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军队;住院疾病谱;分析

部队疾病谱研究对于调查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卫勤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 将近年来驻昆部队团以下干部(含团职干部)住院疾病谱进行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从某驻昆部队医疗机构“军字1号”系统抽调 2006年10月~2007年9月部队团以下干部住院病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病案号、性别、 年龄、民族、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治疗结果、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等项目。所有数据经核查,筛选,其得有效数据672条。

疾病诊断分类按照ICD-9,共分为20大类,分别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患、血液及造血器官的疾病、精神疾患、神经系统疾病和感觉器官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先天异常、 起因于围生期的若干情况、症状,体征和某些不明确情况、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外因 的补充分类、肿瘤的形念学编码、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某因素的增补分类。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统计方法:x2检验。

2 结 果

2.1 年龄分布 所有672人次住院部队团以下干部中,男性487例,女性185例,男∶女 =2.63∶1,平均年龄35.76±10.45。具体见表1。表1 部队团以下干部住院年龄按性别构成

2.2 疾病诊断分类 疾病诊断分类按照ICD-9,共分为20大类。其中,男性病人疾病构成比居前5位的依次是:消化系统疾病(19.92%)、呼吸系统疾病(12.11%)、肿瘤(9.45%)、 循环系统疾病(8.83%)、症状,体征和某些不明确情况(8.83%);女性病人疾病构成比居前5位的依次是: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43.24%)、呼吸系统疾病(11.35%)、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某些因素的增补分类(8.6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57%)消化系统疾病(4.86%)。

2.3 住院科室 军队团以下干部住院科室分布广,除小儿科、地干病房、综合科、脊髓损伤治疗科而外,其余22个临床科室均有住院病人。其中,男性病人住院科室频数构成比居前5的依次是:泌尿外科(11.29%)、普通外科(9.86%)、耳鼻喉科(9.03%)、肝胆外科(7.19%)、骨科(6.98%);女性病人住院科室频数构成比居前5的依次是:妇产科(15.77%)、泌尿外科(8.33%)、普通外科(7.89%)、耳鼻喉科(7.89。%)、中医科(5.80%)。

2.4 出院情况 672例住院部队团以下干部疾病治愈531例,好转97例,未治7例,死亡7例,其他30例。其中平均治愈好转率达93.45%[(53l+97)/672]。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相比,治愈好转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8.21,P

3 讨 论

部队团以下干部是我军中坚力量,对其疾病与健康的研究对提高我军战斗力,增强军队医疗机构卫勤保障水平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本次调查显示,军队团以下干部住院年龄多集中在20~40岁之间,与军队团以下干部本身年龄构成相关。由于女性团以下干部多数处于婚育高峰期,受怀孕分娩影响,其住院年龄多集中在20~30岁之间,而男性团以下干部则更多集中在30~40岁之间。

按照疾病诊断分类,军队男性团以下干部住院疾病主要是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以及一些症状、体征和某些不明确情况。而女性干部住院疾病主要是妊娠分娩、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等。分析显示军队团以下干部疾病谱分布有以下特点:(1)女性妊娠分娩是最主要的入院原因;(2)感染性疾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占有主要地位,其中包括 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等各大系统的感染。(3)精神疾患、血液及造血器官的疾病、先天异常、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我军住院团以下干部疾病谱构成中比例较小。(4)一些慢性心身疾病在军队团以下干部群体中有一定发病,如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以及骨骼肌肉的慢性损伤性疾病等。以上特点提示军队卫勤保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适龄部队团以下女性干部应做好平时计划生育工作,重视孕期医疗保健,入院后应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征,做到优生优育。(2)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防病知识宣传,避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3)加强军队团以下干部心理教育和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避免一些慢性心身疾病的产生。 通过对住院科室的调查显示,军队团以下干部住院科室分布面广,其中,男性病人多集中在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耳鼻喉科、肝胆外科、骨科、消化内科、中医科、肿瘤科等科室,而女性病人多集中在妇产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普通外科、中医科、骨科、肝胆外科、消化内科等科室,提示以上科室是军队医院为兵服务的重点科室。军队医院随时应牢记“姓军为兵”的服务宗旨,从预防、医疗、护理、管理等多个层面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对于为兵服务的重点科室在政策上应予以扶持和帮助。

对出院情况的调查显示,军队团以下干部住院治愈好转率男性达97.54%,女性82.70%,表面看来男性远远高于女性,但分析其实质是本组有29名女性疾病人均为正常分娩或未产出院者,故出院情况填写为“其他”[2],从而导致治愈好转率在统计上低于男性。由此提示,由于生育分娩是婚育期女性军队病人的一项重要入院原因,因此在对此类人群的出院情况进行评价时,治愈好转率应结合其它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6月30日至7月1日,卫生部行业专项“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会”在京举行。在两天内,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等多名该领域专家围绕“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这一核心课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多场学术讲座,使接受培训的各医疗机构代表获益匪浅。

在此之前,为积极做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遏制我国慢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卫生部、发改委、教育部等15部门于今年5月联合制定并了《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对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预防与诊治,加强社区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病患肺功能检查的认知水平。

据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影响我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据《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公布的数据称,我国现有确诊的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经济负担,被列为四大慢性病之一,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医疗保健与公共卫生问题。

而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慢性病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群众健康意识提高,为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多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和示范地区开展的工作已经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工作网络。但是,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全社会对慢性病的严重危害普遍认识不足,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卫生部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加强慢性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尽快遏制慢性病高发态势。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效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心下沉。以城乡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干预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患者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作用,促进预防、干预、治疗的有机结合。到2015年达到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和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建立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制度,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努力构建社会支持环境,落实部门职责,降低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过早死亡和致残,控制由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水平等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针对慢性疾病的社区医师的规范化、系统化培训便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北京多家医疗机构与总部位于美国的康尔福盛(上海)商贸有限公司(CareFusion)携手合作,面向北京社区医师开展了“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

据了解,社区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项目是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规范诊治体系建设及适宜技术研究”之“中国成人肺功能现状调查”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主任委员王辰教授发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牵头申请。

会上,多名专家出席并围绕肺功能检测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在地位以及如何早期识别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对来自不同社区近120位医师进行为期两天的现场培训,旨在为社区医疗机构普及传授肺功能检查的规范化方法,结合肺功能仪的临床应用讲解,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有鉴于此,为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诊断水平,“肺功能规范诊断技术培训”项目将作为一项长期计划,将覆盖全国10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多个社区。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摘 要】 目的 明确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的禁忌症原因,探讨针对性改进对策:方法 利用病案首页信息系统,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检索出院诊断编码含有253. 001的病例,分析禁忌症原因及患者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对禁忌症的影响。结果 非计划出院患者“因禁忌症未进行外科或其它操作”共1533例,占同期手术/操作患者的2.85%。禁忌症原因主要有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不同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的非计划出院禁忌症原因表现不同。结论降低择期手术患者因手术禁忌非计划出院发生率,需要医院、临床科室、医生、护士等共同参与,积极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关键词 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禁忌症;ICD - 10

DOI:10. 13912/j. cnki. chqm. 2015. 22.4.11

吴虎兵1 赵莉丽2 陈剑铭1 夏志伟1*

通信作者:夏志伟

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北京 100191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 100730

非计划出院是指患者未达成住院治疗目的而出院,包括放弃治疗出院和因手术/操作禁忌症出院两种情况。前者常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如紧张、经济困难等,放弃治疗;后者指择期手术患者存有禁忌症,需等候条件成熟方可进行手术,选择出院。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对患者而言,由于未能实现住院目的,再入院时可能面临重新检查,加重了经济负担,降低了医院的社会评价。对医院而言,由于手术停台造成手术准备人力、物力浪费,严重影响了手术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本研究通过病案首页信息,分析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禁忌症原因,旨在为临床科室合理收治患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

以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 2013年6月的出院患者为调查对象。利用病案首页信息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ICD -10),检索出院诊断ICD - 10编码含有253. 001(因禁忌症未进行外科或其它操作)的病例。检索变量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人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天数、出院主要疾病诊断及编码、出院其它疾病诊断及编码等。

临床医师在病程中记录患者放弃手术或操作治疗的原因,病案编码员对该病例疾病编以253. 001,并对具体原因予以编码,如高血压为110 xxx。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253. 001代码没有具体原因或存在疑问,调阅病历,重新编码,确保含253. 001的病例均有具体原因。要求编码员将253. 001尽可能排到病案首页第1个其它诊断位置上,检索结果发现,253. 001位于第1个其它诊断到第6个其它诊断的例数越来越少,位于第6个其它诊断时仅发现2例,故筛选出7个其它诊断及编码。

非计划出院禁忌症原因按ICD- 10类目归类,分析主要原因。将住院时间划分为1天、2天~3天、4天及以上3类,明确患者住院第几天发生非计划出院。年龄划分为1 8岁及以下、18岁~ 44岁、45岁~ 64岁、65岁及以上4组。

收集数据经Excel 2007筛选、整理、分类与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禁忌症原因

非计划出院患者“因禁忌症未进行外科或其它操作”共1 533例,占同期手术/操作患者的2. 85%。禁忌症前5种原因占全部病例的73.5 8%,其中子原因占65. 23%~ 85. 85%,见表1。

2.2患者性别分布

男805例,占52. 51%;女728例,占47. 49%。不同性别禁忌症前5种原因占性别组的约3/4,且前3种原因相同(表2)。男性患者中,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是肺结核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女性患者中,血液及造血器官相关疾病主要指贫血。

2.3患者年龄分布

非计划出院患者年龄最大89岁,最小1岁,平均50.5±19.7岁,中位数55岁。各年龄组禁忌症前5种原因表现各异,1 8岁以下患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主要是发热和咳嗽;18岁~ 44岁患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主要为月经期;44岁~ 64岁患者与65岁及以上患者两组原因相同,但顺序略有不同,见表3。

2.4 患者禁忌症时间分布

患者住院天数最长35天,最短1天,平均3.1±3.3天,中位数2天。610例(39.79%)患者住院1天内发现禁忌症;504例(32.88%)患者住院2天~3天内发现禁忌症;419例( 27. 33%)患者住院4天及以上发现禁忌症。1天内可认为患者人院即已存在禁忌症;考虑到周末影响,2天~3天内发现禁忌症也可认定入院即已存在禁忌症;4天及以上可认定为人院后发生禁忌症。表4显示,1天组与2天~3天组的前3种禁忌症原因及排序相同,4天以上组的禁忌症原因与之相同但排序不同;各住院天数组禁忌症的后2种原因表现各异。

3对策

择期手术患者非计划出院禁忌症原因种类较多,如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等。从住院时间上看,有些禁忌症入院时即已存在,如感冒、服用抗凝药、检查发现有肝功能异常等;有些禁忌症在住院期间发生,如术前焦虑引发血压异常、心律异常以及发生院内感染等。本研究表明,非计划出院禁忌症主要原因是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等。与相关文献相比,本研究调查的主要原因与择期手术停台或取消的主要原因接近。

一般而言,控制禁忌症以达到适应手术条件需要7天以上时间,如急性呼吸道感染治疗,糖尿病控制j4i,肝功能不全患者术前营养,阿司匹林停用等。但由于该医院2012年平均住院日已缩短至6.7天,在病房内控制禁忌症会降低病床周转,选择出院则可增加患者收治数量,故发现手术禁忌症患者一般安排其出院。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对策仅供参考。

3.1 严把入院关

调查发现,约40 010的非计划出院患者住院第1天被发现不适合手术,即表明他们在入院时已存在禁忌症。其中,部分情况是患者能自我感知或识别的,如感冒、发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月经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部分情况需要借助检验检查手段识别,如肝肺功能异常、白细胞异常等,但仍有部分患者在人院前已完成术前检验检查。因此,有理由认为当患者准备人院时,可能并不知晓禁忌症对手术的影响。建议减少人院即伴有禁忌症从以下方面着手:(1)患者不仅要“知情同意”手术及治疗风险,还应知晓禁忌症影响。医院或医生向患者建议住院手术时,应告知患者如何做好入院前准备,可以通过住院通知单、宣传册、多媒体等形式,使患者在等候住院时尽量保证身体条件符合手术要求。(2)医生通知患者住院时,不应只简单告诉住院时间,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禁忌症。科室应根据常见禁忌症原因及患者性别、年龄等特点,制订常见禁忌症情况表,要求医生按表询问患者、通知人院,存在禁忌症患者延缓其入院。建议科室尽量做好患者入院前禁忌症调查工作,减少收治不适宜人院治疗患者,提高科室床位有效使用率与患者满意度。

3.2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工作

患者术前产生焦虑、紧张、畏惧等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手术禁忌症。据调查,患者术前焦虑发生率为23. 33%~88. 64%,应激性反应会诱发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疾病。本研究结果中,人院4天以后主要禁忌症为循环系统疾病可能与此相关。文献表明,加强心理干预及术前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住院经历、病种等,采取不同方法,详细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及手术治疗必要性、术后注意事项等;应告知患者术前主要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配合医生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手术。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手术知识等的知晓程度,指导和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降低应激反应,增强信心。

3.3 加强病房感染管理

院内感染是引起手术禁忌症的原因之一。文献研究显示,全国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部分三甲医院报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 81%~2.47%,其中56. 94%~76. 07%为呼吸道感染。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较复杂且不易控制,病房内患者分配及看护制度、病房消毒通风状况等均会影响呼吸系统,导致呼吸系统成为医院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部位之一。本调查发现,人院4天以后主要禁忌症表现有呼吸道感染、发热等,据此推测部分患者入院后发生院内感染。加强病房感染管理可能是减少非计划出院的有效方法之一。医院感染管理涉及多学科、多部门,而护理人员承担大量临床日常工作,因此护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和发挥护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一是完善病房感染管理制度,规范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及护士行为等;二是减少人员流动,制定合理探视制度;三是保证病房整洁、干净,每天定时进行地面及物品消毒等。

3.4运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

计划阶段,医院管理部门(如医务处)将非计划出院列为临床医疗质量考核重要指标,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与临床科室共同制订非计划出院管理目标。医院管理部门对统计上报的非计划出院病案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应科室。临床科室对非计划出院发生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充分认识其负面影响,制定针对性的、全面的综合计划与实施方案。

实施阶段,科室针对医护人员开展降低非计划出院管理计划的解读与培训,增强计划执行的积极性和针对性。执行过程中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同时做好信息记录和收集工作,既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又为后期检查评估提供依据。

检查阶段,强化过程监督,采取科室自查与管理部门检查、全面检查与抽查、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方式,建立有效的检查督导机制。计划执行结束后,由统计部门汇总数据,医院管理部门分别对全院和科室执行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行动阶段,在检查评价基础上,总结有效经验,对成功做法给予肯定和模式化,形成相应管理制度。仍存在问题或发现新问题加以分析总结,投入下一个循环中。通过持续循环逐步改进,最终达到降低非计划出院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凌霄,林剑浩,张恒,等.80岁以上高龄患者关节置换围手术期风险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1):12 -16.

[2] 刘同生,施明凯,王迪,等.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前风险评估及术前准备[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 11):935 -937.

[3] 张馨雨,赵芳,杜丽君,等.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63 - 1465.

[4]陈战,林大富,涂永久.普通外科患者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6):55 -57.

[5]邵永胜,张应天,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术前准备[J].医学新知杂志,2003,13(2):63 -64.

[6]朱斌.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与硬膜外麻醉[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3):285 - 287.

[7]安志波,邹长江.心理应激在高血压病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J].高血压杂志,2003,11(2):11 -14.

[8]杨菊贤,史春志.心理应激促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及其干预[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7,28( 6):860 - 862.

[9]侯艳玲,马静,马厚芝.择期手术当日停台原因及分析[J].华西医学,2014,29(4):754 -756.

[ 10] 解秀涛,常后婵,钟爱玲,等,择期手术临时取消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5):366~367.

[11] 周意丹,李晓凡.国内手术焦虑的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1):119 - 120.

[12] 蒋巧芬,朱龙昌,贺朝晖,等,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0( 12):53 - 54.

[13] 李银飞,联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7(12):990 -992.

[14] 陈红梅,高血压患者术前心理干预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 (4):145 - 146.

[15] 文细毛,任南,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变化趋势[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 - 355.

[16]王少利,袁晓宁,赵心懋,等.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7):941- 943.

[17] 张 磊,苏 虹,马红秋,等.2010年安徽省13家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6):514 - 516.

[18]魏秀凤,王秀华,宋华宁.医院感染现患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3):27 -29.

通信作者:

夏志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务处副处长.主任医师

E - mail:xiazhiwei@ medmail. com. cn

收稿日期:2014 - 11 - 04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小青龙汤加味;咳嗽;气喘;痰多;风寒闭肺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89-03

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肺气壅塞,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各型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心源性哮喘及胸腔积液等疾病中。喘证的治疗以虚实为纲,实喘乃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雍肺气而致宣降不利而成,治在肺,法以祛邪利气,应区别寒、热、痰、气之不同而分别采用温宣、清肃、祛痰、降气等法[1]。笔者收集了近15年来本人及我科用小青龙汤加味治疗感寒或寒邪客肺型喘证的住院病例,与未行中医辨证治疗的对照组在此作临床观察,以评价传统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199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中医科住院患者92例,分成2组,每组46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68.8岁;病情程度轻度患者6例,中度患者30例,重度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67.7岁;病情程度轻度患者5例,中度患者32例,重度患者9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1]风寒闭肺型喘证的证候表现:主症: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兼次症: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脉:苔薄白而滑;脉浮紧等四诊标准。西医疾病诊断,遵循《内科学》[2]呼吸系统疾病之喘息性支气管炎、各型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心源性哮喘及胸腔积液等疾病诊断标准,行化验、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依循证医学方法治疗。

1.3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辨证风寒闭肺型,具有以上临床表现的喘证患者,年龄在22-88岁,充分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均可纳入临床观察。

1.4排除标准: 具有明显热象,如高热、咽痛、痰黄稠、舌质红、舌苔黄等;中医辨证属虚证的;服中药汤剂依从性差的;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

2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3.0g+注射用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Q8h;左氧氟沙星注射剂0.4g+注射用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茶碱缓释片0.1g口服Q12h。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小青龙汤加味:桂枝、炙麻黄、半夏、苏子、白芥子、葶苈子、红枣各10g,白芍15g,干姜、五味子、甘草各6g,细辛3g。

两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2.2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及次要症状,并进行量化评分,评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并结合临床具体情况制定,见如下表1。

参照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治愈: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消失,呼吸平稳;恶寒、流清涕,鼻塞喷嚏,头痛及咯痰的症状亦消失;停药后无复发者。显效:有2项以上(包括2项)主症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余次症明显缓解者。有效:有1项以上(包括1项)主症减轻,其他次症亦有所减轻;停药复发,用药即可控制者。无效:临床主症及次症均无明显缓解者。

安全性评定:依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3级;轻度:患者可以忍受,不影响继续治疗,不需要特别处理,对康复无影响。中度:患者难以忍受,需要停药或做特殊处理,对康复有直接影响。重度:危及生命,致残或致死,需立即停药或做紧急抢救处理。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3结果

3.1治疗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如下表2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治疗、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秩和检验图表〔例(%)〕

3.2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如表3所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咳嗽、气喘、胸闷等主要症状,以及咯痰、头痛、鼻塞喷嚏、流清涕、恶寒等伴随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3安全性分析: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4讨论

外感风寒,内合于肺,寒邪闭肺,肺郁不宣,肺气上逆,故咳喘,胸部闷胀。寒邪伤肺,肺失宣降,津不布散而成水液,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郁,[1]故恶寒发热、无汗。寒邪凝滞,经气不利,则头痛。肺气不宣,窍道不利,则鼻塞、喷嚏、流涕。《伤寒论》曰:[5]“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故感寒而咳喘为小青龙汤之主治证候。

方中麻黄、桂枝为君药,发汗解表,除外寒、宣肺气而平喘;[5]干姜、细辛温肺化饮;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苏子降气行痰,止咳平喘;葶苈子涤痰除壅泻肺共为臣。辛温发散,易温燥伤津,故配伍五味子、白芍敛气养血,为佐制之用;半夏祛痰和胃而散结,亦为佐药;甘草、红枣益气和中为使药;诸味药相配,使之外散风寒,内化水饮,肺气复舒,宣降有权,故诸证自平。

小青龙汤以其外散风寒,[5]内化水饮之功,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慢性鼻炎等,并有较大样本的临床报道。可以认为本方治疗各种疾病的应用指证为:喘、咳嗽、咳痰、发热、恶寒、胸闷,舌质淡或淡胖,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浮、弦、滑等。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二联使用抗菌素是呼吸系统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案,结合氨茶碱解除气管平滑肌痉挛,有效平喘,能控制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气喘、畏寒发热等症状;作为对照组疗效是肯定的。通过此次临床研究观察,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8:81-84。

[2]许济群,王绵之,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22.

[3],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慢性呼吸衰竭诊断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diagnosis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utcome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have basic diseases, but acute episodes of respiratory decompensation occurs, can be life-threatening, must take timely and effective rescue. Respiratory failure treatment principle is to keep the respiratory tract unobstructed conditions, improve the shortage of O2 and corrected CO2 retention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 Conclusion the occurrence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earl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a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ob London, to avoid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ctive control of the infection. Nutritional support and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Key wor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respiratory failure

中图分类号:R56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010-02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等。动脉PaO2低于60mmHg,或伴PaCO2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常为支气管-肺疾患所引起,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肺结核、肺间质性纤维化、尘肺等。胸廓病变和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亦可导致慢性呼吸衰竭。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就诊的部分患者90例。其中男为54例,女为36例。年龄在38~81岁之间,病史最长的有10年最短3年。所有病例均为来自我院住院的患者。

1.2临床诊断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根据患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或其他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史,有缺O2和(或)CO2潴留的临床表现,结合有关体征,诊断并不困难。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衰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均有重要价值。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表现在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如中枢性呼衰呈潮式、间歇或抽泣样呼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慢而较深的呼吸转为浅快呼吸,辅助呼吸肌活动加强,呈点头或提肩呼吸。中枢神经药物中毒表现为呼吸匀缓、昏睡;严重肺心病并发呼衰二氧化碳麻醉时,则出现浅慢呼吸。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的精神症状较慢性为明显,急性缺O2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缺O2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碍。

2治疗方法

慢性呼吸衰竭多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但急性发作发生失代偿性呼衰,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呼衰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2.1 氧疗

是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的氧。①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氧疗对低肺泡通气、氧耗量增加,以及弥散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较好地纠正缺O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患者提高吸入氧浓度后,可增加通气不足肺泡氧分压,改善它周围毛细血管血液氧的摄入,使PaO2有所增加。对弥漫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缺氧,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可给予吸较高氧浓度(35%~45%),纠正缺O2,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②氧疗的方法:常用的氧疗为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入氧浓度(Fi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但应注意同样流量,鼻塞吸入氧浓度随吸入每分钟通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给低通气量吸入,实际氧浓度要比计算的值高;高通气时则吸入的氧浓度比计算的值要低些。

氧疗一般以生理和临床的需要来调节吸入氧浓度,使动脉血氧分压达8kPa以上,或SaO2为90%以上。氧耗量增加时,如发热可增加吸入氧浓度。合理的氧疗提高了呼衰的疗效,如慢阻肺呼衰患者长期低浓度氧疗(尤在夜间)能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和延长存活时间。

2.2 抗感染治疗

呼吸道感染常诱发呼衰,又因分泌物的积滞使感染加重,尤其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反复发生感染,且不易控制感染。所以呼衰患者一定要在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的条件下,根据痰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有效的药物控制呼吸道感染。还必须指出,慢阻肺肺心病患者反复感染,但往往无发热,血白细胞也不高,仅感气急加重、胃纳减退,如不及时处理,轻度感染也可导致失代偿性呼衰的发生。

2.3 防治消化道出血

对严重缺O2和CO2潴留患者,应常规给予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口服,以预防消化道出血。若出现大量呕血或柏油样大便,应输新鲜血,或胃内灌入去甲肾上腺素冰水。须静脉给H2受体拮抗剂或奥美拉唑。防治消化道出血的关键在于纠正缺O2和CO2潴留。

2.4 休克

引起休克的原因繁多,如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严重感染、消化道出血、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以及机械通气气道压力过高等,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经治疗未见好转,应给予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阿拉明等以维持血压。

2.5 营养支持

呼衰患者因摄入热量不足和呼吸功增加、发热等因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机体处于负代谢。时间长,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感染不易控制,呼吸机疲劳,以致发生呼吸泵功能衰竭,使抢救失败或病程延长。故抢救时,常规给鼻饲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饮食,必要时作静脉高营养治疗,一般每日热量达14.6k/kg。

3讨论

慢性呼吸衰竭常指在慢性呼吸病的基础上发生了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是在原有肺部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最常见病因为COPD,重度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等。早期可表现为I型呼吸衰竭,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肺功能愈来愈差,可表现为Ⅱ型呼吸衰竭。由于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伴有缺O2或同时伴有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不严重,仍可保持一定的生活活动能力,动脉血气分析pH值尚在正常范围(7.35~7.45)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但慢性呼衰患者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因其他原因(如并发气胸)增加了呼吸生理负担,出现了严重的缺O2和(或)CO2潴留,动脉血气分析pH值常<7.35。机体出现失代偿,称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虽PaO2降低和PaCO2升高,但患者通过代偿和治疗,可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患者仍能从事一般的工作或日常生活活动。一旦由于呼吸道感染加重或其他诱因,可表现为PaO2,明显下降,PaCO2显著升高,此时可称为慢性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这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类型。

应特别注意,部分呼吸衰竭患者可能会以非呼吸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应防止误诊。呼吸衰竭的部分患者并发其他器官功能的衰竭。应注意监测重要的器官的功能。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后,应及早应用机械通气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积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且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何权瀛,林江涛.现代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郴州市;住院儿童;疾病分布

【中图分类号】R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76-02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0~16岁的儿童人数已经突破3亿,儿童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19.42%[1]。儿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儿童患病的特点多为“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其许多特征规律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解住院儿童疾病构成,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提高儿童生命质量,因此动态研究儿童疾病谱有助于儿童健康事业发展。现对郴州市202551例住院儿童疾病构成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了解该地区住院儿童疾病分布特点,为儿童的预防保健、医疗资源配置及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郴州市各级医院2008~2010年3年间的住院儿童病案,共202551人次。

1.2方法:将每份病案首页的出院第一诊断作为本次住院的疾病,疾病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按照ICD- 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2]进行编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构成比、T检验、χ2检验,P

2结果

2.1 住院儿童性别分布:本次调查收集的住院儿童资料共202551例,其中能有效地区分各年份的性别分布的共181753例,从数据上可以看出3年间男性患儿123075例,占总人数的67.72%;女性患儿58678例,占总人数的32.28%;男性远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1,但从(表1)可以看出2008年~2010年3年间,男女住院患儿比例逐年递减,从2008年的2.98:1减少至2010年2.06:1。

2.2住院儿童年龄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3年间,1岁及1岁以内的住院儿童最多,共112487人,占总人数的55.53%,符合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的一般规律;3岁及3岁以内的住院儿童共151573人,占总住院儿童数的74.83%,4岁以后住院儿童数随年龄增大逐年减少。不同性别患儿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413,P=0.000)。

2.3季节分布:对202551例住院儿童病历分析,其中有效数据为197691例,数据显示1月份住院患儿最多,为26896例,占总住院例数13.6%;其次为5月份,住院例数为20800例,占10.5%;7月份位居第三,为20275例,占10.3%,10~12月3个月中住院患儿最少。

2.4 住院儿童疾病系统、病种构成分布:2008年~2010年3年间抽样调查的郴州市各级医院共接收儿童住院病人202551例,疾病系统前10位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93676例,占总住院人数的46.2%,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3694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8.2%,位居第3位的是新生儿疾病14147例,占总住院人数的7.0%,五官科类疾病共11662例,占总住院人数的5.8%,感染性系统疾病11530例,占总住院人数的5.6%,神经系统疾病7265例,占总住院人数的3.6%,肌肉骨骼系统疾病6312例,占总住院人数的3.1%,普外科系统疾病4803例,占总住院人数的2.4%,泌尿系统疾病363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1.8%,血液系统疾病2292例,占总住院病人数的1.1%。不同疾病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706,P=0.000)具体构成比详见(表4)。儿童住院疾病病种分布中,位于前3位的是:肺炎、小儿腹泻、支气管肺炎;3种疾病共94598例,占总住院人数的46.7%,手足口病位列病种构成的第8位,与2009年手足口病的爆发是相关联的,也反映了本地区住院儿童疾病的特点;疾病构成分布及住院儿童疾病系统排序与大部分研究报道是相符合的(详见表5)。

3 讨论

通过对郴州市2008年~2010年3年间202551例0~16岁住院儿童情况的统计,基本上反应了本地区住院儿童疾病的一些规律、特点,同时也多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儿童疾病的发病情况。

3.1 男女平等是儿童保健预防的良好开始:重男轻女是中国一严重的封建传统思想,3年间男性住院儿童大于女性住院儿童,说明多数家长在儿童患病及时给予治疗上,对于男性儿童的重视多以女性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健康性别差异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3];要改善这个问题,在提高医疗环境技术的同时更要加大政府政策的宣传,让家长在思想上明白男女都一样,真正的改变重男轻女的思想,正确公平的对待女性儿童,做到男女平等,才能从本质上改变这种状况。

3.2 不断提高婴幼儿疾病的诊疗水平是防治儿童疾病的重点:从资料中可以发现,婴幼儿时期(0~3岁)是儿童疾病的高发时期,占总住院儿童总数的74.83%;婴幼儿应是儿童预防保健当中的重点监护人群,此阶段的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各方面的身体机能都还不稳定,容易被病毒侵入致疾病的发生;儿童年龄愈小,机体抵抗力越差,疾病发生概率就越高;不断提升医生的诊治水平,提高儿童疾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是现今儿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同时加强优生优育、围产期保健也是减轻儿童疾病的关键。

3.3做好不同季节对儿童疾病防范是降低儿童发病率的关键:郴州市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处于南岭山脉北麓,平均海拔400m左右,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四季气候分明,一年四季温差变化不大,但一天内的温差较大。分析资料发现,不同月份患儿住院量不同,儿童住院人数主要集中在1、3~8月份,排前3位的分别是:1月13.6%;5月10.5%;7月10.3%。10、12月份住院患儿最少,分别为4.6%;4.8%。1月、5月刚好是两种气候的交界时间,气温的骤降或者突然回升,直接影响了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儿童对突变环境的耐受性差,当温度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就极易引起疾病的爆发。7月份刚好是暑假刚刚开始,儿童放假在家,户外活动增多,室内外气温冷热交替大,一天内多次往返冷热环境中,也是致病的根源所在,再者,假期家长疏于防范,儿童意外伤害多发。

3.4 掌握住院儿童疾病系统及病种顺位分布特点是防治儿童疾病的保证:在近三年时间内的202551例住院儿童中,各疾病系统的构成中呼吸系统疾病居儿科住院的首位,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一致[5、6]。呼吸系统疾病占总住院儿童总人数的46.25%,其中肺炎占呼吸系统疾病的64.6%,其次为支气管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5.9%、13.6%。郴州地区是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区域,大量的矿资源开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道极易受空气影响,再者与郴州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排在系统第二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整个系统的18.24%,该系统疾病以小儿腹泻为主,占消化系统的52%,小儿腹泻发病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春季;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充足,适合霉菌、细菌的滋生;食物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儿童饮用后引起胃肠炎,引起腹泻的发生。这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有关,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因此,要注重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排序三、四、五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新生儿疾病系统、五官科类、感染内疾病,各占6.98%、5.76%、5.64%。新生儿疾病的排序以早产儿多见为36.4%,新生儿窒息占23.1%,再者为新生儿硬肿症占8.5%;五官类疾病排序为:扁桃体炎50.3%,急性咽喉炎10.1%,腺样体肥大4%;感染性疾病排序:手足口病39.6%,败血症16.9%,麻疹8.3%。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感染性系统疾病排列在疾病系统的第五位,这与2009年的手足口病的爆发有着很大的关联,应加强儿童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单病种疾病的排序中,肺炎、小儿腹泻、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直居各年段发病的第1、2、3、4位,与国内其他医院报道一致[7]。说明加强肺炎的防治,仍是临床工作的重点。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强呼吸道疾病的管理工作是一致的[8]。

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变,儿童的疾病谱逐渐发生着改变。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的住院疾病谱,有助于儿科医师及相关管理部门更细致地了解儿童疾病的规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把疾病遏制在疾病初期,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针对郴州市儿童住院病人的疾病谱变化情况,医院儿童疾病防治的工作重点仍然应该放在对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上,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确定相应的防治及宣教重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及时、高效地指导儿童保健及疾病防治,从而最大程度降低儿童病死率,确保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T zeng GH. compromise solution by MCDM method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KOR and TOPSIS[J]. Eur J operat Res,2004,156(2):445-455

[2] 刘海一,何连德.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与代码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3] DeRose Laurie F,Maitreyi Das Sara R Millman.Does FemalDisadvantage Mean Lower Access to Food.Population and Deview,2000,26(3):517-547

[4] 李贵南,胡立清,王拥军. 湖南省婴幼儿重症肺炎的季节分布特征[J].医学临床研究,2003(1):65

[5] 周燕燕,李志辉,陈敏等.广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肺炎发病率季节性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8(1):35-36

[6] 段玉清,邱杰,李维成,等.本院30年儿科疾病谱变迁[J].中国卫生统计,2003,20(1):30

[7] 张敬,温登瑰,刘慧,等.本院1982~1997年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河北医药,1999,21(4):219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肺部疾病;X线

肺部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湿肺症以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为新生儿呼吸困难综合征)[1-2]。为提高新生儿肺部常见疾病的诊断水平,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新生儿肺部疾病患者100例,通过X线片特征诊断和鉴别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肺部疾病患者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5h-28天。早期新生儿(≤7天)56例、占56%,晚期新生儿(8-28天)44例、占44%。就诊时均表现为肺部疾病症状。

1.2X线检查方法

1.2.1摄片要求

摄片时采用仰卧或水平侧位进行拍摄。根据病情情况选取摄片的范围。摄片时要求胸壁的软组织层次分明,心脏和横膈顶后的血管纹理及纵隔后方的胸椎能够清楚显示。

1.2.2正常胸部特征

正常的胸部特征为纵隔宽而柔软,气管分叉多位于T3-T4水平,心影丰满,肺门阴影多不显露,肺纹理可有局限性或弥漫性阴影,胸廓前后径和宽径相等,胸廓呈圆柱形。

1.3肺部常见疾病X线片分析

1.3.1新生儿肺炎分析

新生儿肺炎主要以弥漫性肺部病变为特点,临床表现不够典型。并且年龄越小的患者症状和体征表现越不明显。新生儿肺炎主要包括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种。吸入性肺炎以早期新生儿较为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呼吸急促、颜面苍白、发绀、吐白沫、哭声弱、反应差、咳嗽、不吸奶,一般不会出现发热症状。感染性肺炎以晚期新生较为多见。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呼吸困难、肺呼吸音较粗,能闻及湿性音【3】。X线检查表现:吸入性肺炎可呈现双肺广泛分布的粗结节或片状影。感染性肺炎呈现弥漫性的小结节或粗斑状影,有的会出现大片实影。

1.3.2新生儿湿肺症分析

新生儿湿肺又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新生儿自限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增快(>160次/min)、皮肤发绀、等。主要包括肺泡积液、间质积液以及胸腔积液。X线检查表现:肺部可见点状,小片状、斑片状,部分可融合形成大片状的阴影,可占据一个肺叶或多个肺叶。呈现广泛或局限性分布。

1.3.3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分析

肺透明膜病又称为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呼吸系统的重症疾病。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就会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呼气性、呼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X线检查表现:肺野透亮度降低,内有细小的颗粒和网状的阴影均匀分布,支气管有充气征,肺野呈毛玻璃样,胸廓扩张良好,横膈位置正常。

2 结果

通过X线片的特征和临床表现,100例有肺部疾病的新生儿患者中有54例为新生儿肺炎,有26例为新生儿湿肺症,有20例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3 讨论

全世界每年约200万以上的新生儿死于肺部疾病。由于新生儿肺部疾病临床症状和表现不够典型,需要借助辅助检查,其中X线检查是辅助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重要的手段和方法【4】。通过X线检查的特征,为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的诊断依赖于临床医师和影像放射医师的有效合作。高质量的X线拍片对诊断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而质量不佳的X线拍片往往会造成漏诊或误诊【5】。因此,在进行X线检查时,应严格按照摄片的要求和规范来进行,读片时要认真仔细,注意细节,为临床正确的诊断提供有用的线索。对于X线片无法作出明确的判断时,可行CT以及核磁共振进一步检查,以用于协助诊断。

参考文献:

[1]杨兆建,孙鹏,徐晓明,等.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诊断及固尔苏治疗后的影像学观察[J].西医学院学报,2009,5(49):118-119.

[2]毛伟良.生儿肺炎362例临床X线分析[J].国健康月刊,2010,11(29):11-12.

[3]杨清.生儿肺炎的临床与X线特征分析[J].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485-486.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AECOPD;CD64指数;CRP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导致肺功能迅速恶化,因此急性加重的防治是其治疗的主要目标[1]。采用一些炎性标志物来判明感染,指导抗感染治疗在临床上已成为治疗AECOPD的迫切需要[2-3]。本文通过观察AECOPD患者的CD64指数,CRP和WBC变化,探讨其在AECOPD患者细菌感染及诊疗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4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急性加重期的80例患者作为AECOPD组,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42~88岁,平均(52±5.1)岁;将稳定期患者60例作为稳定期组,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41~86岁,平均(54±6.7)岁;另选取同期我院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85岁,平均(59±6.4)岁;三组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COPD以及AECOPD诊断均符合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联合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2011年修订版)指南[3-4];AECOPD组还需符合以下标准,近期内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恶化,超出日常变异,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入院后痰细菌培养为阳性且予以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3]。

1.3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送检。CD64指数(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与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比值)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进行检测;CRP水平采用超敏免疫比浊法检测,参考范围为0~10mg/L;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白细胞计数(WBC),参考范围4×109/L~10×109/L。痰细菌学培养采用法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测定,以培养出咽部正常菌群以外的细菌,且呈优势菌生长的判为痰培养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三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

2 结果

2.1三组患者外周血CD64、CRP及WBC水平的比较 经方差分析表明,三组患者外周血CD64、CRP及WBC的测定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 CD64指数、CRP与WBC的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ECOPD组患者CD64指数与CRP呈正相关(r=0.384,P=0.001),与WBC无相关关系(r=0.135,P=0.082)。

3 讨论

COPD是以气道炎症为核心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的疾病,在病情较稳定的患者中外周血CRP、白介素(IL)-6、IL-8等炎症因子水平也可明显升高[3]。引起AECOPD发生的因素复杂,普遍认为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引起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CRP是人体在应激状态时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反应敏感,出现早,参与COPD的急性加重期炎症过程,在感染后6h内迅速升高,1~2d内浓度可达峰值,感染得到控制后,CRP水平才会快速下降,恢复正常[2,5];本研究结果显示,AECOPD组CD64指数、CRP及WBC均高于COPD的稳定期组和对照组,说明AECOPD患者存在细菌感染时CD64指数、CRP及WBC均会明显增高。在本研究中AECOPD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的患者,可见,CRP水平越高,COPD急性加重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

CD64即Fcγ-RI,是IgG的Fc段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受到细菌感染时CD64表达在4~6h内就会增加,大量表达的CD64与配体结合后启动并放大免疫反应,包括吞噬作用、ADCC作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3];近年的研究表明CD64是一个更加特异性的感染指标,对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的无应答是其最显著特征,可以在临床上作为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的简单有效的检测指标[5]。在本研究中,AECOPD组的CD64水平高于COPD稳定期组,可见CD64的表达与感染程度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综上所述,中性粒细胞CD64联合C反应蛋白测定对AECOPD患者的病情评估、抗感染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柳涛,蔡柏N.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处理和预防策略(2011年修订版)介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1):9-10.

[2]冯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C-反应蛋白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医学,2013,33(11):58-59.

[3]吴海燕,赵大海,陆友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4):487-490.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气流限制不完全可逆为特征。其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中COPD患病率为8.2%。COPD已经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对COPD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化,对COPD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1 COPD的新定义和分级

1.1 新定义

  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将COPD定义如下: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伴有一些显著的肺外效应,这些肺外效应与患者疾病的严重性相关。肺部病变的特点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2006年,GOLD关于COPD的定义强调了COPD是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目的是呈现给患者一个积极的前景;对医务人员在COPD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制定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克服COPD防治领域中的消极、悲观情绪。

1.2 对COPD症状特点的新见解

2006年,GOLD着重指出:①COPD的气流受限是小气道疾病(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患者中,这两种因素所占的比重不尽相同。②不同的COPD患者有不同的疾病自然史,但通常COPD呈进行性发展,尤其是当患者持续接触有害物质时。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目前对COPD的症状特点有更为深入的见解。既往普遍认为COPD的症状特点是咳嗽、咯痰和用力后呼吸困难。而2006年GOLD则强调:每个COPD患者的临床病情取决于症状严重程度(特别是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的降低)、全身效应和伴有各种合并症,而并不是仅仅与气流受限程度相关。当今国内外COPD新指南中都普遍强调了COPD的肺外效应:即全身效应,其中体重下降、营养不良和骨骼肌功能障碍是公认的肺外效应。

此外,指南还特别指出COPD的并存疾病很常见,应积极识别,合并存在的疾病常使COPD的治疗变得复杂。COP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骨质疏松、呼吸道感染、骨折、抑郁、糖尿病、睡眠障碍、贫血、青光眼、肺癌的危险性增加。

1.3 新分级方法

在COPD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0级COPD(危险期)患者,即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痰、而肺功能正常者,必然会进展到级(轻度)COPD。新指南也指出肺功能在诊断COPD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OPD的诊断应该得到肺功能检查的证实。肺功能检查应在吸入足够剂量的支气管舒张剂(如吸入400g的沙丁胺醇)后进行,如果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 FVC)<70%,表明有气流受限,且不可逆,可以诊断为COPD。

2 COPD的危险因素、病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2.1 危险因素

吸烟是COP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遗传危险因素为严重遗传性a1-抗胰蛋白酶缺乏。其他危险因素有职业粉尘、化学药品(蒸汽、刺激物、烟雾)、室内空气污染等,尤其是通风不良环境中生物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与发展中国家女性COPD发病的增加相关。COPD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城市大气污染、妊娠,以及儿童期影响肺生长发育的因素、氧化应激、感染、社会经济状况差、营养不良及哮喘等。

2.2 病理和病理生理

COPD的病理改变存在于近端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中,包括慢性炎症及反复损伤与修复导致的结构改变。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包括黏液高分泌、气流受限、气体陷闭(导致过度膨胀)、气体交换异常和肺源性心脏病。

2.3 发病机制

国内外指南一致认为, 吸烟和其他有害颗粒物可引起肺部炎症, COPD患者的炎症反应与哮喘不同, 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气道腔中)、巨噬细胞(气道腔、气道壁、肺实质中)、CD8+淋巴细胞(气道壁、肺实质中)增加,这些细胞释放趋化因子(LTB4、IL-8)吸引循环中的炎症细胞;释放炎前细胞因子(TNF、IL-1 、IL- 6)扩大炎症反应;释放生长因子(TGF-B)诱导结构改变。此外,氧化应力和过量的蛋白酶也使炎症反应进一步扩大。

3实验室检查

3.1 肺功能方面

我国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认为: 吸气量(IC)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IC/TLC是反映肺过度膨胀的指标,它在反映COPD呼吸困难程度,甚至反映COPD生存率上具有意义。

3.2 对支气管舒张试验的新评价

我国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指出:作为辅助检查,不论是用支气管舒张剂,还是口服糖皮质激素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都不能预测疾病的进展。用药后FEV1改善较少,也不能可靠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患者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结果也可能不同。2006年GOLD也不再建议根据气流受限的可逆程度(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或糖皮质激素后的FEV1改变值)来鉴别COPD与哮喘,以及预测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或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的反应。因为COPD可与哮喘并存,长期哮喘本身也可导致固定的气流受限。

4 病史诊断与鉴别诊断

4.1 病史

我国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特别强调:诊断COPD时,首先应全面采集病史,包括症状、既往史和系统回顾、接触史。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咯痰、气短。既往史和系统回顾应注意:童年时期有无哮喘、变态反应性疾病、感染及其他呼吸道疾病,如结核,COPD和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COPD急性加重和住院治疗病史,有相同危险因素(吸烟)的其他疾病(如心脏、外周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喘息、胸闷、胸痛和晨起头痛),要注意吸烟史(以包年计算)及职业、环境有害物质接触史等。

4.2 诊断

  COPD的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接触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确定。考虑COPD诊断的关键症状为慢性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及危险因素接触史,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是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肺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 标准,用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70%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凡具有吸烟史和(或)环境职业污染接触史,咳嗽、咯痰或呼吸困难史者,均应进行肺功能检查。COPD早期轻度气流受限时可有或无临床症状,胸部X线检查有助于确定肺过度充气的程度及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

4.3 鉴别诊断

国内外指南均强调:COPD应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肺结核等鉴别。认为“虽然哮喘与COPD都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但二者的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性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具有显著的可逆性,是其不同于COPD的一个关键特征。但是,部分哮喘患者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较明显的气道重塑,导致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明显减小,临床很难与COPD相鉴别。COPD和哮喘可以发生于同一位患者,而且由于二者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这种概率并不低。”

5 COPD稳定期处理

COPD治疗目标为: 缓解症状,预防疾病进展,改善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疾病恶化,降低病死率。目前普遍认为,对于COPD患者应该及早治疗、及早干预。因为早期阶段的COPD,也就是属于Ⅰ级(轻度)、Ⅱ级(中度)COPD,其气道炎症所引起的黏液高分泌,对肺实质的微小肺气肿损伤,大部分为可逆的。早期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症状的进展,而且可对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5.1 疾病的评估与监测

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咯痰和(或)危险因素暴露史, 应考虑COPD的诊断。肺功能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FEV1<50%预计值或临床有呼吸衰竭或右心衰竭的体征时应行动脉血气分析。2006年, GOLD还特别指出:①COPD严重性的评估应基于患者的症状、肺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存在;②COPD通常是一种进行性的疾病, 目前即使得到最好的治疗,肺功能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应对症状以及气流受限的客观数值进行监测,以决定何时改变治疗方案以及识别可能出现的任何并发症。

5.2 治疗

稳定期COPD的治疗应做到个体化,应该根据患者COPD的严重程度来选择治疗,如果没有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病情恶化,可在同一水平维持长期的规律治疗,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COP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少症状和(或)减少并发症,没有一种现有的药物可以改变肺功能的长期下降趋势,常用药物包括:

5.2.1 支气管舒张剂

支气管舒张剂中吸入剂比口服药物不良反应小,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缓解COPD症状的药物主要是支气管舒张剂,可以按需给予或规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主要有B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和甲基黄嘌呤类药,可单独或联合使用。联合使用要比增加一种支气管舒张剂的用量更有效,并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长效支气管舒张剂规律使用也要比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更有效和方便。长效抗胆碱能药可降低COPD患者的恶化率,并提高肺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5.2.2 糖皮质激素

新指南均认为应避免长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症状的COPD患者若FEV1<50%、病情反复恶化(如最近3年内有3次恶化),可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规律吸入,可减少患者的恶化次数,改善健康状态。目前认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能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COPD患者病死率,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6 COPD急性加重期处理

6.1 COPD急性加重期的定义

2006年,GOLD对COPD急性加重进行了定义。COPD急性加重指急性起病,患者的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咯痰症状变化超过了正常的日间变异,须改变原有治疗方案的一种临床情况。其最常见的原因是支气管树的感染和大气污染,但是约1/3的急性加重不能发现原因。

6.2 常规药物治疗

COPD急性加重时首选的支气管舒张剂为 B2受体激动剂,如果患者对此类药物缺乏即刻反应,建议加用抗胆碱能药,但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尚待进一步证实甲基黄嘌呤类药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治疗作用尚有争论。目前认为,如果患者对短效支气管舒张剂缺乏足够的反应, 甲基黄嘌呤类药可作为二线静脉用药。指南均认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或静脉治疗可加快患者的恢复,改善肺功能(FEV1)和低氧血症,还可能减少早期复发,降低治疗失败率,缩短住院时间。泼尼松口服剂量为30~40mg/d,2005版GOLD中疗程为10~14d,现2006版GOLD中已经减为7~10d,延长治疗并不能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增加。2006年GOLD增加了对呼吸兴奋剂使用的指导,指出COPD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不建议使用呼吸兴奋剂,只有在无条件使用或不建议使用无创通气时,可使用多沙普伦。

  综上所述,COPD单用呼吸困难和痰的变化来定义是不够的,因为患者的日常症状的变化本身是波动的。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可能对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恢复时间、降低急诊和住院率、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从而减缓肺功能的减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 :7

[2]徐凌;蔡柏蔷;浅析200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J];国际呼吸杂志;2007,27(3) :161

[3]周新;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7,0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