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应急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程序
一、遵循原则
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遵循五个原则:
1.居安思危,重在预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编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
2.全面覆盖,减少危害。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学校可能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种类,要制定学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学校所在区域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此外,预案应覆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环节,不仅针对学生,也要针对学生家长、教师、校外人员制定预案。
3.明确职责,协同应对。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调动所有部门的应对积极性,明确各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互相配合协作,整体联动,以达到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目的。
4.灵活适用,重在实效。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新形势,也不断出现办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事件。只有认真总结每一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才能不断提高预案的实效性。
5.加强演练,提高质量。预案演练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能走过场。针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真正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分为七个阶段
1.成立编制小组。在编制应急预案前,高职院校应梳理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该小组要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编制小组的成员最好包括院校综合协调、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宣传、安全保卫、后勤、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共同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保证预案中各工作部门的职能明晰,促进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基本情况调查。(1)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行政隶属关系、师生人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学校的特殊状况、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应急设施平面布置图及其他情况说明。(2)突发事件的风险点排查。由高职院校各二级部门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设施设备、各种物资、教学用实验耗材、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情况、管理流程等进行逐一登记并详细说明风险点,汇总到预案编制小组,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全校的情况进行增补说明。(3)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说明,包括所处区域的社区基本情况、环境治安情况、与所在区域政府部门联系方式、周边大中型单位、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
3.风险评价。根据梳理出来的突发事件风险点,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周边环境状况,进行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1)对突发事件本身的界定,结合突发事件的种类,对不同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诱发因素、带来危害的强度、可能持续的时间、发生的区域及关键点进行评估。(2)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方式进行界定,包括该突发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事件;事件对学校的作用范围等。(3)对突发事件的后果进行界定,包括可能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如果增加投入以减少该类突发事件,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
4.应急能力评估。评估包括硬件评估和软件评估,前者是指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学校现有资源,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按照应急准备与应急绩效之间的差异与因果关系,对学校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财力投入、物资保障、场地设施等进行评估,确定上述资源是否能满足应急需要的效果。后者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做好师生的调研工作,了解师生对学校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接受程度和了解程度,掌握主要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过往经验、应急处理技术水平、接受的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查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应急预案编制。高职院校应具体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针对分析结果编制相对完整的预案,在预案中对应急机构的指挥协调、组成人员、岗位职责、应急设施设备、救急物资、救援行动的开展等方面做出预先的具体安排。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更新。评审主要分为外部评审和内部评审。外部评审是由高职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预案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高职院校组织校内涉及部门、师生代表等进行评审。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签署,按规定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政府部门备案。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备案。
7.应急预案的实施。高职院校应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一、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1、组长:xx。
2、副组长,xx、xx、xx、xx。
3、成员:xx、xx、xx、xx、xx、xxxx、xx、xx。
突发安全事故报告校内电话,校办公室:xxxxxxx。根据安全应急事故的要求,领导小组可以随时调集人员,调用物资及交通工具, 其他各部门必须全力支持和配合。
二、安全突发事故种类。
突发安全事故含重大火灾安全事故、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外来暴力侵害事故、食物中毒安全事故、其他安全事故。
三、安全事故处理程序。
(一)报告制度实行校长、领队人员负责制。
(二)高考期间发生或接到突发安全事故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领导小组成员报告,由校长及时向公安、交警、卫生、消防,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报案请求援助。
(三)高考应急领导小组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指导现场师生离开危险区域,保护好师生贵重物品,维护现场秩序,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四、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重大火灾安全事故。
1、领导小组成员及其他班主任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迅速将事故信息报校长。
2、发出紧急集合信号,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及时将学生带至远离火源的安全地段。
3、严禁组织学生参与救火,教师可利用一切救火设备救火,及时报告119、120请求援助。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二)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1、学校集中组织前往考场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必须符合客运规定,严禁使用车况不佳的车辆。要选择责任性强、技术熟练的司机,学校要对司机提出具体明确的安全要求,严禁超载、超速运行并与汽车公司签订合同。如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领导小组成员或班主任指挥学生紧急集合疏散至安全地段,迅速将事故信息报校长。
2、我校要与当地公安部门和道路交通部门取得联系,在早上7:20----8:00出发前以及在上县的整个行进过程中在路段上增派警力,保证道路的通畅。
3、要迅速抢救受伤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将受伤师生送至医院救治,及时报警110、119、120请求援助,保护好事故现场。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5、在路上发生车辆堵塞情况,首先带队领导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警。
6、学校在高考期间安排一部备用车辆,专门在学校及考场听从带队领导的调遣,处理迟到及忘记带准考证、身份证、生病学生的事件。
7、为保障时间的充性,要求订的车辆必须要提前15分钟到达学校带队领导指定的地点等待。
(三)外来暴力侵害事故。
1、师生住处外来的未经允许强行闯入者,应及时联系公安人员将闯入者驱逐出住处。
2、发现不良分子袭击、行凶等暴力侵害时,应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3、对受伤师生及时救治。
4、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四)食物卫生及中毒安全事故。
一是食品卫生安全:在高考期间,学校食堂及饮食操作间要彻底进行消毒,学校总务处此三天要派专人到食堂进行督促。确保高考这几天的饮食安全、卫生。
二是中毒事故发生后要立即采取措施:
1、由校长立即向县教育局、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及时报警110、120请求援助。
2、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3、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和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4、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五、其他注意事项。
1、为了保障本次高考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考前高三年级要召开师生的安全教育动员大会,宣布组织纪律,强调安全及各种注意事项,对有关事项责任到人。
2、组织学生集体统一行动,服从带队教师的领导,任何人不准以任何理由无故脱离团队,对违反纪律者要进行严肃处理。
3、强调时间观念,按时集合,按时进入考场。
4、带队教师做好学生的安全预防工作。
5、教育并监督学生在高考期间不乱吃零食,不做剧烈运动。
6、学校对学生的食品卫生进行检查,严防病从口入,确保考生在高考期间的身体健康。
5、教给学生一些安全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6、配备安全警卫人员,严防打架事件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搞好监督和疏散工作,严防拥挤。
7、若发生突发事件,实行首见负责制。在场教师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理,同时上报学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逐级上报教育领导机构,若有需要,立即拨打110、120等特服电话。
8、学校领导与各位负责教师预留手机号码,便于联系,实行定时零汇报制度。
9、学校要有专人值班,搞好协调、联系工作。
10、任课教师向学生反复强调高考期间中的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办法,严防事故发生。
11、学生出发或回来,由领队教师指挥上车,中途一律不准下车。
12、查岗巡视高考期间的晚上,安排人员要定时和不定时的巡查学生寝室,保证学生按照作息时间学习和休息。
关键词:高效课;英语;导学案
G633.41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教师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根据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探索学生学习英语的客观规律,并以英语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确定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步骤。创造性地使用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高效课堂课改已经深入到教案层面,称之“导学案”,即教案、导案、学案三案合一。笔者担任我校英语教研活动的校级领导,对于钻研导学案的编写策略及推广应用,积累了许多经验和做法。
一、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各科,再集体研讨制定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课堂“施工”的图纸,是学习的路线图。导学案重在“导”,核心是“学”(学生、学情、学法),而“案”是基于“学”的设计。其功能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会学”和“能学”。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问题探究是导演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英语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知识整理是导演案的重点。促使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学生通过阅读,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一般由以下九个部分组成:1、学习目标;2、学习重点和难点;3、学法指导;4、知识链接;5、导学过程6、达标检测;7、归纳总结;8、布置作业;9、课后反思。
1.学习目的
导学案中要体现明确、具体的W习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内容一般包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学习目标的表达要精当、通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且具有可检测性,能达标。如:学习目标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体现英语学科性特征。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四个吃透”:吃透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吃透本课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吃透本节课的价值点;吃透学情(知识的停靠点、努力增长点、思维爆发点,更要有学段的系统考虑)
2.学习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文本内容、学生实际,明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表述到位,并提示相应的突破方法。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而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实质就是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方法或使用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如阅读技巧、做笔记方法、自主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技巧等。
4.知识链接
与学习本课内容相关联的知识(背景),把它和本课的学习有机联起来,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导学案中提示,不必详细引用。例如英语中高考链接。
5.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导学过程通常分为二个内容:
自主学习,预习导学。环节上的要求有:学科背景,预习任务、预习方法。内容上的要求有:一是要求学生通读教材:二是重要的概念和信息:三是问题化训练和自测。要保证两点:一是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不抄写辅导资料;二是给学生预习的套路。在这一栏目后设置问题生成栏,由学生将自主学习后生成的问题填进去。
合作探究,问题解决。对学生独学后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和教师预设的学习重难点、易错易混点、疑惑点等,通过对学、群学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有效解决。教师要适时点拔。引导和讲解,促使学习目标的达成。这一栏预习、探究问题的设计要做到:
①问题设计要切中学生学习的难点、疑惑点,照顾知识重点、热点问题。
② 问题设计要明确告诉学生看教材的哪一部分或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
③ 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比如:七年级英语课文“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学生积极回答:“bike、bus、train、walk…”
6.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的编写与使用的具体要求:
题型要多样,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可完成为宜。
要紧扣学习目标和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7.归纳总结
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点的线索;具体知识点要留出空白由学生来填,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进行归纳。
8.布置作业
巩固当堂所学内容的课外作业,选自手边现有的练习册。
9.课后反思
学完一节课要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学后反思,开始阶段的反思,可由教师出示反思内容。同时教师也要进行教后反思。
三、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教师根据实际,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益。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3.参与化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只是教师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学习潜能将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关键词:高校;应急安全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46-01
一、我国高校开展应急安全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改革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高等学校办学体制不断更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不断增多。与此同时,潜伏在校园内部和周边地区的许多不安全因素不断涌现,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大学生身心受到伤害事故的比例越来越大。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纵观世界其他国家学校安全教育情况,凡是学校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将学生安全教育放在了重要的地位。这些学校具备相当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其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安全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大学安全教育还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甚至没有把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放到素质教育的高度上去认识和加以重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由于缺少经验而束手无策,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及财产损失。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期高等学校培养人的教育理念。同时安全教育应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力争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6%的学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安全教育的。更令人担忧的是,4%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任何方式的安全教育,这些都是我国高等院校所存在有关安全教育的问题以及现状。同时学校关于应急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太过于单调,这也是制约高校发展应急安全教育的一大弊病。
二、对我国高等学校开展应急安全教育的分析
在我国高等院校加强应急安全教育的同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是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中,仍然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尚存缺失,大学生的安全状况、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等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在维护校园安全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且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在对学生自身安全教育方面,却存在着很多不足。有相当部分学生安全知识匮乏、防范意识淡薄、安全技能水平低下,缺乏处理基本安全问题的能力,无法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领导应该响应教育的号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学生们的有关安全教育的问题。可以多举办几次有关安全教育问题的活动,例如火灾演习等,使学生不只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亲身体验,防患于未然。同时增加投入,改善设施,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切实做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可以,大力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就接受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这对大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和安全意识与技能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防范一切有关学生安全问题的问题时,学校相关人士也应该注意一下学生本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潜在的问题,也是涉及到学生自身安全问题的问题。除此之外,相关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狭隘的观念,试着去接近学生,了解他们,这样相关管理者以及老师才能知道学生的想法,针对这种有问题的学生,了解了他们才能对症下药,去发现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可取的。
三、结语
学校应转变思想观念,把学生安全问题放在应有的地位。广大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同时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加强学校安全问题教育,杜绝有关危害学生安全的一切因素,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提供一个安全和舒适以及和谐的发展环境,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位提升,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在未来为国家做出大贡献。总而言之在高校中加强应急安全教育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行的。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课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思考,才能探索出一条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相适应的道路,才能真正地使广大学生成为保卫工作的受益者,才能真正将高校的中心精力解放并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中去。
本文为河北联合大学教学教改项目,课题号:Y1243-21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针对现今高校人工分派监考工作所带来的任务繁重,低效,错误率高等弊端,本文设计了基于Web技术的高校监考安排系统.通过对系统中不同角色的分析,建立了角色间的关系.经测试,该系统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教务监考安排工作.
O 引 言
考试管理是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的考试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各高校客观正确的衡量教学水平、加强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但是,考试管理工作有其 自身的复杂性,因为每个班级每学期都有八、九门左右的科目需要安排考试,因此,科学高效地安排监考人员是考试管理工作的核心.而现今,安排教师监考时仍采用人工处理的方法 ,不得不查询大量的表单和数据,使考试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而低效.为适应高校监考实际要求,更好地进行管理工作,本文采用 B/S模式建成了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的教务监考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教务工作自动化和信息化为一体,可为教务工作有关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业务管理和事务处理,实现了统一的信息浏览、考试信息管理及安排,安排监考教师并对监考情况统计等功能.
1 高校监考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排监考需要考虑考试教室、班级、课程和监考老师、时问等诸多因素,尤其困难的是,要兼顾各类因素,以保证不会出现时间、班级等排重的情况.经过反复实践,确定分步骤完成排监考任务,这样既可避免考虑因素太多,顾此失彼,又可使程序设计模块化,增强程序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主要的排监考步骤是,先按时问排出每个时间片(半天为一个时间片)所排的课程,这当中要求同一时间片不能有同一教室,同一班级,还要尽可能地用尽教室;然后再在每个时间片中排监考老师.对于有特殊排监考要求的,可建单独的程序模块专门处理.为了便于学生及教师进行操作,本系统采用B/S模式开发.该系统将各种用户分成四种角色即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员,其功能分别描述如下:
(1)学生角色:只能查看本学期课程考试安排的时间、地点及违纪信息.
(2)教师角色:提交课程结课信息后,可预约考试时间,或提出特殊安排监考要求,教务办审核无误后,为该教师分配考试安排,同时教师可查看本学期所有课程监考人员.
(3)专业教务管理员角色:专业教务管理员可以由各院的教务主任或教务秘书担任,其权限有:查看本院本学期所有教师的课程安排,在教师人数充足的前提下,根据教师预约的考试时间或特殊要求,查看该时间学生是否空闲,且能否找到该时间无课的教师和教室,若能,则根据教室容纳的考试人数为该课程分配监考教师.若教师人数不充足,则教务管理员有权拒绝教师请求,并为其分配其他考试时间.同时,教务管理员有添加教师及学生考试违纪情况和打印监考安排的报表功能.
(4)系统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可以由教务处管理员担任,其主要功能是负责对院系信息管理,及对其他角色用户的权限授予、编辑与修改.本系统涉及班级、课程、教师等多类实体,系统的 E—R图如图 1所示,其中既有一对一关系,也有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
2 教务监考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基础信息维护、功能设置、数据库管理、报表统计等模块,该系统各模块细化后,其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3 教务监考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数据流图(DFD)是一种图形化技术,描绘信息流和数据从输入到输出过程的变换.在数据流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元素,而是描绘信息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情况.设计数据流图时只需考虑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逻辑功能,完全不需考虑怎样具体地实现这些功能,因此,数据流图是今后进行软件设计的很好的出发点.
第 1步:从教师基本信息表、课程基本信息表、班级基本信息表中分别提取出任课教师的姓名和编号、课程编号和名称 、班级编号和名称及学期;
第 2步:对某班、某学期的课程进行设置,包括上课科目,任课教师,每周上课时间,开课学期等,存储到“班级课程安排表”中;
第 3步:对该班当前学期已结课程进行考试安排,将考试时间,地点,监考教师等信息存储到“考试计划表”里;
第4步:考试结束,将监考情况(包括监考教师及学生违纪情况)存储到“监考情况记录表”里,图4是教务监考管理系统的数据流程.
4 教务监考管理系统的实现
1.开发环境
该系统前端采用 ASP.NET编程语言,后台采用SQL SERVER 20O0数据库,软件环境要求:WindowsXP;硬件配置要求:具有奔腾处理器的微机,VGA及其兼容的显示器,256M以上的 RAM存储器.
2.编程技术
利用结构化编程技术,尽量细化排监考工作,以使每项工作模块化,从而可任意组合,为实现各种排监考打下基础;利用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能产生高效提供信息的数据库,并使其易于维护;使用控件可增强应用的界面,提高系统可用性.
5 总 结
在各校教务工作中,排课程、排监考是最困难的程序设计工作,这是因为各个学校的师资、教室等资源的配置不同,更重要的是各学校人为设置了许多条条框框,这样就造成了无法设计一个放之四海而皆通用的程序,本文设计的排监考程序,虽力求完善,但也很难做到百分之百通用.所以,要建立真正通用的排监考系统,一方面可在排课算法及程序设计开发工具上继续下工夫研究。另一方面,也应重视考试制度的规范化,这仍是一个值得继续重视并加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华.基于 ASP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考试是一种测量工具,用来测定学生的学业成绩,但考试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伴随着考试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比考试自身还重要。非笔试考试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督导功能,检测、鉴定和评价功能等。因此,教育考试改革是以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技能型或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能够充分发挥考试的督导、检测、鉴定与评价等功能,有利于促进和客观评价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技能及基本素质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考试方法,不断提高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1. 机电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机电专业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法,进而掌握一些快速、精确阅读理解专业文献的方法,理解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先进设计制造技术思想和实现方法,提高国际交流能力并了解国际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
2. 机电专业英语实施非笔试考试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考试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与培养实用型高职英语人才的目标相脱节,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机电人才的需求,树立以形成性评估为中心的现代考试理念,改革考试模式势在必行。
在高职机电专业的英语教学中,非笔试的考试方式可以有效中和传统考试方式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同时,在教学评估体系中起着衡量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果,明确教学导向的作用。因此,非笔试考试模式是高职机电专业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有待进一步发掘并完善的考试机制。
3. 机电专业英语非笔试考试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机电专业英语非笔试考试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建立以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考核为基础、专业技术为标准的考试制度,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不断完善考试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新型的机电专业英语非笔试考试模式以能力为重心,改变了传统的期末考试模式,多种形式并用。目的是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机电专业英语非笔试考试内容
科学、有效的非笔试考试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应的课程目标,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具体知识、技能与能力,尤其是课程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和有特色的内容,恰当确定考核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技能与能力层次的要求,保证考试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综合性。高职高专教育具有职业教育与培训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它的教学和考试内容要涵盖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和学校学业考试两个层次。
4.1 专业词汇
在教材中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在未来的工作中运用较多的专业性词汇做成题签,让学生抽取,每个题签当中有20个单词和短语,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读出并说出汉语意思,使学生牢记,这种题型可以检验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4.2 中英文互译
在教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机械构造图和机械原理,做成题签,让学生随机抽取进行考核,这样可以考察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基础。
4.3 日常情景对话
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适当设置一些在职场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做成题签,让学生抽取,给学生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进行情景表演,这种考试形式可以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人文素养。
5. 机电专业英语非笔试考试考核标准
高职院校机电专业英语的非笔试考试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70%,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次,多方位的考核,更能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学习状态,弥补了以往考试模式中由于学生发挥失常或考前死记硬背考试范围所出现的偏差。
6. 机电专业英语非笔试考试效果
通过考试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基本可以将所学的机电专业词汇、基本语法、翻译技巧、常用接待句型等知识应用到实践,能够用机电专业英语介绍机械原理和行业动态,并且具备了运用机电专业术语进行流利的口语交流的能力,达到了非笔试考试注重口语运用的目的。但在考试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部分同学存在发音不准,语感不强,句意表达不清等现象。但与传统的考试方式相比,大部份同学通过备考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其听、说、读、写能力,及格率达到了100%,优秀率达到了26%,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考试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入侵检测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00-01
一、入侵检测技术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一)网络入侵检测
网络入侵检测有基于硬件和软件的,二者的工作流程是基本相同的。需将网络接口的模式设置为混杂模式,以便对流经该网段的全部数据进行实时的监控,做出分析,再和数据库中预定义的具备攻击特征属性做出比较,从而把有害的攻击数据包识别出来,进行响应,并记录日志[1]。
1.体系结构。网络入侵检测的体系结构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Agent、Console以及Manager。其中,Agent的作用是对网段以内的数据包进行监视,发现攻击信息并把相关的数据发送到管理器;Console的主要作用是负责收集处信息,显示所受攻击信息,把攻击信息及相关数据发送到管理器;Manager的作用则主要是响应配置攻击警告信息,控制台所的命令也由Manager来执行,再把所发出的攻击警告发送至控制台。
2.工作模式。网络入侵检测,每个网段都部署多个入侵检测的,按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的连接形式也不相同。利用交换机核心芯片中的调试端口,将入侵检测系统与该端口相连接。或者把它放在数据流的关键点上,就可以获取几乎全部的关键数据。
3.攻击响应及升级攻击特征库、自定义攻击特征。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恶意攻击信息,响应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发送电子邮件、切断会话、通知管理员、记录日志、通知管理员、查杀进程、启动触发器以及开始执行预设命令、取消用户账号以及创建报告等等[2]。升级攻击特征库是把攻击特征库文件通过手动或者自动的形式从相关站点中下载下来,再利用控制台实时添加进攻击特征库。
(二)主机入侵检测
主机入侵检测会设置在被重点检测的主机上,从而对本主机的系统审计日志、网络实时连接等信息并做出智能化的分析与判断。如果发展可疑情形,则入侵检测系统就会有针对性的采用措施。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具体实现以下功能:对操作系统及其所做的所有行为进行全程监控;持续评估系统、应用以及数据的完整性,并进行主动的维护;创建全新的安全监控策略,实时更新;对于未经授权的行为进行检测,并发出报警,同时也可以执行预设好的响应措施;将所有日志收集起来并加以保护,留作后用。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对于主机的保护很全面细致,但要在网络中全面部署则成本太高。并且主机入侵检测系统工作时要占用被保护主机的CPU处理资源,所以可能会降低被保护主机的性能[3]。
二、高校网络环境的入侵检测方案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环境入侵检测方案
伴随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入侵检测方案正是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与远程服务器交换,将终端数据库分布实现入侵检测监控。设计应尽量符合人的感知和认知。多数高校网络环境采用基于WEB的数据库的转换和数据交换监控,数据库相对简单,入侵检测方式单一,但可靠性低。面对平台和数据容量的增加,客观上要求基于自动检测,要对数据库进行分析、聚类、纠错的高效网络,才能处理,实现用户交互,优化平台数据的可扩展性[4]。
(二)高校网络环境入侵检测的关键点
高校网络环境的入侵检测方案的关键点就是要充分利用高校网络资源平台,整合数据库、角色管理的安全模型、校园无缝监控、多方位反馈与应对系统等资源,预测或实时处理高校网络入侵时间的发生。
三、高校网络环境的入侵检测方案思考
(一)建立适合高校网络环境的检测系统平台
高校网络环境的入侵检测,可采纳“云计算技术”,实现检测方案系统。利用其高速传输能力,将计算、存储、软件、服务等资源从分散的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移植到互联网中集中管理的大规模分布的高性能计算机、个人计算机、虚拟计算机中,从而使用户像使用电能一样使用这些资源。大量计算资源构成资源池,用于动态创建高度虚拟化的资源提供用户使用。改变了资源提供商需要独立、分散建造机房、运营系统、维护安全的困难,降低了整体的能源消耗。
(二)入侵检测机制
入侵检测体系结构须依据网络NIDS模块,构建检测管理平台:模块组成主要有:应用任务模块;入侵检测与分析模块;数据库交换模块(负责数据包的嗅探、数据包预处理过滤和固定字段的模式匹配)。实现实时的流量分析与入侵检测功能。针对硬件逻辑和核心软件逻辑采用高效的检测策略规则。检测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流程步骤:
1.调度平台从用户的请求队列中首先取出优先级最高的用户请求R。R读取元数据库,根据请求的硬件资源判断是否能被当前空闲资源满足。如果满足,转向步骤2;如果不满足,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平台虚拟机的迁移,释放相关资源;如果可以,则执行迁移操作,转步骤2;如果迁移也无法完成,则退出,并报告无法完成请求。
2.如果资源请求可以满足,调度服务器可从存储结点中选择与用户请求相对应的虚拟机模板T(新建立的虚拟机)或虚拟机镜像I。
3.调度服务器将I迁入相对应的物理机,并创建相对应的虚拟机实例V。
四、总结
要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不但要靠技术支持,更需要依靠高校自身良好的维护与管理。高校网络环境的入侵检测方案的思考,适应高校检测环境的发展要求,必须把握其发展方向和关键技术,实现高效入侵检测。
参考文献:
[1]胥琼丹.入侵检测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1
[2]刘明.试析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及其安全防范[J].计算机与网络,2011,1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78-01
高血压是当前社会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常见临床疾病,其是最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疗程时间长等特点[1],因此有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导致各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递增[2],且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要提高高血压前期的防止和护理,提高治疗效果[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前期患者,病例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观察组患者最大年龄为68岁,最小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50.23±2.28)岁,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为67岁,最小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50.14±2.12)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个临床数据经过比对之后,发现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常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早期健康教育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首先,为了方便管理,成立由本人为组长,其他健康教育人员为组员的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人员要按照患者身体情况制定出相关健康教育方案,并严格按照该方案执行。并且培养健康教育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护理能力,通过掌握更好的护理技巧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来增强患者的满意度。要求健康教育人员要指导患者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而且大部分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同时有些患者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容易产生对治疗的恐惧心理,从而失去治疗的信心,大大降低对医生的配合程度。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不良心理基于不同的计划,耐心开导患者,对患者的疑问要耐心回答,通过和患者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患者治疗信心。因此健康教育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里疏导,使得患者了解相关病情和治疗方式。针对不同患者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在饮食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保证患者摄取充足的营养。要严格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减少含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可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其次,健康教育小组定时开会,组长加强对组员健康教育操作的检查和培训,对不正确/不恰当的操作方式要及时通知并纠正,同时,组长和组员之间积极沟通,互相分享经验,讨论各自的心得。最后,对不同的患者安排不同的运动康复计划,健康教育人员要对患者习惯和喜好进行调查,例如慢跑、练太极拳、骑自行车、快走等有氧运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研究和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满意程度,将两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调查,用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来表达临床疗效。显效情况:病情明显好转,头痛等不良反应消失;有效情况:病情有所好转,头痛等不良反应状出现的频率下降;无效情况:病情没有得到好转,头痛等不良反应没有消失。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7.0软件是检验本次涉及数据所使用的工具,计量相关的资料所使用的工具为(均数±标准差),并且进行t检验,应用(%)表示计数,行X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72.73%)。详情见表1。
2.2 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差异明显,详情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高血压患者的病理基础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4]。如果不能够及时治疗,会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5]。高血压控制的最重要的阶段指的就是血压从正常到增高的这一过渡期,在这一过渡期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性要明显增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且随着血压的增高,会有很大可能出现心力衰竭、肾脏疾病等病变。
在高血压疾病的防治中,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其治疗所遵循的规律要通过药物一心理一社会三者的顺序规律来进行[6],作为高血压疾病护理的基础性环节,早期健康教育在其中?l挥着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通过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不断对患者进行有效积极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患者了解高血压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知识,通过改变他们原有的不良习惯,实现对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由此可以说明,早期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并且在高血压早高血压防治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
一大学生突发事件概述
突发事件就是突然发生,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大学生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大学生自身不妥的行为或其它某种因素导致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需要立即处理,对大学生身心或学校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大学生突发事件”是“突发事件”的一个子集,它针对的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由于大学生突发事件性质各异,诱发因素、危害结果各不相同,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得到的大学生突发事件类型也不同。本文将大学生突发事件分为类,即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政治敏感问题类突发事件、心理问题类突发事件、网络安全类突发事件、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宗教问题类突发事件。
与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相比,大学生突发事件除了具有和它们共同的一些特点,例如突发性、潜在性、破坏性、扩散性等,还具备了一些自身的特性。主要包括:主体的特殊性、事件参与的群体性、诱发因素的多样性、后果的危害性和影响的持久性五个方面。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成因
1大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危机意识不够、心理素质较差、法制观念淡薄四个方面。大学生政治思想不成熟主要表现在做事情考虑不周全,容易鲁莽,而且高校是学生们聚集的场所,在学习生活中小摩擦很容易引起大事件。因此,导致大学生突发事件爆发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就是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不成熟。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不够表现在学生们没有意识到身边的安全隐患,在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将近一半的学生没有关注过自己的寝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并且使用过电热毯、热得快等违章电器。大学生处在一个学习、探索、成长的过程中,维权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但自律意识不强,心理素质较差,法律观念淡薄,经常以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评价一切是非的标准,面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不能冷静思考,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爆发。
2学校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学校预防机制不完善和学校教育力度不够三个方面。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学校的师资队伍、服务设施等都没有同步发展,导致学生产生种种不满。高校的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还包括后勤、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无论是哪个环节出现了漏洞,都有可能引发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高校必须正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抓好管理中的每一环。
3外部环境方面原因
主要包括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网络媒体的影响、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五个方面。第一,我们处在社会的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轨,必然带来很多问题,增添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大学生崇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等,这将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矛盾,从而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第二,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网络成为学生们与外界交流和联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很多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但凡涉及到“大学生”、“高校”,便会引起网络上的一阵骚动。因此,网络媒体成为大学生突发事件爆发的导火索。第三,不良的周边环境为大学生突发事件增添了风险因子,威胁着大学生的安全。学校周边遍布着饭馆、旅馆、超市、网吧等,而这些店面大多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不会为学生考虑。加之校园周边人员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很容易导致纠纷,甚至是打群架等恶劣事件的发生,威胁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第四,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影响是非常深远的,特别是家庭的氛围、家庭的关系、家长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第五,我国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严重,自然灾害种类繁多,虽然非人为的因素造成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概率较小,但是却是我们无法排除的。我们能有加强预防,及时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
三大学生突发事件对策
1预防对策: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应急小组。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小组,作为学校的一个常设组织。平时应急小组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首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选定小组成员,分配成员角色和职责。应急小组一般由校长牵头,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学生处人员、保卫处人员、宣传部门人员、心理咨询部门人员、后勤部门人员、校医务室人员等人员组成。应急小组在成立之初,小组领导就要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免由于职责不清晰,而延误突发事件的处置。其次,应急小组成立之后,组长要定期召开会议,汇报各个部门近期的情况,讨论学校应该关注的领域,不断地完善预防和应对计划。突发事件发生后,组长召集紧急会议,布置紧急任务,各个部门积极配合,鼎力相助,及早解决问题。最后,高校应该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到校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包括一些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律师、心理专家、公关专家等,以提高各个部门的专业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小组成员全面发展,以最大的程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提供应付、处理紧急事件所需要的人力、组织、方法和措施的一整套方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处理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围绕“如果发生突发事件,应如何应对”的思路,提出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假设和拟采取的行动。高校管理者应该根据国家的一些应急预案作为蓝本,参考其他高校制定的应急预案,结合本校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高校的危机处理手册,并将其发放给每个老师和学生,以便有效地指导师生员工和学校管理者在不同的危机事件发生时,有条不紊地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好之后,高校要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特别是对一些常见的大学生突发事件,高校一定要安排师生做好应急演练。高校管理者在演练之前要做好一切安排和准备,使学生们身临其境,决不能随便应付,当做游戏,这样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并要及时从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改并完善应急预案中的各个方面,使之更具操作性和更全面。
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系统,完善应急沟通平台。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信息采集系统和信息沟通系统,就是要建立一条从学生到校领导的动态信息系统,它包括信息员(班长、班干部或其他对班上同学情况比较了解的学生)、辅导员、学院领导(分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分管学生工作)等。班上的信息员通过及时地采集学生们的信息,及时地向辅导员汇报情况,辅导员根据所掌握学生的信息,向学院领导汇报,学院领导再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筛选,上报校领导。信息传递要及时、准确,若事态紧急、情况紧急等可以越级上报。学校也可以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采集系统,分配专门的工作人员,在互联网进行及时的信息收集和沟通,这两者也可以结合起来,使得收集到的信息更加准确和及时。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危机意识。
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并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制化体系,在制度的约束和指导下,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从而使人为决策失误率降到最低。要加强以生为本的人性化管理,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在当前我国高校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情况下,例如越来越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理论应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在该领域的研究。要分析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原因,从中找出突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切实把维稳工作做到实处。
2处置对策:泰然处之,坦然应对
启动应急预案,布置紧急行动。当大学生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管理者应该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使得事态处于掌控之中。大学生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形式紧迫、影响较大的特点,因而,应急小组必须做到冷静、果断地处理各种情况。首先,应急小组成员应该迅速收集和整理信息,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小组开会讨论,从而分析出当前的形势。其次,组长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根据事先确立的指导原则,迅速做出科学的决策,立即执行应急预案,并下达具体的行动任务,亲临现场协调、指挥各部门。高校各部门应有大局观念,服从并配合应急小组完成各项工作,为阻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做出自己的贡献。最后,为了尽快弄清事件的情况,要采用有效的调查手段,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直接原因及现状等方面着手调查,并对其可能造成的或已经造成的危害(例如,人员伤亡情况,学校基础设施破坏情况,造成的社会影响等)进行评估,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处理处理突发事件、制定应急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依靠组织力量,团结协作。大学生突发事件因其复杂性、特殊性,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因此,在面对大学生突发事件时,各个部门必须在统一的指挥下团结协作。首先,要确保应急小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权威性,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例如保卫处、学生处、宣传部、心理咨询中心、校医务室等,要在应急小组的部署下协同行动,并在思想和态度上同应急小组保持一致。然后,各部门要在应急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协调行动,整合各方资源,以“各个击破”的方式解决突发事件。最后,积极应对,将突发事件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应急小组和学校党政领导必须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绝不允许紧要关头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和各自为政。只有做到一切服从指挥,统一行动、团结协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部门的作用,快速解决问题,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系统。形成信息通畅、反应快捷的大学生突发事件沟通系统,是高校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基础。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高校应该保持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内部沟通顺畅,与各个相关部门的沟通顺畅,即校内沟通顺畅。同时做好与学生家长、政府以及新闻媒体的良好沟通,即校外沟通良好。及时地将现状、处置的情况向校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并且争取新闻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加强沟通管理,避免因沟通不善引起的流言、谣言混淆视听的情形。
建立健全信息监测系统。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的信息监测系统能够提供给决策者判断突发事件当前的形势及发展趋势的依据。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除了积极地采取行动外,高校还应该对突发事件进行密切监测。要及时、清楚地了解突发事件的进展情况、解决情况,要弄清楚事件的影响是否在减弱,特别要注意学生因重大突发事件而产生的心理变化,留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的各种社会心理行为及可能的发展趋势。高校一定要重视信息监测这个环节,千万不要疏忽大意,不要过早地宣布处置工作结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高校只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工作,才能保证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完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