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应急保障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总则
l.1编制目的
l.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事件分级
2.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2.2重大事件(Ⅱ级)
2.3较大事件(Ⅲ级)
2.4一般事件(Ⅳ级)
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3.1救援领导机构
3.2救援专家组
3.3救援执行机构
3.4现场救援指挥部
4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应急响应分级及行动
4.2现场救援及指挥
4.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
4.4信息报告和
4.5应急响应的终止
5保障措施
5.1信息系统
5.2急救机构
5.3化学中毒医疗救治机构
5.4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5.5物资储备
5.6经费保障
5.7交通运输保障
5.8其他保障
6公众参与
7附则
7.1责任与奖惩
7.2方案制定与修订
7.3解释部门
7.4实施时间
1总则
l.1编制目的
保障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项医疗卫生救援行动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卫生部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l.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行动方案。
1.3适用范围
本行动方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健康危害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按照《**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执行。
1.4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明确职责;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反应及时、措施果断;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加强协作、公众参与。
2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导致人员伤亡和健康危害情况将医疗卫生救援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2.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出现人员伤亡50人以上,且死亡和危重人员超过5例,或者突发放射事件、化学品泄漏事故导致大量人员伤亡,我市需要省政府或有关部门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突发公共事件。
(2)跨市的有特别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出现人员伤亡25人以上、4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
(2)在本市范围内,跨县(区)的有严重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
(3)市政府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2.3较大事件(Ⅲ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出现人员伤亡10人以上、24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
(2)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市政府或有关部门在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上给予支持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级)
(1)一次突发公共事件出现人员伤亡5人以上、9人以下突发公共事件。
(2)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发公共事件。
3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组织指挥体系由救援领导机构、救援专家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组成。在同级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所在地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3.1救援领导机构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指挥机构的要求,成立市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卫生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卫生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卫生局、市经贸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红十字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市救援领导小组职责:在市突发公共事件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领导、组织、协调、部署全市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市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和有关协调工作。
各县(区)要参照市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方式,成立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承担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的组织、协调任务。
3.2救援专家组
市和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专家组,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行动提供咨询建议、技术指导和救援支持。
3.3救援执行机构
市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执行机构由医疗急救中心、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组成,在市救援领导小组指挥下,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其中,各急救中心(站)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治和伤员转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各自职能负责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市中心血站负责保障医疗救援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3.4现场救援指挥部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设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由现场最高卫生行政部门的负责人担任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行动。
4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应急响应分级及行动
4.l.1Ⅰ级响应
(1)Ⅰ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Ⅰ级响应:
①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②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启动有关市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③其他符合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Ⅰ级响应行动
市救援领导小组接到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本行动方案。迅速组织医疗卫生救援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处置意见和建议,供决策参考;组织和协调医疗卫生救援执行机构开展现场救援行动,落实救治措施;根据需要及时派出救援专家支援各县(区)的医疗卫生救援行动;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及时向市政府、市应急指挥机构和省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和反馈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情况;市救援领导小组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协调各成员单位,组织领导和指挥救援专家组、救援机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实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事件发生地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市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行动。必要时向省卫生厅请求支援。
4.1.2Ⅱ级响应
(1)Ⅱ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Ⅱ级响应:
①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启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②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启动有关市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③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重大事件(Ⅱ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Ⅱ级响应行动
市救援领导小组接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本行动方案。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对策和措施,供决策参考;指挥和协调救援机构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落实救治措施;根据需要及时派出救援专家采取支援行动;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及时救治、转送伤病员,实施疫病现场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向市政府、市应急指挥机构和省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和反馈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情况。按相关规定,在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组织实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事件发生地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在市救援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4.1.3Ⅲ级响应
(1)Ⅲ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Ⅲ级响应:
①发生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市政府启动有关市级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或由县(区)政府启动县(区)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较大事件(Ⅲ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Ⅲ级响应行动
县(区)救援领导小组接到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县(区)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救治伤病员,实施疫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向本级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市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市救援领导小组接到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较大事件报告后,对事件发生地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督导,必要时组织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并及时向全市发出通报。
4.1.4Ⅳ级响应
(1)Ⅳ级响应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启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Ⅳ级响应:
①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县(区)政府启动县(区)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或有关专项应急预案。
②其他符合医疗卫生救援一般事件(Ⅳ级)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2)Ⅳ级响应行动
县(区)救援领导小组接到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需要进行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的有关指示、通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县(区)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组织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现场救治行动,组织专家对伤病员及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确认和评估,同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有关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情况。
市救援领导小组在必要时组织专家对事发地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进行技术指导。
4.2现场救援及指挥
医疗卫生救援机构在接到救援指令后及时赶赴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全力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在实施医疗卫生救援的过程中,既要积极开展救治,又要注重自我防护,确保安全。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响应级别和事件发生地现场应急处置行动的实际需要,设置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工作,使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本级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领导小组的主要或分管领导同志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决策效率,加快抢救进程。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接受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处置指挥机构的领导,加强与现场各救援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4.2.1现场抢救
到达现场的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队伍,要迅速将伤员转送出危险区,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工作,按照国际统一的标准对伤病员进行检伤分类,分别用蓝、黄、红、黑四种颜色,对轻、重、危重伤病员和死亡人员作出标志(分类标记用塑料材料制成腕带),扣系在伤病员或死亡人员的手腕或脚踝部位,以便后续救治辨认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4.2.2转送伤员
当现场环境处于危险或在伤病员情况允许时,要尽快将伤病员转送并做好以下工作:
(1)对已经检伤分类待送的伤病员进行复检。对有活动性大出血或转运途中有生命危险的急危重症者,应就地先予抢救、治疗,做必要的处理后再进行监护下转运。
(2)认真填写转运卡提交接纳的医疗机构,并报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汇总。
(3)在转运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伤病员病情变化,并确保治疗持续进行。
(4)在转运过程中要科学搬运,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5)合理分流伤病员或按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转送,任何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诊、拒收伤病员。
4.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情况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等有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开展卫生学调查和评价、卫生执法监督,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次生或衍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4.4信息报告和
医疗急救中心、分中心和其他医疗机构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后,在迅速开展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同时,立即将人员伤亡、抢救等情况报告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现场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承担医疗卫生救援任务的医疗机构要每日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伤病员情况、医疗救治进展等,重要情况要随时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情况。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工作。
4.5应急响应的终止
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完成,伤病员在医疗机构得到救治,经本级人民政府或同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医疗卫生救援领导小组可宣布医疗卫生救援应急响应终止。
5保障措施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是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制订各种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技术方案,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顺利开展。
5.1信息系统
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医疗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以及卫生行政部门与相关部门间的信息畅通与共享。
5.2急救机构
根据保障人口和医疗救治的需求,建设好**市医疗急救中心,并完善急救网络。各县(区)可依托综合力量较强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急救分中心。
5.3化学中毒医疗救治机构
确定**市人民医院作为我市的化学中毒医疗救治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提高应急能力;县(区)政府要依托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医院建立化学中毒应急医疗救治专业科室。
5.4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组建**市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人数不少于60人,并根据需要建立特殊专业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各县(区)也要组建县(区)级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人数不少于30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要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演练需要公众参与的,必须报同级政府批准。
5.5物资储备
市卫生部门要提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所需药品、医疗器械、设备、快速检测器材和试剂、卫生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计划建议。市经贸委负责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用,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5.6经费保障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应由政府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所必需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工作。
自然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各级财政按照有关规定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或给予补助。
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单位应向市医疗急救中心、分中心或相关医疗卫生机构支付医疗卫生救援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社会安全突发事件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由有关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医疗救治费用,有关部门应负责督促落实。
各级财政可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或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对医疗救治费用给予补助。
各类保险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参加人身、医疗、健康等保险的伤亡人员,做好理赔工作。
5.7交通运输保障
各级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专业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救护车辆、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交通、民航、海事、公路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保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运输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情况特别紧急时,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5.8其他保障
公安机关负责维护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治安秩序,保证现场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科技部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及药物研发和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海关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急需进口特殊药品、试剂、器材的优先通关验放工作。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红十字会负责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做好相关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向市内外发出呼吁,依法接受市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警备区后勤部负责协调驻舟部队有关部门,根据军队有关规定,组织医疗卫生技术力量和装备、器材,参与和支援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
6公众参与
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工作;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要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普及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和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7附则
7.1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据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2方案制定与修订
本方案由市卫生局组织制定,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区)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方案。
本方案定期进行评审,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本方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3解释部门
本方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1.编制目的。简要阐述编制应急预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如建立机制、加强管理、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减少灾害、保障安全等。
2.编制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上级相关应急预案。
3.适用范围。适用城区内符合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4.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职责明确、规范有序,预防为主、快速处置,依靠科技、协同应对,平战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实际设立应急指挥机构,详细列明指挥机构的组成单位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并要明确其职责。
(三)运行机制
1.预防预警机制
(1)预防与监控。确定预警信息监测、收集、报告和的方法、程序,建立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2)预测与预警。建立相关预测预警系统,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确认与程序等。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
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的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2.应急处置
(1)信息报告。规范突发事件发生时,信息的报告程序、时限、要报告的内容等,并根据相关级别做出有效反应。
(2)应急响应行动。根据突发事件级别确定响应主体,明确应急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明确相应级别指挥机构工作职责、权限和要求。
(3)指挥和协调。按单位职责为主原则,建立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
(4)处置与救援。制订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技术方案、处置措施,明确各级指挥机构的工作要求;明确各部门的救援职责、救援保障等。
(5)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状态解除的机构及程序。
(四)恢复重建
1.善后处置。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救助制度的建立,以及做好卫生防疫、保险理赔工作等。
2.调查与评估。对突发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处置过程以及引起的后果、造成的损失等进行调查和评估。
3.恢复重建。明确灾后进行灾害分析评估、工作总结等。
(五)应急保障
1.应急抢险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抢险队伍详细名单表,明确防汛抢险队信息联络人员,加强应急指挥与抢险队伍的信息联系,形成严格的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应急抢险工作快速、高效运转。
2.财力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制订应急状态时经费的保障措施。
3.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4.通信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6.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紧急情况下的交通工具征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等。
7.人员防护。要有明确的应急避险场所、
应急避险路线,应急预案要有人员疏散方案及救援人员安全措施等。
(六)监督管理
1.应急预案演练。包括应急处置演练的工作要求等。
2.宣传和培训。包括相关应急管理知识宣传和培训的工作要求等。
3.责任与奖惩。明确奖励对象、方式及责任追究程序等。
(七)附则
1.名词术语解释。应急预案中专用名词、术语解释。
2.应急预案管理与更新。明确定期评审与更新制度、备案制度、评审与更新方式方法和主办机构等。
3.应急预案解释部门。应急预案批准机关、印发机关和解释部门。
4.应急预案实施时间。应急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一般从印发之日起施行。
(八)附件。
二、编写应急预案基本要求
主管单位编制应急预案应符合预案及公文编写基本要求,并符合以下规范要求: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规定,符合我市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要与国家、省、市相关应急预案衔接。应急预案的制订要与已有的预案保持连贯,不能产生冲突。
(三)应急预案要符合公文规范:
1.单位名称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2.结构层次序数,如第一层为“1”,第二层为“1.1”,第三层为“1.1.1”,第四层为“(1)”。
3.预案中的数字除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停电时的应急预案演练一一、演习目的:
提高应对突发停电的能力,保障医疗工作正常开展。
二、演习内容:
将常1变压器故障导致停电的部门迅速切换,由常2变压器供电。
三、演习时间:
20XX年5月31日下午13点30分
四、演习地点:
门诊楼、住院楼、高配间。
五、应急指挥小组:
总指挥:XXX
副总指挥:XXX
六、工作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
组员:工程部、保安部
七、演习前准备:
将演练方案通知各停电部门,准备应急灯等。
八、演习描述:
20XX年5月30日,高配间常1变压器突发故障,导致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多部门停电,物业工程部迅速按照预案抢修,15分钟后,将供电切换至常2变压器,恢复供电。(此次演习,不影响手术室,血透室,ICU等重点部门,因为这些部门装有末端自动切换装臵,应急时可自动瞬间切换至常2变压器,保证正常供电)
九、演习程序:
1、总指挥XXX宣布演习开始。
2、高配间常1变压器故障灯亮启,工作人员迅速报后勤保障部、物业主管,同时实施抢修。
3、后勤保障部接报后即刻指挥安保中心,利用公共广播系统发出突发停电通知,通知门急诊、病区医护人员维护秩序。进行安慰性宣传,稳定门急诊及关于电梯内病人或家属的心情(电梯困人预案实施)。
4、物业接到通知后,工程部6名工作人员分成3组,分别进入门楼、住院楼的高配间和总高配间,将供电变压器从常1切换至常2,恢复供电,并对常1进行排故。
5、电梯班负责各电梯巡视。
6、保安负责门急诊巡视。
7、事后填写突发事件上报院办。
十、注意事项:
1、演习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宣传工作要到位。
2、电工切换电源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实施。
停电时的应急预案演练二一、演练目的和意义
1.通过演练,提高医院后勤保障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病人生命和医院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医疗秩序稳定,促进我院医疗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通过演练,增强职工的忧患和应急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院处置供电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
3.通过演练,考验和检验我院供电应急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从中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办法,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种事故应急预案。
4.通过演练,锻炼后勤保障应急管理和电工组应急救援队伍,不断提高掌握事故应急处理要领,为一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件时能快速有效处置和把事件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而积累经验。
5.检验《XX市人民医院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二、演练基本要求和原则
1.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组织严密、措施有效的原则,确保演练安全;
2.必须从实战出发,要有针对性、代表性,以重点科室为主,确保演练效果;
3.采用统一领导、统一布置,分级负责方法,确保演练成功。
4.本次演习具体演习由总务科组织实施,医院办公室协调,医院各职能科室配合,有关科室班组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
三、演习时间:
20XX年11月10日上午7时00分至中午12时00分。
四、演练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按照本演习方案的要求,统一领导指挥医院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的演练工作;组织成立各相应的应急演练组织机构;负责演练总体方案的审定;协调各相关部门演练指挥机构之间的关系;宣布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演练应急指令。对演习工作进行讲评、总结。
2.演练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制订演练计划和总体方案;负责各科协调的协调、组织和指挥;落实各科演练具体工作。
3.应急抢修队职责:发生事故时,组织人员实施救援行动;向指挥小组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供电部门发出求援请求,事后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
4.各科室班组职责:
1)负责科室停电物资准备。
2)负责重症病人停电应急处理,保证病人通气、心电监护、治疗等,确保病人安全。
五、演练内容
(一)应急启动及事件报告
1、由于110kV英城变电站电站设备事故引起全站失压,造成文城城北大面积停电。
2、南方电网XX市公司文城供电所向医院电工组报告事故情况通知。电工组长向大面积停电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建议采取措施。
3、医院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件情况决定启动《XX市人民医院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3.演练办公室将停电事件及启动《XX市人民医院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决定通知各科室班组。
(二)应急处理
1、应急抢修队
①立即启动第一套发电机备用电源,保证医疗用电供应。
②第一套发电机备用电源如有故障,启动第二套发电机备用电源,保证手术室、急诊科等重点部门的供电。
③检查电梯,如有锁住乘客,立即用人工方法把所有乘客放出去,同时要做好乘客思想工作。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2、各临床科室,特别是急诊ICU、手术室、新生儿病室。
①立即寻找抢救患者的动力方法,维持抢救工作,并开启应急灯照明等。
②危重患者、手术中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应在机旁备有简易呼吸器,遇突然停电,医护人员立即将呼吸机脱开,使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使用电动吸痰的患者,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吸痰。
③院内发电机供电前,医护人员则应首先保证病人抢救;护士应沉着镇静,上呼吸机者采用手抱球法,上监护仪者采用人工测血压、脉搏,电动吸痰者则采用50毫升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采用应急灯供照明。
④加强巡视病房,安抚患者,同时注意防火、防盗。
⑤停用煮开水及取暖等高耗能设备。
3、医技科室
①检查不间断电源运行情况。
②配备不间断电源的设备在院内发电机备用电源恢复供电前,完成正在进行的检查后停机待命。
③院内发电机备用电源恢复供电,开始正常项目检查。但必须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如发院内电机备用电源电压不稳致使设备运行不正常必须停机待命。
六、应急结束(应急解除及善后处理)
1.设定演习时间在4个小时后,有关事故处理工作进入尾声。
2.市电网恢复送电,电工组向演练办公室汇报电网恢复情况,请求解除大面积停电事件状态。
3.应急抢修队做好切换市电准备,通知贵重设备科室(如放射科、B超室、检验科等)做好切换准备。
4.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决定解除大面积停电事件状态。
5.演练办公室向各科室班组发出通知,宣布解除大面积停电应急预警。
6.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宣布演练结束。
7.各科室班组向演练办公室汇报有关演练情况。
七、演练评估总结
1.为使演练达到预计目的,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对演练方案进行评审。
2.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不足,形成演练评价报告,对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停电时的应急预案演练三按照创建三甲医院的工作要求,为提高全院护理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提高科室间工作配合能力、提升突发事件领导组的组织协调领导能力以及紧急救备队员的实践能力,特安排本次演练。
一、应急演练目的
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
2、完善准备
3、锻炼队伍
4、磨合机制
二、组织机构
1、突发事件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组长(总指挥)王淑彬副组长(副总指挥):王秀霞、谢灵芝成员:周卫华、刘萍
2、策划协调组:总策划是演练准备、实施等阶段工作的主要组织者。由领导小组人员担任策划,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负责协调人员,设备、协调电工班、维修组、维修,上报领导。组长:王秀霞成员:林逸轩、王晓丹3、信息组:负责科室演练的信息搜集、整理、并做好记录。组长:周卫华成员:张文瑜、王蓓蓓
4、控制组:负责演练过程的具体实施,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信息,引导演练进程按计划落实。组长:邵兰真成员:康娜、张慧燕
5、演练组:科室内各组相关人员
三、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标:
1、市一院重症医学科突然停电,科室内重症患者生命安全面临难以保障的危险。以《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重大意外伤害事故急救应急预案及程序》及《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及程序》为标准,要求科室值班人员及时到位,科室二线人员紧急集结、迅速组织、汇报及时、合理抢救、记录详细。
2、科室所有人员做好停电紧急集合,迅速开展保障患者安全,保障科室内仪器的运转,科室内工作有序进行。要求抢救及时、保障患者安全、物资供应保障得力。
3、演练领导小组现场统一指挥,及时协调各项工作、下达指令,使模拟演练有
序进行。
(二)、演练的过程
总用时:30分钟(10:00—10:30)
演练地点:重症医学科
背景设置
上午10:00,重症医学科病房突然停电,科内有住院患者12人,其中上呼吸机患者6人,其中呼吸机有储电功能3台,科内UBS电源两个,需迅速做好人员调配工作,迅速展开对患者的急救工作,尤其是带呼吸机患者的安全。
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1、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授权总策划对演练全过程进行控制。信息组以录像、拍照等形式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2、科内急救启动应急预案:
1)科室内突然停电,科室内值班护理组长判断是否是全病区停电,并评估病区环境和患者情况,备好急救物品,立即向“突发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并报告电修班。总策划决定实施方案,负责分工,统一指挥,调配人力、物力,急救物资的配合,以保证人员及物资的充足使用。
2)突发事件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突发医疗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应急预案及程序》,演练领导组立即通知护理部、后勤和保卫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通知外科系统科护士长和高年资护理人员到重症医学科待命,负责患者的急救工作;通知电工班,维修班人员做好检修电路的准备
3、应急处置措施:
1)指挥组(责任人:王淑彬)
主要职责:统一指挥、分组配合、将待命的医生、护士按患者数量1:1比例分组,现场分类协调救治。
2)协调组(责任人:王秀霞组员2人)
主要职责:协调各小组、各部门、协调医疗应急资源和伤员收治、信息汇总、统计、上报工作。
3)抢救组I:(责任人:刘萍、组员12人刘萍负责在1—6床、朱留勤负责7—12床患者的抢救),首先判断是否是全病区停电,评估病区环境,患者情况(明确哪些事UPS供电,哪些患者带呼吸机),由抢救组II备好急救物品,提供物资支援,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障各仪器的正常运转,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人员组成:相应管床医生,值班护士。
主要职责:实施确定性治疗: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药品、物品,做好清醒患者的安抚工作等,等待电力恢复地点:重症医学科病房。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仪器继续使用严密观察仪器正常运作情况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等,清醒病人做好心理护理
机械通气病人没有UPS供电情况下,继续以下工作
判断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无自主呼吸,使用呼吸囊人工辅助呼吸
有自主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立即通知医生
方法与人工呼吸囊辅助呼吸方法相同
严密检测病人生命体征(呼吸频率、面色、血氧饱和度)
随时处理紧急情况,遵医嘱用药紧急检修,尽快恢复供电
遵医嘱调整呼吸机参数
仪器恢复使用情况
整个过程准确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
4)抢救组II:(责任人:李静组员4人)负责调配各种仪器,组织协调各种抢救、急救设备、物品,保障急救顺利有序进行。人员组成:科室内护士、医生。地点:重症医学科病房。
【关键词】应急指挥系统;卫勤;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6-02
国务院在2006年的1月8日了《国家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标志了我国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预案中对于医疗卫生方面提出了如下要求: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形势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对疾病的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等卫生方面的应急工作,及时给受灾的地区提供所需器械、药品等医疗和卫生设备。我国的军队医院都有其特定的医疗卫勤分队,怎样才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正确判断、合理分配,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突发事件以及其带来的损害,也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安全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一、医院卫勤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及重要性
对于医院来说,灾情就是最高命令。每当遭遇突发事件,院里的领导和相关的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对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以此来评估事件的性质、轻重、类别。人文、地理、气象等等信息都是直接影响方案制定的重要信息。搜集信息需要人工来进行,而人工搜集信息也会需要大量时间,并且难免会忙中出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效、完整的决策评估系统就有很大的必要,它可以帮助医院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做合适的评估,同时,也让决策者能够制定作战的方案、组织实施的方法、缩短救援、加快作战的进程,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医院卫勤系统对装备配置的要求
我国医院虽然也对应急的医疗卫勤分队做了装备和人员分配,但是突发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预知的,所以需要在第一时间根据事件做迅速、合理的处理。第一,人员的整个调配上,需搜集人员的信息,然后再根据支撑、专业划分出分组。人员又因为会有休假或特殊任务的执行,所以存在很大不固定性。因此,只有考虑到各种情况才能对人员做出合理调配,任务的完成才会有保障。第二,事件评估所需的装备、人员也作为调整的根据。突发事件的有轻有重,不是每一个事件都要出动整个卫勤队伍,此时就要靠决策者来判断,然后从中挑出最合适的卫勤人员。在这个过程中,选人、通知都可能造成时间上的延误。第三,处理事件所需要的装备也要考虑到人员的适应性。只有使人员和装备达到统一才能使用得当,事件的处理效果才能最大化。这个时候,人员、装备的分配系统就能够准确并快速的划分队伍,然后通知到被选人员,作战准备的效率也就打打提高。
人们常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是,调配的支援并不恰当,人员杂乱、道路拥堵等等不仅缓解不了灾情损失,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灾情救援的负担。如果对救援队伍部署的了解不当,最佳的救援时机就很可能白白丧失,甚至遇到无从下手等局面。所以我们应该换句话来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于医疗保障的队伍亦是如此。把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把所有的保障力恰当有效地用到任务中去,这样有利于救援、战斗等行动流畅、迅速进行,由于降低灾害、战斗导致的损失。这时,战斗部署系统就能够根据地点分析灾情,对作战实力进行适当部署,合理分配救援队伍。只有战斗部署机制建立的非常合理,最佳的救援时间才能更好地把握,灾难所造成的损失也才能被减少。
灾害与战斗发生的时候,通讯系统一般来说很容易被损坏。比如,刚发生汶川地震时,进入灾区的救援队伍既没有无线电台,也没有卫星电话,所以前线的部队与后方的指挥部队失去联系,使得一线部队在救援工作上各自为政,再加上缺乏经验,眼前的一幕太过震撼,以致根本无从下手。而与之不同的,美国的信息化系统C4I已经把先进的通讯系统配发至单兵身上,不管是在战局把握还是战斗控制,都能够具备绝对优势。远程会诊车在军队医院中就能够担当医院的卫勤系统中通信传输的子系统的一个传输工具,向指挥系统去报告前方发生的各种状况,还可以接收指挥部发来的各种作战命令及部署。当然,远程会诊车还能发挥原来就具备的远程会诊作用,并接受后方指挥部专家的指导,根据指导操作。
四、结论:
医院的卫勤应急系统大致应该包括作战分配、作战评估、网络通讯、联合保障等几个子系统。整个系统把医院的卫勤保障预案和实际出现的各种情况就行结合,让决策者能够及时有效地掌握事件信息、有序调配支援队伍,做到在事件突发的情况之下临危不乱,能够使保障的任务 得到正确指挥,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医院的应急指挥系统对于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它能够很大程度上体现医院的卫勤保障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医院医疗方面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婵娟,李维民. 基于GIS的卫勤指挥自动化系统设计[J]. 中国医学装备.2006(11)
2013年,吉林八宝煤矿、四川杉木树煤矿相继发生救援人员在事故抢险和排除矿井隐患中牺牲的事故,暴露出煤矿企业和矿山救护队对预案演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应急演练工作不扎实的突出问题。
为推动煤矿企业应急预案演练活动深入开展,2013年10月29日,本着“面向基层、贴近实战、注重实效”的原则,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神华集团牵头,宁夏煤矿安监局、宁夏自治区安全监管局、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神华集团安监局、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宁煤集团”)等单位参与,在神华宁煤集团大峰煤矿红梁井举行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综合应急演练。
现场再现
演练模拟了大峰煤矿红梁井某工作面采空区顶板大面积垮落,采空区高浓度瓦斯涌出;又因电气失爆产生明火,引起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工作面顶板冒落,井下通风系统部分受到破坏,风流部分短路,9人被困的情景。按照既定的工作方案,在应急演练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有关部门和应急救援队开展了井下紧急撤人、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井下侦查与人员搜救、医疗救护和伤员紧急转移等科目的演练。和以往的应急演练相比,本次演练还有一些特别之处。
突出实战性
此次演练严格按照各参演单位应急预案,在确保矿区其他矿井生产秩序正常、矿区主要交通干道畅通的前提下,科学设计演练事故情景、真实搭建瓦斯爆炸事故场景,确保了煤矿瓦斯事故处置过程的真实再现。演练历时3个半小时,从事故预警与报告、指挥与协调、事故监测与评估、交通管制、疏散安置、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和社会沟通等多方位进行演练,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基本做到了井下真撤人、真停电、指挥部真行动,矿山救护队真拉动、真救援,最大限度地真实检验了煤矿企业调度人员应急响应能力、井下职工自救互救能力、指挥部应急决策和指挥能力,以及地方政府应急保障能力。
应用新型装备
此次演练,使用了工业视频系统和移动摄像系统,做到了井口演练现场、演练指挥部、神华宁煤集团应急救援指挥部互联互通。演练动用了KTE-5救援可视化系统、KJ-139人员定位系统、KJ90NB安全监测系统、KT31无线通信系统、DH-2000数字程控调度系统、工业视频系统、移动摄像系统及卫星通信指挥车、应急侦检照明车、应急电源车、多功能救援装备保障车等大型装备,既为应急救援决策和行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又检验了新型装备的使用技能。特别是神华宁煤集团矿山救护总队使用的KTE-5救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向现场演练指挥部、神华宁煤集团救援指挥部同步实时传输井下救援情况,为指挥部科学决策打下了良好基础。矿山救护队在井下救援中,使用了铝合金轻型支架、液压剪切钳、手动泵,蛇形探测仪、雷达搜寻仪、心肺复苏仪等先进救援设备,及时处理冒顶区域,打通救援通道,搜寻伤亡人员,缩短了现场救援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
注重演练评估
此次演练还制定了评估工作方案和评估表,对演练的准备和组织实施进行全面评估。演练结束后,立即召开了参演单位自评会和评估专家会,重点讨论研究了演练的经验做法、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对演练存在的应急预案要素缺失、应急演练文件不规范、应急通信保障不到位、医疗救护响应不及时、应急指挥部权限不明晰、应急指挥部技术组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形成了评估报告,为进一步提高演练质量,完善企业应急准备,提升应急响应和应急指挥水平指明了方向。
注重宣传
此次演练将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演练前,及时将演练信息向矿区职工及周边居民进行宣传;演练中专门设置了员工家属围攻井口情景,淋漓尽致地表现遇难员工家属难以控制的情绪,达到了用矿难警示群众、教育职工的效果。演练还邀请了神华集团神东煤炭集团、神新能源公司、乌海能源公司、大雁集团和宁夏部分煤矿企业负责人观摩学习;演练及预演期间,神华宁煤集团组宣部和新闻中心对演练整个过程进行了视频录制,并制作成安全教育片,下发至相关企业学习,扩大了演练的宣传效果。
问题凸显
此次演练是面向基层开展实战演练的一次有益尝试。从演练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来看,在应急管理和应急演练工作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指挥部演练偏少
多数煤矿企业演练侧重于事故预警和响应、井下避灾、事故救援行动等方面的演练,忽视了应急抢险指挥部决策与指挥、救援方案研究与制定、信息与媒体应对等方面的演练。
演练文件编制不规范
多数演练注重演练实施方案、演练脚本的编制,忽视了宣传方案和保障方案的编制,甚至忽视了演练安全保障和意外情况中止等程序编制工作。
演练评估手段不足
由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等演练评估方面的标准制度尚未出台,演练评估工作在基层不够深入,演练评估的标准和方法不能满足演练的实际需要。
亟需实战演练研究
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部分企业连续多年零伤亡,企业负责人、员工和应急救援队伍对应急救援工作相对陌生。作为提升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手段,实战演练目前开展的不多,形式大于内容,亟需研究解决。
所获启示
为规范演练组织实施,强化演练评估,提高应急演练质量,推动应急演练面向基层、贴近实战,结合此次演练组织中发现的问题,下一步需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转变演练方式
生产经营单位要探索研究新型实战演练方式方法,开展“指挥部演练”“双盲演练”等示范性应急演练,探索研究新型实战演练方式方法,解决演练“重演轻练”的问题,提高演练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应急演练规划
各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要开展贴近实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演练活动,推动应急演练工作立足企业、面向基层、注重实效;企业要定期开展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汛期安全生产、新装置新员工等方面的演练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应急演练的数量和质量。
规范应急演练准备实施工作
企业开展应急演练,要紧扣应急预案、紧扣应急管理工作薄弱环节,合理设计演练事故情景,明确演练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内容,规范应急演练的文件编制、强化应急演练的总结评估。
按照国家、省、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要求和统一部署,为确保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我县高度重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紧急行动,安排部署我县防控工作,建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高度重视、完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人
卫生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治工作,成立了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卫生局局长__x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卫生局副局长__x同志担任,行政办、党委办、计财处、应急办、防保科、医政科、信息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我县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应急办。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人禽流感疫情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实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防治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策略;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统一调配应急资源,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应急、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宣传教育、督查工作等六个工作组。应急组:由应急办牵头,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禽流感”防制工作应急处理预案等。防治人禽流感疫情应急专家组、预防控制组:由局防保科牵头,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处理,疫情监测与评价等。医疗救治组:由医政科牵头,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人禽流感疫情患者的治疗方案等。物资保障组:由局计财科牵头,负责应急物资(如消毒药品、防护用品、治疗药品等)的储备、生产和调度,保证供应;负责应急设施的建设和应急设备的采购,以及其它后勤保障。宣传教育组:由局信息科牵头,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市医疗机构防治人禽流感疫情培训,组织开展健康教育。督查工作组:由局党委办牵头,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市防治人禽流感疫情督察方案,及时发现应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予以解决和纠正,对违法违纪和渎职行为进行处理等。疫情应急专家组,由县属各单位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县防治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准备和处理提出咨询和建议;指导全县防治人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对全县人禽流感疫情的调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估;承担县防治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安排的其它技术工作。
二、召开会议、制定方案
我局及时召开了县属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全世界和全国疫情,传达市卫生局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同时下发了《__县卫生局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技术方案》和《__县卫生局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将畜牧部门反馈的我县规模养禽场情况发到了各镇,要求各镇摸清本底,有备无患,恢复日报告制度,每日=点前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接受了市禽流感防控督查工作组的检查,局领导参加了会议并汇报了卫生系统已经完成的防控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另外,我局制定和印发了《__县卫生局关于实行卫生系统按区域包干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督查工作的通知》。由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二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组成检查工作组,每日到所负责区域进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督查工作,各镇卫生院同时分片包干负责辖区内村卫生站、个体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禽流感防控督查工作。
三、建立疫情监测哨点,加强信息沟通
要求各县属和驻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接诊发热病人时,详细询问流行病史,并按要求及时上报,加强监控力度。
局应急办同时与县畜牧局建立了防治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协调联动信息互通机制,局应急办将从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收集的“人感染高致病 性禽流感”有关信息及时向畜牧局进行通报。
四、应急演练
为进一步提高卫生系统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处置能力,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于====年==月=日下午=时组织了一次防控人禽流感疫情实战演习。该次演习由卫生局局长曾志强任总指挥,分管副局长__x具体指挥,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和__x镇卫生院为演习单位。局防保科、应急办、医政科和疾控中心相关人员组成三个考查组,分别对镇卫生院处理环节、疾控中心处理环节和县医院处理环节进行现场考查。
__x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及县人民医院的急救人员在整场演习中表现出色,很好地运用了平时学到的应急处置疫情相关知识,完成工作快捷、规范,使演习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效果。考查组同时也指出了各演习单位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要求各演出单位在今后工作中严格改进。
通过此次演习,卫生系统应急处置人禽流感疫情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今后处理疫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我县利用县电视台,县报社,运用专题电视讲座、专刊等方式,加强对群众防治人禽流感知识的宣传。健康教育所下发了===份防治禽流感宣传壁报,到县属各医疗单位及村卫生站、各镇政府,张贴在醒目的地方。
六、培训工作
县卫生局召开防疫医生培训工作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防疫医生进行了禽流感防治相关知识的培训,要求各镇要以预防为主,做好防控准备工作。
县疾控中心全面清理了个人防护用品、消杀药械、流行病学调查相关表格、检验用具等应急物资。计划在下周参加市疾控中心的技术培训后,及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了二级培训。
本刊讯为加强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卫事件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救治能力和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制定了《全国中医药系统应对突发公卫事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包括指导原则和目标、中医医疗救治机构、应急救治队伍、科研工作、应急反应和保障措施 6个方面的内容。《方案》的制定,旨在通过3年左右时间建设,使中医药系统应急救治基础条件与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基本要求相适应,中医药应急机制基本完善,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保证中医药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方案》要求,各地要加强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建设。县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要组建本单位的应急救治队伍。省、市(地)中医药管理部门要组建本地区的应急救治中医药专家组,省级专家组一般不少于30人,地级专家组一般不少于15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国家应急救治中医药专家库。省、市(地)中医药管理部门争取在2~3年内,负责组织开展并完成中医医疗机构应急救治队伍的全员培训,并将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还将从四个方面加强科研工作,一是建立科研协作网络;二是建立临床研究基地;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四是加强组织培训。
《方案》指出,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发生突发事件的中医药机构,以及执行职务的中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个体开业中医医生为突发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一旦发现突发事件,应当在 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医药领导小组在全国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国中医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在全国指挥部有关部门内设立中医药工作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当地的指挥部工作,成立本省 (自治区、直辖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医药工作小组,并将该工作小组纳入本地的指挥部中,成为其组成单位之一,负责指挥、协调本地区的突发事件中医药防治工作以及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全县药品“三统一”工作,完善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药品安全责任,有序推进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升基层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监管和供应保障体系,确保基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二、创建目标
(一)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各相关部门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明确,经费保障到位,考评制度健全。各镇政府和行政村药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完善,人员到位,职责明确。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药品安全目标责任和责任追究者全面落实。
(二)药品监管体系健全。药品监管网县、镇、村覆盖率100%。建立基本药物生产品种监管档案和经营企业数据库,全面实施药品监管数据库管理;健全涉药单位档案;药品快速检验体系完善,经费得到保障;健全药品行政技术监督和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体系,完善专家库制度;不断创新药品安全监管手段,建立药品安全社会监督机制,提升县、镇、村三级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水平;完善药品违法广告监管体系;群众对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满意度达到95%以上。
(三)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网村覆盖率100%;药品生产、经营和医疗机构药房符合管理规范;基本药物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全面落实,电子监管到位,质量抽样合格率100%。
(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健全。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100%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网络健全,药物预警监测和滥用监测体系完善。
(五)药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有效运行。建立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应急处置、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加强应急设施建设、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健全信息机制。
(六)辖区内药品市场秩序规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经营行为100%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药品使用单位药房100%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0%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考核。辖区内无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无制售假药行为,无违法药品广告,无药品安全事件发生。
(七)药品安全宣传工作到位。建立药品质量安全、合理用药宣传工作机制;群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意识显著提高,能初步掌握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基本常识,了解滥用药物的危害性,懂得从合法渠道购买药品。群众对药品使用环境满意及合理用药知识应知会抽样调查合格率85%。
三、创建步骤
创建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员阶段。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符合辖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落实有力。通过召开创建动员大会、创建工作会议、新闻宣传等方式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创建阶段。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示范县标准实施建设。
第三阶段:考评阶段。迎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综合考评。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和考评工作,建立政府指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的打击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协同联动机制,通过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使企业生产、经营、使用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公众用药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一、地震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人员
指挥长:区长
副指挥长:主管副区长及武装部、政府办、发改局、民政局、公安分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成员:宣传部、财政局、城管局、人防办、卫生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统计局、农办、商务局、安监局、教育局、团区委、土地分局、环保分局、规划分局、质监分局、消防科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同志。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是:分析、判断地震趋势和确定应急工作方案;部署和组织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密切注视震情发展变化,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承担其它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要工作。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办公室主任由区科技局局长担任,办公室成员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组成。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联络、震情信息、灾情信息、新闻宣传、条件保障等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汇集、上报震情灾情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提出具体的抗震救灾方案和措施建议;贯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部署,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应急工作,并督促落实;掌握震情监视和分析会商情况;研究制定新闻工作方案,指导抗震救灾宣传,组织新闻会,对有关新闻稿进行审核;起草指挥部文件、简报,负责指挥部各类文书资料的准备和整理归档;承担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监测和预警
(一)信息监测
依托市地震局专业监测机构,构建由社会监测点、区值班室、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各有关单位联为一体、覆盖全区的地震信息监测网络,实现监测信息共享。
(二)信息报告
区科技局加强与市地震局的联系,密切关注地震信息,及时上报震情和趋势判断意见。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所有部门要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在接到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发生的地震信息后,应立即做出分析判断,及时上报。
(三)预警预防行动
上级防震减灾主管部门划定我区为地震重点危险区,我区进入临震应急期。政府采取应急防御措施,主要内容是:防震减灾主管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将震情变化报告当地政府和市地震局;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平息地震谣言,保持社会安定。
(四)地震预警级别及
依据地震的紧迫程度,分为3级:“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是指对未来一年或稍长时间内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区域作出划分;“地震短期预报”,是指对3个月内将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临震预报”,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作出预报。依据地震的严重程度,分为3级:“5级至6级地震”;“6级至7级地震”;“7级以上地震”。
全国性的地震重点危险区划分,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件的方式;省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由省人民政府;我市区域内已经地震短期预报,如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市人民政府可以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人民政府及省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局报告。
三、应急响应
(一)地震灾害事件分级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人员死亡300人以上,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7.0级以上地震,可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人员死亡50人以上、300人以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5—7.0级地震,可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上、50人以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6.0—6.5级地震,可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下,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密集地区5.5—6.0级地震,可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二)地震应急响应分级和启动条件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I级响应。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区长。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区长。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区长。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组织领导、指挥和协调地震应急工作,负责人为区长。
(三)信息报送和处理
1、地震系统的灾情速报
地震灾情速报指地震系统内对地震灾情和地震影响情况的速报。地震灾情速报内容包括地震造成破坏的范围、人员伤亡、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等。
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迅速启动当地的地震灾情速报网,收集地震灾情,并迅速派人到震中或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的地区了解震害信息,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收集灾害损失情况,汇总上报区政府和市地震局。
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尽快了解震区地震影响和大致破坏情况,震后1小时内(夜晚延长至2小时)将初步了解到的情况报市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及时了解和掌握灾情发展动态,按1、2、6、6、6、…小时间隔向市地震局报告或传真动态信息。如有新的突发灾情,应随时报告。
区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要做到“有灾报震灾,无灾报平安”。
2、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灾情报送
震区各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迅速调查了解灾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报告;重大地震灾害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情况可越级报告。
区民政、公安、安监、农业、城管、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及时报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
发现因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国籍人员,有关部门、邀请单位要迅速核实并上报市外办和区抗震救灾指挥部。
3、震情灾情公告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公布震情和灾情信息。时应符合保密工作规定。
(四)紧急处置
地震灾害现场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防震减灾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
现场紧急处置的主要内容是:沟通汇集并及时上报信息,包括地震破坏、人员伤亡和被埋压的情况、灾民自救互救成果、紧急救援行动进展情况;分配救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害或威胁;组织力量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协调抢修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生命线设施;估计救灾需求的构成与数量规模,组织救援物资的接受与分配;组织建筑物安全鉴定工作;组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
各级各类救援队伍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与协调。救援队伍到达灾区后向现场指挥部报到,报告队伍实力,了解灾情与救援行动进展;由现场指挥部划定责任区,部署救援任务;必要时向现场指挥部请求大型机械等条件支援;在救援行动进程中报告救援行动进展、新发现的情况、需要请示的问题;与现场指挥部协调转移、撤离的安排。实施救援行动时,要执行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体现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五)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求上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开展灾区搜救工作。
在地震废墟中进行人员抢救要按照搜索营救程序实施。现场快速展开:现场快速勘察,设置警戒线,建立救援基地;搜索行动:展开人工搜索,尽快发现地表或浅埋的受难者,进行犬搜索,找寻被掩埋于废墟下的受难者,对重点部位进行仪器搜索以精确定位;营救行动:采用起重、支撑、破拆及狭窄场地营救,高空营救等方式,使受难者脱离险境;医疗救护行动:由具有现场急救经验的专业医护人员,对受难者进行救护,并迅速转送医疗站。
军队负责抢救被压埋人员,进行工程抢险。
区公安分局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赶赴灾区,扑灭火灾和抢救被压埋人员。
区卫生局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抢救伤员,消除疫情。
不同救援队伍之间要积极妥善地处理各种救援功能的衔接与相互配合;友邻队伍之间要划分责任区边界,同时关注结合部;区块内各队伍之间要协商解决道路、电力、照明、有线电话、网络、水源等现场资源的共享或分配;各队伍之间保持联络,互通有无,互相支援,遇有危险时传递警报并共同防护。
(六)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对震损建筑物能否进入、能否破拆进行危险评估;探测泄漏危险品的种类、数量、泄漏范围、浓度;评估危险品泄漏的危害性,采取处置措施;监视余震、火灾、爆炸、放射性污染、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损毁高大建筑物继续坍塌的威胁和因破拆建筑物而诱发的坍塌危险,及时向救援人员发出警告,采取防范措施。
(七)群众的安全防护
区民政局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区政府具体制定群众疏散撤离的方式、程序、行动的组织指挥方案,规定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避难场所和紧急情况下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
(八)次生灾害防御
商务、安监、国土资源、环保、公安、农业、城管、发改、教育、技术监督、消防等部门,对处在灾区的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九)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市地震局及有关部门开展地震灾害调查,进行损失评估,及时上报评估结果。
(十)应急结束
应急结束的条件是:地震灾害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完成;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经过震情趋势判断,近期无发生较大地震的可能;灾区基本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达到上述条件,由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的原机关宣布灾区震后应急期结束。有关紧急应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四、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因救灾需要临时征用的房屋、运输工具、通信设备等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坏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适当补偿或者作其他处理。
(二)社会救助
区民政局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三)保险赔付
协调保险机构及时核实受灾和损失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保险赔付。
(四)调查和总结
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对地震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上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五、保障措施
(一)通信保障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应配备相应设备、人员,确保应急通信系统畅通。
(二)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具备必要的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拥有云梯车、挖掘机械、起重机械、顶升设备等特种救援设备,配备现场地震应急指挥车,并报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三)应急队伍保障
建立以驻区军队和武警、民兵应急分队、预备役部队、企事业单位专项应急队伍为基本力量,以社区自救互救组织、志愿者队伍为补充力量的地震应急队伍体系,并组织开展培训和演练。
各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群众性自救互救组织和应急工作志愿者队伍。
(四)交通运输保障
城管、交管等部门负责交通工具、运输设施和运输秩序的保障及应急保障储备的组织协调工作,并按规定确定储备标准。
(五)医疗卫生保障
区卫生局建立医疗卫生保障数据库,明确医疗救护队伍、医疗设施和物资调度等;对灾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暴发流行;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疫情等。
(六)治安保障
长安公安分局要加强对重要目标的警戒,对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七)物资保障
区发改局会同商务局、财政局等单位,制定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方案。
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数据库。
(八)经费保障
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做好区政府应急资金准备及应急拨款。
民政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的救济物资和资金支持,做好区政府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做好接受、调配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工作。
(九)社会动员保障
区民政局要会同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红十字会等组织,制定社会动员方案,建立应急社会动员的长效机制。组织动员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参与日常训练和演习,提高应急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
(十)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区有关部门要规划设计具备应急水源、照明和卫生设施的紧急避难场所,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停车场、体育场、学校操场和其它空地设立紧急避难场所。
(十一)宣传、培训和演习
宣传:教育、科技、文体、卫生、共青团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利用学校、企业、台站的基地建设,最大程度宣传和解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地震应急意识,提高自防、自救、互救能力。
培训: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定期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救援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业务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将培训经费列入本年度财政预算。
演习:各有关部门、行业、单位要按照预案要求,协调整合各种应急救援力量,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习。
六、附则
(一)奖惩与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本预案实施中的行为进行奖惩。
(二)预案的与解释
本预案由区政府,由区科技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