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森林防火监测方案范文

森林防火监测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森林防火监测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森林防火监测方案

第1篇:森林防火监测方案范文

关键字:3S技术 森林火灾 预警方法 应急管理

1. 引言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资源的主要灾害。如何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设备做好 “以防为主”的森林火灾预防工作以及制定有效的应急措施,并进行统一协调的组织指挥,就成为林业防火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林业建设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发展,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系统、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技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上现代科学管理的应用,为森林防火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条件。如森林火险监测系统、红外线监测林火、雷达监测林火、卫星遥感监测林火以及计算机地理信息管理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有效地预防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为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提供了保证。

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1研究的背景

我国森林资源十分匾乏。然而,我国又是发生森林火灾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比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几十年来,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森林火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不断提高对森林火灾的综合控制能力,使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受灾森林面积和伤亡人数有了明显的下降。随着国家对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视和科学的进步,我国于1992年和1994年分别通过有关科研单位结合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实践制定了《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行业标准,并由林业局颁布实施,全国各地均做了实施的准备工作,这将使我国森林火险监测工作开始走向系统化、科学化的道路。

2.2研究的意义

森林火灾位居破坏森林的三大自然灾害(病害、虫害、火灾)之首。它不仅给人类的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森林防火有着重要的意义:

1.森林防火是保护自然资源的需要。

2.森林防火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3.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

4.森林防火是维护林区社会安定的需要。

3. 现代森林防火新技术

3.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科学,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利用GIS进行森林景观生态分析,开展自然环境规划。泰国利用GIS进行小流域治理规划和泰国早计划。GIS在森林火灾预警中的功能有:利用GIS强大的数据库功能管理有关的环境信息数据库,有效得到预警区域的环境数据,进行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查询、更新和提取;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森林火灾预警网络进行科学设计,从而有效地表征设计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显示;直观的图形界面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而输出各种分析和评价结果;GIS能迅速提供快速反映决策能力,可以模拟和监测林火风险。

3.2遥感技术

遥感(RS)是指从远距离高空以及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和扫描、信息遥感、传输和处理,从而研究地面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变化的技术。用遥感技术研究森林火灾,始于50年代的航空红外探测,自80年代初开始,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先后开展了利用卫星监测研究森林资源。到80年代末期,GPS以其精准的导航定位功能为林业工作者所使用。中国曾成功监测了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并对火烧地森林植被恢复进行了动态预测。

3.3虚拟仿真技术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用于植物形态结构研究的数据采集方法和三维数字化技术、计算机硬件水平已能够满足需求,构建模型所需的可视化技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等已经成熟,这为森林防火的虚拟仿真提供了条件。林火虚拟仿真包含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三维数字化技术、可视化技术、林火蔓延的经验模型等。

4. 森林火灾预测预报方法

火险预测是指在“和平时期”对森林火灾危险程度由计算模型所做出的理论预报。森林火险预测是森林防火“四网两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的关键环节。

森林火险预测过程主要有如下所示的三个环节:

4.1直接预报法

直接预报法是利用林区内可燃物湿度与气象要素综合分析后进行预报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 利用可燃物湿度变化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行林火预报的原理。

(二) 预报因子的测定。

(三) 常规观测方法。

(四) 逐步组建成预测预报网络。

4.2预测模型

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瞬息万变,所以不可能准确预测未来森林火灾的发生时间。因此,我们认为森林火灾预测只能是一种趋势预测。随着各国学者对林火预警模型、林火蔓延模型等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森林火灾预防体系一定可以更有效的减轻森林火灾给我们带来的损失。

常用的林火蔓延预测模型有:

(一)澳大利亚的McArthur模型

R=0.13F (4.2)

式中,R为较平坦地面上的火蔓延速度(km/h)。对于草地,F为火险指数,有特定公式可以计算F。此模型不仅能预报火险天气,还能定量预报一些重要的火行为参数,是扑火、用火不可缺少的工具,但它可适用的可燃物类型比较单一。对我国南方森林防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加拿大林火蔓延模型

加拿大林火蔓延模型是加拿大火险等级统计采用的方法。16个代表林型,通过290次观察总结出多数可燃物蔓延速度方程(ROS)。不同类别可燃物有不同蔓延速度方程,但所有方程都是以最初蔓延指标(ISI)为独立变数,它与细小可燃物含水量和风速有关。

以针叶林为例,ROS=a[1―c―bxISI] (4.3)

a,b,c为不同可燃物类型的参数。

此模型属于统计模型,其优点是能方便而形象的认识火灾的各个分过程和整个火灾的过程,能成功预测出在参数相似情况下的火行为;缺点是这种模型不考虑任何热传机制,当实际火情与试验条件不符时,它的精度就会低。

(三)王正非的林火蔓延模型

R = RαKεKω/ cosφ (4.4)

后经修正为: R = RαKεKφ Kω (4.5)

式中,Rα是初始蔓延速度;Kε是可燃物配置格局更正系数;Kω风力更正系数;Kφ是地形坡度更正系数。Kε 是订正系数,它随地点和时间而变。对于某时、某地来说,整个燃烧范围和燃烧过程中,Kε 可以假定是常数。该模型适用于坡度在60℃以下的地形。

5.森林火灾应急管理

5.1森林灭火救灾应急响应分级与标准

参照自然灾害总体分级标准,依据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我们把森林火灾预警分为四级,特别重大的是I级,重大的是Ⅱ级,严重的是Ⅲ级,一般的是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与之相对应,森林灭火救灾应急响应分为四级。

5.2 森林灭火救灾应急处置阶段划分与指挥决策

5.2.1阶段划分

森林火灾应急处置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管理的组成部分,属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范畴。森林火灾应急处置一般按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分期,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响应与救援处置、善后与评估等阶段。其中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应急预警属于事前管理,应急响应与救援处置属于事中管理,灾后善后与评估属于事后管理。

5.2.2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是森林火灾应急处置的关键,不同应急响应需要启动不同的应急指挥层次。应急指挥一般分为战略指挥、战役指挥和战斗指挥。其中国家、省级指挥为战略指挥,省、地市级指挥为战役指挥,县级以下特别是灭火救灾一线指挥为战斗指挥。(具体看图5.1)

5.2.3 应急决策

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应急决策是应急响应与应急指挥的核心。森林灭火救灾应急决策可分为事前决策、事中决策和事后决策,其具有可利用资源的严重短缺性、决策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极其复杂性、决策目标的动态权变性、决策结果的难预测性、决策单元的核心目标直接受决策过程的影响性、决策对象发生发展的多变性等特殊特点,这要求决策者当机立断、科学判断和多谋善断,也就决定了,应急决策在应急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应急决策包括决策主体、决策对象、决策目标、决策环境、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案。森林灭火救灾作为人与森林火灾这种自然灾害抗争,必须把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和灭火救灾人员安全放在首位。

6. 结论与建议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林地失去了森林的覆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旱风沙灾害,影响农业稳产高产。本文总结了火灾等级划分的标准,通过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森林火灾预警方法和模型。最后研究了我国如何做到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时反应及时、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了使森林防火工作确实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把森林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笔者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 加强组织领导。

(二) 以火源管理为中心,控制野外火源。

(三) 加大森林防火经费投入。

(四) 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培训。

(五) 加大森林防火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

[1] 阮志敏.森林防火GIS中辅助决策模型研究与实现.武汉大学 2005中国优秀博士论文.

[2] 黄伟维.张贵.基于GIS模型的林火蔓延研究.湖北林业科技,2004.

[3] 岳金柱.冯仲科.姜伟己.我国森林火灾应急响应分级与处置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森林防火,2008,9.

第2篇:森林防火监测方案范文

森林经营是森林培育措施的总称,可分为森林培育与森林管护。森林经营管理除了针对森林经营全过程的管理之外,还包括森林调查和规划设计、林业资金和劳动力的分配与安排等。森林经营与管理活动的制定需要依据业务数据、森林资源数据与经营活动中的人、财、物数据,因此对这些数据的监测、搜集、获取、分析与管理,是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关键内容。本研究在中国知网、WebofScience、Springer等数据库,以森林经营业务为主题,以“系统”为关键词的组合形式对森林经营管理系统现状进行文献检索,得到国内的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

1.1森林资源管理系统

森林资源数据是制定森林经营方案、制定合理的林分经营措施的根本依据。我国森林资源数据来源众多,包含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固定样地调查数据。近年来各种科学有效的工具不断应用于森林经营实践中,以实现森林精准经营,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的深入研究,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在国外发达国家已基本形成(王雪军,2013),美国、奥地利、芬兰、法国、瑞典等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实施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我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在21世纪以来取得飞速的发展,利用遥感监测、航空摄影测量配合地面调查技术建立了多尺度、多技术、多方法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随着组件式GIS软件SuperMapObject等出现,MapInfo、ArcView、MapGIS等GIS平台在林业得到广泛应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全面转向采用MapObject,ArcEngine进行二次开发(李春干等,2015)。建立了林业资源环境网络数据库与支持多维数据的数据库,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陈端吕,2001)、森林资源小班数据更新(高飞,2011)、森林资源外业采集数据的上报(朱煜,2014)等功能,近年来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史洁青等,2017)的加入使得森林资源能够得到更精细化的监测与管理。

1.2森林培育管理系统

森林培育主要包括造林规划设计与施工、森林抚育与森林采伐等环节。造林作业设计是造林施工的依据,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造林决策可以自动化、科学化、合理化地进行。学者应用GIS(高志强等,2010)、ArcGIS(岑敏强,2012)、移动GIS(汤荣明,2009)建立造林规划设计系统,处理分析造林立地信息。国内外学者采用GIS、ES、DSS开发了造林决策支持与专家咨询系统(RoberGDavis等,1993;吴保国等,2009)。还有学者利用PDA(庞丽峰等,2011)、ArcGIS(周克瑜等,2015)采集造林作业设计数据,以造林工程视角开展系统研究(黄晶,2016)。在造林质量评定检验方面,通过研发造林动态信息统计系统对造林实绩进行统计分析(李丹等,2012)。森林抚育是指在造林到成熟龄之间,为保证幼林成活、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组成和品质采取的各项措施。李宇昊(2014)依据森林经营技术规程开发森林抚育诊断决策系统,诊断现有林“是否需要抚育”及“如何抚育”;王建明等(2017)运用空间分析和遗传算法对抚育小班的智能选择进行研究,解决了“在哪里抚育”的问题。为及时掌握抚育实施情况,高旗(2015)基于IOS、ArcGIS开发森林抚育检查验收数据采集系统与森林抚育检查与评价系统,周敏等(2018)对森林抚育成效监测进行可视化的研究。森林采伐指从伐区中获取木材的生产活动。魏鑫(2007)研究了森林采伐量测算系统,段劼(2010)引用了美国的FVS-BGC研究了森林生长收获模拟系统,罗子淇等(2016)针对“采多少、采哪里、怎么采”的采伐决策进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1.3森林防护管理系统

森林防护管理包括对森林病虫害与森林火灾进行管理与防护。国内外学者在病虫害监测、诊断与预警等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病虫害的监测主要依托遥感技术、传感器(齐建东等,2010)、TM影像(胡敏华等,2013)、高光谱数据(潘洁等,2015)等技术;病虫害智能化的诊断主要基于专家系统(S.Kaloudisa等,2005)、自然语言理解(WangNihong等,2008)、Agent(YanrongZhang等,2010)等技术;病虫害的预警系统主要采用RS与GIS、WMS/WFS空间信息服务(常原飞等,2011)等技术。许多国家对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行为模拟与损失评估进行了研究。在森林火灾监测方面,红外线传感技术、微波技术、无人机系统(LuisMerino等,2012)、无线传感器(田仲富等,2014)等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预测火灾行为方面,主要有野火行为预测(TomàsArtés等,2014)、火灾危险性预测模型(HuangFang等,2000)、火灾热点发生区域的可能性(KhairilAmri等,2015)、森林火灾危险区域绘制(Rajendran等,2016)等研究;在火灾损失评估方面,学者应用MODIS数据对火灾破坏进行评估(PauloBarbosa等,2006)与面积估算(郑伟等,2011)。

1.4森林经营辅助管理系统

目前,森林经营辅助管理主要是针对森林经营人员、资金和财务的管理,大多没有与森林经营业务结合开展研究。人员管理方面,学者对人事工资(刘代明,2000)、森林火灾扑救人员(颜桂梅等,2013)开发了信息系统。资金财务方面,有林业财务管理系统(马骏等,1990)、基于网络的林业财务决策支持系统(钟凤英,2006)等研究。森林经营的日常管理主要综合管理森林资源数据与日常经营数据,引入GIS后实现了对林火防治、木材运输管理、林业病虫害防治、林业档案的管理(聂芹等,2008)。

2新型信息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为了解这新型信息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在中国知网、WebofScience,Springer等数据库,以“林业”为主题,以“商务智能”“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云计算”“大数据”为关键词,对新型信息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文献检索,并进行相关研究。

2.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为有效管理海量的森林资源与经营业务数据,实现数据有效集成与多维分析,数据仓库技术被引入林业数据的处理中,建立基于二类调查数据(陈昌鹏,2004)、火险因子(肖云丹等,2012)的森林资源数据仓库,对森林资源数据进行抽取、转换与加载,形成森林资源多维数据集,并开展多维数据的在线分析(杨卫民等,2007)。还有学者为森林资源经营活动信息的存储建立了空间数据仓库(王育英等,2006)。数据挖掘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森林资源管理(李广水,2010)、森林管护(齐少群等,2007)和林业生产与经营服务(江林升等,2011)中。在森林资源管理中,学者对种质资源(段旭良,2008)、立地因子(巩茵熙,2013)、树种适宜性(张宗艺,2016)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造林设计中,采用关联规则、决策树算法挖掘造林技术措施之间的联系(姚山,2008);在森林防护中,采用粗糙集(张艳荣,2012)、关联规则(杨露,2013)、粒子群(DieuTienBui等,2017)等算法进行病虫害预测与森林防火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林分生长模型与森林成熟进行模拟与预测(刘荣其,2009;李金铭等,2009),利用大数据平台对森林生态站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张正,2016)。

2.2大数据与云计算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云计算能够利用分布独立的计算资源,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为林业信息服务的集成动态管理提供可能。李珺(2012)建立林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侯瑞霞等(2016)搭建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架构;还有一些学者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进行森林管护的研究:诸如基于位置服务的自然保护区智能管护云平台(马琰等,2015)、森林防火大数据的存储与分析(曹梦鸽等,2018;曾志强等,201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充分利用大数据、虚拟化、云计算、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开展林业信息资源组织、知识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究,建成了林业科技大数据平台。

3文献述评

3.1结论

本文结合森林经营业务总结了森林经营管理系统的开发现状,对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得到2个方面的研究结论。(1)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和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建,已经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定期监测与获取;在森林经营业务的基础上,研建了造林、森林抚育、森林采伐、病虫害防治与防火等森林经营业务系统,各类业务系统已经形成了海量分散化的大数据基础。海量多源的森林资源与经营业务数据已经实现了森林经营业务的数据化,为森林经营管理的后续研究奠定了林业大数据的基础,而其背后隐含着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经营决策信息还有待挖掘,以期实现数据信息化,进而可以指导森林经营业务。(2)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大数据处理方法被广泛应用,建立了众多以森林资源为主题的数据仓库;将数据挖掘的模型与算法应用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经营业务环节的辅助决策、森工企业生产管理与人员配置等方面;云计算用于建立林业资源信息云服务体系,大数据广泛用于林业资源监测管理、远程诊断等领域。这些新型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分析处理关系复杂的海量数据,还能挖掘隐含的信息与知识。尽管信息技术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已经呈现丰厚的研究成果,但其中还存在4个方面的不足。(1)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管理系统和经营业务系统自行研发,缺乏全面、系统、一致的规划,使得获取数据的方式、粒度、时间等存在差异,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杨卫民,2005),造成数据的存储分散、共享程度低,存在大量冗余和垃圾数据等问题。同时这些数据没有直接从森林经营业务环节抓取,不能及时反映森林经营业务进展情况,数据源的分散性容易导致数据疏漏、数据造假等数据质量问题。(2)尽管森林资源与森林经营数据已经初具规模,但这些数据没有做到有效集成。业务系统对各类数据没有统一规范存储模式(蒲莹等,2013),缺乏数据类型之间的协同性与集成性,更缺乏从多维度、多粒度对森林资源数据和森林经营数据进行分析和展现,造成林业大数据中蕴藏的极大的信息资源不能有效集成,从而造成支持森林经营管理决策的能力低。(3)现有的对林业大数据进行的数据仓库的建立主要针对二类调查等森林资源数据,没有融合森林经营业务、人力、财务数据和统计报表数据。数据挖掘也多围绕森林资源、林木生长预测等方面,有关人员、财力、物力的数据挖掘分析十分有限。(4)依据现有的林业数据仓库,数据可视化能够呈现的主题仅局限于森林资源在不同信息维度的分布情况,没有结合森林经营管理主题进行业务分析,无法提供管理者关心的森林经营关键指标,无法及时把控森林经营生产活动,是现有研究中的缺憾。

第3篇:森林防火监测方案范文

二是多修身。首先是加强个人修养,做好副手。具体来讲就是,出主意出于公心,实事求是,提建议着眼全局,有的放矢,不搞“小山头”,不做“两面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次是搞好廉政建设,做好本份。也就是不越界、不过线:对“权”,不自作聪明,明白“弄权”易伤脑;对“利”,不自作主张,明白“趋利”易伤身;对色,不自作多情,明白“近色”易伤心。人们常说“常到河边不湿鞋”,而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到河边不湿鞋”。第三是支持同事的工作,做好表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实际工作中,尽量从辩证思维和换位思考的角度,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三是多思行。古人云:凡事三思而后行。因此在工作中,本人强调要多思考、多思量、多思虑:①多思考,就是深刻地想问题,在深度上多下功夫。提出建议时,能尽量做到深思熟虑;分析问题时,能尽量做到由表及里;解决问题时,能尽量做到不留尾巴。②多思量,就是多面地想问题,在广度上多想办法。遇到难题时,能够迎难而上,多提出解决难点的方案;推进工作时,能够集思广益,多提出克服瓶颈的方法,发现典型时,能够由点及面,多提出推广先进的方式。③多思虑,就是周到地想问题,在协调上多花力气。涉及到方方面面时,能够建立起联动机制;涉及到上上下下时,能够建立起通报机制;涉及到左左右右时,能够建立起沟通机制。

四是多干事。概而言之,本人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均达标。也就是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达到民生净福利指标的要求。2009年,全区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为96.7,瘦肉精抽检合格率为99.9,水产品合格率为99;2009年,全区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为98.8,瘦肉精抽检合格率99.99,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8.74。均超过《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白皮书》的指标要求。本人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硬件建设。目前我区农产品、肉品、水产品三个区级实验室均已通过省级计量认证,具备了定量检测水平。13个街道亦已建立起农产品和水产品检测室,具备了定性检测能力。2、推动驻场监测。迄今为止,我区13个农贸批发市场(含有批发业务的农贸综合市场)和二个水产品批发市场均实行了驻场监测制度,坚持每天抽检,其中,蔬菜抽检面达到25,水产品抽检面达到20。3、推行企业自检。在坑梓蹲点试点工作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及时在全区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推行农产品(主要是蔬菜)质量安全自检,并规范了检测流程。截至2009年底,全区“两个环节”自检率已达到86。4、规范屠场管理。全区四个屠场的所有屠宰间及重点位置一律安装“电子眼”,十分注重规范屠场的屠宰行为。目前四个屠宰场的电子监控系统已全面运行,有效地推动了阳光屠宰和阳光检疫检验工作。5、强制离地屠宰。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本人积极推行旨在保证肉品质量安全的“赶牛上架”和“赶鸡上台”工作,强力要求全区四个屠场和二个三鸟批发市场的食用动物全部实现离地屠宰,二个三鸟批发市场的所有禽类一律使用食用腊脱毛,从而一举结束了长期以来在地上屠宰动物的历史。一举结束了长期以来采用松香甚至沥青脱毛的历史。6、严令离体冲水。为了从根本上杜绝“注水肉”的违法行为,本人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力主改良屠宰流程,严格规定屠宰过程中,在动物的内脏与屠体彻底分离前一律禁止冲水,目前我区四个屠宰场已全部实现屠宰离体冲水。7、酝酿“分色管理”。按照局长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本人在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要创新监管方式,实行分色管理,也就是明确一个对象,即明确初级农产品这个监管对象;抓好两个环节,即抓好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实行“三色”管理,即将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按绿(安全区),黄(次安全区)、红(不安全区)三种颜色实行分色监管。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二)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两年来,在面临广州鸭禽流感和涉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猪蓝耳病大肆蔓延以及近来周边国家与地区屡屡发生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形势下,我区仍取得了动物疫病“零发生”的可喜成绩。本人着重抓好三个环节,落实八项措施,1、抓好三个环节。①在养殖环节方面。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禽只普查登记,清理违法养殖,不留死角;二是落实强制免疫制度,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三是开展全面监测工作,确保免疫效果,不留隐患;四是强化消毒灭源制度,常年坚持消毒,不留盲区。②在交易环节方面。为了使禽流感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本人极力推动并建立起“二三四”管理模式,即:构筑两道防线,一是构筑动物疫病防控防线,在家禽批发市场全面实行休市制度,坚持每天一小休,带禽消毒,每月一大休,清栏消毒;二是构筑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巩固“赶鸡上台”的成果,坚定不移地推行离地屠宰和使用食用腊脱毛。明确三方责任,明确区、街道、市场三方责任,防止“空转”、“不转”或“乱转”。实行四级管理,通过采取“管理目标量化,评定等级悬挂”的方式,在家禽批发市场按a、b、c、d四级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对不达标的经营户采取警告、停业、退出等强制性措施。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③在屠宰环节方面。对家禽屠宰加工严格落实《动物防疫合格证》审核发放等市场准入措施。要求市场主办方要将家禽加工点设在便于清洗、消毒、隔离和封锁的区域;明确各相关街道动防所要落实监管巡查制度,做好监督工作,做到有巡查、有记录、有整改措施,有监管机制,杜绝病死禽加工现象。2、落实七项措施。①在免疫方面。坚持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禽只免疫覆盖率及免疫效果。组织各街道动防所进一步开展“进社区、到山边、走地头”活动,全面落实普查、补免、抽检措施,全面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确保免疫密度,提高免疫质量,形成坚固的免疫屏障。2009年,全区禽只禽流感免疫率和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率均达到100,犬类狂犬病强制免疫率达到99。②在消毒方面。在规模养禽场、家禽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并落实消毒灭源制度,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③在休市方面。目前已对家禽批发市场全面实行强制休市制度,实行“一日一小休”,带禽消毒“一月一大休”,清栏消毒,以降低家禽交易密度,减少病原浓度,降低疫病发生风险。④在监测方面。针对往年散养户和家禽批发市场监测水平不够高的状况,本人提出了“免疫的难点在散养户,监测的重点在批发市场”的工作思路,采取“谁免疫,谁抽检”的免疫与监测相结合的办法,把职责明确到街,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今年下半年这一薄弱环节的免疫监测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和较大的改观,并产生较好的效果。⑤在清理方面。要求各街道动防所应主动向执法队函告养殖窝点和养殖黑点,坚决清理乱搭乱养和乱摆乱卖违法现象。同时结合森林防火扫雷行动,清理山中林边的非法养殖户,彻底消除安全隐患。⑥在屠宰方面。在家禽批发市场成功地实行了“赶鸡上台”,实现了离地屠宰的基础上,主动和工商部门保持经常沟通与合作,结合“农改超”工程,在农贸市场逐步实行离地屠宰、分隔屠宰,使禽流感的防控更加科学,更加合理。⑦在宣传方面。采取区别对待的宣传方式,对从业和专业人员以宣传当前禽流感疫情扩大态势、政府防控政策和措施为主,禁止畜禽混养和人禽混住;对普通市民以宣传防流感方法和常识为主,提醒老人、小孩、病人等易感人员尽量不要进入家禽养殖、交易、加工等场所。⑧在考核方面。从2009年开始我们依法对各街道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量化考核,把工作——目标——岗位——职责一一分解,层层对应,极大地提高了各街道动防所的工作积极性,使全区2009年和2009年的免疫合格率比往年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禽、畜均超过了国家农业部所要求的抗体水平。

(三)局长交办的工作及时完成。对局长临时交办的工作,如准备一些会议材料,协助开展国有农业用地管理相关工作,农业污染源普查,牵头处理布吉恶性抗检事件等等,都能不分份内份外事,坚决服从局长的安排。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