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预防医学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自然观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员,人体是一个和谐、有机和充满生机的整体,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神经、肌肉、激素水平乃至心理活动等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照应、相互影响的,并与自然季节的变化、生活起居、饮食等有密切关联。因此自然界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基于这样的认识,古人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出发,发现并总结了人体与自然相适应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具体适应自然变化的疾病预防法则;总结了四时变化对人的情志、气血、脏腑、经络影响的关系;昼夜、晨昏变化,日月星辰变化,地理环境及温度、湿度、气压、气流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关系等。同时指出人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听从自然变化而束手无策,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环境。疾病预防的总原则就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并总结出了许多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证明是正确的俗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秋风凉,添衣裳。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等。《黄帝内经•邪客》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与,与日月相应也”[1]就是这个道理。人在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时还积极地改造自然环境,如在气温极热或极冷时,人体的自然调节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就发明了空调,以改变室内环境,保证人体不因极端环境变化而对机体造成伤害。正如《道德经》云:“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2]。现代医学证明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海的潮汐、月的圆缺等都会影响人体的情志和脏器功能,极热或极冷的时候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也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预防疾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并遵循自然规律来养护身体。例如春天万物生发,人的情绪应随自然一样心旷神怡,生机勃勃;这时稍晚睡觉,早点起来;提升精神状态,与自然和谐;在饮食上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肝旺之时,要少食酸性食物,否则会使肝火更旺,伤及脾胃。如适当吃一些大枣、山药、刀豆、南瓜、扁豆、西红柿、核桃、栗子、鱼腥草、芹菜、菠菜和胡萝卜等对助升阳气有积极作用。若不尊重自然规律,不遵循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规律,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本身有疾病则会使疾病加速发展。可见古人早就发现并观察到自然规律对人的影响,从而产生了遵循自然规律预防疾病的思想。
1.2疾病预防变化的辨证观中国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事物不断发展变化”,这是一个根本规律,在疾病的预防上其显著的预防医学特征可归纳为“根本是‘象’,核心是‘变’”。所谓“象”是指像自然界那样,因为“疾病预防”的基础是遵循、效法和学习自然。而遵循自然法则的核心是“和”。“和”是指人、自然、社会、身体本身的大平衡与大和谐,所有的方法和手段只有达到“和”的状态,才达到“最佳健康”的境界;因为自然界是最和谐的。“象”的根本是取自然之象,自然之象的精妙是在“变”。“变”是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和规律,例如一年四季的变化会使疾病预防方法“变”,不同年龄的“变”会使疾病预防手段“变”,四季的“变”会使补益的方式“变”,不同的疾病会使预防和治疗方法“变”,一天之内不同的时辰对疾病预防的要求也在“变”。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工作环境、生存状态、休闲娱乐方式与古人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多数中国人是营养过剩而非营养不足,上班族压力大,紧张度高,因此疾病预防的方法要“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例如《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如果今天的人们遵循“与鸡俱兴”的作息时间,那么就会与社会脱节,显然必须要“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其实“变”就是发展,因此“疾病预防”的观念、方法和生活行为方式也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
1.3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中国传统的疾病预防医学思想特别注重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预防为先、病中防变和愈后防复的重要性。在疾病初起时,便能知道病邪之所在,及时进行治疗,控制病情,使之不发展到严重或危险的境地。还强调不但要治病,还要防病;不但要防病,必须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有应对之术。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脏腑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因此在预防和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讲在治肝的同时,当先调补脾。这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于使脾正气充实,不受侵袭。如见肝之病,不知道实脾,惟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就可能使未病的脏器发生疾病,或治好肝病而脾病又来,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可见“见微得过,用之不殆”[3]的疾病预防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促进全民健身
2.1传统中的预防医学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思想高度统一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渊源于中国古人,但与现代医学科学发展有惊人的一致。首先,所有预防疾病的方法、活动都是围绕“健康长寿”进行的。其次,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防微杜渐治未病,在整体观念及辨证思想的指导下去把握生命和健康,最后,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还特别重视社会心理因素,把人类、社会和环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生命活动,积极地预防疾病,达到强身防病、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说传统医学中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古为今用的典范。进入21世纪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日益增多,人们对“未病先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不仅注重社会心理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还着眼于提高人们的心身健康。《黄帝内经》就指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著至教论劝》),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与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的主张不谋而合。传统预防医学思想重视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使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处于更加协调的状态,因此对现代社会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形神共养,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协调阴阳,节欲保精,畅通经络,协调脏腑,饮食调养,谨慎起居,益气调息,和于术数,动静适宜”预防保健的基本原则已被现代医学科学证明。
2.2促进全民健身2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接近2亿,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将增长到2.8亿人,约占总人口的20%。老年人是否能够幸福健康地安度晚年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因此重视研究疾病和保健对老年幸福生活的影响有极大的意义。预防保健对中年人也十分重要,中年人肩负着生活和工作两副担子,可能潜在着疾病发生的危险。传统医学认为盛极则衰,“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素问•上古天真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明中年人应注重预防保健工作。特别是随着中年人社会负担的加重,如何采用适宜的预防保健方法,提高其体质,延缓衰老已是十分紧迫的问题。中年人是社会发展的脊梁,他们的健康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青年人应懂得预防保健,因为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未来要靠青年人完成。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因此对青年人更应该加强预防保健教育,让他们从现在做起,避免致病的危险因素,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使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可以说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而且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人的生老病死尽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如何适应环境、抵抗疾病、求得健康与长寿是古往今来的美好愿望,也是预防保健的目的所在。故中国传统医学的预防医学思想的普及对促进全民健身有积极意义。
作者:隋巧变, 于雪丽
【关键词】预防医学;麻疹;预防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在儿童中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成人中较为罕见。此病传染性很强,在未接种疫苗或人口密集的地区易发生,常有大规模爆发,且发病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2~3年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流行[1]。临床上麻疹通常会有10d左右的潜伏期,接下来逐渐出现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等症状,发热后3~4d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最后进入恢复期,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2]。同时,其可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因此对该病的预防成是必不可少的。为研究预防学在麻疹预防中的应用,对其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麻疹流行地区儿童5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32例,女168例,年龄在1~6岁之间,平均年龄(3.7±0.5)岁,研究对象均未注射过麻疹疫苗及进行相关的麻疹预防措施,且均无呼吸道感染、皮肤丘疹等并发疾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每组250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体质、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预防组研究对象使用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接种免疫,国药准字为20063047,规格为2.0ml/瓶。按瓶标签加入一定量的注射用水,摇匀,使完全溶解后使用。先用蘸有医用酒精的棉球擦试接种者上臂外侧三角肌处皮肤,待酒精挥干后,进行皮下注射,根据接种者的体重选择药量,一般为0.2ml,最大不超过0.5ml;对于接触过麻疹患者的研究对象则采取被动免疫法,按0.8ml/kg的量肌内注射胎盘球蛋白,免疫3周后再进行注射,并通过合理膳食、提高营养以及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免疫力;而对照组不进行接种,两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在麻疹高发期减少外出,减少公共活动来进行综合预防。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用χ2检验法进行数据统计,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数据收集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预防8个月,恰巧新麻疹流行周期的开始,收集两组研究对像的临床数据,收集方法有以下几个方法:①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发病率检测。出现红疹、发热等症状者则被列为疑似对象,并对其进行血清学鉴别,根据鉴别结果做出诊断,并计算发病率;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发病的进展速度,一般麻疹病程在8~12d之间,经预防免疫患者的疾病发展速度明显减慢,以潜伏期延长为主,因此以潜伏期开始时间作为衡量进展速度的数据;③以麻疹流行开始日起计算发病时间,至患者出现症状并确诊的时间;④发病程度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查数据进行评价。
2.2结果收集以上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预防组发病时间平均为9d,对照组为5d;预防组发病率仅为5%,而对照组发病18%,发病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略轻,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经不良反应、进展速度等临床数据的比较中,预防组均优于对照组,将统计学分析,P=0.041<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留学生教育;预防医学;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国际化,大理大学医学专业留学生日趋增加,留学生教育教学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与传统讲授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相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比较适应留学生教学特点,是留学生教学中一种合理有效的方法〔1-2〕。由于社会上重治轻防的观念影响,且预防医学产生的效果多为远期效应,所以部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习不够重视,缺乏主动性〔3〕。大理大学开展了部分关于留学生教育的研究,但涉及预防医学课程的较少〔4-8〕。通过实践,我们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PBL教学法在大理大学成建制临床医学留学生(MBBS)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旨在探寻适合我校留学生预防医学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大理大学2005级、2007级至2011级临床医学全部留学生,其中2005级134人,2007级38人,2008级35人,2009级37人,2010级66人,2011级148人。
1.2研究方法
2005级、2007级、2008级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共计207人,2009级至2011级采用PBL教学模式,共计251人。各级留学生均来自于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各级专业基础课程、预防医学理论及实验教学大纲、学时、教材及授课教师均无太大变动。1.2.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在了解留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留学生祖国国情的基础上,以因材施教和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并具有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为主旨,制定教学计划。1.2.2改进教学方法针对以往留学生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整合教师、病例、技术设备等资源,最大化服务于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并不断完善留学生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对留学生出勤率、课堂学习参与度、实验报告评定、综合能力评价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及时调整修正,提高教学效率。1.2.3强化教学师资力量培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教师英语口语及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培养,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技能,保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1.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α取0.05,以P≤0.05判断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2.1相同教学模式下不同年级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表2可见,相同教学模式下不同年级间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果显示在传统LBL教学模式教育组中,2007级留学生的成绩较高,在PBL教学模式下,2009级留学生的成绩较低,可能因不同年级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管理方法不同所致,随着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的不断改进,留学生的成绩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2.2不同教学模式下留学生的预防医学实验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3可见,不同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63,P=0.000)。PBL教学模式下预防医学实验成绩比在传统LBL教学模式下预防医学实验成绩有显著提高,在教学管理手段完善的前提下,主要与PBL教学模式更容易激发留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有关。
3讨论
3.1PBL
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预防医学的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潜移默化地转变学生的观念,强化确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9〕。本研究显示,采用PBL教学的班级成绩比采用传统LBL教学的班级的成绩要好。分析其原因,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中,教师难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难以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10〕。PBL教学模式则强调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PBL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教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力和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模式与传统LBL教学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协作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
3.2PBL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环境 医学文献 数据库 预防医学情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516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49-01
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大力推动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基础高科技。在医学领域,计算机网络技术同样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预防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样对网络技术有着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为获取更多预防医学情报和传染病先例,就需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查找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为此,加强网络信息工程建设对于提高预防医学情报收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1 预防医学情报概述
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预防医学情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主要是为了研究传染病和流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而搜集相关情报,对于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有着关键意义。而预防医学情报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主要是因为信息革命的推动与支持。正是通过信息革命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地的疾病信息都得到了快速的交流传播,才为预防医学搜集相关情报提供了更多信息来源。目前在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传染疾病与流行性疾病的种类在不断增多,影响和传播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给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难度。再加上各种病菌变种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及时的获取最新病种的信息资料,以尽快研制病菌抗体就显得非常紧迫。这就要求预防医学研究人员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情报获取体系。而网络技术的应用无疑成为最佳的建立手段,网络信息平台为你预防医学情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总的来说,预防医学情报的工作目的就是要为用户搜集和提供更多的医学文献资料,以方便用户对原始医学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促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而其核心任务就是采集、整理、存储医学文献信息,并实现文献信息的快速检索。
2 网络环境下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应用
网络是在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共同发展下形成的一种信息数据传递途径,其具有快速、便捷、及时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快速实现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在预防医学的研究和发展中,研究人员为了搜集更多的文献资料,便利用网络技术对国内外的所有相关数据库进行查询,以找出有用的信息资料来帮助自己完成预防医学研究工作。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数据库是非常庞大的,且随时能够查阅,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只要有计算机与网络,并连接到医学文献数据库,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是非常方便的一种医学情报获取手段。因而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医学文献数据库在当前的预防医学情报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 我国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建设状况
我国于1994年就开始着手进行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到今天,已经建立了多个大型医学文献数据库,为预防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本文着重介绍三个最具权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指出其在预防医学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1 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该数据库文献量大,信息报道快,收录范围广,涵盖包括港澳台地区公开发行的生物医学期刊、汇编、会议论文的全部文献题录和摘要,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医学生物学、中医学、医院管理及医学情报等各个方面、由于文献未经严格标引,故操作简单,用户界面友好,使用者无须严格的培训,是目前国内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的骨干,也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数据库。随着预防医学研究人员网络意识的逐步提高CMCC已愈来愈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已成为传递医学信息必备的现代化工具,为预防医学研究人员获取情报资料提供了一条简单便捷的途径,是疾病预防工作者的得力助手。
3.2 期刊全文数据库(CHKD)。该数据库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文生物医学类专业期刊以及相关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累计文献量约200多万篇,每年新增约50多万篇,CHKD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硬盘版,光盘版又是有网上包库和上网检索卡。CHKD配备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索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分类导航检索、专项检索、二次检索、多级检索等全方位的检索,充分满足了广大预防医学专业人员的不同需求。(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提供期刊导航和分类导航两种检索方式,期刊导航适用于广大医学人员,分类导航适用于情报检索人员)。由于CHKD收录的文献均采用文本方式进行在线摘录,存入剪贴板中,用Word、Excel、Wps等各种文字处理软件进行编辑和存储,用户界面简单,便于广大医学工作者操作。CHXD的突出优势在于提供全文和引文链接,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大预防医学工作者对所需专业知识期刊检索不全的弊端。
3.3 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信息研究所研制,该数据库涵盖了国内出版的生物医学及其他相关期刊千余种,收录了1984年以来生物医学期刊中涉及中医药学内容的文献题录,含有大量文摘,文献数量以每年3-4万篇的速度增加,数据每季度维护和更新一次,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医学主题词注释表》及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进行规范标引,用户可以实现多途径,多方面的精确检索和扩展检索,该系统设置了Nesh主题词检索,查找主题词词典,查找期刊词典等多项检索功能。
4 结语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医学文献数据库为预防医学情报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并且不断的完善数据库内容也正在成为预防医学情报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相信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医学数据库必将会在医学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段一娜 承德医学院预防教研室 067000
【文章摘要】
目的:分析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采
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成效。方法:
选取我校预防医学课程护理学专业
学生83 名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
实验组42 人,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参考组41 人,采用讲授式教学法,
应用考核的形式观察两组试验后教
学效果。结果:试验前,实验组与参
考组分数无明显差异;试验后,实验
组分数(83.2±7.2) 分,参考组分数
(64.8±9.5) 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参考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参与式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参与
到教学活动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
趣,又培养了其实践操作能力,教学
效果获得显著提高。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法;预防医学;教学;应
用研究
0 前言
预防医学作为一门以改进人类生活
条件与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学科,是培养
具备综合卫生技能水平医学生不可或缺
的课程。当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
对医疗技术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
为了满足将来社会的发展的需求,不仅需
要掌握专业知识,还需树立良好的专业素
质,培养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实践操作水
平。因此,教师在授课中,除了教授给学生
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外,还需将知识点与实
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联系当前人们关注
的健康问题与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充分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医学技能为目
的。要完成该目的,可通过在预防医学教
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来实现。作为一种
以合作为教学方式的教学法,参与式教学
法将学生作为核心,运用生动形象、灵活
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既提高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
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又有利于学生
领悟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
应到实际当中的能力。下面,将选取我校
预防医学课程护理学专业学生83 名作为
试验对象,分析参与式教学法实际运用到
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预防医学课程护理学专业
学生83 名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42 人,参考组41 人。两组学生均
参与式教学法在预防医学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段一娜 承德医学院预防教研室 067000
为同一年级,平均技能水平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为确保教学质量,两组学生除采用教
学方式存在区别外,均全部使用同一版本
教学教材进行教学,教学标准、教学考核
与教学内容均以国家教学大纲与教学计
划为标准。实验组42 人,采用参与式教学
法。具体实施:首先将学生随机分为6 个
小组,每组7 人,再从7 人中选出1 人作
为该组代表,负责展开小组讨论工作,讨
论结束后,由组代表在课堂上说明小组讨
论结果。授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做
好预习准备工作。授课时,教师向学生们
陈述该次课程内容与学习标准,因课前经
过预习,学生很快就能领会教学内容,而
后教师再依据教材知识点提出一系列具
备合理性与实践性的问题,并让各个小组
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
探究与团队合作的方式找出问题的解决
方法与相关的理论依据。在小组进行讨论
时,教师应适当给予指导和辅助,并对小
组讨论结果作出总结性评估,课堂结束
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后时间对课程内
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点的理
解。对照组41 人,运用常规讲授式教学法,
具体实施:教师以讲台、黑板及教学教材
等作为教学工具,采用教师在台上讲,学
生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1.3 判定标准
试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一次
考核,考核内容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判定标准由具备丰
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协助制定,总分100 分。
理论知识判定标准:首先向学生提出实际
案例,然后让学生针对该案例列出所有可
实施的解决方法,对其列出方法的有效性
与可行性进行判定(20 分)。实践操作判定
标准:根据解决方法,对学生的实行效率
(20 分),实行结果(20 分),实践技能(20
分)及最后的分析报告(20 分)进行考核。
最后根据两组学生试验前后的考核成绩
判定教学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 统计学软
件进行处理,平均分数使用(±s) 作表示,
并采用t 进行检验。当P<0.05 时,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学生均在试验前与实验后进行
一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试验后, 实验
组分数得到显著提高,参考组则无明显变
化,两组分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详情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参考组试验前后平均
考核分数对比
注:试验后,实验组分数明显优于参
考组(P<0.05)。
3 讨论
参与式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能够表
现自我个性与见解的平台,营造出和谐、
民主的教学氛围。把传统中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
中学习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
动性。
参与式教学法虽然能够有效提升教
学效果,教师在应用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1)为避免因学生人数过多导致课
堂秩序被扰乱,引发混乱,进而影响教学
质量,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班级人数应以
40 人左右为佳,同时,教师应针对课程内
容使用参与式教学法,实践性越高越好,
因此对于预防医学中的统计学教学不建
议应用该教学方法。(2)区别于传统的讲
授式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法对授课教师
要求较高,既要求其具备优秀的实践应用
能力和丰富的知识,也要求其拥有良好的
协调管理和组织能力。教师需对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且为防止学生产
生消极情绪,不可以强硬态度给予否定,
而应以缓和的语调对学生进行引导。此
外,为了避免学生发言时情绪过度激动而
引发课堂混乱,各小组必须指定一名代表
作发言人。(3)由于参与式教学主要是以
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在
分组前,教师应首先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技
能水平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使用随机化
方式进行分组,从而防止出现组间学生学
习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4)参与式教学
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教学过程需要
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分析并思考问题,因
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当前
的实践能力与知识水平,以保证问题具有
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时在教学中,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解决问题的时间
与空间。然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有
充裕的时间让教师进行最后的理论说明,
因此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督
促学生进行预习与复习,以最大限度提高
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申武. 如何加强预防医学教学
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J]. 预防医学
论坛.2011,17(05):475-476.
[2] 解萍. 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改革
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
报.2011,32(06):967-968.
[3] 袁郝郝, 赵丽. 护理专业预防医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44-02
我国的预防医学专业创立在动荡的战争时代,而西方国家的预防医学专业创立在19世纪,在发展的进程上,我国预防医学落后于西方国家[1]。经过200多年的发展,预防医学在预防重大传染病的传播与防治上起到了跨时代的意义。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改变,预防医学面临更多的挑战。其中,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作为预防医学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现场调查和分析问题能力较低。目前,我国开设预防专业的院校有92所[2],由于我国很多医学院校受到传统思维,即“重理论、轻实践;重治疗,轻预防”的影响,预防医学专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普遍注重整体的学生技能的掌握,却忽略了预防的重要性。因此,现场调查和分析问题作为实践的重要内容往往被很多的学生所忽略,对理论内容的掌握非常熟练,然而一旦面临具体公共卫生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对于本科阶段预防专业的学生,这方面是严重欠缺的内容,同时也是制约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就业与适应工作岗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2.缺乏科研创新精神。预防医学重在应对各种疾病或者公共突发事件的预防上,而疾病的发生机理、流行特征(三间分布)、影响因素、防治手段等都需要预防专业学生不断探索,不断钻研,而目前我国预防医学本科阶段往往把目标放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缺乏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同时也缺少创新精神[3]。而医学院校在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要求的水平也较低,学生对科研的设计、选题、科研的方法等都缺少认识和了解,毕业论文的质量也有待于提高。
3.临床技能不足、英语水平落后。由于很多医学院校往往认为预防医学专业不用像临床专业那样掌握临床技能,导致预防医学的学生参加的临床技能实践时间非常有限,而临床技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对公共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同时也限制了对临床知识系统的掌握。在前言中,我们已经提到,我国的预防医学落后于发达的西方国家,因此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技术和理论知识是国内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所应必备的。因此,就要求预防医学的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来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了解国外预防医学的技术方法。然而,目前我国的预防医学本科阶段的学生,英语水平往往局限于普通大学四级,而专业的医学英语水平较低,这严重限制了他们获取大量国外信息的能力,也限制了他们思维的发展[4]。
4.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预防医学是与人群密切相关的专业,它研究的就是人群,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与人群进行交流。然而,由于我国预防医学的学生缺乏现场实践的机会,因此这方面能力欠缺。预防医学专业是要与环境、人群密切打交道的,例如在克山病高危因素的研究中,该种疾病是一种地方病,患病群体居住地域较为偏僻,因此需要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然而,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适应艰苦环境的机会越来越少,这种社会实践在我国很多预防医学院系都是缺乏的。
二、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五位一体”的内涵。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国内外参考,提出了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位一体”指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五者融为一体,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专业教育强调的是,在大学教育阶段要掌握以卫生毒理学、卫生统计学为基石,以流行病学为上层建筑的预防医学整体知识体系。学业教育强调的是,在学生受教育阶段,不仅要全面地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也要巩固发展相关专业、相关领域的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提升整体学业水平。实践教育,旨在通过具体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方法技能,提升调查随访、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探索的能力。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就业的水平与质量。综合素质是我国素质教育培养的目标,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预防医学专业综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专业素质,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统计分析等技能以及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的能力。
2.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策略。①“五位一体”思想指导教学内容的改革。我国预防医学仍然承袭前苏联的教育体系,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仍未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然而,人们的医疗需求、外界环境以及各种疾病的发展已经发生变化,如果仍然用以前的方式方法处理现在预防医学问题,显然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我国的预防医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改革理论内容。理论指导实践,而过时的理论将无法正确地指导实践。由于预防医学的防治重心已经逐步转移到常见病、慢性病及多发病上,因此,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增加常见病、慢性病及多发病的防治手段与方法。本科阶段的预防专业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较差,同时文献查阅和统计分析等课程较少,因此对于整体本科阶段预防专业学生水平都产生了制约,所以可以增加此类课程。还可以增加一些选修课,方向可以是多方面的,如卫生法规、政策以及社会交往等[5]。②“五位一体”思想指导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理论教学方法,另一个是实践方法。前者主要是增加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例如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对于培养学生的系统逻辑思维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后者的改进包括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如参与多种疾病的防治过程,进行公共突发事件的现场调查与分析,同时也增加学生科研的能力,掌握预防医学实际应用的技能,培养成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践方法的改进还包括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增加对临床实践的重视程度和开展双语教学。
三、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1.“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较传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加全面。“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开设设计性实验、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不仅是专业方面的,还包括临床专业、卫生检验、卫生政策、社交技巧、科研调查等多个内容。(2)更加凸显“应用”和“创新”。目前,预防医学本科阶段就业并不乐观,针对社会的需求以及终身发展的需要,在培养人才方面需要更加突出预防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才能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质量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6]。
2.“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五位一体”成功将专业教育、学业教育、实践教育、创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五者融为一体,是开拓我国新时代新目标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首先,它顺应社会医疗发展的要求,符合预防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其次,它符合人才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目标,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加实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最后,它摒弃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时展、医学发展以及人才终身发展的重要教育理念与方案。本文分析了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即现场调查和分析问题能力较低,缺乏科研创新精神,临床技能不足、英语水平落后,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因此提出了预防医学专业“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构建的具体策略。最后从“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两方面对该方案与理念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1]唐明德,欧阳江,唐美秀,刘娟.构建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06):72-73.
[2]袁利,王家骥,肖德生,雷毅雄。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44-45.
[3]贺庆芝,曾怀才,彭翠英.“五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59,53.
[4]欧阳江,唐明德.构建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4,(03):50-52.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护理专业;教学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卫生服务模式也从个体治疗型向着群体、预防、医疗、保健综合服务型转变,预防和控制疾病,增进人类健康,已不只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任务,也是临床医学整体功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护理教育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护理、 预防、 保健、 康复等综合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预防医学》 对于护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兴趣不大,且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学习这门课程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工作能力,在教学中引人了案例教学法,充分调动教与学的互动性及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学生年龄、入学成绩均具有可比性。两个班由同一教师授课,采用同一教材、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1.2方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老师讲为中心、学生主要是听,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
1.2.1案例的形成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收集比较客观、规范的案例。按照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授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还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来选择案例。案例的编写要简单、内容丰富,紧扣课堂目标,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有一定的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有教师的启发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2.2通过案例的讲述,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教师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构架。
1.3效果评价期末理论考试,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同一试卷,闭卷考试,统一标准阅卷、评分。
2结果
以传统教学方法教学的对照班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72.5±10.6分,以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实验班学生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为86.9±7.3分,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班成绩高于对照班(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针对课堂内容选取恰当的临床病例,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3]。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员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而且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员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由于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灌输为中心、同学被动接受的局面,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使学生仿佛亲临教育教学现场,借案例而引出的一系列问题,为了寻求正确的答案,学生会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在课堂上的角色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感到理论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能自觉地把教材内容与病例结合起来,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习惯于等待教师的分析、总结和给出现成答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经验则容易冷场,往往造成教学失败。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所需时间比传统教学多很多,需要教学者有较高的技能和经验。总之,案例教学法能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为聪.高职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 PBL教学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 2012,39(1): 265-266.
[2] 谭艳.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2):151- 153.
[3] 王世民.浅议案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6):91-92.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和表现;是以人体为物质材料,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观的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从而在时间的流程中以空间艺术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简单的说舞蹈就是对人们生活和情感进行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舞蹈从之前仅仅是娱乐的一部分,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专业的学科,已被大多人所认可。但是,直至今日舞蹈却仍然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舞蹈始终是难登大雅之堂,只是一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工具。面对这种情况,作为舞蹈专业的舞者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加强对各种科学知识的贮备,用实际行动让那些存有偏见的人们改观。
随着文化的不断沉淀,知识信息量的增多,我逐渐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教师,只有足够的热情和专业的知识还不够,教学讲究方法,传授需要技巧,下面我阐述我的观点:
一、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
1. 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
由于舞蹈专业对人体训练的高端要求,舞者们往往从小就接受训练,心理的发育也并不完善,在身体的极度痛苦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发生变化,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出现畏惧恐慌状态,甚至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疾病,这时,舞蹈的基本功教育就需要心理学的帮助,拥有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大多可以正确的解决学生的恐慌,疏导学生的迷茫,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
2 使学生能够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
教师用正确的态度教学,合理的表达出自身的意愿与要求,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学生们会正确的理解教师的初衷,明白教师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学生的进步,在心理上,就会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课堂学习气氛良好,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教师的用心良苦。
3. 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包容学生
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学生的外部表现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试着真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解决无论是生活方面的疑惑,还是学习上的困惑,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生活态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地了解包容学生。
二、能够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1.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
教师与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可以判断出学生们正处于怎样阶段的心理特征,接受的能力如何,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舞蹈的教学严重的受到先天条件的影响,这种先天条件包括人体的柔韧度、肌肉能力、身体协调能力等等,这些条件都会影响到课程的安排与进展。并且,在同一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先天条件又各不相同,如何兼顾班级的整体教学进程,如何发挥每个学生特有的优势,如何完善每个学生的不足,这些问题都是舞蹈教师的挑战,而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相信教师们一定都会有许多感慨,心理活动对舞蹈教育真的非常重要。
2. 察觉学生的反馈程度进行方案调整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舞蹈理解与表达的媒介是人类的身体,许多舞蹈要求只是思想上的了解还不够,必须要用身体来达到完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在舞蹈的教学中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面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必须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案,以便随时与学生的反馈情况达到一致。教师必须能够敏锐的察觉出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方案调整。
三、了解舞蹈的真实意义
舞蹈艺术与其他艺术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舞蹈理解与表达的媒介是人类的身体,许多舞蹈要求只是思想上的了解还不够,必须要用身体来达到完成,因此,"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在舞蹈的教学中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面对这种情况,舞蹈教师必须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案,以便随时与学生的反馈情况达到一致。教师必须能够敏锐的察觉出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出学生的接受能力,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方案调整。舞蹈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教育者,其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舞蹈艺术能自然而然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更好的满足学生美育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教学目的。在舞蹈教学中,学生应该对所学舞蹈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通过舞蹈教学来了解整个艺术领域的美。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舞蹈学生就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鉴赏观念。
结语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被分离之后,两者都取得了自己领域内的重大突破,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例如:预防医学证实了牛痘的危害,临床医学也证实了人类的抗病能力在逐年增加。但是,在不断的摸索和研究中,相关研究者也发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开始制约起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使得这两类学科的前进步伐受到了阻碍。其问题集中表现在相互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上,就像临床医学所能够取得的成就往往都是建立在已经发生过的或者已经蔓延开的疾病方面,对于那些可能发生的疾病方面束手无策;而预防医学则正好相反,其在研究那些可能发生的疾病时,越来越多的遇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问题,而对于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缺乏,导致了预防医学进展受阻,压力增大。同时,在现代社会里,医疗成本正在逐渐增大,也就预示着医学研究的成本也在增大,政府和社会企业、组织的投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研究的要求,使得许多高成本的课题无法正常进行,而两类学科之间没有足够的交流,也使得成本降低的几率越来越小,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少,而政府和社会团体对于其研究越来越没有信心,常此以往下去就会产生恶性循环,使得相关研究进行得更加困难。
2整合发展
现代的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已经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双方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方进行解决,因此,要想将这两类学科的科研进展的速度提高上去,就必须将两类学科进行整合发展。
2.1推动全科医学由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两类学科都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展,使得其在自身的领域内越来越精通,而对于其它领域则相形见绌。因此,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另一方面,在整合的同时还要加大全科医学的推广速度,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将全科医学广泛的开展出去,使得预防医学可以利用起临床医学在最基层的实践数据,而临床医学则可以通过预防医学研究的结果对一些流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2.2结合教学内容在工作上推广全科医学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整合的问题,应该从教育着手,合理安排一些教学的内容,使得临床医学类的学生能够学习到预防医学的知识,也使预防医学类的学生能够获得临床实践的经验。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两类研究者只专精本门知识的问题,培养全面性人才,为在以后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上的研究提供人才。
2.3国家推动整合在医疗界自身改革的同时,国家也要协助改革的进行,政府应该对相关的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得两类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充分的交流,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的目标。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