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价值工程基本原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园林施工;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1、施工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施工人员素质对园林绿化工程整体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园林工程与建筑工程相比较,在工程技术性和严谨性上略显缺失。但园林工程也并非是种花弄草,也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要有全而的了解,从而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另外,目前有部分个体施工团队看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收入十分客观,便纷纷涌入该行业中,但实际上这些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从而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对施工计划和进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施工管理不到位
很多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够重视,使得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落后,在施工中无法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施工计划。施工管理水平低造成施工经常出现返工现象,这对施工进度和树木存活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施工管理不规范还会引发环境污染。目前在我国园林绿化施工管理中最为基础性的问题就是施工管理不到位。
二、加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加强施工工序的管理
施工工序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到一起的一系列流程,按照施工工序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可以使施工过程井然有序,不至于造成施工过程的混乱。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对于每一个小工序都安排专人负责,可以加强对工序的统一管理和调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还能够极大地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园林工程包括工程设计、苗木绿化和土建施工等几个关键的流程,施工时要协调好这几个环节,加强管理;园林工程的施工要严格遵守施工的规范和标准,做到施工过程有据可查,有迹可循;明确园林工程中设计师、施工队伍和主管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的具体职责分配,并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履行好自身职责的同时,又能够加强合作,从而保证工程的建设进度和质量。总之,在园林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施工工序,并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创建园林工程施工的监理体系,不仅保证了园林工程的质量,也保证了园林公司和施工队伍的权益。同时,加强施工程序的管理也是施工安全体系的要求,有利于园林工程的施工安全。
2、加强人员的培训
当前,造成园林工程建设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专业人才的缺乏,无论是设计人才还是施工人才,都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因此,提高园林工程的建设质量,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园林公司要想成为业内的佼佼者,必须拥有一批专业技能强、业务素质好的水电工程师、园林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同时还应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绿化养护队伍。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园林工程也在不断呈现出新变化,技术人员不能固步自封,而应该不断加强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园林公司也应该为员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把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此外,国家可以从国家层面上对园林企业进行扶持,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从政策层面上给予优惠和支持,鼓励园林企业做大做强。
三、园林施工的成本管理及控制
1、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
如今园林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主要有职责权限的分配、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协调施工和管理间的关系。(1)职责权限的分配,即是明确职责分配,对整个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责任的明确分配,管理层则需要对施工管理的相关成本进行核算,并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成本之内。各项职责分配明确之后,所有的职责目标都必须接受一些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2)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转变,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转变成以管理层,项目施工层,岗位分化层的三层分化模式。(3)协调施工和管理间的关系,施工和管理之间一直处于一个矛盾的关系中,主要表现在,第一,项目工程的成本管理人员受到公司高层的严重干预,导致其内部的职责混乱不明,甚至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局面。第二,就是一些项目的成本工作的过程没有收到公司高层的重视,而只强调结果的出现。这就需要做到明确的分工处理。
2、园林施工中对于成本的控制
园林成本的控制对于园林施工来说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对质量和效果的把关,还要强化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成本的控制是保证公司盈利和发展的关键,具体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对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的标准是以其完成工程数量的大小来评定,从而对其制定相应的单价,最后以施工人员的劳动定额来进行评价,这样就能提高施工质量,彻底的改善了以往以天数来进行计酬的标准。(2)对于相关机械费用的控制,机械费用包括了施工中的机械和运输材料的机械费用,这两者都应该租赁以及自行采购的方相比较,这样较为稳妥。(3)对于材料费用的控制,材料的采购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采购人员应当结合市场的形式,观察市场上的那些主要供货渠道,然后对其价格已经材料的质量进行对比和选择,这样就能选择出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同时项目工程中的个层面的管理人员都需要对应其自身的权限来进行相应的责任承担,最好是建立起一个材料单价的层次审核制度,给每个项目组所需的材料进行明确的数量、额度的统计和规范。另外需要对于管理体制不足而导致的资金浪费的成本控制,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其公司内部的管理与具体施工上的原则相悖,使得这种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出现机构责任重置,施工队伍复杂,以及整体效率不高的现象。同时对一些相关的工期、商务安排、工款回收,还要索赔等一系列的成本都需要进行控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成本的控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形式上的控制,必须将控制的行为贯彻到每个项目的环节中,通过实际的管理,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的建设施工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工程,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相应的管理规范,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景观效果,同时也要对其成本进行控制,做好成本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园林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孝忠.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探讨[J].黄冈职业学院学报,2010,05∶12-15.
关键词:粮食法学;创新型法学体系;创新发展;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DF413
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7.03.03
[HS(3][HTH]一、创新型法学体系的提出
[HTSS][HS)]
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对“创新发展”的表述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通过“创新”推动“发展”,通过“发展”引领“创新”。“治国方略论”“人民主体论”“宪法权威论”“良法善治论”“依法治权论”“保障人权论”“公平正义论”“法治系统论”“党法关系论”等九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创新发展[1]。我国正在构建创新型国家,而构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创新发展不仅仅是制度层面的崭新理念,还应当成榉ㄑа芯康恼感吕砟睿从而构建创新型法学体系。
传统法学体系具有滞后性、狭隘性、封闭性等弊端,具体如下:基本原理过于强调固有原理和思维模式,缺乏对新兴法律现象的探索、升华,具有滞后性;核心范畴过于强调私法学与公法学之分,缺乏对新兴法学范畴的包容、吸纳,具有狭隘性;学科建设过于强调本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队伍,缺乏对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借鉴、引进,具有封闭性。创新型法学体系旨在突破传统法学体系的滞后性、狭隘性、封闭性,从而推动基本原理、核心范畴、学科建设的协同创新。具体而言,基本原理的创新发展强调理论基础的跨领域拓展、学科地位的夯实、价值取向的多元,体现前瞻性;核心范畴的创新发展强调主体、权利义务、客体、行为、责任及其救济的创新,体现包容性;学科建设的创新发展强调学科体系的呼应联动、研究队伍的跨界互动,体现开放性。
中国粮食法学是对粮食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是经济法学、农业法学的重大创新,体现了创新型法学体系的发展规律:其一,中国粮食法学具有丰富的基本原理,迎合新兴法律现象的发展潮流,既非“早产儿”又非“畸形儿”,需要创新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价值体系,体现前瞻性特征;其二,中国粮食法学需要突破传统私法学与公法学的明确划界,创新发展对主体、权利、义务、客体、行为、责任等的理解,体现包容性特征;其三,中国粮食法学具有完整的学科建设规划和新兴的研究队伍,不断吸纳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形成老中青、本硕博为一体的跨学科学派体系,在中国法学界应当有一席之地,体现开放性特征。
我国《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在创新发展方面提出,“不断推进体制机制、产业体系、经营业态等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粮食法》立法进程”,“初步形成与国情、粮情相适应的粮食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体系”。从《粮食法(送审稿)》来看,“发展”一词作为促进意义使用出现了10次,“创新”一词出现了2次(即第8条“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第14条“种业科技创新”),初步体现了其对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法》的制定是中国粮食立法史上的浓墨一笔。随着《粮食法》的制定,亟须发展粮食法学,加强对粮食立法的学术研究,有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体系,推动未来《粮食法》的有效实施。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中国粮食法学应当彰显创新发展理念,从基本原理、核心范畴、学科建设三个层面进行创新发展,从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法学体系。
[HS(3][HTH]二、基本原理之创新发展:创新型法学体系的前瞻性
[HTSS][HS)]
一个学科的构建,都是从基本原理开始的。“创新型法学体系”有必要加强基本原理研究,体现前瞻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型法学体系”并非具体法学学科的特定研究领域,而是整个法学体系创新发展规律的前瞻性把握。相应地,粮食法学的基本原理要体现创新发展的前瞻性,具体如下:必须具备强大的理论支撑,如唯物辩证观、“软法”革命、系统工程论;必须具备独立的研究对象,成为独立的法学学科;必须彰显自由、公平、效率、安全的价值取向,体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一)理论基础之跨学科引入
一个学科的沉淀,需要不断深化理论基础,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唯物辩证观。粮食产业是靠天吃饭的,对自然因素(如耕地、气候、水资源)的依赖性很高[2]。从唯物观看,粮食法学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例如,考虑中国第一人口大国的实际,必须重视最大多数人的粮食供给,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粮食权益;考虑中国耕地资源有限的实际,必须制定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考虑沿海和内陆自然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均,必须制定大城市粮食供给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国家层面的粮食危机应急体系等。从辩证观看,粮食法学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农业技术、经济管理、制度因素等的内在联系机理,体现普遍联系的思维;粮食法学要在基本原理、核心范畴、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体现发展思维;粮食法学要全面分析矛盾,客观看待粮食法的优点和缺陷,防止片面性,体现矛盾思维。
第二,软法革命与制度变迁。粮食制度包括粮食硬法与粮食“软法”,粮食硬法即通常所言之粮食法律制度,粮食软法则包括粮食政策、粮食标准、粮食行业自治规则、粮食交易习惯、国际粮食非正式规范等。粮食政策作为基本的粮食软法,具有灵活性、具体性、效率性等优点,但也存在干预性、功利性、波动性等缺陷。相比之下,法律具有粮食政策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如强制性、严谨性、稳定性,尤其是《粮食法》的制定可以从基本法层面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因此,应当形成以粮食硬法为主导、粮食软法为辅助的制度架构。当然,粮食软法与粮食硬法并非截然分开,粮食软法经过实践检验可以上升为粮食硬法,粮食硬法也可以通过粮食软法加以具体实施。
第三,系统工程论。系统工程理论是自然科学中的传统理论,逐步被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中。在影响粮食安全的诸多因素中,我们日益重视制度因素,但不能贬低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经管因素等对粮食产业的作用,尤其是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始终起着基础性作用[3]。我们强调的是,诸多因素要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在制度层面,法律也并非灵丹妙药,存在抽象、单一、滞后等不足,需要粮食软法加以协助,共同构筑粮食法治系统工程。粮食法治系统工程应当充分考虑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经管因素、制度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中凸显法律因素的研究价值。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本质上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系统工程。粮食法治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一环,是粮食产业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二)学科地位之独立性
粮食法学的研究对象是粮食法及其发展规律。粮食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即粮食经济关系。具体体现为:其一,粮食生产经营者之间。粮食生产经营者之间在粮食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平等关系,可以自由交易,体现意思自治。其二,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与粮食生产经营者之间。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可以对粮食生产经营者施以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产业促进,而粮食生产经营者又可以对粮食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监督。其三,粮食行业组织与粮食生产经营者之间。粮食行业组织可以对粮食生产经营者施以行业自律、行业惩治,而粮食生产经营者同样可以对粮食行业组织进行监督。其四,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与粮食行业组织之间。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对粮食行业组织进行监管,而粮食行业组织对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又可以进行监督。其五,粮食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粮食行政管理可能存在“九龙治水”的情况,需要构建独立、权威的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其六,粮食行业组织之间。粮食行业组织是多元化的、不同层级的,彼此之间既是平等交流关系,又存在互相监督问题。
粮食法学与其他相邻学科有明确区分,可以成为独立学科。粮食法学与农业法学是有区别的。农业法学是新兴的法学分支学科,研究范围涵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而且是全产业链的研究。粮食生产属于种植业,但粮食法学还要研究粮食政治化(即国家安全价值)、粮食金融化(如“粮食银行”以及粮食期货)、粮食能源化(如玉米能源)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传统农业法学不甚涵括却又非常重要的。如将粮食法纳入社会法的范畴,则同时体现“自发调节”和“国家干预”的双重特征[4]。本文认为,粮食法学应属于经济法学。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而粮食法的调整对象――“粮食经济关系”――恰好是上述“经济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经济法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宏观调控法与市场监管法,而粮食法学同样聚焦粮食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监管,因此,粮食法学是经济法学的独立分支学科。
(三)价值取向之多元化
粮食法学的价值取向是粮食立法的宗旨倡导、目标追求,需要多元化发展,不宜单一独断,试析如下:其一,自由价值。自由价值是基础性价值,在确立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要推进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改革,重点解决粮食产业化、粮食国企改革、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粮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法律问题。其二,公平价值。公平价值是保障性价值,要充分保障粮农的合法权益(如土地权益、粮食收成、国家粮食补贴、社会保障权益),实现权利公平、义务公平、责任公平,为粮农提供粮食公益诉讼等救济机制。其三,效率价值。效率价值是动力性价值,要鼓励粮农进入粮食期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引导大宗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市场体系的运行效率,加快粮食市场的发展。其四,安全价值。“粮食安全主旨化”应当成为粮食法的基本原则[5]。安全价值是底线性价值,也是崭新的价值形态。要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守住耕地红线,基本依靠国内粮食供给,严格监管粮食质量安全,慎重对待转基因粮食。与此同时,要坚守粮食定价权,防范由国际粮价波动引发的系统性危机。
多元价值整体上是可以协调统一的,但在创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也容易产生冲突,例如,创新发展的“创新”需要自由的市场环境,但强调自由价值亦不是放任自由发展,否则会出现不安全因素,危及安全价值。创新发展不是放弃安全价值,而是强调在安全基础上的发展。与安全价值相对接的还有公平价值,既包括程序公平,又包括实体公平。强调安全就必须强调公平,尊重粮农的劳动成果,保障城乡弱势群体的粮食权,实现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才能最终实现粮食安全。当然,过分强调安全价值、公平价值,又会人为制造禁锢、扼杀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最终也不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在保障安全、实现公平的基础上,关键还是要发展,而且必须辩证对待立法现状,破除制度禁锢,实现创新发展。因此,必须强化自由价值、效率价值,加强粮食流通全面市场化改革,体现市场决定性地位的发展趋势,才是粮食法学应有的社会担当。
[HS(3][HTH]三、核心范畴之创新发展:创新型法学体系的包容性
[HTSS][HS)]
“创新型法学体系”比较宏观、抽象,核心范畴必须涵括不同具体法学学科的概念范畴,才能探索法学体系的整体发展规律,体现包容性特征。相应地,粮食法学的核心范畴要体现创新发展的包容性,具体如下:必须创新发展粮食私权利主体、粮食公权力主体和粮食行业协会,实现公共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统一;必须创新发展粮食权利义务,深入研究粮食权这一新兴权利范畴;必须创新发展粮食法律客体,在拓展主粮的同时慎重对待转基因粮食;必须创新发展粮食法律行为,推动粮食法律行为国际化;必须创新发展粮食法律责任及其诉讼救济,促进粮食公益诉讼的推广。
关键词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作为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的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测算得出。与材料费、机械费的市场定价模式相比较,政策定价模式下测算出的人工工日单价更加容易造成其低于市场劳务价格,导致施工企业人工费“亏损”。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以测算出合理的人工工日单价标准,成为工程建设各方及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的测算方法进行研究,以准确反映工程人工成本,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维护施工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现有学术研究中,学者已论述了假定工资标准法、建筑业增加值计算法、实际资料调查法等多种测算方法,给出了人工工日单价的测算框架。这些方法理论性较强,但没有考虑实践中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有限性,难以指导管理实践。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国内实务界的工人工日单价测算方法,在实用性分析基础上给出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的可借鉴之处。
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国内目前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省市、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式对有关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并对其特点、适用条件等进行尝试性的归纳,在优劣势比较与实用性分析基础上给出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的应用建议。
2、人工工日单价的的概念界定
在工程定额计价方法下,无论是传统的“量价合一”原则还是“量价分离”原则,都遵循工程造价计价的基本原理,即用构成单位的工程量与相应单价相乘进行汇总,因此,概预算定额基价中的人工费用可用人工定额消耗量与其相应单价的乘积表示,这一“相应单价”即人工工日单价。
目前中国造价管理界对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的解释众说纷纭。虽然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建标[2003]206号)中将其称之为“日工资单价”,但该通知中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的解析。与之相反,部分学者对其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多数研究采用“人工工日单价”或“人工单价”等名词。在研究中对上述两个概念的的理解与定义形成共识,都将其解释为:一个建筑安装工人一个工作日在计价时应计入的全部人工费用;它基本上反映了建筑安装工人的工资水平和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中可以得到的报酬。
3、现行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的多案例研究
国内典型的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传统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础的测算方法:市场人工单价确定法。结合三种测算方法及典型代表,本研究选定铁路行业、锦州市、水利行业,目的是通过分析这些行业或地区的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并做比较研究,以供其他省市或行业选择合适的测算方法。
3.1水利行业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
水利行业通常采用传统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据人工工日单价的组成内容分别费用标准,然后进行组成内容(包括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及工资附加费)的求和计算。虽然人工工日单价的组成内容在各地区、各部门不完全相同[4],但是基于传统的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相通的,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人工工日单价的各项组成内容进行求和计算的方法基本保持不变。
但是,目前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单独工资标准。因此,传统测算方法的应用范围已经越来越狭窄,仅在少量的省市或行业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中使用。
3.2铁路行业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
铁路建设工程采用以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础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其实质是以权重和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础的加权平均。计算程序与环节如下。
(1)权重的计算
依据全国各个省市铁路线里程在全国铁路线路网的总里程上所占的比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设置了各省市各区的计算权重,以此作为初级工基本工资的计算基础。
(2)初级工的基本工资计算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调研获取全国各省市前6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以权重和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础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全国平均的最低工资标准,直接作为初级工的基本工资。
(3)初级工的人工工日单价计算
以初级工的基本工资为基础,综合考虑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等计算系数,结合津贴、补贴这一因子,通过特定的计算公式得到初级工的人工工日单价。
初级工人工工日单价(元/工日)=
其中:系数13%的内涵:职工福利费3%,劳动保护费4%,辅助工资6%;铁路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的类别划分为七类,即I-1类工、I-2类工、II-1类工、II-2类工、III-1类工、III-2类工、IV类工。各类工的人工工日单价不同,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4)各类工的人工工日单价计算
在初级工的人工工日单价基础上,根据各类工的比例关系测算得出各类工的人工工日单价,这是基本的计算环节。在测算过程中还包含了人工工日单价的检验环节,将初步的人工工日单价与适当调整的人工市场劳务价格进行对比,以检验其合理性,经过调整计算之后得到最终的人工工日单价。铁路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如图1在所示。
3.3锦州市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
锦州市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采用市场人工单价确定法(这一方法在四川省等其他省市也得到广泛应用)。市场人工单价确定法的基本原理是以市场劳务价格为依据,根据目前的价格水平,剔除工时超时等因素的影响,完成人工工日单价的测算。
通过研究发现,锦州市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的首要依据是锦州市19个工种(包括普通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的建筑工程市场劳务价格,市场劳务价格的信息来源途径是依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测算信息网下设的40多个网员单位。这些单位通常由劳务公司组成,每月定期向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提供市场劳务价格信息。
根据市场劳务价格资料,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考虑工时超时、“五险一金”等人工工日单价测算影响因素基础上测算得出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因此,锦州市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显现出市场性的特点。
4、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对比研究
本研究吸纳有关学术成果,从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两个角度对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进行划分,并从基本原理、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本研究认为:实际资料调查法以及建筑业增加值计算法在实际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并且建筑业增加值计算法使用过程中收集到的结算利润等数据资料的可信度较差;假定工资标准法需要按照居民消费指数进行计算,但是居民消费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建筑
市场人工工资水平的发展变化。因此,基于可操作性的角度分析,建议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从实务界已经应用较为成熟的测算方法中选取合适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会定期最低工资标准,但是,最低工程标准仅限于维持生活必需的生活资料水平,是否适用于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的测算还有待商榷,但是,这种方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如,可在电力建设工程中的送电线路工程等线路型工程中使用。
传统的测算方法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本研究建议选用市场人工单价确定法,这种方法在大多数省市或行业人工工日单价测算中已得到成熟运用。同时,国内省市或行业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在使用该方法时,市场劳务价格可以直接由劳务分包公司直接提供,数据贴近实际,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人工工日单价与市场实际的接轨。
5、结束语
本研究选取国内有一定代表性的行业及锦州市的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从基本原理、特点、适用条件等方面对学术界与实务界的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对当前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测算有可借鉴之处,建议国内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采用市场人工单价确定法对建设工程人工工日单价进行测算。
市场人工单价确定法使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时超时、“五险一金”、工效提高等人工工日单价测算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指数标度;价值工程;权重
1994年我国常大勇教授著《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一书,并发表了题为“Applications of the extent analysis method of Fuzzy AHP”的论文,提出了利用模糊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排序。自此,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理论引入我国,主要用于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排序,故本文选用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1 FAHP基本原理
1.1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是以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的,是对层次分析法的完善与改进。
层次分析法,简称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是由 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蒂(T.L.Saaty)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照目标――手段的关系组成递阶层次结构,然后通过同层次因素的两两比较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后综合各层次判断结果,确定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1.2三角模糊数及相关运算法则
记F(R)为R上的全体模糊集,设 ,如果:
a ,使得 ;
b 是一个凸集。
c M的隶属函数 , 表示为
(1),式中 , 和 分别为M所支撑 的上界和下界,而 为M的中值,称M为三角模糊数,记为 。
设 则
(1).
(2).
(3).
(4).
1.3 指数标度
指标体系建立后,我们会邀请专家对体系中每层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排序。FAHP要求决策者对各个元素的比较给出评分,以建立判断矩阵。传统的AHP方法多用1-9标度。这里,我们引用一种新的标度方法――指数标度。指数标度把人们对事物比较概念的大体的量值作为建立标度的基础,即标度值大体反映了人们心目中的估计数。由指数标度建立的判断矩阵,其一致性检验结果为CI=0。所以,指数标度一致性好,应用于权重计算有较大意义。指数标度的标尺为 为标度参数。
2 FAHP的主要步骤
(1)根据问题的总目标,建立系统递阶层次结构。
(2)由专家对各层评价指标相对其目标进行两两比较评判,并根据专家评判结果构造模糊判断矩阵
其中元素 是一个以 作为中值的闭区间,有
,
当有T位专家进行判断时, 为综合三角模糊数,是T为专家判断的综合,其表达式如下: (2)
其中 为第t个专家给出的三角模糊数。
模糊判断矩阵中三角模糊数的取值根据指数标度法确定。令 ,实践结果表明, 比较适宜。
(3)构造模糊评判因子矩阵E:
(3)
其中, 是标准离差率,它反映了专家评判的模糊程度。 越大,该评价结果的模糊程度越大,可信度越小。
(4)计算调整判断矩阵Q:
(4)
(5)层次单排序。把调整判断矩阵 按列转换为对角线为1的判断矩阵 ,然后用方根法计算各层指标相对于其上层指标的权重。
(6)层次总排序。这一过程是由最高层到最低层逐层进行的:将各上层指标单排序权重值分别和与其相关的下层指标的单排序权重向量相乘,如此逐层进行,最后得到最底层指标相对于最高层指标(评价的总目标)的权重排序。
3 利用FAHP确定方案指标权重
应用FAHP,首先要建立系统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对于建设项目方案评选问题,就是要建立递阶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图1是方案比选评价指标体系。
图1 某建设项目方案比选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步骤,得层次总排序权重:
4 结论
模糊层次分析法(FANP) 既继承了层次分析法(AHP)中权重确定中的客观性,又考虑了人类思维判断的模糊性,能够科学客观地确定项目建设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是一种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权重确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常大勇,张丽丽. 经济管理中的模糊数学方法.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5
[2] 诸克军,张新兰,肖荔瑾.Fuzzy AHP方法及应用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12):64-69.
[3] Saaty T 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c Gtaw Hill, 1980
[4] 隋明刚,魏嶷.Fuzzy AHP中权重确定方法的探讨与改进 [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23(3):218-220
工程经济学课程建议学时为64学时,课程内容依据工程造价专业“专业课程与实训项目表”中的“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工作项目设置。以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常用的经济评价方式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实践的案例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2课程目标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节约意识、经济分析能力、方案选择与评价能力,具体目标分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其中能力目标包括能进行基本经济计算,能进行方案比选,能进行工程项目的财务评价,能进行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掌握各种类型方案的经济比选方法,熟悉投资估算与融资的相关知识,掌握工程财务评价与经济评价方法;情感目标包括能把资金和人类劳动相结合,尊重资金的价值规律,培养节约意识以及正确合理地使用资金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财务制度及税法规定,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能用经济知识解释日常现象,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
3内容标准
在教学中可将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基本原理板块、方案比选板块、经济评价板块。基本原理部分要求学生通过系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方法,能用基本经济理论解释日常的经济现象、解决简单的经济问题,这一部分建议分配18学时;方案比选部分要求学生通过掌握不同类型方案的比选方法,能够从不同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这一部分建议分配12学时;经济评价部分又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部分建议分配16学时,要求学生通过熟悉财务评价的方法、步骤,能根据给出的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财务评价,以判别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部分建议分配14学时,要求学生通过熟悉国民经济评价的原理、方法、步骤,能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国民经济评价,以判别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另外可以安排4个学时的机动学时以供任课教师灵活掌握。
4教学实施
4.1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课堂练习法、案例分析法、主题讨论法、课外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讲课时巧用表达技巧。课堂练习法:边讲边练,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案例分析法:此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有相关案例与之配套,有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入所学知识,有的是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相对应的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主题讨论法:不定期地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课外实践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到社会中实践来学习相应的经济分析知识。巧用表达技巧:多用比喻、举例等方法,灵活表达,让道理浅显易懂。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4.2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结合课堂发言、课后作业、学习主动性、操作技能等方面,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模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平时的评分汇集。成绩的具体考核主要从学生的出勤情况、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情况、完成作业情况等方面进行评定,制定评定标准。在教学中可划分学习小组,每一知识模块学完后,由小组对各个同学的学习表现进行内部互评,由老师结合学生的考勤、笔记、作业及发言进行打分,最后加权平均给出本阶段学习成绩。为鼓励学生日常学习积极性,可将平时成绩比重提高,将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
4.3教材选用与编写
选用教材时,教材内容应与工程技术紧密结合;深度应符合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点应前后呼应,安排合理;教材的编写应符合该课程标准要求;应多附一些案例和练习;项目选取要科学、符合该门课程的工作逻辑、能形成系列,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职业能力,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
4.4教学条件
教辅材料要力求接近实际,最好是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案例与情境,并开发课程的习题、参考文献等内容,向学生开放,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资源方面应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师授课;班级容量不宜过大,最好单班授课,班容量不超过60人,以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例如网络、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例如加大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把与课程有关的文献资料、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课件、习题、教学视频、经济分析的相关前沿信息、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的资料、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等都放到网上,充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条件;该课程课内实训可在教室完成,课外实训可通过毕业实习由学生选择性完成;根据专业特点开发教学课件、案例库、试题库,以应用于教学与学习各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
5其它说明
【关键词】Matlab;语音增强;谱减法
1.引言
研究语音增强技术在实际中有重要价值。目前,语音增强己在很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语音处理系统、通信、多媒体技术、数字化家电等领域。语音增强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从带噪语音信号中提取尽可能纯净的原始语音。根据与输入语音信号的关系,噪声可分为加性噪声和非加性噪声两类。对某些非加性噪声而言,可以通过一定的变换转换成加性噪声。非加性噪声主要是残响和传送网络的电路噪声等。加性噪声通常分为宽带噪声、冲激噪声、语音干扰噪声、周期噪声等[1]。
2.谱减法基本原理
谱减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假定加性噪声与短时平稳的语言信号相互独立的情况下,从带噪语音的功率谱中减去噪声功率谱,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语音频谱[2]。如果设s(t)为纯净语音,n(t)为噪声信号,y(t)为带噪语音信号[3],则有:
y(t)=s(t)+n(t) (2-1)
用Y()、S()、N()分别表示y(t)、s(t)、n(t)的傅里叶变换,则可得
Y()=S()+N() (2-2)
由于假定语音信号与加性噪声是相互独立的,则可以得到:
(2-3)
如果用、、分别表示y(t)、s(t)和n(t)的功率谱,则有:
=+ (2-4)
而由于平稳噪声的功率谱在发声前和发声期间可以认为基本没有变化,这样可以通过发声前的所谓“寂静段”来估计噪声的功率谱,从而有:
=- (2-5)
图1 谱减法语音增强的基本原理图
图2 仿真图
这样减出来的功率谱即可认为是较为纯净的语音功率谱,然后,从这个功率谱可以恢复降噪后的语音时域信号[4]。在具体运算时,为防止出现负功率谱的情况,减谱时当<时,令=0,即完整的减谱运算公式如下:
=- ≥
0 < (2-6)
谱减法语音增强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3.实验仿真结果
原始语音受噪声的污染,成了带噪语音,经谱减法语音的增强方法。利用matlab对其程序[5]进行仿真处理,语音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仿真图如图2所示。
4.结语
基于Matlab的谱减法对带噪语音的语音增强效果很明显,但没有完全的恢复原始语音,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进一步改进谱减法,或者研究出更好的方法消除噪声,增强原始语音。
参考文献
[1]易克初,等.语音信号处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
[2]杨行峻,迟惠生.语音信号数字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赵力.语音信号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陈永彬.数字信号处理[M].南京:南京工业出版社, 1987.
关键词:单片机;LED;无线供电;红外遥控;立体旋转
中图分类号:TN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021-01
LED显示屏是由LED器件阵列组成,通过一定的控制方式,用于显示文字、图像行情等各种信息以及电视、录像信号的屏幕。目前,市场上见到的LED传统显示屏,主要由发光二极管阵列构成,因其原理简单、易于控制等优点被广泛采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的丰富化,传统的LED显示屏因器件数量多、硬件连接复杂、视角受限、显示画面单调、空间浪费等不足,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际需要。本设计采用立体旋转LED的先进设计理念,成功解决了传统平面LED显示屏器件数量多、无法全方位显示等众多问题,达到了以少量LED能显示更为丰富复杂的图文画面的效果,节约了成本,符合节约、低碳的绿色倡导理念,并且显示新颖化、画面多层化、视觉美观化,极具吸引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一、立体旋转LED屏基本原理
旋转式LED显示屏,是植根于“视觉滞后效应”和LED显示屏控制软件基础上,通过同步控制发光二极管位置和点亮状态来实现图文显示的新型显示屏,核心技术在于精确控制LED位置与发光状态的同步。
而立体旋转是将整个系统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旋转,横向旋转相当于树木的横切面这个方向上的旋转,纵向旋转是相对于横向旋转而言,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改变横向和纵向之间的夹角,本文介绍横向和纵向垂直,即成90°夹角的旋转。
(一)传统LED显示屏基本原理。传统的平面LED显示大多采用逐行换位下移扫描点亮LED的方式,每一像素点都要有与之一一对应的LED灯,才能正常显示。其基本原理示意图1-1,其中(a)(b)(c)(d)(e)分别对应不同时刻的状态,(f)对应最终看到的效果。
(二)平面旋转基本原理。平面旋转工作时以内侧端为圆心成圆形旋转。控制LED的亮灭时间和速度组成字符、汉字或图像,工作示意图如图1-2。图示显示的是一个数字“1”,图(g)灯全灭状态,图(h)所示为较低速度下这一排灯全亮的状态,图(i)是较快速度下的显示状态,图(j)是全速状态下最终显示状态,清晰直观的显示了数字“1”。
(三)立体旋转基本原理。当电机正常工作时,立体的灯也会在程序的控制下有序的工作,这里采用一列接一列的扫描方式控制显示,其扫描过程如下图1-3所示。图(k)(l)(m)分别是不同状态下的显示情况,(n)是最终效果。
二、系统总体设计
系统横面由20个LED组成,纵面由16个LED组成,由单片机的个I/O端口操控其他各个模块的工作,当匀速的直流电机通电时,通过无线供电模块,单片机所在的电路板会随着电动机转动。根据霍尔传感器原理,每当霍尔元件转到磁钢附近时,电路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从而产生下降边沿,使单片机中断口接收到下降沿而发出中断,使得电路能够同步,最终显示出特定的字符。总体设计流程图如图2-1所示。
三、硬件设计
(一)电源模块:由于旋转对电源的特殊要求,供电方式必须为无线供电,经方案验证,最终选择用无线供电线圈模块进行供电。220V交流电压经过变压器输出为12V交流电压,再经过桥式整流成为单向脉冲电压,再经过滤波电路成为比较平稳的直流电压,最后通过7805稳压成输出稳定的8V直流电。
(二)红外遥控模块:红外遥控的发射电路是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来发出经过调制的红外光波;红外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二极管负责接收,它们将红外发射器发射雕红外光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再送后置放大器,进而进行精准控制。
(三)LED显示模块:平面采用20个LED,立体采用16个并排LED,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通过软件精确同步控制LED位置亮灭状态来实时显示文字及图案,可视角度达360°。
四、关键技术
(1)系统正常工作需要稳定的电流,所以就需要提供一个稳定的供电电源,采用桥式整流较好的解决了旋转屏控制电路的供电。(2)用视觉暂留效应并通过软件程序消影解决旋转屏单列LED旋转扫描实现字符或其他图像显示,容易出现粘滞,形成拖影的现象。(3)通过软件攻克平面旋转显示不稳定现象。
五、总结
旋转LED屏作为一种新型的LED显示屏以其成本低,可视范围大等独特优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论述了旋转LED的工作原理,并加以实现,可以实现多种花样的画面,比如时间显示,各种汉字有序显示,笑脸等其他丰富图案,不但节省了资源,更重要的给人以视觉冲击,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参考文献:
[1]诸昌钤.LED屏原理及工程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所谓价值工程也可以称之为价值分析,是以产品或工程项目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工程项目的功能价值为目的,同时力求用最低全寿命周期成本来可靠地实现产品或工程项目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此价值同我们常规理解的价值不同,此价值可以理解为一种尺度或一种权衡,这种尺度或权衡是用来比较一种事物的功能与实现这种功能的耗费之比,总结为公式即:价值=功能/成本。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欲提高价值,可以通过五种途径实现:①成本不变,功能提高;②功能提高,成本降低;③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④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⑤功能不变,成本降低,价值工程应用理念就是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运用上述途径的一种或者几种来达到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价值。
2价值工程在化工项目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相对于普通的工业项目,化工项目的投资造价非常高,即使将造价降低仅很小的百分比,其节约的绝对数额也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化工建设项目还具有技术要求高、资源耗量大、建设周期长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在化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2.1决策阶段
现代建设项目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由过去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三项因素进而转变为战略、资源和协调。项目的价值必须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相符合,前期投资战略决策失误,则对项目的价值产生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变成无效投资。企业因战略决策失误,导致项目烂尾或者运行收益差,勉强运行甚至开工即停产的事件比比皆是。针对在化工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中开展价值工程的效益和效果而言,应该越早开展越好,即初步设计阶段比施工图设计阶段好,设计阶段比招投标阶段好,招投标阶段比施工阶段好。越早的应用价值工程理论,越早的对项目进行通盘考虑,越早的避免产生投资风险。
2.2可行性研究阶段
可行性研究是化工项目建设程序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开展价值工程分析,主要内容就是将价值工程所研究的建设项目的各项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分类、整理和评价。在充分考虑业主对项目的目标要求和项目功能及成本的前提下,去除冗余的功能,只保留合理的功能,并重新分配各个功能之间的比例,从而选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
2.3设计阶段
成本(投资)是设计阶段需要考虑的主要指标,随着工程设计工作的深入,工程项目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进行优化的限制条件越来越多,而且可以优化的空间也越来越窄。如何合理评估设计方案将变得更加困难,而在此阶段应用价值工程理论就可以轻易解决此问题。化工项目的方案设计以功能分析为基础,不仅要满足技术经济性要求,更要考虑方案的可实现性。其常规方法主要有电脑风暴分析法、专家咨询法或项目全寿命周期分析法等,也可以同时采取多种方法,建立评价体系,设定评价标准。以实现项目功能为评价,为去除或优化无效功能打下基础。还可以采取先建立多个方案并通过商讨交流比较确定唯一的可行方案,进入下一阶段。如在一个环保建设项目所产生的配套废水处理工程上,出现了三套方案:方案(1)污水经物化-生化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其投资约2500万元,运行成本8.5元/吨;方案(2)污水经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后达到厂区消防绿化降尘用水标准,其每日可节约用水约1500吨,投资约2800万元,运行成本约10.2元/吨;方案(3)污水经物化-生化-过滤-蒸发浓缩处理后可达到生产回用水标准,其每日可节约用水6000吨,可回收物料价值约26万元,其投资约7600万元,运行成本约36元/吨。建立评价体系,水费5元/吨,水量9000吨/天,假设该工程平稳运行30年,以分摊后的吨水运行成本为标准,可得:方案(1)标准为5+8.5+2500/Q;方案(2)标准为5-7500/Q+10.2+2800/(Q-1500);方案(3)标准为5-30000/Q+36+7600/(Q-6000)-260000/Q,则计算可得:方案(1)标准为13.78,方案(2)标准为14.73,方案(3)标准为11.31,可以看出第三套方案符合其长远价值。
2.4招投标阶段
现在,化工建设项目基本都是采用综合评价法、最低价中标法和合理低价中标法等国家招投标法规定的方法。采用上述方法存在着权重难以确定、容易暗箱操作或评价不全面等缺陷,不能综合体现招标人的价值目标。尤其是面对看起来实力相当的投标人,业主非常难以做出选择。而运用价值工程分析方法,由招标单位带头成立项目价值工程小组,把每个投标人提供的项目实施方案(投标文件)视为价值管理中的创新方案,把技术实力、质量等级、工期长短、企业信誉等视为项目的功能评价指标,把投标人对应的报价视为成本。对照建议的功能系统图运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逐一来进行评价,选择价值评价系数最大者,即为所选的中标人。
2.5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唯一的真正生产实施阶段,造价高、工期长、浪费大、质量差一直是困扰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难题。在这一阶段投入的人力、物力最多,相应节约投资的潜力很大,实施价值工程的空间也最大。例如传统的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只片面强调提高质量或只一味强调降低成本,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质量或功能管理和成本管理两者相互割裂,不能有机的统一结合考虑。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同时对功能和成本进行评价分析,可以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在施工阶段开展价值工程,一方面可以通过如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工程现场情况,充分做好前期情报收集工作,熟悉各种设计图纸或标准图集文件和有关的施工规范要求;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同类施工企业的先进施工经验等;然后仔细分析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围绕项目功能和等级指标要求,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选出最优的施工方案,降低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在编制施工组织方案过程中,将施工活动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实物量、工作量、劳动量等进行精确计算,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并且尽量多发动“四新”活动,通过在施工实践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标准,使得在成本费用持平甚至略微降低的情况下,实现功能的大幅提升。
3结语
关键词:GPS系统 房屋建设 测量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即GPS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并趋于成熟。GPS系统是新一代紧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具有精度高、性能好等优点,它弥补了常规测量技术对大型、高层建筑进行测量时受到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已广泛应用于我国测绘的各个领域,如大地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和城市测量等。
1 GPS系统在房屋建设测量中应用的基本原理
GPS系统在房屋建设测量中应用的基础是载波相位测量,能够进行实时差分的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它包括三个部分:流动站接收机、基准站接收机以及数据链。其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将GPS的接收机安置在已知的级点上,然后让其对所有的可见范围内的卫星进行观测,并将观测后的信息数据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回给流动站,而流动站内的GPS接收器可以边接收观测的信息数据信号,边接收级点的数据信号,最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计算出流动站的三维空间坐标。
2 在房屋建设测量中应用GPS系统的优点
2.1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在房屋建设测量中应用GPS系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一般的房屋测量地形下,该系统可以一次性完成的直径为8km的测量范围,减少了传统测量方法中控制点的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运量;第二,一个测量工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测量任务,放样点停留时间短,劳动强度低;第三,能够减少测量工人在野外测量中的砍伐量,从而避免了由于粗差而产生的返工。
2.2 定位精度很高
在满足了应用GPS系统的条件后,在直径为8km的测量区域内,GPS系统可以做到厘米级别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得到的定位信息数据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甚至还能动态的显示出具有厘米精度的结果。因此,在房屋建设测量中应用GPS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定位精度。
2.3 降低了工作条件的要求
利用GPS系统可以实时得出目标位置的三维空间坐标,彻底地改变了房屋建设中传统测量模式。由于地形限制,常规测量模式不能在山区丘陵等复杂的地形进行作业,而GPS系统却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受到气候、通视条件、能见度、季节等的影响不大,可以在不满足光学通视而只保证电磁波通视的条件下进行测量作业。因此,GPS系统广泛应用于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房屋建设测量中。
3 房屋建设测量中的GPS系统的应用
3.1 GPS系统在房屋建设测量中的布网设计
在建网和布网的过程中要根据用途与要求的不同进行布设。GPS系统布网设计主要决定于用户的要求,受经费、人力、时间及接收机型等的影响。GPS系统布网的原则是:(1)由于考虑到某些测量需要加密,因此有必要保证至少一个通视方向,尽管GPS系统对于通视条件基本上没有要求;(2)尽量考虑采用原有城市坐标系统,使其绘图成果有长时间参考价值;(3)多采用闭合图形模式,图形必须由独立观测边构成复合路线或闭合环;(4)GPS网络必须尽量与原有地形保持重合。
根据不同用途和需求,GPS网络的图形布置可以采用四种类型:第一,点连式,这种类型一般不单独使用,它指同步相邻的图形之间仅有一个公共连接点,基本不存在非同步图形闭合的条件,几何强度较弱;第二,边连式,同步相邻图形之间有一条公共边,集合强度较高;第三,混连式,即结合采用点连式和边连式,具有两者的优势,可以减少工作量、降低成本,提高网的几何精度,是一种常选的布网方式;第四,网连式,其需要4台以上的接收机,同步相邻的图形之间有三个或以上的公共点,其几何强度和可靠性非常高,成本也高,主要用于高精度测量。
3.2 GPS系统的定位测量
因为GPS系统对通视条件基本无要求,因此,测量点的选择更加灵活方便和多样性;但必须保证测量点上空开阔,以免GPS卫星接收信号受到干扰。距离越远,GPS测量的优越性也就越强。通常情况下,采用GPS测量时,每个测量点的观测时间为30-40分钟,若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会更短。GPS系统测量的自动化程度也很高,仅仅需要测量人员将天线对中整平,打开电源,之后即可开始自动观测;其他观测工作都可由跟踪观测器和卫星等自动完成。
3.3 GPS系统在房屋建设测量中的应用
首先,GPS系统在房屋建设测量中的技术设计。该设计要依据国家颁发的的工程测量标准规范、GPS系统测量规范以及城市测量规范等相关要求。GPS系统网的基准有方位基准、尺寸基准和位置基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布网方式。可以根据建设需要以及测区情况,选择二级系统当成首级控制网。在观测计划方面,GPS卫星要超过4颗,且均匀分布;可以依据GPS卫星的预报图选择出最佳的观测时段;还可以编排作业调度表。
其次,房屋工程中的外业测量。先进行选点,测量站点的距离选择对通视情况没有太大的要求,在图形结构上的选择也比较灵活、方便。但每个点位周围的高角度15度上不能安置障碍物,点位还要远离功率很大的无线电、高压电线发射源,避免电场对信号的影响,以防接收信号受到干扰,尽量选择在交通方便、视野开阔、易于保存、及利于拓展的地方来设置测量位点。再进行观测,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根据作业调度表的安排进行观测,采样间隔为10秒,卫星角度为15度,时段长度为45分。同时在三个点上安置三台接收机天线,对中、整平、定向,之后量取天线高,测量气象数据,开机观察;当各项指标达到要求后,按照接收机的提示输入相关的数据,之后接收机将会自动记录。
4 结束语
GPS系统的优越性能和突出优点赢得了广大测绘者的青睐,从技术层面上讲,GPS技术已趋于成熟。GPS系统的应用在房屋建设测量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效果。利用高精度的GPS数据信息,为用户提供准确、快速的空间地理信息,满足了现代房屋建设工程对测量工作提出的要求。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GPS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将会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和多种学科。
参考文献:
[1]周晓愚,叶韬. GPS系统的原理及其在房屋建设测量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0,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