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诚信文化宣传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征信;文化;队伍;信用;诚信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11-007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1.15
一、征信文化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研究
(一)征信文化的内涵
“征信”一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早已出现,例如,在《左传》中写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礼记・中庸》中写到:“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其中,信而有征的意思为可信并且有依据;无征不信的意思为没有依据就不可信[1]。征信所体现的诚信、信用的文化理念我国自古就有,长期占据主流地位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儒家关于“信”的思想是我国征信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的重要道德资源,渗透在人与人交往的一切领域,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非经济领域,如政治领域、社会领域、法律领域以及意识形态等。
“文化”一词的内涵更为丰富,如法国哲学家卢梭把文化看作一种风尚、习俗,特别是舆论;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把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艺术、道德、法律、信仰、习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的其他能力与习惯的整体;《易经》中的把文化定义成对人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教养[2]。
综上所述,具体到征信文化,其内涵应理解为诚信、信用的道德风尚在全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得以树立,它是征信人在征信工作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价值、制度、行为层面。
(二)征信文化的构成要素
1.价值层面。征信文化的价值层面是征信文化理念的集中体现,可以概括为“唯信、唯实、团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唯信”是征信业应秉承的坚实理念,指诚信、信任、信用,践行诚实守信的自觉行动,凭信任在经济活动中求得稳定的发展。“唯实”是征信业信守的坚实根基,指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征信业发展中寻求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团结”是征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指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凝聚人心,在征信人中形成相互尊重和信任、善于学习和分享的氛围。“创新”是促进征信业发展的催化剂,要在制度、管理、市场、宣传教育、文化等方面开创性、高效率的工作,不断取得工作的新进展[3]。
2.制度层面。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征信制度体系。一是国家层面出台《征信业管理条例》,规范个人和企业征信业务。个人征信业务要保护信息主体权益和个人隐私;企业征信业务则需坚持规范和培育并重,引导企业和个人重视自身信用,推动征信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人民银行根据征信系统建设和征信业务的发展,先后出台了《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暂行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有效规范了征信从业机构和人员的征信行为,确保征信业务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金融机构根据有关法律制度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各项配套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3.行为层面。征信文化的行为表现是征信人的精神风貌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最具活力的征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央行征信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恪尽职守,通过组织征信业务宣传、征信业务培训、唱响征信之歌、征信知识竞赛、出版征信书籍、设计征信标识等方式搭建征信文化体系。二是各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加强行业的自身诚信建设,恪守职业道德、诚信服务,形成征信人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三是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其他机构等通过特定渠道参与到征信文化建设,比如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等形式。
二、我国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实践的现状
1.以征信宣传为手段持续推进征信文化建设。征信文化建设以征信宣传为重要手段,形成全国性和多层次的宣传机制。人民银行组织辖内所有分支机构及全省金融机构开展全国统一性的“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征信知识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基层央行有效整合金融系统资源,组织辖内各金融机构综合运用电视台、电台、网络、报纸等各大媒体,建立起多层次的地方性宣传平台。征信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持续推进征信文化建设。
2.以信用体系建设为载体,推动征信文化进企业、进农户。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征信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坚持试点先行,选取部分市县区域,以农村、企业为重点,形成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通过政府主导、央行推动、多部门协作配合的方式,广泛采集信贷和非银信息,探索推进地方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信用体系建设与信贷支持、社会管理相结合,推动征信文化进企业、进农户,不断增强农民和企业信用意识。
3.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深入发展征信文化。政府部门推动是征信文化建设深入发展的前提。目前,国家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明确提出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出台《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等,将失信惩戒机制和诚信文化建设相结合,提高全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深入发展征信文化。
4.征信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针对征信工作的新形势和要求,着力加强征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业务锻炼和业务学习,不断更新和掌握履行征信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近年来,各金融机构通过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社会劳务用工等方式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征信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我国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实践存在问题
1.认识不足,社会信用意识和思想观念有待更新。一是社会信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还不长,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还比较淡薄。在我国传统的信用文化中,信用仅被看作需要约束的道德观念,并不被认为是一种商品,因此一个人不讲信用经济利益并不会受到太大损失,只会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这样失信收益大于成本,造成整个社会信用的缺失。从经济主体看,为争取经济利益而失信的行为不时发生。这其中既有信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失信成本过低的原因,并未全面建立起“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机制。二是对征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虽然人民银行总行对征信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基层央行也制定了相应措施来强化推进征信文化建设,但仍有个别单位、金融机构认识不到位,存在认识浅、走过场的形式化现象,影响征信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2.机制不全,征信文化的影响力不强。一是体制不顺畅。各部门整体联动,各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征信文化建设如果只靠人民银行的征信部门通过征信业务宣传来推动,渗透影响力明显不够。人民银行与地方政府、各金融机构、当地文化产业单位之间没有形成渠道畅通、关系协调、责权分明的组织管理机制,表现为载体建设少,文化活动不多,成效不显著。要把征信文化由部门文化变为社会文化,征信文化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二是制度不健全。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得到健康发展,必须靠制度来维持,征信文化建设也不例外。目前,各金融机构建立了相关征信业务的制度与办法,但是在征信文化管理制度方面还是空白,只在做征信宣传时制定了一些相关工作方案,征信文化建设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障。
3.创新不够,征信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渗透不够。一是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征信文化需要找到广泛而形式多样的载体,与地方传统优良文化资源深入融合,才能有更进一步发展。目前,征信文化在可利用的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上还比较肤浅,还没有找到与地方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载体,以致影响力不够,并未被社会广泛接受[4]。二是创新性不够。当前征信文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性做法不够,比如征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没有结合实际进行挖掘,有些征信文化宣传的手段还比较单一,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广缺少个性化的、有鲜明特点的征信文化内涵。
4.人才缺失,征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我国征信从业人员还面临总体偏少,高级人才更为稀缺;人才培养的长期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局面。一是人手不足。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征信部门仅有1-2名征信工作人员,部分还是兼职工作,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也是1-2名征信对口业务人员,人手非常紧缺,并没有人负责征信文化建设工作。二是高级人才稀缺。征信业服务于其他行业,对征信从业人员的跨学科背景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征信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不畅,人才引进难度大。征信业所需要的是精通企业管理领域、信用管理领域、财务管理领域、调查研究领域等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三、征信文化建设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一)有效的征信文化互动机制,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征信文化建设
在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银行、高等院校、民间公益性组织等多个主体广泛参与到征信文化建设中。比如,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与国民咨询服务局合作向社区免费提供金融咨询服务,与邮电局合作向社会发放征信宣传资料,与教育部建立联系强化与学校的合作以普及征信知识,与民间公益性组织合作开展征信文化推广宣传活动。美国开展征信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政府机构、各类非营利机构、金融行业协会、普通金融机构和征信机构等四类机构[5]。
(二)注重公民信用意识的培养,有良好的征信文化氛围
欧美国家非常注重公民信用意识的培养,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信用意识,社会上流行着“不讲信用就是和自己的钱过不去”的主流征信文化。比如在美国,信用记录状况不好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竞职、社会考试等很多方面都会受到限制,因此个人都非常关注自身的信用状况,会定期查询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预防在信用报告中出现不良的征信记录。信用记录空白或者较差的企业在业界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征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因此美国的企业一般均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并且在较大的企业中都设立了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为征信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互联网平台优势有效发挥,广泛开展网络征信文化宣传
欧美国家非常重视互联网平台的宣传渠道,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开设“消费者求助”网站提供征信咨询服务,在其官网上专门提供有关征信、金融产品、信用报告等方面的资料和咨询服务。美国开展征信文化建设的四类主体均在其网站上建立专门的网页,宣传征信知识。比如美联储通过制作生动活泼的教案和电子刊物,将征信知识嵌入引人入胜的儿童故事中,放在其网站上提供给高中及以下年级的教师,传播征信文化。
四、我国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的目标与对策建议
(一)我国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的目标
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培育和发展“唯信、唯实、团结、创新”的核心价值体系,打造高素质征信人才队伍,最终形成科学严谨的工作制度和行业规范。征信文化的具体目标包括精神文化目标、制度文化目标及行为文化目标。征信精神文化目标即指培育征信人诚实守信、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制度文化目标即建立与征信业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配套的征信法律规章和制度办法等;行为文化目标即通过多种方式促使征信人形成诚信明礼、恪尽职守的行为习惯。
(二)我国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把征信文化理念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内化为自觉认知和行动。应在《征信业管理条例》之下,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围绕征信文化与征信队伍建设的目标,建立法律法规的配套细则,探索建立征信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确保征信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征信文化建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的立法均涵盖,各项立法中都要努力将信用记录建设和失信惩戒纳入其中,不断提升征信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将征信文化理念渗透到征信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具体化为可操作的制度,内化为每个征信人的自觉认知和行动,促使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提高对征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2.建立有效的征信文化互动机制,在全社会抓好教育、渗透、熏陶、践行等环节。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吸引更多主体共同参与征信文化建设的组织、推动和实施。建立规范有序且有效的征信文化建设互动机制,以人民银行为主,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紧密配合,广泛吸引行业协会、金融学会、相关部门等更多主体参与征信文化建设,各部门整体联动,形成推动征信文化建设的合力。二是贯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机制。根据纲要要求,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各地区都应出台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制度办法,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主体采取行政监管性、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约束和惩戒,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三是推动征信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专业的致力于征信文化建设的企业。目前,有一些从事征信文化传播的机构,也有些机构兼做征信文化传播。我国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或给予财政补助,鼓励这些专业化的征信文化企业发展,支持这些专门推进征信文化建设,将原本由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进行的征信文化建设活动交给专业的征信文化传播机构来做[6]。四是加快网络征信文化宣传平台建设,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提升对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征信文化宣传的重视程度,依托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商业银行等主体的现有网络平台,积极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等,完善征信知识、异议处理、信用保护等内容,增加征信文化网络咨询沟通功能,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有效的征信文化互动机制,并在全社会抓好教育、渗透、熏陶、践行等环节,使征信文化深入人心。
3.促进各种文化相融合,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中充分汲取营养。一是利用重大节庆活动传播征信文化。挖掘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所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征信文化活动,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是找到与当地地方传统优良文化相融合的载体。如海南省当地的琼崖革命历史文化、海瑞廉政文化、南洋创业文化和黎苗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同时,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干部群众情操,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不断巩固征信文化宣传阵地。
4.着力打造学习型和研究性的征信队伍,不断提升征信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是针对征信市场发展的需求,组织开展专业化、多元化、素质化等全方位的教育培训。建立征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培养征信管理专业化队伍。规定只有通过国家规定的征信业统一考试或者取得征信业专门的执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有关征信工作。二是加强征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规范征信服务行为。坚持树立“唯信、唯实、团结、创新”的征信文化核心价值观,逐步形成一支团结进取、素质过硬、风清气正的征信队伍。征信从业人员需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很强的责任意识,这些是专业知识课程上无法直接赋予的职业道德素质,即使在美国也有信用报告协会制定的征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公约,对征信人员进行约束和教育。三是积极推动高校设立征信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为诚信社会的建设输送征信人才。■
参考文献:
[1]戴根有等.征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魏大鹏.基层央行构建金融领域征信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征信,2013(12).
[3]征信管理局.研究征信文化内涵推进征信文化建设[EB/OL].http:///zhengxinguanliju/indexht.ml.
[4]王登荣.文化大背景下征信文化的创建与制度设计[J].征信,2013(12).
一、医学院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因素分析
1. 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
从人性的角度而言, 每一个人都有懒惰心理, 即付出的少, 又想获得最大的成绩。医学院校的学习任务繁重,加之现在90后学生意志力普遍比较薄弱, 独生子女偏多, 从小缺乏意志力的锻炼, 加上对学习失去目标、学习动机不足, 怕吃苦者大有人在。懒得上课、懒得复习, 但又想考试过关, 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作弊。
2. 虚荣心理。
由于医学院校设有奖励制度及国家资助项目很多, 不仅发证书, 而且还发现金鼓励, 这对很多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 尤其是对名利看得比较重的同学为了获取高分成绩, 不惜铤而走险而选择作弊这一捷径。
3. 只求过关心理。
这类医学生对考试要求不高, 只求及格万岁。他(她) 们平时不用功读书, 甚至有逃课的习惯, 由于害怕考试不及格无法向家长交代, 考试就只好临时抱佛脚或者作弊以求考试及格。
4.反感心理。
这是现代医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几十年的死记硬背式的闭卷考试使大部分学生产生了极度的反感心理, 早已不知道考试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对学习已经没有多大的兴趣, 一考试大脑就不好用, 只好作弊以求应付了事。[1]
5. 功利心理
有的医学生把帮助别人考试作弊当成社会交换的筹码,通过帮助别人作弊,达到获得别人尊重、情感或某些承诺甚至获得物质利益的一种方式,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心理表现。
6. 冒险心理
有些医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平时又不积极努力,几个学期下来,没有什么进步,这时面对各方面的压力,会自动产生作弊的冒险心理。[2]
7. 侥幸心理
医学生之所以作弊甚至反复作弊动因之一在于他们存有侥幸心理或者有侥幸“成功”的经历。自己作弊抱着侥幸心理,有机会便做,没机会便撤,即使被老师发现了也会高抬贵手。但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同学是因为复习不好担心挂科所以作弊,可见绝大多数的作弊者是意图鲜明有意为之。但是,不管哪一种形式,侥幸心理都在作弊者的内心深处作祟。[3]
二、如何对医学院校大学生作弊现象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与时展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对于医学院校学生,将来面对的是身患疾病的弱势群体,进行诚信教育尤为重要
1.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识。
高校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通过这些章程、规章、守则、公约,形成道德承诺制度,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承诺,加强自我约束。教育单靠简单的灌输和说教是难以触动学生心灵的,所以,诚信教育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积极组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学会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厂矿企事业单位,体会诚信在社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自觉成为诚信的接受者、宣传者和捍卫者。
2. 不断强化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
走出考试作弊的心理误区所谓自我意识,简单的讲就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作为学生个人,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这就需要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要学会悦纳自己、保护自己,既要重视身体健康,更应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以赢得别人的尊敬和友情,力求自身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只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我意识,树立乐观、成熟、诚实的品性,才能达到完美人格的塑造。
3. 塑造大学生的诚信人格
诚实和信用是做人的根本,是人格魅力的体现,是衡量品行的道德标准之一。不管是何种心理的考试作弊行为,都集中反映了考生不诚实的一面。德国诗人海涅就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所以,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育工作之中,从杜绝考试作弊做起,共铸诚信校园。
4. 培养教师的诚信作风。
我们一方面呼吁学生要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明白考试的成绩仍旧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 也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一个检测。另一个方面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严守诚信, 不过分夸大考试成绩, 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关卡来划分学生的等级,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学生对考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失去信心。
5. 优化社会诚信环境。
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在惩恶扬善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当诚实守信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时,守信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的行为,失信才会受到公众的谴责,失信者将为之付出高额的道德和经济成本。我们既要吸收中外文化在诚信道德方面的合理因素,又要结合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把国家、集体的整体利益和个人的正当权益结合起来,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兼顾。
6. 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氛围。
高校要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一个有诚信内涵的校园大环境,形成严谨、求实、创新的校园诚信文化,为大学生诚信理念形成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诚信教育不能只靠思想政治课上的口头说教,而应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教育,宣传树立优秀典型,歌颂诚信的个人和事迹,在校园中营造出“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有益氛围。高校可以专门开设“诚信教育”课要求每位同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学习、锻炼,并把诚信行为纳入素质考核的内容之中,严格把关、落到实处。还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有奖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即以学生的各类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实践诚信。[4]
参考文献
[1] 刘郁《从诚信角度透视考试作弊现象》教学与管理, 2007(4)
[2] 魏素珍 赵国增《从考试作弊谈诚信教育的重要性》2006(12)
如前所述,我国诚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在其中发挥正确的职能作用。政府在其中正确作用的发挥将有利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尽早地建立和完善,从而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才能最终形成。为此,政府可尝试以下方式:
1、完善制度,健全法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2](p333)首先是政府应努力酿造一个有利于诚信体系形成的制度环境。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但是,经济繁荣并不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中国在进入21世纪由开创“经济建设时代”的第一次转型走向开创“制度建设时代”的第二次转型[’〕。我国目前由于诚信制度的缺失,我国社会已形成严重的诚信危机,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因此,诚实守信的重建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的保障。我国政府在保障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中至少应该在以下制度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第一,规范市场运行的制度,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信用管理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各项制度还不完善,政府应该尽早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征信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以及失信惩罚制度等,以规范各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另外,对民间的行业信用管理也应该以制度加以规范。第三,正确进行政府职能转换,规范行政管理制度。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社会诚信才能最终深人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是回归到个人的道德自律。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然需要法律规范保障其切实可行。我国政府在诚信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快起草信用法规和行业信用规范,使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支撑,这样就能有效地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信用管理和服务有法可依。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才是关键闭。在社会转型的当代市场经济时代,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政府诚信的建设意义非常大b政府本身所担负的引导、监督、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决定了它是基本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和维护的主体。作为社会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和监督管理者,作为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政府的许多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从政府做起,行政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行政立法中的诚信原则和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诚信原则阁。政府要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真正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必须要做到:第一,切实转变自己的职能做好职能定位。第二,政府摹用法律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现代社会的信任模式已由传统的人格信任转为现在的制度信任模式,人们更相信制度的规范作用。我国政府也应该用法律制度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使政府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信息信誉与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高度统一,是提高政府诚信的要件之一,“政府如果想取信于公众,取悦于民,最省事、最少耗费的途径就是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渠道。”
3、监管保障,协调共进。社会诚信体系的法律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如果缺少了监督管理,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之初,必然少不了政府对各种信用制度的监督管理。
首先是成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国的信用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是监督保障在诚信过程中,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由于我国诚信系统在个人信息保密法上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因此,在诚信途径、诚信信息的公开上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甚至出现损害诚信者利益的行为,政府在此过程中要监督诚信及公开信息严格按程序进行,切实使隐私权在内的公民的人权得到保障;最后,政府要参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设与监管,政府应设专门机构监督失信惩戒机制的执行,这样才能使社会诚信的刚性制度保障真正落实,也才能真正达到用社会诚信体系规范人们行为的目标。
4、以人为本,重在教育。著名学者茅于轼说:“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最明显的原因是道德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法律则很少介入到生活中来。道德是一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积极力量,他促使人们去关心别人;而法律则是对侵犯别人利益行为的消极制裁。..}})}pz,一’b)茅先生的话不是在否定法律的作用,而是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开展诚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政府应在公民的道德教育中起引导、设计规划作用。
首先,加强诚信的舆论宣传教育作用。通过诚信教育把现代诚信刚性的制度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达到法律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一、总体目标
(1)确保完成县市场和质量管理监督局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形成食安管理长效机制;(3)确保全年不发生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二、工作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健全监管网络
严格对照《县乡镇食品安全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模本》,扎实完善工作制度、健全监管网络,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重点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强化各职能部门、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街道食安办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通过整合资源、上下联动、形成合力,增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实效,实现食品安全工作平稳健康发展;今年严格落实要求,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并设食安专干和信息员,纳入街道对村社区的目标管理考核,严格实行绩效挂钩,有效促进村(社区)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职责的落实。
2、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排查隐患
一是加强日常巡查。街道食安办主要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学校幼儿园、大型超市和餐馆的日常检查,村社区按照监管重心下移要求,充分发挥网格管理全覆盖优势,负责本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巡查,确保圆满完成县下达的巡查任务,实现日常监督管理“零盲区”,及时掌握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动态,及时报告并协助查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具体任务等待县下达任务再行分解)。
二是稳步推进农村“放心聚餐”行动。集体聚餐是村社区日常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贯彻落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文件精神,继续做好申报备案、现场指导、食品留样三项工作,坚持每周一、周四及时上报,确保备案率达100%,有效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切实保障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
三是建立农产品农残快速检测室。农残快速检测为我街道的一项短腿,今年重点对现有的和即将投入使用的几个农贸市场尽快按要求建立农残快速检测室,要积极主动与县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对接,加大投入,添置设施设备,培训检测人员,保证检测能力,建立以县检测中心为依托,农贸市场速测室为网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线索和技术保障。
3、加强专项整治,重典治理乱源
治乱需用重典,要加大对食品违法犯罪打击力度。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和薄弱环节要加大检查频次。今年重点根据县市场和质量管理监督局的统一部署,结合街道的实际情况,开展“四小”整规专项行动和食品药品“四查”行动。一是摸底调查,澄清底子。根据县食安办“四小”整规和“四查”行动文件精神,对辖区内所有的食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个体诊所、餐饮单位、化妆品经营门店、医院、学校幼儿园、药店和食品流通经营户进行全面彻底的摸底调查,并分别建立台帐;二是日常监管,劝导办证。街道食安办和村社区的日常巡查过程中,对发现的无证食品单位,发现一家,劝导其按照程序办理证照;三是联合执法,督促办证。街道食安办主动联合商卫执法大队开展执法检查,重点针对“四查”行动中无证的餐饮单位,督促办证,讲清道理,讲明政策,讲透流程,开具指令,督促依法办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中部分达到办理条件的餐饮单位依法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下一步按照县食安办对主城区小餐饮单位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继续扎实做好清证工作。由食安办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全面开展重点整治,实实在在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打击一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黑心生产经营者,时刻保持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真正起到警示、教育和震慑作用。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街道食安办制定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年度计划,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重点以每年6月的“食品安全宣传周”和每年9月“安全用药月”大型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的契机,扎实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一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水平和业务能力,把基层监管人员培训成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专家里手;二是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业法规、制度标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弘扬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诚信文化;三是加强街道居民法律法规、维权意识、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能力,营造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及时兑现奖励承诺,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关键词:诚信;缺失;机制;文化
当前,诚信缺失问题已上升为我国当前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危及到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严重阻碍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故而也成为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1 诚信与诚信缺失
诚信即诚实守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可以说诚信是一条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诚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毋庸置疑,受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重视和推崇。故而,诚信也被放在了“仁义礼智信”的重要位置,视为人们修身齐家立国之根本。然而,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的重要性被忽略,失信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诚信缺失已上升为社会问题,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沟通与联系。可以说,如果诚信缺失的问题不遏制,就会对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本文所提出的诚信缺失属于社会道德范畴,也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诚信缺失问题越凸显,越折射出我国当前对诚信建设的迫切需求。
2 我国当前诚信问题缺失的主要表现
诚信缺失问题主要是指诚信缺失所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诚信缺失问题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诚信丧失,而是波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交织着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主体,所以,研究诚信缺失问题就需要展开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等综合分析和思考。
2.1 公民个人诚信缺失问题
这里的公民个人不是单指某一个人,而是以个体诚信缺失的共性问题展开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发生变化,唯利是图的功利思想开始泛滥,诚信缺失的浓雾滋生了一些不良思想,人们的社会道德与责任感下降,甚至对于诚信缺失变得习以为常,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大打折扣。亲戚朋友之间的讹诈、借钱不还、商人的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智力成果的剽窃、网络信息的浮夸等等各类信任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一次次失信事件冲击着人们的神经和认识,诚信缺失已植根于当代人的灵魂深,诚信缺失危机感笼罩在社会各个层级的每个公民身上。
2.2 企业诚信缺失问题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缺失问题也比较严重。企业之间不遵守合约、偷税漏税、制作假货、破坏环境等信用缺失情况令人堪忧。由企业诚信缺失所造成的国家、个人经济损失事件屡见不鲜,不管是医疗行业、教育行业,还是食品加工行业、服装行业、家电行业,抑或是其它各行各业的商家,因诚信缺失带来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经济问题越来越让人瞠目结舌。许多企业商家为了牟取眼前利益而选择失信行为,给他人及社会带了损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出现的非法欺骗手段层出不穷,诚信这条商业规则受到严重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急需要诚信的回归和重构。
2.3 政府诚信缺失问题
政府诚信缺失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公信力下降方面。政府部门本身就是诚信的象征,如果政府部门频频出现失信行为,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诚信风向标。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在行政、执法、监督等领域常常出现失信行为,损害到政府的公众形象。有些政府官员为了所谓的“政绩”,虚报虚假数据,盲目决策,乱上项目工程,有些政府官员大搞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大讲空话套话,不办实事真事,使得民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下降,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3 我国当前诚信缺失问题的成因分析
3.1 思想道德建设的滞后性
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我国近年来的思想道德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中国的转型发展使得当代人的社会公共领域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展,人们的生活秩序发生了变化,交往范围与规制也有了改变。然而,公共领域的改变并没有体现在相应的思想道德建设上,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又无法在新型的社会公共领域下发挥出足够大的效用,于是诚信缺失等一系列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由此而生。可以说,我国当前诚信缺失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滞后与脱节。
3.2 缺乏必要的文化洗礼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思想认识都是会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随之出现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利文化氛围渐渐扭曲了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再加上媒体及大量不良影视作品的渲染使得社会诚信缺失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尤其是生活中这种不良文化氛围下的未成人往往造成的影响更加明显。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建设上,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更多的是由利益驱动的,国家在社会文化建设上投入力度不足,关于公民诚信等道德素养的培育远远不够,整个社会更多的是受到来自不良文化的污染,而缺乏足够的必要的健康的文化洗礼。
3.3 诚信机制和制度的缺位
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相关的诚信机制和制度不健全,对于公民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诚信缺失行为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例如对于失信行为如何评定和惩罚都没有形成科学的制度规范,这样的后果是无法有效地制裁和限制不遵守诚信的人,从而造成一种负面的示范效应,整个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
4 解决我国当前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
4.1 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政府部门往往发挥出带头和表率的作用。政府部门诚信缺失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行业、单位及广大民众的信任,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为此,我国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垂范,取得民众的信任,不断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引领社会诚信氛围的构建。再者,政府部分必须规范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促使公务人员诚实守信和忠于职守,发挥政府以外的监督作用,积极推进诚信政府建设。
4.2 完善市场经济诚信机制
为了遏制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力,还需要制度的约束力,避免诚信缺失者有机可乘。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对市场上诚信缺失行为的约束,明确各个主体诚信规范以及诚信缺失的惩罚措施,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降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剽窃他人劳动成功、故意撕毁合约等等诚信缺失行为发生的概率,促进诚信交易秩序的建立健全。
4.3 努力营造诚信文化氛围
社会公民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滑坡是导致我国诚信缺失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此,我国应该积极构建健康的诚信文化氛围,对社会公民产生引导作用。首先,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重视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养成,要求中小学必须完善诚信道德课程,避免走形式教育。要重塑和重构传统的诚信文化,弘扬优良传统,从小做起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其次,发挥网络和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政府部门要加强网络监督,避免负面文化信息传播,鼓励和支持大众媒体积极弘扬诚信文化,打造诚信品牌。最后,要大力宣传诚信教育及诚信意识。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强化诚信宣传教育工作,倡导广大公民自觉树立诚信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诚信的人。
参考文献
[1]贾江岩.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社会诚信的重塑[J].理论观察.2015(12)
关键词:中国梦;诚信;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53-02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实现中国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成为道德高尚的、促进时代文明进步的人。为此,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学生存在的诚信观念缺失的现象,开展了系列诚信实践教育活动,把校园文化建设和中国梦的内涵及新广东精神融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大学生实践活动中,用诚信教育助推大学生健康成长,让大学生梦和中国梦一起起飞。
一、建设“诚信”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礼、义、仁、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立身、处事的根基。国家的未来在教育,教育的目标在“德、智、美、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而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教育的首要责任,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通过诚信实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丰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践行“诚信”内涵,实现行动育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遵守的基本道德,面对诚信的缺失,在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营造校园诚信氛围、建设诚信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将诚信落实在每个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为此,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系列诚信实践活动。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参与诚信活动热情。开展诚信在我心活动,以机电工程学院为试点,在机电工程学院范围内各班级召开诚信大讨论,举行诚信辩论赛、演讲赛、诚信签约等活动,并特邀珠海市委党校李文辉教授深入浅出地宣讲新时代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内涵。通过这样的头脑风暴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培养学生成长为诚信之人,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2.以设立诚信月为契机,开展诚信系列教育活动。开展诚信在我身边系列活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开展诚信小故事征集活动、诚信精彩箴言征集活动、诚谈、诚信电影展播、诚信之星评选暨表彰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诚信教育,深刻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3.以探索诚信制度建设为切入点,激励学生重视并践行。在机电工程学院创建诚信积分制度,针对学生作业、考试、上缴学费、贷款等方面制定积分考核制度;并初步在机电工程学院试行。根据制定的《机电工程学院诚信积分制度》,首先进行了全体师生签订诚信公约仪式。通过公约勉励同学能按做到诚信立身、诚信待人、诚信处世、诚信学习。通过积分为学生评优及获取各种奖励提供依据。
4.以助贷学生为重点,抓好助贷学生诚信教育。每年9月和6月在开展新增贷款业务和毕业生离校前开展助学贷款学生诚信主题教育。9月针对新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签约仪式暨诚信教育”,主要内容是介绍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政策、管理要求、操作流程、贷款期间的权利和义务、贷款期间的诚信要求。每年6月份,针对贷款毕业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签订还款承诺书、还款计划书和还款确认书。此外,机电工程学院针对贷款学生建立监督机制和诚信档案。诚信监督机制是学校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真实性、贷款的实际流向以及还贷情况进行监督;大学生诚信档案主要记录每位学生大学期间个人的基本情况、品行说明、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和信用记录等方面的情况。在诚信档案基础上,定期根据记录评估,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记录的学生实施预警制度,教育和督促学生形成健康的诚信意识和习惯。在践行诚信实践活动中,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了针对性的系列诚信活动,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三、梦想起飞,诚信助力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讲诚信,不足以成事,不讲诚信,无法立国,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兴旺的根本。通过践行诚信内涵系列教育活动,形成了师生共同守信、友爱团结、积极健康、努力向上、和谐的大家庭。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增强了诚信意识。通过各种丰富的活动和讨论、辩论,在学生中形成了知诚信、行诚信、讲诚信的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诚信是实现自身梦想的基石。使人人心中都有一把“道德”的尺度,去丈量别人和自己。
2.促进良好学风、班风的建设。通过系列诚信教育活动和长久的诚信教育,机电工程学院的学风和班风得到很大改观,违纪违规情况大为降低。学费收缴方面得到突破,无故拖欠学费情况得以遏制,目前无一人欠缴学费。
关键词:政府社会诚信体系构建作用
王良在其主编的《社会诚信论》中提出社会诚信体系可分为个人诚信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和政府诚信体系,并指出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作用为:“政府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政府自身的诚信建设则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或者说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首要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极为关键,它不仅影响着本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还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际认知度,为此,现阶段构建更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义是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首先,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以道德为支撑的信用经济,市场化程度越高,客观上对我国社会诚信水平的要求也越高。诚信缺失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其次,社会主义诚信体系构建是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必要条件。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石。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是建构一个促进道德体系建设的社会诚信体系,即借助完善的诚信体系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通过他律的控制层和自律的屏障层共同促进社会道德的健全完善。
再次,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形成公平、公正的社会氛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形成一种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为社会秩序的规范、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坚实的铺垫。由此可见,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是解决社会诚信问题及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二、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的职能定位
社会诚信体系构建既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结合世界各国政府职能改革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政府必须在社会综合发展方面发挥必要的干预和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建构社会诚信体系的紧迫性和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政府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发挥以下职能:
1、健全有效的宏观调控职能。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很容易形成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就应该从宏观上进行调控,主要应该从法律制度上规范我国目前在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窘境。上海在1999年8月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个人诚信的试点以来,接着深圳、温州等城市也进行了社会信用建设,但至今我国仍没一部全国统一的规范诚信方面的专门法,如《公平信用报告法》、《企业信用管理法》、《个人信用管理法》、《公平使用信息法》和建构社会诚信体系方面的制度框架,致使我国各地在建构方面的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尴尬现象。所以我国政府在今后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应尽快制定宏观的发展计划和全国统一的诚信法规,以引领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少走弯路,朝着预定的目标稳步前进。
2、提供完善的协调服务职能。为社会诚信体系建构提供服务应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首先政府应加强服务于诚信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诚信体系得以存在、运作的根本前提和物质保障。包括建立统一的征信、评级和服务标准;集中力量打造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平台;大力推动诚信管理教育,培养诚信服务专门人才。其次,为中介机构及信用服务企业提供协调服务,创设供其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因为个人信息大都分布在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他们代表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因此,不同部门的利益需要政府去协调。最后,政府应加强诚信环境建设,加强诚信宣传和教育,逐步增强全社会懂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观念和意识,让“诚信守信”成为全体公民的基本行为规则。
3、发挥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能。监管职能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对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着保障作用。监管职能的缺失将会使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前功尽弃。不管社会诚信法律制度多么健全,如果得不到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规范和有序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领导和监管,尽快形成行政性惩戒机制,政府各个监管部门要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人、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监管手段,切实保障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运行,目的是在全社会形成健全的市场和社会监管机制,为最终建立一个以市场规则为基础,制度健全,手段完备,管理有序的社会诚信体系作好铺垫。
三、政府在杜会诚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方式
如前所述,我国诚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在其中发挥正确的职能作用。政府在其中正确作用的发挥将有利于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尽早地建立和完善,从而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才能最终形成。为此,政府可尝试以下方式:
1、完善制度,健全法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首先是政府应努力酿造一个有利于诚信体系形成的制度环境。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的高速增长,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但是,经济繁荣并不必然或自动导致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中国在进入21世纪由开创“经济建设时代”的第一次转型走向开创“制度建设时代”的第二次转型。我国目前由于诚信制度的缺失,我国社会已形成严重的诚信危机,不仅破坏了经济秩序,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因此,诚实守信的重建不能完全寄希望于个人的道德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制度、机制和环境的强有力的保障。我国政府在保障诚信体系的制度建设中至少应该在以下制度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第一,规范市场运行的制度,以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二,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信用管理制度,在我国刚刚起步,各项制度还不完善,政府应该尽早成立一个全国范围的信用管理部门,制定符合市场需要的征信制度、信用评估制度以及失信惩罚制度等,以规范各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另外,对民间的行业信用管理也应该以制度加以规范。第三,正确进行政府职能转换,规范行政管理制度。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社会诚信才能最终深人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是回归到个人的道德自律。
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必然需要法律规范保障其切实可行。我国政府在诚信建设过程中应该尽快起草信用法规和行业信用规范,使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有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来支撑,这样就能有效地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服务行业进行规范管理,使信用管理和服务有法可依。
2、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才是关键闭。在社会转型的当代市场经济时代,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政府诚信的建设意义非常大b政府本身所担负的引导、监督、管理社会信用的职责,决定了它是基本社会信用制度建立和维护的主体。作为社会规则的主要制订者和监督管理者,作为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政府的许多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诚信体系,首先要从政府做起,行政诚信原则的具体内容应包括行政立法中的诚信原则和具体行政行为中的诚信原则阁。政府要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真正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必须要做到:第一,切实转变自己的职能做好职能定位。第二,政府摹用法律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现代社会的信任模式已由传统的人格信任转为现在的制度信任模式,人们更相信制度的规范作用。我国政府也应该用法律制度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规范,使政府的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第三,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信息信誉与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高度统一,是提高政府诚信的要件之一,“政府如果想取信于公众,取悦于民,最省事、最少耗费的途径就是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渠道。”
3、监管保障,协调共进。社会诚信体系的法律制度无论多么完善,如果缺少了监督管理,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国在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之初,必然少不了政府对各种信用制度的监督管理。
首先是成立全国统一的信用行业管理部门对全国的信用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是监督保障在诚信过程中,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由于我国诚信系统在个人信息保密法上还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因此,在诚信途径、诚信信息的公开上容易出现违规操作,甚至出现损害诚信者利益的行为,政府在此过程中要监督诚信及公开信息严格按程序进行,切实使隐私权在内的公民的人权得到保障;最后,政府要参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设与监管,政府应设专门机构监督失信惩戒机制的执行,这样才能使社会诚信的刚性制度保障真正落实,也才能真正达到用社会诚信体系规范人们行为的目标。
4、以人为本,重在教育。著名学者茅于轼说:“道德比法律更重要,最明显的原因是道德每时每刻都在起作用,而法律则很少介入到生活中来。道德是一种鼓励人们向上的积极力量,他促使人们去关心别人;而法律则是对侵犯别人利益行为的消极制裁。茅先生的话不是在否定法律的作用,而是在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开展诚信道德教育非常必要,政府应在公民的道德教育中起引导、设计规划作用。
首先,加强诚信的舆论宣传教育作用。通过诚信教育把现代诚信刚性的制度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达到法律所无法企及的效果。
大学生学习诚信价值观现状调查
在学校各类作业完成中的失信现象普遍 针对“平时作业”“论文撰写”“社会实践”三项内容进行的调查显示,对于平日的作业,超过33%的大学生会“自主完成”,有57%的受访大学生会“自己做一些,抄一些”,“基本上抄”的只有9%,“不作或全抄”的占1%;对于平日要完成的论文,“自主完成”的占了49%,有30%会“自己做一些,抄一些”,有13%选择“网上下载,拼接”,选择“找人”的也达到了8%;关于做实验或做社会调查方面,60%的大学生会“并尊重事实结论”,30%的受访学生会“象征性地做,然后编结论”,“网上内容东拼西凑”的有9%,“会完全抄袭”的占1%。
考试作弊现象 考试考核是检验大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考试问题上的表现,更能深刻地说明学生学习的诚信度。对于考试作弊,57%的人表示可以理解,但是自己不会作弊,17%的人坦承曾经偶尔作弊过,还有3%的人觉得必要时可能尝试作弊。23%的人自己不作弊,然而还是对于考试作弊持有宽容的态度,而表示必要时可能作弊的同学,则是考试的潜在作弊者。
在大学里,作业和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在校大学生诚信与否的重要手段。如果考试和作业都无法诚信,那么学生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可想而知。在调查中曾听到这样的声音:过去作弊被老师发现了,本人会感到非常羞愧,要承担很大的压力,而现在情况并不是那么的严重,周围人都表示理解。换一句话说,对大学生而言作弊的成本比过去少得多了,这个成本不仅是操作方法上的,周围同学的看法、舆论的宽容是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当作弊是个别人的行为时并不可怕,当成为一种风气,逐渐受到大家的宽容和理解时,这代表着大学生在诚信上走下坡路。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并没有较强的认识,也没将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来修养。我们可以推断出大学生的诚信并没有普及到平时的生活当中,却表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大学生表现出较一种强烈的渴望心理,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好多大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心态;对当代大学生而言,诚信作为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还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强的契约意识,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就无法得到保障。说到底,诚信是如何对待他人、同时应该如何对待自己和他人关系上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他人的态度进行评价,更主要的是对自己进行评价,并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实际的操作情况来分析。
大学生经济诚信价值观现状调查
经济诚信是大学生诚信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诚实和守信情况。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以下这些现象。
助学贷款中的不诚信且比较纵容 对于部分学生虚报家庭情况获取国家助学贷款或资助的情况,有2%的大学生认为这是聪明行为;45%的大学生认为这个现象普遍存在;40%的大学生体谅这是少数人的无奈之举,不会举报;13%的大学生坚决抵制,并表示发现一定会举报。
信用卡或手机卡欠费诚信度调查 对于信用卡或手机卡欠费或透支到一定限额后弃之不用的情况,13%的人认为这是聪明行为,自己正在或者想这么做;57%的人认为这是普遍存在的行为;27%的人将之视为少数人的无奈行为;有5%的人会坚决反对这样的情况。
经济失信问题调查 乘车逃票、借钱不按期归还等传统的经济失信现象在当前情况下已经逐渐销声匿迹,有61%的大学生认为不存在这样的现象;31%的大学生认为这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无奈之举,只有8%的大学生受访者认为比较正常。
对于大学生的经济生活,学校应当建立经济诚信制度,把学生的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学校制度监控范围,建立学生经济诚信档案,对于经济诚信行为予以奖励,加大经济失信的惩罚力度,引导学生做到经济诚信。为避免这类经济失信情况发生,巩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涵养效果,应当完善学校助学体系,维护其公平性和严肃性;同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理财、消费,把经济失信杜绝在萌芽状态。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得知,尽管近年来高校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付出了许多努力,但从现实来看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大学生诚信行为与诚信认知相脱节、大学生对于诚信问题还存在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等,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成为影响诚信度的重要因素。对此,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加强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心,普及道德自律 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加强诚信教育才能产生和深化对他们对应承担责任的认识,才能形成履行责任的行为和提高履行责任行为的意志水平,才能获取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而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就必须引导学生注重参加诚信教育和法律道德,促进知、行、情的相互转化。从调查情况来看,许多责任感较强的大学生,中学时代都当过学生干部,作为学生干部,学校和教师为他们提供和创造了比一般同学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的机会,在这种实践中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诚信的认识,而且强化了他们履行责任的意志行为,把当干部的荣誉感升华为责任感。因此,为了使大学生自觉履行诚信义务,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善道德教育和法律基础,更进一步地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构建诚信校园 我们确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确定奖惩标准。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的是非观、善恶观,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通过对学生责任行为的反馈,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评价时要做到教师评、自己评、集体互评等相结合,做到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接受责任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校应当将大学生的负责任情况与学生评优、评先、奖贷学金、就业推荐等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责任评价机制的教育引导作用。例如,在校园里,要营造“负责光荣,失责可耻”的校园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和校园网的作用,通过耳濡目染的宣传教育,影响和促进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提高。
一、完善多元化的社会协调机制,健全具有特色的创稳维稳体系
1.积极转变稳定观念。实施“百家阳光屋”计划,依托村(社区)人民调解室,统筹资源,打造100个集矛盾化解、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特殊人群管理、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服务百姓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法治“阳光屋”。围绕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的轨迹,强化信息获取能力,适时调整工作的重点内容、重点方向和服务形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完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全面推进网格化排查,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分级预警报告、分级处置制度和重大矛盾纠纷快报、直报、零报告制度。
2.发挥人民调解基础作用。积极推动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司法专项编制实名制管理,解决好基层司法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人员老化、队伍不稳的问题。向司法所派出基层人民调解协调员,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业务建设。深化省级优秀司法所创建活动,创建1家省级优秀司法所。推行基层司法所公共服务规范,健全基层司法所长效管理机制,明确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监督评估的具体标准。拓展调解组织覆盖面,制定调解组织进“两新组织”实施意见。开展调解业务菜单式培训,放大“娄城老娘舅”、“闵阿姨”调解品牌。探索建立疑难案件流动调委会和巡回调解室,完善第三方介入化解社会矛盾机制,提升调解结果的公平性和认可度。
3.推进矫正社会化。开展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巩固年”活动。建立健全融社区矫正、心理矫治、阳光就业、公共法律服务于一体的特殊人群服务平台。加强对矫正社团与社会帮教的指导扶持力度,提升司法行政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完善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制度,定向定量定时定期开展集中教育和社区服务。全面落实《关于对就业困难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意见》等安置政策,健全完善配套制度,提升社会安置积极性。
二、树立享受法律新理念,培育全民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体系
4.培育法律消费理念。激活“法律消费”意识,培养正确的宪法和法律观,变公民被动消极的守法意识为主动积极的用法意识,使全体公民习惯于法律生活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放法律服务市场,年内引进优秀律师事务所2-3家,成长型优秀律师8-10人。实施“强所”战略,做大法律服务总量、做优法律服务质量,为提高全社会法律消费水平提供基础保障。推动优质法律资源下沉,着力加强弱势群体法律服务工作,开展农民工特色化法律援助,坚持平等的法律消费观,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助推依法行政。努力发挥市政府法律事务专家咨询委员会、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服务社会管理创新优秀青年律师团三支队伍的作用,充实名律师库,着力推进政府及其部门的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咨询、决策建议和论证等作用,协助政府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关系、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
6.实现“法律体检”常态化。积极应对当前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突出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合理调整法律服务资源在规模企业和小微企业间的分配,帮助企业规避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发挥“六五”普法讲师团作用,开展企业高管法律风险培训,增强事先防范、规避风险能力。创新“法律体检”形式,组织全市法律服务人员采取电话问诊、现场把脉等多种形式,筑牢企业法律风险“防火墙”。
7.增加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强化法律消费指引,以法律消费手册、法律生活手册等引导群众。加大政府购买扶持力度,大胆实践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市场化运作,将《太阳》杂志、公益律师服务岗位、法治文艺团队公开推向市场。建立“光明万家”法律服务联系卡制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人群的实际,了解法律服务需求,开展菜单式服务,建立评价体系。完善“一村一顾问”和城市社区“律师工作站(室)”建设。
三、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形成富有特色的娄东法治文化体系
8.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争创“六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年”活动。争创全省第二批法治文化示范点。力争年内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达标率达到25%以上,争创省级1个、市级2个以上诚信守法企业。组织开展中期考核,切实将考评转化为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力杠杆,全面推动“六五”普法规划的落实。重点考核各镇区、各部门围绕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重点建设浏河梅花草堂、城厢伟阳社区和双凤三个法治文化公园,沙溪法治文化广场和璜泾法治文化广场二期工程,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
9.创新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学法用法述法评价体系。全面实施人大、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积极开展服务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项法律宣传和服务活动,切实发挥领导干部、公务员在推动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事务、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10.创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体系。切实抓好中小学生及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优秀法治教案评比,在学校广泛普及法律知识,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推动青少年自觉学法守法尊法。组织“太阳宝贝”系列活动,推出法治文化套餐,努力促进青少年早期规则意识的养成。
11.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机制。培育和扶持专业法治文艺团队,提升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六五”普法宣传资料的数字化包装,提升“太阳”品牌,形成包括法治动漫DVD、法治游戏、法治微电影在内的数字产品库。
12.创新协调联动机制。提高法治文化活动社会参与度,完善普法社会协同机制。融合各镇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各部门的普法宣传日,丰富“政社互动”内涵,协调开展“与太阳同行”千人法治征文、诚信守法百佳企业创建和农民工万人学法比赛等活动,举办第二届市法治文化艺术节。
四、强化发展软实力,打造底蕴丰厚的文化司法体系
13.重点打造法律服务行业诚信文化。推动公证律师文化建设,推广《金太律师》做法,引导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做大做强;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改革诚信质量制度,建立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精干高效的专业化队伍;拓展法律服务渠道,建设市公共法律服务网,以优秀的法律服务行业文化促进法律服务市场繁荣发展。
14.强化公益文化建设。继续倡导“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为主要内涵的调解文化,坚持以温馨和谐氛围感染群众、朴实无华的方式贴近群众、典型调解案例引导群众,有效提升调解质效。探索公益服务岗位建设,公开招募全社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人士,组建法律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公益性法律服务活动。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文化建设,打响“光彩人生”品牌,驱动蒙尘的人生重新焕发光彩。
15.积极培育窗口文化。推广璜泾镇、浏河镇经验,建设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围绕基础建设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的目标,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开展“岗位形象设计”活动,个性打造《服务岗位形象标准》,强化监督考核,将形象设计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相结合,规范服务行为,展示窗口靓丽风采。开通司法行政服务热线,打造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普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于一体的服务百姓“一线通”。
16.建设“智慧司法”。整合司法行政内部资源和五大平台,探索法律服务咨询平台与城乡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主动接驳,按照管理高效、服务便捷的要求建设“智慧司法”信息指挥系统;积极开展网络视频调解、专家远程会诊等服务,全面提高数字化背景下的司法行政履职尽责能力。设计制作“光辉”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提升影响力。强化文化建设智力支持,聘请文化司法顾问,利用社会文化设施、文化资源,提升司法行政综合实力。
五、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法律保障体系
17.坚持司法行政工作的人民性。实现司法行政工作的“五大延伸”,即:向服务“三农”工作延伸、向服务城市低收入人群延伸、向服务社会弱势群体延伸、向服务关系群众利益的重点领域延伸、向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延伸。突出做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突出对特定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护,光辉、情满娄江。扩大法律援助惠及面,常住人口法律援助案件和辩护率达到万分之八以上。积极研究落实修订后的《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全面规范履行法律援助职责。开展省级法律援助示范窗口建设,创建基层示范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执行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的制度。建立法律援助办案质量监督评估体系。
18.持续推进惠民实事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光辉工程”品牌锻造、法制宣传教育中心、青少年帮教爱心基地、服务现代化“光辉”行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专业调解服务队等市级实事项目和城厢镇社区矫正心理咨询中心、浏河镇闵阿姨调解沙龙、浮桥镇小微企业联合调委会、双凤镇阳光帮教帮扶工作站、新区新人法治俱乐部二期、沙溪镇法治文化广场、璜泾镇法治文化广场二期等镇级实事项目。确定每月10日为司法“光辉日”,组织全市司法行政人员、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志愿者、娄城老娘舅、人民调解员深入村(社区)开展惠民服务,替民代言、为民维权。
19.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服务投入。统筹社会多方力量,形成以司法行政为主导、专业法律服务机构为支撑、全社会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志愿者为补充的多主体联动的法律保障网络,建立覆盖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多层次法律保障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六、拓展服务功能,完善内容丰富的社会协同体系
20.加强行业协会能力建设。将2013年确定为行业协会管理能力提升年,支持律师协会、法律工作者协会和娄城老娘舅联合会等组织履行自律职能,支持律师协会开展换届选举工作。深化法律服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行业自律能力。强化法律服务行业党建工作,创建2家“五好党支部”,1家“标兵党支部”。积极创建省级规范化法律服务所。建立法律服务机构政治指导员制度,提高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中党员比例,支持各党支部在局党总支领导下参与律师事务所日常管理,发挥党员律师在律师事务所管理中的作用。
21.加大协同力量扶持力度。建立派遣律师制度,为政府重大决策、重点建设项目和新引进投资企业推荐优秀律师,拓展律师执业的领域和平台;实行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制度,提高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台青年律师培养扶助计划,将扶持重点向从业2年以下,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收入低、案源少的青年律师倾斜,加大培育力度,加快优秀青年律师成长步伐。
22.努力提升社会协同水平。继续积极培育新型社会组织,汇聚“阳光生活使者”群体,拓展一切社会资源,共同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完善律师参与领导接访、值班制度,加强与义工联等知名社会组织的合作,以“光辉岗”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七、形成融合发展机制,造就一支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司法行政干警队伍
23.讲大局,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转变作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重点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警全面准确领会和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入推进“党建创新工程”,全面加强司法行政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争创勤廉示范单位,健全完善具有系统特点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打造“清廉从警、和谐兴业”的廉政文化品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定并组织实施法律服务“繁荣港实事项目”。突出为重要地区、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开展法律服务,主动为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增进社会建设和谐度提供法律支持。
24.重诚信,在加快发展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开展三星级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评选活动,大力推动律师依靠个人资源接案,向律所形成品牌、专业优势接案转变;大力推动律师事务所个体运行向团队运行转变。加强监管,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法律职业掮客和“司法黄牛”。强化公证队伍建设和案件质量监管,力争每件公证都办成“铁证”。建立法律服务行业纪律检查监督体系,打造“阳光法务”。加强公证处建设,解决公证员结构性缺员问题和办公条件等影响公证处的现象。深入推进公证法制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大人员培训和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