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

第1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涉及财务管理各方面内容,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本文讨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风险日益增大,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势在必行。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性

1.1财务风险的可变性

行政事业单位也一直处在动态的变化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财务风险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转变能力。

1.2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的发生可能出现在财务管理的不同阶段,或是在财务管理的不同方面,其发生的程度,波及的范围等都是不能确定的,而且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在复化和多样化,财务管理者对于财务不能够全面地掌控和把握,因而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

1.3财务风险的非主观性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许多财务管理人员所不能掌控的不确定因素,财务的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

1.4财务风险的可预测性

虽然财务风险有着不确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但是财务风险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被预测的,随着管理方法的发展和管理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深度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防范规避风险。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现状

2.1外部控制力度有待提高

从外部的环境可以看出,国家的机构改革之后,政府的管理出现了“真空带”,各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自身的方式方法在经营和管理资产,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资金的利用率和浪费情况严重。同时在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的过程中,管理层对内部的控制重要性认识度也不够高,各个事业单位要面临着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的风险和国有企业连带责任风险。

2.2政府的预算约束力降低

随着社会化的进程不断地发展,财务的风险也在不断地攀升。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与企业中的财务风险仍有一定的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是财务的预算管理,财务的预算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发展要在经济基础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够像企业一样负债经营。

2.3内部环境控制有待提高

一旦内部环境开始恶化,内部环境就要面临失控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内控制度的建设就会严重的滞后,而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的单位,是纯消耗性的财政支出,而我国当前现存的《预算法》对于财务的支出只是一个原则上的规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仍未出台,因此当前的财务支出仍未有明确的相关法规法律,造成了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的尴尬局面。在管理上,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方法滞后,经费不足加上损耗与浪费,预算的控制缺乏一定的力度,导致财政资金的运转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2.4财务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因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复杂化程度提高,加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建设速度严重滞后,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财政的拨款单位,是纯消耗性的财务支出单位,对于财务的大收支模式是要求对支出进行严格控制的,但是当前出台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预算法》仅仅起到了原则性的规定,导致了财务的管理、预算支出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可以作为依据。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流程

(一)收集风险信息,即收集行政事业单位违背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这一组织目标的重大信息。

(二)识别风险,即依据收集到的信息来识别行政事业单位潜在的财务风险因素。

(三)分析风险,即估计、计算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及损失,并预估财务风险会对单位开展管理活动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将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范围、损失等揭示出来。

(四)计量风险,即基于识别、分析风险,凭借定性与定量分析,综合考虑损失幅度的大小、损失频率的高低,从而将风险量化或设定在某个等级上,以确定行政事业单位是否要采取风险防范措施。

(五)决策风险,即基于计量风险的结果,比较风险防范所需成本与风险收益,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来确定风险管理态度及决策。换言之,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风险防范目标,选择通过优化组合风险防范技术及措施来降低、消除风险。

(六)处理风险,即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财务风险防范方案时要强调效率,通过填密风险防范计划的制定来有效配置财务资源。财务风险防范并非单位某一个部门的职责,需要组织整体配合,实时监控执行财务风险防范方案时的各项具体工作,使执行与方案保持一致。

4、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控制

4.1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财务风险来说,不管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它的形成、扩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按照该规律就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甚至量化。为有效预测、量化行政事业单位发生财务风险的时间、范围、程度,建立相应的预警指标体系是必要的,从而通过各种指标量化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做到估测准确。

一是合理、准确地确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指标非常关键,通过对比预警指标值与量化指标值,就能确定财务风险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及预警值时要充分考虑其一致性、连贯性,必要时也可按照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要充分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因为财务数据往往以海量形式存在,依据信息技术有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就能有效处理海量的财务数据,以达到识别、预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目的,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条件。

4.2加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

在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预算管理是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需坚持收支平衡,按照既定的发展计划、预算安排来合理编制财务收支计划与预算。财务预算需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以及勤俭节约的原则,在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方面投人足够的资金,并加强监督经费使用过程,各部门也要及时掌握各自的预算执行情况。在预算的编制中,行政事业单位应综合考虑各部门、各项目的实际情况,要保证本部门不超预算,从而全面维护财务收支预算的合理性、公平性,通过灵活调整并有效控制预算来保证单位正常开展各项工作,防范财务风险。

4.3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平台

一是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将信息孤岛消除。当下,行政事业挝辉谟τ眯畔⑵教ㄎ寤ò嗣牛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较差,很难共享数据,不但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还给单位的内部控制带来更大难度,严重制约财务风险防范方面内部控制应有作用的发挥,所以建设信息化平台时要考虑集中数据,真正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效率。

二是嵌人式开发内部控制、财务风险预警与现有财务系统,保证能提前发现财务风险,使内部控制到位,使财务处理合规、合法。如今,几乎每一个财务软件系统均是通过授权控制来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而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几乎都是事后进行,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发软件时要考虑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调研之间的协同部署。

三是开发统一现金流、信息流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平台,这是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的新挑战,不管是公务卡消费管理还是零余额账户管理都不能统一现金流、信息流,行政事业单位要想使预算资金保持零风险,就必须从统一现金流、信息流的角度来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平台,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5、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如果财务风险防范不到位,在运行环节就会面临诸多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全面落实财务风险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 财务风险; 风险预警; 预警指标

一、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原则及内容

近年来世界相继经历了金融风暴、金融危机等,直至现在仍留有危机的后遗症,这一系列的财务风险不断地警醒着企业,需不断增强其抗风险的能力,使决策者和相关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做出相应决策规避风险,使企业持续良好地发展。

遵循行业的特殊性是建立预警指标的首要原则,同样预警指标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对于每个煤炭企业需要有各自的独创性,从而我们确定的预警指标才符合本行业的实际需求,才能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将“预警”真正落实到位。

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本文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分析重点,即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动能力及成长能力指标,详情见表1。

表1将各项指标单一列出,但是独立的预警指标并不能全面反映煤炭企业存在的风险,还可能会因为风险因素考虑不全面,使得企业做出错误的决策。抓住指标的系统性和内在联系,才可以建立具备整体性和高度概括性的预警指标体系。

二、煤炭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分析

(一)煤炭行业财务风险现状

煤炭行业是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煤炭企业财务具有高风险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特点,如负债比例过大,融资渠道不够广阔等等。财务状况的好坏主要反应在财务指标上,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危机的识别指标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财务安全检测指标体系等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高煤炭行业财务预警意识,建立适合该行业的预警体系尤为重要,进一步推动煤炭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二)建立符合行业特殊性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要建立针对煤炭企业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则要了解煤炭行业的具体生产运营流程及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生产特点。图1表现出了该行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活动模式,更有利于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

(三)煤炭行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分析

1.主要预警指标的合理性分析

本文以我国煤炭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2009年财务数据为样本(分别为:中国神华、西山煤电、兖州矿业、大同煤业、开滦股份、中煤能源),分析了该行业的财务预警指标(如表2)。本文中的煤炭行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涉及到的指标标准值是根据该行业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的。首先确定一定权数,根据公式G=ΣGi×Wi,其中,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Wi为权数。其次计算出本文所选择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最后可对其属警区经行业划分并对这6家上市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进行排名,得出结论为本文所选择的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2.主要预警指标的适用性分析

据表2样本企业2009年数据,可得出行业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4%,这为公司进行多样化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购置采掘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兼并收购其他企业等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然而比我国设定的正常资产负债率50%要偏高,应适当地减少负债比例,从而稳定经营生产。

煤炭行业资金密集也是其特殊性之一,而大量资金又表现为固定资金,现金流转不畅,容易引起财务危机。现金流转的流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物资流通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材料采购、设备维修、工资发放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所选择的样本企业在2009年净利润现金含量均值为97%,该指标的最近一期行业水平为84.29%,适时地反映出这几家样本企业近年来对现金流方面的重视和控制,从而达到财务风险的预警。

本文中选择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大多保持2次,较为正常。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使用“固定资产现金周转率”来与煤炭行业的特殊情况配比,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另一指标。公式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平均固定资产,该指标的意义在于讨论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衡量企业是否面临固定资产投资饱和的问题。通常来讲,该指标值越大越好,说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还未饱和,同时与固定资产投资回报率结合分析,确定比较合理的投资规模。

对煤炭企业来说,财务风险最终都要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对这些风险进行量化。成长能力指标则可在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企业销售变动趋势和资本扩张方面去衡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本文选择的是总资产增长率,可以划分到资本扩张能力,均值在31%,说明所选择的样本企业有很好的成长势头,财务抗风险能力同样得到很好的展现。

三、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防范化解风险

(一)避免盲目举债扩张,确定符合本企业的负债规模结构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以较快速的速度对外扩张,适度举债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是过度负债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财务危机。

首先,要使煤炭企业资产负债总水平低于50%,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尽量避免单一化的负债模式,需采用多层次、多元化负债方式,使得债务来源结构合理。

其次,对于中长期的企业负债应合理搭配,对于不同期的债务要使用时间的“剪刀差”,尽量不要安排在同一会计期间内偿债,同时负债中的流动负债比例不宜过大。

最后,要使煤炭企业能够按期还本,合理的负债结构就显得颇为重要。必须使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不低于2:1,还要把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调整到不低于1:1的安全区域内,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就会增强,降低了举债风险,增强了企业的变现能力。

(二)提高投资收益水平,确保资金安全及资本金运行速度

煤炭企业在进行新项目投资的时候虽然分散了风险,但是随着管理幅度增大,就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尤其是一些大型煤炭企业会涉猎很广泛的行业,管理决策的失误时有发生,容易造成投资无法有效回收。

首先,应该把握准确的市场定位,确保新项目产生的资产利润率高于该项目负债利息率,使得企业投资在一定预期内收回,不会因新项目的经营而降低原有项目的利润水平,同时不会因新项目的投入而增加负债,产生不良资产。

其次,注意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提高资金使用率,减少坏账和材料储备的占用空间,使得“死水”资金活用起来。煤炭企业可以借鉴物资超市供货模式,减少材料库存量,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最后,需与适度负债相结合,将资金点活,在投资、筹资等环节高效运作,形成一条复杂有效的资金链。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特别是决策层和会计人员的意识

煤炭企业中有一部分人对风险的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使得再好的预警指标体系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首先,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要想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引起领导层的足够重视,否则在资金、人员等基本素质无法得到充足的利用。同时中高层管理人的财务风险意识应该有更高的水平,将各项风险指标灵活运用到实际中去,牢牢掌握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抵御财务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管理良好有序的运行。

其次,煤炭企业不仅需要一个单一的财务部门,更要专门设立财务风险预警的特殊职能部门,配备专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干预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

最后,要加强员工的财务安全风险意识教育。通过各种会议、网络等形式广泛宣传,并提炼出资金资产安全理念。

四、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财务风险,而煤炭行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充分利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指标基础数据健全风险分析、评估和风险报告,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引导高层决策,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引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谐,孙永波,张晓天.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7(5).

[2] 王伟.建立预警指标体系防范煤炭企业财务风险[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3] 黄金燕.我国煤炭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南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第3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2

一、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有狭义财务风险和广义财务风险两种概念。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债务到期无法偿还所引起的破产的风险。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受内部环境或者外部控制等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不对等的可能性,它贯穿于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本文在此讨论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指广义的财务风险。

(二)新能源企业经营状况

新能源是相对传统能源而提出的概念,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海洋能等多方面的能源资源。新能源因其环保、经济和替代的多重优点,使得新能源产业得到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很多省市都在打造新能源基地,大批企业跨入新能源行业。在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新能源企业主要应对太阳能和风能而发展起来,形成了诸如光伏太阳能类似的大企业,以及其他一些地热等能源的小企业。而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对于新能源重视程度的日益提升,新能源企业获得了更光明的发展态势,不仅原有的太阳能以及风能等新能源获得更为深入地发展,其他的诸如生物质能的新能源企业也逐渐壮大起来,为我国的新能源事业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特殊性

1.外部风险特殊性

区别于传统能源企业和其他行业,我国新能源企业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基本来自欧美日等国家,这就造成新能源企业受制于人,严重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比如我国光伏太阳能企业,虽然国内企业加大对其的研究,也不断取得成绩,但是引领新能源技术潮流的还是欧美日等国家。更甚于欧美日国家的相关研究进展大于国内,这就有可能国内生产技术面临更新换代的风险。

2.内部风险特殊性

(1)生产技术落后

相较于其它行业企业,自“十一五”以来,我国的新能源企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新能源行业。一些行业已经由垄断竞争向充分竞争发展,这一方面丰富了新能源市场,降低了相应成本,但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企业发展时间短,大多处于初创期和发展期,大量工作处在摸索中,这就造成新能源企业技术落后、高额的研究开发费用、大量进口的设备,人才的匮乏等等,使得新能源企业相较于传统能源企业,缺乏价格优势及产品质量优势,而且投资方或债权人为了利益最大化,将整个市场带入一种低技术的重复生产状态,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高端发展。

(2)应收账款过高

由于新能源企业发展时间短,并且缺乏价格优势及产品质量优势,在整个能源市场上并不占优势,以至于新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为了培养客户及保持顾客忠诚度,企业提供了极大的优惠措施吸引客户,这些优惠条件一般包括了较长的应收账款账期,这就造成企业的资金回收不畅现象非常严重,应收账款比例过高,资金流动能力差,资金利用率低,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差,容易引发资金链的断裂。

(3)资本结构不合理

新能源企业相比其它行业企业,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尤为突出的是负债过高。这一方面带来较重的利息负担,一旦不能按时偿债,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所有者因为企业的高负债而提高对企业回报率的要求,或p少投资;债权人会因为企业的高负债而提高对企业借款的条件,如提高贷款利息、减少贷款额度,这样造成企业再融资的困难,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加大。

(4)环保意识缺乏

新能源产业并不是无污染产业,只是相对传统能源产业,对人类的危害范围小,但从长期看,缺乏环保意识的新能源产业会给人类未来带来更大的危害。

分析以上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殊性质,为了防范风险,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式是新能源企业进行财务危机防范的有效手段。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是财务风险预警模式建立的基础和前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针对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殊性,对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二、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理论

(一)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财务危机是循序渐进、逐渐地产生的,企业只有构建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才能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规避,而构成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关键是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选取指标体系中,并非选取所有的财务指标。新能源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中所选择的指标体系要符合本行业的特点和财务风险的特殊性,并遵循一定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要求所建立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能够准确监测企业财务数据的内在联系,进而揭示财务运行规律,如实反映企业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潜在危机。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指标系统不是绝对的、静止的,而是相对的、不断发生变化的。由于影响企业的因素非常广泛,这就要求选取的指标具有先进性,并且要求监测对象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数据,做出正确的判断。

3.预测性原则

预测性原则是指能运用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预测未来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即它可以依据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这是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一个必要原则。

4.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是指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应将企业的财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分析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动态分析预警还可以反映企业经营者对危机的态度和防范危机的能力。

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搭建

根据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结合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的特殊性,本文将新能源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财务指标,第二类是非财务指标。通过这两类指标的选取及建立来搭建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一)财务指标的建立

1.偿债能力指标的建立

企业只有生存才能获利,而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是资金链畅通,可以偿还到期债务。通常情况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的高低,能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即企业短期资金链是否良好;而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产权比率的高低,则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产权比率的高低也反映了所有者权益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即企业长远发展资金链的有效规划程度。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产权比率= 负债总额 /所有者权益总额

2.盈利能力指标的建立

获利可代表企业发展的价值,是企业存在的追求。盈利能力可以作为衡量新能源企业最具综合能力的指标。企业只有盈利才能发展。从长远来看,企业能避免财务危机,必须有良好的盈利能力,这样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才会更强。其指标有经营现金流入流出率、总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

经营现金流入流出率=经营现金流入量/经营现金流出量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3.管理能力指标的建立

企业财务状况的优劣可以通过管理来改变。质量抽查合格率高,反映企业生产能力及管理能力强。总资产周转率高,反映企业活力强,经营效果好。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收回越快。存货周转速度越高,表明存货占用水平越低,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越和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优化企业的资金链。

质量抽查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额/资产平均总额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4.发展能力指标的建立

新能源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不断追求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大市场的份额。其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研发费用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缩小的速度;销售收入增长率反映企业销售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研发费用增长率反映企业对生产产品技术及新产品重视程度。

总资产增长率=(年末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增长率= (本年总销售收入-上年总销售收入)/上年总销售收入

研发费用增长率=(本年的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上年研发费用

(二)非财务指标的建立

非财务指标可以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它由定性指标构成,主要采用专家打分制(0、2、4、6、8、10)的办法量化。

四、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取得丰富的成果,新能源企业也在广泛地应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来防范财务危机,但企业应用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也存在一些题,需要我们在应用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1.新能源企业在应用财务风险预警时,重视企业财务管理预警的使用而忽视了企业经营管理预警的使用。经营管理财务风险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因此,新能源企业应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研发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重视。

2.企业预警部门的工作与财务部门的工作部分重复,这造成企业人力、物力的浪费。企业应协调部门间的工作,避免重复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3.财务预警的目的是期望在危机发生之前,根据预警指标的预测结果提醒企业进行防范,以避免财务危机。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应贯穿企业整个财务活动中。

4.新能源企业应加强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及时准确取得企业财务数据是企业进行财务风险预警的前提,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如实影响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效果。

参考文献:

[1]蔡莉莉.浅谈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完善[J].财会研究,2010(22).

[2]裴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33).

第4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后,高校向商业银行贷款办学成为解决高校资金短缺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也对推动高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高校信贷资金又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是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的信贷资金属于高校的借入资金,属于高校的负债,与国拨经费和学费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校使用信贷资金需要偿还本金,还要定期支付利息,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所谓财务风险就是高校取得信贷资金后存在着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高校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按期还清贷款,甚至还存在着被债权人起诉而破产还债的可能性。因此,学校在信贷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坚持效益原则,既要努力扩大收入,又要严格控制办学成本,不断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同时,高校应严格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并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高校的报警器,高校必须对预警指标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经常性的监控,对高校的每一项重要经营决策活动带来的财务状况变化,进行预先测定,分析判断财务风险程度,为决策提供反馈信息。同时,要以现代财务理论为指导,根据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保持预警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参考社会平均水平、行业水平、高校的特点、产业政策、本单位或同类高校历史经验,增加更能反映单位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制定出适合本单位财务特点的预警指标体系。

二、完善高校贷款债务偿还机制

学校要根据债务规模情况,建立相应的债务偿债准备金,在当年预算中进行反映,由财务部门实行专户管理。偿债资金的来源可为财政预算内拨款、学校自主收入等,主要用于消化因举债而形成的隐性风险。

三、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分散贷款分险

信贷资金是高校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单一的筹资渠道会增大高校的财务风险。为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高校应建立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分散风险,增强还贷能力。充分挖掘本高校的教学资源,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工程硕士、EMBA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满足社会不同层面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学校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大科研团队建设,努力提高高校的科研能力和获取科研经费的能力。

四、加强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控制体系

应将高校贷款资金纳入预算管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要求高校预算编制必须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力(包括国家财政补助拨款)和借款规模合并编制综合财务预算,采用现金流量平衡的原则,即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相平衡。这种平衡关系可表示为:预计收入数+预计贷款数=预计支出数+预计还贷数。通过这个平衡关系,可把贷款资金纳入高校预算管理范围,及时、客观、真实反映高校当年的借款规模和支出需要。

五、应建立高校的偿债准备金制度

第5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是各行各业公司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不论是对投资者而言还是内部管理生产者而言都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以此及时掌握公司的财务动态趋势,促进企业的良性优化发展。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相关规律,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存在的一些财务管理性弊端进而可以对企业的优势及劣势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规避财务风险的相关对策,以减少企业损失。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公司的发展做出比对分析,从实际出发调整企业的管理指标,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将促进企业的良性优化发展。与此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旅游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内在价值。同时也有利于落实相关行业的会计准则,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地发展。

一、理论基础

该理论研究最早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并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完善进步。据有关资料显示,西方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公司至此出现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性部门。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过程中不同行业的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研究结论。特恩布于20世纪末年研究英国内部的控制体系及公司的治理。其研究报告比较早的意识到公司内部控制与管理风险之间的重要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了公司管理层级在风险管理与控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界定。他的研究报告为后期企业内部控制走向全面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借鉴资料。进入21世纪以后,该领域的研究开始涉及全面风险的管理并涉及组成因素的研究。北美非寿险精算师协会(CAS)在分析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推出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COSO进一步推出了《全面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该研究提出了经典的八要素理论,即目标设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事项识别、风险反映、信息与沟通、监控、控制活动。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一)Z计分模型

该模型是由美国的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的。这个模型的作用是计量企业存在破产的可能性大小。所得出的Z的值应在1.81-2.99之间。当Z的值等于2.675时为居中水平。如果某一个企业的Z值大于2.675,则表明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处于良好的形式;而如果Z的值小于1.81,那么说明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可能性。如果Z的值处于1.81-2.99之间,称为“灰色地带”,处于这个区间的企业,它的财务状况是极其不稳定的。

(二)单变量预警模型

单变量预警模型分析是主要集中在单变量的描述和统计推断这两个方面的,在于用最简单的概括形式反映出大量样本资料所容纳的基本信息,描述样本数据中的集中或离散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单变量分析是最早使用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具体来说这个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失败企业与经营成功的企业在财务相关指标方面的区别,然后确定对企业财务风险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指标,进而以该指标为基准对其他指标进行科学地排序。

(三)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Logistic回归分析是一种广义线性回归,它是根据样本数据使用最大似然值估算获得出各参数的数值,其模型为P=exp(a+bx)/[1+exp(a+bx)]。当计算结果小于0.5时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处于严重的危险状况之中,需要尽快采取应急措施。而计算结果的数值大于0.5则表明该企业几乎不存在财务风险。学者以此模型作为研究依据,通过计算推到,得到某个公司处于财务风险下的可能性大小,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公司发展服务。国内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所做的研究起步较之国外要晚。这主要是因为现存经济市场不够开放透明,很多财务数据没有公之于众导致有心研究的学者没有数据资源,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无从下手。近年来随着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公布与企业本身对财务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促使相关研究得以进行,也得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结论。

三、基于财务风险分析的案例研究

(一)公司简介

本文案例择选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主要的经营范围是出镜旅游的批发、销售相关旅游产品以及商务性质的旅游项目。众信旅游的总部设置在首都北京,此外在沈阳、西安、武汉、杭州、上海等多个地方也设有分公司机构。2014年1月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A股市场上第一家民营旅行社上市公司。

(二)财务风险分析

1.财务风险相关概念。财务是任何一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财务风险来源涉及公司财务结构的不恰当不合理、融资的不科学不规范,财务风险将致使企业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等特点。2.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归为以下几点:第一是由投资活动所产生的财务风险。投资活动涵盖了内部投资及外部性投资,对内而言不科学不合理的投资活动将致使企业规模效益下降,作出投资后反而引发盈利能力与营运能力的下降。对外部投资而言,企业不全面不恰当的市场调研活动将会导致企业投资方向的误判,使企业投资决断力受到影响,从而产生财务性风险。第二是由筹资活动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债务规模的扩张,负债比率过高。当某一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时要以审时度势的科学性眼光进行筹资活动,盲目地筹资会致使不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此外也要权衡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合理比率,避免由筹资活动而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所增加的企业财务损耗。第三,收益分配所引发的财务风险问题。要合理调度企业的收益分配,择取适当的留存收益比率。不合理的收益分配会降低投资者的积极性,也会对企业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会对企业后期的管理经营造成不良影响。3.相关财务指标分析。(1)资本结构分析。产权比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其结果反映的是企业股东权益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高低。负债比率值越小,产权比率就越低,偿债能力就越强。从有关资料所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众信旅游偿债能力在2013年第四季度时最弱,在2015年第一季度时最强,随后产权比率值逐渐上升,偿债能力逐渐减弱。长期资产对长期资金比率的计算方法是长期负债的总额除以长期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的合计。这里所说的长期资产指的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该指标的含义是长期资本里面非流动性负债所占的比重大小。从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从2013年至2015年,该企业的长期资产与长期资金比率从196.8逐渐下降至166.8,可见非流动负债在长期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逐渐下降的。资产固定化比率反应的则是公司自有资本的固定化程度。其计算公式是资产总计与流动资产合计之间的差额再除以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该指标结果越低则表明公司自有资本用于长期资产的数额相对是比较缺少的。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众信旅游在资本固定化比率方面的变化差异还是比较大的,2014年以前的比率较低。但从2015年开始资本固定化比率大幅度上升,2015年间该比率也呈上升趋势,平均值在52左右,反映出该众信旅游自有资本用于长期资产的数额在慢慢增多,公司日常经营所需资金需要依靠借款来筹集,这将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不利公司的长期良性发展。(2)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反映的是每一单位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障,其公式是流动资产合计比上流动负债合计。一般而言,流动比率越大就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该指标在200%左右证明公司的情况比较好,众信旅游的流动比率均未达到200%这个指标,且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情况不容乐观。说明该公司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不是很高,短期偿债能力也越来越弱,继续恶化将出现偿还短期债务的困难甚至可能导致破产,需要引起重视。速动比率则是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在某一个时点上运用随时可能变现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比值等于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应收款项三者之和。就一般情况而言,速动比率的值越大证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通常以100%上下为较佳的比值。众信旅游在这方面的比值是偏高的。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的总额与资产总额之间的比率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债权人所发放的贷款安全程度的多少。在我国一般认为该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比较好,众信旅游在2013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一季度期间负债比率不太稳定,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其资产负债比率慢慢趋于稳定,在46%左右,总体而言该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情况还是比较好的。(3)现金流量分析。购货付现比率是购买商品及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成本的比率关系。具体反映的是公司每一元购货成本中有多少实际付现的成本。如果说该比例值等于1或者近似等于1,就代表公司本期的购货现金与主营业务成本是基本相当的,可以说购货成本基本上是付现成本,说明公司没有因为购货形成新的债务。如果这个比率值是大于1的,就说明本期购货现金大于主营业务成本,表明公司不仅支付了本期的全部货款还对前期所欠款项进行了偿还。此时虽然现金流出变多,但有利于良好信誉的树立。若该比率小于1,那么本期购货现金就要小于主营业务成本了,代表赊购比较多,虽然在现金方面有一定的节约是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表现但是也增加了负债加剧了公司今后的偿债压力。从购货付现比率显示来看,众信旅游在这方面的情况一致比较良好稳定,基本都是接近于1的。证明该公司在这几期中购货现金与主营业务成本基本相当,没有形成新的负债。

(三)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对旅游企业而言,为规避财务风险实现最大化的利益是经营过程中的大目标,因此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用人机制,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个优秀高效的管理团队将有利于财务风险的分析识别。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做决策时以科学发展的眼光严谨对待。其次,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识别系统,避免负债过多的风险,明确企业有可能存在的隐蔽性或有负债风险,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季节性波动性偏差及时做好防范措施。最后企业应建立科学适用的财务预警机制。运用科学的财务分析指标,对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地比较分析,防范财务风险潜在危机;同时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从短期角度明晰企业的财务动态指向,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此外也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企业的发展不能光顾眼前利益,要有科学审时的眼光,对获利能力、经济效率、盈利能力等多方面多角度加以考虑。

(四)基于财务分析的企业评价

财务管理评价是依据企业的管理目标,对资金运行和正确处理财务关系进行科学有效组织整合的活动。在建立财务管理评价过程中,要遵循全面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从上述财务相关数据指标分析我们可以初步获得北京众信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在资本结构方面,众信旅游的股东权益比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产权比率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弱化现象。其非流动资产在长期资本中的占比也有所下降,公司日常经营存在着依赖借款的风险,在此方面应加以重视,防止恶性借款发生。在偿债能力方面,众信旅游应加强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强化其短期偿债的能力,提高本企业流动资产运作的能力,以此弱化企业的偿债风险。在现金流量方面,该企业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企业要加强重视提高短期偿债能力,提升企业的信誉水平。最后在盈利能力方面,该企业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明显,总体而言在同行业中居于较稳定的水平,并且被多数投资者所看好,即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其盈利能力有待加强,以此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

四、建议

对于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议如下:首先,完善旅游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公司运营发展过程中制定相关科学合理的治理机制将有效地降低一个企业将会面临的财务风险。良好的治理机制能有效规避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由具有管理能力的组织进行企业运营构架,以此促进企业良性发展。比如在公司建立严格规范的用人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等。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识别预警分析指标体系。财务风险不可消除,若能及时有效地识别及时作出有效应对措施将减少企业的损失。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财务风险,究其根源就是对财务风险处理不得当。建立规范的财务风险分析指标,可以从直观的角度找出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为下一阶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打下基础。第三,完善企业审查机制,严格内部审计工作,严格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就内部审计而言,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企业监事会应科学引导内部审计工作,接受股权大会的工作委托。秉承科学、客观、独立、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企业董事会进行监督和服务。同时要健全内部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工作执行标准等进行严格规范。

参考文献:

[1]黄子俊.试析旅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经界,2016(2)

[2]何进生.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J].商情,2012(43)

[3]刘文侠.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缺失存在的风险[J].财经界,2015(26)

第6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一、Z值财务预警模型简介

Z模型是一种偏重于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方法,其逻辑思路是运用多变量模式构建多元线性函数公式,以加权的方式计算多种财务指标,并依据计算结果分值(Z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该方法将22个财务比率分为五大类:即流动性、获利性、财务杠杆、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然后通过逐步多元区别分析,在其中选取五个最有代表性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组合成一个数学式,来计算、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具体而言,就是依据选取的变量对财务危机警示影响程度的不同而赋予不同的权重并进行加权计算,最后计算出某个企业的总体风险总分值Z,将其与查到的临界值对比,从而把握企业财务危机的严重程度。

该模型的判别函数为: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其中:

X1=营运资本/资产总额

X2=保留盈余/总资产

X3=息税前盈余/总资产

X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

X5=本期销售收入/总资产

该模型的特点是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三大指标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察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具体来说,当Z2.99时,表明企业安全系数较高;当1.81≤Z3≤2.99时,企业处于难以预料的灰色区域,财务风险难以判别。企业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才有可能化解风险转危为安。

二、Z值模型的应用举例

Z值模型大多用于判定企业破产可能性的大小,也常常用于判定企业财务危机的状况,是当前在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中最常采用的一种模型,本文用Z值模型来对A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判别分析。

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加之企业经营不善,近年来A公司利润连年下滑,甚至出现巨额亏损,2009年陷入财务危机。根据A公司2003―2007年定期报告中的数据,分别计算有关的财务比率。计算结果如表1。

根据前面的叙述,当Z值小于1.81时,公司即将走向破产的边缘;若Z值大于2.99,则表明公司经营正常不会陷入财务困境;若Z值处于1.81到2.99之间,则进入“灰色地带”,处在这一区间的企业难以使用该预测方法通过Z值对其未来进行推测。通过对表中Z值数据所处区域的划分可以看出:2011年以前的3年A公司的Z值维持在2以上,难以判断财务状况;从2011年开始,A公司的Z值突然大幅度下降,已经低于1.81的临界值。据此可以挑断,A公司已经深陷财务困境的泥沼。

三、供电企业使用Z值预警模型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使用财务预警工具

供电企业财务人员要根据预设的各项预警指标,以更宽阔的视野及时、全面掌握供电企业的风险情况。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观测时,不仅仅要采用静态的观测和分析方法,而且要把动态的观测方法引入到实际工作中,即在实践中不仅要关注各个指标是否达到预警的临界值,还要随时观察、追踪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规律和变化程度。要结合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市场状况来分析这些指标变动的特点,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应对措施。在实际运用模型时,不仅要随时追踪和观察本企业的财务变化,而且要把目光延伸到利益相关方,密切关注对方财务状况和财务行为。在业务来往中如发现对方的财务状况出现恶化的趋势或存在明显的财务风险,就应当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加大催收欠款的力度,以避免潜在的损失。

(二)建立健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完整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是供电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得以运行的基础。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才能得出需要的结论。如果会计信息缺失或者信息缺乏真实性,则必然导致预测结论的错误。因此,只有获取及时、真实、完整、可靠的供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供电企业的财务预警结果才能及时、真实、可信。为了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预警人员应该经常去供电企业的生产一线,实地考察和检验信息来源。

第7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新创企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私营经济创业活动的日趋活跃,居高不下的创业失败率也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我国的创业企业平均寿命不足7年,小型创业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年。系统分析新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特征及成因,对于改善新创企业财务管理现状,提高创业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创企业及财务风险的内涵

在创业学中。对创业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创立一个新企业,而广义的创业既包括新企业的创业,同时也包括企业内部的创新,也称“二次创业”。本文的新创企业采取狭义定义,是指创业者利用创业机会,获取并整合财务资源、人力资源、网络资源等一系列资源,创办一个新企业实体的过程。对新创企业而言,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是最突出的两大特性,

新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于其财务活动中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以及企业财务结构不合理、投融资不当而致使新创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的偏差程度。对成熟企业而言,经历了多年经营,其各项活动已逐步走向正轨,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形成了自己的应对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因此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而新创企业刚刚走向市场。创业者自身所拥有的管理经验和技能相对不足,面对政治环境、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的变化,无法及时做出应对:同时,由于大多数创业者并非财务人员出身,对财务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对财务风险缺乏一定的警惕性,这就使得大量的新创企业由于无法应对财务风险而致创业失败。在国家鼓励全民创业的大环境下,系统分析新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二、新创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新创企业区别于成熟企业的一个重要表现。成熟企业对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可以有效应对来自外部以及内部环境的一些挑战。同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与政府部门及合作企业和上下游供应商等均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网络,有较强的社会支持,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此外。成熟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较为雄厚的资产,故其资信等级相对较高。新创企业则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从外部环境看,企业面临着不确定性较高的政治环境,由于政府部门对新创企业的认可程度较低,因此新创企业难以从政府获得其经营发展所需要的稀缺性资源:同时。行业内激烈的竞争以及替代产品存在的可能性,导致其面临较为复杂的市场环境,而新创企业自身的经验不足,导致其抗击风险的能力很弱。从内部环境看,企业经营尚未步入正轨,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企业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无法做到完全的透明、公开,固定资产等财务资源单薄,导致新创企业资信等级不高,面临较高的信用风险。

二是融资风险。新创企业对资金尤其是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大,其融资却比成熟企业困难。成熟企业有着常规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的资金状况较为稳定,所需的融资资金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经过了创业期的信用积累,进入成熟期的企业有相对较高的资信等级。此外,基于企业前期建立起的社会关系网络,融资渠道较为稳定,即便企业开展数额较大的融资活动时,面临的融资风险也相对较低。财务资源是初始创业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企业成立之初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流。由于新创企业的产品、服务尚处于开发推广阶段。不能立即被消费者认可。无法迅速获得现金流的回收,如果不能及时注入补充资金,很可能面l临破产倒闭的境地。因此,融资对新创企业的生产经营非常重要。创业企业融资的形式也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不同的融资方式,其资金的收付时间不同,如果企业的现金流进出不同步,则会导致企业暂时性的资金短缺,从而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

三是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例,这一比例表明了当企业面临破产时,债权人的权益受保护的程度。因此,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由于债务利息通常低于股票的利率,且债务利息是税前支付,而股票股息为税后支付,因此利用债务融资可以使企业充分享受财务杠杆作用,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然而,资产负债率过高将导致新创企业的资信能力下降,从而为融资带来一定困难。新创企业对现金的需求量较大会增加融资成本,进而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此外,由于借贷资金是需要到期还本付息,一旦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则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同时,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产和存货比例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货币资产的比重过小会导致资产流动性降低,增加企业偿债风险。相反,存货比重过大可以增加资产流动性,但周转周期过长会导致企业的经营损失。

三、新创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第一。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在此,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这些处于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银行利率的调整、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物价指数的变动等,将导致新创企业面临严峻的经济环境。外部环境的多变与复杂在为新创企业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和威胁,从而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加了难度。目前我国的新创企业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机构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没有良好的财务预警系统等状况,对外部环境的变化难以做出科学预测,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二,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新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制度的不健全、不合理是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之一。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现阶段我国的创业者以专家型创业者居多。创业者的技术背景雄厚,但对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的控制防范则缺乏基本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新创企业而言,涉及的财务问题非常多:首先是自有资金以及借贷资金比例控制问题,借贷资金过高虽然可以享受到财务杠杆效应,但无疑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其次是现金流保障问题,充足的现金支撑,对新创企业的盈利以及偿债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现金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多数新创企业对现金没有合理的控制,企业随时存在着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进而引发企业的财务危机。目前多数新创企业在相关负债经营及现金流控制等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风险防范机制,这也是新创企业面临较大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第三,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无论是新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只要有财务活动存在,必然

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由于财务经验的缺失,多数新创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在融资时很少考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盲目扩大融资导致面临偿债风险:存货周转率过低导致其占用大量资金:只关注销售额而不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成为呆坏账,企业的资产长期被债务人使用,企业本身的资金流动出现困难。这些活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信用以及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第四,投融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在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控制上,我国的创业者普遍存在经验决策和主管决策的现象,其行为不具科学性。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创业者认为只要充分利用创业机会,扩大企业规模,将企业做大做强,企业就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很少考虑到这种扩张的背后如果缺少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和风险规避,将致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导致新创企业的失败。在融资决策上,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企业发行股票有着严格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只有大型企业方能满足条件,新创企业很难利用债券和股票融资。在外部融资方面,目前我国新创企业的流动资金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由于新创企业资信等级不高,银行向其贷款的条件比较苛刻。因此,新创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巨大困难,这无疑增加了新创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新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是控制新创企业财务风险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建立完善的记账系统。创业期企业面临固定资产购置、原材料准备、产品生产、服务提供以及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创业者不但要重视对现金和产成品的管理,也应重视对原材料、半成品等的管理,对这些资产均要及时人账,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活动与账面财务情况有良好的对接。其次,明确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的对象、目标和管理方式,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项财务活动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投资决策要有规范的财务资源需求及投资回报情况报表,融资决策要有明确的企业资本结构分析以及偿债能力分析报告等。最后,建立良好的清查分析系统,定期盘查企业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比例及坏账比率等财务风险指标,将盘查结果形成规范的分析报告并记录存档。

第二,提高财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中国的创业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以外的人存在一种天然的不信任,在财务这类重要资源部门,更倾向于任命自己的亲属或值得信赖的朋友来进行管理,这些非专业出身的管理人员往往财务意识淡薄,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缺乏一定的敏感性,这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这些非专业财务管理人员。要积极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化程度逐渐加深,财务人员的职能已经不仅仅是记账,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信息收集能力,从中过滤出有效信息,分析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与企业其他部门沟通并合理配置企业的财务资源。

第三,积极吸引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新创企业可以更多的寻求风险投资公司的基金支持。风险投资基金是风险投资公司的一种向新创企业提供股权资本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公司不但可以为企业注入所需的资金,还会为新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等提供一定的咨询和帮助。同时,较长的投资回收期以及灵活的投资回收方式大大缓解了新创企业资金短缺的困境。因此,新创企业应当重视其商业计划书的制定,积极向风险投资公司寻求资金支持,在充实企业资本金的同时,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财务应对能力,降低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第8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类型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有支付风险、核算风险和管理风险三大类。首先,支付风险。支付风险是指单位预算指标与各项经费实际需求产生矛盾时,引发的挤占或挪用经费而出现的违规支付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部门预算制度的不完善。其次,核算风险。核算风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与能力的欠缺,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各项制度与政策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单位财务人员若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便会与新的制度脱节,从而出现会计核算失误,影响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最后,管理风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主要由单位制度体系的不规范,不全面,现有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等引起,其影响了单位的会计核算,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进而影响了单位依托会计信息作出的决策,加大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分析

1.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由于市场环境的日新月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内外部环境也在实时发生变化。但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并不能很好的应对这些变化。首先,就外部环境而言,由于国家机构的改革并未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使得国有资产所有者出现空缺的现象。此外,在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单位管理者未能及时更新观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引发财务风险。其次,就内部环境而言,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环境控制能力也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单位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淡薄,不能及时发现并控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并不健全,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也存在问题。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存在问题,不能与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与制度改革相适应,容易引发人员操作风险。

2.政府预算的执行力度不够。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看,政府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行政事业单位有其财务管理的特殊性,特别在当前环境下,许多事业单位为寻求自身发展往往不顾政府预算而引进超过自身能力的项目,这样很容易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赤字。

3.相关财务法规不健全。市场环境日新月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财务法规越来越显现出其局限性。由于事业单位的非营利性,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在现实的财务治理中,对其财务管理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有关财务支出的相关法规只有《预算法》,且只是原则性的,并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使得财务支出管理无法可依。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建议

1.区别不同的会计地位,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一部分事业单位开始从原来的社会性、公益性向营业性和开发性转变,单位经营性质和经营目的的改变,相应的单位会计地位也应有所改变。对于仍保留了较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具有较强营业性和开发性的事业单位,则根据企业的会计制度和财务风险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单位会计地位发生改变的这一环境下,则更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管理人才,单位应该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财务和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很好的应对会计地位转变和财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加强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首先要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务人员规范条例和财务事务执行条例,并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执行。这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实施能够保障单位会计工作有据可循,会计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也能有相关依据和法规约束,从而保证工作的高效性与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单位财务事务的规范。其次,要构建独立的内部监督、审计制度,以审核单位内部经济活动及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及有效性。

3.强化财务风险意识,提高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开展有关财务风险的宣传和培训活动,使财务风险意识深入单位职员内心并反馈于工作中,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者,应使他们全面而准确地对财务风险进行研习,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对单位工作和发展的影响,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谨小慎微,尽可能规避更多的财务风险。除了强化意识和尽量避免,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具备一般的财务风险控制与解决能力,要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风险,并及时加以控制和解决。

4.建立健全相关奖惩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立足自身实际与现实需求构建完善的会计、财务、内控制度以约束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合理合法进行外,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约束。对在单位财务风险控制中提出建设性意见或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给予表彰,而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财务风险致使其恶化的职员,则应给予相应处分。公平、公正的奖惩制度也是制约并鼓励员工认真公正的有效措施。

5.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单位应该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外国先进案例,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监控和评价机制,以便有效预测财务风险,从而进行及时的控制与处理,将其可能导致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第9篇:财务预警和财务风险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财务预警;F分数模型;预警指标;预警系统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的发展表明,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具有建设资金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廉,能够适应市场多样性的需求等特点,特别是在创新机制和创新效率方面具有其它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例如,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过大等。其中在财务上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财务控制薄弱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片面考虑到季节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

二是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原因是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应收账款不能兑现或形成呆账。

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中小企业月末存货占用资金往往超过其营业额的两倍以上,造成资金呆滞,周转失灵。四是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职责不明,资产浪费严重。

(二)难于规避财务负债的陷阱

过度负债可说是高速度成长企业的典型通病,也是财务危机的根源。战略需求效应由企业的战略布局驱动,或表现为现有业务的发展,或表现为新业务的开拓,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经常明显快于内涵质量的扩张,在高成长阶段都将出现某种程度的资金短缺。因此,高成长企业为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但是由于组织放大效应(组织放大效应是由许多企业在快速扩张中倾向于采取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模式。但这类模式债务放大效应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母、子公司都会从各自立场出发追求数量扩张;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业务联系和资金融通渠道外,还可能获得母公司再分配的业务或资金和内部担保则加剧债务水平,造成负债过度)在过度负债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和财务压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渐脆弱,短债长用则可能使企业潜在支付危机随时爆发。

债务、资产的结构性错配由最常见的就是短债长用,短筹长贷。还包括负债到期过分集中的结构与现金流量错位,长、短期负债结构比例失调,贷款的银行结构单一,资产和负债币种结构不合理等。企业将短债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金融机构基于高成长企业的前景,往往也采取短筹长贷方式,支持企业搞长期投资,从而加大了企业的资金风险,一旦银行收紧银根,企业将会进退两难。

(三)财务危机的陷阱突现

经营持续亏损由企业扩张过度,容易因经营管理不善或战略性失误引起亏损。如果企业只是短期亏损,只要亏损额少于折旧,未必导致债务偿付困难,但如果持续亏损,将造成企业净资产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大大削弱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不能到期偿还债务。如果亏损严重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将意味着企业偿付能力的丧失,最终很可能走上倒闭、破产的不归路。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国际上有着大量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探讨。

二、国外财务预警模式概述

(一)单变量分析法

国际上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6年,美国的威廉·比弗(WilliamBea2ver)运用精确的统计方法,提出了单变量分析法,运用个别财务指标来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单变量分析法中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主要有:现金流量债务比、资产净利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安全率(即资产变现金额P资产账面金额与资产负债率之差)等。由于单变量分析法一次只能分析一个指标,而不同的指标只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侧面,因此难以有效地预警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Z分数模型

1968年,爱德华·奥特曼(EdwardAltman)运用一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采用配对抽样法,通过配比研究,首次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Z值”模型。

其判别函数为:Z=112W1+114W2+313W3+016W4+01999W5,

其中W1表示营运资金/总资产,反映资产的流动性;W2表示留存收益/总资产,反映累计盈利情况;W3表示税前利润/总资产,反映资产的营运效率;W4表示股票市价/总负债面值,反映偿债能力;W5表示销售总额/总资产,反映资产周转速度。该模型的变量是从资产流动性、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中各选择一、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模型中的系数则是根据统计结果得到的各指标相对重要性的量度。按照这一模型,通过计算企业连续几年的Z值就可发现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征兆。

(三)F分数模型

由于Z分数模式在建立时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现金流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有学者拟对Z分数模式加以改造,并建立其财务危机预测的新模式-F分数模式(FailureScoreModel)。F分数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F分数模式加入现金流量这一预测自变量。许多专家证实现金流量比率是预测公司破产的有效变量,因而它弥补了Z分数模式的不足。

2、本模式考虑到了现代化司财务状况的发展及其有关标准的更新。比如公司所应有财务比率标准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现金管理技术的应用,已使公司所应维持的必要的流动比率大为降低。

3、本模式使用的样本更加扩大。其使用了CompustatPCPlus会计数据库中1990年以来的4160家公司的数据进行了检查;而Z分数模型的样本仅为66家(3家破产公司及33家非破产公司)。F分数模式对4160家公司进行验证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F分数模式如下:

F=-0.1774+1.1091W1+0.1074W2+1.9271W3+0.0302W4+0.4961W5

F分数模型与Z分数模式中各比率的区别就在于其W3、W5与Z分数模式中W3、W5不同。F分数模式中的五个自变量的选择是基于财务理论,其临界点为0.0274;若某一特定的F分数低于0.0274,则将被预测为破产公司;反之,若F分数高于0.0274,则公司将被预测为继续生存公司。

三、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本文将基于F分数模型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

(一)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方法的理论基础

财务预警的最终目的是采取对策,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处于安全状态,财务预警必须使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控制分为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预警管理更多的要应用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并且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相联系和融合,财务管理内部的筹资、投资和运用也相互联系和融合,预警管理必须从企业整体出发,某项指标的变化和波动,其原因往往并不是单方面的,企业某一方面的警报,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应对措施。

(二)确定预警范围

确定预警范围是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预警范围的确定就是要明确财务风险包含的内容和类型。一般来讲,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担保风险、信用风险、应收账款风险、价格风险、存货风险和资产营运风险等。

(三)确定预警指标

预警指标的选择是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础和重要内容。预警指标选择的好坏是决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科学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所选取的指标应具有灵敏性和可操作性,所谓灵敏性,就是所选的指标要对经济波动的反应敏感;所谓可操作性,就是要选择现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可以取得的指标,而不是单纯的理论探讨。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选择反映稳定能力的指标、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和反映成长能力的指标,根据F分数模型选取得指标包括:

1、反映稳定能力的指标:W1=(期末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负债)/期末总资产,W1反映了资产的流动性,表示每一元资产本年度周转多少次,形成了多少元的营运资金,W1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财务状况越理想。

2、反映营运能力的指标:W5=(税后纯收益+利息+折旧)/平均总资产,W5测定的是企业总资产在创造现金流量方面的能力。W5越大说明企业筹资和再投资能力越强,相对于Z分数模式,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出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其中的利息是指企业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后的余额)。

3、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W2=期未留存收益/期末总资产,W2反映了企业的累计盈利情况

4、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W3=(税后纯收益+折旧)/平均总负债,W3是一个现金流量变量,它是衡量企业所产生的全部现金流量可用于偿还企业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讲,企业提取的折旧费用,也是企业创造的现金流入,必要时可将这部分资金用来偿还债务。

W4=期末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期末总负债,该指标也是用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根据F分数模型,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为:

F=-0.1774+1.1091W1+0.1074W2+1.9271W3+0.0302W4+0.4961W5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计算出各类指标以及F数,根据报警标准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四)报警标准和方法

1、报警标准

当某一指标达到某一临界点时,就发出警报。如采购计划合理变化率为上下20%,当变化率达到30%时,就应报警。又如,当发现内控连续失效时,如采购付款违背内部授权制度,有两道以上环节连续违规,证明不正常,就应报警。

某几个指标同时超标发出报警。如资金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率两个指标组合;又如当库存物品报废损失额(率)虽然没有达到报警点,但是盘点差异率也较高,如果这两个指标都达到某一极限,也可以报警。

当某一现象出现时发出报警,如公司发生诉讼。

几个现象组合出现发出警报。

总体风险超标发出警报。如F值低于0.027,发出高度警报。

2、报警方法

A.报警规则

报警类别和性质:警报可以分为轻度、中毒和高度。如采购计划变化率在30%-50%为轻度报警,在60%-80%为中度警报,超过80%为高度报警。再如,内部控制完全失效可以高度报警。

报警渠道:通过什么渠道报警,可以越级直接反映,还是逐级汇报等。发出报警时,根据警报性质,应让有关主管领导首先得到此信息,如当发出高度财务警报时,公司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打开计算机时应首先看到此信号。

报警方式:报警方式可用内部局域网通报、口头报告、书面报告、电话等形式报警。

报警时间:在什么时间报警。如规定轻度警报必须在当天之内报出,中度预警必须在发现2小时内报出,高度报警必须即时报出。

报警对象:向谁报警问题。如高度警报直接向财务总监和总经理报告。

B.报警输出信号

报警信号内容应包括警报性质、警报具体内容、警报发生的环节、警报原因和措施建议。

报警信号可用、或等表示,单个符号表示轻度预警,双符号表示中度预警,三个符号表示高度预警。如图1可以给出企业财务管理某个环节的财务预警情况。

3、报警原因分析方法

警报发生后,应尽快检查出警报发生的环节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方法可采用流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调查法、专家咨询法等。

4、财务预警反应机制

预警的目的是采取措施,警报发出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规定的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5、对策与建立对策库

企业可以根据警报原因分析结果,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参考和采纳专家意见,吸收以往的经验教训,通过内部讨论、专家咨询、集体决策等方法,也可以聘请专业咨询机构进行专题咨询,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会计视野,2006(4).

2、杜兰英,余道先.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05(17).

3、王敏.中小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