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教师应设法让知识本身吸引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新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凸现出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学生听,不照本宣读,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白知识的意义、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数学”。当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出现错误时,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碰到自己也不确定的问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还有就是教师对那些有德之人,有广博知识的人,有才华的人,把他们当成是我们队伍中较为优秀的普通一员,既学习他们的长处,也宽容他们的不足。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我们尊重,尊重他们的思想,尊重他们的人格,并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来糊弄。我们教师要不断结合理论加以实践,不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去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感觉到我们的爱心、耐心和关怀。我相信教师鼓励的眼神会使每一个对书本、对自己失望的孩子重拾信心,重燃渴望学习的火焰。
2当我们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的学困生时,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他们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老师:“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
3教师要进行赏识教育。赏识的内容不要老是停留在某一个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寻找甚至是搜索出他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新优点,让学生不断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不仅需要教师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做“美”的发现者,尤其要善于在细微处见真谛、见精神,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教师应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缺点、错误中的优点,寻找隐藏在生命中的潜在能量,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的快乐。
一、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段话褪去了教师头上那顶“圣人”光环。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诸如孔孟之道的“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就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就有对自己有个完整的认识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地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教学倡导“教无定法”,只要遵守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就是我们自我展示的空间,教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四是学会评价自己,教得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因为只有善于总结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要“终身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这个职业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一味墨守成规,不仅失去了教学的乐趣,而且失去了人生的追求。刚刚工作的时候,身边的老教师就对我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就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最近我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因此,近一年来,我除了借助学校阅览室、图书室这两块宝地,阅读了大量专业理论书籍和教育教学故事等,并写出自己的反思。同时学校派我参加了“新师大-澳门理工贝尔英语”、“北京大学TIP培训”等学习培养,我感觉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进一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以身作则,也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某部电视剧曾经这样评价官员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刚开始听到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甚至可笑。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在我国,看看每年大学生应聘工作岗位时,用人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二本”基本不考虑、“一本、硕士、博士生”是重点吗?但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不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的。如果领导、同事、学生、学生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就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我认为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充实而开心,否则终将被时代淘汰。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苏霍姆林斯基说“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但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难以忘却的苦痛,但这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体会到生命中的每一丝、每一滴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我特别喜欢的就是陈鲁豫说的这句话: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五、“学会倾听不容易”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1
暑假里,再次拜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细细品位每一条都使我感触很深,而深思后都觉得与我们做老师要有个好心态是离不开的。我们幼儿教师的工作在别人眼里看起来是简单而又轻松的,其实不然,只有身在其中的我们深知工作的艰辛。但是,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我们就要调整心态——努力做一个孩子们喜欢,家长们放心,自己快乐的好老师。曾在网上看见过这样的一段话:“心态影响人的能力,能力影响人的命运。生命的质量取决于你每天的心态,如果你能保证眼下心情好,你就能保证今天一天心情好,如果你能保证每天心情好,你就会获得很好的生命质量,体验别人体验不到的靓丽的生活。”是的,有了好心态,就会有好心情,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好的关系。
当看到孩子们在活动中,有时思想难以集中时,就和边上的的小朋友小声说话,或者做小动作时,你是不是会“大发雷霆”大声指责呢?当孩子在课间的自主游戏中大声说话,又或者在活动室里来回快速跑动时,你又会不会不分“青红皂白的”“高八度”批评一翻呢?是的,当我们第一时间发现这些现象难免很生气,上课前作了辛苦的准备,备课也花了很多心思,但如果我们转念一想的话,孩子们出现这些情况也是有原因的:或许我们的课设计的不是很合理,没能引起他的兴趣;或许他和边上孩子小声说话的话题也跟我们的活动有关;但最大的原因我想都与孩子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孩子天性好动,根本不懂得隐藏自己,他们想怎么表现自己就用行动表示,出现以上情况时,我们可以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听听看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如果他的理由充分的话完全可以原谅他们的表现,当然,如果孩子真的犯错了的话我们应该引导孩子改正,起码该让他知道错哪了?我想以谈心的方式比“大发雷霆”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两种处理方式的心态也截然不同的,好的心态会和孩子们走得更近,和孩子的关系也会越好。同样,我们的工作有时没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时,我们也应该以好的心态为家长多方面考虑,思考其原因,想出解决协商的办法。也只有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我们的工作做起也更顺利,更有意义。好心态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实践中得知,好的心态会使我们自己的心理更健康,工作更顺利,生活更愉快,关系更和谐!让我们以积极快乐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2
看了《给教师一百条建议》,在结合螺小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深有感悟。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书中有这样一条建议,牢记犹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提高教师角色的转变的重要途径。
阅读对老师和学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师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需要大量地阅读书籍,后进学生想要改变糟糕的学习状况更需要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例如他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联系实际看来,这里的让学困生阅读应该不是那种放任自由的读,而是因人而异,有指导性的阅读。不仅学生要读书,老师也要坚持读书,“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思维开阔了,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就有办法解决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为了孩子们的一生发展,也为了自己能够游刃有余、开心工作,让我们来阅读吧!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感悟3
1977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里所传达的真知灼见,到今天仍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每部分都有许多的精华,给我很大的震动,在这里,我想摘出几句来,让我们一起细细地品读。
一、教师要做自己的主人
教师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他们也要享受生活……这样的观点就把教师从“圣人”的位置上拉了下来。教师不可能人人成为“圣人”,也没有那个必要。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学会做一个成功的普通人。做自己的主人绝不仅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是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专长和优缺点要心知肚明,那有做自己主人却不认识自己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明白自己的优缺点。二是要自己选择,如果教师这个行当是你自己选择的,就要无怨无悔的做下去,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得更好。三是按自己的方式教书,本来就“教无定法”的,只要你守着教学的基本规范,剩下的空间都是你的,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你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出你“自己”来。四是自己评价自己,自己教的好不好自己要总结,只有善于总结才会去学习提高。
二、教师要继续学习
以前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可按现在的局面来看,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大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也增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发展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学校的发展也体现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随家庭择校就读也同样指出了继续学习的迫切性。现代教育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要养成继续学习的好习惯,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觉得有些荒诞,不是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而且现在基本招工单位不是一律看简历、荣誉吗。但读完这一段话,静心细想,确实如此,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作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们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你的工作肯定也很出色。而要想做一个“口碑”很好的教师,郑校长说的第一条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你终将被时代淘汰。我觉得今后的生活应该把学习摆在第一位,“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让自己活得美丽而开心。
四、“欣赏缺憾”
古人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存在着许多美好,也有许多的缺憾,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直面它,欣赏它。作者认为“欣赏缺憾的人生是追求幸福的人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因为理解了生活而升腾起的对生活的挚爱”。虽说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可经历中仍难免有一些不令人愉悦的回忆,甚至是心底涌起的阵阵苦痛,但这些不是生活的全部,只要我们足够热爱生活,投入生活越多,就能去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点感动,哪怕这感动并不是美好的。可以这么说:有着缺憾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懂得欣赏缺憾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
五、永不放弃
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而且在幼儿园不用成绩去评价孩子的优劣,所以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这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六、“学会倾听不容易”
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学习心得1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是上海市北郊学校的郑杰校长写的,这本书是站在现代化、信息化时代从教师的角色对教师的建议,而不是教育教学的某个领域。郑杰校长把他的“一百条新建议”分为四部分:“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以及“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
“做自己的主人”
书中提到“做自己的主人”,提倡我们做自己的主人绝不限于做自己肉身的主人,而是指以下一个完整的过程:一、认识自己;二、自己选择;三、按自己的方式教书;四、自己评价自己。在第三点“按自己的方式教书”中,我感触颇深。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是同一个教案,不同老师来上都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前提下,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教。如今网络信息发达,有很多资料可以共享和借鉴,但借鉴归借鉴,不能全部照搬,你就是你,不要做别人的影子。“作品是历史,教材是传统,学生是时代人”,社会在发展,我们在传统教学上还应该多加入现代的元素,与时代接轨,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会学得更好,而对于我们也是一种学习,在准备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开阔我们的视野,不固步自封。
“学会赞美真的很难”
我们对学生总是挑剔、批评多于赞美,或者说我们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赞美过学生,我们对他们总是抱有审视的眼光,想在他们身上挖掘更深的潜力却不由自主地运用了高姿态的谈话语气。我们担心学生得到赞美会骄傲自满“翘尾巴”,增长虚荣心,而更多时候,是学生偶尔得到一两句好话就出现“受宠若惊”、“不知所措”的表情。书中说:“这种力量来自于深度的不信任……我们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赞美学生并不难,重要的是我们能放下心里的怀疑,对于孩子来说,你的一句话可能改变他的一生。
“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
现在都在提倡学生要减负,这是让老师给学生减负,而给自己减负也非常重要,关键在于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做同样的.事,有的人觉得是负担,有的人觉得是幸福,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学,这样就不会觉得负担沉重,有兴趣了,就不会觉得累了。二是让学生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或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空洞乏味,只是一堆理论性的东西,只有这样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才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幸福的”。
“学会倾听不容易”
与“学会赞美真的很难”一样,学会倾听也很不容易,所谓倾听,就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试问,我们连朋友之间的倾听都很难时时做到,更何况是对着学生。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有心情不好的时候,老师也真的很难,即使是有各种原因导致的状态不好,也不能表现在学生面前,必须压抑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静下来倾听学生的想法。还有碍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位置,也有不愿意去倾听学生想法的老师,而倾听又恰恰是交流的第一技巧,如果做不好,就会在教学和班级的日常管理上出现问题。
在这一百条建议里,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内容,比如,“要有宽容精神”、“要学会做减法”、“把困难当做机会”等等等等,这本书给了我这个新教师一个新的角度来看问题,包括教育、学校、学生等各个方面,非常全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师值得读的好书。
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学习心得2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打开序言,第一句话就让我感受到了这本书的与众不同。
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真诚的表述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没有命令,没有说教,有的是作者对现代学校教育的独特见解,是娓娓道来的人生哲理,充满了善意与真诚,充满了生命的灵气。
“为孩子们当下的人生幸福服务”这句话令我至今感触颇深。一直以来,我们教育孩子时都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们现在这么做,都是为了让你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好像确实是一个真理。在我们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老师这么对我们说过;在我们成为老师之后,这个理由也一直是我们管理学生的强有力的支撑。但是,细心琢磨一下,原来这句话错了。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幸福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心理课上,我常常和学生讨论,在同样的条件下,面对同样的事件,有人感觉幸福,有人却感觉不幸,关键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评价不同。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预设孩子的将来,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了解自己的需求,教会他调节自己的心态,告诉他必须要把握、追求什么才是自己的幸福。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一个个阶段组成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人的一生可浓缩为“三天”,即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明天的事情等来了再说。最要紧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因为,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只有今天才是我们生命中惟一可以把握的一天。心理学上称之为“活在当下”,即活在“此时此地”。而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为学生的未来人生幸福,更要为他的当下的、此刻的人生幸福服务。不能为了看不见的所谓的未来幸福,而以剥夺学生童年和少年时期的幸福作为代价。事实上,许多人的一生不幸往往源于他童年和少年时期的不幸与受到的伤害,或者他童年追求幸福的权利和需要没有获得周围人的足够尊重。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思考清楚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人生,而且是为了学生当下此刻的人生。此时此地,如果他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感到幸福,那就说明此时此刻他的生命质量很高。所以,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们当下的幸福感,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快乐幸福的童年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从心育、德育、美育三个层面,从启发心灵的视角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思考人生,为塑造优良品性、阳光品格奠定基础。
那句话终于可以放到一边了,把目光从远方收回,从现在做起才是最重要的啊!
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学习心得3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则必须要有一桶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转变,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面对思想激荡的社会环境,也展现出多元化的一面。在这种形势之下,人们对教师又提出新的观点和理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句至理名言也启示我,身为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不断充电,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自己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工作之余,我认真拜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通过阅读,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这本书中,给了我处理教师和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同事之间、管理学生和班级、教学和教研等方面的许许多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很多观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让我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豁然开朗。现在就其中的几个观点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要学会倾听。
书中谈到“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在倾听。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倾听是交流的第一技巧,是一种交往的艺术,更是一种美德。”的确如此,学会倾听领导、同事的讲话,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和班委的想法,这是拉近心与心距离的方式。在我们的教学与管理中,少一些武断和粗暴,多一份倾听,于人于己都是一种化解矛盾的有效沟通方式。
二、学会宽容。
文章中说到:“如果我们凡事只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不能同有不同见解、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如果我们与任何特立独行或标新立异的人都无法沟通,那么我们还没有学会宽容。”文章中还指出:“宽容不仅在面对异己时有用。对自己的冲突着的人格而言,宽容意味着造福于自己,宽容会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很自由。”在我所教的学生中,某些学生,年龄在增长,身高也在长,但是心智却很幼稚,又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导致这部分学生思想扭曲,是非不明,对老师的关爱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是一种负担,故意捣蛋,处处作对。面对这种学生,学会宽容是一种处理的最好方式,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
三、永不放弃。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1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一个推荐中提到,我们作用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师的话语、周围世界的美和艺术的美因此,我觉得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适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种说法:乐人易,动人难。也就是说,让人开心容易,要想感动人很难。其实我觉得,乐人和动人是语言的两种不一样风格,幽默的极致也能动人。虽然,我们达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们就应朝着这个方向发奋。
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的学生恐怕也很有限。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应是我们发奋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一年级的刚从幼儿园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中过渡到一年级,难免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尤其是拼音教学枯燥乏味,知识点碎而且冗杂。作为教师就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让他们慢慢适应慢慢习惯。教育方法在这时就显得尤其重要。说到这个问题,就又回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这就应是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吧。我觉得要想成为真正的教学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学方法,就应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斥耳目,别人好的东西就应吸收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级的教学更就应如此,只有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会为孩子的求学之旅铺一条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2
读了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之后,我感触颇多。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虽然没有看完,但是阅读过的每一条建议都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书中谈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保持‘水源的清洁’”。一口气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要保持“水源清洁”一文,我的心情变得与苏霍姆林斯基写此文时的心情一样沉重。苏霍姆林斯基正是想通过这一个案例来警示我们的学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儿童的德育工作。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他几十年的工作经验的积淀,为我们教育工作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儿童和少年因其年龄小,对社会现象的识别能力差,也就是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具有一种天然的社会直率性。对于学生,我们应当明白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白,什么是黑。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马上拿出公正的态度来,丝毫含糊不得!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这一点,而且要使这种第一次的社会经验在儿童和少年的生活中保留一辈子。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看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学教师,每天在校上三、四节课,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下班以后,又有忙不完的家务。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我想,众多和我一样的小学老师读到这儿,都会很感激他这样一位智者给我们这么好的建议。因为,确实我们很多人都曾为这样的问题伤过脑筋,不知道该怎么办。而他在书中的阐述不就像给了我们一根导航的指挥棒吗?对于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为如不添加水,总有一天,水会用尽,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
读着著作中的每个建议,就像登上了每一个台阶,我就感到了我们职业的光明,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我会因此更从容的走好自己的未来之路。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3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建议中不止一次地论述过“手”对于一个人思维的促进关系。在第28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即给我们指出:儿童的智慧是在手指尖上的。在第40条“动手和智慧”中,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阐述了他关于劳动促进智育的观点。
在这一条建议里,他又一次提出了要让孩子多从事一些动手的劳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当然,他在这里的动手可不是一般的、随便的劳动,就像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一样,那些不需要任何技巧与动脑的动手劳动,对思维的促进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他们的双手只不过是一种发出体力劳动能量的器官,而远非一种创造的工具”针对许多老师(包括家长)总担心孩子从事劳动而耽误了宝贵学习时间的情况,他说:双手无所事事,像不假思索地随便找点体力负担给学生让他有事可干一样,这两种做法对于少年的智力发展是同样有害的。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1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静下心来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我们老师提出了100条建议,每一条建议围绕一个主体,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也有生动的实际例子。苏霍姆林斯基精练的语言、闪光的思想,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干渴的灵魂,用心潜读,就仿佛与作者进行了心灵对话,我们会收获很多的人生哲理。
书中谈到,有一位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苏联青年的道德理想》一课,听课的教师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记录,课后一位邻校教师问他,"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之前我听过语文老师说过这个故事,当时我就被其中的话语所感动,当我在网上读到这段时,我的心还是为之一震。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那就是读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的确,有句名言说得对:"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所以,读书吧!常读书和长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涵,既不能忽视的短处,又要努力想方法补救。读完《给教师的建议》,我想对自己说一句:"读书能使我的头脑变得更丰富"。读书,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也是一条重要的几乎是唯一的渠道。教师的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教科书,应建立一种宏观的备课观,这就是多读书,读好书。教师传播的是知识,也是在传播做人的道理,也肩负着教给学生生存的责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在从事着塑造学生灵魂的光荣的、艰巨的使命。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读书是涵养水源,唯有此,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道德的自我教育--即激发起学生要当一个好人的愿望,实质上是从自豪感、自尊心、劳动的尊严感开始的,而缺少了这一点,学校、学生集体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闲暇之余读读这些建议,我们会有想不到的收获。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2
这一段时间,利用工作之余,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本人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条建议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觉得转化后进生很难,除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引导学生阅读引起转化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几个方法:
一是: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对后进生最怕的是“把人看扁”,所以我们不戴有色眼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缺点,而是应拿放大镜去努力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要倍加珍惜。如王惠萍尽管学习差,但能自觉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陈鹏学习差,但思想单纯,在勤工俭学中表现出色;郭伟学习不太好,但他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运动场上也能经常看到他矫健的身影……
二是:清除后进生的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使他们相信教师的真心对待。学习差或思想差的学生由于担心受到或以前受到老师的严厉指责和同学的嘲笑,往往比较“心虚”、“敏感”而变得“有戒心”、“有敌意”,常常主观地认为教师也是轻视自己,厌弃自己,甚至会“迫害”自己,以至对真正关心他们的教师也不愿接近,采取回避沉默,甚至对抗的态度,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碍,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教师的善意,相信教师的真心,把教师当成知心人。“一切从头做起,老师不知你的过去,只看你的现在和将来。”教师这种明朗的态度也会消除学生的顾虑,引起学生态度的转变。
三是: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如:后进生长期受到冷漠、歧视,突然感到温暖时;后进生长期失败偶尔取得某一胜利时;后进生要求进步,对自己的某种坏行为、坏习惯引起思考时。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谈到阅读的作用,如在“谈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兴趣的秘密何在”、“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等等,阅读的作用谁都知道,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自己,但学生阅读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在学校里,从早读开始到午自习,每一节课都是安排死的,教师都得按课表上课,班里没有一节自习课,学生肯定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放学回到家里,更有七门功课的作业等他们做,等把作业做完,就已经到晚上十点,甚至十一二点,疲惫得只有赶快上床睡觉。
另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时间让学生进系进行阅读,各科教师布置假期作业时,尽量避免那些大量的、让学生厌倦的机械性的抄写作业,多布置一些与阅读有关的作业,如:多办知识手抄报,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并写出读后感,了解某个名人并为他们写传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确是一本好书,值的得我们认真地去读,认真地去思索。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3
今天,我拿着枕边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翻看着。突然,我对“合作是竞争的归宿”中的“第12条:在过去的一年中,团队成员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引起了我的无限思绪。
回想在本校工作以来的三年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发现自己好象已经不止一年没有参与理论学习了。对一些先进的、优秀的教育理念知识体系,我完全不懂。很多观念都还停留在原有的理论知识水平线上,这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慌。
因此,我认为在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理论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教条,可我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放弃,只有学习专家们的教育理论知识体系,正确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懂得如何借鉴和运用,才能提高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尤其能帮助我把工作的点滴积累起来,归纳成为精炼简洁的理论知识体系。理论有深有浅,而作为在一线工作不久的我,应该从最浅显的做起,结合自己的实际实践,不断努力提炼自己,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赢得孩子们的喜欢和家长们的信任。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一、来自自身的感受
记得每次写案例时,我在叙述事件的过程都轻而易举的'一气呵成,不含糊,同时脑子里也依稀的觉得这件事情隐含着很多的教育意义,很值得挖掘。可真正在分析、讲解案例所对别人的教育和启示时,我都觉得内容、条理不清不楚,阐述混乱,主次不分。
这种种困惑都让我深深感受到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应间断,而应长期坚持不懈地学习。像现今科学技术非速地发展,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让我不得不为自身知识水平、能力的提高而担忧。
二、来自家长的感受
每当家长向我虚心请教时,我都深有感触。
在和每位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时,我感觉到有很多家长都会带着问题来交流,他们谦虚地向我问道:“郑老师,我呀,现在是拿孩子越来越没办法了,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脾气也犟的很,我真想他天天上幼儿园呀。”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1
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号召下,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的多篇文章,每一条 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 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娓娓道来, 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 提高水平。 感受颇深, 启发非浅,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但惩戒必须注意几点:
一、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
二、尊重学生人格;
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
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这一次的理论学习必将使自己获益匪浅。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2
读完《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教师走进课堂不仅带着"智力"、"体力"去,还得带着"心"去,尽力忘"我",忘了我的身份,忘了我的年龄。
读了这些,我恍然大悟,我才意识到我们平时上课也正是缺少这些呀,新课程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孩子要改变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记忆、模仿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自主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变化,教师不再告诉,不再包办代替,教师成为孩子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作者认为幸福分三层,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保障",第二层是"艺术生活",而第三层则是"独立思想"。而这三层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作应付的工作,不得已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很大长进,他们平时表现出来的就是有钱的多干点,不给钱的少干些,甚至不干;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精神生活这二、三层还没建起来,所以他们活着未必真正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他们觉得教书就是艺术。这类教师会把课尽量上得生动些、新颖些,他们和孩子有着影子般的感情,因为爱而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作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非常理性而充满智慧地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会有一些心得,经常会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若干年后他们会成为专家,教书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会很幸福和满足。
愿每一位教师朋友都能拥有幸福人生。
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3
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从中受益匪浅,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不但但是知识上的给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热情,来感化每一个学生,挖掘他们的巨大潜能。
发自内心地热爱我的学生,这种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不愿意自我被老师忽视、遗忘,期望自我在班上、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自我,证明给大家看,自我是多么的优秀。其实这种需要是每个学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为老师,是不能忽视这一点的。
爱我的工作,爱我的教学,如何去爱,这还是一个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学习的一个问题。当我是学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有厌恶上课的经历,这往往是因为我厌恶这个老师。为什么会厌恶呢?上课枯燥呆板,布置超多作业、知识含量低、知识范围窄、知识老化、不懂装懂、架子大、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用心性低等,往往是这一类老师的共同特征。现代的老师,显然不能这样下去,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新一代老师,我要有现代的教学。首先,我要学会研究教学怎样让自我在课堂内最有效的发挥我的学生能有最大的收获不仅仅仅是知识的理解,还要有学习的热情、有主动学习的渴望、有探究学习的潜力以及有提升内心世界的愿望。
课堂之前,我就应怎样做呢?我需要认真思考以下这些问题“这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教的是什么?学生最易理解的是什么?最难理解的是什?”“我就应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求知的渴望?”“我的数学设计是否合理、完善,还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方案呢?其他老师又是怎样设计的呢?哪一点是值得借鉴的呢?别人的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课堂上如何有效地渗透用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有一个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发生突发事件,我有什么应变措施呢?”……我都就应认有效地真对待,作好充分的思考与准备,显然这一步要花费超多的时间和努力,但是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关系到我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作好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时间内,是我开始展示自我才识的时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当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展此刻学生面前,不仅仅给自我带来信心,也能够鼓舞士气。当我开始进入主角时,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讲学,那是务必的,但我不能死抱设计而不知灵活应变。我还要仔细的观察我的学生,从他们的眼神、表情、声音和动作,来决定自我的讲课状况和学生的理解潜力以及快速评价这是否与预期效果吻合。经过大脑的快速运转之后,及时适当地调整我的教学设计。学生是否专心上课,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我的教学效果,所以,当学生士气低迷时,我应怎样鼓励他们;当课堂气氛沉闷时,我又应怎样调动气氛,让大家活跃起来;当学生情绪高涨时,我又应怎样正确引导他们;当学生提出了奇怪的问题,我又难以解答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当我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不吻合时,我又该如何改善;当个别同学故意捣乱时,我又就应怎样做呢;当学生犯错时,我又能否简单有效地教育好这一学生;我就应怎样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
然而据有关部门调查,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却令人担忧,由于受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老师们很少有时间去阅读,甚至也有教师认为现在掌握的知识用来教学生已绰绰有余,所以没有必要再读书。因此,系统地、有计划地阅读成为一种奢侈,教师零星的阅读也只是当作一种业余消遣,所以收效甚微。
但是我想即便任务再重时间再紧,都不能作为不愿读书的理由。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及时学习,更新知识,难免会落伍。再说,时间是靠挤出来的,如果你真想读书,就一定可以挤出时间来,而忙里偷闲地阅读反而更有意义。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仰望的惊叹,更多的是同感和共鸣。在炎炎夏日里,当捧起它阅读的时候,就犹如一阵清凉的风吹进我的心窗,让我领略到一种教者的欣然和愉悦。读着这本书像是在聆听教育大师的教诲,在聆听与交流中,视野变得越来越宽敞,内心越来越走向澄明,同时心灵也获得了净化与洗礼。
此书的作者郑杰,是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他对社会转型期校长角色变迁、教师身份变化、学校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师生的生命质量与人生幸福等问题,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全书共分四个部分:1、“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充分体现此书的精神底色,它唤醒了教师对自身精神性方面的关注与追求;2、“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重在阐释教师发展与学校建设方面的话题;3、“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从人性关怀的角度论述教师应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教育教学活动;4、“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者”,是从职业化的崭新视角深入剖析教师当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生涩的理论,作者用朴素的言语,既道出了我们教师的心声,又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使人读了以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特别是以下几点让我感受颇深,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以前人们总是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不过按现在的教育情形来看,一桶水还是远远不够用的,教师的知识必须是一条流动的河。那么一个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他将不能胜任教师这个工作。对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以前很少有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近来常有紧迫感,总觉得知识欠缺,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近一年来,在学习这一块有了较大的进步,便觉得自己充实了许多,自信心也增强了不少。
原来我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给学生既有的知识,教师将人类知识的精华部分、基础部分嚼烂了给学生,学生牢固掌握了以后,就是做好了走向社会的全部准备。而现在的局面却全然不同,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即使是刚印到书上的内容就可能马上被淘汰,更奢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未来。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为不可预知的未来服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大。因此,唯有继续学习,才能拯救教师自己,改变这种状况。
但物质生活要靠自己努力才能获得的,而且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需要人们为此付出代价。
①人如果要享受物质生活就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自由。比如人要吃饭,没有人供养你,你就要出去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要饿死。然后你找到了一所学校,你被学校聘为教师了,每个月会拿到工资奖金供你吃饭。但你为了换得工资奖金,你就不得不放弃每天8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自由。如果你想在工作的时间里换回你的自由,那么你就会被扣工资和奖金。有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但没有办法,因为其实你已经权衡过了,工作和一部分自由哪个更重要?显然工作能让你生存,自由却不能。
②获得物质生活条件是要预先投资的。你能成为一名教师,你必须受完高等教育,受高等教育时,你的父母为你投资,你花了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别人已经开始挣钱而你还在读书,那是你的投资,你的投资让你当上了教师,现在正在给你回报。很多中老年教师现在已经做了老师还要去读大专、本科,牺牲很多的业余时间去继续学习,那是因为他们以前投资不足,现在要追加投资。随着教师待遇的提高,高学历、优秀人才做教师的越来越多,而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又随着生源萎缩日渐减少,教师工作肯定比以前更抢手。希望老师们能多学习,不断追加投资,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人解决了物质基础问题后,就能生存了,活着了,但怎么活得更好,一直是人们思索的一个大问题,享受艺术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层楼。“单纯的物质生活其实只是一片沙漠,而艺术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唱歌、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使自己开心、满足,这其实是艺术在发挥作用,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从而获得幸福感。
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巴尔扎克曾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作为教师我们思考更多的是教育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的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经常求教于书本和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作者认为人生的三层楼,还分别代表三种教师类型,第一类将教师工作仅仅当成是必须应付的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这类教师不大可能有大的长进。他们有钱的事情多干些,没钱的事情少干些,上班最好晚点来,下班最好早点走,因为他们的二三层楼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样活着未必是真正的幸福;第二类教师以教师工作为乐趣,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退休了还来教书,他觉得教书是一门艺术,这样可以使自己的生命神奇地在孩子们身上得以延续。他们在孩子们身上,倾注了很多感情,他们会因为爱而感到无比幸福;第三类教师将教育工作当成思想的起点,在一生的教育生涯中不断探索,不停地追问自己,教书对他而言就是对生命的一次次体验,他为此而感到幸福和满足。
作者就是用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三层楼的比喻,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优秀教育者应追求的人生目标。可以让我们对照自己,以登上幸福的三层楼来作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适应社会变化的人,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反之,就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的教育工作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老师越来
越难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摆在眼前的困难,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呢?是退缩,还是前进?作者为我们作了细致的分析:“如果我们退缩……我们将不仅放弃了人生难得的体验,更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存权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解决困难中获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机会,你越是往前,你的机会就越多。”的确,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前段时间读过一本书《方法总比问题多》,当时就很有感悟。工作中、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只有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对于困难,我想积极地去面对,多角度地找对策与解决办法,在这个需要团队合作的社会里,集大家的思路与想法共同解决问题,一定会有所出路,并让困难成为自己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记得教过学生这样一句谚语“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将困难视为机会,才能从解决困难的过程中获得事业的成就感。从这一点来看,也许我们应该感激困难,直面困难。曾在相声中听到过这样一段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等奖二等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刚开始听到这句话时觉得有些好笑,现在的招工单位不是一律只看简历和荣誉吗。但当我读完郑杰校长的这本书,使我茅塞顿开。静心细想,一位教师是否优秀怎么能凭几节做秀的公开课或论文的篇数来断定呢。如果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学生、你的学生的家长都“口口相传”地赞美你、敬重你,你有着很好的口碑,那么你的工作肯定是很出色的,你也一定会越干越有劲头。
酷爱读书、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不辍笔耕......这,就是我。我的名字叫,是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工作,任教五年级的语文、数学等科目。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爱上了读书;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嗜书如命;记的最清楚的是,读书节期间,我赏读了《现代教师读本》、《国际教育新理念》、《陶行知教育文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效教学十讲》......捧读诸多部教育专著,恰似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丰富的营养,真是如鱼得水。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要说,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啊,书,是自我提高的不竭动力,只有读书,才能丰富自身智慧,只有读书,才能赢得可持续发展。
读书,使我懂得了教育的真谛;读书,使我能够更好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因为祖国的每一朵奇葩都需要我们去精心地呵护,需要我们倾注一生的爱。所以我说:“做一个好园丁,就要从读书开始。”
作为一个刻苦读书的人,在这里,我简要地回顾一下读书节活动中自己的表现及读书成果——
读书节活动期间,我忘我读书、勤奋钻研,努力提高师德修养与知识技能;我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工作,积极投身课改实践,深入研讨有效教学;我勤于研读、不辍笔耕,大胆创新,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读书节活动期间,我遵循“多读书、读好书、勤实践、善思考”的原则,曾认真研读《国际教育新理念》等多部著作,并将理论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做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的确受益匪浅。
1.曾有教学论文《强化反思策略促进有效教学》在“教育科研电子期刊”第期发表。
2.在读书节活动中,我积极读书,争做表率,并且深入思考,勤于动笔,同时撰写了《兴趣: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赏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我眼里的有效教学》等多篇赏析性文章、读书指导性文章以及读书体会文章。在小学读书节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我撰写的赏析性文章《兴趣:智慧和力量的源泉——赏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很荣幸地获得了奖项。
3.时刻不忘对学生的教育。读书节活动期间,我积极营建读书氛围,认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小学读书节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我指导的学生读后感《从“走向街头”到“远大抱负”——有感于高尔基的“童年”》喜获奖励。
4.读书贵在励志。为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是我读书的最大愿望。我言传身教,我身体力行:课堂上,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与世界观的教育;课堂外,又以我的文学作品来激励学生。我的原创文学作品《远行》、《天边那最后一抹霞光》等多首“励志类”现代诗歌在多家报刊发表。这,不是更好的教育资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