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

第1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体系;优化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广告行业作为知识型服务产业和新兴交叉学科在企业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在广告业界和社会公众监督下,培养具有竞争优势的广告业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程的《广告创意设计》,是一个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体系,应具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本文研究以培育更多懂策略、有创意、会执行的广告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结合笔者从广告设计一线到大学教师的经验,通过对高职高专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力图使高职高专《广告创意设计》课程建设得更加完善。

(二)意义

本研究的开展,合理、高效地衔接好课堂教学,逐步优化该课程的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训教学大纲、考核标准,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与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建立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网络,完成校企合作、真实项目承接、鼓励学生参赛等多个环节。结合国际4A 广告公司的实际工作流程和环境,把工作实际过程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常规的教学模式和理论教学转换到广告创意设计的前沿即专业广告创意领域作业的模拟程序。学生通过亲身的实操学习,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实践能力,与广告人才市场接轨。

二、《广告创意设计》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国内开设广告创意设计学科的高职院校中,无一例外都开设了广告创意设计、广告创意、广告学和影视广告等课程,表面看起来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实用性也很强,但其中仍存在很多实际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与情景封闭,与社会发展缺乏必要交流

如今的高职广告教育过程中,大多仍以在课堂中讲述枯燥的理论教育为主,美其名曰基础理论教育,然则在基础理论之后缺少实际的实践训练,提供给学生参与企业策划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在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中不要求学生开展设计创意头脑风暴,不要求学生了解印刷技术、包装技术相关知识,对于社会中很有分量的广告设计不能实际分析,对于与广告息息相关的各种技术知之甚少,而对于广告公司的运营、广告客户管理、创意策略、市场调研、创意简报,熟悉创作手法与新型的工艺,广告人的表述方法等业务流程在教学过程中又容易被忽略。这样的封闭教学如同闭门造车,使学生将来难以直接适应市场需求,从个人到学校都有可能被淘汰,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广告创意设计课程首先应强调开放式教学,使教学各环节都与广告业界保持密切联系。

(二)教学手段单一,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不均衡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对于教学质量的另一影响点在教学手段上。目前高职院校担任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师很多是半路出家,以前主要教授纯美术或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现在教授专业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也有很多是在企业中工作多年被调来传授相关知识的。这样就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只会采用传统的从黑板到画板,从书本到速写本的手段,完全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这样造成学生在创意过程中只能停留在草图创意阶段;而另一个是完全依赖计算机,错误地认为只要有计算机就能解决任何问题,造成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每接到教学任务先从图片搜索出发,以抄袭和篡改别人的创意为结局。广告课程教学改革取向之一就是应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发挥现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络信息资源的作用。

三、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一)课程设计部分

新的《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围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广告设计师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做了以下优化变革:

1.制定适合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使用的课程总体规划设计

回看国内高职院校传统广告创意设计课程,大多是“大而全”的教学方式,并不太注重广告创意的实践性,诸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略、创意简报、头脑风暴等必备的广告创意业务流程,而是很快进入广告设计的表现阶段,重视了艺术表现却轻视专业实践,因此学生作品的创意缺乏市场目标性和策略而显得平庸,导致课程教学目标很难落实。总的来说,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忽略了高职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致使培养出来的广告设计人才几乎毫无特色、毫无专长可言。

本次研究看到了高职广告设计教育中存在的很多不合理因素,重新确立了该门课程设计总体思路:以广告设计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广告设计师岗位能力分析入手,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探讨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教学,并建立教学内容与真实项目和重大赛事接轨的教学机制。同时,量化细化了各个教学环节,坚持将学以致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了全面、系统和适合高职高专使用的广告创意设计教学体系。

在对课程设计总体思路有了宏观规划以后,编制出适合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项目大纲、作品质量考核标准4 个教学文件,解决了高职教育中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能力要求不协调的矛盾。

2.实行案例教学法

前期调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的教学,都是把内容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课程非常注重实践性,本专业的学生又多是艺术类考生,对纯理论知识的学习往往热情度不高,甚至出现抗拒的表现,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本研究采用开放式和多样结合的方法,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为便于学生理解,合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结合广告公司提供的大量优秀广告案例资源,将基本观点视觉化,变枯燥为趣味,制作出一套图文并茂且实用价值极高的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广告业界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二)教学方法部分

完成了对《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体系规划以后,笔者对两个年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展开了全新的《广告创意设计》教学工作:

1.实地教学

组织学生到大型广告设计公司、彩印等相关设计企业参观学习,邀请企业的专业设计师、总监为学生现场授课,讲解最新技术,把课堂从传统教室转移到广告设计公司的前沿阵地,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学生亲身体验,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对广告设计企业的作业模式和工作环境有了最直观的了解,让他们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日后能快速适应广告设计行业的需求奠定基础。

2.真实项目教学

立足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出课堂教学内容与重大赛事及企业实际设计项目接轨,实现项目驱动的教学新模式。广告创意设计课程以培养实用型的广告创意人才为核心,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极富时代气息和创造性等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把真实广告项目、广告大赛、工作要求和流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理论到实战时不玩“空手道”。以实际品牌作为广告创意的对象,激发学生对专业、对课程、对创意的热切关注和兴趣,其作品也受到企业的好评。这种企业业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大大强化了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可操作性。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把参加权威广告大赛作为课程教学内容之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赛中的参赛项目多数来源于赞助商的实际项目,学生参与了比赛,实际上就是为真实品牌进行广告创意。学生通过具体项目消化授课内容,如能在赛事中获奖,学校及其个人的知名度都会大大提升。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由台湾《中国时报》主办的第十八届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金犊奖,由于带来的都是国际或国内真实的品牌策略单,学生很快就介入到实际项目的创作里。只要参加了这项赛事,学生的心就会跟赛事捆在一起,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3.头脑风暴

要把学生培养为优秀的创意设计人才,首先必须在基础阶段就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学会如何做创意的方法。把“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引入到广告创意思维训练的实践中,这是本次研究成果创新特色之一。

培养学生的创意,需要经过大量放射性思维训练,笔者将英国著名的心理、教育学家托尼·巴赞的“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引入广告创意思维训练中,这是目前广告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创意方法。在研究实施过程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广告设计的创意阶段运用思维导图这套放射性思维训练方法,既开动了大脑、活跃思维,也带动了课堂气氛,从初入广告创意领域的懵懂不安,到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好创意出现,慢慢地找回了自信,最终呈现出相对有目标性而完整的创意作品。

(三)教学结果部分

本次教学研究结束后,视觉传达设计两个年级的学生取得了以下成绩:

1.传统的课堂作业已无法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因此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把有分量的赛事带进课堂,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分量的广告设计赛事,获得佳绩,取得重大突破。参加赛事既可以跟多所名牌美术院校学生同场竞技,了解相互间的专业水平;目前,该专业学生已在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重量级赛事中获奖50 余项,共计100 多人取得名次。

2.本次教学与广告公司合作,组织学生参与2011 年中国邮政贺卡设计,经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一周内顺利完成了任务,方案全部被客户采用,并送至北京参与中国邮政系统的举行的展销会。

3.教学研究过程中,与广告企业保持良好关系。企业让学生熟悉了广告设计公司的运营模式、流程与最新技术,本专业也为企业提供了优秀的学生人力资源。在课程结课后,推荐部分学生到广告公司实习,工作能力受到企业一致肯定,并承诺表现优秀的学生毕业后将有机会留在企业就职,为促进本专业学生就业开了好头。

四、研究成果应用现状及前景

(一)研究成果应用现状

笔者对本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与实施,应用情况如下:

1.本研究所完成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项目大纲、作品质量考核标准部分已应用于11、12 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之中,《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有了全新标准。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中确定了岗位能力、人才要求、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新的参考,培养的学生更能与现代广告企业要求接轨。

2.舍弃了传统广告课程的理论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大量企业提供的优秀广告案例资源,制作成一套全新的《广告创意设计》课件,并已投入教学中。

3.在教学中,开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与多家广告设计企业保持良好关系,除了把最新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而且还把他们公司正在操作的项目带过来让学生一起参与创作,将企业业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4.教学中采用广告公司普遍采用的头脑风暴式的思维训练方法,学生打破了传统习惯性的横向、纵向思维,懂得如何做出好创意的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5.在本研究教学过程中,指导本校学生参加全球华人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金犊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重量级赛事中获奖50 余项,共计100 多人获得名次,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乃至学校争得了荣誉。

(二)研究成果应用前景

1.对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对在广告设计操作中必须考虑的市场调查、广告定位、广告媒介、广告创意等实际操作环节几乎没有概念。而研究所得的各项成果,弥补了以上不足,总体课程设计更加突出培养“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应用型广告人才目标,还找到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2.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外聘广告行业精英进行讲座,这样可以不断把最新的广告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也可以把实际项目嫁接到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态势,做到与时俱进。

3.教学研究所获得的各项成果,打破了目前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的基本模式,填补了不足之处。提出的教学模式、思路与方法,适合国内同类高职院校广告创意设计课程教学的借鉴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川妮.广告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黄军.激发与推演:广告图形创意课题训练[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3] 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李斯,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4] 唐朝晖.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议论[J].装饰,2008

[5] 胡川妮.中国设计教育大型系列访谈[N/OL].visionunion.com/article.jsp?code=200604280277,[2006-06-12].

第2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一些艺术类院校都开设了思维训练相关的课程,从而更加直接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其他基础教育的设计课程,学生往往就会忽略在思维训练课程中的思维方式,以固有的思维去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他设计课程设置中加入思维训练的相关课题。同样,在图形设计课程中,教师也应该帮助学生逐渐开拓设计思维,寻求更多图形设计的方式方法,达到创新学生思维的目的。

1.想象力与趣味性

对于刚开始接触图形设计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对于图形的变形感兴趣,并不是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传授技能的应用。引发趣味性是最重要的,也是学好设计的关键,它会让学生积极地展开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只有对于图形设计产生趣味,才能主动地去想象、联想,接受教师所讲授的设计方法,从而开拓设计思维并逐渐发现更多的设计方法,促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个循环开始于先让学生对于身边熟悉的图形进行创意变形,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构思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利用收敛思维将图形进行反复设计、推敲,最终将其结合,通过新的视觉形象表现出来。

2.创造力与知识储备

当学生对图形设计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之后,便会主动地去尝试各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手法,但是对于图形的设计不可能凭空去创造,这就需要学生充实自己的头脑。雄厚的知识储备会使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并通过专业的设计反映在图形上。这种视觉上的语言不仅需要长时间专业知识的积累,更要求学生多阅读非专业性的书籍,进而使自身的修养扩展到文化的层面。当然与此同时专业经验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俯瞰世界。

从专业的设计中总结经验会让我们的思维得到拓展,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最终应用在图形的设计之中。不过常规性的知识与经验也会束缚我们的思想,成为创造性思维的羁绊,这就需要教师做更深入的指导和启发。图形设计本身就是思维运动的过程,创新思维可以帮助视觉形象和内容主旨准确地表达。只有打破思维的局限,将异于常规的要素进行理性地分析并组织起来,这种分析才可能是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头脑风暴等,然后通过感性的设计将其表达,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而达到课程的最终目标。

3.潜能力与独创性

在短短几周的图形设计课程中,教师能教授给学生的只能是设计的方式方法,而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最终需要掌握的是怎样去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做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发挥自我的潜能力。除了阅读相关书籍和总结设计经验,还应该对图形做重复性的设计。所谓重复性的设计,不仅仅指的是从经典图形中去临摹和借用,还应该主动地观察身边一切事物,在自然中去发现可能为设计所用的符号、图形,并从中提取出草稿,再经过逻辑思维进行反复的修改完善,这样的图形设计才是用心去思考的,也是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力的结果。如果教师懂得挖掘学生的潜力,每位学生都会设计出富有独特个性的图形。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想法、理念要善于启发和鼓励,在图形设计课程中,学生独特性品质的培养是创新思维训练的关键。

4.表现力与传播性

设计者对于图形的设计是希望能够更加直接地表现诉求本身,通过理念信息的传达来实现最终的传播,所以教师在课程设置中也应该添加相关内容,把对于图形设计中的创意思维同样应用在相关媒介中,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从创意到设计以及如何应用于成果都要体现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后达到理论与实践、创意设计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目的。在整个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思维的引导,以免学生走入设计即为了设计本身的误区。设计是一种方式,学生在训练中要学会利用这种方式,让观者对图形的设计进行阅读,理解图形深层次的概念,达到表现设计者意图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强调表面形式做刻意变形。社会已经进入到读图时代,读者在图形观看、看懂、产生兴趣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图形表现和传播的重要性,所以在图形设计课程中,要求教师和学生也要注重图形设计表现力和传播性的创新思维训练。

二、结语

第3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1 传统媒介下图形创意表达的特征

图形是极具表达性的视觉语言,通常借助二维介质表达图形的表意性和传达性。传统的图形表达方式载体局限于印刷出版物,一般以静态的平面图形和文字呈现;在当代艺术设计中,一些独具创意和表达性的优秀图形设计作品,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图形视觉冲击力,同时创作者通过图形对主题思想和内涵的诠释,创作出引发观者深层思考的作品。例如,日本福田繁雄、德国冈特兰堡等世界平面设计大师的作品,他们的图形海报设计强调自我意识和对生活的领悟,在设计表现上很少或不用文字,坚持运用纯粹的图形语言表达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探索图形语言的深度和广度。这些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创作的思维体系和图形构形方法常被作为经典作品加以剖析、学习,并引用到图形创意课程中。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视觉元素表达呈现多元化趋势,多维、动态的图形表达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视觉传达载体中,如户外广告、网络信息传达等。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基于二维形态的图形创意表达性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2 数字媒体时代下图形创意表达的特征

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图形的创意表达从过去依赖印刷的二维呈现发生着改变,图形表现开始从静态二维空间发展到三维动态空间,增加了图形表现的丰富性。同时,交互性的图形语言表达改变了单项的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下,图形的动态性和互动性特征不仅加强了观者的参与和表达,还使得图形语言的艺术特性和艺术感染力更加丰富,增加了传播力。

在2015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我院学生冯达峰等利用图形创意和交互设计思维,进行“洁婷卫生巾”的广告创意设计,运用图形创意设计原理诠释“洁婷卫生巾”透气、安全的广告诉求,在设计表达上运用交互设计特性,融合了图形、文字、声音、动态等多种表达形式,并加入参与性图形小游戏环节,加强了观者的参与性,将产品功能、特征等优势幽默而轻松地表达了出来,在全国赛区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赛区综合创意类一等奖。这是一次图形创意课程的有益尝试,在传统课程训练中加入交互性图形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对图形的认知。

3 数字媒体时代下图形创意课程的改革思索

图形创意课程的重点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训练,通过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方式,结合同构、正负形等构型法进行创意思维训练。传统的课程训练是在平面纸质上的图形设计表达。多维形态表达的介入,使创作者需通过多维的思考进行图形创意,可以打破静态图形创意思维的局限,结合计算机图形软件进行创意图形的绘制,使静态图形动态化,在从“静”到“动”的转换中,创作者也会因其要表达动的图形创意,而关注颜色的变化、形状的变化转接、纵深感和位置的变化等,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例如,在表达一个由树叶转换为和平鸽的图形创意时,图形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空间转换,动态的表达可以通过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将这一信息流充分传递,取得更好的视觉信息的传达性。在具体课程实施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3.1 创意思维多元化、立体化

图形创意课程的重点为创意思维的训练,虽然最终以不同载体的图形(静态、动态、立体)形式呈现,但对图形形态的认识、图形形式的思考及创意概念的表达,核心依然体现在创意思维能力上。图形创意是创作者智慧和个性的表达,就如面对一个“点”的创意思维,在课堂头脑风暴和发散思维后的结果可能是水中的蝌蚪、五线谱上的高音符号,也可能是阿基米德眼中那个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的地球。图形创意充满了创作者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它不应是单一的思维模式,还具有常规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收敛思维、跳跃性思维、线性思维等各种方法,往往突破思维的定式,借助想象、联想、理性与感性思维等方法,创作出现实与虚幻、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新颖独特的图形。图形表现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将传统模式下图形的单一表达性外延出多种可能。可以运用动态、音效、立体等多元立体的创意出发点进行思维,比如图形有了动态表达可能性,那么创意思想可表达得更加丰满,但同时对图形课题思维的多元、立体化的思维框架提出了要求。

3.2 点燃兴趣点,激活创意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打破单一、枯燥的理论讲授,结合新媒体技术下表达多样化、具有启发性和丰富内涵的图形创意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图形创意课程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课堂互动、讨论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向式教学法,让教学过程真正互动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多媒体渠道发现、分析、研究优秀图形创意,共同分析图形表达含义、表达方法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层层剖析优秀案例的创意思维出发点、表达方式、技术运用等。当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创造性思维点燃了创作欲望时,那么他会非常主动地调动各种表达方法来呈现创意,积极掌握创作中的手绘表达、电脑制作等技术,将艺术与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3.3 基础训练的不可替代性

虽然数字艺术为图形创意设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但在课程设置和训练方法上依然要符合创作规律。固然,动态的、立体的图形创意表达具有视觉的吸引力,但“静态”图形创意表达是核心和基础,应该注重创意思维的启发和运用,快速手绘,将创意灵感捕捉下来,依然要运用发散思维、思维导图等手段进行图形静态表达,这也对学生的手绘能力提出了要求。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功能和便利致使学生往往忽略手绘表达,特别是图形创意的数字化,使学生认为只要有创意和想法就够了,不必手绘图形了。著名艺术家李可染说:“练基本功的主要目的,就是强制约束自己的脑、眼、手,熟练地掌握创作规律的能力。”手和脑之间有密切联系,眼为脑之师,脑令手之行,在创意表达过程中,应运用手绘快速表达出思维碰撞创意的火花。在课程设置上,在课程前期依然应强化手绘表现,加强学生造型能力的训练。

3.4 专业课程联动效应

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图形创意课程中,探索图形创意的多维表达性,是艺术与技术相互统一的很好体现,但同时应注重课程的循序渐进。首先,图形创意课程就是运用创意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是基础和核心。此阶段采用手绘表达方式,大量练习图形创作,运用联想等思维方式,结合平面图形构型法创作,遵循图形创作的规律和设计原则,在静态图形表达基础上遴选优秀作品,进行第二次创作,以此为出发点,加入多维的、立体的思维创意框架,将调动学生图形(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软件、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知识点,起到专业课程的联动效应,有益于课程学习的交叉性和互动性。同时,因为有具体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学生学习软件的主动性和活跃度会大大提高。在教学上需加大实践环节,数字软件应用和和图形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将诸如项目训练、学科竞赛等实践课程结合起来。这样,通过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软件技能应用和实践课程项目训练等,真正达到课程联动、交叉教学、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

3.5 拼盘式教学的可能性

拼盘式教学模式突破原先教师一人一课的单一模式,多样化整合学院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形成合力,形成集体智慧,是团队协作的全新教学法。我院以“包装设计”课程进行拼盘式教学改革试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到图形创意课程后,整合图形创意思维表达、图形表现、计算机软件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竞赛、实战项目设计等,形成拼盘式教学模式。

第一,系统的课程管理。课程包括较多方面的知识点与相关内容,从初始建立时的单一性,向着课程设置的阶段性、渐进性、递进性合理配置。

第二,整合教师知识和能力。团队合作,实施诸环节一体化的集体分工教学。

第4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创意思维;方法

中式设计涉及范围很广,很难给出具体的限定和准确的定义。简单地说“中式没计”指带有中国传统设计特点的固有的格式,中国式样。现代社会以知识和信息为主导,创新能力成为引领时展的巨大动力。新的时代特点和对创新能力的要求使产品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和设计思维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基于这一背景,本文笔者将对产品设计中所体现的创意思维进行浅析。

一、新时期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创新趋势

通过对现今国内外主流产品设计与制造理念和方式的分析和总结,不难发现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产品更新升级速度加快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社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以手机市场为例,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手机上市时间在半年到一年之间的产品占据大多数,比例达45.5%,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上市时间在1年到2年之间的产品比例为31.8%,而上市时间超过年的产品比例仅6.3%左右。笔者据此得出结论,手机产品的生命周期在1年之内,1年后就会进入产品市场衰退阶段。

2.消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现代社会企业追求的是大规模高效益,要在国内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并加快对生产线的优化和标准化建设。企业的规模效益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导致消费市场的竞争不断白热化。以我国冰箱市场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冰箱市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冰箱厂商由原来的两百多家下降至十几家,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企业像原来那样高产量和低价格获得市场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3.制造用材广泛化和高质化

由于资源成本的提高,技术能力的改进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使企业经营的成本不断提高,如企业技术成本、设备改造成本、产品改进和研发成本以及物流运输、人力资源成本等均有提高。这些都促使企业采用新型材料代替原有材料,不断降低研发和改进成本,提高产品创新性能以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以国外某品牌汽车为例,其生产的汽车以铝合金,特种陶瓷器材和碳材料作为原材料制造,耗能低且安全性能高,其百公里耗油量约为0.3升,但时速最高可达180公里。

4.对节能环保及安全性能要求更高

节能减排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共识。因此在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中多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特点与趋势。节能方面,空调产品变频技术不断提高,汽车行业的混合动力技术日趋成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冰箱也向低能耗方向发展。人们不断追求绿色消费,电能和天然气燃料在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为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能,高科技手段正逐渐被应用到产品中。

二、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备的创意思维素质

前面笔者所列出的现代社会产品设计理念变化趋势和特点表明产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有重要作用。拥有创意思维的设计师不仅仅要能够把握产品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更要有良好的设计理念和前卫的创意元素积累,即创意思维素质。

1.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观念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创新是产品拥有市场竞争力,占据更广泛的市场份额的必备要素。产品设计创新,首先要设计师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理念,将创新观念视为第一要义,并勇于接受新鲜事物。只有这样,设计师才能不断地把握时展潮流,更好地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工艺,进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须具有前卫的设计创新观念。

2.具有敏锐的市场走向研判能力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这已经是被无数实践案例证明了的。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必须拥有敏锐的市场走向研判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时展趋势的高质量产品。因此,设计师应当积极掌握相关市场动态,及时捕捉到市场信息,运用掌握的专业能力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偏好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因此,新时期产品设计师应当具有敏锐的市场走向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抢占市场先机。

3.具有快速掌握信息的能力

信息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谁拥有更多的信息就意味着谁拥有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大的潜在能力。而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建立也需要信息作为基础。这里的信息包括了很多方面,如主流产品发展趋势,产品市场结构,最新制作工艺,高新材料应用以及相关政策导向等。产品设计师应当挖掘信息渠道,获得关于市场的更多实时信息。

三、新时期产品设计创意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现代社会优秀的产品创意设计师不仅仅需要掌握设计理念的前沿发展趋势,以及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观念,还需要对自身的创意思维进行不断地培养和训练。

1.进行创意思维的广度训练

这部分要求创意设计师能够拥有善于思考的习惯,对新生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够对现有事物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解决。同时,设计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打破条条框框,大胆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想法,并勇于实践。

2.进行创意思维的深度训练

创意产品设计师不仅仅要关注事物的表面,还要能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内在的属性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见解和掌控能力。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而非仅仅表象,要通过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把握从而找到思维的灵感和创意的思路。在分析具体产品的创意性时,可以将市场上主流产品作为研究对象,探求其设计思维轨迹和创意来源点,并思考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3.进行创意思维力度训练

这里要求创意产品设计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对具体事物进行不断地思考与探求,同时要关注不同学科,不同技术之间的联系,从连接点处寻求创意思维的亮点,达到另辟蹊径的效果。同时,通过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能极大地开阔设计师视野,不断发现新的创意亮点。因此,创意产品设计师应当不断地进行创意思维力度训练。

参考文献;

第5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使命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89-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力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没有创新,就没有公民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科学技术的高精发展;就没有社会的改革进步;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前途。

创新教育应该是现代教学的主旋律。对学生来说,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它是适应现代社会的教育新思想,是对教育本质的发展和深化。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与生命、材料等朝阳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是高中生的主要学科之一,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作为化学老师,我们有必要针对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并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一、强调内容时代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创新教育的使命感

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和维持力,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源泉,是学生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教学中,我们就要针对学习内容的时代性,充分利用化学与自然、生活、生产的关系,联系化学领域的新科技和新成果,分析我国目前在知识与技术创新方面与外国的差距,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构建新型关系,营造民主氛围,拓展创新教育空间

当代教师要做新课标的实践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教学艺术的探索者,更是学生知识形成的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主体,他们是能动的、发展的、个性的,是知识学习的自主探究者、实践操作者及交流合作者。我们要改变过去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自主探究、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教师、内容和环境是课堂的四大要素,我们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结合学习内容,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进入角色,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增长。化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尤其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以及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务必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信任、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双赢”型师生关系,积极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树立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我们要会提出问题,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你的某一项技能;而提出新问题,则可能是以新视角看待旧问题,它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化学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创造、发现和发明的历史,其中,有经验有教训,蕴含着化学家们崇尚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他们求真务实的毅力与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习内容,积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学会观察化学实验或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实践、交流、合作,并调动已有经验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合理结论。

四、创意实验设计,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技能

化学实验很多,有的实验我们就可以要求学生来创意设计。通过实验创意设计,能够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通过创意实验设计,学生能够充分调动一切思维因素,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科学性与严密性;通过实验创意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创新技能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一般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对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等。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我们要针对学习内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做好实验。加强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训练,需要学生做的实验务必要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让他们在互动交流、探究合作、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各自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发现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重要而艰巨的课题。我们要把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训练学生创新能力视作现代教学的主旋律。这是化学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教学基础,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作为教学重点,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积极构建创新教育的新机制。全面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化学与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6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立体裁剪 创意性思维 培养模式

对于立体剪裁来说,传统的裁剪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形势,这样一来就需要广大服装设计师们在传统的立体剪裁方式中注入新的血液,加入新的符合当今设计理念的元素,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把具有创意性的思维元素最大化地运用到服装的设计与服装的立体剪裁当中去,经过制衣过程,将创意性思维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奉献给消费者良好的服装产品并得到市场的肯定。创意性思维运用在立体剪裁上,一定要掌握创意性思维的发展形势与发展方向,把握住创意性思维的发展本质,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创新,忽略设计的本质所在,因此,在改进传统立体剪裁模式的同时要学会塑造自身的现代化模式。

一、立体裁剪的概念与应用

所谓立体剪裁,就是利用人体作为台架来进行服装的版型制作,把立体的人体转化成平面的版型,从而剪裁和制作服装。最初的服装都是通过立体剪裁制作,经过漫长的发展后,人类有了繁荣的文化,进而利用文化的不同形式来总结诠释服装的裁制规律,并依照这个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比例,从而开始了服装的平面制图。但是,如今设计师们在设计较为修身的一些薄型面料的女子晚礼服或者其它服装时,也经常采用立体剪裁方式。立体裁剪在时装业内使用频繁,是服装设计的一种独特的造型手法,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特性。

服装的立体剪裁相对于打板制图来说,是有很多优点的,其中包括实用性、灵活性、直接性以及准确性等等,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灵活性,这尤其表现在制作高档晚礼服上。礼服多衣褶,通常是将面料依附在台架上进行设计。立体裁剪设计不仅适用于较为复杂的服装,对比较简单的服装也具有相应的实用价值,同时,立体剪裁操作性特别强,在操作过程中可以边设计、边剪裁、边修理,能够比较容易地解决许多比例制版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立体剪裁不受繁杂的计算公式的限制,只是利用人体台架来进行设计,在台架的模板上进行剪裁,操作起来更加容易、得当。

二、创意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出现频率较高的名词,对其我们有很多不同的理解与看法,总而言之,创新是本着理想化、需求化的设计思维方式,在物质的本身基础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与再造。别人想过的、做过的那都不是创新,创新源于前所未有,源于空前绝后,创新的本质是更加利于人类的生活,利用创新制造出来的产品会更加人性化、理想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工作更加快捷,更加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等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它给人带来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成果,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产物。”(百度百科· “创意性思维”词条)也是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服装行业已进入全球化的竞争模式下,服装质量、产量也大大地提高,服装品牌的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的服装高等教育来讲,就必须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创意思维设计能力,这样能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同的金钱投入下,高效率、高产量地生产出高品质的服装产品。

三、创意思维在立体裁剪上的运用

创意性思维在立体剪裁上的运用是服装制作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将创意性思维通过立体裁剪的语言表达形式最终呈现在服装作品的展示中是服装立体剪裁的发展方向,这一总的过程蕴含设计师头脑中的新想法、新思路、新思维、新观念,并使之得到实体化的体现,最终在服装造型构成上体现出新造型、新结构、新款式、新形式等。主观上来讲这是设计师将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品位和创意思维通过设计思维来表达的过程,以立体裁剪这个载体表达出来,使设计师内在思想实物化,构成具有可感的形式来传播。客观上讲,创意性思维在立体剪裁上的运用能提高消费者的审美意识,倡导时尚理念,引导时尚潮流,开辟服装更新发展的新形式。对于立体剪裁设计来说,单方面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活动,它涉及到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设计者的设计风格、人体、款式、面料、空间等等诸多方面,所以它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创意性的思维是一切设计的灵魂,包括立体剪裁,并且立体裁剪设计制作的过程也是创意性思维的表达过程之一。

四、立体剪裁的创意性思维培养

立体裁剪的创意要求是新颖、异样、变化多端,不然就称不上创意性思维。如此一来,设计师就要注意自己的创意性,常规保守、遵循守旧的设计方法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在思维方式上进行一次大革命,培养设计师自身的创意性思维。传统呆板的设计思维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是注定要被淘汰的,因此设计师在培养自身的创意性思维时,一定要打破单一的思维定式,以新的思路、新的角度、新的设计理念来充实自己的头脑,以独特的方法来解决当下的疑难问题。

创意性思维本身是一个交叉性的概念,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而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著名创造学专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无限创造性潜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创造性思维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这里面存在着很多因素:其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的创造性思维会减退;其二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创造力则会停滞不前。所以说适时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也是很有必要的。经调查表明,接受过创意训练的人,其创意能力比未接受教育的人提高3~9倍。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漫长且复杂的训练过程,训练不仅要合理有序,而且要方法得当,操作过程要灵活,需根据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策略,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综合提高设计者的创意思维能力。

五、创意性思维的训练技巧

创意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有很多,以思考的培养模式为主。关于创意性思维的研究理论中,其主体方法是从上到下以及以理论性为核心展开的,由于创意性思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有关创意性思维的培养方法以及培养技巧的实际成果常常会受到质疑。对于创造性的设计领域来说,创意性思维的研究非常有利于改进心理学者对艺术设计在理解和运用方面上的误差,同时也需要超越具体的技能性的局限,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深入的探索。著名的科学社会学创始人贝纳尔曾经说过:良好的方法使我们能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因此说,不同的创造性阶段,根据不同类型的创造性问题应该施以不同的创意技巧培养方法,要成功地把握创意性思维的训练技巧,单靠学习和运用创造技法是远远不够的,创意技法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在实际的立体剪裁操作过程中,设计师自身的创造性人格、知识基础、灵感、顿悟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六、结语

创意性思维在立体剪裁上的应用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具有纵观上的包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明确的是,创意性思维在艺术设计制作过程中不断涌现和繁荣,是人们对于创作的重视结果,是人们在深入探索研究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立体剪裁上的运用是创意技法的实用价值的重要体现。人类的任何文明的生成以及发展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对于立体裁剪中的创意设计也是如此,设计师们应该通过其相应的理论实践进一步把握才能够完成最终的创意性作品,创意技法的理论只有变成可以操作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创作实践。

参考文献

[1]罗玲玲.创意思维训练[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P8.

[2]卞华,罗伟涛.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与方法[M].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5-6.

[3]饶见维.创造思考训练:创意思考的心里策略与技巧[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2

[4]张朝阳.古代女性内衣的构成及审美倾向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

第7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设计思维创意;创新教育;视觉传达设计

纵观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无论是在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还是在版式设计方面都难以尽如人意,大多数学生作品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与西方国家的设计水平相去甚远,虽然近几年本国一些设计院校纷纷采用西方先进院校的教学模式,但是只有理论上的更新,难以于我国自身实践特点相结合,效果往往都是徒劳无功。

毋庸置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这并不是导致我国艺术设计落后的根本原因。忽视创新教育,缺乏对设计思维创意能力的培养是其根本所在。通过比较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的历史及现状,来阐述创造性思维开发与艺术设计教育相融通的重要意义。

1 国内外创新教育比较

1.1国外创新教育发展简况

设计必须创新,模仿就是剽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进行设计创作时必须具备能够进行大量创新的能力。西方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明白了在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学校不可能给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知识,专业教育必须以激发能力为主,学会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知识。他们将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于各个院校的所有课程中,甚至从启蒙教育、幼儿园、小学时代就开始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

德国虽不是第一个将创造学引入教学中的国家,但创新却早己成为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特别是在与技术相关的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的教育领域中表现最为明显。与此同时,美国对国民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发教育和训练已经成为本国实施开发国民创造力,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1.2国内创新教育发展简况

其实早在20世纪初俄国巴甫洛夫和美国华生建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就错误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思想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被刺激的记忆过程和机械反应过程。在这种满堂灌的陈旧教学体制中学生失去了思维和行为的主动性,创新能力也被抑制了。

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应该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在我国江南大学(原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的引领和倡导下逐渐开展起来的。值得可喜的是,目前国内许多艺术院校相继采用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纷纷将设计思维创意课程应用在设计教学中。新式教学模式的引入,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相对于技巧性的知识积累更注重思维形式与素质的培养。

2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重要性

毋庸质疑,良好、正确、先进的教育形式和手段,可以从任何类型的学生中发掘其固有的优点,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设计思维创意课程是对人的思维方式进行研究、开发和有效训练的课程设计与体系。它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新获得的信息和已储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的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经过对各种信息、知识的匹配、组合,借助类比、直觉、灵感等特点创造出相对于自身的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

就我国本土来说一味地效仿国外设计院校或视觉大师的理论研究,将理论强化和培养脱离本国特色实践的运用,只是照本宣科地复制,无法将其运用到学生的设计创作当中,这种培养与研究同样是白白浪费,徒劳无功。要想培养出具有真正时代特征的艺术设计人才,就要充分认识到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先进的设计创意理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设计更好地展示自我,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3 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3.1构建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建立完美的创造性人格。人格代表着人的整体面貌,创造性人格决定着创造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没有完善的创造性人格基础,学生难以从容、坚定地应对创作中的重重困难,创作也就无法得以顺利的进行。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激发他们对待事物的好奇心,改变其长期以来惯有设计经验的束缚;通过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自身的直觉能力和独创性,激发学生自身或张扬或内敛的个性将其想法通过不同的视角充分的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创新能力。

3.2设计思维创意课程的技能训练

在开发学生设计思维创意能力的教学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思维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它是开发创造性思维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必须总结出一套适合的训练模式(这种模式既能够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又不会形成新的束缚),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以及何时使用它们,使学生们的思维能够通过科学的训练得以充分地开发。

(1)直线性联想思维训练方法

直线性联想思维也称近似联想思维。在思维心理学领域中:直线性联想思维是指思维沿着逻辑思维调控——发散思维定向——联想思维提供材料——想象产生成果,这一串线性单向的方式进行心理加工。“直线性联想思维”是一种规律性较强,比较冷静、理智的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直线性,也就是常说的不做横向或反方向思维运动。

直线性联想思维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它是学生设计创作过程中视觉形态主体对客体经过思维之后的提炼和升华。在艺术创作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艺术化的设计表现手段将这种“人工”的艺术表象植入作品当中,从而使观者透过视觉的表象形式感受到作者所要传递的艺术思想,进而达到心灵的沟通。

(2)逆向思维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法是突破思维定势,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反过来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逆向思维,也有求异思维的说法。它是一种反方向的、对性质相反或外形有鲜明对比的事物表象进行的联想。逆向联想思维实质上是打破了直线联想思维的一般规律,其思路不是直线,也不是曲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表现在设计上,往往采取和正常思维相悖的方式。

逆向思维模式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看到、听到、想到或接触到某个事物的时候,为了让思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有意识地摒弃常规和常理,让自己的思路逆时针方向运行,达到出其不意、使人过目难忘的效果。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就是魔术师,就是要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设计思维创意课程就是要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通过培养学生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处理使之变为深刻的、不同凡响的、让人们过目难忘的设计作品。

(3)交叉性联想思维的训练方法

交叉性联想思维,心理学界也称为发散性思维,还有专家称之为“幻觉思维”、“超常思维”。交叉性联想思维是把性质、外形、质感、功能完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完全没有任何联系的不同元素、不同客体、不同事物综合起来进行联想。

“交叉思维”是极具创造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打破了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束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冲破了各种材料的限制,调动了一切必要的手段来服从设计的需要。不论你通过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将学生的激情、灵感直接表现出来。

第8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关键词 服装设计 成衣 教学改革 课程衔接 综合考核

0引言

所谓成衣是指企业按照国家号型系列批量生产的服装,而针对这一类型服装进行的设计活动统称为成衣设计。“成衣设计”、“服装工业样板制作与推板”与“成衣工艺”这三门课程统称为成衣系列课程,它们是现代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它们关联紧密,相辅相成,层次递进,理应衔接教学,尤其实践教学应当紧密衔接,但由于分属不同课程,任课教师也不同,往往导致衔接不紧密的问题。

1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背景

根据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高校服装设计专业都十分重视实践性课程及其教学研究,涉及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方面面。

欧美服装教育发展历史较长,相对比较成熟。培养目标明确,采用双轨制教学体系,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服装设计教学重视工作室教学,兼顾设计创意思维与表现力培养,注重市场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设计与制作完美结合。

我国的服装专业高等教育设立初期,突出艺术修养和作品设计,忽视产品设计,教学与市场出现脱节,教学模式泛课堂化,服装知识结构没有随服装的发展及时更新,造成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不系统,亦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本科服装设计专业成衣系列课程教学缺少互相衔接的精心安排,学生们单一地学习和掌握每门课程的知识点和主要技能,难以顺利地将所学的各门知识融汇贯通,进而形成驾驭这些知识综合分析、灵活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达到实用性人才培养应当与用人市场无缝对接的要求。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服装专业成衣系列课程实践教学联合考核的新思路。主要是围绕成衣系列课程联合考核这一具体教学方法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针对成衣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对应的三个设计环节实践教学之间相互衔接和配合以及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成果提交和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探索形成了成衣系列课程实践教学衔接与联合考核方案。

2研究与探索的意义

成衣系列n程教学衔接研究与探索,有利于让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融会贯通,更加有效和快捷地切实掌握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和技能,提高成衣系列实践性课程教学的效益和效率。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的同时,在理论意义上,也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研究的视野,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研究与细节性的教学方法研究,推进到包含整体与细节两极的课程体系衔接和融合问题的深入研究。

3研究与探索工作的展开

3.1修订教学文案

修订了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实施计划,为专业的教学实践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本教改项目的问题,在对“成衣设计”、“服装工艺制版与推版”、“成衣工艺”三门系列课程编制教学大纲时,加强专业课程之间有效对接。一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功底,体现实训教学体系的全程设计思想,要求教学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自觉地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去,为学生独立从事专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这三方面主干课程内容的衔接,以综合作业汇报展演的方式考核,让学生整体连贯性地学习掌握成衣系列课程知识与技能。

3.2调整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模式兼顾综合、互动、项目化的原则。

综合,是指综合之前基础课程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编排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内容,完成作品从设计创意到制作表现环节,得出设计成果,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互动,一般3~4人一个小组,自由组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制作实践,重在培养设计表达与协作能力。团队小组任务式教学安排非常考验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特别是在实验制作环节。优秀的小组团队里,大家分工都非常明确,但部分比较弱的小组就经常会出现整个团队一人干活众人陪伴的局面。对策是在小组人员配置方面给予一定的干预与指导。

项目化,从明确项目要求开始,经市场与实地调研,寻找灵感,创意设计,方案确定,再到制作完成,需要项目化来实现系统化的全程任务驱动。

3.3构建实践教学过程体系与试行研究

针对在大三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设计创意思维的训练,开设专业课程“创意服装设计”、“流行装设计与立体裁剪”、“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业基础”这四门课程,创意设计环节就是根据企业设计环节流程来设置的,在内容上有层层推进的递进关系。阶段性任务设置不仅很好地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设计思维,也让学生在阶段性任务的内容上对本学期的课程有一个直观认识和理解。

在大三的下学期,针对上学期已经对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有了一定的培养和训练,在下学期的课程中就递进地开设了和企业及市场对接的“成衣设计”、“服装工业制板与推板”、“成衣工艺”三门课程,我们在本项目中称为成衣系列课程。这三门课程其实是针对目前的市场和企业的设计应用要求进行分解的,分别通过这三门课程的教学来指导学生们的设计实现。

在大三下学期的开学初就先制定好本学期的设计制作任务为从市场导向出发,以区别上学期的设计思维训练,从成衣设计的视角出发,针对市场需求模拟品牌开发项目任务,开始时间按照任务完成的时间要求分阶段授课。

课程的安排根据设计制作的整体任务分阶段性安排,在“成衣设计”课程中完成设计构思,风格确定和设计方案稿和面料选择的任务;而在接下来的“服装工业制版与推板”课程中完成规格尺寸的设计、版型设计,从企业要求和标准出发,针对成衣设计课程的设计款式进行工业样本的制作;在最后的“成衣工艺”课程中,完成工艺设计制作任务。

在集中完成模拟品牌设计项目以后,再通过走秀动态展示集中考核打分的方式,对团队学生的作品进行成绩评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以赛促学”,每年组织一次“三亚的冬天”校内服装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竞争性,在设计过程中的“反复推敲”,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极其有效的手段。

在试行中不断反思,调整修正,逐渐完善教改研究成果。

4教改特色创新

(1)打破了传统的成衣相关课程教学缺少互相衔接的格局,实现前后续课程问的有效对接,学生们不在单一地学习和掌握一门课程的知识点和主要技能,而是将所学的各门知识融汇贯通,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很好的驾驭这些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打破了传统的考核方式,通过小组作业汇报展演,突破了以往的单一性,全方位地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有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们的潜能。(3)使学生更加有效和快捷地切实掌握本专业的主要内容和技能,提高成衣系列实践性课程教学的效益和效率,而且也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负担。(4)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为,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质量建设研究的视野,从整体性的教学模式研究与细节性的教学方法研究,推进到包含整体与细节两极的课程体系接和融合问题的深入研究。

5项目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调整改进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大纲。经多次修改、试用,5门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已基本成熟。(2)确立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落实为新的实践教学过程体系。(3)完善修正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学科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考核评价方式,并通过与社会企业的沟通,将课程成果有效地与社会进行对接。对于课程的最终成果,其中有百分之三十的成绩是由社会企业进行考核。(4)研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多媒体课件的框架,解决了在技术上体现实操性的难题,并有效地通过了实践的检验。对于课件的内容、形式、结构、界面都在审美性、简洁性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规范。(5)制定了实践教学课程任务书、课程流程、实验报告书,还撰写了研究报告,组织了动态秀展示。

6项目应用成效

通过成衣系列课程实践学与联合考核改革研究,有效地打通各专业课程模块之间的横向联系,从教学的内容上、课程授课时间安排上及最后的考核方式上都有了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改革。通过改革,减轻了学生以往传承单科独自考核的负担,有效加强了系列课程之间的联系,目的明确,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解决该设计任务的三个有效环节,每个环节都缺一不可,让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关系,高效形成设计实作能力。

以公开的作品展、课程综合联展汇报作品秀和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动态秀为平台,系统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展示了学生的设计才华,也促进了专业问的交流。

第9篇:创意设计与思维训练范文

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竞争意识愈演愈烈,在纷杂的就业环境中对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项目制教学在高等教育的具体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也在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和专业技能大赛的契合掀开了高等教育的新篇章,在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的界定

所谓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指的是随着学生知识面的丰富与专业技能的提升,“课堂项目――课程项目――学期项目――毕业项目”四层逐步开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串连起大学学习生涯的整个教学环节。课堂项目主要指教师课堂上布置的一些相对独立完整的项目,每一门课程有多个课堂项目。课程项目指期末时教师布置的综合该课程所学知识完成的项目,通常是一门课程对应一个项目。学期项目指学生每个学期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本学期课程模块所学知识完成的项目,同时将某些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也渗透其中。毕业项目则是学生对各学期所学知识(含实习所得)进行梳理和挑选后完成的综合项目。对于前两类项目(课堂项目和课程项目),与专业课程相关,偏向设计类的课程,如动画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向的课程实施起来比较容易,部分基础课程的实施的确有些难度。后两类项目(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与课程模块相关,综合性比较高,可以对所有课程,所有专业实施。

从完成的时间节点来看,课堂项目可以设置在整个课程运行期间比较合适的地方,教师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多个;课程项目设置在该课程快结束或已经结束的时候,很多课程可能就以它作为期末考试;学期项目的策划可能是该学期期初已经开始,设计制作涉及的内容是该学期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因此正式制作完工可能要到放假考试前的项目实训周。毕业项目则是在大学的专业课程基本修满,在毕业当年进行的综合设计创作。

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循序渐进式教学的原则与意义

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改革的原则:以专业技能大赛为指导,以原创为核心,与改良相契合。即课堂项目、课程项目、学期项目、毕业项目都力求原创,在模仿中创新。专任教师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科研。既要做到为人师表从严治教,又要能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即“寓教于研,以研促教,研教贯通,教研相长”。专业教师的创新精神,势必带动部分学生的创新动力,同时影响到大部分学生的创作参与度,传递正能量。

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改革的意义就是把设计竞赛渗透进课堂项目、课程项目、学期项目、毕业项目中,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知识产权意识,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和就业形势。

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改革的内容

专业技能大赛是一种广义上的理解,包含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和专业征集赛事,通过参加相关专业竞赛对学生技能水平有所提升的均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1.课程体系的改革

专业技能大赛的比赛宗旨迎合了高校为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目标。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逻辑,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了一个由“课堂项目、课程项目、学期项目、毕业项目”形成的四层树型结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之间的关联与职业成长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

序号 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职业资格证书

1 平面广告设计与品牌形象设计 1.广告策划与营销

2.广告创意设计

3.企业形象设计与推广应用

4.印刷工艺 广告设计师

2 包装设计与制作 1.包装的造型设计

2.包装的平面视觉设计

3.包装的材料与工艺

4.包装的印刷制作 包装设计师

3 会展设计与制作 1.会展与公共空间功能分类及空间分析

2.会展与公共空间构成元素及设施设计

3.会展设计流程分析及设计

4.项目现场施工指导及观摩、预决算及验收 会展设计师

4 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 1.数码摄影与图像处理

2.影视广告设计与制作 摄影师/数字视频合成师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与项目导入: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基础课程 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创意设计思维训练、Photoshop应用 基础课程 设计构成、空间透视、3Dmax应用、

会展设计与制作

设计思路 掌握广告设计的基础造型 设计思路 熟练运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

学期项目 创意图形的设计与制作 学期项目 概念空间的设计与制作

技能竞赛 文化创意设计类大赛 技能竞赛 公共空间设计类大赛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与项目导入: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核心课程 CorelDraw应用、字体与版式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制作、

品牌形象设计(CI) 核心课程 包装设计与制作、、纤维艺术与装饰设计、广告摄影与摄像技术、影视编辑与后期制作

设计思路 掌握品牌形象的整个流程 设计思路 掌握影视广告设计制作技法

学期项目 VI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学期项目 影视广告的设计与制作

技能竞赛 企业品牌设计类大赛 技能竞赛 交互传播设计类大赛

2.课程内容的改革

把专业技能大赛渗透进课程内容的改革中,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从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到资源的建设,尽量吸取企业的新技术并应用于专业竞赛中。项目的选题尽量符合大赛的要求,并把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引入进来。优秀的项目可以参赛,获奖成果又可转化为教学资源案例。

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竞赛项目为例:

项目类型 课程信息 竞赛信息 培养目标 实施方案 教学成效

课堂项目 包装设计与制作 中国国际包装印刷创意设计大赛 培养对包装设计的有效表达、把握和创造能力等 材料的选择与特定商品的包装训练 《酒类包装》获国家级优秀奖

课程项目 Photoshop图像处理 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竞赛 培养平面设计的能力 平面广告的构思与设计 《黑白人生》等获省级三等奖

学期项目 摄影与摄像、数字影视编辑 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视短片的创作 《进与退》等获国家级二等奖

毕业项目 Photoshop图像处理、场景设计 优秀毕业设计评比 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以及应用能力等 漫画的创作在软件中的具体应用 《木头日记》等获校级三等奖

3、现代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跟进

针对学生要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优先打造核心专业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基于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内容及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手段日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源库、基于网络平台的智能管理系统和互联网信息(艺术设计类专业论坛、QQ空间、微薄、微信公众平台或订阅号)等在循序渐进式项目的设计、开发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的保障

师资队伍和实训环境的建设是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具有原创精神的教师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特色,以系列课程和专业为建设平台打造师资队伍。在职国内外进修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加大了教师学历提高与取得行业高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力度。轮流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担任“访问工程师”,加大了教师实践锻炼、科技服务的力度。吸引社会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或邀请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组织教师参加艺术类学术活动,鼓励师生承接商业项目,或是校企联合办学和合作开发项目等,这一系列措施都促进了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打造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工艺美术师、工程师、各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技师等组成的师资团队,为学科建设和转型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着眼于长久的可持续的设计教育发展脉络。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改造与组建能够满足循序渐进式教学改革的技能训练需求。各类培训讲座、文化创意交流活动与科技艺术节都为学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竞技文化氛围。类似于工作室的学生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锻炼空间。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方式共同参与,彰显“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应用型高等艺术教育的特色。

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的质量体现

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坚持硬技能与软技能并重的素质结构模式。其中硬技能的体现是“双证”+作品集。“双证”指的是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关于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择必须是社会认可度较高,特别是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证书。如Adobe中国认证专家、Autodesk中国认证专家等国际著名企业的权威证书。相对优秀的课堂项目、课程项目、学期项目、毕业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均可收录进个人作品集,成为去公司应聘有力的佐证材料。日常的素材积累和成果汇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成为日后查缺补漏、温故知新的依据。

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自信,在项目制作中找到兴趣和成就感,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硬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职业素养、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软技能也在同步提高,企业一直比较担心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不再是设计教育的软肋。同时,专业技能大赛取得的成效也会转变成应用型大学选拔人才出国留学和本硕博直通进修提升的参考,不断的激励学生在艺术设计领域突破创新。

后论

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循序渐进式项目制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园中渗透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并形成了竞争的良性状态。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改革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一线教师的能力与影响力相对局限,在部分专业试行的基础上,需要在各级部门和各类专业中逐渐拓展,层层推进。学生项目的商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校企合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授予维护有待进一步拓展。

作者简介:刘德朋(1982-),男,讲师、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育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