真正做到让患者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政府满意,真正深入到护理工作改革的根本目的中。参考文献

[1]马书红,赵向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打造品牌服务理念[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1(03).

[2]张玲,王建萍.创新护理管理工作理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水平[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06).

[3]张雪兰,文跃莲,钟灿华.消化内科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全科护理,2011(22).

[4]刘远秀,覃碧兰,叶秀仪.基层医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启示[J].全科护理,2011(22).

[5]张彦妹,郭爱华.实习护生对“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认识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1(24).

第3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创伤骨科;疼痛护理;疼痛管理;无痛病房

由于创伤骨科的大部分就诊患者大都属于急诊入院, 并且急性的骨科创伤所引发的疼痛会直接导致患者的心率加快和血压快速增高, 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 所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十分重要。本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18日, 对收治的创伤骨科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 积极地开展规范化的疼痛护理管理, 加强疼痛管理控制, 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9月~2014年8月18日收治的急诊创伤骨科住院患者共236例, 其中男157例, 女79例。患者年龄18~65岁, 平均年龄(36.5±4.7)岁。患者发生创伤原因:属交通伤患者共136例, 平地摔伤患者共13例, 高空坠落伤患者共32例, 重物砸伤患者共42例, 机器绞伤患者共13例。依照随机的原则, 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8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创伤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疼痛教育, 并按疼痛程度分级在长期医嘱上给予患者镇痛药护理, 观察组患者, 则通过建立疼痛护理模式进行系统化疼痛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 2. 1 制定和实施疼痛护理管理的评估和护理干预流程 在患者住院后2 h内, 先进行首诊疼痛评估, 使用本院制定的规范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单, 详细记录下评估具体时间、疼痛原因与性质、持续的时间和疼痛评分值, 并记录下患者疼痛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用药状况。

1. 2. 2 疼痛护理干预 非药物措施包括二项:①改善疼痛护理的环境条件, 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采光, 尽可能地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的刺激, 降低患者的疼痛感。②科学的护理, 以达到有效改善患者伤处的血循环状态, 进而达到消肿和止痛的最佳效果。在药物镇痛护理方面, 采用多模式的镇痛方法:如果患者的疼痛评分值在4~6分之间, 则给予其非固醇类抗炎药以及弱阿片类药物;如果疼痛评分值在7分以上, 则另外使用强阿片类药物。力求在最小药物使用量的前提下, 达到最好的镇痛作用。

1. 2. 3 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教育 疼痛管理小组及时地向患者进行疼痛知识的健康教育, 在病房内张贴疼痛尺, 或者在病床边悬挂彩色的镇痛小贴士, 让患者了解疼痛的产生机理及对人体的作用, 引导患者科学地表述疼痛感受, 以便于对症处理。

1. 3 疗效评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分, 由本科室制作满意度评分量表, 满分为100分, 项目包括护理措施、护理模式、护理环境、疼痛护理和健康教育等5项。每项20分, 数据汇总后计算平均值。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开展综合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通过给予疼痛护理模式后, 手术后的疼痛评分(3.70±2.40)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70±2.10)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 98.3%(116/118),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6%(101/118), 两组患者在手术以后的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方面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骨科创伤和手术后的固定、后期功能锻炼等治疗和护理时都会引起疼痛。目前, 疼痛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开始日益受到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实践证明, 给予患者及时合理和科学有效的疼痛护理管理, 能够明显地减轻或者避免疼痛对于患者心理和身体所产生不良反应, 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

由于急性疼痛很有可能进展成为无法控制的慢性疼痛, 对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十分有害[3]。在开展医院疼痛护理管理模式以后, 护理时通过系统的疼痛评估的流程, 基本可以实现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 按照疼痛评估分值, 准确和规范地运用非药物护理和镇痛药物护理干预, 这样就能提高患者伤肢的功能恢复效率。

此外, 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能够从患者的角度来集中体现医护工作中疼痛控制的效果[4]。从本项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的疼痛评分值明显地低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护理满意度为98.4%, 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 实施按照疼痛护理模式进行系统规范的疼痛护理, 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 大大增加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增加配合度, 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三莲, 黄健.急性创伤术前疼痛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11):349.

[2] 李萍, 邓惠英.综合疼痛评估图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管理中应用. 护理学报, 2011, 13(9):46.

[3] 裴天容, 李刚平.急症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及个体化护理效果评价.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13(14):801.

第4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措施护理下肢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thopaedic postoperative varicose vein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thrombosis, D V T) the incidence and application multimodal preventive D V t. efficacy and safety.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for the choice of lower limb fracture fixation 101, hip replacement patients in the study,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52 cases and 49 cases. Results: the surgery and hemoglobin, platelets, and prothrombin ratio and activation part blood coagulation time (APTT) live enzym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 0 5).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lower limb D V t. incid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5). Conclusion: multimodal preventive schem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lower limb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 and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varicose veins thrombosis.

【Keywords】venous thrombosispreventive measuresnursinglower limb fracture fixationhip replacement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是人体矫形外科中较大的重建手术,它有效地解除病变造成的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改善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特别是静脉血栓的形成,少数可造成肺栓塞导致死亡。有文献报道,我国骨科大手术后 DVT 的发生率与西方国家相当【1,2,3,4】,但目前国内对 DVT 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国外,而且没有相应的防治方案可供参考。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8月对下肢骨科术后采用多模式预防方案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入选标准选择 101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参加该项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52例和 49例。观察组中男23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5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8例;女 29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10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9例。对照组中男23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6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7例;女26例,其中髋关节置换术10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6例。见表1

1.2方案

1.2.1分组标准

入选标准:1)因各种原因需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术或关节置换术;2)年龄>40岁;3)体重40-100Kg。

剔除标准: 1)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双下肢 DVT( +) ; 2)对低分子肝素耐受性差; 3)有明显出血倾向;4)有静脉造影禁忌证, 如造影剂过敏等;5)患者拒绝参加。

1.2.2预防方案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除了疾病本身的治疗外,不采用任何预防方法。观察组采用以下多模式血栓预防方案:

①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鼓励患者尽早开始经常的足、趾等的主动活动,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手术后当天至术后第三天,麻醉作用消失后,即应鼓励并督促患者进行患肢足趾、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等长练习,即膝关节完全伸直定位后,做股四头肌的收缩松弛运动,收缩10秒,休息10秒为1次。10次为1组,每天至少做10组,同时可以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腓肠肌的向心性按摩,每天3次,每次15~20分钟,以促进静脉血回流,同时注意健侧肢体及上肢的屈伸、抬高、肌肉收缩等运动,以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液淤滞。手术当天常规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在床上侧翻身,以侧30度为宜,避免髋关节脱位,术后多饮水,24小时饮水量2500~3000ml为宜,保持大便通畅。鼓励患者每天定时做深呼吸、咳嗽、咳痰;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芹菜、葡萄等;嘱患者戒烟。

②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术后当天开始双下肢使用,2次/日,45-60分钟/次,使用3-5天。

③术后第三天使用CPM机,行患肢被动功能锻炼,一直到出院。

④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术后8小时后开始使用,1次/日,持续使用7-10天,60岁以上患者加用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持续使用1月。

1.2.3观察指标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均做血、尿常规、PT、肝肾功能及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术后第 4、 10 天分别查血、 尿常规、大便隐血、 PT,术后第 10 天做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可疑有DVT时行双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及胸片检查。

注意观察项目:1)术后患者出血情况;2)术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3)凝血酶原比值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双下肢 DVT发生情况;5)术后有无伤口血肿形成。

2结果

(1)术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

结果见表2、表3,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4天,术后10天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天血红蛋白有轻到中度降低。

(4)不良反应

所有观察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内血肿形成,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3讨论

任何引起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的原因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其中骨科大手术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极高危因素之一,其他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慢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就越高,当骨科大手术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危险性更大。【5】

最早预防创伤后静脉血栓栓塞的方法为机械或药物方法,都取得了一定成效。有研究认为机械泵和低分子肝素双重预防是更为成功的方法。使用双重预防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仅为 8.7 %,只有 2.9 %的患者发生了大的或阻塞性血栓 ,比任何单一的方法更为优良好。【6】

我们采用多模式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鼓励患者尽早开始经常的足、趾的主动活动,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和CPM机,促进静脉回流,尽可能使下肢静脉血流恢复正常;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能防治血液的血液高凝状态,达到多途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目的。本组结果来看,观察组DVT的发生率7.7%,对照组为34.7% ,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 Heng LL. Deep vein thrombosis. Rationale for prophylactic treatment. Asian Thrombosis News, 1997, 3.

[2] Fong SY. Low- molecular - weight - heparin (LMWH) prophylaxis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s. SGH Proceeding, 1998, 7: 3- 10.

[3] 吕厚山, 徐斌.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华骨科杂志, 1999, 19: 155-160.

[4] 陈东峰 余楠生 卢伟杰等. 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华骨科杂志 ,2006 , 26:823-826

[5] 邱贵兴等. 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中华骨科杂志, 2009,29:602-604.

第5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47 .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发生的骨折,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1],是儿童肘部骨折常见的类型,由于该类骨折肱骨移位,加上局部损伤后的组织反应,压迫肱动脉,影响远端肢体血循环,如治疗不当,而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而引起严重的后果。早期诊断、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同时术后护理对于促进病人康复,保证治疗效果方面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2]。我院于2011年2月收治了1例肱骨髁上骨折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患儿,经急诊行前臂切开减压术等治疗和护理观察措施后,住院两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简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5岁9个月,右肱骨髁上骨折在外市医院给予手法复位上肢石膏固定回家,3天后患肢疼痛剧烈,手部肿胀,感觉手麻木就诊,我院以“肱骨髁上骨折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收入院行急诊前臂切开减压手术,两周后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观察及护理 患者肱骨髁上骨折并发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后,最明显的临床症状为患肢肿胀,出现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的剧烈疼痛,尤其是手指末梢,手部感觉功能迟纯,出现麻木感,此时护理应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患至肿肢张力变化及骨筋膜室内压的变化,并根据病情状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当骨筋膜室内压>30mmHg且持续时间达8小时,应做好手术准备[3]。术前做好各项化验和检查,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患肢或手部绝对不可热敷、按摩,可适当降温,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解除患儿家属的疑虑,使其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以便使其主动配合并协助患儿术前及术后治疗与护理工作。

2.2 术后护理 术后再给予患儿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要注意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采取适当护理措施,减轻患儿的痛苦和不适,增加患儿的顺从度。术后护理应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术后护理时,应注意观察患肢末梢皮温、手指皮肤颜色,桡动脉搏动和指端血运,患肢肿胀及手感觉情况,如患儿疼痛肿胀情况不减反而加重,手指发凉、苍白、发暗、发紫、麻木等,可能是减压手术不成功,应马上告知临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2)减压手术一般手术创伤比较大,而且术后切口多不完全缝合,患者常出现渗液现象。在具体护理时,应注意清除坏死组织及定期换药,注意观察渗出组织液的颜色、性质及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做好预防伤口感染工作,同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及时补液。3)饮食护理,术后应加强患儿的饮食护理,给予患儿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热量的食品,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身体缺失水分,合理调配饮食,加强营养供应,促进患儿康复。

2.3 功能锻炼 在术后患儿康复过程中,注意结合患儿恢复情况给予适当的功能锻炼护理,以预防肌肉萎缩,促进患儿关节功能的恢复,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患儿功能锻炼在术后5天左右结合患儿病情进行,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4]。如指导患儿进行屈伸腕关节、握拳及邻近关节的活动等,开始每次30至50下,每日2次左右,随后结合情况加大锻炼强度,但以患儿疲劳感及疼痛感能耐受为宜,患者出院后,叮嘱其坚持功能锻炼,以便促进其早日恢肢体功能复,防止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骨折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5],如治疗不当,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小儿或老年人因不慎跌倒致手、肘骨折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石膏、绷带、小夹板固定过紧可能会合并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只要我们有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细致的观察护理,发现有患者患肢皮温、颜色、和肿胀及疼痛剧烈、感觉异常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如患肢制动、去除外加压物并注意患者尿量变化及时补液等护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是可以早期发现和避免发现严重后果的。总之,对于该病早期诊断、治疗是关键,同时术后护理对于促进病人康复,保证治疗效果方面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贾英伟,梁炳生.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病诊断及手术治疗[J].山西医药杂志,2004,33(11):949-950.

[2] 李园.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J].实用外料杂志,2008,4(17):227-228.

[3] 郭振河,郑晓明,谭春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32例治疗方法探讨[J].中华矫形外科杂志,2004,(8):655-636.

第6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骨科护理;作用

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遵医行为, 就是患者在求医治疗后的行为, 其包括服药、饮食、运动或改变其他生活方式的行为与临床医嘱和护理的要求的符号程度相匹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更新, 新的医学模式护理模式要求医疗服务从“疾病到患者”的转变,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趋势, 临床中推出了全新的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强调以患者为中心, 已经是护理工作的最高境界[2]现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的作用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自2012年1月~2012年6月抽取本科住院患者150例进行分析讨论, 其中男性患者83例, 女性患者67例, 年龄在46~73岁之间, 平均年龄59.5 岁。随机将其分为2组, 每组患者75例, 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 另一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观察组,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疾病特点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具体如下。

1. 2. 1 强化基础护理服务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落实”首问负责制”,把原来的被动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服务, 注重做到无缝隙的服务, 每一位患者根据病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治疗护理卡片, 有责任护士将基础护理内容以套餐的形式落实到每一个患者的身上。尤其对年龄较长, 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更要把基础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健全护理查房制度, 护士长携全科护士每日床边查房, 跟踪新动态, 即刻解决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做好查房记录, 为低年资护士学习工作, 提供理论依据。

1. 2. 2 优化服务态度 护士对患者进行交谈时语气温和, 使患者听后感到亲切、增加信赖;遇到患者和家属误解时, 要有耐心, 心平气和的把为其事件做好解释工作, 安抚患者, 要以理服人。从各个方面尽量满足患者的需要, 不能拒绝患者。要文明用语, 以委婉语气说出自己的意见,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 尽快去陌生化, 熟悉新环境。

1. 2. 3 树立新理念 组织全科的护理人员学习个性化护理理念, 转变陈旧思想观念, 做到换位思考。完善护理查房制度, 各个阶段的疑难危重病例重点突破。指导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 发扬主人翁精神, 具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提高护理人员人性化服务的意识, 真正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全方位为患者及家属服务”[3]。

1. 2. 4 健康宣教 科室护理人员分两小组, 科室每个成员都有床位分工, 确保每个患者责任到人。有两位组长负责管理 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指导患者正确的对待疾病, 学会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疾病发病的全过程, 可能出现的风险, 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 2. 5 提倡护理创新服务 本院骨科病区实施多项护理创新服务措施:①自制冰袋的使用, 主要应用于一些急性损伤48 h内和术后48 h内的止血,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自制冰袋区别于一般的冰袋的特点是, 它有连续的3个纵向开口的袋子, 在缝纫机上密密缝制, 有效的防止了冰袋在患处不能固定, 来回滑动的弊病, 从而确保了使用效果。②开展新的护理活动: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 一周内, 半月内, 至一月内的和功能锻炼, 都有系统的活动指导。

1. 3 评定标准 两组病例在出院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和填写科室设计的护理依从性调查表, 患者自己打分, 满分为100分, 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为100分。知晓率由责任护士制定护理计划, 责任组长监督责任护士每班不间断执行, 护士长和护理部每天和每月进行查房统计计算.

1. 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进行治疗和护理依从性调查表与满意度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数,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①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患者的住院舒适度, 调高患者的住院预期。②优质护理服务填补一般护理的漏洞, 保证了护理质量, 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 使患者尽快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③现在社会一个有着治疗手段迅速发展的时代, 依从性为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④优质护理服务系统规范了护理活动, 可与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行为相得益彰, 使护理 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 护理队伍更强大。

参考文献

[1] 王华英,凌敏兰, 李爱芬, 等.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管理体会.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24):62-63.

[2] 赵丽群,赖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对提高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医学临床研究, 2011,9(4):790.

第7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优质护理服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重心。但管理需要良好的体制提供保障,从国外许多研究可知,责任制护理模式十分有效。强化临床护理工作,责任护理服务持久全程。本科制定了详细的护理执行计划,夯实护理基础,改善护理服务,于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采用了整体配套服务措施,效果突出,本文将研究内容作下述报道。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骨伤外科有30张病床。护士12名,年龄19-40岁。其中,1名中专、2名大专、1名本科,各占8.3%、16.7%、8.3%职称:护士3名(占25.0%),护师3名(占25.0%),主管护师1名(占8.3%),副主任护师1名(占8.3%)。

1.2方法。

1.2.1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临床工作:组长一人负责,4-5名责任组成员组成,每名护士负责4至6张床位,各自负责自身职责,执行24小时责任制,对病人进行持续、系统、全面的护理。结合我科岗位职责和专业技术水平,分护理人员为三组,管理医院床位,划护理单位为三个责任组,即2个临床护理组和1个辅助护理组。每一个小组由一名组长领导,责任组成员有3-6名组成,各护理组人员担负3-6张病床,所有人员全天候负责,保障护理工作整体进行。责任组长的负责人要求扎实的专业技能知识及大量的临床实践,组织管理工作落实有条不紊,责任组长坚持整体护理观念,通过小组干制方式,落实本组安排的所有疾病治疗工作,对护理工作而言,不仅需要处理医患纠纷及疑难护理,而且还要协调临床管理工作,先评估,其次计划、教育、督导,最终协调,运行临床指导及技术管理工作。责任护士长担负护理工作的进行,基于评估,落实医疗嘱咐,执行一般护理及各项基础护理工作,责任护士长协助辅助护士,完成自身工作,护理病人日常生活。

1.2.2APN排班运行:结合临床护理状况及专科特征,执行APN排班制。A班上班时间为08:30-14:30,以高级护士长为领导,负责各级护士工作;P班上班时间为14:30-21:30;N班上班时间为22:30一07:30,主要是高级护士和初级护师两人上班的形式。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将护理人员潜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保障各工作于实践段各护理工作有效进行。

简化护理文书记录。试点单位采用护理信息系统,利用重症及无限查房系统,自动采集病人信息,同时录入系统,信息系统支持全部护理记录,均用到模板护理工具,在护理下拉列表中填写、诊断和评价,结合患者实际,制定护理方案,及时调整护理记录工作目标,压疮和疼痛评分是评分系统气其中两项,输评分结果于系统评分,生成回归曲线,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不涵盖不良护理记录,以提高护理记录质量,缩短了护理记录时间。优化基础护理设备及用具,广泛使用约束手套,改良牙刷、Y型输液器等,确保工作高效,促使各项护理工作安全有效的落实。规定相关护理操作规章流程,结合护理科室岗位工作实际和临床特征,制定应急预案及规章流程,以使各项护理工作规范标准化。

1.2.3构建绩效考评及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基础护理责任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制定各级护理人员工作机制,督促工作量完成,生成考核结果,把患者满意纳入绩效工作考核标准,严格按照和执行相应的考核标准,多付出多报酬,一个岗位对应一个工资标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

1.3评价指标。新护理模式运行半年后,对整体科室护理差错发生率、康复病人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均做出了整体性评价。

1.4统计学方法。以SPSS14.0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学数据处理;以检验组间数据;p<0.05,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相比2Q13年,2Q14年全科护理质量考评结果具有显着差异,2014年差错事故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康复病人满意度相比2013年均有明显差异,两组数据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所示: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护理治疗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如何实施更好的护理干预以满足患者尤其是手术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成为临床医院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匮乏综合性护理人员,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要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考虑临床护理实际,制定有效的护理岗位数目,考虑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工作能力状况,分配各级别护理工彳乍,发挥各护理人员才能,激发护理人员潜质,保障护理工作人员才能更好凸显。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下,护理人员具有了良好的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了服务水平。

责任制护理模式开展下,专科护理人员成才成长极大发展。于临床护理推行中,仅考虑职称因素,无法评判护士能力高低。结合护士职称、经验、操作能力实际,才可于实践中捕捉优秀的护理人才。责任制护理模式下,按级别培训护士,对护士终身学习有益,强化专业发展,促使专科护理人员更好地成长、成才,职场上体现自身价值,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

第8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量化评估; 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预防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病率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第3位[1],是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占外科手术类型患者医院感染的38%,不仅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浪费了社会宝贵的卫生资源[2],美国每年因SSI的经济损失高达100亿美元[3]。手外科SSI是手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预防及控制术后SSI的发生正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4-5],为降低手外科SSI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本院对手外科术前SSI进行量化评估护理模式,针对手外科SSI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为手外科降低SSI发生率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手外科2014年5月-2016年2月268例手术患者,其中男164例,女104例;年龄14~65岁,平均(38.8±4.4)岁;单手断指3指40例,单手断指2指44例,单手断指1指92例,双手断指4指28例,双手断指3指30例,双手断指2指34例;电锯轧砸伤44例,切割伤78例,机器绞伤146例;手掌、手背双侧受伤患者86例,虎口部受伤38例,手背侧受伤54例,半侧手部受伤52例,手掌侧受伤38例。所有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皆正常,未合并有严重脑、肾和心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6],均排除血液类疾病,所有患者都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签署了患者本研究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4例,两组患者的病程、致伤原因、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临床护理[7],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治疗准备、术后护理、负压引流护理和功能锻炼。受外伤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不便,且还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经常导致患者焦虑。制定详细的心理干预,并主动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治疗,消除患者心中的顾虑,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耐心开导患者,鼓励其面对现实,以帮助患者解除思想上的顾虑,使身心均达到最佳的状态[8]。禁止食用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饮料[9],禁烟避免尼古丁刺激动脉血管痉挛[10]。合理安排患肢,减少触动压迫,将患者的常规检查及临床症状相结合,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制定相应的术中必要紧急情况应对措施[11-12]。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准备好负压装置放置于患者床旁,以便于术后进行及时的负压吸引,治疗期间应做好引流管的固定,避免发生脱落、折叠、扭曲等,保证负压瓶处在创面下方,以便于引流,若发生引流物堵塞的现象,应使用生理盐水20~30 mL进行管道冲洗,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色、性、味和量等变化,对于身体瘦弱、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或老年患者应降低负压值,随后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加强心电监测,观察生命体征30 min次,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功能锻炼,主要针对正常指间关节和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进行,锻炼3次/d,保证每次活动30~50次,以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和肌腱粘连的发生。

1.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术前量化评估护理模式:(1)列出患者危险因素,根据循证原则,查阅相关的文献[13-14]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讨论稿》《外科部位感染预防指南》《外科学》和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等[15-16],对患者自身的情况和手术过程给予客观的描述,列出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2)量化SSI风险因素,遵循《外科部位感染预防指南》,SSI部位的危险因素确定(含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因素),制定SSI风险因素评估表,对风险因素的指标内容及权重值分配的确定,风险因素共22项,并对风险因素赋予分值1~3分,评估表最高总分值52分,同时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分值越高SSI风险越高,评估表见表1。(3)采取针对性量化评估护理模式,对于评估得分较高的患者给予特别的提示与关注,提示临床采取必要的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预防SSI发生,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的项目内容:①外科手术消毒,术前抗菌沐浴,充分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性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和刷手,戴手套,建造层流手术室;②按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一代或二代头孢霉素,除非明确皮肤种植MRSA细菌感染,不可以使用万古霉素;③有远端感染病者,可以适当延期手术;④术前备皮,在术前即刻使用备皮器进行毛发去除,将创面周围的毛发剔除,手术治疗前对患周未破损的皮肤使用酒精擦拭;⑤加强手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止血,轻柔地处置组织,去除坏死组织,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洗,清除炎性、变形组织,避免死腔以及正确处理术前术后伤口;⑥采用抗菌手术皮肤保护薄膜,降低皮肤常驻菌的移动污染;⑦采取保护体温措施,应用加温毯,用加温的液体冲洗伤口等;⑧对症处理,控制好血糖,保持生命体征平稳,加强供氧,必要时输注新鲜血制品,尽量减小电刀使用功率,提高止血和缝合技术水平;⑨有效的手外科SSI监测和反馈,同时对多个危险因素的多模式干预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均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试验组的投诉率、护理不规范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总费用和SSI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手术是一种常用的创伤性刺激性治疗方式,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势必给机体组织、皮肤和器官造成一定创伤,在切口处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17]。现在SSI的发病率居医院感染部位发生率的第3位,是最主要的医院感染之一[18]。SSI直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并可导致患者心理创伤,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给患者及宝贵的医院资源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浪费社会有限的卫生资源[19]。如不进行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命安全,也为医院的护理工作加大了难度,同时也制约了临床手术技术的发展。

引起SSI的危险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要根据引起SSI的危险性因素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措施[20],本研究中通过开展量化评估护理模式,使患者的SSI率明显降低,通过全面量化患者的SSI风险因素,为降低SSI的风险,对多个危险因素使用有针对性的多模式护理干预措施,试验组患者的投诉率、护理不规范率、总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这是因为:(1)正确处理手术部位的皮肤及离体组织,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根据细菌耐药的特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基础疾病,提高了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降低了SSI的风险,缩短了住院时间;(2)量化评估护理模式注重患者本身,消除患者外在的一切不安全因素,包括医疗环境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护理控制,对多个危险因素使用有针对性的多模式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护理措施的全面性及预见性护理,这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原则和要求,对于缓解紧张的护患关系也有重要意义,明显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3)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切口暴露时间,尽量减少对伤口的刺激,提高护理规范,加强术后切口和引流管的观察护理,让患者放心,加强对重点患者的巡视,给予患者同情关怀,使患者感到温暖,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提高伤指的成活率;(4)控制血糖及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并保证患者手术部位的血供畅通,尽量避免对皮肤组织造成严重损伤积极控制感染,保护手术皮肤免疫屏障,提前做好手术室环境的消毒,对SSI进行实时监测;(5)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整体性,遵循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可有效提高病区护理质量管理,防范医疗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量化评估护理模式对预防手外科SSI效果显著,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洪锦兰,郝元涛.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748-750.

[2]韩黎,胡小华,尹丽霞.医院感染控制-重要公共卫生问题[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5):331-335.

[3]侯,姚亚男,刘胜男,等.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8):561-564.

[4] Fakhry S M,Monrgomery S C.Peri-operative oxygen and the risk of surgical infection[J].Surg Infect,2012,13(4):228-233.

[5]孟军,周健,江淑芳,等.1360例次消化道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6):416-419.

[6]夏小飞,刘忠,李鑫,等.手外科断肢再植手术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7):80-81.

[7]邓明星.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 的术前术后护理体会[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0):161-163.

[8]叶燕红,陈慧仙.术前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6,36(1):100-101.

[9]陈娟,涂芳.手术室护士对术前患者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7-8.

[10]郭兰.显微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护理[J].北方药学,2014,11(1):181.

[11]潘秀芬,谢燕敏,谭玉娟,等.显微手外科护理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7):70-73.

[12]肖庆,朱远江.显微手外科术后静脉镇痛对血管吻合成活率的观察[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2,34(2):65-67.

[13]邓慧.普外科手术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预防策略[J].护理杂志,2009,26(11):16-18.

[14]雷迁,于钦军,陈雷.心脏手术围术期危险因素的术前评估[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11):953-955.

[15]陈素兰,赵红梅,蒋玮,等.手术前SSI风险量化评估的临床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5-7.

[16]龚瑞娥,吴安华,冯丽,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8,17(7):724-726.

[17]张克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1(5):152-154.

[18]洪锦兰,郝元涛.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5):748-750.

[19] Najjar P A,Smink D S.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and preventi on of surgical site in fections[J].Surg Clin North Am,2015,95(2):269-283.

第9篇:骨科护理知识范文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性病症,有研究称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骨科手术后的发生率为40%-60%,进而导致肺栓塞的产生,严重的情况甚至会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积极防治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对于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探讨骨科手术后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临床上的护理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的方式将于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就诊的150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患者76例,对照组患者74例。试验组例76患者中,51例患者为男性,25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38-73岁,平均年龄为50.6岁;对照组74例患者中,48例患者为男性,26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43-71岁,平均年龄为52.7岁。试验组76例患者中,接受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13例,接受股骨胫骨折手术患者19例,接受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34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例;对照组74例患者中,接受胫腓骨骨折手术患者11例,接受股骨胫骨折手术患者26例,接受股骨干骨折手术患者29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8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对应的疾病护理进行常规护理和预防。对试验组患者采取护理预防。首先应对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的鼓励,多做扩胸等有益活动;为消除患者的肿胀现象,可要求患者将患病下肢抬高30°左右,从而进行肢体末端的关节锻炼活动,并且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定时的肢体按摩,以促进患病肢体的血液流通,坚持指导患者每天做3次以上的踝关节背伸运动,每次尽量维持在15—20 min,以达到促进静脉血液回流的目的;为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同流,患者住院所吃食物要能够保持大便通畅。

2 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各自护理及预防后,临床效果如下表二所示:

表二: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分布对比{n(%)}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试验组中,疗效效果显著的患者有12例,占15.79%,大于对照组的4.05%,总体的治疗有效率试验组的98.68%也要高于对照组的77.03%。

3 讨论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是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因素之一,并且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的质量。骨折患者接受手术后卧床制动,血管壁出现损伤以及血液流速度缓慢等都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住哟病发原因。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早期进行患处的功能锻炼,密切地观察和临床护理,并适当地通过给药进行治疗,可以得到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通过以上对于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在我院就诊的150例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从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的统计资料来看,经过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和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证明对骨科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恰当的有针对性的血栓形成预防及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会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 实用骨科杂志,2007,9(9):153-154.

[2] 郑秀红,成染兰,朱晓彤.尿激酶联合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J].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0):8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