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

第1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篮球 训练理念 训练方法 探究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233-02

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都喜欢与同伴一起进行篮球运动,这种体育活动不仅仅能够体现团队协作精神,锻炼身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篮球专业知识的兴趣,对今后的篮球训练奠定了良好的训练基础。当然,盲目的训练是不可取的 ,在训练的同时还要有科学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都要做针对性的训练,每一项训练都应该有练习巩固的过程。

1 高校篮球训练科学性理念

1.1 训练的个人针对性和训练周期性

篮球这项竞技性活动对每一项动作的要求都很高,运动员在打球过程中运球、投球、传球等,每一项动作都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然而每一个人的速度、反应能力、运动承受能力都是不同的,所以,作为篮球运动的教师要根据球员个人的行为特点身体素质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加强每一项的运动技能。所以针对性的训练理念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对应的篮球训练,融入科学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篮球每一项的运动技能都需要周期性的训练。无论是运球还是传球都需要定期进行巩固和练习。高校体育教师不同于专业教练,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不像专业教练那样严格,并且大学生和专业运动员的素质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要制定好适合的训练计划,以周期为单位进行赛前训练和准备训练,如果没有比赛也要进行日常的周期训练。周期性训练包括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准备阶段、比赛阶段和调整阶段。周期性训练是非常科学的训练方法,有效篮球训练能够更好地达到训练效果。

1.2 训练要具有规则性,要定期加大训练压力

高校大学生逐渐成熟,行为处事都具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因此在篮球训练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对此很多体育教师采取开放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教学,一味地听取学生的意见。然而这种训练理念并不正确,篮球教练如果想要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就要有一套规范具有原则性的训练理念。将每一位学生规范到训练中去,让他们意识到团体的重要性。每一项动作都有正确的规范动作,要按照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每一项动作都做规范化的示范,增加学生对每一项动作的正确认识。

大学生要想在篮球训练中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要定时定期的增加训练压力,每一项动作都要加强训练,在日常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时间和动作次数,以及增加学生的训练压力和训练难度,当然,难度增加过程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本身的情况适当加入训练压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

1.3 PK性和实践性的训练理念

竞技性体育即增加运动的对战性,每一项竞技体育都逃脱不了对战。篮球运动也是如此,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习惯和适应与对手进行对战。因此 ,对战性的训练理念也应该逐渐的存在于每一个训练当中。篮球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具备超强的反应能力和对抗能力,所以教师在日常训练中要训练他们上场如何应对自己的对手,如何在比赛中超越对手,超越自己。学生在竞技中能否取得胜利也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对抗能力。篮球教练要告知学生在比赛中掌握比赛机智,要提高自己的速度、应对能力和战术技巧。另外,体育教师在日常训练中也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演习,自己组队进行实战演练,通过实战总结实战经验,找寻自身的不足,从而为今后的比赛打下基础。

2 高校篮球的科学性训练方法

2.1 娱乐训练法

“寓教于乐”是现如今中国教育最推崇的教育方式,在娱乐中学习。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只要学生对这项学习有兴趣,那么就会自主开展接下来的诸项学习,将训练娱乐化,所以教师应当在日常训练中设置各种训练游戏,比如在训练中进行奖罚比赛,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样的训练方法既摆脱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又摆脱了枯燥的训练束缚。教练也可以根据日常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增加“你攻我守”的游戏形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篮球竞争意识和反应能力。

2.2 八字训练法

“八字”训练法,主要包括持续、间歇、循环和组合这八个字。逐一理解,持续训练法指的是针对某一项理解和练习困难的动作进行持续训练,从而形成技术的稳定、强化与巩固,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而间歇训练法则是对学生的训练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与正式比赛相媲美,运动负荷甚至比正式比赛的强度还要大,此类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篮球战术执行的可靠性;循环训练法与持续训练法的训练目的较为相似,都是对各项战术进行提高,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运动素养为主;组合训练法,是指教师结合多种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身体系统以及肌纤维进行调动,结合科学训练,提升篮球运动质量。

2.3 专业知识正确意识训练法

在日常的篮球训练中,教练需要对篮球的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反复讲解,在学生运用技能的过程中,监督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做好每一项动作,在发现动作错误后,帮助学生进行动作纠正,刺激学生的神经,使学生能够熟记于心,熟练于身,将动作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使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训练意识,在今后的训练中,学生都会想起老师最开始的正确动作,从而纠正自己,达到最佳效果,增强自己的篮球技能。

2.4 增强反复训练方法

现如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上可以承受篮球训练的强度和压力,在日常练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特定训练,每一项训练都需要对应的训练方案,对各项战术进行演练和演示,使学生能够在增强反复中熟悉战术,教练还可以增加创新式训练,多样化训练方式进行增强和反复,从而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为今后的比赛提升实战能力。通过加强反复训练增强学生的身体整体素质,并且结合科学合理的篮球训练安排,以提升学生的训练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今高校体育教学逐渐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篮球作为竞技类、娱乐性的活动,需要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共同进步,学生要善于在教师制定的规范性教学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日常训练中通过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特定的训练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篮球训练中真正开发自己的潜能,拓宽自己的运动能力,提升篮球技能和实战经验。该文通过现如今篮球训练的大环境分析了篮球的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竞技能力和实战应对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秀篮球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涛.关于高职学生篮球训练的理念以及训练方法的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8):37,45.

第2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篮球身体素质

前 言

篮球运动是我国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我国现有的篮球运动训练队中,重点中学的在校运动员是从事篮球运动的后备军之一。在中学期间运动员技术水平还没有形成定势,先发展好身体素质,再发展专项技术,运用到球场上能够得到良好的发挥效果。所以在抓好中学生运动员球场技、战术水平之前,先要抓好中学生运动员的基础身体素质。

由于中学生运动员正处在各项身体素质发展较快时期,对于他们来说,抓好此期间的训练有利于将来身体素质水平的全面提高,是发展各项技术水平的必经之路,也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激烈比赛的基础。另外身体素质训练的过程还是培养运动员坚韧意志品质的过程,优秀的运动员都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所以正确发展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基础身体素质是我们发展各项技术的前提。

同时本人多年参加系统篮球训练,也是从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过渡到大学生在校球员,就身体素质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做一下分析,同时为发展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问题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习和查阅体育运动训练方面的书籍,了解关于身体素质的前期研究结果,为分析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等,提供理论依据。

1.2分析法

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中学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分析。

2.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

2.1身体素质概述

现代篮球运动阐述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得支配下,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和运动能力。这种能力由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运动协调能力组成。

在运动生理学上,身体素质是这样阐述的,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柔韧等的基本能力称为身体素质。

2.1.1速度素质

研究表明:10-13岁为最好发展速度时期,中学生正处于发展速度素质最佳时期,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此阶段如果能够正确发展,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教练员应该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科学系统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发展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2.1.2灵敏素质

在13-14岁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已经接近成人能力,此时期也是发展灵敏素质最佳时期,在球场上,运动员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都有所体现,这时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已经有能力控制动作的力量、速度等,肌肉用力水平也已经基本达到完善,基本良好的灵敏素质在球场就可以体现出迅速起动、急停变向、快速转变方向等能力,通过科学训练方法来发展灵敏素质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1.3柔韧素质

柔韧性主要受年龄、性别、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关节的解剖学特点以及体内外温度、准备活动和疲劳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此阶段不是最佳时期,应该在此年龄阶段上提前一个阶段,此时期中学生运动员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发生变化随之柔韧性也发生变化,关节、骨、韧带都趋向成人阶段发展,所以,发展柔韧训练时机不是最好,但在中学阶段我们可以保持柔韧的训练,同时与力量训练相结合,使两种身体素质共同发展。

2.1.4速度素质

此期间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弹跳素质正处于敏感期,肌肉富有弹性,运动兴趣处于高峰期,根据中学生运动员模仿能力强、接受能力快和可塑性大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合理、科学安排弹跳素质训练,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2身体素质对中学生运动员的作用

从当前中学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分析,身体素质在高强度、高速度、强对抗的实战中,对于发挥个人技术水平,以及全队的战术指导思想起着决定性因素,尤其随着运动员身高的不断增长,更要与灵活、协调的身体素质结合。所以,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2.3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

2.3.1身体素质训练的概念

身体素质训练是指运动员基本身体素质发展的过程,其目的是全面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及运动协调能力等运动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能力。身体训练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

2.3.2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人体运动时,肌肉收缩能力的表现。除产生张力以克服阻力使肢体发生位移运动外,还能表现出一定的动作快慢、持续时间、动作是否快速准确、协调和幅度大小等机能能力。

2.3.3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即在单位时间内迅速完成某一动作,或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力。它表现在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三个方面,运动员具备了良好的速度素质,球场上更能领悟教练的指导意图,在战术跑动、前锋下快攻、后卫突破分球等都能充分体会速度素质的优势。

2.3.4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又称“耐久力”或“支持力”。耐力是指人体在长时间内肌肉连续工作的能力;或指肌肉抵抗疲劳的能力;指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或指耐受次极限负荷的能力,它是肌肉能力和心肺能力的综合体现。

2.3.5柔韧素质

柔韧性素质是指人体的各个关节活动的最大幅度时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或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它是由关节活动范围的大小、肌肉、韧带的伸展和弹性、肌肉紧张和放松的协调能力等决定的。柔韧性对于防止出现错误动作、避免伤害事故等有重要意义。

2.3.6运动协调能力

运动协调能力不是单纯的身体基本能力,而是各种素质及因素的综合表现能力。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发展反应、启动、急停、变换方向的速度,能更快地、精确地、省力地掌握各种复杂的运动技术,充分发挥机体的速度、力量和耐力,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2.4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

在选择和运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时,首先要解决好中学生时期身体训练中的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之间的关系,绝不能“急功近利”,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点,从长远利益出发,抓好全面身体素质训练这一重要环节。

2.4.1速度素质

在篮球运动中所需要的速度,是短距离内快速的起动、控制身体重心的及时变化,它体现在快攻快守的攻守转化,进攻与防守的速率,变换方向和各种曲线跑上,不断提高速度素质,对提高各种动作技术的速度、快攻、紧逼防守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训练方法:小步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交叉步跑、后退跑、原地快速高抬腿突然启动为加速跑、摸边跑、接球上篮、运球上篮等。

2.4.2灵敏素质

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在快速和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具备反应敏捷能力,应变能力和动作准确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训练中,运用各种信号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神经系统迅速集中和扩散的能力,使运动员能够随机应变,迅速做出不同的反应。

主要训练方法:闪躲练习、十字交叉跳、判断信号、抢先上篮等。

2.4.3柔韧素质

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不仅拉长韧带,加强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而且对个人技术的发挥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柔韧性好又可以减少运动员的损伤,从而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中学生时期虽已不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好时期,但保持柔韧素质训练尤其重要,一般一周要进行3-4次柔韧素质训练,长期积累就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主要训练方法:弓步压腿、行进间正踢腿、体前屈、体后屈、俯背转体等。

2.4.4弹跳素质

篮球比赛中,争抢篮板球、抢断球、跳投、盖帽、补篮时既要跳得高,起跳速度快,又要跳得及时,还要有连续弹跳能力,这是争取空间优势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发展弹跳力的训练,要力量训练与速度训练相结合,大肌肉群训练与小肌肉群训练相结合,还要准确掌握起跳的时机和判断能力,能够在不同情况下起跳,并能在空中交换动作。

主要训练方法:提踵练习、多级跳、单脚跳、纵跳、蛙跳等。

2.5身体素质训练的要求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要针对个人特点、运动技术能力、和球场上位置去选择给他安排训练手段、练习次数和组数及负荷量、强度和密度,并与球场一些专项运动技术训练融为一体。

中学生运动员训练方法和组合手段要全面多样化,避免单一,必须按照中学生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特点进行训练,训练的运动负荷安排要全面、科学、合理,从而促使他们能健康的发展身体素质。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选用的每一个训练手段,要突出练习的用力结构及练习中的动作频率、幅度、速度能力,球场上反应与判断能力,身体做出协调动作的能力,及球场上奔跑、拼抢能力等,最大限度的达到中学生运动员比赛时的动作用力结构和动作节奏的要求相近或一致。

在对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训练课中,要处理好速度、灵敏、柔韧、弹跳等之间的素质关系。在各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的安排中,尽量做到协调保持稳定一致。

在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中,基础身体素质是技、战术训练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训练负荷数量、训练负荷强度、训练负荷密度的加大或减少,都要与专项技术运动能力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促进技、战术水平运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训练要特别注意负荷的强度,运动量不宜过大,导致运动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动作速率的发展,避免运动员受伤,同时加强运动自身的保护意识。

3.结 论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基础身体素质训练,是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努力提高球场上技、战术水平能力是基础身体素质训练的最终目的。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及场上位置的特征,其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也必然因人而异。其内容、方法、手段及组合特征,要依据中学生个人特征及整体目标的需要决定。同时,又是严格按照中学生运动员不同身体素质的自身改善的规律、不同的专项身体素质、及技、战术运动能力形成的规律,提出训练方法,选择训练手段,确定训练内容,进行科学训练。

基础身体素质训练是影响篮球运动成绩的基本要素,它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忽视,教练员应该在训练中摸索中学生运动员的特性找出最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法进行练习,从而达到练习的最佳效果。身体素质的训练,是一个多因素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多因素综合的“整体训练效应”问题,还需要教练员和科研人员进一步揭示它们的内在规律。

为了赶上世界发展篮球高水平的队列,我们要从小、从中学生的篮球后备人才中主抓运动员的基础身体素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专项技、战术水平,使运动员具备全面的运动能力,为我们国家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如萍、武巧玲.《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的训练》[J].北京:少年体育训练,2001年2期,2-3.

[2]王惠林、武国政.《对我国少年篮球运动员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中国体育科技,2000年5期,1-3.

[3]王家宏、金健秋等.《运动选材 运动训练学 运动竞赛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151-175.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1-232.

[5]王树金、翟强.《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探讨》[J].沈阳:沈阳体育学报,2002年,2.

[6]常为来、宫丽娜.《浅析青少年生理发育特点和体育教学卫生》[J].淮南:淮南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第1期,3-4.

[7][美]特伟斯科特.《力量训练的关键因素-爆发力》[J].北京:北京体育学报,1986年2期,3-4.

[8]王步标、华明、邓树勋.《人体生理学》[M].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5月,463-497.

[9]杨亚琴.《素质练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2月,1-77,90-119.

[10]南仲喜.《身体素质训练指导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1-224.

作者简介:

第3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 随着运动员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不断提高,对运动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心理素质在紧要关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训练的内容也已成为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文中运用文献资料法大量查阅了大量关于心理训练的文献。通过整理和归纳目前研究、发展动向,为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的有益信息。

关键词 心理训练 运动员 方法

一、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技鹗踔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双方在最后阶段,心理素质的优劣对最后的成绩影响极大。国内外专家学者们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问题。要提高运动成绩必然要关注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关注不同时期的心理训练。

二、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目前研究心理训练方法的文献比较多,针对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训练手段和侧重点。根据田麦久学者的项群理论,将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的分类特点,收集整理不同项群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体能主导类项目心理训练方法

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杜景强在浅谈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一文中从两方面来提高心理训练效果,第一点是选材多用微机”和“心理测试专用计算机”等高科技仪器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全方面的选材;第二点是在训练中注重启发运动员自身的性格欠缺,通过关注心理变化以及心理辅导,使运动员能够弥补自身的性格欠缺,完善其性格,树立信心,进行模拟心理训练,安排虚拟的实战训练,使运动员可以在比赛中尽量少的收到周围不利因素的影响,赛出好成绩。

2.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朝阳在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一文中采取了一些方法来进行训练,例如:自我暗示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意志品质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视角表象训练法、听觉刺激训练法、综合训练法、调节训练法。

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杨柳霞在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一文中介绍了几种心理训练的方法:环境更新法、自我暗示法、精神转移法、想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并且根据中长跑的项目特点介绍了不同时期运动员的心理表现及其训练方法。

(二)技能主导类项目心理训练方法

1.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刘宝玉在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一文中谈到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是取得最好成绩的前提。武术套路的灵活多变、转折起伏等复杂及高难的技术动作,不仅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有要求,而且还要对心理能力、心理稳定性有极高的要求。表象记忆、情绪训练是武术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点。

2.技能主导类表现精确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针对射击运动员比赛中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采用生物反馈的心理技能训练;编写运动员音乐调节手册,丰富心理调节手段和运动员业余生活,有效实施了赛前和临场的心理支持工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3.技能主导类表现同场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刘玉林在篮球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初探一文中,针对项目特征,提出心理训练的方法。将心理训练的内容分为感知、表象、注意力稳定、注意力分配及转移、意志和情绪训练等。

4.技能主导类表现隔网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王成钢、蔡森为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采用了目标设置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表象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注意力集中训练、积极的自我暗示等方法。

5.技能主导类表现格斗对抗性项群心理训练方法

李军在对拳击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研究中提出了对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表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暗示训练法、集中注意力训练法等训练方法,还有针对技术和战术的心理训练方法。

三、结语

文献查阅总结得出:体能体能主导类项目的心理训练方法注重运动员的耐力、心理承受能力,品格意志力的培养,这也与项目特点息息相关;技能主导类项目的心理训练更注重技能心理训练,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注重赛前、赛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暗示,保证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来讲必不可少,在一场激烈的比赛中,两个势均力敌的运动队胜负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而是心理素质的对抗。心理训练方法也将与时俱进,更加注重项目的特点和个人的需求来设置,使之得到最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景强.浅谈举重运动员心理训练[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104-105.

[2] 王鹏,于占友,陈楠.浅谈高校投掷运动员心理训练[J].科技创业家.2014,05:171.

[3] 李朝阳.短跑运动员心理训练初探[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1:73-74.

[4] 杨柳霞.中长跑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03:86-87.

[5] 刘宝玉.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1:58-59+66.

[6]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03:262-265+272.

[7] 刘玉林.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04:52-57+99.

第4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关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文献,对核心力量训练的实验设计过程、研究方法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期望对未来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 核心力量 研究方法 探讨

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Panjabi在1985年首次提出了脊柱稳定性(Spinal Stability)的概念。他认为脊柱稳定性涉及三方面的问题或系统:被动脊柱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1989年美国旧金山脊柱研究所(SFSI)在其设计的“动态腰椎稳定计划指南”提出了中位脊柱的问题,也有人认为它是核心稳定性的最早来源。1992年,Panjabi又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人体的核心稳定是一种“稳定人体系统,以使椎间的中部区域保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欧美学者开始认识到躯干肌的重要作用,将这个以往主要用于健身和康复的力量训练方法扩展到竞技体育领域,他们从力学、神经生理学和康复等不同角度对躯干成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问题。此后,核心力量训练慢慢被国内外的学者重视起来。

一、国内外核心力量训练科研方法现状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硕博论文数据库,用“核心力量”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4篇学位论文,其中以“核心训练”为关键词28篇、“核心训练方法”15篇、“训练方法”8篇、“体能训练”7篇、“力量训练”6篇、“核心稳定性”5篇,“悬吊训练”5篇、“专项体能”5篇。用“core strength”在EBSCO运动科学数据库中检索到学术论文7篇,用“core strength”和“core stability”在SCIDBS外文专题数据中检索27篇文献,本文仅从检索到的论文中选取以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章进行分析。

(一)国内外核心力量训练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分析

国内针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主要结合各个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健美操、高尔夫球等,主要探讨核心区域稳定训练对体育项目训练成绩的取得或者训练效果的提高的影响,在所查阅的国内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论文中突出的实验法则主要是实验室测量法和室外运动测量法。

国外关于核心力量的训练研究主要以实验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针对核心力量训练对防止运动员损伤和运动康复的影响,数据的收集主要通过皮表肌电检测仪器,只有少数论文是核心力量训练结合体育项目进行研究。因此看来,国内外在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上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国内外核心力量训练研究的实验设计过程分析

1.受试对象的选择

国内外关于核心训练的实验中的受试对象大都来源于普通在校大学生、大学生运动员、职业运动员等,实验分组设计普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即分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单因素完全随机等组前测后测设计。,

2.实验过程

核心训练方法的检测主要是采用一定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设计,对核心部位的肌肉进行训练的方法。一种是克服自身体重进行的各种身体支撑的动态和静态的练习组合,一种借助相关运动器材,例如瑞士球、平衡盘、拉力带等,使身体的静态平衡被打,迫使身体由不平衡或不稳定的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训练,进而提高身体的核心力量的锻炼效果。国外的文献中对实验数据的收集集中在采用EMG对相应肌肉反应进行检测收集,并结合肌肉参与的频度范围,对数据进行分析,突出核心力量训练的基础研究,而国内学位论文对核心力量的检测主要通过一些训练指标的测量进行统计,例如立定跳远、原地纵跳高度、十字跑、20米起动跑等作为训练过程的评定指标,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分析,分析核心力量训练的效果。

3.数据收集处理分析

对数据收集的主要检测仪器为Surface electromyography(EMG)皮表肌电检测仪或者是针对特定项目的训练设计的评价指标进行前测、后测得出数据,数据处理主要通过SPSS软件或excel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post hoc test(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后续检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的后续检验等。

4.结论的分析

国内外较多的都是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组前后和对照组前后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方法的特征分析

(一)研究方法的系统性

核心力量训练是较为复杂的力量训练,训练过程中参与动员的肌肉群较多,且相关肌肉群之间颉抗或协同作用明显,所以研究过程需要多学科交叉知识,如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不管是选择从某一角度研究还是从多学科交叉角度进行研究,都要求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各因素复杂的相关性、研究主体因素的动态性等进行系统性的思考。

(二)实验检测的滞后性

核心力量训练中的受试者,很难及时、精确对其相应指标进行检测,即便有些仪器可以在运动过程中携带,但是都很难准确的反映受试者在运动当时真实的身体机能状况。而对于更多的实验研究中,受试者都是在训练后测定相应的指标值,相对于运动员运动过程中的真实状态势必有一定的滞后性。

(三)实验操作的复杂性

人体本身肌肉和骨骼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在实验过程中对相应肌肉检测的复杂性,实施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肌肉的结构和运动所带来的肌肉变化特征,还要考虑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对人体核心区域肌肉的影响, 并且现有仪器的灵敏性和难度系数也增加了实验操作的复杂性。

三、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感性方法多于理性方法

在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文献中,更多的理论支撑来自于感性材料的收集,经验的总结,以至于探索出的训练原则和训练规律缺少强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虽然有一些生物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中,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理性和实证的方法还相对欠缺。

(二)研究方法的设计需要不断完善

核心力量训练实验设计上除了要考虑运动训练本身规律和特征,也要考虑项目的特征、技术的特征、肌肉的用力顺序等,每一步的实验设计都要与要与运动员实际的动作相符,才能保证实验数据或者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三)数据统计分析需要更加合理

在对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方法分析后发现: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对统计数据差异性显著水平的检验,过度追求显著水平P

(四)实验仪器的更新速度有待加快

在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更多其它学科先进的技术与手段应该及时大量的应用到运动训练实验当中。如三维跟踪摄像;足底压力分布测试三维化;数学力学模型;遥测技术和肌肉动力学测量技术等的使用,不仅能及时的测得所需要的生理指标,而且能使检测的数据和处理的结果更加准确的预测客观实际。

参考文献:

[1] POP MH, PAN JABIM. Biome chanical definitions of spinal instability[J]. Spine.1985(10).

[2] SAN FRANCISCO, SPINE INSTITTE. Dynamic lumbar stabitization program[M]. San Franeisco Spine Institute.1989.

[3] PANJABI M. The stabilizing system of the spine, Function,dysfunction, adaptation, and enhancement[J]. J Spinal Disord.1992(5).

[4] Marshall PW, Murphy BA. Core stability exercises on and off a Swiss ball[J].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5.

[5] Brennan J. Thompson, Effect of Surface Stability on Core Muscle Activity During Dynamic Resistance Exercises[J]. Utah State University.2009.

[6] John D. Willson, MSPT, Christopher P. Dougherty,Core St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and Injury[J]. Jam Acad Orthop Surg. 2005(13).

[7] 陈小平.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J].前沿动态.2006.

[8] 徐鹰.核心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作用的影响和分析[D].吉林大学.2010.

[9] 周萍萍.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

[10] 武洪涛.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协调性影响效果的实验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2.

[11] 李游.核心力量训练对华东师范大学二级男子篮球运动员跳投命中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12] 谢洪英.核心力量训练对河北省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

第5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篮球训练 疲劳 恢复

一、篮球训练中疲劳的特征

篮球训练、比赛产生的疲劳属于运动性疲劳。关于运动性疲劳目前有如下几种学说:(1)“能源衰竭学说”,认为疲劳的原因是体内能源物质的耗尽。其理论依据是当体内的血糖浓度、CP储备率下降的时候机体表现出运动不能维持很久并伴随着疲劳的产生。(2)“堵塞学说”,认为疲劳是某些产物在肌组织中堆积造成的。后来这些物质被判定为乳酸,因为比赛、训练中产生的乳酸在血液中分解的H+使肌肉中的PH值下降抑制磷酸果糖激酶(PFK),从而抑制糖酵解,使ATP再合成减慢;H+可以把Ca从原宁蛋白中置换出来,因而阻碍了肌肉收缩。这些不良现象会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进而产生疲劳。(3)“内环境稳定失调说”,其理论依据是高乳酸浓度导致血液中PH下降、细胞外液水分及离子浓度发生变化,血浆渗透压改变等都可引起疲劳。

二、篮球训练中疲劳产生的原因

第一,运动性疲劳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有关。影响篮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因素很多:就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而言,力量、耐力、柔韧性好的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表现的抗疲劳能力普遍比体能差的运动员强,例如在力量训练中,完成相同数量、强度的运动量时力量差的运动员首先表现出力不从心,出现疲劳现象;在耐力训练中,好的有氧能力往往推迟运动员的疲劳时间,相同训练量的前提下运动员的乳酸堆积由于个体乳酸阈的不同机体疲劳的生成速度也不同。就篮球运动员精神意志品质而言,精神意志因素首先影响脑细胞的兴奋水平,近而影响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的调节及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当运动员精神饱满、情绪兴奋时,身体虽然有一定程度疲劳,但自我感觉精力充沛,各器官功能的潜力得以充分调动;而当运动员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时,身体往往并不十分疲劳,但却感到筋疲力尽。

第二,运动性疲劳与运动员的训练环境有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环境包括训练的地理环境、训练的硬件环境以及训练的人文环境。训练的地理环境指运动员训练地点的海拔、气候、温度等地理因素;训练的硬件环境指运动员训练的场馆设施、训练器材、生活饮居条件等因素;训练的人文环境主要指教练员队伍的理论素质水平和意志品质精神,运动队的作风习惯,以及队员之间的交流等因素。例如,在海拔高、缺氧的环境里训练运动员容易疲劳;篮球馆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环境不符合正常的训练标准,容易导致运动员心理、生理上的疲劳;运动队里低迷的训练风气、教练员对队员的漠视以及对友间的不和谐关系,这些都可能是导致运动员疲劳的原因。

三、篮球训练中恢复的手段

1、训练学恢复手段: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安排训练强度、量度的时候应充分考虑间歇的时间以及训练方法、手段的应用,根据训练周期的具体目的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合理安排训练,尽量避免训练量的过度增加和训练方式的单一给运动员生理、心理带来的疲劳。在训练中承受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后,运动员体内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如不能及时得到排除,肌肉会因为长时间紧张而变得僵硬,而这些症状可以通过训练后慢游得到解决,慢游可以使体内的代谢产物得以尽快消除,使肌肉得到放松。

2、医学物理学恢复手段:医学恢复主要包括合理的营养、药物制剂的维生素、蛋白质制剂和运动饮料。通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和膳食、有针对性地服用营养补剂可以及时补充训练中人体消耗的能源物质,以保证运动员训练时ATP .ADP .CP及糖原的储备量,是训练后恢复的主要措施之一;物理学恢复包括理疗、水疗、火疗、按摩、局部负压、电脉冲作用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使肌肉中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后备毛细管开放,局部的血液供应得到加强,加速肌肉中积累乳酸的排除过程,降低训练后的肌张力,减轻或消除肌肉酸痛,使肌肉、神经得到放松,促进食欲和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

3、重视训练后的心理恢复:在大强度的训练比赛后,运动员的心理容易产生疲劳,采用心理恢复方法和措施加快工作能力的恢复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心理恢复法可以降低神经紧张程度,减轻心理压抑状态,加快消耗能量的恢复,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四、结语

在篮球训练的过程中,只有合理的掌握运动量的负荷和运动强度,才能使运动员在疲劳―恢复―提高的途径上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如果只追求训练而不注重恢复,势必会造成训练过度,不但不会提高运动员的成绩反而会过早结束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所以,在篮球训练中,训练与恢复同等重要,在篮球强国的训练计划中训练后的恢复在训练总计划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也是我国篮球训练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科学训练、科学恢复、采用高科技手段使运动员在大负荷运动后超量恢复,是我国篮球教练员、篮球科研人员应注意和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杨立平,俞金刚.生化指标在青少年篮球训练监控及身体机能恢复中的实用价值[J].篮球季刊,2004,(01).

[4]孔庆玮.恢复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09).

第6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 篮球教学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在篮球的训练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篮球理论的最新动态,观摩、借鉴各比赛中教练员的指挥和运动员的发挥,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己在教学训练中的经验,对高中生篮球训练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中生 篮球教学 训练

一、篮球规则的学习是提高篮球训练教学效果的首要任务

从现有体育课的篮球教学中可以了解到,目前,中学体育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篮球基本知识以及技战术,如三步上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而忽视了篮球规则的重要性。假设一场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裁判吹了一个犯规,而球员不是很知晓规则,甚至模棱两可,从而有可能导致防守松懈让对方轻易得分。其实真正会打篮球的既懂技战术又了解篮球规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全面而深刻理解篮球运动的内涵,打下较扎实的篮球知识。篮球规则的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前讲解和训练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的穿插讲解以及学生在教学比赛中的个人体会等等。

二、基本技术的训练是提高篮球教学效果的根本

很多中学生队员对篮球都很陌生,连最基本的运球、传球、投篮都不会。因此,训练难度很大。着重从篮球知识人手,对队员们详细讲解了篮球的规则,使队员们明白了篮球的自身特点;业余时间多参加社会成人组的训练和比赛,通过观摩和直接参与,加深对篮球的理解,使他们的脑海里有一个对篮球的初步印象,积累经验。在训练中让队员明白运球、传球是篮球比赛中的关键技术,通过熟练掌握基本技术和娴熟的基础配合,使他们在比赛中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一)对运球的训练

运球在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在快速推进的进攻,带球摆脱防守,上篮得分等等。可以说,一个队如果在比赛中不会带球,控制球,那么这支球队肯定输球。正是由于运球是篮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中我首先对运球的手法进行教学,发现容易错误的使用手腕用力,而没有用小臂按拍球,运球时喜欢眼睛看球,球感差,因而在训练中要安排大量的运球练习,包括体侧运球、运球急起急停、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之”字型以及绕“8”字型运球,这些动作在比赛中都是比较经常使用到的技术动作。把运球练习结合到比赛中去,例如对队员的运球时间进行比赛,最慢的队员罚做俯卧撑或是做一个小惩罚,或是运球追逐跑。既提高了队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在练习中逐步提高球性,达到训练的目的,一举两得。

(二)对传、接球的训练

传、接球和运球一样,是篮球竞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是比赛中运用最多的基本技术。传、接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进攻战术配合质量。因此要十分重视传、接球的训练。在训练中要求队员在传、接球时要避免丢球,重点要求她们注意球的飞行路线、落点和接球的手法。传球的手法主要有双手和单手胸前传球、单手肩上传球。每节训练课都要进行十五分钟的传、接球练习,主要是行进间的传、接球上篮,还有原地的双人双球练习。在训练中经常提醒队员要时时注意自己的手型。传、接球的训练步骤应建立在正确的动作概念上,从原地传、接球开始,再进行移动传、接球的练习。使传球、接球与脚步动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对抗强度,提高传、接球的运用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篮球意识的方法

篮球意识是指篮球运动员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它是篮球运动员在长期篮球实践活动的认识过程中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称。简言之,是篮球运动员对篮球运动比赛规律客观实现的主观反映。篮球比赛的特点是攻守转换频繁,场上对抗争夺激烈。因此要求运动员要有精湛而全面的技术及应变能力,在能全面观察场上情况的基础上,对出现的情况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采取恰如其分应变措施,即合理运用篮球意识能力。这一意识是篮球运动员最宝贵的“精髓”,是比赛中指导正确行动的活的“灵魂”。篮球意识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篮球界的普遍重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运动水平的提高。篮球意识属于运动心理学范畴,但它的培养与提高必须与技术、战术、心理训练、作风训练多方面相结合。所以,只有提高篮球意识,才能够真正提高高中学生的篮球实战水平。

参考文献:

[l]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

[2] 张红建.心理训练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运用[J].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3]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67.

第7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 教练员 心理技能

一、引言

运动训练学对运动员心理研究永远落后于体能、技战术研究,研究的水平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情报收集系统功能的提高,网络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科学的选材、训练理论、方法、手段、设备得到广泛运用和交流,运动员体能、技战术、智能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心理能力对比赛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运动心理学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技战术能力有着非常明确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辅相成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必要的心理技能可以有效地促进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和提高技战术水平,同时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的前提和保证。

运动员心理过程的特点同样也对训练及比赛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观察力敏锐的选手善于在比赛中抓住战机;想象力丰富的选手更富于创造性;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选手则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作为技战能主导类集体对抗性项目篮球运动,运动员的心理能力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开始,才能适应日后的高水平、高强度、高对抗的训练和比赛。基层运动学校教练在平时的训练中心理训练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没有在青少年关键时期给予必要的心理技能影响,错过了培养心理技能的关键时机,导致业余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提高缓慢和水平低下,严重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稳定发挥已具备的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的形成,限制了运动素质、技战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无锡运动学校篮球队、苏州运动学校篮球队、常州运动学校篮球队、南京运动学校篮球队、南通运动学校篮球队、徐州运动学校篮球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书籍、文献,并进行整理与归类;借助互联网广泛收集篮球心理训练方面的有关数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访谈法:走访北京、浙江、上海和江苏等业余运动学校和相关专家学者,充分了解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学训练情况。

(3)问卷调查法:设计运动员心理训练情况调查问卷,对无锡、苏州、常州、南京、南通、徐州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的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青少年篮球运动心理训练存在的问题。针对无锡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队运动员进行开放式调查,同时走访一些著名教练,采用32个项目组成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对运动员的直接行为、情绪宣泄、认知重建、逃避分量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运动员的心理技能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4)实证法:在无锡体育运动学校,进行篮球队运动员心理训练的调查,运用运动心理技能能量表(PSIS)评定与运动员水平竞技表现相关的心理技能的水平。

(5)数理统计法:应用EVIEWS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数理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问卷调查结果

表1 无锡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情况调查(高级教练/金牌教练计划、方案为准)

表2 苏州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情况调查

表3 常州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情况调查

表4 南京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情况调查

表5 南通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情况调查

表6 徐州体育运动学校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情况调查

表7 无锡体育运动学校女子篮球运动员心理技能调查

表8 无锡体育运动学校女子篮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32个项目)因素分析结果

因素1特征值=6.79 因素2特征值=4.87 因素3特征值=3.98 因素4特征值=3.44

因素1贡献率因素=16.7% 因素2贡献率因素=10.5% 因素3贡献率因素=7.7% 因素4贡献率因素=6.21%

表9 无锡体育运动学校女子篮球运动员(32个项目因素相关系数分析结果)

2.实验结果与分析

(1)表1—6反映了六个体育运动学校的篮球教练首先思想上对心理技能的训练不够重视,甚至没有意识到心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2)理论上缺乏研究,篮球教练没有系统的心理技能训练计划,训练实践中没有树立心理训练的目标,平时心理训练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球感、专项意识上;操作上缺乏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心理训练的负荷强度低,训练时间少,没有保障。

(3)从表7得出,14岁、16岁水平的篮球运动员将“享乐/乐趣”作为了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专注状态的丧失和保持直接决定着运动员比赛的胜负。其次,关于目标设置和情绪控制的使用存在着有趣的差异。特别是12岁以下年龄组,情绪控制被视为首要的心理技能,而且目标设置在最下端。相反,对于年龄稍大的运动员,目标设置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技能,与此同时情绪控制则下降到最下端。

(4)体育运动学校篮球教练员没有针对青少年运动员阶段身体发育和心理的特征,客观分析和评估青少年心理技能的水平,没有针对儿童少年心理特征。运动中的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兴奋过程占优势,兴奋和抑制过程在皮质容易扩散,注意力不集中,做动作时不协调、不准确,易出现多余动作,建立条件反射快,消退快,重新恢复也快,所以应让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控制情绪,而应急控制的能力是平时训练的关键。

(5)在青少年生长成长的关键时机,篮球教练没有给予运动员必要、适时、适度的心理训练,没有充分有效地运用运动心理训练的行为、认知干预法,未能为日后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在心理技能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6)表8、9相关系数最高的是第6个项目与分量2(情绪宣泄).61,最低的是第26个项目与分量表3(重新计划).14,绝大多数相关在.30—.60之间。所有项目的区分度都较好,鉴别指数均在.20以上。

(7)情绪宣泄、直接行动在篮球运动心理训练中起主导作用,应在训练中进行必要干预。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在篮球运动,青少年时期是影响心理技能的关键时期,心理训练应作为平时训练的重要内容。

(2)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心理技能训练应全面、系统、长期、专门化和有方向。

(3)运动员心理能力与其体能及技战术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

(4)在篮球训练中运用认知干预法和行为干预法是提高运动员心理技能有效的方法。

(5)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的情绪控制和应急控制尤为重要,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稳定或超常发挥竞技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2.建议

(1)根据篮球运动员年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确定心理训练干预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2)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以一般心理训练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专门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个性特质和心理技能,有效地促进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和提高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8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 在现代高强度高对抗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保证运动员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反之,心理素质不稳定会导致运动员发挥失常。所以,在现代篮球的发展中不仅要培养运动员的技战术,同时要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通过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篮球意识的培养、自信心的培养、坚强意志的训练以及模拟训练来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从而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关键词 运动员 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

进入21世纪篮球运动将沿着智博谋深、凶悍顽强、积极快速、机敏多变的方向发展,高强度、高速度、搞体能、高技术仍然是新世纪球队比赛的特点,呈现出智在充实、狠在凶猛、快在敏捷、巧在技艺、精在扎实、变在机动,他们的外延和内涵都将更加丰富,体现出新时代世界篮球运动的新特征。因此,在新时代的篮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具有高超的篮球技术,同时还要具有过硬的心里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只是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训练问题、时间问题,必须从时间上去寻找尽心训练的途径让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得到加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研究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文体育学术期刊和体育著作等文献,获取了近五年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借鉴其中的期刊和著作对本论文进行研究。

2.观察法

在校期间对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的学生进行观察。

3.访谈法

对沈阳体育学院的篮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面访座谈,广泛了解我院篮球运动员的信息,为本论文提供现实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篮球运动员专项心理训练是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竞赛的需要,对运动员施加影响,促使其能在比赛极度紧张的条件下保持与提高自己的情绪状态,具有自己调节的能力,以利发挥运动能力的心理过程。篮球专项心理训练还可以改进球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使队员团结一致向着统一的目标努力,保证了球队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二)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发展运动员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所需的心理品质, 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 激发运动员从事训练和比赛的良好动机。心理训练的任务是:促进和改善运动员的专门化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智能力;适应能力,特别是比赛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和适应的兴奋状态;对完成技术动作有很好的自控能力;能调节和消除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紧张状态;能在瞬间做出准确的时空判断和较好的“时机感”;有坚强的意志,在训练和比赛中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克服困难而努力。

(三)篮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

培养篮球意志品质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程度的定向。培养篮球意志品质就要系统地增加难度与负荷来组织训练。实践证明,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可以根据情况,设定困难程度,既要增加困难的难度,又能使运动员感到只有经过努力才能实现的可能,只有经过了匆匆困难的磨练才能发展意志品质。关于意志品质培养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确定目标,持之以恒。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就应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正在训练中要和意志的培养联系起来。教练员则是通过周密的训练安排,要求运动员认真刻苦的去完成训练任务,有意识、有组织的培养运动员的意志。(2)提高难度,增加负荷。在训练中,教练员针对运动员意志品质培养的要求,有目的、具可行性提高练习的难度,包括外界环境、人为地设置障碍、疲劳状态、消极的情绪等,要求运动员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3)强化比赛因素,提高竞技意识。竞赛的对抗赋予了运动员相互间较量的意志磨练,以及球员对竞赛胜利的追求,都需要他们运用和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就要充分发挥发挥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利用比赛去动员他们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四)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法

1.赛前心理训练

赛前心理训练是为比赛做好心理准备,克服心理的不适应性,提高比赛自我调节能力,为比赛打好基础。教练员通过假想对手所要采用的战术及相应的心理状态,结合本方的战术和人员部署及队员之间的心里默契、可承受的心理负担的实际,来确定心里训练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出于优势地位,产生积极地心理影响,增加抵御对方心理压力的能力。

2.赛中心理训练

比赛场上的心理调节训练。在比赛中心理训练目的就是发展和维持赛前的最佳心理状态,并根据比赛中双方心理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及调节手段。如在比赛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对方战术的变化、双方比分交替上升、比分落后太多等都会对运动员造成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训练中针对队员内心的变化情况,并做好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以备随时运用。这就需要进行长时期的心理训练,从而达到队员与教练员之间形成一种默契。

3.赛后心理训练

身体、技术、心理的全面恢复,比赛过后运动员的能量消耗过大,身体的能量供应也会出现不足的状况从而技战术的配合质量就会降低。所以,赛后的心理恢复是全方面的。仍然是要通过心理训练的基本方法,结合队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调节。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心理训练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需要,运动员心理训练就是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使运动员具有提高运动水平所需要的心理品质,掌握自我调整能力,挖掘心理潜力,为在训练和比赛中身体和技、战术的正常或超常发挥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建议

1.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一个教育过程,应遵循自觉自愿、重视个体差异、持之以恒的原则,要根据训练、比赛的不同时期,有重点、有区别地进行心理训练

2.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有针对性,并且心理训练必须与身体、技术、战术等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李炽梅.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及极其训练[J].体育心理.2003.4.

第9篇:关于篮球的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 现代篮球比赛越来越激烈,比赛水平越来越高,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运动员必须提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然而优良的体能是篮球比赛取得胜利的法宝,是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保证。本文在根据文献资料法,阐述现代篮球运动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做进一步探究。通过查找资料对体能训练有了很大的了解,并通过专家访谈,提出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体能 运动训练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四川省成都市各高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教学训练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利用Internet搜索有关论文文章和信息,并进行整理归纳。图书馆查阅有关于篮球运动体能研究的期刊、文献等。

2.归纳推理法。将所有搜集到的资料和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加以自己的想法进行改进、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二、体能训练的概念

(一)体能训练的概念

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而不顾及运动技术。体能训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

(二)篮球体能训练

随着现代篮球比赛越来越激烈,比赛水平越来越高,对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没有优良的体能作保证是很难取得比赛的胜利。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对抗性体能――技能类项目。它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而是对体能有很高要求的一个运动项目。篮球体能训练要以速度力量型,对抗性身体练习为主,旨在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合理运用攻防技术并准确的投篮得分。

三、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体能提高的刺激――适应理论与原则。“训练适应”是指篮球运动员机体在训练负荷和外界环境(自然环境和比赛环境)长期刺激的作用下人体器官和系统所产生的结构与机能改善。运动水平越高需要克服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程度越大,则神经肌肉和其他各系统产生机能适应所需要的训练负荷越大时间越长。教练员应明确认识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因为人的适应能力是无限的。严格要求艰苦训练,才能产生优秀的运动员。

四、篮球运动体能力量训练的方法

(一)最大力量素质训练

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增加肌肉收缩力量;二是改善肌肉的内协调能力,提高神经系统指挥肌肉工作的能力,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二)速度力量训练

速度力量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训练中多采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般做6-8组,组间间歇时间较充分,但不宜过长,过长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下降,影响下一组练习。通常为2分钟左右。

(三)力量耐力训练

力量耐力主要有氧供能,其发展不仅依靠肌肉力量的发展,而且要依靠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以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肌肉所需氧气和能源的供给。要想提高运动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在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筋疲力尽。

五、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恢复

(一)合理的营养搭配

每位球员都应做到平衡膳食。这需要充足的水和果汁等形成的液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运动营养学家建议在每餐中要含以下比例的营养成分:60%-65%的碳水化合物,15%-20%的蛋白质,20%-25%的脂肪。科学的营养是消除疲劳恢复体能的最好方法之―。

(二)积极休息

在训练后,可通过散步、游戏、聊天、听音乐等进行积极放松。在运动时可根据疲劳程度适当改变运动负荷,以消除疲劳。

(三)良好的作息制度

睡眠是最有效的自然恢复方式。在每次训练或比赛后要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熟睡时,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降低;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谢过程则相对较高,有利于能量的蓄积。同时,全身肌肉骨骼得到放松,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得到相应的休息。

六、结论

现代篮球比赛水平越来越高,要想充分发挥好技战术水平就必须有优良的体能作保证。因此,在篮球运动训练中就必须要科学地、系统地、长年地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教练员必须深刻理解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构成的主要因素,这是体能训练创新和持续提高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注重体能训练的球员或队伍,才能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篮球比赛,也很容易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杨世勇.体育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42.

[2] 孙欢.NBA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1-106.

[3]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12-11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