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联网城市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物联网;智慧城市。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4-0062-04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HUANG Lai-yuan LI Jun-hui LI Yuan-qiang WU Bin CHEN Wei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Beijing,100120, China)
Abstract: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is like vessels on the human body, so it is the city's lifeline , which undertakes the tasks of carrying out a variety of city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r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ity needs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blood vessels all over the body.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China began too late in the absence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underground pipelines, so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ownership units scattered and the monitoring system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running is imperfect as many other issues .During urban construction, digging pipelines, pipeline leak aging and so on often happen, resulting in water break, power failure, gas stop, traffic disruption, communication disruption, which affect the urban operational quality and efficiency. Urban managers urgently need a means to administrate all underground pipeline networks together. Through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the spatial location of underground pipeline network, pipeline own life, pipeline load operation, the external effects and other information could be collected, which are stored in specialized databases. Professional analysis software can be used for analysis, then the maintenance of timely and reasonable measures for the treatment carried out. Underground pipelin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or through the pre-embedded sensors in the monitoring target. Management system is easy to access to the underground pipeline and the key parameters of the oper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key technical issues in the urban underground pipeline intelligence management system is given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underground pipeline;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Internet of Things; smart city
0 引 言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1],就像一个人身体上的血管,担负着城市中各种资源和信息的传输任务,城市的正常运转需要周身的“血管”[2]合理布局,统筹兼顾。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较晚,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地下管线规划和管理缺位,形成了地下管线权属单位分散[2],地下管线运行监测体系不完善、地下管线资料不全和位置误差较大的局面。在城市建设中,经常出现挖损管线、管线老化泄露等情况,造成停水、停电、停气、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等事故,影响城市运行质量和效率。
城市管理者迫切需要通过一种手段,将城市中所有地下管网管理起来,通过智能管理体系,对地下管网的空间位置、管线自身寿命、管线负荷运行情况、外界对其影响情况等信息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存储于专门的数据库中,再运用专业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及时合理的处理维护措施,将城市地下管网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防患于未然。
由于城市主要管网位于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信息可以通过施工资料获得,但管线自身寿命、负荷运行情况、外界对其影响的情况等以及与地下管线健康运行有关的其他关键信息如何获得?这在以前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物联网则可通过在监测目标上预先嵌入RFID射频反射传感器,使其轻松获得有关地下管线自身及运行情况的关键参数,从而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体系中的一个个关键技术问题。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体系的日趋完善,可以把城市管理中枢和城市各功能模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满足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实现城市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目标。
1 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现状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高质量,高效率运转的基本保证,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地下管线现状的资料是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城市化进程在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加速,城市整体时间上和空间上规划缺位等历史原因,我国许多城市在规划中对地下管线缺乏统一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因而不得不经常在城市中心区 “开膛破肚”、交通干线上“拉拉锁”;而城市地下管线施工中也缺乏标准的施工工艺和规范,管线铺设质量较低,达不到设计服务年限;城市地下管线施工完成后,管线资料残缺不全,有的资料精度不高或与现状不符等问题,都给后续城市建设工作带来不便;再有就是各种管线权属单位分散,各自为政,对本单位管线以外的其它管线分布、类型和权属等情况一知半解,从而影响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的科学性、整体性;另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挖断、挖穿地下管线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中断,进而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和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近年来,地下轨道交通设施的建设,使得地下空间的利用矛盾越来越突出,城市地下管网探测任务也越来越多,探测队伍和探测人员不断增多,采用的探测方法、技术要求和所提交的成果各不相同,给资料使用部门带来很多不便,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城市地下管网的综合智能管理体系。
2 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中的问题
2.1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管理的认识不足
由于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晚,我国不少城建相关部门对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生命线”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没有深刻认识到地下管线铺设、维护或者被损毁后所需要的时间成本、空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线改移、管线被挖损等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2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
近几年来,国家主管部门相继通过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建设部通过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各个地方也都出台了适合地方的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对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全国性关于地下管线从规划、建设、竣工、档案管理及综合性管理系统的法规还没有出台,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系统中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的地位还没有在法律层面确立。
2.3建设前缺乏统筹安排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起步晚,对城市总体规划尤其是地下管线的规划重视不够,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存在重地上、轻地下,重审批、轻监管,重建设、轻养护的倾向,管线施工过程中经常打架,临时变更设计,新老管线叠加,存在很多潜在事故隐患。地下管线缺乏统一管理,管线种类繁多,产权投资分属管理,规划建设与资金投入不同期,各部门缺乏统一协调,造成重复开挖,经常在道路上“拉拉锁”,既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又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居民的日常生活。
2.4建设施工和养护技术不规范[2]
地下管线建设中,施工技术的特殊性和竣工后管线的隐蔽性可能造成管线施工质量低,建成后维护困难。另外,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由于管道自身损坏、腐蚀,漏水、漏气现象严重 [3] 。据统计,我国城市单位管长、单位时间的漏水量为2.7 m3/(h・km),是瑞典的11倍,法国的8倍,美国的2.7倍。据2002年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无效供水量达2536万m3,我国热力和燃气管道腐蚀率达30%,因此,我国急需针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施工和养护技术进行规范,以加强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2.5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2]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首先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市政管线的权属部门和城建部门通过自己的档案室,负责保管管线的竣工资料。随着城市的发展,这种手工管理方式和纸质管线资料已经开始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矛盾日益尖锐[4]。
其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城市改扩建工程大规模实施,为摸清城市地下管线情况,我国大部分城市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并使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技术(CAD)绘制管线分布图,存储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信息;使用FOXPRO等数据库来存储管理管线的功能、材质等属性信息[5]。但是,这些管线的空间信息和自身属性信息存储于不同的介质和平台,统一利用和管理不便,管线信息的更新也不能在同一平成。
之后,在90年代初到中期,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引入国内,并在一些行业广泛应用,在地下管线管理领域开始出现基于GIS软件的管理系统用于管线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管理。相关单位也开始使用国外的GIS软件(Mapinfo、Arcinfo)来探索开发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国产GIS软件(如MAPGIS)开始出现,基于国产GIS软件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也开发成功,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我国城市现阶段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传统意义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对地下管线的空间位置、自身材质、规格尺寸、运输物质等信息进行存储,以供主管单位或城建单位查阅。
第二是对管线空间位置的获得,主要依赖于竣工资料,竣工资料缺失的,则采取管线普查的方式。由于探测技术的局限性,许多老旧管线的探测还有难度,如竣工资料已缺失的老旧污水、雨水管道、各种专用的塑料管道实际探测难度大,而且探测成果精度低。由于基础数据的质量较低,也降低了信息管理系统在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第三是由于缺乏对地下管道、管线有关负荷运行情况和自身健康情况信息的获得手段,传统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对管线的维护保养提供基础信息,因而无法对城市地下管线灾害事故提供预警和应急决策信息。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构想
3.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
物联网是近几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技术。物联网的概念是1999年提出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指在互联网基础上整合传感、通信和信息处理等技术,按约定的协议,把相关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6]。
现阶段,物联网技术中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这是一种先进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目前,RFID已经从研究阶段走向实用化,其单项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由于RFID具有无接触和自动识别的强大技术优势,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管理、资产跟踪、生产过程控制、移动车辆的自动识别、身份认证、智能交通、网络家电控制等领域,并且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扩大。
通过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将埋于地下的各种处于地下的管线相关信息集中到一个综合信息管理分析平台上,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决策、应急处置提供信息服务。
物联网技术的核心是物物相联,智能化相关、合作,利用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完全可以实现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由获取、传输到分析、综合应用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其实就是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的实现。
3.2 智能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
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分为为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7] 。图1所示是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感知层由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组成,可实时获得地下管线的各种相关信息,包括空间位置、尺寸规格、材质、传输物质、传输状态、腐蚀情况、泄露点位置、大小等管线自身健康情况信息。城市在新建管线和进行老旧管线的更新改造时,应逐步推进预先嵌入传感器管道的使用或者管线智能传感器的同步埋设。管线智能传感器的主要功能应能实时收集管线运行中的工作状态信息、管线的空间位置及自身属性信息,并应能够主动或被动提供给传输层设备。
传输层则主要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通讯手段,将感知层获得的数据由现场实时传输到更高层次的单元。传输层主要包括光纤网络、网络交换设备、光电转换设备、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等。
应用层是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功能的集中体现,包含地下管线多参数三维显示系统、地下管线辅助规划设计CAD系统、地下管线事故应急指挥系统等。
其中,地下管线多参数三维显示系统可以将城市地下空间的管线直观地展现在电脑屏幕上[8],并具备纵横断面的自动生成分析功能,可提供任意地点的横断面,确定管线在地下的空间位置,标示出管线的断面尺寸、材料、高程、管线间的间距等属性,正确反映管线与建筑物之间、管线与管线之间的空间关系;对一条管线,指定纵断面作图范围,便可自动生成管线沿走向对于路面相对位置的纵断面图,并表示出沿线各管线点的位置与该管线点的横断面。同时,自动产生该管线纵断面对应的属性数据和线上各管线点的属性数据。纵断面分析也可用作管线施工监理中的一项数据检查工具,用以检查在地下管线走向与坡度的耦合性。
利用地下管线辅助规划设计CAD系统,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管线工程的最小覆土深度、管线最小水平净距、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等规定,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现状管线数据的基础上,实现管线设计计算、分析、绘图以及方案的比选优化,包括地下管线缓冲区分析,地下管线垂直净距设计分析,管线线路辅助设计,管线节点的辅助设计等。
在地下管线事故分析及应急指挥系统中,事故分析是管线智能管理系统中经常用到而且较为复杂的功能。当管线在某一位置发生事故时,系统应能基于高密度的监测传感器,启动网络强大的搜索和分析能力, 快速确定事故点和事故点周围需要紧急关闭的各种阀门,提供合理的处理方案,以便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在事故分析和事故解决的过程中,系统应能提供辅助的交通管制等应急指挥功能。
应用层软件主要提供各种通用的数据接口,在此之上,应当可以与城市其他领域的管理系统进行无缝衔接,如地质部门的城市地质信息可视化系统、交通管理部门的城市交通信息管理系统、智能楼宇系统等,最终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突发事故应急决策提供服务。
3.3 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的优势
在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中,感知层通过预埋于管线自身或附近的各类传感器,可实现对地下管线多维参数的获取,同时,管线本身具备信息接收和传达、反馈等智能要素。
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具备强大的空间数据库功能,可以将一个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各种管线空间信息、负荷运行信息及自身健康状况信息等复杂的属性信息一体化存储,并实现信息实时动态更新。
通过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的三维显示功能和网络功能,可以使一个城市的建设部门和管线权属机构充分实现管线信息的共享,并进行各自的管理;相关部门也可以直观地查看地下管线的复杂分布和相应的空间关系。
通过系统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对地下管线多参数监测分析功能和其它各种应用分析功能,可以及时对管线中所传输物质的运行状态作出判断;快速准确地对管线运行中的突发事故作出紧急处理;也可以辅助城市规划部门科学地进行地下管线的规划和设计;同时可以指导市政管理部门对管线进行预防性维护和科学管理,最终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智能化管理。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地下管线管理应用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Professor Akira Todoroki等在2004年通过试验室试验在地下污水管线中预置由玻璃纤维和碳黑/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成的断裂传感器,然后通过互联网与传感器的结合监测地下污水管道在地震后的破损位置,试验取得了预期效果。当时的试验主要是为了证明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同时也证明了,通过网络结合传感器的这种对地下管线自身健康状况的监测手段是可行的。
图2所示为地下污水管道破损监测示意图[9]。
图2 地下污水管道破损监测示意图
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区瓦伦多夫市现在已经使用大约5 500个RFID标签来跟踪该市205 km长的地下污水管道的维修状况。德国威斯特伐利亚区瓦伦多夫市同时还将RFID系统应用在一家污水处理厂,用于监测该厂1 500个阀门的检修情况。
另外,在台北市忠孝东路的施工改造过程中,地下管线也将加埋无线电射频标识系统(RFID),以便在日后管线管理维护中,施工人员可以用雷达探测来获取管线基本信息。
5 结 语
物联网被称作是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市政府部门物联网应用发展初步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通过物联网技术对城市运行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为城市水、电、燃气、热力等重点设施和地下管线实施监控[10]。可以预见,根据城市化发展对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需求,以及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是解决现阶段城市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等较为可行和极有发展前景的综合性技术手段。
参 考 文 献
[1]建设部.(CJJ 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洪立波.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C]//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济南: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
[3]施革雄.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 [J].新金华,2003(4):1-6.
[4]地下管线管理的难题及探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济南: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
[5]地下管线普查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济南: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007.
[6] 国际电信联盟(ITU).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R].2005.
[7] 物联网在煤炭行业的应用[N/OL].RFID射频快报,2010-08-31[2012-01-05]. 省略.
[8] 李.基于RFID/GIS的市政管线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2(3):66-69.
关键词:数据中心 中间件访问 主数据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1-0000-00
1 现阶段企业数据中心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意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各大企业当中数据中心的作用就是数据信息进行集中和交流的地方,这就要求数据中心在进行运行的时候要做到有着运行稳定和安全可靠的网络机房进行有效的支持,不单单如此,还需要系统管理人员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以及容量带宽较高的网络容量。在每一个企业的数据中心当中在设备支持方面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在设备机房当中对于机房中的温度以及湿度也有着较为明确的指标以及规范。为了有效的保证网络资源方面的需要就需要保证有着足够的网络宽带来对其网络机房的运行提供相应的支持以及各个地区的企业数据中心之间的交换和网络连接。在现代化信息发展的社会企业中的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想让企业的数据中心可以进行良性的运作就必须着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优秀的技术性人才进行管理,完善企业数据中心的管理机制,最终为企业的运行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保证企业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
2 企业数据中心物联网系统的硬件构架设计
为了保证企业中企业数据中心的物联网系统可以有序稳定进行运行,也就是说在一个模块中出现了问题的话也不会对其他模块运行产生影响,阻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在本文中所提到的物联网系统数据中心的分布架构模式设计就是可以保障系统可以进行良好的运行和扩展能力。采用数据中心的分布构架设计有效的将整个数据中心物联网系统进行划分,其中就包括集中管理层、现场设备采集测层以及现场控制层,与此同时,在这个系统中的各个模块都是互不影响,各司其职的。
集中管理层:在整个系统构架当中,集中管理层就是对整个现场的监控层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其具备有双机冗余的功能,对整个系统中的现场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制成统一的报表。将集中管理层作为基础,在其智商还可以有效的实现多种的高端应用管理功能,高端应用管理功能就包括:报警管理功能、报表管理功能、运维管理功能以及授权管理功能等多种功能。
现场控制层:在整个系统当中现场监控层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数据信息的收集工作。每一层的数据都是根据现场的总线数量、信息终端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设备机房中物理区域的划分等方面进行设计从而得到多个数据采集终端。这个数据采集终端具有数据信息处理、视频数据采集、实时报警功能以及网络协议转换功能,总的来说是一台结合多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监控服务器。这套设备装有内部镶嵌Web服务,从而可以支持远程浏览器服务。与此同时这款数据采集器可以同时对机房中的温湿度参数、安全系统以及相关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满足于用户的各种需要。
现场采集设备层:数据中心的物联网系统中的现场采集设备层主要是由l/O采集模块以及通信转换模块进行组合而成的,它与被监控的设备以及传感器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有效的保证被监控的目标与监控平台始终保持数据信息的连接。现场设备采集层中的硬件设备全部都是模块化架构,l/O采集模块在得到传感器所传输过来的信息之后,再进行相关的系统配置,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对全部传感器中数据的相互匹配与对应,通信转换模块就是对智能设备以及现场监控进行直接连接的有力保障。
3 物联网系统数据中心的软件构架设计
在企业当中数据中心的物联网系统的开发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开发的,该系统属于开放性系统。在整个系统当中为了有效的促使各个模块之间可以进行无缝的整合,就需要一台核心的服务器对整个系统进行调度,整个服务器的构架设计也是全部采用了模块化的架构设计。
在企业数据中心物联网系统当中的各个业务逻辑板块还可以进行系统规模的扩大,将每一个服务器的模块部署从而实现分布式的支持服务,并且与此同时采取多级冗余、双机冗余以及负载平衡等多种技术来对物联网系统数据中心的性能进行提高。
一般情况下企业中数据中心物联网系统的监控平台都是由多个子系统和一个集成平台进行组合实现的,在这个系统当中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可以独立进行运行的,然后按照监控系统进行管理并且进行统一的划分,最后再由集中管理平台进行集成。在整个物联网数据中心系统中主要是分为七层架构,然后通过设备层以及网络层对其进行统一的信息交流,在这七层构架当中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1)接入层:接入层主要是考虑设备、客户端、短信电话、网页浏览以及企业分公司和语音报警的接入。
(2)用层:主要是负责企业资产系统、报表管理系统以及专家知识库系统的正常通信。
(3)应用支持层:主要的作用就是应用于用用户的登陆、授权哟及Web服务和相关参数的管理。
(4)据层:数据层主要的作用就是对各个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比如:参数配置数据、门禁管理系统数据等。
(5)系统层:在系统层中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就是系统基础设施以及系统服务。系统基础设施主要负责的就是对各个服务器的承载以及储存。而系统服务再分为两个部分就是安全管理以及基础服务。
(6)网络层:就是将信息以太网的形式进行传输,支持网络传输协议,并且网络的宽带速度不能低于10Mbps。网络层的应用不仅如此,此外它还可以提供与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交流的接口。
(7)物理设备层:系统中的物理设备层对现场总线有一定的要求,它要求现场总线有着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可靠性。物理设备层可以支撑SNMP以及RFID等多种的常用标准协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保证集成第三方提供的设备。
4 数据中心RFID资产管理模块的设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RFID管理模块属于是具有较高安全级别以及稳定性较好的系统。RFID管理模块中的设备信息可以有效的和实际中的设备进行相互对应,最终形成一套智能化管理。
我们可以有效的将RFID管理模块的特点进行利用,在服务器设备以及设备存放柜当中安装上三个RFID电子标签,在网络机房的出入口上分别安装上RFID识别监测设备,然后与系统监控管理平台进行结合,从而可以对资产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的记录与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对资产的流动方向进行监控,实现对其的精准查询。
将RFID管理模块防止到资产管理当中,就可以让管理人员对每一个设备的实时情况进行快速的掌握,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出入机房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查看,在对机房进行巡视的时候还可以使用相关手持设备对机房的每一个设备信息进行查询,从而有效的保证了资产设备信息以及数量信息的准确。
5 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我国企业中物联网技术在数据中心的管理上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设备的管理质量以及效率,对于机房设备的运行环境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对企业当中国的资料进行整合有着促进的意义。采用物联网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资产设备的正确使用进行了保证,而且对企业人力物力的成本进行了降低。
参考文献
[1]朱鹏.物联网技术在企业数据中心集成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38+172.
[2]董震洋.物联网技术在数据中心管理上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
[3]黄兰秋.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2.
[4]李刚.黑龙江省国土资源信息数据高效利用与服务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
[5]孙勇祥.数据中心生产集成管理系统架构设计及实现[D].复旦大学,2012.
[6]胡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影响显著
1月份,住建部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8月份,住建部又公布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103个城市(区、县、镇)入选,其中有市、区83个,县、镇20个。10月份,科技部和国家标准委在全国20座城市中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在此之前,宁波、扬州和常州分别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选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武汉、深圳被科技部选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目前,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数量已经超过200个,这些智慧城市试点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智慧城市正成为产业链各方争抢的金矿,预计“十二五”期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会带来超过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市场参与主体丰富,建设范围不断扩大。IT企业、电信运营商、IDC企业等构成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服务的主力阵营。神州数码、万达信息、东软等公司推出了面向城市具名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运营方式与城市管理者实现了共赢。浪潮、曙光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在专用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云计算解决方案等领域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电信运营商和IDC企业依托数据中心,开始向智慧城市服务提供商转型。在企业的助力下,部分地区已经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于在城市管理、电子政务、社区服务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光网城市、无线宽带、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重点,交通、城管、医疗、社区服务、能源等领域的智慧化成为应用建设重点,大型企业创新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提升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智慧化应用与智慧产业良性互动,逐渐走向融合。
智慧城市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趋向完善。国家大力扶持、统筹推进新兴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了《信息化发展规划》等系列相关规划,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住建部《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并完成两批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评选工作,发改委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部等八部委编制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上报国务院,以期统筹推动了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优化的政策环境。
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
展望未来,智慧城市作为未来我国重要的战略方向,推进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政府、企业、市场多方的持续关注和投入下,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推动下,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赛迪设计分析,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将主要呈现出以下趋势:
融合加强 即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推动了垂直领域建设的信息系统和业务应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融合,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物联网应用将逐渐渗入到城市运行管理的方方面面,大数据应用伴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增长,云计算则为这些海量的、多样的大数据提供存储和运算的支撑平台。而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与优化结果,又基于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反馈给用户,或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反馈或交叉反馈到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家庭、社会化网络等应用中,进一步改善使用体验,并创造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此外,智慧城市产业资源也会不断加速融合。作为一个复杂、相互作用的系统,智慧城市的产业环节之间存在高度依存关系,随着信息技术之间及与其他技术的互相整合、渗透,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单项服务逐步向综合方向发展,促使内容与网络、产品与服务、软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提速和深化。
运营创新 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在于后期的运营和持续优化,运营是引领商业模式创新和影响产业繁荣的关键,随着不断的深入探索,未来必将创新出很多具有实用价值的智慧城市运营模式。智慧城市运营是直接面向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城市主体的需求,未来将出现更多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应用的增值服务,逐步推动产业价值链和组织形态不断变革,催生更多产业模式创新。一方面是IT技术产品服务化,如云计算将IT资源及信息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向用户提供;二是产业链体系重构,对终端、网络、软件、内容、服务等各环节进行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城市运营将具备“平台化”的特征,真正有“用”的应用方案提供固然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在地域范围内建立并运营整合内容和服务的平台,统一提供通信、政务咨询、就业服务、缴费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将成为未来的主要服务模式和重要赢利点。
成长加速 随着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4G牌照发放、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及信息消费试点启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逐渐深入发展,智慧城市产业链重点环节、重点产品不断取得突破,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带动下,内陆城市也将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吸引大量投资者和企业加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成长加速期。智慧城市建设一方面不断向上延伸,从市级的研究和实践向省级延伸,更多的从全省统筹的角度进行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这将有助于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标准和规范不统一造成的城市信息孤岛问题。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向下延伸,区县级的智慧城市建设将被纳入到所属市级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及实践范围之内,建设和应用更加精细化,信息化手段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方面的作用将不断提升。
相关链接
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云计算是当前一个热门的技术名词,很多专家认为,云计算会改变互联网的技术基础,甚至会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
1、“智慧城市”依靠“大数据”得以实现
到了云计算时代,可能就是几十TB规模才是大数据。当今因为进入了这个时代阶段,因为信息数量大,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大数据。在云计算时代,之所以提及大数据,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现在把数据看作资产对待,希望利用大数据来创建更多新的业务,通过新的业务产生新的价值。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形态,是X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突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效能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电子政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及民生服务等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智慧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市及市(区)全部建成农业信息网站,开通“X”三农热线和惠农手机短信服务。建成覆盖全市乡镇、生产基地的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信息平台。
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实效。全市共有X港核心港区等X个园区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分别达X个和X个。
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成效初显。截至X年底,X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知名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达X家,在淘宝和天猫店注册的网络零售商家超过X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X亿元。
(二)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项目建设实现扎口管理。研究出台了《X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部门年度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年初申报,由市电子政务联席会议集中审核,未经审核的财政部门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二是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从基础平台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等四个方面,规范整合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基础资源。
三是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府累计投资X万元,启动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已有社保、民政、经信等X个部门的X项应用系统入驻中心。
(三)信息基础设施及民生应用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教育惠民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府累计投入X.X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我市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录制成X
万余条教学微视频,全市近X万中小学生可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免费学习。
二是“三网融合”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以入选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市为契机,推进实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高清城市工程。截至X年底,全市宽带互联网用户达X.X万户,光纤到户达X.X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端口X万个。
三是公交出行更加智慧。公交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实现统一储存、统一管理,通过X掌上公交及公交站台实时信息显示,使乘客能随时随地获知X公交各种静动态营运信息。
(四)城市建设管理更加优化。
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完成建设。市政府与国家及省测绘局共同推动包括X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典型示范应用等内容的“数字城市”、“天地图·X”工程建设,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
二是数字化城管成效显著。市有关部门借助市场机制,通过数字化形式,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机制、责任,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以前的不到X%上升到现在的X%以上。
三是城建项目管理效能提升。由政府投资X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的“X数字城建指挥中心”于去年X月投入使用。该中心通过大量城建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对住建系统项目建设及管理的统一监控指挥。
二、存在问题
X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管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信息化发展趋势、周边城市发展态势及群众的美好期待,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偏低。
目前,政府相关部门所建的信息化项目已包含了部分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应用系统,各部门在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由于上下不贯通、左右不衔接,部门之间缺乏业务协同,各系统不具备信息自动抓取、实时服务等功能,导致数据多却用不上、有信息但找不到。
同时,各部门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一,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形成众多的信息“孤岛”。
(二)重视程度及统筹推进力度不够。
X智慧城市建设见事早,政府部门行动快、有亮点,但受市政府人员变动及牵头部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统筹推进缓慢,特别是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编制、标准体系制定等主要任务尚未完成,有的仍处于启动阶段。
虽然市政府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但相关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作为牵头及主管部门的市政府办及市经信委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人员不足X人,力量明显不足。
(三)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匮乏。
由于信息产业发展滞后,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人才储备不足,能够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研究分析需要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高级人才和团队缺乏。
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导致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衔接不紧甚至脱节。受区位环境及薪酬等因素的制约,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各地普遍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及激励机制。
(四)信息应用及智慧产业发展滞后。
有统计数据显示,X年,X信息化水平总指数为X.X、工业信息化水平指数为X.X,低于X.X、X.X的全省平均水平。部分企业对实施“两化融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意识不强。
与临近的X市相比,X国家及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X家,X市有X家;软件企业为X家,年业务收入仅X.X亿元,低于X市的X家、X.X亿元。
三、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X长远发展。市有关部门要从区域和全局的高度。
紧紧抓住新一轮信息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政务更加高效、产业更加优化、民生更加幸福、城市更加宜居。
(一)以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抓手,加速资源整合,推进政务管理不断优化。
一是完善政府网上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的信息公开、在线办理、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的“一站式”、并联审批门户网站平台。要尽快建立政府监督平台,制定电子政务监察标准,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与电子政务虚拟大厅的融合,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与相关部门协同办理和并联运行,为社会大众提供无接触式管理与服务。
二是提升政务信息共享水平。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特点,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行政资源数据库和信息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管理系统下的信息共享运行机制。要以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数据、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的建设。
三是创新推进城市管理。按照省政府《智慧X行动方案(X-X)》的要求,创新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运行模式,在现有数字化城管的基础上,将市区范围内的街道、社区一并纳入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范畴,拓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大城管格局。加快建立可视化、协同化城乡建设管理智慧应用系统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实现城乡建设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
(二)以推进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为目标,加强规划统筹,引领智慧城市科学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及统筹推进力度。智慧城市建设涉及范围广、周期长、投资大,各试点城市无一不从规划入手,发挥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要围绕“优政、强企、惠民、美城”的总体目标,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十三五”规划,加快编制涵盖全市各部门、医药园区、经济开发区、数据产业园区及各市(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和标准体系,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和信息安全等体系架构。
二是增强工作紧迫感。要围绕省政府X年建设沿江智慧城市群的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共识,立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高度来认识,作为市委、市政府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的重要内容来谋划,作为谱写“迈上新台阶、建设新X”X
篇章的重要举措来推进,把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高位协调作用,按照人事相宜、人岗匹配的原则,尽快建立有职、有权、有责、有人的专职工作机构或专业团队,形成有人决策、有人协调、有人督查的协调推进体系。要建立有本地专家参加的决策咨询机构,对智慧城市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开展咨询评估,为决策和指导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以打造惠民工程为重点,拓展信息应用,促进民生更加幸福。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尽快建立全市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拓展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建议参照芜湖市做法,实施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整合公安、社保、民政等基层力量,推动政府管理服务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式”,实现让共享信息帮助百姓去“跑腿”的社区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
二是加快市民卡建设步伐。建议学习嘉兴市依托社保卡、建设“多卡合一”市民卡的成功做法,把市民卡建设作为信息惠民的突破口。通过大数据支撑下的部门业务协同,整合各项服务应用,推进社保卡、交通卡、借书卡、诊疗卡、旅游卡、银联卡等的功能叠加、集成合一,使市民卡“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变为现实,让市民切实享受“一卡在手、方便无忧”的便捷生活。
三是打造智慧民生服务平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自助化的智能服务。重点建设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专家咨询、报告查阅及医疗信息跨医院共享利用等服务。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建设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形成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等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四)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动力,加快“两化融合”,不断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
一是推进智慧农业持续发展。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农业物联网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要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信息技术在畜禽养殖、温室大棚、露天作物栽培和农产品销售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感知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二是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要抢抓“互联网+”和“中国制造X”带来的发展机遇,大力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发展的良好氛围,动员引导行业、企业以互联网思维推进“机联网”、“厂联网”等生产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战略在
X落地生根。要依托医药高新区(数据产业园),加快打造具有X特色、全国有影响的大健康数据平台和云中心,推进互联网与大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形成高端的“医、药、养、游”产业链和集聚效应。
三是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尽快出台《X市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深入推进电子商务普及应用,探索MX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OXO(线上对线下)等新型商业模式。要着力推进生产业加快发展,引导制造业企业树立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理念,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为重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五)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关键,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努力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梳理分析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需求的人才类型和数量,研究制定智慧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要坚持人才为本、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依托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加快培育领军型、创新型行业精英和复合型、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
二是创新工作理念。以政府统筹、市场运作为建设运营管理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创优财政资金使用办法和投融资机制,按照市场化模式,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吸引投资实力强、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市场公认的专业化投资管理团队或运营商,定向支持X智慧产业发展。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新兴产业行情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稀土永磁、物联网、科技类股票继续强势说明了市场的资金正在围绕新兴产业这一主题不断地寻找着机会。而通信设备板块有望凭借政策利好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
据了解,2月16日,中国电信“宽带中国・光网城市”战略,仅仅6天之后,通信设备板块涨势强劲,3G概念板块开始上扬,中兴通讯、中卫国脉尾盘涨停,烽火通信、东方通信、日海通讯上涨6%以上。与通信相关的公司,如光讯科技、昂那光通信、亨通光电在短短数日就呈现出了“强劲”的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称,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由于全球光网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光网部署的成本门槛有所下降,光纤入户业务的用户规模快速扩大,并已拥有一定性价比优势。我国已经具备启动大规模部署光纤入户的条件。因而在“十二五”的规划中国家提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该业内人士表示,光网城市的发展可以促进电信设备和光通信板块的持续上涨,也会为推进三网融合创造有利条件。
出镜证券公司:
中信证券 西南证券 光大证券
中兴通讯:
行业类别:通信设备及相关设备制造业
催化因素:目前估值较低,业绩确定性高
投资亮点:
1.公司去年11月14日与日本软银在东京召开新闻会,宣布双方合作的首款Android智能手机Libero(软银代号SoftBank003Z,即ZTE Blade)将于12月下旬在日本销售。这是中国首款智能手机登陆日本市场,同时也是双方合作的第二款手机。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力迅速提升。
2.公司披露将携手日立为日本运营商UQC在全国范围内部署WiMAXPico商用基站,首期建设规模超过1200个基站,并将逐步在日本全境商用。业内人士认为,公司能够进入日本这一全球最难突破的高端通信市场,表明其综合实力得到认可。
3.据报道称,中兴通讯及其他8家设备销售商在中国移动TD手机招标中胜出。中兴通讯在此次招标中获得的份额达25%。这是中兴通讯第二次在国内3G手机招标中拿下大单,此前中兴通讯于去年9月在中国电信30万部智能手机的采购中拿下了80%的份额。
4.未来5年手机业务是主要增长动力:中兴通讯赢在规模效应产生的成本优势上,及其与中国移动的良好关系也起了不小作用。由于国内电信公司越来越倾向进行大规模手机集采,并且更加偏重借助中低端手机拉动用户增长,业内人士认为中兴通讯从中受益最大。预计到2014年其营收贡献度将从目前的24%提高至37%。
【业绩报告】预计2010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6.69%左右。2010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为2011-03-18。
【中信证券风险提示】在国外市场方面,由于印度“安全门”、欧盟数据卡反倾销等部分国家的贸易政策影响,对其海外市场营收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光大证券风险提示】由于欧盟债务危机等事件影响,美元、欧元等主要国际结算货币与人民币汇率之间剧烈波动,对公司造成一定汇兑损失。
浙大网新:
行业类别:计算机应用服务业
催化因素:业绩底部反转,高成长势头可持续
投资亮点:
1.公司已从金融危机中全面恢复: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7578.04万元诉讼赔偿影响,2009年公司全年净利润仅为3442.81万元。2010年公司业务从金融危机中全面恢复,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00%以上。预计网络设备及终端和对内IT服务可实现较为稳定的增长水平。而公司未来主要发展的离岸外包和智慧城市两大业务则可实现较高增长水平,预计离岸外包业务的增长幅度将在100%左右。
2.外包业务:离岸外包、智慧城市将是最主要增长动力。2010年离岸外包依然是中国软件行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增速高达45.7%,高于软件业增速15.7个百分点。特别是对美外包方面,中国占比尚低,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政府对智慧城市的IT投入是近年来软件业新增增长点,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对城市管理的IT投入将会持续增大。鉴于公司在对美外包和智慧城市业务中拥有丰富经验和较为领先的行业地位,预计这两大业务在未来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将是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
3.环保业务:公司的电力环保业务稳定发展,并获得了环境工程(废气)专项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近一段时间内,新签烟气脱硫总包合同13单,继续巩固了在中国电力环保业的领先地位。
【业绩报告】预计2010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100%以上。(信息来源:2011-01-26临时公告)2010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为2011-04-28。
【西南证券风险提示】公司外包业务主要以出口为主,国外市场汇率波动导致公司收益存在不确定因素。
日海通讯:
行业类别: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
催化因素: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
投资亮点:
1.日海通讯是国内最大的通信网络物理连接设备商,提供通信网络连接、分配和保护及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光纤连接、户外机柜等多项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公司MDF和DDF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市场占有率第二。ODF和光纤连接器市场份额超过11%,市场占有率第一。受益光纤宽带网络和3G网络建设,行业处于景气上升期。
2.三大优势力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1)成本控制能力:毛利率长期维持在30%左右;(2)技术研发能力:公司在每年的新产品采集当中获得高于行业10%价格水平的产品订单,并拥有多项专利,这给竞争对手设置了很多弯路;(3)销售渠道能力:公司在全国所有省市均设有办事处,全面渗透全国各省市电信运营商,及时发现客户最新需求。
3.海外市场和数据中心是公司未来的增长点。在海外市场,公司与华为、中兴通讯、爱立信等主流设备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同时公司还在东南亚、俄罗斯和印度等地建立办事处进行直销。同时,欧美二线品牌的OEM/ODM业务也是未来公司的成长动力。互联网时代数据中心的巨大需求,也给公司的市场拓展带来大的机遇。公司与腾讯和百度等在机柜产品上已经在进行合作。
【业绩报告】预计公司2010实现营业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32%;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43%。(信息来源:2011-02-23临时公告)2010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为2011-03-30。
【光大证券风险提示】人工和原材料成本的过快上涨压缩公司的盈利水平;运营商集采的价格竞争过于激烈;运营商资本支出的不确定性。
亨通光电:
行业类别:通信设备制造业
催化因素:资产注入将增厚业绩
投资亮点:
1.公司专注于通信线缆制造,拥有从光纤预制棒到光纤、光缆的完整的产业链。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四强,品牌认识度位居第三位。公司通过募投项目已经拥有了200吨/年的光纤预制棒产能,成功进入高利润的产业链上游。
2.1月29日公告资产注入基本实施完毕,公司光电一体化布局完成,公司产品结构由单一光纤光缆拓展到电力电缆等,产品结构趋于完善,风险结构性分散,预计电力电缆业务在2011年将为公司贡献1~1.2 亿元净利润,业绩增厚约20%。
3.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光纤光缆消费市场,不足3%的光纤宽带用户渗透率留下巨大提升空间,3G网络在2011年前将创造1000万芯公里光纤需求,FTTX五年内每年拉动2400万芯公里光纤需求,三网融合网络改造3年需求光纤光缆200亿元。
4.直接受益国家宽带战略CNBB和商务部光纤光缆反倾销法案,未来三年至五年直接受益于CNBB发展契机,光纤光缆行业将持续受益,同时商务部针对日本、韩国的光纤光缆反倾销法案(2010年执行到期)2011年1月1日仍继续实行,这将极大有利于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尤其是包括亨通光电在内的国产前五大厂商。
5.与美国OFS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将利于公司迈入国际光纤预制棒市场,并购集团公司电缆、光缆资产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线,公司在纵横布局中将实现持续发展。
【业绩报告】预计公司201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在20%左右。2010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为2011-03-12。
【光大证券风险提示】光纤光缆价格因市场竞争进一步下降导致公司光纤光缆产品毛利率降低。
特发信息:
行业类别:通信及相关设备制造业
催化因素:光通信概念,具备品牌优势
投资亮点:
1.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规模已上升到全球第三位,国产品牌光传输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其中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45万公里。通信行业发展速度之快,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发信息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通信科技黑马。
2.重要子公司已成功地为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和电力、石油等专网的传输网和接入网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与用户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未来的3G、数字电视、三网合一等为公司提供了众多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