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生物的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立足课本,选好例题
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无论是全国试卷还是各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其中大多试题都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经过组合、加工或是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加以改编而产生的,所以立足课本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我就要求每位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再精读第二遍,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第三遍。尤其要掌握课本中相关知识、插图和课后习题。相应的,我们老师在例题的选择上就不可忽视课本中的一些例题与习题,因为这些例题与习题都是专家、学者经过反复推敲而定的,它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辐射性.如果学生对课本上的这些问题都能真正掌握了,那么许多考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内容量非常大,而所具有的课时时间又不多,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当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生物一轮复习,并提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性。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是提高生物一轮复习有效性的良好措施,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当前,高考是高中教师和学生都极为重视的考试,对于高三生物课程的一轮复习也尤其重视,由于生物一轮复习的内容量非常大,而所具有的课时时间又不多,因此,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性。根据笔者的大量教学实践和生物教育学理论知识,探索出“先学后教”的生物一轮复习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课程一轮复习的效率。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明确目标,让学生“先学”
(一)确立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学”,并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能达到生物一轮复习的效果,而是教师要制定好学习目标,通过学生的“先学”达到这个复习目标。因此,就要求生物教师在课前应当准备好,认真研究生物教材,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制定出学习目标,并将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标注出来。其次教师还要对学生自学的时间安排好,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并为之后的教师指导留出必要的时间。明确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有的放矢,有一个较好的复习效果,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从教师带领下的复习转变为独立自主复习。
(二)提倡自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学案”教学模式,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先将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设计成“导学案”发给学生,并在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以及学习难点等方面给学生以简要说明,让学生在课下先自己进行学习,在教师开始讲解之前,学生通过“先学”已经自学完成了新课程。这样在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就容易理解和掌握,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才能为生物一轮复习取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三)增加复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复习的效率
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时间一般只有四五十分钟,要想完全使用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复习方式,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在生物一轮复习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增加复习方式,打破时间条件的限制,有效提升复习效率。通过实践发现,比较有效的复习方式还有很多,如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知识材料,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这些方式都是通过让学生“先学”,实现自主复习,提高生物一轮复习的效果。
(四)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过程中,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讨论,也是提升复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先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学习知识的交流讨论,将自己遇到的难题说出来,请大家共同解决,通过互相启发、共同交流,在一轮复习中学生都会取得较大的收获。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相信学生集体智慧的力量,让他们在互相讨论中取长补短,巩固所学的生物知识,自己先不要进行指导,放手让他们“先学”。
三、强化学习效果,教师“后教”
(一)注重对学生的指导点拨
学生“先学”与教师“后教”相结合,才能使“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当学生进行完成“先学”之后,就需要教师进行“后教”,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或课堂练习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了生物一轮复习的效果。对于学生已经牢牢掌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一掠带过,对于学生在“先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当进行重点讲解,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指导。
此外,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时,存在部分学生不注意听讲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很好的掌握这些知识了,继续听讲就是浪费时间,不如学习其他知识。针对这种情况,生物教师需要适当采取一定措施,最简单有效的就是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发现,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了,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对于已经掌握好知识点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鼓励表扬,对于一知半解的同学,也不要进行当面批评,而是进行耐心讲解指导,通过教师的“后教”,促使学生在生物一轮复习中有所进步。
(二)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拓展
一、生物学科教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教师应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个人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复习教学效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科的学业成绩。通过刚结束的高三一年的复习经验积累,我在高三第一轮的复习阶段时,提前计划好每节课要复习的内容,并备选好学生手头资料的学生易错的练习题并可以将原来学生已经会做的习题进行改编,每节课复习过程中穿插相关习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内容结束后再做与此节知识有关的综合题从而达到将知识灵活运用。例如在复习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教学中将各个小节内容复习完成后,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能将复习的本章内容正确区分各个调节方式,我让学生自己先做好总结再让学生完成下面试题。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1)至(3)题。
(1)图中①表示?摇?摇?摇?摇?摇系统;“甲”表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浆细胞、效应T细胞或?摇?摇?摇?摇?摇细胞。
(2)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摇?摇?摇?摇?摇。
(3)由上图可知,?摇?摇?摇?摇?摇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1)免疫 记忆 (2)神经递质 (3)神经―体液―免疫
而在二轮复习阶段时,将生物学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四本书的知识内容上找联系进行知识的大综合,力求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在学生完成习题和试卷的基础上,通过批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知识落实的效果。
二、改变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适当地加以改变。可以将教师讲改为学生讲之后再由教师讲;也可以采用先让学生看书,再让学生自己复述的方法;或者学生看书后,教师出题,共同解决的方法;或者通过讲解一个例题,总结需要复习的有关内容,容量大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等等,经过多次实践,觉得先让学生暴露错误,并从学生的错误中确定本节的复习重点,均取得了较好的复习效果。例如在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时,先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完成分裂的过程图,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图,教师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典型错误,然后根据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的分裂过程图进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再例如,在复习必修三种神经调节一节时我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出了这样一道题: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高低可以用电导(g)表示,电导大,离子通透性高,电导小,离子通透性低。右图表示神经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过程中,细胞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及膜电位的变化(gNa、gK分别表示Na、K的电导)。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与分布的控制很可能是通过控制细胞膜上的?摇?摇?摇?摇?摇来实现的。
(2)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摇?摇?摇 ?摇?摇。
(3)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电位如何变化??摇?摇
?摇 ?摇?摇。根据该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和离子通透性的变化可以推测,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哪种离子如何变化造成的??摇 ?摇?摇?摇 ?摇。
(4)在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恢复过程中,细胞内ADP的含量与静息时比较会?摇?摇?摇?摇?摇。
答案:(1)载体(或“载体蛋白”、“离子通道”)
(2)对Na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大;对K的通透性缓慢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较小。
(3)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 Na通过细胞膜迅速内流
(4)增加
从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来看,得分率很低,错误出现最多的是(2)问中学生回答成“Na通道打开,K通道关闭”。有位坐在讲桌附近的学生还给我拿出课本询问:“动作电位产生时K通道难道不是关闭的吗?这个图是不是有问题?”关于动作电位在苏教版《稳态与环境》P28有如下的描述:“当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结果形成局部膜电位呈外负内正的状态。”对于神经纤维的某部位受到一定的刺激时K如何变化没有做描述学生遇到此问题都认为在刺激神经纤维时K不会外流,他是对教材内容作出的错误的推论。实际上钾通道一直都是在开着的,也就是说K一直在向外“漏”,只不过在受刺激视神经纤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迅速增加,而对钾的通透性增加的缓慢一些而已。这就是采用了让学生先看书再做题找到学生的缺陷从而解决问题。我相信如果在复习时,让学生花不到1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上的这段文字,教师提出该问题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这道题的错误也就很容易避免了。
三、改变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优化课堂教学
换用另一种说法,即高效率复习教学。以往的教学模式几乎都采用教师从头至尾一讲到底,而这个“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复习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要给学生自己加工、梳理、消化知识的时间。在复习中,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要知道课堂是舞台,教师只是导演,而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要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鼓励他们每天向老师问几个问题,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传授必要的生物学学习方法
包括记忆方法、试图绘图方法、概念的区别方法等。这些对生物学学习都很重要,一旦领悟掌握了学习方法,那就如虎添翼一般就可以让生物的复习事半功倍。
关键词:复习策略 方法和技巧 提高效率
近几年高考理综试题中,生物部分能使考生拉开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一是生物在理科综合中占有的比例比较小,导致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生物不够重视;二是缺乏一个系统的学习方法;三是随着高考题型灵活性的增强,试题更加重视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对能力与技巧的考查,题目的难度加大了,致使学生在高考中很不容易取得理想的分数。加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河北省高考理科综合科目中生物所占的分数又有所增加,这就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怎样使学生在高三生物复习中取得好的效果呢?在高三复习中,只有提高对生物的重视程度,从基础知识开始构建知识网络,进一步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提高最终的复习效果。
一、学生和教师存在的问题
首先,通过分析近几年的高考情况,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二是学生对讲过的知识遗忘较快,复习时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混乱;三是摄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不足,不会分析运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不会挖掘题干中的隐含条件和排除干扰因素;四是对于重点、难点、主干知识,仍然有一半左右的学生理解、掌握得不好;五是学生缺少应有的答题技巧,表达能力较差,不注意细节,不会使用实验原理;六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无论在课堂还是课外,提问题的学生少,课外复习生物的时间较少。
其次,教师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复习速度稍快,不够细致,没有照顾到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导致他们不能紧跟课堂,复习效果不佳;二是解题方法和技巧总结强调得不够,导致学生答题不规范;三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不够活跃;四是没有把众多问题转化为系统的知识来让学生掌握,学生有上二遍课、溜课本的感觉。
二、高三生物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教师要仔细参考生物科考试说明,再次关注课本,有系统、有条理地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他们逐一梳理并落实基础知识,关注课本中的关键理论、主要原理或规律性内容的表述,试着以简单、明确的语言讲述所需传达的信息,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创建“生物学用语摘要”或“高考复习知识要点记忆手册”等;对于课本跟平常练习中出现的生物图(包括概念图)、表及关系式应基于逐步的理解进行强化记忆,针对里面极易弄混的情况应找出原因,想办法加以区分,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这是出题人员严格遵循的材料,是出题的根据。高考复习必须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与教材开展复习。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根源,复习时最重要的便是抓住基础,针对教材中的基础概念、主要定律等进行实验,对于基本内容要吃透弄懂,实现融会贯通;对于基础知识要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构成知识链和知识网,把学过的知识整理成一个体系,明确每个知识点在知识系统里的确切位置与它们之间的内部关系,以便于学生理解性的记忆和回顾。比如,有关DNA的构成与复制的知识体系,还应把它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遗传规律等知识联系起来,构建一个知识网络。对于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不要让他们盲目追求高、新、难知识的复习和训练,应从基础开始,不能盲目复习。
(二)讲究方法、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高三的生物复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这样效率才会高。而复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归类比较法、串连复习法、曲线描述法、联想迁移法、以点带面法等。我常常把归类比较和曲线描述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归类比较法是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将类似的知识进行比较的方法。在复习的时候,可让学生使用比较法开展知识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等。曲线描述是依据某个知识点而后展开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让它生成从点及面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一个实例。例如,酶这个知识点就可以带出来酶的概念、酶的特性、酶与食物消化、酶与光合作用等。在有了知识点又有了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后,再配以文字说明,就是归类比较法的有效运用了。
(三)训练系统化、有序化,答题规范化
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先从基础复习开始,逐渐系统化,使学生树立全局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运用明确的专业术语,表述已掌握的生物学概念、事实、方法及原理。在答题的时候也要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如文字、图表、图解等,来准确表述某种生物现象及事实,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的方式证明显见的生物学事实,针对实验现象及结果展开分析研究。通过复习,让学生会甄别、选择试题所体现的有关生物学信息,并可以使用这些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处理有关的生物学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处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利用有关的理化知识解释生物个体、环境、社会、生产实践、科学实验中的相关问题。针对生物的结构与功能、部分与整体、生物和环境的之间的关系,展开分析、比较、解释。
(四)通过专题训练,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考模式;高中生物;备考;策略
【分类号】G633.91
前言
自2016年起广东高考将参加全国Ⅰ卷,这与之前的自命题模式有很大区别。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把握全国Ⅰ卷的命题模式,调整备考思路,制定切合实际的备考策略。
一、制定备考计划
教师首先要明确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可以对近五年的试卷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试题源于教材,有的题目能在教材中找到原型;试卷注重基础知识,有的题目是对概念、名词、原理的考查;教材中的“冷考点”近几年重复出现;图、表形式的题相对广东卷较少,答案的文字量较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1]。此外,教师还可以对近五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在全国Ⅰ卷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制成统计图,使学生一目了然,把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制成表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把握生物必修一的复习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使学生在整体把握必修一内容的基础上有侧重点。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生物》是起始模块,是后面模块学习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制定备考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对其中基础知识的复习。
二、围绕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片、图表等理解知识[2]。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把握图形的特征,注重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识别能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像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镜结构图,通过指导学生对这类题的辨别比较,提高学生对类似题目的掌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相关的图形,识别它们的区别、联系,例如第六章第一节植物增值中的有丝分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有丝分裂前、中、后、末四个时期的图,把这一过程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等的变化规律归纳出来,巩固学生对有丝分裂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看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这个图中,促进相关知识的融合。例如,学生在识别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时候,不仅要了解结构,也要明确不同结构的作用,了解它参与的生理过程,以及生理过程的流程。通过把更多的知识融入到图中,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建设成知识网络。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知识点虽然多、杂,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教师可以从细胞是基本的生命体统出发,分成生命系统的层次,系统的组成、结构,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发展变化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继续划分,进而把必修一的知识建立成一个系统,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目了然。对于重点、难点、考点,学生可以用不同染色的笔标记出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可以从整体上对高中生物必修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广东卷相比,全国Ⅰ卷没有多选题,总分值少量10分,但选择题的分值没有变,全国Ⅰ卷的选择题难度在总体上中等偏小,这就要就学生在复习的过程注重的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讲练结合
通过对生物必修一的系y把握,学生要进一步通过练习来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例如学生要在固定的时间里,独自把本章内容的练习题做完,此为来检测自己对这一章节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通过做题也对知识点的考查形式有了更深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注重相似相关的知识,对于主观题要组织好语言,对于做错的题要认真研究,避免下次再做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再展示相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从而使学生加深印象,做到举一反三。在高中生物必修一的具体具体复习过程中,对待知识点,教师不仅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而且要做到细致全面;对学生做的练习题要精选,使其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题目要具有典型性,体现的本章的主干知识,难度也要适中。
四、注重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活动题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部分,所以在复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设计。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实验掌握好。让学生把实验的原理、步骤理解透彻,并能对实验的结构做出恰当的预测,此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所用的材料用具,特备是材料用具的具体用途要能正确掌握,做好这些学生在做实验题的时候将会更顺利[3]。通常教材中的实验有显微观察类、生化鉴定类、生理分析类。其中显微观察类的实验会综合使用显微观察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而且学生应该充分把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对于生化鉴定类的实验往往需要根据物质的特征去判定这一物质,所以学生需要掌握好物质的特征、判定方法等。对于生理分析类的实验往往是对生物的一些生理现象做分析,属于分析原因类的实验,也就是对某种生理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影响某种生理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对近几年全国Ⅰ卷的实验设计题进行分析,使学生明确解题的步骤、设计的原则,能恰当预测实验的结果,并能够依据已有的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恰当的指导,使学生的语言拥有逻辑性、严密性等。
除此之外,由于刚开始参加全国Ⅰ卷的考试,学生也需要在心理上进行一定的调适,很多学生对全国Ⅰ卷的考试模式还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新的考试大纲、全国Ⅰ卷的命题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讲解,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学生之间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理解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对高中生物必修一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对这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的时候,教师可能运用的是一种串讲式的方法,把每一章节的知识点按照固有的顺序进行讲解,也可能会把知识体系建立成一个大框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汇总。教师在学生生物备考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全国Ⅰ卷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合可行的高中生物必修一备考策略。
结语
高中生物必修一的高考复习备考是高三生物备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本,认真研究新的考试大纲,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准确的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最终获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招远九中 山东招远 265400)
轰轰烈烈的2014年高考早已结束,但关于2014的思考仍在继续。在这个紧张充实而又常获喜悦的年份里,有许多珍贵的感悟与思考。现就高三复习中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望批评指正。
一.仔细研究考试大纲,了解高考新动向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导航灯,它指明了考试的方向。因此在拿到《2014年考试大纲》后,我认真研读,并将其与2013年的大纲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差异,尤其在能力要求的顺序方面的变化,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深知,只有明晰考试大纲的要求,才能把握好方向。在复习中我依据大纲,认真制定复习计划。同时,结合这几年的高考题,探讨高考生物命题的规律,提高复习中备课、选题的针对性,提高复习质量。
二、发挥备课组功能,提高复习效率
进入高三许多老师最大的感觉就是一个“忙”字。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同时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复习中去,我们组采取了集体备课的形式。先按进度安排好每位教师的任务,要求个人提前备好电子教案和课件;然后在每周的集备时间由相关教师发言,主要阐述所负责课节的授课方法、课堂安排和重难点突破等;组内教师讨论交流,最后确定最优的复习教案。在集体备课中,我们资源共享,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学习年轻教师创新的智慧火花。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既节约了时间,又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进行心理调试和学法指导
高三一开学常有同学感觉很迷惘,他们形容高三就像在从地狱通往天堂的荆棘之路上痛苦地爬行;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生物在高考中占的分值少而不重视生物的学习;也有部分同学学习方法不当。为此,我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指导:
一心态:黑暗并泥泞的路会很不好走,会跌倒,会失足成千古恨,为此有人绝望崩溃,也有人涅槃飞升,什么样的结果关键是看心态——即是否自信。
二地位:给学生讲如何理解生物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理综卷中1-6题是生物题,以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主,如果做不好就会直接影响物理、化学的正常发挥。比如我们平日训练时就有一位学生,前三个生物选择题都不会,一下子蒙了,结果本来是优势学科的化学,选择只对了一个,总成绩也就可想而知了。还有Ⅱ卷的遗传题,如果分析不出来,可能一分不得。这样就会影响心情,从而影响下午的英语考试。可见生物在理综卷中的作用不仅是90分,更重要的是对考生心理的影响。
三方法:告诉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如何挖掘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反思总结,如何规范解题等。
高三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高三复习要有方法指导,更要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一)指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个人复习计划
为确保高三这场战争的胜利,我首先让学生了解整个高三复习的统筹安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最符合自己实际,最有利于个人成绩提高的复习计划。该计划内容尽可能详细,目标要具体。在制定计划前,要求学生先将课本知识逐一浏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让学生研读考试大纲,明确每一部分知识的目标任务。提示学生,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二轮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提升应用能力;三轮复习——限时训练,全力冲刺。
(二)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是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重点,通过对近年来考点、热点以及在往年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的分析,新旧考纲的对比来把握重点。引领学生寻找其中的变化,把握高考的重点。
其次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要构建知识网络;注重涉及重难点的类型题的突破,要注重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这一时期我强调学生错题本记录重点内容或重点题型,并且要及时回顾,要融会贯通。指导学生上课时随老师的思路而思考、解决问题,全身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等吸引学生长久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动脑,发现问题直至解决。
(三)指导学生反思总结
不少学生都说生物Ⅱ卷很多空不知填什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熟悉书上的核心过程和概念,不能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回答。只有会看书,才能得高分,这是硬道理。这里不仅是“看”书,而是要用智慧去思考,把你的心带上,再去读书。对于生物的复习,我们要看教材的具体黑字部分知识点、知识框架、联系、以及小字部分的科学小故事,如果能边看书,边做笔记是最好的。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研方面
1、怕听课,不愿让人听课,甚至怕听课,更怕随机听课,
原因:缺乏自信,自已在新课改方面学习还不够好,还有很多糊涂熟悉,怕自已的错误或讲的不好的地方被专家或同事们发现了。不求上进,不愿下功夫备课。
整改措施:认真老教师的,听同头班的课,听同学科同学老师的课,认真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努力学习新课改知识,弄通每一个环节。下功夫下决心备好每一节课。
2、不敢评课。
有时听完课后,在一起坐谈。因怕伤和气,不敢真正发表自已的看法,不敢大胆主动的和授课教师有其它听课教师交流。
整改措施:建立*的人际关系,敢于教研,为了进步自已的业务水平,不要怕行家笑话。
3、经验总结不够及时
看别人文章,似乎是自已写的,由于在教学过程中也有这样的感受,但真正在期未写论文时,却咬紧笔杆,无话可写。
整改措施:写好课后记,把日常教学中的不足和经验记下来,并不断整理,不断进步自已的理论水平。搞好教研,服务教学。
二、教学方面
1、课堂和学生交流太少,反馈不及时,活动太少。
由于教学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又习惯于哪种不思考直接由老师喂的学习方法所以课堂基本还是填压式。
整改措施: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加强合作探究教学,搞好生物课堂教学。
2、作业布置没有分层和梯度,作业批改不到位
由于高三生物使用的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学习资料,其试题分做基础、提升、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布置时,很难确定哪些层次的学生做哪些题,哪些学生不做哪些题。由于是一本很厚的书,后边又附有答案。所以作业收交批改次数不够。
整改:布置作业灵活多样,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已往选做。老师要认真的批改。
三、个人方面
题目: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精辟,说话语速有点快,课堂声音小,有时上课精神不够饱满。板书不够美观。普通话说出来还跟南阳人差距不大。忙于工作,休息不够,工作效率低下。
整改措施:留意休息,积极煅炼身体。努力进步自身修养,在语言表达和书法写作争取有所进步。
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第二学期教师计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生物第二学期教师计划一
一、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生物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有必要的话将采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联赛辅导
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联赛体系,以赛促练,赛练结合,鼓励优秀生拔尖、冒尖。
这样为了更好地做好优生优培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使用20__的生物联赛工作搞得更好。我们成立生物联赛小组,定期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物联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这次辅导的目的和意义。
在辅导期间,严格要求学生,特别在新形式下,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在授课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对他们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培养和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适合学生们的新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努力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有目的、的计划进行辅导。我们还将进行恰当的测试,据各地市有关联赛试题,编写题目,强化训练,并重点矫正。
生物第二学期教师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高三生物备课组以“巩固、完善、综合、提高”为突破口,以教材、教学大纲、考纲为依据,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工作目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构建知识网络、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质量,通过高三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高考动向和命题趋势,分析试题和学生,力争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复xxx度安排
1、本学期结束完成生物一轮复习
复习目标:扎实知识基础,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培养以下这些能力:
(1)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知道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涵义,还要知道它们的前因后果、适用条件和范围
(2)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将图、曲线等形式转化成文字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此外,还反过来,将文字转换成曲线.
(3)推理能力:
将已学过的知识或实验结果先提出来,再让学生分析该结果能说明哪些问题。
(4)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让学生在掌握好课本上已有实验的基础上模拟课本实验
(5)获取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归纳出课本章节的知识结构。
(6)分析综合能力:
要求学生将课本的某些基础知识转化为图、曲线、数据,对生命现象进行量化处理。
2、4月底完成二轮专题专项的复习
复习目标:完成专题知识整合与主干知识的系统化,加强高考热点、各章重点、学习中的疑点等问题的分析、训练,将知识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章节进行合理的综合、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注重高考要求的几种基本能力的加强:
(1)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复习每章节时,将该节教材中标明的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改成实验设计,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技巧
(2)加强识图、识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将教材中的文字“翻译”成图表;将图表“还原”成文字。增加图表题的练习,培养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加强分析问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通过针对性地选择简答题,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题之间建立起桥梁学习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具体题的能力。
3、5月底前完成三轮复习
复习目标:以核心概念的再强调为主线,查漏补缺,错题回顾。包括知识上、答题技巧上的误区与盲区。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起到巩固二轮复习培养的能力的作用,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通过选择涉及文字表达、绘图、观点评价和联系实际、社会热点等问题来巩固有关的能力。通过出示实验目的,让学生思考设计的思路,和答题的技术,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此外,审题能力的强化也是本轮复习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复习策略
(一)把握高考动向,调整复习策略
分析近几年来生物高考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能力考查的宗旨始终
学科主干知识仍是考点
渗透新课程思想和理念的趋势不变
命题背景资料将更加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生物科技新进展
试题仍突出基础性、灵活性、探究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二)注重基础,夯实学科知识的基石
学生吃透课本,教师吃透教参、考纲,这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体现的考查方向。注重核心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一轮复习必须立足课本、教参、考纲,以大多学生己有知识水平为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低起点、小台阶、快步走。复习内容要细而全,根据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三)强化联系,构建学科知识的网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题,一条题目从基础进入,涉及到多个章节,先简单后复杂,体现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是否具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从学科的整体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的特色,让我们从中体会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在方法上舍得花费时间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整理和综合,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网络图。
(四)重视评讲,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高考前的训练,不回避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应试能力是学生众多能力中的一种能力,在高考试题中,直接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果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审题,不能把知识系统化,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型题目也就无从下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是:精讲精练,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习题课中,能让学生说和做的尽量让学生大胆的说和做,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习惯;试卷评讲课上创造良好平等的氛围,抓住典型题目,让学生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注重变式训练,引导学生从中分析对与错、得与失,归纳总结出解题规律和方法,从而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应试能力的提升重点是抓好以下三种能力的培养:①审题能力。②分析综合能力。③表述能力。
(五)认真上好三类型的课
①“复习课”是指以知识立意为主的课,必须兼顾能力培养。知识的复习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总起来说,占用时间要短,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注意事项尽量通过例题引起学生注意,精心设计例题,通过一个例题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注意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活学生思维。
②“习题课”是指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课。目的性要强,例题选取特别要考虑的是题目的功能和可扩展性。尽可能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审题。
③“讲评课”是针对学生课上练习、周练试卷批阅后的讲评课。首先要有的放矢,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其次要注意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对同一类型的错误和问题要归纳整理,使学生明白错误的根源。要举一反三,对于错误多的问题,要从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讨论。最后要注意深层反馈,的方式是再出几个变式题,让学生再动手做一遍。
五、具体做法
1、精心备课
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要认真理解和明确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精心制作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学案、课件以及课堂小练习、课前热身等材料,并认真挑选例题。并根据所任教班级的学情,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2、认真上课
在课堂中重点内容突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允许把复习课上成新课。复习时在理清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原理等理清楚,培养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整合的能力,重视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得以训练,不断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3、注重课堂训练:
坚持每堂课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巩固练习,保证学生得到思维的训练。
4、精选作业
每天布置20分钟—30分钟的回家作业,争取做到精讲精练。
5、用好月考
每次考试之前,都要精心命题,考试内容均为综合训练,进行滚动式循环复习,考后认真批改学生试卷,有效地进行讲评。
6、注重纠错
错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错误。我们注重对纠错本的检查,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关注,并分析错题产生的原因,最终达到避免或减少再次发生的几率。这是一种能力,同时也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即主动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但这种习惯一旦养成,我想一题不二错完全可以做到,这个时候那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将会有质的飞跃。
生物第二学期教师计划三
依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校,学生实际,为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会考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开创创新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导向,结合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适应新教材顺利通过会考,为高三生物综合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四、具体教学措施
1、认真抓好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高中生物学的知识,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在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实验、课外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习的自觉性,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认真学好生物学基础知识,做到正确理解,巩固记忆,举一反三,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和参加工作打下较好的知识基础。
2、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高中生物学知识的讲述,对学生进行这两个观点的教育,要使学生理解现今世界上形形的动植物都是逐渐进化来的,一切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都是分不开的,生物必须依赖于它们的环境而生活,而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又时时刻刻在改变着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再有,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的和现代的生物科学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重视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学生课外作业也要妥善安排,并指导学生认真完成。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能力。
4、加强直观教学、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关键词 教师引导 高考生物 有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高考生物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高三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法上都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高考复习时,如果只是将原来的知识作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学生就无法感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时间一长就会感到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只是不断地做题解题,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基础知识得不到网络化的整理,没有真正实现简单学习到系统学习的转变,教材各部分的知识间得不到很好的融合、渗透,使学生感到解决问题无从人手,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所以,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提高高考生物复习效率。
1 引导学生重视“双基”的学习
高考生物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些学生会在高考生物复习中出现好高骛远、重能力轻知识的现象,孰不知能力的载体是知识。如果教师在第一轮高考复习中没有把基础知识的复习落实到位,势必影响到学生解题能力和高考成绩。这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复习中从基础人手,扭转学生轻基础知识而一味求新求难的现象。
1.1 回归教材,引导学生研读教材
近些年来,某些省份的高考考点注重对教材中经典实验的考查。有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是教材实验的再现或改编。由于经典实验中蕴含有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学习和考查,可以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学习到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这也是课程标准中重视经典实验的原因之一。在高考生物复习中,教师要对教材中经典实验的整合再现,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经典实验。
例如:(2010年北京理综第30题)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对象,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DNA复制方式的探索实验,实验内容及结果见表1。
请分析并回答:
(1)要得到DNA中的N全部被放射性标记的大肠杆菌B,必须经过__代培养,且培养液中的__是唯一氮源。
(2)综合分析本实验的DNA离心结果,第_组结果对得到结论起到了关键作用,但需把它与第_组和第__组的结果进行比较,才能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_____。
(3)分析讨论:
①若子I代DNA的离心结果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重带”DNA来自于___,据此可判断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不是_____复制。
②若子I代DNA双链分开后再离心,其结果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DNA的复制方式。
③若在同等条件下将子II代继续培养,子n代DNA离心的结果是:密度带的数量和位置_______,放射性强度发生变化的是____带。
④若某次实验的结果中,子I代DNA的“中带”比以往实验结果的“中带”略宽,可能的原因是新合成DNA单链中的N尚有少部分为_____。
此题来源于浙科版的教科书“遗传信息的传递”一节科学家的经典实验的改编。如果学生对某些科学家经典实验熟悉,解答问题并不困难。在高三生物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我国现行几种版本的教材中相同内容章节的几个经典实验要有总体的把握,注重结合本省版本教材内容深入分析科学实验的方法与原理。类似于这种源于教材的高考题很多,所以必须让学生去读教科书。不过,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去研读课本而不作任何指导,学生根本不知道要看什么,收到的效果甚微,因为学生不能吃透教材,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考纲、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高考题的基础上,确定知识的重难点,同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把学生没有弄懂的、易出错的问题记录下来),设置一些问题引领学生研读课本。如,复习“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知识时,教师设计了下列问题:
①人类的染色体组型、染色体组与基因组的区别是什么?
②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如何区别?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关系如何?
③性染色体的同源与非同源部分的区别是什么?同源部分有等位基因,非同源部分没有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方式有哪些类型?
④伴性遗传正交与反交的结果如何?
⑤性染色体上的同源部分正交与反交的遗传方式如何?非同源部分的正交与反交遗传方式如何?写出遗传图解并计算概率等。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到课本上的知识确实有许多没能准确把握,没有深层次地理解,也深刻地体会到研读课本的重要性。当学生养成了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地去翻翻课本,并能从课本中寻找到答案的好习惯,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1.2 引导学生对“双基”知识进行再加工
复习课不是对原有知识的简单再现,教师要避免出现炒冷饭现象,也要防止搞题海战术,应该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让学生会一题就能做一类题,帮助学生归纳解题技巧。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化简单学习为系统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协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联系高中生物相关内容,梳理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串,再从各知识点联系其他知识点,从而发散出来形成知识网络。学生对原有知识有新的认识,才有可能准确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对相关的、接近的、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对比,对零碎的、看似无联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总结,引导学生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加深、拓宽,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对高中生物学知识有比较全面的把握,有利于形成知识与能力的正迁移。
如,复习“遗传分子基础与遗传基本定律”时,多数学生感到生物学知识多且零碎、无章可循,这时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合的方法。教师可挖掘可能考查的知识和方式,引导学生从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人手。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存在非等位基因,进而引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从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有DNA和蛋白质,引出基因的概念与基因的功能、基因复制的机制、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引出中心法则等。教师在高考复习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点、线、面、体建立起知识的网络图,并从中引出新知。比如:染色体――DNA――基因――中心法则;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等诸如此类的知识串。在每条知识串的各个环节发散出来形成新的知识串,进一步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就能把零散的知识变成系统的知识,把简单学习转变成系统学习。
所以,教师在总复习中,必须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再加工,使加工后的知识不再是独立的死知识,而是被激活了的、多方位、能随时调用、分析、迁移、转换、
重组的活的知识。
2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重视能力的培养
“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习过程的科学方法,教师的教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但学习方法是存在优劣之分的,好的方法能做到事半功倍。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章节考试中都有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在统考时很难得高分的关键在于没有做到简单学习(注重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与系统学习(注重知识联系与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的转变。在高考复习时,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知识网络,把各章节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只有这样的系统学习,才能使自己在高考复习中有质的飞跃。基础知识把握好了,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如何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分析、解决问题中,把已知的和未知的联系起来,使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只有先教会学生怎样去用,学生才会自己去应用,才能逐步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本题知识的结合点,即将学过的知识点迁移到要解决的问题上,进而通过类比、联想寻找解决方法。
解决有关“遗传与变异”的问题时,学生时常感觉难度很大,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已知条件进行加工、分析、转化,有意识引导、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例如:在复习遗传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从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入手,先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组型,再区别染色体组与基因组。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一个染色体组中存在一个性染色体与多个常染色体,雌雄异体生物的基因组不是一个染色体组上的全部基因,它是指一个染色体组上的全部基因再加上一个性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雌雄同体的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没有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区别,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全部基因就是一个基因组。
再引出染色体类型有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存在非等位基因。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相同,存在同源部分与非同源部分,同源部分有等位基因,非同源部分存在非等位基因。接着引出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非等位基因遵循连锁与交换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从复习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导出DNA的结构空间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再引导学生思考DNA的化学结构。引出DNA分子能够复制传递遗传信息;还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表达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的两大功能。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功能的核酸片段”的概念;明确基因能指导蛋白质分子的合成,进而能控制生物性状,从而,使学生领会基因的独立性与颗粒性;再从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引出基因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的具体内容。
上述知识内容的网络可以归纳成如图1所示的结构。
教师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联系成知识串,发散每个知识点发散,最终形成知识网络。将学生的学习方式从简单学习转变为系统学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有了质的变化。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过程的模仿和经验积累中逐步将知识内化,在引导和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和加强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逻辑性,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试题分析,学会反思
一、上好生物试卷讲评课的几个重要步骤
1、做好课前试卷的统计、分析工作,是上好讲评课的首要条件
(1)试卷的统计工作。试卷的统计工作是教师在课前必须准备的一项复杂的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如考试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的内环境与稳态,就可按人体内环境与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激素的调节、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各占分比例进行列表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了解、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统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占分比例;测试结果的统计,包括班级成绩的统计即是否呈正态分布及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的出错率;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错误率相对较低的统计到个人。所以统计是一项繁琐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
(2)试卷的分析工作。教师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受到破坏。其次要对错误率高的试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审题、关键字词、隐含条件、信息处理和分析,答题语言组织与表述等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题思路是怎样的,解题方法、技巧是否简明,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2、引领学生积极探究思考,是上好讲评课的核心。
讲评意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解决错误的问题,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该适时让学生对试题进行自我评价,并通过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质疑、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但能使整个讲评过程中学生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而且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对答案”的讲评,不但会使先前繁琐的准备工作付之东流,而且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对学习探究思考的积极性。因此,讲评的艺术是欲露先藏,教师利用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不思而不得其解。
3、分析错因,是讲评课是否有效的关键。
生物试卷的讲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解决问题。从教师层面能了解的学生错误大致有:一是基础知识的遗忘,讲评时应及时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构架;二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对此,讲评时应重点讲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加强思维和方法指导,避免即兴随意答题;三是审题不清,如对关键词、隐含条件未理清楚就草草作答,还有是答题不规范、计算出错等,因此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良好习惯是减少失误的重要措施。
4、引导反思,是上好讲评课的重要手段。
考试后的反思包括对解题过程(如审题思路、方法、技巧等)、知识储备和考场心理的反思。一次考试过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满足和遗憾,如果教师直接分析指出,只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可接受”的观念,这些观念只是对教师观念的模仿,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反之,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成功和不足,并借鉴同伴的反思,则对他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学习方法调整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
5、思维发散,是上好讲评课的有效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试题也由知识层面逐渐转向对学生能力层面的考查。因此,教师在试卷讲评时需重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这样有利于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讲评课结束的“两个环节”
1、课堂小结环节
在很多课堂教学中,教师因讲评试卷题较多导致时间不够,而匆匆忙忙下课,忽视了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完整一节课的收尾,它能有效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解题方法,并强调注意问题。
2、巩固、反馈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