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制造业erp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制造业erp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造业erp管理

第1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都是在ERP系统上完成的,可以实现企业规范化管理。在新形势下,企业成本管理开始不断变化,对数据信息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还要实现信息共享等操作。但是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并解决。

 

1 概 述

 

1.1 ERP系统

 

第一,ERP系统是一种面向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最终目标是将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纳入到企业内部管理,根据市场变化状况,更新并调整产品。第二,完成业务流程重组。只有利用业务流程重组,才能掌握材料采购、市场信息和资金信息,满足市场需求。第三,发展ERP可以增加企业产业系统效益。企业在生产变化中对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多种增值变化实施价值增值控制,才能实现整个系统内部增值,管理企业运营中耗费的成本状况,增加企业价值。使用 ERP可以将企业的全部资料进行整合,可以对企业的市场、订单、库存、生产等实施供应链管理,还可以进行销售市场管理、财务管理和生产状况管理。

 

1.2 成本管理

 

实施成本管理可以给企业的发展制订运作方案,保证企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实现各种有用信息整合,给企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现代成本管理主要进行成本驱动,可以明确实现价值定位和战略互动,形成密不可分的体系,让企业适应市场的变换。在成本管理方面,必须制订有效的管理计划,明确成本管理方法,了解影响成本管理的因素,促进企业发展。

 

2 制造业公司erp实施状况

 

2.1 制造业公司概况

 

本次研究选择某大型制造公司为例。生产环节是公司重要部分,所以必须结合制造业公司发展特点,选择并实施ERP系统,控制好计划、采购、生产、库存等关系。首先,该公司生产的产品类型比较复杂,导致产品生产技术必须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变动,各个车间生产工艺和技术存在很大差异。其次,该公司不仅进行大量生产,还进行一些小零件和单间生产。最后,该公司生产周期处于不断变化中,原材料采购时间较长,需要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较多,不能按照生产技术进展。

 

ERP系统在公司的经营中主要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三个阶段。必须对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分析成本制定之间产生的差异变化,有效控制成本。

 

2.2 公司ERP实施状况

 

第一,前期工作。公司实施ERP必须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准备:首先,以公司管理人员为主成立小组;其次,对公司运行状况全面分析;再次,根据企业运行实际状况制定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并对目标指明和具体实施的差距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最后,根据系统分析结构和企业发展实际状况提出ERP实施要求。第二,实施准备。首先,根据企业行业性质和经营方式给公司选择合适的系统软件;其次,在具体实施中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最后,根据系统设计,改进业务流程。第三,系统实施。系统实施主要包括进行项目启动、解决方案制定、系统实现、系统上限等内容。第四,运行支持。系统上线后存在很多缺陷,必须加强日常维护和业务流程优化。

 

2.3 制造业公司ERP系统下成本管理现状

 

可以从采购、销售和生产等环节进行ERP系统下成本管理控制。采购环节主要从价格管理和贷款制定结算管理进行分析。实施价格管理时,首先,制定采购价格,主要包括材料成本和加工费用等,然后根据施工工艺提出价格建议,签订采购协议。其次,制定自制件价格。财务部门可以根据技术部门提供的工艺资料、实际加工成本和消耗的定额结算制定成本。最后,制订计划价格。技术价格主要包括采购件、自制件和自制件的整车价格,按照上年年底实际成本制定。可以从 JPS验收单、入库单及相关发票状况实施带框结算管理,并进行结算处理。销售环节主要是开票和收款、收款流程和产品销售流程等操作。生产环节主要进行三级核算,可以表示为车间—事业部—总部。

 

3 制造公司ERP系统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公司ERP系统下成本管理问题

 

第一,公司产品成本信息收集。公司实施成本信息收集时制定的标准成本和实际生产中产生的成本相背离,在长期运行中,公司成本信息误差不断增加。第二,车间成本管理。公司不能将生产中产生的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合理分配,没有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品进行核算,影响了成本分配核算精确度。第三,公司新产品开发成本的制定。公司新产品开发成本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进行专用物件维护中消耗了部分资源,导致成本分配不精确;另一方面,进行生产的时候,部分产品流入生产车间,没有消耗此部分产品成本。第四,产品销售成本管理。公司在实际生产和发展中,没有独立的成品库,总装车间成品直接上线,而且公司内部还有一些业务和外贸业务,在没有卖出商品之前资产所有权归公司所有,只有完成商品卖出后,才能得到收入。第五,产品成本差异分摊。公司分摊流程不精细,不能充分考虑人工制造费用,影响了成本分配的顺利进行。第六,成本管理不精细。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仅仅对运营情况涉及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导致公司在有限经营时间内,不能满足以上要求。第七,公司实施的ERP系统存在较大的误差性。首先录入误差。公司内部系统数据不精确导致公司成本信息在数据录入过程中产生误差。其次,公司“三流合一”产生误差。公司进行生产活动时,存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不断变化。由于这三种物流没有统一的界定和要求,产生的ERP系统不能反映公司实际成本状况。最后人员和计算机存在的误差。传统的ERP系统和现代ERP 系统产生了较大矛盾,产生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误差。

 

3.2 公司ERP系统下相关成本问题

 

第一,ERP系统管理项目成本具有隐蔽性。由于ERP操作人员能力不高,需要对从事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同时ERP系统又在不断更新,环境不断变化,需要缴费教育成本;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将系统内部模块和公司其他软件相结合,整合和维护需要耗费费用;公司在运营中还要花费大量资金聘请资深顾问。第二,ERP系统管理模块不成熟。公司运行ERP系统是一项长期的经营活动,涉及面较广,非常不成熟,主要存在软件自身缺陷和系统调试时间较长等问题。

 

4 改进公司ERP系统下成本管理的方案

 

4.1 公司ERP系统下成本管理问题解决

 

第一,合理调整标准成本,缩小成本差异。根据公司成本流程实施管理,同时还要在长期经营中根据生产实际耗费状况制定标准成本,缩小公司成本差异;第二,强化车间成本核算,提高成本信息质量。首先,完成成品生产后,合理规划生产废品,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细度。其次,合理分配人工、材料和制造费用。第三,加强公司新产品的开发成本核算。公司新产品开放中如果使用专用件程序,就会产生成本费用。可以将不进入车间的产品直接归纳到新品开发费用,不进行工艺路线的维护,单独核算车间分离出的产品,同时按照车间产品的耗用,计入产品成本内。第四,根据公司实际运行状况调整ERP系统,使成本细化管理。标准化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必须要求公司生产和经营中全面收集信息,满足公司数据收集等要求,实现管理规范化操作,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第五,规范操作ERP录入工作,加强培训,减少误差产生。为了减少误差的发生,公司必须在实际经营中,对ERP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加强系统运行维护。第六,调试并优化系统功能,提高系统和成本管理的结合水平。随着ERP系统的不断发展,公司在运用前,必须对ERP的应用环境、内部环境和软件自身缺陷进行分析,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4.2 公司ERP系统下成本相关问题解决方法

 

第一,加强公司和软件制造商的沟通,提升ERP效益。在上限运行阶段的费用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公司必须结合自身状况,优化管理模式,减少成本耗费;第二,根据自身发展和需求,优化成本管理模块。ERP 系统操作较复杂,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公司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求实现管理流程控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5 结 论

 

本文主要对ERP系统下制造业成本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了ERP系统和成本管理,其次,说明制造业公司ERP实施状况,最后,根据制造公司ERP系统下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本文分析可以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第2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关键词 ERP 制造企业 成本管理 问题 必要性 措施

一、ERP理论的概述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 Inc提出来的,最初被定义为应用软件,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以实现企业的创新发展为根本目标,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的竞争机制,能够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和管理,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

相比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ERP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色,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平台实现企业各种财务资源和其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共同监督管理,包括人、财、料以及各种信息资源。其次,ERP还可以将企业各个部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包括生产制造环节、成本核算环节、质量监管环节、售后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此外,ERP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电子商务运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能够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一个新的供应链,这样一来能够让企业在提高成本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企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高效开展和运行。

二、ERP环境下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有待细化。就现行制造业的ERP系统中,大多采用的是标准的成本管理体系,这就要求企业要对其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的营运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和管理,还需要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完整性和真实准确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依旧采用的是基础的粗放型的成本管理模式,不能满足现代ERP环境给其提出的要求,成本管理工作模式化,而且只重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却忽视了原材料采购、工作人员薪资、潜在风险的成本、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成本管理等,导致成本管理的数据信息容易出现失真的现象,进而降低了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制造业成本管理者的主动性有待提高。ERP环境下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整个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配合和协作,共同提高成本管理工作的绩效。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制造业的领导过多的重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成本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更不能积极地引进和优化ERP系统,没有做好宣传和引导的工作。甚至一些制造业盲目地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结构,却没有在调整前进行成本预算和规划,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风险,降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3)ERP运行的系统化有待提高。一些制造业在进行成本管理中虽然引进了ERP系统,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却不够系统化和标准化,在运行前没有制定严格的成本管理目标和绩效考核目标,进而就导致“目标不量化、考核不标准化”等问题的发生,不仅不能充分地发挥ERP系统的价值,而且导致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既失去了成本管理的方向又失去了成本管理的动力,进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管理工作的绩效和价值。

三、基于ERP下强化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ERP环境下,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描述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而且,中小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结构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包括成本的计划、分析、考核以及成本计算几个方面,脉络比较清晰,有利于ERP系统的高效运行。其次,中小制造业的成本控制内容相比大型的企业来说也比较少,所以制造业的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有选择的优化和完善ERP系统,可操作性比较强。

此外,ERP系统的使用可以加速成本信息的反馈速度,通过信息化的平台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由此可见,ERP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所以说,在ERP环境下,不断地强化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四、ERP环境下强化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措施

ERP环境下,强化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和紧迫的任务,需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和领导层的共同努力,所以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分析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点强化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措施。

(1)建立健全制造业的成本管理机制。健全的成本管理机制需要企业管理层和相关的成本管理者树立全局的成本管理观念,要以企业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行情况出发,不要将成本管理与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相等同,而是要着眼于更多的方面,要将人力资源成本、信息资源成本管理、资金成本管理以及知识资源成本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系统化的管理,将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降低不必要的资金和财产的损失,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质量,实现制造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2)提高制造业成本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现阶段,ERP系统主要是通过对目标成本的量化考核和全面管理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绩效,所以要求制造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增加成本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其综合素养,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失误。其次,配合ERP系统的激励机制,提高整个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的不断增加,企业的整体营运成本也就相对有所下降,进而促进了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绩效的提高。

(3)深化企业的创新机制。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来说,要想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成本管理能力,就需要不断地引进国际化、现代化的成本管理机制,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引进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一方面,要自觉应用ERP管理思想、方法和工具进行业务改进和管理创新,这样一来既能够增强制造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能力。

五、结语

现代化的ERP系统是基于科学和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符合制造业的节约成本的有效机制,对于提高制造业的成本管理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基于ERP环境下,我国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对ERP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制造业成本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实现其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第3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一、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做好内部控制具有特殊的意义。完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条件,是企业长期内保持较强运营能力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都已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部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合理的控制成本支出和生产效益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做好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体系是一系列制度、程序、流程的结合体,完善的内控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来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质量,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二)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环节相对复杂

1、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内控情况

制造企业最常见、最频繁的业务环节莫过于采购和付款了,作为制造企业,采购材料是再频繁不过的业务了,制造企业是生产制造产品的,原材料是生产制造产品的原始资源,可见,材料采购环节在制造企业的各项业务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这是制造企业挖潜绩效、开源节流的关键与源头。但是目前仍有大多数制造企业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一环节,他们通常是下达生产计划,然后再进行集中采购,并没有对采购的具体安排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规划,这样的采购比较盲目和随意,导致采购环节的管控缺乏计划性。再加上企业对供应商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数据,也导致企业可能面临着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成本过高等风险因素。

2、仓储(存货)环节的内控情况

制造企业一般都拥有大量的存货,对于存货的储存盒管理情况,各制造企业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但是目前,尚有大部分制造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这意识,对仓储环节不重视,没有做到对存货的定期盘点和清查,对原材料的保护措施也没有做到周全,使得原材料在周转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与此同时,制造企业在仓储环节中还存在着其他事项的控制不足,例如,存货可能存在未经审批或越权审批现象;存货可能会因为保管不当而发生丢失、损坏的现象;盘存时可能会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内部控制不严密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制造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仓储环节的管理控制,提高存货的运营效率。

3、销售与收款环节的内控情况

制造企业是制造产品的企业,制造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销售,获取相应的利润,通过盈利,不断的促进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制造企业来说,规范销售行为、控制好销售与收款环节,非常重要。

二、ERP系统运用于制造企业材料内控的意义

(一)信息共享,高效利用

ERP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共享,让每一位使用者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掌握最全、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这对于制造企业来说,是非常便利的一个条件。制造企业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就需要掌握各供应商的供货信息,有了这样一份完整的资料,制造企业能够做出更好的选择,选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佳采购方案。企业经营者充分利用ERP系统的这一特点,在得出信息的同时,快速的分析各种数据,迅速做出相应的经济反映。通过ERP系统来进行内部控制,不仅可以对制造企业的生产供应链进行横向监控,还能对企业的相关经济数据的历史和当下对比,实现了数据的纵向处理和利用。

(二)内控体系得到延伸

众所周知,ERP系统是一个基于财务管理集成信息管理平台。一方面,ERP系统在制造企业的内部推广和建设,有利于建立以财务控制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模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从财务管理控制向业务管理控制的延伸。因此,ERP系统在企业内控中的运用,不仅能够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促进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还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得到实时的管理和监控,降低企业的风险,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模式。

(三)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运作

传统的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完整的内控体系,各部门之间相互分离,各自为政,但是ERP系统却改变了这一传统方式,ERP系统强调的是一体化的管理,需要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配合,ERP系统的介入,使得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由原来的以部门职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提高了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这正是因为ERP系统的业务流程中心式的管理模式倒逼企业的组织模式向扁平化发展,管理思路向业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延伸,这种三位一体的整合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

三、ERP系统应用于制造企业材料内控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ERP系统实际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信息化时代,各类软件的更新速度快,每一次更新换代,都会带来一些技术性问题,怎样才能使ERP实际操作人员能够快速的适应这种软件的变更,顺利的完成工作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制造企业必须不断的加强ERP实际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可以将培训结果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之中,从而对员工形成一种工作压力,促进他们不断的进步学习。

(二)加强技术后台支持,加强ERP系统下的权限管理

制造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计算机管理部门,对企业ERP软硬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同时,该部门还可以对ERP实操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管理。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资料做到妥善保管,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授予不同的操作权限,企业可以实行轮岗制度,把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模块化分割化,最大程度降低并发风险。

(三)加强材料内部控制管理

第4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制造业企业在未完全掌握和了解EPR系统软件的特性与制造业自身成本管理的特点,让制造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不少一直被忽视的漏洞,尽管ERP有严谨性与科学性,但在正真实践起来是与理论大大不同的,如果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制造业成本管理的正真架构,会导致EPR软件在成本管理中流于形式,无法达到其正真意义上的ERP,没有实现预期想要的效果,妨碍了ERP网络管理系统软件在企业中应用的普及。故此目前在制造行业中,包括我们企业在内的大部分制造企业还是使用较为传统普通的成本管理方式,结合制造企业的发展要求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成本管理划分为多种不同类型。通常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通过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后编制一个成本计划,提出相应可以减低成本的有效管理控制措施,实现达到降低成本的最终目标。笼统的将成本管理按照时间划分为前馈管理,过程管理以及反馈管理,这样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制造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缺乏连续性以及及时性,容易导致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问题过程中出现滞后的情况,不利于制造企业的发展。如何能更加好的落实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制造企业的自身产品生产营销的优势,完善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使得制造企业能在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市场中能有一容身之处,充分的使用ERP的科学技术开发建设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并使其能被应用于企业是非常必要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下,促使了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必须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然而ERP能让制造业的成本管理真正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为制造企业解决在竞争激烈的商品市场及时对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对症下药。

二、ERP系统

在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那一天,企业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EPR网络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明白掌握这项技术能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到不容忽视的推动和增长。但是ERP网络系统软件在现实中的推广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它被应用的深度与广度都还不到位,使得多数企业在正真使用后的效果不是显著,所以其未能正真有效的引起企业决策层的重视和广泛关注,也未能到达其理应拥有的震动。ERP的全称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其主要内容是把企业在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科学地规划、管理与监控,可以从管理的思想,研发的软件产品和能被应用的系统这三个层次进行理解:它的实质是在信息集成基础上的延生发展而成,面对企业较为核心的业务管理思想,是集合了企业管理的理念,业务的流程,基础的数据、人力和物力,与计算机软硬件于一体的企业网络管理系统。

三、ERP下的制造业成本管理应用

伴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制造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也日益激烈与残酷,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要求了制造企业必须能提供优质优价的产品,故此一个能在竞争激烈并且残酷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得以生存的制造企业,是能确保不改变产出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管控经营成本的消耗,严格杜绝成本的浪费;是能在保证不缩减产品的必要功能的条件下,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估值成本的消耗;是能在保持产出率在不断增长的前提之下,有效的控制经营成本。一个成功的制造企业在降低经营成本的时候,必须本着提高经济效益为其根本前提,任何以降低成本支出为目的而忽略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与此同时降低经营成本并不是意味着降低产品的品质,只有在提高产品质量有效控制经营成本,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制造企业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ERP能为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协助制造企业在在成本管理中明确产品生产销售的主要干线,是提升制造企业产品研究开发等的关键核心,它的使用不能仅仅依靠着企业中低层成本管理人员的使用与认知,若要能真正有效的利用好ERP这一技术软件是非常需要一个制造企业的领导班子的参与和授权,这样才能让ERP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调动起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在产品研发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的全局性。还用制造企业必须得了解到ERP是一项投入的工程,其也有着市场商品经营的特点,不是一个立马见效的改变,制造企业要有有一定的恒心,不要因为不能立竿见影就把其唾弃,要在不断深化应用中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善,使其技术能真正完美的与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经验结合。成本作为影响制造业生产营销同品质同功能产品过程有效取得市场份额关键元素,是确保制造企业从中获取较大利润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在做好制造企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在最根本上提升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综合增强制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运用高科技手段来辅助制造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选择,高科技不单单能避免所谓的人为失误或是那些细微却又影响着最终结果的误差,它还能提升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效率,从而有效提升经营中所收获的经济效益。ERP系统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上应用后,ERP在能使得制造企业成本管理有质的提升,有助于制造企业善用资金,优化资金流出方向。实施ERP管理系统,将大幅度提高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效率,避免传统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滞后现象,与此同时新的科学知识能给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活力与动力,协助制造企业成功完善成本管理工作,促使制造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能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制造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第5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关键词】ERP系统;汽车制造业;风险控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2012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952.92万辆和959.81万辆,累计同比分别增长4.08%和2.93%,均为世界第一。国外汽车企业和品牌对我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汽车进口关税的下调及汽车产业投资和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外汽车制造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内的民族汽车制造企业借助于技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以吉利、奇瑞、长城等品牌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企业的兴起,使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压力,国内汽车制造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一、ERP系统概述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总结MRPII软件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信息化管理系统。该公司给ERP系统的定义是:超越MRPII范同的集成功能;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模拟分析和决策支持;支持开放的客户/服务器计算环境。ERP系统出现以后,立即受到西方管理学者的热捧,很快就成为西方最先进、最完善的企业管理模式。它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个信息化集成管理解决方案,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协调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进行供应链协同和控制MRPII中的MRP计划过程和供应链管理流程,其目的就是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20世纪90年代ERP系统出现后,很快就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企业管理当中,丰田、通用等世界知名汽车企业都应用了这一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丰田和通用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之一。

二、ERP系统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可行性

ERP系统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有企业开始使用这一管理系统。到现在,各种各样的ERP管理系统不下百种,很多制造企业开始应用这一管理系统。但是,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还鲜见其踪。这并不意味着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不适合这种管理系统,主要是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

(一)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提供了先例

汽车制造企业应用ERP系统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企业最先运用了这一管理系统,对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日本的丰田公司,该公司早在1991年就开始运用这一管理信息系统。对此,美国密歇根大学工业与运营管理工程教授杰弗瑞·莱克评价丰田公司的ERP系统的时候认为:“丰田模式着眼于长期发展的思维理念,以杜绝浪费为核心的流程,以员工为事业伙伴,并与他们共同成长,以及在持续改进和学习中解决问题,可以说是最经典的、最成功的生产组织方式。”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丰田公司以ERP系统为基础形成了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将管理渗透到供应商的产品研发、生产和质量等经营环节,大大缩短了汽车新产品的生产周期,并提高了产品质量。虽然,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与发达国家汽车制造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历程和企业文化上也存在不同,但共同的汽车制造业务意味着这一系统也能应用到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当中。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充分借鉴国外企业的经验,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需要,选择合适的ERP管理系统。实际上,一些外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应用ERP系统,如上海通用等,这些企业的应用也为国内其他汽车企业积累了经验。

(二)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达到了ERP系统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汽车制造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还是民族汽车企业,都建立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领导者对企业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视,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公司治理机构也越来越完善,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不断得到加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些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应用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也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这些无疑为实施ERP系统准备了基本管理条件。此外,随着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企业积累了一批高学历、高能力的管理人员,这些人才对于ERP系统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有的管理人才甚至借助于在校学习及国外工作的经历,对ERP系统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具备了一定的实施经验,这为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准备了人才条件。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国内的一些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公司已经意识到了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应用潜力,已经有不少专门针对汽车制造业的ERP系统软件出现,如上海达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SAP ERP汽车制造行业管理系统解决方案(见图-1)。这是一款专门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ERP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开始在郑州日产、吉利等企业中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就解决了ERP系统应用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软件的问题。

三、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步骤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是实施ERP系统的一个重要前提,其目的就是扫清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与ERP系统不协调的地方。一般来说,从汽车制造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开始,到ERP系统项目选型实施,中间的准备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 成立实施小组。汽车制造企业应该成立ERP系统实施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企业的主要领导、各个部门的主管、供销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及信息化主管和技术人员。

2 做好企业管理现状分析。主要分析在现有的经营管理体系之下,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组织形式、生产流程、品牌市场状况和技术现状等,通过对企业自身情况的全面了解,从而为实施ERP系统确定了方向。

3 管理问题诊断。简单来说,就是要详细分析在现有管理体系和水平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成因,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节点。

4 管理需求分析。在分析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现有的经济技术约束的范围内对照ERP系统的基本要求,确定现有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找到企业实施ERP系统的具体需求和目标,增强ERP系统实施的针对性。

(二)实施条件

ERP系统是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的,对于实施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着比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系统运行所需的信息化基础环境。为此,汽车制造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这也是供应链关系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平台的起点是供应商,终端是最终的用户,中间是汽车制造企业,在中间环节上应该包括供应网络、制造网络和分销网络三大体系,利用三大网络连接供应商与最终用户(见图-2)。此外,选择合适的ERP管理软件也是实施这一管理系统的一个关键条件。目前国内市场上的ERP管理软件众多,这些软件当中既有国内企业开发的,也有一些是国外企业开发的,但是适合汽车制造企业需要的专业化ERP管理软件却很少。

(三)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是整个应用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从系统实施的基本要求来看,一般将其分为四个步骤。

1 实施启动。汽车制造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实施小组,定期召开系统实施会议,组织相关技术及专家根据所选择的ERP软件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并根据需要确定使用范围和实施方法。

2 制定完整的解决方案。对于企业来说,ERP系统软件是相对不变的,而每一个企业管理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实施小组根据管理需求分析及业务调研资料,根据选定软件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解决方案。

3 系统安装及实现。根据新的业务流程,将购买的软件按照要求进行软硬件安装,并设置相应的参数,导人事先准备好的相关数据,对系统的功能单元进行测试。针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和完善,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要根据管理的需求进行权限分配,收集动态数据资料,制定集成测试方案,准备好测试数据,并对最终用户进行培训。

4 系统上线运行。通过完整的解决方案,利用系统参数设置及二次开发,使新的业务流程能够在系统中正常运行。在确保系统功能和运行达到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要进行上线准备及系统切换,并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编制用户操作手册。

(四)支持运行

一般来说,系统上线就意味着系统在汽车制造企业内部已经开始全面应用,但这并不代表ERP系统能够成功应用。事实上,系统运行后的初始运行是确保系统成功应用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汽车制造企业应该制定详细的日常维护策略,定期进行实施效果评估,并针对功能和模块中的不足以及系统运行的相关应用支持、运行环境等进行跟踪和维护,根据需要对系统进一步完善(蒋菊芬,2009)。同时,还要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及企业发展需要进行持续性的业务流程优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ERP系统达到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要求。

四、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风险及控制

(一)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风险

1 软件的选择风险。这类风险包括软件的功能风险、支持和扩展风险、实施条件与技术风险、费用风险等等。如费用风险,选择的软件在系统安装及使用过程中的造价超出了预算,或者后期的维护费用超出了预算,都会引发费用风险。

2 实施风险。实施风险主要体现在汽车制造企业的需求与软件功能对需求的满足方面。汽车制造企业对于自身需求的分析结论偏离了客观要求,所选择的项目合作单位不合适,系统在实施之前对功能和作用没有明确的定义,现有的硬件、软件设施及技术人员不能适应系统实施功能和应用的要求,实施过程中数据输入和参数设置不正确,忽视了系统的测试运行等都可能导致系统应用失败(陈宪宇,2009)。

3 变革风险。ERP系统是管理而非技术项目,尽管已达成共识,但有的汽车制造企业对于其难度和风险显然缺乏准备。具体表现在管理观念的转变、组织架构的调整、业务流程的变更以及业绩考核体系的转变等方面,这些方面如果不适应系统的运行要求,会对系统运行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风险控制

1 根据企业的管理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软件。汽车制造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汽车制造管理软件,并且该软件已经过市场考验,在应用领域比较成熟,这样能够有效规避软件风险。同时,在选择之前,企业要对自身的管理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比照ERP软件的具体功能,就软件的适应性进行分析,避免需求与功能之间的矛盾影响到软件的应用。

第6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满足成长需求

在PS10新品会上,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在题为《中国制造企业发展之道》的演讲中提出,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与能源价格持续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使中国制造企业面临很大困境。

王兴山认为,中国制造业面临的诸多困境,恰恰给软件服务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他从管理变革的角度指出:“在我们眼里,所有的中国制造企业都是成长型企业,因为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中国的多数企业要么成长,要么死亡。在劳动力成本、CPI成本双重增长的长期趋势下,在汇率压力下,除了以管理促变革、向管理要效率,向效率要效益之外,几乎没有太多的其他选择。”

众所周知,成长型企业的ERP模型也是最难做的,特别是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更是如此。当前中国企业所需要的ERP产品必须满足传统ERP规范化功能,符合中国式差异化定制需求,而且要满足企业成长性需求,也就是说,要成长型ERP。

所谓成长型ERP,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要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在SOA概念提出之前,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是ERP的一个难点。功能上一个小的改动就可能带来庞大的开发工作;企业在快速成长之后,为了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就不得不把原来已经建好的ERP系统推倒重来。SOA则成为成长型企业ERP建设的福音。

融合SOA思想

针对当前中国制造企业的管理需求,浪潮ERP设计团队把用户需求定位在可规范、可定制、可成长,并推出了融合SOA思想的ERP-PS10。据了解,PS10针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关注点,充分融合SOA、ERPⅡ、敏捷制造、TQC(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环境下的协同商务等管理思想,是浪潮面向制造业市场推出的全新解决方案。

据了解,PS10基于SOA思想进行服务组件设计,拥有更好的可配制性、可裁减性、可重构性和灵活性,帮助用户按需配置,创新应用,动态发展,实时修正,更灵活地应对多变的企业业务场景,提升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满足制造业企业的最大需求。

第7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2.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30-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3.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图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5.械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1)管理思想的发展

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PerformanceManagement)。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2)系统性能的要求

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1.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第8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终于收购了一个PLM(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厂商。5月18日,用友软件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以698万元的价格收购重庆迈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部分资产,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现有产品、在开发软件、应收账款、业务及相关资产和权益。资料显示,迈特科技于2000年3月注册成立,主要从事产品数据管理软件(PDM)和协同商务软件(CPC)的研究、开发、销售和服务。

用友软件图谋PLM业务由来已久。早在今年2月份用友软件2009年业务策略时,就提出要发展PLM业务。随后记者在就相关问题采访用友软件董事长兼总裁王文京时,王文京就指出用友软件将通过兼并、并购的方式来切入PLM业务。而且记者在后续的采访过程中了解到,用友软件对好几家PLM厂商有收购的意向。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用友软件如此倾心于PLM业务?记者一开始还以为这只是用友软件在国家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所作出的一种姿态。然而,王文京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指出,用友软件在长期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现企业对PLM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且在制造行业,PLM和ERP密不可分。

记者在多年的信息化案例采访中发现,很多制造企业ERP项目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基础数据不准确。即使是在很多成功案例中,基础数据的整理也是不可省略的,而且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与此同时,变更管理也是制造企业ERP实施和应用过程中很难处理的问题。很多专家认为,将PLM与ERP充分整合,PLM就能够给ERP提供准确、动态的基础数据,从而更大程度上保证ERP项目的成功。

第9篇:制造业erp管理范文

通过PDM系统与ERP系统之间的集成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实现数据的一致性,达到数据共享,把ERP软件所需要的、设计可提供的最终设计结果数据,很容易的从PDM系统传递到ERP系统,供ERP系统使用,避免了由于数据重复输入造成的错误。通过集成打通两个信息孤岛信息传递,对于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利用信息化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PDM系统和ERP系统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先进技术群中两个很重要的技术产物,它们涉及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领域。PDM系统和ERP系统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两者的管理重点不同,因此对两个系统的信息集成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意义。

企业从1995年开始使用二维CAD软件和单机版的计划生成软件时就希望能够将CAD设计数据用电子方式传递给当时的单机版计划生成软件。这些年来,随着企业在CAD、ERP、CAM(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E(CAE,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人事、财务等方面信息化的应用和深化,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一直没有能够实现。这个问题成为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通过PDM软件与ERP软件的集成,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减少了手工传递带来的人为错误,提高了企业的快速响应能力。PDM和ERP的集成将促进不同功能的协调,减少手工干预并减少错误。ERP和PDM的集成能使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完善,是制造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二者的集成(或连接)已成为必然趋势。其集成为企业的信息化发展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和重大影响。

目前,国内企业的ERP系统、PDM系统应用才起步不久,全国企业中应用了ERP系统、PDM系统的只是少数,很多企业正在考虑应用ERP系统、PDM系统。也有些企业已经有了ERP系统、PDM系统。然而,大多数企业即没有ERP系统也没有PDM系统。ERP在中国制造业的普及程度还很低。整个制造业ERP普及率仅为10.4%,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的机械行业,ERP普及率也只有15.7% 。同时应用了ERP系统和PDM系统的企业就更少了。并且在这些应用了ERP系统和PDM系统的企业中将这两个系统进行集成后成功运行的就少之又少了。因此,研究如何将ERP系统与PDM系统进行集成,及其实现集成,将对其他企业ERP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因此对两个系统的集成就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