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乡文化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单元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
3.知道环境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知道怎样减少垃圾,了解废物处理的方法。
单元内容
主题7 可爱的家乡
主题8 家乡的变化
主题9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主题10 变废为宝
主题7 可爱的家乡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
2.介绍、交流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建议
授课3课时
(一)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调查搜集家乡美丽风光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资料。
个人或分小组:以个人为主即可。
方式方法:报刊、广播、电视,图书馆、网络、成人、自己。
区域范围:省、市、县、乡、村。
资料种类:文字、音像、图画、照片、地图。
指导学生做准备要适当、适量。要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不要加重和拔高。
2.教师准备有关音像、图片、地图等资料。
3.师生课前调查、搜索家乡物产资源的资料及实物。
(二)活动过程
1.汇报交流家乡的风景。让学生把知道的家乡风景名胜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介绍,组织猜风景图片,扮演导游等活动,个人和小组形式相结合。教师要适时进行参与和指导,并进行补充,完善和总结。
A.教材呈现的是由远及近,教学中也可由近及远或远近结合,灵活掌握,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远近层次,教师可利用有关地图辅助教学。
B.“知道”的含义是指学生听到、看到和去过的情况,学生都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尤其要重视和挖掘学生实地游历过的情况,让他们具体描述美丽的情景,哪一点美,美在何处,什么特点,心情如何等。自由抒发出切身体验和感受。要注重让学生展示差异和特点,切忌重复雷同。(事例)
C.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个人汇报和小组交流的过程,适时鼓励、指正和参与,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尤其要注意对小组活动过程的指导和对弱势学生个体的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自信,积极参与(事例)。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和课上做到的,教师都要准备和做到,把自己做为活动中的一员,从而真正完成一个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任务。
D.教师在指导和补充总结时要掌握学生构成特点,城乡差别,体现区域特色,远近结合以近为主,以唐山区域为主,如沿海,平原、山区或各县区的景物特点。
2.表达赞美家乡的可爱。让学生把家乡的美丽,对家乡的热爱用说、唱、跳、画、照、剪、贴等多种形式进行个性表达。可组织一次热爱家乡的主题活动,做一个家乡风光展览。
A.赞美家乡应补充上精神文化内容,如人物、精神文化、风俗等。
B.让学生讲出表达的内容、特点、感受。教师也要做一个赞美家乡的展示。
C.组织主题活动和展览要根据学生表达状况和意愿而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不要强加和拔高。
3.介绍展示家乡的物产。先分小组进行交流,然后班内集中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提示补充。
教师指导学生介绍搜集家乡物产的过程,总结调查、寻找家乡物产的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品尝家乡特色食品,加深体验。(事例)
A.教师要及时将学生介绍的物产进行板书,加深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事例)
B.教师要重视学生调查,搜集的过程和方法,即怎么做的,适当讲出一些物产的特点、用途等。
C.教师可以唐山的地理特征、物产资源、进行补充讲解,从地上、地下、水中、山中,从矿藏、工业品、农产品、手工艺品,食品药品等多方面使学生有初步的整体了解,从而更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增强自豪感。
D.搜集、品尝物产时要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卫生指导。
主题8 家乡的变化
一、主题目标
1.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和关心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2.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建议
本主题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交流探究能力,宜采用课上课下交叉进行。考虑到品生课在课下活动较多,授课时数可采取低限标准,以下均如此。授课2课时。
活动过程:师生共同设计制定调查方案
研究调查内容,家乡的变化有哪些方面,可从学生易于理解的衣、食、住、用、行、水、电、暖、路、讯等方面入手,精神文化层面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而定。调查对象,地点,调查方式方法等。
1.制作调查表,允许各小组有差异。把学生划分小组,明确分工,实施调查。
A.开展社会调查是本主题的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发现和研究问题,体验方法和过程,树立合作意识,发展各方面能力。教师要考虑周到细致,密切关注,悉心指导,使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B.调查表不必面面俱到,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各小组可有所侧重,每人分工要明确,要做好记录,做好互相配合。(个人搞也可以)
C.教师对学生的调查要在时间、地点、安全等方面做好安排。要根据城乡不同区域特点进行。
D.教师也搞一个调查。
2.交流调查情况。各小组交流汇报。小组成员各讲一部分(1人为主,其他补充也可以),既要介绍变化的情况,还要讲调查的过程,发现了什么问题,对家乡的发展有何想法和愿望。
展示调查搜集的图片资料。
教师介绍自己的调查,补充总结学生的调查。
A.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这是一个普遍性问题,(事例)每个小组交流介绍时,大家要认真听、看、想,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
B.教师要关注学生调查的过程,方法,分工合作情况,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帮助其总结提高。
C.多给能力、自信不足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3.欣赏。播放展示家乡变化的音像、实物、有前后对比更好。
主题9 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
一、主题目标
1.知道环境的好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通过调查了解周围环境状况培养初步的生态意识。
二、活动建议
授课2课时
(一)活动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对居住地、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了解,教师要对调查内容进行具体说明,有那些方面,如卫生、空气、水、好与差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环境知识,影响破坏自然环境的因素。
2. 教师准备有关公共与自然环境正反两方面资料。
(二)活动过程
把第40页内容提前与第37页合在一起进行。
1.说一说,议一议。学生把观察、调查的情况说一说。去的或了解的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什么感受,环境包括什么内容,最好有好坏对比,这些环境状况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外地情况也可以。学生说时教师用板书将环境被污染破坏情况进行分类,如垃圾、空气、水、噪音、光等,什么污染对我们社会影响最大,造成污染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讲解展示有关资料,影像的效果好,作出小结,环境的污染破坏主要是人们的急功近利和无知造成的,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利,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创造与保护。
A.教师在与学生问答时要有探究、提升意识。培养学生能力,不要做简单重复耗时无效的问答,提倡个性和特色。
B.教师在指导总结时可以用具体事例重点在垃圾、水、空气几方面说明,如汽车、工厂废气废水的危害等。
C.教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知识性问题要重视,及时给予解决。(事例)
2.想一想,怎么做。让学生设想一些办法,好的环境应怎样保持和维护,差的环境怎样避免和改善,同学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制定一个爱护、美化环境的行动计划,在家里、学校、公共场所,从卫生、节水、垃圾处理主要点即可,不要求太高,但要做到做好。
教师在启发学生想办法时要注意分析形成环境现状的原因,以锻炼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方法。
主题10 变废为宝
一、主题目标
1.知道垃圾危害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减少垃圾就是保护环境。
2.了解废物处理的办法,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二、活动建议
授课2课时
(一)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调查垃圾的产生,学生了解家里垃圾是怎么产生的,是什么,有多少,进行统计。教师可从大一些的范围了解垃圾的产生及处理情况,如一个社区或城市。
(二)活动过程
1.课内交流垃圾的产生。学生把了解的情况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类。要注意指导学生分析两点:一是垃圾怎么产生的,二是不同学生家里产生的垃圾量会不同,什么原因,从而为后面怎样减少垃圾做铺垫。
然后师生计算一下整个楼(村)、社区(县)、城市每天产生多少垃圾,教师可出示各种堆积如山的垃圾图像资料,指出解决处理垃圾是世界难题。
2.讨论垃圾对人们生活的危害及怎样减少垃圾。让学生谈一谈对垃圾遍地和干净环境的不同感受,如教室清扫前后,学习桌、饭桌收拾前后的情况等。
教师将学生的看法板书概括,指明垃圾不仅给人以视觉污染,还会影响环境卫生、污染空气、水、占用土地,危害人的健康,可讲一些事例,如废电池的危害。
既然垃圾主要是由人造成的,就尽量想法减少它,让学生根据活动1的铺垫思考减少的办法,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不买过度包装物品,不剩饭,不损坏物品,以上这些有的可自己做到,有的可提醒家长做。
3.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根据师生以上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垃圾分为几类、包括什么、怎么处理。
不可回收垃圾,果皮、剩饭菜等。
可回收垃圾,塑料、纸张、金属等。
危险垃圾、电池、药品、灯管等。
变废为宝主要是指对可回收垃圾,教师可以介绍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废物回收利用的方法。
特别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废旧电池,并要提醒家长,不要乱丢,集中处理,这一点很重要,我国目前做的很不好,要从小孩做起,他们也能做好。
备注: 本单元教学所体现的课标内容标准主要是
健康安全的生活:
4.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8.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10.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
2.对周围环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新鲜事物。
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
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
8.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看法。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世界上一颗罕见的明珠。高耸的珠峰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已挺起了胸膛;清新的空气告诉我们,这里没有战火硝烟;爽朗的笑声告诉我们,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我们爱祖国,正如岳飞精忠报国一样,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根,枝繁叶茂是因为她的功劳。有国就有家,我爱家乡,如同爱祖国一般。
故乡,是梦中永远的景致;故土,是离乡后最珍惜的物品;故人,是最纯洁的乡情。当年玄藏法师出行,唐太宗将一撮故土置于杯中,让他喝下,告诫他莫忘故乡。是啊!祖国大地有许多壮美山河。但惟独只爱家乡,因为那儿是我成长的摇篮,那儿的一草一木都深入我心,我为家乡的落后而焦急;为家乡的进步而自豪;为家乡的前途而担忧.纵使我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依然想捧起一撮故乡土,一汪故乡水,一片故乡叶;它们将随我长埋于地下,直到风化也紧紧相连。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爱我校园!这是心灵的赞美,这是心灵的歌声,这是心灵的呼唤。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强支部凝聚力。
2、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同学们的表达的能力,更深刻的了解祖国各省文化,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操,增强爱国意识。
3、支部同学相互交流,并谈论感受,激发同学们的热情。
三、活动时间:xx年10月28日
四、活动地点:公管院109教室
五、与会人员:xx级政治学与行政学团支部所有成员
六、策划主办单位:xx级政治学与行政学团支部
七、活动流程:
1、主持人介绍相关活动背景。
2、由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乡,进行风采展示。
3、邀请同学互相点评,诉说感想。
4、团支书总结。
八、前期准备工作:
1、联系好教室;
2、让同学找好相关视频、图片、文字资源,做好ppt;
4、邀请同学,准备好发言稿;
5、做好记录和拍摄。
九、后期工作:
1、场地的清理与打扫;
2、参加人员上交活动感想,团支书写好活动总结;
3、未济网上进行宣传报导。
十、注意事项:
1、活动开始前清点人数,登记好名字。
2、组织好人员,保证同学们愉快的参与活动。
一、设置综合·探索领域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反映出的是“活动———人”之间的关系。综合·探索领域注重的就是学生的综合与探索的活动,是顺应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改革,这些活动将更有助于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乐学、会学、创造性地学”。
1.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强对新时期美术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乐学”美术
美术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中,美术课不再只是画画、做手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学习:参观、演出、做游戏等,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会学”美术
学生通过一些探讨、体验、交流活动,不知不觉就由以前学习的“客体”转化为“主体”,大大发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领域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会学”美术,并将这一“会学”的能力延伸到美术学科之外,促进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保持这一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的综合探索领域,使学生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这一领域的学习,可以不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散性,有效地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想象的同时将自己对美感的体验在脑海中用美术语言描绘出来,从而有的形状、色彩发展到从未看过的,这就是床新的开始,在这一思想的驱动下,再动手把它表现出来,就把想象力转化成了创造力。
二、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
1.美术教材内部的综合与探索
现在的美术课教材分四大领域: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一部分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就是融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为一体的美术活动,就是在一次综合探索活动中,或一个单元的活动中,同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他领域的学习内容。
2.外部学科的综合探索
在学科教育的范畴内,开展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入绘画与诗歌、音乐的结合,戏剧中的美术等等。让学生用画笔体验诗韵、让色彩歌唱。
3.超越学科教育范畴的综合与探索
将美术活动延伸到学校生活之外的美术与社会其他领域相关的学习活动,如寻古探幽,探索家乡的古文化、艺术,了解家乡的发展,畅想家乡的未来等等。
三、影响综合·探索课效果的几个因素
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开展,教师的观念都在不断更新,教师的课堂角色开始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美术综合实践课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学科内容综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能力,要求教学方法灵活、教学评价多样合理,教师能够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将直接影响到这一活动的成果。
2.教师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的能力
教师首先要理解教材编排的用意,如寻古探幽一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艺术,发现我国文化瑰宝中的“奇珍异宝“,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家乡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发校本教材。挖掘当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如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艺术遗产、民间艺术方面看看有什么样的特色,让学生了解家乡,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教师组织活动和引导活动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确定活动的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时间、开展的场所,既要有周密的安排又要有灵活的运用,这要预见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保证学生活动的安全性。其次,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随时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和学习积极性的变化。活动受各种因素制约,随时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必须特殊处理的问题,教师要对这种偶发事件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并且教师应能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吸取经验,总结得失,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为促进今后的教学铺好路。
4.学习主动研讨和探索的能力,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索美术与其它学科、其它社会领域之间的关系,围绕自己选定的课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设计与开发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活动方法
从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挖掘其它学科与美术有关联的因素,再根据其它学科的特征采用游戏、演出、展览等方法展开综合探索活动。可以根据教材的安排来选定课题,也可以增加或修改教学内容,设计校本教材,每学期选一到两门课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掌握的程度,和美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探索活动。
将美术与其他社会领域相结合,挖掘有特色有意义的主题进行综合探索活动,并以汇报、演讲、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如:美术与美学,可以引导学生以“中学生应怎样打扮才是美的”、“什么是美”、“是什么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美丽?”等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总结,以个人或小组派代表演讲的形式进行交流;美术与社会,引导学生调查自己家乡的历史,走访家乡的名人、民间艺术家、长者,考察当地的古民居、文化遗产,用报告的形式或模仿做个小导游或绘画、雕塑、制作模型、摄影的形式进行交流展示;美术与民俗,指导学生通过上网、询问长者,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我国的多种文化习俗,像过年的习俗、年画、对联,端午节的由来、风俗、彩棕和香囊的制作方法,清明节的风俗习惯等等,以故事演讲、绘画、手工制作的形式进行交流等等。
关键词:小学美术;乡土课程资源;课堂教学
小学美术新课改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探索地方特色,丰富美术学堂的内容,促进美术培养的功效性,从而突出各地方美术教学的个性风采。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各个学校及其美术老师需要去探索发现所在地区的美景及要收集相关美术素材。美术作品其实是生活中许多人与事的缩影,乡村美术课程素材是课本上的要点与师生在生活中互动的交汇点,乡土资源能使我们的美术教学释放出无限的魅力,同时也能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技能,进而得以提高美术文化素养。
一、走进家乡古代建筑,感受其的文化熏陶
重庆巴渝民俗文化村是重庆旅游景点之一,许多都慕名而去,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民俗文化村采风,一馆、四院、一庙、一牌坊,还有索桥、广场、湖泊、农舍、曲廊茶园与民俗风情街等景点及设施都是有着历史印记。还有许多生活在水上的船工都熟悉的歌谣――川江号子等等。我们在开始美术课堂时,预先把这些巴渝民俗文化村里的各个景点拍摄录制为短片、视频或图片,结合《我爱我的巴渝》的主题讲解,灵活性地播放短片或展示图片,让学生在观看短片时找到画画的灵感,找到素材,特别在观看杀年猪的立体雕塑时,让学生领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的观念。
二、善于发现及运用校内素材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建筑风格,也潜藏着不同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这个资源既指的是自然风景与人文环境,也指人才资源。由此,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学的实操因校制宜地开始美的发现、素材的收集,将书本的要点与学生长期生活的校园、大千世界、校风、校园优美环境主动地结合在一起,定能促使美术教学课堂生动有趣及提高学生美术绘画技能,同时也是对书本知识的有效延伸和拓展。如让学生在校园内写生,校园的优美环境及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点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美术素材,因此,我总是要求学生多写生,写生内容不限制,写生的形式也是自由开放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素描、钢笔、水彩、水粉、钢笔淡彩、线描等形式。如在讲授《风景如画(一)、(二)》时,我预先请几个学生帮我把校园的“景点”拍成短片。在第一堂课时我采用先静静观看短片然后再提倡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用心感受、用心鉴赏风景画,体验对美丽校园的深厚情感,使学生懂得欣赏风景画不仅是对美的享受,还是倾听艺术家情感的抒发。然后,我给学生举个例子,即把荧幕上的某一张校园风景照片用素描的手法描绘出来,把描绘过程一一展示给学生看,使他们初步了解并学习风景画的写生手法、构图的基本思维。第二堂课时,我有序地给学生发放写生板,组织带队在校内外、大自然中去写生,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第三堂课时,我从多元化角度去评讲学生的成品。最后,大家举手投票选出《我的美丽校园》的作品。这三课时我提倡学生自由发挥写生,紧密联系了校园的点滴生活,以心中情感取景、构思和运用点、线、面及色彩的冷暖明亮度、纯度的处理等,全部由他们自由选择,贯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他们在实操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与发展。
三、在美术作品中呈现出家乡的文化气息
平时的美术“鉴赏”活动环节中,我们总会给学生播放家乡各种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这些重大节日的短片和播放我们家乡“牡丹节”“淮剧节”等艺术节的视频,让学生见识这些节日的隆重,被这些热闹节日的气氛所感染,要求学生对民间大众文化用心感知及进行认真的审美体会,同时也要求学生亲自加入活动中,亲身体会有关的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如逢年佳节等重大日子时,我们盐城的“水街”都会张灯结彩很热闹,你也会看到各种彩灯,还会有许多活动,如猜灯谜。我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先讨论如何制作“彩灯”。接着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做,引导学生挑选工具,如废旧报纸、各种挂历、小木棒和一次性筷子等用于制作彩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更容易激起学生爱家乡、爱家乡文化的艺术感情,同时也使他们实现了自我创造美、发现美的愿望,这一实操为往后的美术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通过运用乡土资源,我们可实践《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转变思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扩展思维,积极探求,灵活地运用地方资源,打造成本地区、本学校的美术教学特色。
一、校园茶香飘溢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的精神透露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在我们沩山,“名山、名寺、名茶”闻名遐迩。作为沩山的孩子,有理由传承我们民族独特的茶文化。清茶可以怡情养性,擂茶可以迎宾待客,美丽的茶园更是沩山绿色生态旅游的新景观。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实践能力,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学校把“沩山茶文化”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培养实践能力,建设文化校园,熏陶高雅品质。
一是建设阵地。学校努力渲染茶文化氛围,设立了专门的劳技室,室内摆放了揉茶机、擂钵等制茶用品。劳技课上,老师对学生进行工具的使用及实践操作的指导。在校内醒目的位置,我们通过宣传海报、标语版面介绍茶的历史、茶的礼仪、茶的精神,展示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的精彩书画作品,定期总结汇报学生的活动情况等。建立好校园茶文化阵地,在校园倡导良好的学风。
二是研习茶艺。师生共同学习茶文化,以种茶、制茶、品茶为题,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开设了茶文化课,向学生系统介绍茶史、茶叶分类、制作、鉴别、茶道茶俗等知识,让茶引领师生走进源远流长的文化殿堂,感受其蕴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三是经典吟诵。中国的茶文化起源久远。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品茗弄诗,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名句佳篇。开展“经典诵读茶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茶的历史,领会茶的精髓,通过对茶与诗词、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与故事的学习,领略茶文化的内涵。
四是茶艺展示。茶艺表演是茶歌、茶诗、茶曲、茶艺、茶舞的综合表演,文艺素质要求非常高。既要求演员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更要有较强的表演功底,以及对茶文化的热爱。优雅的茶道是优雅生活的体现。当茶香飘满校园的时候,相信,茶文化已深深扎根于小导游的心中。
二、导游引航人生
站在时代的前沿,引领教育的。让学生把书读活,关注身边鲜活的社会课本,这是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成长的要求。“争当小导游”就是利用沩山的独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新型学习。在学当导游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积淀沩山历史、文化、地理知识和当地民俗文化遗产等,同时还要结合环境、空气、污染等,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探究对大自然、社会的许多“为什么”和“怎么办”,通过全身心的体验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和修养的提高。在修习茶文化的同时,学校单独开出了小导游课程,“我是沩山小导游”成为了学生一张自我介绍的名片。
一是体验品读,做家乡的小主人。学校把密印寺作为小导游实习基地,将湘茗茶园作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落实导游指导老师,采用“走出去”的方法,组织学生去爬万佛灵山,游密印寺,观看芦花瀑布,采摘绿茶,让他们亲身体验感悟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同时,在节假日组织小导游在专职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各个景区,实地学习当导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是习艺强能,体验快乐生活。学校利用各位老师的专业特长,逐个突破各个专业难题:语文老师运用写作知识、口语表达技巧等,教学生写导游词、说导游词,学生文学素养在明显提高;美术老师运用美术知识指导学生动手制作小导游旗、小导游证;劳技老师进行茶叶专题讲座;信息技术老师指导师生交流研究内容,汇编校本课程,等等。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更专业的导游知识与技能,学校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对小导游进行培训,请密印寺的专职导游来校向学生介绍沩山的主要景点、人文故事以及导游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研究学习,习艺强能,合作提高。
三是实践锻炼,个个争当小导游。接待外来领导和游客时,学校派出学生导游介绍学校情况,口齿伶俐,落落大方的导游受到来校指导工作和参观考察的客人的啧啧称赞。学校定期进行总结,评选“沩山优秀小导游”,有姜XX、杨XX等20名学生荣获“沩山小导游章”,并被评为“优秀小导游”。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了欣赏他人的优点,丰富了见识,提高了评价能力。通过一年多的摸索与实践,沩山各个景点的中文小导游团队已经初具规模。现在课题组已引进英语教师进行英文导游的培训,在期待中的第二届国际佛文化节上,学校将推出中英文相结合的导游到各个旅游景点接待来自海内外的游客,向远方的嘉宾介绍我们家乡的风光,推销家乡的特产,届时,我们的小导游们将是沩山最靓丽的风景。
2016年4月,我们七年级四班开展了主题为“家乡美”的班级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紧紧围绕“家乡美”这个主题展开,立足学生实际,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了这次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
一、加强指导,制定方案
我们首先利用班会制定了详实的活动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开展这次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成立了四个主题活动小组,即采风组、绘画组、才艺组和美食组,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了各相关人员的职责。
二、注重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第二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多渠道的加强了宣传。一是利用班会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进行宣传;二是利用视频《丹青石泉》来宣传家乡的美,三是教师课堂向学生宣传。通过宣传,营造了活动氛围,学生们积极的融入了活动中。
三、活动开展,有条不紊
1、学校德育处高度重视、有周密部署和计划,学生甚至家长都踊跃参与,使活动得以如期进行和圆满结束。
2、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开展有计划,结束有总结。
3、各小组学生配合积极准备,采风组,制作了精美的ppt,并模拟导游,推荐家乡旅游景点;绘画组,用手中画笔描绘家乡的美景,才艺小组,排练了快板、唱原生态花鼓戏,情景剧;美食组,则向大家介绍了家乡的美食。
4、各班小组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排练。
5、班级形成了活动内容丰富,人人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良好局面。
四、成绩的取得
1、开展的“家乡美”实践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洗礼和教育。
2、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师生的情操,使全班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们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俗人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4、充分挖掘了学生潜力,发现了一批有特长的学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5、班级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团队精神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6、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7、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信任,得到家长认可。
五、活动不足:
1、在美食组展示环节中场面有些混乱。在介绍美食的时候,参与人员将美食分给部分观众,同学们只顾吃,而没注意活动的进行。
2、在这次活动中一些平时不太积极的同学,没能参与活动。这是个遗憾,希望以后可以改进和完善。
3、某些方面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快板和课本剧,快板没能脱稿,课本剧的表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六、改进措施
1、人员安排应该更合理。要根据同学的时间以及各自的特长进行安排,让更多同学参与到活动中来。
2、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让活动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3、动员号召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活动当中来。
在农村走出去的其他行业的人士积极支援家乡教育,城市学校纷纷支援农村学校,各地政府频出政策激励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的同时,那些从农村考出去,毕业后在城市的教育系统工作的大学生有没有向家乡伸出援手?他们做得怎样?如果没有的话,是什么使他们没有伸出援手?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认为自己有责任关心家乡的青少年,也愿意积极行动起来支援家乡教育,部分人表示他们愿意通过网络等沟通形式引导乡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家乡青少年的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与此同时,他们希望村委会能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但也有少部分人表示“无心顾及”“缺乏相应能力”。
一、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的必要性
笔者对985院校、二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县教育局的干部、教师和部分教育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访谈。对河北省、湖南省部分地市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士176名,占37.29%;女士296名,占62.71%;按工作单位统计,小学教师占63.13%,中学教师占33.47%,高校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等共占3.4%。筛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448份,有效问卷比例为94.91%。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接受乡亲们咨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乡亲们主动请教的情况还不太普遍,将来有必要专门调查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与乡亲的心理距离、乡亲们求询的意愿等方面的情况。
对样本群体家乡的青少年咨询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样本群体家乡的青少年在很多问题上还是需要向外界请教,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家长无法给予足够的帮助。
现实中有的农村家长视体育、艺术等特殊专业为旁门左道,有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读书万能……因此生涯辅导是农村青少年及其家长非常需要,也是出身农村的教育工作者最有可能起作用的方面,尤其是高考志愿的填报和尚未取消的文理分科。以高考志愿填报为例,有些普通学校的个别专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看上去处于同一个档次的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也可能相差悬殊,即使是同一所院校的不同院系也是如此。但农村家长由于信息闭塞,几乎不可能知晓。这些问题对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非常高,却非常值得付出。
二、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帮扶家乡青少年的意愿
问卷设了一道开放式问题“您怎么看待您在促进家乡青少年教育中的责任?您将来准备采取什么好的做法?”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个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他们纷纷表示“原来没太考虑过,以后会关注家乡的青少年,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要“多跟乡亲谈心”“多走访,多宣传,做正面引导”“开展实地调查,深入了解情况”“对农村青少年进行心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并进行咨询和疏导工作”“多向乡亲宣传教育理念和动态信息”“组织部分教育工作者送教下乡”“抽时间教给家乡的青少年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多为家乡的青少年开拓学习渠道”。还有校长表示“将与家乡学校建立联系,把本校的教育资源与家乡学校共享”。但也有受访者坦承“自己刚能保证生活温饱,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指导家乡青少年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登门拜访主动提供帮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表3和表4的数据表明,尽管样本群体中有些教育工作者也会登门拜访,主动为乡亲们和家乡的青少年提供帮助,但总体而言在指导乡亲和家乡的青少年方面还没有蔚成风气,与他们在开放式问题中对责任感的表达不太相符。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对于题目“您觉得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的选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普遍希望村委会的干部们能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风气,能通过组织茶话会之类的活动为他们和乡亲们以及家乡的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好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支援家乡教育。他们认为有必要通过学习他人经验、获得有针对性的资料提高指导家乡青少年的能力。QQ群作为最便捷的沟通方式颇受青睐。
最令人遗憾的是,在调查和访谈中也发现,有的被访者愿意积极支持家乡教育,但由于怕别人说自己出风头而不了了之。阻碍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帮扶农村青少年的原因还包括“怕说错话了被埋怨”“乡亲们不重视教育,而且极度固执”等。可见,全国各地的村委会都要积极开展动员工作,让早已有心支援家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能毫无顾虑地“抛头露面”,让广大有乡土情怀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多关心家乡教育。
三、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的困难
对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最难回答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超过1/4的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对学习方法缺乏深入研究,这表明其教育学、心理学素养有待加强。此外,他们感到最难提出建议的方面都涉及重大决策。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提类似建议可能给他们带来压力,另一方面表明其自身能力的欠缺。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支援家乡教育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在支援家乡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建立网络论坛等形式,交流、传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这样或许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援家乡教育。
四、结语
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教育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也有支援家乡教育的责任感和意愿,但在能力上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部分人对生涯规划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有限。但由于村委会没有进行组织、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等原因,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此前的实际作为并不太多。在将来,基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把他们很好地组织起来,使其为家乡建设、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更多贡献。此外,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应该放下“包袱”,即使无人组织,哪怕碰过钉子也要积极行动支援家乡教育。
针对上述现状特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引导和组织。教育局等行政部门和村委会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唯有加强引导和组织,才能更好地把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更好地整合起来,以发挥更大作用。
(2)总结经验,积极推广。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有些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已经行动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和媒体要全面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推广。出身农村的城市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自行组成群体,定期或不定期讨论如何更好地支援农村教育。
(3)创新形式,提高实效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直接支援农村教育的发展,如同样本中的教育工作者自己提及的那样,深入调研,发现问题;通过家访、茶话会、QQ群等形式多和乡亲及家乡的青少年学生谈心,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还可以采取结对帮扶、专题讲座等形式助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只要稍稍留意,就会发现“茶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选定“金山茶”作为教学主题主要原因:它是我园开展的广东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课题——《利用德庆特产资源活化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的主题活动内容。同时,德庆金山茶场种植德金牌绿茶历史悠久,1966年创办成立并注册“德金牌”商标。金山茶是我们家乡特产之一。灿烂夺目的茶文化,激发了我们作为德庆人的自豪和骄傲。虽然我们经常见到喝茶,但是茶叶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幼儿对金山茶有更深刻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因而产生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第一环节:在小小茶叶展的场景中活动拉开了序幕,从孩子们的直观感受出发,能够让他们很快的进入活动情景,从而产生新的问题。第二环节:制茶的过程是活动的难点。茶离孩子们的生活很远,这个环节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参观的形式引导孩子观察,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第三环节:品茶、泡茶是活动的重点。这里老师通过演示和介绍,让孩子由观赏泡茶到品茶再到自己动手泡茶,鼓励孩子们进一步探索茶的秘密,观察茶叶在泡茶过程中的变化。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初步了解金山茶的制作过程。
2.了解金山茶的颜色、味道以及茶在生活中的用处。
3.通过自己动手泡茶,知道中国是茶的故乡,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活动重点:
学会品茶,尝试自己动手泡茶。
活动难点:
了解金山茶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特产实物以及金山茶制作过程图片与词汇卡片。
3.金山茶叶、茶壶、茶杯、开水、托盘、一次性纸杯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家里来客人了,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来招待客人的呢?(茶)
你知道茶叶吗?
二、茶叶展览会
1.这边有个小小的茶叶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看。
引导幼儿看看有些什么茶叶(如红茶、绿茶、花茶等),长得什么样,什么颜色,引导幼儿间相互介绍。
2.你知道这里的哪种茶叶是我们家乡出产的?金山茶的产地在哪里呢?现在老师带你们去参观。
三、参观金山茶场
1.跟着《采茶歌》音乐节奏走进活动室布置好的茶园前面。
2.现在已经到达了目的地,我们来的了什么地方呢?(金山茶场)看到、听到有什么?(有人在品茶、有许多金山茶叶、满山遍野都是茶树、姑娘们一边采茶一边唱歌)。
3.小朋友,你看见过真正的金山茶树吗? 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欣赏茶树,出示实物茶树,同时出示“金山茶”词语卡片,并介绍茶树(茶树是一种灌木植物,它跟其它植物不同的是叶子周围有一排整齐的小刺)。
4.现在我们进入金山茶场了,看到了什么?(加工厂、工人宿舍、办公楼),出示课件“金山茶场”并简单介绍金山茶场。
5.你知道茶叶从哪里来吗?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出示课件“金山茶园”,并简单介绍茶园。
6.树上采下来的茶叶就可以泡茶喝了吗?(需要加工),制作茶叶是个很复杂的过程,现在老师当你们的导游,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边出示课件,一边介绍茶叶的制作过程)
出示课件“采青”观察画面说明图意介绍“采青”过程
出示课件“萎凋”观察画面说明图意介绍“萎凋”过程
出示课件“杀青”观察画面说明图意介绍“杀青”过程
出示课件“揉捻”观察画面说明图意介绍“揉捻”过程
出示课件“干燥”观察画面说明图意介绍“干燥”过程
出示课件“精制”观察画面说明图意介绍“精制”过程
出示课件“包装”观察画面说明图意介绍“包装”过程
出示课件“成品”观察画面说明图意介绍“成品”过程
四、品茶
1.参观这么久,渴不口渴?想不想喝茶?
2.你知道泡出来的金山茶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的呢?
3.品茶
(1)每幼儿一杯泡好的茶,让他们看一看、尝一尝(喝一小口,含在口中,慢慢喝下)。引导幼儿大胆交流。
(2)小结并出示“黄绿透明、清香可口”词语卡片。
五、泡茶
1.你们会泡茶吗?你们理解茶文化吗?
2.了解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中国,是茶的故乡,就象我们的家乡德庆是龙母故乡一样。金山茶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作为德庆人民,要懂得品茶,学会泡茶,学会享受生活。所以呢,这个泡茶啊,可有讲究了,让我先来泡一杯茶吧!(教师示范泡茶,并用语言讲解步骤)
听清楚泡茶要求和值得注意的事项
(1)茶具比较适合用玻璃杯、瓷杯或茶壶
(2)茶叶不能放很多,一个人喝放一勺即可
(3)泡茶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水质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
(4)水一般倒半杯,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左右
(5)当心开水烫,水温以80℃左右为宜
3.你们想不想也来亲自泡杯茶?现在自己动手学泡茶。泡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出安全要求:开水、拥挤、水不要太满,容易泼掉)
4.看看茶叶在开水浸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5.喝茶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茶叶可以提神、减肥、明目、清火,茶还可以作为礼物赠送亲友、招待客人)。师生共同小结茶的用处,出示“开胃健身,生津止渴,消食解腻,提神醒酒,消除疲劳” 词语卡片。
6.敬茶
每幼儿给听课的老师敬上一杯自己亲手泡的金山茶。
六、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参观了金山茶场,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学会了泡茶。金山茶在我们家乡是很有名气的,是德庆特产之一,出示“德庆特产” 词语卡片,你知道我们家乡还有那些特产呢?(贡柑、砂糖桔、何首乌、巴戟、竹篙粉等)出示各种特产实物及课件特产图片。我们家乡特产丰富,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要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为家乡作出更大的贡献。
七、采茶舞曲结束活动
挎起小篮,我们上山采茶叶去啦!
活动反思:
1.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一些茶叶的粗浅知识和茶叶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学会品茶,并尝试自己动手泡茶。感受茶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与生活的关注。
3.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大胆交流,积极投入激发,对家乡的特产有更刻的理解,从而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我家乡孝南区陡岗镇地跨东径113°50’—114°11’、北纬3047’—31°9’之间,位于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山脉以南,江汉平原东北部,区境东邻孝感城区,南连云梦和大悟,西靠云梦县,北接孝昌县。镇区南距孝感市区里程14公里,有每15分钟一班的公汽到孝感城区,交通较为便利。
家乡地形东北高,西南低,以平原湖区为主,境内河流密布。地貌主要分平原、丘岗两种类型。
平原湖区:分布在中部地区,占全镇面积的67.3%,海拔高度20—50米,相对高度0—30米,坡度在6度以下。
丘陵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海拔高度50—100米,相对高度10—30米,坡度为10度左右。
气候特征:家乡属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14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25小时。
四季气候特点:春季常有冷空气南下,引发气温升降剧烈,变化较大,时有寒潮发生;春末夏初交替季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季高温酷热时间长,6月下旬—7月上旬有“梅雨”发生,此时段易发生暴雨,引发洪涝渍害,多偏南风,并形成白天风速大、夜间风速小的“南洋”风,飑线也多在此季发生;秋季正常年份秋高气爽,多晴天,初秋有“寒露风”发生,深秋有一段温和的“小阳春”天气;冬季寒冷少雨,多偏北风,霜冻时间长。
二、农业生产及物产
农作物:主要农作物有稻谷、棉花、小麦、大麦、蚕豌豆、油菜、花生、芝麻、黄豆、绿豆、红薯、甘蔗、荸荠、莲藕、大蒜、蘑菇、蔬菜等。
动物资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鸟类,驯养鸟类以鸡、鸭、鹅、鹌鹑和鸽为主;另有喜鹊、布谷鸟、麻雀、斑鸠、猫头鹰、啄木鸟等野生鸟类。二是兽类,驯养兽类以猪、牛、羊、驴、骡、猫、狗、兔为主;野生兽类有毛狗、野兔、黄鼠狼、老鼠、水獭等。
水产资源:常见的鱼类有60多种,分属l3科,其中鲤科36种,鳅科、鲳科各3种;养殖鱼类以草、鲤、鲫、鲢、鮰、鳜鱼为主,特种水产主要有蟹、虾、螺、蚌、鳖、水禽(主要指野鸭)。水生植物主要是莲藕,其中焦湖莲藕闻名遐迩。
植物资源:主要以经济林为主,品种有早蜜桃、梨等。
三、经济概况
家乡的经济支柱是强大的劳务输出,仅这一项每年给家乡带来的收入就高达几千万。农业生产在总的经济收入的比重是很小的一部分,这是由家乡人多地少,低产天多,自然灾害严重,农业经营规模小,较为分算所决定的。家乡的劳务输出是底层次的,大部分集中在建筑、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等行业。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潮下我家乡的劳务输出的路在何方?但令人看到光明的是80后的家乡儿女正在祖国地接受高等教育,接受新的思想和开阔视野,他们将是家乡的未来的动力。
四、主推文化
弘扬孝文化,不仅仅是改良现今仍然存在的不孝父母、嫌弃老人的不良社会风气,更需要站在当今时代,立于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孝文化的内涵再发掘,并用现代方式加以弘扬和展示,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时代内容。
董永卖身葬父,天上掉下个七仙女,“孝感动天”,表达了古人对“孝”的无限赞美——成为人们的话题中心。
五、婚嫁习俗
嫁娶是人生大事,从前孝感人从订亲到完婚要经过五道程序:一允许酒;二过贴(庚贴);三谋媒;四报期;五完婚。完婚前还要行告祖礼、加冠礼。
婚嫁吉日,新郎要亲自去接新娘。新娘家亲朋好友要“盘女婿”,即逗弄新郎。从新郎进门到吃酒处处设障,如门顶泼水、席间对联、肉中穿线、缠紧筷子等难为新郎,考验新郎的性情和才智。新娘家“盘女婿”,新郎家就“戏新娘”,几个年轻后生抬着花轿前后左右颠簸戏弄新娘。新郎新娘进门拜堂,入洞房,喝团圆酒,这时“戏新娘”进入,众人有说四言八句的,有对歌的,有开玩笑的,无论老少辈均可戏新娘。孝感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人们认为越闹越发,不闹就觉得冷清。
六、民俗
在日常生活中,每户人家,不论贵贱,堂屋正中都有“天地君亲师”的脾位,把先人放在第四位而加以尊崇。民间有“上有天大,下有父尊”、“跑到南海拜佛,不如堂前孝母”之说,表示了尊重父母的真诚之心。父母在,子女活到100岁在家里也不能称老人。父母亡,要葬之以礼,守孝3年,供饭3年;在守孝期间,子女不能穿红戴绿,赴宴不能坐上席;过年贴对联,第一年为白色,第二年为绿色,第三年为黄色,满三年后才能用红色。在民族的重大节日里,如过年拜年,在家先要向祖先、向长辈、向父母拜年,然后再出门,初二向舅父拜年,初三向岳父拜年,初四向姑母拜年,事事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