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
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一、指标体系选择
企业的财务危机通常既有外部征兆又有财务征兆,其中财务征兆主要表现在财务指标中,而相关财务指标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得出来。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有单变量分析法和多变量分析法。单变量分析,是指运用某个单一财务比率的走势,来预测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状况,主要有资产负债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等。单变量分析法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更科学的是采用多变量预警分析。在多变量预警分析中,最有代表性的是z值(Z-score)模型。该模型是运用五种财务比率,通过加权汇总后所产生的分值(z值),作为判断标准来预测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的一种方法。其函数模型如下:
其中:
X1=营运资本/资产总额
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
X2=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X4=所有者权益市价/负债总额
X5=总销售额/资产总额
二、Excel预警模型的建立步骤
第一步,建立“EXCEL财务危机预警分析.XLS”工作簿,在工作簿内建立“资产负债表”工作表、“利润表”工作表、“财务预警分析表”工作表。
第二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完成“资产负债表”工作表(表1)、“利润表”工作表(表2)的数字填列。这两张表中,省略了一些填列项目,实际应用时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第三步,根据相关公式(表3)计算出各项财务预警分析指标(表4)。表4中的“标准财务比率”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如可以增加或者减少相关指标的计算(比如可以考虑增加杜邦分析体系),以便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吻合。
三、模型的优缺点
关键词:财务危机 预警 多元统计分析
一、 企业财务危机和多元统计分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无力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而产生的危机和困难就是企业的财务危机。一般来说,判别企业财务危机的常用标准是企业破产和证券交易中面临的退市现象。而企业是否能够生存下去的关键性因素正是如何正确处理好企业的财务危机。
多元统计分析是属于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种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在多个对象和指标相互关联的条件下分析其统计规律,“内容包括多元正态分布及其抽样分布、多元正态总体的均值向量和协方差阵的假设检验、多元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Ⅰ)和(Ⅱ)、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Shannon信息量及其应用。”
目前,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时效性和精准性都还达不到要求,因而本文主要从企业由于现金流短缺,不足以支付所欠到期的债务而产生的财务危机的角度,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式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多元分析的基本思路
据有关调查显示,现代经济市场行业类别的差异性导致了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及参数的不同,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型和方法来进行研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多种变量模式的实证分析,从而提高了模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企业的多个财务指标,可以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然后用判别分析法进行预测判别,最后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提取分析,根据最终的综合得分对样本进行适当排序,从而发现财务危机的状况,运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三、 利用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第一,选择样本和变量选取。
在企业财务危机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首先要在企业中利用抽样方法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可以选择随机抽样和对应样本法。
在企业中,选取“销售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净利率、每股收益( EPS) 、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运资本总资产比、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债务保障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流入流出比率、销售现金比率、每股净资产来建立指标体系作为分析变量……”等28 个指标是企业盈利、偿还等能力和资本实力的展现,也是交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指标,多变量模型的财务预警分析中,变量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模型建立就越好。
第二,判别分析
根据样本和变量的选择,利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企业财务危机的预警机制;同时根据判别分析法分析统计的研究对象分类,创建一组判别函数,确定好判别的规则,分类待判别的样本。
一般来说,用的Fisher 线性判别函数是判别分析中比较常见的。函数形式为: “Yi = a1 x 1 + a2 x 2 + ?+ an x n + b ( i =1 ,2 , ?, k) 。其中, k 是判别组数, Y 是判别分数或判别值; x1 , x2 , ?, x n 是因变量或预测变量; a1 , a2 ,?, anj 是各变量的系数,即判别系数; b 是函数中的常数。”
而判别函数的方式主要是全模型法和逐步选择法。全模型法是指函数中所有的变量都作为因变量,而逐步选择法是一种能反映变量子集的差异性的判别函数,利用逐步引入变量的方式,直至所有的变量都不符合模型的既定条件。
判别分析的基本步骤体现为:一、选择函数中的因变量、组变量;二、“计算各组单变量的描述统计量,包括组内平均值、组内标准差、总平均值、总标准差、各组协方差矩阵、组间相关矩阵,并对组间平均值相等及协方差矩阵相等的零假设进行检验”;三、建立Fisher 线性判别模型并进行判别分组;四、样本判别分析和验证分类的精准率,最后再输出结果,下结论。
第三,主成分分析
在企业财务危机中,除了判别分析模型的建立之外,主成分分析也是较为普遍的方式。首先可以通过验证筛选,选择需要建立模型的初选变量,且变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变量较多的情况下,高维空间的研究样本通常都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施第二次筛选,使得模型精简化。
主成分分析主要是分析企业财务危机数据信息中较为主要的变量,综合变量又能尽可能多的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并且彼此之间互不相关的一种降维的多元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危机分析中,具体是指,对企业收集的原始数据和财务指标进行标准化的处理,取平均为零,方差取1;然后,利用标准化的数据计算财务指标间相关系数矩阵R;最后,按其相关矩阵计算求解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贡献率及累积贡献率。
实际上,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总的多元统计分析还包括其他比较常见的分析方法,本论文主要讨论了主成分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利用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函数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结 语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地加剧和证券流通的全球化,原有的市场机制逐步暴露出弊端,出现企业机构投资者和控股股东相互博弈的局面,而这些弊端正是企业危机的潜在表现,如不加强对企业危机的有效控制,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提前预测企业的财务危机,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杰 王蔚佳 刘兴智 .多元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中的应用[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年05期 ,2004
一、财务危机国内判断依据
财务危机包括无力支付到期债务、丧失支付能力以及经营不善、资不抵债等经济现象,它是企业由于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引起财务风险的一种极端表现。如果在这一阶段,企业能够识别危机信号,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化解危机,回到正常的财务风险阶段,反之,企业的财务危机就会加重,并最终导致破产。按照这一理解,企业的财务危机有轻重之分,轻者可能仅仅发生了暂时的流动性危机,只要有外部资金注入就可以渡过难关,重的则是经营失败和破产清算,而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存在很多属于中间状态企业财务危机。
在国内,学者们将上市公司是否被“特别处理”(ST)作为其是否发生财务危机的判断依据,本文认为该依据是合理的,这是因为:第一,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限制,学者们在进行实证研究时只能通过企业财务年报的形式获得微观数据,而只有上市公司才会定期公布其财务年报,因此,能够分析的企业一般也只能是上市公司。第二,根据沪深证券交易所的规定,上市公司在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时,就会被“特别处理”,一个是上市公司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为负值,另一个是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的每股净资产小于其股票面值。这两个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均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出现问题,可以作为界定危机的依据和标志;第三,上市公司在我国是宝贵的“壳资源”,当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ST)后,其市场价值会大幅缩水,这就给那些想上市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上市的资本提供了“借壳上市”的可能性,即外部资本以较低的价格获得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这对于那些被ST的上市公司而言,已经属于实质破产。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的“ST”涵盖了企业财务危机的各个层面和阶段,可以作为危机发生的判断依据。
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一般模型
财务危机预警是指在选择一组对企业财务危机影响较大,与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密切相关的指标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整理与分析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作出判断,并提出纠正措施的过程。它主要包括信息搜集、风险分析、程度判断和对策制定四个阶段。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财务危机预警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模型进行:
(一)单变量预警模型 该模型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对企业财务危机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一个指标,然后依据该指标进行排序从而对企业的财务危机状况进行预警。根据Beaver(1996),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净收益与资产总额之比、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之比以及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的债务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这三个指标与财务危机的关系最为密切,但是其准确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二)多元线性预警模型 该方法为了克服单变量分析的片面性,根据财务指标重要性程度的不同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从而得到一个判断企业财务危机的综合性指标。使用该模型进行分析时,一般会以以下五个变量作为基础:留存收益/总资产、权益市值/负债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息税前收益/总资产以及销售收入/总资产。
(三)逻辑回归预警模型 该方法进一步克服了线性模型对于因变量分布假设的局限性,使用对打似然估计法对经典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并通过拟合结果直接判断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如果可能性大于0.5,则意味着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反之则意味着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四)神经网络预警模型 相对于逻辑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对样本的要求更低,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和培训,因此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再加上运算快捷,容错性较强,该模型一经出现就迅速应用到企业财务预警分析中,但是该模型存在黑箱,对某些处理过程不能很好地说明,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旅游上市公司行业特征分析
(一)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不适宜大样本分析 目前,我国的旅游类上市公司主要包括综合类、景点类和酒店类等三种类型的旅游公司,涉及到旅游社服务、旅馆服务、景点经营、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娱乐服务等多种产业,因此其界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也正是由于这种模糊性,各大网站对于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认定存在一定差异,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旅游类上市公司的数目相对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讲,其上市公司的数目较少:截止到2013年,东方财富网统计旅游酒店类上市公司有30个,新浪财经网统计有23个,而凤凰财经网统计只有18个。可见无论是以哪一个数据为准,旅游类上市公司的数目都较少,这就意味着无论是logistic模型,还是神经网络模型,都不能用来对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进行分析,因为这两个模型对于样本的数量有较高要求,大样本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模型的估计精度,反之,像旅游类上市公司这样的小样本则无法满足其对精度的要求。
(二)经营多元化特征明显,经营波动剧烈,线性预警模型无法提供全面准确信息 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特征明显,这主要表现在:(1)旅游业内部的多元化经营。以首旅股份为例,2013年首旅股份经营涉及旅游服务收入、景区收入、展览广告和酒店四个板块,其中,旅游服务收入占比最高,而展览广告收入占比最低;(2)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以新都酒店为例,2013年新都酒店的收入包括:食品销售收入、租赁收入、餐饮收入、客房收入、商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像这种多元化经营的状况并不是个别旅游上市公司的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依据单个指标或有限的几个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科学判断。
此外,根据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波动性的分析,还发现其经营状况波动剧烈,以资产收益率为例,2005~2013年间,30家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围绕0上下波动,即使在相近的年份也会由盈利变为亏损,经营状况极不稳定,更有上市公司的资产收益率在一年之间从2%跌至-40%,这种极不稳定的波动状态就意味着传统的线性预警模型已经无法满足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需要。
(三)公司经营状况严重分化、兼并重组频繁,企业财务危机频现 从3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来看,一方面,黄山旅游、中青旅游、宋城股份等的每股收益率均在50%以上,全聚德每股的收益率则高达70%。而另一方面,ST张家界和ST东海仍然处于“特别处理”的状态,每股收益率为负值。此外,从公司市值来看,中国国旅、东方明珠的市值都在200亿元以上,而大连圣亚的市值还不到15亿元,这充分说明旅游类上市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出现严重分化,财务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
也正是由于严重分化的财务经营状况,我国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根据相关统计,其资产重组率达到了80%。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公司的资产规模较小,容易成为外部资本借壳上市选择的对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旅游业自身的行业特征使得外部因素特别是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疾病等对旅游业的打击较大,因此其财务危机的预警分析也显得格外重要。
四、旅游类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构建
(一)预警指标选取 由于旅游类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特征较为明显,在选取预警指标时,本着全面性、有效性、可比性和可获取性四个基本原则,从偿债能力、资本结构、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投资收益等六个方面来描述其财务经营状况,下面分别予以详细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包括: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速动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强的核心部分,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它集中体现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如果企业的流动比率较高,但是速动比率较低,那么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也不高,因此,速动比率相对于流动比率来讲是对企业偿债能力的更好度量。资产负债率,指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其主要描述了企业债务性资产的比例,该指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因为企业的债务性资产比例越高,企业在破产清算时需要承担的清偿责任就越大。反映企业利息支付能力的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该指标一般大于1,而且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偿还负债(利息)的能力越强。
(2)资本结构指标。包括:长期负债与长期资金之比,其中长期资金为长期负债与股东权益之和;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之比,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资金结构合理性的常用指标,可以依此判断企业财务政策是否稳健,该比率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都反映了企业没有很好的利用财务杠杆;反映企业负债合理性的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之比,如果其比值过小,表明企业负债超过了合理界限,降低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加了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反之则意味着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财务杠杆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3)运营能力指标。包括:固定资产周转率,指企业销售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即每一元固定资产所支持的销售收入,其衡量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的过程,能反映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和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存货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总资产周转率,指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4)增长能力指标。包括:反映单位公司股权的利润增长程度的单股收益率指标,该指标主要用于横纵向的比较,以反映公司的投资价值;反映企业资产扩张能力的净资产增长率指标,计算公式为本期净资产总额/上期净资产总额,该指标也是衡量企业成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是从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如果该比率超过10%,则认为企业发展状况很好,基本没有财务风险,如果该比率小于5%,则认为该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存在着爆发严重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如果该比率在5%到10%之间,则认为该企业存在着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5)盈利能力指标。包括: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获利能力的企业息税前利润与总资产之比,即通常所说的资产回报率,其中,息税前利润等于净利润、利息费用与所得税费用的加总,与净资产报酬率相比,总资产报酬率从债权人和所有者共同的角度来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销售净利润率,指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净利润,它与净利润成正比,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反映了销售收入的盈利能力;股本回报率,指税前盈利与年均股本的比值,也适用于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比较以反映其盈利能力的指标。
(6)投资收益指标。包括:股息发放率,指每股股利与每股净收益的比值,主要是针对普通股股东而言,即其能够从每股净收益中分得的利润;市盈率,指股票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率,投资者依据该指标判断股票的投资价值;市净率,与市盈率类似,其值等于股票价格与每股净资产之比,该指标也是投资者选择资产组合形式的主要依据,一般来讲,市净率越低,则股票的投资价值越高。
(二)预警模型选取 根据上文的分析,在第二部分中提出的四种预警模型均不适合分析中国的旅游上市公司,本文基于第三部分提出的旅游行业特征提出使用新近发展起来的灰色预测模型作为分析和预测中国旅游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工具。该模型主要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其对样本数量和信息质量的要求较低,对于那样小样本,信息较少的对象尤其适合,而这正符合中国旅游上市公司的行业特征,此外,灰色预测模型不需要对总体的结构方程进行预设,而只需要通过一阶方程来对变量的动态特征进行描述,因此比较适合中国旅游上市公司收益率变动剧烈的个体特征。更重要的是,灰色系统理论认为模型预测所基于的原始数据也是现实世界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可以通过对现有数据的分析来得出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从而为科学预测提供基础和依据。同时还可以使用级比检验、残差检验、灰色关联度检验和后验差检验等方法对灰色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检验。
在使用灰色预测模型获得预测结果后,再通过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该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其中,层析分析法的主要优点是在设计权重时较为科学,通过将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再对不同子目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对于那些较为重要的子目标,设计较高的权重,而对于那些较不重要的子目标设计较低的权重,这样就可以为选择总体的最佳方案提供依据。在确定好权重之后,再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关键是指标权重和隶属度矩阵的确定,这需要专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打分并形成判断矩阵,因此要求专家组成员在充分调研、认真分析、深入讨论、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确定权重,尽量降低由主观打分带来的模型误差。
参考文献:
[1]王玲:《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2]王静:《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宏观经济政策是为了调控国计民生,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颁发了一些政策与法规,其中涉及财政、货币及产业等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些政策的实施也对我国微观经济环境结构带来了一定影响,各种公司行为在其中显得非常突出。微观公司行为中主要包括财务政策、公司治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情况、资本积累等,对宏观经济产出指标起到了衡量作用。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财务行为;选择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也在不断扩大,这种情况下经济要素稀缺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土地、水及矿产等资源的稀缺性开始凸显出来。生产要素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急需对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展开调整。本文从宏观经济角度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展开了分析,重点探讨财务行为选择在宏观经济条件下的改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经济政策对财务行为选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
1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务行为价值取向
在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而一般情况下人们经常说的财务行为是指公司财务行为主体为相应的财务目标展开的活动,与公司类型存在密切关系。按照发展主体功能作用的角度划分,公司类型主要有主要有政府导向型与市场导向型两种,按照市场参与程度进行划分,主要有竞争型和垄断型两种等等。因为公司类型不同,所处产业领域不同,其生产经营活动就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虽然公司类型不同其生产经营方式也不同,但是其成本核算、投融资等活动都需要对利益进行分配,由此来看他们还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因此,这种财务行为可以在指定范围内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目前我国公司财务行为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按照时间来看,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公司行为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司的行为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始终处于市场垄断的风口浪尖,其思维与行为方式并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同时,一些民营公司也没有意识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难以实现资本效益的最优化。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产权关系是怎样的性质,都会有相当一批公司会受到影响,这些公司的行为模式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2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公司财务行为选择实际上是利益实现的选择,任何公司都有其本身的实际情况,需要在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他们的财务目标、资本盈余目标都是紧密相关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目标、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改变,公司展开合理的宏观调整,并对传统财务行为选择进行改变。公司只有对相关项目、服务展开一系列创新,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效益。
2.1外部影响因素从公司外部来说,财务行为选择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环境、体制等问题上,体制环境对公司行为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引进了一些市场经济机制,但是因为政府干预非常明显,使得公司必须从长远方向对财务行为选择进行考虑。在“分灶吃饭”体制的影响下,长期高度集中的控制,对地方政府积极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财政体制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不顾整体利益,不尊重客观规律,存在非常严重的盲目生产等现象,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在这些方面的误导下公司财务行为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2.2内部影响因素从公司内部来看,财务行为选择和公司投资者、经营者等素质关系非常大,西方投资者会重视投资回报,而经营者重视项目效益。中国很多公司明显偏离了这一惯例。这种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国有控股公司上,这主要是因为很多管理者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与当前地方政府的短视是相通的,国有公司中的企业领导受到了管理委员会的影响和限制,实际上这种思想与政府官员的处境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地方政府体制上的障碍,很难做到谋划长远发展,而只顾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形势下,决策者千方百计地规避国家政策。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公司的风险和收益
站在经济学角度上来看,风险与收益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是对等的关系,相信大家也都了解,要想获得高收益就要承担高风险。在不同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下,公司对风险与收益的认知不同,其方向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他们能够承担的风险与收益均有不同。当前的中国已经进入重要发展时期,其经济地位已经位列世界前列,在这种背景下,公司必须朝着高端、高品质的方向发展,充分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种情况下公司应继续转变其传统的财务行为选择。
3.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获取公司财务行为选择收益对于公司来说,风险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不管是在任何经济活动中,都需要采取一定的防御。这种防御实际上就是风险控制,选择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公司的损失,公司要想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在财务行为中得到收益,就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控制手段来规避风险。具体来说,公司收益获取存在于很多具体财务行为选择中,从财务投资方向选择开始就决定了收益的可能性,围绕投资目标的实现过程,都可能与获得收益的多少相关。从这一过程上来说,其本质也是控制风险的过程,可以说,风险控制和收益的获取是成正比的。
3.2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规避公司财务行为选择风险从管理学上来看,风险并不是不能规避的,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多数公司都应该对风险进行尽可能的规避。在财务行为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并不是因为财务选择无出路而面临的风险,而是一种市场竞争风险。在这些风险中,政策风险是最大的风险,除此之外的风险都是微不足道的。在中国出现任何风险,政府都有能力利用政策化解,出台政策改变公司面临的风险。
3.3公司财务政策及责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公司财务行为选择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公司财务目标、财务政策等都会发生变化,公司财务政策不能再仅对公司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考虑,同时还要对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考虑。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下,公司的社会责任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遵纪守法是作为基本的社会责任底线,从这一角度出发,公司财务行为的社会责任主要讲的就是社会信用,公司在财务行为发生的过程中应遵循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4公司财务行为选择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公司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一些改变,站在融资活动的角度上来看,只有在微观层面上讨论公司资本结构才能获得一定的效果。虽然,当前学者们对最优结构的存在并不认可,但是,还是有一些学者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最优资本结构存在,内外部环境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面对这种情况,只有促进公司资本结合,才能得到一些效果,但是,即使这样也会偏离原来的结构轨道。在不同情况下公司会受到融资方面的约束,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其调整不能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意愿进行,多数情况下由其是否具有调整能力来决定。此外,公司规模、现金流以及各方利益冲突等都会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国家金融结构规模、经济周期、税收体系等问题都会对公司资本结构产生影响。从微观管理的角度来看,投融资活动不仅对公司日常经营运转产生了直接影响,各活动之间的作用力还对公司财务表现造成了影响,所以,学术界针对这方面的讨论非常热烈,其中公司资本结构的相关研究是融资行为研究中的主流。在资本结构理论的指导下,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论述,这主要是因为公司现金流水平受到供应商、购买商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不同的特征。
5相关政策建议
首先,应加强政府对公司财务选择的引导。虽然,现在我国已经开始实施融资多元化方式,但是,银行贷款始终是公司债务的主要来源,从理论上来说可以有效预防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发生,但单一银行贷款融资渠道会造成市场融资效率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第三,从多方面促进公司投资效率的提高。要想对目前我国投资非效率问题进行改善,不仅要充分重视易发生投资非效率的产业,还要注意监控影响投资非效率的相关经济性因素,例如贷款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6结语
本文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公司财务行为的相关论述作为基础,深入细致地梳理了我国当前经济环境和财务行为的关系,并对我国公司基本结构、投资非效率等相关问题展开了分析,对公司财务行为受到影响的外部环境提出了相关建议,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泽将,刘文惠,刘中燕.女性高管对公司财务行为与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2).
[2]程新生,谭有超,刘建梅.非财务信息、外部融资与投资效率——基于外部制度约束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2(7).
[3]李悦,熊德华,张峥,刘力.公司财务理论与公司财务行为——来自167家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7(11).
[4]李悦,熊德华,张峥,刘力.中国上市公司如何选择融资渠道——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8(8).
[5]张亮亮,黄国良.管理者个体行为与公司财务行为国外研究述评——基于行为一致性理论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3(6).
[6]王化成,张伟华,佟岩.广义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研究——以财务管理环境为起点的研究框架回顾与拓展[J].科学决策,2011(6).
(一)理论意义
1、简化复杂问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等会计资料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但是面对包罗万象的海量信息,很多信息使用者尤其是非专业人士会无所适从。通过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这些海量信息加以相应整理,将庞大的数据内容和非财务信息标准化后的结果归纳总结为一个简明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从而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尤其是公司管理者更快捷、更深入地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
2、拓展会计信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但是会计理论研究注重研究会计信息的生成,忽视会计信息使用;会计实务中注重单纯地提供会计信息,忽视会计信息的再加工及其分析使用。使用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生成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分析使用,以便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样又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合理使用与准确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是对不同公司、不同时间、不同指标的三维信息的汇总加工,是为了预防财务危机、控制财务风险而对使用会计信息的进一步拓展深化。
3、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要研究公司对于各种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应对措施及其管理,以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带来的危害,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在内部推行了危机管理,财务危机预警正是对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和监控,是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财务危机追根溯源因财务风险所引发,因此正确识别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和控制是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财务危机预警将公司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财务逆境与财务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提前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用于监测、评价、预报公司财务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努力做到有效预测和监控财务风险,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财务危机预警理论丰富了危机管理理论。
(二)实践意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最基本功能不容置疑是实时预警,即根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反映的公司财务危机信息,对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尤其是在瞬息骤变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现代上市公司若想生存、发展和获利,势必实时关注财务状况,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因而,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宏观层面以及上市公司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微观层面,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财务危机预警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得以持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且波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方面面。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明确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及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制定相应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也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反馈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灵敏变动能够及时反映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对上市公司整体和各行业、各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了路径。
2、有利于上市公司自我诊断。上市公司根据编制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综合排名,或者通过横向比较某一时期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找寻自身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了解在各行业、各地区中的竞争地位,做好客观有效的定位。上市公司也可以依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持续跟踪、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全过程,比较不同时期本公司财务活动运行轨迹,分析自身财务安全并预警潜在风险,找出危机源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损失,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决策。通过对综合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动态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能更有效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潜在投资价值。而对个股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横向比较分析,又有助于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理性投资,又会促使整个股票市场走势趋于理性,降低股市的非理性波动。一套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可以为投资者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多维度的财务信息,提供一种间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尺度,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事实上,正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强烈要求推动了该项研究的飞速发展。
二、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应的遵循原则
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必须明确引发财务危机的财务风险的特征:全过程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等,因此有必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持续、全面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控,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时必须坚持和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选取预警指标是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重要环节。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依据的正确性、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可信度、权重确定的准确性和预警模型的逻辑严密性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预警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二)可预测性原则。在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构建过程中,通常是在传统的以面向过去为主体的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中,增加对未来期间财务信息的加工统计和总结归纳,使政府及相关部门、上市公司本身以及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深入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未来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现金流量至上原则。现金流是公司发展的血液,决定公司的兴衰存亡,是制约公司财务活动的首要因素,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关注的焦点,更重要的是现金流量难受“会计戏法”的影响,难以人为操纵,能够更客观更权威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因此现金流量原则对于预警财务危机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Abstract: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isthenecessitytothedevelopmentofcapitalmarketinChina.Thispaperanalyzesthepossibility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ofthelistedcompaniesfromthreeaspects,theory,economicsandtechnology,andworksoutthenewthoughtandbasicframeworkofconstructing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soastopreventandresolvethefinancialcrisisofthelistedcompanies.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KeyWord:ListedcompanyFinancialcrisisPre-warningsystem
随着经济一体化,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性和复杂性。作为企业改革先锋的上市公司,同样存在着潜在的危机。一旦财务危机无法化解,就会被戴上“ST”的帽子,以失败告终。为了有效化解财务危机,亟待建立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1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是企业丧失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正是为化解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机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还没有公认的定义,笔者在分析预警系统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将其定义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企业专门组织根据财务管理学、风险管理和统计学的相关理论,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相关经营资料以及所收集的外部资料为依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分析机制,将企业所面临的经营波动情况和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并分析企业发生经营非正常波动或财务危机的原因,挖掘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所隐藏的问题,以督促企业管理部门提前采取防范或预防措施,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和风险控制依据的组织手段和分析系统。简单的说,它是企业专门组织预警-报警-排警的有机管理过程体系。
2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重要性
从理论上看,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是我国企业管理与控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相关理论和经济技术特点上的,为上市公司财务危机警兆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从而建立一套发现警兆-确认警情-排警对策(预警-报警-排警)的逻辑机理,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一种危机预警管理新模式,在预防和化解危机,提高企业危机预警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作用。
从实践上看,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借助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公司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以及造成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从而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的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扭转公司经营状况恶化的势头,以避免沦为“ST”“PT”的行列。另外公司越早获得危机信号,越可以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同时,有利于证监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
3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可行性
3.1理论依据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有了经济预警的概念,承认经济的波动性和周期性。企业预警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企业诊断理论。这就为财务预警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基于上市公司财务运作的全过程,不断成熟的财务管理学理论则成为其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是对大量原始信息和数据的处理,日益发展完善的信息传递理论和统计学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中的危机管理不仅是对危机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而且是对风险的处理,那么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则为其提供了依据。另外,证监部门于2001年11月《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表明我国证券市场退市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是实现上市公司优胜劣汰的重要途径,增强上市公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引导证券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3.2经济基础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在危机前建立的,这个时候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力雄厚,完全可以满足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所有资金需求。同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起来以后,为公司解决财务危机提供了有效分析手段和控制对策,使上市公司不至于破产,更甚是能及时发现风险,保证了公司经济效益的实现,可以弥补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全部支出,实现风险收益,即危机管理支出小于危机管理所带来的收益。3.3技术支撑
上市公司的财务资料相对容易搜集,财务数据趋于规范财务预警系统以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为依据,在建立财务预警模型和进行预警分析时,要运用大量的财务资料。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进入市场,完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产权明晰,管理规范、科学,财务披露制度较为健全。同时,又处于公开的市场监管之下,各种操作行为较为规范。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将进一步抑制会计造假者的造假动机,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从而更加有利于财务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行。
4构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新思路
财务危机有潜伏、发作、恶化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对策,这一系列的对策就构成了本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基本框架。
财务危机的潜伏时期,上市公司处在一个多变的环境之中,公司的市场状况、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关联企业的供货和资金偿付能力、竞争对手的价格政策变动、金融市场的波动、利率和外汇市场的变化、银行信用和利率政策的改变等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筹资能力、资金调度能力和偿债能力等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及时准确的识别财务危机,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组织对企业内外的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和有效传递,为预警分析机制提供信息数据基础,这就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信息处理机制。
财务危机的发作时期,在证监部门的财务监督下,上市公司为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就必须对收集的内外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分析,选择能够明显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特征的指标体系,不仅要有财务指标,而且要引入非财务指标,如行业、企业规模、管理水平等,以全面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然后用收集的数据和选定的指标,通过现代建模方法(如主成分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构建预警分析模型,以准确判断财务危机是否已经产生,将此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者,便于其迅速采取对策。指标分析和模型分析构成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预警分析机制。
财务危机的恶化时期,财务危机已经存在,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有效化解,上市公司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境地。为了化解危机,公司管理层就要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迅速分析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恢复公司正常经营。由于财务危机有突发性,要求公司管理层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
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管理者,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管理也不例外,要有一个专门组织为预警管理服务。构建了以财务危机发展阶段为基础的预警-报警-排警的财务危机预警过程机理,还需要有实施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组织机制,它包含了组织体系和组织过程。组织体系就是构建一个专门为危机预警管理服务的组织;组织过程则是在危机预警系统实施中的预警-报警-排警逻辑过程。
此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专门组织为保证,依次执行预警-报警-排警三项活动,与前面的研究相比,克服了将组织机制、信息处理机制、预警分析机制、危机管理机制并列的不足,使预警系统结构更为合理,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EIAltman.CorporateFinancialDistressandBankruptcy[M].NewYork:Wiley,2000.
[2]StephenARoss.公司理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汪平.财务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编制;原则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编制的意义及遵循原则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1日
一、财务预警指数编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1、简化复杂问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等会计资料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但是面对包罗万象的海量信息,很多信息使用者尤其是非专业人士会无所适从。通过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这些海量信息加以相应整理,将庞大的数据内容和非财务信息标准化后的结果归纳总结为一个简明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从而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尤其是公司管理者更快捷、更深入地掌握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时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做出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
2、拓展会计信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但是会计理论研究注重研究会计信息的生成,忽视会计信息使用;会计实务中注重单纯地提供会计信息,忽视会计信息的再加工及其分析使用。使用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会计信息生成的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对会计信息进行再加工和分析使用,以便进一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这样又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合理使用与准确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是对不同公司、不同时间、不同指标的三维信息的汇总加工,是为了预防财务危机、控制财务风险而对使用会计信息的进一步拓展深化。
3、丰富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要研究公司对于各种危机事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应对措施及其管理,以避免和减少危机产生带来的危害,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目前,许多公司已经在内部推行了危机管理,财务危机预警正是对公司财务危机的预测和监控,是危机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财务危机追根溯源因财务风险所引发,因此正确识别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和控制是进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需要考虑的根本问题。财务危机预警将公司内的各种逆境现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活动过程来考察,在分析财务逆境与财务危机现象的形成机理与内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提前预报与预控的原理与方法,建立用于监测、评价、预报公司财务逆境现象与危机现象的预警指标体系,努力做到有效预测和监控财务风险,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因此,可以说财务危机预警理论丰富了危机管理理论。
(二)实践意义。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最基本功能不容置疑是实时预警,即根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反映的公司财务危机信息,对未来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适时发出预警信号。尤其是在瞬息骤变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现代上市公司若想生存、发展和获利,势必实时关注财务状况,预防财务危机的发生。因而,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宏观层面以及上市公司本身及其利益相关者微观层面,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
1、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财务危机预警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得以持续生存、发展和获利,而且波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方面面。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明确我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及财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据此制定相应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减少或避免财务危机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也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反馈体系,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灵敏变动能够及时反映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财政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对上市公司整体和各行业、各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政策执行情况提供了路径。
2、有利于上市公司自我诊断。上市公司根据编制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综合排名,或者通过横向比较某一时期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找寻自身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差距,了解在各行业、各地区中的竞争地位,做好客观有效的定位。上市公司也可以依据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持续跟踪、监控公司的财务活动全过程,比较不同时期本公司财务活动运行轨迹,分析自身财务安全并预警潜在风险,找出危机源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减少或避免损失,以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决策。通过对综合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动态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能更有效地判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与潜在投资价值。而对个股的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横向比较分析,又有助于其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投资者理性投资,又会促使整个股票市场走势趋于理性,降低股市的非理性波动。一套高效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可以为投资者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多维度的财务信息,提供一种间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尺度,有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做出科学的财务决策。事实上,正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强烈要求推动了该项研究的飞速发展。
二、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应的遵循原则
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必须明确引发财务危机的财务风险的特征:全过程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等,因此有必要对财务风险进行持续、全面的多层次多角度的监控,在构建财务危机预警指数时必须坚持和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科学选取预警指标是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重要环节。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理论依据的正确性、指标体系的完备性和可信度、权重确定的准确性和预警模型的逻辑严密性等方面,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脚,同时又能反映预警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抓住最重要的、最本质的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对客观实际抽象描述得越清楚、越简练、越实际,科学性就越强。
(二)可预测性原则。在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构建过程中,通常是在传统的以面向过去为主体的财务报告等财务信息中,增加对未来期间财务信息的加工统计和总结归纳,使政府及相关部门、上市公司本身以及以投资者、债权人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深入分析财务危机预警指数,对未来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做出相应的判断。
(三)现金流量至上原则。现金流是公司发展的血液,决定公司的兴衰存亡,是制约公司财务活动的首要因素,是政府及相关部门、经营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关注的焦点,更重要的是现金流量难受“会计戏法”的影响,难以人为操纵,能够更客观更权威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因此现金流量原则对于预警财务危机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四)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首先要求明确编制财务危机预警指数的目标导向——预测和监控财务危机;其次要求指数体系将全面性和独立性相结合,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既要反映引发财务危机的源头——财务风险整体在不同层次、不同维度的表现,又要尽量避免不同类别预警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杜绝多重共线性的存在;最后,系统性原则要求财务危机预警指数体系必须考虑财务危机起因的开放性。财务危机是公司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综合结果,而且可能表现为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既取决于公司内部财务活动情况,又受制于外部环境影响,理应是开放的,在指标选取时要注意选择动态的指标来进行预警,以维护其动态性和开放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德武,马永强,黎春.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指数编制:意义、思路与实现路径[J].会计研究,2012.12.
[2]吴应宇,蔡秋萍,吴芃.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关键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
[DOI]10.13939/ki.zgsc.2016.03.142
近几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使得全球的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更是加剧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企业财务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的风险。要规避风险,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控制好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科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1 企业财务危机及其预警体系的功能与作用
所谓的企业财务危机,指的是企业运营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不断出现状况导致财务危机加剧,甚至达到无法偿还的地步,使得企业的财务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的开支。企业的财务出现危机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财务危机管理当中,主要是通过设置与财务有关的敏感指标并对其进行观察,然后利用数据进行财务危机的识别、报警与处理的系统。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实现对于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各种相关资料的全面掌握与了解,通过合理科学的分析对财务危机进行提前预知,在发现危机之后用科学手段对危机进行预警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并且预警体系还可以对于导致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探究,就产生的原因给以必要的应对措施,最终帮助企业及时规避财务危机,促使经济活动顺利进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具有以下四个功能。
第一,监测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对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环节和重要的经济活动事项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监测。第二,预防与控制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及时发现企业运行中的财务风险,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并通过系统记录,及时了解风险与危机的产生原因,提出改革与解决建议,纠正企业运行中的偏差。第三,识别与诊断功能。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对企业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因素和潜在危机现象进行识别与诊断,并判断出这些危机活动的发展趋势。第四,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企业的价值实际就是企业利用好其自身资源,所创造出的最大财富。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这种价值的不断增值。
2 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财务信息不真实
受到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的企业通常会把管理的重心放在企业的技术部门和销售部门,而对于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由于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导致企业的财务人员普遍素质和技能不高,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十分匮乏。尽管近年来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求在不断提高,但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成员仍然缺乏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高级的财务人员,容易造成财务信息的填写不真实,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2 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体现的是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出现了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同时企业债务的一种重要清偿方式是以新筹资金还债,新筹资金包括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一个企业筹资能力丧失,企业现金又不足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此时到期债务不能清偿就成为必然,所以,企业筹资能力丧失是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首要原因。
2.3 财务指标较为单一
因为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财务指标体系不健全现象突出。很多企业通常会将历年的财务指标作为参考的主要依据,而缺乏对于实际的资金周转、现金比例等财务指标的考察和核算,而是更多地进行企业的负债和利润的分析考察。可见,财务指标的单一会使得企业在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难以达到预警的效果。
2.4 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对于系统管理机制的认识,导致在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很难实现有效地财务危机预警管理和控制。
同时,很多企业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得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监督管理意识不够,在危机发生时不能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把预警机制落实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经营的过程中对潜藏的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建立起科学有效、全面系统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一些财务风险都无法被及时的发现并处理。
3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
3.1 推进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不能简单机械地重复相同的经济内核,因此,可以构建我国企业破产预测模型的运用,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为我国各行业的企业数据库提供了大量建模所需的数据。同时要选取大量的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作为样本,按照模型变量的构成和系数值,定期重新估计模型方程,体现出反映宏观经济环境的变量
如利息等,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模型结论的修正和补充,以使所得结论更加正确。一方面要建立短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还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入可以弥补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能够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同时企业应将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量化的形式建立企业预算体系,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状况并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另一方面是建立长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措施、发展潜力等进行预测,在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后,企业针对风险形成原因及过程,制订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企业受损的程度。
3.2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内控制度有利于更好地预防财务风险的产生,由于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的稳定性和销售价格的调整能力都有一定的风险,企业产品变动成本总额的高低以及经营治理者的业务素质和治理经验等,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瓶颈所在。企业管理人员要认识到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完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避免财务危机发生。同时也要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断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引起的财务风险.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可行的方案,并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
3.3 构建财务预警信息机制
为企业提供财务预警信息,所需信息要增补一些能够反映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信息,与原来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处理信息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要实现数据共享,并反映企业的状况,企业管理者利用这些指标体系建立模型以进行多变量综合分析。
3.4 丰富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方法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会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现金流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会对于不利因素进行及时防范用以提高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能力。定量分析法是以企业的财务指标为依据,透过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对财务数据进行量化从而更好地进行预警。加之企业的危机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财务指标必然会有所改变,可见在企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最后,现金流分析法就是依靠现金流指标为依据,其实也从属于定量分析法的一种。主要的作用是对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评估,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于现金流的认识而容易阻碍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功能的发挥。总的来说,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的不断探索,全方位提高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英.浅谈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3(1):152-153.
[2]刘燕.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5):15-16.
[3]李启祥.企业财务危机的预测及防范[J].中国市场,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