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第1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本学期是高三学年的第二学期,也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在高三后期获得更好的学习氛围和使他们的潜力得到更好的挖掘,能让更多的同学达成自己的理想,结合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习,增强自己的指导能力

在本学期,自己要在业务和班级管理方面加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自己的融会贯通加强对自己学生的指导能力。比如对《考试说明》、《考纲》的理解,对于高考考前心理、考试策略等的研究。能积极的利用网络等资源提高自己对高考形式的把握。

二、注重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及时沟通

进入高三后期,学生的心理素质必然要经受巨大的考验,如何让学生顺利度过这一敏感的阶段,圆满的完成学业,是当务之急。(班主任工作 banzhuren.cn)计划增强和学生的沟通,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内心,积极的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加强学法科学指导,激发学生潜力

通过主题班会、印制班级小报、建设班级文化阵地等形式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尤其侧重考试后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尽可能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干扰降到最低,把他们对学习的欲望提高,方法改进!

第2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心理素质;终身体育意识

初中体育是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方面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通常只关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掌握健身技能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过程和心理变化。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而且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提出相关措施。

一、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初中课表上都有体育这门课程,但是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体育运动,忽略心理素质的锻炼,教师只是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随意散漫地进行一些运动,并没有向学生讲解体育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体育意识十分浅薄,从内心认为体育课不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上体育课只是一种休闲。当体育教师发号自由活动施令的时候,学生三五成群地寻找一个阴凉处聊天、吃零食,甚至有学生回到班级学习其他学科,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因此教师看到这个情况也没有太多的追究。这样的初中体育课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也不能将心理素质的锻炼贯彻落实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心理素质锻炼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要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落实培育终生体育意识的任务,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关键,要结合三方面综合处理:一是改变以往死板教条、放松式教学,之前的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的课堂,课程内容单一。教师需要集思广益,课前认真备课,安排好每节课的活动内容,让每节课变得丰富多彩。多模式教学,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体育课,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终身体育意识的种子。二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消除学生心中重文化课而轻视体育课的错误思想,让学生了解,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有了充沛的精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健康的身体需要体育锻炼。要在学习和体育之间保持平衡,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要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是耽误学习时间,从而热爱运动,积极参与运动。三是改变死板教条的教育模式,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无法融入体育锻炼中,枯燥乏味,学生会产生排斥,无法成功激起学生的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创新,增加更多形式的体育活动,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竞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热情,例如:让两个班级进行篮球对抗,女生在中场休息时投篮积分,这样就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无法室外运动的课堂可以使用多媒体看一些体育比赛,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的精神健康水平。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道德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保证体育课堂高效性的根本途径。在课外时间,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心理学的研究,从而可以更新教育概念,有效地优化自己的心理教育学,以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使他们敢于在体育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会理解和认识不同的观点和差异,从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师仔细备课,制定比赛教学。为了让大家重视体初中体育这门学科,首先体育老师本身要重视这门学科,利用课前时间为本班学生制订科学、合理、有趣的体育锻炼计划,将心理素质充分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爱上体育运动。为学生安排满满当当的体育课堂活动,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不会利用体育课的时间做其他事情。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比赛教学,让学生通过比赛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避免落后而产生急躁的心理导致全盘皆输。例如在学习篮球的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打篮球的正确技巧之后,可以将男生、女生进行分组,让男女生之间通过合作打一场只属于本班级的篮球赛:男生打一场篮球之后,然后让女生投篮,投入一个为本队加一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本次篮球比赛中;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利于让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对篮球的热爱。教师在比赛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注意事项:第一,向学生灌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观念,保证文明比赛;第二,对于比赛胜出的团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种胜利感,反之,对于失败的团队也要鼓励,让这些学生有信心进行下一次的比拼。

三、结语

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必不可少,随着中考的不断临近,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在初中阶段让体育锻炼变成一种习惯会让学生受益匪浅。部分学生完全忽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可有可无,我们必须要改变学生这样错误的想法,让学生每天都愿意为了自己的学习和健康抽出一定的时间锻炼,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强身健体。希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给教师启发,在未来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发挥体育教学的根本意义。

作者:陈孺贤 单位:尤溪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盛久埂.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130-131.

[2]尤艳清.刍议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6,01:88-89.

第3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逐步走向国际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各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新时期高校要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就一定要加大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训练力度。在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给社会经验不足、阅历浅、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带来了多层次的心理冲击,也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各种的心理矛盾与问题。这就要求心理素质教育逐步普及到各高校,并要求各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其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但是,作为一名教育者,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不断从中做出总结,要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面临的复杂问题和艰巨的任务。

(一)社会上的客观因素和大学生的主观臆断

影响着教育者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一方面,一些教育者将大学生中出现的多种问题都看作是思想品德出现了问题,片面的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等同来看待。在此基础上也反应出某些高校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中的经验不足,不能做到客观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片面的看待新时期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深入剖析少,浅层分析多;并存在着不注重“过程”,过分看重“结果”的倾向性。另一方面,则是片面夸大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把新时期大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些偏离的思想理念、价值观乃至政治观上的诸多问题,都归因于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一些教育者甚至认为心理素质教育是无所不能的。这就体现了新时期教育者对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两种不正确的倾向———“研究心理素质教育不系统,以偏概全,没有从整体着眼研究心理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总而言之,现今我国高校的心理素质教育缺乏专业且系统的理论指导,这是阻碍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顺利、有效进行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存在着一些教育认识的误区

1、各高校的心理三四周教育主要重视心理测试,但忽略了结果的系统与科学的具体分析。一些高校片面的把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测试等同,教育者花大部分心思搞各种心理测试,无论是智能的还是简单的手写答题,这就把心理素质教育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并不能从本质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

2、重视心理问题出现后的调解与引导而轻“早发现、早预防”。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渐增多,如今,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已成立了学生心理咨询的相关部门或机构。但是,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虚有其表,并不能对学生进行整体且具体客观的心理问题分析与指导。

3、大部分高校只重视心理课程的开设,而缺少开展与实施心理课程后的心理实践活动。有些高校热衷于开设心理知识类的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简单等同于心理素质教育,而轻视心理活动的训练。

(三)一些高校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专业教师

数量短缺所引发的问题因为我国对从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人员有严格的相关要求,要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熟练运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测量工具等,要求持证上岗。虽然,新时期我国已加强了这方面的师资的培训与考核工作,但从具体实际情况来看,考取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仍有一定难度,师资短缺仍是制约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一些高校虽成立了心理素质教育的相关机构,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却因为缺少专业过硬、训练有素的合适教师,致使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作为国家的教育管理者和相关高校的管理者,解决专业化的师资人员短缺问题,将是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

二、新时期应如何加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促进大学生对于其未来发展形成健康、正确的心理行为和认知:一方面,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的能力水平,培养其在学习中不断接纳自我的态度,并在扬长避短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其次应该提高其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要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不要让自己产生挫败感。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型的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这是大学生对于未来发展形成正确心理认知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自我调节也是大学生形成正确心理认知必要因素。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心理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新时期,社会大环境正在不断发生着复杂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作为教育者或学生的指导者应让学生正视现实,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进行自我调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促进其更好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心理指导和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一)增加相关的心理教育讲座

高校通过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定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访谈或讲座,使学生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生活心理的科学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可以正确引导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和做事所采取的行动。学生通过听讲座,帮助他们对心理咨询活动的了解,从而通过讲座引导有问题或有心理矛盾的学生大胆地去进行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调节,更好的消除大学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与障碍。

(二)将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实践方面还是理论研究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区别,既不能相混为一谈也不能互相替代。所以,作为教育者既不能想当然地用思想政治教育来代替心理素质教育;也不能用心理素质教育去取代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一切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对立既统一的整体关系,作为一名专业且合格的教育者,应该看到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部分,大学生的一些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的问题往往是由心理方面和思想方面的问题相互交织而存在的。简言之;人的行为举止是心理和思想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新时期教育者在心理健康素质教育上,要充分考虑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将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整合,从而更好的促进新时期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无论是心理素质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教育宗旨,所以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心理素质提高提供主要方向。

一方面,新时期社会的大环境日益复杂,教育者要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在思想信念、行为品德、习惯养成、心理健康等多个层面全面展开,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相互补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把握大学生的思想主要方向和心理发展特点,遵循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教育者在日常思想品德学习工作中,要注意区分学生所产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并善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性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与辅导,对有心理问题困扰及心理矛盾的学生提供全面、及时且必要的帮助。新时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无论是心理素质教育还是心理咨询都应改变以往那种形式化、表面化的咨询或坐等学生上门、个别保密交谈的单一方式。在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中,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既要充分认识心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要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夸大心理素质教育的作用,确保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发展。要引进课堂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普及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学习理论和运用方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新时期教育者要坚持心理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健康素质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加强校园的文化建设

第4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目前,老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提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各个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作为老师,也应该加强心理书籍的阅读。这个暑假,我读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的教育学书籍,看了以后我深有感触。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书中说道,据我国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心理检出率48%,这也许是个别情况,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革,种种压力不期而至,使人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指教师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要与社会的要求相协调,为社会所容纳,并具有创造的思想,即教师必须有广泛的生活兴趣、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进取精神、稳定的工作热情。因此,只有重视教师的心理研究,才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3、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有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要有角色意识,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拼搏进取,要知道优胜劣汰永远是社会发展的公平法则,只有正视现实、不断奋进,才能适者生存。一味怨天尤人,就会永远是一个失败者。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有时即使你付出了全部也不会是满意的结果,因为有许多东西自己是左右不了的,所以,该放下就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4、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更利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是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同时,也应增强自控能力,合理释放情绪,在适当的情况下多找好朋友谈谈心减轻精神压力和积郁的愤懑情绪,心情抑郁不想做事时,请选择放下,想休息就休息,想娱乐就娱乐,美国斯坦福大学都要求学生不追求十全十美,何况我们教师呢!

二、外部支持:

全社会应通过各种渠道增强教师的职业威望,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切实改善办公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为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学校领导也应当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第5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一、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概述

(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针,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修养等,让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发展,从而更好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学理念的出现不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还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演奏技巧等内容。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出现,对音乐教学工作提出更好的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应该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促进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效率提升。

二、素质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的诠释

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音乐教育不仅包括要让学生掌握专业文化知识,还包括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专业素质。通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掌握音乐演唱、演奏、表演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音乐知识进行演奏。让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功底,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能够胜任音乐演奏等工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文化素质。通过音乐文化知识的学习,对音乐的起源、发展、流派、特征等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熟练掌握音乐演奏的文化内容,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知识底蕴。让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文化知识,从而有效指导自己的学习,对学生从事音乐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三)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在学习演奏技巧,音乐文化知识的时候,锻炼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态,能够妥善应对突况,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好不慌不乱。在演奏过程中,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确保音乐演奏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下去,避免出现发挥失误的情况。

(四)思想素质。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形成对音乐的认识,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阐述音乐现象。对音乐作品,音乐人物、音乐发展史、音乐教学等工作顺利开展具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能够拥有自己的音乐思想。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还能更好指导自己的行动。

三、素质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中的开展策略

为更好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结合音乐教育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重视多媒体、互联网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音乐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古代音乐知识,近现代音乐知识,西方音乐知识等内容,注重为学生提供多种音乐流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感染和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音乐教育教学效果提高。

(二)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重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例如,注重多媒体技术运用,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接受音乐知识的感染和熏陶,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又如,运用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掌握学习内容,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音乐演奏技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感受音乐节拍、旋律、节奏的魅力。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一方面要注重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重合唱、听唱、即兴演奏、器乐演奏等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在演奏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教学效果提升。

(四)提高学生演奏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演奏创造更多的条件,提高学生演奏技巧。例如,可以将学生5-7人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相互形成竞争,同时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又如,为学生个人演奏创造便利,让学生接受更多的锻炼。演奏过程中,任课老师和同学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让学生今后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促进自己综合素质提高,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五)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在音乐教育中,除了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要注重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接受锻炼。例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让学生与企业合作注重公益演出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学生接受音乐的熏陶,也得到良好的锻炼。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演奏技巧,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应用技能。还能够锻炼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阅历,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

第6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团体心理咨询 大学生 心理素质

[作者简介]张德兰(1979- ),女,山东潍坊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北京 100011)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89-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行,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纷繁复杂。他们面临的经济、学习、人际关系、就业和情感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心理咨询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团体心理咨询作为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另一种方式则成了高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将主要分析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含义和特点

1.团体心理咨询的含义。团体心理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咨询通常有一位或两位团体领导者主持,多个成员来参加。团体领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课题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传入中国。在我国,团体心理咨询也被称为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训练、小组工作等。无数的实践已证明,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咨询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

2.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与个体心理咨询的区别在于,通过团体领导者的带领和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来协助个体自我了解、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团体心理咨询的效率高。与个体心理咨询一次只能为一个人解决问题相比,团体心理咨询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解决多个成员的问题。而且,在团体心理咨询中,成员之间通过相互的探讨、学习、启发,不断加深对自己问题的感悟,从而极大地增强了成员对问题的处理能力。

第二,团体心理咨询的感染力强。由于团体成员之间问题的相通性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的语言使得相互间的交流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也更易于被成员所接受。

第三,团体心理咨询的效果较易巩固。团体心理咨询为参加的成员创造了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类似的情境,增强了心理咨询与现实生活的关联,使心理咨询的效果更加容易巩固。团体心理咨询的这种特点拉近了心理咨询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得咨询的效果更容易在现实生活中体现。

二、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含义

对于心理素质的含义,学者们各抒己见,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其中代表性观点有以下几种:

1.从心理素质所产生的机制方面下定义。许燕认为,心理素质是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张大均认为,心理素质以生理素质为基础,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

2.从心理素质包含的内容方面下定义。刘华山认为,心理素质是个性心理品质在人的生活实际中的综合表现。肖汉仕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其中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综合上述几种观点,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

三、团体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团体心理咨询作为高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肯定。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团体心理咨询使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并为全员受益提供了可能性。长期以来,高校大多运用个体心理咨询、心理素质教育主题宣传活动、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个体心理咨询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使大部分人受到忽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和主题宣传活动虽然能起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的作用,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效果甚微。而团体心理咨询效率高,感染力、效果容易巩固,有力地弥补了传统心理素质教育资源少、效果差的不足。运用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可以就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爱情、就业乃至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运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深入探讨和相互交流,在此基础之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并根据需要开展个性化的后续跟进辅导,从而能够大幅提升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覆盖面。

2.团体心理咨询能够大幅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通过对普遍性问题开展团体心理咨询,能够不断增强高校对于大学生共性问题的掌握程度和干预水平,不断积累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工作经验。因此,将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在高校大力加以推行,并力争使之常规化,是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团体心理咨询使大学生有归属感,从而倍受大学生青睐。置身于具有相似背景和共同境遇的成员所组成的团体之中,使得大学生敢于和乐于参加心理咨询并表露和正视自己的问题。在团体中,每个成员都将自己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通过成员的互动,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寻找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不只是依赖团体领导者一个人。在相互交流观点、相互分享感情的过程中,团体成员获得了力量,进而能更好地调控生活中的自己。这是个体心理咨询所不能比拟的。团体心理咨询使大学生具有安全感、归属感、自信心,可以满足他们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且通过团体目标的实现来获得自尊和成就感。即使团体活动遇到挫折或团体目标未能实现,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安慰,从而降低心理压力、缓解情绪紧张。这也使得团体心理咨询备受大学生青睐。

4.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悦纳自我,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生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正确认识和悦纳自我,实现自我和谐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研究表明,大学生更愿意和同辈人相处,和同辈人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在大学生团体中,团体信任、温暖和支持的互动环境使得每个大学生都能开放性地参与到其中来,他们能相互倾听、理解和支持,能通过他人的故事来反省心灵深处的自己,从而更加客观、清楚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建立新的自我认同模式和对他人的接纳态度。

5.团体心理咨询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个体心理咨询相比,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在于能重现人际冲突,浓缩真实的社会互动。利用“此时此地(Here and now)”,强化参与大学生积极、有效的人际互动模式(如倾听他人、赞美与欣赏他人、怎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等),让他们知晓并努力改变自己原有的不良的人际互动模式,将自己在团体心理咨询中获得的成功经验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学会如何与别人交往,进而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总之,团体心理咨询作为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另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在高校中的地位也日益彰显。

[参考文献]

第7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育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64-02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专业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分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到高等学府进行深造,借助大学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在这其中,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大学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构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是值得当代高校及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这种观念将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作为。跨入大学校门的莘莘学子,大都十八九岁,刚刚摆脱了枯燥的应试教育,来到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环境中,人生观还处在一个模糊的状态中,这时的他们更需要加强人生观的教育。面临的事情会很多,不再单纯的只是学习书本知识,还包括处理好理想和现实,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等问题,这些都是人生观逐渐形成的过程,无可避免。同时,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也是世界观形成的过程,想要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就需要教育工作者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社会实践、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社会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双向互动过程。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渗透到个人发展的各个方面。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习的基础,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用较强的意志品质去克服困难,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1]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当代的大学生大多属于80、90后,这些年代出生的孩子生活在物质、精神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的年代,时代造就了他们自我意识较强,比较有个性。这些孩子进入到大学后相对来说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不足以应对事态的行为状态,以至于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遗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教育,而这一过程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的努力。对学校而言,应创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教师而言,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实际行动,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工作,以心理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健康宣传等多种方式搭建师生沟通联系的平台。

三、立足专业,打牢基础

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到,“希望同学们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一个人能有多大发展,能为社会作出多大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学习抓得紧不紧、知识基础打得牢不牢”。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想要有所发展,对大学生而言就应该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大学的授课方式不同于中学,每堂课中都会灌输大量的知识,对于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有可能会觉得难以接受,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复习,很容易就会丧失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有可能丧失对专业学习的动力。所以,对于大学生而言一定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目标合理安排自学内容和进度,从而培养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大学生而言将会受益终生。知识的更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展的脚步。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应该多看资料,多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培养自己对专业的兴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此过程中,大学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现代大学教师至少应具备两方面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培养他人的能力。教师应不断进行知识结构的更新,并能够及时地将最新专业发展动态融入讲课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并且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学习的关系,能够进行互动沟通,共同解决问题,从中得到师生间的合作感、互动感、成就感。

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性专门人才。这就意味着高等院校一方面要使学生拥有从事某种专业的理论知识外,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2]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四分之三以上的知识都是在课堂外学到的。”哈佛大学的校门上刻着:“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这也侧面揭示了教育的内涵,大学教育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在这其中,实践教育环节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加速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使大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科研与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这既有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面,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专业所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已经充分认识到实践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因此各大高校都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尤其是社会实践的力度。[4]以工程类人才培养为例,学生从进入大一开始,就开始有不同的校内校外实践环节。大一开始设置金工实习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大二开始设置认识实习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有什么用途,这一过程学校可以联系一些技术比较高端的企业来联合向学生展示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重要性有所了解。大三开始进行生产实习,这一过程建立在学生对专业学习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此时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就可以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某些问题。大四进行的是毕业实习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应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化、综合化运用、总结和深化的过程。另外,毕业实习还是学校和社会为毕业生提供的很好的就业实习机会,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纽带。借助这些社会实践过程,学生可以对专业有较好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

除此之外,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我的实践及创新能力。高校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科研方向和课题项目,大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外时间多跟老师沟通,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之中,跟随老师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成果应用,锻炼自己,增加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另外,国家也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创新的平台,例如鼓励各专业的学生参加国家的、省部级的创新项目比赛,各种不同专业的技能大赛,科技创业大赛等等。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实施到结题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锻炼和检验。每一步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从课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方案的制定到成果的预测甚至产品的完成,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很多专业之外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对每一位参与者都是一种挑战。这一过程除了考验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性、创新性之外,还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社会发展需要有领导者,但更需要的广大人民的团结协作,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因此,无论对与高校还是学生自身,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在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

五、增强社会沟通能力

社会沟通能力是个人生存所必须的,尤其是在全球化已成趋势的今天,是现代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忽视的方面。高等学校培养的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学生在课余时间应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所参与与社会相关的活动,以提高自己的社会沟通能力。[5]像各大高校组织的大学生下乡活动、便民活动、宣传咨询活动及社会调查活动等等,或者开展的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参与社会的活动。大学生除学业以外,应多参与这些活动,提高自己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无论对于高等学校还是大学生自身,高素质高能力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寻找最佳最快捷的培养途径,从而实现自身的突破,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伍淑兰.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9):79-80.

[2]周敏丹.浅论创新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3):272-275.

[3]郭大成.以素质教育引领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12-15.

第8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员;心理素质;文化素质

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足够地认识到自己应负的职责。应有为广大师生服务的精神,自始自终能吃苦,能做事,能为教师和学生多方设法而无怨。要知道如何服务,怎样服务,这就要求每一个馆员都要学习管理方法,其性质与其目的,是图书馆员最起码的知识,为了达此目的,馆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一、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图书馆工作的对象不是面对无生命的物质,而是面对活生生有思维、有情感的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大量地主要地是面对具有丰富心理活动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群进行的。所提供的书刊资料、情报信息,包含着极为生动的精神因素即心理因素[1]。如何使服务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方面。目前图书馆经常流行一些口号如“为之所需”“为书找人、为人找书”等等,也就是要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和措施上,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因素。心理上、精神上的服务因素,往往会超过物质因素,这已是多数人的体会。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师生物质和心理的需求,摆在每位图书馆管理工作者的首要问题是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为此,作为高校图书馆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怎样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这种心理素质呢?主要体现在馆员的情感心理和意志方面。

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有广阔的情感心理,对生活,对图书馆事业及自己所担负的为提高整个学校教学水平而服务的工作充满爱,精神饱满、事业性强,性情豁达,乐观向上。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的图书馆馆员的情感心理。具体地说,馆员应具有献身图书馆事业,甘作“人梯”的崇高情感,并把这种崇高的情感心理倾注到广大师生身上在为师生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

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和对读者的尊重与体贴,是馆员情感心理的重要方面,也是优秀馆员的必要条件。热爱本职工作是馆员事业感、责任感和荣誉感三位一体的具体反映。这是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和努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也是馆员永葆为师生服务的强烈欲望的精神支柱[2]。

图书馆员,在工作中应该是默默无闻地甘当无名英雄,馆员深厚的情感心理要处处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并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本职工作和服务对象的深厚而持久的情感心理,不但乐于亲近师生,服务师生,还要能够热心为师生排忧解难,达到与师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

情感心理作用要求馆员与馆员之间,也要有真诚的友谊,这不仅体现在工作顺利情况下的互相支持和鼓励,而且也体现在各种情况下,尤其在同事工作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要一如既往,紧密合作。在搞好图书馆工作这个同一目标上所结成的友谊应该是真正的,产生的情感心理作用应该是稳固的。稳固的情感心理,是馆员长期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强大精神支柱。

同时,馆员情感心理的稳固程度与变化情况,对图书馆工作,特别是在接待读者的工作中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馆员应能稳固持久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心理,先师生之忧而忧,后师生之乐而乐,不因主体或客体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无常,才能使深厚、高尚的情感心理变为优良的工作行为和德性。

情感心理是每个人行动的动力,但情感心理的这种功能因人而异。有的人情感心理表现出很大的鼓舞力量,有的人情感心理则表现出销蚀人的意志。作为图书馆员,在实际工作中,满意的情感心理能成为支配行动的动力,即使愤怒的情感也会激起其发奋努力的激情。在实际行动中把自己的情感心理有效地表现出来。

馆员的情感心理品质,必须努力使其具有促进行动的效能,把积极的情感心理作用和正在进行的事业活动珠联璧合。例如,馆员在接待师生时表现的热情服务,常给师生有益的心理感受,就是具有行动力量和深刻的情感心理因素。这种积极的情感心理因素在为师生服务行为上的体现,就反映了馆员对事业,对生活对高等教育的无私奉献[3]。

馆员要培养自己高尚积极的情感心理素质,还必须了解和分析自己的情感心理品质,找出情感心理上的不足之处,提高认识水平,净化思想灵魂,加强和发展情感心理的广阔性、深刻性、稳固性,培养积极的倾向性,提高情感心理素质的效果性,从而丰富生活和工作内容,自觉地培养和完善自己所从事的图书馆工作的心理素质,用以指导和鼓舞自己搞好图书馆工作。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优秀的图书馆员,还必须不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这种意志品质,也是健康心理因素的体现,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是馆员克服困难,完成图书馆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为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独立性、自制性等几个方面,这些都是一个图书馆员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内容,必须努力而自觉地去培养和提高。

二、图书馆员应具备的文化素质

一名优秀的高校图书馆员,除了培养和提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扎实地文化基础知识和文化修养,即专业素质。

图书是图书馆工作者的武器,图书馆必须了解图书,即掌握运用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没有较高文化功底是难以办到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上:

1、图书馆专业方面

图书馆工作不是随便什么人,一看就会的简单劳动,它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程度,而且需要具有图书馆工作的专业能力,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目录学、文献学、情报学、图书馆现代技术与管理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图书的采购、分编、典藏、流通、阅览、咨询和宣传、教育等工作能力。

2、语言表达方面

图书是古今中外各种语言文字记录各门知识的载体,图书馆员不仅要认识书刊,理解书刊,而且要宣传书刊,对书刊进行提要、索引、文摘、汇编、评论,还要解答师生咨询。因此,不仅还要具有一定的外语和古汉语阅读、翻译的能力。

3、阅读书刊方面

图书馆员是在书刊与读者之间进行工作,以书刊做工具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图书浩瀚烟海,而且层出不穷。面临着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书刊的挑战,馆员必须具有精读,细读与浏览书刊的本领,才能稳操胜券,为了搞好教学、科研、咨询,对某些书刊需要精读、细读甚至熟读。但图书馆员不可能读遍所有的书,更不能慢慢品读。因此还必须学会快速阅读。这样才能有广博的图书知识,才能应付广大师生读者的要求。图书馆员的图书知识不能局限在一个狭小方面,因为这种知识不是为了自己钻研某一问题,而是为了给各种不同需要的读者提供资料。培养浏览图书的能力是积累广博的图书知识的主要条件。

4、熟练使用图书工具书方面

馆员为了胜任采购、分编、加工整理、流通阅览等工作必须经常需要借各种工具书刊,帮助师生解答咨询,查阅资料更离不开工具书刊。

随着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的实现,馆员还要学会电子计算机、复印机、显微阅读机,以及其它现代声像服务设备的使用技能。

5、综合性专业水平方面

图书馆员在采购图书时,需有特别的观察能力和鉴别能力;书刊分编整理时,应具备对不同文科资料的分类鉴别知识,书刊宣传培训时,应有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咨询检索时,要有文献知识和检索语言知识及查找资料的能力,搞研究工作时,应有鉴别综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等等。

图书馆员的文化素质不仅体现在上述实践中,还体现在以下几种基本知识方面:

第一,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对图书馆学一无所知,无论如何,是不能搞好图书馆工作的。什么是图书馆学基本知识?就是对图书馆的方针、任务、社会政治意义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对图书馆各种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有概括性的了解,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认识图书馆工作的整体性。图书馆员的工作总是十分具体的、特殊的。但是图书馆的工作却是相互联系着的。在考虑本部门工作问题时,如果不考虑它对其他部门的影响,必然会导致不良的结果。这不是说,图书馆任何部门的工作者都必须精通其他工作不能的业务,但是必须了解其他部门的基本知识,对自己有什么要求。这点起码知识是必须有的。图书馆员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即使缺乏进一步的专门知识,在工作中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专门的研究,就可以不断深入提高。

第二,中国历史基本知识。

第三,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基本知识。

第四,熟练地使用基本工具书、参考书的基本知识。

除此,对外国语、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世界历史和地理的基本知识,目录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应该有所掌控。

以上所述都是图书馆员文化素质的实际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努力地不断地提高。总之,图书馆工作是一种复杂的智能性工作,图书馆员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员的工作质量,只有不断提高馆员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才能有效地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才能高质量地满足师生们的要求,发挥高校图书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成少颖.浅谈高校图书馆员应具备素养和提升[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 郑 伟.图书馆馆员职业心理素质诌议[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3] 王海华.论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人格类型和心理素质[J].图书馆界,2007(4).

第9篇: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范文

Abstract: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development,university library management workers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get a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Namely,ideological quality,service quality,physical quality,psychological quality,public relations quality,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so on.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综合素质;管理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comprehensive qual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8-0176-01

1政治思想素质

政治思想素质是人生拼搏的基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时事政治,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热爱图书馆事业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品德和高尚人格,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确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尽职尽责,埋头苦干是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具备的职业责任感,持之以恒是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只要我们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就能真正做到奉献自己,成就他人。

2广博的业务知识水平

2.1 信息时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广泛应用,读者不在满足于检索馆藏书目和从图书馆索取原文,而是希望得到网上信息资源和各种查询工具,检索语言、上网查询技巧、网上浏览下载等技术,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能够借助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进行电子信息资源的存储,组织和项目,因而在计算机技术方面,应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从事信息处理及咨询等一系列信息服务机能。

2.2 较高的外语水平。随着图书馆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并通过互联网与国际接轨,大量的国外信息资源主要是共享资源网上出现,大概90%,另外计算机屏幕显示的提示语75%以上是英语,如果不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几乎寸步难行的,更谈不上指导读者开展联机检索。所以要做一个合格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3健康的身体素质

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必须科学锻炼身体,健康、愉快每一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完成繁重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要做合格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应把坚持锻炼身体,当作个人的一件大事来抓。“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身体贵在科学,锻炼要持之以恒,我们工作再忙,也要每天都要尽量挤出一点时间来锻炼身体。

4健康的心理素质

要做一个合格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不但需要健康的身体,而且还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搞好工作、学习和愉快生活的重要保证。一个人即使智商很高,在业务上很有才华,很有成就,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受不得一点委屈,经不起挫折、打击和失败,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日子不会过得好,活着也会感到很难受,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大学教授、名演员心理压力过大得精神疾病,甚至轻生的信息,这就说明他们缺乏的既不是名利、金钱,而就是健康的心理,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服务质量。要实现心理健康,按照费罗伊德的观点,要几方面而入手;一是学会正视并接纳自己;二是学会爱;三是学会工作;四是学会生活。

5科学处理好人际关系

人生旅途中,一个人能否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除了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外,还与是否能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也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在人际关系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然后是同事关系,邻里关系等也很重要。世界这么大,世上人海茫茫,能在一起共同生活,一块工作,更是缘上加缘。所以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努力做到尊重他人,宽宏大度、互相信任、谦虚忍让、客气有礼、以礼相待,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己的一颗包容之心,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形成心情舒畅,工作效率高的良好氛围。我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和谐,可以说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它能够为建设和谐图书馆,促进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6创新素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十分发达的今天,各种新科学不断产生,信息不断增长,图书馆的藏书急剧增加,各种学科文献都有特定的读者群,读者需求情报资料呈现多样化、复杂化,传统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必须研究如何建设图书馆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研究文献资源开发和利用,研究自动化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等等。要想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成就,必须应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创造性的工作,才能解决和处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

时代呼唤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管理的创新,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才能跟随整个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7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是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随着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信息的依赖性会加强,信息的作用会越来越显示出来,信息会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大力重视,并广泛推广与应用。新时代呼唤着图书馆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信息,以及其它各类信息,那么,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好教育信息为教学和科研研究服好务,是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主要做法是加强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可以围绕本校教学科研课题,开展定向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等。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要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需要,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综合素质,创造性的工作,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最重要的是爱岗敬业,认真地、努力地、热情地做好每一件事,努力使自己经常保持一个好心态,拥有一个好心情,做一个思想充实,身心健康、精神愉快,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一定是一个出色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笔秋.论图书馆人际关系的和谐[J].图书馆论坛,2006(6).

[2]邹荫生.创造科学的人生.提高生命的价值[J].图书馆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