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文化建设调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文化建设调研

第1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农村基层 文化建设 调研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374-01

针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我对基层村镇进行了调研。通过走访和摸底调查,对近年来我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今后努力方向也做了一些全方位的分析和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组成部分,县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速度迅猛。

以大桥镇金桥村为例,金桥村全村不到300人,是个小村,建有文化大院和文化广场,内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点。村内广场舞已经普及,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此基础上,村里挑选了业务文艺骨干,成立了农民秧歌队,积极参加镇上、县里等演出活动。喜欢看电影的村民基本每个月都能看到县里的电影放映队带来的电影,内容涉及种植、养殖、爱国主义等多个方面。开通了有线电视,村民在家就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电视、电影节目。在广场舞的带动下,村里氛围比较活跃,村风也比较和谐。

虽然农村文化事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利用率比较低。文化大院配套设施过于简单单一,基本都是跳跳广场舞,健健身,其他活动开展的比较少。农家书屋基本是“一个牌子,一个橱子,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里面的藏书有的是陈旧的杂志,有的是政教类书籍,找不到对生产生活有帮助的书,引不起农民的兴趣,以致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信息共享工程和远程教育网百姓不易接受、不好操作,很大程度上成为摆设。

二是文化娱乐形式比较单调。有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据调查,金桥村平均每年大型文体活动不超过三次,结合端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开展的活动微乎其微。送电影下乡活动虽然实现了正常化,但是内容没有新意,对老百姓没有太大吸引力,存在观众难组织的现象。因此,多数村庄的文化生活仍以看电视为主。

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按照有关文件规定,文化事业所需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且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但这一要求在不少的地方没有得到落实。大部分的投入都用在建设上,建好之后就不再投入,而要开展活动,单靠村级财力难以维持。特别是对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来说,开展活动可以说是举步维艰。这种“断奶”,无疑让公益文化事业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是文化生活消费偏低。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目前留守农村的人员,大都是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及文化层次较低的妇女,中青年农民占的比例很少。这类人群几乎没有文化消费概念。据调查,有些家庭除子女教育以外,文化生活年支出几近于零。除了跳广场舞以外,农民的消遣活动大多集中在走亲访友、串门、闲聊、打牌,文化品位不算太高。

五是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虽然加大了对本土文艺人才的挖掘力度,但是由于受待遇差、工作内容单调等影响,一些有文化专长、素质高的人才队伍不愿意到农村来。另外,有的乡镇把文化站当做无所谓的单位,盲目的把不适合从事文化工作的干部安排在文化部门,影响了文化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是发展观不科学,对基层文化建设不想投入。个别基层干部对科学发展理解不透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发展”,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忽视了文化等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有的人认为,文化属上层建筑范畴,投入大,产出小,做大的投入不合算。有的认为文化对经济促进作用不大,是“软指标”,抓不抓无所谓。这种在思想上对文化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在行动上对文化工作的不支持,对文化发展不想投入。

二是宗旨意识不强,对基层文化建设不再投入。有的只想着对上负责,没想对下负责,往往在一个时期为完成上级交办的某项特定任务而投入,一阵风过去了,文化投入就滑坡回落,停滞不前。有的只注重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重视文化阵地后期的管理和运营投入,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原有的文化阵地荒置成为摆设,经费断源等情况,文化发展后续动力严重不足。

三是经济基础薄弱,对基层文化建设不能投入。从全县农村发展情况看,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村,文化活动也开展得比较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村里的文化活动就比较少。因此,要发展文化,必须要先把经济搞上去,温饱问题解决了,群众才有精力、才有心情休闲娱乐。

四是有关部门责任缺位,对基层文化建设引导不力。农民的自觉意识不强,对于发展文化来说,仅靠农村农民自发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强有力的支持。政府应主动承担起责任,认真履行科学规范引导的职责,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发展上有一个大的、总体性的、指导性的规划,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抵制“三俗”文化,倡导发扬先进、积极、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是农民文化需求不旺,影响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农村文化消费大多数集中在红白喜事和传统节日期间,往往是请几支民间乐队招待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平时的文化消费很少,形式比较单一。另一方面,农民对物质的需求还远远高于对文化的需求,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是很强烈。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认识“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切实纠正那种认为只要把农村经济建设搞上去了,农村文化建设也就自然而然会得到加强的“自然论”;先搞农村经济建设,以后再腾出时间来抓农村文化建设的“先后论”;以牺牲农村文化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片面增长的“代价论”;认为农村文化建设难度大,出力不讨好的“无用论”,加大对农村基层文化人财物的投入力度,增强做好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是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把群众需要不需要、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把对上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把上级的各项政策和群众的现实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引导那些有深厚群众基础的、雅俗共赏的文化活动,指导和帮助农民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并不断探索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切实把基层文化建设搞成群众自己想参与、能参与的活动,搞成一项群众满意、上级放心、自己安心的惠民利民工程。

三是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对于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在加强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更要加大后续管理资金的管理和运用,做到专人、专项管理,多搞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演出、民间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不断提升这些阵地服务群众的水平。

第2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思想 宣传 创新

【 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rporate cultur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carry out the way and method, expounds the role of enterprise culture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better practice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provide a good experience.

【 key words 】 thoughts promot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D421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之,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不仅是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综合实力的较量,更是带有不同历史背景的企业文化的比拼。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竞争中发挥的作用,已被海尔集团、GE公司等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所验证。因此,以创新精神着力推进大港油田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在基层的有效落实,使企业文化真正下基层、进班组、上岗位、到人头,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努力实现大港油田公司提出的“增储十亿吨 建设大油田”目标的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创新课题。

近几年来,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在建立基层特色文化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使个性鲜明,又易于员工接受的“劳模文化”、“家园文化”、“红柳精神、根的文化”等基层特色文化在五厂落地生根,并与科技兴企,管理创新、人才强企战略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上见到了明显的效果。在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和矛盾的条件下,该厂连年圆满完成了各项业绩指标,原油产量始终保持在65万吨以上,员工队伍精神饱满,士气昂扬,仅2012年,就有14个方面的工作荣获了油田公司、大港区、天津市的相关荣誉。结合五厂的实践经验,浅谈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实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让基层干部和员工广泛认同企业文化,切实提高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和辐射的功能。企业文化不是基层额外的工作和负担,而是基层管理的哲学。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加强人本管理、提升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将强化基层干部的带动和增强员工的感性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基层员工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见到了一定效果。

(一)选准提升认识的突破口

基层党支部书记是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负责人,提高他们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在基层的落实。为此,我们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海尔公司实地调研,切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的氛围,学习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使其真实感受到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政工例会,采取以会代培的形式,组织基层干部对于企业文化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建设方案进行了系统地学习、讨论。通过实地调研和系统学习,使基层干部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了建好基层文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把握提升认识的着眼点

我们认为,要让基层进一步提升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关键在于引导基层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文化建设的水平。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三项工作。第一,把关建设方案。采油厂坚持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全过程指导,主动带领基层提炼理念、反复论证基层的建设方案。第二,解决现场困难。每周定期召开建设协调会,现场解决基层文化建设问题,并给予资金、技术、人员的支持,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第三,强化典型推动。我们组织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现场推动会”,让基层党政领导直观地感受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使基层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带动了基层整体建设的开展。

(三)抓实提升认识的着力点。

要使文化建设在基层落到实处,仅靠提升基层管理者的认识还不够,关键还要提升广大基层员工的认识。为此,我们强化了文化理念的宣贯和标识的固化。在理念宣贯中,采油厂组织开展了网络大家谈、班组大讨论、文化理念知识答题等活动,采油厂“企业文化宣讲团”还深入到10个基层单位进行专题宣讲,有500余名员工参与到活动中,各基层单位自觉进行了宣贯,作业二区结合四代劳模的工作照和语录制作了宣传画,作业三区将体现红柳精神、根的文化的发展史和先进人物制作成六块图版在作业区范围内巡展,等等。这大大增强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在标识固化中,我们坚持“员工统一着装,基层统一标识,墙上统一展板”,目的是用环境、物品、标识的规范,引导员工思想与行为的规范。如我们对所有基层班组的外墙颜色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了统一着色,并将宝石花镶在了显著位置,对所有的抽油机也进行了颜色的统一和标识的固化工作,让员工时刻牢记自己是中国石油的人,在为此骄傲的同时,自觉用中国石油的标准要求自己。

通过以上工作,基层单位营造出浓厚的企业文化建设氛围,员工每天都能听到、看到、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深化,这为进一步建设好基层文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结合基层的实际,找准切入点,使之有效服务于基层的中心工作。

基于初步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须搞好三个方面的结合,努力建设充满活力、独具特色和服务到位的基层文化。

(一)结合员工需求,建设充满活力的基层文化

员工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基层文化建设只有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才会活力永葆、经久不衰。我们尊崇员工求美的需要,在建设基层的“求美”文化上进行了初步探索。我厂输注作业区的工作环境较美,员工都愿在这种环境中工作,这体现了员工对美的需求。我们就从“美”字着眼,引导员工营造环境美、思想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氛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和谐”理念引入到“求美”文化的建设中,引导员工追求人与人的和谐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追求人与设备的和谐美,保证人不损害设备,也不被设备伤害;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美,建设舒心、健康、环保的工作环境。这些,员工都真心拥护,很快得到了落实。

(二)结合基层单位情况,建设独具特色的基层文化

油田公司企业文化理念是经过系统梳理、提炼出来的,内涵很广。我们认为,不同的基层单位有不同的具体情况,建设基层文化,也应各有侧重,突出不同的特点。我厂作业一区认为“让每个员工的特长得到发挥和提升”的人才理念在该队最具实用性。为此,该区将践行人才理念作为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比武、分析竞赛、素质培训等活动,为员工发挥特长、展示自我提供舞台,员工参与的热情很高,自学成才的氛围也日益浓厚。我厂输注作业区结合工作需要,组织员工讨论“诚信”理念的具体表现,使理念落实到员工行动中:对上实事求是,既报喜又报忧;对下说到做到,一言九鼎。我厂作业二区有四代劳模和金牌队的历史,我们借此提炼了“人人争先 永不满足”和的劳模文化“事事过硬不留死角”的金牌精神,使员工感到自然、亲切,能够自觉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三)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建设服务到位的基层文化

企业文化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并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建设基层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有效服务于基层的中心工作。采油五厂成立以来,原油产量连年持续攀升,生产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在基层文化建设中,我们把“坚持追求业绩,注重实效”的核心经营理念和“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奉献社会”企业精神的宣贯,与“形势、任务、目标、责任”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让员工的行为和工作,与完成产量任务、成本指标和实现安全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在有效服务中心工作上已初见成效。在老区挖潜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厂认真贯彻“老区不老、小块不小”的勘探开发理念,突破定式思维,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在4个目标区开展滚动评价工作,实现新增地质储量776万吨。特别是在港西、港中结合部,应用精细地层对比、地层精确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储层预测等技术,滚动井西58-8井获得成功,该井区钻遇明化镇组、馆陶组油层93.2米/14层,新增地质储量259万吨,并在两个月内完成开发方案的编制、现场实施、整装投产,形成日产能力300吨。西58-8井区的发现,不仅扭转了我厂被动的生产局面,为圆满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使我厂更加坚定了在港西油田中浅层寻求更大突破的信心和决心。

在确保老区稳产工作方面,我们有效践行“人井合一”的管井理念,在采油厂适时开展了“我说我井”工作,不仅使员工技能素质显著提高、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工作热情更加饱满,而且为实现自主管理探索了一定经验,保障了老区的稳产上产,使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得到夯实,各项管理指标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躺井率由5.1%下降到了4.62%,单井护理措施落实率由98.4%提高到了98.78%,注水执配率保持在98%以上,分注合格率由78.85%提高到81%。“我说我井”工作在油田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我厂在公司举办的班组地质图件配备与使用竞赛中获得了第一名,“我说我井”动态分析竞赛中,我厂有3人参赛,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同时我厂荣获最佳组织单位称号。

此外,我们积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向安全生产延伸,努力构建基层安全文化。集中力量对近十年来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剖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探寻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了做好安全工作的启示,提炼了管理者和员工安全行为准则,汇总了各类安全标识,编成了《安全指导手册》,发至基层班站,让员工自觉学习,基层安全文化的氛围日益浓厚。我厂输注作业区改变了以往无论刮风下雨,只要生产需要就坚持上大罐量油的做法,目前,我们提高了大罐液位计的准确度,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坚决避免上罐量油,把“关心员工安全”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将抽象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让员工严格依照执行,充分实现制度刚性与管理柔性的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要在基层得到落实,不仅要建设好基层的物质层次的文化,更要建设好基层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员工的行为不仅要靠理念来引导,更要靠制度来约束。从现阶段看,我们的基层物质文化建设已初见端倪,关键是要建设好制度文化。这是全面建设好基层文化的重要保障。

我们认为,建设基层制度文化,首先是要对现有的基层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类和完善,使制度能够体现文化理念的要求,同时,在建立新制度时,也要将我们的文化理念,融入制度之中,使制度与我们的核心理念、价值观相统一;其次,还要探索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制度,使基层文化建设有制可依、有章可循。

第3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基层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育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5-0127-02

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是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2012年8月,围绕加强新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文化家园—万村千乡文化带头人”选拔培育工作的通知》(新文社发〔2012〕25号),确定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 2013年年初,昌吉州党委通过开展对“基层文化带头人”的选拔、培育,激发他们的活力,使其成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排头兵、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为推动自治州基层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 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区、州党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昌吉回族自治州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和“三个率先”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现代文化推进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要求,昌吉州开展了在全州乡镇(街道)的451个行政村、113个社区各类农牧民(居民)文化骨干群体之中择优选拔和培育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扎根基层,政治合格,业务过硬,在社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作用的“基层文化带头人”队伍。

为做好此项工作昌吉州党委宣传部专门下发了《关于选拔培育自治州“基层文化带头人”的意见》(昌州党宣〔2013〕 8号)、《关于命名自治州首批“基层文化带头人”的决定》(昌州党宣〔2013〕 11号)、 《关于选拔命名2013年自治州“基层文化带头人”的通知》(昌州党宣传〔2013〕19号 ) 、《关于组织开展“基层文化带头人”培训的通知》(昌州党宣传〔2013〕23号)等文件。

截至目前昌吉州共选拔“基层文化带头人”564名,2013年3月19日至23日和4月13日至18日分别举办了乡村基层文化带头人和社区基层文化带头人培训班共2期,且在第一期培训班结束后昌吉州党委宣传部要求全州7个县市对所选育的“基层文化带头人”在4月10日之前全部轮训一次。承办单位昌吉州文化馆为了能使基层文化带头人培训班能赶在农忙之前顺利完成,调集精兵强将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的乡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实践与创新》等各门类课程内容组成讲师团,笔者作为讲师团的一名教师随团赴昌吉州7县市讲课并就“基层文化带头人在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进行调研。在最边缘的木垒县东城镇具有代表性文化带头人苏娟家(既是农家书屋、党员活动之家又是文化活动场地)和离昌吉州较近的呼图壁县大丰乡的李连秀家(常年将国家的惠民政策编成快板,组织姐妹义务演出),对她们所开展的这些工作感受颇深。也深深感受到基层文化带头人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基层文化带头人”的选拔、培育工作,尤其在对其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这些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也被那些可亲可敬的兼职“基层文化带头人”感动着,他们的活力、热情以及作为“基层文化带头人”的自豪感,当之无愧地成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排头兵、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带头人。

2 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一阶段对“基层文化带头人”的选育、培训、调研,发现尽管近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笔者在基层工作20余年,在实际工作中也明显地感觉到:

(1)农村文化建设仍然基础薄弱、队伍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特别是村级文化建设仍然缺乏可操作的制度性保障,仍有组织不健全、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社会参与不畅等问题存在,尚未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特别是部分农牧民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还比较落后,农牧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数量少、能力较弱,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不够丰富,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等问题较为突出。

(2)目前负责村级文化室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由村干部、离退休人员、教师和社会志愿者担任,既无职称又无报酬,全凭着对文化工作的一份喜爱和一腔热情来从事文化管理工作。文化站的文化专干虽然肩负指导和组织文化室的工作,但身兼数职的文化专干往往连乡镇文化的工作都难以应付,根本没有精力再来抓文化室的工作。“基层文化带头人”虽有满腔热情,但融入不了村级的管理阶层,虽然在昌吉州出台的《关于选拔培育自治州“基层文化带头人”的意见》中规定基层文化带头人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时,各级要在场地设施、设备器村等方面提供便利,但没有相应的制度,即便是想搞活动,也存在活动场地难协调的矛盾。

(3)昌吉州所属113个社区,有部分社区无文化活动场地、无活动经费支持,有些业余团体组织无序,班社凌乱,没有相应的组织保障,靠离退休干部、职工自发组织开展,造成班社多、不固定且人员交叉流动,使各业余班社之间矛盾加大。

3 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按照党的十关于要建设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治区文化工作会议关于宣传文化工作要想全社会铺开,覆盖偏远农牧区各族群众,消除文化工作盲点;昌吉州文化工作会议关于立足农牧民思想实际创新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使文化工作真正做到“宣传到人、切实管用”地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昌吉州党委、州人民政府将2013年确定为文化推进年,并率先把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摆上工作日程,通过落实乡镇(街道)党委必须配备一名专职抓宣传工作的委员和乡镇(街道)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宣传干事的有关政策、建立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财政补贴制度、选拔培养基层文化带头人并实施财政补贴、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训等四项举措,切实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领导。改善基层文化建设的领导策略是更新领导观念,理清领导思路,明确领导目标,完善领导分工,改进领导方法。乡镇、社区文化的组织领导是基层文化整个“管理场”的核心部分,领导者是整个管理活动的组织者,要有效地实现组织管理目标,就必须讲究和改进领导方法,下大力气支持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2)以人为本。发挥“基层文化带头人”组织能力的作用,遵循农民、居民是基层文化的主体,是基层文化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在组织、领导基层文化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百姓是基层文化的创造者和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依靠农牧民群众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的夯实基层文化的主阵地。

(3)依靠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队伍建设涉及队伍建立、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需要一定的人、财、物作保障。在以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为契机,争取各级文化部门不但在人员培训上予以支持,更要在经费以及工作中落实并督促指导,使基层文化管理更加规范化。如昌吉州所属的阜康市出台的《阜康市文化扶持政策》对业余班社的演出做出规定,每年演出30场以上,拨付资金4万元,有效地规范了班社凌乱的窘迫局面。

(4)专兼结合。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及社区文化队伍,文化队伍的组织建立、活动开展、素质好坏、持久长效是文化队伍有没有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文化专业骨干是文化队伍的核心和精华,能带动影响业余队伍的发展。所以,我们抓文化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将文化馆、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以点带面。

(5)资源整合。加强对农村、社区业余自乐班社的辅导,使他们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和自身素质,依靠业务行家力量,不断地为他们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文化内容包罗万象,涵盖文化各项业务,不同文化队伍从事不同文化内容项目,通过相互切磋、相互学习,使各县市的基层文化带头人在管理上能得心应手。因此,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用,从而不断加强文化管理的网络化和规范化。

总的来说发展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既是基层群众的愿望又是时展需求,要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联系在一起,切实把农民及社区居民的需求以及政府能够创造的条件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第4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河北省太行山区 公共文化 跨越式发展

一.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中央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最新要求

2015年初,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并提出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其中明确指出要推动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等公共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公共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更是受到高度重视。为了加紧实现这一工作,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在2015年底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首次对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作出规划安排,《规划纲要》指明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有明显改善,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公共文化在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在我国由传统型政府职能向现代服务型政府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已经成为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向公众提供基础的文化设施与服务,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文化素质,它涵盖了基础文化基础设施(包括硬件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场馆等以及软件如政策保障、人员配置、服务标准等)和文化生态体系(如文化资源的保护等)。

太行山区包括河北、河南、山西、北京三省一市的一百多个县,其中河北省占到了其总面积的约30%。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环境复杂,再加上历史原因造成的人口结构及文化素质等因素,表现出规模性的集体贫困现象。这里散落着河北省大多数国家级贫困县,从人均收入水平来看,太行山区尤其是河北省部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燕山―太行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将其确定为我国当前扶贫开发的一个主战场,其中河北省张家口、承德、保定三个市的22个县丰宁、蔚县、涞水、阜平、易县、曲阳被纳入规划。《攻坚规划》中不仅关注经济发展,将社会、生态、文化问题也纳入其中,提出要“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可以说,太行山区公共文化建设迎来了历史机遇。为更有效推动太行山区公共文化的“跨越式发展”,课题组首先对当地公共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对策建议。

二.河北省太行山区公共文化建设现状

1.基础设施“重建轻管”,缺乏更新和维护

近些年,河北省政府加大了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各地硬件设施基本达标。各县及以上辖区普遍设立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设置综合文化站,各行政村也普遍设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老年活动室等,一些条件较好的村建设有网络场所和文化健身广场,可以说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成。

但是通过对太行山区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情况的针对性调研,我们发现这些设施的利用率不高,“重建轻管”的问题较为突出。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办公条件较差,巩固率不高,有些在建成考核验收之后就处于闲置状态,有些被挪用挤占,甚至有些已经名存实亡。尤其是很多村庄的文化设施已经陈旧,一些活动室房屋简陋,周围环境较差,农村书屋因所藏书籍与农民需求脱钩,且更新速度慢,群众参与的热情不高,借阅人数较少。相比而言,室外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等利用率较高,但是损坏较为严重,由于缺乏资金,难以得到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2.文化管理和服务人员配置不足,整体素质较低

按照国家要求,各县及乡镇综合文化站需要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人员。有部分乡镇,由于费的问题或者对文化发展不够重视,没有完全按要求配备相应的文化专职干部。有些地方虽然配备了文化人员,但经常被领导抽调到别的部门从事与文化无关的工作,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农村基层文化服务人员缺乏的情况尤为严重,由于整体收入水平低,太行山区大部分行政村没有专门的文化服务人员,文化活动室、农村书屋管理员往往由村干部或活动积极分子兼任,文化管理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只是在有活动时临时组织,由于没有固定的岗位和收入,人员也不固定,流动性较强。如有的村文化活动中心只有一间房子,一块牌子,却难得见到一个人在此办公。除此之外,农村文化服务队伍参差不齐,大多数是业余人员,并且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培训机制,因此整体素质不高。

3.文化服务项目单调,内容陈旧

调研发现,太行山区很多村镇民间文化活动相对来说较为单调,文化氛围极其薄弱。村民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打麻将或玩扑克,在手机兴起后,更热衷于玩手机,参加集体文化活动越来越少,跳广场舞几乎成了唯一的群体性文化活动。靠近县城或较大一些的村庄过年过节时会有社火表演,或者在婚丧嫁娶的日子请戏班子来唱戏,一些文化基础较好的地方有村民自发组成的锣鼓队或秧歌队,但是一些偏远村庄的农民生活冷冷清清,几乎处于文化“盲区”。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河北省各级文化机构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等,但是总体而言,活动次数较少且有些与农民需求脱钩,很多地方的村民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盼来一次文化演出,电影放映的片源也大多是题材比较旧的影片,贴近时事、市场反响好的影片很少,因此农民观看的积极性不高。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农民对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够满意,觉得自己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三.具体对策建议

1.打造“十里文化圈”

河北省应将文化建设资金更多向太行山贫困地区尤其是向基层倾斜,打造“十里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是城市“十分钟公共文化圈”的延伸,它旨在推进县乡村各级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使农民在离家十里的半径范围之内能拥有适合的文化活动场所,就近获得文化享受。太行山区的文化设施建设虽然数量上有了一定规模,但大多各自为政,随意性较强,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针对当地人口分散,地形复杂的特点,河北省应进行文化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和布局,在太行山区打造“十里文化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可以以乡镇文化站为龙头,向周围辐射,尽力将其打造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要把文化共享工程向太行山区延伸,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另外,要改善和提升现有设施的水平,拿出专门经费用于设施建成后的运行保障。

2.建立流动文化服务常态化机制

由于山区居民居住分散且交通不够便利,固定的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辐射范围受到限制。再加上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为严重,文化设施差距较大。为了扩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半径,可以在文化服务的薄弱区开展更多的流动文化服务,实现文化共享,体现均衡化发展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选择人口相对集中、群众经常活动的地段,设立基层文化服务网点,为开展流动服务提供基本阵地;为各县及乡镇公共文化单位配备更多的流动文化服务器材设备,如流动图书车、流动舞台车、流动博物馆等,使其具备经常性开展流动服务的条件;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扩展流动文化服务项目,将图书、影视、展览、文艺表演等文化内容巡回流动;利用新闻媒体、网络传播、公示栏等向群众公布文化服务信息,使群众能跟据自身需求选择和参与。总之,在太行山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应建立长效的流动服务机制,逐步明确各级各类文化机构开展流动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使其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常态化。

3.盘活地方传统文化资源

太行山区很多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受现代文化的冲击相对较小,保存了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源,如邯郸涉县、保定曲阳、易县、石家庄井陉等。其中井陉县天长镇,永年县广府镇、峰峰矿区大社镇等都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井陉县于家村、邢台县英谈村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另外,传统戏剧、曲艺、舞蹈、民俗等种类丰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秧歌戏、傩戏、拉花、丝弦等。这里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但在以往受资金和观念的限制,缺乏对之更深刻的发掘和保护。河北省今后应组织协调民俗专家、文化工作者等深入实地考察、采风调研,摸底造册。在有效挖掘各类民间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发展和创新,形成内容丰富、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体系。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在当地都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盘活这些资源,在推动非遗保护的同时也能丰富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4.培育和x拔民间文化人才,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

针对太行山区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人才奇缺的现状,要配齐文化管理专职人员,稳定文化服务工作队伍,在落实编制、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方面,强化公共文化的“软件”建设。一方面,建立文化人才下乡制度,逐步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待遇,面向社会招贤纳才,可以参照教育按学生数、卫生按服务人口数核编的做法,科学核定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编制。另一方面,选拔更多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能人充实到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每个乡镇要培养起一支扎根基层、专业素质强的文化骨干群体。还要定期对基层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熟悉度和能力。还可以利用文化志愿者队伍作为补充,扩大文化志愿服务规模,比如鼓励在校大学生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活动,为太行山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第5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廉政文化 央行特色 完善体系 长效机制

随着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班子、进科室、进家庭“四进”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在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腐败行为,从人民银行系统发生的案件看,发案原因与赌博、生活腐化堕落等“腐败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腐败文化”不消灭,腐败行为就不可能杜绝,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围就无法根本确立。因此,基层央行如何在新形式下大力开展和弘扬具有央行特色的廉政文化,建立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的一项亟待探索和完善的工作。

一、当前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载体创新成为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主流。目前内联网、多媒体、专题片已成为基层央行不可或缺的一个信息传播载体,具有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及时、形式生动等优势。教育形式从最早的警言警句、廉政典故、廉政文学逐渐增加到廉政漫画、廉政短信、廉政屏保等,技术含量高,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互动性。

(二)提升层次,廉政文化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大多数单位把廉政文化建设当作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突出教育重点,划分教育层次,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座谈会、集中培训、廉文荐读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使廉政文化教育体现出针对性和前瞻性。

(三)廉政文化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央行实际。一些单位能根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点,并结合央行业务工作实际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如把作风建设年活动、学习制度落实制度、行风建设、节约型机关等活动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廉政文化的渗透性和实效性,扩大了廉政文化建设的覆盖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四)廉政文化建设在措施上更加注重长效性。从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得好的单位来看,廉政文化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相对完善,对廉政文化建设有“硬性”规定,强化监督落实。规章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可以使员工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无形中增加廉政意识,脑中多了“廉政”这根弦。

二、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调研发现,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还存在不平衡,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廉政文化建设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廉政文化建设意识淡薄。部分基层央行干部职工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知之甚少,对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反腐倡廉是领导干部的事,与己关系不大,因而对反腐倡廉建设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

(二)廉政文化的合力作用还不够凸显。廉政文化大宣教格局打造得还不到位,缺乏应有的力度和文化氛围。一些单位的廉政文化活动对象以党员领导干部为主,忽视了广大普通员工,廉政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无法形成。

(三)廉政文化建设方式比较单一。基层央行廉政文化教育形式还不够丰富,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之间还没有找到最佳的结合点,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思想共鸣和达到引起警醒的效果。

(四)廉政文化建设制度相对滞后。目前,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更多的侧重于文化层面,而对制度、体制上的设计和安排缺乏系统性,不够健全和完善,刚性约束不强,超前性研究不够,制度建设显得相对滞后。

三、积极构建廉政文化体系,推进廉政文化长效机制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构建“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的廉政文化建设体系,推动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班子、进科室、进家庭,使廉政的理念和行为模式变成基层央行业行之有效的规范和传统,实现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一)提高认知程度,培育理想信念,构建廉政文化思想体系

廉政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也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要求干部职工不断提高对廉政文化的认知程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让无形的廉政理念在干部职工内心深处扎根。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作为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通过理想信念、人生观、思想道德等学习教育,坚定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提高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和自律意识。二是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廉政文化既保持优良的文化传统,又体现其崭新的时代风貌和行业特色。不断拓展工作思路,赋予廉政文化以新的内涵,创新形式方法,开发战场阵地,最大程度地释放文化涵量。三是要引导员工树立高尚的理念信念,激发基层央行廉政文化的生命力。要确立鲜明的核心价值观,即做什么对社会有利、朝什么方向努力和好坏的标准问题,使自律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内心,使之融化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血液中,达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

(二)拓宽宣传载体,搭建教育平台,构建廉政文化宣传体系

央行廉政文化建设,只有不断拓展廉政文化宣传阵地,完善廉政文化宣传网络,搭建与干部职工交流互动的平台,充分发挥网络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才能使廉政文化渗透到人民银行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人人讲廉的良好局面。一是要深入开展勤政廉政教育,将廉政教育内容纳入各项教育活动中,以报告会、知识测试、电化教育、读书思廉等形式有重点地解决党员干部思想存在的问题。二是要开展典型学树活动,树立一批勤政廉政典型,以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三是要开展警示教育,用文学体裁编写违纪违法案例点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录像片和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四是要创作一批富有鲜明行业特点、员工乐于接受、可持续供给的高雅或通俗的廉政文化产品。如讲廉政事、唱廉政歌、编廉政书、拍廉政片、树廉政风,做到寓教于乐,使廉洁奉公成为干部职工人生和工作中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

(三)体现业务特色,打造文化品牌,构建廉政文化教育体系

廉政文化建设要贴近干部职工思想和工作实际,突出本行特点,培育具有时代特征、新内涵、精品化的基层央行廉政文化,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体系。一是要紧密结合基层央行工作实际,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把廉政文化渗透到执行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支付结算、国库管理、反洗钱等业务领域的全过程,使干部职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中得到启迪,陶冶情操。二是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依托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把弘扬历史优秀廉政文化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提炼红色文化资料。如利用枣庄的台儿庄大战、铁道游击队等红色资源,建立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组织领导干部到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教育。三是提炼历史文化精髓。要大力弘扬特色文化,如枣庄人行可以充分挖掘墨家文化精髓,将墨家文化与廉政文化相结合,大力宣传墨家学派的兼爱、尚贤、节用等先进思想理念,对干部职工进行潜移默化教育。

(四)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机制,构建廉政文化保障体系

第6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一、当前,我国农村乡镇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尽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资金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但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度还不够。特别是上级文化部门与乡镇政府配合不够,不协调,有的部门仍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认为经济出成绩出效益,办文化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因而对宣传、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不够积极主动。有的群众和基层干部对“大文化”的理解仍很肤浅,认为文化建设就是组织演演戏,扭扭秧歌等,没有认识到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由于机制和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许多乡镇文化中心只有两三个人,且文化层次低,没有文化专业特长。许多乡镇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也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服务中心编制少、人员少,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逐渐“老化”,年龄大都在55岁以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新时代的“乡土人才”培育严重滞后。特别是近几年,忽视了对民间传人的保护和培育,具有特色文化的人才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有的民间文艺表演绝技面临失传。村级组织的文艺骨干显得更为缺乏。

(三)对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经费缺口较大。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总体逐年增加,但因投入的资金有限,与国家的要求和实际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工作更好更快的开展。

(四)农村乡镇文化开展缺场地致使活动开展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虽已建立但还不完善,功能发挥有待于加强,城乡社区文化活动的日趋活跃与农村基层文化内容的相对贫乏之间的反差比较大。农村乡镇文化活动场地缺乏,项目单一,有的只有半边篮球架,有的是一张破烂的乒乓球台,有的图书活动室是挂靠在村部,有的连一个图书活动室都没有,造成农村乡镇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五)文化活动与群众难融合。群众对年年都要交费、且收费方式也不太灵活的有线电视一时难以接受,对一次性投资且费用便宜、使用方便的“锅盖”较欢迎,有线电视入户率受影响;数字电影放映前没有认真调研、大力宣传,没有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播放他们喜爱的科技片或文艺片,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农家书屋没有充分考虑大多数群众的文化需求,没有农民喜欢的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书,而是一些文学名著或高深的理论书籍,群众缺乏阅读兴趣。

二、破解我国农村乡镇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敢于在投入大、见效慢的农村文化建设方面下大力气真抓实管。切切实实将党和国家的一些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落到实处,树立“先进文化也是农村发展生产力”的观念。

(二)切实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乡镇文化队伍建设。从机制和体制方面,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农村乡镇文化发展的人员少素质差的难题。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文化队伍建设中来,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对基层文化人员加强业务辅导,进行专业培训,要花大气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或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培养新一代文化人才。对年龄结构层次不合理的现状,要进行合理调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特别优秀的人才要用特殊的方式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只有广开门路,广纳贤才,输入新鲜血液,才能尽快、彻底地改变基层文化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

(三)对公共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应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基本文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并应逐年增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乡镇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足额资金用于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鼓励补贴自办农民文化大院,还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四)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按照“量力而行,穷则穷办,不能不办”的原则,有计划地对文化设施进行修缮改造,使乡镇文化站能有基本的活动阵地,基本的活动项目,乡村都有农民文化娱乐场所。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功能,加强乡镇、村与农村学校的配合,做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校的人财物力资源开展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乡村文化协管员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体育、节庆民俗及电影、录像放映等活动。积极扶持发展乡村“文化中心户”,发挥其带动作用。

第7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企业的廉正文化是以廉洁制度为基础,用科学的方式推进廉正制度的实施,保证企业在市场上打出名声,加快企业的发展进度,从文化层面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加强企业廉正文化建设就是把廉正文化所包含的廉正、诚信守法、勤政和谐等思想理念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相融合,以形成企业内外清廉、倡廉、尊廉和崇廉为主导的良好氛围,不断的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对企业来说,想彻底掐断滋生腐败的温床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廉正文化对预防和惩治具有导向性作用,能够增加企业的拒腐防变能力。此外,文化作为一种意识一种精神,对人的行为习惯具有内在的驱动作用,把廉正文化融入高速发展的经营管理中,对弘扬新时期的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发展企业先进文化,丰富企业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企业廉正文化建设阻碍的因素分析

从目前大环境来看好多企业已开展企业廉正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效,但各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阻碍因素对其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廉正思想意识有待提高

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推广建设廉正文化,基层员工甚至是领导对廉正思想的认识还不深,究其原因无非是廉正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会产生直接作用,也就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廉正文化建设过程中一些领导表现为消极怠慢的无为状态,情绪上过于被动,而员工对廉正思想更没有深刻的认识,概念上含糊不清,最终使廉正文化建设收到了阻碍。

2.企业廉正文化的教育方法急需改进

从具体的工作角度看企业廉正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有待改进。实际工作开展时,建设主体对象往往偏向企业领导,对基层员工的教育力度不够,束缚了廉正文化建设,导致基层廉正思想严重缺失。从廉正教育的内容上看偏向于基础理论,与实际情况造成一定程度的脱节,无法适应当前局势的需要。在教育的形式过于贫乏枯燥,活动素材较为单调乏味,无法很好的武装员工思想,企业的廉正文化教育实效性受到了制约,无法营造出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3.领导者的短期行为比较明显

企业廉正文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长期的过程,切不可半途而废,如果只是根据领导者一时的意愿,急功近利,采取形式主义的方式,不顾实际效果,短时间内对领导者的倡导理念和设计大肆宣传,通过各种思想运动或广告的形式建设企业廉正文化,这样建立起来的廉正文化并不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三、加强企业廉正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大廉正文化建设的组织力度

第一,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到廉正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要重视廉正文化建设工作,把廉正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反腐倡廉的任务来完成,与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群众知晓、清楚廉正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推进党风党纪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反奸诈斗争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第二,屏除廉正文化建设无用论的思想,激发广大干部和员工参与的热情,帮助他们及时摆正廉正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克服搞形式走过场的表面现象,消除形式主义论、与己无关论、无用论等模糊认识,做到两手抓,企业的发展要抓,廉正文化的建设也要抓。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领导干部、员工的文化素质水平,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普及廉正文化知识,唤起他们主动投入廉正文化建设的热潮,使之成为廉政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创新廉正文化建设新思路,沿着廉正文化建设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促进企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2.增强企业廉正文化建设的创新力度

当前企业的廉正文化建设是对传统企业文化教育方法的一个新突破,它符合企业反腐倡廉建设从基础抓起的发展方向,是一项前途光明而又艰苦卓绝的创新事业。坚持深入调研、循序渐进、形成体系的基本路径,着力实现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形成框架向完善制度转变,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强廉正文化的吸引力,拓展延伸宣传阵地。充分利用企业网站、宣传栏、内刊等媒介丰富新的活动载体,利用员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充分调动积极性,使之积极的参与到廉正文化建设当中。发挥好个基层部分的主力军作用,延伸廉正文化的触角,拓展廉正文化市场,整合基层可利用资源,形成廉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态势。二是企业试点的示范效能上求实效求创新求突破。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化的收益,也就是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在经济中运行的准则,把这理论应用到企业的廉正文化建设中也很具借鉴意义。实际企业廉正文化建设也注重投入产出比,但企业廉正文化建设更加倾向于社会效益。

3.以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廉正文化氛围

我们应把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丰富文化内涵,渗透融合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寓教于乐的新颖形式展现出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目的,为企业营造出依法经营、正直守信、廉政自律的环境和构建良好的和谐廉正文化氛围。一是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和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利益观、权力地位观;二是切实抓紧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廉政理论教育,使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能自觉用廉政理论武装头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认真开展好“牢记两个务必,加强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四是必须加强腐败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员工讴歌正义,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使其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4.逐步建立健全廉

正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企业的廉正文化建设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新思路,统筹兼顾,把其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工作任务来抓。既要营造良好浓厚氛围,也要建立健全其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廉正文化建设的成果。强化领导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加大投入,建立评估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形成保障机制和研究机制,为廉正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四、总结

第8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光谱;企业文化;员工行为

经过长期的努力,X集团结合自身行业特征和特色,建立了以“光谱”为文化主题和文化象征的企业文化体系,在该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中集中组织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理念先进、体系完善、员工认同的公司文化,建立独特的价值体系。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该企业建立了以公司理念为导向、以公司关键行为类别为主题的行为规范体系。

人们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代表学派,一个是定性研究学派,一个是定量研究学派。这两个学派的研究之间存在很多争议,定性研究学派认为定性研究可以提供深入的观点,但是定量研究却不能,定量研究会受到样本、分析工具等的影响。定量学派研究学者认为定性研究往往没有严瑾的理论支持。因此,在本文中,将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对X集团的企业文化进行研究。

一、“光谱”企业文化分析

X集团是一家服务型企业,主要为其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X集团的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如下:企业价值观——共识、共创、共享;企业发展观——科技引领、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和谐发展;企业精神——自信自强、不断超越;经营信条——服务是第一产品,效益是第一目标;服务理念——从客户最满意的地方做起,从客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进。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的主题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中员工行为都会产生影响,当一个企业拥有明确的企业文化时,不仅可以诠释企业的使命、远景、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精神,还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带来凝聚力,将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更加优化企业内员工行为。

“光谱”企业文化也可以称作“七色光谱”企业文化,七色分别指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并且结合X企业文化具体内容,我们将七色分别对应的员工行为列举如下,“红色”文化行为:对应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社会责任、个人品德修养方面,简称“品德文化建设”。“橙色”文化行为:对应员工的工作态度、规范化方面,简称“敬业文化建设”。“黄色”文化行为:对应员工的团队合作方面,简称“团队文化建设”。“绿色”文化行为:对应员工的安全意识方面,简称“安全文化建设”。“蓝色”文化行为:对应员工的开拓创新方面,简称“创新文化建设”。“靛色”文化行为:对应员工的技术、管理工作绩效方面,简称“绩效文化建设”。“紫色”文化行为:对应员工的服务水平、精细化作业方面,简称“服务文化建设”。

二、研究方法

根据“光谱”文化对应的七色员工行为,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发出248份问卷,回收234份,经逐份问卷数据录入发现废卷13份,最后统计有效问卷数共221份。有效问卷率为89.11%。从员工层次样本分布来看,在本次问卷调查人群中,中、高层填写的调查问卷总共72份,占总数的32.6%;基层填写的调查问卷149份,占总数的67.4%。本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在“光谱”企业文化下员工行为的优点与短板,从而发扬员工行为的优点,对短板行为进行改正。

X集团“光谱”文化优化试点建设根据光谱文化战略的宗旨要求,经初步的研究,结合国内外优秀企业管理经验,依托文化管理理论,分解为七大文化因子,二十个指标体系,作为调研分析参照表,经过试点建设单位的实际调研采样数据分析,对指标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各指标权重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然后得出最后的评价体系方案。

表1:员工行为优化建设指标体系的内容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F1指标X1、指标X2、指标X3…指标Xn指标F2指标Xn+1、指标Xn+2…指标Xn+a指标F3指标Xn+a+1、指标Xn+a+2…指标Xn+a+b根据指标编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量表评分。发放、回收问卷。依据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原理,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并且计算出各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的载荷矩阵,各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等根据方差解释和因子得分,可以直观的得到因子的重要程度。

表2:调查问卷统计性分析

〖3〗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Kaiser-Meyer

-Olkin 度量近似卡方dfSig.红0.9111968.764450橙0.8822265.27450黄0.911102.315210绿0.9111604.414280蓝0.9252625.202780靛0.8761000.63150紫0.9151486.95121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七色光谱”员工行为调查问卷中每个部分的KMO值为都大于0.882,根据Kaiser给出的KMO度量标准可知原有变量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是也都很大,相应的概率P-值接近0。若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应拒绝原假设,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阵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根据员工行为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所设计的调研问卷,对三个试点公司的中、高层和基层员工行为调研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我们得到A集团 “光谱”文化员工行为一级指标的得分值,见表。

表3:一级指标分值分配表

光谱文化行为提取得到的方差百分比按比例得分A红色-品德文化行为0.77613%13分B橙色-敬业文化行为0.88415%15分C黄色-团队文化行为0.78413%13分D绿色-安全文化行为0.90716%16分E蓝色-创新文化行为0.87915%15分F靛色-绩效文化行为0.87414%14分G紫色-服务文化行为0.81914%14分合计5.923100%100分 在各个颜色所代表的一级指标分配值中,红色部分提取到的方差是0.776,所占百分比为13%,按比例的相应得分为13分,其他类似如上表所示。七种颜色合计后,提取到的方差合计为5.923。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得X集团 “光谱文化”员工行为分类中,不同的行为对总文化的贡献数据。

在7个一级指标中,安全文化行为的分值最高,说明试点公司的安全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并切实体现在行动上。其次是橙色敬业文化行为和蓝色创新文化行为。靛色绩效文化行为和紫色服务文化行为相对来说处于一般位置。红色品德文化行为得分最低,结合对企业访谈以及相关资料来看,员工在大局意识,关心国内外大事、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观有很强的认同感、品德修养高,有良好的个人作风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根据调查问卷二级指标统计指标值来看,红色品德文化员工行为二级指标分值说明员工对时事政策学习行为尚存在不足,工在一些良好的修养方面的行为也需要强化。橙色二级指标分值说明员工在接受工作任务以后能认真完成工作,但主动承担工作的行为不明显。黄色二级指标分值说明员工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但可能由于协作分工及组织激励等对团队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绿色二级指标分值说明员工对安全的重视明显表现为“亡羊补牢”导向。

蓝色二级指标分值说明员工行为的都基本上体现了相应的文化内涵和要求,员工行为比较一致。

在问卷的三级指标的统计值来看,红色品德文化员工行为的10项指标、橙色敬业文化员工行为的10项指标、黄色团队文化员工行为的7项指标、绿色安全文化员工行为的8项指标、蓝色创新文化员工行为的13项指标、靛色绩效文化员工行为的6项指标、紫色服务文化员工行为7项指标的均值基本上都为4.50左右,都接近极大值统计量5分的分值。这说明被调研公司员工的总体文化行为分值较高,反映出良好的整体文化效果。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从总体上来看,X集团以“光谱”为文化主题的企业文化体系已经显示其独有的特色,初步显示出了公司的“文化力”,而且公司文化在员工的行为中都有比较明显的体现。被调研的公司中,高层和基层员工1881个关键词涵盖了“光谱”文化的各个方面,且中高层和基层频度和频率最高的10个 “高关注度”词语基本一致,如:“文化创新”、“沟通联系”、“定期例会”、“相互协作”、“绩效考核”等,这说明集团的文化建设在调研公司获得了普遍认可。

从细化的员工行为调研指标来看,每一种“光谱”文化类型中都有明显的高得分行为项和低得分行为项,而且高低分之间的差距比较大。说明“光谱”文化七个方面内部员工行为表现的不平衡性成为员工行为差距的主要内容。

根据对X集团“光谱”企业文化下的员工行为的分析,笔者得到X集团在企业文化下相应的员工行为中的优点与短板,在今后的集团发展中,要不断提升短板,全方面的优化员工行为。

【参考文献】

[1]邢成.迁徙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能力的作用与提升[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8).

[2]陈传明,张敏.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分析与测度[J].管理世界,2005,(06).

[3]徐向农.企业文化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07).

[4]史秋秋.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J].中外企业文化,2003,(11).

[5]唐炎钊,袁睿晗. 企业文化塑造的跨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2,(04).

[6]赵曙明,裴宇晶.企业文化研究脉络梳理与趋势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10).

[7]曲庆.中美优秀企业文化陈述的对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05).

[8]潘安成等.企业文化系统及其塑造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04).

[9]Martina K. Linnenluecke, Andrew Griffitch.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Volume 45, Issue 4, October 2010.

第9篇:基层文化建设调研范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路径;分析

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配送,它担负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凝聚共识、提高公民素养的重要使命。因此在对城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全面加快基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并且对知识以及文明进行传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全面提高人们群众自身的文化品位,创建现代化公民品格,让基层文化建设成为城镇化发展形象的主要推动力。

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投入不足

对于服务型政府部门来说,能够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其最重要的职责,在实际中,政府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中央、省、市、县地方财政部门对文化建设的配套投入在全面的增加,“十二五”规划要求,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十三五”开局之年,更要求全面提高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文化部要求,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应占财政当年增长支出的1%,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经费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欠发达地区很少地方能够达到这个标准。就拿遵义市来说,在推进遵义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的进程中,中央、省、市、县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确实在逐年增加,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等一大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在持续推进,但遵义市有15个县(市、区),目前建成的图书馆只有12个,三个区未建图书馆;建成的文化馆只有11个,有两个文化馆正在建设中,还有两个区文化馆还未纳入计划,我市的很多乡镇文化站也只是在镇政府内设一间办公室而已;文化体育广场建设也在增加,但仍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财政收入好的乡镇,村村都有乡村舞台,但仍有大部分乡村农民没有活动场地;大多乡镇的农家书屋形同虚设,没有采购新书,更新报刊,不能真正吸引群众看书看报。由此可见,各级政府对文化的不够重视,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不足,使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馆、图书馆、文体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供给渠道和方式不完善

现今,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在创新方面依然存在着不足,并且服务的方式也较为落后,没有能够建立起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的供给方式。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但是基层文化服务机构对群众所需的文化活动场所和文化服务并没有给与充分的满足,已经严重忽视了对文化表现方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导致供给文化服务的总体能力提高受限。对于文化供需之间来说,依然具有着较大的结构缺陷,导致了大众的基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发挥出自身作用。例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艺下基层等服务大多流于形式,缺乏对于百姓需求的调研、考察,使策划播出的栏目、组织演出的节目、出版的报刊等文化供给服务时有欠缺,老百姓有怨言。

3.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

基层各级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文化主管部门对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缺少监管。尽管有公共文化服务供出评估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水分,且评估标准还欠科学化、制度化及相关有效的理论基础数据。同时在评估的主体上,科学的评估本就应是强调内外和上下的互动,但是目前的评估仍然是以政府作为主导,这种“上评下、内评内”的方式缺少着开放性,直接导致了绩效评估通常被扭曲,并且没有办法能够对公众的文化需求进行真实的反应,此外,也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问责机制。

二、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文化水平的措施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保证基层公共文化经费的投入

对基层地方党委及政府而言,通过其对公共文化的重视、关心程度,全面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力度上。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建设,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因此,把公共文化建设中党委和政府的主导责任提高到了“政治责任”的高度上,将文化建设视同经济建设一样,作为评价地方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每一级党委和政府部门做出了相应的考核。在我国公共文化建设的中,政府部门不仅仅是责任的主体,同时也是供给的主体,因此在公共文化投入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列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党委政府统筹、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宣传文化部门组建专门工作力量重点突破,把文化建设归入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中,自上而下合理制定制度化、标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指标和问责机制,就能确保公共财政在全面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上大有作为,从而在基层形成城乡一体、纵横贯通、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人民群众能共享文化体育广场、文化活动场馆、体育健身场馆、读书看报、广播电视、游艺娱乐、艺术培训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2.形成公共多样化服务供给机制,激发基层公共文化活力

对于各级政府部门而言,通过设置市(县、区、镇、乡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物、体育等公共文化机构在多元文化公共主体中发挥出较为重要的作用。文化主管部门指导、监督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方面的服务。对于每一级的文化机构而言,需要能够适应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能够将传统单一的服务改变成为多元的、综合性的文化服务,不断的创新服务的内容以及方式;重视人才培养,变“送文化”为“种文化”,通过培训吸纳基层文艺骨干和文艺积极分子进入文化志愿者队伍,使其成为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以文化馆活动为例:“三下乡”演出不能为完成任务凑几个节目走过场敷衍了事,必须根据群众的需求,进行供给侧改革,把“选择权”和“点播权”交给群众,按群众的“口味”送文化下基层,并逐渐形成常态;节日文化活动,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根据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确定传统文化活动的表现方式,如民间戏曲、手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通过互动参与,并融入生活化、时尚化吸引观众。同时也需要建立起公共文化需求的表达和信息反馈等方面的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化,提升活动品牌的影响力,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的形象,有效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3.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一是需要明确绩效评估原则以及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根据保障公民文化权益为目的,并且供给文化服务是需要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所以考核评价也需要突出需求作为导向。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突出以往评估主体的单一性,同时建立起一个开放性的评估体系。针对于开放性的评价体系而言,政府部门和公众评价组织是公共文化评估、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机构。然而在我国基层农村公共文化绩效评价系统之中,大众主体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是需要建立起根据群众满意程度作为其导向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有利于我国公民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并且也有利于解决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间所存在着的供需失衡的问题。二是需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绩效评估关键主要是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同时也需要引入现代化的评估理念,对运行评估机制进行完善,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在评估指标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提高能够反映出文化反作用的隐形指标,建立起更加科学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具体评分的方法中,可以借鉴综合评分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平衡计分的框架,立足于我国公共文化机构评价的要求以及评估体系的设计原则,引入“顾客导向”的管理及评估机制,形成有着系统性和关键性的统一评价体系。

三、结语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之后可以得出,构建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必须要进一步的去明确“责任在政府以及关键在投入”、重点在监督管理的理念,从而能够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保障基础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的投入经费,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经费。此外,也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文化建设领域之中,全面提高我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作者:唐兴琼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刘若实,张乃谏.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路径分析——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4)120-124.

[2]梁立新.转型时期基层组织公共服务:现状、制约因素及提升路径——基于温州市调查的实证研究[J].探索,2012,12(24)147-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