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依据国内外教学模式的研究结果,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组成要素进行了阐释依托体育教学实践,对建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进行了讨论,以辩证理论为指导,阐述并论证了体育教学模式固有的局限性和可变性,修正了“最佳教学模式”具有优效性的偏激思想,提出了体育教学回归于自然、本质、规律的思想。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一)模式概念和释义
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就是有特色的某个事物运作过程的模子和样式。
我国学者查有梁认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它是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在一定的抽象、简化、假设条件下,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性;它是作为中介,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原型客体、构建新型客体的一种科学方法。从实践出发,经概括、归纳、综合,可以提出各种模式,模式一经被证实,即有可能形成理论;也可以从理论出发,经类比、演绎、分析,提出各种模式,从而促进实践发展。”可以看出,模式是一种科学方法,模式是联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环节,模式是可以效仿的标准或规范。模式方法表示为:原型——模式——新型。
(二)体育教学模式概念和组成要素
1.体育教学模式概念诸说
由于教学本身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在理解和运用体育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多种界说。迄今为止,体育教学模式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方建新、俞小珍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而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它是人们可遵循的标准样式、标准结构。”孙长林、赵乃虹界定为:“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中,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各种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的框架。”陈建绩定义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育教学的一种范型,它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体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与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程序、体育教学方法相联系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策略体系。”由此可以看出,任何体育教学模式都是根据特定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提出来的,其主体是教学过程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各个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同主要反映在其教学过程结构的不同设计上。
2.体育教学模式概念和组成要素
我们可以参照先人的研究成果,把体育教学模式定义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上。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教学指导思想是内含在教学模式中起到协调和指挥作用的“神经”,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性;教学过程结构是支撑教学模式的“骨架”,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教法体系是填充教学过程的“肌肉”,体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建构程序及其基本要求
(一)建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程序一,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建模目标。根据体育教学所达到的目的,明确建模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设立的建模过程各个阶段的目标(预期成果)以及最后的目标(预期成果)。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是建立教学模式的依据,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不同可以建立起不同的教学模式。
程序二,探寻典型经验,抓住基本特征。在完成程序一的基础上,运用调查等方法,探寻与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目的、建模目标的较好的典型经验(模式原型)作为案例;运用模式方法对案例(模式原型)进行分析,概括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
程序三,整体优化性。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也意味着一个教学系统的改变,也就是指在某个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选定统合起来,组成一个全新的教程。因此,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必然产生一个教学程序的整体优化,并由此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有某一局部的改变而没有整体的优化,也就还不能说已经形成一个理想的体育教学模式。
程序四,确定关键词语,简要定性表述。确定表述试构建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关键词(如,“技能掌握式”模式、“发现式”模式)。在确定关键词的前提下,对这一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简要的定性表述(如,“发现式”模式: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教学过程)。
程序五,对照模式原型实施教学活动,总结评价反馈。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记录与检验,并对实践检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评价,以便改进。
(二)建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
1.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适合现实及未来需要
体育教学模式是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的反映,但它不是等同,也不是简单的对应,而是有机的结合,是从较深远的理论背景上考虑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因素的性质和联系。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必须寻求既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又适合现实及未来需要的思想为指导。
2.遵循体育教学规律,贯彻体育教学原则
体育教学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并有规则地变化。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因此,无论是在建构还是应用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体育教学规律,贯彻体育教学原则。
3.创新与借鉴,两者有机结合
创新是抛开IH的,创造新的;借鉴是就是利用他人的成果,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我们提倡创新与借鉴相结合,是总结国内、国外积累的体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在正确的体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素质教育赋予体育的任务,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使体育教学模式适应时代的要求,将我们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创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统合教学系统,克服单一化、程式化
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意味着在某个新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选定统合起来,组成一个全新的教程。为此,必须全面分析各类体育教学课堂结构、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功能与作用,并根据目标和条件,从中选出最优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并形成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辅以其他类型的教学模式,以克服单一化、程式化的问题,从多样化模式的结合中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学模式固有的局限性和可变性
(一)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我们在充分肯定体育教学模式功能的同时,必须看到其固有的局限性。美国乔伊斯和韦尔合著的《教学模式》中认为“教学方式上的‘好’与‘坏’都是相对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而言的,因此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任务和对象的‘最佳’的教学方式。所以必须反对教学方式问题上的‘专制主义’,提倡多样化。”某种具体的教学模式只能主要反映某种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某些因素。例如,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学导式、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主要突出了自主学习方法的运用。目标教学模式、情感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模式等,它们所反映的主要是突出自身的体育价值观念,各具特点。尽管相互间也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可能全面兼容,因而,也就无法相互替代。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条件等具体实际,合理选择与借鉴,灵活运用,方能获得好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模式的可变性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因为传统的授课模式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单人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转变授课方式,充分的注重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篮球是一个对团队合作要求较高的运动,这就要求在篮球教学中,更加注重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 初中篮球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 应用 探究
一、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最早由美国兴起,现在已经被全球的教育者普遍接受。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将学习者组成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学习者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分工的情况下,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最终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更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能力。对于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而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通常也是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充分的利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几个基本要素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有积极的互动,这个互动不光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是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学生不仅仅要对自己的成绩负责,也要对整个团队的成绩负责,小组成员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其次,要有合作。合作学习模式最处突的就是合作,没有合作就不能充分的体现合作教学最本质的特性,合作是整个学习模式的灵魂所在。再次,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每个学习者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要有完善的评估机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每个学习者的工作进行有效地评估,使得每一名学习者都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真实能力。
三、如何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模式
篮球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运动之一,具有较高的娱乐性和竞技性。并且其组织形式简单,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也相对较小,所以,初中篮球课程的开设必不可少。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既要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就需要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并且就篮球运动的特性来讲,获得篮球活动胜利的重要条件就是队员之间的密切合作,统一协调,这种制胜的协作需要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这就更需要培养队员间的合作精神。
(一)合理的分组
合作学习模式需要的培养小组之间的合作精神。这就需要在分组时充分的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尽量做到每个小组能力均衡。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基础素质来进行分组,实现不同素质、不同层次间的优化组合。从而将每个班级都分成若干个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才能实现公平竞争,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
(二)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体育课程的授课时间本来就是有限的,但是却负担着对学生进行体质锻炼的重大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合理的分配相关的教学时间与任务。合作学习模式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小组成员间的磨合及配合。只有充分的时间保障才能更好的培养成员之间的默契。教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及锻炼,以充分锻炼小组间的默契。
(三)鼓励素质较好的学生积极的帮助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
在分组之后,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素质都是不相同的,这也是进行合理分组的目的所在。小组成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主动去帮助素质较低的学生。充分的体现团队间的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成功与否,并不是某个人的因素,并不是某个成员的素质特别高就可以代替整个团队的。虽然每个团队都需要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领导者,但是,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才是小组成功的关键。所以,要积极地鼓励素质较好的学生去帮助素质较差的学生,实现团队整体实力的上升。
(四)教师积极的给予指导与表扬
教学过程的积极开展,还是离不开教师的。教师是整个篮球教学课堂的核心人物。由于初中学生身体发育水平有限,并且对篮球接触的相对较少,所以许多篮球知识与技巧还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与传授的。教师在篮球课堂上要积极的把握课堂节奏,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不懂或者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同时对于小组内表现较好的成员,一定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因为团队教学过程中,在每个团队内也有一个较小的竞争机制,素质较弱的队员肯定会积极的向素质较好的成员学习。适时的表扬也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使小组成员更加努力地学习。
(五)搞好合作学习的评估
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进步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并且给予每个学生进行完善的评估,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对于每个合作小组也要建立相关的评估制度,通过小组间的竞争来促进小组成员的努力。
四、总结
在初中篮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针对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篮球运动的基本特征,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尤洪林.合作学习理论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55-1一、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分析
1.体育课程在教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仍然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升学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重文轻体”的现象仍热在不少中学存在,并严重影响到了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多学生、家长甚至一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没有真正意识到体育课程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都将体育课程认为是副科,不能够予以相应的重视。部分学校以及学生都将升学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社会使命,没有意识到体育课程对于学生品质的形成以及对于文化成绩间接促进的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体育课程在教学中地位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
2.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观念亟待更新
目前中学的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的表现就是目前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很多都是操作层面上的课程形式的变化,主要追求的是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以及体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而学生的内在情感以及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动机并没有真正得到激活。根本的原因在于部分中学体育教师没有深刻改变中学体育的教学观念。
3.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手段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往往存在着过分重视运动技术教学,而忽视健身知识以及体育精神培养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内容安排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竞技运动中的规则对学校的体育教学以及课外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范,但是规则过分严密以及技术要求较高的项目会使学生进行主动锻炼的积极性受到抑制。竞技运动对于学生是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的,但是要能够进一步符合初中学生的现实情况,改善教学的效果。同时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也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忽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现象,存在着不能够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差异而进行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二、提升初中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
1.切实重视体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更新教学的观念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的身体与精神、道德与行为、知识与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体育教育是人才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发展其整体性以及多元化的社会功能,使其能够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出发,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教师应力求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素质、充沛的精力和完善的人格精神。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终身受益。
2.优化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效果
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方案设计,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具有鲜明的教学特征。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显著区别在于教学的环境往往不是教室,而是具有较多外界干扰因素的户外环境。在教学系统的设计中,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以及学生是教学系统中涉及到的六个基本要素,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从教学系统整体设计出发,合理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充分考虑教学具体目标的实现,也要考虑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以及特点,既要适应教学方法本身的特征,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具体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3.更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体育教学内容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载体。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合理,决定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关系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关注。初中体育教学要能够部分符合地方特色以及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要能够充分吸取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精华,充分展示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以及新兴的体育项目。选择既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又能够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内容,实现体育课程本身应该具备的功能。
摘 要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讲授,使其达到教育者所预期的目的。这种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也着实成了阻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症结。
关键词 传统 新型 主体 新颖 灵活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结构的范畴。从广义上讲教学结构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从狭义上讲,教学结构指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步骤诸要素的组合关系。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
传统的体育教学程序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布置课外练习。这种程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在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许多课下活泼的学生在课上却变得无精打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得不到发展,而且受到了遏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就太不合时宜了。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时展且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另外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大力加强对体育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努力实现由传统备课型向课堂教学设计型的转变。同时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时也应注意:一是以教师为主导,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以身心为基础,四是以训练为主线,五是以能力为目标。总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一不是为了赶时髦,也不是图形式,而是为了改变旧的教学模式,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寻找一条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新途径。
二、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引导、示范、说明、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场地为阵地,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不明确。因此,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另外,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还存在只注重对教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对学法的研究,致使学法的目的、作用不明,严重影响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确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这些过分注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和忽视对学法研究的现象就显得十分落后了,必须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方法。
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重继承轻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
(一)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要打开封闭的教学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根据教学需要,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还应走向大自然(如:郊游、定向越野等)。总之,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就教材,教教材,造成书本知识脱离实际。要大力开发体育教育资源,使体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相帮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商榷,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三)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编写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瑜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15-02
瑜伽是普通高校一门新兴的阳光体育课程。笔者从2006年开始在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系统地教授瑜伽课程,随着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发展,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需求,优化并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内涵
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定义说法不一,毛振明教授以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建立模式并指出:“体育教学模式是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1]。肖焕禹教授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而形成的规范化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2]。两者在体育教学模式定义表述中都明确指出了体育教学模式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学过程结构和教学方法体系。本文引用杭兰平2006对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界定:“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实现体育课程多元化的目标为依据,并为完成目标的任务,对有利于发展和实现课程多目标需要的单一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体现某些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以新目标为指向,突出灵活性、可模仿性、实现目标多样性”[3]。
二、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瑜伽课程中的应用
普通高校瑜伽课多为32学时,笔者将教学进度分为4个单元,每个单元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导入单元(4学时)。本单元采用系统学习模式,教师通过系统讲述实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确定本轮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2)通过身体素质的基本测试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引导每个学生为自己设定个人健康目标。(3)建立呼吸练习、体式练习的正确概念。
2.基本单元(22学时)。基本单元综合运用自主式教学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和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下面以多种教学模式在一堂瑜伽课中的应用进行说明。瑜伽课主体教学包括“入境——暖身——基本体式练习——休息放松”四个环节。入境部分先通过5分钟的呼吸练习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练习状态,同时为后面体式练习中呼吸和动作的配合做好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该环节要求学生自测连续腹式呼吸的次数并对能否有效感知自己的呼吸状态进行自我评价。基本体式练习环节教师打破“先复习后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按照不同类型体式所产生的能量效应规律来编排练习的先后顺序,因此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是错杂在一起的,以保证课程的练习密度和给学生带来的健康效应。暖身和简单练习部分均采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一般一节课安排6~8个简单,每个2~3分钟,加上暖身部分,一节课连续练习的时间可保持在30分钟左右。这里说的简单动作也包括新授动作,由于动作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跟着教师的口令和示范模仿练习;而对于复习姿势,教师挑选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领做,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练习,并将重点放在教学观察及个别指导上,对于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需要在课的后面重点纠正,此时不打断练习的节奏。瑜伽练习通常在每一个结束时通过呼吸和反姿势进行调整,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包括专注程度,呼吸配合流畅程度,动作给身体的感受等方面。新的难点动作,采用发现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的讲解示范—分组练习纠正。教师在引入新的的学习时,先提出问题,如在战士二式的学习中,教师先提出问题:重心在哪,身体哪些部位控制在一个平面内,脚如何用力,腿如何协调用力?再示范并通过启发式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理解动作的原理,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该怎么做,然后分组练习体会动作如何用力,再针对性地讨论,最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整练习。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的指导不光是语言上的更应该是亲自去给学生纠正,帮助学生找到动作用力的感觉。练习结束还是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一般一堂课安排1~2个难度较大的动作。
3.发展单元(2学时)。教师在该单元主要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师将学生自由分成4个组,发挥学生“互动、互助、互争”的群体功能,要求学生在课堂集体编制出一套15分钟的瑜伽健身计划。
4.考核单元(4学时)。该单元主要采用自主式教学模式。教师提前明确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课基本上先由学生自主热身备考,然后由任课教师组织考试。通常必考动作和集体编排安排2学时,自选动作考试安排2学时。
三、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在瑜伽课程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著名的瑜伽大师艾扬格曾说过:“身体好比弓、心灵好比箭靶,体式就是穿过身体,直达心灵的箭”。因此合理的持续练习更有助于提升体式给身心带来的健康效应。瑜伽课堂阶段性运用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教学设计上保证了学生每堂课基本达到30分钟的持续练习,持续练习有助于延续并积累体式给身体带来的能量效应,并通过身体层面渗透到心理层面甚至是智力层面。瑜伽体式的锻炼可以有助于提高人的感知能力、判别能力和行动能力。这里感知能力指的是在练习过程集中注意力感觉自己身体状态的能力,它包括对肢置,肌肉用力感觉的敏锐度。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练习过程容易视线游离,投入程度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是教法上“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循环重复,容易使学生总处于一种被打断的状态,可能在刚刚进行的某个动作的练习中,学生正处于逐渐投入的状态,但是一切换练习学生又被打断了;虽然教师也强调练习过程专注于动作体验和呼吸配合,注意语言的引导,但是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然而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运用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反馈练习过程自身的自我感知能力明显提高。其次是判别能力,它是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里判别能力主要指在练习过程中对自己的体式及呼吸状态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瑜伽体式锻炼有助于提高人的判别能力。实践证明教学中结合运用自主式教学模式,突出练习中的自我评价,学生普遍反映自我的判别能力有明显提高。最后是行动能力,这里主要通过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以及主动获取瑜伽学习资料来反映。多元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得到了身心的良好体验,切实地感受到了瑜伽对健康的积极作用,而且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得到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外锻炼中,主动地复习、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另外,与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分组练习相比,通过小群体教学模式以及发现式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学生在练习中能够更多地参与合作学习、互助学习,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更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实践证明,普通高等院校瑜伽选修课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学生的感知能力、判别能力、行动能力、合作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吴键,马铮.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8.
[2]肖焕禹,等.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26):77.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细节;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一种双边互动的活动。这种互动过程一般会产生大量的教学细节,而教师能否很好地处理和利用这些教学细节,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我们知道,知识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而细节则是围绕教学内容生成的“枝节”和“脉络”,因此,体育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须认识到细节的重要性,在细节上多下功夫。[1]
一、何谓体育教学细节
有学者认为体育教学细节就是“发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备体育教学特质并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最基本的体育教学要素或行为”[2]。有学者认为:体育教学细节是组成体育教学行为的若干部分的分解,是在师生连续不断的教学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最小的行为单位,是构成体育教学行为的最细致部分。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可以把体育课堂教学细节分为教师的细节、学生的细节、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细节、动作技术的细节等,而且它们的出现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细节体现为更多的内在思维活动不一样,体育教学细节具有突出的情境化特性,涉及很多肢体语言,包含了更多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学生的自我练习等直观的外显。对于体育教学细节资源的利用,教师应通过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优化及教师的灵活捕捉三种途径。首先,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实践表明,若要使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细节处理得更为科学、合理,就需要对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这是因为,只有把体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才能使其共同朝向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不至于浪费资源或偏离目标。其次,教学方法的优化。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教学更是如此。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要在对学生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分解法、纠错法、游戏法、直观法、领会法以及探究法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实现教学细节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的灵活捕捉。有时候一些细节的出现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捕捉。例如,一位体育教师在分组练习组织过程中,本应“向右转”(练习场地在学生的右侧)的口令错喊成了“向左转”,学生稍楞片刻后马上执行了指令。但这位体育教师灵机一动,接着喊又来了个“向后转”的口令,整个队伍随即就直接面向了练习场地,从而避免了错误。
二、教学细节的实现途径
好的体育教学细节要达到三个目标:一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二是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三是满足教学任务的需求。而这三个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通过调整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境、优化教学计划来实现。
(一)调整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个性能力
对教师来说,凸显细节的体育课结构设计要围绕教与学的规律进行,保证教学有起伏但又有条不紊。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对理论知识讲解和对动作示范的时间如何分配、课堂中的纪律与学生的自由活动如何掌控、学生可承受的压力如何界定等都需要依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来完成,这一过程便形成了教学细节。基于这一细节,教师依据本班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课堂结构,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更有乐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过程的一举一动都突显出教学细节的变化,细节在教师的语言变化、表情变化、示范动作以及学生学习领悟过程产生的变化中显现。其中双方动作过程产生的细节变化可以通过肉眼来观察到,但表情、心理活动等不明显的和隐性的变化往往是学生不易察觉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教师应在把握学生接受的程度的基础上,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从细节入手,把教学内容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基本知识和动作要领。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乐于去学习的关键是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种极具诱导性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营造问题情境需要教师进行深度研究,了解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在适当的时机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趣味性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研究问题的答案,使教学成为催生学生智慧的主要途径,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以音乐为主,教学活动以发展学生动作技能为目标,在教学中,动作细节是由人体动作的形态来组成的,同时以音乐节奏来规范。只有这样,舞蹈形体动作才能较为有节奏性,也就是说每个动作间隔要符合节奏的变化。由此可以认为,动作细节是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和教学的连接和纽带。舞蹈者动作的节奏与速度受到舞蹈音乐节奏与速度的制约,舞蹈者的动作只有与音乐密切吻合,才能使舞蹈具有生命力和艺术性。因此,在这类教学中,除了告知学生动作技能的要领之外,教师还应逐步教给学生节拍等音乐知识,例如:强拍与弱拍的结合是怎么样的,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四分之四拍等之间存在何种区别等等,以帮助学生理解节拍的重要性,找准音乐的节奏,真正实现体育舞蹈教学的目标。
(三)优化教学计划,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大关系,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如年龄、性别、身体素质等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方式,采取差异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事实上,这种差异性教学也正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细节化。另外,体育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时,还应以教材与大纲为前提,正确处理教材教学的先后顺序关系。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先后次序进行适当的改变,以舞蹈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授完重点后,可以让有把握完成整套动作的学生站在前面示范,其他的同学则在一侧进行观看。这种做法一方面鼓励了那些优秀的同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激发了那些尚未掌握动作的同学的不服输精神。这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对于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是非常有价值的。
三、教学细节的实践运用
(一)语言教学细节的运用
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讲与学生练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课堂中反复交替的讲与练形成的教学细节是体育教学效果实现的基本途径。一般来说,教师的讲解、示范和指导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主要途径,讲与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依靠教师讲解而学生不实践,则很多动作如同纸上谈兵,难以真正掌握;而教师不就练习中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学生只一味地练则容易导致学生迷失方向,学不到规范的动作技能。因此,无论是练得太多、讲得太少,还是讲得太多练得太少,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使教学失去平衡。只有经过多次反复的讲与练过程,学生最终才能掌握并巩固知识和技能。[3]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讲解与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优秀教师的讲解极具启发性和感染性,语言生动、直观、形象、生动,易于学生吸收。例如,体育教师在讲解一个动作时涵盖很多要素,如动作的方向、顺序、路线,以及如何站位、如何发力、哪个部位发力等等。讲与练的过程中产生的细节是最容易掌握的细节,体育教师应在这一过程中合理运用语言教育的细节,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二)节奏教学细节的运用
体育课堂教学的很多细节都体现在动作的表达上,如动作由低层向高层递进的细节变化、动作力度的强弱变化、动作速度的快慢变化等,这些细节都属于规律性的节奏变化。节奏的变化对学生掌握具体的动作技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以体育教学中的舞蹈教学为例,同一连贯性动作教师可以一拍示范,也可以分成两拍甚至三拍来示范,这种间歇式的示范和速度的变化,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每一种形式的示范,其肌肉强度、动作速度和力度等都是不同的,这些细节就是便于学生记住动作的关键点,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之处。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体育教师可配上与之相适应的音乐,创造一个让学生兴奋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缓解学生的疲惫感。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张与弛的节奏细节变化,即张弛有度。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节奏细节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动作技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三)抓与放教学细节的运用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抓”和“放”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抓”的主体是教师,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如传授知识概念、示范动作技能以及组织管理等,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倾听者”的角色。“放”依靠的是教师引导,但实施主体是学生,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练习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练习技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新精神,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某教师的体育舞蹈教学为例,以往教学中,学生们要么注意力涣散,思想开小车;要么总是抓不到学习重点,显得力不从心;要么不求上进,只为混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大多没有任何收获。针对这种情况,该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队员根据共同的爱好选择适合这个团队的音乐,然后自编动作或针对音乐风格进行舞蹈创新,完全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更生动的课堂教学能将抓与放细节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但在“放”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效掌控体育课堂教学的进程,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又不至于使教学走向无序和混乱。
(四)场地器材教学细节的运用
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场地与器材是上好室外体育课的重要基础。如果场地与器材得到了合理、充分的运用,将有利于体育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格外注意场地器材细节的运用。首先体育教学中的场地与器材设计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因为教材是场地设计的依据,备课中对于场地的设计一定要根据教材特点,因材设计、因地制宜。[4]其次,场地与器材的设计要简洁、实用。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场地与器材的简单设计便于学生操作和掌握,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场地与器材设计要规范、合理。体育教师需要在场地设计上注意规范化与合理化的问题,如场地的选择既要考虑阳光、风向等自然因素,又要考虑学生、教师等人为因素。
作者:谷亨利 孙英俊 单位: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3]刘英杰,孙永泰.体育课堂教学的细节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72-74,81.
关键词:主体参与;体育课堂;主体本能;社会适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4-0042-0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激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这样,既可改变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又能促使教师结合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体育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一、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内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体育特长,同时还要通过选项教学,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可以说,主体参与的内涵,就是体育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进入体育学习自主状态,在不断自我反省评价中挑战自我,解决问题,提高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适时的动作示范、讲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动作、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学自练能力。
二、影响学生主体参与的因素
当前,有些学生喜欢体育课,但只是喜欢体育课的自由空间和自我表现,对体育项目的学习参与度、积极性不够高。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不够全面。当前体育课程评价往往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造成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应试而学,课堂表现较差。二是体育教学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虽说学生都对体育课有着好奇心,但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的体育知识,难以激起学习兴趣,更因身体素质不同,影响课堂参与积极性。三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若以教师讲课为主,讲完后缺乏指导性练习,只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则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发挥,教学效果不佳。
三、激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途径
(1)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一要了解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要通过摸底问卷等形式,了解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二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并给予鼓励。三要创设良好的交往和合作环境。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交往和合作环境,促使学生自主结伴、自主合作和组织,相互提高,培养学生乐观、开朗、健康的个性。
(2)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综合平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以人为本,积极创设学生主体参与的综合平台。例如,可以借助一些体育项目角色的灵活转变,如担任运动员、裁判员、服务人员等不同角色,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教学。一是以小组之间良好的竞争氛围吸引学生主体参与。按照项目内容统一讲解之后,在进行动作练习时,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比赛,并让小组成员轮流担任不同角色,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二是教师要树立学习榜样,让优秀学生现身说法,调动同学们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三是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的主项和次项进行拓展、延伸、补偿等教学,比如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在互学互助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拓展学生主体参与的空间范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拓展学生主体参与的空间范围。而要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仅靠体育课堂上的知识讲授和练习是不够的,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组建体育活动兴趣小组,如足球兴趣小组。一要规范体育课堂教学,良好的体育教学秩序有利于学生树立团队意识,而团队意识是建立兴趣小组的基本要素。从规范体育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守规则意识,对组织体育活动非常有必要。二要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可以组织体质相似的W生进行切磋,也可以组织班级之间、学校之间的体育竞赛活动。三要努力做到收与放、扶与帮的有机结合。教师要适时提供自由活动空间,鼓励学生自由练习,也要主动融入学生体育活动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帮助学生提高体育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教师要激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摒弃原有灌输式教学模式,查找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要让学生在相对条件下自主选择更适宜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锻炼,并通过学生自主参加竞技性比赛培养学习体育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参考文献:
[1]章前.体育教学中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8).
[2]董国永.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缺失之审视[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03).
环境。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教学通讯
体育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它是促进体育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多多进行体育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种基本活动模式。高等教育教学是一种深层次的教育,其教育和教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有很多方面的沟通交流问题,这也就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交往教学对于改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交往教学能够架构全新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首先必须保证一个权利和道德平等的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可以相互尊重和相互承认。这样在一个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条件下,建立起一个新的和谐的互动气氛,它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反复讨论的“对话”,使得单一的思维模式得到有效突破,其固定触点类型也更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力,对于教师和学生,能够不断地促进创作与思维,同时也为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教学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质性对话
如果我们要克服当前应试物理教育的困难,首先必须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入沟通和对话。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进行交流对话,其内容应该丰富多彩,不能仅限于表面上的谈话形式和内容,而是要尽力创造出一个相对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对话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灵都是不设防地开放着的,这样才会有一个深入灵魂的交流和聆听。师生相处时,要坚持相互接纳、相互包容,以吸引和实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精神点的触摸和互动。我们的心和学生的心,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对话,都为我们设立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他具有促进精神层面的共享和交流的重大意义,这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对方,也可以更好地剖析自己,提升自身的交际技能,从而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使其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
效果。
二、PE课堂互动建设
1.为教学建设体系注入活力
学生作为一个物理教育活动的终极实施者,应该是对教学系统的物理教育有着基本的理解和认知。而教师也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教育和学习经验,教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以便调动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教学系统的效率和其他方面。对于教育教学,我们应该可以承认和执行其教学模式,当然也可以批评评价系统和认知系统。所以,当下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制度建设,尤其应该注意灵活的管理,比如说,提高教学计划的灵活性、教学组织的严谨性、开展别开生面的教学评价活动等形式。教育系统应该是由物理教育所组成的全过程,作为“球员”,学生的学习模式应该自由地安排和规划,而不是全部由教师说了算的。虽然教学理论严格强调教师必须要备课,做出给学生上课的充分准备,但这里不是必然的。学生不再是只知接受的鸭子,作为“球员”,学生应该与教师面对面讨论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行为。对于物理教育的评价,这应该是作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断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校对于教师和学生反映的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应该及时调整评估,以促进师生教学和学习,甚至可以成为创造一种习惯性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2.改进教育教学组织
根据筹备处的物理教育教学交换的意见,部分教师要求我们进行教学和学习情境的改变,为具备一定程度的内在学习的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比如说,在教学前先讲解体育技能和技巧,先让其在思想上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可以跟学生玩视频游戏,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实际应用中体会这次行动,这样就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再由教师传授技术体育知识、具体动作要领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学生也可以通过向教师提问,加深师生之间对于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共同营造一个活泼、互动的学习环境。总而言之,我们必须积极改革教育教学组织模式,随时优化老旧的教学方法,并最终改善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在质量。
参考文献:
[1]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2011:2-3.
[2]李如密.教学风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合作教学模式;群体效应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5-0092-03
Abstract: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teaching practice, confirmed the cooper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enable the different physical capacities, the different level students to obtain all-round development, student's potential obtains the large scale development, improved taught with study the quality, the effect has been remarkable.
Key words: ordinary universities; sports new curriculum; cooperate teaching model; community effect
1 前言
受传统体育教育思想和固定体育教学模式的的影响,以往我们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技能传授的“教法”,而很少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学法”。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与体能的合理发展,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体育教学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改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努力实现平等的参与、共同的规则、激烈的竞争、共同的话题,使所有的人都团结起来的目的。
本课题通过对本院学生在体育新授课上采用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悉,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不再是单一形态(例如: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技术技能和教学效率,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目的和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框框,进行深层次的体育教学改革。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思考,从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和实践出发,证实了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群体效应在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创新之处,效果显著,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实验采用组间对比法,实验组采用合作体育教学模式(见图1),对照组采用常规体育教学模式(见下页图2),其中,实验前对207名学生进行了相关因素的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分成人数、性别、水平均等的两个教学班,甲班为实验组、乙班为对照组。
3 结果与分析
3.1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运用运动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创造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环境,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或与同伴进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促进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双重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能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的发展。其特点是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与竞争。这种教学模式的适应条件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指导下,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及教学条件、教学环境,设立和实施一系列与合作体育课堂教学相适应的模式型结构和程序。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借鉴价值的体育教学理论体系。
3.2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是以体育教育学、体育运动心理学、社会学、认知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为基础,以体育教学目标设计为先导,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体育健康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运动技能为根本目标。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一个教学班就是一个学习群体,一个学习群体的整体学习效果,取决于这个群体的个体素质,如果一个群体中个体素质均高,那么这个群体的整体学习效果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处于最低状态;而如果一个群体中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将会影响到整体的水平,而现在摆在高校面前极为现实的问题就是每个教学班都是由差异性较大的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群体,为了能使体育教学目标层次分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上课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我们从实践出发,实验设计了合作体育教学模式(见图2)。
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小群体,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3.3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质
3.3.1 合作要与竞争兼容并存
合作与竞争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运用行动的手段,利用适宜的条件,创造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环境,使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或与同伴进行协作,克服困难,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双重发展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是保证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有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竞争情境,使得合作小组面临共同的任务和利益,小组成员必须协调一致,全力合作,从而战胜对手,共同取得胜利。在体育教学中,合作与竞争往往是并存的,特别是一些群体项目的学习,有时既需要组内的合作,又需要组间的竞争;组内合作是为了在组间竞争中获得团队的胜利;组间竞争的存在,使得组内成员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作成为获胜的必要手段。因此,适当合理的竞争,不仅不会削弱合作的意义,反而会使合作在真实的情境中更为有效。
3.3.2 合作也需要教师的讲授
讲授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师行为。讲授法在保证体育教学信息的高效性、逻辑性、系统性及其在呈现复杂信息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迄今为止,仍然难以被取代。当然,讲授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合作体育教学模式虽然可以有效避免讲授法的弊端,但完全放任学生合作的学习,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例如教学质量下降、学生错误的掌握了动作技术、知识零散不堪等。因此,只有将讲授法和合作学习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取长补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4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精神
3.4.1 提高学生的体育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强烈的体育合作意识是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前提。教师让学生了解合作不仅是体育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还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学会合作不仅是体育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工作的需要,体育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既有创新也有继承。
3.4.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小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调控,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合作体育教学有可能会变成一场混乱、散漫的自由谈论,反而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进行合作体育教学时,教师不可以成为课堂上的“隐形人”,而要付出很多努力,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
3.5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与常规体育教学模式的区别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是21世纪新型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它具有如下基本要素:(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必须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2 )互相鼓励和支持。组内学生相互鼓励和支持,彼此取得良好的成绩、共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3)个人责任。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社交技能,以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小组自评。要求小组定期的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运用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以保持小组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常规的体育教学不具备上述要素,两者区别可见表1。
3.6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3.6.1 健美操
健美操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在柔韧性、协调性、乐感等方面差异性很大,我们通过对04级体育系学生上健美操(普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我们将学生分成甲、乙两个班。甲班采用合作体育教学为实验组,乙班采用常规体育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在教学中,经过实验效果良好(见表3)。
3.6.2 武术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项宝贵文化遗产,它能强身健体、锻炼意志、陶冶性情、增进友谊,深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现行常规体育教学法为对照组(见图2);合作体育教学法为实验组(见图1);经过应用实践、成绩测试和对比,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见表4)。
在对实验班学生(103人)所做的抽样调查中。学生对合作体育教学的抽样评价结果是:(1)对该体育教学法是否适用于健美操、武术套路教学,肯定者达92人(89.32%),中肯者达11人(10.68%);(2)认同该体育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达98人(97.03%),中肯者达5人(2.97%);(3)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肯定者达90人(87.38%)中肯者13人(12.62%)。
3.7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群体效应的效果分析
3.7.1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心理素质,使每位同学的创造意识和运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各自的起跑线上,消除了由于身体素质差异带来的心理压力,使优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使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信心,提高了心理素质。从目前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来看,合作体育教学模式主要把教学互动的中心更地聚焦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并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巧妙地运用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把“导”与“演”进行了分离与分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学习。合作体育教学模式,则是学生个体思考、小组相互讨、相互指导、相互帮助、自练、合练、相互调整、相改进、互补共进等教学互动方式。使之形成学生交互作行为。这就要求同学之间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善于接纳同学们的合理化建议和做出的努力并在直言而又主动配合、和谐默契的心理氛围中,使每同学的创造意识和运动潜能充分发挥。
3.7.2营造体育教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能力
在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争取小组的胜利或荣誉,就需小组每个成员都要进步,而这就是在小组成员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并肯定在进步中小组每个成员的价值,致使差生受到了其他组员的尊重,提高了差生的自尊心,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差生尊重需要的满足。要争取小组的胜利,学习合作小组的成员必须通过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同组的其他同学,形成互帮互助的合作氛围,从而使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大大增强。由于合作体育教学增强了学生自我探究和自我发现,增强了学生利用自己的体育基础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因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能力。
3.7.3 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久而久之,对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3.7.4 构成了新型的体育教学操作程序
合作体育教学模式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将全班划分成由6~8名学业水平、身体素质基础等不同的群体组成异质性小组,然后设计一系列合作体育教学程序。在整个合作体育教学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相互作用以小组为中介,有助于淡化班级授课制中师生间的单向权威关系,更好地发挥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控制和管理作用。合作体育教学模式将积极的人际互动引入体育课堂,充分发挥人际关系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从而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操作程序中忽视人际交往的整体性,构成了新型的体育教学操作程序,从而获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通过在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合作体育教学模式群体效应的实验研究,证实了合作体育教学模式能使教学目标层次分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与身体技能,促进其对各运动项目的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
4.2 本研究可为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程序,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科学化、系统化,避免教与学中的盲目和错误,提高教与学的科学性,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3 建议教师要想取得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关键在于不断的实践、创新和总结。教师应突破体育教学的框框套套,敢于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现状、同行的见议和领导的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研制体育教学改进的新项目、新方法、新成果,并使之切实实施和推广,这样自己的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更有效、更快速、更全面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秋娥. 合作学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改善与学习效果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