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学生思维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 有效培养
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大多数学生是听众的旧有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其次,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差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开展讨论。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二、采取多种训练形式,有效培养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一题多想、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编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一题多想。
巴甫洛夫说过,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可以提高思维的流畅性,发展学生的智能。比如,在分数、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教学中,给出这样的句子:“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提问:看谁想到的数量关系多!学生纷纷举手,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联想到: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男生与女生的人数比是5:4,男生人数比女生多1/4男生占总人数的5/9,男生比女生多总人数的1/9,总人数比男生人数多4/5,等等;又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可让学生回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研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可让学生联想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一题多解。
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找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作出各种解答。如: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前3天修了20%,照这样计算,余下的还要多少天修完?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列式为(1-20%)÷(20%÷3),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会悟出以下求异性的解答:3÷20%-3、3÷2%×(1-20%)、3×[(1-20%)÷20%、3÷[20%÷(1-20%)]、3×(1÷20%-1)、3×(5-1)以及方程解法、比例解法等。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思维的变通性。
3.一题多变。
“一题多变”是题目结构的变式,改变题目的条件、问题,将一题演变为多题,而题目实质不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数量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改变条件
甲仓存粮120吨, 。乙仓存粮多少吨?
(1)甲仓存粮数是乙仓的1/4
(2)乙仓存粮数是甲仓的75%
(3)乙仓比甲仓多存粮1/4吨
(4)甲仓存粮比乙仓少25%
(5)乙仓存粮比甲仓的1/4多15吨
(6)甲仓存粮比乙仓的75%少15吨
……
改变问题 小明读一本180页的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4,第二天读了全书的25%,
(1)第一天读了多少页?
(2)还剩下多少页没有读?
(3)两天共读了多少页?
(4)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读多少页?
(5)第三天应从第几页读起? ……
4.一题多编。
提供题材,引导学生调用多种知识从不同角度灵活编题,实现思维的发散,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如:给出问句“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让学生补充条件进行编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但编出了简单的减法问题,而且能够突破常规模式,向其他思路发散,编出了如下的问题:
(1)六(一)班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
(2)六(一)班女生20人,是男生人数的1/4,男生有多少人?
(3)六年级三个班共有男生80人,六(二)、六(三)班男生共55人,六(一) 班男生有多少人?
(4)六(一)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组有男生6人,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
(5)六(一)男生共植树100棵,平均每人植树4棵,六(一)班男生有多少人?
三、发散与聚合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关键词:多模态;英语演讲;创新能力;Studio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11-02
一、引言
创新是指在前人发现和发明成果的基础上,对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新领域作出新的理性分析和解答,从而发现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事物或提出新的方法。而创新则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而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个领域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量猛增,这就使得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而通过实践发现,英语演讲比赛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大学生的英语演讲比赛主要是指大学生以英语这门语言作为载体,依据某个固定的主题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想法、观点或是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态度,最终达到引起共鸣的效果。成功的演讲富有感染力,能达到满堂喝彩的效果。每年都有大量英语演讲比赛定期举行,虽然规格模式有略微不同,但其皆面向广大学生群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锻炼能力的好机会。在准备演讲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口语,更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英语演讲比赛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同时,若在比赛中获奖,对学生本人而言既是对自身能力的有力认证,也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二、湖北理工学院大学生思辨能力研究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考查我院英语专业学生对自己口语表达及演讲过程思辨能力的实践的看法,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并提供支持数据,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外国语学院2013级和2014级英语专业共95名学生。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探讨问题如下:(1)英语口语表达存在哪些问题?(2)影响思维能力的因素有哪些?(3)英语演讲训练能否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研究活动内容
每周二的演讲教学实践内容包括课堂讲解,演讲分析,实践演习以及讨论反馈这四个阶段。在每次正式发表演讲之前,演讲者都需提供完整的且符合要求的演讲提纲,包括中心论点,演讲目的,论据,结论等内容。目的是指出学生在那些方面存在思辨能力缺失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有那些;播放历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视频等资源,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微演讲,其中包括命题和即兴演讲等。
(四)调查工具
问卷调查和英语演讲课堂教学活动考查。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1)影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基本功训练量不够,基础不够扎实;平时积累的词汇量较少影响口语流利度;知识面狭窄,平日阅读训练量不够,言之无物等。(2)大多受测试学生在口语表达和演讲过程中出现思维混乱等“思辨缺席”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造成的(黄源深,1998)。如“纸质书优于电子书?”这个话题中,同学在比较纸质书与电子书的优劣时,将电子书的盗版风险同纸质书便于复习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对比,却忽视了正版电子书相对于纸质书而言可能存在的优势,这就反映了学生可能在分析及推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3)通过对受试同学们的问卷调查中表示同学们尤其是有过比赛经历的同学们对演讲活动及比赛这一模式广泛认可和建议推广,希望能经常参加演讲训练和进行不同主题的开放性思考和交流。
三、英语演讲对专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英语演讲培训
对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本项目组成员主要通过“以思辨训练、多元文化导入为特征的英语演讲STUDIO培训模式”。STUDIO一词主要来源于Situated(情景化),Thinking(思维、思辨),Universal(全球化),Debating(q论),Improvisation(即兴演讲)和Optimization(最优化)的首字母组合。本训练模式分为四个方面:(1)基本功训练。涵盖英语语音、语调的学习与纠正,以及对著名演讲、故事和小说的朗读。(2)即兴演讲训练。主要针对当下最热门的话题进行训练。(3)辩论技巧的训练。(4)心理素质的提高。包括参加各种演讲辩论比赛等。
(二)英语演讲比赛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体现
STUDIO培训模式在方法上的创新是以“思维导图”(MINDMAP)和“PHONICS自然拼读法”为主要标志。“思维导图”最早是由“大脑先生”闻名国际的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1970年提出的。思维导图可以改进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在演讲比赛过程中由于经过了思维导图方式的培训,学生能将自己的观点自然的表达出来并且能够加强记忆。在即兴演讲以及回答问题环节学生的逻辑以及表达方式明显更强,思辨能力明显提高。
四、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训练思路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Studio英语演讲培训充分利用多模态的环境,使本项目组成员在演讲培训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进行了交互式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个性化训练学习
由于现有的演讲比赛网络平台和众多的英语学习网站能为项目组成员提供丰富的视频和音频资源,具备较强的交互性,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画面和语音刺激学生的视听觉器官,使学生乐于接受不断强化的培训训练,激发了培训者的竞争意识和训练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院自主学习中心的雅信达等资源平台也为本项目成员提供了学习便利,每周一次的网络自主学习和情境化演讲模拟使培养效果显著。
(二)参加互联网演讲选拔赛,强化创新实践意识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多模态环境的构建,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模式有了创新性质变化,从2012年的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开始除了传统的校园赛外,还增加了网络选拔赛,这无疑鼓励和吸引了更多的学院选手参赛和对演讲培训的推广。本项目所有成员都将把握此契机,在多模态环境中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Studio演讲培训指导下根据2016年比赛演讲进行视频录像,完成演讲稿,模拟现场录音,将其上传至比赛官方网站进行比赛。团队成员的这种参赛方式,充分体现了成员的创新实践意识,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多模态视环境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训练思路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通过网络化自主学习培训之后在参加校园内演讲比赛或是互联网络比赛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教师也应该对网络成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学生对英语演讲知识合技能进行整体性认知,从而有效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付少波.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1).
[2]桂清睿高歌等.以思辨训练、多元文化导入为特征的英语演讲STUDIO培训模式[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2).
[3]江晗.论多模态视野下英语演讲比赛的发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4]曲智男.图谋职场――思维导图实战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6.203.
[5]魏培徽.马化祥.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模型
1 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有待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要贴近“生活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道题:“154-98=154-100+2”,学生对154-100时还要加上2难以理解,于是我让学生表演买东西找零钱:妈妈带了154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一盒98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100元的钞票一张(应把154元减去100元),再找回2元(应加上2元)。在生活实践的教学中,抽象的运算得到了实践经验的支持,具体的实践经验也经过了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使学生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愉快地训练、发展了思维。
3 应用题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生学习的氛围
数学的应用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无比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民众的需要,在数学教学中,主要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践问题,还要求能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情境领域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数学处理的初步能力和迁移的初步能力。转在应用题教学中要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4 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课标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某家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5 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对策
第一,制定并实施正确的小学数学教学政策,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针对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新课改背景;数学体系;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其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通过组织猜想性与推理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逐渐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并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观察事物。然而,由于农村教学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实际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情况,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进行优化和改良,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高效课堂作为实际教学过程中,一种具有真正导向意义的课堂教学形式,是诸多学科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构建高效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教师在科学的教学与学生高效的学习状态相结合的前提下,激活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建构新型的知识体系。通过有效的教学控制,结合情境创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一种动力和牵引。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科学地讲解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实施精讲多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下,逐渐转变学习态度,并能够在轻松、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与探究,最终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场所,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从尽可能地发展知识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情感态度。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首先,一些农村教师的素质不高,教学方法有限。很多农村教师由于受到信息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接触到的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很多教师经常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以教案为主要参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并未明确、清晰地认识到基础教育改革所具有的创新性。让学生追随教师思维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其次,在教学安排上不够合理。一些农村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对数学课堂进行科学的安排,使用的教学方式单一,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按照课时和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未曾认真地思考课程内容,这种模式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学习目标不明确。数学知识对于人们的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懂得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学习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并向明示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学生的数学学习处于模糊边界,缺乏逆向思维,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优势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无法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专业成长机制,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由于很多农村小学的教师都是身兼数职,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比较繁忙,参与专业培训的时间比较少,为了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组织小学教师积极参与各种理论学习培训活动,还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在培训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例如,针对新课程理念的探讨,学校可在暑假的时间,组织教师进行探讨,让教师能够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还可开展师德风尚培训活动,让教师产生为人师表的使命感,获得教书育人的自信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让教师参与计算机技术技能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领导应该及时地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创新评价机制,要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给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相关教师的经验证明,很多学校在基础教育方面存在问题,或多或少都关系到教师的评价机制。学校应该重视制订合理的评价制度,积极探讨构建具有规律性、多样性的评价机制,让教师将评价机制作为成长的助推器。换句话说,农村小学教师想要获得成长,需要在以良性的评价机制为基础。
(二)切合生活实际,做好教学安排工作
农村小学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设立专门的教研学习组,通过举办骨干教师新课程座谈会,促进教师工作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根据要求,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好教学安排。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课堂导入时,使用先进的导入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欲,要尊重学生的课堂探究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要只顾自己在课堂上讲解。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的本质,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与发现者。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基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找到学生学习的本质,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展,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高年级的《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会直接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概念,之后再结合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接受过程是被动的,显然与数学探究的本质不符。基于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从感性的角度入手,将百分数的知识展示出来。如一杯果汁中有西瓜汁40%,苹果汁60%……之后,引导学生对百分数的含义进行沟通与交流。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百分数实际上是指的百分之几,是针对两个不同的数进行比对得出的。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其他用到百分数的地方,总结百分数的价值。这种方式的教学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的,通过初步认识知识的表象,对抽象概念进行形象化的建构,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具体化,能够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学会推理验证。
(三)开展目标化教学,让学生懂得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
第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高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不能只是局限于让学生理解教材,还要充分地运用数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掌握数学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通过自我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二,农村小学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给学生构建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伙伴,还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融洽的感情基础,能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数学知识。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当然,教师除了讲解数学教材上的例题,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不但要收获知识,还要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拓展与延伸知识。第三,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合理地制订教学方案,紧扣数学本质。教师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使得学生的思维更加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感悟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农村小学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要正确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积极改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为构建农村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9(54):69.
[2]文艳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3):64+65.
[3]余建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28):70.
[4]张耀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J].中外交流,2019(17):349.
[5]魏慰.分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115.
[6]张小东.利用生活元素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1(46):177.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科学;教学工作;加强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85-01
科学教育实施的目标,不仅是为了培养一位又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为了促进当代学生科学能力与科学素质的提高,满足小学生对于科学的渴望。典型的科学能力有:理解能力、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论证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等。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开始接触科学学科,开始建立科学思维。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丰富科学教学手段,是发展科学教学意义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教学工作现状分析
1. 小学科学学科师资力量不足
小学科学学科的师资力量直接影响着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许多小学管理者过于关注学生的数学、语文与外语学习成绩,不太重视科学教学。因此,学校会在这些所谓主科上配备更多的骨干教师,加强主科的教学资源以及师资的考核。而在小学科学学科师资建设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一些学校引入的科学教师,没有专业教学资历,也并非科学教育专业毕业。更有一些学校因为人员不足,没有安排专业人员开展科学教学,而是由一些其他科的教师代课。这样的师资力量,大大阻碍了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科学教学设备不足
科学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与操作性,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手,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内容。要完成科学实验,就需要专业的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科学学科的学具与材料等。但是,科学学科的实验并没有得到相关教育人员的重视,许多学校不具备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条件。即使具有科学实验器,其规模以及内部配置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科学学习需求。
二、科学教学加强对策分析
在新课改进程中,加强小学高年级科学教学工作很有必要。下面,笔者针对小学高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提出几点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
(1)加大科学教育经费投入。科学学科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许多小学校不具备标准配置的实验室,也让很多小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到科学学习活动中来。小学校园的实验器材配备不足,计算机网络资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缺少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都影响了实验活动的开展。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利用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按照国家规定为每一个小学校园配备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加强学校图书馆的建立,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各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另外,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关注科学学科的地位,安排专职的管理人员对科学用具进行管理,让科学学科的教师以及小学生有条件进行科学实践活动与学习,促进小学生主动探究。合理加大科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会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有效的保障,促进小学高年级的科学教学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
(2)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保证科学学科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一步。只有提高当代教师的个人素养,才能让其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的管理者要加强教师培训,利用定期、丰富的培训活动,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教师入职前,学校要进行人才的有效筛选,选择具有专业学历、资质以及端正教学思想的人员进入学校,成为正规教职人员。对于在职教师,学校则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校内交流活动,让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内开展讨论,向教师传递最新的教学思想与手段,促进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
(3)加强科学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促进小学高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科学学科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形成与发展需求,更无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改革,需要当代教师对教学手段进行更新。
教师可以将科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引导下去思考生活,改善生活,提高个人生活质量。比如在讲解“我们的食物安全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生活中经常吃的食物,并用科学课本中的知识去分析自己家的菜谱,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开展科学教学,让小学生对科学知识有形象的感知。如在学习“养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蚕成长过程的图片,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引导下去发现科学知识的美妙。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给学生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思考成果,让科学课堂在多媒体的支持下活跃起来,生动起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科学担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教育事业发展至今,教学工作者需要对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思考,了解哪些教学行为与教学改革需求不符,哪些教学活动的效果没有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新课改给科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只有正视科学学科现状,开展教学工作,加强对策,才能使学生热爱科学,在科学中实现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宝生.小学科学教学观察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 学困生 学习兴趣 教师
一、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及成因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表现
小学数学的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不同,而且个性各有特色,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性的表现。
1、自学能力差
学困生缺乏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一般都是教师对其手把手的教导,而一旦教师放手让其自己预习、复习、消化吸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其实这不仅仅是学困生存在的共性,很多中等生甚至尖子生也会有这样的不足之处。
2、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
学困生基础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对数学中的公式、概念和定理掌握不到位,无法真切的理解和运用这些公式、概念和定理,自然无法真正掌握数学教学的精髓。
3、不积极完成作业,敷衍了事
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差,又搞不懂基本的概念和定理,所以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就会存在着困难,他们的作业一般很难独立完成,他们或者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要求父母帮着一起做,敷衍了事,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从学生、教师、家庭
等三个主要因素展开分析。
1、学生因素
(1)智力因素
部分学生因为先天智力因素,学习能力比一般同学差,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打不开,主要表现为题意理解能力差,不能准确把握题目要求;对数学原理与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层,难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缺乏知识迁移能力,不能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另一个知识点,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思维定式,不能根据新情境做出灵活反应;缺乏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解题思路不清晰,容易产生过程性错误;学习不讲究方法,死记硬背等。
(2)非智力因素
部分学生受年龄与心理等因素影响,学习缺乏主动性,平时好动贪玩,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上课走神,平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消极应付,长此以往,数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最终成为数学“学困生”;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一味地苦学蛮学,不能触类旁通,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滑,学习信心与兴趣受到压制,成为数学“学困生”。
2、教师因素
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教学钻研精神,教学理念陈旧,方法单调。在教学
过程中,教师往往高高在上,忽视学生学习情感的需求,不能把学生看做具有
独立人格的个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惧怕心理,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单调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枯燥无味,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部分教师不能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关系不和谐,数学课堂缺乏有效互动,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出现。
3、家庭因素
除学生、教师因素外,家庭也是造成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部分家庭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能及时给予帮助,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越来越差;部分家庭的家长素质不高,父母沾染不良习惯,不能给学生的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再加上当前家庭稳定性受到挑战,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会影响学生数学素质的提升。
二、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困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能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声形兼备的特点,带给学生良好的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内心喜悦和享受,也使得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
(二)融洽师生情感,提升学困生信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三)真诚以理相待,消除学困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四)家庭与学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部分学困生而言,造成学习成绩低下的原因与家庭因素是分不开的. 为此,对于不同家庭而言,应根据自己家庭状况特点,与学校配合,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的引导,以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 同时,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期对儿童心理进行知识培训,并组织相应的亲子活动,使学困生切实感觉到来自家长的尊重与理解,能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起乐观开朗的情绪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参考文献:
一、现状分析
1.关于教材和课程
作为教材本身而言,应当具有科学性和知识性,而就现今的小学科学教材而言,在排版和章节知识点安排上较为松散,并且在关注点和兴趣激活效果上并没有太大的作用,教材配图和说明性语言上通俗性不强,偏于说教性。以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教材为例,上册的知识点为入门型,但与下册的知识点有所断裂。如上册中提及“水”的话题,而下册才再次谈及“固体和液体”,如此不妨将二者合并为一个针对物质基本的物态判断问题讲授,不至于产生断裂和不衔接,抑或是重复等问题。另外,如对于“动物的观察”这一部分,观察对象仍是司空见惯的事物,话题的常年不变,未能及时地更新,如何能够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在课程安排方面,学校对于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因而科学课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关注,只是一门夹杂在其他课程中间的可有可无的课程,如此不仅不能达到最初的课程目标,还使得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理解产生偏差。学校的任务应该是促使学生树立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而并非是让学生对其产生排斥和冷漠感,因而在这方面,学校还应加大力度,善加引导。
2.关于老师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孩子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然而在教学水平上,城市和农村的教师水平差距却是大相径庭,更不要说是同为科学教师的自身素养差距。现代教学改革之后,对于学生的教育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而小学科学教学之中便配备了相关的教学用具,以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利用相关模型或道具使得课程更加通俗易懂。但是由于我们教师本身水平的差距,部分教师甚至还未完全认识到科学课程的意义和教学目标,自身素质缺陷造成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近乎照本宣科,严重打压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也就加大了我们在进行课程讲授时的难度。
3.关于学生
上溯至学校和教师对于科学学科的不重视,如此传达给学生一个信息,那便是科学学科只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因而始终无法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自身需要重新认识科学学科对于他们的重要性和意义,建立起对于科学知识和自然界认知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跟随课本的引导初步了解科学世界的奥妙。信息时代下对于未成年人的知识要求渐趋严格,作为小学生不得不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这一点,这不仅对于自身综合素质、逻辑思考和信息接收主观能动性有所裨益,更加对于这个时代和自然界有一个自己的主动理解和接触。
二、对策探讨
1.加强教材研究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教材作为课程的主要载体,对于课程进行和教授过程尤为重要。因而加强小学科学教材的研究,及时根据当前热点和可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兴趣点进行改革和创新,不囿于传统,不困于理论,把教材理论和实践良好地结合,从而做到与时俱进的科学启蒙教育,这才可以使得小学科学教育良性发展,同时还能使得我们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用当前的生活例子进行讲解,既通俗易懂,又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
2.重视教师培训
小学生的自学水平尚未完全形成,因而类似于科学课程这类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陌生的课程,则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和耐心讲解,此时,科学课程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重视科学教师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交流学习,加加优秀课程的观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掌控水平。另外,对于一些硬件设施不足的地区,还应该加强对于教材的分析讲解和实践操作示范,从教师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入手,对症下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质的飞跃。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一些教学模型和多媒体展示,如在讲到“观察小动物”的一部分时,可以给学生们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和动画资料,增进他们的知识面和兴趣,并结合生动的讲解话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这一些都可通过教师培训来逐步训练和完善。
3.加大课程重视程度
各地教育行政单位及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突出其地位。力求拓宽渠道,想方设法加大对科学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设备,解除教师教学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还应该大力支持科学教师的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其最大化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到科学教育之中,推动小学科学教育的进步。
4.教学模式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比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296-01
义务教育要求“凡满7周岁的儿童都应接受小学教育”,但是5-6岁的儿童也大量挤入小学一年级开始接受小学教育;同时,农村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不规范,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增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在目前的农村小学中,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特别是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一、明确数学学困生所具有的特征
数学学困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习数学缺乏兴趣。2、理解能力差。3、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小动作太多。4、运算推理能力差,解题步骤不清晰,不会合情推理,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单一、想象力低下,不能进行发散思维。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6、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
二、科学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比例增大的原因
目前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逐渐增大的原因很多,就客观因素而言,主要有:1、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及教师队伍素质偏低。2、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科学合理。3、学前教育的不规范。4、学生缺少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及正确的引导和辅导;就学生而言,主要有:1、认知准备不足。2、情感准备欠佳。
三、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在客观因素方面,我们要与政府职能部门和教育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教师,优化教师结构,规范学前教育。除国家教育政策具体常规策略外,针对农村学校而言还可以具体实施以下策略。
1、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建立农村教师工资福利长效保障机制。
2、改革教师编制制度,审视农村小学教师的知能结构、学科结构,构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整体布局。
3、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教和大学生支教工作。
4、建立高效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力度。
5、建立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发展的动态预警系统。
6、构建小学教师“订单”培训策略,改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
7、规范学前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家庭环境及正确的引导和辅导措施。
针对学生而言有以下转化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奠定转化的基础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中,要采取“忍、寻、导、信、爱。”五字教育法,加深师生感情。“忍”即遇到任何事(尤其是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都要忍不发脾气;“寻”即为师者应千方百计地从学生身上寻找长处,进行表扬;“导”即引导他们加入数学兴趣小组,寻找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辅导,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信”即教师自始至终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爱”即以深厚的无私的爱去点燃他们内心的情感之火。正如古人所云“感人心者,先乎情”。只有数学教师让学困生真正感到春风拂面,从而为情所感,自觉或不自觉的加大投入,转变态度。
2、通过适当方式激发学习动机,是转化的切实点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数学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困难学生的内驱力,是转化的切入点。
(1)好奇心。小学生一般好奇心均较强,而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常因学前教育的不规范和过去挫折而无所为或一瞬即逝,这时需要从外部激发,教师应充分发挥数学魅力。
(2)兴趣。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这会创造出奇迹。”兴趣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动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好奇心的延续和发展,唯有热爱,才能主动长久参与。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观察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知识的活动中去,变枯燥的学习内容为具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乐趣,逐步形成志趣。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他们今后生活、工作中的作用,帮助他们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及产生学数学的乐趣。
(3)及时反馈,适当竞争。对学困生的学习结果一定要及时反馈,而且反馈应倾斜,学困生的学习结果出现错误或不足很自然的,教师应着重关注正确的合理的部分,并不吝赞扬话语,要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自我欣赏,从而克服自卑,树立信心,改变自我评估状况。同时,要建立适当竞争,主要是他们与过去的自我相比以及同一水平的学生之间的相比。
3、教师灵活的教学方法是转化的根本
(1)重视学法指导,不让新知变疑点。
(2)重视课后复习和巩固,采取补差政策。
(3)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一、领导真的重视科学课吗
在农村,科学课程并没有被领导重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科学课程表面被重视,实际课程地位低。科学是一门较为综合的,对学生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非常有益的学科,为确保科学课程的地位,福建省颁课程计划明确规定每周开足3节科学课,在农村小学,学校功课表3-6年级也是安排每周3节课。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主管领导乃至教育局领导都存在偏科心理,把科学学科当作传统中的“副科”对待。对于“主科”,学校可以办一些特色活动,为学校带来声誉。所以领导不重视科学学科教学,甚至认为科学学科可有可无,甚至有些学校领导明知有这样的相关的“副科”的教育培训,而没有派相关“副科”的教师去进行相应的培训,导致了教师在进行这样的“副科”的教育教学中,观念难改,理念缺乏,教改无果,教育无望。另一方面,农村科学教师表面上被重视,实际上科学教师队伍结构失调。
省颁课程对科学课程课时的保证,要求必须有一批科学教师任课。领导表面重视科学课的任课安排,而事实上在科学教师队伍的安排上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农村的科学教师大部分都是兼任的,没有专任教师,只有少数的科学课程教师,而绝大多数的科学课程教师均没有相应的文凭,属于“半路出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学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具有扎实的理科学习基础,对于科学本质有着一定理解的教师几乎为零。就拿我区的科学教师来说,全区只有两个专职科学教师,其他的科学教师大部分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而且都是年老的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这样的教师队伍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二、学生真正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了吗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自然”课程改为“科学”课程,各地区都相应地开展了对科学教师与“科学”课程相关的培训,表面上科学教师接受培训后,对科学课程及科学实验技能能够胜任,实际上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知识匮乏,科学教学能力差,对于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更是难以理解。“活动有余,思维不足”已经成为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通病,热闹的课堂现象的产生,既有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教师方面的原因,我们更应关注后者。学生本身是乐于结群玩耍、共同解决问题的,但为何在探究活动中无法达到真正的探究?究其根底,是教师对“探究”的理解不到位,只关注了“表象”,忽略了“核心”———重视热闹的氛围和操作的完成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因此达不到课标所要求的“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提升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