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武术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培训工作由教研员主持,首先进行的是教研员领导老师们认真学习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课程标准还详细提出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并着重指出教学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要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空间;评价形式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倡建立学生学习记录档案;提倡多主体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培训内容接下来进行的是由孙西革老师做了题为《高中基础年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精彩报告,指出目前我县高中物理教学缺乏和探究;教师的教学设计直白,不能有效的创设情境;解题示范性不强,有的教师没有读题、审题等环节,不能及时拓展升华。教师要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尝试现代化教学模式。教师角色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换。
然后由陈辉老师进行了题为《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意见》专题报告,报告中提出的一轮复习策略是:明确高考特点,抓好基础复习;淡化特殊技巧,注重通性通法;强化答题训练,提高应试能力。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如何提高审题能力的方法;强调如何正确对待错题和改正错题;要重视物理实验的复习。
高三复习课与新授课是不同的,进入高三,要上好复习课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信恒光老师在他的报告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轮复习要抓基础,抓好中、低档题目,抓好概念、规律;抓薄弱环节,注重计算题结果的分析论述;抓好两大主线力和能;抓好应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模型意识;培养良好的物理习惯,要严谨认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为了让老师们对高考改革前后物理试题的变化有个清楚的认识,张殿龙老师做了题为《山东高考试题与全国高考试题的比较》的翔实报告,通过张老师的报告,消除了老师们对高考改用全国卷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并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并特别提醒老师们要重视学生数理模型的构建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最后的报告是由刘新华老师做的题为《打造高效课堂,追求高考辉煌》的精彩报告。刘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介绍了高效课堂的特征和操作方法,并介绍了教学管理经验及圣泽中学利用该教法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
【关键词】师承;武术;国际化发展
一、武术发展的历史问题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容健身、技击、观赏于一体,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形态,今后的发展当然仍将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顺应武术的固有规律向前运动。健身是武术的基本社会功能也是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建国后,以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文化遗产的角度,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武术着重发展了其观赏性的一面,出现了不少花团锦簇的新套路。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今日武术发展之路要顺应传统文化的根脉。武术这种独特的身体运动方式,与传统文化观念的关系不止于简单的“文化价值观对文化活动方式的制约”,其实,两者相互激荡和引发,而这种激荡和引发的机制是由人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所以,渊源悠久的中华武术,数千年来对中化民族的整个思想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军事思想、宗教思想,乃至身心修养、中医理论等――潜移默化,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二、师承的含义
“师承”二字从表面看是带一点传统甚至“封建”色彩。但究其实质师承是什么?师承是“历代有成就习练者心血和体悟的继承、传承与总结”。
在武术界,气功界,内丹学界,人们选择老师学艺时,历来对门派及师承问题很是关注。当然,这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有门派就有创始人,有创始人就有传人,有传人就有代有辈。若崇慕某一门派,再能知根知底,拜师学艺心里就踏实。淡然,既吃五谷杂粮,什么样的人也都有。即便在对某一功法门派进行研究介绍中也涉及到师承,对此师承问题也不过当作一个自然关系来对待。
三、中西体育文化之间的差异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西体育文化交流虽然在不断加强,但交流的内容大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心理价值观、思维方式,彼此之间还有待于深入了解。
中国传统思维的基点是“天人合一”,其影响也毫无疑问地渗透到武术中来。如体现在武术中的“天人合一,形神兼备”、“内六合,外六合,内外相合益处多”、“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会神”等。中国传统养生术以及一些传统拳术和功法练习则要求与自然环境、季节、气候、时辰相对应,这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谐发展的观念,反映了中华武术追求身与心、机体与自然,以及自身机体平衡协调发展之整体效益的价值观。
四、传统师承影响国际化发展
1.传统师徒传承影响武术国际化发展
儒家自古以来就重视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职责。儒家认为,“作为师者就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德才兼备、敬业爱生’。同时,儒家又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认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并认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2.传统师承的理念阻碍了武术国际化发展
儒家思想是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受其影响武术不但要求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而且更强调武术的教育功能。它要求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参悟人生哲理,培养品德,提高人的精神修为,达到“德”与“艺”的统一,如“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道德标准是作为择徒的要求,这种道德要求一般表现为:师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所要承担的责任,在有关史料中对于那些一技在身,如藏至宝,不肯尽其法以惠人,或索取、供养,以看人给其钱财多少来定教人的给予了批判,同时也对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人进行了肯定。
清代的杨氏太极拳谱中就有五不授。这些条规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择人的具体要求。唯物主义者认为人们总是根据他们所依据的社会环境、阶级地位,从他们所进行的生产与交换的经济环境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
3.武术国际化发展必须转变传统师承理念
西方竞技体育的激烈对抗性,惊险刺激性,功利性强的文化意识,促使传统武术走向国际化的发展必须转变传统师承的理念。传统武术与西方竞技体育相融合的产物竞技武术,是改革、进化的产物,相对具有简单化、易接受、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并且与西方体育的共性成分比传统武术更多一些。
关键词: 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 武术开展现状 太极拳
1.引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开设武术课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锻炼健康的体魄,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对山东省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武术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武术推广状况,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同时为我国中小学武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菏泽市1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大纲、教材和中学武术教学方面的书籍、论文和有关文件,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2.2.2问卷调查法
2.2.3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任务,针对一些问题访问了学校的有关专家,并且对有关武术推广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
3.结果与分析
3.1菏泽市1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武术开展现状。
3.1.1太极拳在课程设置中的现状
现在已开设武术课的中学中,80%所传授的内容单一和陈旧,有的内容是几十年不变的“老三样”(初级拳、初级剑和简化太极拳),还有的是少年拳、初级长拳等类似的套路运动,既难学又难练。
3.1.2菏泽市14所省级规范化学校太极拳设置情况
根据表1和表2可看出:有62%的学生在课堂当中没上过太极拳,有38%的学生上过太极拳课,这说明教育大纲中虽然对武术课有明确规定,但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来说课时开展得相对较少。
3.2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太极拳开展情况。
在武术社团活动中有75.8%的学生选择棍,有50.8%的学生选择刀剑,有25.8%的学生选择对练,有15.9%的学生选择少年拳,有24.2%的学生选择太极拳,有25.8%的学生选择基本功,有9.1%的学生选择长拳。由表3可看出选择太极拳的比例较少,在太极拳的指导方面指导人员应该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对太极拳的兴趣。
3.3太极拳在省级规范化学校开展存在的问题。
3.3.1在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太极拳推广受到制约主要是由于学校领导对武术课不够重视,教师在进行上课时的态度决定的,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没有明确。其次,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仍会出现挤占体育课的现象。特别从表4中看出师资的缺乏,和从事武术的教师相对比例较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及发展。
3.3.2学生对太极拳运动的认知存在的问题
从表5可知学生对太极拳课不满意的程度。选择太极拳教学没有兴趣的有34人,占25.8%。教学内容应宽泛、丰富些,重在打基础,避免太过笼统,应重在体验,突出武术锻炼。选择手段内容不新颖的有102人,占77.3%。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在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发挥,将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体现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场地不好的有46人,占34.8%;选择班级数少,活动太少的有49人,占37.1%。这是一个较重要的问题,应该尽量满足学生参加运动的硬件需要。学生不满意的面比较广,应当作为重点研究,使得太极拳能够在中学更稳健地得到推广与发展。
3.3.3学校开展太极拳运动在激励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太极拳在教学中缺乏激励机制,段位制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段位制制度对中学武术教育的促进段位制技术与中学武术教学内容相接轨,打通了学校武术与社会武术之间的壁垒,有助于加快中学武术教育的社会化进程。由于段位制技术的统一性,社会上获得武术段位指导资格的人员可到学校进行技术指导,学生也可到校外参加段位制技术培训,缓解中学武术师资匮乏的问题。
武术段位制的晋级、晋级为中学生的武术学习与锻炼明确了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习武的兴趣,促进学生逐步由习练课堂武术,进入可与武术锻炼行列。在学生通过段位考试后,授予相应的段位等级证书、徽饰和服装,能激发学生的习武热情和自豪感。在武术段位制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提高武术技能,潜移默化地接受武德情操和武术礼仪规范教育,达到传承武术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段位技术和武术理论知识后,可参加中国武术协会或本地区域性、专业性考评机构组织的武术段位制考试。各级教育、体育管理部门和各地中学所举办的武术段位制比赛交流活动,为获得武术段位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武术段位制相关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技术与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还能丰富课余武术活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菏泽市省级规范化学校太极拳推广的现状不容乐观,学校软件还不十分充足,领导缺乏对太极拳的认识。师资力量不均衡,传统武术师资培训活动较少,传统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多为青年教师,这部分教师一般缺少教学经验;而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反而对传统武术很陌生。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传统武术与学科整合的步伐。教学方式单一,内容陈旧,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成为阻碍太极拳在中小学发展的消极因素,不能正确起到普及武术的作用。
4.2建议。
太极拳作为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代表性文化,为了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以及有效拓宽太极拳的传承渠道,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学校可以在学校班级之间举行太极拳的一些活动与比赛;实施武术段位制的形式进行段位制等级划分;在高考中,可单独进行太极拳考试并在高考中进行加分等有效措施。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充分了解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使其得到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白文飞.浅谈激励性语言的功能[J].中国学校体育,200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1-43.
关键词:驻马店市;武术教学;小学体育课
1.引言
据教育部数据公布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下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课教学现状已经引起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而中华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方而都有着其他项目不可替代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开展现状的调查,在全面了解驻马店市武术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的武术教学与改革提出参考建议,希望对驻马店市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和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驻马店市具有代表性的八所小学体育课中武术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从八所小学中抽取了10名体育教师、4,5,6年级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访谈。
2.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调查访谈长期以来从事武术教学的老师、专家及校领导,对武术课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运用Excel2007和SPSS16.0对发放回收的问卷进行数理统计,采用归纳演绎,逻辑分析等方式,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3.研究结果与分析
2004年4月2日,、教育部联合出台《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其中指出“体育课要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武术是中小学体育必修课,是素质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内容,符合学校体育教育目的、培育目标,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开展武术运动显得极为重要。对于武术运动怎样开展和普及,近年来国内对其的研究大部分是理论方面的论述,涉及到武术运动的开展现状、对策、影响因素等方面,但是具体落实到驻马店市中小学武术教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所以本文将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武术运动在中小学能够更加广泛的普及与开展,从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3.1学生对武术概念和常识的认知情况
从表1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武术概念和常识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的,其中比较了解的占16.8%,一般了解的占63.2%,他们对武术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不了解的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在调查的10位体育老师中,有五位是球类专项,两位田径专项,只有一位是武术专项毕业,大部分体育老师自己本身对武术的了解和掌握仅限于大学时候所学内容,武术功底不深。所以他们在体育教学特别是武术内容的课堂教学中也无法很好的传授武术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而教学内容也只是武术的一些基本功和五步拳、少年拳的部分内容,从笔者调查结果来看武术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开展仍然任重道远。从表2调查中发现,学生接触学习武术的主要途径来源于电视电影,位列第一。但是在现实中它们所学到武术知识与在影视中看到的并不一致,使他们在对武术的认识上产生了很大的区别。从学校开展的体育课上了解武术的不超过10%,只排在第三位,这表明武术在驻马店市小学中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3.2体育课武术教学内容过少
调查发现,10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教学中武术内容的选用上都有所缩水,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个武术内容的学习动作枯燥乏味,部分武术动作对柔韧性、协调性要求较高,造成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另外大部分老师是非武术专项毕业,对武术的理论基础掌握不多,武术技能水平不高,在武术内容的教学中存在应付现象;其次,缺乏应有的场地器材设施,老师担心出现意外伤害。而在正常的体育课上,也基本上是以体能训练、田径、球类项目和体育游戏、广播操等为主,武术这一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在小学的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有一所学校的体育课就没有上过武术内容。体育武术内容的教学远远没有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
3.3武术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体育武术课教学的需要
从表3调查中显示,在驻马店市小学中,有50%的教师和77.4%的学生任务器材设施不能满足于现阶段的武术器材设施情况,这就使武术课的课程开展面临许多困难。就武术教学而言,虽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如球类项目和田径等其他体育项目高,但也需要基本必备的物质条件和保护设施,否则对武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在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教学设备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没有武术教学专用场地、器材等设施配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由于武术运动的项目特殊性需要做一些动作幅度相对比较大的动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而小学生又正处在身体心理同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充足的保护设施会使学生在练习武术动作时产生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武术硬件保护措施的不足将会使武术教学中学生安全性及课堂趣味性将事倍功半。通过教师调查文卷的统计总结,教师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学校缺乏完成教学所需的武术场地;大部分学校没有足够教学使用所需的武术器械和保护设备等是影响武术教学的主要原因。
3.4学生对武术运动参与的现状和意向
表4数据显示,学生中愿意积极参加武术运动的学生占了较大的比例为43.7%,很显然大部分学生对武术学习还是有着较高的兴起和积极地态度的。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推进武术运动这一国粹的推广与普及。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武术的开课率不理想虽然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保证小学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5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但是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体育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在学校教学中,重文化教育而不重体育教育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不运动,怕出事故,怕承担责任,而正是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大多学校体育课教学仍然存在应付现象,而在有限的体育课程当中,主要以球类、田径类为主,武术内容的教学所占比例极少。4.1.2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校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学校体育发展水平,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关注,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对于体育教学中容易出现意外伤害和安全事故的教学内容过分的强调安全,造成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担心学生意外伤害和教学事故的发生而不敢选用有一定危险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4.1.3师资力量薄弱、缺少武术专业教师从调查结果来看,驻马店市各小学普遍缺少体育教师,武术专项的体育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在现有的体育老师中,他们的专项大多集中在田径、球类方向,在体育教师队伍中武术专项的人才缺乏,不能满足小学武术教学的需求。有的体育教师不懂武术或者从来没有学过武术,对武术的理论知识了解甚少,这样就很难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武术动作或武术知识。而从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比例非常小,到基层小学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更少,这就导致了小学武术教师的匮乏。4.1.4教学场地设施器材欠缺在对驻马店市小学武术教学设备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学没有武术教学专用场地、器材等设施配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由于武术运动的项目特殊性需要做一些动作幅度相对比较大的动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而小学生又正处在身体心理同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充足的保护设施会使学生在练习武术动作时产生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同时容易造成教学事故。
4.2建议
小学教师晋升工作总结1
一个学期以来,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为人师表,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总结。在教学中我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积极探索小学英语快乐课堂,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下面结合本学期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教学情况: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行,学生极易照样接受,很少去鉴别,因而,我本着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认识到必须要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如果言行脱节,说做不一,或者是要求学生这样做,自己却那样做,只能引起学生反感,造成恶劣影响。我坚信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
二、英语教学工作
我所任教的是三、四、五、六年级四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我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特征因材施教,着重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以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我在英语课堂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把音乐、简单的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求知,轻松学习,不断地鼓励自己。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评课,学习各组教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收获不少。
5.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小学教师晋升工作总结2
转眼间,工作的第一个学期结束了。在这个学期过程中,跟同事的相处也越来越融洽,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也是很多。自己在各个方面也都在提高,当然这里面也要谢谢付校长、杨主任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面我就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
通过这学期的教学与学习,对国学的理解、认识逐渐加深,更能明确如何做一位合格的梦园班老师。时刻牢记着我们是在培育英才,为我们的工作感到骄傲。在不断加强学习的同时,还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平时的礼仪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教育学生。
二、教学工作
这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队列队形的训练、武术基本功的训练和武术套路的学习。学生的队列队形、武术基本功与武术套路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这才仅仅是开始,距离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以后还需要继续加强训练,在队列队形、基本功上面多下功夫才行。武术套路学生基本都能打下来,但是只具其形,而无其意,这在以后的套路练习中,加强对精、气、神的要求。在刚开始的教学中,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完全把握不住他们的心理,更不知道他们的身体承受能力,有的时候可能安排一节课强度太大,学生接受不了,也有的时候安排一节课的内容太少,让学生太闲,没有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经过这个学期的了解,对一、二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于课程的安排也有了明确的要求。按照要求完成了对学生体质检测工作。因为没有练习过跳绳,学生在这方面,明显要差一点,但是其他方面,都不比别的班要差。
三、课堂管理
在这个学期中,作为一年级一班的副班主任,协助陈老师管理班级。对于班级的管理,培训的时候学到了很多,但是学期开始后,才知道班级管理并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简单。我们班这个学期在纪律与卫生上面要差一点,这也是我自己要检讨的地方,没有在纪律、卫生上面能多下点功夫,吸取这个学期的教训,争取在下个学期能做到最好。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教学、管理,自己在语言、教态等方面都提高了很多,但是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国学知识的匮乏。虽然经过培训,加上平常的学习,具备了一点的国学知识,但是在武术、书法、国学经典的背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也是我下学期要努力的方向,争取书法、武术、国学经典的背诵等方面能有所提高;其次是教学方法上,这个学期武术教学缺乏趣味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导致最后几次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再次是处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时还过于急躁,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最后是在管理方面,管理有时太松懈,没有真正做到严中有爱。这也是我特别要注意的,把握整堂课,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能降低每一个孩子的要求。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创造性地搞好武术与体育课的教学,使我们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我将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进一步完善自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小学教师晋升工作总结3
20xx年上半年送走了一批毕业生,下半年接任了英语新教材四年级的教学工作,加上教导处的琐碎工作,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只觉得压力很大,但在学校每一位老师的帮助下,以及和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在教学和管理中都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努力成为优秀教师。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家长信任、领导放心,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提升业务素质,因此,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师德。“德高为师,身正是范”,这是济南师范的校训,作为济南师范的学子,我工作以来一直这样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德为首。“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魏书生、李镇西等著名教育家无不诠释着这一点。在工作中,首先我以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践行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长”的誓言。再者,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教学活动中能较好地与老师、学生、家长合作,与人相处真诚热情,我始终坚信:一个伸手可以拥抱整个世界,敞开胸怀能够容纳整个宇宙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纳。
2、虚心学习。实践证明,优秀教师的成才之路是用书籍筑起来的。在工作中我努力拓宽学习渠道,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业务培训,走近学者,与同行研讨,和学生交流,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工作,乃至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在xxxx年,我阅读了《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班级管理日记》、《帕夫雷什中学》、《新教育》、《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陶行知文集》、《学生第一》等书籍,在这些书的阅读中,我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认真撰写了60余篇读书感悟和教学随笔等博文,这些将成为我教学工作不竭的知识来源。
3、锤炼业务。作为历城区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我能主动地进行教改探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新课表学习的基础上,我以转变学习方式为抓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理念。通过设计学生评价试题,落实新课标的学习收获。
二、努力成为勤勉的管理者。
作为教导主任,我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合作意识。在工作中,我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顾全大局,多学他人长处,干好本职工作,努力协助其他部门做好工作。现在的我在生活中既懂得“高山仰止”,更能倾听“溪水静音”。
2、服务意识。教育是服务,管理更是服务。教务处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我更应该牢固地树立服务意识。学期初的安排教师任课、安排课程表、制定学期计划等工作,往往是一次一次的不眠之夜。在工作中我能处处以大局出发,时时为教师着想,常常带着思考深入到师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捕捉他们的意愿,从而使得各项决策和工作措施符合实际和老师们的要求。
3、研究意识。在管理中,我是从课堂教学、学科常规检查和质量检测中,捕捉研究专题。对于个性问题,引导教师反思;对于典型问题,就将其上升为“专题”,组织全体进行研讨。在本学期的教研中,我们组织了全校的“课前3分钟”研究,在语文学科中,我们组织了“经典诵读的实效性研究”、数学学科中,我们组织了“建模研究”等。在语文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研究”和数学组课题《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中,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1.1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根据需要,广泛地查阅参考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校体育学、学校武术发展等学科资料,在中国知网上查阅关于岭南武术文化传承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文献,并做出总结,借鉴文中有用观点。
1.2访谈法
对2013年2-7月在广州市小学代武术课的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在校生20人进行电话访问。
1.3问卷调查法
在广州市随机抽取5所小学每所学校随机向学生发放60份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回收293份,回收率97.67%,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率95.56%。
1.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与Excel软件对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文章的写作提供准确的数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岭南武术文化传承现状及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断层问题日益严重,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空间也逐渐被外来技击术(如跆拳道)所挤占,面对武术文化的流失,岭南地区武术工作者采取了很多措施,传承和保护岭南武术文化。借助影视作品,宣传和传播岭南武术文化;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岭南武术文化;通过体育局、拳会拳馆、高等体育院校等机构传授岭南武术。这些措施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黄飞鸿》、《叶问》等题材电影的热播,将岭南武术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扩大了岭南武术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蔡李佛拳、咏春拳成为了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各级体育局、各类业余体校中开办的武术班、武术队等,在体质内强化了岭南武术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性,成为岭南武术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岭南武术存在的主要形式;拳会拳馆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岭南武术的社会功能和市场价值;高等院校的武术教育特别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历教育(学士、硕士、博士),更是增添了岭南武术更多的文化意义,赋予了其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2.2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的优势
2.2.1有利于岭南武术文化科学、规范、系统地传承
传承是传统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文化的延续。岭南武术文化如何薪火相传,使之得以延续,我们就必须找到更有利的传承途径。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这其中,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目的性、系统性等特点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最佳方式,只有通过学校教育,进行辐射,才能扩大群众基础。岭南武术文化是广东省的地域文化,适合在广州市小学开展,我们可以根据广州市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把岭南武术文化纳入其中。学校完善的功能弥补了很多民间传承的不足,有利于构建一个科学、系统、规范且具有可行性的传承体系,为岭南武术文化传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以往我们把学校武术只当作一种体育项目来看待,认为学校武术只是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手段,忽视了其中蕴含的文化资源。因此,需要从传承地域文化的高度把岭南武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引入广州市各小学,让青少年从小接受岭南武术文化的熏陶,从拳脚功夫中体会岭南武术所蕴含的文化意境。
2.2.2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目前,广州市小学的武术课内容多以长拳(如:五步拳、初级长拳等)为主,教学内容单调乏味,技击性不强,等到实际应用难以起到防身作用,以致出现很所学生热爱武术,但讨厌上武术课的现象。而岭南武术(如:咏春拳、洪拳等)技击性强、拳种丰富多样,常以吐气发声助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以往小学武术课,主要是以技术练习为主,缺乏对学生武德的教育,岭南武术文化包含丰富的武德内容,将岭南武术文化引入小学,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与意志品质,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武术自古以来就强调对武德的修养,习武先修德,通过武德的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坚韧不拔、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武德教育在小学的开展,还可以丰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为提高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做出贡献,促进小学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2.3岭南武术文化进广州市小学的可行性分析
2.3.1岭南武术在广州市小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调查分析广州市小学生了解岭南武术文化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武侠电影电视方面,广州市小学对于具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武术的宣传教育不够,但小学生对于岭南武术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为岭南武术文化走进广州市小学奠定基础。
2.3.2广州市小学岭南武术教学条件调查分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课教师中,50.71%为一般体育教师,34.64%为专业武术教师,专业武术教师虽有一定数量,但不能满足武术教学需要。通过对武术教师的调查表明:广州市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居于首位的是自编内容占65%;其次是按国家教材占25%;最低的是按校本教材占10%。由此可见,由于教材资源的匮乏,武术课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往往根据自己掌握武术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内容。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岭南武术武术文化小学教育中传承,有利于岭南武术文化科学、规范、系统地传承,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2)通过对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小学生对岭南武术的学习热情很高,这为岭南武术文化走进广州市小学奠定基础,岭南武术文化可以深入地引入到小学教育中来。(3)目前广州市小学武术专业教师匮乏,没有适用的武术教材,这些因素制约岭南武术文化在广州市小学教育中传承,需要进行完善。
3.2建议
传统武术历史悠久,过去大多数流传于民间,十分复杂,多数门派形成于清末民初。从1980年代的3年挖掘整理的成果来看,在我国较有影响的,体系较完整的拳种和地方拳种达129种之多。这些拳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拳种,包括体系不完整的套路和方法,同一拳种的不同技术流派。总之,这些武术派别在1980年代挖掘整理之前已客观存在,应视之为传统武术。
从内容上看,传统武术基本上是按各流派,按师承相对稳定的继承和传播,不轻易改动,即便改动或有所创新,也不会失其风格,各流派的套路在继承上集中体现这一点。比如翻子门的“脆八翻”套路,不管师承何人,其形式、内容、技法在全国基本上都一样。传统武术在继承上较多地保持了实用性。
一、传统武术发展必须理论科学化、技术规范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皆以科学为轨道,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接受科学的检验,以人体技能为本的传统武术亦不例外。以往武术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传承方式已受到音像、书刊、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手段的冲击,传统的记忆方式也会被电脑储存而取代,武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科学的时代。对于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并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我们应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传统武术蕴含的科学道理和深刻哲理进行探究,总结先人的经验;同时,要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分析传统功法的机理,弄清传统武术各流派的规律性和本质的东西。传统武术拳种纷呈,门派繁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比如太极拳较有影响的就有陈、杨、吴、孙、武、赵堡式,就是同一式拳由于地区与师承不同而独具风格。因此,要向世界推广传播就需要制定各拳种相应的技术规范,竞赛也需要有相应的规程、规则。但是,目前我国的武术研究机构太少,专职的研究人员更少。大专院校的武术教师、教授忙于一般武术教学;各级一线教练员忙于训练,无暇进行理论研究;各地传统拳种研究会仅限于搞些活动――传承技艺、推广、普及;业余习武者基本于锻炼身体。这种现状与武术的几千年厚重历史文化极不相称。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建立一批在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直接领导下的武术研究机构已迫在眉睫,组建统一的,国家级的,在全国流传较普遍、影响较大的拳种研究会已势在必行。通过真正的“研究”,探索各流派拳种的奥秘,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丰富理论宝库,使之技术规范化,进而创编各拳种的统一规范套路,建立规范、科学的训练体系。在训练体系上,既要继承传统的优秀训练方法,也要吸收其他体育项目的有效的科学训练方法与手段。运用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种学科的有关知识,丰富传统武术各拳种的训练理论宝库。
从长远的战略观点看,对较流行、影响较大的拳种,研究机构也应制定出便于进行交流的相应技术规范、规则和统一规范套路。各拳种的规范套路也可被目前竞技武术比赛选用,防止武术套路比赛中的两个传统(拳术、器械)项目传统风格上的蜕化。此外,我们应在1980年代对传统武术的挖掘基础上继续努力,在整理上加大力度。
二、加强体育院校传统武术教学,提高专业队传统武术项目的训练水平
武术作为体育教学的手段,早已列为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体育系都有武术专项选修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体育院校还设置了武术系或武术专业,以便更好更多地培养武术的专门人才。这是武术学科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武术专业人才结构不甚合理,高水平的运动员多集中在各专业队中,由于训练紧张,无暇顾及理论研究,实践上又多着眼于竞技武术;而体育院校武术专业中虽有一批教师与学生在从事理论的研究,但也偏重于竞技武术的教学方面,技术水平相对不高。从武术队伍的整体来看,对传统武术理论、技术研究有一定造诣,精通某些拳种的专业人才太少。
为培养大量的传统武术人才,途径之一是,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要加大传统武术教学内容比重,改革教材,向传统武术倾斜。从招生专项测试上对传统武术有所侧重,打破目前专项测试基本上单纯是竞技武术内容(自选长拳类套路、散打)的局面,让那些练传统武术的考生也能参与。在武术教学上,应鼓励学生专修某一二种拳,从理论和技术实践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使之掌握拳种的功法理论、训练方法,成为真正的具有一定造诣的传统武术人才。
在某些院校擅长传统武术的师资可能不足,可以延聘社会上精通某些拳种的老拳师或者衣钵传人做为兼职教师,或者干脆让学生拜老拳师为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传统武术人才。
途径之二是,在专业队员参赛的项目中增加传统武术内容,且提高技术规格要求,进一步具体化。目前专业队员中,在进入专业队前受传统武术训练的人不多,演练参赛内容(套路比赛)中明文规定的传统拳术、器械两项时评价不高。如目前的散打,应该是传统武术中攻防技术的体现,应表现出拳种流派的风格特点,而参赛运动员却做不到,传统武术的实战技法与功法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鉴于此,专业队员应从思想上明确“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之“源”。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把与民间拳师的交流探讨提到日程上来,吸收传统武术的精髓,以完善、充实竞技武术,保持传统武术特色。专业队员转业后,无疑是社会武术传播的骨干,在转业之前应到体育院校去充实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某一二种拳种的套路与攻防技术,使之成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俱佳的人才。
三、在学校中推广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广大的学生群体更是喜爱武术,他们已不满足于体育课所学的少量武术内容。我国在校生大约两亿,要想传统武术后继有人,必须加强学校武术活动的开展。应当尽快建立一支普及武术的师资队伍(由体育院校武术专业毕业生、转业专业队员、民间拳师组成),有计划地在各大中小学校里开展武术的普及工作。在大学应成立武协或俱乐部,在搞活本校武术活动的同时,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大学生文化层次高,他们应该配合参与传统武术的挖掘整理,参加高层次武术科研课题的攻关,为传统武术的理论科学化贡献力量。
目前从学校武术开展的情况来看,大学比中小学开展的好,城市比农村好。究其原因,大学武术协会等组织起了作用,能利用本校的师资力量及社会民间资源,坚持常年的业余训练,举办赛事和培训等活动。相对以中小学为单位的武术活动较少,而以各体校为单位参加的少儿武术比赛,对中小学武术活动无多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学校武术开展较差,主要是师资问题。首先要引起各学校领导重视,其次要制定相应办法,加强中小学武术活动的开展(如把各地和全国的中小学武术比赛提到日程上来)。各级各类学校应与地方武协取得联系,比如请当地某些拳种的继承人或代表人物直接培训教师等。学校应重视对传统武术的普及,使每个学生从小学习武术,热爱武术,他们走向社会后,可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武术队伍中来,这种良性循环必将推动全民习武、全民爱武的全民健身新的到来;同时,也为体育院校武术专业的招生,专业队员的选拔提供广大的生源,使长期以来传统各流派在发展的历史中所形成的封建意识,随着武术在学校中的普及而逐渐淡化,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四、加强对社会传统武术工作的管理
近年来,社会武术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人数超过6000万,武术馆校、研究会、辅导站等武术团体已达万余。“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武术之乡”的评比活动,社会武术竞赛制度(“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全国民间武术馆、校”比赛等)的初步建立,武术段位制的实施,促进了社会武术的发展,激发了广大武术工作者和爱好者习武、传武的热情,进一步调动了社会各界兴办武术事业的积极性。社会武术正在逐步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相当一批武术馆校成为培养武术人才的基地,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中国武术段位制等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出台,馆校统编武术教材的即将出现,必将对武术馆校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适应武术的发展,必须完善健全民间武术的管理体制。首先应对各地武术馆校进行彻底整顿,尤其是那些地处较偏僻的农村馆校更要如此。目前对武术馆校的管理已混乱,多头审批使武术馆校发展基本上失控,虚假广告满天飞,不少馆校的管理人员、教练总体素质不高,思想、技术、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在有些馆校中,学员的文化课得不到充分保障,教学上不能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学大纲,而是放任自流,这将影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计划的落实,导致一批文化素质较低的青少年进入社会,这不符合时代要求。民间武术馆校多以教授传统武术为主,理应为传统武术发展做出贡献,但其现状决定它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传统武术各流派博大精深的内涵,没有相当知识层次,是不可能理解,进而继承、研究、发展的。历史上的武术大师多是“文武兼备” ,他们给后世留下大量的武学著述,丰富了传统武术的文化宝库。然而,也有一些功夫巨匠,一生习武心得不能通过文字流传后世,遗憾之至。武术馆校应端正办学目的,在合理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应以培养“文武兼备”的武术人才为己任。鉴于此,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应组织人力对武术馆校进行一次普查(尤其是对传统武术的师资水平进行严格考核,以防误人子弟),也来一个“关停并转”。关闭那些违法乱纪、没有经过严格审批手续的;停止那些目前还不具备办学条件的;把一些小规模的馆校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合并;把一些办得较好的馆校转入教委所属学校序列;授权单一职能部门对成立武术馆校的审批权,对办学条件(师资、设备等)严格把关。馆校要合理布局,划定其级别,隶属各级武术管理中心,形成对武术馆校的管理网络。定期对武术馆校师资进行培训、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岗。只要这样坚持,各地的武术馆校才会越办越好,否则会影响武术的整体形象,不利于传统武术的发展。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各级政府应注重对武术馆校的支持,从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等方面予以扶持。
五、以竞赛为杠杆,段位制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传统武术的发展
近年来社会武术赛事不断。如沧州武术节,河北深州国际形意拳比赛,这些赛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武术的发展,同时对当地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社会武术的竞赛活动目前仍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它基本上是社会集资,给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了相当重的负担和浪费。同时还缺乏适应传统武术竞赛的规则和激励各拳种的措施,这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传统武术要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仍然需要引入竞争机制,以竞赛为杠杆。为此,笔者认为,首先要逐步建立和健全社会武术的竞赛制度,抓好几项全国规模的传统武术比赛。其次要制定有利于继承、发展传统武术的竞赛规则,及有利于传统武术教学和裁判提高的社会武术教练员、裁判员条例,使以传统武术为内容的比赛日趋科学、规范和完善。为此目标的实现,对传统武术应适当地分类,现行套路竞赛规则中传统武术只有4类的分法尚欠科学。中国武术研究院应集中各拳种代表人物,根据各拳种运动特点和技术形态,参考地域分布重新分类。有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分类,制定了相应的竞赛规则,就可以定期地举行各类传统拳术、器械的赛事,如此将会大大激发各拳种爱好者的习武积极性。此外,对社会武术地区性、全国性、国际性的比赛和活动,也要加强管理并统一规划,建立举行赛事的审批制度,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传统武术的赛事活动。要严格禁止那种乱发奖牌的比赛。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多名市体校教练员,及少儿武术培训教练的调查与访问,对竞技武术启蒙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案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比大量体育学科的文献资料后,把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的内容、要求、手段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总结。对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内容、方法及手段进行研究,为基层培养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少儿 启蒙训练 竞技武术
在大量现代竞技体育在我国不断普的冲击下,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因其技术动作内容复杂多样、基础训练时限长等项目特性,逐渐的在少儿培训方面体现出了劣势。同时在国家现行规则的促使下,越来越高的难度动作和更加苛刻的技术要求,迫使现代的竞技武术运动员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好的体能。因此,少儿武术启蒙训练的重要性凸显的更加明显了。
1少儿的生、心特点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7~12岁是目前公认武术启蒙训练的适合年龄,而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儿生心特点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大,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快。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大心脏重量体积小,心率快,血血压较低。呼吸肌弱,肺通气的阻力大。表现呼吸浅快,肺活量、最大吸氧量较低。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均衡,兴奋占优势,并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动作准确性差等特点。另外,心理活动过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集体意识和个性的逐渐形成。无意注意主导向有意注意发展等。因此,我们在组织少儿武术启蒙训练时应依据少儿生、心的发展特点。
2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的内容和实施
武术启蒙训练阶段以一般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以增加少儿运动员运动能力和培养运动兴趣为主要任务,为系统良好的开展基础训练奠定基础。其训练内容包括有:运动兴趣的培养、一般身体素质、柔韧和武术形态神态的训练。经多名教练员建议这一阶段的训练时间为一年到两年之间为佳。
⑴运动兴趣的培养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兴趣是影响训练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基础训练的前期就着重培养运动员对运动项目的训练兴趣,不仅利于整个基础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案的实施,而且对于更高武术技术水平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按运动兴趣的形成因素将培养兴趣的训练方法分析如下:①明确训练动机:主要的训练实施手段为直观或言语性的对运动员思维观念上的影响,如:讲授一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故事,利用电视、电影和技术录像等多媒体教学以及言语鼓励等等。②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变化多、内容丰富为原则选用教材,不仅能培养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训练效果。比如时常编排一些武术韵律小体操、初级步型手型组合、各种素质内容的花样式结合等训练手段的运用。③提高认知和情感的联系:训练中应控制良好的训练气氛,使其形成积极的训练情绪。如根据少儿运动员的心理认知特点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多给予表现机会和动作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训练中多参插评比及竞赛等训练手段。
⑵一般身体素质
这一阶段的体能训练是进行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主要任务是提高活动能力。要求训练量不宜过大,身体负荷强度不宜过高,循序渐进,适量安排训练计划。在已有的研究中已证明目前青少年的体质普遍下降,同时考虑到儿童身心的特殊性,过分的大负荷训练容易使少儿训练导致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这阶段训练我们应更注重训练量与强度的掌控,合理分配体能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的运用。
7~8岁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虽逐步快速的向成人转变,但在初期阶段都还处于幼儿状态。因此,在训练手段运用上我们应多采用具有引导性、趣味性的训练方法,如:跑、跳、爬、滚、翻、钻、攀、拉等游戏成分高,强度小的素质训练。同时这些训练手段丰富、内容多样则更容易激起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热情,从而改善训练效果。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见表3)
柔韧素质的提高是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最为关键的身体训练内容。它不仅是武术运动的基础,必备的体能条件,也是技术发展层次高低的关键。因而,在少年儿童时期各部关节十分柔软、灵活,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肌肉也较柔软等生理特点的有利条件下,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在训练时不易发生骨折、肌肉韧带拉伤等现象,也没有青年时期拉韧带的痛苦感。只要方法得当,少儿的柔韧练习一般只需要经过7~8 周,身体各部位就能够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实施方法:(见表4)
⑶武术形态、神态训练
其内容包括有基本站姿和坐姿以及手型、步型、身形以及神态部分。武术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是由这些动作经转变或组合后形成的,是通过武术中的“形态”和“眼神”的有机结合,在一系列的有次序、多变的动态静态中,才可将武术套路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的。由此可见,抓好这部分训练不仅是有利于开展后续的基础训练,也是运动员今后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见表5)
在武术形态训练中常见的方法:①重复练习法:以集体训练的形式为主,进行原地或者行进的对动作反土废坝杏谛纬啥作定型。②持续练习法:主要是指对每一动作有一定的持续时间的练习,目的在于加深动作静止时的本体感觉。但独依据少儿生理特点,在进行步型训练时用此训练法需要慎重处理持续时间,以免造成运动员下肢骨骼变形、弯曲。③组合训练法:对上肢、下肢或上下肢结合的几个或多个不同动作进行组合训练,以及五步拳套路的训练,有利于武术规格的提高和步型手型的配合运用。④变换训练法:几个或几组动作,通过口令及顺序变换训练内容。⑤直观法和言语法:因启蒙训练期的少儿运动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心理特征,运用动作示范和多媒体等的直观性教学手段效果较佳。同时训练时应反复强调正确动作技术要领和及时纠错、攻防含义讲解。使其大脑在外界信息不断的刺激下形成正确动作概念。
同时,武术套路讲究“形神兼备”,所谓的神就是套路演练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是武术动作中潜在的攻防含义的体现。而眼神是武术精、气、神的核心和窗口。因此,武术的神态训练主要也就是眼神的训练。在武术神态方面训练有三法:①眼神本身的训练:即为眼睛瞪、转、追、开合的的训练,要求精神饱满,目光如炬,且练到收缩自如。②头部灵活性训练:主要个各方位的甩头训练,利于形成目光定位和提高甩头动作是的神态展现。③眼神动作训练:眼神动作训练是典型的武术动作与眼睛的配合,眼到手到,手眼相随是武术运动中眼与手配合的基本原则。如并步穿手亮相(注重甩头和抖腕的配合)、前点步架掌(注重点步架掌和甩头的配合)等,建议在练习中应反复强调手眼配合,并作为此阶段武术专项技术训练的重要部分。
3小结
根据少儿与成人生、心特点的不同,在武术训练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如体能训练应采用一些自然的源于本能的动作练习,将青少年运动员导入自觉的运动状态中,激发他们的生理潜能和参与热情。同时技术训练中也应根据少儿的生心特点,运用变化多、内容丰富等训练手段,初期训练中以模仿动作、简单的武术手步型体操和简单攻防格斗动作等游戏成分较重的训练内容来进行,而后根据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平的积累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少儿的武术启蒙训练必须要以少儿的生心发展为中心,做到训练和成长的有利结合,才能使其训练效果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小美.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_心理发展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851-853.
竞技武术套路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以运动员个人完成的成套动作的优劣决定胜负。武术套路比赛中动作难度越来越高,并且扣分重,不易完成,是不论在训练和比赛中都是最容易失误的动作,也是关系到比赛成败的关键点。本文通过记录河北优秀运动员的膳食及难度完成情况,了解武术套路运动员身体的营养和训练状况,研究武术套路运动员膳食营养和训练量强度的科学监控,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的膳食营养调整和定量训练相结合的措施,保障运动员以良好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对于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正常而稳定的发挥运动技术水平,取得好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探索和发现武术套路运动员膳食营养、定量训练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模式,对于丰富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理论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总结出调控方法,对于武术套路运动员难度训练给予实践证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等.
2.2逻辑归纳法: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进行逻辑分析.
2.3调查法:调查统计河北省武术队优秀运动员阚文聪、巨文馨、郭梦娇等的膳食构成,难度等级,训练量等数据进行分析。
3 研究结果
3.1优秀运动员膳食营养评价标准及干预
3.1.1膳食营养状况的评估
对阚文聪等运动员由教练采用食物称重法或询问法进行多次膳食营养调查,并对不符合膳食营养素和食物供给推荐参考值的状况进行及时改进。
3.1.2膳食营养评价标准:
3.1.2.1每一日总热能供给推荐参考值
优秀运动员的每日总热能供给推荐参考值按5级划分:
(1)2000-2800千卡/日(平均2400千卡/日);
(2)2200-3200千卡/日(平均2700千卡/日);
(3)2700-4200千卡/日(平均3500千卡/日);
(4)3700-4700千卡/日(平均4200千卡/日);
(5)≥4700千卡/日(平均4700千卡/日)。
有控体重和减体重要求的运动员不采用此推荐参考值。
3.1.2.2河北武术优秀运动员的一日热能供给推荐值
女:2700―4200千卡(3500)
男:3700―4700千卡(4200)
3.1.2.3河北优秀武术运动员膳食营养统计
运动员一日总热能消耗量的个体差异很大,更严格的确定运动员个体一日总热能推荐值需要采用以下方法:在运动员体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运动员摄入的食物进行为期5天的称量,将所得数椐输入“运动员及大众膳食分析与管理系统”,计算出的热能摄入值加减10%,所得的能量摄入范围即为该运动员一日总热能供给值。
对于有减体重和控体重要求的运动员,不能完全套用以上标准,而应该做个性化的安排。在运动员处于训练最佳体重期时进行一次基础水平的膳食营养调查,然后以这一次所调查到的能量摄入值为基础,根据控体重和减体重的数量和速度的需要确定控体重和减体重期的热能摄入量。
3.2训练任务指标根据膳食营养进行量化
武术训练课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很大,在大强度难度训练时,阚文聪等运动员随着训练量的增加都出现速度减慢,出现呼吸困难等状态,从生化监测指标平均值看,血红蛋白和血睾酮下降、血尿素氮和肌酸激酶上升,表明运动员需要适应训练量和强度,有一定的疲诨累,大强度训练课的实施遇到了困难。在关注运动员膳食营养的基础上,每次难度动作训练时,采用定量完成训练任务的方法,明确按标准完成每个难度动作的次数和成功率,强化动作质量。同时客观的评价每个运动员膳食、营养、训练情况,及时了解训练内容的完成情况和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理生化变化,为科学安排训练负荷提供建议,并根据个体的身体机能评定结果,提出针对性膳食营养品补充处方。注意及时补充多糖,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及抗疲劳营养品的供给量,在主要膳食的供应的同时,增加运动营养品高能饮料、维他类饮料、长白景仙灵等。在逐渐增加难度训练负荷的过程中,运动员不但没有出现过度疲劳,而且生化监测指标恢复、超过原有水平,运动员在不断适应新的训练负荷刺激过程中,竞技能力得到了提高。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在安排运动员膳食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适当是十分重要的。碳水化合物被强调为运动员膳食的主要成分,有助于运动员发挥最佳运动能力;蛋白质是使机体修复的营养素;脂肪氧化时氧的利用率较低,不能满足高强度运动的需要。
4.1.2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产生能量,但它们是机体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和无机盐不产生能量,但它们是机体代谢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某些维生素和无机盐的缺乏,将影响运动能力。
4.1.3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膳食营养水平和难度训练水平有着很深的联系,根据膳食营养进行定量训练对运动员做出动作难度,完成训练任务有着重大意义。
4.2 建议
4.2.1运动员必须依靠运动员膳食分析进行自动或手动配餐,并按照配餐的结果来调整食物的结构,以满足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4.2.2定期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生化分析,了解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及代谢状况,制定运动员膳食营养干预方案,并选定运动员应该采用的营养补充方案。
4.2.3在实施大强度难度训练时,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评定结果,合理补充膳食营养,促进了疲劳的消除,提高了竞技能力。
4.2.4难度训练手段与膳食营养因素相结合,提高了训练运动能力,难度训练手段的设计与实施,在考虑膳食营养补充的因素前提之下定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51
[2]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3]方平.竞技武术训练方法的创新与运用[J].浙江体育科学,2008.8
[4]冯连世等.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7
[5]李诚志等.教练员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11.
[6]王清.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