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企业逻辑思维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逻辑思维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逻辑思维培训

第1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企业翻译;特点;素质要求;对策

[作者简介]黄艺平,广西艺术学院英语教研室讲师,广西南宁530022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12006)10―0114一03

人们往往把企业翻译等同于科技翻译,实际上企业翻译比科技翻译的涵盖面要广泛得多。企业翻译几乎囊括了科技翻译的各个领域,还横跨了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面对这样繁杂的工作内容,企业翻译已不能简单地用科技翻译、文学翻译等名称涵盖,而具有自身的特点。企业翻译在我国的译学研究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对我国企业加入WTO后的发展极为不利,应该引起重视。

一、企业翻译的特点

企业翻译是伴随着企业对外技术交流和商贸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的,涵盖技术交流和商贸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就决定了企业翻译自身的特殊性。

1.综合性

企业翻译既有口译也有笔译,涉及门类广泛。一些大型引进项目,从项目的前期准备到项目的实施,直至最后投入运营,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诸如工程、技术、科技、经贸、融资、保险、合同、法规等,而每一项内容中又包含许多的细项,因此,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除了通常的叙述文体、科技文体外,还包含大量行业惯用的文体形式,并伴有行业的约定术语、符号、图形等,因而,企业翻译已不能用科技翻译、文字翻译等名称来涵盖,而具有鲜明的综合性。

2。专业性

企业翻译的专业性很突出。企业的每一个专业术语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是工程技术人员之间使用的特定语言,是业内人士约定俗成的“行话”,带有十分明显的专业性质,这是文学的、艺术的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企业翻译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科及专业使用准确、恰当、基本对等的专业术语和符合专业要求的表达方式来完成信息转换工作。

3.逻辑性

“从翻译角度的全过程来看,翻译虽然处处接触到两种语言、两种社会文化,但其实质还是人的思维活动问题。”企业翻译所面对的对象,其本身就是逻辑思维的产物。因此,企业翻译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必须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外,还必须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充分理解原文。通过翻译活动使原文的逻辑性完整地再现。在企业的翻译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错漏现象,但如果在逻辑方面出现错误,将会产生不该出现的严重错误。因此,企业翻译必须将原文强烈的逻辑性忠实地反映出来,而不是进行藻饰和美化。

4.重复性

企业翻译具有重复性。企业翻译中的许多文献资料、产品认证标书合同、企业及产品介绍等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而许多话语、篇章组织结构、所涉及内容也是固定不变的。最明显的是合同书的翻译,除了产品名、价格、日期等,合同的其余部分都是相同的,业务谈判也是这样。

5.科技性

企业翻译的许多内容都与科技有关,因而具有科技翻译的一般性特征,它要求信息转换的准确性,不像文学翻译那样富有文采。同时要求不断吸收国外最新信息、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6.时效性

在信息社会里,时间就是金钱。企业是追求效率的,因此对翻译的时效性要求也很高,要求最快最多地吸收国外的最新信息,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为企业制定生产经营策略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企业翻译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由于企业翻译的特殊性,企业翻译工作者除了应具备双语的深厚功底外,还必须具备下列素质要求:

1.见多识广

翻译是一种需要广博知识的活动,除了要娴熟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翻译专业文献之外,还需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以及翻译方法和技巧。例如通车、运营,通常译为oper-ation,运营概念译为operation concept,试运营译为trial operation,“试车”则不能译为trial operation试通车,而应译为test run,因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车。企业翻译人员如果对原文所描述的客观事物的基本知识不甚了解,只注意文字本身的对应,不顾原文所描述客观事物的所在领域,不考虑上下文的联系,就会出现一个中文词填一个外文词的“对号入座”现象。因此,企业翻译必须学习和了解本企业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其语言表达方式和专业用语,知识要广博,甚至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准工程技术人员。

2.逻辑思维

企业翻译必须利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分析所叙述内容的因果关系,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把原意表达出来。特别是对于科学技术中的新词汇、新概念的引进,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就不可能产生“顿悟”,也就不可能找出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贴切的词语。匈牙利翻译家拉多・久尔吉指出:“翻译是逻辑活动,翻译作品是逻辑活动的产物。”理解一个句子必须经过语义辨析、语法分析和逻辑分析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企业翻译工作者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突破翻译活动的“表层化”,进人其深层结构,挖掘其内在含义的根本要求。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原文的理解也就越深,译文的表达也就能越确切。因为,翻译的实质应该是意义的转换,而不是形式的转换,形式要服从于意义。

3.综合能力

企业翻译几乎囊括科技翻译领域和各个有机组成部分的方方面面,而且横跨社会科学、文学等艺术领域。企业翻译活动贯穿于外事接待、宾馆服务、中外合作共事或相互交往、参观旅游及国际科技和文化交流等涉外活动的始终。在企业的对外交往中,企业翻译已不单是语言的转换者,而且还是企业对外联络的“代言人”,在客观上代表了企业的形象。企业翻译人员应注重对自身素质的培养,包括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知识才干、交际能力、意志、性格、气质、风度等方面的培养和锤炼,并加强语言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企业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企业翻译存在着许多问题,但主要有两点:一是企业翻译研究滞后。企业翻译的研究在我国译学研究中一直处于次要地位,零星的研究不成气候。十年前刘先刚先生曾呼吁建立企业翻译学,并就企业翻译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阐述,但十年过去了,这一呼吁至今仍未得到广泛响应。二是专业企业翻译人员少。据统计,我国有25万多翻译人员,但专业的企业翻译人员却不多,在许多企业中,参与翻译的人不是专业翻译人员,但也要从事企业翻译工作,

由于外语的原因,企业错过许多对外合作的机会。

四、加强企业翻译的解决方法

1.改进翻译方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为特征的传统全译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一种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翻译方法――变译――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变译又名翻译变体,是一种有别于微观翻译技巧的更宏观的翻译方法,其形式包括摘译、编译、评述、综述、阐译、译写、改译等10多种类型,它们要求翻译工作者对分散、无序的国外信息有所选择,重视翻译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根据读者的需求,对信息采用扩充、取舍、浓缩、补充、合并等方法,传达信息的中心内容或部分内容,去粗取精,将国外科技发展的现有水平、未来的新动向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迅速而准确地翻译过来。

2.进一步提高企业翻译人员的能力

首先,企业翻译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各学科之间日益相互交叉渗透,企业翻译工作者必须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成为行家,并时时跟踪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必须具备财会、金融、法律、国际贸易惯例、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其次,翻译工作者的语言水平必须与时俱进。企业翻译人员不仅要加强对语言知识(如语言语调、句法结构、词法词义、不断涌现的新词汇等)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如听、说、读、写、译)。再次,企业翻译人员应知晓语言的文体风格和语用功能,掌握一定数量的习语、俚语、术语、谚语、委婉语、略语、诗句等词语的转译方法。

3.企业培养自己的企业翻译队伍

大型企业,或者是对外交往合作较多的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培养自己的翻译队伍。企业可以不设专职翻译,翻译同时也是业务员,身兼二职,将企业翻译队伍建设成一支管理型、技术型与外经贸型的队伍。这样既不会造成人才的积压,又能维持企业翻译队伍的相对稳定,一举数得。同时,要对企业翻译人员加强培训。不仅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进行外语培训,还要让他们了解企业产品从原料配置到包装出口的各个方面,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

4.加快大学翻译教学改革的步伐

对非外语类学生要开设英、俄、法、德、日五种常用语种的翻译课,传授基本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对外语类学生,则要求其必须在大学期间选学或自修一门理工科专业,使大学生既有一定外语知识,又有一定专业基础。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新的翻译策略以及企业翻译技巧,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变译能力,在翻译培训中使用计算机和因特网。

5.创新翻译手段

企业翻译人员应该在翻译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运用高新科技手段从事创新翻译。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一些翻译机构大都在网上建立了专门网站,介绍翻译成果、翻译研究方向、翻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等等,具有很大的透明度。我国翻译界要想跟上世界的前进步伐和知识经济的步伐,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改进翻译流程,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全国性的翻译网络,由中国译协(科技译协)牵头建立一个骨干网站,再在各省市译协建立分网,形成较为完整的全国性翻译网络体系。

6.尽快建立企业翻译学

某一学科的发展,其基本的动力来源于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日益融合,建立企业翻译学已刻不容缓。同时,在中国建立企业翻译学已有良好的基础。在文学翻译、科技翻译、信息理论和其他研究领域的发现,或多或少对企业翻译有促进作用,而社会学、符号学、文体学、语用学、心理学、交际学的研究也给企业翻译学的研究提出了新观念和新方法。

第2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中升本;教学探究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我国大部分高校中非常重要的技木基础课程之一,尤其是建筑、机械和艺木设计等专业,芫全离不开这门课程。如今大部分企业的制图都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木,因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木不但代替了手工制图,节省开发和绘制时间,我校为民办应用型转型高校中的一员,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木的实际应用万面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王重实践应用的能力,因此,计算机中升本专业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这门课程。

1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计算机中升本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让计算机中升本专业的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学业深造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这门课程主要是针对建筑、机械、艺木等专业,这些专业又各自有着自己的专业特卢和发展万向,所以,这些专业的教学万/去并不能适用于计算机中升本专业。计算机中升本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于计算机基础操作掌握良好,但是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在平时的授课中,明显感觉逻辑思维较弱,针对于计算机中升本专业学生的这些特卢并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特卢,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宄。

11学生的逻辑思维较弱

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操作界面、操作内容比较复杂,容易造成部分学生掌握较差。其中,逻辑思维对于绘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绘图之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清就是读瞳图,然后思考从哪开始着手,但是计算机中升本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这对他们来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12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图不但但只是要求学生能够绘制出图形,而且对绘制图形的速度和绘制图形的准确度要求也是极高的。但是计算机中升本专业的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学习也不够专心积极,这对于制图来说是一大难题,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必须对教学进行改革和研宄来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

13学生的课后练习不够

制图想要孰练卜夬速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并且还要在练习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更大规模的绘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计算机中升本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热清和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于本科生较差,而且自制能力也较差,所以,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课后练习不够导致的一些问题。

2解决计算机中升本专业CAD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

针对计算机中升本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较差的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引入了更多的案例来解决。对于CAD绘图中的每个工具都引入了相应的案例,每个工具对应的案例至少3个以上。这些案例不但结合了相应的绘制工具,还跟简单的几何知识进行了巧妙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几何知识和教师的启发进一步分析案例,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

22提高学生的自制力

计算机中升本专业学生的自制力较差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教师,针对这个问题,计算机教研室的教师进行了研宄和交流,并且教师都从中得到了启发,找到了相应课程的解决办/去。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万/去:(1)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每次课程所讲授的绘图工具都引入了相应的案例,一部分案例首先由教师讲授绘制万/去,然后学生自行绘制,另一部分案例则是在之前的基础上稍微加大了难度,这部分由学生独卫:芫成,而且最后都需要上交。(2)为了防止学生复制其他学生的又件,课上老师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和记录,最后会根据学生绘制的准确度和速度给出分数,并算入最终成绩当中。(3)在教学过程中取冶了以往的由一次期末考试决定最终成绩的万式,采用了阶段测试的万/去,这样不但能够督促学生学习,而且如果上一个阶段的测试结果不理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行弥补,解决了一次期末考试决定学生成绩所带来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清。

23学生的课后练习不够

为了万便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解决学生课后练习量不够这个问题,学校允许学生自备电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教学都是学生自备电脑上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安装软件到绘制图形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安装软件之后不但可以课后练习而且还能够进行预习和进一步设计研宄。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案例之外,课后还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练习,主要是为了解决练习不够的这个问题,同时还设置了提问环节来増加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课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问题难度给出相应分数,记入最终考核成绩。

3教学改革和探究成果

通过使用以上万/去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往的课堂只有少数学生听课学习,现在的课堂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进来,不瞳的地万不但请教教师,还请教同学,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垣和师生之间的感清。采用以上万/去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进度的掌控较难、知识卢的覆盖不够全面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进行探索和研宄。

第3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买手

中D分类号:TS9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81-01

一、国外服装买手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服装买手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百货公司中的采购员是国外最早的买手形式。这一形式一直延续至二战爆发,买手这一概念逐渐在其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扩展至美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买手得到了快速发展。时至今日,买手这一职业在国外已经有了5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运作模式,出现了许多以买手模式为基础而获得成功的服装品牌,比如:GAP(美国)、ZARA(西班牙)、MANGO(西班牙)等,这些品牌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总之,国外的买手模式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由于发展较为成熟,买手行业发展较为完善,具有一整套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以买手模式为基础建立的服装品牌对市场的反应非常迅速,能够引导国际时尚潮流。

二、国内服装买手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服装买手还是一个较为年轻的行业。现有的服装品牌大多是品牌加工、品牌以及设计师品牌,服装买手品牌数量较少。一些服装制造企业虽然采用了服装买手品牌模式进行运作,但由于一些原因,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经营效果。目前,国内的服装买手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人才缺乏是造成服装买手模式发展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服装买手这一职业是近几年随着服装零售行业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但由于现有的服装买手大都是从服装设计师和服装销售人员转行的,专业水平能力较低,且缺乏专业的培训,因而在专业知识储备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二)现有服装买手培训能力较低是导致服装买手行业专业度低下的主要原因。虽然国内的一些培训机构近年来加强了对服装买手行业的关注,但由于在培训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忽视了实践的操作,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不高。此外,由于企业自身对于服装买手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愿为买手提供培训所需的各种资源,影响了服装买手专业水平的提升。

(三)实际经验的不足是影响服装买手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全国的总体情况来看,国内的服装买手整体的实践经验仍然不足,缺乏对时尚品牌的整体把握能力,不能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个人喜好因素影响其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导致操作失误情况频繁出现。

三、国内外服装买手培训比较

通过国内与国外服装买手培训教育现状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国内服装买手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国内服装买手培训的质量,提高服装买手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我国同国外服装买手培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训机构和学校数量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专业院校在服装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增加服装买手的相关课程,只有少数培训机构提供服装买手的相关培训内容。而在国外,提供服装买手职业培训和教育的专业院校和机构有许多。比如:在英国,就有包括利物浦大学、伦敦艺术大学、伯明翰城市大学在内的多所知名院校开展服装买手教学。

(二)服装买手专业素质培养方面。国外的服装买手职业教育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服装买手这一职业,掌握服装买手工作的每一个流程,让学员从心底里热爱服装买手职业,愿意并主动投入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而国内在专业素质培养方面明显不足,多数学生从事服装买手行业,并不是因为自身对于这一职业的喜爱,而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导致工作过程中缺乏内在的动力。

(三)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方面。作为服装买手,必须有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要能够灵活做出各种应对决策,这些都离不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国外的院校会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况,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在国内的培训中,这方面的内容显然不足。

第4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就形形的营销人员来讲不会少于8000万之众啊。天底下没有相同的一片树叶,营销人员也是三六九等,各自层次不同,需求不同,接受也能力不同。这就给那些辛苦传道授业解惑的培训专家们造成了培训的艰难和迷茫!

面对不同企业,究竟如何对营销人员对症下药的培训?面对不同营销人员,又如何作出让感兴趣、感觉有用、有效呢?

关于培训方面一个小小误区,数年来一直缠绕着我:培训的时候反映好,培训的效果就一定好吗?但是要清楚,如果培训师在培训的时候总是反响不好,那么培训师又还有什么前途呢?培训师为了现场气氛,为了企业的满意度,造成现在的培训过程基本上就徘徊在:案例、经验、故事 、游戏、互动、口号和一些专业知识的培训或总结。在这样的一个培训课程中大家究竟学到了什么,究竟有多少知识能够得以运用,没有人去思索。企业培训组织部门要么埋怨“所找非人”,培训师不合格;要么埋怨营销人员学习能力太差,不能学以致用。

其实,讲师在做销售培训的时候,必须事前对受训学员做出充分的了解,把握他们的需求,知晓他们的短处,不能把自己包装犹如“明星”一般,脱离群众。这样一来,仿佛就是把自己片面的、局限性知识和经验,强压给求知的学员们。本人认为一个优秀培训师,必须要是个优秀的咨询师,如果一个培训联学员的需求都把握不住,就知道按照自己的讲义,按照自己的套路,按照自己的经验灌输给学员,无论当时反映是如何激情、激烈,事后难免留下“一场欢喜一场空”的遗憾。

人的大脑分两个半球:左脑和右脑。右脑产生的是感性直观的认识,左脑是理性逻辑认识。右脑是很容易对问题产生好恶,而左脑却必须通过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一个过程,需要一个时间阶段。在培训时,制造的那些故事、案例、互动、游戏等制造气氛的情节,其实都是为了在糊弄或取悦学员的右脑,留下深刻印象,得到个好评,至于学员学习后的应用效果如何,那是学员他们自己的事情。

据脑科专家分析:人的右脑是情感,模糊意识,感性思维,所谓的激动、冲动、热情等都是右脑所支配的。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营销人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先是激动、再是冲动,最后懒得动的原因了。不过,人的右脑能力是很难通过培训来提高的,这是天性。人的左脑呢?左脑考虑的是需求、利益,逻辑推理,理性思维。所谓的深思熟虑、客观评价都是来自左脑的杰作。这就是营销人员在培训几天后埋怨企业选择的培训老师根本不懂他们的需求,培训就是“忽悠专家”,在通过不断的鼓掌、泪水、拥抱、呐喊、讲故事等表演的一场闹剧罢了。

营销人员的培训总的来分应该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性格改造工程的培训;一种是关于销售技能或管理提升!为什么要分为这两类方面的培训呢?许多成功学、潜能学的大师所推崇的学说,其实就是在改造人性格的一项工程,这项工程任重道远,不是一时半下就能提高销售业绩的。因为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可以说是天定得,就像《亮剑》李云龙的性格,他的领导仅仅是惩罚他,从来没有试图改变他的性格,试图改变意味的将是“戕害人才”或者“徒劳无功”。为什么许多学习成功学的人很难成功和或者很难做好销售,有的搞成神经病了。所以如果针对营销人员的作些成功学、潜能学等方面的培训,最好是针对那些刚入职的营销人员进行,给他们一种理想、一种幻觉来坚定他们的意志和决心,调整他们面对突发困难得信心,但必须结合系统性的销售技能提升,而且以此为主。

第5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能力素质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麦克里兰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预测工作业绩的人员评价方式,经过项目实践,他奠定了能力素质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能力素质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在西方企业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文化适应程度、人力资源差异以及基础管理能力的局限,该理论应用到国内企业时,应当在指标的选择上做出一定的修正,并选择适用于自身企业的合适的方法。作为新兴产业的客服中心,其人力密集与技术密集相结合的运营特点使得该理论在客户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颇有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一、能力素质理论及其模型

能力素质(Competency)又称胜任素质,即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强化竞争力、提高绩效为目标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思维方式与操作流程。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McClelland)(1973)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提出,他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依据单纯的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是不合理的,要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即胜任素质。在麦克利兰的胜任素质理论基础上,其他学者经深入研究,提出了两种素质模型:即素质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与素质洋葱模型(Onion Model)。

素质冰山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在《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提出,他将素质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五个方面(如图1)。他认为个人能力素质具有层次性,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不具有决定意义,而在水面下的冰山才是区别成功者与普通人的关键。

洋葱模型由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提出,他认为胜任素质的核心要素由内至外分别为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如图2)。在素质洋葱模型中,知识技能等外层要素易于培养和评价,个性和动机等内层要素则较难评价与培养。洋葱模型与冰山模型本质相同,但更突出层次性。

冰山模型与洋葱模型是适用于各行业的通用意义素质模型,是对能力素质的高度概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素质模型的指标层面需再细化分解。因此,麦克利兰自1989年起,通过对200多项工作的能力素质研究,在不同行业特征和职业特点基础上提炼出21项通用能力要素,构成了能力素质词典(Competency Dictionary) (如图3)。

二、客户服务中心员工能力素质指标体系构建

1. 能力素质指标体系构建基本步骤

首先,员工能力素质要素的提炼要根据客户服务中心所在企业的营运特点与业务范畴来梳理出客户服务中心的运营职责及岗位架构,可借助麦克利兰能力素质词典等方式对各项能力素质条目进行定义,初步构建适合的能力素质库。

然后,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专家研讨等方式确定各要素评价标准与方式,表述出各要素在不同程度和状态下的行为特征,划分不同等级。例如“团队合作”的初、中、高程度分别是什么表现,指标表述旨在为等级评价提供标准,例如“沟通能力”的初级描述为“表达基本能抓住要点、观点与传递信息基本清晰、愿意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谈话”。

最后,通过专家评议等方式最终确定员工能力素质项,并基于上述员工素质指标维度,糅合形成员工的能力素质视图或画像。

2. 客户服务中心员工能力素质指标体系示例

客户服务中心员工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客户服务中心的运营特性以及未来竞争环境与态势,并符合所在企业的文化要求。指标的选择既要考虑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整合,又要考虑绩效表现,并且是可观察和测量的。对于客户服务中心而言,其员工素质模型的指标体系构成应为以下几个部分:岗位倾向、基本素养、知识与技能、绩效表现(见表1)。

(1)岗位倾向。岗位倾向即员工性格特质偏向。根据冰山模型与洋葱模型的研究理论,个体素质中的冰山下层或洋葱内部的核心素质最为关键,因此人员的聘用应当与待聘岗位相符合,即所谓的人职匹配。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他认为人格分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常规型(C),职业倾向由个体受教育程度及生活环境决定,体现出对某种职业类型的追求与偏好。客户服务中心作为知识密集与人员密集型行业,岗位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在人员选拔时应充分借鉴候选员工的不同职业倾向,有针对性地提拔或培养。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对员工进行职业倾向测量,能够测出测量对象每一类型的得分情况(如图4)。

蛛网图(如图5)描述六种职业类型的关系,距离越近,说明相似性越大。例如现实型和常规型、研究型的性质最接近,和社会型工作差异最大。在某维度上的六边形顶点越接近0,表明员工A在该类型上的偏好越弱,应避免安排对应岗位。根据霍兰德的理论,个体的职业兴趣影响其对职业的满意度。个体潜能可以在从事与兴趣匹配的岗位时彻底发挥,业绩更显著,因此客户服务中心在选拔与培养员工时应尽可能考虑个体职业倾向。

(2)基本素养。基本素养即思想品质与道德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工作态度等,位于冰山模型次底层、洋葱模型的中间层。基本素养的评测可以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来开展,例如可以按照直属主管、平级同事、下属这三个管理层级划分,分别赋予532的权重,在一定周期内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基本素养评测。

(3)知识与技能。根据客户服务中心业务运营范畴,知识素质可以分类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可分为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知识素质可以通过业务测试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专业技能评测可以通过客户服务中心内部评测部门如质量检测部门来评测,也可以通过模拟测试的方式来测试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管理技能、沟通写作能力可以通过民主测评的方式开展,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专用的逻辑思维能力试卷进行测量评定。

(4)绩效表现。绩效数据则是通过一定时期内员工在管理层计划考核的核心指标上的数据表现。对于客户服务中心而言,可以是外呼营销量与成功率、电话评分、接听量、业务差错、投诉量等等。

三、能力素质模型在客户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 岗位设计

基于员工能力素质模型视角,企业需要建立明确的岗位系列和序列划分。岗位系列是由多个岗位组成,是工作性质相似的岗位集合,例如管理类、操作类、技术类、行政类等。序列指将组织结构中相近能力素质要求的岗位归为群组,每个序列具有独特的能力素质,例如高级管理序列、中级管理序列、技术支持序列、生产作业序列等。岗位系列和序列类似于职业通道,为不同岗位倾向和能力素质的员工开拓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管理者应当将客户服务中心的不同岗位特性进行提炼归纳,形成岗位特质要求模型,并在蛛网模型上将不同类型的特征标注,例如岗位说明书应注明职业倾向要求、知识能力要求,制作形成客户服务中心岗位地图(如图6)。

2. 人员招聘

基于素质模型的招聘,能够让客户服务中心在招聘环节就重视对企业成功最为重要的素质的考察,而不是仅仅基于一般性的基础知识笔试与面试来评价人员。因此,在招聘环节可以依据岗位素质模型来选择面谈、量表测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方式等,确定应聘者是否与岗位期望的素质特征匹配。这种基于能力素质的招聘使得企业能够全方位考察应聘者的能力素质,区别于以往注重知识技能的考量,更注重员工性格特质与核心素质,从而能确保企业获得合适的员工。

3. 考核激励

基于能力素质视角,在考核激励中应当将绩效表现、知识技能、性格特质区别对待。一方面,绩效表现应当与薪酬挂钩,但不能完全作为评价选拔的依据,绩效与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低能力也可以带来高绩效。因此客户服务中心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切忌将能力要素作为关键指标,而应当将直接工作表现作为考核指标,如话务量、工单量等;另一方面,人才的选拔也不能仅仅以绩效表现为单一衡量指标,应当根据员工的性格特质与岗位的拟合程度,将员工绩效表现与知识能力作360度的衡量(如图7)。

人职匹配是充分发挥人力潜能的重要条件,可以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高绩效,因此客户服务中心在员工选拔时应首先以员工的岗位倾向作为员工发展通道选择的依据,充分参考该员工的知识能力以及绩效表现,对于双高的明星员工应继续激励并委以重任;对于高能低效的潜力员工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着重关注其工作与生活状态,可通过谈话、观察、走访等多形式深究其低绩效原因;对于低能高效的实干员工应予以重点培养,充实其知识,发展其能力,可以将能力培训作为激励手段;对于低能低效的问题员工,企业应基于能力素质视角,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能力素质的全面提升,或者是根据岗位倾向程度来调换拟合度更高的岗位。

4. 个性化培训

客户服务中心应当以能力素质模型为依托,打造立体化课程体系,可以按照素质模型中涉及的素质要求设计各种培训课程,并设置初、中、高三级培训路径,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要根据员工的不同性格特质与绩效表现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实施个性化培训,并形成培训档案,作为员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能力素质模型界定人才,识别有潜力员工、问题员工、实干员工需要加强的方面,并为其提供培训发展的机会,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客户服务中心人才梯队。

5. 个人职涯发展

第6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改革;岗位需求

一、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现状

(一)受制于传统教学,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较为落后的填鸭式教学,老师以讲为主,学生以听为主。而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只重视电气控制与PLC控制的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则一笔带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受制于老师。这种传统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是背道而驰的。

(二)实训教学内容简单,与实际脱节

受实训课时所限,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开设的实训课一般都以简单的实训项目为主,例如:电动机的点动连续控制、正反转控制以及星三角启动等。开展这些项目时,由于受课时所限,老师往往会模仿教学为主,老师会提前画好电路图并提前接好实物图,学生只需要按照模板来做即可,最后看起来学生把任务都完成,其实对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传动教学,机电传动控制课程一般理论课配合几次简单的实训课就完成了,但学生学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是完全脱节的,对多家PLC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刚刚毕业的学生到企业后,都需要进行6个月以上的培训,才能够基本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太差、所学习的PLC品牌不一样以及对于复杂控制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

(三)学生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机电传动控制的考核大多还是以试卷考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该门课程是对实践要求比较高的课程,由于评价体系的不健全,注重理论而忽略实践,本末倒置,最终的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二、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方法与措施

(一)修改教学大纲,打破传统教学

针对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可以通过修改教学大纲来完成,大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教学中的精髓,也就是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这部分可以由校内老师完成。另一部分为项目化教学部分,项目化教学部分可以通过实地调研PLC相关的企业,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线,将其改造为可用于实际教学的项目,这部分可以与企业合作,由企业老师授课。理论与企业实践结合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也有利于企业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二)整合课时安排,实践课时可以高于理论课时

关于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课时的安排上,很多学校往往理论课时高于实践课时,比如很多学校都采用的40(理论)+8(实践)的形式,这样理论课时是够的,但实践课时就显得很单薄,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很多知识是理论课所不能很好解决的,这就需要通过实践课来补充的,比如学生的实际接线能力、学生的编程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等。而且由于实践课往往是以项目的形式的来进行的,每个项目,学生都要进行方案设计、接线以及调试等工作,至少需要4个课时,因此8个学时显得的比较少,因此可以考虑安排机电传动控制实训周,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训时间,同时也能保证学习的连续性,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也可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拓展理论课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知识储备

当前很多高校对于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的PLC部分讲解,一般都是以三菱为主,而当前中国市场上应用最多的品牌是西门子,其次是三菱和欧姆龙。不同品牌之间的PLC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为了保证学生毕业之后,能顺利的与企业接轨,建议机电传动控制课程进行课程改革时,拓展教学内容,以一个品牌的PLC教学为主,同时也要涉及市场上目前应用比较广的其他品牌的PLC,扩展学生的知识储备。

(四)改革实训课教学,使其与企业更接轨

实训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简单的实训还是由基本的电机点动连续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动机的时间控制,以及电动机的星三角启动等组成,复杂的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是学科竞赛的项目改造而来,项目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可以在8个课时左右的时间来完成,重点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训考核,提高实训考核在课程成绩中的比重。实训考核可以按照小组进行,一个小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企业实际课题或者是学科竞赛的项目。比如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电梯控制的项目,电梯控制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较常见,电梯控制包含电梯初始化、集选控制、开关门控制、启停控制、运行监控、待载休眠、运行状态监测与保护等,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团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这项工作。通过实战,相信可以让学生所学知识更牢固,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一个层次。同时改革课程评价体系,提高实训考核的比重,学生学习知识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实训考核更可以体现出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跨学科的课程程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能力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它与许多课程都有着比较深入的联系。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是在孤立的学课程,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很容易忽视,比如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可以结合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做跨学科的课程设计,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对他们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及今后的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7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演讲能力已成为服装展示陈列方向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即核心创业能力,这与创业自我效能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在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4 年人才培养方案里, 已明确提出要培养具有沟通交流基本技巧与能力、良好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有效表达自己思想与意愿能力的人才。 故基于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双向提升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将成为本专业的探究重点。

1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服装展示人才培养特点

Boyles 在研究中提出 ,21 世纪的创业教育 ,需致使学生得到知识( Knowledge)、技巧( Skills)、能力( Abilities)三方面的完备与提升,简称 21stCentury KSAs, 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创业能力(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ies)。 具体内容如图 1 所示。本文所探究的基于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双向提升的服装展示陈列人才培养途径,完全符合 21 世纪 KSAs 的培养方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1) 任务驱动性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强调学习活动与任务问题相结合,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法。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逐步掌握相关知识技巧和信息技术,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激发创新性思维。 此时, 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且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可充实和丰富学生自身演讲方面的知识、能力。

( 2) 阶段性演讲演练西班牙奥威尔多大学( University of Oviedo),针对部分工程类大四学生进行一学年的三阶段演讲演练培训计划。 这一计划, 从 2009 年起开始,至今已连续实施四年,结果发现,每年参与培训的所有学生在毕业答辩时,得分均高于平均水平, 且全部拿到 A+, 其中 82%的学生甚至取得A+中的 突出表现荣誉。 而这一批学生步入社会以后, 无一不成为个人研究领域中的佼佼者,甚至顺利创业。本培养途径借鉴阶段性培养的方式,以阶段性任务为导向,阶段性成效为评判标准,从而取得演讲能力的阶段性提高。 此外,高阶段学生对低阶段学生的学习进程负有责任,体现在经验交流与借鉴上。

( 3) 系统性成效评估以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为参考,针对其优缺点设计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成效评估系统。 首先,针对学生对于演讲体验和技巧的掌握进行评估;其次,针对四个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评价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考核内容进行评估。依据以上三方面特点,可见本培养途径围绕21 世纪 KSAs 培养主旨, 以提高其认知能力,着力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社交能力;重视学生各阶段培养成效,以提高其行为导向能力。 而认知、社交、行为导向三方面创业能力的提高,标志着演讲能力的全面提高,而创业自我效能感也在阶段性过程中得以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实现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双向提升的良性循环。

2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服装展示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基于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双向提升的服装展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逻辑思维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沟通和培训能力的展示造型与陈列设计专业人才,大幅度提升其创业优势。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模式分为四个阶段,针对大二至大四三个年级的学生,实践这一培养途径。 阶段性任务与成效如表 1 所示同时采取录像录制的方法给学生进行记录,方便学生个人日后的回顾,并作为可供下一届学生参考的资料。

3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服装展示人才培养评估方法

本培养途径将以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 Kirkpatrick Model) 为参考,根据其优缺点,针对本培养途径所涉及的演讲体验和技巧、四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四个阶段需要提高的能力,以及柯式四级评价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考核内容,即反应评估( Reaction)、学习评估( Learning)、行为评估( Behavior)和成果评估( Result),进行评估系统的再设计,旨在评测 演讲能力创业自我效能感 服装展示人才培养途径取得的效益,以及为日后改进、完善该培养方案提供依据。第一级反应评估在于评估学生对培养方案的满意程度,以对师风的评价和对个人提升的帮助量评估为主,内容包括教师的课程设置、创新性、主动性和工作情绪及学生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的提升程度。 第二级学习评估则是为了测定学生的学习获得程度与技能掌握程度,内容包括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艺术、音量控制、高质量的 PPT 制作和虚拟店销售额的提升程度。 而第三级行为评估,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程度以及能力提高程度,内容包括学生经验值的提高、沟通能力的提高、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 到了第四级成果评估阶段,则主要是对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对学生参加大赛、就业、演讲比赛、创业轮岗等情况进行评估。

第8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能力培养

1 现状分析

当前信息化建设浪潮席卷全球,中国也制定了“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给企业生产和管理带来了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将企业组织的各种经营管理职能和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对企业来说,一个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改造企业使其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适用信息社会,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不仅存在技术问题,更需要管理的协调配合,管理的科学化对信息系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管理科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既懂管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在当前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中应最能发挥本专业人才所具有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然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在应聘工作岗位时却常常遇到尴尬情况:管理技能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不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人才市场上很少有专门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量身定制的就业岗位。当前我国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期,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但从我国信息化建设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岗位需求没有进行专业细分,它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分析、设计、开发、引进、实施、维护和信息管理等工作需求统归为做软件。因此,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入门要求就是能够编程,包括企业内部覆盖销各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软件,也包括企业各层次网站系统开发。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则以网站系统开发和工作流管理为主。

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来说,软件开发技能是未来就业的敲门砖,而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的掌握则是其未来成为企业CIO的奠基石。笔者将探讨如何进行信管专业计算机课程教育改革,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2 信管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总体规划

2.1 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知识结构的前提条件,如何理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的关键问题。根据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应的计算机教育理论体系应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信息管理课程模块、计算机软件开发核心课程模块和信息系统应用模块4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包括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C/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2)信息管理课程模块,包括信息加工、管理、使用方面的课程,如信息化概论、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组织、信息检索等,或根据院校特点开设有领域特色的信息化概论课程,如医院信息学等。

(3)计算机软件开发核心课程模块,主要学习各种常用的系统开发技术,包括C#应用编程、Java网络编程技术、Web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

(4)信息系统应用模块,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安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2.2 专业方向的设置

本专业的社会岗位需求多层次。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实施中,既需要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也需要信息化工程管理人才,信息化系统实施后还需要网络管理和维护人才。因此在培养模式上设置3个专业方向,分别为:系统开发力’向、网络管理方向、信息管理方向。3个方向的知识结构有所不同:系统开发方向培养技术型人才,主要掌握各种系统开发技术;网络管理方向培养工程型人才,主要掌握网络工程管理和信息安全维护;信息管理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主要学习如何用信息系统支撑先进的管理思想。3个方向都必须将信息系统应用模块的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将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知识有机地协调配合起来。

与前两类人才相比,复合型人才更具有竞争力。他们具有信息分析能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知识,是具有驾驭信息资源知识与能力的新型管理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发展方向,无论哪种类型人才,掌握一种系统开发技术都是进入企业就业的敲门砖。

根据以上两点,我们设计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的课程体系,每一层开设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如图1所示。

3 建立提高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

3.1 创新基础课程教学,注重程序设计逻辑思维训练

基础课程是一个专业的基石,基础是否学好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未来的职业定位。因此要强化基础教学,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引入先进可行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所谓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是指学生从事软件开发职业所具有的职业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能力、自学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对软件开发工作的兴趣等。

在基础课程中,程序设计课程是软件开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软件开发人才培养的成败,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软件工具应用者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思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陷入一个误区:过于注重语句、语法等程序设计语言所涉及基本概念的讲解,忽视在构建程序过程中应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逻辑思维的训练,忽视对整体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就是造成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的直接原因。因此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把握两个方面的平衡:

(1)专业技能培养目标要清晰。教学不仅要注重单项知识的讲解练习,更要加大对应用整体知识的能力训练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

(2)专业技能教学要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吸纳软件企业的工作模式应用于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应把持知识的整体与局部关系,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实践的双环节中,也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构建自主工作行为。

3.2 以项目驱动教学法来设计应用类专业课程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对学生进行工程设计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和企业无缝衔接的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面向应用的专业课程中,网络编程技术、web数据库应用等课程比较适合项目教学法,这些课程直接面向应用,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偏重于实践,学生比较感兴趣。

首先选择合适的项目。教师所选的项目要贴近实际,可以从科研课题、技术开发项目或社会实际需要中选择,项目规模适中,太大或太复杂都不利于教学。所选项目最好是教师熟悉或亲自开发过的,这样对项目的开发流程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有利于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开展。

其次制订教学计划。教师要制订教学计划,案例项目中要包含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同时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以供学生在项目开发中查阅,拓展其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然后实施项目教学法。在开展一门全新课程时,学生一定是感到抽象和困难的。教师先将项目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功能应该类似,选取其中一个模块逐步进行分析、演示其开发过程;学生进行项目模仿开发。模仿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学生从中既可以掌握各个环节的知识点,又可在项目的成功中增强自信,激发创作兴趣,从而主动学习并拓展知识面。在一个完整的模块演示教学完以后,大部分的课程知识点也已经完成教学,学生将参照模仿或自我创新来完成其他模块的编写,然后把各个模块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快速完整地学习到一个系统的开发过程,还可以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案例项目上。

最后进行项目总结和评价。项目完成后,组织教师对学生项目进行评价,给出指导和建议,并进行项目总结和知识的归纳,鼓励学生对项目进行完善和扩展,扩充知识点,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将一个应用课程的教学建立在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整开发过程上,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的特点,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潜力,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变成了一次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实践。学生不但获得了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还锻炼了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也通过项目的成功开发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兴趣,利于日后选择从事软件开发或相关行业的工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3.3 建立与企业无缝衔接的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环节在这里指毕业生在最后一年或两年所进行的生产实习或顶岗实习。这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将决定毕业生能否获得真正的实践经验,胜任工作岗位,赢得就业。正如前文所述,目前大多数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存在种种缺陷,以致就业比较困难。那么症结就在于将毕业生推向社会前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没有做好。为了改变现状,建立一个与企业无缝衔接的实践教学平台将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与企业无缝衔接是指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如订单式培养或岗位性培养,用真实的项目或工作环境打造、锻炼人才,使其既有理论又有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具有本专业的职业关键能力和发展潜力。

建立与企业无缝衔接的实践教学平台的途径有:

1)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学生,缩短与企业的“最后一公里”路程。

日前社会上有许多培训机构可以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技术培训,价格不菲,但还是很受欢迎。因为培训机构能提升他们的能力,带给他们实际的实践经验,从而增加就业机会,甚至可以推荐就业。尽管学校在教学和体制上做了许多改革和努力以使我们的毕业生尽量找到工作,但社会的需求是多变的,技术的进步是变化的,学校的脚步总是落后的,当然也包含个人对自我要求,因此技术培训机构才会盛行。与社会培训相比,有些软件培训机构则和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帮助培养学生。由于培训机构的项目实践环境比较真实,甚至是培训机构所接项目的一部分,而且师资是来自一线的开发人员,所营造的实践教学环境自然比学校教师所营造的要好,使学生将来更能适应工作环境。与培训机构联合办学是“双赢”的,首先,培训机构获得了长期稳定的生源,可以降低同行业的培训费用,这对学生是有益的。其次,学校通过培训机构合作,首先促使本校教师学习先进的技术提高教学水平,第二,使本校学生更好地就业或发展,树立荣誉,发展更多生源,促进本专业的发展,第三,可以监督培训机构使其保持高质量的教学培训水平,否则不继续合作。此外,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应该是灵活的,学生可以依据所选的专业方向自由地选择参加或不参加。

校企合作办学是一个趋势,例如青岛大学汁算机学院就与印度IT公司合作,订单式培养软件开发人才,学费每年高达9000元,招生人数多达350人。所以作为学校一方可能要更多地考虑自身在职业教育上的缺陷,为本校学生提供多方位的选择,特别在教育费用上,社会机构培训比校企合作办学的培训费用肯定更昂贵。

2)培养“双师型”教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与前沿技术发展接轨。

实践教学平台不仅要有接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还要有教学经验丰富和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才能保证实践教学效果。与培训机构合作固然好,但专业的发展不能依靠外力,还要提高自身的软硬件实力。长久来看,建立一支技术过硬、教学水平高的“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是必需的,这是提高学校的软实力。

第9篇:企业逻辑思维培训范文

一、国内外本科翻译教学现状

国内外翻译本科开设的课程有:

语言知识与能力方面:综合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英语学习技巧、高级外语、英语语法与词汇、文体与修辞、学术论文写作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翻译知识与技能方面:翻译概论、英汉笔译、汉英笔译、应用翻译、文学翻译、商务翻译、旅游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视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同声传译及其观摩与赏析、翻译批评与赏析。通识教育方面:中国文化概要、英语国家概况和文学概要、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商务概论、商务沟通和其他公共课。

二、翻译市场要求与翻译课堂成果对比

翻译市场与翻译课堂的矛盾是:一方面很多翻译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而另一方面,太多的私家雇主、公司和政府部门找不到适合的译者。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堂所学难以与社会所需相契合。所以,翻译课不能停留在课堂里,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真实的翻译情景之中,创建翻译的“第二课堂”,即,做市场口笔译任务。

那么,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

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在课堂与市场之间修筑一条联系的通途:建立翻译工作坊。在翻译工作坊的活动中,通过适当为各种私家雇主、公司、团体和政府部门等翻译各种口笔译材料或活动,逐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翻译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从课堂到市场的过渡,逐渐适应市场要求,从一个学习翻译的学生转化为一个合格的职业译员。

三、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市场的意义与价值

翻译具有功能化和职业化的特征,是一种实实在在创造社会生产价值的活动。创建翻译工作坊,将课堂教学与市场实践结合起来,这种做法在国外、港台地区和国内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已经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武汉大学口译队在全国高校中成立较早,培养目标以政治经济类会议口译和陪同口译为主,多次为湖北省内的大型外事活动担任翻译工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浙江台州学院利用当地涉外企业的业务优势,组建了校际翻译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上社会承接翻译业务。近五年来,学生已经翻译了近五万字的本土资料,包括外贸订单、企业介绍、产品推广、陪同口译等。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被企业预定为翻译。

外语学院的学生对翻译都很有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翻译基础,译员的高薪与风光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还不成熟,教学条件也有限,不妨在学校成立翻译工作坊,组建自己的笔译队和口译队,集中培训有翻译天赋和理想的学生,可以在两年内学会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定期在校内举办口笔译大赛,一方面锻炼学生,另一方面也给他们颁发证书以丰富他们的经历。在获得学院、学校的支持下,翻译公司等联合举办口译实践活动和竞赛活动,丰富学生的实践,促进学生就业。

四、翻译工作坊的组成

(一)翻译工作坊成员的条件

1.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2.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与事业心,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克服面临的各种语言困难,对学校的利益负责,对工作坊和个人的名誉负责,要尽最大的努力,追求翻译的成功。在面临失败时敢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并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为今后取得成功打下基础;

3.受过系统的汉语、英语专业知识培训,有较高的双语水平;知识广博,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视野广,思维敏捷,善于协调和决策;

4.具有一定的翻译技巧和实践经验,能在坚持翻译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和创新的翻译,以创新为最高信条,追求最佳的翻译效果,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全力以赴寻找新的办法、途径将问题解决。在翻译过程中,能不断地检验自己的创新,发现不足,立即纠正;

5.公关能力强,善于领悟服务对象的话语和意图。公关能力是指口译员与服务对象沟通的能力。一个有较强公关能力的口译员,总是善于倾听服务对象的谈话,并对其话题、内容、谈话的姿态、表情、语气等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理解并把握其谈话的实质内容,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身体健康,气质好,并具备自我尊重的心理素质。

(二)翻译工作坊成员的构成

1.对外联络和宣传人员:调查收集各种翻译活动信息,进行翻译的市场行情研究,做好翻译的组织、协调、配合和对外宣传工作。

2.后勤人员:负责平时翻译培训的场地管理、设备维护,外出参加翻译活动及比赛的礼仪规划和交通食宿安排。

3.资料收集研究人员:收集国内外最新口笔译资料,以供翻译培训、现场翻译之需,并整理研究,作为工作坊的数据库留存。

4.笔译员:精通英汉双语,熟练掌握某行业专业术语,文字处理能力强,能胜任下列各种文本翻译:新闻、科技、法律、商务、旅游、影视、文学等。

5.口译员:精通英汉双语,熟练掌握某行业专业术语,反应敏捷,公共演讲能力强,能组团或者单独胜任会议口译、陪同口译,具备基本的交替口译、接续口译和同声传译的能力。

6.口笔译指导教师:精通英汉双语,熟练掌握口笔译技能和教学能力的专业教师。

五、成立和运转口译队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