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

第1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猕猴桃;鲁山香;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3.4文献标识号:B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3-0111-02

淄博市博山域内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土壤适宜,是山东省发展优质猕猴桃的主要栽培区。“鲁山香”是当地果农从猕猴桃栽培种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经过本地气候锻炼和生产过程中的驯化表现出优良的特性,已成为博山区猕猴桃大力推广栽培的主要品种。

1 主要性状1.1 果实性状

“鲁山香”属于中华猕猴桃,果实椭圆形,果皮呈均匀的黄褐色,富有光泽,表面短毛而不易脱落,果脐小而圆并且向内收缩,平均单果重100 g左右。果肉翠绿色,果心小,中轴胎座质地柔软,肉质鲜嫩可口、汁多,味甜而微酸,含可溶性固形物16.22%,总糖15%~17%,总酸1.2%,每100 g果肉含维生素C 400 mg,且具有浓郁清香,口感好,余味浓。 1.2 生长结果习性

“鲁山香”生长势强,树冠成形快,定植第三年挂果,少数单株在肥水条件好的情况下第二年可开花,早果性强。第三年平均单产(666.7m2产量,下同)100 kg,第四年300 kg,第五年进入盛果期,平均单产750 kg,第六年以后平均单产控制在2 000 kg,高产时单产可达3 000 kg。果实耐贮性能良好,常温下可贮藏15~20天,冰箱恒温条件下可贮藏1个月,在充N2 的气调库中可贮藏4个月。1.3 物候期

“鲁山香”为中熟品种,从开花到成熟,生长期为125天。2月中下旬伤流,3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展叶,5月上旬开花,5月中旬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至6月中旬果实开始缓慢生长,此期果实明显增大,8月中下旬果实进入第二次膨大阶段,9月下旬果实成熟,11月中下旬落叶休眠。

2 栽培技术要点2.1 园地选择

第2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猕猴桃;栽培技术;优质;闽西北

0引言

猕猴桃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与好评。福建省是种植猕猴桃较多的地区之一,闽西北则更是盛产猕猴桃的地区,该地区的猕猴桃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称得上是名优产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闽西北猕猴桃优质栽培技术。

1种植地的选择

猕猴桃适宜在阳光充足、温暖潮湿以及肥料充足的地方生长,因此,要根据猕猴桃的生长特性来选择种植地点。切记不能将种植地点选在缺乏水资源、光照,冬季早晚霜严重的地区,这些都不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同时,要选在土质疏松肥沃、土层较厚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最好是选在土壤酸碱呈中性的地区最为合适,如山地的森林土、黑沙土壤、红土壤和轻质土壤等[1]。

2良种选择

猕猴桃品种应按照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贮运性和口感等原则来选择。选择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的一级健壮嫁接苗进行栽种。嫁接苗要求主侧根数达3条,长度25cm以上,基部粗度0.5cm以上,副侧根数达5条,长度15cm,基部粗度0.3cm以上,接合部处粗度0.9cm以上,接合部愈合良好。可以选择金魁、米良1号、庐山香、皖翠、徐香、素香、山峡1号、武植3号和建科1号等优良猕猴桃品种。

3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猕猴桃一般都是在秋季栽植。栽种方式在平地以南北行、山坡地以等高线为最佳。幼苗行株距保持在2m×4m,栽植密度1395株hm2,并选用与主栽品种在花期相遇并能够互相授粉、商品价值高的品种作为授粉树,主栽品种与授粉树的搭配比例控制在1∶10~1∶8[2]。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栽种前应先对根系进行修剪,并将修剪过的根系用生根粉液或清水浸泡24h,然后将苗根蘸用3%的氮、磷、钾肥与5%的有机肥泥浆混合液体后进行栽植。此外还要及时检查苗株的成活率,及时补植。

4搭建棚架

猕猴桃棚架目前是应用比较广泛的“T”字形小棚架,主要由立柱、横梁和铁丝3部分组成。在种植行间,每3株猕猴桃之间架设起宽1.5m的“T”字形钢管支柱横梁,支柱需要入土0.7m、地面上的高度要达到1.9m[3]。在横梁上拉出5道具有相同间距的螺纹钢丝,中间的一道钢丝需要正对种植行。根据测试数据,中间的3道螺纹钢丝的负荷量可以达到392Nm,每个种植行两端的支柱需要适当留长与加粗,然后再通过回拉式来加固牵引支柱,防止两端支柱拉断倒塌。

5肥水管理

猕猴桃根系为肉质根,为避免发生烧根现象,要尽量不施用高浓度的化学肥料,施肥时要以挖浅沟的方式在离猕猴桃根系稍远的地方施入。对于幼龄猕猴桃应勤施薄肥,以氮肥为主并配合使用磷钾肥,一年保持施肥数量5~6次为宜,成年树种每年应追施肥料3~4次。萌芽前期施尿素225kghm2或过磷酸钙300kghm2作为催芽肥,并适量浇水;萌芽后叶片展开时,为促进春梢与结果树更加充实,每株应施2kg三元复合肥(15-15-15,45%)[4];开花期喷施适量的磷酸二氢钾与0.2%的硼砂进行根外追肥,以促进枝叶生长与花器发育;果实膨大期追施三元复合肥300kghm2,以促进果实增大与花芽分化。猕猴桃怕旱也怕涝,因此,不仅浇水要适度,还要做好排水工作,确保树盘根部潮湿但不积水。生长期做好施肥灌水工作,高温干旱期及时灌水,雨季做好开沟排水工作。在冬季封冻期、萌芽前和开花前3个阶段都需要浇水,花后60d的果实膨大期要确保土壤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6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关系到猕猴桃是否优质、高产的关键措施,合理整形修剪对幼树早结果,成龄树多结果和结好果,以及延长老树的结果寿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整形方式应按照搭架方式来确定,应充分利用架面,确保枝条能够均匀分布。修剪分为冬、夏剪,夏剪是在萌芽后到冬季落叶前进行,将母枝上多余的营养枝与芽抹掉,确保每个花蕾保留2~3片正常叶即可,从而促发分枝。冬剪是在落叶后10d到伤流期前14d内进行,主要以缩剪、疏剪为主,将多余的直立枝疏剪并适量短截,将细弱、过密、交叉、重叠和病虫枝条剪掉,从而达到早结果、多结果和结好果的目的[5]。

7病虫害防治

猕猴桃常见的病虫害有腐根病、溃疡病和蝽象、金龟子、桑盾蚧等。病虫害的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提倡使用无公害农药。对于腐根病的防治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灌根,对于溃疡病的防治可以在主干上涂刷50%甲基托布津50~100倍液,对于蝽象、金龟子、桑盾蚧和东方小薪甲等虫害则可以使用功夫菊酯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来防治。

8适时采摘

果实8分熟是最佳的采收时期,此时的果实充分长大并未出现软化的现象,具有较好的耐贮藏性。猕猴桃采摘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无露水的上午或是傍晚,采摘时要做到轻采、轻放,避免堆压、碰伤,最好的采摘方式是边采边进行分级包装入库。采摘当天最好使用高锰酸钾等药剂做好防腐处理。

参考文献

[1]文星刚,郑海峰.浅谈猕猴桃种植管理的有效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3,33(6):92,94.

[2]伍成芬,刘道军.猕猴桃种植管理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63.

[3]李云亮.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142.

[4]莫苗根.猕猴桃无公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8):106-107.

第3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西瓜原产于非洲,汉代时从西域引入我国;菠萝原产巴西,明朝时传入;木瓜原产墨西哥,明末清初传入我国;甘蔗原产地是印度,椰子原产地是菲律宾,香蕉原产地是非洲,梨原产地是欧洲……

可以说,原产于我国的水果屈指可数,但是猕猴桃却是其中之一。

中国是猕猴桃的故乡,历史源远流长。早在2000年前《诗经・毛诗卷第七》中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隰有苌楚,猗傩其华;……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其中“苌楚”就是现今的猕猴桃,诗的意思是说:在潮湿的地方生长着猕猴桃,它的枝蔓轻柔摇曳,它的花和果实婀娜美观。

2003年6月中旬,西安考古研究所在西安挖掘西汉早期的贵族积炭墓时,出土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美酒。据鉴定,该酒由猕猴桃酿成。这足以证明陕西不仅是猕猴桃的原产地,而且是最早庭院栽植、人工栽培和进行猕猴桃加工利用的省份。

“目前全球猕猴桃种植总面积200多万亩,中国占到150万亩,全世界的猕猴桃种植主要集中在意大利、新西兰和中国等十几个国家,随着消费者对猕猴桃营养价值的认可,猕猴桃在世界上已属畅销水果。”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主圃主任钟彩虹介绍道。

作为全国猕猴桃科研、产业推广的先锋者,在猕猴桃这个领域,钟彩虹一干就是24年,已经48岁的她在追逐梦想的时候结缘猕猴桃,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全部献给了这项事业。24年来,她奔波在贫困山区的田间地头,和地里的果农们一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直至今天,钟彩虹在全国猕猴桃产区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2个,其中涉及8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培训中层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基层一线田间操作人员4.2万余人次,赢得了农户、企业、政府的广泛赞誉。

“中国猕猴桃比新西兰的口感好”

在2015至2016年间,新西兰佳沛公司销售了1.29亿件奇异果,收入达到19亿纽币。公司首席运营官Simon Limmer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最佳的出口搭配。在2000年,佳沛的奇异果50%是出口至欧洲,21%是到日本,如今这两个出口目的地的占比分别下降至43%和16%。我们预计到2020年,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需求增加将会降低行业对欧洲和日本市场的依赖。中国届时将成为新西兰奇异果的最大出口市场,甚至超越日本,预计出口占比达到22%。”

其实,奇异果就是猕猴桃,在国内,部分消费者比较认可新西兰奇异果。可以说新西兰自上世纪初从我国引种,经不断人工驯化、培育出“Hayward”(海沃德)后,带动了这一新型果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也让中国人对猕猴桃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不仅是猕猴桃的最大出口市场,也是各类奇异果的最大种植商,目前中国种植猕猴桃的面积占到了全球的70%,仅仅陕西的种植面积就已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位于北纬30度的四川省蒲江县,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

“大家不要迷信新西兰的奇异果,认为当地种出来的所有果子都是品相佳、味道好。我去实地考察过他们的猕猴桃园,其实和我们的一样是参差不齐的,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只不过他们给产品做了分类,把最好的果子投放到了我们中国,当然价格也不便宜!”钟彩虹说,“其实我们国家猕猴桃的高端品种的口感和新西兰没有差别,有的甚至还高过它。如果做好采后的分选、包装和冷藏,我们在市场上会更具竞争力,因为我们有价格优势。”

在新西兰,种植猕猴桃的总面积只有15万亩,即使平均亩产3吨,年产值也只能达到45万吨,所以佳沛这样的企业完全有能力将猕猴桃产业做强,而在中国,种植面积是新西兰的十倍,产量也是数倍,种植区域不同,人文环境不同,要想靠一个企业去做好统筹管理,确实有些异想天开。

钟彩虹说:“对于新西兰猕猴桃的种植和销售模式,我很认同,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我到每个县都会让他们参照新西兰的运作模式,因为一个县的种植面积不会太大,大约五到十万亩,一个县里联合起来一起做,由一个企业统一管理,将新西兰的模式与本地实际状况相结合,就一定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倘若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品牌,都有自己的一类果,那我们的猕猴桃就有了中国名片。”

“做育种要耐得住寂寞”

1992年,大学学习果树专业的钟彩虹被分到湖南省农科院进行猕猴桃项目的科研工作,或许就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接触猕猴桃,一研究就研究到了今天。

那时候,中国猕猴桃产业正处于低谷,原因来自各方面:农民种植水平不够,导致果实口感不佳,消费者对猕猴桃的认识不足,购买力低,产品卖不上价,农民更愿意种苹果、柑橘这样的畅销水果,于是乎,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没人愿意买,也没人愿意种!

“我在农科院主要做的就是猕猴桃的育种栽培,育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能刚开始就能和团队做出一个新品种,我们都是在前一辈人研究的基础上来审定的。像‘风月’,确切来说它是80年代野生资源调查时发现的,直到2002年才审定,这其中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翠玉’也是一样的,它是1996年从野外发现幼株,到最后2002年审定,整整花了七年的时间,这还都是审批层面的。2004年的‘楚红’也是1997年在野外发现的,这都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有的结果。”钟彩虹说。

在农科院做育种栽培14个年头,因为有栽培,钟彩虹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农田里和农民们一起劳动,她会给老百姓们讲解如何科学种植猕猴桃,遇到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当然,老百姓遇到什么农业问题都会“考考”她,因为在他们眼里,钟彩虹就是“大专家”。

2007年,机缘巧合,38岁的钟彩虹在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力邀下,辞去农科院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武汉,负责猕猴桃产业推广和技术培训。至此,她的人生和猕猴桃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今天,“蒲江猕猴桃”早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成为蒲江的标志。那里种植面积将近10万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优质黄肉猕猴桃生产基地。

而在十年前的蒲江,这里零星种植的猕猴桃只有几百亩,猕猴桃产业化的“困局”令新成立的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退两难。面对其负责人的无助求援,时任武汉植物园主任的黄宏文决定派“新兵”钟彩虹前往蒲江进行紧急救援。

钟彩虹说:“对于我来说,其实挺困难的,因为之前我给别人作基地指导,给他们做规划、建园,最大的也只有2000多亩,而蒲江这里有一万亩。但是我喜欢挑战。”

来到蒲江后,眼前的状况远比想象中复杂。一方面,当时引种的猕猴桃品种,因受到新西兰专利保护,未经授权根本就不能种植,这无异于要另寻新品,从零开始;另一方面,当地的猕猴桃产业缺乏整体有效的规划,不仅没有技术标准,也没有专业人才,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从零起步。

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钟彩虹知道和农民打交道,只有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打消他们的疑虑、赢得他们的信任。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支持下,钟彩虹引入猕猴桃明星品种“金艳”,在蒲江进行示范种植。

“2007年,我们的园区规划做了整整一年,要知道这就是个示范样板。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示范田的效果很好,好到第二年初果期亩产就达到800斤,按每斤出园价13元计算,利润非常可观,而按这个趋势预计,第四年盛果期即可稳定亩产4000斤左右,每亩利润可高达4万元。因此,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个品种和技术都很有信心。”钟彩虹说。

就这样,在蒲江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猕猴桃的种植中来,通过大力实施猕猴桃规模化、科技化、市场化发展,蒲江县现有猕猴桃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0万亩,投产面积7.36万亩,这里成为了金艳猕猴桃的故乡,也是全国唯一大量种植金艳的地方。2010年,“蒲江猕猴桃”被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蒲江县成为全球最大的优质黄肉猕猴桃产业基地。

扶贫路上的“燃灯者”

蒲江在猕猴桃路上丰收了,不少地方也跟上了种植的步伐,仅“金艳”这一个品种,截至2016年,全国种植的面积就达到17万亩。大规模种植之后,钟彩虹愈发感到后期栽培技术的欠缺和人才储备的不足。

2007年,钟彩虹联合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决定开展第一期猕猴桃栽培技术培训,经过3年系统培训后,首批结业的学员后来陆续成为全国各地猕猴桃产业的骨干,而这一期培训班现在活跃在全国猕猴桃的产业界。

“第一场培训就是在蒲江做的,然后是邛崃、都江堰、彭州……这种培训机制下,大家的水平都提高得很快。我们从基础理论讲到最后的栽培技术,都是系统化的培训。将来他们再学习新的技术就有判断力了!我们需要他们对科技学习的积极性。”钟彩虹说。

与培养技术人才相比,钟彩虹更喜欢深入田间地头,和一线的果农一起劳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产业发展给农民的观念和生活带来的变化。因为她现在负责的基地较多,所以她每年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路上或者田间。

钟彩虹说:“老百姓很实在的,跟他们说话和给学生上课是不一样的,你不能拿着跟学生上课的理论去跟他们讲,那是讲不通的,你要学会他们的沟通方式,知道他们的需求,比如我说30厘米深,他们不懂,你得说30公分他才知道。”

这些年,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需求牵引下,钟彩虹带领她的团队不断开拓着新的示范基地。他们相继在四川、贵州、安徽、湖北、河南等地的贫困县建立了猕猴桃示范基地。几乎每一个基地的建立,都是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主动求援,针对他们在机械照搬蒲江模式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钟彩虹和团队总是能做到因地制宜、拨乱反正,把农民的损失降到最低。

2013年11月3日,调研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扶贫工作,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钟彩虹先后数次带着花垣县相关部门和农民企业家前往蒲江等地实地考察,为花垣县提出了种植“金梅”、“金艳”、“金桃”、“东红”等猕猴桃新品种的建议和规划,并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目前,花垣基地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并完成新增2000亩基地的土地流转,计划于2018年投产。同时,计划通过3000亩核心基地的建设和示范,在全县带动发展猕猴桃产业1.5万亩,形成花垣县的新兴农业产业,为精准扶贫提供现实路径。

近年来,在科学研究上,钟彩虹和团队是成功的。武汉植物园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在猕猴桃分类学研究、野生资源评价及利用、杂交育种等领域也成为了世界公认的猕猴桃研究中心。

第4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 病原; 发生规律; 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9980(2012)02-0262-07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GAO Xiao-ning, ZHAO Zhi-bo, HUANG Qi-ling, QIN Hu-qiang, HUANG Li-li*

(State Key Labrotary of Crop Stress Biology for Arid Areas・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 71210 China)

Abstract: Bacterial canker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kiwifruit production. Due to fast spread, strong pathogenicity and difficult control, the disease has seriously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 kiwifruit industry. To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for th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of disease, in this paper, we integrated the published information of inter- and intra-nation regarding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and gave a detail introduc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significance, etiology, genetic diversity, molecule detection, resistance mechanism,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isease, etc.

Key words: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Pathogen; Regularity; Control

猕猴桃又名奇异果,因其特有的营养价值享有“水果之王”、“世界珍果”之美誉。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栽培猕猴桃,世界猕猴桃栽培面积为17万hm2,总产量为216万t,其中中国猕猴桃栽培面积及产量最大,分别占世界份额的53%和38%、意大利次之,新西兰位列第三[1]。我国猕猴桃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河南、贵州、浙江、江西等省份,其中陕西栽培面积4.2万hm2,产量83.62万t,分别为全国的61%和46%。细菌性溃疡病是猕猴桃的毁灭性病害,其发生具有适生范围广、发生迅猛、致病性强、根除难度大等特点,可在短期内造成大面积树体死亡,已被列为我国森林植物检疫性病害,是目前猕猴桃生产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该病害自被报道以来,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从病害的分布与危害、病原特点、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笔者现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概况作一概述。

1 分布及危害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自198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和日本神州静冈县[3]被发现,现已在世界很多国家陆续发现该病害的分布及危害,如中国(1985)[4]、意大利(1992)[5]、伊朗(1994)[6]、韩国(1994)[7]、法国(2010)[8]、葡萄牙(2010)[9]、智利和新西兰(2010)[10]等。该病害在报道的国家都曾造成了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比如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静冈市初次发生时,35%的种植面积受到侵染,造成许多果园毁园[3]。我国首先于1985年在湖南东山峰农场发现此病,发病面积为13 hm2,当年造成猕猴桃植株成片死亡,此后该病连年流行,致使133 hm2人工栽培猕猴桃基地濒临毁灭[11]。1989年,四川三溪口林场发生此病,当年被害面积达5.93 hm2,数月内园中6000多株结果树全部病死,产量由1988年的15万kg猛跌到5万kg[12]。

近年来,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溃疡病快速蔓延,自2005以来已在世界主要猕猴桃栽培地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猕猴桃栽培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严重威胁世界猕猴桃的安全生产。据报道,2006―2009年间在韩国济州岛的Hort16A品种上溃疡病发生大流行,从2006年发病率低于1%,到2009年调查的11个果园中4个果园发病率100%[13]。同样的情况亦发生在世界第二大猕猴桃生产国意大利,2008―200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意大利中部及北部的猕猴桃主栽区的2~8年生的品种Hort16A和金桃上,溃疡病的发病率为50%~80%,该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万欧元[14]。在我国该病害已经在安徽、四川、湖南、福建以及陕西等省的猕猴桃栽培区域发生,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陕西省作为猕猴桃人工栽种起步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省份,在1992―2002年的10年间,溃疡病的发病面积从0.13 hm2 扩大到311.5 hm2,平均发病株率从3.6%迅速增加到20%以上[15]。本研究小组2009年春季调查发现,该病害在陕西省普遍严重发生,病株率普遍达到30%以上,严重果园达到80%以上,而且所有品种、砧木,不同树龄、地域的果园均受感染,很多果园因死树率太高而导致农民砍树毁园,损失惨重。

2 症 状

该病害可危害树干、枝条、嫩稍、叶片及花等部位。感病后树干或枝条皮层组织变软,隆起,后病部龟裂,并从伤口、皮孔、芽眼、叶痕、树枝分叉处等部溢出乳白色黏液,后变为黄褐色,在寄主伤流期常与伤流液混合后呈红褐色或锈红色;剥开皮层可见韧皮部腐烂,木质部黑褐色,病组织下陷呈溃疡状腐烂。嫩枝感病后其上子叶焦枯,卷曲,花蕾萎蔫,不能张开。叶片发病后先形成红色小点,可见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后形成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褐色病斑,并可见2~5 mm的明显黄色晕圈[14-15]。

猕猴桃溃疡病发生后,不仅降低猕猴桃的产量,而且导致果皮越来越厚,果味越来越酸,果色越来越差,果形不一致,果实变小,果品品质下降,树势变差,使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3 病原菌

3.1 分类地位

国内外对猕猴桃溃疡病病菌的分类地位已有很多研究报道。1983年美国的Opgennorth等[2]经过常规的病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及病害的症状表现确定该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死李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morsprunorum)。1984年,日本曾报道丁香假单胞丁香致病变种(P. syringae pv. syringae)为猕猴桃溃疡病的病原菌。随后1989年日本学者Takikawa等[16]依据病害的表现症状,除枝干外,花和叶也表现症状,寄主范围不广泛以及病原菌的理化特征,重新将病原菌定名为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 syringae pv. actinidiae,Psa)。1994年,意大利[5]及韩国[7]研究者同样认为本国猕猴桃溃疡病病菌同为P. syringae pv. actinidiae;然而同年伊朗学者采用同样的方法对该国猕猴桃溃疡病菌鉴定为P. syringae pv. syringae[6]。国内的研究学者对我国不同省份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进行了系统研究。王忠肃等[17]和承河元等[4]分别对四川和安徽的猕猴桃溃疡病进行病原鉴定,也认为其病原为P. syringae pv. actinidiae。朱晓湘等[18]将湖南的病菌鉴定为P. syringae。梁英梅等[19]对陕西关中的5个猕猴桃溃疡菌株,经致病性测定、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及血清学反应等系统研究,确定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枝干溃疡病的病原为P. syringae pv. actinidiae。

3.2 寄主范围

现有的报道[3,5,7,13-14,17-19]认为溃疡病菌能够侵染猕猴桃属(Actinidia)的多种寄主,包括美味猕猴桃(A. deliciosa)、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软枣猕猴桃(A. arguta)及狗枣猕猴桃(A. kolomikta)。此外,Takikawa等[16]采用注射接种梅花(Prunus mume)、桃(Prunus persica)也可出现明显症状,但Ferrante等[20]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其对桃树无致病力。国内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还可感染桃、大豆、蚕豆、番茄、魔芋、马铃薯及洋葱,但不能侵染玉米、高粱、油菜、白菜、萝卜、胡萝卜和芹菜[18]。

3.3 分子检测

前期对病原菌的研究主要通过症状、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等方法开展,这些方法耗时费力,且稳定性不高,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基于细菌染色体分子鉴定及检测方法,因其灵敏度高、专化性强,使细菌的快速鉴定与检测成为可能。Koh等[21]通过对Psa的RAPD分析,设计的引物KNF/KNR能够从Psa特异性地扩增到492 bp的单一条带;随后,Rees-George等[22]根据猕猴桃溃疡病菌IT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saF1/F2及PsaF3/F4可以用于Psa的快速筛选及准确鉴定,同时亦可用于检测寄主组织的带菌情况,其灵敏度为7.5×103CFU。上述研究建立的基于PCR技术的病菌分子检测技术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准确鉴定、早期诊断、侵染中群体动态监测以及越冬越夏期的病菌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

3.4 遗传多样性

对于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研究前期主要集中于病菌的分类地位的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病害发生的不断蔓延,开始对病菌群体多样性进行研究。2005年Lee等[23]从表型特点(不同抗生素和铜制剂敏感性)和基因组学(携带质粒特点、RAPD分析)上对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猕猴桃溃疡病菌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对铜制剂表现出相似的敏感性,而对链霉素的敏感性却明显不同,其中来自日本的大部分菌株均对链霉素表现较高的抗性水平,但菌株的抗性水平与其致病力大小无显著相关性;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Psa菌株被聚为不同类群,从而表明日本及韩国的猕猴桃溃疡病菌具有不同的系统发育起源。Ferrante等[24]采用rep-PCR技术系统分析了2008―2009年在意大利中部的Latina和Ravenna的不同猕猴桃品种、不同发病部位分离获得的101个Psa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菌株BOX和ERIC引物对参试菌株基因组DNA样品进行Rep-PCR扩增,获得的指纹图谱相同;对101个菌株的4个看家基因gapA、gltA、gyrB和rpoD的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菌株间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在参试菌株中都能检测到效应蛋白基因hopA1,但均未检测到编码毒素的基因;所有菌株对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硫酸链霉素、氧氯化铜、氢氧化铜和硫酸铜均未表现出抗性。此外,在该研究过程中还对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韩国和意大利的Psa菌株与2008―2009年报道的意大利Psa菌株进行了系统比较发现,目前意大利流行的Psa菌株与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韩国和意大利的Psa菌株在Rep-PCR指纹图谱、编码毒素基因以及对抗生素的抗性等方面表现明显不同。上述的研究结果均表明不同地理来源和同一地区不同流行年份的Psa菌株出现变异。

3.5 病菌的噬菌体

噬菌体可用于植物病原细菌种类和菌系的鉴别、预测病菌的消长、检测种子苗木的带菌及病菌存活情况,在植物病害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雷庆等[25]首次报道了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并明确了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猕猴桃溃疡病菌的噬菌体热稳定性较弱,在65 ℃下10 min 内即可全部失活;在pH值4~9 的范围内可稳定存在;紫外线下照射12 min ,噬菌体几乎全部失活;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感染指示菌的潜伏期约60 min,爆发期约70 min,裂解量为123。

4 发生规律

4.1 病害循环

猕猴桃溃疡病菌主要在病组织中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26]。病菌主要依靠风雨在田间进行传播,当旬平均温度为10~20 ℃时有利于病害的扩展,最适宜的温度为15 ℃,温度超过25 ℃将停止扩展,不再出现新的病斑。大量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病害发生始期一般在植株处于休眠期,溃疡病菌开始由植株的气孔、皮孔、伤口(虫伤、冻伤、刀伤)等侵入植株体内;在植株伤流开始后,病菌于寄主体内进行潜育增殖扩展, 病疤数量显著增加;萌芽前,进入发病高峰,除主干受到严重危害外,主枝和侧枝上的发病率快速增加;在抽梢至伤流止时,病害的扩展逐渐减缓,随着气温的升高,病斑基本停止扩展,并且病斑周围出现愈伤组织[27]。

4.2 影响因子

4.2.1 品种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猕猴桃栽培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不同生育期抗病性存在一定差异。王振荣等[28]通过对各猕猴桃品种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金魁品种、FT79-2 品种与猕猴桃植株雄株较为抗病,FT79-3 、FT79-1 、FT79-5与海沃德品种感病,其中FT79-5稍感病、FT79-3为高感病品种。李淼等[29]对安徽省主栽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进行了鉴定,认为金魁和两种雄株中华软、美味硬最为抗病,早鲜次之,魁蜜稍抗;华美2号、海沃德中感;秦美、金丰最感病。申哲等[30]的调查结果表明,在陕西周至、眉县及杨凌地区的3个主栽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表现为秦美抗病能力高,亚特次之,海沃德最低。意大利、新西兰及韩国的调查发现,中华系列猕猴桃金桃、Hort16A在当地感病程度明显高海沃德。

4.2.2 树龄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李有忠等[27]、李瑶等[31]、申哲等[30]通过对多地不同树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情况调查,表明溃疡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大。这是因为树龄大、病源多,并且随着树龄的增大, 猕猴桃陆续挂果进入盛果期,树体的营养消耗大,树势逐渐衰弱, 对病害的抗性降低,从而有利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

4.2.3 气候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 温度与溃疡病的发生危害关系密切。温度对溃疡病始发期的早晚、病害的扩展蔓延速度及发病程度和病害停止蔓延都起着关键作用。低温是促进猕猴桃溃疡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高温是阻碍其流行的关键因素;当旬平均温度为10~20 ℃时有利于病害的扩展,最适宜的温度为15 ℃,温度超过25 ℃将停止扩展。此外,极端低温(-12 ℃)出现的迟早和低温程度决定着溃疡病发生的迟早和危害程度[28]。调查还发现溃疡病的发生与无霜期的长短有着一定的关系,无霜期持续时间短,则发病严重,无霜期持续时间长,则发病轻,这是因为霜冻时间长,树体容易受冻伤,树势也就相对衰弱,从而对病害的抗性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和危害。1991年的严重持续霜冻,使长安县太乙宫的猕猴桃园内的溃疡病增加了2.3倍;1997年早春的霜冻不仅使猕猴桃花芽被大量冻死,而且也导致了溃疡病的加重[27]。2)降雨的影响: 猕猴桃溃疡病属细菌性病害,其田间传播媒介为雨水,雨水多易使症状加重,菌量增加。李瑶等[32]对安徽岳西地区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流行分析表明,影响该病发生程度的生态因子是3月中下旬降水和1月份均温,其主导因子为冬季及初春旬均温和降水量的相对变差。

4.2.4 栽培措施对病害发生的影响 田呈明等[33]对陕西猕猴桃种植区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与猕猴桃枝干溃疡病发病关系的研究发现,栽培管理措施及水平、修枝强度与时间、冬灌以及施肥的种类及数量都将直接影响溃疡病的发生程度。

5 猕猴桃对溃疡病菌的抗性机制

5.1 猕猴桃的形态结构与抗病性的关系

已有的研究发现植物固有的一些结构因子如表皮毛的数量、覆盖表皮细胞上的蜡质和角质层的厚度、气孔和皮孔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构成了植物防御病原物侵染的第一道屏障,往往与植物的抗侵入有关。李淼等[34]对安徽省主栽猕猴桃品种金魁(高抗)、早鲜(中抗)、魁蜜(抗病)、华美2号(感病)、秦美(中感)和金丰(高感)的形态结构与抗溃疡病的关系,发现感病品种的皮孔密度和长度及气孔密度、长度和宽度都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抗、感病品种间皮孔、气孔排列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皮孔长度和气孔长度与寄主的抗病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分别为0.927 8和0.979 4。

5.2 猕猴桃的化学因子与抗病性的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酚类物质与植物病害发生相关,大多数植物酚类物质及其氧化产物都能强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被认为是抗病性的机制之一。李淼等[35]的研究结果发现: 不同抗性猕猴桃品种感病前健康枝条、叶片中酚类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抗病品种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自然感染溃疡病后,抗、感病品种叶部酚类物质含量均有一定增加,其积累速度抗病品种显著大于感病品种。由此可见酚类物质对猕猴桃品种抗溃疡病具有一定作用。同时研究还发现抗病品种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受病菌侵染后,抗病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感病品种的含量增加。

此外,李淼等[34]的研究还发现,一年生枝条和叶片中POD酶活性与品种抗性有密切关系,病菌侵染后,POD酶活性均升高,但抗病品种中酶活性提高倍数高于感病品种。

6 防 治

猕猴桃溃疡病为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病,防治难度极大,因此防治技术研究一直是猕猴桃溃疡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对病害的控制技术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6.1 农业防治

前期的调查发现栽培管理措施及水平直接影响溃疡病的发生程度,因此对于该病害可以通过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及合理修剪等栽培措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及蔓延。在陕西关中地区一般应在11月底以前结束冬灌,次年的4月中旬以后开始当年的第一次春灌,5-10月可根据地墒随时灌溉;单独施用氮肥时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病率较高,而合理施磷肥或钾肥则可提高树体的抗病性,减轻病害的发生;夏剪以摘心、疏枝、疏果为主,避免“大小年”,以保持旺盛的树势;冬剪应掌握好幼树重成年树轻、大年重小年轻的原则,以促进枝梢生长,并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33]。

6.2 化学防治

国内研究学者开展的有关该病害防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室内及田间化学药剂的筛选、药剂防治时期和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95% CT原粉、农用链霉素、90% 链・土霉素、DTMz、加瑞农及可杀得等药剂对溃疡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及防治效果;对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中认为收果后或入冬前期喷施铲除性杀菌剂,铲除潜伏病菌,在立春后至萌芽前施用内吸治疗性杀菌剂抑制病菌扩展,预防发病,在萌芽后至谢花期喷施灭杀性杀菌剂,控制病情[31,36-38]。此外,魏海娟等[39]还探讨了植物源农药多羟基双萘醛(WCT)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及机制,发现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可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进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国外对于该病害的药剂防治主要依赖于铜制剂和链霉素[3,23],但是这些药剂的过量使用已经导致病菌产生了抗药性。日本及韩国学者对病菌抗药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克隆获得了该病菌的抗铜及抗链霉素的基因[40-41]。然而有关中国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抗药性问题却未见报道。

6.3 生物防治

目前,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仅处于萌芽阶段,主要的研究仍集中于有益微生物的筛选及田间防治的试验阶段,对其防病机制等还缺乏系统的研究,也未见应用于生产的生物制剂。盛存波等[42-43]采用皿内拮抗实验从115株芽孢杆菌中筛选获得了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的菌株B56-3,对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和病斑刮除涂抹相结合的方法对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较佳,稀释100倍的B56-3 发酵滤液的治疗效果和病斑治愈率分别可达86.5 %和91.4 %。申哲等[44]从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一株链霉菌gCLA4,该菌株的粗体活性物质100倍稀释液采用病斑涂抹的方法施用,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化学药剂施纳宁,可达到64.9%。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综上所述,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国内外猕猴桃栽培区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毁灭性病害,虽然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从病原、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该病菌的潜伏侵染特性、危害部位的特殊性(树干皮层)、果树的多年生特性、病菌致病过程的特殊性(毒性,弱寄生性等)等,国内外缺乏对病原菌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即对病菌的主要侵染部位、病菌如何破坏寄主细胞、如何在寄主体内进行繁殖等问题尚不明确,使得人们至今对猕猴桃与溃疡病菌的互作机制仍不明确。此外,猕猴桃溃疡病可通过带菌种苗进行远距离传播,为我国森林植物检疫性病害,并且在发生过程中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灵敏可靠的检测技术对于病菌的早期诊断、流行监测及病害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现有的研究报道中有关该病菌的现有检测技术,还未能在田间进行成功应用。

因此,开展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致病特性、病菌与寄主的互作机制以及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将为揭示该病害的成灾规律提供基础,从而对病害的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LEI Yu-shan, WANG Xi-rui, YAO Chun-chao.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kiwifruit without social effects of pollution[M]. Yangling: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Press, 2010.

雷玉山,王西锐,姚春潮. 猕猴桃无公害生产技术[M].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2] OPGENORTH D C, LAI M, SORRELL M, WHITE B. Pseudomonas canker of kiwifruit[J]. Plant Disease, 1983, 67: 1283-1284.

[3] SERIZAWA S, ICHIKAWA T, TAKIKAWA Y, TSUYUMU S, GOTO M.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in Japan: description of symptoms, isolation of the pathogen and screening of bactericides[J]. Annals of the Phtopathogical Society of Japan, 1989, 55: 427-436.

[4] CHENG He-yuan, LI Yao, WAN Si-kun, ZHANG Jian, PANG Qing, LI Guo, XING Jia-hua. Pathogenic identification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in Anhui[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5,22(3): 219-223.

承河元,李瑶,万嗣坤,章健,庞庆,李果,邢家华. 安徽省猕猴桃溃疡病病菌鉴定[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22(3): 219-223.

[5] SCORTICHINI M. Occurrence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on kiwifruit in Italy[J]. Plant Pathology, 1994, 43: 1035-1038.

[6] MAZAREI M, MOSOFIPOUR P. First report of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in Iran[J]. Plant Pathology, 1994, 43: 1055-1056.

[7] KOH J K, CHA B I, CHUNG H J, LEE D H. Outbreak and spread of bacterial canker in kiwifruit[J]. Kor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994, 10: 68-72.

[8] VANNESTE J, POLIAKOFF F, AUDUSSEAU C, CORNISH D, PAILLARD S, RIVOAL C, YU J. First report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the causal agent of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 on Actinidia deliciosa in France[J]. Plant Disease, 2011, 95: 1311.

[9] BALESTRA G M, RENZI M, MAZZAGLIA A. First report of bacterial canker of Actinidia deliciosa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in Portugal[J]. New Disease Reports, 2010, 22: 10.

[10] Anonymous. 2011. Chile: PSA detected in kiwi cultivations. Fresh Plaza[EB/OL]. 23/3/2011. 省略

[11] FANG Yan-zu, WANG Yu-dao. The investigation of kiwifruit disease in Hunan[J]. Sichuan Fruit Sci-tech, 1990(1): 28-29.

方炎祖,王宇道. 湖南猕猴桃病害调查研究初报[J]. 四川果树科技,1990(1): 28-29.

[12] LIU Shao-ji, TANG Xian-fu, WANG Zhong-su, CHEN Chao-jian, WU Bo-le. Studies on laws of occurrence of in Cangxi of Sichuan[J]. China Fruit, 1996(1): 25-26.

刘绍基,唐显富,王忠肃,陈朝建,吴伯乐. 四川省苍溪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规律[J]. 中国果树,1996(1): 25-26.

[13] KOH Y J, KIM G H, JUNG J S, LEE Y S, HUR J S. Outbreak of bacterial canker on Hort16A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in Korea[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Crop and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10, 38(4): 275-282.

[14] BALESTRA G M, MAZZAGLIA A, QUATTRUCCI A, RENZI M, ROSSETTI A. Current status of bacterial canker spread on kiwifruit in Italy[J]. Australasian Plant Disease Notes, 2009, 4: 34-36.

[15] LIU Li-zhen, CHU Dong, LI You-zhong, WANG Ting-wei, SONG Xiao-bin, WANG Pei-xin. Risk analysis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J]. Journal of Cata Strophology,2007,22(4): 91-94.

刘丽珍,初冬,李有忠,王廷伟,宋晓斌,王培新.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危险性分析[J]. 灾害学,2007,22(4): 91-94.

[16] TAKIKAWA Y, SERIZAWA S, ICHIKAWA T, TSUYUMU S, GOTO 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pv. nov.: the causal bacterium of canker of kiwifruit in Japan[J]. Annals of the Phtopathogical Society of Japan,1989, 55: 437-444.

[17] WANG Zhong-su, TANG Xian-fu, LIU Shao-ji. Identifcaton of the pathogenic bacterium for bacterial canker on actinidia in Sichuan[J].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2,14(6): 500-503.

王忠素,唐显富,刘绍基. 猕猴桃细菌溃疡病(Actinidia bacterial Canker)病原细菌鉴定[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14(6): 500-503.

[18] ZHU Xiao-xiang, FANG Yan-zu, LIAO Xin-guang. Study on the pathogenic of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J].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e Science, 1993(6): 31-33.

朱晓湘,方炎祖,廖新光.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3(6): 31-33.

[19] LIANG Ying-mei, ZHANG Xing-yao, TIAN Cheng-ming, GAO Ai-qin, WANG Pei-xin. Pahogenic indentification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in Shaanxi[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0,15(1): 37-39.

梁英梅,张星耀,田呈明,高爱琴,王培新. 陕西省猕猴桃枝干溃疡病病原菌鉴定[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1): 37-39.

[20] FERRANTE P, SCORTICHINI M. Identficatio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as causal agent of bacterial canker of yellow kiwifruit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in central Italy[J].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09, 157: 768-770.

[21] KOH Y J, NOU I S. DNA marker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Molecules and Cells, 2002, 13(2): 309-314.

[22] REES-GEORGE J, VANNESTE J L, CORNISH D A, PUSHPARAJAH I P S, YU J, TEMPLETON M D, EVERETT K R. Detectio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imers based on the 16S-23S rDNA inter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and comparison with PCR primers based on the other gene regions[J]. Plant Pathology, 2010, 59: 453-464.

[23] LEE J H, KIM J H, KIM G H, JUNG J S, HUR J S, KOH Y J.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orean and Japanese strains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causing bacterial canker of kiwifruit[J]. The plant pathology Journal, 2005, 21(2): 119-216.

[24] FERRANTE P, SCORTICHINI M. Molecular and phenotypic features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isolated during recent epidemics of bacterial canker on yellow kiwifruit (Actinidia chinensis) in central Italy[J]. Plant Pathology, 2010, 59(5): 954-962.

[25] LEI Qing, YE Hua-zhi, YU Zhong-shu. Primary study of bacteriophage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e Science,2007, 35(19): 5995-5996.

雷庆,叶华智,余中树. 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19): 5995-5996.

[26] WANG Wan-neng, XIAO Chong-gang, WANG Zhong-su. Research of overwintering of the pathogen of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2,24(5): 431-432.

王万能,肖崇刚,王忠肃.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菌越冬场所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24(5): 431-432.

[27] LI You-zhong, SONG Xiao-bin, ZHANG Xue-wu. Studies on laws of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canker in kwifruit[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0,15(2): 53-56.

李有忠,宋晓斌,张学武.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发生规律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0,15(2): 53-56.

[28] WANG Zhen-rong, GAO Tong-chun, GU Jiang-tao, HU Hong-yun, WANG Mei, QIAN Zi-hua, FANG Shu-miao,CAI Yun, CHU Lin. Main factors affecting kiwi fruit canker[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e Science, 1998,26(4): 347-348,351.

王振荣,高同春,顾江涛,胡宏云,王梅,钱子华,方书苗,蔡云,储琳. 猕猴桃溃疡病主要发病条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 347-348,351.

[29] LI Miao, TAN Gen-jia, LI Yao, CHENG He-yuan, HAN Xiang, XUE Lian, LI Li.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kiwifruit cultivars to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and the cluster analysis[J]. Plant Protection, 2004,30(5): 51-54.

李淼,檀根甲,李瑶,承河元,韩翔,薛莲,李丽. 不同猕猴桃品种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病性及其聚类分析[J]. 植物保护,2004,30(5): 51-54.

[30] SHEN Zhe, HUANG Li-li, KANG Zhen-sheng. The investigation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in guanzhong zone of Shaanxi province[J].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09,18(1): 191-193,197.

申哲,黄丽丽,康振生.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调查初报[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18(1): 191-193,197.

[31] LI Yao, CHENG He-yuan, FANG Shu-miao, QIAN Zi-hua. Ec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prevalence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and bacteriostatic action of bacteriocides on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Chines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1,12(3): 359 -362.

李瑶,承河元,方书苗,钱子华. 猕猴桃溃疡病流行的生态因子及药剂对病菌的抑菌作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3): 359-362.

[32] LI Yao, CHENG He-yuan, FANG Shu-miao, QIAN Zi-hua. Prevalence forecast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caused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Chines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1, 12(3): 355-358.

李瑶,承河元,方书苗,钱子华.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流行预测初探[J]. 应用生态学报,2001,12(3): 355-358.

[33] TIAN Cheng-ming, LIANG Ying-mei, GAO Ai-qin, ZHANG Xing-yao. Control technique of kiwifruit limb bacterial canker on the basis of cultivated measures[J]. Journal of Nor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0,15(4): 72-76.

田呈明,梁英梅,高爱琴,张星耀. 基于栽培管理措施的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防治技术[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0,15(4): 72-76.

[34] LI Miao, TAN Gen-jia, LI Yao, XUE Lian. Resistance mechanism of kiwifruit cultivars to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Acta Phytophylacica Sinica, 2005,32(1): 37-42.

李淼,檀根甲,李瑶,薛莲. 猕猴桃品种对细菌性溃疡病的抗性机制[J]. 植物保护学报,2005,32(1): 37-42.

[35] LI Miao, TAN Gen-jia, LI Yao, DING Ke-jian, CHAN Zhu-long, LING Yu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phenolics, soluble proteins in plants of kiwifruit cultivars and their resistance to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by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Plant Protection, 2009,35(1): 37-41.

李淼,檀根甲,李瑶,丁克坚,产祝龙,凌云. 猕猴桃品种酚类物质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溃疡病的关系[J]. 植物保护,2009,35(1): 37-41.

[36] LI Yao, CHENG He-yuan, QIAN Zi-hua, FANG Shu-miao. Study on control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1,28(2): 139-143.

李瑶,承河元,钱子华,方书苗.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28(2): 139-143.

[37] ZHANG Feng, CHEN Zhi-jie, ZHANG Shu-lian, ZHAO Jie, LI Jun, CHEN Lin. Studies on bacteriostatic control techniques against bacterial canker in kwifruit[J].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Nat. Sci. Ed., 2005,33(3): 71-75.

张锋,陈志杰,张淑莲,赵杰,李军,陈林. 猕猴桃溃疡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33(3): 71-75.

[38] LONG You-hua, XIA Jin-shu. Indoor screening and field trial of bactericides against kiwifruit canker[J].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0,38(10): 84-86.

龙友华,夏锦书. 猕猴桃溃疡病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2010,38(10): 84-86.

[39] WEI Hai-juan, LIU Ping, YANG Yan, WU Yun-feng. Antimicrobial inhibition of polyhydroxy dinaphthaldehyde extracts(WCT) on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in kiwifruit[J]. Journal of Northwest Sci-tec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Nat Sci Ed, 2011,39(1): 126-130.

魏海娟,刘萍,杨燕,吴云锋. 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 39(1): 126-130.

[40] NAKAJIMA M, GOTO M, HIBI T. Similarity between copper resistance genes from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and P. syringae pv. tomato[J].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2002, 68: 68 -74.

[41] HAN H S, NAM H Y, KOH Y J, HUR J S, JUNG J S. Molecular bases of high-level streptomycin resistance in Pseudomonas marginlis and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J]. The Journal of Microbiolgy, 2003, 41(1): 16-21.

[42] SHENG Cun-bo, AN De-rong, LU Yan-wen, QUAN Xin. Research on isolating and screening one strain Bacillus on kiwifruit canker disease[J].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5,21(12): 346 -348.

盛存波,安德荣,鲁燕汶,全鑫. 一株抗猕猴桃溃疡病的芽孢杆菌分离和筛选研究初报[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12): 346-348.

[43] SHENG Cun-bo, AN De-rong, LU Yan-wen, CHEN Li, WANG Ling-ling. Study on control effect of kiwifruit bacterial canker by biocontrol strain B56-3[J].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occidentalis Sinica, 2006,15(3): 75-78.

盛存波,安德荣,鲁燕汶,陈丽,王玲玲. 生防菌株B56-3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初步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6,15(3): 75-78.

第5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 猕猴桃;生产;问题;解决办法;安徽岳西;主簿镇

中图分类号 S6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089-02岳西县主簿镇地处皖西南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750 m,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3.1 ℃,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 010 h左右,雨水充沛。当地种植猕猴桃超过133.33 hm2,年产鲜果逾2 000 t。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水果,有“水果之王”之称。据美国大学食品研究中心测试,猕猴桃是营养最丰富、最全面的水果,含10多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包括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多种维生素,有抑制诱发癌症基因突变、抗糖尿病的潜力。

1 岳西县主簿镇猕猴桃生产存在的问题

主簿镇的猕猴桃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种植,当初建园时面积逾400.00 hm2,现在为133.33 hm2。当地的市场消费主要依靠外地调运,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品种搭配不合理

当地猕猴桃主栽品种选择不当,品种不对路,品种结构不合理,果实品质差,丰产性不强,产量较低。建园初期主要品种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选出的早熟品种F.T.-79-5,8月下旬至9月初成熟,耐贮性货架期只有10 d左右,由于冷库设施条件差,没有加工工厂,造成大量果实堆积腐烂。

1.2 肥水管理不当

当地很多果农没有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导致果园杂草丛生,果树营养不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

1.3 整形修剪不合理

猕猴桃生产中的修剪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强、操作相对复杂的管理工作,修剪时应以品种、树龄、长势、修剪反应、树体结构、花芽量、自然条件和综合栽培为依据。而当地的果农修剪时不能因树而异,冬剪时间偏早或偏晚,不及时处理剪下的枝条,生拉硬套地修剪枝组,不合理的修剪方法导致猕猴桃树形紊乱,植株生长质量较差。

1.4 花果管理不当

猕猴桃没有明显的生理落果现象,而多数种植者一味追求总产和经济效益,没有进行合理地疏果,导致树体普遍超载,造成树体早衰、大小年明显、病虫害加剧、商品率降低[1]。

1.5 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生产中常出现治虫不治病、不重视预防病害等问题,导致猕猴桃树病虫害发生严重。果农没有根据植株病虫害的发生程度用药,而是直接喷用传统的农药品种,防效较差。由于没有及时采用技术员推荐的新药,以致延误防治时间。

1.6 采后贮藏保鲜跟不上

果农为了市场利益而提早采收猕猴桃,而当地又缺乏贮藏保鲜条件,导致采收的猕猴桃品质下降。

2 解决办法

2.1 合理搭配优质品种

选择魁蜜、早鲜、红阳、鄂猕猴桃2号、鄂猕猴桃3号、金农等早熟品种,金魁、秦美、徐冠、93-01、新观2号、鄂猕猴桃1号等晚熟品种。在搭配比例上,以晚熟耐贮藏的品种为主,搭配少量早中熟品种。

2.2 科学建园

选择好园址,合理规划。园地选择在海拔1 200 m以下的平地或坡度小于25 °的坡地,宜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渗水性好、保水能力强的砂壤土地[2]。对于原有果园加强管理,品种不当的实行高接换种。

2.3 加强肥水管理

猕猴桃植株年生长量大,枝叶繁茂,结果多而早,消耗大量的养分,要搞好以下各阶段的施肥: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追施催芽肥,施用复合肥和尿素,占全年施肥量的1/2~2/3;花后追施促果肥,落花后25~35 d,株施磷酸二铵0.25~0.30 kg;盛夏(6—7月)追施壮果肥,追施1次磷、钾肥,配施钙肥,增加果实的耐贮性;采果后(9—12月)施秋冬肥,主要施用有机肥,株施20~30 kg,增施复合肥,沟施或扩穴施。

水分管理比较简单,主要是在生长季做好排涝工作,防止积水。秋、冬季比较干旱,在土壤封冻前浇1次全园水,切忌浇“地皮水”。一次浇透,可提高土温,防止冬季根系冻伤。

2.4 中耕除草培土

猕猴桃树盘内肥沃潮湿,特别容易滋生杂草。松土除草要经常进行,一般选在雨后进行,松土深度5~10 cm,以不伤根为度,在中耕除草的同时及时培土保根。

2.5 整形修剪

对于幼树,以培养树体骨架结构为主,促使树体尽快按照所选用的树形方向发展,大力培养结果母蔓和结果母蔓枝组;对于盛果期树,以维护树体骨架结构为主,促使树体由旺转为中庸,平衡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于衰老树,以去弱留强限制花量、更新复壮为主要目的。

2.5.1 冬剪。最好在猕猴桃落叶后进行,一般宜在12月至翌年2月中旬树液流动前进行。主要是科学、适度地对猕猴桃结果母枝进行修剪,对枝蔓进行更新修剪。①结果母蔓修剪方法。幼树枝梢较少,其母枝可留长些。结果盛期的母枝宜留长,衰老和老龄树的部分母枝应重截。对于发育枝,一般10节以上要剪截;对于徒长性结果枝,在结果部位以上留5~6个芽短截;对于长、中、短果枝,在结果部位以上留4~5个芽短截[3]。②枝蔓更新。经过1~2年后,冬剪时可将结果枝回缩到新选留的结果母枝,达到更新的目的。结果母枝更新量以1/4~1/3为宜。长势弱的短果枝品种应年年更新,长势强的长果枝品种一般2年更新1次。

2.5.2 夏剪。一般在4—8月进行。①除萌抹芽。从春季开始,主干上常会萌发出一些由潜伏芽长成的生长势很强的徒长枝,根蘖处也常会生出根蘖苗,这些都要尽早抹除。从主蔓或结果母枝基部的芽眼上发出的枝条,常会发育成为下年良好的结果母枝,可根据着生位置和需要进行取舍。由主蔓上潜伏芽发出的徒长枝,枝条很不充实,一般应予以疏除,如果需要培养成下年的结果母枝,可留2~3芽短截,重新发出二次枝后,如果长势缓和、枝条充实,则可成为良好的预备枝。结果母枝上抽生的2~3芽,一般只留1芽,多余的芽及早抹除。抹芽一般从芽萌动期开始,大约每隔2周进行1次,如抹芽及时、彻底,就能避免营养浪费,并减少其他环节的工作量。②摘心。夏季猕猴桃的生长势很强,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要及时进行枝蔓梢头摘心。对生长旺的幼树及时摘心可为提早结果打下基础。同时,可使新梢发育充实,有利于安全过冬。生长旺盛的结果枝从最顶部结果部位以上留7~8片叶摘心;第1次摘心后萌发的第2次枝,留3~4片叶摘心;第3次萌发的留2~3片叶摘心;生长弱的结果枝不摘心。徒长枝如作预备枝或更新枝使用,则留4~6片叶后摘心;发育枝留12片叶左右摘心;摘心后只保留1个副梢。③疏枝。主要是疏除由基部萌发的所有徒长枝、部分主蔓上萌发的徒长性发育枝、切病虫枝、过密枝、衰弱枝、机械性损伤枝,以及临时性母枝上萌发的部分结果枝。结果母枝上10~15 cm保留1个新梢。一般在新梢长30~40 cm时就应进行。

2.6 花期管理

4上中旬进行放蜜授粉。配置相适宜的授粉树,雌雄树体比可为5~8∶1。在开始现蕾时疏花疏果,可以把侧花蕾、结果枝基部的花蕾疏掉。猕猴桃留果量因树种、品种而异,一般叶果比4~7∶1,盛果期每株产果25~30 kg。同时,注意适时进行绑蔓,将结果母蔓和结果蔓均匀地绑缚在支架或铁丝上。

2.7 病虫害防治

实行无公害生产,从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的观点出发,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协调好各种防治措施,把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学允许的水平之下,使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内[4]。

2.8 采后处理

根据市场行情,适时采收,对采摘的猕猴桃分级包装处理。如果需要运至外地市场,应完善贮藏条件,科学保鲜。

3 参考文献

[1] 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王西锐,李永武,雷玉山,等.华优猕猴桃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2):261-263.

第6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1. 发病症状

该病以为害1~2年生枝梢为主,一般不为害根和果实。枝梢受害部位首先呈水渍状,或从芽眼、皮孔溢出白色黏质菌脓,随后变成黄色或红褐色菌液,流经部位的树皮腐烂,深入髓部。叶部症状为2~3毫米深、褐色带黄色晕圈的不规则形斑。花蕾受侵染后变褐枯死,受害轻的花蕾虽能开放,但果实小,易脱落或成畸形果,无商品价值。

2. 发生原因

一般认为,猕猴桃溃疡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引起(王西锐等,2013)。实际生产中,只要是影响到树体健康的因素都会引发溃疡病,从浙江省的相关调查看,该病的发生与树龄、负载量、海拔高度、管理水平、排灌能力和立地条件等均有关(张慧琴等,2013)。

3. 综合防治方法

①预防。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预防重于治疗。一是苗木种植前进行检疫,不从疫区调苗,不从病园采集接穗。二是冬季及时做好清园工作,剪具要严格消毒等,严格控制病菌传播。从2月开始逐园逐株检查,发现病株及时烧毁处理;用1∶2∶10波尔多液刷白树干,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喷农用链霉素。三是在气候条件适合病菌侵染(春季发病期至展叶后、秋季气温低)时或采果后、落叶后,以及修剪等大的农事操作后、风雨雹后,应及时喷雾药剂进行预防,叶片正反面、枝蔓、主干都要喷到。药剂选用叶枯唑、加瑞农(春雷王铜)、铜制剂、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农用链霉素、菌毒清、噻霉酮等,几种药剂交替进行(张慧琴等,2013)。

②药物治疗。溃疡病菌不能分解角质层,病菌一旦进入皮层,角质层反而会保护病菌使其免于接触药剂(王西锐等,2012),因此,应纵向划开树皮角质层,涂抹渗透性强、促进愈合效果好的药剂,该方法可直接作用于皮层内的菌体,保护健全枝蔓不受侵染,并使已发病病斑不再扩展。此种操作目前效果较好的药剂为涂抹型噻霉酮,另加30~50倍氯吡脲增强愈合作用。划治应在有病斑的枝条周遭进行,特别是病斑背面,划治可以有效阻止病斑向健部扩展,确保上部枝蔓不致枯死。划口划至病斑上下各30~40厘米,防治效果更好。须注意的是,伤流期不能采取划治措施。

4. 防治建议

因金华地区红阳猕猴桃栽培面积相对较小,且大部分栽培历史也较短,树龄较小,仅极少数田块出现个别植株发病死亡的现象,采取将病株整株挖除烧毁的方法后,病情未曾蔓延。但是,当前浙江省各地猕猴桃园都陆续有溃疡病发生,对金花市具有潜在的毁灭性威胁,因此,必须加强预防,除了上文提到的预防方法外,还应提倡保健栽培,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一是科学修剪,确定合理的留枝量,并做好除萌、摘心、疏枝和绑蔓等生长管理工作,改善果园内通风透光条件,避免枝梢郁闭;二是科学施肥,施足基肥,全年施好催芽、壮果和采后3次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平衡施肥,并做好叶面追肥,培养健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三是注意排水,对于排水不畅的果园,要挖深沟,降低地下水位,确保雨季不渍水;四是合理挂果,根据树势做好疏花、疏果工作,确定适宜负载量,避免树势早衰。

第7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关键词:猕猴桃产业;产业升级;周至县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2)02-0073-05

周至县猕猴桃产业是陕西的一个特色产业,也是一个优势产业。周至县被称为“猕猴桃之乡”,是我国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其生产的猕猴桃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猕猴桃种植总面积已达近32.1万亩,年产量达25万吨,总产量占到全省的50%,年产值达2亿多元,全县有15万人从事猕猴桃及其相关产业,仅猕猴桃一项,全县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300多元。但如何更进一步使产业进行再扩大、再提升,是现存区域性产业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周至县3个镇(哑柏镇、马召镇和楼观镇),4个村(西楼村、周一村、西富饶村、槐花村)120户问卷调查和入户访问,试图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特色农业、规模经济、“雁型模式”等理论,探明制约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以加快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

一、调查区猕猴桃产业现状

(一)调查区基本情况

周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地处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位于东经107°39’-108。37’和北纬33°42’-34°14’之间,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2°,降水674.3毫米,日照1993.7小时,无霜期225天。周至自然条件优越,是关中平原著名的大县之一,史称“金周至”。近年来,周至县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坚持以开放、开发、发展为主线,以猕猴桃、旅游、水、矿产为重点的四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果品、刺绣、养鸡、养猪、肉牛五大多种经营基地相继建成,交通、邮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走出了一条具有周至特色的地方经济发展新路子。

(二)调查区猕猴桃产业概况

猕猴桃是周至县的主栽果树树种,经实地调研发现,该地区的猕猴桃栽培品种以晚熟的秦美为主,近年来有品种改良趋势,很多农户已将部分秦美苗子嫁接为海沃德,如马召镇的西富饶村,从2004年开始,以每个接穗0.03元的价格引进海沃德,采取高接换头的形式将300亩秦美品种换成了海沃德,通过逐年更换,全村海沃德猕猴桃现已发展到700多亩,改变了过去单一种植秦美的生产现状,哑特由于产量不高,果味不好已逐渐退出市场,种植农户占较少比例。目前,周至县已建成高标准千亩猕猴桃新品种示范基地6个:终南镇大庄寨村千亩“黄金果”示范基地,楼观镇界尚村千亩“翠香”猕猴桃示范基地,楼观镇周一村千亩“大叶红阳”示范基地,集贤镇赵代村千亩“西选二号”示范基地,马召镇西富饶、东火村2000亩“海沃德”示范基地,广济镇南陈村千亩“华优”猕猴桃示范基地等。

目前周至已兴建猕猴桃专贮库1500座,贮藏能力10万吨,且以基地乡镇为主,形成了冷库集群,库容量2940吨。猕猴桃加工企业发展迅猛,现有果品深加工企业38家,除原秦美、美好、莱富、养石等较大规模的果品加工企业外,近两年新增加工企业27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新世纪绿色食品公司、忠义食品公司、山美食品公司、纯美果品公司、鑫绿果品公司等。近年来,周至猕猴桃出口东南亚及欧洲26个国家和地区,根据有关统计,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周至县猕猴桃销售量为15万吨,比2009年增加10%,销售金额为5亿元,比2009年增加3倍以上。品种主要有秦美、徐香、华优、金香、海沃德。

二、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一)猕猴桃产业升级中的品种与品质问题

1.农户种植的猕猴桃品种较为单一、结构不合理。按照成熟期,猕猴桃品种可以划分为早熟品种(9月上中旬)、中熟品种(9月下旬)、晚熟品种(10月上中旬)、极晚熟品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通过实地调研,周至县早熟品种如红阳、华优,价格可卖到3-14元/公斤;其次为中晚熟品种海沃德:2-5元/公斤;晚熟品种秦美只卖到1.2-2.8元/公斤。品种问价格差异之大,一个方面是受到不同时期市场销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体现了特色果品高质高价的市场规律。比如红阳猕猴桃,红心且风味独特,这种具有特色的水果是走亲访友赠送的好礼品。但周至县目前的生产实际是传统的秦美品种占84%,上述畅销品种种植比例很小,只占15%。虽然周至县已建立6个标准千亩猕猴桃新品种示范基地,努力尝试发展新品种,但如今新品种普及率还是很低,种植发展缓慢。同时,猕猴桃树龄大多相近,盛果、采摘期集中在十月上旬,大量鲜果同时上市,给销售、贮存、加工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容易造成猕猴桃价格下跌,导致果农增产不增收,挫伤果农的积极性。因此,以秦美为主的猕猴桃品种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到了非调整不可得时候了。

2.果品质量差,与绿色食品有差距。果品质量就是产业的生命线,优质的果品是进行仓储、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环节的必要前提。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虽然目前全县已有10万亩取得绿色认证,1万亩猕猴桃取得欧盟有机认证,但由于猕猴桃栽培技术落后,优良品种缺乏,使产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果农依旧大量使用农用化肥与农药,每年农药和化肥支出费用较高,这不仅影响猕猴桃价值,而且也加大猕猴桃种植成本。在调查过程中,一位农户告诉笔者,虽然他们知道国家和县局倡导和要求实施无公害栽培技术,使用有机肥,但仅有个别农户遵守,由于有机肥生产出的猕猴桃果个小,价钱差于化肥生产出的猕猴桃,受销售导向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原本施有机肥的果农也重新使用化肥及农药,开展绿色、有机种植便成了一纸空文。大量使用农用化肥,不仅使果品的化学残留物超标,而且不能适应国外对绿色食品的要求,严重阻碍了产品的出口。

(二)猕猴桃产业升级中的销售问题

通过对周至县猕猴桃销售途径的调查可以得出,当地不存在通过农贸市场、自己走街串巷销售的途径,极少数农户通过当地批发市场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占5.9%)这两个途径销售,几乎所有的农户都通过商贩收购的方式进行销售,所占比例高达94.1%,通过加工企业销售的农户占20.8%,并且大部分为偶然性的非合同方式,通过与农户访谈,了解到汇源果汁和哑柏镇阳化出口加工公司曾与当地农户进行过交易,但持续时间与交易量都很小。周至县猕猴桃销售方式单一,缺乏宽敞的交易平台,农户基本上是通过商贩在自己家里成交,没有公开的交易市场,影响整个产区的收购价格,损害广大果农的利益。

另外,通过集体销售途径占15%,经了解通过集体销售是进几年来新出现的销售方式,反应在当地主要是指三家左右的农户联合起来进行销售,虽然集体销售方式在销售途径中普及率较低,但说明了农户已经开始有这样的意识。因此,由以上分析可得,目前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销售模式如图1所示。

(三)猕猴桃产业升级中的专业合作组织问题

2010年笔者调查的120个样本农户中,有76.5%的农户认为有必要成立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23.5%的农户认为没有必要,这表明周至县农民希望建立合作组织,以利于农户之间的技术和经验交流,便于政府或加工企业对其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增强周至猕猴桃市场竞争力。

周至县农户在建立自己的合作组织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图2所示)。54%的农户认为是由于人心不齐,笔者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所致。另外有39%的农户认为缺乏带头人,46%不知道如何组织,这与种植农户自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关系。剩余46%的农户认为政府在关于农户经济组织方面的支持力不够,是导致合作组织长期不能建立的一个关键原因。

另外,笔者发现周至县的家庭经营制度,使得人们养成了分散经营的习惯,许多农民心中仍旧习惯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营理念。这种意识和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把家庭经济的发展局限在家庭成员的努力劳作上,合作往往是暂时的,不情愿的选择”,另外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够强、松散型多、紧密型少等问题也制约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四)猕猴桃产业升级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1.科技贡献率低。从农户的基本情况可以得到,从事猕猴桃种植的农户的年龄集中在40-65岁之间,所占比例约为84%。由调查问卷得出,种植猕猴桃的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户有78位,占总人数比例的64%,而高中以上学历人数仅占总人数的31%,还有一部分是小学文化水平。家庭承包经营式的生产活动使他们形成了观念上的保守、目光上的短视。他们缺乏接受新事物的迫切性,面对新技术,他们认为学习既费时又花钱,即使技术学到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未知的,并且不少人对未经亲自实践所证实的经验和技术(人工授粉等技术)持怀疑态度,先入为主的观念很深。自1992年以来,秦美、哑特等品种现在已然成为人们的首选品种,而对新开发的品种则持观望态度。

2.科学技术普及程度差。笔者通过120份调查问卷得出周至县超过半数农户(52.9%)认为当地没有农业科技宣传,选择适中的为11.8%,选择没有宣传和较少的百分比之和均高于选择适中和很多百分比之和(64.7%>35.5%),说明农业科技宣传次数在当地较少、范围较窄,以致一部分村民没有接受到任何科技宣传,也反映出了科教兴农战略落实不到位(见表3)。

对于“生产中有无科技人员现场指导”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82.4%的农户选择没有科技人员现场指导,仅有17.6%的农户认为有或者很少有。综合表3可知,周至县农村科技普及程度还较低,有待进一步改善。

3.科学技术推广渠道窄。如图3所示,周至县120个样本中,农户生产技术来源最多的是通过邻居和朋友(70人),其次是自己摸索(27人)和通过媒体(21人),如电视、广播、报纸书籍和网络等,这些渠道均属于主观渠道,而由农业推广部门、专业协会等客观渠道提供的生产技术非常少(分别为14人和8人),说明当地科技部门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同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解决途径这一调查中,有一部分的村民选择“靠亲戚和邻里”(25%),大多数的村民选择了“靠自己”(56%),选择“农业推广站技术人员”人数和“村组集体组织”人数相比较少(6.3%和12.5%),选择靠自己和亲戚朋友的益处虽然询问方便,经济实惠,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如询问结果不够准确、仅凭以前经验、较为主观、缺少权威性和科学性,这也就一定程度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综合来看,科技推广的渠道还是比较多的,但宣传权威知识的推广渠道有待进一步增加和改善。

(五)猕猴桃产业升级中的政策或政府职能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政府很少有政策鼓励猕猴桃生产,即使有政策也很少实施,如每亩地补助80元,但农户反映这项政策并未落实,很多农户至今还没有收到补贴。调查的120个样本中,76.5%的农户一致认为政府在其猕猴桃种植和生产中几乎没有提供任何帮助。政府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还体现在政府较少提供科学技术方面的指导,这直接导致了周至猕猴桃种植的科技含量低,进而严重影响了其销售规模。

三、加快周至县猕猴桃产业升级的对策及建议

(一)合理布局,加快品种结构调整

从品种搭配来看,猕猴桃同其他果树品种一样,不能光看价格都去栽种早熟品种。在品种结构的布局上,控制压缩“秦美”,扩大栽植国际知名品种“海沃德”,适当发展早熟品种“翠香”和“西选二号”,搭配发展中新品种“华优”、“大叶红阳”、“黄金奇异果”等,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宜周至栽植的早、中、晚熟品种,开发适宜鲜食和加工的新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始终保持周至猕猴桃品种开发在国内和国际的领先地位。

(二)以质量为先导,实施国际果品标准,开展有机生产

周至县有关部门和种植户如果要在猕猴桃生产和销售上有一定的增长,必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花大力气提高猕猴桃果品的质量,增加果品优质率,提高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农户优化配方施肥,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三)建立猕猴桃生产合作组织,提高产业化程度

在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分散的种植户势单力薄,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建立合作组织是扭转小户分散经营的弊端、增强抗风险能力、猕猴桃销售能力的关键步骤。从周至的猕猴桃产业来看,建立农户合作组织有利于农户之间的技术和经验交流,同时便于政府或加工企业对其提供统一的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以增强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培育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打破现有的由商贩上门收购的单一的销售模式,将农户与市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拓宽猕猴桃销售渠道,如进行网上销售、在各大中小城市设立专卖店等,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此外,进一步完善乡村信息网络系统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工作,为猕猴桃的生产和销售架起信息桥梁,连接内外,发展周至猕猴桃产业。由于建立合作组织是提高猕猴桃销售的关键因素,综上所述,得出周至猕猴桃应建立的销售模式如图4所示。

(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推广、增加科技的入户率;实施大面积推广与建设科技推广示范、产业化示范基地并重发展的原则;贴近农民实际,改进培训方式;开展多层次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第8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1―2013年,在宝鸡市高新区钓渭镇金台村进行。该园栽培管理水平中等,品种为10年生徐香,南北行向,株行距3米×4米,大棚架,生长结果正常,猕猴桃溃疡病发生较为严重。

供试药剂: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生产;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华北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 3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90株猕猴桃。不同时期每小区选30株用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全株喷雾,隔7天1次,连续3次;30株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全株喷雾,隔7天1次,连续3次;其余30株不施药。各处理用药时间分别为:11月上中旬;1月上中旬;5月上中旬;对照(CK)不施药,仅按当地优质猕猴桃生产技术进行施肥和管理。

1.3 调查统计方法

试验前调查每小区90株树上所有病斑,并挂牌进行标记,喷药后分两次调查,计算效果。计算公式为:

防治效果/%=(药前病株数-药后病株数)/药前病株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从调查表数据分析看出,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药剂防治时期不同其防效差异较大,防治时间越早防效越好。结果显示:11月上中旬施药防效最好为80%~83%(表2),1月上中旬防效次之为71%~75%(表3),而5月上中旬施药防效不明显仅44%~50%(表1),相同时期两种农药的相对防效差异不明显。

第9篇:猕猴桃栽培管理技术范文

一、品种主要性状

1. 果实经济性状

秦美猕猴桃果实椭圆形,纵径平均7.2厘米,横径平均6.0厘米;果皮果点密,密被黄褐毛,易脱落;平均单果重102.5克,最大单果重160克;果肉翠绿色、、香味浓,品质佳,甜酸可口;每百克鲜果肉含维生素C 190~354.6毫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充分后熟后可达10.2%~17%),富含17种氨基酸和硒、锗等营养元素;以鲜食为主,兼可加工;较耐储运。

2. 生长结果习性

秦美猕猴桃植株长势较强,萌芽率在60%~70%;以中、短果蔓结果为主,花芽主要集中在枝蔓3~7节叶腋间,具有2~3年的连续结果能力;结果早、产量高,定植第二年开花结果,第三年平均株产6.7千克,最高株产50千克;盛果期亩产3000千克以上;树势稳定,易管理;生长期未发现严重病虫害,树体耐寒性、抗旱性较强。

3. 物候期

在黄河流域,秦美猕猴桃4月上旬开始萌芽,4月中下旬展叶,4月下旬现蕾,5月中旬花蕾开裂进入初花期,5月中下旬进入盛花期,10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35天左右),11月下旬落叶。

二、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1. 园地选择

秦美猕猴桃喜温暖湿润气候,根系肉质化、较为脆弱。最适合在年均气温11.3~16.9℃,交通便利,通风透光、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1%以上)、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灌方便、土壤pH值5.5~7.5且无污染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建园。秦美猕猴桃适应性强,耐寒抗旱,在平原、山地、丘陵栽培均表现良好。忌在地下水位不足1米的低洼地、漫滩地建园。

2. 苗木选择与处理

苗木选用蔓长1米以上、有4~5个饱满芽,根颈粗0.8厘米以上,有4~5条长15~20厘米的主根、5~6条长15厘米以上的侧根,嫁接口愈合完好,无病虫害的健壮嫁接苗。定植前对苗木根系进行适当修剪,用0.1%高锰酸钾溶液蘸根消毒,杜绝根腐病等根系病害的发生与传播。

3. 栽植

①整地改土。栽植前按规划的株行距,沿南北行或等高线挖大穴或开条形沟整地改土。挖穴规格为0.8~1米见方,挖沟规格为宽0.8米、深0.6~0.8米。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4米3(或株施30~50千克)、过磷酸钙60~110千克(或株施0.5~1千克),与表土混匀后施入。沟(穴)内填土至与地面持平,灌透水沉实。

②选定植季节。春秋两季均可栽植。以秋栽(11月下旬落叶后)成活率高,当年萌生新根,翌年不缓苗;春栽(3月中下旬萌芽前)苗木生长则差些。

③配授粉树。秦美猕猴桃为雌雄异株,一般按6~8U1的雌雄比例配置雄株授粉树(秦雄401等),以提高坐果率,增加单果重,促使果型大小整齐一致。

④栽植密度与配置方式。根据立地条件,平地采用“T”形架整形,按长方形配置,一般行距为4米,株距为1.5米、2米或3米,每亩栽植55~110株;山地、瘠薄地采用“T”形架整形,按正方形配置,一般株距、行距均为3米,每亩栽植74株;气候湿润地或半山区采用篱架整形,按三角形配置,株行距可加密为1.5米×3米、2米×3米或3米×3米,每亩栽植74~148株。

⑤定植要领。定植时,在整地改土后的定植点挖40厘米见方的,放入苗木,舒展根系,埋土、提苗、踩实,定植深度以根颈部露出地面5~10厘米为宜(勿埋嫁接部位),踏实后围好树盘,灌定根水,扶正苗木后培土。

⑥栽后管理。定植后,基部一般剪留3~4个饱满芽定干。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成活;新蔓长出后,插竹竿缚引其向上生长。夏季高温季节,在苗侧套作玉米遮阴,树盘用干草或碎作物秸秆覆盖保墒,以利幼苗生长。新蔓长50厘米时,在距树干40~50厘米处追施尿素和磷酸二铵,每次株施100克(尿素和磷酸二铵各50克),每隔20~30天1次,连施4~5次。翌年春季,顺行每5~6米立1个水泥柱搭架,柱顶绑横杆、拉铁丝形成架面,架高1.8米。于接近地面处每株留主蔓2个,其余侧蔓留80厘米摘心,促蔓加粗生长,充实蔓芽,以及早成形、开花结果;幼树严格控产,以避免引起早衰。

4. 土肥水管理

①土壤管理。在第二至第四年冬季,结合清园,在树盘挖宽50厘米、深50~80厘米的沟进行扩穴,将枯枝落叶、杂草等与表土、有机肥分层依次填平,以改善土壤结构。从第五年冬季开始,每年进行全园深耕,耕深20~30厘米,先将要施用的基肥施在树盘周围,再翻耕,里浅外深,勿伤根系。每年5~9月中耕除草4~5次,灌水后浅锄;6~8月高温季节,树盘覆草。也可以间作代替抚育,幼树期套作豆类,大树期套作大蒜等。

②施肥管理。秦美猕猴桃对氮肥需求量大、钾肥次之、磷肥少些,氮、磷、钾吸收比例一般为1U0.5U0.8。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幼树株施腐熟有机肥50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硫酸钾0.25千克,成年树株施腐熟有机肥50~7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硫酸钾0.5千克;幼树沟施,成年树全园撒施。生长期采取沟施方式追肥3次,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40%。3月上旬发芽前追萌芽肥(株施尿素0.2~0.3千克),5月下旬至6月上旬果实膨大期施花后促果肥(株施磷酸二铵0.3千克、三元复合肥0.25千克),6月下旬至7月上旬施壮果肥(株施硫酸钾0.3千克、过磷酸钙0.2~0.3千克、三元复合肥0.5千克),与表土充分混合后施入。叶面喷肥从6月上旬开始,喷施0.5%磷酸二氢钾、0.3%~0.5%尿素溶液及500倍氨基酸溶液,每15天1次,连喷2~3次。

③水分管理。灌水原则是“湿而不涝,干而不裂”。北方产区一般每年灌水4~5次(萌芽水、花前水、幼果膨大水、封冻水),每次施肥后灌透水;8月下旬后不旱不灌水,干旱时灌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疏松透气。秦美猕猴桃忌涝,雨季遇积水须及时排涝。

5. 树体管理

①整形修剪。架形主要有“T”形架、篱架、棚架等,秦美猕猴桃常用“T”形架。整形时,引双主蔓上架后,顺行向相反方向延伸,培养主蔓骨架;主蔓每30~40厘米留1侧蔓,侧蔓每15~20厘米留1结果枝(每主蔓25个左右);待相邻两树主蔓接上头,即形成“T”形架树形。修剪主要包括夏剪(5月中旬至8月下旬)、冬剪(11月落叶后至翌年1月底)。

a.夏剪主要采取抹芽、摘心等方法,促进枝蔓成熟及花芽分化。抹芽主要是抹去主干、主蔓、侧蔓上的密集芽,双生芽和三生芽只留1个,结果母蔓上根据空间在7~8个芽中选留4~5个芽培养成结果蔓。摘心的对象是结果蔓、生长蔓,于花前10天进行,旺蔓重摘心促发新蔓,一般蔓轻摘心积累营养,结果蔓从花序以上5~8节处摘心,弱果蔓不摘心;发育蔓留0.8~1米摘心,摘心后萌发的副蔓留2~3片叶反复摘心。

b.冬剪主要采取短截、回缩、疏除等方法,调节树势、促发新蔓、更新复壮、丰产稳产。短截适用于徒长蔓(长2~3米,不结果)和徒长性结果蔓(长1.5米以上,结果2~3个),从12~14芽处短截。回缩适用于各类结果蔓,长0.5~1.5米、坐果5~7个的长果蔓,从盲节后7~9芽处回缩;长0.3~0.5米、坐果4~5个的中果蔓,从盲节后4~6芽处回缩;长0.2米以下、坐果3~4个的短果蔓,从盲节后2~3芽处回缩。疏除适用于不结果且无空间的发育蔓、衰弱蔓、病虫蔓、交叉蔓、重叠蔓和过密蔓,均从基部疏除。

②花果管理。主要是辅助授粉与疏花疏果。人工辅助授粉方法主要有:大果园采用花期果园放蜂传粉、采集雄花粉配制花粉悬浊液(花粉用量29克/千克)对雌花喷雾授粉,小果园采用摘下雄花点雌花柱头等方式。疏花从疏花蕾开始,连续进行3次:首次疏去两侧花蕾、过小蕾和密集处花蕾,再疏基部花蕾,最后疏顶部花蕾,总的留花量比计划留果量多留30%左右。疏果于盛花后15天开始,先疏去畸形果、伤残果、病虫果、小果和两侧果,再根据留果指标,疏除结果蔓基部、梢部果,多留中部果;强壮蔓留5~6个果,中庸蔓留3~4个果,弱蔓留1~2个果。叶果比保持在9U1以上。

6. 病虫害防控

秦美猕猴桃常见虫害有苹毛金龟子、苹果小卷夜蛾、茶翅蝽、红蜘蛛等,常见病害有根腐病、溃疡病、根结线虫病、褐斑病等。采取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控。休眠期清园,落叶后将病枝、病皮、病叶、病果等集中烧毁或深埋,全@翻耕,降低病虫越冬基数;春季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病原菌;生长季,利用昆虫的趋光、趋色、趋味特性,采取悬挂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器、糖醋液等方式诱杀成虫;发病初期喷内吸性杀菌剂防治。化学防治时,要选择植物源、矿物源及生物农药等低毒高效农药,实施精准防治,注意交替用药、在农药安全间隔期用药,确保防控效果与果品质量安全。

7. 采收管理

①采收期的确定。秦美猕猴桃采收指标为:果实呈棕褐或褐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北方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上中旬。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