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逆向思维往往与我们的正常思路相反,但是对于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却有着非常重大的用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逆向思维,通过对概念、定义、习题的反复练习,使学生形成使用逆向思维解决习题的习惯,从而增强自身的学习效率.
一、教学中渗透逆向思维的重要性
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知识,打破顺向思维的定式,更有利于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达到,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探求多种不同的思路,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来求解习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生成逆向思维,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数学知识,开发了智力,而且能够多角度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
1. 加强举反例训练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我们可以举反例,举错误的例子,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发现并指出错误,这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很好的一种方法. 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质数一定是奇数.”教师给出一个数字2,让同学们观察是质数还是单数,同学最后得出结论,2是质数,但2是偶数,从而得知“质数一定是奇数”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这道题目很好地说明了举反例试验.
2. 对概念的反向理解和运用
在学习新概念时,有的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不容易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概念的反方向入手,多做习题,使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既可以把题目做得又好又快,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还可以培养逆向思维的好习惯. 例如,在小学第十册教材中学到关于分解质因数的题目中,有这样一道题:找出下列是分解质因数的选项 ( ). A. 3 × 5 = 15;B. 15 = 1 × 15;C. 1 × 15 = 15;D. 15 = 3 × 5. 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根据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生不难看出题目中的正确答案应选D.
3. 逆向思维的训练方法
小学数学中有许多“互为”与“互逆”关系的概念:如“互为倒数”、“互为倍数与约数”、“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正比例与反比例”等等.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正反两面去思考与理解这些知识,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本身,还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A. 2的倒数是 ( );B. 3的倒数( );C. 18是( )倍数;D. ( )的倒数是7;E.( )的倍数是9;F. 4的约数是( ).
在小学数学中,有很多公式需要掌握,公式是抽象的,有的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逆向思维法,从相反的方向去解释问题,或在习题中,运用逆向思维去解题. 这样既可以更快地作出题目,又可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含义.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例如: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出示下列练习题:一块三角形的塑料面积是9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10平方厘米,这块三角形塑料的底边长是多少厘米?组织学生思索,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可以逆推出三角形的底 = 面积 × 2 ÷ 高,由此可列式为:90 × 2 ÷ 10 = 18(厘米).
倒推法(还原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即从题目所叙事情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倒着分析推理,追根究底,逐步靠拢所求,直到问题解决. 加强倒推法的训练,既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也可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注重教师“教”向注重学生“学”的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
二、以阅读自学和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要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努力提高自学能力。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四、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渴求解决未知的力所能及问题的心理,在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出问题,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问题必须是学生想知道的,高低适度,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认知冲动,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
二、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
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1、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2、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与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4、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让学生调查统计本校学生周体育锻炼时间的分布情况,本班同学家中每月开支情况。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道德。
四、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逆向思维
这是一种被人为地同化了的、定向的、单一的、线性的、机械的、最省力的思维方式。它极大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容易导致习惯性和惰性。
逆向求异思维的敌面是低层次求同思维。应该说,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求同思维弊端。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表现思维活动。文章是思维的果实。然而,多少年来,我们的写作教学,却不经意地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致造成学生作文因思维的简单僵化而使然的结构的公式化,语言的模式化,以及思想的板结化,进而助长了他们少年老成的“八股”文风。问题还在于这里隐藏着一种潜在的危机:教师授之以法,学生受之以法;教师要求种“瓜”,学生不得“栽豆”;教师法定种房前,学生依法不得栽屋后。有的老师的那一套写作训练方法,是他当学生的时候从教师那儿学来的,而老师的那一套又是从他老师的老师那儿学来的。这种多年不更的所谓经验就遵循着同一思维轨迹,同一训练方式,得以代代相传,陈陈相因。于是,一种僵固的思维定势就这么无意识地形成了。我们称这种思维定势为封闭型低层次求同思维。
这是一种被人为地同化了的、定向的、单一的、线性的、机械的、最省力的思维方式。它极大地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容易导致习惯性和惰性。
令人悲哀的现象还在于,我们许多学生果然学会讲“阿毛的故事”了。以校@文学社的学生为例。这些本来是作文尖子的学生,往往一开始就由硬性模仿而步入求同思维的胡同。
青年学生习作始于模仿可以,但不能止于模仿。止于模仿,便误入沼泽。这是低层次求同思维的悲剧。
严重的问题是,“求同思维”正向低龄化蔓延。按理说,现在的孩子真幸运,他们接触的是变数颇大的世界,西方优秀文化的输入对他们的思维成熟带来了营养剂,电视、电脑等新技术使他们的思维过早地驰入信息“快车道”。这些是他们的祖辈、父辈所望尘莫及的。但是,他们并没有褪尽祖辈、父辈身上的习性,仍然承续着低层次“求同思维”的遗绪。小孩的思维“求同”于谁?当然是大人。诸如在家“求同”于父母,在校“求同”于老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谈了亲身感受,说,在现场采访过程中,最难采访的对象是孩子,因为他们很少有自己的话,大多是大人们的套话。思维“求同”于大人,言辞能与之“求异”么?大凡新学期开学,很多班主任想听听新生谈谈新学期的打算,殊不料这些同学嘴里“吐”出的打算竟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好好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用词的雷同率几近100%,真可谓“异口同声”。“求同思维”竟然导致了孩子个性和想象力的“瘫痪”。学龄前,孩子的思维“求同”于父母;入学后,长期的应试教育又助长了孩子的“求同思维”,与父母、教师双重“求同”,使孩子的鲜活性、灵性、想象力被“教育”得所剩无几,即使有人“求异”,也会被视为“另类”。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与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沉迷于“求同思维”的孩子犹如这类“早熟”的果实。救救孩子!别让他们“很快就会腐烂”!当然,倘要救孩子必先救自己――大人们尽快地走出“求同思维”的怪圈。
走出求同思维的围墙,要改革“阿毛的故事”这就要请出逆向思维训练。其实,古人所谓的“翻案法”,就讲的是逆向思维。晋代的陆机说:“谢朝华于己披,启夕秀于未振。”宋人杨万里指出:“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诚斋诗话》)清末刘熙载总结大文豪苏轼创作的一大艺术秘诀即:“善用翻案。”(《艺概》)
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两句名诗:“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新翻,即翻案创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且看他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一反古之哀秋悲秋的萧条景象,创出立意高远的清词丽句,是千古绝唱,可视为逆向翻案的优秀成果。
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逆向思维,我们不妨用一个具体范式把它表示出来。
逆向思维范式:P1――S――P2
批判性思维是当下国际国内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缺少这种思维的培养和运用。随着新课改对学生创新能力更多的要求和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好的练习场,而研究性写作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最好的实验室。
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及本质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内涵
思维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现象。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形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它包括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性思维精神两方面。它既是一种思维过程又是一种思维品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能在独立思考基础上有根据地做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决定,并能时时进行自我反省的,全面的思维。
二、研究性写作教学的特点
“所谓研究性作文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性题目,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收集资料,加工和处理资料,并撰写成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这种作文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具有多方面的特点。
(1)研究性作文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的最大区别是: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而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知识、怎样思考。正如卡尔·皮尔逊所指出的:“真正的教育不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是训练人的思维的过程。”
(2)研究性作文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研究性作文的写作是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的,一般来说写作材料会相当充分,描述或论证会比较客观而全面,也比较完整。
(3)研究性作文的结构大多具有规范化的特点,语言平实无华
研究性作文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要求语言平实、准确、简明,要正确使用相关学科的术语及实证材料的数字与图表。
(4)研究性作文的选题没有普适性,而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传统的中学作文的特点使其命题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一般情况下,一个合适的题目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可以写。研究性作文则不同,由于研究性作文的前提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目前我国各地学习条件差别悬殊,需要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大量图书资料的课题就不适合农村学生,自然环境也不大适合城市学生。因此。研究性作文只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具有明显的环境或区域特色。
三、在研究性写作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途径
写作是一项挑战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写作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应该注重给学生更多的思维自由。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体验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努力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并发表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见解。
1.习得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方法——实证
作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很多,其中一个关键性的方法是加强逻辑论证的学用。通过学用逻辑论证,将学生的日常观察和知识积累转化为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品质和技能。我们倡导教师在研究性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学用实证,并不是简单地学习理论的东西,而是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这里,我们主要强调学生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式的写作中走出来,通过实证,在实践中锤炼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心声。所以,在研究性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当让高中生从政治化、样板化、从众化的恶性循环圈内走出来。只要是真实、健康、生活化的体验,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用尸体写作——文人自杀现象的探究与思考》这篇研究性作文就是很好的实证例子,现节录部分内容,如下:
以上对文人自杀原因的归纳只是一种总体概念上的阐述,只是回答的一个大概。下面是对文人自杀的详细解读。文人自杀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文化作为政治附庸下的长恨悲歌……第二,时代水土不服者的最后归宿……第三,纯文学式的自杀……
此文作者通过对历史上文人自杀进行实证,最后得出了自杀的原因,运用实证很好的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根据论文第一部分的论证,我们知道,研究性作文具有系统性的特点。由于系统性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性,这便决定了研究性作文逻辑性强的特性。于是在写研究性作文时,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便能得到很好的获得和应用。
2.拓展批判性思维的想象空间——求异和逆向
求异思维就是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路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求异与创新”。逆向思维是指以怀疑和批判的倾向进行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往往融合在一起,求异思维中包含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也是一种发散思维。对于写作来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是指旧说,另立新说,表达不同于常规的看法和见解。研究性作文不同于其他作文的特色就在于从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搜集、整理、分析资料,从而得到自己独特的观点。要想使观点标新立异,必须使用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通过求异和逆向这两种方式,拓展了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想象空间,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具体做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消除各种思维定势,拓展思维广度。当我们确定了一个思考对象,应围绕着这个对象来思考,但是一个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冲破思维定势的阻碍和扩大思考范围,把这个对象放到更广阔的背景里加以考察,从而发现它的更多的属性。
其次,扩大观察范围,增加创意素材。由于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对于司空见惯的事物并不真正了解。写研究性作文的前提就是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假如研究课题没有新意,空洞无物的话,作文写作就意味着失败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在研究性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观察,转换视角,发现事物的多面性,为写作增加有新意的素材。
3.强化批判性思维的思想力度——质疑和批判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很难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所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从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汲取知识的营养。研究性写作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课题,并运用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广而不精,要想从中提炼素材,必须要批判地提取和搜集资料素材。高中生需要用质疑的眼光和批判的精神进行研究性作文的写作。
当质疑和批判反复的被使用,久而久之,高中生便会养成运用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从而强化了批判性思维的思想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4.
[2]转引自金言,屠树勋,徐桦君.研究性作文教与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9.
一、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教学即研究,而不是现成知识技能的传递,哪怕所传递的知识是很好的,教学的核心就是催生学生新观念的产生,学生不是装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也不是“填装人”,更新了教育观念,教师才会从“指挥者”走向“引导者”,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施以引导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各种观念、思想、规律、方法的发生成长过程,(简接的)体验数学家是怎样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新问题、归纳总结成一般规律,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影响、引导学生,而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传统教学中以知识结论传授为主线的传递性教学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学。
二、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要突出在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上
需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但在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方法上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我的做法是:
1 努力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有教师辅导的,很多知识还是靠自己钻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积累得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应鼓励学生自学,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表明,自学能力强的同学,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强,学习的深度,广度就强,学习悟性就强,学习技能就强。
教师要对所探究内容做深度思考。如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中的“欧拉公式的发现”一节学习。教师首先要问自己,当时的那么多数学家中,为什么唯有欧拉能发现公式?他是怎样发现的?是否有观念和方法上的创新?对一个多面体,以前人们认为他是由“面”组成的一个不变形的“钢体”,而欧拉跳出前人的观念,认为多面体的面是由弹性十分好的橡皮薄膜做的,这样的话,可向其中充气让其连续变形,还可把多面体沿一条棱撕开,展平放在平面上,这样多面体顶、面、棱之间的关系V+F-E=2就得出了。从这个过程可看出,欧拉之所以能发现公式首先做了观念的创新,认为多面体的面不是“钢体”不变,而是橡皮薄膜做的可伸展。另一个是在新观念下的方法创新,把多面体当作玩童手中的玩具,向其中充气、撕开。所以观念和方法的创新是欧拉公式产生的原因。这些实例,是开拓学生创新思路的最好范本。对学生创新思想和行为评价上要宽泛。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或别出新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做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是否有观念和方法的创新。
2 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画家齐百石说过:“画人所不画,不画人所画。”道出了他作画出新的秘诀。画画如此,数学亦然。引导学生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学生运用侧向思维。
3 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
创新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21世纪的通行证。我们教学时,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能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三、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新思维的环境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为此,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型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既要学习和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等学习方法,又要吸收传统的教学学习方法,针对具体探索问题的特征,将其综合应用,灵活恰当应用。
充分应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素材,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创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实践过程中习得的,靠背诵和记忆是学不到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爱护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
摘 要 推铅球训练在体育类中属于力量性比赛项目,不但要求练习者具备一般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还要求具有适合推铅球练习所要求具备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巧。文章结合训练实践,阐述了原地推铅球的技巧和铅球出手训练方法。
关键词 原地推铅球 技巧 铅球出手 训练 方法
铅球是世界田径赛场上的传统项目。作为田径运动中重要投掷项目的推铅球,可促进练习者增强体质,发展和增强躯干以及上下肢的力量。推铅球训练在体育类中属于力量性比赛项目,不但要求练习者具备一般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还要求具有适合推铅球练习所要求具备的专项素质和专项技巧。下面,结合训练实践,谈谈原地推铅球的技巧和铅球出手训练方法。
一、原地推铅球的技巧
原地推铅球可分为四个阶段:持球阶段―预备姿势阶段―用力阶段―维持平衡阶段。
(一)持球阶段。持球阶段包括握球阶段和持球阶段。握球阶段是练习者用手指握住铅球球体,手指力量好的练习者适宜用四指分开的方式握球,手指力量较差的练习者适宜用四指并拢的方式握球。持球阶段是练习者将铅球放在右下颚和肩窝处,用手指抵住铅球,持球的位置要保证正确,以免造成出球时的掉球及脱手现象。
(二)预备姿势阶段。练习者两脚前后开立,前脚的脚尖与后脚的脚后跟置于同一直线上,前腿尽力伸直,后腿膝关节向内紧扣,力量落在后腿的前脚掌上,上体向后略弯曲,双肩与投掷方向相垂直,腰部要做到充分扭紧。
(三)用力阶段。练习者后脚蹬转,积极送髋,形成超越器械的反弓形动作,在左臂的引导下,上体快速挺胸抬起,同时右臂的大臂带动小臂发力推球,在铅球离开手的刹那间,用手指拨球。
(四)维持平衡阶段。铅球离手的同时,人体向前用力,身体会向前冲,要快速交换支撑腿,降低重心,以维持身体平衡。
二、铅球出手训练方法
推铅球的专项素质由专项力量、专项速度、动作速度以及专项耐力组成。铅球成绩以落地距离为标志。铅球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与落地距离关系密切,铅球训练中,必须重视铅球出手训练方法。
(一)出手方法训练。(1)练习者距离墙面1m,面对墙体站立,右手将球放在右肩颈部,左手扶住球,伸开手臂将球推至墙上,中食指迅速用力按住球,然后两手将球接回。注意将球推至墙上后,做到屈腕和中食指用力拨球,边做边体会扣腕拨指的动作状态。(2)练习者面对投掷区站立,将矿泉水瓶里面装上大约2/3的沙子,右手反握矿泉水瓶于右肩颈部,大拇指垫于瓶底,然后做以下动作:屈膝―蹬地―伸臂―扣腕―拨指―推出矿泉水瓶,要求瓶子在空中成直立状飞行。主要体会上、下肢用力顺序和正确的推、拨动作。(3)练习者两脚开立,右手持铅球于右肩颈部,左手扶球,然后把球快速垂直推向地面。要求球的落地c在两脚之间稍前处,主要体会快速出手的肌肉感觉。(4)在(3)的基础上,上体向右后转并屈膝,然后,快速蹬地、转体、收腹、伸臂、顶肩把球垂直推向地面。要求用力顺序正确、动作连贯不停顿。主要体会蹬转快、伸臂顶肩快、拨球快的三快动作。
(二)出手动力训练。(1)做斜身仰卧起坐:20×3组。(2)做卧推:10×3组。(3)做双腿负重屈伸:20×3组。(4)做悬垂转体:10×3组。(5)做双臂负重上举:20×3组。(6)进行50m加速跑:3组。
(三)出手角度训练。(1)练习者与同伴一起做蹬、转、伸、抬体徒手模仿练习。模仿者做好预备推铅球姿势,同伴在其后面抓住其右手,模仿者反复进行蹬转伸抬体练习,要求提脚跟、蹬地同时送髋。主要体会全身协调用力。(2)做好预备姿势对墙侧向站立,蹬伸转髋、抬体、顶肩不伸臂,利用蹬、转、抬、顶的速度将球弹出。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蹬、转、挺、抬、顶依次用力。主要解决练习者只注重上肢用力,而不会下肢用力的问题。(3)在距离投掷区5~8m的地方,设置一个平行于投掷圈延长线、高2.5m左右的橡皮筋,练习者用完整技术将球推过橡皮筋,要求推球时展体增加出手角度。
(四)出手爆发力训练。(1)手指俯卧、连续抓不同重量的铅球。(2)用不同重量的杠铃快速前推、斜推、原地推不同重量的铅球。(3)连续蛙跳、阻力负重连续滑步。(4)负重进行体侧屈一体侧转的练习,用橡皮条牵拉完成技术动作,身体超越器械的练习。(5)负重半蹲起结合提踵的练习,持不同重量的铅球完成推铅球技术动作。(6)各种跳跃练习,快速跑练习。
(五)出手速度训练。(1)用完整技术推矿泉水瓶或垒球。要求尽量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主要体会快速用力的肌肉感觉。(2)侧对墙推铅球。距离墙体7m左右,在投掷线与墙正中间设置一条平行于墙,高2.9m左右的橡皮筋,从墙高2.9m处,向下画三条间隔0.5m与地面平行的横线。练习者用完整技术将球推到墙上,在球不越过橡皮筋的前提下,在墙上的落点越高越好,球出手的速度越快,飞行的弧度就越小,在墙上的落点就越高。不破坏完整技术动作,主要体会爆发式用力的肌肉感觉。
三、结语
推铅球的完整技术是一种科学的连续性动作,做到整个动作合理,协调、连贯地完成,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注重推铅球的技巧和铅球出手训练方法,能保证推铅球技术动作得以顺利完成,从而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强.体育生原地推铅球技术“逆向思维”教学程序研究[J].体育教学.2015(2).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
平面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是技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化素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是创造力的集中表现,通过运用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等形式,来对人脑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再处理的过程,是聚合思维的集中表现,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集中为一体,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提供了便利。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一项集数字技术、电脑技术、艺术创意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对提升品牌销售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该项课程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平面广告设计的效果,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直接关系。目前,技校的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了平面广告设计的理论知识及设计软件操作方法,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升,但是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却较差,审美水平、想象力及思维创新力都相对较差,导致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无法实现创新,模仿他人现象频出,不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基于这一现象,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诱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独创性及新颖性思维成果,推动平面设计行业发展。
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形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具体的内容及形象为主的思维心态,通过对触觉、听觉及视觉进行再利用的过程,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提升信息加工及处理能力,要明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出合理化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艺术形态的合理构建,提升平面设计教学效果。形象思维自身展现出了较强的细节性、可感性及直观性特点。形象思维训练和培养作为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促使设计人员洞察力及想象大大提升。另外,基于形象思维能够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强化人们的视觉感知能力,增强对图像的认知及理解能力,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去,提升广告设计创意效果及广告的宣传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自然及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观察,能够直观地了解社会活动,强化对自然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观察美丽的景色,从景色中提炼出素材,将素材融入平面设计中。并要求学生大量使用图像,将图像与产品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够透过图像了解到产品的含义。并且通过将身边的素材融入产品创作中,增强了人们的亲切感,有助于提升产品价值。
(二)聚合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聚合思维主要是指将广阔的思路汇聚成一个焦点,通过对现有的资料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来得出一个逻辑结论,该项结论具有方向性、逻辑性、条理性。在进行广告设计中,会使用大量的色彩、线条、文字及图形,将这些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来构成特定的空间布局,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布置。聚合思维设计强调对创意构思的表现,在设计过程中,要满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坚持整体布局方式,凸显广告的独特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及培养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广阔的思路汇集在一起,强调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基于综合考虑及权衡,构建准确性及合理性的设计方案,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及处理,采用概括、归纳及类比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收集了手机平面宣传广告,例如,OPPO手机、ViVO手机、华为手机、苹果手机及小米手机,同类商品广告设计方法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让学生找出这些平面广告存在的本质特性,对共同点及不同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自己的想法整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广告设计建立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路融合进去,最终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法。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设计者要凭借自己的直觉、想象力、联想及灵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构建出新颖及独特的思维模式,该种思维方式展现出独特性、流畅性及变通性特征,是创造者思维本质特征的集中展现,加大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灵感。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要求学生各项设计工作要建立在已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实际的创作中。例如,教师给学生一个设计主题,产品为辣椒酱,定位为辣。首先要求学生进入角色。明确辣椒酱的定位,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在脑海中搜集有关辣椒酱辣的词语,红、热、上火、爽、流泪等。其次,对学生进行变通性训练。以上每个词语又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及联想,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力,如辣能延伸出来的词语有红—过年—喜庆—春晚—唱歌———辣妹子—宋祖英;还能延伸出热—出汗—空调—凉风—沙尘暴;上火—长痘—丑—面膜—护肤品。通过该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四)联想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联想思维主要是指受某种外因影响,避免在不同的表象下,人在记忆表象系统下所产生的一项联系性思维活动,联想的方式包括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及相似的其他现象等。能够透过相似的现象推理出深层次的逻辑内容,进而来产生某种新设想的过程。联想是想象思维中的重要工作,通过联想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新的事物,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更具跳跃性,使学生在纷杂的事物中,探寻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将原本不同的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提升问题解决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时,要选择一个主题,从而使学生联想出更多与之相关的主题。例如,在NINEWEST平面广告中,用双手摆出女性穿高跟鞋的姿态,广告语为用手做鞋,寓意是用灵巧的手创造出完美的鞋。再如,在沙宣洗发水的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十只手指向上拖住瓶底,手指头向上联想成梳子,广告的寓意是用手将秀发梳理柔顺,展现出了洗发水柔顺的功能。
(五)跳跃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想象力是一项抽象性较强的概念,通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相关方法对事物进行创造,进而来提升事物价值的过程。联想法是平面广告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跳跃性思维,进而来完成对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该种思维方法将学生从禁锢的思维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思考的机会,解除了学生的思维禁锢,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目的,更快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能够快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收敛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收敛思维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对事物探寻的过程,来了解广告的设计意图,寻找广告设计中的事物特征,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综合思考能力,能够通过思考结果,来完成对事物的调研及批判,提升广告设计效果,为平面广告设计提供策略。收敛思维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教师在运用该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针对课程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不受课程内容的束缚,与学生共同来找到探究问题的答案,并结合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设计出极富个性色彩的平面广告设计方案。王老吉平面广告设计中,将水、太阳和椰树作为主元素,中间的广告语为“青春正能量,我的王老吉”,与年轻人的思想不谋而合,整体的画面给人以年轻和青春的感觉。还有一则王老吉广告,将正能量作为标语,在平面广告上的宣传语为“奔跑吧,来一罐冰爽王老吉,拨开迷茫,青春向上”,平面广告的主要寓意是向人们传递正能量,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通过讲解这两则广告,让学生了解广告的设计意图,寻找两则广告中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思考。
(七)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转移性思考法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转移学生思维的形式,来达到对学生进行训练及培养的目的。除了引导学生从正面看待问题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反面进行广告设计,以一种侧面表达方式来看待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和培养的过程,打破了常规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束缚,有助于提升平面广告设计效果及设计质量。逆向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广告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侧面思考问题,并将思考的问题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中,通过逆向性思维设计方法,使人眼前一亮,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促进产品销售。本文从想象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跳跃思维、收敛思维及逆向思维七方面来论述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造性思维作为平面广告设计的艺术核心及艺术灵魂,广告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大大提升,确保设计出来的平面广告更具有艺术性及创意性,提升平面广告价值。
参考文献:
[1]章婷.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6(9):176.
[2]陈铭.浅谈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J].大众文艺,2016(5):249.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意思维
创意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再加上合理的想象而产生的新思想、新观点的思维方式。就创意思维的本质而言,创意思维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此过程或成果中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意思维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科学的思维方式,全方位地提高思维能力,更完美而有效地创造客观世界。
1 创意思维的源泉
创意不是随意、随便的空想,创意思维也不是胡思乱想,不着边际的编造和涂鸦。创意思维的源泉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各类信息、图片、书本资料等的整理、收集和学习借鉴。生活为我们的创意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离开对生活的热爱、观察和细心品读,那么我们的创意设计也将是很枯涩的,无血无肉的,不能产生有效的功能和作用。作为一个从事设计和艺术工作的人来说,就应格外对生活、对周边的事物、草木、鱼鸟虫兽等都要有积极的态度和敏感度去感受他们,了解认知他们,就如一片树叶在凡人的眼里和艺术家的眼里看出的是不同的结果一样。我们现在做设计,要追求环保,要做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而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不能说“绿色”垃圾塑料袋就是环保,不能说穿上一件绿色衣服就说自己热爱自然,绿色环保了,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认真细致观察,寻找那些合理的因素,那些维持人与自然存在的和谐因素,同时要发现那些破坏和谐的不良因素,在进行创意设计的时候,从大处着手,从小处中发现让灵感闪动的东西,以此来引导和激发自己的创意思维,汲取生活中的创意之源,让我们的设计更合理,更具有突破性和可行性。
当然,生活是设计创意的一个基础源泉,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也将世界乃至全球的距离拉近,各类信息、图片、书籍资料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设计领域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我们的创意思维训练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素材。设计本来就是一门涉及学科范围很广的专业和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也一定要借鉴他人优秀的创意作品,来引导和启发自己的创意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收集信息、图片和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如科技领域的,生物领域的,小说、散文等文学领域的,从中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为我们的创意思维训练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
2 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
有了对生活的热爱,观察和细心品读,有了对信息、图片、书籍等资料和知识的积累,这不代表我们就能设计出具有很好的创意作品出来,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方法有很多,也有规则或法则可循,我们必须认识和理解。虽然说创意思维不应该被许多规则和技法所限制和束缚,但只有对一定的规则、技法等的深入掌握和运用,才能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就如前面所说,创意思维不是随意的空想和不着边际的乱涂乱画,它是需要一定的形式美感和功能作用,这正如了解一个人要先和他交往,认识一件事情要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一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有许多方法、方式,我们常用到的有多向性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尝试多角度思考,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本质的透彻了解;放射性思维:就是紧密围绕一个中心,在与之相关的领域内成放射式地寻找一切与之有联系的信息,以此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换元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构成事物特征的多种元素,并对其中的某个要素进行变换,以寻找和发现事物的新特征;转向思维: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旦在某一个方向受阻,应该能够及时转向另一个角度。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应学会“旱路不通走水路”。对立思维:从常规思考角度的对立方向展开思维,从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出发,寻找突破的新途径。还有如:联想与想象,标新立异与独创性,广度与深度、求同与求异等等的思维训练方式。这里的每种方式、方法之中又遵循着一定的技巧和模式,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训练和练习,才能使自己能够深入掌握和灵活运用,并升华到能熟练、综合运用的程度,才能使我们的创意思维能够打开,思维得到真正的开拓。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头脑饱满知识,可能创意设计时也会一脸茫然,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同时,在生活中,随时留意身边的人、事和物,做个有心、用心观察的人,能主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去发现一些闪光的东西,激发我们的想象和灵感,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我们所积累的素材和知识才能更多,更丰富,为我们的创意思维设计作很好的铺垫,在进行具体的创意设计时,也不会感到很枯燥或束手无策,我们的创意设计也会如绽放的花朵,美丽而又鲜艳。
3 创意思维训练的意义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意,艺术设计更是如此。艺术设计的创意、创新和发展也体现着一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如今社会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共同发展,我们在创造某一产品时,不能只简单的考虑到产品的功能作用,还要考虑到产品的舒适性和美感性,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也要使我们的身心感到舒畅和惬意,即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精神的追求。同时,在进行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的时候,也激发着我们对艺术设计领域的责任感和对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责任感,每个时代对设计师和艺术设计工作者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挑战,我们当然不能回避,不能走在时代的后面,而是要用自己的创造,用自己的创意设计思维引领生活、引领社会的进步,为社会和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体现自身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玲玲.创意思维训练[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