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锻炼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以新的教学理念,因材施教
长期以来,体育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例如,不喜欢跳高、长跑的学生可以打乒乓球,踢足球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这样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1.1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的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长,并且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我们体育教学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全部掌握得很优秀,可能他在某一项很差,但是他在其他方面却很好,甚至很优秀.例如有的学生可能跑步不行,怎么跑都跑不及格.但是他在打篮球和跳绳等方面却很优秀,学校比赛还能得冠军.这种情况在学生中间很普遍.于是我在课堂上让他们把自己的最擅长、最值得骄傲的本领拿出来展示、表演,并当场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有了一定自信心和心理满足感.这样既鼓励发展了他们的特长,又能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身体得到了锻炼.
1.2分组训练,分阶段训练
如技巧组合练习.当我提出教学要求后让他们分组练习,一部分身体素质较高、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动作要领;而那些身体基础较差的学生或者出于害怕和害羞心理,怕做得不好而被人笑话而止步不前.而那些先学会的同学又觉得已经达到教学要求了,没有什么好练的了而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分组,对不同的组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的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不知不觉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针对许多学生在比赛中体力下降很快,跑不快、跑不动了,教师加强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训练,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就好多了.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现在有些学生由于缺钙,影响了生长发育,家长、学校十分着急,想很多办法给学生补钙,但效果不容乐观.我们知道,其实通过体育锻炼就能十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经常锻炼不仅能很好地促进骨骼钙化,而且可以改善骨骼结构,提高骨的抗折、抗压能力,从而促进生长发育.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运动处方”来解决,因此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进行锻炼,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如何科学地进行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2.1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好习惯也就逐步形成.学生们之所以打起篮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篮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打到打出些门道”,打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形成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
2.2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关键词] 校外体育锻炼 持之以恒 小学生
教育部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体育锻炼不足,体能素质下降,肥胖人数增加的情况。提高民族素质,首先要从小学生抓起,增强小学生体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小学生处于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通过随机调查和追踪调查,取得了许多数据资料,发现经常坚持体育锻炼的人的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幅度,普遍高于不经常锻炼的人。这说明,体育锻炼对于人的肌肉、骨骼系统的发育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经常锻炼,还能使肌纤维变粗,肌肉收缩能力和张力增强,从而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耐久力。体育锻炼仅仅依靠体育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小学生加强课外体育锻炼。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很差,要把课外体育锻炼长久地坚持下来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么,小学生校外体育锻炼如何才能做到持之以恒呢?
一、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
通过对小学生的调查发现,90%的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都比较被动,不少学生课上虽然能积极参加锻炼,但是除了体育课上的锻炼课外基本不进行锻炼,更不懂得如何自我锻炼和提高。有的同学是因没人组织而放弃锻炼,其主要原因是在没人组织的情况下,自己不知道适合的体育项目该如何选择。还有很多小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外体育锻炼对自己身心发育的重要性,有些小学生错误地认为课外体育锻炼就是浪费时间。所以,许多小学生自我限制了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也就谈不上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了。另外,有些学生觉得体育锻炼又脏又累,纯粹是自找苦吃。有些学生虽然出于改善身体条件,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想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但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锻炼方法,而且意志又不够坚强,所以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难以持之以恒,因此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学生也因此而失去锻炼的信心。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水平,让他们知道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体育锻炼与学习以及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然后根据小学生的身体条件以及小学教学特点,给他们讲述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等,以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开展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90后的学生对体育锻炼往往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加上家长的万般呵护,进一步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而且当今时代学生的课外娱乐项目太多了,同时来自社会的诱惑也很多,林林总总的游戏机室、网吧等。他们宁可坐着聊天、打电玩也不愿意运动出汗,所以引导学生强身健体不但是学校和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全社会责任。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心理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引导小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这样他们就有了锻炼的欲望,小学生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喜欢上这项活动进而形成行为习惯,锻炼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等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兴趣;充分利用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介绍锻炼身体的方法及内容,告诉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要拘泥于形式,任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可以采用,让学生寻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一种或几种活动形式,在课外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利用丰富多采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积极性,这样他们在课外就能比较容易地坚持锻炼了。
三、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很多学生经常暗下决心进行体育锻炼,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外部和内部的强化。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那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行为和学生要给予鼓励,对那些动辄就中断体育锻炼的行为和学生要给予提醒和引导,这属于外部强化的手段。除外部强化的手段外,学生内部强化也很重要,锻炼习惯的养成靠的也主要是内部强化。我们知道,锻炼习惯的养成贵在坚持,不间断地练习。任何行为习惯都必须要付诸行动,体育锻炼更是需要不间断地练习,这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比如,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加深学生对课外锻炼的意义的理解,尤其是要让学生体会和体验体育锻炼给他们的身心带来的好处。这样引导学生主动不间断地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形成习惯。另外,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改革体育课教学模式,邀请学生的家长参与,使其了解学校体育活动课的情况,以便家长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对子女进行体育教育,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互相渗透,拓宽体育教育环境,营造一个身体锻炼的良好氛围。家庭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时代体育社会化的需要,学校的体育向家庭延伸,打破校园界限,实现学校体育和家庭体育的互动,达到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的目的。
四、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
课外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学生体质,但是教师要事先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培养自学自练的能力。体育技能的掌握能让学生轻松进行锻炼活动,帮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而体育锻炼的乐趣反过来又会刺激学生体育行为的积极性,使之经常化。相反,在没有掌握体育技能之前,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会体验到真正的锻炼的乐趣和好处,而且没有组织有序的学习来达到比较坚实的技能掌握,会妨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情绪的体验,课外体育锻炼行为不能长久。实践表明,那些体育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比一般学生表现出更浓烈的体育兴趣和更大的活动欲望,其体育习惯也就更易于形成,因此,教师要通过体育教学加强技能的学习与指导,同时要注意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适中。
总之,适度的体育锻炼是小学生增强体质的必要手段,要注意的是,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要以科学合理的营养为物质基础,这样才能使机体积聚更多的能源物质,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同时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清黎.体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关键词:荆州市 农村中学 体育现状 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2-0033-05
1 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荆州市农村学校体育如何发展急需解决。我国农村学校体育的研究相对薄弱,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中的地位非常可怜,处于一个被严重忽视、严重边缘化、非常不正常的状态。但近年来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为了全面描述荆州市农村学校体育的最新发展现状,了解目前荆州市农村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荆州市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发展农村学校体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根据需要和条件选择了荆州市12所农村中学作为调查样本,包括荆州市公安县窑场乡埠河中学、荆州市监利县大乡流港中学、荆州市监利县大琬乡大中学、荆州市监利县大琬乡大高中、荆州市公安县杨厂乡杨厂镇初级中学、荆州市公安县仁和乡杨厂中学、天门市皂市中学、荆门市沙洋县后港中学、荆州市监利县程集中学、松滋市沙道观镇松滋四中、松滋市沙道观镇松滋第四高级中学、仙桃市彭场县何场乡彭场高中。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课题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信息途径,共查阅文献约20余篇,书籍3部。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体育;第二,农村学校体育;第三,农村教育、农村文化;第四,农村改革、国家政策;第五,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第六,其他服务体系。
2.2.2 问卷调查法
在研究对象中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收回问卷1093份,回收率为91.08%,其中无效问卷41份。
2.2.3 访谈法
对部分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情况、体育场地器材情况、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以及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间特征和对体育的态度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基本情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校体育课的现状
3.1.1 体育课开课率
体育课是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本次调查的12所农村学校中,体育课开课率达到95.10%,但仍然有4.90%的学校未开展体育课,这说明部分农村学校的体育课程缺少基本的保证。
3.1.2 体育课活动内容丰富程度
由表1可以看出,农村学生普遍认为学校的体育课内容不够丰富,认为基本合适的占多数,认为活动内容有点少和非常的少的学生达到49.26%,这说明学校的体育课内容明显不足。
3.2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有益补充,是终生体育的基础,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早操、课间操等。
3.2.1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总体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68.10%的学校开展了课外体育活动,但仍有31.90%的学校没有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说明大部分学校还是注意到了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积极组织了课外体育活动。
3.2.2 早操的开展现状
在调查中,有96.94%的学生反映学校开展了早操活动,仅有3.06%的反映学校没有早操,这说明学校早操的开展情况总体比较好,早操在农村中学的开展得到了基本保证。
3.2.3 课间操的开展现状
农村学校课间操的开展情况也总体比较好,开展率达到88.26%,但是据学生反映,学校开展的课间操的时间仅有5分钟,活动内容也不够丰富,只有广播操、眼保健操等少数几个活动内容。
3.3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现状
体育场地器材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硬件系统,是学校体育正常开展的物质保证。各学校基本上有不同规模的体育场地,但通过实地调查,很少是标准场地.基本上属泥土场地,通常都只有田径场地和篮球场地,其他的体育活动场地则很少有学校会有;器材更是比较少,只有篮球、跳绳、杠铃、等少数几种体育器材。
3.3.1 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看法
经调查分析,学生对所就读学校的体育器材质量评价为:非常好的10.40%,有点好的16.94%,一般的50.10%,有点差的13.20%,非常差的9.36%,总体上说,学生对学校体育器材的质量评价为一般。
3.3.2 体育课时学校提供体育场地器材的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体育课时,觉得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基本够用的学生占多数,比例为38.74%,其次是不太够用的占22.18,总体上感觉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富余的学生为27.18%,而感觉不够用的学生占到34.35%,这说明学生对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总体感觉基本够用,但感觉比较富余的只占到少数。
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体育课时,感觉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非常富余、较富余和基本够用的学生明显多于学校体育器材的提供情况,觉得体育器材不太够用和远远不够用的学生多于体育场地提供的情况。这说明,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情况要差于体育场地的情况。
3.3.3 课外体育活动时,学校提供体育场地器材的现状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基本够用的占多数,为41.26%,其次是认为不太够用的学生占25.52%,然后依次是认为交富余的学生占13.80%,非常富余的学生占12.48%,认为远远不够用的学生占6.93%。另一方面,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场地非常富余、较富余、基本够用的学生多于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的情况,也就是说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提供的体育器材情况要比提供的体育场地情况差。
3.4 学生对体育(体育课)的态度
3.4.1 对体育锻炼好处的认识
这说明被调查的农村学生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一部分好处,选择项目个数超过3个(包括3个)的学生占到93.14%,但认识的还不够全面、不够充分,对体育锻炼好处认识比较全面的学生只有10.34%。对体育锻炼好处的认识会影响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坚持性,也可能会影响体育锻炼的兴趣,应当增加对体育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体育锻炼的好处。
3.4.2 对体育锻炼坏处的认识
这说明被调查的农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坏处都认识的非常不足。只选择一个锻炼坏处的学生占到49.22%。体育活动时,对体育锻炼的坏处有所了解,就能做到一定的防范。但是如果不了解的话,就难以做到防范,这样就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知识,让学生对体育锻炼坏处及避免的方法有所了解很有必要。
3.4.3 是否喜欢体育的情况
据调查显示,喜欢体育的学生占到72.20%,不喜欢体育的比例只有5.79%,在喜欢体育的学生当中男生居多,这说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很高的,同时由于性别的原因,学生对体育有不同的态度。另外,初中学生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体育的学生都较高中学生多,高中学生对体育持无所谓的观点的学生较初中的少,这说明高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要好于初中学生。
3.4.4 是否喜欢体育课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学校中,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56.27%,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23.98%,有19.75%的学生无所谓,显然喜欢体育课的学生比例较高,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体育课,对体育课的态度和认识程度不足,认为体育课无所谓。这些都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
从表8还可以看出,初中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学生略高于高中学生,但是对体育课无所谓的学生也高于高中学生,高中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较初中的多,据调查显示,高中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女生身上,主要原因是不愿意活动,怕脏怕出汗。
综合比较学生对体育和体育课的态度得知,学生喜欢体育的比例72.20%要远远高于学生喜欢体育课的比例56.27%;不喜欢体育的学生有5.79%,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占到23.98%,这说明一个问题,不喜欢体育课的学生也是远远高于不喜欢体育的学生,数据表明,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是很喜欢体育课,学生对体育的态度要比对体育课的态度要好的多,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也少于不瞎混体育课的学生,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某些问题,致使学生对体育课的爱好程度不高。
3.4.5 是否经常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的情况
据调查显示,有68.56%的学生不能经常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仅有31.44%的学生可以参加到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中。不能经常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机会,比例为29.08%,其次是没有场地器材(17.32%),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16.58%),有14.41%的学生反映学校不让开展体育活动。
3.4.6 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期望
从表9可以看出,无论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首先对增加体育活动时间提出了强烈要求,人数比重最高,这说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很高,态度比较积极,都乐意参与体育活动,只是学校提供的体育活动时间太少,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对学校的场地器材也提出了意见,要求增加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人数比重次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功欲望的不断增加,高中学生对比赛活动的要求要强于初中学生,而初中学生更多的则是对活动项目的丰富程度提出要求;农村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图书手册和提供体育信息、消息等方面要求较少,人数比重较小,经过对部分学生的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很少有看过体育图书手册,基本上没有这个概念,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也很有限。
3.5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
3.5.1 上课期间学生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情况
由表10所知,在上课期间学生参与校内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大理想,每天都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最高,占到44.42%;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当中,有1-2天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居多,为29.28%,而每天都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小。
3.5.2 上课期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情况
由表11所知,在上课期间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情况更为不理想,每天都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高达55.15%,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是不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当中,每天都参加的也只是占到11.74%,有3-4天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也只占到少数,为7.53%。经调查显示,学生参与校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跳绳、打篮球、跑步等几个项目上,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学校附近、家的附近和家里。
3.5.3 双休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
由表12可知,农村学生在双休日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最高,占36.66%,其次是大部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到29.35%,而每个双休日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只有7.64%。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打篮球、跳绳、玩沙包、打羽毛球等项目,活动的场所依然是学校附近、家里和家的附近。
3.5.4 寒暑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
寒暑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稍好于双休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比例最高的是大部分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34.24%,从不参加的学生为31.41%,然后是一半天参加的占18.03%、大部分天参加的学生占10.43%和每天都参加的学生占5.90%
3.6 父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经调查显示,父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比较好,父母非常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占到第一位,为37.11%,有点支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为34.41%,然后是父母持无所谓态度的占25.78%,有点反对和非常反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父母仅有2.69%,这说明父母对体育的好处有一定的认识,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肯定的观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大多数农村学校都开展了早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但还存在活动时间较少、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的等问题;农村中学提供的体育场地器材基本够用但认为学校提供的场地器材不够用的比例也很高,还存在场地不标准、质量差,器材种类较少,数量不足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都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部分好处,但认识的都还不够全面,对体育锻炼坏处的认识都非常不足;喜欢体育和体育课的学生都占到了大多数,喜欢体育的人数远远多于喜欢体育课的人数;大部分学生不能经常参加自己所喜欢的体育项目,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和机会,第二、第三位的原因是无场地器材、无教师的指导。学生对学校最强烈的期望主要集中在增加体育活动时间、增加场地器材、多开展训练比赛活动、丰富活动项目等四项;在校期间,学生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的总体情况不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较少;双休日,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不好,从不参加的学生占到第一位;寒暑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略好于双休日,但是不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还是占到大多数。
4.2 建议
(1)树立先进教育思想,转变观念,纠正对农村学校体育认识偏差。
(2)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要使各级领导、校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意义,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位置。
(3)保证体育的开课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到阳光下,操场上去锻炼身心。
[关键词]高中女生;体育锻炼;激发热情
体育锻炼的好处不言而喻:有利于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消除大脑疲劳;能够增强人的自我价值感;能够调控人的不良情绪,舒缓学习压力;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作为体育锻炼之一的体育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平时的体育课上,特别是女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不高,兴趣不大,能躲则躲。那要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高中女生有其独特的身心特点,这时的她们身体发展已经完善,皮下脂肪增厚,在身体上体现出来的就是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动作更迟缓了;心理上体现的就是敏感、自尊、爱面子,害怕失败,怕受到别人的嘲笑;由于爱美,就体现为怕晒、怕苦、怕累……这些在体育课上就会表现为懒动,躲避体育课。这时就需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及获得学生的信任。换句话说,就是要有学生缘,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高中女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基础。教师应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千万不要居高临下,以威压人。特别是要一视同仁,对女生不要厚此薄彼,否则会在她们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学是没有好处的。再加上高中女生的感情细腻、丰富、羞涩,教师既要做严师,又要做益友。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统一,师生之间就能配合默契,教师的每个意图、每句话学生都能理解接受。当然,教师要特别关注、更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她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态。
二、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根本
人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同样,体育课上也可能是波涛汹涌,暗礁不断。学生学习一个动作,从不会到会,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有失败,也会有成功。不管是何种情况,教师都要抱着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有进步时,就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失败时,要耐心地帮助她们寻找原因、分析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特别是要用积极的、鼓励的语言激励她们,增强她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及决心。教学中,我常用的语言是“你可以的”“你行的”“再试一下,你肯定会更好”……除此之外,还要精心设计、布置,要让每一个环节都有宽松的锻炼氛围,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快的进入锻炼的角色。
三、合理的教学安排是关键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根据高中女生的特点,尽量安排高中女生能够并且愿意参与的活动,要尽可能的安排刺激性小,难度适中,运动量、动作频率便于自我调节的项目。如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安排跳绳、羽毛球、排球等活动,这些运动项目运动量不是很大,不脏也不苦,适合高中女生活动,她们也很乐意接受。
再者,高中女生的身体特点也各有不同,高矮胖瘦皆有,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因材施教。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选择锻炼的项目和内容不会由于她们身体的特殊性而受到太大的影响,只要她们肯参与,选择的空间是很大的。如心肺功能不好的学生,我让她们选择慢跑、乒乓球、太极拳等强度和量都不大的项目;肥胖的学生,我让她们选择有氧健身操、跳绳以及中等强度的球类项目等;身体较瘦弱的学生,我让她们选择中长跑、武术项目,或者做一些简单的体操和形体训练。这样一来,女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都能有锻炼的机会与时间了。
关键词:高校体育;锻炼;影响;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88-02
在我国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高校体育教育也要实现素质教育的改进,改变过去的落后的体育教育模式,实现体育教育的主动式的学习,我们要由过去的学生对于体育的不重视,过多地由教师进行监督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同时还要加大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己的身体,还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体育内容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些体育教学内容的改变都需要我们的高校体育老师增强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观念,总之,就是我们一定要利用高校现有的体育资源增强学生们对于体育锻炼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得他们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与技巧,使之自己在以后的社会中也能够自主地应用体育锻炼。
一、高校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的意义
高校的体育教学并不是作为一项短期的体育锻炼教学而产生的,它是作为学生由学校的体育学习转为一项自己长期的体育锻炼的一种掌握体育技能的途径。因此,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我们不应该遵循小学或者初中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对体育教学进行思考使得学生掌握它的体育内涵,灵活运用体育锻炼的实质,使得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内在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使得我们的体育锻炼不会作为一项短暂的学习功课去对待,因此我们在高校逐渐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就成为我们高校体育老师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我国的教育部门早就对于我国高校的体育锻炼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学生要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安排基本上都是每周仅2学时。可以说面对如此之少的体育教学,学生很难达到锻炼身体的目标,如果学生没有在课外进行体育锻炼的话,学生的身体素质很难达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学生的体育素质就不能达到社会的要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加强我们的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自身的身体素质达到我国社会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想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首先就是我们必须要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体育的理论知识教育,改变过去的旧的传统的知识,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性强的体育锻炼知识体系,对此就要我们加大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观念的转变,使得学生自主地学习体育锻炼的知识。其次就是我们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教授,同时注意学生的自身的体育锻炼细胞,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一定要选着使用的、具有指导性的教学内容,要以科学锻炼身体、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结合终身受益为主要内容。同时我们要设计合理的体育考试,必要时加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之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三、高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实践过程的需要
首先,高校的体育教学基本作为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具有教学任务的学习课程,它的学习内容与目的基本上与我们在小学、初高中的学习目标一样,它仅仅是作为我们的成绩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基本上很少有人懂得开设体育课的内涵,这样的体育学习心态就很难达到高校体育锻炼的目标。其次,我们现在的高校体育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短暂的身体素质,他们只会进行短暂的具有突击性质的体育锻炼,使得学生在看待体育教育上存在很大的误区,这样的结果也会造成老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忽视了正确的体育教育的方法,我们忽视了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在这样的不良的体育教育之下,我们的体育意识就会随着我们的离校而逐渐淡漠,甚至随着我们工作的压力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们不能锻炼身体,不能体会到进行体育锻炼的乐趣,由此可见,作为高校体育教学我们要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各种心理特点以及外部因素,及时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地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对高校学生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教育,使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人生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使得他们自觉地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好处。总之,我们的高校老师要把指导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意识放在首位而不是让他们被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高校体育教学是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前提
高效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以此来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足够的精力。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我们要首先教会学生如何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尤其是我们在体育过程中充分享受到快乐与兴趣,这样会促使我们加强对于体育的爱好,从而就会把体育当做我们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此在充满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强身健体、调节心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人的心理高度紧张,体能下降,类似的现代文明综合症不断出现,人们渴望通过某些轻松高雅、经济实效的体育运动调节身心、克服心理障碍和身体的疲劳,因而我们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就会被选择和接受。
总而言之,体育锻炼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对于我们在校期间具有好处,还对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的身体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因此我们要把终身体育锻炼纳入到我们的整体人生规划中,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贡娟.试论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创新体系[J].体育科学,2000,(3).
[2]周莹,等.中韩日大学生体质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6).
[3]王子朴.中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特点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6).
关键词:峨眉山市 身体素质 下降 改变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209-02
1 研究目的
在目前我国高考制度的压力下,由于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的体能和运动素质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本文对峨眉山市高中生体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高中生体质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倡导高中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2 当前高中生身体素质
2.1 峨眉山市高中生的身体素质
在峨眉山市现阶段高中生身体素质下降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下列从峨眉山市体检中心查阅的从2008年―2011年的峨眉山市高中生的体检报告:
笔者在体检中心查阅了,自2008年以来峨眉山市高中生的体检报告,可以看到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下降程度十分严重。到2011年视力不合格的学生达到了72.7%(视力低于1.0);肺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肥胖比例也大量增加[BMI指数=体重(KG)/身高*身高(M)=18.5~22.9]。不过与全国的高中生相比,峨眉山市高中生的身体素质还不算最差。
3 当前峨眉山市高中体育锻炼现状
从调查的结果显示,峨眉山市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除了学校的体育课上,在其他时间休息时间锻炼的人数很少。高中学生对体育热情很高,很多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对国际大型的体育赛事非常了解,但是很多人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很低,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很少。按照国家对高中生体育的要求,掌握一门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来看,大部分学生不能达到。
体育锻炼需要特定的场所和空间,峨眉山市体育运动的产所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很多体育设施分布在各个厂区以及小区里面,非内部人员不能进入。很多学生锻炼的场所都在学校。峨眉山是四川省的县级市,峨眉山地处旅游城市,而且学校大多建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所以建筑面积相当有限,除二中有一个足球场以外,其他学校并没有正规的运动场。
由于高中学习压力大,很多学生锻炼身体主要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上,学校的体育设施也不够,经常上课期间两个甚至三个班级公用一个篮球场。由于场地的不便,加上体育老师为了避免出现运动损伤,几乎所有的体育老师上课进行的都是“放羊式教学”。集合整队、慢跑两圈、准备活动过后就是自由活动。
体育并非高考科目(除考体育专业),不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所以体育课对于学校来说仅仅只是教育部规定的一门必选课而已,而且很多学校有时都把这一周两节的体育课改成是语、数、外。至于体育成绩怎样,无人过问。
在升学压力以及现在的绩效改革下,很多老师的利益已经与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所以老师与班主任关心的仅仅是高考考试科目,多数班主任不支持学校在高中阶段开设体育课程,他们认为体育课程是艺体学生的学习内容,对一般学生只能寄希望在高考科目中拿分。多数老师也不赞成在体育课程上进行体育运动以及体育锻炼,据调查的老师反映,学生在上完体育课后上其他课程,很难进入上课状态,而且进行大运动量练习后,很影响上课的效率。高中的班级管理一般是由班主任控制,班主任多数不支持学生在高中期间运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很多班主任也知道学生长时间在教室内学习对身体没有好处,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以及学校层面的影响,多数班主任仍然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学习功课,少锻炼。个别班主任对班上爱好体育运动的同学进行打压,理由是影响班上的学习风气。由于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合理的体育锻炼遭受打压,使学生对体育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阻碍了学生体育意识的正确形成。
从学校管理层面认为,现在各所高中的竞争在于高考上线率这个硬指标,因此学校所有的资源应该投入到提高高考上线率的管理上,从峨眉山市的情况看,很多高中对数理化等老师需要的教学资源配置不遗余力,而对体育投入的态度比较谨慎。现在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体育课程上课的风险性又增加,从调查的几所中学来看,都有体育运动受伤的学生,因此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对学生体育运动出现不支持,不鼓励的态度。放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学校对体育课程设置管理没有很严格的措施,另一方面对体育器材的投入比较少。
4.2 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看法
笔者对峨眉山高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体育调查,目前很多家长在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下,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也和学校一样不支持、不鼓励,家长多数都是这种观念:虽然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但是高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等考上了大学有的时间锻炼。以下是峨眉山市高中生的问卷调查:
从上面的调查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全国的家长,峨眉山市的家长要好一点,他们主动为孩子购买体育用品的比率和主动要求孩子锻炼身体的比率要高一些。但是现在的都是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的,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一家人都围着他们转。个个都是家长的掌中之宝,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在上体育课时累着了或是伤着了,他们会心疼。希望他们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能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体育锻炼,通常家长们都认为是在耽误学习时间。“成绩第一,其他其次。”这是峨眉山家长普遍的观念,也是造成学生体质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高中生告诉笔者,上高中后功课很紧,父母都紧盯着他们的学习成绩,他们根本没时间去运动。
峨眉山市高中生的家长大多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花太多的时间在锻炼身体上,其实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身体素质的下降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才看到了上面三个调查表上反映的内容。
4.3 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根据笔者发放的问卷(随机抽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其中男女各50人),调查表明高中生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占58%(其中男生74%,女生只有26%),愿意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占38%,但每周能自愿参加两次以上体育运动的却只占了30%。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可是由于升学的压力和学习时间紧迫,使得他们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还有的学生则愿意在闲暇的时间去上网或是逛街。
从采访的学生中了解到,参与体育运动的比例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一现阶段可供学生锻炼体育身体的体育场所以及体育设施较少,第二现在娱乐的手段多样,特别是电子竞技运动的兴起,很多学生认为参与电子竞技也是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而且电子竞技简单便于开展,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第三体育锻炼太累,而且一个人自己锻炼很枯燥,找不到人一起锻炼。
5 建议与对策
5.1学校重视体育课程的作用
现阶段,高考是检验一所学校办学的指标,但是学校不应为了高考而放弃体育课程的作用。在高中新课改的普及下,很多国家级重点中学已经认识到学习能力并不是衡量学生的标准,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是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最好的一种方法,因此很多中学不仅是把体育课程增加,而且增加了很多体育项目,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峨眉山市要想改善高中生的体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体育课的改变,由点及面,全方位给学生一个体育锻炼的空间,进而提高体育运动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上,学校应该重新审视体育课对理论学习的促进作用,尽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把体育课作为学生掌握一种锻炼的技能,提高未来生活质量的一种有益的活动。在体育课上的设计注意集合学校学生的特点,重点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而是诱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出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5.2 家长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很多家长在高中阶段都担心孩子由于参加体育锻炼而影响学习,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习非常有帮助。而且体育锻炼对学生释放压力,缓解学习疲劳是一种积极的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生在家里学习期间,家长应要求学生一周锻炼1到2次,锻炼尽量以身体素质项目为主,锻炼都走出家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或者是到体育场馆,多感受体育气氛,激发体育兴趣。
5.3 学生自发参与体育锻炼
学生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实践者,具有很大的能动性。提高身体素质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学生的参与。学生应该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把体育当做是一种特殊的学习实践活动,从思想上改变体育锻炼是影响学习的偏见,亲身参与体育锻炼,争取做到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对待,课后每周到户外锻炼身体,多参与一些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做到劳逸结合。而且峨眉当地有世界旅游景点峨眉山,到峨眉山爬山进行户外运动现在也是一种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因此学生尽量可以利用身边的体育资源,每周约上几个朋友,进行爬山活动,从而慢慢改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温祝英.对学生体育运动损伤现状及其致因的探讨[J].体育世界,2008(01).
一、转变家长的态度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历来就有很多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孩子的学习方向和学习态度,关键在于学校和教师。其实家长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因为孩子最听的、接触最多的还是家长,包括孩子的教育费用等都是家长负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取向。这是实际生活中的存在的事实,因此要想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就要从家长做起。具体的办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利用家长会的时间,和家长做好沟通。家长会是家长和教师互相沟通的良好机会,在家长会上,教师首先可以讲清楚体育的重要性,告诉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就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不能保障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也就谈不上考名牌大学的可能,有一个好身体是一切的保证。教师在会上可以邀请一些体育方面比较有名的人士,现场为学生讲一讲体育锻炼的有关知识和好处,也可以请家长谈一谈对体育的认识,找出家长心中的根结,帮助他们进行分析,解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尽量打消他们不正确的学习观。
2.做一些体育知识展板。体育知识展览,可以很好地向家长宣传体育的好处,对改变家长的意识有一定的作用。其中可以包括体育知识,体育锻炼的好处,我国体育荣誉展,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害处等内容,邀请家长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参观。教师还可以借机会为家长发放一些体育知识宣传册。通过这些措施的宣传,我们相信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进,当然不一定会在短期内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果。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讲一讲大道理,那样效果会很差,因为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他们对于事情的判断不一定会正确,所以教师空洞地讲大道理,学生会感到厌烦,甚至反感,到时就会适得其反。所以做思想工作要讲究方法。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印发体育小知识宣传册。我们学校专门针对学生不愿上体育课这一现象,编写了一本小宣传册,其中以三字经的形式把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体育锻炼的意义编入其中,学生听起来既朗朗上口,又简单好懂,并且容易记住。三字经的形式,是完全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做的,因为中学生还是脱离不了少年儿童的共同特征,这样做,深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课余时间,就把体育知识记住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利用竞赛的形式宣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之后,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次体育小知识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以班为单位组织进行,每班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五名。获奖者除了给予一些体育用品的奖励外,还在学校广播上进行表扬,在学校展示台上展示获奖者名单,并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这种形式的竞赛,学生热爱体育的热情又被点燃了。
三、创新体育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的魅力来源于体育教学形式的创新。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许多体育教师上课形式简单、枯燥,没有吸引力,使学生对体育课丧失了兴趣。在刚入学的时候,学生因为对体育课所知不多,加之好奇心驱使,所以才开始上体育课还有较大的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加长,就会因为教师教学形式简单乏味,而变得厌烦体育课。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见许多教师上体育课就是刚开始让学生做一做伸展运动,活动一下筋骨,而后让学生站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而后让几个学生做一做,就解散让学生自己练习,一节课就在这样的几个简单环节中匆匆而过,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又怎么能够引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呢?所以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形式,增加体育课的吸引力,我们就采取了体育课的创新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时,我没有给学生讲解投球要领和方法,而是让学生先开展了一次拔河比赛,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进行轮回赛,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场上的气氛很热烈。在进行完拔河比赛之后,我就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学校在下星期要进行篮球投篮比赛,咱们有没有信心参加?”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有信心!老师快教给我们怎么投篮吧!我们都等不及了!我们一定要夺第一,为我们班争光!”因为我巧妙地利用了学生愿意参加有竞争性的活动的心理特点,所以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就主动地要学习篮球投篮动作,效果比教师严格地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学,一边练好出很多,而且家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
一、体育习惯的特点
1、后天性。
体育习惯是通过后天习惯而成的。在一贯的教育要求下,使个体行为具有方向性和坚持性。参与体育活动的经常化和运动技能达到熟练化有助于体育习惯的养成。显然,体育习惯的养成要靠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力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强调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2.巩固性。
从体育习惯养成过程可看到它源于在某种时间、情境下的练习和重复,痕迹的加强使行为倾向明显。实践证明,凡有体育习惯的人,条件具备了会积极锻炼,条件不具备(如天气变化,环境变迁等)他仍要创造条件去锻炼。他的体育行为已经从“必须遵守变为习惯于遵守”。
3.指向性。
体育习惯与体育需要紧密相连。因此,它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首先指向于自身的心理过程,把体育需要转化为锻炼动机,再把动机转化为行为。例如,有晨练习惯的人,一觉醒来就会提醒自己,“快起床该去锻炼了”。其次它指向于满足习惯要求的外部条件,如服装、器材、场地、活动内容等,具有指向性才能保证习惯转化为行为过程,并使行为过程始终围绕习惯所指向的内容展开。
4.省力性。
体育习惯一经形成就可以成为体育锻炼行为的内部动力。此时主体的行为是靠内心驱使的,而不靠外来的约束或强制。由于体育参与的需要而顺畅地转化为行为,无须内心斗争或意志努力。同时,借以满足习惯要求的动作技能也在不断练习中更加熟练,它的自动化系列程序对习惯展现为行为也起着省时省力的作用,使体育锻炼的效果大大提高,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此相反,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如爱睡懒觉,那么要参加晨练就很困难,必须付出意志努力,而且在情感上感到不悦甚至痛苦。所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二、体育习惯的培养
1. 从小培养。
古语说“养其习于童蒙”。从小培养可以事半功倍。《汉书。贾谊传》中写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喜爱身体活动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9——11岁的儿童最需要身体活动。因此,积极引导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既符合他们的需要,也容易养成他们的体育习惯。
2. 技能指导。
体育习惯是一定条件与一定运动技能自动化行为方式的连接。所以,运动技能是体育习惯的表现方式。为此,在中小学体育中把锻炼身体,掌握技能与习惯培养统一起来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实践证明,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体育兴趣就强烈,表现出更大的活动欲望,体育习惯也易于形成。因此,通过技能指导的途径来培育体育习惯,比培育了体育习惯再去提高运动技能更现实、更有效。
3..坚持实践。
练习是形成习惯的必要条件。任何习惯的养成都必须付诸实践,只有坚持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行为习惯。为此,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提供具体的学习榜样,激励其参与行为,方能使他们的体育习惯在实践中得到培养。
4.不断强化。
养成体育习惯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不少学生经常下决心进行体育锻炼,却坚持不下来,其中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外部和内部的强化。对那些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行为要给予积极的强化;对那些体育锻炼的中断行为要给予提醒和引导。外部强化的手段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褒贬、集体舆论、批评奖励等。然而,内部强化较之外部强化更为有效。因此,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寻求参与活动的“能源”,不断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加深对体育锻炼价值的理解,特别是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锻炼的身心带来的好处。
5.外部条件。
关键词:高校中年教师 参与体育活动 社会学
前言:本研究从社会学研究层面出发对影响中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全日制高校在职中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在西安12所高校确定586名在职中年教师为调查对象。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资料确保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访谈法确定研究的思路与整体规划,确保研究方向正确;运用调查法获取研究对象与本研究有关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1、对健康的认识。调查中发现,11.2%的人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很好,34.5%的人认为较好,48.8%的人认为一般,只有5.5%的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好。许多人对健康的理解是“因为我没病,所以我健康。”这种对健康的片面认识,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健康的价值取向和维护健康而付诸的行为。为此,我们就人们平时的疲劳状况作了调查,25 8%的人常感到疲劳,65.8%的人时有疲劳,只有8.4%的人没有疲劳感:身体疲劳占42.4%,而身心疲劳占40.8%。
解决高校中年教师亚健康这个问题不能只依靠药物,主要应该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或其它休闲娱乐方式进行调节。我们对教师“有偿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意向作了调查,结果是积极的。“可以考虑”参加有偿体育活动的合计占调查总数的86.6%,说明绝大多数教师愿意花钱参加体育锻炼。
愿意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中年教师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深刻理解体育锻炼给自身带来的好处,也就是说从体育锻炼中尝到了一定的甜头。调查中了解到一些肥胖的中年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身体形态指标达到了标准水平,原来一些不适的症状(如:胸闷气短、有事头晕等)也随之消失,这使得这部分中年教师更注重体育锻炼的作用和功效,从而更注意体育锻炼。
2、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动机是人们做事的主要动力来源。体育锻炼自觉性的形成.要求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并理解体育的价值和它所具有的效果.明确个人通过锻炼期望获得的目标。
在实际生活中,高校中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呈多元化的趋势,而且往往并不是某一种动机单独在起作用,而是多种动机交织在一起,共同推动着教师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经过调查发现,教师普遍比较认同的体育锻炼动机依次为:健身、娱乐、完善、交往、求知等。西安高校中年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不强,影响了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实践,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对健康认识和体育锻炼的作用效果了解不够深八。从文化背景和传统生活方式这两个角度来解释中年高校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或者说动机不强等问题,大家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了。
3、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分配。高校教师工作时间相对稳定,又有寒暑假,一般人认为高校教师的余暇时间相对较多,但实际上由于中年教师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目前教学、科研、院系建设等工作以及校区的郊区化发展,致使其闲暇时间并不充裕,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难以保障。下午和晚上是西安高校中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首选时间段,即高校教师多选择在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
在被调查者中,48.4%的教师能有规律地参加每周至少一次以上的体育锻炼,20.2%的教师能坚持每周锻炼三次或三次以上,另有31.4%的教师偶尔锻炼并且没有任何规律。因此基本上可以与不锻炼者划归一类。中年教师没有长期持续锻炼的原因主要有:1}家庭负担过重和工作压力过大使他们参加体育锻炼在客观上受限制,超负荷的工作使之过着一种预支生命的生活:2)年龄上的优势使中年人忽视了体育锻炼,由于此阶段正属于人生精力充沛的阶段,因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健身的需求不迫切。锻炼缺乏明确的目的性:3)中年教师社会角色繁多,而且许多角色不容回避,极易产生“角色冲突”,是“角色冲突”严重困扰着中年教师健身意识观念的形成。另外,高校校园郊区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分校区,教师上班下班不再像以前只在一个市内的校区,现在在路上耍花费更多的时间,通过初步调查目前一般教师花在路上的时间要比10年前多出至少一个小时,这从客观上限制了诸位老师从事体育锻炼。
4、参与体育锻炼的健身环境。高校教师进行体育锻炼所选择的内容,按主要选择的项目排序,男性以球类、步行、跑步类为主,占所选项目的80.5%。女性以小球类、步行类、舞蹈为主,占所选项层的73.2%。选择项目排序可以看出男女性别需要、兴趣和能力的差异。但步行类均为初选项目内容,原因可能是由于步行类便于进行,活动强度较容易控制,并且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缘故。从锻炼内容看,女性倾向于选择传统的、展示人体美的体育活动项目;男性则倾向于富有竞争性的项目。锻炼场所以本校体育场(馆)、公园、马路、空地、办公室或居室为主,占78.4%;去经营性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场(馆)的人只占10%。在锻炼形式上,多数人以个人锻炼为主,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或参与社区活动次之。在高校中年教师进行锻炼的场所中很少能见到有一定水平的指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