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图形设计 教学 创新思维方式 培养 训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人们对于社会的多样化认识和理解。而图形设计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开始越来越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平面设计专业中,图形设计可谓其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正是由于其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从艺术创作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方式,以便为学生日后专业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1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性分析
创新思维与图形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紧密,创新思维能力能够引领学生准确地把握图形艺术形象及其信息量,充分展现设计内涵与艺术构想。因此,图形设计过程不能单纯地借助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形象思维,还需要借助于创新思维,赋予图形视觉流转过程中的逻辑关系。由此可见,图形设计过程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训练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确保其能够充分之,使创新贯穿在自我设计作品的始终。
2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分析
图形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途径很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思维导图训练法。在图形设计教学之初,也是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训练开始,教师应借助于某些具体或抽象元素,引导大家发散思维,转变传统固定思维模式,以激发其灵感。该阶段的训练通常需要在课堂中实现,且注重限制时间,使学生能够迅速完成训练,增强其思维活跃程度。在训练之初,可采用思维导图训练方法,教师可提供给学生某项具象或抽象元素概念,使其结合主题采用图形方式开展发散性联想,可从形状、文字、功能、材质、概念、文化等不同方向出发进行扩散,各扩散点同时作为下个主题词,继续开展扩散,如此正如思维导图法一般,实现了思维的发散,并使学生脑中积淀大量图象资源,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联想的广度,还扩大了观察的范围,转变了学生传统单一化的思考方式。
(2)默写式智力激励训练法。在创新思维方式的训练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忽视开展逻辑思维培养,但其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在设计初始阶段,学生要探寻的并非多样化的设计方案,而是最佳方案,因而势必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因此,教师可采用默写式激励训练法,将学生加以分组,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循环式联想思维的训练。教师应提前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图纸,将学生加以分组,各组成员数量即联想步骤。每步完成时间3-5min,所采用的图形,可由简单几何图形入手,以便掌握,然后循序渐进。训练之前,以各组人数为依据,在图纸上将对应空格画出。训练时,学生在规定图形范围内将所需绘画的形体自由画出,作为起点,随后将图纸传递给下位同学,由其结合该图形的内容,展开联想并对图形进行绘制,随后下传,直至图纸回到第一位同学手中。该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发散”向“收敛”方向发展。这同图形设计过程中人的思维活动规律一致。
(3)希望列举训练法。在图形设计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科学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开展有效的图形设计和构想。因此,可采用希望列举训练等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想象力加以引导,打开其想象之门。教师可以采用希望列举训练法,先对小组进行分组,使各小组成员合作式开展训练,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氛围,对希望点进行收集。例如,可以“单元素功能再造”作为训练事例,以平时常见的鞋子、袜子等物品出发,借助于学生的想象力,实现该物品的功能再造。要求学生对物品功能加以想象,转变其传统用途,对其新功能进行开发,借助于图形方式加以展现。然后各小组分别进行希望点列举,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各自列举的希望点,借助于文字方式加以记录。再对物品元素的功能进行想象、再造,创新其功能,并借助于图形方式加以表现。教师应注重引导大家不断完善,如此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语
一言以概之,图形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能力。因此,在图形设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找准突破口,采取有效的创新思维训练方法,发掘多方有效信息,力求实现同设计主题的有效吻合,这方为图形设计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概念;特殊能力二维平面图形;三维空间形体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是制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制图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还是图学教育工作者普遍研究的课题之一。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古今中外在科学技术上有所进步的人,除了有渊博的知识以外,他们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科学技术上的创造性想象,又都离不开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世界上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从小就注重孩子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普遍重视图和图样知识、技能的普及和提高,以及通过它们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教育。
人的能力可分为一般和特殊能力两类。所谓一般能力是指各种活动都需要的一些共同能力,如观察、思维、语言、记忆能力等。所谓特殊能力是指各种活动所需要的专门能力,如表演、绘画、计算、设计能力等。空间想象与思维能力对工科学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特殊能力,但它们又不同于一般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人们常说的想象能力,就是形象思维能力。心理学指出,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想象并不是单纯的表象再现,重要的在于加工改造,没有加工改造,就谈不上想象,更谈不上创造发明。
制图中的空间想象能力虽然有其独特的内涵,但就想象的心理过程来说,它与通常所说的想象能力是一致的,它也是对过去感知得来并通过记忆保持下来的表象,实行加工改造,从而进行“再造想象”及“创造想象”。所不同的就在于空间想象所采取的方法是与众不同的,它要根据二维平面图形想象出三维空间形体。正是在这点上,空间想象能力有其独特的内涵。
空间思维能力又具有什么含义呢?
思维是人脑反映事物的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以及对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中逻辑思维能力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是人类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能力。我们所说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正是这种逻辑思维能力。然而,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其独特性,因此这种逻辑思维能力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必须坚持由空间到平面,再由平面到空间的反复过程,也就是由实物到投影图,由投影图到立体的双向过程。
应该指出,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空间想象能力是借助于“想象”,空间思维能力则更多的借助于“推理”,当然在推理过程中也有想象。
在制图教学中,究竟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呢?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适度运用直观教具留有抽象思维余地
要学习、掌握制图这门课程,需要一定的空间概念,而大多数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高职校学生均在刚进校的十五、六岁年龄开始学习制图,而这时还没学过立体几何,因而他们初学时就感到难以理解,在多年的制图教学中发现学“点”时学生是最茫然的。由于制图中是用二维平面图形来反映三维空间形体,解决问题是在空间进行的,这更增加了思维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遵循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进行认识,正确贯彻直观教学原则,适度运用直观教具。
如点的投影规律贯穿于整个画法几何的始终,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始建立空间概念、掌握投影规律的起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可以借助于教室中的黑板、地面及墙面所构成的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加以说明,还要应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演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的直观印象,加深对三维空间的认识,然后再利用直观教具论证点的投影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点的空间位置,准确地画出点的投影图,反之根据点的三面投影图又能正确地想象出点的空间位置,进而再将这些点放到简单的形体上进行投影分析。这样就使得学生初步认识了二维平面上的图形和三维空间上的实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即开始建立了空间概念。
当然运用直观教具不是教学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在于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并且借以培养和扩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直观教具一般用于初学阶段,初学时还可自制简易模型,帮助理解空间与平面的关系。但要有选择地运用直观教具,不能滥用直观教具。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空间想象作准备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
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力就是观察能力。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观察力的完善具有很大意义,它是研究人员和学者在日常活动中的必备品质”。就制图教学而言,培养观察力的重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以及对物体形状、大小、方位和结构等特征的知觉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了解三维空间几何关系,并能够通过各种形体确定组成形体的基本单元、数量、相对位置和组合形式,进而能够了解各类物体的形状和组成的规律性。同时还应使学生善于从物体视图中确定特征视图(绘三视图时应先画特征视图),并能从视图中分离出各个线框和图线的对应关系。
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分析,进而掌握其投影规律,比如,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看得比较肤浅,而有的人却看得比较深刻呢?这是因为有的人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有的人却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学生在观察实物绘制投影图时也是一样,有的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物体的结构特点,而有的学生则以偏概全,一无所获。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特别是进行图物对照观察时,更要求学生细心领会图形是如何反映物体的。如果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观察大量的形体,使学生将观察的形象储存于脑海中,并记住一些典型实物及图形,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形体中分辨出各自的形状特征,这样就为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奠定了基础,这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然而,一个人知识面的宽窄将会影响想象力的高低,一个刚踏进高职校的初中生,知识面是有限的,这直接影响他的想象力。因此,作为制图教师,在教学中就不能仅局限于制图本身,而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机械、建筑等知识,有步骤有选择地讲解一些企业生产知识。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地将制图方面的新动态、新理论向学生进行介绍,以开拓他们的视野,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其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三、遵循逻辑思维规律,发展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按照逻辑规律,逐步分析推导,最后获得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结论的思维,在制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既能够利用积存的空间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来解决空间形体的构思和表达,也能够利用投影概念、空间几何关系及投影规律进行合乎逻辑的设想、推理、判断来解决空间较为复杂的构思和表达。如在进行读图教学时,可以采用看图搭积木,看图画立体草图,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等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的训练对学生特别具有挑战性,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方法。据一视图补画另两个视图的练习,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因为可能每题会得到十多种正确答案。
关键词:口才;训练;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大学生越来越意识到口才能力的重要性,从日常的沟通协调到毕业时的求职应聘,口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职业院校办学宗旨来讲,建构与社会要求相挂钩的口才训练模式既是立足于市场的考虑,也是立足于教育消费者自身利益的要求。如何在职业院校中建构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口才训练模式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培育教育大环境,开设相关课程
口才就是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技巧和这个人的知识、智慧相结合而形成的才华和素质。口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素质教育大环境,需要各种人文知识的储备、逻辑思维的训练、个人心理素质的强化、人文美学的培养等相关素质教育的支撑。如我院开设了相关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如《成功心理学》、《思维与智慧》、《社交礼仪》、《美学欣赏》等。只有在各项素质教育营养均衡的土壤中,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研究训练方法,优化教学模式
(一)科学安排程序,明确教学目标
第一阶段,初级训练阶段。(1)勇气训练。训练学生突破心理障碍,能在正式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见解。(2)发音训练。通过气息控制训练、“吐字归音”训练、语音规范训练、语调纯正训练,要求学生做到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四声准确。(3)态势训练。向学生传授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眼睛动作、四肢动作等态势语言知识,及坐、立、行、走等方面的身体姿势知识。做到不仅会控制自己的态势语言,而且会根据别人的态势语言判断传达的情感。(4)思维训练。通过训练形象思维、比较思维和创意思维等,要求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广度、深度、精确度、敏捷度。(5)技巧训练。针对听众心理,进行口才话题选择训练、口才集中性训练、口才应变性训练等,要求表达内容符合听众的判断标准。
第二阶段,高级训练阶段。(1)即兴发言训练。给出一个熟悉的话题,稍许准备,让学生进行发言。要求学生大方得体的走到台上,与台下进行目光交流,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2)演讲训练。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技能,学会确定演讲基调的风格、控制语调、营造等技巧,能够自然地运用手势和表情,初步进行有效的演讲。(3)辩论训练。在了解辩论的基本特征、作用及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辩论赛的战略设计和实践战术技巧,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并进行模拟,体验赛前、赛后的每一个环节,逐渐领悟辩论的精髓。
第三阶段,综合应用阶段。(1)交往口才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人际互动场合中言语技巧的运用。对交谈、赞美、说服、拒绝、道歉等情境模式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有效交谈的能力。(2)应聘口才训练。了解口才与求职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及模拟招聘,掌握如何运用口才成功推销自我。(3)管理口才训练。初步掌握管理中的语言表达技巧,包括表扬与批评、激励,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4)推销口才训练。掌握推销的基本语言艺术,通过学习,懂得如何成为一名销售顾问。(5)谈判口才训练。通过谈判口才技巧分析、录像观摩和案例分析,初步掌握谈判活动运作的特点、过程和语言表达技巧。
(二)优化训练方法,调控训练过程
知识积累法语言的内容和内涵是讲话一鸣惊人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讲话过程中就会捉襟见肘、漏洞百出。此法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季羡林先生曾提出“三贯通(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才是21世纪的青年”,类似这样的名家名言要不断渗透、灌输,要学生养成自觉的读书习惯。其次要教授必要的信息检索方法。最后要积累必要的相关职业知识。
记忆训练法没有基本的记忆,口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体的训练方法有:(1)强烈刺激训练法,重视新鲜事物对大脑皮层的首次作用。(2)并用记忆法。在记忆某事物的时候,使眼、耳、手、嘴等多种感官同时工作,使大脑处于积极综合的运动状态。(3)归纳记忆法。对不同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理清大脑的记忆线条。(5)联想记忆法。把所有的事物事先用联想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形象的“项链”。训练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表达力和创造力大有益处。
朗诵训练法首先要做到发音标准,学习声母、韵母的发音及注意事项,练习声调及与普通话发音有关的语流音变。同时训练发音过程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通过绕口令比赛综合检验学生的口齿和四声准确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讲授语调的轻重、快慢、高低、停顿技巧,通过听示范朗诵体会文章的感情。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指定的文章。
态势训练法态势语言又叫身体语言、动作语言。在交际信息传递的过程中,45%通过有声语言传递,而55%则是通过态势语言传递。在课堂训练时,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表达目的做出相应的态势语言,根据模特表演的态势语言分析模特表达的含义;日常应用时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模仿举止高雅、大方、有教养的人,提高修养。
观摩训练法通过电视录像、录音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口语表达的特点。如通过观看《亚洲大专辩论赛》学生们知道了辩论的规则,辩手应具有的风度、气质、手势运用等。通过听一些名人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去体会演讲的风格,演讲中的开头、、结尾的安排等。实践中他们往往会模仿这些范例。
心理训练法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展现。训练方法如下:(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创设宽松、随意的说话氛围,解决学生开口的问题。也可主观消除不良环境,有意识地回避目光的对视和对方言行的影响,以保持良好的心境。(2)创设正式情境,让学生互相严格挑剔每个人的缺点,提高心理承受能力。(3)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口才竞技赛事,积累临场经验。
思维训练法口语表达者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针对前三者可通过即兴朗读训练,训练学生灵敏、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复述训练,训练学生快速接受信息、领会重点、思路清晰、逻辑准确;通过讨论热点话题,训练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分析问题;针对后两者可组织“串词联想成文”、“限时说用途”、“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思维的新颖性和深刻性。
模拟训练法让学生在假定的情境中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已学的技巧进行模拟。主要运用两种方式:(1)运用案例。从有关书籍和工作实践中搜集大量事例,拿到课堂上,通过讲述,让学生分析后得出对策,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对策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大家讨论修改后得出最佳方案。(2)运用情境。对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和招聘会等进行实景模拟,不仅模拟会场的布置,还要设置各角色的扮演,营造真实的气氛,让学生投入地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口才训练课的模式建构可根据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调整综合应用阶段。只有遵循由浅入深、可操作、实用性强的原则设置课程,才能适应社会需求,受学生欢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位津.实用口才训练教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艾华.思维训练与口才训练同步进行尝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
一、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不少学生数学学习不好,不是智力低下,而是非智力因素的不良影响所致,要实现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培养数学能力,应从非智力因素入手,一方面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耐心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热爱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另一方面,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成才之路和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开展不同形式的数学活动等,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使学生热爱老师,进而热爱老师所教的数学,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指导也才能通过学生的主观努力发挥作用。
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有的人认为数学教学就是数学理论的教学;殊不知单纯传授知识的注入式教学,学生无从了解数学知识如何通过思维活动而得到的过程,仅能通过机械的重复和训练去识记和再现老师提供的教学结论,这样的教学又怎能促使学生的能力获得,创造力的形成和素质的的提高呢?数学旨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由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分析性、敏捷性所组成的开放性动态系统结构。
能力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基础是概括,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中学数学教学要在抓好“双基”的基础上突出“三大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好概括能力的前提下,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分析性和敏捷性等思维品质,最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近年来,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方面,尝试了直觉性、判断性、区别性、归类性、猜想性、变式性、变图性、多解性等思维训练方法以及探究数学、启动教学;发现数学、创造教学;问题教学等方法,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不要把某一种方法当成固定模式去机械套用,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不同的学生,从培养自学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了解数学家们发现数学规律的思维过程,或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实现对知识的获得和掌握,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转贴于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在发展数学能力教学中,首先必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蕴含着哪些数学思想,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其次,还应让学生知道每一数学思维方法又具体分散在哪些知识点中,再次,要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三、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初中数学;训练方法;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182-01
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密不可分,知识是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数学思维存在的基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离开了数学知识,就谈不上数学思维,更谈不上数学思维教学.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思维教学呢?
1.进行说理和操作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皮亚杰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对于生来说,动手操作更有利于他们快速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中,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先通过目测,说出这个图形有哪些特征,再说说准备用哪些方法和工具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确具有这些特征,然后在班级中介绍自己的验证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假设——验证——结论整个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2.数学思维训练与数学教学是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
现化数学家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西尔干脆把数学教学定义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认为数学的含义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成一种思维活动,另一种理解为思维活动的结果。于是对数学教学也相应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一种是数学理论(即数学知识)的教学。这两种不同的理解,反映了传统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在对待知识与能力、结果与过程的认识上的分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从培养创造人才的需要出发,更加强调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获取知识的过程归根到底是思维的过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在皮亚杰看来,数学思维结构十分相似。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从一种思维结构过渡到另一种思维结构的过程,而数学知识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结构材料。于是,数学教育的任务在于使学生形成完整的思维结构,即认识数学本身。因此,寻找数学结构和思维结构的相似点,就成为数学教育者的重大研究课题。
3.成功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动力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且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天天有小进步,月月有大进步,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快乐、增添学习的自信心,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生有了自信心,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性高,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具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创新的意识不断涌现,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教师提出:先画出一个圆,把直尺的一边看作一条直线,移动直尺,从交点的情况上看,你会发现有几种情况。学生人人都会动手,就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演示过程,为他们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和直线到圆心的距离、园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时,大部分学生通过画图、测量、比较等方法找到了答案,为基础中等的学生提供机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在良好的氛围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如台风是一种自然灾害,据气象观察,在距离城市A的正南方180千米海面B处有一台风中心,其中心最大的风力为12级,每远离20千米风力就减弱一级,该台风中心现在以15千米/小时的速度沿北偏东30度方向移动,且台风中心风力不变,若城市所受到风力达到或超过四级,则称为受到台风的影响。问该城市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说明理由。一般学生感觉有一定的困难,让优秀的学生叙述思路:把台风的中心看作圆心,受到台风的影响的半径为160千米,实际上就是看运动的圆的圆心移动到过A 点的垂线与直线AB的交点时,和直线AB的位置关系。教师重在点评独到之处,使优秀的学生获得心理上满足。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得以展示自我,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有信心去克服困难,更加努力地去投入到创造性地学习中。
4.中学数学思维训练是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中国科协高士其同志指出:“科学普及的三个层次是: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技术的普及和科学思维的普及。“而”科学思维的普及是普及的最高层次,它把知识的普及、技术的普及、人的发明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和体系。”
其实,在每个人的思维中都存在某种思考与做事的方式方法,只不过在一般人思维中它们经常处于朦胧的状态,从未清晰地形成明确的概念与范畴。人在认识事物时,所获取的信息都不自觉地被大脑加以分类、归纳、综合、整理以至铭记与遗忘。人的思维在不自觉地合乎客观世界的分类与组成,从而形成各种知识门类与领域。同时,人的思维在不断地趋向自然规律,并在最大限度上与其契合。但这有利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科学思维就是指在思考问题时,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科学规范得出结论,而不是主观唯心的做出判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语言;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82-01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如问:“什么是指质数?”有的学生说:“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再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他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二、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求教师语言要规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在备课时,我总注意备教师的数学语言,做到准确、精炼,思路清楚,叙述有条不紊。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所提的每个问题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来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学第10页“算一算”时,我出示情景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请用你的话说出这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像这类应用题我都是先请学生审题,用自己的话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目的是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思考解题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小,说时语言不完整,这时我就引导他们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列出算式后,我让他们自己试着动手摆花片计算,然后交流各自的做法。这样引导,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三、学生在动手、动口中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从一年级起,笔者就注意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进和训练,给学生多说的机会,鼓动学生动口说,通过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教学9+几时,出示:9+3=?不仅让学生动手作学具,而且让其口述操作过程。首先给操作小棒的过程表达“凑十”的思路,因为9根和1根凑成10根,所以把3根分成1根和2根,9根和1根凑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2根,共12根,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因为9和1凑成10根,所以把3分成1和2,9和1相加得10,10加2得12,所以9加3等于12。再如:“教学两位学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出示例题:34+2=,34+20=,让学生摆小棒找出它们的答案。然后比较这两首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位娄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时,出示例题:34+2=,34+20=,让学生摆小棒找出它们的答案。然后比较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光将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做题的准确性和速度,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师示范,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小学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如有的学生说:“8是倍数,2是约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说都不准确。其次,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如:“1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是质数,又因为1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所以19是质数。”
五、整合各学科,利用数学课培养写的能力和语文课结合起来
在教因数和倍数时,想法设法培养学生说写结合,由于本单元概念较多,不好理解,就利用语言每上一节课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学的内容写一句话,最后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时让学生读出自己写的对本单元整理,学生非常乐意。对本单元的知识理解的比较透彻。比如;我班的龙飞同学,他学号是50,他这样写,我的学号是50,1×50=50,2×25=50,5×10=50,2和25是50的因数,50是2和25的倍数,50的因数有1、2、5、10、25、50.50的最小因数是1,对大因数是50.50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50的倍数有50、100、150......,50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所以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50是2的倍数,因为它个位上是0,50是偶数。50是5的倍数,因为它个位是0.50是合数,因为它的因数除了1和50还有5;50还能分解质因数。证明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本单元内容。说写结合,既学会数学,又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语文结合起来。
总之,数学语言训练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长期进行,挖掘教材优势,以科学严格的语言训练来调节思维,来达到训练的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灵活性,教学中要把握时机,适时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导之以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杜本霞.浅议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小学教学研究, 2011年01期
关键词:新课标;科学备考;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数学复习量大面广、思想方法多,联系紧密,内涵丰富,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内容抽象,逻辑严谨。因此不少学生既感到畏惧,又无从下手。另外高中数学内容多,复习时间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因此在数学备考复习时,需要讲究方法,注重实效,老师要引领到位、不做无用之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回归教材,立足主干,知识与能力并重
教材是考试内容的媒介,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生长点。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及基本思想,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数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和数学知识点的联系,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
回归教材,自己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教材上的每一个例题、习题再做一遍,确保基本概念、公式等牢固掌握,要扎扎实实,不要盲目攀高,欲速则不达。因此,对基本数学问题的认识,基本数学问题解法模式的研究,基本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是数学复习课的重心。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基础题、中档题不需要题海,高档题题海也是不能解决的。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切忌“高起点、高强度、高要求。”
二、构建知识网络,强化知识交汇点问题的训练
知识网络就是知识之间的基本联系,它反映知识发生的过程,知识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是一个把厚书(课本)读薄的过程;同时通过综合复习,还应该把薄书读厚,这个厚,应该比课本更充实,在课本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更宏观的认识,更个性化的理解,更具操作性的解题经验。数学备考复习基础知识要抓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进行重新组合,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结构。在第一轮复习中应“低起点、中强度、细要求”。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再现主干知识形成的过程,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与规律,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克服“眼高手低”现象,主要在速算、语言表达、解题、反思矫正等方面下工夫,尽量不丢或少丢一些不应该丢失的分数。复习中考生对知识交汇点的问题应适当加强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的问题往往是可以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来解决的,这几个简单问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要解决这类考题,关键在于弄清题意,将之分解,找到突破口。
三、注重通性通法,提高数学素养
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重视高中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五种能力、两个意识”,即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宁夏和陕西的试题中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体现得很明显,所以我们要引起重视。
四、精选习题,优化训练,提高备考复习的有效性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解题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第一轮复习应特别针对学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知识不能纵横联系的问题进行复习,达到重难点的突破,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侧重于训练客观题和中档题,训练速度和正确率,也要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并及时总结、记忆,内化提高。要强化解题技能的形成。解题技能主要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这些必须做得非常规范,非常熟练,做的时候要再现数学思想,也就是要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
五、以考代练,重视强化训练
备考复习中进行模拟考试,可以进一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备考复习时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①强化客观题的训练,结合专题复习,采用定时定量的训练方法,寻求合理、简洁的解题途径,力争“保准求快”,拿足基础题的基础分;②强化中等学生的辅导,使班级均分水涨船高,通过专题性的题组训练,旨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转化为成绩;③强化考试试卷的讲评,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标准,每一次考完后,要让学生自己认真总结。
[关键词]初中数学 动眼 动脑 动手 动口
1 激发浓厚的观察兴趣,培养动眼能力
学习是由内在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内在的动机比外驱力更活跃、更持久、更具有主动性,而兴趣则是内在学习动机的集中体现。激发学生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动眼能力,教师可采用许多方法。
1.1 以美引趣。学生对美具有一种近乎天然的向往。数学具有自身的魅力,数学美集中在数学的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方面。数学图形所展现的外在形式美、数学的抽象概括性所体现的简单统一的内在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所呈现的对称美、数学思想所表现的奇异美的原则,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特征和特有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并发掘数学中的美,就能激发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
1.2 以用促趣。引导学生观察并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认识观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重要作用,更能培养学生持久的观察兴趣。
1.3 以成导趣。成功的体验,能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使其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的对象是图形、数量关系、逻辑过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观察,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2 动脑思考,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学生活动参与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的变式,以突出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一题多解、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3 动手操作,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既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来研究数学规律,既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良好的研究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引导学生分别在两张透明的纸上画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把两张纸叠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张而移动另一张,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实践,参与数学活动,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观察两圆的位置的变化及两圆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以此替代教师苦口婆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一味地“授课”而是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中,掌握了新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种可贵的学习方法――“发现”。再比如:等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很多学生会认为等边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而对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也不容易理解。这时我们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2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和2个全等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让他们先把2个等边三角形重合在一起,然后将上面一个等边三角形旋转,在学生旋转三角形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等边三角形绕着它的中心旋转120°,240°,…才能和自身重合,而中心对称图形是绕着某一点旋转180°能和自身重合的图形,因此,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等边三角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同样,通过操作可以轻易地得到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另外,要巩固数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动手去做一些适当的课堂练习才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题,每节数学课上要敢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动手去做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书写解题过程,最终独立走向成功的彼岸。
4 多加强训练,提高学生动口能力
关键词: 中职生 口语教学 教学策略
职业教育是应用型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从事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在中职生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众的口才可以适应岗位需要,提高成功的几率。
由于受“重写轻说”的传统观念,以及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口语训练在职校语文教学中一直不受重视。因为缺乏训练,中职生的口语能力难以达到要求,突出的表现为不敢讲,紧张、怯场,再就是不会讲,口齿不清,条理混乱,词不达意。因此,要充分重视口语教学,积极探讨教学策略,努力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未来就业及生活的需要。
一、壮“胆”,让学生敢说
1.端正认识,激发兴趣。由于受传统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重读写、轻听说的情况仍然存在。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能力的重要性,了解新的信息时代对口语能力的新的要求,可以提供以往毕业生成功或失败的应聘案例,加深学生的切身体会;展示名人口才的经典范例,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调动学生说的兴趣。
2.创设情境,引导参与。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温馨宽松的氛围,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大胆参与。选择话题时要尽量切合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有话可说。学生在情绪上放松,在思维上积极,没有压抑感、紧张感时,就能愉快地敞开心灵,展开思想的翅膀。
3.降低难度,循序渐进。中职生的表达能力欠佳,教师在安排训练时要注意降低难度,从最基本的要求开始,先说普通话,其次是语音、音量、态度的要求,最后才是语句连贯,意思明白完整,等等。在训练方式上,也应注意循序渐进,从照读到脱稿,从几句到成篇,从有备到即兴,从对话到论辩,逐渐提高难度,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敢于说话,其潜能才能得以发挥。
4.注重激励,面向全体。学生能主动参与发言,本身就值得肯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讲评应重在鼓励,要善于发现学生讲话中的闪光点。这样既可以使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教师要尊重善待每一位学生,给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
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培养自信,敢想敢说,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养“气”,让学生想说
如果将口语表达看做单纯的技巧,那就太肤浅片面了。语言的内核是思想,它要以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真挚的情感做底气,以逻辑思维能力、词句的组织力、反馈力为基本要素,因此,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只传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培养底气入手。
首先,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指定书目,文学、历史、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广泛涉猎,扩大知识领域、丰富学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养成留意外界事物、思考问题的习惯。其次,讲授必要的逻辑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之学会进行缜密的归纳、分析、综合、推理,进而作出判断。此外,可以多补充口语交际方面的经典范例,如林肯的演讲、的外交辞令、王志的精彩采访、国际辩论赛上的唇枪舌剑……经过长久的熏陶渐染、搜集积累,学生对语言表达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感悟,也会积累丰富的语言资料。
三、炼“技”, 让学生会说
对语言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还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活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教师要合理设计系统的口语训练活动,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培养聆听能力。聆听是表达的前提,要准确领会发言者要表达的意思,辨别出其中的不同观点,并能听出弦外之音。训练方法:教师提供听的资料,让学生轮流充当听者的角色,然后按要求复述资料所表达的意思,要求准确、简洁、有条理。通过反复训练,提高他们听的能力。
2.培养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口语教学中的难点。首先,它要求先有明确的思想,紧接着快速选择合适的词汇,按一定的方式构成句子,再转换成口头语言,并不断根据听者的反应调整讲话内容。训练表达能力,首先要合理设计训练的系列。从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开始,到表达得准确、通顺,再到条理清楚、表达流畅,到文明得体、自然大方……按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情的顺序,采用螺旋递进式的训练方式,逐步提高要求。
其次要丰富训练的形式。可以复述故事、转述事件,可以简单地自我介绍,有准备地就某个话题发言,可以作专题演讲,或即席发言,可以展开专题讨论,组织论辩,还可以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的新颖形式,如主持、访谈、竞猜等,丰富的训练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
最后要创设交际情境。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实践证明,科学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日常交际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能取得活跃思维、提高思考的敏捷度和应变能力的效果,对提升中职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就业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余文森,吴刚平主编.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