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第1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绘本课堂;想象力创造力;素质教育

当前,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工程应从幼儿抓起。诚然,对幼儿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关乎儿童的未来与国家的前途。本文立足于幼儿教学的现状,通过生动的案例论述培养幼儿课堂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策略。

一、素质教学背景下,幼儿绘本课堂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必要性

1.绘本课堂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加快幼儿思维潜能的开发进程

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尤为重要,让幼儿养成健全的生活制度,教师带领儿童读绘本,幼儿通过看图学表达、听教师讲故事等课堂活动,不仅能快速地增加知识、丰富人生阅历,而且也能推动思维的开发。

借助于绘本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幼儿能掌握各种不同的教学概念,徜徉于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并把平日在幼儿园所学到的其他门类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绘本教学之中,这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质,想象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家对问题的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

2.绘本教学中培养创造力会使幼儿提高认知事物的能力和水平

绘本阅读中,教师根据生动直观的“绘本语言”,寓教于乐,在唤起幼儿求知欲、激活创造力的同时,更能提升大家的阅读兴致,诙谐幽默的绘本教材在满足学生求新求知需求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引领儿童走向未知世界开展深入研讨和探索,这样一来,大家便能用好教学培养的创造力,进而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3.绘本课堂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

众所周知,素质教学形势下,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心绪总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迁移”,这也少不了情感世界的外露。事实上,素质教育也更倾向于培养儿童、青少年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绘本教学中的故事题材健康向上、活泼生动,与德育教育的理念正好相吻合。幼儿接触这些绘本故事,不单单被故事情节触动心灵,同样也能以此分辨出美与丑、是与非、真与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更能激励幼儿向绘本故事中的正面角色学习,激活思维、丰富情感、健全人格。

二、幼儿绘本课堂教学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上文重点论述绘本教学中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意义,下面立足于教学实际重点谈谈培养对策。

1.运用多媒体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拓宽幼儿学生的想象空间

现阶段,多媒体因其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特征,正逐步成为不可或缺的幼儿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众所周知,幼儿的智力发育程度尚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为充分的开发,要表达个人的情感、发挥想象力,就离不开多媒体这样的媒介。

例如,在阅读《你很快就会长高》这一绘本时,幼儿教师可提前制作好幻灯片,通过极其有趣的童话场面,引领幼儿自主阅读,在了解故事大意的基础上,反而更能升华个人感情,拓展想象的余地和空间。

幼儿通过欣赏绘本插图,知道了故事情节:主人公阿力因不满足自己的矮个子而整天闷闷不乐,周围每个人均劝他能很快长高,阿力自己仍迫不及待地想长高。孩子们明确绘本故事内容后,会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想象中,尤其是看完结尾后,大家会想象到,阿力是否有其他长高的方式或者谁能帮助他迅速长高,这些合理、直观的想象是完全符合绘本故事阅读理念的。

由此证明,运用多媒体作为绘本教学手段,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学习,更能有效地激发想象力,使每一位幼儿均能对绘本故事展开一定的想象。

2.教师要“因材施教”,选择最为恰当的绘本实施教学

绘本常因可爱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和易懂的故事,令孩子爱不释手,诚然,每一本精致的绘本均对孩子们有启迪和教育功能,而且还蕴藏着无尽的教学资源。教师的重要任务便是经由幼儿们自身的心理、性格表现选择最为恰当的绘本故事,以便于尽快地实现课堂目标、推进想象力、激发创造活力。

例如,绘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讲述了白雪公主因被后母迫害而流放在外,幸好得到七个小矮人的帮助,才能逃脱一个又一个的波折,后母则自食恶果坠入悬崖。绘本少不了对白雪公主“历险记”的描绘,作为举世闻名的卡通故事,教师在绘本课堂上可穿插一些动漫片段,引导儿童通过美妙动听的配乐、华丽的色彩和鲜明的故事构思,努力用心去挖掘新意,鼓励大家通过多视角的思维感知,针对白雪公主所经历的磨难做出精妙的想象:“白雪公主在路途中所经历的这些挫折,是怎么得来的?”

大家提出问题后,试图创造性地回答:“七个小矮人会不会是上帝派来拯救善良的白雪公主的呢……”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但都以自身生活经验为依据,依靠绘本故事做出各种大胆想象,这也远远超越绘本自身所要表现的精神内涵。

3.积极鼓励幼儿自编绘本,千方百计提高想象力

幼儿在平日绘本教学中,学会编写对于开发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编写绘本故事犹如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双“翅膀”,能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以腾飞、纵横驰骋于天地之间。在绘本课堂上,当孩子们打开惟妙惟肖的绘本故事图片时,在产生浓浓阅读兴趣的同时,教师可同时遮盖一些图片,激发孩子们编写绘本的热情,把绘本画面中的人物、情节等作为“未知话题”,以此给孩子们设置悬念,合理发挥大家已有的经验,加以适度的思考和想象,建构绘本故事前后的关联;在读完绘本故事后,教师可紧抓故事中的关键点,让儿童“创造”其中的故事情节。

例如,绘本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的封面,显示有一只正悠闲散步的母鸡被饥饿的狐狸所盯上。这时,教师可把下面的图片遮盖住,请幼儿推断并猜测会发生什么。孩子们会静下心来思考,并立足于个人生活点滴,同时也会把自己对绘本故事的美好期待融入其中。为数不少的儿童会“换位去思考”,把自己想象成为那只母鸡,在遇到狡猾的、饥饿的狐狸跟踪时,自己会如何应对。大家会创造性地想到:“狐狸被钉耙扎住了,疼得直叫,导致捕捉母鸡的计划失利”“母鸡事先已发现狐狸,但假装没看见,仍泰然自若,只是跟狐狸玩起了‘捉迷藏’,将其甩掉了”。可见,请幼儿编写绘本让大家的想象力更加宽泛,构筑绘本故事前后之间的重大关联,推进绘本课堂的实效性。

4.开展“绘本表演”活动,为课堂增添创造性元素

幼儿心思细腻、活泼爱动,教师要充分借助孩子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绘本表演活动,教师可选取学生非常熟悉的绘本,请大家依照绘本故事的进展,科学、合理地设置必要的角色,并将设计的内容要点通过绘本表演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这样一来,大家会亲自走近故事角色,不仅能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在表演时也能适度地“抛弃”教材中的绘本情节,自我发挥、想象出新的故事情节,创造能力的培养可见一斑。

在素质教学的情形之下,幼儿绘本课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应采用若干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促使儿童在绘本教学中实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燕.看绘本,学数学[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2(Z1).

[2]心怡.绘本向我们迎面走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05).

[3]朱兰珍.绘本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例谈《公主驾到》绘本教学的指导策略[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10).

第2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字: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方法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6

一、 传统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度的重视技巧性的培养,而忽视了美术教育给幼儿带来的美的感受和创造力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被扼杀,孩子过早地被条条框框约束起来。总结起来,传统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缺陷:

首先,传统幼儿美术教育习惯采取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现象在幼儿园之中普遍存在,幼儿园教师已经在长期的幼儿教学中形成一套规范式的教学方法,幼儿美术教育流程化倾向非常严重。幼儿都具有尊重权威的心理和习惯,教师采取这样的美术教学方式会给幼儿造成这样的认知:只有老师教的才是对的,凡是和老师教的不一致的都是错误的,这对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习惯灌输方法教学的幼儿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和规范就显得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幼儿长期接受这样的教育,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都难以得到发展。

其次,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过分重视美术技巧的培训。幼儿美术教育定位在对孩子美术技巧的培养上,教师在教学上的侧重点是对基本功的联系。很多老师衡量幼儿美术作品的好坏时采取与范本的相似度作为标准,这使得幼儿绘画作品没有生机,死气沉沉。处在幼年期的孩子心理还不成熟,对大多事物保有好奇心和探索心,教师过早将孩子这种爱玩的个性扼杀在枯燥的美术教学中,对幼儿想象力的发挥是一大阻碍。

最后,很多幼儿教师对孩子的辅导力度不够,导致幼儿在课后处于完全放任状态,大多数美术教师注重课堂自主绘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辅导,这使得很多孩子的构思能力和整体布局能力相比于自主绘画能力来说根基薄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天马行空地进行创作是一件好事,但是幼儿美术教师也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时地引导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把握主题,传递思想,真正地通过美术的学习陶冶情操、锻炼品格。放任式教学只能培养出一些空有技巧、没有灵魂和思想的画作,这样美术教学的本义就丧失了。

二、 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表现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总结原因,找到有效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让孩子对美术创作产生激情。儿童在十岁之前,绘画是其表达情感、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孩子愿意拿着彩色画笔在纸上和墙上进行涂鸦,很多父母看到这种情况会急于阻止孩子进行这种行为,以防他们将家里弄得脏乱,但是孩子这种涂鸦行为正是其创造力的直接体现,孩子将其脑中丰富的想象通过彩色笔表现出来,父母不宜阻止孩子这种近乎本能的行为,否则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绘画的空间,让孩子可以自由地将其脑中的想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这种看似毫无章法、杂乱不堪的绘画正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其次,在绘画教学中应该引导孩子去感受自然风光,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孩子春游、参观、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点滴和自然风光的美丽,这可以使孩子脑中形成很多立体、丰富的形象,为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创造平台,如果孩子不能和自然亲近,仅仅靠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显然是不行的。现在大城市的孩子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文明中,完全感受不到自然的美好,幼儿美术教师应该想办法弥补孩子这方面的缺失,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城市的孩子去农村之后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地里的大豆、玉米他们觉得神奇,植物上的毛毛虫他们觉得新奇,因为他们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种情况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另外,美术教师应该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进行深度的剖析。了解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宗旨和目标,美术教师才能采取得当的措施开展幼儿美术教学,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绘画能力,为幼儿综合素质的形成打好基础是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是幼儿美术教学的宗旨。所以,教师不能一味注重美术技巧的教学,还应该帮助学生去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整个美术学习过程都是模仿别人的画作,那么孩子学习积极性肯定逐渐消失,在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状况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让美术教学充满乐趣和兴趣,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幼儿美术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快乐,教师不应该给他们设置过多的束缚和压力,天性的解放才是创造力的源头。

最后,幼儿美术教育应该实现技巧培养和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技巧培养可以保证幼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枯燥单一的技巧教学方式又会让幼儿产生厌烦、逆反心理,更重要的是对创造力的发展毫无好处,因此,启发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启发式教学前提是掌握幼儿的实际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启发。比如,将美术教学寄托在游戏的形式上展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帮助幼儿掌握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上一棵小树,然后启发幼儿将自己想到的果实的样子画在树上,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生活经验去画,然后教师可以对小朋友所画的鱼进行技巧的辅导和改进,这样在这种热烈和快乐的氛围中,既能够使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又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章锦.浅探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

[2]邢春香.浅析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

[3]郑益乐.创新能力从幼儿抓起――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0

第3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想象力 拼贴叶画

想象力是人的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发展的前提,是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教育不仅是给予孩子渊博的知识,更应该培养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

植物的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多姿多彩的叶,美化、绿化了我们的生活,但其育人价值、美的内涵却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拼贴叶画,是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色彩、纹理、茎脉、褶皱来随类依势作画,是人与自然的共同之作,谓之为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艺术再现。实践中巧用植物的叶,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感知多姿多彩的叶,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前提。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想像力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得到发展。对于幼儿更是如此,幼儿年龄小,接触的事物少,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如果不给幼儿提供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一味地去想象,去创造,就如同无米之炊,很不现实。植物多姿多彩的叶是艺术表象丰富的源泉,是拼贴叶画的素材。春天来了,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气息,感知多姿多彩的叶,帮助幼儿建立感性认识。

在认识植物的叶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各式各样的叶,在感知植物的叶的大小、多少、质感的同时,引导幼儿感知叶片的形状、颜色,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让幼儿讲述自己捡到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像什么?一个小朋友捡来一片梧桐树叶,小朋友们有的说像孔雀的尾巴有的说像一颗大树有的说像一座大山有的说像金鱼身上的花纹有的说像恐龙的头。一片银杏叶,有的说像蝴蝶的翅膀有的说像一把金黄色的扇子……在感知多姿多彩的叶同时,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激发幼儿兴趣,丰富幼儿的拼贴叶画的经验。

二、巧用植物的叶体验创作,培养幼儿的想象意识

艺术创造是幼儿用来表达。情绪。情感的途径,是幼儿传递情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在拼贴画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各式各样的叶,请幼儿自由讲述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你有了这片叶子你会用它来拼贴出什么样的图案?幼儿通过大脑想象在大脑中形成的面,在拼贴表达的过程中,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孩子的美好情感得到发展,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性情也得到陶冶,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发展。

“一片树叶、一页花瓣,经过幼儿筛选、加工,绿色的松针成了小孩的头发,黄色的银杏叶成了女孩的裙子,黄色的杨树叶成了金鱼的身子,柳树叶成了小白兔的耳朵,鳄鱼的身子……再经过一番粘贴,树叶变成了水波粼粼的风景画,摇曳生姿的舞者,迎风荡漾的葫芦,草地上欢快地嬉戏的小动物,天空中飘荡的云朵,展翅飞翔的一队队大雁……一片片普通的树叶,出人意料地变成了大千世界。”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对于幼儿的想象要加以肯定,引导他们现实的物象任意夸张、错位、变形、组合、打乱、改动……从而萌发每个孩子的想象意识。

三、开展评说叶画活动,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的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其中有许多值得相互学习观摩的部分,从中可以激发起幼儿另外的想象力、创造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幼儿表达。具体的做法及时地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在幼儿完成作品后,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诉说自己艺术表现的体验与感受,了解幼儿的创作动机。如:一名小朋友将黑色的蚂蚁用绿色的树叶覆盖掉了。我问他:为什么把蚂蚁盖掉了?她自豪地说:“蚂蚁爬到青草丛里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美术表现的规律,尊重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说说自己的作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还可以鼓励幼儿根据叶画创编故事,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培养幼儿想象意识。下文是一个小朋友面对叶画创编的故事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百果园。那里种植着好多好多的果树,每一棵树上都有好多好多五颜六色的好吃的,有苹果、桔子、香蕉、樱桃、草莓还有冰激凌!都是我喜欢吃的。可是,它们都太高了,我够不到!怎么办?……这样的活动既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四、根据故事创拼叶画,提升幼儿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说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应将艺术创作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

一天餐后散步回到活动室里我给小朋友讲《拇指姑娘》的故事,当我讲到拇指姑娘像小拇指这么大时,可可看了半天自己的大拇指,我问:“你在想什么宝贝?”她回答:“我在想她的眼睛应该长在哪里。”当我讲到:“拇指姑娘坐在花上时。”她就远远地坐到一边,我问:“怎么了?”可可说:“我坐在花瓣上呢。”在整个故事中,她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不断地思考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

第4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1.欣赏美术作品

由于幼儿年龄很小,因此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首先应该激发幼儿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在正式开展美术教育之前,教师可以尝试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例如给幼儿展示一张水果的图片,让幼儿认真观察水果,之后让幼儿试着自己画出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找不同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可采用“找不同”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并最终达到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首先,幼儿对图画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通过观察图画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一张图画在不同的孩子眼中有不同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二、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在课堂中我们发现,如果给幼儿展示出一个完整的图形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画,那么最后孩子们能够画出很多不同的结果,比如,让孩子们画圆形,孩子们可能会画出皮球、月亮、车轮等图形。因此,为了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最初教授美术时,应挑选简单的图形让他们去自由发挥。另外,可以通过拼图游戏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在拼画面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

三、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由于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的本性,并且充满了天真和好奇,因此他们对绘画都有先天性的本能。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进步,高楼大厦已经逐渐取代了从前的青山绿水,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创造力发展。为了使幼儿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应该带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例如,在春季时,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去春游,让孩子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教师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给孩子们读《春姑娘》的故事等。春游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孩子将这次春游的感受通过画笔记录下来,这样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眼中的春景。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的特点,通过做游戏、郊游等方式来锻炼幼儿的想象力,最终达到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目的,美化孩子的心灵,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杜艳.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2).

第5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幼儿;韵律活动;创造性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基石,学前教育尤为重要。在幼儿的韵律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开发幼儿闪光点,肯定幼儿的想象力,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科学的引导、及时的纠正以,结合幼儿好奇心强、认知水平有限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一、开发幼儿闪光点,为幼儿创造活动空间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幼儿往往会对生活中的事物产生好奇心,甚至会自觉地模仿,而幼儿的这些思维开始萌动时,就是幼儿的闪光点出现的时刻,教师需要循循善诱,加强引导,为幼儿创造、提供幼儿进行韵律活动的空间,从而,让幼儿的想象能够落地,让幼儿在活动中激发创造性。

例如,在教师带领小班幼儿参观了厨房、认识了厨房中的各类道具后,部分幼儿就自发地模仿起了厨师的行为和动作,并在角落里开起了“小饭店”,幼儿有模有样地学着厨师切菜炒菜。经教师观察和调研,决定开展“厨艺大比拼”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创设活动所需要的场景和道具,并提供一定的支持帮助幼儿搭建好“大比拼”现场,幼儿邀请教师做评委,教师便以评委的身份启发幼儿:“生活中,怎么样让我们在厨房做饭这项工作变得更唯美、更艺术呢?”幼儿们讨论后,利用音乐伴奏和自己的厨艺动作相结合,每一个动作都与节拍相呼应,不同的音乐节奏下,不同的幼儿或快、或慢地切菜、炒菜,节奏快时双手轮流切,炒菜颠勺时脚步也跟着节拍动起来,头部有节奏地晃着,俨然一个个大厨在秀厨艺。幼儿们在音乐的陪伴下,愉快地完成了“厨艺大比拼”,幼儿们体验到了厨师的工作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以后,要积极引导幼儿,给幼儿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让创造力的种子生根发芽,让幼儿能够有时间和空间去想、去做,鼓励幼儿实践,而不是随口表扬一下幼儿,草草了事。

二、肯定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创造积极性

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受外界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幼儿往往会有一些超越实际、古灵精怪的想法,面对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幼儿可能兴致勃勃、手舞足蹈地活动着,此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幼儿创造的闪光点,采用科学的引导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肯定幼儿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加以补充,循循善诱,从而激发创造力。

例如,在律动《义勇军进行曲》时,教师首先向幼儿表明,这首曲目是国歌,在雄壮而有力的音乐背景下,教师以为幼儿会像一名军人那样昂首挺胸,手握钢枪,有力前行。教师播放了曲目后,让幼儿自由感受体验,但是,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的动作五花八门,有做出斗牛姿势的、有模仿摩托车引擎发动时待出发的动作的、有做出迈着沉重步伐前行动作的……尽管孩子们没有将国歌的精神踏着节奏律动出来,但是,教师还是对幼儿进行了深度的访问,并对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了赞赏,做斗牛动作的小朋友说:“这种雄赳赳气昂昂的旋律让我想到了斗牛,永远不知疲倦地向前方努力,这首歌一定是告诉我们要向斗牛场的牛那样勇往直前!”教师表扬了这些有创意、有想法的孩子,让他们更有创造积极性,同时,教师也通过自身感受将国歌的含义为大家解读。

在韵律活动中,孩子的表现并没有标准的对错之分,这样才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幼儿害怕错误,也就间接失去了创造热情,创造力也得不到培养。

三、创造合理的情境,引导幼儿提升创造力

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情境带领幼儿接触世界,只有幼儿对生活、对世界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才能够促使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突破固有窠臼,提升创造力,而幼儿创造力的提升也少不了教师的引导与支持。

例如,教师在为小班组织律动《兔跳》时,为了让幼儿模仿的更像,通过多媒体播放小兔子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并和幼儿一起总结兔子的形态特征:短尾巴,长耳朵,走起路来一蹦一蹦,眼睛炯炯有神,机灵灵敏,乖巧可爱。随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兔子的一天”的即兴情景表演,让幼儿将兔子的特性结合自己的才艺进行表演,并根据幼儿的需求提供音乐、道具等。有的幼儿将手摆成V字竖在头顶,随着音乐一蹦一蹦;有的幼儿则扮演机灵的小兔子,双腿弯曲,双臂在胸前,双手做出探寻的动作,慢慢地向前蹦,小眼珠机灵地转动着;有的幼儿双手交叉,放在臀部,装作是兔尾巴。最具有创造力的小朋友让教师找了一块布和手电筒,并且要教师关了灯,通过光与影的效果,做出了小兔子的影子,还伴随着音乐一蹦一蹦,迎来了小朋友们的掌声。

学前年龄段的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思维敏捷,且想象力丰富,对于身边的事物极为敏感,因此,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好时机,教师要积极为幼儿创造合理的情境,引导幼儿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

韵律活动是小朋友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教师如果能在日常韵律活动中注重给幼儿自由活动空间,积极鼓励幼儿开动大脑,发挥想象力,并为幼儿创设情境,往往能够促使幼儿培养创造的积极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加有利。

【参考文献】

[1]陈宝久.幼儿园韵律活动[J].大舞台,2012(01)

第6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创造能力 动手动脑 自信独立

开展幼儿早期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百年大计。幼儿教育有它的自身特点,其核心问题是要注意从动手和动脑两方面着力于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心理学的调查表明,儿童的动作发展在儿童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手是脑的老师”。让孩子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觉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很重视儿童动手能力的训练。美国儿童博物馆鼓励孩子们在参观时动手摸展品或实际操作。德国、日本和瑞典等国的一些幼儿园里都设有模拟工具,经常让孩子参加游戏,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不少中外科学家从小就有动手的习惯。祖冲之从小就爱摆弄算筹,少年的祖冲之用绳子绕车轮一圈,折成相等的三折,发现每段比圆轮的直径要长,因而对《周髀算经》中的“径一周三”的定论产生了怀疑。为了解决这一疑问,他经过多年的测量验算,终于得出了世界上最早精确到七位数的圆周率。爱迪生从小就爱到附近的造船厂去摆弄各种工具和机件,11岁就动手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使他成为硕果累累的大发明家。

在孩子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每一位教师和父母都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尽量满足孩子好动手的需要,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的年龄、体力、知识和经验,组织幼儿动手做简单的玩具、标本和模型,做有趣的小实验,参加穿、插、拼、搭、挑等各种用手操作的游戏,以及绘画、泥塑、折纸、剪贴、雕刻及编织等活动,从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吃饭到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孩子在动手实践中逐渐变的心灵手巧,培养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二、培养孩子的动脑能力

有人曾形象地比喻各种能力对智力活动的意义:观察力是智慧活动的门户,记忆力是智慧活动的仓库,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而思维能力则是智力活动的核心。现实生活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而创造的第一步就是观察。曾经有人望着蔚蓝的天空,想象有一天人也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翱翔,于是天上便有了飞机,又曾有人面对深不可测的大海,想象人也能像鱼儿一样潜入海底,于是便有了潜水艇。世界上任何一样发明无一不是从最初的、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想象中创造出来的,想象正是一切创造的基础。

幼儿富于好奇心,他们喜欢从事各种探索性的活动,这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大有帮助的。例如,他们喜欢往水中扔石子,观察水纹散开的现象,喜欢把木板斜放,让各种物体从板上滑下来。然而,有些家长和教师往往片面重视知识技能的训练和掌握,把这种带有试验性质的,有意义的活动看成是无聊和淘气,是浪费时间,加以限制或禁止,这样做必然会抑制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鼓励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和统一的答案,是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可是,有一些教师和家长都喜欢用自己的眼睛代替幼儿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代替幼儿去思考。有的教师甚至要求所有孩子处处一样。图画课强调幼儿按照教师的范图画;语言课要背诵原文或教师编好的话;唱歌表演总是由教师编好动作。这样做,作为启发示范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不断沿用,过多的让幼儿机械模仿或重复,甚至不允许半点走样,就会挫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动手和动脑两者是密切相连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做复杂的手指动作时,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进行一系列分析综合,做出各种判断和反应,使眼和手、感知和运动协调起来了。例如,幼儿在手工活动——泥塑的过程中,大脑神经细胞必须十分活跃,要进行积极的思维,确定塑造的目的,设计活动的程序通过搓、拍、提、捏、贴等动作,准确的表达动物各部分的特征,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发挥想象力,才能实现创造的目的。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精神

第7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想象力;创造力;美术活动;发散思维

心理学家康定斯坦曾经感慨地说:“儿童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处所构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式的模仿作品更富有创造性吗?”因此,我们本着“儿童绘画不是技巧而是游戏,是一种童心世界所特有的认识,想象与创造的显现”的宗旨。在绘画教学方法中,我们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不让孩子循规蹈矩地走“依样画葫芦”的道路,摈弃传统教授方法,不只是去教孩子怎样具体地画画,而是通过观赏好的作品,采用与教师、家长或其他小朋友们进行对话、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来诱发孩子潜意识中的创造力,引发、调动孩子们进行绘画创作的情绪,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就是创造的开始。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日常工作中总结的几点方法。

一、首先要以幼儿为主体,给予相对自由的创作

给孩子的思维带上想象的翅膀,他们就能够自由的飞翔。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美术活动中,幼儿更是主动建构者,因此,我们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创作机会,不要仅仅拘于平面创作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围绕“青蛙”展开绘画活动时,我就提出:“小朋友们,这里有纸、画笔、剪刀和胶水,谁能变出来一个小青蛙啊?”这时孩子们会先思考,有的还会分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技能技巧,真的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青蛙来。他们有的画、有的折、有的剪,有的粘,甚至有个小朋友没有采用我提供的材料,而是自己找橡皮泥捏了一个青蛙出来,表现方式各不相同。这证明孩子们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少的只是我们的鼓励。

二、需要丰富孩子的生活,引导他们勤思考,多观察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就从侧面说明一点:一切创造来源于看似平常的日常生活。为了激发创造的灵感,多看、多想、多玩是必要途径,以便为创作提供源泉。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更注重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力,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有意识、有目的进行观察,并分享自己的感受。例如,开展“夏天”这一主题时,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炎热的表现特点、周围景色的变化,以及动物们的各种表现,比如狗会伸舌头降温,大象会用鼻子吸水给自己洗澡降温,松鼠还会翘起尾巴遮阳等。然后再请小朋友们思考并讨论我们人类是如何避暑的。这样,孩子们把一个个具体物象和情景观察得特别仔细、认真,并会把它们十分真实地描绘出来。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扩散性思维

1.同一命题,多种表现

例如,命题画“美丽的海洋”,为了让孩子更丰富地表现海洋里各种各样的植物,我们先组织幼儿认识海洋里的动物及生物,甚至我提前一周组织小朋友们参观了苏州水族馆,向他们现场介绍海洋里丰富的资源,美丽的景色和不计其数的动植物,还有精彩的动物表演。于是创作时孩子们的想象力爆发了,用了各种画面来表现美丽的海洋:有的是形状千姿百态、色彩绚丽多姿的各种鱼类在水中嬉戏,有的是海星、海藻、海马、海带等各种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有的是勤劳的人们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宏伟场景,甚至还有孩子在海洋里画上了几个箱子,把它们想象为海船丢失的宝物。每个小朋友都能说出自己画里的故事,不仅锻炼了绘画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激发。

2.同一对象,多种角度

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即使是处于静态的事物,从不同角度也会看到不同的模样,有个经典案例就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所以我们在绘画别强调背景的视线效果。例如,我们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景物,体会近大远小、阴影与否、俯视与仰视等不同的视觉效果。为此,我还利用本地的优势,带领孩子们参观苏州的拙政园,现实体会苏州假山皱瘦漏透、移步换景的妙处,告诉他们虽然是同一处景物,但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却有不同的观感。只有让幼儿从多种角度观察物体,这样才能在绘画过程中恰当安排背景画面。比如,“我上幼儿园了”这一主题,为了强调主体人物“我”,可以采用以人物为中心占据画面,学校及马路背景都较远较小,起到衬托作用;而在“我的幼儿园”这一主题时,为了表现整个学校的场景,人物却只是作为陪衬了。几次创作之后,孩子们都惊呼:“老师,老师,我感觉到我们的世界不一样了!”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培养扩散性思维是激发孩子们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幼儿的创造力虽然是先天就具有的,但是更主要的是在后天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能只局限在课堂绘画上,而是要课内外结合,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灵活变通的方法,创设幼儿实践的条件,给他们以自由的空间,激发灵感,创造无限!爱因斯坦曾说过:“创造力会感染的,传递下去。”我愿做一名开发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第8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力。画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儿童赋有很强的创造力,为了让儿童发挥这一能力,他提出了“六解放”。

一、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解放”。

1.解放儿童的头脑。

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充分发挥想象的潜能。

2.解放儿童的双手。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是很常见的。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只要把知识学好就行了,其他的一切他们都应该帮助他们打理。但这却让儿童的双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其实在处理自己的琐事的时候,也是一种学习,一种必备的技能。勤于动手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类的活动靠双手进行,不许学生动手会摧残他们的创造力。

3.解放儿童的眼睛。

儿童其实就想一台摄影机,可以在无意识中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应该让儿童多多接触大自然,在自然中发现并学习。这有利于儿童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

4.解放儿童的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要限制他们。

5.解放儿童的空间我们要给儿童提供的环境不可以局限于家里或是学校,应该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大自然。

6.解放儿童的时间父母喜欢给儿童安排时间,怕儿童不能合理的安排。其实不应该用功课填满他们的时间表,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学问,并让他们想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让儿童随着自己的意愿、想法,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3~6岁是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间。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

作为教育者,不要用怀疑的口吻去问儿童,这样很容易破坏掉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当儿童兴致勃勃地做某事的时候,我们除了确保他们的安全之外,还要为他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独立、勇敢地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放手让儿童去做。

二、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方法。

1.培养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带领儿童打开想象的大门。

美术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中国美协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杨永青说:

孩子把画画看成是游戏,那么我们就应当像游戏那样去教学,教他们观察,启发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勇敢地用自己的语言画出自己的所看、所想、所爱。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绘画最易诱发儿童的想象力,也是最为儿童所喜欢的一种形象表现形式,虽然画技不高,但却能表达儿童的思维活动过程。对儿童的画,不要只追求画得多么“像”,而应鼓励他“想”得越多越好。

2.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游戏对儿童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真多家长认为那些价格昂贵的玩具,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但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很多儿童对这些玩具的喜爱,远远不及那些沙子、泥土、水等。因为儿童开始认识世界,对一切充满好奇,这正是启发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

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励儿童主动操作和积极探索。

儿童需要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儿童可以自由的表达他们的想法,不受约束。教师要少说“不”,要能容忍。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

提供给幼儿不同的材料,使孩子的创造活动有物质基础,孩子自由活动,尽情发挥想象力。再者提供创造的时间,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活动。

(2)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作为教育者,为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儿童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教育者要多用肯定,积极向上的言语,让幼儿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商量解决,在愉快的心理环境下乐于创造性的进行活动。

总之,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探索能力和开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教育者应该从小对儿童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第9篇: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范文

幼儿诗歌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诗歌。包括儿歌、儿童诗、古诗、谜语、绕口令、散文诗等。幼儿诗歌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语言凝练,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儿童情趣;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朗读和记忆,是幼儿接触较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幼儿诗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语言,启迪智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儿童诗歌的特点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幼儿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我们必须抓住这一时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正确的教育,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在幼儿园诗歌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诗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多样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儿童的视野越来越广。现在的孩子,好奇心强,好学好动,创造性想象从开始萌芽到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给幼儿提供的诗歌就不应只限于幼儿园语言教材上的内容,而应选择一些具有时代特点,接近幼儿生活,题材广泛,为幼儿所喜爱的;以及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启发幼儿思维和想象,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等内容。

二、诗歌教学的创造性目标必须具体可操作

我们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懂得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具体、明确并可操作的诗歌教学目标。如诗歌教学中,不能只注重道德教育目标,而应通过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不能片面地注重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诗歌教学培养幼儿的理解、想象和创新的能力。

三、 在诗歌教学方法上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的方法,把幼儿从机械的朗读背诵活动中解放出来。其实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诗歌教学可以启发幼儿思考,发展幼儿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教师只要肯于下功夫,设计出生动活泼的、发挥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诗歌教学方法是不难做到的。

1. 朗诵是幼儿学习诗歌的再创造过程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诗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朗诵诗歌过程中,幼儿除了运用语言外,还可以通过眼神、手势、身姿等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诗歌,同时可以借助丰富的想象,加强诗歌的艺术感受。例如《春天来了》,朗诵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把握语调、语气同时,必须借助于画面的描述,调动幼儿的所有感官,五口通商,去感受春风的柔和、芳香和和悦,让幼儿不知不觉中走入到诗的美妙境界中,此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此外,在朗诵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现、表达也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教师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及时给予每一个幼儿鼓励和赞许,使幼儿在朗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乐趣。

2.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是创造的开始。问题是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力和思维的一把钥匙,只有设计得恰到好处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

3.将诗歌教学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相结合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进行综合性主题活动,即围绕某一诗歌作品,结合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途径开展活动。如以某一首诗歌为中心,开展欣赏、朗b、表演、制作、绘画、音乐等创造性活动,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儿童诗歌与儿童歌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歌唱的儿歌就成了儿童歌曲,好的儿童歌曲也常常是在好的儿歌基础上谱曲而成的。如诗歌《谁会飞》,既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又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边打拍子,边教幼儿有节奏的朗诵;还可以带领幼儿根据儿歌的内容,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或用幼儿熟悉的歌曲曲调,填上诗歌歌词唱出来,利用音乐的表现因素和手段丰富儿歌的表现力,增强幼儿的审美感受。诗歌教学也可以同美工活动相结合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作用,使幼儿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捏一捏、讲一讲、玩一玩等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浓厚的兴趣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诗歌。

四、 在创编活动中,激发幼儿创造火花

创编诗歌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教师只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以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幼儿的创编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这种提高不仅标志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更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的学习多从模仿开始,逐渐过渡到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仿编诗歌很符合幼儿的这一学习规律。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创编活动:小班、中班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诗歌仿编,即幼儿能模仿原诗的韵律、格式、词语、节奏等,仿编出简单的诗歌。大班、学前班幼儿可以进行难度大一点的仿编和续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