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的起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求。我国建筑装饰艺术起源早,再加上我国民族众多,文化元素得到不断交汇对
于建筑装饰,进而使我国的建筑艺术发展丰富多彩,其中回族清真寺建筑装饰是
最具有代表艺术价值的建筑装饰之一,如何探其根源使其继续发挥建筑装饰的优
越地位,分析装饰艺术对建筑物的总体添彩能力,达到实际的视觉效果,就需要
我们对这种建筑装饰文化艺术视觉进行深刻的探索。
关键词:建筑装饰;艺术视觉;特征探索
中图分类号:
TU238TU238TU238TU238
文献标识码:
AAAA
文明的起源,文化的进步,促使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革新,建筑物的美观和
独特个性由建筑装饰艺术来添姿增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建筑物装饰艺术,
如何使建筑物呈现出其地区的独特鲜明性,我们以宁夏回族建筑装饰艺术为探讨
话题,进而对建筑装饰艺术进行深刻有意义的视觉探索分析。
一.宁夏回族建筑装饰在当代的价值意义
1.宁夏回族建筑装饰物的起源和发展
宁夏回族地区主要是以清真寺为代表性的建筑,现今我国历史上清真寺大多
数的建筑风格,是基于伊斯兰宗教文化,结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从
1980年以后由于和阿拉伯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清真寺的建筑风格,
又加入了欧、中、阿建筑物装饰的形制和特色,使清真寺建筑装饰成为独具代表
的符号性装饰艺术,在建筑装饰业上占据重要地位。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派主要是伊斯兰教,在宁夏地区随着清晨清真
寺的诵经声迎来新的一天。无论是小镇、县城都被伊斯兰教的绿色大穹顶所遍及,
绿色富有生机,是人们对于生命源泉、绿色希望的向往,每一种颜色和装饰纹理
都有祥和幸福的象征性意义,所以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饰物象征着人们的文化
内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主要影响宁夏建筑装饰,清真寺是宁夏主要建筑
装饰的参考和照本,并且清真寺的建筑艺术效果,和佛教、道教等宗教建筑物相
比较,具有鲜明的地域和宗教个性,是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主要代表回族人
民的文化气质,我们主要就以清真寺为主,来思考当代建筑艺术装饰的重要视觉
影响和价值意义。
2.宁夏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主要构成原因
宁夏回族地区具有塞上江南之称,可见宁夏地区的生活发展水平是富裕和安
稳的,随着文化的传播,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参与活动。清真寺是回族人
们的信仰理想崇拜集聚地,清真寺给与信仰民众可以发挥、传播宗教信念的主要
处所。回族建筑的发展特色主要有建筑装饰艺术的衬托,所以每当看到绿色苍穹
大鼎,就能看到一方经济的主要特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随着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回族建筑的装饰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借鉴和参
考在很多现代化建筑中,其中装饰纹样更具代表性,包括:几何、花纹、植物、
器物花纹、以及阿拉伯数字的应用,从总体效果来看宁夏地区清真寺建筑的装饰
纹样既具有伊斯兰教建筑装饰物的共性,同时又拥有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装饰的特
点,以致形成地区特色的传统装饰纹样。
3.宁夏回族建筑艺术的视觉效果带来的启示意义
宁夏地区的清真寺建筑装饰典雅、考究、高贵、大气,象征着回族人民思想
价值的实际取向,宁夏回族地区的房屋建筑顶棚,大都采用绿色的大圆顶饰,显
得典雅肃穆,格外别致。装饰物大多数是雕刻的花卉及含有吉祥如意的植物和几
何图形,建筑装饰古韵十足,别具风采。
从宁夏回族清真寺建筑的装饰色彩、装饰材料及装饰纹样能直接看出伊斯兰
教建筑装饰,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接纳及坚守伊斯兰教文化的特质,二者相融
与和谐的统一。但是对于宁夏地区清真寺建筑的研究是不能一味的脱离现实观察
和代表释义的。宁夏地区的一些清真寺建筑装饰,建造形制比较完整,值得保留
与借鉴对于其他地区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
二.当代建筑装饰物需要传承借鉴融合回族建筑装饰的主要意义
1.有助于中国当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改良从而形成城市的特点
中国建筑装饰艺术,从根本上忽略了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性,以致中国的城
市发展越来越没有特色,因此现代建筑既要加强质量的同时,首先要完善重视建
筑装饰艺术的视觉效果,注重借鉴和吸收回族建筑装饰的艺术表达效果,从而成
为城市的特色,使建筑装饰艺术成为城市代表,从而为城市留下最独特的城市风
景。
2.有助于宁夏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优良继承及进行创新改造
宁夏回族地区的建筑装饰,色彩鲜艳运用对比表达方法比较纯熟,共同的斑
斓彩色构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宁夏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从形态上已经造
就清真寺的建筑装饰作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代表建筑装饰,形成了艺术上的新发展
和新突破,给更多的宗教建筑装饰,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借鉴,从根
本上增加了我国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和种类,丰富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装饰
艺术的新局面。
但是面对优越的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回族地区的建筑装饰在发展的同时要
注重继承和保护传统的艺术精华,促使新的装饰物不断更新,让回族建筑装饰物
吸引更多的慕名观光者,让建筑装饰艺术成为宁夏地区最为璀璨的文化产品,从
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3.有助于宁夏地区对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促进经济开发
宁夏地区的建筑物的装饰艺术能从型、态、意等方面反应人们的思维意识、
审美形式、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甚至能反映社会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以及人们
心中的向往和理想。要以形成地域文化反应当地经济文化水平为主,以带领启发
其他后来建筑为辅,深刻实践理论创新。
宁夏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能够反映当地的文化风气,更是民族性格的延续和
装饰风格的发扬,这一装饰建筑艺术,可以形成总体的产业文化,来增加民众的
收入,进而传播回族建筑装饰艺术的价值,使这种有价值的装饰艺术得到最根本
的保护。
结语:
宁夏回族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从很大程度上给我国当代建筑装饰带来新的
参考,使我国建筑装饰业不断在原有的传统装饰上保留创新,也给世界建筑装饰
艺术增添了一抹彩色,建筑装饰艺术的造诣是基础,宁夏回族建筑装饰艺术需要
更多地探索和传播,就要充分的挖掘当地的民俗、风土、人情,使之与自然风光、
民俗文化需求甚至旅游资源相结合,成为宁夏地区新的亮点,促使回族建筑装饰
物的有效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宁夏回族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9.
[2]薛敏.宁夏回族村落的景观保护与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关键词:绿色施工;组织管理;成本控制;环境效益
1 绿色施工的起源与发展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直以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为主要特征,造成的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显得格格不入。绿色施工着眼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通过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提升,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源的节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当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的概念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富勒提出了“少费而多用”的理念,认为应当合理、充分的利用有限的物质资源,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需求。意大利建筑师保罗于6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将生态与建筑相结合的生态建筑学。瑞典学者推行的“绿色采购”模式,明确要求了建筑材料的低污染性和可回收性。随着社会对生态问题关注度的日益提高,一些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相继出台,大力推动了绿色施工模式的进步和发展,努力创造健康、舒适的人类居住环境。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提出了新世纪建筑发展的基本原则,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正视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居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一条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推行了绿色施工,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等理念广泛流行开来,开启了建筑业推行绿色施工的发展序幕。
2 绿色施工的组织与管理模式
2007年9月,建设部正式颁布实施了《绿色施工导则》,用于规范和指导建筑工程中的绿色施工。明确提出了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包括了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的细节。合理规划施工全过程、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改进施工工艺技术,在保障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实现节能降耗、经济环保的最优化目标。
绿色施工是在传统施工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体现,核心在于组织管理与制度管理,将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各个单位和环节、及相关人员进行有效地统筹安排。建立健全绿色施工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划分;结合企业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管理制度;在员工中加强绿色施工理念的宣传教育,加大政策法规、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充分考虑各个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建立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个环节和因素的量化标准。
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是实施绿色施工管理的关键所在。不仅要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现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明确施工管理的控制要点。还应及时收集相关材料和数据,制定各施工阶段的专项管理措施,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动态化管理。
3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的成本控制
3.1 质量成本的控制
施工成本是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费用的综合,包括设计费、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相对于传统施工模式,绿色施工由于环保效益的提高,而增加了投入的成本。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成本的增加并非简单的费用叠加,达到绿色效果而增加施工费用的同时,所采用的绿色施工措施也同样节约了材料和能源等费用,增添了环保、安全的效果。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成本既包括为保证质量达到一定标准而产生的控制费用,还包括未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而造成的损失费用。其中,控制成本包括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质量的水平。而过低的质量水平,必然会导致损失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因此,需要找到一个最佳的质量水平点,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各项成本费用之和最小。
3.2 环境成本的控制
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施工本身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到对环境的保护和负责。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修复,另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在建筑工程中,企业不仅需要缴纳施工费、排污费等相关费用,还要对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给建筑成本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环境资源是极为宝贵的,传统的资源掠夺式施工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对于绿色施工而言,必须要在施工中考虑环境的因素,增加环保成本、安全成本的投入。应当将环境成本纳入到绿色施工成本之中,通过施工质量与环境水平的提升减少环境损失成本。采取合理有效的绿色施工措施进行预防和保护,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满足环保标准的要求。合理确定各个成本的投入量,加强对各项影响因素的控制,以最少的投入成本,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
4 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绿色施工具有极佳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对于传统施工所带来的噪声、固体废弃物、空气污染,能够实现较好的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态节能技术,其初始的投入成本要比传统建筑高,短期收益效果不够理想,制约了绿色建筑的规模化推广。但从后期的能源消耗、运行维修费用来看,绿色建筑有着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初始的一次性投资费用与全寿命费用的关系,合理评价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物产生的费用不仅局限于建筑费用本身,还包括了建筑物整个使用寿命期内的各项费用支出。尽管在建筑施工中,绿色建筑的前期投入较多,但主要体现在安全环保、生态节能方面。在一些传统的费用支出方面,由于采用了绿色施工措施,节约了材料和资源,费用反而较传统建筑模式要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缺乏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物,后期的运行、改造等费用将会大幅度增加,提高了总成本。
任何建筑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的环境、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个生态经济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物,从设计施工到运行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力求对环境污染最小,营造绿色生态的人文居住环境。制定适宜的绿色施工措施,将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等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王有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点[J].建筑科技,2006(7).
[2] 王泽民.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的合理选择[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6).
在政府和行业的支持下,本着非营利,促进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发展为目的的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Green Building Council Of Australia,简称GBCA)在过去的十年当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先是陆续颁布了各类建筑的评价标准,然后从侧重于政府建筑开始逐步扩大个体建筑的参评范围,从最初的办公建筑,到如今的教育,医疗,住宅,工业等,涵括了大部分建筑类型。
澳大利亚的绿色之星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吸收了欧美日等多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优点,同时又有自己简易可行的特点,因此很快就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并逐渐摒弃了原先也曾尝试过的其他几个评价体系。
根据有关研究,十年来的绿色建筑的评估推广,为澳大利亚的环境建设贡献巨大,在减低碳排放量,节能节水,减少温室效应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 澳大利亚绿色建筑的缘起和早期实践
要说到澳大利亚的绿色建筑概念的起源,要回溯到2000年10月第27届夏季奥运会在悉尼举行。这是一届被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成为“最成功的奥运会”,而能为澳大利亚争得这届奥运会主办权的是“绿色奥运”的概念。当时有两个年轻建筑师在设计奥运村是最先提出的这个概念,为悉尼赢得那一届的奥运举办权立下汗马功劳。
为了实现这个当初的承诺,悉尼的组织者们也是动了不少脑筋的。在获得举办权的不久,1993年10月,悉尼奥委会了“夏季奥运会环境指导方针”, 提出了在场馆设计和建设中应遵循的五大环保因素:
1、 节能;2、节水;3、减少废弃物;4、提高空气、水和土壤质量;5、保持
特有的自然和文化环境
这个指导方针,是最早的绿色建筑实践的评价标准和遵从原则,也可以说是澳大利亚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雏形。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馆建设,严格地执行了这些标准。尤其是澳大利亚体育场(Stadium Australia),作为那个世界瞩目的赛事中的最大场馆,在整个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都非常严格地遵从着这一标准。并且为了更好地指导执行这一标准,研究出台了 “出生到坟墓”的理论,既如何在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每一个阶段考虑其对环境产生的作用,从它还在孕育之中到最后诞生,甚至,到将来如何长大,如何拆毁,每一步,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划和要求。
奥运之后,通过对奥运场馆建设的研讨总结和反思,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虽然在整个长达六七年的场馆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奥运场馆的建设为澳大利亚的建筑业建立了绿色建筑的初步标准和指导方向,是澳大利亚建筑业朝绿色建筑迈进的巨大一步。这为2002年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成立,2003年提出绿色之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三、澳大利亚早期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澳大利亚对绿色建筑有过一种国家建筑环境评估体系,简称NABERS(National Australian Built Environment Rating Scheme-NABERS)。它的前身是澳大利亚建筑温室效应评估体系,简称ABGR(Australian Building Green house Rating Scheme-ABGR)。
ABGR评估体系是澳大利亚第一个对商业性建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水平的评价体系,它通过对建筑本身能源消耗的控制,来缓解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澳大利亚签署了温室气体减排监督议定书,确定了要达到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指标,为此,他们于1999年研究开发了这样1个评估体系。这个评估体系开始是由可持续能源部和一些建筑领域、开发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管理的,现在是作为政府对能源有效利用法案的组成部分,适用于澳大利亚所有的商业性建筑。从2008年起,ABGR评估与NABERS评估体系相结合,作为其能源评估的部分,更名为NABERS Energy。
NABERS评估体系是以性能为基础的等级评估体系,对既有建筑在运行过程中的整体环境影响进行衡量。NABERS评估与ABGR评估同属于后评估,即通过建筑运行过程中实际积累的数据来评估。NABERS评估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办公建筑,是对既有商用办公建筑进行等级评定,另一部分是住宅建筑,是对住宅进行的特定地区住宅平均水平的比较。评估的建筑星级等级越高,实际环境性能越好。目前,NABERS评估体系有关办公建筑包含了能源和温室气体评估、水评估、垃圾和废弃物评估和室内环境评估。具体评价指标分类为3个方面:一是建筑对较大范围内环境的影响,包含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的使用、废弃物排放和处理、交通、制冷剂使用(可能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臭氧层破坏);二是建筑对使用者的影响,包括室内环境质量、用户满意程度;三是建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包含雨水排放、雨水污染、污水排放、自然景观多样性等。
四、绿色之星(Green Star)评估体系
第二种是目前应用的最为广泛的绿色之星认证体系,简称Green Star(Green Star Certification)。绿色之星认证是由澳大利亚半官方且非盈利的绿色建筑委员会(GBCA)开发并推广实施。
该评估体系涉及9个方面的指标,包括:
1、 管理;2、室内环境质量;3、能源;4、交通;5、水;6、材料;7、土地使用和生态;8、排放;9、创新
每一项指标由分值表示其达到的绿色星级目标的水平,采用环境加权系数计算总分。全澳大利亚各州和地区的加权系数不尽相同,反应出各个地区各不相同的环境关注点。总分计算出来后共分为六级,其中四级以上可获得证书及奖牌。其中获45分~59分,为四星级,称号为“最佳实践”; 60分~74分为五星级,称号为“澳大利亚最佳”;,75分~100分为六星级,称号为“世界领先”。
澳大利亚各级政府抓绿色建筑首先从政府办公建筑做起。从2000年开始联邦政府要求政府自建办公建筑必须按照5星级标准设计建造,政府租用办公楼也要优先租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办公建筑。目前,澳大利亚通过绿色建筑评估的主要是政府办公建筑、商用办公建筑、会议中心、购物中心、宾馆等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并进一步扩大到了医院建筑和学校建筑。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按照住建部2013对全国建筑节能领域的专项检查通知,"2013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的执行比例为95.5%"。如果按照这个检查结果,那么我国新建建筑基本都属于节能建筑,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这个数据是住建部汇总各地的上报数据汇总而来的,而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往往存在数据造假的问题,因此此数据仅可作为一个参考,是不能作为我国节能建筑的实际情况来研究的。真实的情况是,我国目前大量的建筑是不节能的,主要集中在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控制上差距较大。而与同纬度、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其2-3倍。
2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绿色建筑节能标准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但是根据对我国现有绿色建筑的研究,发现我国在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建筑标准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有以下方面:
(1)绿色建筑的节能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国民的绿色建筑节能意识仍然很低下,建设者和消费者在认识上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都是被动的接受,远达不到主动、自愿的阶段。消费者对建筑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户型、功能、价格上,对事关长远利益的绿色建筑节能则知之不多,关注度极低。而对于建筑的 发者来讲,绿色建筑节能势必要增加的成本是否能转化为利润直接影响着其对绿色建筑节能的开发热情。有的开发者将采取的局部绿色建筑节能措施,冠冕堂皇的宣称为节能建筑,则是绿色建筑节能的一大误区。
(2)与国外标准相比,我国的节能标准明显偏低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建设领域的节能降耗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标准仍然偏低,而且也只有东部发达地区执行的相对较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则执行较差,或仅局部执行了这些标准。从已有建筑的实际节能效果来看,我国大部分建筑是西方发达国家的3-5倍,节能形势依然严峻。从下表对国内外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的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绿色建筑节能领域的差距仍然巨大。
(3) 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对绿色建筑节能的规定不够明确。
在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自愿参与性质的,对投资方、建设方都没有强制要求,'很多参加绿色建筑评价的项目主要是政府的建设主管部门,主要是处于对绿色建筑领域进行引导或研究。而房地产项目的参与者则更多的是为了有一个比较好的卖点,主要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的。这样的现状是很难将绿色建筑及其标准广泛推广的,国家法律缺乏明确的强制性规定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虽然国务院也出台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对建设各方的主体行为进行了规范,并制定了处罚措施。但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对绿色建筑节能缺乏明确的规定,没有将执行绿色建筑节能标准列入国家大法中,因此各类的条例、规章的制定都缺乏相应的依据,在执行力度上明显不足。
(4) 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不完善
要达到绿色建筑的各项指标,就必须严格执行相应的节能标准。目前我国虽然已经了相对较为完善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是在绿色建筑的发展中,节能标准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需要制定一批为绿色建筑服务的节能标准,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建筑节能相关产品标准。即便是已经的评价及设计标准,也存在着不能适应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及经济条件绿色建筑的问题。
3我国绿色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建议
针对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和相关标准的不足,结合资料调研和作者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对我国绿色建筑和相关标准的发展有如下的思考与建议:
(1)加快绿色建筑节能法律体系建设
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观念仍然没有深入人心,市场的引导作用也不具备竞争力,因此对绿色建筑节能工作的推广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强制作用,将绿色建筑节能及其标准提升到国家大法的高度上是必由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对建筑领域各相关主体行为的都有明确的规定,是国家、地方政府制定各类建筑法规、规章的依据性文件,因此在建筑法中将绿色建筑节能工作予以明确,能够引领绿色建筑节能法规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为绿色建筑的推广提供强力的法律保障环境。
(2) 加速绿色建筑配套技术、产品及标准的研发、修订和完善
我国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要有强大的设计、施工、运行等技术的支持,现行的各类技术虽然也在不断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但是目前尚缺乏针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全面的配套技术研发,对不成熟的技术开展专题研究,并形成相对应的技术体系。这就形成了有标准,缺技术,有目的,缺方法的窘境,所以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也是迫在眉睫的一项主要工作。自从绿色建筑的概念提出以后,市场上的"绿色建筑产品"也层出不穷,让使用者真假难辨,而如何衡量其质量也在困惑着使用者及检测者。对绿色建筑产品及其技术标准的界定应在现有成熟产品的标准上,结合绿色建筑的技术要求,由政府部门组织科研、设计、使用方等各参与主体制定产品标准体系,然后对重点项目及薄弱项目进行专项研发,尽快形成一批技术先进、适用性强、操作方便、便于量产K经济合理的绿色建筑产品及标准。
(3)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
我国的绿色建筑节能意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不过30年的时间,而实际的工程实践则经历了漫长的普及和宣传过程,至今仍有很多人对绿色建筑节能意识淡漠,对绿色建筑节能工作敷衍了事。绿色建筑的提出时间则更晚,出现较多的地方是房地产商的宣传卖点上,一般人对此的认识极为浅薄,甚至还有很多错误的倾向。思想上的不重视和不理解对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存在很大的障碍,我国的绿色建筑推广起步晚,起点低,要想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歩伐,实现国家对绿色建筑节能的各项规划和要求,就必须尽快培训和教育一大批致力于绿色建筑建设的决策者、 发者、规划者、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使他们拥有深刻的绿色建筑和标准知识,掌握绿色建筑建设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加快设计、建设、运行绿色建筑的脚步,把绿色建筑推向更加广阔的领域。
(4) 增加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和激励作用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在政策、规划、技术、标准、运行等方面都存在很大不足,这就需要通过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引导、激励社会资金对绿色建筑的投入,社会资金也应该能从绿色建筑的投资上获得相应的收益。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可采取的支持、引导和激励措施有:减免税收、加快固定资产折旧速度、低息或免息贷款、资金补贴、政府采购、科研资助、资源协议等。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推进绿色建筑加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5'
【关键词】绿色工程;建筑设计;发展因素
近年来,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茶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随之而来的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总之,目前环境问题使得人们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有了足够的重视,人们隐约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选择短时期内的毁灭或是永续发展,人类将为自己的全部行为承担最后之果。
1、绿色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应运而生。绿色建筑即环保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主要包含让绿化走进建筑和使用节能清洁型能源这两方面的内容。目前,社会的进步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以及人们对绿色理念的认识增加,使得绿色成为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一个新的时代也即将到来。
2、影响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因素
影响绿色建筑设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人为因素。首先,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起源于环境的恶化,目前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负重,其中受到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有二氧化碳增多形成温室效应,酸雨,保护人类生物圈的臭氧层的严重破坏,烟尖增多形成阳伞效应,海洋石油污染形成油膜效应,核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其次,当前社会因素对绿色建筑设计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总的来说,社会因素导致资本在人对“资本”的操作行为过程中不断的消耗或变废,适当的循环方式遭到严重的破坏。这里的“资本”涵盖了人类建筑活动的全过程中所必须代价,包括各种资源和能源等,当设计作为手段服务于资本的增值时,建筑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将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很显著,主要表现为在绿色思想运动的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多里程碑式意义的人及其著作,这些人及其重要的著作共同将绿色运动推广到世界范围,促使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职业的人们共同思考和行动,促成了从人本主义观念到人与自然和谐对位观念的转变。
3、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建议
3.1 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结合绿色建筑实践的现状,总结得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三个重要因子即绿色建筑策略的正确使用,建筑师团队与其他各工种团队的信息共享与协同设计方法以及基于各种建筑设计工具的社会型网络动态评估。绿色建筑设计师们可以结合以上三个方面提高设计方法,运用绿色建筑现有评估体系,比较各因素在可持续概念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较各因素在系统整体性中的地位(级别),各因素在特定条件下(如地方特征、具体工程特点等)的作用,通过对比评估对绿色建筑设计产生可控性指导。例如可以通过优先考虑与建筑设计有关的“硬件”,譬如形体、朝向等;优先考虑“普遍”的可靠的策略,譬如被动直接太阳能利用;测试各策略对于“软件”变化的敏感性,检讨过于敏感的策略,譬如特朗伯墙的性能取决于在昼夜、冬夏等不同状况下对通风和隔热的调控情况;测试各策略交叉采用后的综合表现等等对如何正确的使用绿色建筑策略这一重要因子做出回应。
3.2 加强对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的技术研发与应用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在对一栋建筑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时,只能使用表格、计算器和己有的数据进行预测和做出猜测,三维模型最初只是用于预演。现在三维计算机模型与复杂的分析工具结合在了一起,当传统的方法对于数据进行初级的简单描述时候,我们便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这样我们可以预算出一栋建筑物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建造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以及对建筑物可持续性特质的证明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其他参数。这些技术在航空和汽车行业都是众所周知的,在实际建造之前,为了消减开支并实现现代化设计,计算机模拟一直被长期的使用,现在同样被应用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中。目前,相关的技术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例如模拟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的气流,通过计算机模拟制造智能的外墙壁;使玻璃窗可以根据太阳的辐射和角度进行自动的开关调节;通过对于风洞的模拟分析建筑周围的微气候环境等等。
3.3 遵循“绿色”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应该遵循“绿色”原则,即反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共生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等,通过对绿色建筑设计使得建筑在每一个步骤达到绿色建筑的全面要求。其中,反馈调节是开放、自组织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动力所在,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动力,正反馈调节是促进系统变化的动力;生态系统整体性则要求人们利用整体性原则来处理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事件,因为自然界不是许多分离单位的聚集,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内各个组成部分是紧密相关和相互作用的;共生性指各种生物在一个生态系中的相互依存、协同进化,具有的亲密关系,如果其中一种生物受到伤害,势必会对另一种生物造成影响,因此共生性原则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要考虑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原则要求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的极限之内,要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和谐统筹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3.4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思考
首先,重视全球关注与地方性实施的结合,绿色建筑的关注应得到全球性的发展,但其实施与地方性的结合是极其关键,当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升到全球化的时候,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应考虑以建设的本地化为前提进行工作。其次,综合策略与适度技术的选择,绿色建筑策略比比皆是,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也是不尽相同,针对不同的案例,绿色建筑的方法应当是能适度调整,对于技术的选择,地方策略和传统策略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此外,关注协同创作和多工种协同设计方法,绿色建筑绝不是建筑师一个人能办好的事情,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需要整个相关行业甚至整个人类“绿色”意识的提高,单靠一个人的“绿色”效力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全民绿色运动才能真正将绿色进行到底。
4、结语
绿色建筑的发展必将引发整个建筑学,甚至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较之传统的建筑学领域中的变化都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这也是人类对其自身生存环境的不断深化的认识到必然结果。目前绿色建筑设计仍存在很多不足,发展和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国相关设计人员应该不断研究与探索,不断去发现。以促进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标准;ESGB
1 概述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不断发生类似于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之类的严重公害,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中。为此,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随后,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生态建筑学由此正式诞生。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随后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香港,台湾,加拿大也相继推出自己的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在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经济合理,对环境影响也最小,还可以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现在虽然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加强,对绿色建筑的关注也大大多于以前,但绿色建筑的标准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英国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体系起源于英国,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将国际条约和国内法有机联系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其中,英国建筑业的指导法规是《建筑法规》,为建筑的节能性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碳减排等方面规定了最低性能标准。另外,《建筑能效法规》是英国政府为了促进建筑能效标识而制定的重要法规,为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英国政府实施了建筑能效标识等有效举措。绿色建筑政策法规的推行为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明确各方监管责任,利用公共财政建立长效而实际的节能激励机制;关心民生,以家庭为单位促进住宅节能;借助政府力量推动发展,引导市场。
英国现在除了有关建筑节能政策法规中强制要求执行的标准及建筑标准的强制要求外,还有由不同组织独立开发的各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共同构成了英国绿色建筑市场的现行评价体系。
3 日本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二战后经济飞速发展,又受到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因此现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日本节能综合管理体制是由政府中央机构统一领导节能管理实施,企业有计划的自主配合节能管理及实施,节能中心为节能提出专业支援来共同完成的。节能中心对全国节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整理数据再对政府的节能政策提出建议并负责具体落实政府的节能政策与法规并进行专业咨询及宣传工作。
日本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是随着社会进程发展逐步建立的: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日本针对能源匮乏的状况提出了“阳光计划节能”;1979年日本在第二次石油危机背景下出台的《能源合理利用发》是基本节能政策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将节能和新能源开发技术结合,提出了“新阳光计划”;在2002年日本政府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改进原有环境性能的评价体系——CASBEE,明确了评价理念,丰富了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
2008年,日本提出国家中长期节能战略——“美丽地球50”规划,提出了数十项关键技术研发。政府除了优惠贷款,减免税收等资金支持外,还建立了鲜明的惩罚制度即“领跑者”制度,要求企业按“领跑者”能效标准该晒能效,提高现有产品的能效水平,否则受到罚款,甚至劝退出市场等。这样良好的奖惩制度推动了技术的研发,使高能效产品相继上市,让CASBEE的推行畅通无阻,形成良性循环。在一个节能环保观念极重的国家中,日本学生从小就接受节能环保教育,媒体也经常发起环保方面的议题与活动。
4 绿色建筑体系在我国的发展和困境
多年来,我国民众一直持有“地大物博”的思想,前20年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忽视了环境问题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因此人民的环保意思及其淡薄,但作为有13亿人口的能源消耗打过,面对当今世界能源紧缺的状况,加大节能环保的宣传迫在眉睫。
我国节能政策法律方面建设起步较晚,在制度执行上也存在问题,我国绿色建筑制度的唯一执行手段是政府提出的执行命令。1986年8月颁布了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才使我国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接着在2000年颁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中第一次从法律法规的层面确定了建筑基本的行政主管机关,直到2006年颁布ESGB,我国才初步完成了建筑节能的政策体系建设。
ESGB虽然颁布,但并非强制性标准,市场应用情况并不理想。经济上,国家对节能建筑从建造,销售到使用均无任何经济激励政策;技术上,尽管在某些单一技术方面接近国际水平,但节能技术研究还没能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制度化,规范化;协作机制上还存在专业分割,这对于整合技术研究成果是百害而无一利。因为没有同意的节能技术标准,所以在某些方面阻碍了ESGB的可操作性,也造成了对节能建筑设计缺乏专业性指导使建筑更科学的节能,因此间接影响了ESGB在市场的推广,在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各不相同,使得绿色建筑的推行方式仍然在摸索中。
5 结语
通过与英国和日本的对比,我们应该通过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绿色建筑及节能政策的宣传,不断提高民众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识;加快制定更具实际操作的标准与规章,建立能效表彰制度;制定科学合理并且奖惩制度相结合的政策,以此来取代单一死板的行政命令的推广模式;并且完善相应的监管体系,定期检查其政策的落实情况。由于我国基本国情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应当因地制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及第三方机构协动的绿色建筑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绿色设计工具[CASBEE)[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3] TopEnergy绿色建筑论坛.绿色建筑评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实践:评价,示例,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王有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点[J].建设科技,2006(7).
[6] 沈国平.对日本节能管理的学习与思考[J].资源与发展,2008(1).
[7] Keniehi Yoda.日本的节能政策[J].UNEP产业与环境,1991(2).
[8] 葛颖,王晓强.日本的节能政策法规简介[J].世界标准信息,2007(9).
[9] 金雪梅.日本国民节能意识及其借鉴[J].科技和产业,2009(1).
[10] 李大寅.日本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J].住宅产业,2008 (12).
[11] 谢丽霞.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看中国绿色建筑[J].世界标准信息,2008(10).
【摘 要】“绿色建筑”是上世纪就是年代才兴起的术语,其起源可追溯到七十年代,由于能源危机,建筑家们开始质疑玻璃加钢筋的建筑结构,因为这些建筑需要庞大的加热与冷却系统。英、美、日、加等国,为减缓建筑对环境所造成的能源负载与破坏。相继提出绿色建筑的环保理念。绿色节能建筑将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看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综合各项措施有效地节约能源的消耗,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绿色施工是依附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应运而生的,其匹配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需要,绿色施工过程即为建筑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文章将以建筑工程实施绿色施工技术探讨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绿色施工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产生的,它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利用过程)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太阳能等洁净可再生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也必定是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在建造过程中应用节能施工技术,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是实现绿色建筑的必然途径和关键因素。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一个主要阶段,是深化建筑行业资源节约及节能减排的核心环节。绿色施工意为工程建设过程内,在确保质量的先决条件下,经有效的管理及技术,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同时降低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作业,达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以及环境保护的目的。
2.建筑工程实施绿色施工技术能够有效保护土地资源
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环节我们要对地表条件予以全面的分析,在施工过程要防止土壤侵蚀及流失。在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环节如果发生裸土的问题,那么相关工作者要第一时间通过砾石将其覆盖,若条件限制亦可在裸土地方种植一些优良的草种,这样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在绿色施工环节如果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我们就要在施工现场择取有效的位置构建地表排水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斜坡处予以全面的固定,择取多元化措施去控制土壤流失。若绿色施工现场的沉淀池发生渗漏,要找到专业工作者予以有效处理,第一时间清除池内的沉淀物,同时委托相关系统将沉淀物处理掉。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有毒有害等废弃物,我们要予以第一时间回收处理,同时要找具备资质的系统实施回收处理,防止出现土壤污染的情况。
3. 建筑工程实施绿色施工噪声及振动污染的控制
在施工环节要遵循国家建筑施工噪声排放规章对噪声予以全面的控制,防止影响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在绿色施工过程要做到噪声与振动污染同控制,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的方式对施工现场予以整体监测,保证噪声被控制在指标范围内。在绿色施工过程要使用低振动及低噪声的施工装置,针对差异化施工程序要提高隔音操作力度。
4.降低施工废气排放与扬尘
众所周知绿色施工的侧重点即减少污染,而工程环节的废气排放亦为施工污染源之一,所以我们要对废气排放予以控制。在绿色施工过程对废气排放予以全面控制,首先要构建有效的洒水清扫体系,同时配置响应的洒水装置,派专人予以洒水作业。针对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要通过可行的解决方式,因此去降低尾气排放中有害成分饱和度,设备可以使用清洁燃油并择取高效燃料添加剂等。扬尘是检测建筑施工现场环境指标的一个主要内容,大量的扬尘会对施工现场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绿色施工中需要使用的建设设备及材料等,在运输环节要使用响应的密封措施,用以保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外泄,而且要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洗车槽,这样可以很好的防止运输操作对施工场地带来污染。在土方作业过程,要利用覆盖及现场洒水的举措去控制扬尘,在绿色施工处,扬尘的高度通常在一米五。搬运工程垃圾的环节也可能会出现扬尘,所以此环节我们也要予以必要的需要的处理,运输垃圾的过程中我们择取洒水的处理举措。
5.光、水污染的控制方法
绿色施工通常要依附于水,工程环节需要大量使用水资源,因此施工污水的排放要遵循污水排放规章,在此基础上对施工污水排放予以管理,施工作业现场对差异化污水要予以有针对性的处理举措。而且,对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也要给予响应的保护,通过边坡支护技术达到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目的。而光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绿色施工操作造成影响,相关工作者在夜间室外操作的时候要侧重于对施工现场照明装置的保护,因为这是光污染的主要来源。而且工程环节还要防止电焊作业的弧光污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使用遮挡,防止电焊的弧光外泄。
6.总结
综上所述,如果发生裸土的问题,那么相关工作者要第一时间通过砾石将其覆盖,若条件限制亦可在裸土地方种植一些优良的草种,这样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在绿色施工环节如果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我们就要在施工现场择取有效的位置构建地表排水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斜坡处予以全面的固定,择取多元化措施去控制土壤流失。若绿色施工现场的沉淀池发生渗漏,要找到专业工作者予以有效处理,第一时间清除池内的沉淀物,同时委托相关系统将沉淀物处理掉。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存在有毒有害等废弃物,我们要予以第一时间回收处理。在绿色施工过程对废气排放予以全面控制,首先要构建有效的洒水清扫体系,同时配置响应的洒水装置,制定人员予以洒水作业。针对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要通过可行的解决方式,因此去降低尾气排放中有害成分饱和度,设备可以使用清洁燃油并择取高效燃料添加剂等。扬尘是检测建筑施工现场环境指标的一个主要内容,大量的扬尘会对施工现场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绿色施工中需要使用的建设设备及材料等,在运输环节要使用响应的密封措施,用以保证物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外泄,而且要在施工现场出入口安装洗车槽,这样可以很好的防止运输操作对施工场地带来污染。在绿色施工过程要做到噪声c振动污染同控制,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的方式对施工现场予以整体监测,保证噪声被控制在规定范围。
参考文献:
[1].张立山;孟德光;朱天志;董艳英;;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及策略(综述)[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05):50-56.
[2].张智;陈建玲;何跃;;居住区综合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探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02):26-28.
[3].任佩宏;;浅议市政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资料的整理[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07):74-76.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技术 全寿命周期成本 绿色建筑认证 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本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不断发生类似于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之类的严重公害,人们越来越感到生活在一个不健康的环境中。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向人们预示由于滥用DDT等农药而将产生的无法挽回的生态恶果--在明媚的春光下,大量物种却濒临死亡的边缘,宛若生命最后一刹那的片刻宁静。卡逊的著作被视为绿色运动的里程碑,之后,绿色运动开始渗透到建筑工程上,形成独特的绿色建筑技术,对工程造价产生重大影响。
1.绿色建筑的概念
1.1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2绿色建筑的起源
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提出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从此,以关注生态环境为主旨的绿色运动便一直活跃在国际社会的最前沿。1991年1月,绿色运动与房屋建筑开始结合,在照明节能灯具上出现重大突破,绿色建筑开始起步。
1.3全寿命成本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项目的建设期成本和项目运营期使用及维护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人们通过科学的设计、计划、决策等一系列成本管理,进行建设期成本和项目运营期使用成本间的平衡,设法以较小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去完成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努力争取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一般应用多方案比选理论,在项目功能和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当实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时,项目价值也就实现了最大化。
1.4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异同点
(1)相同点。立足可持续发展,都对房屋建筑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能量消耗提出控制要求,追求节约能耗。
(2)不同点。建筑节能: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对生态环境破坏起到缓解作用;绿色建筑:指建筑的生成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比建筑节能要求更高、更广、更远。
2.绿色建筑技术简介
2.1绿色建筑分类
(1)按建筑功能分: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2)按阶段分: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
(3)按等级分:白金、金、银和认证级别或一星、二星、三星。
2.2绿色建筑认证
(1)LEED认证
LEED是美国民间绿色建筑认证奖项,由非盈利组织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于2003年开始运作,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被认为是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评估标准。LEED成功的商业运作和市场定位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和追随,如今它已经成为全球默认的主流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得到全球不同气候带国家的认可。
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国际上简称LEEDTM。LEEDTM评估体系由六大方面,若干指标构成其技术框架,主要从可持续建筑场址、水资源利用、建筑节能与大气、资源与材料、室内空气质量、创新和设计过程几个方面对建筑进行综合考察、评判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每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打分,综合得分结果,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白金、金、银和认证级别,以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
(2)我国绿色建筑论证
属于我国官方论证的奖项,于2006年开始施行,目前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确认绿色建筑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主要参考了LEEDTM,结合我国自身情况后形成标准,分六个方面的指标进行评价。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具体项数见下表。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和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2.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简介
各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其中,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优选项主要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项目。针对评价对象,可根据需要和可能分别提出对应于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要求。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价可在设计文件完成和规划许可证后进行,运行标识评价在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的条件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对住宅建筑,原则上以住区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对公共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对象进行评价。两者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指标存在交叉或类似,但要求的程度可以不同,为便于理解,列举一些典型指标项内容。
(1)节地与室外环境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为共同控制项。地下空间利用,对住宅为优选项,对公建为一般项。
(2)节能与能源利用
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或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对住宅建筑为一般项,对公共建筑为控制项。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为共同优选项,但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不同,对住宅为大于10%,对公建为大于5%。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为共同控制项。采用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绿化灌溉方式,为共同一般项。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结构施工与装修工程一次施工到位,不破坏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装修时避免重复装修与材料浪费,为共同一般项。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为共同优选项。
(5)室内环境质量
住宅强调日照、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对开窗面积有要求;公建强调新风和室内空气质量保证。采用可调节遮阳,调控夏季太阳辐射,为共同一般项。
(6)运营管理或全寿命周期综合性能
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为共同控制项。对水、电、天然气、热等实行独立计量收费,对住宅为控制项,对公建为优选项。
3. 影响工程造价主要绿色建筑技术
3.1结构
(1)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如型钢混凝土结构、预应力结构。
(2)使用耐久性好建筑材料,如高强度钢、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等建筑材料。
(3)结构工程不得返工。
3.2建筑
(1)从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维护、废弃、再生利用等)评价并优选所用建筑材料。
(2)可调节遮阳板技术。
(3)围护结构内部或表面无冷凝现象。
(4)降噪措施。
(4)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
(5)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m2/人。
(6)再生资料利用,如木渣板、回收沥青混凝土、煤渣砖等。
(7)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有无障碍设计。
3.3给排水
(1)节水器具。
(2)管道材料应防止二次水质污染,设置用水计量仪表和装置检测和控制系统渗漏。
(3)太阳能热水系统。
(4)余热回收系统。
(5)雨水收集系统和再利用系统。
(6)游泳池选用技术先进的循环水处理设备。
(7)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8)室外绿植采用高效的灌溉技术。
3.4电气
(1)太阳能、地热、风能发电。
(2)节能灯具照明。
(3)低能耗电机,覆盖非电气专业的其他分部工程的电机。
(4)低阻高绝缘导体。
3.5通风与空调
(1)自然通风和诱导通风。
(2)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和新型节能的空气调节方式。
(3)采用能效比先进的设备。
(4)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5)热回收式空调系统。
3.6智能建筑
(1)楼宇自控系统功能完善,各子系统均能实现自动检测与控制。
(2)各类能耗独立计量。
(3)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3.7电梯
(1)高效节能电梯,高效节能电机、灯控、长时等候休眠等技术的应用。
3.8施工阶段
(1)绿色工地措施,如: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2)各地施行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实施办法。
3.9整体评价
目前采用的绿色标准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理由,对标准的深化和改进已经产生重大影响,许多定性指标向定量指标发展,评价得分趋向具体化。政府对二星、三星绿色建筑有一定的补贴政策,等待各地细则:绿色二星级奖励45元/ m2,三星级奖励80元/ m2。各地也出台了地方奖励政策:青岛50-60万/项目,南京20元/ m2(仅对绿色保障房),上海20-50元/ m2,北京3%容积率增加,安徽20万/项目等等约10多个省市均有地方性政策。
4.实际案例工程造价统计数据
根据沿海区域某省自2008年至2013年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近40项建筑工程造价数据统计,绿色建筑技术对工程造价影响明显,且不同类别的绿色建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由于房屋建筑绿色建筑技术新增价格与工程规模相关,相应费用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大被摊薄,其中土建专业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又弱于安装专业,因此同类星级中住宅建筑造价增加指标又要低于公共建筑。
4.1一星级。由于控制项许多内容与其他建设规范一致、没有优选项要求、建筑节能属于房建工程基本要求,在选择了雨水收集系统等少量指标项后极易满足一般项选择数量的相应要求,所以对工程的造价影响很小,一般增加额度为15-30元/ m2。
4.2二星级。由于处于中间标准,针对绿建标准的指标项(一般项、优选项)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一星级的基础上重点在节水、太阳能上加大投入,所以未造成工程造价大幅度提高,一般增加额度为30-80元/ m2。
4.3三星级。由于对优选项、一般项的选择比例高,在受建筑特点制约时,许多指标项成为必选项,往往产生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使工程造价大幅增加。例如遮阳技术,目前普遍采用外立面外设铝合金百叶遮阳板,但对沿海地处台风活动区域,抗风压要求很高,不是简单增加铝合金百叶遮阳板费用,必须另增加外立面受力结构费用,若采用电动机构,增加的费用更大。据现有数据,三星级绿建增加费用达300-500元/ m2,该项技术一般应用于中小型工程。
关键词:崖城;古民居;色彩;原生态元素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82-02
我国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在各类建筑中使用色彩作为建筑文化构件的一部分,用以提高建筑的欣赏价值,表达建筑文化丰富的象征意义。
一、中国古民居建筑中的色彩原生态元素
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节,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 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自汉代以后,木构架的建筑逐步以砖代替原来的夯土或土砖、泥石等。尤其是瓦的使用日趋普及,赋予了传统建筑色彩更丰富的文化意义。
中国古建筑对色彩的运用颇有讲究,按照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习惯,红、黄、绿是中国古建筑的主色调。红色表示喜庆、欢乐,黄色表示富贵、辉煌、庄重,绿色表示生机勃发。因此,中国宫殿建筑一般用红墙黄瓦,皇帝居住的建筑用黄琉璃瓦,王侯居住的建筑用绿琉璃瓦。这样,便显示皇权的威严和皇宫的富贵豪华,显示贵族们的权贵。
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红色也是主色之一,人类认识红色很早,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这说明人类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红色给人以希望和满足,使人产生美感,所以民间才会将红也当作是喜庆的颜色。
最早的木构建筑基本上是建材的原始本色,元多人为加工,但自春秋起,色彩便被人为地引入了建筑中,并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所左右,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到明代时则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例如,在周代,宫殿的柱、墙、台基和某些用具都要涂成红色。在当时,红色为天子专用色,赤、青、黄、白、黑五色被视为正色。至汉代,宫殿与官署亦大抵为红色,但除上述五正色外,人们还在建筑中用几种色彩相互对比或穿插,并对构成的图案予以明确定义: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五彩谓之绣。到南北朝、隋、唐时的宫殿、庙宇、府第则多用白墙、红柱,或在柱、枋、斗拱上绘有各种彩画,屋顶覆以灰瓦、黑瓦及少数琉璃瓦,并有意使背脊与瓦采用不同颜色。宋、金时期的宫殿建筑则逐步开始使用白石台基,红墙、红柱:红门窗,黄绿各色的琉璃屋顶,并在檐下绘上金、青、绿等色的彩画。如此种种到明代已成制度化。根据民族与地区的不同,对建筑色彩的运用又呈现不同风格,在民间亦如此。例如,南方的民宅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多采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架与柱,从而形成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秀丽、淡雅格调,另具一番神采。
二、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色彩文化从先秦时期起源,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变化,直到明清时期才基本定型成熟色。早期传统建筑材料色彩较少,包含的文化意义也比较简单,如白色纯洁,黑色深沉,灰色平淡,黄色明朗,红色热烈,绿色安宁,蓝色冷静。
随着阶段的产生,统治者把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在礼记中规定:“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这些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明显地反映在建筑的等级与色彩上。殷商时期的宫殿,柱子多用红色,墙为白色,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锦绣被堂”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周代还规定青、红、黄、白、黑为正色。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这种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从战国时代出土的瓦当图案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用于东、西、南、北各方,可以推测,当时在建筑上使用黑、白、红、黄代表不同方位。此时建筑的粱架上还出现了彩画,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屋顶上琉璃瓦的出现和使用,黄色成为至高无尚的地位。隋唐的宫殿、庙宇、官邸多用红柱、白墙、梁架施以彩画,屋顶为灰瓦、黑瓦与彩色琉璃瓦,还出现了“剪边”屋顶,丰富了屋顶的色彩变化。
从汉至唐代,建筑木结构外露部分一律用涂朱红,墙面用百粉,采取赤红与白色组合方式,红白衬托,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
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北宋的建筑物则多采用绿色琉璃瓦,这使得宋以后的建筑发展为表绿色为主的建筑风格。延承到金代,京都的建筑大量地采用黄色琉璃瓦和雕工精巧的汉白栏杆,这几种色彩的建筑风格,到明清时代便熔为一炉了。
宋元以后的宫殿使用白石台基,红墙、红柱、门窗,黄、绿色琉璃瓦屋顶、屋檐下施以“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等彩画手段,加强了建筑物阴影中色彩冷暖的对比,这作法一直影响明清。
明清时代建筑色彩等级更加严格、分明,琉璃瓦以黄色最高,绿色次之,还有蓝、紫、黑、白各色,用途各异。宫殿建筑发展成了以“黄绿瓦面、青绿梁坊、朱红墙柱、白色栏杆”为特色的建筑,这种鲜明的色彩搭配得宜,使得建筑本身产生了金碧辉煌、豪华富贵的视觉效果。皇家建筑基本以红黄两色为基调,大量红墙黄瓦交相辉映,呈现出高雅艳丽、赏心悦目的色彩特征,折射出雍容华贵的皇家气派,反映出皇帝惟我独尊的内心告白。
清代油漆彩画流行,民宅色彩多为材料本色,北方灰色调为主,南方多粉墙,青瓦,梁柱用深棕色,褐色油漆,与南方常绿自然环境协调。
三、古民居建筑色彩艺术的文化内涵
古建筑色彩与建筑环境长期积累形成的或简约或繁琐或柔媚的古典风格,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和演变,成为建筑色彩与环境、色彩与空间、色彩与建筑、色彩与装饰之间的协调,蕴含更深刻的传统寓意,渗透出浓郁民族气质和美学思想,从而有了各民族、各地区不同建筑色彩艺术审美标准,洋溢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早期的建筑结构质朴、浑厚,构造关系简洁,色彩应用往往以原色为基本色调。南北朝至唐、宋时期,宗教的兴盛,使早期建筑技术有了飞速发展。石工技术精雕细琢,建筑构件多样花,红柱、枋、斗拱施以各种彩绘,青顶绿琉璃剪边,使建筑色彩有了较大发展空间。建筑色彩丰富多彩,除了一些细部有精美雕刻外,白、红墙,斗拱、额枋饰朱红或白粉衬地,在青绿彩绘间装点金色,黄绿琉璃瓦顶的色彩效果,可以看出柔和绚丽的倾向。元明清时期,传统建筑的等级制度,使建筑色彩在使用上受到严格的限制。此时的建筑色彩主要是通过柱、梁、枋、斗拱、椽子等构件,将一些人物、花卉、山水、亭、台、楼、阁施彩以求效果。同时,白、黄、青绿冷色为主调的梁枋彩绘,成为当时宫廷最为盛行的色彩基调,达到了建筑色彩与建筑结构的统一。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在山青水秀、四季常绿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
四、崖城古民居建筑色彩原生态元素的作用
崖城古民居建筑色彩方面木料皆用本色,外墙粉白与直铺砖面结合,条砖、铺地砖、石质花纹、虎面等瓦当的色彩以原色为主,都具有时代特征。这种存素去华的大木构架与清水砖墙的格调一致。厅堂高敞宽豁,外檐用翻轩,明间用隔扇,厢房用和合窗,工细挺拔,雀替图案形式变化多端。
屋顶下的檐部是青绿色调的斗砗投铊,在蓝绿色调的檐下彩画中间有红色的色带和色块,在红色的柱子门窗部分也有蓝色的色条,在建筑色彩上应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色彩学中,对比是指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所谓补色是指凡二种色光混合叠成为白光,二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为灰黑色,这两种色光或者颜色即称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把两种冷暖色或者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它们显得更加鲜明、活跃,效果更为醒目而突出,而且还因为人视觉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两种对比色得到中和与平衡。两种对比的主要颜色都向对方渗透,不会破环整体色调的效果,起到一个中和、平衡的作用,其他许多建筑上都可以见到这种红颜色向着绿彩画中渗透的现象。
除了用绿色的窗格和在梁上,彩画的枋心里用了红色的花色以起到相互渗透和调和作用以外,还特别用了黑色。梁上彩画的两端用的是黑色墨线,在檐廊顶头用了黑色的门框。这门框在红柱子中虽然显得比较突出,但它却和上面的梁枋取得了协调,在色调强烈对比的两部分中起到过渡的作用。
古建筑色彩与建筑装饰建筑色彩与建筑装饰在追求木质纹理的同时,折射出摆脱封建礼教约束,传递出建筑审美意识与民族文化精神的作用。这种作用赋予建筑稳重、高雅、规范、成熟、凝重的风格,随着建筑材料不断完善,颜料的剧增,为多种矿物色和植物色调配出多种间色和复色、明暗变化,发挥它追求细腻、精致的基本格调,揭示建筑色彩渲染、艺术处理和结构统一的同时,也在追求装饰作为渲染建筑时代的传统理念。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崖城古民居建筑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白墙、灰瓦、绿色和栗色的梁架与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这种对比更显民居的自然、质朴、秀丽、雅淡的格调。
综上所述,古民居建筑的色彩原生态元素反映了崇高、庄严、壮丽、重穆、典雅的风格,突出飘逸、雄浑、淳厚、古朴、淡泊的建筑特色,返朴归真,追求一种内在美,一种原始美,表现了一种大巧若拙的哲学精神境界。
基金项目: 2009年度三亚市院校专项资金项目《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艺术研究》(项目编号YD09009);2009年度琼州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三亚崖城古民居建筑艺术研究》(项目编号:QY20090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清光绪《崖州志》;明万历《琼州府志》;《三亚历史文化丛书》;《三亚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