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农村经济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经济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经济与管理

第1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内容多,涉及农村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于农村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一般而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制度设计,即农村财务和资产的管理;二是对农村上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三是制定具体可行的农村发展目标;四是对农村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

一、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

由于受历史发展等原因的限制,在许多农村管理的基层单位中,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主观上认为农村完善土地、房屋等财产征收征用制度等没有意义。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敷衍了事,工作上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主动寻求方法,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难题。

(二)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担负着落实农村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用益物权,担负对农村财务监督的审核等,任务多,责任大。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工作的随意性较大,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法规不够健全,监督跟踪体制形同虚设,不仅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开展,更损伤了农民对基层管理组织的信任。

(三)农村债务沉重

农村债务是农村经济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隐痛”。农村要发展,资金支持必不可少。但现实难题在于,农村地区财政收入严重不足,农村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着债务负担沉重的现象,这既损伤了农村基础经济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又制约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债务问题的存在导致村级管理部门只能勉强运行,难以真正开展有效的工作。与此同时,农民、企业和政府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长此以往,对农村经济管理产生极大了负面效果。

(四)农民财产收益少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管理最严格的是农用地,权能受限制最多是宅基地,因为这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及农民的居住安全。当下,农村耕作中经营规模小是较为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山区农村,耕地少且分布零散,在客观上制约了生产规模的再扩大。由于生产规模受限,导致付出和收益不成比例,农民高强度的劳动换来了家庭的低收益。这种现象,从短期看,打击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长远看,影响着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开展。

(五)农村劳动力科技素养不足

现阶段,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整体的科技素养还是不足。特别是偏远地带、经济欠发达的农村,从事高强度生产经营的主要是的一些上了年纪或者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年劳动力。农民的主体科技素养低,就会给现代化的经济管理造成很大的困扰,成为导致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认识

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过程中,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意义重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在深入破题,调整农业产能成为亮点。作为农村政策的执行者,基层管理人员要落实并到位,扎实推行,以便实现政策的常态化,实现农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目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民群众利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发展生产保证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这是我国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背景下,各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统一认识,从政治高度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增加责任意识,强化思想认识。

(二)健全相关经济法规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行,关于农村土地等问题的纠纷日益增多。由于财产征收征用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个别地方的基层政府打着公共利用的旗号占用和征收土地时,没有保障相关利益人的合法权益。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规范,明确部门的岗位执法权限和责任。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具体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法细则,完善的农村上地承包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充分发挥剩余劳动力的作用

立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要充分发展这部分劳动力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体作用。一方面,农村经济管理者因势利导,通过积极的思想工作,帮助这部分劳动力创办农村特色企业,寻求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创收新途径;另一方面,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当地就可以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

(四)合理处理债务

为了农村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减轻农村基层组织的压力,可以通过精简人员、资产盘活等方式来达到节流的目的。另外,在开支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建立村集体借款的审批制度。在农村经济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量力而行,杜绝超越自身经济能力的铺张建设。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要将把管理费用记录作为一个重要工作,对农村各项经费支出要有预算和使用评估。

(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当前,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政府设置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资金倾斜投入,帮助农村建立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平台。互联网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和市场动态,还能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宽农民的创业就业渠道。与此同时,农村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农村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相关政府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企业积极参与,研发出满足农业经济管理需要的网络基础设施。

三、结束语

如上文所论述,农村经济管理事关农村发展大局,事关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在实际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技能强、责任意识强的专业管理团队;其次,要解决目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农村上地占用征用制度等利益攸关的问题。最后,建设服务型的乡镇政府,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型,积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真正到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莉.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

[2]蒋兴旺.黔西县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

[3]邹姗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及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4]孙智宇.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辽宁师范大学,2007.

[5]刘中文.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6]张维.农村信用社风险评价与防治体系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7]王芳.当代中国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8]李平.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绩效及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9]于鹏飞.认识与反思:近三十年劳动教养制度研究史[D].华东政法大学,2012.

[10]冯绻.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11]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2]陆红.政府干预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13]田夏彪.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14]王朝新.中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制度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1.

第2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一、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兴盛,机器化大生产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小康化的生活已然向我们靠近。然而,我们在享受优质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物质材料保障的农村。所以,在不断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同时,“三农”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农村、农业、农民,是他们支援着城市的建设,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回馈农村,为广大的农民同胞走上富裕路而不断努力。而农村的经济管理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要让农村尽快富起来,就必须解决好农村的经济管理问题。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

农村的经济管理主要是指“以本地区的经济社会条件、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为根本依据来进行的自觉的,有组织的宏观管理活动。”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对农业生产、消费过程的调配来进行农村经济管理。因此,农村的经济管理就是指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发挥本地区的经济优势,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并对此发展计划进行调控管理的全过程。

三、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国家人民日益关注“三农”问题的今天,如何建设好“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必须面对的新问题,而农村经济管理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要管理好农村经济就必须正确面对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

(一)现状

农村的经济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一步,虽然国家下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但是要真正将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就需要农村的经济管理部门下大力气对农村经济进行管理。农村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农村的物质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进行经济管理。但是,农村经济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表现。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了解农村经济管理中村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农村经济管理干部队伍专业素质不高、农业政策滞后于农村发展、农民对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等等。

(二)存在问题

农村经济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高。农村的管理者大多是当地的村民,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这个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当地人作为管理者,相对于外来者而言,有更多的资源优势,他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明白当地的优势和缺陷,更有发言权。然而,另一方面,这也限定了他们的眼观,在处理问题时,容易产生偏见,处理上难免有所偏袒,对问题的解决难做公正。这种以土治土的管理队伍,需要新鲜血液地注入,需要更多拥有专业管理素质的人才的加入,但是农村的资源环境都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差,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

农业政策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国家政策对农村倾斜,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50.32%,乡村分布更是分散,每一地区的发展水平均有差异,而国家的政策就容易产生与农村发展不配套的问题。大部分的国家政策仍然停留在财政补贴的阶段,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其它方面则缺少相应的政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使农村经济的管理无法落到实处。

农民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国农村因经济发展的滞后,造成了农民竞争意识不强,仍然保留着过去分散经营模式,这就无法与现在大规模的企业经营模式相抗衡,并不具备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条件。所以,农村经营的范围受到局限,成为材料原产地而不是产品生产地,大大降低了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不足,农村经济管理者没有将市场竞争意识很好的传达给农民,致使他们深陷市场竞争而不知,丧失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四、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

面对这种种问题,农村的经济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行动起来,明确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采取应对措施发展农村经济。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发现问题,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制定完善适应农村的法律法规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在农村问题的解决上除了要以德治国更重要的是要依法治国,完善法律法规来对农民的利益进行法律保障。我国对农业的法律大致有《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等。农村经济管理者需要切实落实法律的相关规定,保证农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良的经济情况,这就要求国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来遏制,而这些农村的经济问题需要农村经济管理者们及时反馈,国家才能及时了解农村的新问题,妥善解决。

(二)培养一批适应时展的干部队伍

农村的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批适应时展,了解时代要求的管理者队伍。他们是农村经济管理的领导者,主要进行领导、决策的工作,是统筹安排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这批干部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政治觉悟,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农民耐心细致,这样才可以对下属有示范作用。农村经济管理者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较高的文化素质,还包括对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掌握,特别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相关的经济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民。而且农村的干部队伍必须要稳定,要有一套完整的人员流动方案,保证在岗的人员都是有能力能办实事的人。另外,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在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候要发挥农民群众的力量,多方听取农民意见,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虚心接受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三)建立健全民主监督体制

农村经济管理要面向群众,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归根到底是为农民大众服务的,要接受农民的监督。完善监督体制,既是政治民主的表现,又能及时纠正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的民主监督体制能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农村的经济管理献力献策。健全监督体制,能更好的为农民服务,在一方面督促管理干部办好事、办实事,另一方面,为构建服务型的管理模式提供了群众保障。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可以引进信息化的办公模式,信息化的办公模式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特点,通过强大的信息统计系统,制作相应统计表格,便于政务公开。另外,信息化办公能够吸收其它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促进本地的经济管理更上一层楼。

第3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在农村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在农村,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也是最根本的物质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本。所以,对土地问题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全国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与质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息息相关,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以促使新农村建设快速稳定的进行。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联系密切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本要求,改善农村的环境,加大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是在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对农村土地的整治、改变目前落后的村容村貌都离不开对土地的利用。如此一来土地的使用方式发生了转变,从而间接的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利用得到了优化和耕地质量的提高都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稳定社会经济发展。

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农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是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很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为了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面对新挑战、新形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

1.对农村的宅基地建设加强管理

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鼓励农民集中建设新居,使总体规划在原则上不再出现分散的宅基地分布状况,严格按照一户申请一处房基地的原则进行审批房基地的申请,杜绝超标准占地建房。在此基础上还要杜绝以下现象的发生:(1)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建房;(2)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农房;(3)农民提供宅基地作为建设用地;(4)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联建”行为。在深化改革工作管理的同时,防止任何集体或个人非法占用耕地。征地制度改革的完善、土地用途严格管制、完善宅基地管理、加大监察力度等,是规范农村土地,加强用地管理的有效措施。

2.严格控制耕地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保护耕地的最主要目的在于维护粮食的产量,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这对增加我国的国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要求。因此,要严格规范对土地使用的审批和管理,严禁圈地画地的现象发生,禁止不合理的破坏耕地改建池塘的行为。对一些非农业建设用地要确定其规模和布局,并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耕地面积能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对于乡镇企业建设、公共设施完善等需要利用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并在依法办理规划建设许可证后进行申请各个项目的审批。严禁以办乡镇企业为名非法占有或租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

3.政府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加强农村土地管理

政府要及时解决在征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索有效、可行的处理案件的新方法,建立案件处理责任制,维护农民的利益。对于征用农民的土地,要给予补偿资金,并确保落实到位,让农民能够依法获得补偿,令其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对征地的数量以及范围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将征地的程序完善详细的介绍给农民,维护农民的利益。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门不断加强执法力度,和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司法部门协同合作,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监督土地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法律,针对法律的相关规定重视执法工作的实施,在规划土地的使用方向和使用范围后,避免乱建的现象,在规划的范围内,土地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对土地进行出租和买卖,职能部门监管土地的使用情况。

4.提高法律意识

提高农民对土地法的了解和认识,国家土地局和相关党政机关应不断在农村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使更多人懂法、知法、守法,在提高农民法律知识的同时合理使用土地,了解土地所有权等问题。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自身在土地管理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同时,制定建设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能够解决用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应该针对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推进中心村和中心集镇的建设,将新办企业和破产、倒闭企业的闲置用地相结合,对现有土地资源合理使用,建设工业园区,选择适宜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项目和产业。

5.科学规划用地

重视调查农民土地转让和土地利用,在保证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重视规划,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完善的配套方案,审核土地规划,评审、勘察、分析上报材料,不能批准不合格的用地,指导农民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建设宅基,转变农民依据自身意愿随意建房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对住宅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土地使用效率提高,统一管理村庄。

6.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强化、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农民自主选择土地的流转方式,政府建设有效的管理模式,补偿农民用地,实行多种手段的流转模式,政府应保障农民利益,促进流转机制有效进行,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和家庭经营在对接过程中产生的难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使用效率,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三、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面对农村土地管理的相关问题时,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农村土地管理,维护农民的利益,从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土地资源是社会群众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保障,因此,处理土地问题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隆毅.浅谈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23):46.

第4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25.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51009

经济的发展需要靠生产和消费带动,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必然要靠生产和消费。而生产促进消费。在当下的农村,虽然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农村的基础设施以及生活设施仍有待加强。国家目前加大资金建设美好乡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面貌改变。但要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和贫穷,必然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与管理,早日实现城镇一体化。下面对于如何加强新时期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

1 民主理财建章建制,管好村级资产及财务

实行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加强民主竹理和村务公开。全市各村都要建立由懂财务、善管理、关心集体、办事公道、不是现职村干部及家属和亲属,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对“一事一议”资金的收支结余情况,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各种惠农补贴以及其他村民反映强烈或有异议的村组财务事项要专榜逐笔公布。公开的时间要及时,做到每月或季度公开一次)。公开的形式以公布栏,明白纸,会议为主,遵循实用、方便、节俭的原则。

在当前时期,要想符合农村经济管理的要求,就要合理的利用民权。要真正的尊重广大群众本身的意愿,不断的深化发展会计制度,保证财务管理体系完善,防止集体资产外流问题发生,而且要切实的完善债务体系,确保其合乎经济发展规定,切实维护群众的真实权益,带动经济组织模式优化发展,保证农村经济朝着更为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2对管理环节进行优化

2.1 为了确保工作得以顺畅的开展

就要不断的完善发展民主理财体系,保证村级财务体系设置合理,保证财务公开。对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发展优化,保证相关原则得以有效的落实,满足监管工作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带动审批工作的开展,促进农村内部经济管理系统的健全。依法加强土地承包与流转的规范管理,积极的落实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不单单是当前农业机构的主要职责,同时还是当前时期强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要当成重点来对待。具体的来说要做好如下的这些工作:认真的管理承包档案,应该存放好,并且认真管理,防止其丢失,影响后续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切实的结合档案法相关的要求,不断的完善承包管理体系,确保合约以及台账等完整有效。

2.2 要适时地对土地承包管理体系发展完善,保证所有的要素都可以有序的运作

保证承包管理工作顺畅开展,以满足具体的工作要求,促进相关土地承包经营环节的协调,促进内部环节的深化应用,确保工作经费环节及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应用,确保土地规模经营环节的优化,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系统的健全,促进其实际用地难题的解决,进而保证农户的切身利益得以维护。

2.3 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确保农民权益

在我们国家的个别区域的农村,存在很多的荒废土地,这显然对于农经的发展很不利,要想避免这种现象,就应该积极的做好土地流转工作,不断的优化方法,切实的提升群众的承包权益,保证流转工作得以有序的开展,同时应该结合党的方针政策,认真的完善农技推广体系,保证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得以维护。合理的发展合作社,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合作社的存在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作用,比如能够提升群众的生产活动的组织能力,还能够保证当前的农业活动朝着规模化等的方向发展,能够显著的增加农民的收入,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2.4 结合当地情况,调整工作方法

除了上文讲到的优化内容之外,还应该对管理工作的后续内容进行优化。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形,保证后续工作体制设置得当,不断的优化发展,做好协调。在当今的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干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结合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断的转换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真正的深入到农村之中,融入到农民群体中,做好真实的调研工作,尤其是对那些关乎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要认真的对待,开展详细的调研工作。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可以为机构制定政策提供必要的参照信息。

3 结束语

第5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一、独立学院重视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忽视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通常在高考招生时在第三批次本科录取。独立学院是指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长期以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近些年来,独立学院不断涌现,学院规模与在校学生数均得到迅猛发展,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独立学院很少涉及到广大农村经济,本文以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招生情况为例,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在招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32所独立学院共设置理工类本科专业总数641个,其中经济管理类专业213个,占33%;文史类类本科专业总数360个,经济管理类专业206个,占57%。显而易见,三本院校为国家培养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大量贡献,对于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是独立学院却忽视了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表1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专业设置(理工类)资料来源:湖北招生考试高考资料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8-004X国内统一刊号:CN42-1431/G4注释:

(1)本表序号1-32代表32所独立学院1.武汉东湖学院2.武汉大学珞珈学院3.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4.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5.汉口学院6.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8.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9.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10.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11.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12.武昌理工学院13.湖北大学知行学院14.武汉长江工商学院15.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16.长江大学文理学院17.三峡大学科技学院18.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19.江汉大学文理学院20.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1.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2.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23.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24.襄樊学院理工学院25.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26.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27.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28.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9.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30.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31.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3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2)本表中“2”、“3”、“4”表示同一专业若干方向或不同招生对象等;序号14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旅游管理为“3”,表示旅游管理(涉外、中加合作办学)、旅游管理(民族班)、旅游管理。

(3)文史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大体相同。仅没有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此处略。从上表可见,2011年湖北省独立学院三本经济管理类在招生中理工类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要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财政学、金融学、保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投资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行政管理构成。文史类经济管理类专业大体相同,仅没有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管理。由此可见,独立学院虽然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研究,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但很少涉及广大农村,针对性不强。以湖北省2011年招生专业设置为例,理工类32个第三批本科院校、文史类32个第三批本科院校中,均未设置相关专业培养农村经济管理相关人才培养。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在独立学院中占有重要地位,专业的设置也很全面,但是唯独忽视农村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省只有少数公办一本学院与二本学院开设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以湖北省2011年招生专业设置为例,理工类13个第一批本科院校、文史类10个第一批本科院校中,仅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理工类23个第二批本科院校、文史类24个第二批本科院校中,仅有长江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开设了农林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独立学院尚未开展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

1.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基层农村建设者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在各类农业及涉农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立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的农业经济学科点,依托该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把学生培养成为以农林经济管理为核心,具有较宽厚的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相融通的学科背景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从该院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来看,其目的是在各类农业及涉农公司(企业)、政府部门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侧重理论研究。

2.现行农村经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完善

主干学科有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主要课程有经济学通论、农业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农业概论、农业项目评估、农业投资学、农业政策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村金融、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土地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法学通论等。可以看出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侧重宏观管理而无法解决农村实经济、管理、决策、营销、融资等遇见的实际问题。

3.缺乏具有大量农村管理经验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师资队伍

主要原因目前各大高校中缺乏具有大量农村管理经验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高校教师和教材等。

第6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1 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的网络使用成本较高

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大力扶持农村发展的情形下,农民的经济条件不断提升,收入逐渐增多,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许多农民都有机会并有有条件解除到信息技术,但是,总体来说,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成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大部分农民群众没有能力或者不能经常去支付高额的使用费。还有一些情况,大部分农民对于信息技术必须的一些硬件设备不能在使用工程中不能够予以很好的保护和维修,且由于自身技术水平有限,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情况。

1.2 农村经济信息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内容单一

农村经济的信息技术使用者是有不同层次的,而且要求不同,信息富于变化性,而我们国家农村的信息技术的来源的渠道确实很畅通,信息单一匮乏。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国家的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基本上都是通过电视、报纸、以及科技杂志等,而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是一些普通的科技信息,缺乏关于农村经济建设重点的一些信息,,例如如何实施农村经济的市场开放,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的集体化发展,如何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

1.3 农村缺乏系统完整的网络配套设施

我们国家目前的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缺乏相应的系统完整的网络配套设施,网络覆盖率不大,而且都是一些单一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匮乏,这几致使许多的农民不能够及时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资源,而且那些专门性的农业科技信息网站相当缺乏,使用率也是非常之低,这严重阻碍了当前农村经济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极为不利。导致我国地区农村缺乏系统完整的网络配套设施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相关财政投入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1.4 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缺乏

技术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就不能够有效的对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进行技术指导,不能够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农业信息化也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国家的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尚不成熟,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家非常的缺乏,那些既了解农业又了解科技的人才更是缺乏,未能够有效的指导农民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农业活动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策略

正如以上所述,农村经济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乃至整个新农村建设的大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鉴于目前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着上述多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严重制约着新农村的发展,所以必须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一推进农村经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2.1 努力发挥政府在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庞大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各级各政府、农民百姓、信息技术的开发商和运营商等,而政府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y中则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其最大的职能,有效领导农民群众进行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定专门的规划和体系,指导农民有序开展工作,加大资金的投入,努力通过各方面融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农村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发挥其最大的效应。

2.2 强化农民信息化技术的培训

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较低,很少甚至未曾接触过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化的理念意识和理念不强,因此,就需要大力加强对农民群众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工作,努力去提升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向农民普及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而且要重点培养他们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农业发展的实际能力。对于农村的一些小生产者和商业人员,要对其重点培训,积极有效额指导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去提升经营水平和业务水平,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农民群众只有在意识上得到解放,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运用信息技术去改变自己的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够从整体上和根本上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2.3 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

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服务意识,必须建立起信息技术服务的专业队伍,要有效结合各个乡镇得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一些农业推广站,进一步发挥它们的实际功效,努力扩大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的规模,与此同时,应该对农村经济信息予以再加工处理,注重了解每个农村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经济信息服务,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在现代化的经济信息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获取效益,帮助他们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在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建设当中要注意对每项农村活动予以规划和整合,制定出相应的目标和计划,从多个角度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技术,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促进信息技术的实践运用。

第7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思考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含义、目的

农村经济管理,指的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此区域的经济、市场大环境中,以政府出台的经济方针为理论依据,自觉地、有组织地开展经济方面的管理工作。农村经济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发展农村的经济,调配农业生产、农民消费的整个过程,以此来实现对农村经济的管理。总而言之,农村经济管理,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拟定经济发展的规划,然后对此规划的落实实施调控和管理。

二、农村经济管理的实情

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也是硕果累累,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升非常明显,然而,现在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依然遇到了很多问题。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农村经济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协调不到位的问题。和农村的经济发展相比,经济管理工作相对落后,这将非常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改善这一现状,努力提升农村经济管理的整体水平,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更长久、更稳定。

三、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负责农村经济管理的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在我国,负责农村经济管理的队伍,主要是由当地农民构成,尽管这些人非常熟悉当地的农业生产状况,有助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人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的管理技能几乎没有,管理理念也很落后,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另外,这些人来自农村,他们负责管理工作容易产生和自己相关的利益关系,特别容易出现偏袒现象;同时,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自我满足的小农意识降低了农民的竞争意识。同样,负责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也是缺乏竞争意识,不能科学掌握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没法将最先进的发展意识传递给农民,导致农村一直处于原材料的原产地,农业产品附加值太低,农民实际利润少得可怜,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二)农业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够优化

最近几年,我国农村有很多的耕地闲置,农民更愿意进城务工。因为资源和农村发展方面的原因,农村本身的吸引力就不够大,再者,农村的收入普遍偏低,耕地的价值体现不出来,这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农业的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当前,农村逐渐实现了产业化,以前的自产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因为这一模式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所以,农业的产业结构务必要进行优化,满足人们的需求,增加农民的实际收入,然而,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根本意识不到这点,管理工作不及时,农业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管理机制不够先进,政府的资金投入不够

整体上来讲,我国农业的相关政策和农村的经济发展相比,落后很多。区域之间的差异化,会使国家出台的政策,很难满足所有地区的发展需要。农业相关的政策,只停留在资金补贴这一环节,其他性质的政策仍然很少,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的落实。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重缺乏,我们只有通过深入改革,才能更好地将这些问题解决掉,否则的话,农村、农业的发展都受限制,社会矛盾会激化,不利于社会安定。

四、相应解决措施

(一)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应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让农民既有文化,又懂技术,同时还会经营,实现农村的人口压力渐渐转变成优质生产力。首先,要做好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将农村科技部门的作用发挥出来,让科技人员为农民讲述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科技化,同时,做好农民成人教育工作,提升农民就业、自己创业的能力。其次,做好农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工作。第三,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作为农村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自己的思想意识要先进,整体素质要时刻提高,积极引荐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为农民举办农业经济理论相关的培训,传递先进理念,提升农业的科技水平,助力于农村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

(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提升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进资金,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实现工业化,带动经济的发展。首先,完善相关的扶持、优惠等政策,鼓励有实力的个人或是民营企业带动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其次,改善投资条件,吸引外资注入,优化经济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制定积极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第三,支持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增加特色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切实落实政府的各项政策,健全经济管理机制

首先,政府要增加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教育方面,持续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农村的教育整体质量,救助贫困生;在医疗方面,提升农民的合作医疗参保率,增大新农合医保的覆盖面积,提升农村的卫生条件;在文化建设方面,多开展技术、文化等相关内容的下乡宣传活动,传递精神,传播文化,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其次,实现农村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多元化的经济,为农民增收,缓解基层债务矛盾,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第三,做好农资市场的管理工作,严惩投机行为,维持农资价格稳定,为农民减轻负担。第四,落实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持社会稳定。

五、总结

总之,落实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让干群关系更密切,可以让农村发展更健康。因而应该立足现在,统筹计划,促进发展。当然,现在的农村发展,问题和挑战同时存在,我们要坚定决心,切实落实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杜艳芳.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22)

[2]李忠民.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5(35)

第8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突破瓶颈;困境;策略

绩效工资,顾名思义就是业绩、效果(效率)工资。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谁的工作量大、质量高,谁就能多劳多酬,优劳优酬。从理论上讲这是最公平的分配原则。但是,这个好的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阻力,甚至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何会出现这种“出钱不讨好”的现象呢?

教师的绩效不同于企业的绩效,生产企业员工的绩效可以计件、计量,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其劳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具有不可比性和模糊性。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学校管理者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很难全面考核教师的工作。而现在大部分农村学校是用期末考试成绩来对教师的绩效进行评定,这势必会将教师的工作重心吸引到提高学生分数上来,更有甚者为提高平均分而采取非正常手段,牺牲学生的利益来成就教师的利益。在这样的激励制度引领下,很多教师就会为考试而教。这也有悖于国家实施绩效工资的初衷,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绩效工资的实效性,让奖励性绩效工资有效地激励教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考核指标既要客观、公正、公开,又要能够保持对教职员工的科学评价;既要可操作性强、灵敏度高,又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注重实绩,区分类别,区分层次地进行。确立岗位目标,对岗位的劳动环境、工作强度、责任等因素系统地进行测定,从而确定绩效考核标准,为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提供直接依据。但在设立岗位目标时不能按职位高低来分配,把绩效工资演变成 “官效工资”。

二、要丰富绩效考核形式,促进教师成长

引领教师全面发展是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价值取向之一。教师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行的考核机制只要求教师这只母鸡下出又大又好的蛋,却很少对下蛋的母鸡进行呵护。这种考核机制不能有效促进教师成长。学校管理者应该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这一杠杆的激励作用,在教师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推广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

三、教师的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绩效量化考核在增强教师之间竞争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教师之间的矛盾,破坏了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为此,学校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时,既要看教师个人工作业绩,还要看教师所在团队成员的合作效果。如一个语文教师,既要考核其个人工作成绩,也要以语文教研组为单位考核整个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完成情况,使绩效考核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团队合作,这样可以促使语文教师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共同提高。

四、转变考核重心,从重结果到重过程

“一考定输赢”的绩效考核方式,表面看起来是最有效、最简单的考核方式,但这种考核是对既定事实的考核,很少关注教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测和引导。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导向性制度,学校要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既重视教学结果,也关注教学过程。特别是要关注教师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缩短绩效考核兑现的周期,对教师的工作贡献及时给予肯定,对消极怠工的教师及时给予鞭策。

五、学校考核与社会评价相结合

学校要以社会效益作为核定教师绩效工资的基本依据之一。学校可以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的管理状况制订测评表,详细设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权重。这样既利于学校多角度了解教师的工作开展情况,又能让社会舆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是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绩效考核很难全面评价教师的工作实绩。一方面学校在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的内容时应尽量做到详细、具体、全面,使教师的业绩得到相应体现,同时要留下供教师结合实际创造发挥的余地。

参考文献

第9篇:农村经济与管理范文

以支持“三农”为依托,搞活农信社经营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单县农信社紧紧围绕全县各项工作部署,以思想提高、作风转变、服务提升为驱动,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市场,强化管理,防控风险,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信社 贷款 县域经济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良贷款等理由日渐突出,单县农信社对如何盘活原有不良贷款、在支持农业发展中搞活信用社经营,作了有益尝试。单县农信社通过转变经营理念,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找准切入点,创新开展业务,规范信贷程序,简化工作手续,对贷款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农信社各项贷款快速增长,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取得信用社经营、农业经济发展“双赢双活”的良好局面。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经营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客户经营周期和现金回笼情况,积极推广实施“分还续贷”和“无缝隙”服务新模式,有效避开因贷款资金周转造成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风险。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推广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自主创业再就业贷款、钢结构抵押贷款等贷款新品种,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有效解决了农户、中小微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理由。继续推进信贷管理四项改革。对信贷人员管贷能力、管贷水平和整体素质整体测算,不断提升信贷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信贷制度执行力。

二是严控风险,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严把不良贷款防控。积极推行农信社班子成员、部室经理包片制,加大新增不良贷款考核和清收力度,前移管控关口,提升风险预警响应速度,全力做好不良贷款防控工作。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按照向表外不良贷款开战的要求,坚持“尽职清收、终极清收”的理念,以集中管理为基础,以专业清收队伍为保障,大力推进不良贷款责任清收、盘活清收和综合清收。继续开展正常大额贷款检查和风险化解工作,对全县信用社贷款进行全流程检查,对不良贷款进行排查摸底,降低了贷款风险隐患。

三是创新方式,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创新电子银行业务,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深挖客户资源,积极推广POS机、自助银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新型助农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积极与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好电子机具和信息科技的支撑作用,确保惠农补贴资金顺利发放。突出实体贷款投放,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圆梦行动”,持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支持力度;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和“银企对接”活动为契机,加大对优质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四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增强。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受训人员达1900多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县信用社共募集善款40000多元。深入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3万份,受益群众3万多人。

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单县农信社虽然走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理由,尤其在贷款营销和非应计贷款时点反弹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客户经理营销能力有待加强,个别客户经理依然存在“坐门等客”和“惜贷、惧贷”思想,放贷思路狭窄,眼界不开阔。

二是非应计贷款时点反弹理由未得到根本好转。从客观上讲,今年经济持续低位运转,部分行业形势非常严峻。从主观上讲,个别信贷人员反弹后再压的思想依然存在,形成“重贷轻管”的恶习,主动意识不强,导致非应计压降工作较为被动。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理由,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倡议:

一是严把新增贷款质量关。将客户盈利能力、现金流、信用情况等作为优质客户筛选依据,着力提升新增贷款质量。科学设定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按照与农业生产特点、企业经营特点相匹配的原则,有效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信贷需求。继续推广“分还续贷”和“无缝隙”贷款模式,帮助客户解决还款压力大的困难,防止资金链断裂造成的风险。

二是不断夯实信贷管理基础。继续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贷人员薪酬水平和岗位吸引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加大客户经理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升业务水平和廉洁从业意识。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抵质押贷款占比。

三是切实管控信贷风险。高度关注淘汰与限制类行业贷款、“两高一剩”贷款等,有针对性地筛选

重点关注企业,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办法办理贴现,坚决防止违规操作。加大到期贷款收回力度,对重点客户进一步落实担保和抵质押措施,避开到期违约风险。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清收活动,充分发挥攻坚组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作用,积极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清收活动有效开展。下大力气抓好表外不良资产清收,充分借助公检法纪力量,做到尽职清收,终极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