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第1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现如今,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喜欢对事物进行探索,因此,小学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个心理,通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小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转化为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这时,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同时进行积极思维。由于小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兴趣的持久性不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要注意持久性。要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多媒体等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学生从好奇心逐步过渡到感兴趣,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比较关键的环节,因为,做好“双基”的教育和培养,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小学数学教学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结构,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加强“双基”教育,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基本概念熟练于心,学生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将知识活学活用,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情绪易变,观察事物不细致。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以下几点:在观察数学图形时,首先要指导学生顺序观察,了解图形的含义,并按照图形的含义逐步进行填数、填符号或计算操作。在计算结束后,思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加深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知能力都有所提升,因此,在教学中要逐步增加抽象内容,要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双基”的教育和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3.采用有效的引导方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3.1通过趣味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味引导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趣味引导中,教师可以通过小故事、小游戏,以及小实验导入问题,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采用水果趣味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水果是许多学生比较喜爱的食物,容易激发他们继续思考。例如:给低年级学生上课时,老师走上讲台,并没有说开始上课,而是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些吃水果的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顿时被激发了出来。老师接着讲:“今天爸爸买了19个苹果,15个橘子,妈妈也买了9个苹果,12个橘子,今天家里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和橘子?”学生积极思考,很快得出答案:28个苹果,27个橘子。老师接着说:“那么爸爸、妈妈和你一起吃水果,妈妈吃掉了苹果的3/4,爸爸吃掉了橘子的2/3,剩下的橘子和苹果被你吃掉,你吃掉了多少苹果和橘子?”28×3/4=7,27×2/3=9。通过循序渐进的趣味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2采用铺路导入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铺路引导法,主要是为了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衔接,温故而知新,为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所学过的理论及概念知识有效地加以总结,化作一个个的铺路石,逐步引导学生过渡到新的知识上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教师在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时候,为了分散难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例如:小明到河边钓鱼第一天钓了40条鱼,第二天比第一天多钓了20条鱼,第二天钓了多少条鱼?两天共钓了多少条鱼?这种提问的方法可以分散难点,将问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逐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还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2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境;科技活动;一题多解;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15―01

新《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的课程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新课标指导下,以高中化学课改为契机,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掘和培养。

一、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化学课堂上,发现和发掘学生的自由想象潜能,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积极引导其异想天开的想象力是特别重要的。发挥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其消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讲“氯气的漂白作用”时,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可能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漂白剂是否可以漂白染料?除了能够漂白纸张以外,能否漂白金属呢?在讲到“硬水的软化”时,想到家中的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工厂的锅炉为什么会发生爆炸等。由此及彼,通过联想,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

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催化剂,教材这样下定义:催化剂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笔者设定如下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催化剂是否参与了化学反应?“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加快反应速率还是减慢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不变是指始终不变还是指反应过程中也可以改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总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从开展科技活动入手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开展化学知识画报的编辑活动,教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设计画报的版块内容,如“班级化学新天地”、“每月一星”等栏目,可以请同学们对班级里有趣的实验进行记录,对在化学探究活动中作出创新的同学进行表扬。还可以定时地组织一些化学实验竞赛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创新能力的舞台,通过科技活动让学生明确创新意识是受到教师、学校的认可与尊重的,有创新意识的实验成果是可以得到肯定的。

四、从“一题多解”入手

心理学认为,“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一题多解”所使用的化学知识是多维的,“一题多解”的训练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使思维灵活、认知深刻。例如,鉴别Na2CO3,NaCl,NaBr,KI要求学生根据四种物质的特性设计不同方案。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理清各知识点的关联,精选质量好的习题来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从而拓宽学生思路,克服思维的单向性和平面性,促进思维的迁移。比如实验室制Cl2时,提出以下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反应中浓盐酸体现了什么性质?可否用浓盐酸与实验室制O2的残渣制取Cl2?如何得到纯净、干燥的Cl2?以H2、O2及Cl2的制备为例总结出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如何鉴别盐酸和氯水?“一题多变”可以拓宽学生思路,便于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思维和智力得到升华。

五、从开展实验教学入手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由直观现象上升到抽象思维。例如,在钠的化学性质教学中,先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响声,火焰呈黄色的,由此启发学生思考反应本质。设问:钠可否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得到的并非是铜,而是Cu(OH)2沉淀。新旧知识的尖锐矛盾摆在学生面前,诱发学生去思考探索,学生的发散思维也由此展开,分析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通过判断推理获得真知: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再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而不是置换出铜。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

第3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人生来各异,而后又会受到后天家庭教育、外界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因此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各有差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尤其是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不能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这样就很有可能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

一个学生的判断能力,可以充分体现出其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对周边事物进行真缪判断,并且敢于对教材上的、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进行质疑是学生学习的根本任务。学生应该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合适地表明学思关系,才能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理解问题并能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只有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才能帮助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只有打下扎实的双基,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虽然运用数学概念和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和运算并不难,然而只有准确地理解数学中的概念及定理才能学好数学。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理解认识能力。一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充分体现该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总结能力,即能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自己观点的能力,培养总结能力这需要学生先具有推理思维和发散思维这两种能力。除此之外,总结能力也是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也可以说数学思维能力也能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只是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还包括较完善的归纳推理能力,以及善于发现、观察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整合到所有教学环节。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办法。

1.从具体到抽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中,概念的学习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因为这方面的知识相对抽象,不易于小学生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吃力。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首先从具体事物开展然后逐渐脱离实物,进而转入较抽象的定理学习,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要想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小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抽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教授学生可行方法,更好地理解基础知识,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对于数学这种基础性和连贯性都很强的学科,一旦少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就不可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先猜后证的思维方法。猜想在发现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应以此为基础,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尽情提供猜想的空间与机会,要让学生明白合理的猜想一定要基于能够审慎地运用归纳和类推的方法,直到完成“论证推理”。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复习旧知识,都要具体内容具体分析。针对每节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提出相关联的问题来让学生自主思考,还应间接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对每节不同的知识进行回忆,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推论,以便得出最后正确的结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对每章的整体内容进行总结。

3.根据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众所周知,一切可靠的理论都来源于生活,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多地讲授生活中能够与数学联系紧密的实例,让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课本中走出来,融入生活,使得理论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生动。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小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步增强,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如,在解答一道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强调这个解题过程的特征,激活培养学生思维,使其掌握解题过程。

第4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9~22岁的小学生正处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期,小小学生正好处于这一关键年龄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因势力导,培养小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本文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谈些肤浅的看法与做法。

1.思维与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新思维,即善于探索、突破、综合、创新,能够发现和解决自己或别人未所发现或未能解决的问题。

培养小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培养小小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品质,教学中,要引导小小学生独立、主动地掌握数学概念,独立完成定理的证明,积极鼓励小小学生思维的标新立异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

2.思维现状分析

从教师的“教”和小学生的“学”等方面本人作了一些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比较忽略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给小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较少;②师生的思路都放不开,课堂上往往是一个小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全体小学生的思维;③解题教学所占的比重过大。

3.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结合实际,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1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因此,教学中要让小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实现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转换,鼓励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

同时,对数学中的定理和问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使一题多用,一题多变,多题重组,给人以新鲜感,唤起小学生求知欲。

3.2注重“双基”,加强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创新思维需要小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按照自己理解的深度、广度结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性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小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教学中要将“双基”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

3.3诱导质疑,挖掘小学生的创新潜能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现在教学中,课堂上很少有小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缺少讨论,师生之间也缺乏知识与情感的沟通,因此,教学中应诱导小学生问问题。

①教师要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师在定理的证明思路和解题思路的分析时要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如果定理的教学,照本宣科,以“就是这样”的方式将它灌输给小学生,无疑会扑灭小学生思维的“火花”。因此,教师要揭示定理的发生、证明思路的过程,是否还有独特的甚至绝妙的证法及解法。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尝试,发现创新的证法及解法,让小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②给小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如讲“垂径定理”时,教师与小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与学具,先进行演示,由小学生得出圆的轴对称性的结论后,教师再问小学生还有什么结论,让小学生去思考、猜想,探求结论,于是马上就回到问题中来,小学生也会沉浸在问题的探讨之中。

③鼓励小学生大胆提问,保护小学生的独特见解。

教师要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小学生读书时发现,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尊重小学生的思想、见解,养成与小学生商讨问题的习惯,引导小学生主动创新。

3.4更新模式,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中,要强化小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意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发挥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运用新方法,辅助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意识。

① 引入开放题教学。

开放题的引入,让小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改造一些课本中常规性的题目,打破模式化,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比如将条件、结论完整的题改成只给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论证;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要收集、整理、筛选后才能求解或证明;再如要求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的题目,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也可以给出结论,让小学生探求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广,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

②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学。

用计算机可揭示常规教学中很难解决的动态数学问题及数学规律,能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加强直观,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

如: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教学时采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实验,能有效的让小学生发现几何问题的实质就是在运动中寻找不变的规律,从而突破难点,直观的揭示其中的规律,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③ 开展数学实验课与活动课。

开展“探究活动”与“实验作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及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在学校开展的”社会一条街”活动中,教小学生运用函数知识核算成本,计算赢利,这样既开展了活动,培养了小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小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结束语:

在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我们要以教师为主导、小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去重新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并提出一些问题去自主探究解决,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启发、诱导、教育小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索,善于探索。

参考文献:

[1] 蒋灵凤.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14)

[2] 谢小珊.运用行知教育理论 谈数学课的创新教育[J]. 科技信息. 2011(10)

[3] 冯霞.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J]. 民营科技. 2010(10)

第5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与品质;有效培养;实践与探讨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良好思维品质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培养目标。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认为,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学习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对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人的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而且必须从小开始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呢?

一、要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作为小数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种科学论定,既符合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又立足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角度。小数课程内容虽然比较简单,而且没有相对严格的推理论证,然而它始终离不开思维的判断与推理,这就为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温床和平台。再者,小学生的年龄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形式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小学时代正是有效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黄金期前奏。还有,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互为因果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与基础,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发展与简缩。但就普遍而言,假如不曾有过逻辑思维的良好训练,就想对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说,如何针对小学生现状,行之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性问题。当然,小学数学除了以逻辑思维能力为主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适当进行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多种能力与品质的积极培养。比如在解答“从左向右数小明排在第4个,从右向左数小明排在第6个,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时,经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小学生们提出了很多解法:4+6-1,4-1+6,3+1+5,4+(6-1)等。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步发散了,其思维的灵活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要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在教学全过程之中

关于现代教育艺术的代表性论述,当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的著名“艺术论”,他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教学”确有同工异曲之妙。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培养小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其基本技能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本来就应当是目标一致和同步进行的。这种说法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就是学生们在学习进程中,必须持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综合推理等能力;另一方面,必须为思维方法和形式的综合运用提供一定的具体性内容。有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把对学习思维能力的有意识培养努力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一是要明确各年级担负的培养任务,并将其贯穿于各自的数学教学之中。比如说,小学生在进行“大小、长短和多少的认识”的学习中,就有着初步比较的思维能力训练;小学生在运用“10以内数进行加减计算”的学习中,也有着初步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培养;而他们在“数的组成”的学习中,则包含着初步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等。二是复习旧知、教学新知和组织练习时,都要把培养思维能力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比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除了让学生能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说出“所以然”。三是穿插在概念、法则、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或者在测量、画图等操作技能的训练过程之中,都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性培养。如在教学“锐角、钝角”等图形概念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其相应的实物,引导他们能够找出这些实物的边和角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这样的图形,再对图形特征作一般性地概括。这样既使学生加深了印象,又对学生进行了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要把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努力贯穿于习题训练之中

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是说,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同学习计算方式和掌握解题方式一样,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训练和实践应用的过程。实践充分证明,解题练习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因此,对于执教者来说,设计好练习题是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当然,教材中的每一课内容都安排了适当数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某种限制性因素,教材中的训练习题并非都能够满足教学活动的全部需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在对练习题进行有效设计和训练过程中,我们应当因时因势地作出必要的补充或者适当的调整。不过,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对数学练习题进行有效设计之时,既要始终遵照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又要强调注重一定的针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诸如教师为了能够了解学生对某些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并且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概念运用与判断能力,完全有必要精心设计出有关判断正误或者选择之类的数学练习题,以此来积极有效地训练小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第6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活动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124-01

前言

所谓的数学思维 ,就是学生在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之后,利用自己的方法对数学现象进行分析与解决的一种思维能力。数学思想与其它的思维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不同,灵活性、多变性与创造性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开发与引导,是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完善自我学习的不足之处。因此,笔者选择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一、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讲,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实现自我提高的关键环节。为了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更加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师要让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了解,利用数学学习的规则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逻辑思维。教师要利用训练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

比如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乘法口诀进行很好的掌握,教师需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与应用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写一些个性化的乘法口诀记忆儿歌,也可以为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乘法口诀的记忆。教师更加利用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讲解,例如2个4相加,可以表示为2乘4或者4乘2,在乘法口诀中表现为二四得八。教师加强对学生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夯实,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形成,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

二、加强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的质量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设计出有效的思维训练。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加强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有意进行思维训练的设计,是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效率提高的重要实践。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出发,对课堂教学内容与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安排,让学生的思维具有发展的不同中梯度,满足学生的小学数学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层次性,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更要使学生的能力可以达到思维训练的高度。

如在讲解《锐角与钝角》时,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学生投入到小学数学的思维练习中。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角进行呈现,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角之间的区别进行发现,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语言引导“同学们,角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锐角与钝角是角的两种类型,你们想一想锐与钝两个字的意义,再对锐角与钝角的概念进行一下猜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要利用自己的思考能力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有利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教学设计,为学生安排合理的思维锻炼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三、加强数学教学实践性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当中,更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可以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全面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是对小学数学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考验,也是对小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一种满足。教师利用不同的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呈现,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形象,有利于小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教师要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自主观察,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造性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使小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引导学生对人民币进行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主动提出帮妈妈买一次东西。在购物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对人民币的概念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另外,在购物实践中,学生对于人民币的面值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对于人民币的价值与等价物进行了解。实践化的数学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加强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是进行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从学生的思维训练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这需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发与培养工作,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得到调动,利用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学活动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吴莉蓉.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2:74.

第7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三、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四、强化基础教学,加强思维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而且应当体现在各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论是在教授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复习时,还是在课堂上教授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操作技巧时,都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教师应摒弃之前的填鸭式教学,而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推断,注意与小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做好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知识、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计算方法,并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记忆,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联系现实生活,锻炼思维能力

第8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化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相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等良好思维品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第9篇: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创新思维 开放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15-01

培养创新性的人才是教育的目标,培养创新性人才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应当引起数学老师的重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是重中之重,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如果忽略了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降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前途命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找到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重要。

1 创新性思维的含义及其特征

1.1 创新性思维的含义

创新性思维是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过程。创新性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独特的想法、见解、观念。它是一种主动地独创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索新知识的思维,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一般认为创新性思维是能够产生创新的思维。

1.2 创新性思维的特征

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以分为一般再现性思维和具有独创性的创新性的思维。根据小学生本身的特点,创新性思维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能够独立思考。通过独立思考能够理解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2)有自己的见解。能够探索出新的解题方法,对于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把所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在实际学习中会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类似的问题,以不变应万变。

(4)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并且能够独立解决。

2 提高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作为小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人才。

数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学老师的职责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各种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时代要求。

创新性思维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潜能。解数学应用题是让小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一种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接近时,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越高,从而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解各类题,应充分挖掘题目中的应用实例以及生活中的原型,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展现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3 影响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因素

教师的“权威”和严厉,使得小学生不敢提出质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个问题,学生时常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教师不能凭借自己的“权威”来否定学生的想法,而是采用引导的方式。我曾经在一次听课中发现,有的学生刚举手发言,老师就说:“你怎么这么多问题”。这样,即便是以后再有问题,学生也不会提出,更谈不上创新性思维。教师应重视学生所提的见解,并且支持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示对或不对。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数学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小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面对祖国的花朵,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正是我们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迫在眉睫。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多角度观察及其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4.1 培养小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因问而思,因思而学的理念,不批评学生的新见解,应当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的新思想。

应当采用多元开放式教学,问题答案多种多样,鼓励学生探索新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4.2 提高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小学生质疑问题,是主动学习的一种外在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思维意识不可少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去独立的思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应用题上要多设计开放性题目。例如:教师和学生去滑雪场,老师有20人,学生有100人,成人门票每人20元,学生每人10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15元。请指定一种你认为最佳的方案。这个问题答案有很多种,可以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样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敢于提出疑问,不放过任何疑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要特别重视题解教学。

4.3 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散思维能力

通过一题多解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重视多提供一题多解的题目。例如,比较两个分数7/9和8/10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通分法,化小数法,倒数比较法,化整法等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常规解题法,还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4.4 创新教育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灵感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