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学校量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量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校量化管理

第1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1系统开发应用的必要性

1.1传统的量化管理方法过于封闭

传统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方法的基本程序是,每学期末由学院教务科向本学期有教学任务的教师(包括实验室教师),发放工作量统计表,由授课教师按照学校实施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来统计、填写自己的工作量统计表,然后以纸制文件的形式报送到教务科,由教务工作人员进行审核统计并进行个别的反馈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们大都以个人对工作量计算办法的理解为标准计算和填写报表,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长时间以来已经习惯于这种“背靠背”的工作方式,结果造成部分教师对工作量计算办法理解有错误或偏差,所填写报表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在这种相对封闭的办公环境下,教务工作人员只能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反馈某一位教师所填报表的问题,而工作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上岗晋级,教师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教师们往往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问题在实验教学工作量的统计中显得更加突出。

1.2传统的量化管理方法办公效率低而办公成本高

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教师数量也随之增大,整个教学工作量统计的周期增长,大大增加了学院教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量。在原有的工作条件下,工作强度的加大势必会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学院采取增加工作人员编制的方法固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解决方法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另外,教学管理工作量的增大,办公用品的消耗也会同步的增加,相关的投入也会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2系统应用的实际意义

2.1系统增强了教学量化管理工作的透明化

系统开发基于B/S模式,具有高可维护性和跨平台性,对于具有一定权限的用户来说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轻而易举地浏览到相关信息,因此系统又具有公开性和灵活性,系统的开发应用增强了学院教学量化管理的透明化。透明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实现学院或学校内部零距离、实时、交互的信息沟通,教师经过授予权限可以网上浏览其他教师报送的工作量记录,并可以详细地查看记录中的各个项目和参数,教师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相互探讨和借鉴,这样这个工作量的统计过程更加公开化。教学管理的透明化渗透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教师通过浏览某一条工作量记录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并有权利对系统或教务工作人员提出质疑,客观上促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趋于完善,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院或学校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系统提高了教学量化管理工作方法的先进性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任务,是高校生存的生命线,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既是高校教学管理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B/S模式的教学量化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新颖的管理手段,它的先进性体现在系统的工作方法和应用效果上。系统利用WEB程序的运行取代了原有的比较繁琐的办公程序,减轻了教师和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精简了整个学院或学校的管理工作环节,使管理工作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现有资源来构建系统运行所需的硬件环境,同时系统的应用也能减少办公用品的大量消耗。可以肯定的是,基于B/S模式的教学量化管理系统提高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办公效率,降低的办公成本,充分体现了它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它的应用对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系统结构及模块简介

3.1系统总体结构

教学工作量管理统计系统采用B/S网络模式,采用ASP开发平台,数据库为SQLServer2000。系统分为两层用户模式:

3.1.1基本用户层:学院的一般任课教师

用户权限:可以浏览自己的教学记录,添加新的教学记录,修改和删除未经过审核的教学记录,对经过审核的教学记录只有只读权限,可以生成自己的学年或学期教学工作量统计表,只读权限;通过授予权限可以浏览其他教师的记录。

3.1.2管理员用户层:学院教学管理部门

管理权限:可以浏览所有教师的教学记录,对所有教师的教学记录有审核权限,同时拥有修改和删除所有教师的教学记录的永久权限;可以查询教师教学工作量信息并进行统计计算;可以生成每一位教师各学期或学年的统计报表。

3.2数据库设计

由于教学工作量管理是学院办公管理的一个模块,所以在数据库结构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与其它模块的接口问题,在一些数据字段上尽量做到统一标准,在这里根据系统需要用到管理用户(admin)、教师信息(teachers)、教学工作量(workquality)三个数据表。教学工作量表(workquality)是本系统数据库的核心,考虑到本科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般教学和二级学院教学等等,这些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教学活动在量化计算上都有区别;另外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自内容里面还包括像选修、重修、辅导、考核、实习等若干个项目,如果各种类型分别设计表格显然会增加系统负荷,是系统维护变得繁琐。因此,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项目以及各自的计算参数作为字段放到了一个表里面,共有71个字段。虽然字段数量多,但是在记录添加的时候我们设计的类型和性质的校验,根据得到的参数添加不同字段的数据,其他的数据全部为空;而在读取的时候,首先读取校验的参数值,然后再到对应的字段读取数据。

3.3教师用户模块简介

教师用户通过密码验证会进入操作界面,添加过程都是通过WEB表单实现的,同时提交页面还有数据验证函数,对所填写的数据类型、范围、格式等进行初步审核。由于本科教学分为两大主要类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了教师使用方便,特别分两种类型进行信息的添加,点击不同的链接将进入不同的添加页面。理论教学的添加表单,包括一般的理论性授课(选修、必修、重修)及制图类课程;实践教学添加表单类似,包括课程辅导、指导实习、课程考核、指导课程或毕业设计、编写教材、讲座、指导生产实习或金工实习等等。在教师用户提交合法数据后系统将会严格依据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本系统的管理层对所有教师的每条教学工作量记录有审核权限,经过审核的记录,教师将没有权限修改。教师对自己的未经过审核的教学工作量记录有修改和删除的权限。这样就使教师之间相互独立,加上管理人员的审核过程,保证了教学工作量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了便于存档,一般学院要求每位教师以报表的形式,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存档,因此系统设计了报表功能模块,可以生成普教学年报表、普教学期报表、二级学院学年报表和二级学院学期报表四种报表。

3.4管理用户模块简介

管理用户一般是学院的教务工作人员,主要是完成对教师用户添加的教学工作量记录的审核工作,另外还有记录查询检索、生成工作量报表等权限。其中核心的功能就是记录审核,因为只有通过审核的教学工作量才有效,才能生成报表,就好比“盖上了单位公章”。管理员除了可以审核通过某条记录外,还可以修改和删除这条记录,这是为了解决一些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到。管理员还可以查询数据库中的教学工作量记录,并可以按照多种参数进行检索。

4结论

第2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课题教研;中学;学校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231-02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师课题研究活动的兴起,激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热情,每年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人数和课题研究的数量都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但是,在实际的课题教研活动中,一方面由于专业的课题管理人员有限,在当前的情况下,其管理难度增大,无法完全顾及到所有的课题研究,这样就使得某些课题研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面临着管理失控的危险。另一方面课题研究者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使得他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总会因此而产生各种碰撞和摩擦,故而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些问题,要想提升中学课题教研的质量和强化中学学校管理的能力,就必须为课题研究者搭建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相互交流自己在课题教研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相关的研究经验,开拓他们的眼界和思路,有效提高中学教师的研究水平,促进各课题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是中学教师的课题研究逐渐走向成熟,为高质量的课题教研提供保障。

一、课题研究效益与学校管理效益

1.课题研究效益。由于我国的课题研究极少会涉及到研究效益方面的话题,因此长期以来大众对研究效益是并不熟悉,且经常将其与研究成果划上等号。面对当前课题研究疲乏无力的症状,要想重振课题研究的雄风,就需要对研究效益有正确的认识和进行有效的操作。众所周知,当人们在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需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并且以这个目标出发,所收获的有益的结果就是效益。然而什么是研究效益?从课题研究的角度来讲就是指:为了解决中学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采用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对其进行变革,从而产生的有益变化和实现目标的程度。由此可知,研究效益其实是研究成果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由研究者运用新的解决方法和研究假设将研究对象当前的状态与过去的状态向对比而产生外在的变化,且这种变化一般是好的,是朝着研究者预期所想的方向发展的。此外,研究效益还是衡量研究成果价值的重要依据,研究效益越明显也就意味着研究成果的价值越高。

2.学校管理效益。所谓学校的管理效益即是将学生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管理成果与管理投入的比较或者说是由管理活动二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学校管理效益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效益,是学校一切运作和经营的核心,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学校的管理应该兼顾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在各个环节和各项工作中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格的毕业生数量和教职员工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状况即为经济效益,而包括人际关系、制度和社会声誉等是非经济效益。在当前办学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办学者只有保持清晰思路和长远的目光,向学校管理要效益,才能保持学校办学的活力与生命力。

3.二者之间关联。综合以上内容,我们来对课题研究效益与学校管理效益做仔细的对比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实际是紧密相连,唇齿相依的,其内在的是相容的。首先,从目标的角度上来讲,学校管理的所追求的效益,不仅是与学校自身的生存发展相挂钩的,同时也与社会发展相挂钩,且由于学校资源有限,所以讲求以最少的成本或者是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这一点是与课题研究获取最终有益结果的想法相吻合的,因此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次从价值观的角度讲,学校管理所追求的管理效益是以质量为导向,要求提高管理的质量,而这一点从根本来看也是与之前所强调的课题研究效益的内容相一致的,两者同样是出于对质量的诉求,因此两者的价值观是一样的。再有,从从属的关系来看,课题研究是学校管理的一个分支,课题教研的效益是学校管理效益的一部分,必将汇聚到一起。最后,课题研究效益属于非经济效益,是学校软实力表现的一种,因此课题研究效益与学校管理效益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因此对学校课题研究的科学设计和稳步实施,从根本上来看对学校管理效益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课题教研质量,强化中学学校管理

1.测定内容的确定。从研究的对象上来看,可以将中学课题研究归为三类,其一对学校管理的研究,其二对教师发展的研究,其三对学生发展的研究。可以研究的类型决定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才能清楚课题研究效益的具体内涵。

2.测定项目的确定。对测定项目的确定需要研究者提前进行全面而又具体的课程研究预设,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确保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因为,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等并不能是一成不变的。笔者认为,有效减少课题研究者在相关研究效益上浮夸现象的产生,就必须要在测定项目的确定上严加把关,紧密结合课题研究的内容,逐步实现研究问题“抽象化―具体化―理想化―新鲜化”的过程转变,从而真正凸显课程研究的意义。要想以上目标的实现,则必须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实施效果上。任何的课题研究都不可能离开研究假设,并且,只有假设得以运行,研究也才能真正产生效益。简言之,问题的假设性解决路径一旦运用到实际活动中,其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也就必然会发生改变,产生差异。而课题研究的效益也便存在于实施前后的变化和差异上。第二,实践对象上。教育的课题研究一般都是以学生或者是教师为主体,所以,课题研究一经运用,学生或教师在相关方面的发展变化也就是对课题研究效益的显现。第三,研究主体上。以现实的课题研究活动来进行分析,研究的主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题研究的实施者――教师,体现在其身上的科研效益主要是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二是课题研究的组织者――学校,相比较于教师的变化而言,其效益的体现则显现在更多层面上。但在这些表现特征中,最为重要还是源自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加强基础上的整个学校管理水平上的提升。

3.测定方式的确定。在中学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效益都是可以让人明明白白感知到的,具有可感性、可述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如果将其归类于科学研究中,便可以有效通过定量分析来实现科学、准确的测性。然而,如果以教育的人文价值和理论追求来看,相比较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则更为适用。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所要面对本就是个性独特且不断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人,定量分析中的数据研究、图像测定的方式也就只能够形成程式化、简单化的教学模式,从而失去教育原有的价值意义。因此,要想实现定性分析对课程研究效益的有效评测,应充分利用教师的教学备课笔记、教学日志和教学反思来实现。同样地,从教师教学记录着手,也更容易让人产生信服感。在课题研究真正运行实施后,无论是问题的解决方式方法,还是相关措施运用都会发生改变,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观念形成、科研质量及学校管理。因此,确定正确的测定方式则显得尤为重要,常见的几种形式包括:(1)在课题研究中将前测和后测相结合,以数据的变化来凸显科研效益;(2)开展调查活动,以问卷调查、会议交流调查等形式来获取效益信息;(3)观察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获奖情况,在综合分析其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对效益进行研究等。

三、关于课题教研的深入思考

1.要积极培养教师课题研究的意识、方法和策略,形成学校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负责人和专业研究者。而要想实现课题研究的高质量和深入性,那么学校负责人则必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密切地关注课题研究的进程。课题管理所带来的另一个重要的直接效益便是对教师专业水平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与时俱进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因此,当负责人和专业引导者对统一课题研究发挥作用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题科研的效益。

2.要形成研究课题与校本教研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操作上的环环相扣。相比较于教学活动,对课题的相关研究则更具复杂性,所以要想实现“课题联动”的深入性挖掘,就必须要有效解决联动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稳扎稳打,注重实际性管理。

3.要不断提升课题研究教师的合作交流意识。教师可以在同一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小组团队,在集体智慧发挥的作用下,实现对课题的深入性研究,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科研的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集体合作时,要摒弃个人利益的得失,学会合作,善用合作,让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在交流互动中得以真正地实现。

4.要充分发挥学校丰富教学资源的作用。在形成课题研究负责人和学校优秀教师的引领团队基础上,不断地实现对其他课题研究教师的协助和培养,最终实现校园教师整体水平素质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学校的管理者就必须要加强对教师的关心以及在工作上的支持,对于那些课题研究的教师,更是要予以肯定和鼓励,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切可能提供的辅助服务。学校的这样的一种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不仅可以实现课题研究的深入,更可以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如果教育研究者能够按部就班的遵循以上的原则和策略来进行课题研究,以科学专业化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效益的评测分析,长此以往,在大量的课题研究基础上也就必定能产生令人信服的科研成果,而中学校园的环境、教学质量、管理也会因此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1.什么是“档案化”管理

所谓的“档案化”管理主要是指单位或个人从事社会活动的一切行为的记录过程,“档案化”管理具有真实性、实效性等特点。另外,由于档案具有着真实性、实效性、完整性、长期性、可靠性等特点,从而起到了对单位或个人过行管理和约束的要求。例如本文所要讨论的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就是针对高校教学中的一切行为进行记录存储,以备后用。同时,高校教学过程中可以能过对以往档案记录的杳询进行教学经的总结与创新,更有助于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2.“档案化”管理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首先,“档案化”管理打破了传统高校教学中对学生考核成绩综合评定的事后判断方式,而是采用一种在教学中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的一种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简单来说也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评价,并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更有助于提高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其次,采用“档案化”管理可以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收集信息资料、记录、分析、改进等循环方式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一切活动进行检测,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档案化”管理中的同行业教师听课环节可以使教师之间互通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更容易促进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后,对于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对档案的查看及分析从宏观意义上了解教学中的整体过程,进而丰富自身的教学行为。同时,“档案化”管理还可以对教学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判断,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而从整体上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3.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为保证其有效性,必须遵循着以下的原则:

3.1档案全程管理原则

在国家所下发的ISO-9000标准中,所有的质量管理工作都是建立在以保证工作过程管理有效性的基础之上的,并将这种基础转化为一种与其相关的资源文件的一种行为活动。因此根据国家的指示,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就是对教学过程中的档案建立行为。并且保证对教学质量档案进行严密的保存,以确保教学质量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在“档案化”全程管理中,就需要对档案的建立把好入口环节关。也就是说,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的建立必须由高校负责人向上级推荐,再获得了第一层基层领导审批后,再由专家组委员会成员对档案进行讨论及改进,然后方可确定“档案化”的建立。由此可见,坚持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全程管理原则更有利于保证档案的真实有效性,同时有利于排除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阶段性不尽人意的因素。

3.2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前端控制原则

首先来讲,前端控制原则更有利于控制和强调整个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的目标及要求的规则化、系统化管理及分析。同时对档案的科学化综合整理,或是在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的阶段性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说,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前端控制原则就是强调档案整体的规划、全程监控、业务提前以及及时修改的整体过程管理的理念。另外,前端控制原则本着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原则,通过对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整个业务流程的重新设置来减少档案管理中各环节中的重复内容,从而更进一步优化档案的形式。

4.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有效性的前提,因此在“档案化”管理中,必须依照几点具体的中方法进行管理。

4.1分类管理方法

一般来讲,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所涉及到的高校管理部门是很多的。例如: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教育中的管理部门、高校各系别管理部门等。这些部门在高校教学质量“档案化”管理中都必须要遵循着全过程管理原则以及前端控制原则,同时结合教学质量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档案的建立及分类。在档案建立中,一般包括了高校教学质量的项目管理、教学任务管理、对教学内容考核分析管理、实践实习的管理、教师发展管理、高校教学器材的管理、高校现代化教育网络管理等诸多类别,因此为了将其区分开来,在“档案化”管理中,就必须将不同的内容进行分开式管理,以便档案清晰化,同时也在某一程度上提高了档案的规范化和完善化。

4.2目标化管理

目标化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化”管理中重要的指标及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教学任务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所谓的高校教学质量档案目标化管理主要是指以高校档案信息中的各项内容为目标,对档案的文件标准、组织审批标准、公文发示、档案中期检查标准、结项验收标准等进行全程的记录。例如在高校教学质量档案目标化管理中,首先要对高校的重点课程、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等进行档案化管理,并从重点课程的申报、建立、组织评选等环节进行管理。

第4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教学质量;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体系;质量监控系统

高校是培育各级专业人才的场所。高校的教学质量是衡量教育体制的标准。一所高校想要立足和发展,必须提高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管理职责

明确教学管理的职责是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首要任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由四大板块组成,其中管理者的职责尤为重要,但也是最为薄弱的一个方面。例如,校长在学校的办学方向、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上要有明确的指导方针。

1.制订教学质量方针

教学质量方针体现了教学、办学的水平。根据高等学校教育培养的不同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学生、社会、国家、员工、家长等多方面的需求得到各种相关信息,加上学校校长的分析以及教师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得到正确的质量方针。教学质量方针对高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一方针可以拟定为:以市场为风向标,利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育改革,用现代教学方法以及让人满意的教学服务态度,再加上适合于学生学习的环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培养优秀的人才来回报社会。

2.明确教学质量目标

制订高校教学质量目标时,可以依据教育质量方针以及多方面要求。确定目标之后,可根据需要向各个部门和教师转达,这样可以让大家对自己的工作有更为明确的了解,比如需要做哪些事,应该怎么做。同时,在各级部门拿到教学质量目标后,发现其中不完善或不正确的地方可及时纠正。这样,学校内部就会形成一股为了达到共同质量目标而努力承担义务的风气。

二、优化资源管理体系

1.生源

选拔生源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第一关。笔者建议高校对生源的要求不应只局限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也要注重道德修养等非智力因素方面,以此为依据制订良好的招生政策。

2.师资和管理者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教师水平,高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互相学习,参加专业知识的讲座,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在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学校要严格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高校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师和管理者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

3.经费

在教育经费方面,学校大部分经费都是靠国家投资,但这并不代表经费是源源不断的。学校要做好经费管理工作,使经费的使用达到最优化,避免产生浪费。在保证教师优厚待遇的同时,高校不仅要优化人员利用效率,还要确保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优化学校的经费支出。

4.教学设施

图书馆中丰富的图书资料,实验室中齐全的实验器材和完整的设备对学生来说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建立高效的质量监控系统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质量监控系统。首先,高等学校的质量监控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构成该系统的要素很多,各要素之间联系复杂,构成系统的元素可以是人,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仪器设备。其次是系统的非线性,即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实际人才培养质量之间存在多个指标。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对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由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有限,目前对高效教学质量管理与优化的研究尚不透彻。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还会深入研究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第5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胃动力障碍;功能性消化不良;辨证分型;胃动力学

功能性消化不良(FD)也叫做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其发生与胃动力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此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胃排空的延缓、胃窦的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都减小减弱。该病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什么确切的疗法,中医在治疗此证方面显示出独有的优点。为了分析中医证型和胃动力障碍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临床上的意义,我们收集了用B超显影剂观察到的160例不同证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24健康志愿者的胃排空时间以及胃窦的收缩幅度、频率,以及胃窦的运动指数等数据,以分析其中医辨证分型的不同与胃动力障碍之间的关系,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正常组:24例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32.4岁,其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14例。这24名患者两年内没有任何的胃肠道疾病或者肝胆胰腺等消化道疾病,尿常规、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均正常。肝胆胰B超还有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均正常。FD组:160例,平均年龄37.4岁,男74例,女86例,患者病程4周~3年。平均1.5年,主要症状有腹胀,上腹疼痛、暖气、早饱、而恶心呕吐的较少,各证型以及正常组之间在性别年龄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辨证分型 根据相关文献标准和临床将其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和脾胃湿热型。

1.3胃动力学检测 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2)、胃窦收缩幅度(ACA)、胃窦收缩频率(ACF)、以及胃窦运动指数(MI)。临床采用探头频率为3.5MHz的ALOKASSD-620B超进行检查,检查对象在进行检查前3天不得服用药物,让患者禁食12小时后喝500ML的温开水,并加一只显影剂。在肚脐左侧1CM处用B超探头向右进行标记进行多次测量,纵断显示胃窦的左右径LL,前后径AP。记录10分钟内患者的胃窦收缩次数,用每2分钟的频率作为胃窦的收缩频率,并测量2次胃窦收缩最大时胃窦面积的变化值,并取平均值作为胃窦的收缩幅度。胃半排空时间则用胃体-胃前后壁内径减少至50%的时间。MI=胃窦收缩幅度×胃窦收缩频率。

2 结果

在所有的160例FD患者中有102例的胃半排空时间延迟,这个比例为63.75%,其中男性40例(54.05%),女性31例(72.09%)。脾胃虚弱型患者的AVF、ACF、GET1/2、以及MI都明显低于正常人和其他证型的患者(见表1)。

3 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差不多有30%~80%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包括胃、食管、胆、小肠等方面的消化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胃动力的变化最常表现为胃排空障碍;有大约30%~83%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包括液体和固体的胃排空延迟。对于胃运动异常来说胃排空延迟可能是其最直接的综合表现。本研究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中约有63.75%的患者有胃排空延迟的症状,这一现象在女性患者中尤为明显。同时患者的胃窦收缩幅度、频率、运动指数均明显的降低,造成这一现象的机制有待研究,胃排空延迟可能来解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例如餐后腹胀、早饱等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中属于“痞症”“胃脘痛”“呕吐”“反胃”等范畴,FD的最主要病变在患者的胃部,但是也有肝脾等方面的问题,即所谓“肝为病之起源,胃乃传病之所”。

在本研究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以脾胃虚弱型和肝胃不和型为多,脾胃虚热型次之。相对于正常组来说,这3个证型均有显著的胃动力障碍,而脾胃虚弱型的障碍最为明显,与脾胃湿热和肝胃不和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医学上讲,胃主收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假若脾胃虚弱,则运化无力,脾升胃降的功能就会受到损伤,则会出现胃排空功能的低下;假若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就会出现早饱、暖气、腹胀、恶心、呕吐等等症状。假若湿热困阻脾胃,脾胃就会失去升清浊降的机能,就会胃排空功能障碍,胃排空作用迟缓。单纯的肝胃不和或者肝胃湿热往往只是疾病的初期,如果这个时候治愈,则对脾胃的影响较小。而脾胃虚弱一般是因为日久脾虚,运化无力,导致胃排空障碍的进一步加剧,这可能是脾胃虚弱型相比其他两个证型胃排空的功能更低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的最终结果提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胃动力障碍密切相关,可以以此作为FD临床辩证施治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孙淑君,张小萍.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9,(03) .

[2] 颜洪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方法与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启示[J].四川中医, 2009,(11) .

第6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首先在班里实行全员量化,全面量化,全程量化。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把“目标量化,双管齐下”作为基本制度。班里每一个学生都是量化对象,学生的每一方面都在量化范围之内,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劳,纪律,卫生,文明,考勤、活动等诸多方面和诸多环节细节。例如参加班级比赛,加2分,获奖加5分,参加校级比赛,加10分,获奖加20分;参加劳动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的加5分;参加抽测、竞赛的同学,加学校给班级加的分数;顶撞老师扣10分,打架扣10分,旷课一节扣5分,迟到一次扣1分,请假一次扣0.5分等。

其次,个人量化和小组量化相结合。按学生所处的位置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给个人加分扣分的同时,也给小组加扣同样的分数。在学期末,将小组分平均到每个人身上,进行个人量化排名,奖励名次靠前的同学。这样使不在乎量化分的同学,也受到小组其他成员的监督和约束,从而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各项制度。

整个量化分三个部分:基分,计分和积分。

其中计分是量化的核心,是最主要的部分,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量化成绩靠前的同学,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相结合,量化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

第三,注意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立一支素质硬、作风正、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尤为重要,对他们进行短时间培训后确定工作目标;通过有效的管理机制,使他们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我们班建立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班干部使用机制,能者上,庸者下,让能干、肯干、敢干、会干的同学担任班干部,到期不能达到既定目标要主动辞职或引导其辞职,对犯重大错误的要免职、撤职,并做好其思想工作,建立班干部队伍之后,实行A式管理,层层带动,层层落实,进而带动、落实到每个人,上下一心,政通人和,使班集体充满活力和向心力。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特长。我在管理班级的时候,特别注意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培养、锻炼、教育学生。如我们在班内举行了“纪律与学习”、“我的理想与实现”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了“我给提条好建议”、“我为班级添光彩”等活动,教育了广大学生,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我班通过实行值日卡制度,学生轮流值日,严格考勤,保证了同学们的在校时间。还实行比学赶帮超组卡制度,使班内充满竞争和活力,调动了同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7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学校 管理 办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c)-0208-01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农村完全小学,流动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0%以上,学生的家庭监护和家庭教育不尽完善,这给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解决我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当务之急。因此,我校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制定出切合本校实际、易于操作、便于管理、涵盖面广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在师生中形成“严谨、细致、负责”的学校文化。

1 教师管理精细化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还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首先要健全教师学习制度,把教书育人列入教师岗位职责内容,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评聘教师职务,表彰、奖励教师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应加强教师业务学习的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精细化管理的认知的水平,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目标,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人格的示范者,发展的促进者和心理的支持者”。这样,才能切实把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 学生管理精细化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着良好校风的形成。要做好此项工作,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是加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思想品德课比较枯燥,一般不受学生欢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尽量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思想和社会实际,避免灌输式教学和空洞的说课。二是思想品德课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在进行其他课程的讲授时也可以随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力求把德育教育看做各科教师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注重对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学风及意志品格的培养。三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层单位,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要领导者,更加便于在日常额的工作中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一定要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有计划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班主任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还要注意协调本班各科教师的教育工作以及做好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沟通工作。四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时学生一出生首先接受的教育。他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是贯彻执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纺、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等众多形式密切的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状况,争取家长和学校教育积极配合,共同教育。

(1)优化校园内容和外部环境。一个整洁优美的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要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充分利用校报、黑板报、广播、阅览室等校内的有限资源,尽可能多的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充分发挥校会、班会、升降国旗和国旗下讲话的育人功能。努力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有小结,利用不同的活动进行不同层次的有效评价。如,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学习习惯、卫生、纪律活动等方面进行有效评价,进而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加强对班务日志、校务日志的检查评比力度。做到评比内容全面,要求细致,管理规范。从学习、纪律、卫生、活动等各方面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并利用升降国旗,评选校园之星,星级班级等,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抓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通过操行评语和等级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而促使德育精细化。

3 教学管理精细化

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低,关键在于他的管理意识、管理能力、管理方式方法和具体的管理措施是否完善。

(1)要向“管”字要质量。首先严把备课关。制定集体备课活动流程,加大集体备课的过程检查,突出一个“细字”。

(2)严把教学关。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施教,建立课堂教学监控机制,突出一个“新”字。

(3)严把作业批、评关。作业要精选、精编、精练,认真批改,评价到位,建立错题档案,抓实错题纠正,保证堂堂清,突出一个“严”字。

(4)严把辅导关。要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两不误,突出一个“勤”字。

(5)在“教”字上下功夫。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是否用心和认真程度。一节课要想高效,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课前充分备课。②课中讲授做到“清、准、透、活”。③授课时间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15~ 20分钟之间。④有良好的课堂纪律。⑤在课堂上有规范严谨的言行举止。其次就是学校的配合。学校要定期组织评教活动,对评教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平时了解并掌握到的问题限期解决。

4 安全管理精细化

安全涉及学校的各个角落,如:校内外安全、交通安全、体育课安全、食堂、后勤安全、各类活动安全等。

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应急预案,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安全防范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建立安全台帐。定期对校舍、消防、食品卫生、周边环境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加强安全工作“六落实”即:工作班子落实,工作队伍落实,宣传教育落实,安全责任落实,上下齐管落实,责任区域落实,消除安全隐患落实。

加强学校各种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做到活动有计划,有预案。组织严密,责任到人,应急能力强。

总之,精细化管理是一项核心工程,它可以规范学校的日常管理,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单元,改进管理方式,确保管理高效准确到位,提升学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形成带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健康机制。我们希望通过学校精细化管理,真正促进学校管理更趋科学规范,从而使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第8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人性化护理;生存质量;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8(a)-017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humanistic nursing on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144 in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By a random number table,they were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In the control group,conventional nursing was applied,whil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humanistic nursing was adopted.The QOL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by GQOL-74,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ref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fter finishing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GQOL-74 scor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ve function,mental function,physical performance,and social function with regard to GQOL-74 score,and differenc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Humanistic nursing;Quality of life;Nursing satisfaction

心血管内科临床收治患者相对年龄较大,慢性病居多,且多数合并有其他合并症,病痛的折磨和长期住院治疗的情况下,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身心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人性化护理是指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围绕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3]。人性化护理要求护士不但要重视医疗及护理操作,更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为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努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问题[4]。本文就人性化护理服务用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4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中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41~76岁,平均(56.7±6.9)岁;对照组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40~78岁,平均(56.9±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用药观察、健康宣教等;观察组则实施人性化护理,除常规护理内容外,主要补充和加强以下几点内容。

1.2.1环境护理 病房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主要休息场所,病房环境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医院这个特殊机构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和陌生感,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安静,每天安排专人负责地面、空气、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开窗换气3次/d,保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在病房和走廊墙壁上粘贴温馨提示标识,使患者和医护人员自觉降低语调,尤其夜间执行治疗和护理操作时,要尽量只开床头灯,控制仪器发出的噪音,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1.2.2饮食护理 慢性病患者往往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充足的营养供给才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加速康复。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饮食指导,充分考虑心内科疾病的特点,建议患者多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的食物,控制食盐摄入量,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瘦肉、牛奶等食物,确保营养均衡。

1.2.3加强巡视 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身体状况及疾病程度做出准确评估,并记录在册,根据患者病况不同定期进行评估,随时了解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除了正常的护理巡视外,对于高危患者应当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理体征变化情况,告知患者一旦发现不适应当立刻利用床头呼叫器呼叫护士。对于特殊用药的患者应当做好用药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立刻对症处理并反馈给值班医师,必要时停药,将患者的用药情况纳入交接班记录,对于高危患者和特殊用药患者要双人床头交接。

1.2.4安全护理 心血管内科的安全护理一直是重点环节,由于所患疾病的因素,加上部分患者年龄较大,在院治疗期间往往存在多种多样的风险因素。为了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在病房内设置各类辅助装置,病床加装床栏,走廊、卫生间设置扶手,易湿滑地面铺设防滑垫并用醒目标识提醒,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轮椅,安排专人负责病房安全设置的检查和维修,定期进行维护,将结果记录在册,责任到人。

1.2.5心理护理 慢性病患者长期受到病痛的治疗,长期治疗仍未见好转的情况下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抗拒治疗。考虑到心内科患者的特点,护理人员应当找准切入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了解患者心结所在,安抚与开导患者,说明疾病治疗的必要性,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要求护士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掌握更多的沟通交流技巧和人文学、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

1.2.6健康教育 与传统模式的健康宣教不同,人性化护理充分考虑到以往工作中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不再单纯采用责任护士一对一宣教的模式,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宣教体系,除了责任护士按计划宣教外,定期为患者举行专题讲座,针对心内科常见疾病的特点、治疗及康复知识进行教育,印制健康教育手册发放给患者,利用病房电视实施多媒体教学,用多元化的宣教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记忆程度,拓展患者的知识获取途径,提高宣教效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5]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对比,并在干预后采用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GQOL-74共包括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4个方面,评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护理部统一问卷,将患者的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GQOL-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已经转型为服务型的经济实体,因此必须有高度的服务理念,才能为医院创造更好的发展前景[6-7]。护理服务作为医疗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须重视患者的需求,从以往的以治疗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切实考虑患者的需求,才能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8-9]。对于心血管内科而言,患者相对固定,年龄层偏大,多为慢性疾病且合并症较多,在此环境下,更应当强调患者的心理感受,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0-11]。人性化护理强调以人为本,在工作中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制定护理对策,将其应用于工作中,为患者提供精神、社会、生理、心理等全方面的服务[12]。胡小红[13]研究显示,人性化护理用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护理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赵芳[14]研究也指出,人文关怀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从实施前的82.6%上升至96.7%,提示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符合当下患者的护理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74评分在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人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人性化护理更具有立体性[15],补充了传统护理中的不足,不但强调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更强调环境、饮食等护理细节,全方位的为患者提供服务,并且加强了传统护理中不足的地方,如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况,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生存质量也到了全面的改善。从护理满意度调查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性化护理强调与患者的互动,并且在整个医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关怀和重视溢于言表,从而获得了患者的充分肯定。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模式更符合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需求,能够从环境、心理饮食、安全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颖,王凤霞.心血管内科开展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7):116.

[2]王美英.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病人中的护理策略[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3):210.

[3]金蓉.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716-717.

[4]黄艳.探究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3,21(2):263.

[5]金纳新.心血管内科人性化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56.

[6]许虹波,姜丽萍,尹志勤,等.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状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32-335.

[7]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9,5(7):40-41.

[8]李姝颖.护理在CCU监控室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心脏机能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9(29):777-779.

[9]朱梅.老年重症心肌梗死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27-228.

[10]沈婵娟,曹培国.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0, 37(1):87-90.

[11]陈朝华.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8):1770-1771.

[12]孙淑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胃癌手术患者的应用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0):1206-1207.

[13]胡小红.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9):101-105.

第9篇:学校量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职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手段运用

基金项目: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学校“323”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批准立项号:GH12-11-L144)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职校教师在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手段运用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6日

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既有系统的工作对象,包括教师、学生,还包括设备与教材,它也有对管理对象的系统管理过程,包括静态的师资队伍与学生状况、管理水平与经费投入,还包括动态的计划与决策、组织与协调、指挥与控制过程。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校教学工作高效率地运转,以获得最佳的教学质量。受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的影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提升教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固然要在“抓经常(经常性专业知识与训练)、打基础(基础性理论知识)”上下功夫,但笔者以为同等重要的是要对各种管理手段的科学、灵活运用。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综合运用精细化管理、目标管理、柔性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手段,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大有裨益。

一、实施柔性管理,拓展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广度

柔性管理是一种采取非强制的、把组织的意志转化为自觉行动的管理形式。柔性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柔性管理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基于教学对象的全面发展,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而这是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氛围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从而有助于在学习内容和专业上的进一步巩固与拓宽;二是有助于教学对象健康人格的养成,打造利于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人格魅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实施柔性管理,可以极大地拓宽其管理内容的广度与实现管理效果的延伸。

一是体现在教学的责任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是与课堂教学过程相伴而生的,教学质量必须依附于教学实践这一最基础的物质载体。因此,实施柔性管理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柔性管理要切实地改善教学的效果,通过知识结构的丰富与完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巩固、专业技能的了解与掌握,实现学校的学术自由、教师的教学自由和学生的学习自由,最终体现在学生价值的实现。

紧紧抓住“质量”这个关键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实施柔性管理:第一,切实把学生的第一需要作为教学的原动力。要善于归纳、提炼、总结教学对象在学习上尤其是专业学习上的普遍需求,并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需施教。第二,善于引导学生的兴趣发展方向。在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始终是教学的主导,始终把握着教学的大方向,一方面要经常总结和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找出促使其兴趣点发生改变的深层次原因,要及时地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尤其是行业发展的倾向性信息,并使之进入到正常的课程教学中去,做到因势利导,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触角。

二是体现在成长的责任感上。一般而言,职校教学质量的建设区分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方面,专业素养的成就与健全人格的培养。专业素养是职校的立校之本,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学生价值的最佳体现方式;而健全的人格却是学生的做人之本,良好的人格养成可以极大地促进专业素养的形成与积淀,并可指导其使用方向的正确与否。首先就是要充分地尊重学生。要切实地理解学生,尊重其人格,注重其情感,少批评与指责,多鼓励与赞扬、信任与理解;少一些说教,多一些沟通。教师与学生沟通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要融入真情,倾入爱心。其次就是要坚持原则性。教学过程中,固然要解学生之惑、急学生之急,要时刻以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作为出发点,但这只是大方向的努力,而不能作为时时、处处、事事的行为准则。不能将宽容当作无原则的忍让,不能将表扬当作信手拈来的奖励,也不能将理解当作一味的妥协,更不能将信任当作放任自流。

二、注重精细化管理,挖掘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深度

教学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做好教学细节的科学管理。海尔的高级管理层常说一句话:“要让时针走的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由此可见细节的重要性。细节是局部,是相对于整体而言的。对全体教学来说,每一个学生是一个一个的独立个体;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也蕴含着或清晰或模糊的细节构成,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是要高度重视“蝴蝶效应”。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涓流无以成江河。蝴蝶效应之所以成形得势,就在于细节的被忽视而得以形成气候。风起于青萍之末,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也不例外。因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堂教学都是由一件件的小事、一个个的知识点组成的,学生品行的发展、专业技能的提高也是在持续地受到各种不同的小事、甚至于某一个专业术语的影响。不管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细节始终是一个人最真实的表现。因此,高度重视“蝴蝶效应”,不是要防微杜渐,把细节扼杀于摇篮之中;而是要更加注重对细节的把握运用,使之形成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对象的综合素能的效应,进而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二是要坚决克服“晕轮效应”。晕轮效应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偏概全,往往把局部的优缺点无限放大,然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其上,导致最后黑白难分,优劣难辨。因此,克服晕轮效应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精细化管理好每一个细节,优即是优,劣即是劣,不混淆黑白,不牵强附会。要精心营造适合本班级、本专业的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被氛围所左右,受环境的掣肘。

三、加强目标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高度

《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这说明要求的水平层次决定了水平的高低,追求的目标大小决定了目标的档位。因此,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高度,就必须实施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

一是提高对教学知识和内容的理解层次,实现教学目标。当教师的角色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此时,教学目标的确定既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可资参考的参照体系,更是为了给学生在奋斗过程中提供实时的引导与帮助。应该看到,教学目标是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它由不同阶段不同时机的不同任务组成,从整体来看,它是一个个点上的目标的集合体,可以拆分成一个个相对短期和相对独立的子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相对动态的过程。因为教学知识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使是相对固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它也会随着理论的与时俱进而不断丰富发展,对它的理解也自然水涨船高而出现新的高度。

二是提高教学对象的发展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实现成长目标。相对于单一的教学内容和知识,发展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种基于面上控制的较为长期的目标。它已突破对某一具体内容的孤立的、片面的认识,而是在这众多孤立的、片面的认识当中,提取其规律性的、一般性的认识,发展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这就实现了知识理解的升华而内化为素质,提升了层次。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围绕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专业方向基本能力的形成程度等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与引导,既要找出其共性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教学信息,同时也要找出那些个性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个例,实现相互之间的有益补充。比如学会做事,完成事情本身可能并不是让其做事的初衷,而是为了让学生适应在一定的环境压力下工作的能力,这包括如何迎接挑战、规避风险、解决矛盾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进行组织管理、团队协作和承担风险。教学对象的发展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得以巩固和提高。

四、强化绩效管理,加大课堂教学质量管理力度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提升个人的绩效来提升组织的绩效,从而使整个体系的效率得以提升。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就是要求教学的主体双方在共同营造的氛围或环境当中,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一个过程。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管理而言,因为绩效管理的对象不仅仅是教学,更多的是体现教学效果的质量,即是说,在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它更注重的是对教学结果的管理,而不是过程的管理;或者说,这个阶段的管理是从结果入手的,然后倒逼着教学过程的高质量。绩效管理的对象是一个有着各自鲜明特点的组合体,从管理的最终效果来看,教学双方无非是在德与技之间实现传承与发展。

一是注重“德”的外化体现,拓展素质的外延空间。亲其师,信其道。因为喜欢一个老师,从而喜欢上一门课。这是教师“德性”的魅力使然。这里的“德”包含了社会一直弘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但更为学生所看重和亲近的是教师站在学生角度上的亲历亲为,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疑,帮学生所难,乐学生所乐,忘学生所忘,与之同快乐而不得意忘形,与之同苦闷而不萎靡不振。他们在教学的实践中常常践行“德”之标准,“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二是注重“技”的专业特性,拓展专业的深度空间。专业的教学质量是职校的立校之本,也是职校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勇立潮头的不二法门。专业就是技术,是区别于外行的显著标志,它需要有“专”的特性。在课堂教学的质量管理中引入绩效管理,其考量的主要方面就是“技”的效果。一般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专业技术所能达到的标准。教师在教学、考试、实践活动等多种场合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检验。因为在校职校生几乎都没有实践的经验,所以这一层次的技术或专业更多的体现在专业基础和专业发展后劲上。第二个层次是学生所具备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从进入职校校园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更要在各个课程中加以督促与鼓励,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培养创造能力,增强独立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应积极主动地关注学生在专业问题上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反思,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积极的专业体验与专业情感。

主要参考文献:

[1]柳德玉等.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评价[J].社科纵横,2004.5.

[2]王玉辉.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6.

[3]曲洪山.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