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园城市建设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建筑 施工管理 探讨
一、精心谋划,结合发展做设计
医院建筑平面布局的复杂性源于其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及人性化和专业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加强临床工作路径,流程管理的新规不断增加,也对医疗工作用房的建筑结构布局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做好施工设计至关重要。
(一)设计要广纳意见和建议
应首选有医院设计工作业绩的设计单位承担医院规划设计工作。规划设计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组织设计及相关人员参观学习,汲取兄弟单位成功经验之精华。仔细研读医院工作流程及管理规范,比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等特殊要求多科室的流程及院内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广泛听取医院职工,尤其是各学科专家对设计方案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论证平面布局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既要体现和谐优雅的医院文化氛围,更要充分考虑患者就诊的便利。
(二)设计要预留发展空间
医学科学快速发展的同时,医院设置的科室也在不断增加,加上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因此要求医院建设医疗工作用房时要留有发展空间,以避免刚建好的大楼又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
(三)设计要充分考虑主体与附属配套工程的协调对接
对主体工程进行设计时要为电梯、空调、医气系统、供暖等施工,安装预留空间,同时各附属配套工程设计应提前介入与土建主体设计同步进行,以达成协调一致,设计要关注细节,做好预留、预埋件的处理工作,以避免工作脱节和返工。
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和进度
医院作为建设方应高度重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不仅要按规定聘请专职监理人员全程监理施工,还应委派医院内部的专职管理人员驻守工地进行现场监督管理。施工方必须建立健全各工种、工序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施工管理人员应熟悉各自的岗位职责,完善工作责任制。
(一)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任何建筑工程始终将质量要求摆在首位,医院建筑也不例外。应从源头抓起,参建各方务必密切协作配合,将制定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要做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出现的缺陷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修正,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切合工程实际,不走形式。施工过程中由于承建方的精打细算或施工人员的原因,常易出现钢筋瘦身;梁、柱、钢筋笼箍筋间距过大;人工桩孔扩大头过小,梁、柱、板、剪力墙保护层不到位,混凝土浇注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按规范进行养护等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出现这些情况要坚决制止,无条件返工。严把材料进场关,无检验报告,无检验合格证产品坚决不允许进入工地。高度关注河沙、石料质量,拒绝含泥等杂质河沙、石料进入工地。
(二)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无小事,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对常发生的施工期间进入现场人员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电梯洞口等危险地带不设安全防护栏和提醒标识,人行通道不设安全防护网、棚,人工挖桩孔护壁为图省事不按设计要求使用钢筋混凝土等问题要坚决予以制止,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进度关系到建设项目能否尽早投入使用,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因此,科学、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同样非常重要。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编排可操作性的工程进度表,各附属配套工程必须同步跟进,协调一致,做好前期工作,如管线、配件的预埋,洞口的预留。同时建设方要保证建设资金,工程进度款足额到位,以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三、规范建设资金使用,做好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通常可分为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是与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成本,因此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应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
(一)有完备的建设工程投资总额计划
医院建筑的平面使用功能复杂,配套工程多,意味着资金使用范围广,在做计划时应统筹纳入,以准备充裕的建设资金,统一办理工程立项报批手续,避免分散办理而耗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二)完善设计及施工方案
不完善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意味着变更和返工要增加工程造价,在施工前应会同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质监方进行图纸会审和施工专项方案论证和优化。
(三)严格执行工程验收签证制度
再完善的设计及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也难免要作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因此工程签证在所难免,而工程签证往往是增加工程造价的重要因素,所以签证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据可查,要明确原因,符合相关程序。即发生的签证施工方要形成书面材料,通知建设方、监理方现场签字确认,才能生效,确保签证的真实性。
(四)做好跟踪审计
要按合同约定,编制切实可行的工程进度款支付审批流程,医院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同时进行。确保工程实际完成情况和申报的工程量是否符合清单报价,以杜绝弄虚作假情况的发生,确保建设资金安全,合理使用。
四、结束语
医院建筑的复杂性属于特例,笔者近些年主持参与了本单位改扩建工程,形成了上述肤浅的认识,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学习,深入研究,认真总结。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建筑;工程师;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做好顶层设计的参谋一一“约束”
一个医疗建筑从最初的动议开始,医疗和与医疗有关的领导(如制剂和医疗设备)及专业人才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更多的是从医疗需求的必要性和医疗技术、设备本身的可行性方面进行思考和论述。此刻,建筑工程师处于弱势,发出的声音是微弱的,机会是不多的。如何在机会不多的弱势声音下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应在阐明以下几个问题时多加留意。
一是建筑本身“程序”的要求。我国住建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具体工程建设有严格的程序要求,每~道程序都有相应的审查批准机关。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审查机关有时也会略有不同。但无论何种方式,首先要编制项目建议书,批准后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是编制设计文件,设计文件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二是设计本身规律性的要求。医疗建筑是民用建筑设计中最复杂的设计之一,往往涉及到手术净化,重症监护等等。针对的主要是行动能力受限的特殊群体。国家虽然有现行的医院设计规范,但每幢建筑所要包含的内容千差万别,有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具体还有专科、内科、外科楼(有的甚至混合在一起),同时又要具有各自医院的特色。因此,从方案、初设、到扩大的初设(技术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的程序就是显得十分必要。有的还要在方案设计之前做好总规的设计,以确定交通组织,建筑红线和地下管网及地质的情况。如果能这样实施,就会让决策者充分享受暗合规律的决策和流畅实施所带来的快乐。
三是整体技术水平的要求。在制定设计文件时,需要征求相关专家和科室的意见,这是必要的。但是在征求他们意见时一定要讲清楚面积指标和方案中管道井、电梯井等不能移动位置的部分,因为科主任在提要求时往往同国际接轨,誓言建成国内或地区一流,在申请面积指标往往偏大,布局时没有 不能移动’的概念。因此,提示科室凝炼特色和方向就非常重要,只有当特色和方向确定下来之后,才能保证设计的针对性,和拥有特色下的拓展空间,实施“精确”设计。
以上是建设程序和建筑设计本身以及自身条件的约束 除此之外,对某些新技术新材料的市场价格也应做初步的了解,以便取舍时有准确的依据。
二、做好设计指标结果的评价---“协调”
初设后,直接的设计成果是模型、展板和文本。这些成果图片比较精美,会给人在短时间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要工程师进行必要的解读后,才能向领导汇报。其中工程师可以下这几个方面发挥一些关键的作用。
一是外形和内容的统~ 初设作品与医院专家之间的桥梁。由于知识领域的差异,医疗专家往往更容易被建筑的外形所吸引,对用平面展示的实际功能,不能非常准确地还原成‘实际的 隋况。这点工程师因为在医院工作,可以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帮他们还原这一“景象”,帮他们“想象”―下建好后楼的外观是怎样,内部又是怎样的,以便于他们准确的发表意见和建议。
二是美观与安全的统一规范指导下的作品和各医院具体情况的桥梁。建筑的美观与结构以及其它专业之间的矛盾,可以由设计师本身协调处理。作为医院的工程师主要的作用是:医院特殊性在安全要求上的严格和标准的提高。例如消防区域划分、消防通道的设置以及医院是否设避难间等问题,有时美观和方便是有矛盾的,加上现在一些医院整体开放(含住院部)的特性,一些情况更加具有个别性。
三是造价和实用的统----作品和其他专业之间的桥梁。对初设方案的造价评价是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工程建设管理规定的要求,也是在初设是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因此,医院的工程师应组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家,运用价值评价的方法,对各方面的造价以及使用成本,综合当地的气候、水、能源、交通等形式计算建造和运行的成本。
综上所述,在初设方案出来之后,给决策层建议之前,工程师可利用自己的知识给医护人员预读一下方案的内容和方案本身对自己科室的约束,可以说明在安全美观和实用需要等方面的平衡和取舍,可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功能和造价的关系做一评判。最终形成仔细的说明,在决策层决策时使用。总之,相对于业务部门的可行性论证,工程师应重点把“不可行性”方面的情况说明白,让决策更有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
三、做好个性化修改---“指向性”
初设方案选定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修改。修改的目的是使下一步的施工图设计更具有针对性。规范是宏观上的、指导性的、强制性和引导性并存,但是每一个医院的每一个医疗建设,必须符合其医院,医院科室的特色、特点,这样所设计的作品才具有强烈的针对性。
关注现代化医院发展趋势
四、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医院建筑现代化
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功能分区将更加合理,将更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卫生安全、绿色高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管理人员职业化
现代化医院也将会像大型企业一样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医院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须具有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精通管理,熟悉医疗产业,掌握信息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管理决策科学化
现代化医院除需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外,医院管理人员还要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下功夫。了解市场,及时掌握国内外医疗动态,果断做出决策,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管理信息化
现代化医院须建立数字网络、远程会诊、办公自动化,使管理信息化、无纸化等。
医院服务人性化
患者的利益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医疗服务品牌化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作用将更为突出,没有品牌的医院,将难以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岗位职责明确化
现代医院要求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岗位职责更加分离、明细,专业要求更高,技术要求也更精。考核评估应合理化。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就难以调动,工作效率低,经营效益差,难以适应医疗市场竞争。
医院服务主动化
现代化医院医务人员须主动走出去,迎进来,深入社会,才能适应新的医疗市场竞争要求。
五、结束语
关键词 大树移栽;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9-0039-02
大树移栽技术具有难度高,耗时多,成本大等特点。植物移栽后若成活不了,肯定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它对风景园林工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树种成活率是大树移栽的关键所在。在整个的移栽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个施工环节,必要时应该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进行及时处理,以防止树种成活率的降低。从长期的施工过程中看出,想不断提高新植大树的成活率就必须要与相关的施工技术相结合。具体做法如下。
1前期准备
1.1树木准备
通常情况,树木调集需坚持“就近原则”,这样可避免树木离地过久,达到生态条件的相对一致。需要时可提前做好1~2个预备供应商,以免在机会变动后无法正常移栽。在挖取大树过程中必须要对根部的损伤及时处理,不仅要对平伤口修剪,还要采取杀菌剂对伤口消毒处理,可选的杀菌剂包括百菌清、甲基托不津、代森锰锌等。
1.2挖穴
乔木类植物的树穴的开挖一般需要提前做好施工准备。树穴的大小和深浅通常要参照树木的规格、土壤的土质、坡度的大小、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层的厚薄等不同情况来确定。实际操作表明,大坑能够为树体根系的发育和生长提供优良的条件,例如:在土质质量优越的地方,种植胸径为5cm~6cm的乔木,则需要挖深度60cm,直径80cm左右的坑穴。一般灌木坑穴要大于0.5m3,乔木坑穴要大于1m3。在风沙大的地方,大坑最好不要保墒,要选用小坑栽植。竹类栽植穴通常要长于竹鞭稍,大于母竹根蔸,为长方形,长边根据竹鞭的长度来确定。为了防止根系扩展受阻,定植坑穴的上口与下口的大小必须保持一致,不能出现锅底状。开挖出的表土、土心要分开堆放,对于出现的废弃物和或者垃圾应该及时处理,如果土壤污染严重则必须更换新的土壤种植。若下层底出现白干土层,就应该换良,否则将会影响树木的根系生长发育。
1.3补充底肥
施肥时,应按照穴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底肥的用量,一般每穴应该控制在10kg。底肥铺在穴底后,再铺上20cm厚的泥土,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新植树木的根系不与底肥直接接触,同时也避免因肥料发酵而烧根
1.4检疫
要想对虫害实施有效处理,则必须要限制虫害的蔓延和扩散,尤其对外省市或境外引进树木必须要经过检疫、消毒等处理。消毒措施包括浸渍、喷洒、熏蒸等。通常采用的杀菌剂种类较多,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福尔马林、石炭酸等。有时配合使用效果更加,如:30B~50B石硫合剂或1:l:100波尔多液处理等。
2 移栽
对园林树木选择适当的栽植方法很重要,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树种的生长特性、树体的生长发育状态、树木的栽植时期等情况,还要顾及到移栽后的地质环境,选择适当的土球尺寸和包扎方法。大树移栽必须具备完整的土球,这样可显著提升成活率。例:土球较大运用蒲包包装时,只要采取稀疏捆扎蒲包,栽植时剪断草绳撤出蒲包物料,则有助于新根萌发,可对水分和营养及时吸收。若使用的是草绳密缚,土球落穴后则要把绳缚剪断,这对于根系的生长有帮助。对于运输时间长的大树,在运输途中必须对树苗看护好,安排专业的人员定期检查,补充足够的水分。若仅依靠人的力量移动大树则很难办到,运用吊车装卸苗木过程中要维持土球的完整性,拴绳必须拴土球,不得采取捆树干、吊树干等方式。卸车应当根据正常的顺序进行,以品种规格码为标准对齐,且避免根系暴露时间过久。
3新栽大树的养护
3.1代谢平衡
主要是保持大树水分的代谢平衡,包括以下主要措施:1)包干:通常使用苔藓、草绳、蒲包等材料对树干较粗壮的分枝进行紧密包裹,经包裹处理后保温性和保湿性能获得较大提高。包裹的作用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储存水分,保证枝干长时间的湿润;第二,保持并平衡枝干温度,以免温度过低或过高给枝干带来的损伤,有利于树木生长;第三,有效防止树枝、树杆过多蒸发水分,防止干风吹袭,防止强光直射;2)喷水:为了防止长期暴露在地面的树体部分因为蒸腾作用大而造成水分的减少,就必须做好喷水保湿工作。喷水时一定要均匀的喷洒在树木的各个部位,以及附近的地面、空间,这样树体就处于一种湿润的小环境中,有利于树种的生长。喷水时一般使用高压水枪喷雾,也可以在树冠上方安装供水管,餐桌树冠大小选择适当数量的细孔喷头进行喷雾,这样的喷水效果好,并可以保证水分均匀分布,同时还节约了人力;3)遮荫:在移栽大树的初始阶段或者气温较高时,就必须为大树搭棚遮荫,遮荫是为了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水分的蒸发。对密度大,成片的种植区,所搭建的大棚面积大,这样不但可以节约材料,还使管理效率有所提高。孤植树则应该按株搭棚,要求全冠遮荫,荫棚的上端与周围树冠的距离保持在50cm上下,以保证棚内有适当的空气流通,防止日灼给树冠的危害,遮荫度需保持在80%左右。在遮荫的同时,还要为树木创造一定的散射光,以促进树木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3.2新根培植
1)控水
新移栽的大树根系对土壤水分的需求量小,且吸水能力弱,这就需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土壤如果水分过多,会使土壤的透气性能降低,树木根系不能很好呼吸,严重时还会使根系腐烂,导致树木死亡;
2)浇水
必须对土壤的浇水量进行控制。移栽好后的第一次水要浇透,以后根据天气、树种、土质等各方面具体情况再来确定浇水量。另外,喷水时还要防止水渗入到树木根系范围;
3)积水
防止树穴积水,需要在种植后留出合适的浇水穴。浇水后要把不平整的地面整平,以免下雨或者浇水时积水;
4)水位
把地下水位控制在正常状态。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方,要用网沟及时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要在根系挖深井,再用水泵把水抽出,防止出现淹根;
5)通气
土壤良好的的透气性对于根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因此,在养护大树时,一定要做好松土工作,防止土壤硬化、板结。定期对土壤的通气设施做检查,出现积水或者设施堵塞时要马上进行处理。
4结论
对于大树移栽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我们应该多深入到风景园林施工中进行研究,动手操作移栽及养护技能,逐渐提高大树移栽的质量与成活率,这样才能更好地创造我们的绿色家园,为祖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秀英.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建设工程;投标;探索
一、异地远程评标的概念及目的
异地远程评标就是指依托互联网,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安全保障技术,构建多城市间的建设工程异地评标网络和远程评标系统,通过制定统一的异地评标工作流程与操作规程,组建异地评标委员会,评标专家可以在本地对异地建设项目进行远程评标。
二、异地远程评标的优势
异地远程评标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强调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与目前普遍采用的纸质评标方式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首先是公平、公正。远程评标系统,专家评委从抽取、通知、获取标书、评标到汇总统计,全过程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专家在各自地域对电子投标文件进行评审,不仅将投标人、招标人和评标专家三方进行地域上隔离,同时也使评标专家得以独立评标,有效防止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之间的串通,保证评标过程的客观公正,并通过对专家评标行为全程视频录像监督,或在系统中设置监察点,使监督部门能更有效地应对日益繁重的监管任务和复杂的监管形势,在提高评标过程的公平性的同时,进一步确保了投标竞争的公平性。
其次是科学、合理。通过电子化设置评审项、评标分值上下限及比对功能,可以规范和约束专家的评标行为,确保评标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再次是专家资源的共享。在纸质评标中,往往因为部分项目专业性强,当地可用专家少,而造成评标项目的进度缓慢,甚至部分地区评标专家极其短缺,致使评标人员局限在几个专家里。通过远程评标,充分利用各地评标专家,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个别项目评审专家稀缺的问题,还解决了部分地区当地专家较少的问题。
三、异地远程评标基本方案
根据目前协议城市跨区域远程评标工作设想方案:
(一)基本原则。考虑到目前各地交易中心都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且招投标流程、评标方式、管理模式、电子化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可以按照“一个不变,四个统一”原则开展:一个不变:评标管理与监督体系不变。各地可根据本地管理办法实施监管;四个统一:一是统一建立远程评标协调系统。二是统一评标主流程;三是统一评委使用数字证书及数字签名;四是统一评委费用支付方式。
(二)使用条件。一是所有招投标文件必须电子化,并采用网上或光盘方式上传;二是各地交易中心电子评标系统要能满足远程端口访问;三是各地交易中心设置专用的远程评标室(8个席位)。
(三)基本架构。跨区域远程评标协调管理系统应由远程评标管理系统、专家评委CA保障系统、视音频交互系统、与相关系统数据交换接口四部分组成。
1、远程评标协调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供工作人员、专家评委使用,具有项目信息登记、远程评标席位的预定、评标专家信息导入、评标报告查阅、评委考核、评委费用结算等功能,具备综合查询统计或按照(城市)区域查询统计的功能。
2、专家评委CA保障系统
在远程评标环节必须引入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签发的数字证书来实现评委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数字签名、电子印章和传输加密。
3、视音频交互系统
为保证跨区域远程评标工作的顺畅和评标质量,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视音频交互系统,通过该系统,评委之间、异地工作人员之间可自由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交流,投标单位可进行答辩和澄清,各地评委可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和表决,监管部门可进行有效监管。
4、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接口
为保证各地原有招投标系统的独立性,使跨区域远程评标系统与本地交易中心相关系统进行无缝连接,需建立跨区域远程评标系统与各地交易中心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数据可在系统之间相互导入,数据接口的内容和种类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四、推行远程评标,要做到四个到位
(一)软硬件设施建设要到位
各地交易中心除共享WEB服务器、视频服务器外,还需要配置以下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
1、硬件配置:评标数据库服务器;远程协调平台服务器;评标系统客户端电脑;评标协同管理客户端;视频设备;网络通讯及安全设备,监控设备等。
2、软件需求:跨区域远程评标系统平台,建立专家评委CA保障、远程评标协调管理、视音频交互、数据接口四大子系统。
(二)制定操作细则,各项制度要健全到位
为确保异地远程评标的顺利运行,各地间应建立满足异地远程评标的工作流程及沟通协调机制。
(三)推进远程评标,网络保障要到位
实现异地远程评标,稳定的网络及网络系统软件是关键。不仅要确保服务器的正常数据交换,同时还要保证网络通信的稳定,否则,评标过程一旦中断,将带来无法预期的结果。
(四)对投标单位的培训工作要到位
要实现异地远程评标,规范的电子投标文件是重要一环。各地域招投标管理部门需要做好培训工作,统一电子投标文件的制作方式、格式,防止出现由于标书制作不规范引起的投标失败。
五、异地远程评标,要做好四大操作环节
(一)做好异地远程评标的协调与沟通工作
本地与异地交易中心应就具体评标项目的相关事宜进行前的协调与沟通,确认场地和具体开评标时间,预定远程评标室。
(二)做好异地远程评标准备
一是组建评标委员会。根据需要确定本地专家和异地专家人
数,并推选一名评委担任评标组长。
二是将异地远程评标项目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办法
等评标相关资料导入异地远程评标管理系统,做好评标准备。
(三)做好评标专家评审数据的接收、汇总、存档等工作
一是本地工作:异地专家评标完成后,通过远程评标管理系统中“接收异地评标结果”环节,下载异地评标专家评标结果至本地评标系统。二是异地工作:专家评标完成后,通过远程评标管理系统中的“发送评标结果”环节,将当地专家评审结果上传至异地远程评标网站。
(四)做好专家评审费发放及结算工作
由于各地经济状况及生活水平不同,对于由本地、异地专家
组成的评标委员会的专家评审费发放采取属地原则,即专家在异地评标的,采用异地评审费的发放标准;专家在本地评标的,采用本地评审费的发放标准。
六、异地远程评标存在的三大问题
推进异地远程评标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评标环节的公开、公平、公正,使评标专家能够参与到各区域的招标项目中,了解更多的专业信息;使评标结果避免同行业间的地方保护主义、达到完全的透明化、阳光化;使网络传输数据安全有效,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异地远程评标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国家、省、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关于异地远程评标管理暂行办法》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规范异地远程评标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各地评标办法、专家库分类标准不一致
各地、市工程建设项目的评标办法不一致,在评标过程会出现异地专家与本地专家掌握尺度不一致;各地、市的评标专家库分类标准不一致,导致专家抽取时的专业选取不一致。
(三)网络安全保密性有待完善
异地远程评标需要强大的网络系统支持,电子化的投标文件会不会在传输环节中出现泄密,将会对评标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保证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社会保险 维权意识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一、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1.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不强
笔者调查发现一个情况,尽管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不高,甚至其收入大多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收入、生活满意度”还是比较认可的(依据我国2009年国家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相关调查资料统计:约12%左右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表示满意,80%左右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认为还可以,仅有8%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表示不满意)。结合这份调查报告笔者个人判断认为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这种满意度的主要依据是相对于农村收入水平太低来决定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并且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这两个条件就限制了他们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加之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是城市边缘化的身份,并且其收入及自身思想观念让他们常常因为“怕花钱、嫌麻烦”等原因,而对雇主“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不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金”等一系列行为往往听之任之、忍耐克制。这就是导致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十分淡薄且参保意愿不强的主要原因。
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存在严重缺陷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对此已经可以完全明确“享受社会保险是包括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包括“法律法规过于陈旧、立法级别较低、法律化程度低、覆盖面小”等等缺陷,并且由于一些社会保险立法相关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当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利益受到侵害时,我国相关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工作状态,总之,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得实际需要。此外,执法力度弱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在实际工作时,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执行监督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严重缺乏对“欠缴社会保险费行为、拖欠保险金行为、非法挪用与挤占保险金行为”等方面的制裁。
二、解决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1.着力提高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
笔者个人认为在社会保险问题中政府无疑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提高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首先就是要依靠政府加大相应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来实施培养的,在以往政府实施的“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就业能力、自身素质,最终提升其收入,对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在“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进行“法律常识讲座”,这是由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参保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与缺乏法律意识”,“就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其收入,“法律常识讲座”则是在提升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的基础上同时让他们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保障权益是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益,以往大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侵害时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政府通过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法律知识讲座能够最大层面的去为其普及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劳动保险维权意识。
2.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
笔者认为要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也就是转变我国社会保险立法滞后的现状,真正做到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利益受到侵害时,我国相关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有法可依。对此,笔者个人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认为我国应该具备“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法”,对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应该有着明确且完善的法律条文,包括“从法律上明确阐明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统一规范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和范围”等等方面,此外,还应该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各种具体社会保险险种(如工伤、医疗、养老等)进行立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完善的法律法规背景下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否的道有效地保护。在执行发面需要执法机关不受外部任何因素的干扰而变化且适当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同时让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单位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3.深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国有着一个专有名词“农民工”,这个尴尬的称谓让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群体一直徘徊在城市的边缘。笔者认为只有真正让他们在城市里拥有城镇户籍、固定合法的住所、稳定可靠的生活保障,他们才能真正摆脱这一尴尬称谓与感受,他们的身份转变才能真正和职业相一致,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才能真正有保障。我国一直在实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只有当改革继续深化下去,当逐步实行统一的居民身份管理办法和户籍制度,我国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才能真正依靠政策争取个人的身份与各种福利待遇与城镇居民一致。此外,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的去关注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相关问题纷争,通过加强监督对外来务工人员及相关用工单位的管理来维持规范的就业市场。劳动监察部门应该加大监察力度,认真规范的监察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社会保险办理情况,最大程度的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尤其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行业进行重点监察,例如:建筑、餐饮,畅通劳动监察投诉与举报渠道,真正及时、严格处理投诉问题,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伴随城市振兴而崛起的建设新军――关于沈阳农民工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08,(09).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规划;城市道路
中图分类号:TU984;TU99 文献标识码:A
一、海绵城市的理论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这不仅增加市政雨水管网及收纳水体、排涝设施压力,而且降雨初期大量污染物随径流雨水入河影响水环境质量。另外大量雨水外排,也是水资源的一种浪费。海绵城市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控制雨水系统,与传统雨水利用相比,海绵城市更注重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雨水排放模式。
二、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本文将结合我国南方某城市阐述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
(一)水系湿地规划
河湖水系、坑塘湿地等是城市天然的雨水滞纳净化场地。尤其是城区水面率高的城市,要在河道两侧控制不小于5 m~50 m的绿化带,为河滨植被缓冲带、河滨湿地、雨水滞留塘等低影响开发系统的构建提供条件。首先应加强对现有水系湿地的保护,尤其是城市低洼区的河沟、坑塘等,严禁盲目填埋,增加内涝风险。对历史填埋的河道水系,特别是在因缺乏调蓄水体导致内涝风险较高的区域,应结合城市建设进行生态恢复。
针对该城市水路并行、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应充分利用河道与道路之间的绿化带,建设植被缓冲带,并设置横向地表泄水通道将地块雨水引入缓冲带。在河滨绿化带较宽、地势低洼的区域应构建湿地系统,强化对雨水的调蓄与净化。对于相对封闭的河沟、坑塘等,应辅以适当的工程措施,设置雨水滞留塘。
(二)绿地广场规划
该城市生态绿城建设规划提出至2020年,城镇绿化覆盖40%以上(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O。充分挖掘绿地、广场、公园等城市开敞空间滞蓄、净化雨水的潜力,使之成为城市径流污染的处理场地、超标暴雨的临时滞纳空间。
为突破传统、建设海绵城市,在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统筹考虑了公园与周边区域的空间关系、竖向关系、雨水出路等,在公园内部构建低影响开发系统,使公园不仅服务周边市民的游憩,更服务于周边雨水的消纳与净化。
(三)城市道路规划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量大,污染严重,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在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应充分利用道路自身及周边绿化空间推行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LID树池等低影响开发措施,削减径流水量、改善径流水质。利用道路景观绿化带构建下凹式绿地系统,道路雨水地表径流汇入绿化带进行储存、入渗和净化,超标雨水溢流排放。采用透水路面,强化雨水入渗,考虑到车行道污染相对较重、荷载较高,采用透水路面应当慎重;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应大力推广透水路面。为尽可能多地消纳道路雨水径流,人行道树木可采用LID树池形式。
(四)地块内部规划
低影响开发的核心理念即是采用小规模源头分散措施控制降雨径流水量和水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的重点即是在地块内推广低影响开发。适用于地块内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透水路面、雨水花坛等。
该城市的大型小区进行了雨水综合利用尝试,但仍采用传统的加药处理工艺,初期弃流雨水直排河道,既不节能,也不能有效控制径流污染。应改变传统思路,根据水环境特征及河道水质控制目标要求,更加注重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来控制降雨径流污染,提升雨水利用率。对于已建地块,尤其是排水管道标准较低、内涝风险较高的老小区和城中村,根据实施条件,有选择地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提高内涝防范能力。
三、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为贯彻落实讲话精神,提出以下建议。
(一)水利部门应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与水资源配置、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城市防洪排涝、水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密切相关。水利部门应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我国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抓手,协调住建、环保等有关部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并逐步把雨洪资源纳入到城市水资源配置体系当中去。
(二)推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城市规划、供水、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实施。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正逐步为人们所接受,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提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总体目标、思路和具体措施,引导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开展,提高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
(三)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建议选取基础工作比较好的、雨洪资源利用潜力大的城市小区、园区、高校等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并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试点地区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防洪排涝、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采用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要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宣传交流,切实起到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四)研究制定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
根据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的公益性特点,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国家层面应研究制定强制和鼓励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的政策法规,限制城市建设中过多地采用不透水路面和屋顶,强制在市政工程建设和开发建设项目中采取雨洪利用措施,采取财政补贴、设置专项资金等形式鼓励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发、生产和使用,促进海绵城市产业化发展。
结语
综上,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仍刚刚起步,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同抓共管,需要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贯彻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参考文献
[1]王国荣,杨宇栋. 城市内涝地区改造对策研究――以常州为例[J]. 江苏城市规划. 2013(02)
[2]王建龙,车伍,易红星.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模型研究及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18)
下面,请县建设局局长通报2005年城市建设及拆迁计划,并传达自治区城市拆迁的会议精神。
下面,请我们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专家、建设局原来的老局长王曰文同志发言。
下面,请蔬菜队的书记吕永祥同志发言。
下面,请红畦村的哈主任发言。
下面,请西门村的义力同志发言。
下面,请被拆迁户代表王吉民发言。
下面,请被拆迁户代表袁生兵发言。
下面,请被拆迁户代表霍建忠发言。
刚才,我们的规划专家、建设局的老王局长、涉及拆迁的村委会的领导以及被拆迁户代表从不同的角度都作了非常好的发言,我完全理解大家的想法和心情。城市要发展,必须搞建设,必须搞拆迁,但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得到补偿。下面,我们请行风评议员、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发言,听听他们的看法和意见。
首先请行风评议员发言。
下面,请政协委员发言。
下面,请人大代表发言。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为大家讲话!
会议小结:
近几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县人民政府想方设法、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坚持不懈地搞城市建设,尤其是加大了城市道路、路灯、绿化和公园等基础性的公益设施建设,城市居住和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城市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城市要发展,就必须为工厂提供便利的生产条件,为居民提供优良的居住环境,为商业提供优越的经营环境,这些都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必须搞建设、搞开发。因此,拆迁可以说是一个城市发展必须要搞的工作,是城市建设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居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
乌奇公路是我县通往自治区其他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规划中连接首都北京、内地和北疆的一条交通干线。我们改造乌奇公路的目的,就是在改善交通条件的同时,利用交通干线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县城经济的发展。全县有3万多人口,可是没有一座供群众休闲、娱乐、散步、锻炼、活动的场所,县委、县人民政府所以决定修建中心公园。农贸市场改造也一样。现在的农贸市场已经明显落后,已经不能很好的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改造势在必行,只是个时间问题。农贸市场改造,政府主要是牵线搭桥。涉及道路、公园等公益事业的拆迁,政府将依法参与,涉及商业开发,具体的协议由开发商和业主协商,政府只作裁判,不站在任何一方。这些都是政府从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谋划的富民强县的措施。所以拆迁是必须要进行的,这是全县发展的需要,是市民改善生活环境的需要,也是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环境;雨水花园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8016203
1引言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当中尤为突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某些城市存在城市供水不足,城市建设用水安全等问题,而有些城市的工业污水也造成城市生态系统恶化,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2]。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优化水资源利用、排放、净化模式就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对雨水的处理利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意见和建议[3]。
2海绵城市的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道路、城市水系、建筑以及绿地等设施对雨水的吸收、渗透、储存、净化和缓解作用,控制雨水径流,如同“海绵”一样,对于环境的变化和突发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也就是“弹性”。“海绵城市”一词的提出是在新时期下,为了缓解和解决我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与脆弱的城市水体矛盾而提出的,“渗、蓄、滞、用、排”五位一体,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
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在国外提出较早,主要思想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它包括:低影响开发(LID)、最佳管理措施(BMP)、绿色基础设施(GI),相关理论研究的目的是有效控制农村以及城市的面状污染源\[3、4\],随后逐渐发展成为控制降雨径流量和水质的生态可持续的综合性措施。而其中又以低影响开发理论为核心,即基于生态文明和景观建设为主的雨水管理方法,主要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软工程技术,通过植被自身的特点实现就地处理降水,直接减少地表雨水径流量[5]。也就是说从源头控制雨水径流,其具体的方法包括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城市下凹绿地等设施;发挥城市绿地、道路、建筑对雨水的吸收、蓄存和缓释作用,有效改善城市内涝,削减地表径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6]。
3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处于试点阶段[7]。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新型城市价值转型的重要标志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经之路。正因为如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为前提
雨水降落到地表以后,经过截留、渗透、调蓄形成地表雨水径流,最后流入汇渠。其中,渗透过程和地表雨水径流管理是核心问题,其影响因素为地表植被土壤和地面坡度大小。在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之前,城市规划考虑更多的是用地功能,对于雨水主要考虑的是排泄,即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路面建设等,则是人为地割裂了雨水与地下的天然联系。在城市开发过程当中不透水的硬质路面会导致径流系数增加\[8、9\],通常情况下,林地的径流系数约为0.1~0.2,农田地的径流系数为0.5~0.6,城市的径流系数一般为0.9~1.0。因此,降水到达地表后难以下渗,形成了地表径流,造成了城市内涝。海绵城市就是克服了以往的不足,将雨水利用的几个基本功能综合起来进行考虑[10]。不过,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对雨水的截留和调蓄设施是建设重点,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变化规律,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生态系统[11]。
3.2海绵城市建设应充分认识南北方自然环境差异
南北方城市建设差异较大,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需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宏观建设角度出发,南北方城市开发的着重点有所不同。对于北方城市来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如何存蓄更多的降水、并能及时地加以再利用是关键问题[10]。而南方城市因降雨量较大,河流、湖泊众多,排洪量远小于降水积蓄量,造成了地表径流,容易诱发城市内涝。因此,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设方案[12]。
3.3做好基础性研究和合理规划论证工作
对当地生态环境、城建分区应该注重基础性的研究和合理规划,这样才能使海绵城市建设具有系统性、基础性的准备,也会让海绵城市建设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城市都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之内,但是,如果海绵城市的规划不合理,将会导致城市功能区混乱,绿色海绵设施之间无法协调,丧失了海绵的“弹性”功能。如果对当地自然地理概况缺乏全面研究的话,更会使绿色海绵设施无法充分解决城市水体问题,严重的会使海绵城市建设徒劳一场。
4建议和对策
4.1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
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大力提高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基本原则是城市生态建设和自然力的复原 \[8,11\]。而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强调城市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以“坚固耐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忽视了城市水体涵养功能和生态环境的作用,在建设中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模式。例如,硬质的街道不利于雨水的下渗,不合理的沟渠开发,城市河道缩减,对湖泊等水体围填侵占等。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需要增加绿化面积,从环境保护入手,改善城市生态系统[15]。地表绿化是对降水的就地直接吸纳,这是发挥城市“海绵”功能的最重要的一步。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更是一个环境问题。从工程学的角度来看,工程手段可以提高对降水的利用率,而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才能从开发战略、指导思想上彻底转变思路,把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作永久性的,战略性的事业去发展\[15、16\],总体来说就是要保证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并使其得以有效保护,例如江苏省城区用地规划就充分考虑了这些特点。
4.2重视地理环境要素,将蓄水和雨水再利用作为重点针对南北方差异问题:在北方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将蓄水、降水再利用作为开发的重点。例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就合理地解决了雨水的收集、调蓄、排泄,不仅合理利用了雨水资源,而且较好地解决了水污染问题。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缓解低洼地积水问题,实现高地与低地相结合,高地种植旱生植被、低地建设鱼塘并种植喜湿植被,建设新颖的农业景观\[17,18\],缓解雨洪压力。此外,公园四周建造大小不一的水坑,收集城市降水,经过自然汇集、过滤后在低洼地汇聚供给鱼类饲养,将多余降水转移到调蓄地区,尤其是城市污水,在向异地转移过程中实现过滤和汇集来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18,19\],建立发达的地下管渠,实现蓄水地区与城市之间水体的自由调动。
对于南方城市建设而言,由于降水较多,应采用降水就地吸纳的方式,如贵州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就是典型代表,其核心是通过减缓城市排水速度来实现“海绵性”,传统的城市排水排洪工程主要以快速排水为主,而新型海绵城市的建设打破了这一束缚,明湖湿地公园位于市区内,通过恢复水城河两岸的植被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种植各种植物,促使富营养化的水体被生物吸收,缓解城市水体污染,同时,建立梯田式湿地\[20,21\],有效的减缓地表径流、削减洪峰、调节季节性降雨和城区空气质量\[22,23\]。
4.3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性研究,完善相关政策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之初,要对该城市自然地理概况做出分析,如城市地貌特征、降水量、地下水水情、地质概况等,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具有海绵效应的城市绿色设施,如对绿色屋顶、冠层截流、绿色街道、生态沟、雨水花园、蓄水池等建设做到心中有数。
在保障措施上,首先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区建设符合本地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实和维护\[15,24\]。转变城市发展的观念,将城市发展和自然融为一体,划分合理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建筑、排水、水利工程等多方面的衔接\[25,26\]。
5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海绵城市的概况、提出背景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探讨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问题,这些问题是不同角度、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影响海绵城市发展的问题主要为自然环境因素,明确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促进海绵城市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陈献, 尤庆国, 张瑞美,等. 试论我国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J]. 水利发展研究,2016(3):3~7.
[2]鞠茂森.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 水利发展研究,2015(3):7~10.
[3]吴丹洁. 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6(1): 79~97.
年龄:22岁
职业:国际交流生
幸福指数:
我的太原梦:我希望能在这里开一个店,一边做经营,一边也把店当作来太原的外国朋友可以相聚的地方。
姓名:张玉珍 年龄:85 岁 职业:离休干部
感受:曾是小学校长的张玉珍,在太原生活近60年。“现在的变化真是想不到,翻天覆地!”太原看起来就像一个大都市,气候温和,安居乐业。每逢周末,我都去周围的公园里跟其他老同志们喝茶、唱歌,心情可好了!”当被问道对太原城市发展的建议时,张玉珍说:“赶紧把地铁修好。”
建议:物价有些偏高,城市平均工资水平还比较低。在下一步城市建设中注重绿化、公园的建设,这样人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另外,太原市要加紧时间修地铁。
幸福感:
我的太原梦:希望儿女们在这个城市生活幸福,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团团圆圆。希望太原可以越来越美。
姓名:秦怀玉 年龄:27岁 职业:出租车司机
感受:“对府东、府西街及并州路等的改造比较看好,改造后这片的交通压力会得到很大缓解,但市中心的交通压力仍然比较大。2009年回太原后,开车感觉比以前堵,车是越来越多,路却没有变化。十条路一起拆、一起修,可能短时间内出行会比较堵,但是修路的周期比较短,效果却很好,一条一条修出行压力变小,但周期比较长。”已婚的秦怀玉虽然感到生活压力增大了一些,但对他来说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建议:希望行人增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改掉“中国式”过马路的习惯;有关方面加强对小街道的交通规范的管理。
幸福指数:
我的太原梦:希望找个收入更多更稳定的工作,因为喜欢,所以还会从事司机这一职业。有个孩子,平平淡淡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姓名:胡锦亮 年龄:50 岁 职业:道路改造施工工人
感受:“十几年前的太原,公交车票价才1角钱,还是人工售票,BP机很流行,以前太原的老地方现在基本都找不到了。现在太原发展好多了,你看这新修的府东街多漂亮。作为一名建筑工人,我们很愿为太原建设多出力,把太原建设的越来越好。”胡师傅说,“我们这个群体收入不稳定,做一天工有一天的工钱,而且时常拖欠工资,希望政府等相关部门能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
建议:希望劳动保障部门多关心农民工生活,多出台一些政策,使农民工的利益切实得到保障。
幸福指数:
我的太原梦:如果太原的建设需要我,我很愿意留在这个城市,为太原的发展出一份力。
姓名:王伟
年龄:30岁
职业:个体商户
感受:王伟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太原人, 今天的太原是她小时候不曾想象的。“虽然太原是山西的省会,但发展迟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近些年的城市建设让我感觉现在的建设速度非常快,城市变了样,环境变了样,产业结构也变了样,现在的发展速度已经让很多人开始感受到了时代进步的动力以及压力。”
建议:由于还有一些大型重工业企业在市区中,所以导致仍有不少拉煤车、运料车等影响城市环境,希望相关部门给予重视并解决。市民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幸福感:
我的太原梦:希望这次大规模城市改造后城市拥堵现象有所缓解,市民素质逐步提高。我的店也可以扩大规模,收入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姓名:田虎安
年龄:51岁
职业: 公交车司机
感受:“十年前,太原市交通状况整个一个脏乱差。自从开设了公交专用道3年多时间,公交车出行更快捷、准时,其它车辆也停放有序。今年太原市道路改造,如果路修一半,留一半,周期长而且慢,多条路封闭起来一起修会感觉出行困难,但困难是暂时的。”和1路公交车打了十多年交道的田师傅,讲起“自己的”1路车很是自豪,车不仅是新车,而且还有空调,唯一不满足的就是公交车总站地方太小。
建议:以后的改建中,高架桥多一点,以减少堵车现象;下元公交总站建设已相对落后,随着公交车线路的增加,应考虑重新规划或搬迁。
幸福指数:
我的太原梦:希望能更好的服务太原市民,也希望市民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姓名:李侠
年龄:61岁
职业:退休工人
感受:“2000年来太原送儿子上学的时候,最大的感觉就是太原市又破又脏,路边连个公共厕所也没有,汾河也没有水。十几年过去了,太原现在的变化太大了,空气质量好了,路也越修越宽了,连公园里的厕所都变得特别干净。我们全家都已在太原定居,太原挺好的,现在又在大规模的修路,虽然暂时堵了些,但相信以后肯定越来越好。”在与记者的交流中,李侠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在太原生活的那种惬意及在太原安度晚年的满足。
建议:太原市的物业管理更规范,供热、供气越来越方便,这些关切百姓生活利益的事能做得更好。
幸福指数:
我的太原梦:希望和老伴在太原安度晚年,孩子们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孙子健康成长,受到良好的教育。
姓名:史爱玲
年龄:48岁
职业:环卫工人
感受:“1980年刚来太原的时候,到处是平房,路也很窄。这么多年过去了,感觉太原变化特别大。对这次道路改造感觉很好,比起之前没修的时候方便多了,自己家附近也在修,修好之后肯定比之前要好。工作这么多年,城区道路越来越干净,市民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人们的素质有很大提高。”虽然是一名环卫工人,但史爱玲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不但涨了工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尊敬。
幸福指数:
建议:一是提高环卫工人工作设备的水平,二是还应大量增加路边垃圾桶的数量。
我的太原梦:我真心希望太原环境越来越好,自己的工作也能因为环境的改变而越来越轻松。
姓名:杨鸢
年龄:42岁
职业:保安
感受:“‘五大建筑’的建成为太原市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公共娱乐、休闲、运动的场所,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来这里散步、锻炼。随着汾河绿化不断完善,这里的环境质量非常好,安静,特别适合老人来这里散心。”杨鸢曾是一名国有企业的工人,但企业经济效益不太好,之后就转行做了保安。保安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杨鸢认为能为城市建设出一份力,也很欣慰。
建议:虽然现在建成了“五大建筑”,但周边以及场馆的配套设施还没有完善,市民来这里游览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公交车少,厕所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